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31年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5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家》的单行本。大半个世纪以来,《家》一版再版,成为中国新文学中最畅销的的作品之一。从1933年到1951年,仅开明书店就将《家》再版了32次,其畅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小说如此畅销,绝非偶然,一定有其成功之处,本文就试从艺术形象、结构、语言等方面探讨其艺术成就,进而了解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一、作品着眼小,立意深,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大亮点
长篇小说《家》是以一个封建家庭作为封建专制黑暗王国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 剖析社会,以小见大,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小说反映的主题是深刻的,要承载反封建这样大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一些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上,而是选取了高家这样一人典型的封建家庭作为着眼点,以高家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来表明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灭亡。这种写法,于虚处立意,在实处落笔,小中见大,使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有了形象的认识,进而自然容易理解封建制度灭亡的必然性。这种写法,在反映同类主题的作品中比较罕见,《红楼梦》算得上是典范之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时隔近两个世纪,《家》的出现,可说是对《红楼梦》的较好的继承。
《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中长篇小说的天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几位著名的作家:茅盾、老舍、沈从文、巴金。他们都在中长篇小说领域里施展自己的才华,产生了各自的代表作品: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它们以不同的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显示出作家各自的特色。《子夜》通过对中国三十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性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它给我们展现的是中国旧社会都市生活的世界,体现了茅盾理智地、冷静地反映生活的创作风格。《骆驼祥子》则通过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愤怒地揭露和声讨了那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老舍式的北京小市民世界。沈从文的《边城》展现的是湘西的边城世界,作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恬淡纯美的化外之境,作品犹如一幅展现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动人风俗画,这是沈从文的风格。而巴金的《家》则不同,它所涉及的是另一种世界——热情忧郁的青年世界,力图向我们展现?青春是美丽的东西?。(巴金《关于〈家〉》,即《十版代序》)从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在整体风格上,《家》这部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给三十年代作家纷呈、风格各异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成为该时期中国文学的一大亮点。
二、作品通过塑造高度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
《家》的一个很大的成功之处是其塑造了高度典型化的艺术形象。作品中人物众多,但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各有特色,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如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们姑且将这些主要人物分成三大类,解析这些艺术形象,看看《家》是如何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⒈腐朽类。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高老太爷、克安、克定。高老太爷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维护和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和封建宗法制度。他迂腐、荒淫,极力反对一切新事物,对子孙?教孝戒淫?,又附庸风雅,在年老之时,还玩小旦,娶姨太太。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个放荡不羁、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为了挽救封建大家庭、封建地主阶级衰败的命运,他竭尽全力以封建家长的权威
压制高家以觉慧为代表的反封建民主力量,他是高家一幕幕血泪悲剧的制造者,虽然拼命挣扎,但也无法力挽狂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庭?走着下坡的路了?,最终无可奈何地死去。克安、克定作为高老太爷的儿子,他们只是较多地承袭了高老太爷荒淫无耻的一面,他们行为荒唐,生活糜烂,赌博,嫖娼。克安和父亲一样玩小旦,并且和父亲喜欢上同一个人。克定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组织小公馆,娶妓女作新姨太,事情败落后,又表现出寡廉鲜耻,能当着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众多人的面,痛哭流涕,狠狠地打自己的脸颊,只图混过眼前的难关。他们是高老太爷的金钱培养出来的蛀虫和败家子,整日地胡作非为,从内里把封建大家庭掏空。作品对高老太爷、克安、克定的刻画,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也反映出封建制度本身的腐朽没落。有了这些腐朽的人物,封建专制制度又怎么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呢?
⒉弱小类。代表物有觉新、梅、瑞珏、鸣凤。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五四?时代读新书报做旧式人的青年典型。一方面他长期受封建礼教熏陶,奉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和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屈从于封建势力,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另一方面,他又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个性解放的要求。但他的基本立足点是明确的,他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屈从于专制家长使自己也沾上了杀人者的血迹,但他自己以及所爱的人同样倍受摧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梅、瑞珏、鸣凤都是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年轻女性。梅是大家闺秀,性格柔弱而多愁善感,他同觉新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因双方父母在牌桌上有了矛盾便被活活拆散,梅嫁人不久就青年孀居,终日心情沉重,导致郁郁而终。瑞珏是温柔、善良、心灵手巧的一位女主人公,是封建家庭中贤妻良母的典范。最后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到城外去生产,因难产而死,成为家族斗争的牺牲品。鸣凤是高家的一个婢女,出身低微但内心仍保持着纯洁与高贵,当她正初尝恋爱滋味的时候,一记闷雷将她惊呆——高老太爷作主把她送给六十多岁的冯乐山作妾,她的一切都被断送,万般无奈之下,她以一死来表示对万恶的封建制度的控诉。觉新、梅、瑞珏、鸣凤这四个人中除鸣凤外,其他三人在高家这个封建家庭中原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但是在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弱不禁风。三个女子死去了,一个男人虽然活着,但身心已经受到严重的摧残。作品通过他们的血泪悲剧,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礼教已经邪恶、残酷之至,根本不应该再继续下去!
⒊新生类。主要代表人物有觉慧、觉民、琴。觉慧是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巴金《关于〈家〉》,即《十版代序》)他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家?中正在崛起的反抗力量的代表。他是?五四?时代的觉醒青年,他关心社会进步,关心祖国前途,积极投身于当时的革命活动和社会活动,创办进步刊物,与封建军阀和封建卫道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关心下人,他蔑视封建家长的教诲,批评觉新的妥协屈从,支持觉民抗婚,他敢于向封建迷信开战,痛斥陈姨太等人导演的?捉鬼?丑剧,鄙视?血光之灾?的荒诞邪说,他敢于突破门当户对的封建家规,大胆和婢女鸣凤恋爱。最后脱离家庭,出奔上海,跨出了奔向光明的第一步。他是?五四?时期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觉民与琴同样是?五四?时代的先进青年。觉民也反对封建专制,阅读进步刊物,但他不像觉慧那样激进。他温和稳健,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轰动一时的学生运动缺乏关注,而沉湎于个人恋爱,在反对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上,他表现出不妥协的斗争精神,顶住巨大的压力和威胁而取得胜利。琴是高家新女性的典型和榜样,她思想上进,追求新的生活,虽然她还不够勇敢,但已喊出了个性解放的要求,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她同觉民的自由恋爱和为争取婚姻自主而进行的斗争,是对高公馆专制家长们的挑战和沉重打击。在所有的爱情事件中,他和觉民是唯一的一对胜利者。觉慧、觉民、琴,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向封建专制势力妥协,他们是正在兴起的民主势力,从外面动摇了封建大家庭的根基。觉慧的最终出走以及觉民与琴抗婚的胜利,说明了封建专制势力已成强弩末势,失去了它昔日的威力,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压倒一切了。作品通过对这些新生类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替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
总之,《家》正是通过对这一系列艺术典型的塑造,生动地展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腐朽及罪恶,提示了其灭亡的必然性,同时热情地歌颂了新一代的民主主义的抗争,形象而又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三、作品构思精巧,事件繁复,但安排起来有条不紊
《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容量是比较大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学潮、过年、军阀混战、鸣凤之死、觉民抗婚、高老太爷亡故、瑞珏去世,以及觉慧出走,等等。乍看起来,头绪较多,但作品安排的这些事件并不给人以凌乱之感,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贯穿着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觉慧与鸣凤,觉民与琴,觉新与梅、瑞珏的爱情。爱情故事贯穿着作品的始终,将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使得作品脉络分明,不给人以突兀之感。
觉慧与鸣凤的爱情始于觉慧对鸣凤处境的同情,是鸣凤的那种顺受的、毫不抱怨的表情激起了觉慧的同情心,使他有了爱的冲动;此后的梅林偶遇,他俩互表心迹;除夕夜的隔窗相对,情感急剧升温;后来高老太爷的专横冷酷,导致鸣凤为爱而死。觉慧与鸣凤就是这样一点点挨近,最后又陡然被拉开,分处在不同的世界。作品在处理这个爱情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其进行集中描述,而是将其分散在作品的不同角落,他们的爱情故事中穿插着觉慧兄弟的演戏、高公馆过大年、觉慧兄弟创刊《黎明周报》等事件。他们的爱情故事是一条精致的丝线,将这些繁杂的事件穿在一起,成为连贯的一串。
觉民与琴的爱情并不复杂。觉民是在给琴实习英语的过程中与她产生感情的,他俩的爱情一直是在稳步前行的,然而后来冯乐山要将侄孙女嫁与觉民,成了他俩爱情道路的一大障碍。为此,他俩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最后高老太爷不得不妥协,他们保卫爱情的行动取得了胜利。作品围绕着他俩的爱情展开了一系列的事件:除夕之夜的大拜年、军阀间的混战、高老太爷的六十岁寿辰、高老太爷病重等等。同样是以爱情为主线将这些纷繁的事件连成连贯的一串,给人以较强的整体感。
觉新、梅、瑞珏三人之间的爱情是比较复杂的。他们之间复杂的爱情在作品中是一步一步展开的:在西蜀实业公司,觉民与琴等人的对话道出了觉新与梅失之交臂的根本原因;除夕夜觉民兄弟的大拜年,让我们看到梅对觉新的依然依念;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之间许多难忘的瞬间,既有花园里觉新对梅的拊心追悔,也有瑞珏对觉新的依依不舍,还有梅与瑞珏的互相怜惜;梅病逝时,我们看到觉新强忍悲痛而不断忙碌的身影;瑞珏难产而死时,我们看到觉新呼天抢地的惨景……在他们爱情发展的过程中,穿插着许许多多的事件,而这些事件的背后,正是他们的爱情作为一根主线在牵扯着。
从以上的简要分析中,我们看到,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实际上就是几根主线,贯穿着作品的始终,虽然它们之间时有交叉,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清晰的,它们架构着整鄣作品,将众多的事件、场面串联起来,显得繁而不乱。这体现了作品精巧的构思,也体现了巴金先生善于构筑宏篇巨幅的特长。
四、作品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
巴金先生像一位十分细致的雕刻家,对人物形象进行精雕细刻。在《家》这部作品中他就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⒈心理描写。作品注重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也有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进行的间接的描述。直接的心理描写在作品中出现较多,如第四章鸣凤忙碌一天后,回到仆婢室里翻看?灵魂的一隅?时的内心活动,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婢女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她怀念以前的大小姐淑蓉,幻想自己有高贵的出身、以后有好的
归宿,但她又清醒地认识到这绝不可能,她看得到自己实际的归宿,她感到不寒而栗……这些心理描写将鸣凤敏感、柔弱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再如第二十六章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充满着烈火般的激情。将鸣凤对世间无限眷恋而又无可奈何导致徘徊不定的心理状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间接的心理描述也能丰富人物的性格,如第二十八章觉慧在与觉民发生争执时的情形:
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
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又用坚决的声音说:
?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
在这里,觉慧以不同的语气重复着?我是青年?这样的话,将他苦闷、忧愤而激动不已的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⒉细节描写。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也富有表现力,我们可通过具体的场景进行探讨。如第九章中觉慧被高老太爷叫去时见到高老太爷的情形:?两只眼睛闭着,鼻孔里微微发出一点声息?、?身子软弱无力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流出口水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形象地展示了高老太爷威严背后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年过花甲的高老太爷已垂垂老矣,而且气息奄奄,纯然一个颓然不堪的老朽。再如第二十一章,梅与觉新在花园里的玉兰树下相遇,觉新请求梅饶恕时,梅不停地抚弄着手心里的一只垂死的蝴蝶,一语双关地说:?可怜,不知道哪个把你弄成了这个样子!?此处的细节描写极富人情味,透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梅多愁善感的个性,看到她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觉新当时处境的同情与怜惜。
五、作品语言朴素而有热情
通览全书,我们会发现《家》的语言也是较有特色的。行文流畅,全书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虽然部分文字过于生涩,缺乏锤炼,但总体看来简明易懂,具有小学文化的读者即能读懂。另外,全书洋溢着浓重的抒情气氛,这与巴金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巴金写《家》的时候是一个27岁的青年,在他所在的封建大家庭中生活了一二十年,看到了?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巴金《一九七七年再版后记》)内心充满着?积愤?,需要宣泄,他写《家》就是?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巴金《关于〈家〉》,即《十版代序》)另外,正是因为他年轻,所以热情、坦率、单纯,富有诗人气质,这些因素影响于他的作品,便表现为抒情气氛浓烈。他将真挚的感情贯注在对人物、故事、情景的平实叙述中,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而,在《家》中,我们随处可见蕴含着丰富情感的描写。如: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了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在作者的眼里,风雪都有了人性,成了狂妄自大、专横冷酷、任意摆弄弱小者的封建专制势力的化身,因而作者带着一种厌恶的情绪去看待他们。再如: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
在巴金的笔下,夜、电灯都人格化了,充满了人的感情。在这里,巴金将无限哀伤的情思寄于景物之中,营造一种凄凉的境界,为后文鸣凤的悲剧奠定了基调。
以上是从作品的叙述语言来看其浓烈的抒情性。其实,抒情性也存在于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中,如第十二章中觉新向弟兄们追忆旧事,以及第二十一章觉新请求梅的饶恕时的语言,都有一种至真至诚的情感贯注其中,令人心酸,让人感动。此类情形在作品中甚多,不能一一尽列。
以上所述,是对巴金《家》的艺术成就所作的浅层次的探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家》主题深刻,构思精巧,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语言行云流水,是以情动人的‘青春型’创作。?(黎荔《解读〈家〉》)正是因为《家》有众多的成功之处,所以自问世以来,虽历经大半个世纪,仍经久不衰,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一代的青年。
范文二:浅谈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浅谈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1931年4月18日到1932年5月22日,巴金的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以《激流》的名字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一九三三年五月初,上海开明书店为之出了单行本,这就是长篇小说《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这部长篇小说的生命力始终旺盛不衰。 巴金先生的《家》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也是他全部作品成就最高,容量最大,艺术感染力最强的一部。《家》不仅是一部控诉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血泪书和对初步觉醒的年轻一代的赞歌,而且是一幅布局慎密,点染得当,浓淡相宜的人物历史画卷,这部作品结构严谨,以高家内部封建势力对年轻一代的压迫和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抗为主要表现线索,展开大家庭内部的多方面的生活和矛盾的描写,并以觉慧,觉民参加社会活动为主线,描写了五四运动在成都的影响和社会上新旧势力的矛盾斗争,具有时代气息,而刻画人物注意从性格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就《家》的艺术成就作一些浅论。
一、结构上的艺术手法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中说:“我底周围是无边的黑夜,但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之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径路,以通过黑暗的乱山碎石中间。”在《家》这部作品中,这股“生活之激流”,就是以觉慧为代表的正觉醒的年青一代,他们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黑暗的乱山碎石”)的对抗和斗争,构成了作品的主要矛盾冲突,在这主要矛盾冲突中,觉慧既是作品的主人公,又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主线人物。
《家》在结构上正是紧紧的围绕着作品的主要矛盾冲突和这一主要矛盾冲突中主要人物的行动来安排其他人物,各种纠葛和展开社会环境的描写的。
觉慧是《家》里面是“幼稚大胆的叛徒”,是初步觉醒了的青年代表,在“五四”运动的狂飙惊雷的激荡下,思想逐渐觉醒。他认识到他所处的封建大家庭是“一天一天地衰落的路上走”。姐夫的专制,叔父们的荒淫无耻,青年男女和奴婢们的辛酸血泪,使他仇恨自己的本阶级,幻想总有一天,他的手会变大起来,能够把封建制度彻底毁掉,他萌发的这种民主主义意识和在此基层上产生的与鸣凤的纯洁的爱情,必然要与封建大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作者通过这个矛盾冲突,展示了中国二十年代年轻一代逐渐觉醒,封建制度逐渐崩溃的历史画面。在这个繁富杂陈的社会生活图画里,不仅有中心有主脑,同时又充分注意到四方八面的呼应,兼顾各种各类的矛盾发展,这样,整部小说形成一种“网状式”的结构艺术。纲举目张,作家想要揭示的广阔而复杂的时代主题的意图就能较好的体现了。
作品围绕主线组织了下面一些矛盾冲突:觉民和琴的爱情关系与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矛盾;觉新在所处地位上与封建家庭内部四叔,五叔等的矛盾,在爱情上因失去了梅表姐后的内心苦闷和矛盾,在兄弟关系上,由于他实行“不抵抗哲学”,“作揖主义”所产生的与觉慧,觉民的矛盾;封建家庭内部统治者和奴隶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作品中交错发展,但觉慧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数的矛盾一直处于突出的中心地位,并且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起了枢纽的作用,使小
说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作品中各章节的安排,就明显地体现了作家这一匠心,小说的第一章到第二十章着重写觉慧参与学生运动后与军阀统治和高老太爷发生的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及他和鸣凤的爱情关系的发展;第二十七章鸣凤投湖自尽,使觉慧进一步认清了封建阶级的“吃人”的本质,产生了“这个家庭,我不能够再住下去”的念头。第二十八章以后,表面看来正面描写觉慧活动的笔墨是不多了,但是他是觉民和琴抗婚斗争的得力鼓舞者和支持者,是这场斗争中战斗在最前线的战士。是他给觉民,琴出的主意,实行抗婚斗争,是他先把觉民抗婚的消息告诉高老太爷,想戳穿这个“纸糊的灯笼”,面对面的和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展开斗争;是他在封建势力的压力下一点不让步,不讲出觉民躲藏的地方,同时,也是他在觉民与琴之间奔跑,为他们传递消息和信件,鼓舞他们的斗志,因此,可以说,作品既写了觉慧性格的发展,写了他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尖锐对立和矛盾冲突的深化。在梅表姐和瑞钰的悲剧中,觉醒提醒她们,给她们指出斗争的道路,想改变她们的命运,并且为所谓的“血光之灾”和陈姨太等进行坚决的斗争,然而,由于封建势力还是很强大,悲剧照样不可免地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觉慧只有以出走来表示对万恶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反抗,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求新的路。
觉慧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矛盾是《家》的结构中的主体,这是从纵的方面来谈,从横的方面来说,高家又是一个纽带,作者以高家为中心,连接了多方面的关系;因亲戚关系,连接了琴表妹,梅表姐,瑞钰,蕙表姐几家;这些亲戚的活动,都是通过和高家交往中反映出来,因同道关系,通过高老太爷,连接了冯乐山等封建余孽,他们的关系象布成网一样,残酷地捕杀他们的猎物——一群青年和奴隶。因同志关系,以觉慧,觉民连接了学校同学和办刊物的青年同志。如黄存仁,张惠如,许倩如等,这是一群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初步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说明觉慧的成长不是孤立的,同时,还以高家为中心反映了封建军阀的种种罪恶活动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灾难,“五四”运动后社会上的新的变化,如女子剪发等,也是以高家为中心表现出来,总之,作者以封建大地主高家为中心,为舞台,展现种种矛盾冲突,使结构的安排主次分明,相互联系,高家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和灭亡的历史命运。
由上可以看出:完美的艺术结构总是服从于作品的矛盾冲突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揭示这些总要求的。
此外,《家》在结构上,还采用了明暗相映衬的手法。比如:觉慧、觉民、琴、鸣凤等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矛盾和斗争,是用明线处理的。用的是正面描写;而克安、克定的荒淫无耻,以及克安在外面偷偷摸摸的设“金陵高寓”,养娼浪荡是用暗线处理的 ,用的是侧面描写,克安、克定在外面的所作所为是暗中进行的;发现他们肮脏行为的是觉慧、觉民,并且是通过觉慧、觉民的嘴讲出来的。事情暴露后,高老太爷把克定叫来痛骂一顿,并叫他当着众人的面打自己耳光子;而他们干的丑恶事情的经过又是通过克定老婆五婶的最讲出来的。作者这样安排是因为表现主题的需要:觉慧、觉民等是新生力量,是作者歌颂的一股时代的激流,因此要正面描写,用明线处理;而克安、克定等是代表腐朽的力量,代表灭亡的阶级,给以侧面描写,用暗线处理。这种结构安排就明显的显示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评价和感情色彩。
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细致而适度的运用了心理剖析或内心独白,从而使艺术形象变得丰满生动。作者善于以抒情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别是在故事情节的高潮,性格发展的关键,描绘出人物特别的心理状态。而这种描写又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因而能以巨大的感情力量把读者带入人物感情的风波中。这种描写不是削弱了个性,而是更深的显示出各种不同的性格。这见于梅、瑞钰、鸣凤的悲剧描写中。如:梅和大少爷觉新本来是天生的一对,只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斗气,这一对情人便被活生生的拆散了。而作为女子,梅这种苦更是无法诉说的,只能郁郁寡欢,梅的这种不幸境遇形成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梅和瑞钰俩人的倾诉,袒露着在爱情上遭遇不幸而又终日拳拳若有所待的中年妇女的痛苦心扉,写的情深意切。刻画了她们各自的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瑞钰的纯真、善良的性格,得到动人的表现,而在第二十六章,鸣凤听到要叫她給冯乐山当姨太太到投湖自尽的过程急剧变化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使全书最感人的篇章。在湖边她想到了跟觉慧的关系,想到了觉慧给她的热烈的吻??看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她更加伤心,回忆过去十七年的奴隶生活,多的是打骂、眼泪、而少有的事爱和温暖;人人都有充满阳光和生机的明天,她有的只是一片片连接到无穷的黑暗,明天,小鸟在树枝上歌唱,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再也看不见这一切了,作者在这里将人物内心活动与自己对人物的情感融合为一,真实细腻而准确的描绘了鸣凤临死前特定的心理活动,由自己的死相到别人的生,由最后一个夜晚想到看不见的明天早晨,由将要投入湖水想到自己命运的黑暗??,而这些心理活动又同客观景物的描写交织在一起,令人触目惊心。为什么所有的人活者的时候,而她这样小的年纪就应该离开这个世界,控诉了罪恶的封建的封建制度,集中表现了这位被凌辱的少女的悲惨身世和刚烈的个性。
三、抒情性的艺术手法
当作者或人物的某种感情强烈到难于抑制时,常常把这种感情转嫁给客观外物,使外物有了人的感情,或爱或憎或悲或喜,那些没有感知的外物,变得如同人一样,能行动,能说话,有思想,强烈的情感有时还可以使人产生奇特的联想,思想的跳跃,一时间一事物可以失去它本来的面目,一跃而成为联想中的甲事物,感情转移,思想的跳跃,都会产生一种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新意境,寓情于外物,巴金先生那难以抑制的激情往往就是借助于抒情手法的运用才得以痛快淋漓地表现。纵观《家》中的抒情手法,主要抒发了以下几种情感:
1. 抒发悲愤之情
巴金先生以满腔“激愤”写书了《激流三部曲》,事过半个世纪以后,他曾回忆道:“我在十年中间写完《激流三部曲》。下笔的时候我常常动感情,有时丢下笔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有时大声念出自己刚写完的文句,有时叹息呻吟,流眼泪,有时愤怒,有时痛苦”。(《探索与回忆》)作品中的人与外物同悲泣,共愤恨,这一切常常借助抒情手法的成功运用来表达,如:“不久,水面经过剧烈的骚动之后又和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写了鸣凤投湖自杀之后的情景。整座花园都为这位美丽纯洁和倔强的姑娘而悲泣,诉说借助于大自然的人格化,抒发了鸣凤对鸣凤的同情和哀悼之情,同时也是的对万恶的封建势力的强有力的控诉。
2 抒发哀苦孤寂之情
在小说《家》中,生活在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年轻人,无权过问自己的事情,
更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是任人摆布,横遭摧残。伴随他们的只是孤苦、寂寞和悲叹。作者在描写这种情景时,也常常使用抒情的手法。如:“树上起了鸟的叫声。两只画眉在枝上相扑,雪白的玉花片直往他的身上落,但是过了片刻又停止了。她看见两只鸟向右飞,他的心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他俯下头看他的身上。几片花瓣从他的头上,肩上落下,胸前还贴了一片,他便用两个指头拈起它,轻轻地放下,让它无力飘落在地上”。写了觉新渴望有一个单独同梅诉哀肠的机会,但却难于实现,其中写他用两个指头拈起一片花瓣“轻轻地放下,让它无力飘落在地上”,形象地写出了觉新那爱抚温存而又十分无奈的悲苦心情。
3 抒发愉悦之情
巴金先生在《家》中揭发抨击封建势力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描写青年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所享得短暂的自由和快乐。如:“歌声突然在碎了。楼房里的人仿佛觉得笑声似乎有了形体,可以撞击成一丝一丝的,而且可以在空中“撞击、逃跑、追赶”,分享着这群年轻人的快乐和自由。
以上通过三方面探讨了巴金先生借助于抒情手法的运用表现种种激情的妙笔。不难看出,在《家》的创作中,一切注入笔端的妙语佳词,都来源于作者饱满的激情。巴金先生自己在《关于〈激流〉》一文中曾说过:“我当时怀着二十几年的爱和恨向旧社会提出控诉,我提出这里是血,那里是尸首,这里是屠刀。写作的时候我觉得有不少怨魂在我的笔下哭诉,哀号,我想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说我要替一代人申冤”,正是这种无法抑制的饱满地激情触动着作者将之熔铸于字里行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结构上的艺术手法,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抒情性的艺术手法特色运用,使《家》这部三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充满永恒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而在巴金的整个文学活动中,《家》的问世奠定了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小说的创作上的重要地位。
范文三:论巴金小说《家》的思想内涵
论巴金小说《家》的思想内涵
[摘要]巴金的代表作小说《家》,通过20年代初期中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浪潮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家》的思想内涵主要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催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关键词]封建大家庭;青年一代;觉醒;斗争
中图分类号:g623.23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作者通过对封建大家庭的旧制度、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和吃人的本质的描写,反映了正在觉醒反抗的民主主义的青年一代。它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
一、作品深刻地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
《家》中所写的封建大家庭,是作为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缩影来表现的。在这里有20几个大大小小的主子,几十个供他们驱
范文四:巴金_家_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巴金《家》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
河南省鹤壁市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文化传播系 刘巍巍
摘 要:《家》作为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以鲜明的反封建战斗倾向,体现了封建礼教和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冲突。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动机来阐述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以此来明确《家》的主题,新的思想必然战胜旧的礼教,“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
关键词:巴金 《家》 新文化 封建礼教
《家》作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以鲜明的反封建战斗倾向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新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名著。作为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家》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集中体现了封建礼教和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冲突,这两种思想文化冲突不仅体现在新、旧势力的斗争上,也体现在受五四科学民主精神的熏陶的觉醒和成长的以觉慧、觉民为代表青年一代身上,甚至在作者巴金身上也有体现。
一、封建统治者和卫道者的形象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高公馆,实际是一个黑暗的专制王国,弥漫着阴森恐怖、冷酷无情的气氛,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冯乐山等即是这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者和卫道者的代表。他们以各自鲜明的个性生动地概括了中国封建势力专横、残暴、虚伪腐朽的本质特征及其行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高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至尊和权威,不仅掌握着高家的政治经济大权,而且掌握着高公馆上上下下每个人的生死去留的命运。为了对抗新思想,他拼命用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教条教育子孙,宣扬“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等陈腐说教。但他的生活却荒淫糜烂,年轻时生活放荡,垂暮之年娶姨太太,玩花旦。书中写高老太爷的章节并不多,但他却像幽灵一般无处不在,在高公馆里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事件,直接间接都与高老太爷有关,如鸣凤的死,婉儿的嫁,瑞珏的死,觉新和梅的婚姻悲剧等。小说用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家长制和旧礼教对于人的青春、爱情、生命的摧残。
然而作为封建势力代表的高老太爷,一出场就已老态龙钟,气息奄奄、朝不保夕,尽管他仍顽固挣扎,作困兽之斗,然而终究阻挡不住时代激流的前
进。在受新文化思想影响年轻一代的反叛声中,高老太爷终于呜呼哀哉了。高老太爷的灭亡体现了新文化思想对旧的封建礼教斗争的胜利。
二、封建制度叛逆者和受害者的形象
在五四新思潮的激励下一批年轻人先后觉醒,逐步展开了反抗封建家族制和礼教压迫束缚、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成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和掘墓人,《家》中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觉慧。
觉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是高公馆内部汹涌激流的原动力,他的觉醒主要是由于五四科学民主思想的启发和熏陶。他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违抗高老太爷的禁令,批判封建思想,谴责封建包办婚姻,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屠格涅夫《前夜》“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成为他生活的座右铭。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同丫环鸣凤相爱。
小说突出了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这是典型的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觉慧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典型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体现了新文化思想对封建礼教的胜利。
但作为剥削家庭的叛逆者,觉慧身上还不可避免地带着他脱胎而来的那个阶级的痕迹。他在关键时刻决定放弃鸣凤以及在高老太爷弥留之际的痛惜怜悯之情,这说明他的新生活的理想仍是很抽象很渺茫,要真正驱除封建思想,仍需要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觉新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牺牲者的典型。“承重孙”的地位,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把他塑造成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他“读新书,过旧式生活”,和旧派人物在一起时,是一个暮气十足的高家大少爷,和新派人物在一起,又是一个新
青年,在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吸取的却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为了在封建礼教和新文化思想的激烈冲突中寻找折中主义。然而两种对立的文化不可能并存,在接连失去生命中两个最亲爱的女人,觉新在痛苦和不安中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我们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让他们看看,在这个家庭中并不是人人都象我一样顺从的”,支持觉慧逃出了高家,发生了思想上的转变。
从《家》的构思来看,作者是有意将觉慧与觉新两种不同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做鲜明对照,觉慧是引导青年“应当这样走”的形象,觉新就是“不该那么做”的典型。两个人身上均体现了新、旧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新文化的胜利。
三、巴金的创作动机
巴金在创作《家》这样描绘自己的心态和动机:“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目睹一切可爱的年轻的生命遭摧残,以至于到悲惨的结局。那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而同时又充满憎恨和诅咒。”巴金童年生活在一个三代为官、四世同堂、五房合居的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将近二十个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从小生活在这些人中间,亲眼看到了封建家族制的罪恶和礼教的虚伪,亲耳听到过被污辱被损害者的痛苦呻吟,也亲身体会到封建家族制对青年一代身心的折磨和摧残。这些经历在巴金童年的心灵中播下了憎恨和反抗的种子,促使他写出了《家》。在《巴金书话》·谈《家》中,巴金说:“高老太爷是我的祖父,也是我们一些亲戚朋友的家庭中的祖父。……觉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
235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浅谈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吉林省老干部大学 徐占璞 白玉山
一、建立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必要性。
1、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行者,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关心照顾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建立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是国家信息化和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需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成熟的信息及电子技术已普及到各行各业。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手段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工作,更好地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既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需要,也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必然要求。 2、是离退休干部信息规范化的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如:自然情况、医保档案、领办创办经济实体、重新聘用、培养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情况。这部分信息绝大部分是纸纸材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分隔,使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科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处理系统,用现代化工具管理离退休干部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规范程度与利用效率。 3、是合理使用先进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一生爱得最多的人。”巴金大哥的自杀更加深了巴金对封建主义的仇恨。
巴金常说自己是“五四的儿子”。“五四”时代精神对巴金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产生决定性影响。他曾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及《少年中国》等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受到科学民主思想的启发与熏陶。在五四运动的第二年,他终于冲破家庭的阻挠进入成都外专读书。1923年5月来到新思想极为活跃的上海、南京求
题。例如,软件开发不及时,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共享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地发挥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社会效益,从而不断促进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离退休干部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作用。
1、为组织部门和老干部部门提供全方位的离退休干部信息。离退休干部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后,我们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离退休干部的自然情况和离退休后发挥作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利用这套系统,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较短时间内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离退休干部信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从纸面上静态了解的传统方式。 2、使信息充分得到共享,提高劳动效率与工作质量。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离退休干部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全方位的离退休干部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使信息共享,避免各部门重复录入相同的信息,减少重复劳动。
三、建立和使用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构建整个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要涉及到很多先进的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离退休干部学。巴金曾经说过:“所以我要写一部《家》……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不难看出“五四”对巴金的影响,他试图用新的思想与文化战胜旧的礼教,所以作品中从始至终透露着新文化思想对旧的封建礼教的斗争。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家》无论从作者的创作动机,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包括小说情节的叙述上都反映了新文化思想与旧的封建礼教的斗争,并
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首先要建立起干部信息数据库,这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源泉。数据库的内容要丰富,要涵盖离退休干部各方面的综合信息,以提供更大范围内的服务。
2、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建设数据库信息系统。第一,先建成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各种资料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应用软件的选用与开发、网络系统的建立等。第二,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提高整个系统,并将成熟的经验推广,不断提高整体应用水平。第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整个系统臻于完善,最终满足组织工作的全面需要。准确、完整、规范的信息资源是整个系统的生命,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过程当中,要重视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与利用,以真正实现电子文档一体化,实行文件自动收集、编目、鉴定等档案管理工作。 四、对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工作人员的要求。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系统的逐步推广与完善,对各级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有计划地对使用者进行定期计算机培训,使其成为办公自动化和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积极参与者与受益者。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档案工作,认真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备好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预示着新思想必然战胜旧的礼教。参考文献:
[1]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刘勇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陈丹晨著:《巴金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
[4] 巴金著:《激流三部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236
范文五:_家_的守望者_巴金小说的思想性
第6卷第2期2010年4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
Vol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