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管理的五个维度
管理的五个维度
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
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并且是管理最重要的一维。
经理人管理什么,初出茅庐的经理人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下属。他们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昂贵的代价,才能体会到这个答案中的两大失误。
失误之一是把管理的对象看作了人。而实际上,管理的对象是关系。我管理张三、李四,还有王五,其实是你管理与张三、李四和王五之间的关系——这样想,才会把管理变成互动,而不是一厢情愿、自作主张的霸王硬上弓的冲动。
而且,我管理张三、李四,还有王五,也是管理张三、李四和王五他们几个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想,才会分清管理单个下属和管理一个团队的不同。
失误之二是把管理的维度简单化了。具体说就是只看到向下的那一维,而忽视了其他的维度,尤其是向上的维度的重要性。
在以集权式决策、命令层层下传、跨部门运作匮乏,以及人的能动性并不重要等为特征的早期企业组织形式中,向下管理曾经是最主要的一维,因此那时对经理人的定义是对下属的工作负责的人。
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这个定义过时很久了。德鲁克对经理人的定义是:对影响自己绩效的所有人的绩效负责的人。
站在德鲁克的巨人的肩膀上,我把管理概括为五个维度。
第一,向下管理,管理下属和团队。
第二,横向管理,管理其他部门。比如,作为销售部经理,你怎样管理对你的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市场部经理,怎样管理人力资源部经理。
第三,向上管理,管理你的上司。
第四,向外管理,管理外部客户及利益相关者。
第五,自我管理。
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向上管理,其实在多维的管理空间中往往是最重要的,理由很简单:你的绩效往往最依赖于你的上司的绩效。因此,如何帮助自己的上司发挥绩效,是经理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德鲁克提供了三点建议。
第一,分别找出你帮助和妨碍了上司的工作的地方。
第二,下属的工作不是去改变上司、教育上司,让上司遵循商学院或管理书籍上传授的做上司之道,而是了解你上司的工作习惯、长处和短处,帮助他作为一个特定的个人取得成功。
第三,是让上司了解能对你有何期待,以及你和你的团队的目标等等,这样上司才会对你授权。
过于天真的经理人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行,过于世故的经理人认为只要拍好马屁就灵。这都是对管理上司的误读。听听那些既不过分天真也不过分世故的经理人的经验和大师的建议吧。
范文二:管理的五个维度
管理的五个维度
什么是管理者?按照通俗的理解,管理者就是领导,不管这个领导是大是小,大小都得是个领导。比如生产小组组长、司机班班长、保安队队长、部门经理、公司总裁、城市市长、国家元首等等。换句话说,人们普遍都认为,领导才是管理者,如果你不是领导,你就不是管理者。
这个观点对不对?不全对。领导的确是管理者,但管理者的含义却不止如此。管理学界对管理者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比如管理大师德鲁克给出的说法是“对影响自己业绩的所有人的业绩负责的人”。大家见仁见智,在此不做评判。
倒是词典给出的解释吸引了我的注意,词典说,管理者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进行的人。根据上述定义,只要你能负责某项工作并使之顺利进行,你就是一名管理者。打个简单的比方,你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只要你每天能把入库出库搞得清清楚楚,物资摆放井井有条,那你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只要你有事干,有工作,那么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可见,管理并非只是领导管下属那么简单,因为,管理还需要从以下的五个维度来展开。
维度一:向下管理下属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管理维度,也是大家所说的管理的基本含义,在管理学上叫正向管理。管理管理,管人理事,现在的管理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浩瀚无边的学科,各类管理学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如果你志在精通管理,那你就要多读管理学著作,尤其是号称“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的书,一定要读。站在管理大师们的肩膀上,你能少走很多弯路,跨过各种大坑,快速找到当管理者的感觉,对你对下属对公司都有好处。想靠在管理实践中摸索总结,太慢。
韦尔奇说过一句被大家奉为经典的话:“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的标准是如何能够让自己成长。在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的标准是如何能够使别人成长。”这句话说出了管理下级的精髓——培养人才,让团队成长。管理下级的理论和方法,汗牛充栋,构建了管理学的辉煌大厦,无暇细聊,究其核心,绕不开带领团队一起成长这个话题。
维度二:向上管理领导
在管理学上,这被称之为逆向管理,意思就是下级可以通过沟通和积极影响来管理上级。你也许会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做法太激进太超前,其实,这种管理维度一点都不“超前”,而是传统智慧结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大臣向上管理皇帝的例子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魏征作为下属,无数次仗义执言,拼死进谏,改变了“领导”李世民很多决策,在他们君臣的共同治理下,中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了被管理,从而忽略了对上级的管理。比如遭遇失败时不主动为领导分忧,而是想着如何为自己开脱,遇到难题时不积极想解决方案而是想着“有领导在上面顶着我急个啥”,这些都是缺乏向上管理意识的表现。你要明白,你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果你的上级栽了跟头,你也必然会受到牵连。
管理上级的原则和方法很多,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话题,在此暂不讨论,等以后有机会我再专门来谈这个话题。牢记一点: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上,必须要知道,管理上级也是你要做的重要功课之一。有人也许会说我没上级,怎么管理上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上级的人,你是CEO,还得对董事长负责吧。你是董事长,还得对股东负责吧。
维度三:平行管理平级
这实际上说的就是同级之间、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问题。有人认为,人与人相处,是最复杂的事情,因为人心隔肚皮。也有人认为,人与人相处,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投桃得报李。人类之所以能从愚昧走向文明,从非洲丛林走进宇宙太空,从生存边缘走到食物链顶端,是因为人类充满创造力,而赋予人类创造力的,是由于每个个体都是充满个性的。正是由于个性的存在,所以我们要掌握平行管理平级这个重要维度。
在公司里,没有任何人能不依托其他人而独立存在,从基层员工到最高领导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是整个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平级之间要合作而非对立,要支持而非拆
台。领导力研究专家麦克斯维尔说,“横向领导时,理解比对抗更重要,赞美比竞争更高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也许会看不惯A部门经理,但如果你因此而拒绝跟A部门合作的话,你的部门业绩和个人表现,都可能会受到不好影响。怎么团结合作,怎么相互支持,因人而异,自己把握。
维度四:向外管理客户
有人说,我又不是销售,哪有什么客户。错,公司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户。你是销售,消费者就是你的客户;你是内勤,公司员工就是你的客户;你是前台接待,来访人员就是你的客户;你是CEO,你管辖范围内的经理就是你的客户??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客户,要么是你自己定位不准,要么是这个职位本身多余。
很多时候,“客户体验太差”可谓一剑封喉的绝招,大部分客户离你而去的原因就在这里。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态度甚至你的言语,都会直接影响客户体验。所以,管理客户的核心就在客户体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客户体验,试着转换角色,站到你客户的位置下,想想希望看到怎样的产品,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希望达成怎样的合作,你就会明白该怎么做了。 维度五:向内管理自己
我特别欣赏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用一句朴素的话,说出了管理的精髓。正如美国西点军校告诉学生们的那句“要想做个好将军,就先做个好士兵。”同理,要想做个好的管理者,就先做好一个被管理者;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经理,就先做一个优秀的员工。
核心意思就是一条——要想让别人说你牛X,你得自己真牛X。怎么做到?学习啊。所以,所谓的向内管理自己,就是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你的知识、你的格局、你的思维??方方面面的加强,才能让你不断成长,随着你的成长,你才有下级可以管理,才有平级愿意合作,才有上级重视你的建议,才有客户需要维系。
管理自己,这可以说是管理最基本的维度,但同时也可以说是最难做到的维度,毕竟人人都有惰性,个个都有傲气。世间多少高手,最后都有类似的感叹,“认知自己是人类进步的最大敌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为啥?累了,懒了,傲了??反正就是不想学了。不思进取,终将淘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太难了。
管理的这五个维度,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相辅相成,如果你对内管理不好自己,显然你对外也管理不好客户,如果你不能让下级追随,肯定也团结不了平级,更别提影响上级。所以,说到底,修炼内功,自我成长是内因,修炼外功,人际关系是外因。没有哪个最重要,因为个个都重要。
一般情况而言,这五个维度中,总有一个或两个是你的短板,“木桶理论”大家都熟悉,最终决定装水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板子。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找出短板重点突破,抓住机会尽可能提升。
最后,我必须要强调的是,管理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你服务他人的能力。当你学习、成长、打赢胜仗、担当更多的责任、挑战更大的挑战时,你要时时牢记的是,你不是一个人,你是和一个团队在一起,你是和你的小伙伴在一起,你是在和你的用户在一起。
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因为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合作者,每个人都是成就他人者,每个人都是为了共同梦想而全力以赴的合伙人!
范文三:自我回归的五个维度
小径
曾经有人说只有跪在故土上,才知道一己是故乡的儿子,才知道自己与大地是如此的肌肤相亲,才知道生命是如此的沉重可见。而我想说,只有走在故土的小径上,才知道故土的沉默有多大,故土的荒芜有多长,才知道故土为何一直坚守在世界的尽头,人间的边缘。不食人间烟火,贪恋白云、山泉和飞鸟。
是时间告诉我,一边是我忽视了对故土的记忆,一边是故土模糊了对我的记载。要想同到故土,必须走通每一条可疑的小径,无论是上山的小径,还是下山的小径,抑或是曲折蜿蜒,抑或是笔直如矢。深深记得,一把黄土的誓言,一滴清泉的教诲,一缕风声的忏悔和一片落叶的归宿。如果没有小径,我们怎么可能回得了过去:如果不是小径,我们怎么可能重新找回熟悉。
小径的生死与故土联系在一起,它是故土的一部分,它见证着故土的繁荣与荒凉,故土制造着小径的幽深与蜿蜒。每一寸小径都是故土的延展,尘归尘、土归土,草木立两旁。小径像皱纹,顺着岁月的推延而走上故土的额头。故土像衰老的双亲,身子佝偻,眼眶深邃,额头收藏着万里河山与人间江湖。走通小径,等于重拾温暖,重照阳光,重听风声,重看雨落,重新把爱从深渊里拉出,让她在辽阔的舒缓里,爱上草木幽深与不可丈量的宁静与淡定。
小径也是石头的一部分,是泥土的一部分,是亲人们的一部分,是牲畜和虫豸的一部分,是时间的一部分。要走通小径,必须提前走通自己,让自己成为石头的内核,带着坚硬寻找柔软与脆弱;让自己成为泥土的一部分,带着清香感受纯净与真诚:让自己与亲人们更近,带着愧疚和忏悔发现温暖与爱意:让自己成为一只牲畜,带着无知探索世界的和谐与质朴;让自己成为虫豸的一种,带着卑微爱上细小和深远,
如此走吧!大大方方地走,夜晚走,白天走,低头走,抬头走,一步一步地和小径融为一体,让步伐成为心跳,让心跳成为石头与泥土的碰撞,让每一次抬脚都充满不忍分离,让每一次落下都充满良心的叩问一世界上本来没有那么复杂的问题,把每一次的走通都当作是自己的最终归宿。
草木
提到草木,总想到茂盛和疯狂。
没有人知道草木的忧伤,草木以疯狂为信条,不断彰显细小的力量。通过无边的蔓延把自己的气势推到天际,让村庄在真正的浩瀚面前显得渺小而卑微。如果不是草木的茂盛,我们便无法在无边无际中感受到高低不同的阅读层次,进一步认识到乡村的孤独。一旦和草木遭遇,我们便可以获得惶恐与惊讶,更多的是怀疑和担忧。故乡被草木包围了,胜败已在转眼之间。
事实早已证明,假如村庄是一座城池,草木便是攻城的猛士。当战争的硝烟笼罩你的心头,你还可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城池已经存在千千万万年,只要石头还在,泥土还在,只要栅栏还在,木门还在,便没有任何一种神兵可以攻破村庄的神秘,惊扰到村庄内部幽居的人民。错了,完全错了,事实上茅草的大刀已经架上你的脖子,绵竹的大旗已经笼罩你的身体,最擅长攀登的爬山虎也已经绊住你的脚跟,而无边的落叶已经阻挡了你的视线,还有密密集集的无名小草已经扰乱了你守卫的节奏。它们是子弹,它们是锋利,你已离死亡很近了。
一旦风吹,你可听到风声鹤唳?一旦下雨,你可感到草木皆兵?一旦雷鸣闪电到来,你感到的岂止是岌岌可危?已经是疼痛找上你的心跳,找上你的骨骼,找上你的血液,找上你的道德与勇气,找上你最后的念想和一瞬间的生与死。
迈过草木茂盛的世界去寻找根源,必须穿过草木的长势,这才在踩踏中感受到草木积累起来的暗影,那种不断折叠收藏的,有关草木的一切扉页和文字,叫我如何能够诵读下去。这是一个有关背弃和逃避的事实,我从抬头举步那一刻起,便注定成为一个与爱擦肩的人,我在追求热爱中远离了热爱,我的罪过罄竹难书。
请赐予我一个姿态吧!让我把双脚深人大地,让我的骨骼、血液和心跳,慢慢地拔节生长。我要像一株树木一样,在纵横交错中打开自己的臂膀,在摇曳闪烁中纠正自己的灵魂;我要像一棵草茎一样,在匍匐中推波助澜,在枯萎中信守诺言。只有如此,才能够让爱重叠,并在一次次回眸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含义。
风声
又半夜惊醒了,我知道,又是那一阵没有来由的风唤醒了我,让我不要再一次沦陷于这种虚妄的假象当中,让我醒来,让我不断通过惊醒找回直面的勇气和含义。不能确定,门窗封闭如此严实的城中阁楼,在这里做一个不知深浅的小梦,也会如此的困难出奇。或许,这个世界确实已经真正地发生改变,不仅仅存在于高楼大厦和发达交通所传递给我的积极向上与无边开阔。
不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来由的风,它总带着吹皱一池春水的力量,总带着卷起一地落叶的劲头,总带着翻山越岭的气势和不害怕拐弯,不害怕起伏与跌落的认真与执著找上了我。搅动了我整个世界的梦境,让我在坍圮的背后,看到一片苍凉的世界。但我可以感觉到这风的熟悉和温柔,它总是抚摸我的皮肤,摇动我的身体,拍打我的肩膀,敲打我的脑袋,触动我的内心,鼓动我的血液,侵蚀我的骨骼,让我在一种遍体鳞伤的感觉中,找回一种渴望,一种回归的渴望。
真的,我一直无法说出内心的怀疑和一个症结。这些风,绝对不是一场普通的风,这是一场能够吹到我梦境里的风,而且对我还保持着一种对待花朵的态度。这该让我在惊醒的背后产生多少忧思和回忆,寻找与探索。这风太熟悉了,并不是通过无数次的吹拂梦境惊醒后才获得的熟悉,而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一种熟悉,仿佛它本身就存在于我的体内,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却从我的身体独立出去。如此说来,它吹醒我,其实是在呼唤我,希望我给予它一个回归的机会。
这些风声正是不远万里的风对大山延伸的诵读,它携带的不仅仅是山川起伏的讲述和草木茂盛的长篇大论,更是不断消失的森林和良田的感伤的短句。当我完全沉浸在梦境中的虚幻时,我便被它扉页里有关荒凉、背弃和卑微生活的警句所惊醒。它的温柔中携带着粗犷和小小愤怒:它的执着中携带着不安与失落。它的气味那么熟悉,宛如久违的乡音,携带着木质、草料的清香和丘谷杂粮的美味,一再找上我,一再叩问我,让我在一种怀疑的状态中,不断失去自我,又不断试图找回自我。 而我,却是正文最后,最为明显的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描述的省略号。
墓地
第一次把故土和墓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感觉,好像我认识的那个小村与别的小村界限越来越分明,但共同拥有的东西却越来越相近:或许,真是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地选择进入大地的节点,这才让我感觉到一种棱角分明的怪现象。这是亲人们存终身区别自己的小和别人的小的不同之处的最后,无可奈何地寻找了这样一个方式。把白己埋葬在这个地方,通过越来越多的死亡继续区别。不知道亲人们到底要区别什么内容,我只知道,他们用死亡拉长了故土的生死,让人不敢触摸,陡增哀伤。
墓地是一个神圣而让人敬畏的地方。我一直认为这就是亲人们所谓的天堂。在半山腰,以高出土地的形式,一再推波助澜,让小村与小村隔离开来。而不可隔离的是那些草木和那些落叶,以及风声与雨声,飞鸟和虫豸。它们在亲人们离开尘世后,反倒更为大胆和频繁地往返于两个细小之问,并直接从亲人们的头顶、身子上走过去,进入了一个静谧的世界内部。这个世界成为我日常念想的命题。
从懂事起,就数不清在这里躺下的亲人到底有多少,只知道已经有了四五代人,他们从遥远的地方来,也打算到遥远的地方去,却在情不自禁间就迷恋上了这里的小。或许,这里的小与他们曾经经历的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着最为简单的执着,最为卑微的热爱。
我想,没有什么比连死亡都计算好归处的更好的活着方式与状态了。自以为精明的我,其实一再被自己的精明欺骗,延误。我本身就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为何偏偏要选择远离和背弃呢?我骨子里可以敲击而发出的声音,依然是亲人们空洞的却又清脆的骨质声。我的沉默,依然是亲人们最后的沉默。事实上,亲人们最终都还在以死亡传承的方式启发我们,为我们流逝的人生,开辟回归的道路。
亲人们在告诉我们,回归从表面上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从什么地方去,从什么地方回来便是。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回归。真正的回归必须是看透生死界限,看透存在价值,看透道德、良知与仁爱,必须让精神从表象回归内心。让石头回归大山,水滴回归山涧:让风声回归沟壑,草木回归村庄;让时光回归田同,灵魂回归墓园:让一个人回归到骨骼、血液、精神和气节。如此,我也就不用再孤独地吟唱“一寸繁华,一寸荒凉,一丝荒凉,一丝死亡。”
荒芜
蚂蚁搬动着黄昏,那是我的故乡:草茎承载着落日,那是我的故乡;落叶挽留着风声,那是我的故乡;老屋收藏着荒凉,那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村庄像一个字,平凡、简单、普通,一日.与别的字词组建在一起,向下有着辽阔的渺小,向上有着敬畏的苍茫;我的故乡,河流拐弯,山川起伏,草木茂盛,日子沧桑,小径荒凉;我的故乡,灿烂点滴晨露,处处皆是日暮,依稀可辨坟冢,人人都是留守,寸土寸心皆惶恐。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找到了一种感觉,一种从皮肤到骨髓都荒芜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陷入一种渴望死亡的境界。于是我挣扎,像无数个夜晚最深的梦魇,我渴望惊醒。或许是我的欲望强大,或许是我的理智足够完整,我渐渐地醒了过来,我的感知力,我的触须也渐渐地回归到意识。感觉并不是一种错觉,它是真正存在的事实。醒来后却发现呼出的是浑浊的腐气,我已经无法再用纯正制造任何一个充满温暖、热爱与赞美的句子。
我已经被想脱离这种荒芜的感觉折磨得身心疲惫。我想,我必须在天亮之前找到带我离开的那条河流,通过河流的寻找发现那深藏山涧的山泉,再通过山泉回到大山的内部,找到唯一坚硬的内核。我必须通过逆流而上的方式,鼓浪而歌,割断无数排天倒海的激情和热爱,在呼声与拐角的呐喊里回归,迈步。穿过起伏的山川,茂密的草木,像尽力穿过九宫方阵一样,进入山谷,出入沟壑。在诞生弥天云障的森林边缘,用一个陶罐的空间,装入我试图永生的希望。并把一切的罪过和忏悔,都带到流淌的潮湿里。
这条路尽管曲折蜿蜒,但我可以感觉到荆棘赐予了我划破的韵律美,让我感觉到一种彻底的撕裂与脱离。让我更具备勇气,在渗透中发现荒芜的真相:田野空旷,草木丛生,村庄破败,人烟消散,牛羊消失,小道归隐……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倒下的苦酒。喝下它不仅仅陷入一种回忆或者祭奠,更是一种回归自然和心灵的召唤与警示。
范文四:科学立法的五个维度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法制度设计和管理手段比较滞后,缺乏对有效治理方式的创新;有的法考虑实施效果不够,实施效果往往与立法目的不一致;有的法对各地区发展的差异性照顾不够,存在“一刀切”;有的法对不同利益诉求兼顾不够,缺乏有效的利益包容机制,容易激发矛盾冲突;有的法规定比较模糊,造成公民、法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有时很难有明确的预期;等等。为此,要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立法工作的部署,努力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推进科学立法。 保证立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解决好立法的立场和站位问题。立法应当坚持的立场和站位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有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依法治国,并不是什么样的法都能治国,更不是什么样的法都能治好国。法是公民、法人和国家机关行为的基本依据,而实际情况则是法的依据。立法不能只追求“好看”,更要追求“管用”。只有立足中国实际,体现客观规律的法,才是实行法治所需要的法;任何理论上博大精深、形式上完美无缺,但不能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法,也是法治所不需要的、没有生命力的法。这就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有必要。法律作为众多社会规则中的一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不是所有的社会现象都适合由法律来调整,我们首先要判断解决某个问题,是否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是否可以通过道德等其他规则来约束。二是能管住。要研究法律规定的措施与待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采取的措施能否真正有效解决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是不是在所有的地方、不同的时期都能解决问题。三是低成本。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法律,是需要耗费巨大社会资源的。一部好的法律必定是让守法者感觉既方便、又有利,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自觉遵守。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国家强制力才能起作用。在立法中,我们必须选择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管理目的的方案。 保证立法的科学性,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立法之间的关系。改革要求变动,而法治要求稳定;改革要求突破,而法治需要统一,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在矛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法治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曾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就为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改革的合法性来自于法律的授权,改革的经验和成果需要法律予以保障和推广,而法律也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普遍的尊重和认可。在改革过程中,立法既要善于及时确认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又要在遵循改革思路的大前提下主动创新制度设计,引领和推动改革;还要保持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留必要空间。 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必须进一步扩大立法过程中的民主基础。科学的立法过程应该是一个各方共同参与、消弭理念差异、弥合利益分歧、寻求制度共识的充分博弈过程,这样制定出来的法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民意基础,成为社会最大公约数。立法的民主程度越高,法的质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得到社会的普遍遵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从当前的立法实践看,提高立法的民主程度,要努力实现两方面目标:一个是立法活动的公开透明,不仅要求立法草案本身公开,还要确保社会公众对立法背景、立法缘由、立法材料、立法过程等方面的知情权,确保社会公众都能够真实、全面、及时地获悉立法信息,为参与立法提供充分的前提条件;另一个是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要通过制度化、程序性的安排,确保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等“沉默的大多数人”能够参与到立法的各个环节,探索建立对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与反馈机制,防止征求意见搞形式、走过场。拓宽和畅通公众参与立法渠道,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立法透明度,调动公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改进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的方式,由简单的“文本”形式变为“问题”形式,由一次性征求变为多次征求,不断提高征求意见的实际效果。 保证立法的科学性,要求立法与“善治”相结合。善治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世界银行首次提出的,主要包括下列要素:可预见的、公开的和开明的决策制定过程,具有职业伦理的科层组织,对其行为负责的政府行政,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以及所有人都依法治而行动等等。善治是良法的内在要求。善治观念带来了立法与行政理念的转变,要求加强管理方式创新,增强社会活力。例如:传统法律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作用,善治则注重发挥政府和多元社会力量的各自优势与整体合力;传统法律模式更加重视从实体上判定是非曲直,善治则更注重通过程序的公开和平等,达到实体结果上的妥协与合意;传统法律模式偏重以“允许”和“禁止”作为基本调整方式,善治则更强调民主参与、协商合作;传统法律模式偏重于惩罚与强制,善治则更强调激励与自觉。一部不完善的法,如果在执行中体现了善治要求,可以弥补法的缺陷,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即使看起来很完善的法,如果在执行中没有体现善治要求,则实际效果可能打折扣。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高度复杂,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中深入研究并运用善治理论,显得更为迫切。 保证立法的科学性,还要求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法制的统一性是我国立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采取“一刀切”方式制定出来的法,就有可能在一些地方“水土不服”。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统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哪些问题必须统一,哪些事项可由地方自主决策,把统一性和差异性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考虑地方的立法需求,1979年制定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1982年、1986年两次修改《地方组织法》,先后赋予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2000年《立法法》对地方立法权作了系统明确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适当扩大地方自主立法权,允许地方根据本地区发展的需要,就纯属于地方性事务的事项开展立法工作,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推进科学立法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以实践为依据,以理论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制度保障。 (作者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范文五:薪酬诊断的五个维度
作者:白睿
企业管理 2014年11期
如何科学地进行薪酬诊断,节省企业成本,提高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是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合适的薪酬诊断方法,能够帮助人力资源工作者甚至企业管理者,深度挖掘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且分析数据背后所产生的原因,看到优化空间和方向,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薪酬诊断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在运行中常常忽略的环节。笔者结合多年薪酬诊断实践,总结了企业薪酬诊断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形成了五大数据化维度审视企业薪酬管理法。以此提供企业自检及自我审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薪酬诊断五维度,即竞争维度、战略维度、财务维度、员工维度和平衡维度,见图1。
竞争维度——薪酬外部竞争力精准定位
薪酬回归分析更直观地表现出市场薪酬规律性分布,方便企业进行竞争性的检测。
竞争维度。主要涉及通过在同行业、同地区、同岗位之间进行薪酬调查,应用标准、规范的渠道以及专业的统计方法,收集市场上雇主薪酬数据并做出判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对薪酬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分析,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人力资源用工环境成本现状的薪酬调查报告。通过薪酬调查,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薪酬数据与市场数据进行有效对比,由此可以检视出企业本身薪酬水平、结构、涨薪幅度等竞争性是否与外部市场匹配。
在竞争维度里,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和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回归分析法是统计学应用于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职位等级高低与薪酬多少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职位等级越高的员工,拿到的薪酬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薪酬分析中,一般利用对自变量(职位等级)和因变量(薪酬)建立回归统计模型进行分析。薪酬回归分析更直观地表现出市场薪酬规律性分布,方便企业进行竞争性的检测。
薪酬偏离度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在薪酬分析中常常忽略的一个因素。结合外部的回归分析进行岗位薪酬的偏离度分析,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选择出核心岗位外部薪酬竞争差异,是从面到点的诊断分析行为。通过对大量数据研究分析发现,薪酬偏离度达到30%以上,岗位人员离职意向将明显增强。比如经过对某企业职位薪酬偏离度进行分析,得出其人力资源专员的中位值偏离度已经达到-35.5%,应当进入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系统,因为已经构成离职风险。
战略维度——传递战略思维,薪酬杠杆作用凸显
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目标和战略,制订相应的薪酬战略和行业薪酬定位。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企业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战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战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订不同的薪酬战略。如很多人将薪酬战略总是理解成薪酬领先型战略、跟随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等,这仅仅是反映岗位薪酬水平的初、中、高,完全忽视了薪酬战略的其他定位。其实,薪酬战略维度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薪酬水平一个因素。笔者整理出薪酬战略维度中需要完善六大策略,即成本策略、水平策略、架构策略、差别策略、增长策略和支付策略,见图2。
在战略维度里,设计高管薪酬时,尤其要充分理解企业战略。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可简单地从水平、结构角度切入。笔者经多年管理咨询发现,从战略绩效角度予以考虑,更适合找到高管薪酬设计的指导思想。
财务维度——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薪酬管理量本利博弈统一
财务维度主要是从成本和控制监测方面对薪酬进行诊断,一般诊断周期与薪酬发放周期一致,并且略有提前。而到一个财年结束时,要进行全年的盘点,以便制订新一个财年的规划和战略。财务维度里,主要有五大微观指标,即薪酬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见图3)、薪酬总额占营业支出比例、各薪酬组合占薪酬总额比例、薪酬福利总额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财务维度的五大微观指标在操作时,一定尽量再细分指标。比如,以各薪酬组合占薪酬总额比例为例,不仅可以简单地分解成基本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例和浮动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例,通过层级也可以细分为高管薪酬总额占薪酬总额比例、中基层管理人员薪酬总额占薪酬总额比例,或者各项福利费用占薪酬总额比例等。同时,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竞争维度,充实内部外部市场数据,与企业现状进行对比。完善的细分数据,将更好地体现薪酬成本把控的细节,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指标计算公式=企业利润/员工薪酬福利总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反映企业在雇用员工身上财务投资的回报率。公式的分子反映了调整后的利润,即员工给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分母则体现了员工的总支出。二者相除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其理想的数字是在市场的75分位以上。
员工维度——直面员工心理,解决盲点数据
员工维度是定量和定性结合的一种薪酬诊断方式。这里提供四种微观指标,即薪酬满意度、离职调研、绩优员工访谈和环境影响调研。
访谈和问卷调研是传统调研方法,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在无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进行,使得获取的数据更真实,更能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一般情况下,核心员工和新进员工比较愿意畅谈自己对企业的看法。
首先要进行问卷的设计,一个科学、严谨、逻辑清晰的调研问卷是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成本的。比如在薪酬满意度这个指标上,可以分为三个计量项目,员工对整套薪酬体系的满意度、员工对薪酬价值的满意度和员工对薪酬类别的满意度。评价方式上,笔者建议采用李克特量(Likert Scale)五点量表,其中5分代表“非常满意”,逐次递减,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目满意度越高。问卷调查之后,针对数据分析显示出的典型问题,可以组织部分员工进行个别访谈,进一步了解深层次的原因。
平衡维度——内部比较是产生内部公平的重要途径
最后的平衡维度主要诊断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包含三个基本分析指标,即内部等级薪酬分析、各部门占比分析和内部薪酬差距(相对和绝对)。
图4是某企业的内部等级薪酬分析,可以看出黑色方框括起来的范围内,薪酬密集,等级间重叠度较高,而3到10级正是企业的中、基层人员。这种情况下,优点是薪酬成本控制较好,但是对于岗位和人员个体晋升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还有17级那里,黑圆圈括起来的一个高值,可能是历史原因或者不计成本引进的人员,显然对薪酬体系整体性产生了特例。这些都是在内部等级薪酬分析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和发现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避免薪酬体系逐渐凌乱而不好控制。
内部相对和绝对的薪酬差距是两个对薪酬水平幅度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理想情况是,相对薪酬差距在10以内被认为是最公平的状态,而中国企业的普遍情况却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薪酬差距。逐渐增长的基层员工成本也体现了缩小薪酬差距是一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薪酬体系作为企业各项管理体系之一,与企业其他体系形成相互配合的系统,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杠杆。薪酬问题也历来是员工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薪酬变革和动态持续调整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针对性不强,战略关联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变革或者调整的失败。此时,就需要通过薪酬诊断来发现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问题,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薪酬诊断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作用,也只有对企业进行了客观合理的薪酬诊断才能确保及时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形成依据,从而推进人力资源变革发展,达成人力资源战略。
作者介绍:白睿,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