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管理营运、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都在期待着突破,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继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检验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完整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方向、预定规则运行,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摒弃以前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创新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知识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利用知识,把创新作为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是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由单项创新向综合创新发展、由个人创新向群体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创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运作透明化,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以监控等
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生产能力低下、组织机构冗余等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指导促进企业内各部门、各环节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收集外部、内部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得企业全面发展。
3、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企业的取胜必须依靠信息与创新,信息与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站稳一席之地。国内很多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直接将手工业务处理方式计算机化,并没有对许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符合或无效的工作和流程进行改革。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获得真正的回报。
(一)业务流程优化的内涵
“业务流程优化”,即对业务流程这个动态过程的创新与优化,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管理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把垂直的直线职能型管理业务流程结构转变成平等的流程网络型结构。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
(二)业务流程优化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进行流程优化,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重视流程最优,不重部门职能的原则;整体最优原则;顾客满意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调矛盾原则。
(三)业务流程优化的实施
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企业流程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1、识别流程,即改变思维习惯,树立企业运作的流程观,把各种各样的流程识别出来。识别流程可以通过流程图来实现,通过流程图可以直观反映各个流程中各项活动的关系。
2、确定关键流程,在企业众多的流程中,应该对哪些流程进行优化是需要选择的。根据经验,依据以下三条原则比较容易确定关键流程:问题严重、机能失调的;举足轻重,影响巨大的;切实可行的。
3、重新设计流程,识别出关键流程后,就进入了流程优化的重要阶段,对现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获得一个全新的流程,这是流程优化过程中最困难和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关键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即流程的“瓶颈”,是对流程运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4、实施和运行新流程,即企业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应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经过审慎的试验之后,新的业务流程才可以投入实际运行中。
(四)业务流程优化的成效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全方位的变化。流程优化虽然只是从业务流程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但它的影响却超过流程本身,进而涉及组织结构变化、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提高等方面。
1、工作执行单位由职能部门转向过程团队。传统组织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以职能部门为特征的科层化组织形式上的,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使工作效率低下。实行业务流程优化,可以组成过程团队,由于人员在同一团队中,有利于交流和反馈,容易及时协调,团队精神得以发挥。
2、工作从单一转向多面化。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组织中人为细化的单一工作,而是面向整个流程的工作。他们要对流程的结果负责,成员的工作深度、广度和集成度都得到了提高。
3、人员角色由受控转为授权。授权是管理这部分权力的下放,团队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去决定流程如何实现,资源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安排,实行内部自主。
4、绩效评价关注点由活动转向结果。传统评价看工作量以及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业务流程优化后则关注工作成果,看员工对企业所作贡献。
5、升级标准从工作表现转向工作能力。优化工程重视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学习、适应的能力,不只注重当前表现。
6、领导角色由监督者转为指导者和支持者。领导者放弃严密控制,让团队自主、自觉完成任务,领导需要起关键性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7、组织结构从等级制转为扁平化。由于管理从控制监督转向指导支持,等级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扁平化就自然成为优化的结果。
8、员工价值观由自保转向自强。员工不是被动完成指令,而是有强烈责任心和主动性,出色的完成任务。
结语:
信息化不单单是办公自动化,更不只是一套软件,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必然过程。我们要打造中国百年企业,就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
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能使企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从耕耘到收获再到耕耘的转变过程,有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的加入,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我们才能作大作强,我们才能走到强者的前列。 也只有到达了顶峰,我们才又能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还可以攀上更高的顶峰。
作者简介:重庆某大型房产上市公司总裁助理兼HR总监,10年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历,管理水平较为全面,擅长于大型企业HR架构、专于绩效制度和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范文二:浅谈电力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我们把信息技术看作电力市场重要的支撑者,电力行业信息化,首先是跟上市场脚步,不被时代淘汰;其次是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借助互联网的种种优势来构建企业的信息交换平台,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电力行业的竞争伴随着电力市场的完善必将愈演愈烈,企业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措施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 企业 信息技术 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90-03
电力信息化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一、中国电力信息化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二、基于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电力企业信息化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以专业化的规划为指导,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蓝图。
2、大型电力集团以信息化整合产业链的资源,增强整体价值链的综合竞争优势。
3、中小型电力企业以信息化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和速度。
4、电力企业应树立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意识,建立相应的体制,保证信息化价值的最大发挥。
5、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实现电力企业价值链的协同化运作,以整合化的系统应用为目标,促进信息化的价值实现,推动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三、电力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1、电力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其管理层次和机构也在不断膨胀,管理流程也越来越复杂,造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作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组织机构趋向扁平,管理流程清晰简单,事务处理效率提高,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2、保证数据的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最珍贵的不是计算机、硬盘、CPU和显示器等硬件设备,而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信息。因此对于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说,数据备份和容错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对电力行业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备份采用软、硬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磁带机、备份管理软件和存储区域网络在内的各种技术,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使其可以支持包括SAN在内的各种网络备份技术;支持各种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文件、各种主流数据库系统;支持非结构化数据(如Lotus Notes)的数据备份、系统在线数据备份和完全、增量和差分等各种备份策略,备份过程中,支持各种数据校验技术。另外,企业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本部的电力行业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备份还提供了先进的备份管理功能,实现备份、恢复智能化和操作故障的自动提示。其具有的可扩展性,可根据电力企业业务的扩大,平滑扩展,保护已有投资。关于容错,该解决方案中的容错方案可实行实时监控,能自动后援切换,支持双机热备份和双机互备援等各种规划方式,具有伸缩能力强,对现有系统影响小,管理简单方便等特点。
3、电力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智能网络解围
在后信息时代,终端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更加智能、更理解用户需求的网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智能化的网络基础为什么是必需的?首先,各种不同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大了电力企业的IT投资,同时也使得企业大环境内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统一换装”显然是不可行的,这种隐约的压力变得愈加清晰。其次,数据在各种应用之间的流动并非是从A系统到B系统这么简单,它们的线路是非常曲折且复杂的,而这就造成了安全风险的提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的一些厂商提出了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概念,希望能够对复杂且各自独立的各种应用进行统一的整合、封装与分配,进而节省主动响应业务需求。然而,如果企业的IT系统没有从网络基础架构上对此做出回应的话,那么无论是提升IT设施在商业运营中的影响力,还是提升IT的灵活性,加速IT技术变革都只是空谈。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它能协助电力企业在构建IP网络平台方面展现其独特的价值。SONA使得信息在企业IT网络内部能够智能流动,从而整合IT系统,剔除冗余设施,提升网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未来,网络的作用正在不断发展。明天的智能网络将不只提供基本的连接、用户带宽和应用访问服务,它还将提供端到端的功能和集中统一的控制,实现真正的企业透明性和灵活性。
4、电力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成本降低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计算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和增加新性能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信息技术流程设计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了人为因素,规范了人的操作行为,降低了人为操作错误和偏差,特别是信息管理的公开透明,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造成损失。
四、电力信息"在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力信息技术已经加速改变着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在人们逐步进入到以信息为主要资惊的"信息社会"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逐步认清了信息己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力资源。
竞争已经趋向全球化发展并且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力企业领导将会面临众多的挑战,总体而言,这些挑战可以归为以下3 类:
1、客户需求。客户需求才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善于了解客户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或方案是每一个电力信息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2、竞争。一个电力信息企业只有从产品开发、市场策略、技术创新、营销推广、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并且,有一个总体的发展战略来协调,才能够具有真正的强大的竞争能力。
3、运营效益。对电力信息企业来讲,无论对用户需求有多了解、产品如何的出色,其最终的价值体现还需要电力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有效市场运营来完成,最终的运营效益就成为电力企业客户需求以及竞争能力的体现。
五、电力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电力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走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发展壮大,然而,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然带有强烈的垄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电力信息化就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电力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电力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电力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电力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电力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电力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电力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实施,而是融入了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变革的过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将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也将有助于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电力行业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实现,障碍不在技术,而且是在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在于企业管理者和信息技术工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只有迎头赶上,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和管理平台,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持久力,所以说电力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的发展不可分开。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对电力企业的影响研究》管理类。
2、《电力企业信息化》,山东大学出版社,刁柏青,2003年。
3、《电力信息化管理实用手册》,张磊。
4、《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田丹,经济师 2000年。
5、《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谢康 陈禹 乌家培 经济研究 1999年 。
范文三: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研究
摘要:企业信息化就是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从而更好的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融合,使企业不断创新与提高。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要有别于你的竞争对手,要使成本更低,质量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话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绝对做不到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企业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好各个环节,才能使信息快捷流通和有效的为企业服务,真正实现信息的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
企业的发展战略关乎到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一)整体规划
企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牵绊,互相作用的局部所构成的整体。整体性的问题解决了,许多局部的问题就自然更容易解决。如何抓好关键应该得到领导层的重视。
(二)长期规划
企业的长期规划决定着企业的寿命,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例如: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文化建设、技术改进、人才开发等问题。企业要明白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重视长期发展就要重视对未来的预测。虽然对未来的预测是困难的,但总还是可以根据调查、现象分析或多或少的把握住环境的发展趋势。
(三)基本规划
企业的基本性问题就是企业的主干性问题,需要正确的处理好这类问题,才不会出现重大失误。如果连主干问题都不能解决,而忙去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这样子的企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三、企业信息管理的规划[1]
(一)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二)企业资源规划(ERP)
全面的把企业的信息进行集成,通过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为企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是一个具有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业绩报告与分析的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企业供应链管理(SCM)
把从供应商到分销商的企业链协调运作,同步运作,才有可能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收益。
(四)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
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客户信息,从而了解反映客户需求的客户价值信息,以致影响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五)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
ERP,SCM,CRM的开发设计和实施都是分散的,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阻碍了企业信息流的畅通,在企业内形成许多的“信息孤岛”。所以应该尽量的解决这种问题,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伟军.信息管理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31~145.
The study of the way to build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Abstract: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is reasonably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nterprise's production,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tc.Fo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This is a process to gain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 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build
范文四: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管理营运、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都在期待着突破,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继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检验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完整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方向、预定规则运行,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摒弃以前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创新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知识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利用知识,把创新作为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是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由单项创新向综合创新发展、由个人创新向群体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创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运作透明化,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生产能力低下、组织机构冗余等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指导促进企业内各部门、各环节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收集外部、内部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得企业全面发展。
3、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企业的取胜必须依靠信息与创新,信息与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站稳一席之地。国内很多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直接将手工业务处理方式计算机化,并没有对许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符合或无效的工作和流程进行改革。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获得真正的回报。
(一)业务流程优化的内涵
“业务流程优化”,即对业务流程这个动态过程的创新与优化,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管理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把垂直的直线职能型管理业务流程结构转变成平等的流程网络型结构。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
(二)业务流程优化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进行流程优化,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重视流程最优,不重部门职能的原则;整体最优原则;顾客满意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调矛盾原则。
(三)业务流程优化的实施
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企业流程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1、识别流程,即改变思维习惯,树立企业运作的流程观,把各种各样的流程识别出来。识别流程可以通过流程图来实现,通过流程图可以直观反映各个流程中各项活动的关系。
2、确定关键流程,在企业众多的流程中,应该对哪些流程进行优化是需要选择的。根据经验,依据以下三条原则比较容易确定关键流程:问题严重、机能失调的;举足轻重,影响巨大的;切实可行的。
3、重新设计流程,识别出关键流程后,就进入了流程优化的重要阶段,对现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获得一个全新的流程,这是流程优化过程中最困难和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关键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即流程的“瓶颈”,是对流程运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4、实施和运行新流程,即企业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应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经过审慎的试验之后,新的业务流程才可以投入实际运行
中。
(四)业务流程优化的成效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全方位的变化。流程优化虽然只是从业务流程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但它的影响却超过流程本身,进而涉及组织结构变化、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提高等方面。
1、工作执行单位由职能部门转向过程团队。传统组织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以职能部门为特征的科层化组织形式上的,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使工作效率低下。实行业务流程优化,可以组成过程团队,由于人员在同一团队中,有利于交流和反馈,容易及时协调,团队精神得以发挥。
2、工作从单一转向多面化。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组织中人为细化的单一工作,而是面向整个流程的工作。他们要对流程的结果负责,成员的工作深度、广度和集成度都得到了提高。
3、人员角色由受控转为授权。授权是管理这部分权力的下放,团队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去决定流程如何实现,资源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安排,实行内部自主。
4、绩效评价关注点由活动转向结果。传统评价看工作量以及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业务流程优化后则关注工作成果,看员工对企业所作贡献。
5、升级标准从工作表现转向工作能力。优化工程重视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学习、适应的能力,不只注重当前表现。
6、领导角色由监督者转为指导者和支持者。领导者放弃严密控制,让团队自主、自觉完成任务,领导需要起关键性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7、组织结构从等级制转为扁平化。由于管理从控制监督转向指导支持,等级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扁平化就自然成为优化的结果。
8、员工价值观由自保转向自强。员工不是被动完成指令,而是有强烈责任心和主动性,出色的完成任务。
结语:
信息化不单单是办公自动化,更不只是一套软件,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必然过程。我们要打造中国百年企业,就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
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能使企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从耕耘到收获再到耕耘的转变过程,有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的加入,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我们才能作大作强,我们才能走到强者的前列。
也只有到达了顶峰,我们才又能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还可以攀上更高的顶峰。
范文五:统计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统计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通过对统计工作的认识,阐述了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笔者表述了自己三个不同的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观点,以达到帮助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统计信息 企业管理 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企业统计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效益不断增长。
一、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统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与其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统计数据,包括同行业、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的情况,以便做到知己知彼,并据此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日常的决策和管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因此,统计的作用绝非财会或其他管理、核算活动所能替代。而统计的这种作用,同样体现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艺体育等各个领域。不管你意识不意识、重视不重视,统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问题只在于你是否注意去发挥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首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对统计工作这样概括:“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离开统计就无法工作。”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数据的搜集、加工、汇总和分析,形成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满足各级管理者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通过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既可以静态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状况,又可以动态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变化。从静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还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既可以反映企业的整体规模,又可以反映企业的总体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第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又可以揭示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