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堂课的教案
三(一堂课的教案
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授 1 课题 课型 教时/累计教时
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发现、归纳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1、知识技能 教学 2、过程、方法 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重要性质; 目的 3、情感、价值 会用演绎法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说理;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计算和推理能力并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策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观察、归纳; 1、教学重点
略和手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正确表述和运用 2、教学难点
段 3、教学手段
教学程序和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景引入
活动1
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索,尝试
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创
问题: 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 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
,剪去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开,得到 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
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 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
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 知欲。
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 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
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 行回顾并产生新的问题。
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学习新课 活动2 探索问题的提出是为了
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
极思考,大胆猜想。
教师提问:
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它具
有怎样的特性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共同
探索的问题。
(板书)课题: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利用折纸、测量、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
借助几何画板等方法进行 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直观验证。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性
质1和性质2。
此教学环节我从学生爱猜想
和预见的天性出发,既调动了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创 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形,?ADB与?ADC
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学会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
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与BC垂直吗,为什么,
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
会运用分类、化归思想将问题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
转化。 ?BAD=?CAD,?ADB=?CDA,BD=CD
课件显示同学们的猜想:
1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和底边上的高重合。
活动3 问题 (1)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 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 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教师引 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 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 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 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
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
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师: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4)受性质1的证明启发,你能证明
性质2(等腰三角形定角平分线、底边
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 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增三、例题分析,
D在AC上,且BD=BC=AD,求? 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 当堂练习
ABC各角的度数。 性,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关注:(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
模仿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题。 (3)学生在活动中发表
个人见解的勇气。
练习2:
如图,在ABC中,AB=AC(1)?AD?BD ??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______、______重合)
(2)?AD是中线 ?_____ ?_____;?_____= ?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_____、_____重合)
(3)?AD是角平分线 ?____ ? ____;____= ____(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______、_____重合)
四、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网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达到触类旁通。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
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必要时给
予适当的补充。
范文二:第一堂课的教案
第一堂课的教案
开场白:
同学们,今天是我来教大家的第二堂课了。从上次大家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大家很配合我,上课的时候,大家把我当老师,很积极的回答和配合我的问题;下课的时候,大家把我当成你们的哥哥。我觉得很开心,能有你们这样一群活泼的弟弟妹妹。所以我对你们上次的表现很满意,那上节课我们讲到关于一些竹子方面的知识。接下来我们要玩的游戏,叫做成语接龙,相信很多人都玩过,这次我就用“胸有成竹”开始,每个人都要回答哦,答不出来的同学,我会给你一点小小的惩罚哦。
接下来就用这个游戏开始导入,这个环节我分配5-10分钟左右。之后,我会让学生们朗读我发下去的两篇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Li')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Pi)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
1.读了这个故事,大家觉得这个勾践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表面:好:①忍辱负重②心志坚定③有毅力④善于机会
坏:不懂知恩图报
升华:在学习道路上,多少会遇到困难,或大或小,但是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信
念,坚持走下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乘风破浪,勇敢向前。
2. 举例体现勾践好的一面的成语
①百折不挠②不屈不挠③坚持不懈④锲而不舍⑤愚公移山
⑥心比金坚
3.在之前的学习中,你是否也有遇到过类似的事。讲述下你个人的经历
这个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从这两篇成语故事中,学习主人公的一些积极一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在写作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范文三: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教案
我最满意的一堂教案
第一册Module9 Unit1 教案
侯镇河沟小学 崔仕玉
一、内容简析
本节是第一册Module9 Unit1 This is my mother。这一单元的主要话题就是Family。学习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A.能听、说、认读单词:father mother grandpa grandma brother sister
doctor 等单词。
B.认识主要人称代词he、she的用法。
C、会用句型This is my …介绍家庭成员。 用句型He’s a … .或She’s a … .介绍人物职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表演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学生自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交流,加深对同学的了解。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庭,关注每一个家庭。
4、运用目标:运用“This is my…”向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词:father mother grandpa grandma brother sister
doctor及句型This is my …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怎样才能把所学语言运用到真实生活中去。
四、教学方法
本节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种方式并用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小组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自己的学校、教室、英语老师学校及教室或老师的照片,让学生介绍:This is my…复习前面学过的介绍话题。
设计目的:通过复习This is my …,为学习This is my father /mother /grandpa /grandma /brother /sister .做好铺垫。
2、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进行自我介绍: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 /mother /grandpa /grandma /brother /sister .
设计目的:运用教师自己的全家福,使学生认识句型This is my…在实际生活的中的运用。
(二)练习与巩固
在这节课中Sam 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庭成员,那么我们来介绍Sam的家人。让某一个同学戴上Sam的头像,用This is my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设计目的:我们可以通过Sam一家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认识Smart家的家庭成员。然后递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然后操练本节课的重点句型:This is my…
讲一下难点He’s a …与She’s a …区别。
教师: He’s Daming.He’s a boy. He’s a pupil.
She’s Pingping.She’s a girl. She’s a pupil.
通过对比,强调He’s a …与She’s a …区别。
分角色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
用This is------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范文四:《怎样备好一堂课》4怎样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黄国才
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后者是“备课于心”。
一、走出写教案的误区
误区之一:写教案=备课;
误区之二:教案越详细越好;
误区之三:教案可有可无。
我们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每位教师都有五、六本教案,每本都写得密密麻麻(前有课标学习摘要、教学计划、进度安排;每单元前是单元组备课、中是课时备课、后是单元考查讲评;每课时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质疑问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二是在课堂上,基本不用教案。我们心里纳闷:老师花了这么多功夫,这么完整的教案,为什么不好好去用?于是,我们每到一校,都组织教师座谈(下面是根据座谈情况综合的)。
笔者:老师们教案写得那么详细,为什么在课堂上不用?
师:教案是应付检查的,上课我们另有一套。
师:那个教案大多是抄的,快呀。课上,用自己的,在书上或在脑子里。
笔者:我们发现大家的教案“完整、详细、超周”,真好!
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等,《教师教学用书》上都写得很明白,为什么不可以记在脑子里,非要抄在教案上?浪费!
师:“超周”有什么意义?课前不都要再认认真真准备。
师: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不断生成的。课前老师怎么能预见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又怎么能够都记录在教案中?如果能够预见、能够记录,那么教案不就成了一出剧本,老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课堂就是一出早已编好的戏啦?
师:老师的教案越详细、越工整、页数越多,我越感到悲哀!
师:老师的劳动最不值钱,辛辛苦苦写得教案,两三年后,“三毛钱一斤”卖给收破烂的。
笔者:那就不要教案啦?
师:要,要不拘一格,要简单实用。
师:老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抄写教案上。我们现在刚好颠倒了。
笔者:备课与写教案不是一回事吗?
师:这正是管理者弄混的地方,有的学校检查备课“三算”——算本数、算页数、算字数。写教案怎么能等同备课呢?备课的内容怎么能都写入教案?
师:这是你们研究人员要去研究的。
是啊,写教案怎么能等同于备课呢;备课的内容、备课的质量怎么能完全反映在教案上呢;教案那么详细,长篇大论,在课堂上怎么用呢。
二、正确认识备课与教案。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要补充、调整,为什么不能记录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我们认为,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
“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学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后反思”)。“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在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说,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于永正? 《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1期)如果能上网的老师,把反思写在《中国课堂教学网》(http://ktjx.cersp.com)的“博客”上,马上就有同伴来阅读,或支持、或肯定、或鼓励、或帮助,“喜悦,因分享而永恒”,多么美妙啊。
“教学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课课都要反思,但不是课课都要写反思,更不硬性规定每篇反思要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特别是阅读和思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包括①读书——就语文而言,要把课文读懂、读透、读化、读出自己的东西,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②查阅资料——把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尽可能地收集、阅读;③思考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有没有比这篇课文更好的文章、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指导解决、要为学生提供什么帮助,等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千万不要“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备课要用心,写教案同样要用心,用心为课堂教学写教案、为学生发展写教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写教案。
三、教案的构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是课堂实施预案,主要是思考实施过程中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内容的整体思路与目标方向,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与活动的框架,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这样,教师的教案,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学案,即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本上呈现出的内容主体是教与学的主要环节,特别是学习环节,而不是知识性内容的详细解说。
1、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巴班斯基认为:“任何活动,关键都在善于设计它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早就指出,自觉的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人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
教学目标必须做到明确、恰当。“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要符合“三维目标”精神、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提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教材的情况进行取舍、补充、细化,一般情况下照用。
如果没有《教师教学用书》怎么办?
课后的思考题和生字的掌握等,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互助中、通过自己的读书、思考,与同学交流、讨论等,完成了课后思考练习、掌握了生字新词,这节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匆匆》的教学目标:
①掌握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尝试运用。
④通过搜集资料、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揣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1)用好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调整状态,激发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这个游戏或活动与所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则是上乘的;如果单纯为“游戏”而游戏,则次之;如果课前三分钟,连整顿一下秩序,要求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也不做的话,则是一种资源浪费。
案例:《田忌赛马》
师:我们来做一个智力游戏吧。假如有大、中、小三棵梨树,大梨树上长梨200个,中梨树长梨150个,小梨树长梨100个。请两位同学去摘梨,摘完一棵摘另一棵,看谁摘的梨子多?假如是你,先上哪一棵树摘?为什么?
生:我先上最大的树,因为那棵树上梨子多,所以我摘的也多。
生:我先上最小的树,因为那棵树上梨子少,我摘的快,摘完这棵我再摘第二棵,两棵树加起来是250颗,所以我就更多了。
师:从两位同学选择不同的树摘梨,而得出不同的效果,你们想到什么道理?
生: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做事要多思考,这样才能出好成绩。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智慧的故事——田忌赛马
(丁芳?? 摘自《“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
(2)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或者就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把学生的疑难纳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所需而教。此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梳理和有效指导,如能马上解决的表层问题立即解决;与课文无关的“打叉”问题搁置一边;把有质量的、必须读书思考才能解决的、触及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纳入到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提问中学会提问。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案例:《灰雀》教学片断(学习10—12段)
师(出示课件):瞧,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回来了,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起了歌,树下多了一位真心爱它的好朋友,是谁呢?(男孩)请大家自由读10—12段,想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或是自己理解了,想考考别人的?
生1: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生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
生3: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4:列宁为什么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
(丁芳?? 摘自《“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
这些问题,第四个“列宁为什么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最有思维含量,值得揣摩。
(3)展示资料。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学生通过读书、上网等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的生平事迹、原著等,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对理解课文有着直接的帮助。如教学《草船借箭》读《三国演义》;教学《景阳冈》读《水浒传》;教学《猴王出世》读《西游记》;教学《狱中联欢》读《红岩》;教学《争吵》读《爱的教育》;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等等。
案例:《匆匆》
1、交流搜集到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及作品。
2、交流搜集到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
3、交流搜集到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资料的处理方式:同桌之间先交流;然后请代表在全班交流。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课上都交流,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主题手抄报或者电脑报。
(4)初读感知。语文教学的一般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整体着眼,部分着手。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打基础。
案例:《〈荷花〉阅读教学设计》
通读课文,把握整体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体会,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教师随机巡视倾听学生的朗读。
2、交流体会:“我”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我”是这样看荷花的?(久久地看、出神地看、美美地看、深情地看、如痴如醉地看……)
3、练读相关的课文段落。
①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组织学生发散性练读这段课文。
②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可以从第三自然段中体会到。组织学生竞赛性练读这段课文。
③如痴如醉地看荷花,可以从第四自然段中体会到。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出“如痴如醉”的感觉。
俗话说“纲举目张”。感悟作者怎样看荷花是初读之“纲”,从哪儿体会到这样看荷花是初读之“目”。通过举纲,张开全文主要段落之目,借以组织学生练读并读通课文。谁说初读没戏可唱?
(巫惠群?? 节选自《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6年第3期)
初读“要强化,要求要到位,训练要严格,不放过任何一处错误,特别是学困生,更要好好读书。课文没读正确、流畅,别的事先不做。”
(5)品读感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进行揣摩、品味;理解、朗读;表演、探究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教案设计的重头戏。
案例:《〈荷花〉阅读教学设计》
品读重点,感悟神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的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
2、四人小组合作品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分组学习: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用心体会荷花三种形状的美。
②组织交流:你们小组体会到了荷花的哪些美?才展开的荷花美在哪儿?全展开的荷花美在哪儿?没展开的荷花又美在哪儿?
③抽四人小组合作美读这三句话。
3、引导品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长、钻、探、伸、露、冲)
②读读这段课文,体会荷花怎么样冒出来。(使劲、拼命、用力、急切、笔直、一个劲儿、高高、痛痛快快、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喜气洋洋)在“冒”前加上这些词再读这个句子。
③由“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4.或坐或站,有滋有味地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巫惠群?? 节选自《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6年第3期)
(6)迁移练习,延伸拓展。在这个环节,或练笔,把所学习的知识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迁移、运用;或补充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认识;或抛出与课文观点相左的内容,引导学生辩驳,升华学生的情感、认识,等等。
案例:《匆匆》
学习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内容。
1、练习,读写结合、背诵,尝试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师:同学们,转眼就六年级了,就要告别小学了,日子在我们这也是“匆匆”的啊,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吧。如果不想写,你就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吧。
同学们写,然后朗读,最后把自己写的放回课文中读。
师:了不起,同学们都快成大作家了。试着把这段话背诵下来吧。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
2、自由提问,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吧。
备课中预设:从字词方面提出问题(如“凝然”什么意思?);从句子方面提出问题(如“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个问句与前面的问句一样吗?);从作者的内心世界提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会‘茫茫然’、‘掩着面叹息’?”)……
老师相机表扬、指导,把难题带回去,如“作者为什么会‘茫茫然’、‘掩着面叹息’?”查阅一些关于朱自清先生的资料,对我们的思考会有帮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高强的学习能力,同学们要继续努力。
3、家庭作业:同学们回去,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来读,下一次,我们开一个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诵会吧。
范文五:快乐的一堂课一堂课同学
快乐的一堂课一堂课同学
快乐 一堂课 老师 同学
快乐的一堂课
马恬恬
今天,我们照常在教室里等待着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来了,老师面带笑容走进来,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木头人”。
游戏开始的儿歌唱完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可是过了一、两秒钟,就听见一阵阵笑声。只见李重华做了一个发射的动作;我的同位做了一个坐正的动作;高克玮做了一个深思者的动作??过了一会儿,教室里便有许多人大笑起来,游戏只得停止了。
老师又带着我们做了另一个游戏,老师先叫上几个人,然后倒计时,五、四、三、二、一,上面的同学便做出了许多动作。老师便点名叫了几名同学上去把同学逗笑了。一个笑了,两个笑了??
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同学了,我们又倒计时,那个同学还没笑,那么多同学高兴极了~
老师说:“刚才大家玩得很尽兴,下面就考察一下,大家认真观察了吗,请拿起笔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写下来吧~
这一节课我们玩的很高兴,写的也很认真。
指导教师 崔梅茹
[感谢阅读这篇文章,]/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