范文一: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意义
2012-11-04######## ########2012-11-04######## 2012-11-04########
统筹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的经济意义
?程宏如 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危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减少,新农文所指的生均教育经费主要包括生均预算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 村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 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距有所缩小,但收入差距比为 2.07?1,仍 算内公用经费在内,总体上看,其城乡差 的同时呈现出不平衡发展趋势。城乡经 2 倍以上。高达距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农村都低于城市。 济发展差距根源于城乡教育非均衡发 2007 年刘继安研究的数据为例,2004 (三)农村居民人均支出数量和增幅 以
展。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 年,小学,城镇小学平均为 1980元,农村 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支出
现出发,分析城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平均为 1326 元,城镇小 从数量上看,2000 年,城镇居民人均
学平均是农村小学的 1.49 倍;初中,城镇 支出 4998 元,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仅有不平衡的表现,进而提出坚持农村基础
生均教育经费是 2288 元,农村为 1487 元, 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两手抓”才能统 1670 元,消费差距达 3328 元;2008 年,
城镇初中平均是农村初中的 1.53倍。显然 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缩小城乡经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 11243 元,农村居民人
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大于小学的 济发展差距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城乡均支出为 3661 元,消费差距达 7582 元。
教育 均衡发展 两手抓 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从增幅上看,农村消费增加 1991 元,城市
2.基础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城乡基 消费增加 6245 元,城市消费高于农村消费
础办学条件差距明显,在生均校舍建筑上 3.13 倍。从消费结构上看,2000 年,城镇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现状分析 居民恩格尔系数 39.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 主要是校舍质量明显,农村校舍质量差,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直接反映在 49.1;2008 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危房面积大;在城乡生机比、生均拥有图 数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 37.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3.7,农村 书量、生均仪器设备值上,城乡差距较大。 纯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和消 2008 年 2 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教 消费主要以食物为主。以费结构上。本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对 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 2007 》为例,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状 2007 年,农村小学自然仪器达标学校比例 况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农村经 53.14%,城市小学为 73.8%,城乡差距为 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20.66 % ;农村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 我国城乡教育差异分析(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数 3.30 台,城市小学为 7.67 台,城乡差距 机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城乡差异的特点 量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7 台。可见,城乡基础办学条件存在 为是:农村基础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 从绝对数量上看,2000 年,城镇居民 的差距。和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明显落后城市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280 元,农村居民人均 3.师资队伍的城乡差距。城乡师资水 纯收入为 2253 元,绝对差距为 4027 元; 基础教育;农村高等教育明显低于高等教 平和教师素质差异依然存在,高职称教师、 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育水平。 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比例上差距较大。以(一)城乡基础教育发展非均衡 虽然1717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5253 2006 年为例,城市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元,绝对差距为 11922 元。近十年来,城 82.54%,农村小学只有 53.61%,城乡差 度上缩小了城乡基础教育之间的差距,但 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达 7895元,差距依然在 28.93%;城市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距为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加之有限的资源 增大。68.47%,农村初中只有 29.97%,城乡差 不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生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对数 距更多,绝对差距为 38.5%(见表 1)。 均教育经费投入、城乡教育基础办学条件 量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不同步增长趋 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差异。1.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城乡差距。本 势,但从相对数量上看,农村居民的人
均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2000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 表 1 2006 年城乡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教师学历对比 1.86?1;2008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为 城市县镇农村差距比为 2.55?1;2009 年,受美国金融 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教师比例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教师比例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教师比例 小学 99.73%82.54%99.53%72.41%98.43%53.61% 初中 98.78%68.47%96.95%41.15%94.80%29.97%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6 》数据计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3 2012-11-04######## ########2012-11-04########2012-11-04########
2012-11-04######## ########2012-11-04######## 2012-11-04########
程设置,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农村基(二)城乡高等教育发展非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因素,据统计,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潘懋
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市场经济体制调节 3.41%,投入水平偏低,农村教育经费保障 元,2004)。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必然受一定
水平更低,2009 年,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 着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调节着高等教育机 社会的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存在制约。我国
经费只有 300 元、500 元。为此,要依法 构的性质、结构和特点,也调节着高等教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农村生产相对落
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投 育体制”(刘颖,2010)。农村高等教育的 后,国家对于高层次教育的投资主要偏向
入保障机制。一要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逐 发展必须按照生产经济规律办事。三要发 城市地区,农村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城乡
步增加教育投资。“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 挥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对接帮扶,为农 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从现行高等教育 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 村教育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整合诸如“西 结构上看,农科院校所占比例偏低。截至2010 年 4 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 部志愿者”行动、“苏北计划”、大学生“顶 2483 院、分校办学点和网络高等院校合计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 岗实习”支教行动资源,定点服务农村基 所,其 所。而全国农村高等院校只有“323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 础教育学校、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四要区 中广播电视大学 179 所、县域独立高校及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 域内组建教育集团,促进农村优质教育资 大学县级分校 144 所”(崔艳艳,2006)。 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源进行轮换流动、互动支持。五要创新农村 农科院校仅占全国院校 13,。 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 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农村 增长”。二要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建立市、 高等教育要实践“临床教育”理念(文辅相,1994),“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农村社会环境 县(区)两级政府基础教育发展经费的分 中,由学校和农村社会单位共同培养,既注 担与补偿机制,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向农村 结论与对策重专业技能教育,又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真 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对于财政收入 (一)结论 根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正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耿富云,确实困难的个别区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2010),把农民真正培养成“有文化、懂技 入和消费差方式保证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三要探索完 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 异分析,我们发现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在 善多渠道、多举措筹措教育经费,鼓励社 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于农业发展的落后 ;根据城乡教育差异的 会各界投资、捐资,吸引社会、民间资本 分析,我们发现城乡教育的差距在于农村教 来扩大教育供给。再次要建立和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育的落后,存在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综合 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既要合理引导农村 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城乡经济发 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和高效组合,又 展水平与城乡教育水平正相关,即城乡经济 要统筹城乡学校教师力量,实现城镇教师 发展差距严重影响了城乡教育的投入水平和 1.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院. 中国城 支援乡村教育,在调优配强做大优质教育 均衡发展的程度,城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乡义务教育差距:经费投入 / 办学条件 / 资源上下功夫,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步 反过来又拉大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教师水平比较[N].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二)对策 一手抓农村基础教育,一扩增,分布合理。(2007-2008) 2.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均衡城乡 手抓农村高2. 潘懋元. 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
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未来[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等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农 3. 崔艳艳. 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存量分 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经济、 村基础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两手抓、两 析及其发展指标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政治、文化等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 手都要硬”才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根 2006 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发挥作用(潘懋 本路径。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城乡 元、王伟廉,1995)。刘尧教授(2009)认 第 42 条
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增长。没有农村基础教 5. 潘懋元,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为农村贫困的根源是知识贫困,而消除知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育的发展,就没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均 识贫困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6. 刘尧. 中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 衡发展,就必然会影响教育整体事业的发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进一 [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基础教育 步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快农村高等教育的 7. 刘颖. 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社会经 的城乡差异,必须做到:发展。高等教育为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 济制约性关系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 首先要以公平理念为指导,制定统筹 教研究》,2010.2 乡经济发展差距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 8. 文辅相.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城乡教育资 障,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 社会全面进步 对未来中国高等教 — 源均衡配置。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发展不 着力抓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育目标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4(11) 均衡,首先教育公平理念淡薄。为此,必 队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9. 耿富云. 农村高等教育实践之回顾 一要解放思想,创新农村高等教育人 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育公平理念 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2 才培养模式。要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基础,作为 的趋势,面向农村居民,按照“学有所需” 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从思想理念层 的原则,创造性地把农民培养成大学生。二 面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均衡,最终走向 要面向市场,努力改革农村高等教育的课 城乡教育一体化。 其次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创新教育投
入的多元机制。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程宏如(1968- ),男,江苏大丰人,
硕士,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经济社会
问题研究。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 2011年9期14 2012-11-04################2012-11-04########2012-11-04########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 2012-11-04################2012-11-04########2012-11-04########
涵盖各行业最丰富完备的资料文献,最前瞻权威的行业动态,是专业人士的不二选择。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2012/8/26 12:19:58 2012-11-04################2012-11-04########2012-11-04########
范文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同时,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各项重大义务教育工程和项目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并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在促进义务教育整体发展的同时,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同时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
范文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意见》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三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四是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范文四: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意义
统筹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的经济意义
程宏如 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危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减少,新农文所指的生均教育经费主要包括生均预算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 村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 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距有所缩小,但收入差距比为 2.07?1,仍 算内公用经费在内,总体上看,其城乡差 的同时呈现出不平衡发展趋势。城乡经 2 倍以上。 高达距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农村都低于城市。
济发展差距根源于城乡教育非均衡发 2007 年刘继安研究的数据为例,2004 (三)农村居民人均支出数量和增幅 以展。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 年,小学,城镇小学平均为 1980 元,农村 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支出
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平均为 1326 元,城镇小 现出发,分析城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从数量上看,2000 年,城镇居民人均
学平均是农村小学的 1.49 倍;初中,城镇 不平衡的表现,进而提出坚持农村基础 支出 4998 元,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仅有
生均教育经费是 2288 元,农村为 1487 元, 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两手抓”才能统 1670 元,消费差距达 3328 元;2008 年,
城镇初中平均是农村初中的 1.53 倍。显然 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缩小城乡经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 11243 元,农村居民人
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大于小学的 济发展差距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城乡均支出为 3661 元,消费差距达 7582 元。
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教育 均衡发展 两手抓 从增幅上看,农村消费增加 1991 元,城市
2.基础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城乡基 消费增加 6245元,城市消费高于农村消费
础办学条件差距明显,在生均校舍建筑上 3.13 倍。从消费结构上看,2000 年,城镇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现状分析 主要是校舍质量明显,农村校舍质量差, 居民恩格尔系数 39.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直接反映在 危房面积大;在城乡生机比、生均拥有图 49.1;2008 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数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 书量、生均仪器设备值上,城乡差距较大。 37.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3.7,农村 纯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和消 2008年2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教 以 消费主要以食物为主。费结构上。本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对 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 2007 》为例, 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状 2007 年,农村小学自然仪器达标学校比例 况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农村经 53.14%,城市小学为 73.8%,城乡差距为 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20.66 % ;农村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 我国城乡教育差异分析(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数 3.30 台,城市小学为 7.67 台,城乡差距 机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城乡差异的特点 量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7 台。可见,城乡基础办学条件存在 为是:农村基础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 从绝对数量上看,2000 年,城镇居民 的差距。和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明显落后城市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280 元,农村居民人均 3.师资队伍的城乡差距。城乡师资水 基础教育;农村高等教育明显低于高等教 纯收入为 2253 元,绝对差距为 4027 元; 平和教师素质差异依然存在,高职称教师、 育水平。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比例上差距较大。以(一)城乡基础教育发展非均衡 虽然1717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5253 2006 年为例,城市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元,绝对差距为 11922 元。近十年来,城 82.54%,农村小学只有 53.61%,城乡差 度上缩小了城乡基础教育之间的差距,但 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达 7895 元,差距依然在 28.93% ;城市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 距为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加之有限的资源 增大。68.47%,农村初中只有 29.97%,城乡差 不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生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对数 距更多,绝对差距为 38.5%(见表 1)。均教育经费投入、城乡教育基础办学条件 量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不同步增长趋
1.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城乡差距。本 势,但从相对数量上看,农村居民的人
均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2000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
表 1 2006 年城乡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教师学历对比 1.86?1;2008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为 城市县镇农村 差距比为 2.55?1;2009 年,受美国金融 学历合格率 高学历教师比例 学历合格率 高学历教师比例 学历合格率 高学历教师比例 小学 99.73% 82.54% 99.53% 72.41% 98.43% 53.61% 初中 98.78% 68.47% 96.95% 41.15% 94.80% 29.9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6 》数据计算。
程设置,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农村基(二)城乡高等教育发展非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因素,据统计, 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潘懋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市场经济体制调节 3.41%,投入水平偏低,农村教育经费保障 元,2004)。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必然受一定
水平更低,2009 年,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 着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调节着高等教育机 社会的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存在制约。我国
经费只有 300 元、500 元。为此,要依法 构的性质、结构和特点,也调节着高等教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农村生产相对落
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投 育体制”(刘颖,2010)。农村高等教育的 后,国家对于高层次教育的投资主要偏向
入保障机制。一要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逐 发展必须按照生产经济规律办事。三要发 城市地区,农村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城乡
步增加教育投资。“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 挥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对接帮扶,为农 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从现行高等教育
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 村教育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整合诸如“西 结构上看,农科院校所占比例偏低。截至
2010 年 4 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 部志愿者”行动、“苏北计划”、大学生“顶
2483 院、分校办学点和网络高等院校合计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 岗实习”支教行动资源,定点服务农村基 所,其 所。而全国农村高等院校只有“323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 础教育学校、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四要区 中广播电视大学 179 所、县域独立高校及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 域内组建教育集团,促进农村优质教育资 大学县级分校 144 所”(崔艳艳,2006)。 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源进行轮换流动、互动支持。五要创新农村 农科院校仅占全国院校 13,。 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 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农村 增长”。二要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建立市、 高等教育要实践“临床教育”理念(文辅相,1994),“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农村社会环境 县(区)两级政府基础教育发展经费的分 中,由学校和农村社会单位共同培养,既注 担与补偿机制,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向农村 结论与对策重专业技能教育,又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真 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对于财政收入 正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耿富云,(一)结论 根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确实困难的个别区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2010),把农民真正培养成“有文化、懂技 入和消费差方式保证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三要探索完 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 异分析,我们发现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在 善多渠道、多举措筹措教育经费,鼓励社 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于农业发展的落后 ;根据城乡教育差异的 会各界投资、捐资,吸引社会、民间资本 分析,我们发现城乡教育的差距在于农村教 来扩大教育供给。再次要建立和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育的落后,存在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综合 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既要合理引导农村 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城乡经济发 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和高效组合,又 展水平与城乡教育水平正相关,即城乡经济 要统筹城乡学校教师力量,实现城镇教师 发展差距严重影响了城乡教育的投入水平和 1.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院. 中国城 支援乡村教育,在调优配强做大优质教育 均衡发展的程度,城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乡义务教育差距:经费投入 / 办学条件 / 资源上下功夫,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步 反过来又拉大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教师水平比较[N].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扩增,分布合理。(二)对策 一手抓农村基础教育,一(2007-2008) 2.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均衡城乡 手抓农村高2. 潘懋元. 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 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未来[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等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农
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经济、 3. 崔艳艳. 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存量分 村基础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两手抓、两 析及其发展指标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政治、文化等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 手都要硬”才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根 2006 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发挥作用(潘懋 本路径。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元、王伟廉,1995)。刘尧教授(2009)认 1.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城乡 第 42 条 为农村贫困的根源是知识贫困,而消除知 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增长。没有农村基础教 5. 潘懋元,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识贫困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育的发展,就没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均 6. 刘尧. 中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进一 衡发展,就必然会影响教育整体事业的发 [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步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快农村高等教育的 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基础教育 7. 刘颖. 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社会经 发展。高等教育为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 的城乡差异,必须做到:济制约性关系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 乡经济发展差距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 首先要以公平理念为指导,制定统筹 教研究》,2010.2 障,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城乡教育资 8. 文辅相.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
社会全面进步 — 对未来中国高等教 着力抓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源均衡配置。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发展不 育目标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4(11) 队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均衡,首先教育公平理念淡薄。为此,必 9. 耿富云. 农村高等教育实践之回顾 一要解放思想,创新农村高等教育人 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育公平理念 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2 才培养模式。要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基础,作为 的趋势,面向农村居民,按照“学有所需” 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从思想理念层 的原则,创造性地把农民培养成大学生。二 面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均衡,最终走向 要面向市场,努力改革农村高等教育的课 城乡教育一体化。
其次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创新教育投
入的多元机制。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程宏如(1968- ),男,江苏大丰人,
硕士,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经济社会
问题研究。
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1年914 期
范文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其意义
第 r 卷第1 期 o
Vo . 10 f No. 1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Jo山 司a wu a J a to g P ly 忱h苗 爪 f h D io n O t c
2( 8 年 3 月 ) X
Ma r 2 00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其意义 ’
李本义 汤秀菊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65 3 )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会平的重要基袖。优化教育结构, 捉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是维护 教育奋平的基拙性工作。本丈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洒义, 前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入手, 当 认真探讨了 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摘示了 推进和保津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时 代意义。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意义 中图分类号: C 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一 4 (20 8 0 一 8 9 6 0 ) 1 加,一 4 0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 优先发
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的教育 目 把“ 标, 优 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到了“ 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高度。1大力推进义 〔 ’
务教育均衡发展, 让每一位公民享有相对平等的
人生竞争起点 , 是实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前提条
件, 也是教育领域落实“ 科学发展观” 实践“ ,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 , 树立“ 执政为民” 理念的重要体 现, 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国家的兴衰。因此, 要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教育思想, 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 积极探索,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快推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适龄儿童少 年必须接受的, 国家、 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 国民基础教育。普及、 公平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属 性, 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使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 给学校和学生。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定 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 一种新的境 界、 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和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
导向。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区域之间 的均衡发展 , 省域之间、 市域之间、 县域之间、 乡 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 都要统筹规划, 实现均衡发 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 之间的均衡发展 , 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 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 目标, 就是要合 理配置教育资源,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 生,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是落实“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目 标的本质要求。但是, 当前仍存在着诸 多妨碍实现这一要求的因素。 第一, 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在一段时间内, 片面地追求
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 升学率高低 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坏和一个教师优劣的标准, 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 人格品质、 道德认识等内容 的教育, 忽略了对学生潜能的培养。在国家提倡
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 依然有些学 校和教师无法转变教育观念。有人认为中国目 前 不具备推行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 还有人将均衡
发展等同于平均主义 , 甚至认为会将原来 的优质
嗽 稿日 期:20 8 一 一 0 2 4 0 2
作者简介:李本义( 1 6 一 , 湖北潜江人, 9 ) 男,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党委宣传部副 部长。 汤秀 1 8 一 , 湖北十 菊( 96 ) 女, 堰人, 市历 研究学会理事, 级教 武汉 史 高 师。
一 54 一
第1 卷总第37 期 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 8 年第1 期 0
学校搞差, 更有人认为均衡发展脱离中国教育现 状, 只是“ 空中楼阁” 当前谈均衡发展还为时过 , 早。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必须首先消除
教育观念上存在的这些偏差。 第二, 公共教育经费投人不足。虽然 目前我 国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和国外相比, 我国教育经费及其 占 GNP 的比例仍然很低。多 年来, 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 的增长速度。国际上作为衡量政府对教育投人水 平的指标, 即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例方面, 我国还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 4. 1% 的 水平, 当然, 有一些城市和地区也没有达到《 中国 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 规定的4% 的目 标。当前, “ 一费制” 政策对学校的乱收费行为起到了一定 的规范作用, 但教育经费的不足使许多落后地区 的学校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 教育投人不足是 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瓶颈” 问题。 第三,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普及义务教育 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 “ 重中之重”也是政府投人的“ , 重中之重” 。过去 由于重视“ 精英教育” 轻视“ 大众教育”优惠政策 , 主要是向“ 重点学校” 倾斜 , 有限的资金和高质量 的教育资源流向了少数“ 重点学校” 使所谓的 , “ 重点学校” 产生的是“ 滚雪球” 的增值效应。而 与此同时一些“ 薄弱学校” 的生存危机则 日益加 重, 它的显著特征表现为“ 三差两低” 三差” 。“ 即: 校舍、 设备比较差; 师资队伍比较差; 学校的 生源和社会声誉比较差。“ 两低”即: 教学质量 比 较低和学校管理水平 比较低。“ 薄弱学校” 重 与“ 点学校” 的差距很明显地反映出学生接受义务教 育质量的不平等。此外 , 我国教育资源区域之间、 城乡之间分配不均现象也很严重。教育资源分配 结
构的不合理, 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四, 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教师在教育过 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师资力量和队伍素质显得尤
其重要。**同志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教师是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在我国, 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各级党政领导“ ; 要采取有效 措施,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和提 伍素 ” 但在我国 农村地区, 高队 质。t ] z 很多 教师
队伍比较分散, 素质不高, 有些地区甚至严重缺编, 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 系 统性、 战略性的工程,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目 必须坚持依法治教, 标, 必须确立全面性、 整体 性、 系统性的观念, 全方位、 多角度、 多层面地推 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来说, 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人手。 第一, 坚持依法治教, 促进教育和谐。依法治 教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是依法治国的 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 义务教育法) , 加快依 法治教进程, 促进学校规范管理。要坚持科学发 展观, 从制度的安排上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 贯彻落实。要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 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落到实处, 做到专款专 用;在教师配备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采取切实政 策措施, 鼓励大中城市教师到贫困地区、 边远山区 和薄弱学校任教;在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上给予 政策倾斜, 多一些雪中送炭, 以逐步消除不均衡现 象。依法治教是有效地促进和确保教育公平, 构 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保障教育事业顺利发 展的客观需要, 是保护教育权益、 维护教育形象、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 第二, 转变教育观念, 注重教育创新。要坚持 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坚 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 育面临的新情况、 新问题 , 深人探索新形势下教育 发展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与 2 世纪我国经 1 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在 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切实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 要切实注重创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 发 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能力, 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 的财富, 从而让其全面发展。 第三, 加快经济发展, 确保教育经费投人。随 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及义务教育的实施, 人 们对教育的需求 日 益增大, 而
教育却没有能力满 足人们在教育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因此, 产生 了教育需求无限增长和有效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 矛盾。只有不断加快经济的发展, 不断扩大优质 教育资源, 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 不浪费、 不 搞形式主义,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对教育 的绝对需求, 才能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现
李本义 汤秀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其意义
实状况。 另外, 必须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
行为, 确保政府办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各级政
平。(4 跨校兼职。鼓励优秀教师到临近薄弱学 )
校兼职。
府应切实按照国务院的规定, 在实现“ 三个确保”
( 即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公用经 费, 确保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必要投人) 的基础 上, 进一步加大投人, 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提供物质保障。对于则力不足的地区应加大转移 支付和财政扶持的力度, 帮助这些地区义务教育 实现均衡发展。 第四,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均衡教育资源配 置。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十六条 规定, 学校开展义务教育的办学基本条件为:有组 织机构和章程, 有合格的教师,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 教学场所及设施、 设备等,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 定的经费来源。要保证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公 平分配这些教育资源, 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 学校 之间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 使实施义务教育的 所有学校都具备上述条件, 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首先 , 要健全相关制度。教育资源的配置只有达 到法制化的程度, 才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建设标准要有法律规定, 政府在公共办学条 件上要有明确的规范, 以此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 育资源, 使每所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 拥有大体 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其次, 要均衡 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应当按照级别差别待遇原 则, 根据不同物价水平, 制定不同区域、 不同类别 学校建设标准、 教师配置标准和相对充足的运行 成本标准, 并随物价变化适时调整。从而核算不 同区域、 不同类别学校维持运行最基本的经费需 求量, 作为对义务教育学校正常拨款的依据并公
平配置。
此外, 教育投资要加强向农村及西部地区的
倾斜力度, 要对弱势群体和薄弱学校采取一些补 偿性措施。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 是摆在各级政府与整个社会面前的一项艰巨 任务, 也是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子孙后代可 持续发展的一种利益格局的调整, 它不仅考验各 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决策智慧, 也在考验各级政 府民主决策的执政能力。因此
, 国家应保证全社 会义务教育必需的资源, 加大国家教育资源内部 分配、 城乡分配、 区域分配格局的调整力度, 把教 育资源公平地投放社会, 从而保障义务教育的均 衡发展, 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三 推进和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无论对个人, 还是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十分重 要的意义。 第一, 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保 障个体人权。 世界上所有签署《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 约》 《 ,经济、 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等国际人 权公约, 并信守实践的国家都向国际社会 申明了 教育是一种人权的立场。根据人权在维护人类活 动的必要条件方面的重要性来划分, 生存权和发 展权是首要人权 , 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之一。受 教育权与生存权密切相关, 受教育权是公民生存 权和发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教育是人得以 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 促进义务教育 的均衡发展, 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人
权能够得到顺利实现。
第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培养和流 动机制。**同志曾指出,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 善适应与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 开放灵活的教师 教育体系, 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 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人 才培养与流动机制, 应在“ 重点学校” 和其他学校 之间, 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定期相互轮岗制度。
第二, 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只是 教育公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教育公平除了 包括均衡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即教育均衡, 还包括 非均衡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公平是国家 制定教育政策一贯的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 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方针 的制定, 还是教育法律的确立, 都始终贯穿着为人
具体如下:( 1 定编定岗。严格控编控岗, ) 使重点
学校超编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2 ) 待遇优 惠。对自 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晋级 加薪。(3 对口 ) 支教。强校与弱校结对子, 强校 骨干教师和管理者帮助弱校提高教学和管理水
一
民服务的宗旨 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198 6
年, 国家颁布了《 义务教育法》 为所有适龄儿童 , 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十 多年的努力, 我国在上世纪末实现了基本普及九 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 为广大适( 下转第7 页) 标, 1
56 一
第 10 卷总第37 期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o MA: 忱h o s 2以 . t n , A找 H u , 刃 e
20 8 年第 1 期 0
为最优解。
4 结论
[3]C C C Rmg, WWL I』 NH C Y山 . AM h 叼 rve址 m, 堪 et 肠
lC n c e ou t
加 e Pr n咖 f. M己 P e 一 i cl o d usio二 h e t s i tl Veh e c 1
该方 法求出阑值应用于c nn 算法中, a y 对图5 检测边缘的结果为图7 , 结果明显优于图6。
本文针对传统边缘检测算子闭值固定难以实际 应用于复杂的车辆检测的问题, 提出的最大类间方 差法动态的求出 检测算子的闭值, 使闭值具有自 适 应性, 改善了车辆边缘检测的 效果, 能更准确的 勾画 出车辆边缘, 为下一步的应用提供了 更有效的数据。
参考文献:
刀限 C 略e , EE T晚坦知 l . 叭 朋 Syst. , , 毛 玉玩 s I E 双. tel 侧 p. l o v 8,
No. 3, 4 1 一 , 2以 . pp. 459 阮p. 刀
【 李 陈 . 基于监祝视频的运动车辆 4」 勃, 启灸 行为分析算 法[Jl . 仪器 仪表学 2侧 2 (6) :2118 一 0 , 报, 万, 7 2112 〔 N Ra v MF曰 , 硒ve 枉 五 翻 y血 朋 唱 5]S a Z i y h Q回1 目c 目 双恤 哪 pr 6 8 e C O in a d ‘ e 一del y曰 n u刀 g n 功 a e 以nd脚k , or i n
P吹. 正EE I e . T. 口 Sy . c n , p. 2( 理, . 5 t n l sp. s o f S t . e X p
一6 . 0
【 W Hu, T n, W g, M ba k. A survey o v 耐 ] l Ta L a S a n D y n i s
, ei正 c o ob e t 二t o a d b h理 o , EE T吮. . 功 f jc e in n e 行 I s r E 比
【 61王植, 贫赛仙一 种基于Ca朋 理论的自 y 适应边缘 检刹
方法〔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抖, 5 :9 7 一 . l J 2以 9( ) 5 %2
肠‘M , 口 A I .Rev. , .3 , .3, .3 4 阳‘ a cy玩 .C, ,n pP l o v 4 n p 3 o
一 ,g . 2( 抖 352 Au X 【 Che , C M S . n S Ha 曲0 匕 刀: Re o 21K n J ue n 0 众 c
【 C幽 叮 A co口 7」 . pu刚如 app~ h 切司,del‘o 【 . d n M〕
E I EE T浏 a ~ 够 i t Pat e创 园 i a d Ma h 山 胡d M t 如 料 n s ci a ch汾 I tei geD 1986, :6 9 一 eD ce. 8(6) 7 698.
nd卜 J o i s t n 肠 m t e w 祝 R以 s s ia o ( PIARC) . B佣 h o d c i I Ao t n -
( 上接第5 页) 龄儿童少年提供了公平的接受义 6 务教育的机会,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 义务教育的普及。这种基本教育的普及是最大范 围的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第三, 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推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 实需要, 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 育的必然要求。党中央、 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义务 教育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农村这一基本 国情, 把农 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 重中之重” 出台了新增 , 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 加大了对中西部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 持力度,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表面 上来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 目的是为 了缩小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以及校际之 间办学水平的差距, 但从更深层的意义来
分析, 主 要是为了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解决社会发展的稳 定、 公平和公正问题。****在党的十七 大报告中, 提出了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 指出:“ 教育 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 ; 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 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要“ ;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 因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教 。 此, J s
育思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采取切实有效措 施,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解社会公众对教 育体制所产生的抱怨或抵制心理 , 这将有利于社 会秩序的稳定,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今考文献:
【 3」 11【 胡铭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
产党 第十七次 代表大会上的 全国 报告(2O 年1 07 0
月15 日 〔 . 北京: 人民日 2007 一 一 ) N] 报, 10 25.
【 **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甘 2〕 . 〔 . **文选( 第二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M〕
2006 :337 一 33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