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婴儿语言发展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训练
日期:2008-02-01
作者: 来源:
语言可以提高婴幼儿在交际中的地位,因为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总是受周围人的喜爱,使其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语言可以提高婴幼儿的行为,因为成人用语言肯定或否定他们的行为时,就逐渐让他们掌握了评价行为的标准,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什么时候不该怎么做。如有孩子在打针前,成人说:“打针不哭是勇敢的孩子,宝宝是勇敢的孩子,打针一定不哭。”这样的言语,常常会成为孩子克服困难的力量,打针时也许就忍着不哭了。
语言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可用词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标示出来,可借助于词区分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特征等,使认识的对象成为可理解的知识。
因此,尽心尽力做好婴幼儿的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举足轻重的工作。 解说:
作语阶段、单词单句阶段)
1、发音阶段:在小儿醒着时,育婴员给其换衣服、换尿布的同时,可和小儿讲话,
或让小儿听玩具的声音和音乐声、歌声,促使小儿听到声音能作出反应,发出“咿呀”的声音。
2、“咿呀”作语阶段:育婴员多加引导,从发出声音、模仿发音、到正确发音,经常逗引小儿,与他互相应答。也可采用游戏方式问小儿:“XX 在哪”? 培养小儿逐渐理解大人的语言。
培养小儿模仿发音,从单音到连续发音。
3、单词单句阶段: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一岁半以上的小儿,已经用正规的语言代替简单的单词,如“饼干”,不再说“干干”等。要充实和丰富小儿的生活,扩大小儿的眼界,启发他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鼓励小儿用语言表达意愿。让他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说。通过多种形式,如看图片、看儿童电视节目、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等,丰富小儿词汇,为发展婴幼儿语言创造条件。在教唱儿歌、看故事书、剪纸花等各种活动中,鼓励小儿学说话,多为小儿提供讲话机会。和他们说话要使用适合小儿的语言,用他们熟悉的句子,让他们能听懂。对语言
育婴员教育婴儿的镜头
字幕:发音阶段、“咿呀”作语阶段、单词单句阶段 发音阶段
育婴员给婴儿换衣服、换尿布时与婴儿讲话
让小儿听玩具的声音和音乐声、歌声,促使小儿听到声音作出反应,发出“咿呀”的声音
“咿呀”作语阶段
育婴员与婴儿互相应答的镜头
小儿模仿发音的镜头(从单音到连续发音)
单词单句阶段 婴儿说话的镜头
婴儿看图片、看电视、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
育婴员教婴儿唱儿歌、看故事书、剪纸花,鼓励小儿学说话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阶段(配合字幕:发音阶段、“咿呀”
发育迟缓的小儿,更应启发,鼓励他们多讲话。
解说:要创造一个能促使婴儿不断咿呀学语的愉快环境,以提高婴儿的发音质量。
妈妈的爱抚、语言和笑声,最能鼓励婴儿做出咿呀反应。实用咿呀学语对母亲的声音做出回答。所以成人要尽量多和婴儿交谈,长时间的沉默会使婴儿感到寂寞。要不断引导婴儿发音。
字幕:语言准备期
解说: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0~1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准备期。
在这一阶段,0~3个月时他们用哭声和笑声与育婴员进行最初的交流;
4~8个月时用咿呀语和简单的手的动作(抓握、摇摆、拍打等)与育婴员进行有意识的交流;
9~12个月时,婴儿开始进入学说话的萌芽阶段,他们开始学着用语音、单词和动作、表情与成人进行交流。 在言语准备阶段,婴儿将获得三方面的能力: 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
(配合字幕: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
采用游戏的训练方法对0~1岁的婴儿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婴儿的交往意识和愿望。在此阶段,宝宝虽然还处在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不会说话,但他们能听得懂。所以,成功的经验就是和宝宝多说话。成人和宝宝多说话可以催发宝宝尽早开口说话,激发宝宝语言交往的愿望。
字幕:开心说话
母亲轻柔愉快的声音让宝宝情绪愉快,是刺激宝宝早日开口说话的良药秘方。出生不久,育婴员就应该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不断地和宝宝说话。虽然宝宝懵懵懂懂,既听不懂也不会说,但是母亲轻柔愉快的声音让宝宝情绪愉快,是刺激宝宝早日开口说话的良药秘方。
引导婴儿发音的镜头 妈妈的爱抚
字幕:语言准备期
0-1岁婴儿笑的镜头
0-3个月的婴儿哭的镜头
4-8个月的婴儿用咿呀语和简单的手的动作(抓握、摇摆、拍打等)与育婴员进行有意识的交流 9-12个月婴儿用语音、单词和动作、表情与成人进行交流
字幕: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 一组成人和宝宝说话交流的镜头
字幕:开心说话
育婴员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不断地和宝宝说话的镜头
育婴员喂奶时对宝宝说:“用力吸,
验证明,甚至只播放母亲声音的录音带,都能使婴儿兴奋,
育婴员应该随时随地与宝宝进行“单向”的语言交流。宝宝力气大,多吃点;宝宝长得白喂奶时,可以对宝宝说:“用力吸,宝宝力气大,多吃点;又白,妈妈真喜欢??” 宝宝长得白又白,妈妈真喜欢??”
真漂亮呀,伸出小手,穿进去;这是宝宝的小裤子,漂亮吗?伸出小脚,钻进去喽??”
育婴员给宝宝换衣服时对宝宝说:伸出小手,穿进去;这是宝宝的小裤子,漂亮吗?伸出小脚,钻进去喽??”
字幕:模仿婴儿发音、多与宝宝聊
宝宝换衣服时,可以对宝宝说:“这是宝宝的花花衣,“这是宝宝的花花衣,真漂亮呀,
字幕:模仿婴儿发音、多与宝宝聊天 天
解说:反复听词听句,提高了宝宝对语音的听觉分化能力, 使宝宝早早地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语词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语词表象,储存语词信息。这种育婴员说话、宝宝听话的交流活动,十分有助于宝宝语言交往种子的萌发。
当宝宝大一点,开始试着模仿发音时,育婴员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既可以用动作也可以用语言,让宝宝产生愉快的情绪,愿意开口、愿意向育婴员发音和对话。 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育婴员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孩子,说些孩子妒忌的话或者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的坏话。育婴员对孩子多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育婴员要多讲、多鼓励。凡是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解说:
拥有与孩子共享快乐的愿望和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配合字幕: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解说:
培养婴幼儿理解语言,要和小儿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就是干什么,说什么,帮他理解什么,以此来加深对此会的印
婴儿吃饼干的镜头
(妈妈对婴儿说“这是饼干,多好吃啊”)
育婴员说话、宝宝听话的交流镜头
育婴员给宝宝鼓励和肯定的镜头
宝宝向育婴员发音和对话的镜头
育婴员与孩子说话的镜头(说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
育婴员与宝宝交流的镜头
字幕: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
力,你应该集下具有以下优点: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象。比如吃饼干时,就告诉孩子:“等着妈妈给你拿饼干去”, 拿着饼干时,妈妈还可强化一下,对婴儿说:“这是饼干, 多好吃啊”。加深宝宝对此会的理解可以在说话的同时增加动作、让宝宝看到图案或感受到实物。
字幕:动作回应 解说:
摸脸唤名——宝宝不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促进自我意识和记忆力的发展
宝宝2~3个月时,育婴员还可以教他熟悉自己的名字。一边轻轻地摸着宝宝的小脸或拉着宝宝的小手,一边温柔地叫唤宝宝的小名,让宝宝熟悉自己的小名。
字幕:动作回应
摸脸唤名的镜头
育婴员教(2~3个月的)宝宝熟悉自己的名字(一边温柔地叫唤宝宝的小名,让宝宝熟悉自己的小名)
育婴员手点点(5~6个月的)宝宝的小鼻子,呼叫宝宝的名字:“谁是冬冬?你叫冬冬吗?你就是冬冬呀!”
5~6个月时,育婴员可以手点点宝宝的小鼻子,呼叫宝宝的名字:“谁是冬冬?你叫冬冬吗?你就是冬冬呀!”
当宝宝听到名字回头或微笑,表示宝宝已知道大人在叫唤他了,
此外,育婴员还可以抚摸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让宝宝感知摸到眼睛,就对宝宝说“眼睛,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不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促进了自我意识和记忆力的发展。
字幕:看图说话 解说:
看图说话,可以引发宝宝对图书的好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兴趣的培养主要在宝宝6个月到3岁间进行,育婴员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角色清楚、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报。
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育婴员一边用手指点画面上的图像,一边用清晰、准确、缓慢、简短的词句讲给宝宝听,
也可以编成儿歌念给宝宝听,让宝宝感受到语音语调带来的愉悦感,
引发宝宝对图书的好奇。
同时,育婴员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画面内容进行喜欢由表情、动作和声音过渡到语词语句与育婴员进行交流。
有时宝宝会把图书撕破,把一本图书颠来倒去地翻弄。成人千万不要责怪宝宝或给宝宝做规矩,要知道,宝宝在撕书的过程中,正感受着感官刺激和新奇呢!他们兴致勃勃地在探索“这是什么呀?”
字幕:感受实物
解说:听物认物——让宝宝看到、摸到具体的实物,而且听到与实物对应的语音发音,同时又能看到大人发音的口型动作。
宝宝听到名字回头或微笑的镜头
育婴员用赞许的眼神、夸张的语气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的镜头 育婴员抚摸宝宝身体各个部位的镜头
睛,这是宝宝的眼睛”) 字幕:看图说话
育婴员可以给宝宝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角色清楚、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报
育婴员一边用手指点画面上的图像,一边用清晰、准确、缓慢、简短的词句讲给宝宝听的镜头
育婴员编成儿歌念给宝宝听的镜头
宝宝开心地跟着大人“呀呀咿咿”练习发音的镜头
育婴员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画面内容进行的“表达”,鼓励宝宝
宝宝把图书撕破,把一本图书颠来倒去地翻弄的镜头
字幕:感受实物 宝宝听物认物的镜头
育婴员对4-5个月的宝宝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宝宝认认、说说他所看到的周围的日常用品、玩具
一个大人发音的镜头
让宝宝看物品听名称的镜头
育婴员要用赞许的眼神、夸张的语气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 (育婴员摸到眼睛,就对宝宝说“眼脸部器官、身体部位名称和对应的语言声音之间的联系,如:
让宝宝开心地跟着大人“呀呀咿咿”练习发音,开口说话,模仿的镜头
的“表达”,鼓励宝宝模仿,使宝宝在游戏中接受阅读训练,
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宝宝还不懂爱护图书、不会看书,
4~5个月后,育婴员可以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宝宝认认、宝宝用眼睛或手指指认出物品的镜
说说他所看到的周围的日常用品、玩具等。
听物认物游戏,能让宝宝看到、摸到具体的实物,而且听到与实物对应的语音发音,又能看到大人发音的口型动作。 一般先让宝宝看物品听名称,讲解时要发音清楚、准确。尽量使用儿童语言。慢慢地过渡到让宝宝听物名,
再用眼睛或手指出来。当宝宝能用兴奋的神态和眼神指认出某一个物品时,
育婴员可以用语言、亲吻、伸出大拇指、拍手等方法表扬和鼓励宝宝,提高宝宝认物的兴趣,使宝宝不断感受到“认物游戏”的快乐,愿意反复和育婴员进行游戏。
解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不会表达,即语言表达要从小培养。下面有几个简单的方法,您不妨试试看。
头
育婴员用语言、亲吻、伸出大拇指、拍手等方法表扬和鼓励宝宝
孩子看电影、戏剧、书报、电视中的少儿节目的镜头
使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表现出来,与人交往也有困难,因此,
培养看的能力 看为说提供素材和示范。看电影、戏剧、 书报、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以及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 这些既陶治了孩子性情,又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说话方式,影视、戏剧、书报中的对话,流畅、生动、富有节奏感,为孩子学习说话提供了范例。
培养听的能力 听是说的基础。育婴员可引导孩子听些故事、儿歌、笑话等。孩子获取丰富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的整理、提炼、形成语言的源泉。
丰富说话内容 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无话可说,育婴员可用问题引导孩子:你最喜欢看哪个少儿节目?为什么?这个动画片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个活动?等。育婴员还要善于引导孩子注意说话的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培养编的能力 能编会说是丰富想像力、创造力的标志。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边玩边说。这些话虽只言片语,不够连贯,
但育婴员可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引导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把玩具们的故事编完整。
培养背的能力 背诵可强化记忆、训练良好的语感。育婴员可引导孩子背些儿歌、古诗和小故事等。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文字优美,孩子能从中受到熏陶,也为形成自己丰富生动的语言风格打下基础。
总之,只要育婴员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字幕:看图讲故事
育婴员引导孩子听些故事、儿歌、笑话的镜头
育婴员问孩子:你最喜欢看哪个少儿节目?为什么?这个动画片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个活动?
一个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边玩边说的镜头
育婴员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的镜头 育婴员引导孩子背些儿歌、古诗和小故事的镜头
育婴员和孩子交流的镜头
字幕:看图讲故事 孩子看图讲故事的镜头
解说:讲故事,对全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照图书给婴儿讲故事,不仅可以增加婴儿对语言的感觉还可以强化对语言的记忆,为将来开口说话作充分的准备。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还可以使婴儿懂得许多道理,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1岁以后,可以让婴儿按照一个图片的画面进行讲解。
开始时由成人讲一遍。成人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
1岁以后的婴儿按照一个图片的画面进行讲解
成人讲故事的镜头
育婴员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
习语音的楷模。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借助实物、
口形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孩子示范发音,成人根据画面提问题的镜头 并让孩子反复的辨别和体验。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接着让婴儿复述,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
成人要根据画面多提问题,增加婴儿说话的机会 。
婴儿对故事复述熟练 由有婴儿讲给成人听。
字幕:我问你答
解说:一般说婴儿比较喜欢“我问你答”的方式进行交流。因此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经常提出一些婴儿熟悉的人和事的问题,让婴儿进行回答。如:“你叫什么名字?”“谁在唱歌?”“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等等。在宝宝回答时还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启发,并给一些思考的时间,有意识地对婴儿进行语言和思维方面的训练。
解说:让幼儿多练习说话: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培养幼儿口语的能力,必须让幼儿多练。这里所说的多练,主要是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说话、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些“是、不是、要、不要、我的、你的、这个、那个、什么”等表示时间或状态的生活用语,有意识地帮助婴儿正确地使用。
对孩子作口语表达的示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模仿。
让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经常模仿一些简短的生活用语,如“宝宝吃饭”、“奶奶喝水”、“阿姨早”等等。
幼儿练习说话的镜头
育婴员对孩子作口语表达的示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模仿的镜头
让年龄较小的孩子模仿一些简短的生活用语,如“宝宝吃饭”、“奶奶喝水”、“阿姨早”
教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学讲比较复杂的语句
婴儿对故事复述熟练 婴儿讲给成人听的镜头
字幕:我问你答
育婴员根据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经常提出一些婴儿熟悉的人和事的问题,让婴儿进行回答。如:“你叫什么名字?”“谁在唱歌?”“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的协助来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练习,要安排好适当的时间。
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在婴儿吃饱、睡好、精神饱满的时候进行。选择的教材一般来说分为图片和图书两大逼真。主体以婴儿比较熟悉的自然科学或生活事物为主,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具体的做法如下:
1、在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铺上地毯或垫子,让宝宝找到看书时的舒适感觉。
手势耐心地、反复地讲解书中的故事,以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
育婴员可以出声阅读,因为育婴员的声音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育婴员的阅读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孩子。
3、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孩子自己独立朗读一篇短小的文章或是有插图的故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且,大人还可以帮孩子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4、在你的书架上腾出位置给孩子,不要担心孩子会弄乱你的书,相反,孩子会慢慢地成为一个爱书的人。
5、孩子喜欢的是图画书,并喜欢育婴员读给他们听。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对他们来说是无趣的,因为他们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为了让孩子对此感兴趣,育婴员应先根据图画让孩子完整地“感知”故事的内容,再把画面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
6、教孩子正确的阅读顺序。
先让孩子区分封面和封底,然后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指着文字,培养孩子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7、读完后,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注:对于语言能力的训练,皆可边解说边操作,可以相应的给成人跟孩子互动的镜头,突出实例的操作。
图片和图书的镜头
上地毯或垫子的镜头
成人用丰富的词汇、表情、手势耐心地、反复地讲解书中的故事
育婴员出声阅读的镜头
孩子自己独立朗读一篇短小的文章或是有插图的故事的镜头
大人帮孩子纠正不正确发音的镜头
在你书架上腾出位置(给孩子)的镜头
育婴员读图画书给孩子听的镜头 (育婴员先根据图画让孩子完整地“感知”故事的内容,再把画面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
育婴员教孩子正确阅读顺序的镜头(先让孩子区分封面和封底,然后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指着文字,培养孩子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见解和想法的镜头
相应的给成人跟孩子互动的镜头
类。要色彩鲜艳,线条和形状清晰,图形简单,形象自然、育婴员在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铺
2、培养婴儿的读书兴趣。成人要用丰富的词汇、表情、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时间: 2008-2-21 作者: 佚名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的发展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表现,是鉴别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语言还能帮助婴幼儿感知事物,有意识地去
注意环境、记忆所见所闻、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语言教师。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便会时常在其耳边说:“你好,你是我的小宝宝。”“来,让妈妈抱一抱。”“亲亲爸爸吧!”等温柔甜蜜的语言,虽并不是有意识地教他们说话,但孩子
却在这不断的语音刺激中,受到语言的感染、积累听和发音的经验,在经过与父母的互相模仿、自己偶然性的模仿后,慢慢过渡到主动模仿。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等孩子稍懂事时,就会模仿父母的话语和声调,不断地堆砌着建造语言的基础。当孩子经历听——发音——模仿练习——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时,孩子就渐渐地踏入了语言的世界,父母的教育成果就会不断地呈现出来。因此,了解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阶段的各种特点,掌握家庭语言教育和训练的策略,利用这种亲子关系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人,是最成功的语言教师。
一、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准备阶段:语言基础的建立。
婴儿最早的发音是他出生后的第一个哭声,在以后的3个月里,婴儿会以各种自发的声音,表示自
己身体和情绪方面的状态,如高兴、舒服时的“啊”、“哦”、“噢”等,不高兴、不舒服时的“嘿”、
“呒”、“嗯”等。
当婴儿到6个月时,会发出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如“啊——”“哦——”等长音,婴儿到7—8个
月,能发出“妈—妈—妈”“
哒—哒—哒”等连续性音,算不上什么语言,只是发音机能上的锻炼和语言的练习准备,。
(二)语言条件反射阶段:语音——动作的连结。
婴儿到7—8个月后,对一些特定的语音能做出相对稳定的反应,如听到叫自己的名字能回头或以
笑来回应,听到“再见”会摆手,听到“欢迎”会拍手等。这是婴儿语言条件反射的建立,它使孩子有了与成人沟通、交往和学习语言的可能性。
到9—12个月,婴儿开始有了模仿语言能力,母亲张大嘴说“啊——”,婴儿也跟随母亲张大嘴“啊
——”,这是有意识的发音,实际上是学习说话的开始。这段时期和孩子说话是相当重要的,成人能发的
音孩子基本上都能模仿,别以为孩子听不懂,而他们却在感知声音、积累发音的经验。
(三)单字语阶段:说较易发音、有一定意义的字。
婴儿到了1岁—1岁半,已由不知意思的发音,渐渐到说出有意思的话来,对自己身边的事很感兴趣,逐一地学习发音,开始掌握一定量的常用词汇,记住学来的话,将它们当作沟通的工具,如“妈妈”“水水”
“球球”等。
这时婴幼儿所说出的多是重叠的名词,且有多重的意思,如“水水”可能是“宝宝要喝水”、“杯子里有水”,或用水干些什么事等;有时是以“声音”的特征来代称某一事物,如“嘟嘟”可以象征“这是车车”、“车车来了”、“我要车车”等意思,成人只有在具体情景下才能理解。虽然还未能自己说话,但对成人说的话,大部分能理解,只要说“拿车车来”,他就能将玩具车拿来。
婴幼儿到了1岁半—2岁,会出现双字语句和多词句,除了名词外,也有形容词和动词,如“花花、靓”,“车车、开开”,他们的语言不只是发音,而是在模仿成人的基础上学习其意义。当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够有条理。
(四)造句阶段:开始与人沟通。
到2岁—2岁半,婴幼儿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基本词汇,可以说出简单句,能较清晰地、准确地回答简单的问题,能用“糖果、妈妈、给”,“果果、好大、好吃”等约6—10个字的语句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对与人交谈有浓厚的兴趣,孩子很好问,“是什么”的问题常在孩子嘴边,这类发问除了想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以外,与成人沟通也是他们的需要,在沟通与交流中,孩子的词汇、口语进步很快,“你、我、他”的人称观念开始建立,能确实地了解语词所代表的意义。
以模仿妈妈说过的话为基础,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婴幼儿曾听过妈妈在赞扬自己时说过:“对了。宝宝真乖!”当妈妈回答了孩子提的问题或做完事情时,他也会说:“对了。妈妈真乖!”
(五)口语学习阶段:语言逐渐活泼。
2岁半—3岁的婴幼儿,能使用更多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所见所闻。虽讲述时会发生一些词语的错漏现象,但也能用上“因为”“所以”“如果”“以后”等连接词;其好奇心更强,“为什么”成了他们的口头语,“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孩子这时的特征。
到3岁末,婴幼儿语言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心理活动开始具有概括性,可通过语言认识直接经验所得不到的东西,如在听故事中知道“雪是白色的”“雪是冰凉的”,还可以用“等等我,走吧!”“我先上厕所”等有声语言显示其思维的结果,以语词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更有随意性和目的性。 二、 婴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的策略
语言能力是智能水平的重要标志,又促进智能发展。掌握一定的婴幼儿语言教育策略,对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一) 声音的训练
婴幼儿感受语言的最初能力是听力,发音是学习说话的基础,按语言发展的规律看,声音的训练有听和发音两方面。1岁前孩子听音、发声练习时最首要的。因为,这是婴幼儿接收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在听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后,不断地对比和调整自己的发音,从而学习说话。除了帮助孩子建立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之间的关系外,还给幼小的孩子一种安全感,消除他们刚来到人世间的那种陌生不安的情绪,尽快地建立起亲子的关系。
1. 家长应提供优质的发声玩具或能发出滴答、叮咚声的物体,每天和孩子一起玩耍,让其听不同的声音,提高听觉的敏感性,特别是1—3个月时。
2. 在孩子情绪好时,家长可从不同的方向叫孩子的名字,开始可让孩子看到成人,慢慢过度到只用声音逗引他,使他跟踪声音。
3. 每天让孩子听一段悦耳的音乐或儿童歌曲,家长轻柔地抱着孩子或拉着他的手,跟随着音乐“跳舞”。
4. 结合家庭的日常生活,指导孩子建立语言和自身行动的有机联系。如示范摆手时,说“再见”;穿衣时,用讲述穿衣的过程,要求孩子配合成人的动作,如“伸出手”、“抬起脚”等;成人尽量对孩子多说话,即使他们一时听不懂也没关系,孩子在多次接触同一动作的基础上能把动作和词义联系起来。 5. 在帮助孩子建立自身动作和语词联系的同时,还须帮助孩子建立对外界事物形象和词之间的联系,如一边和孩子接触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体,一边和孩子说:“这是爸爸。”“这是灯。”久而久之,当父母说出人和物的名称时,孩子就会用手或用眼指向人和物。
6. 多用孩子的原始发音与孩子说话,“啊”、“噢呜”、“嗯咕”等,最能
引起婴幼儿的共鸣与反应,当孩子情绪好时,这是很好的反复强化的发音练习。父母面对面地模仿孩子的语音,婴儿在听到父母的声音时,会注意看父母的嘴巴,能及时地对自己的发音进行调控,跟着成人模仿
发音。
(二) 词和句的学习
词汇是建筑语言大厦的砖瓦,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之一,词汇的学习在婴幼儿1岁—2岁之间尤其重要。然而,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直观和形象的,只能在视、听、触摸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去认识事物、学习词汇。
1. 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新词,每次遇到对于孩子来说是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都把其名称和有关词汇告诉孩子,使其理解事物形象和这些词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2. 在认识具体事物学习各类名词的同时,家长还要帮助孩子结合各种动作学习动词。如吃饭、穿衣时,学习“吃、穿”等动词;在玩球时,学习“拍、踢、打”等动词。
3. 多和孩子做语言游戏,如用婴幼儿易看懂的图片,玩看图学词的游戏:把图片放进小盒子或小布袋里,孩子摸出一张说出其名词和图片内容。利用家里的各种物品和孩子玩“买卖”游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集中地教孩子学习更多的词句。用玩具吸引孩子,边游戏边学动物的叫声或句子:“小狗叫”“汪汪汪”,“这是小鸡”“叽叽叽”。
4. 当成人和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词语,少用“儿语”,不重复孩子错误的语言,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许多事实证明,在标准的普通话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所使用的语词较准确,所说的句子较完整,其口语和思维能力都较强。说话时成人还应注意口型的变化,以便孩子模仿,也可让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情形,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 帮助孩子把所学习的词语组成句子,引导孩子说简单的完整句子。如孩子想要皮球而只说:“球”时,成人应问孩子:“宝宝要什么?“谁要皮球?”这类语言和情景相结合的方法,是最好的、最必要的方法。
(三) 语言环境的创设感受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经验都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家庭的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影响很大,决不能忽视。
1. 建立愉快的家庭语言气氛,对孩子的发音、学习词汇和表达,多鼓励和表扬,家长应以一种童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温和的、有效的语言刺激,使孩子没有负担、轻松地掌握语言。
2. 布置一个有情趣的游戏角,放有娃娃、电话、餐具、木偶、画册、图片等,经常和孩子进行表演、打电话、看图书、讲故事等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语言。如:家长和孩子进行“过家家”游戏时,家长扮演“孩子”,孩子扮演“爸妈”,在这种与父母角色的暂时调换中过程中,婴幼儿模仿成人语言的机会就更多了,口语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3. 让孩子与不同的人交往对学习语言很有必要。孩子接触的人越多,所习得的词汇越丰富,语言活动越频繁,其思维越活跃,智力发展也越快。
4.经常播放有简短儿歌、童谣的录音给孩子听,使孩子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不断地接受语言的刺激,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 语言的记忆
婴幼儿语言学习必须经过对语言信息的记忆、积累过程,应注意孩子语言
记忆能力的培养。
1. 多给孩子念三字到五字,两句到六句的儿歌;讲有语言重复出现的故
事。如:年龄小的孩子学儿歌“小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等孩子年龄稍大,增加“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以提高其能力。
2.把孩子所认识的事物,用描述性语言把其主要特征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猜出这一事物。简单的谜语能使婴幼儿对已有经验产生联想,各种事物常在脑里浮现,有助于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语言信息的储存与提取。
3.多利用各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让孩子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听一听、嗅一嗅、做一做中感知事物,学习代表事物的词语,更好地记忆语言。
(五) 提问的技巧
想要不断提高婴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层次,提问是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与人交流、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提问,对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有不同的影响。
1.描述性提问:如“有谁、有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有什么表情”等。这属于感性认识的提问,帮助婴幼儿对所学内容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大脑里储存大量的表象和信息,对孩子细致观察、清楚表述某一事物有帮助。
2.判断性提问: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是什么天气、什么是一样”等。孩子须根据观察的情景做出相应的综合判断,对其思维的准确性、精细性与周密性都有帮助。
3. 推想性提问:如“他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将会怎么样”等。要回答
这些问题,孩子需要根据对涉及问题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推理,对其思维的逻辑性很有好处。 4.想象性提问:如“你会想到什么、之前有什么、后来怎么样、像什么”等。孩子的回答大多是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的事物,是对其思维流畅性、发散性的启动。
5.追究性提问:如“为什么、是什么道理、怎么知道的”等。孩子要说出对某一问题的依据,由事物的表面现象进入到事物的内部去进行思考,使孩子思维更具有可行性和指向性。
在0——3岁婴幼儿的语言学习中,最常用的是描述性的提问,以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经验,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成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同一个问题反复地问孩子,如宝宝在拍球时,问“宝宝在做什么”、“谁在拍球”、“ 宝宝在拍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这一问题,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提高得更快。家长最初应以简单的问题去引导,随着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切不可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
(六) 亲子共读
婴幼儿图书阅读是指其借助于有生动活泼、色彩变化的图像,在成人帮助与指导下,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一种视听结合的过程。孩子的图书阅读与成人所认为的阅读不能等同,婴幼儿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只要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的兴奋点只是图书中的形象与色彩,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只按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阅读难度会加大,孩子阅读兴趣会减弱。成人的情感、言语是婴幼儿喜欢看图书的重要影响因素,故应定时、定人、定内容地去指导孩子阅读图书,培养其阅读的兴趣与行为习惯。
1.亲子共读——孩子与家长一起看图书,边看边听父母的描述、解说图书内容的阅读方法。其优点是在一对一、亲密无间的气氛下进行阅读,家长与孩子能有较大的自由度,更好地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
2.看书讲故事——父母与孩子同看一本大图书,或每人一本内容相同的小图书,边听父母讲述故事边翻看的阅读方法。其作用是帮助婴幼儿学习按顺序观察画面,学习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翻书的技能,培养留心听讲的能力。
3. 看书听朗读——婴幼儿边翻看熟悉的图书,边听成人朗
读书上的说明语,进一步理解内容的阅读方法。它能使婴幼儿利用熟悉的图书,在画面、文字、口语之间产生一种有机的联系,初步了解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4.听词语找图——让婴幼儿按成人语言提示,如:“请你把小白兔找出来。戴红花的小白兔在哪里?”从许多画片中找出相应图片的阅读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培育观察、辨认能力。
5.听故事找图——成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婴幼儿按故事的情节,找出相应画面,以检查其对图书内容是否理解的方法。这对婴幼儿的观察、注意、倾听、理解等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拼图——把婴幼儿熟悉的图片,剪成三至六片(剪裁的片数按年龄及能力而定),拼出相应图片
的方法。它能培养孩子识别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图案不同维度的空间转换等能力。
7.看图书做游戏——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与父母一起先按图书的主要情节进行游戏,让婴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再去看图书;二是婴幼儿已理解了图书内容,在有故事情节的环境中重现内容。这能使孩子们较快地理解图书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感。
8.扮演书中角色——在父母的帮助下,把已熟悉的图书故事以纸偶、木偶或自己扮演等方式表演出来。这对婴幼儿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9.指读书名与文字——每次阅读时,让婴幼儿用食指指点着图书封面的文字,跟随成人读图书的名称,经过反复的指读以达到辨认汉字的目的。这能强化婴幼儿对文字的感受性,培养对书面语言的兴趣。 婴幼儿的读物应是短小的,内容是简单的,与孩子的行为教养有关;采取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必须学习的、简单的语言为表现形式;把动植物和非生物拟人化出现,更符合孩子的情感、情绪和认识水平;故事情节有节奏感、幽默感,可以采用虚构的、不拘于传统的故事表现形式。
范文二:婴儿语言发展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训练
日期:2008-02-01 作者: 来源:
大纲:
一、基础知识
二、引导婴儿发音
三、帮助婴儿理解语言
四、训练语言
五、基础练习
解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婴幼儿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充分学习语言,错过了时机,以后就很难真正学会说话。
标题字幕:育婴员培训之八: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训练 标题字幕:基础知识 标题字幕:基础知识 解说: 婴儿哭的镜头
婴幼儿掌握了语言,会使他们的发展产生一种飞跃。因为
婴儿在不会说话以前,已开始用种种非语言形式与周围的人
交往,如用哭叫表达饥饿、疼痛、疲倦等不愉快的感觉或其婴儿手脚动作及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它需要; 头
婴幼儿说话的镜头 用手脚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各种情绪??但是,这些非语言
方式的表达,有很大的局限性,常常不被他人正确理解,使
得自己的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因此,只有准确表达各种意两个小孩交流的镜头 思的有声语言,才是人们最简便、准确、迅速的交际工具。
婴幼儿学会了说话,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时,孩子打针的镜头 他们和周围人的交往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彼此之间的沟(成人说:“打针不哭是勇敢的孩通就变成极为容易的事。婴幼儿掌握了语言,可以使他们在子,宝宝是勇敢的孩子,打针一定以下几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哭。”这样的言语,常常会成为
语言可以使婴幼儿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孩子克服困难的力量,打针时也许要,让成人及时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就忍着不哭了。)
语言可以提高婴幼儿在交际中的地位,因为能用清楚的
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总是受周围人的喜爱,使其情感
得到极大的满足。
语言可以提高婴幼儿的行为,因为成人用语言肯定或否育婴员教育婴儿的镜头 定他们的行为时,就逐渐让他们掌握了评价行为的标准,知
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什么时候不该怎么做。如有孩子在打
针前,成人说:“打针不哭是勇敢的孩子,宝宝是勇敢的孩
子,打针一定不哭。”这样的言语,常常会成为孩子克服困字幕:发音阶段、“咿呀”作语阶难的力量,打针时也许就忍着不哭了。 段、单词单句阶段
语言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在认识事物过程发音阶段
中,可用词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标示出来,可借助于育婴员给婴儿换衣服、换尿布时与词区分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特征等,使认识的对象成为可理婴儿讲话
解的知识。 让小儿听玩具的声音和音乐声、歌
因此,尽心尽力做好婴幼儿的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举声,促使小儿听到声音作出反应,足轻重的工作。 发出“咿呀”的声音
解说: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阶段(配合字幕:发音阶段、“咿呀”
作语阶段、单词单句阶段)
1、发音阶段:在小儿醒着时,育婴员给其换衣服、换尿“咿呀”作语阶段 布的同时,可和小儿讲话, 育婴员与婴儿互相应答的镜头
或让小儿听玩具的声音和音乐声、歌声,促使小儿听到声音
能作出反应,发出“咿呀”的声音。 小儿模仿发音的镜头(从单音到连
续发音)
单词单句阶段
婴儿说话的镜头
2、“咿呀”作语阶段:育婴员多加引导,从发出声音、
模仿发音、到正确发音,经常逗引小儿,与他互相应答。也
可采用游戏方式问小儿:“XX在哪”?培养小儿逐渐理解大婴儿看图片、看电视、讲故事、学人的语言。 唱歌、做游戏 培养小儿模仿发音,从单音到连续发音。 育婴员教婴儿唱儿歌、看故事书、
剪纸花,鼓励小儿学说话
3、单词单句阶段: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逐渐
发展。一岁半以上的小儿,已经用正规的语言代替简单的单
词,如“饼干”,不再说“干干”等。要充实和丰富小儿的
生活,扩大小儿的眼界,启发他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
鼓励小儿用语言表达意愿。让他多听、多看、多问、多想、
多说。通过多种形式,如看图片、看儿童电视节目、讲故事、
学唱歌、做游戏等,丰富小儿词汇,为发展婴幼儿语言创造
条件。在教唱儿歌、看故事书、剪纸花等各种活动中,鼓励
小儿学说话,多为小儿提供讲话机会。和他们说话要使用适
合小儿的语言,用他们熟悉的句子,让他们能听懂。对语言
发育迟缓的小儿,更应启发,鼓励他们多讲话。
标题字幕:引导婴儿发音 标题字幕:引导婴儿发音 解说:要创造一个能促使婴儿不断咿呀学语的愉快环境,以引导婴儿发音的镜头 提高婴儿的发音质量。 妈妈的爱抚
妈妈的爱抚、语言和笑声,最能鼓励婴儿做出咿呀反应。实
验证明,甚至只播放母亲声音的录音带,都能使婴儿兴奋,
用咿呀学语对母亲的声音做出回答。所以成人要尽量多和婴
儿交谈,长时间的沉默会使婴儿感到寂寞。要不断引导婴儿
发音。 字幕:语言准备期
字幕:语言准备期 0-1岁婴儿笑的镜头 解说: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0,1岁是儿童语言发
展的准备期。 0-3个月的婴儿哭的镜头 在这一阶段,0,3个月时他们用哭声和笑声与育婴员进行最
初的交流; 4-8个月的婴儿用咿呀语和简单的4,8个月时用咿呀语和简单的手的动作(抓握、摇摆、拍打手的动作(抓握、摇摆、拍打等)等)与育婴员进行有意识的交流; 与育婴员进行有意识的交流
9-12个月婴儿用语音、单词和动9,12个月时,婴儿开始进入学说话的萌芽阶段,他们开始作、表情与成人进行交流 学着用语音、单词和动作、表情与成人进行交流。
在言语准备阶段,婴儿将获得三方面的能力: 前语音感知
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 字幕: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
(配合字幕: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前语音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 言交际能力) 一组成人和宝宝说话交流的镜头 采用游戏的训练方法对0,1岁的婴儿进行语言教育,培养
婴儿的交往意识和愿望。在此阶段,宝宝虽然还处在语言发
展的准备阶段,不会说话,但他们能听得懂。所以,成功的
经验就是和宝宝多说话。成人和宝宝多说话可以催发宝宝尽
早开口说话,激发宝宝语言交往的愿望。
字幕:开心说话 字幕:开心说话
母亲轻柔愉快的声音让宝宝情绪愉快,是刺激宝宝早育婴员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不断地和日开口说话的良药秘方。出生不久,育婴员就应该在护理宝宝宝说话的镜头 宝的时候不断地和宝宝说话。虽然宝宝懵懵懂懂,既听不懂
也不会说,但是母亲轻柔愉快的声音让宝宝情绪愉快,是刺
激宝宝早日开口说话的良药秘方。 育婴员喂奶时对宝宝说:“用力吸,
育婴员应该随时随地与宝宝进行“单向”的语言交流。宝宝力气大,多吃点;宝宝长得白喂奶时,可以对宝宝说:“用力吸,宝宝力气大,多吃点;又白,妈妈真喜欢??” 宝宝长得白又白,妈妈真喜欢??”
育婴员给宝宝换衣服时对宝宝说:
宝宝换衣服时,可以对宝宝说:“这是宝宝的花花衣,“这是宝宝的花花衣,真漂亮呀,真漂亮呀,伸出小手,穿进去;这是宝宝的小裤子,漂亮吗,伸出小手,穿进去;这是宝宝的小伸出小脚,钻进去喽??” 裤子,漂亮吗,伸出小脚,钻进去
喽??”
字幕:模仿婴儿发音、多与宝宝聊
字幕:模仿婴儿发音、多与宝宝聊天 天
解说:反复听词听句,提高了宝宝对语音的听觉分化能力,
使宝宝早早地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语词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语词表象,储存语词信息。这种育婴员说育婴员说话、宝宝听话的交流镜头 话、宝宝听话的交流活动,十分有助于宝宝语言交往种子的
萌发。 育婴员给宝宝鼓励和肯定的镜头
当宝宝大一点,开始试着模仿发音时,育婴员一定要及时给宝宝向育婴员发音和对话的镜头 予鼓励和肯定,既可以用动作也可以用语言,让宝宝产生愉
快的情绪,愿意开口、愿意向育婴员发音和对话。 育婴员与孩子说话的镜头(说话要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育婴员与孩子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 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
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
切。不可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孩子,说些
孩子妒忌的话或者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的坏话。育婴员对孩子
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
多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
事。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育婴员要
多讲、多鼓励。凡是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
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解说: 育婴员与宝宝交流的镜头 拥有与孩子共享快乐的愿望和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
力,你应该集下具有以下优点: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字幕: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
(配合字幕: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标题字幕:帮助婴儿理解语言 标题字幕:帮助婴儿理解语言 解说: 婴儿吃饼干的镜头 培养婴幼儿理解语言,要和小儿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就(妈妈对婴儿说“这是饼干,多好是干什么,说什么,帮他理解什么,以此来加深对此会的印吃啊”)
象。比如吃饼干时,就告诉孩子:“等着妈妈给你拿饼干去”,
拿着饼干时,妈妈还可强化一下,对婴儿说:“这是饼干,
多好吃啊”。加深宝宝对此会的理解可以在说话的同时增加字幕:动作回应 动作、让宝宝看到图案或感受到实物。
摸脸唤名的镜头 字幕:动作回应 育婴员教(2,3个月的)宝宝熟悉解说: 自己的名字(一边温柔地叫唤宝宝摸脸唤名——宝宝不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促进自我意的小名,让宝宝熟悉自己的小名) 识和记忆力的发展
宝宝2,3个月时,育婴员还可以教他熟悉自己的名字。一育婴员手点点(5,6个月的)宝宝边轻轻地摸着宝宝的小脸或拉着宝宝的小手,一边温柔地叫的小鼻子,呼叫宝宝的名字:“谁唤宝宝的小名,让宝宝熟悉自己的小名。 是冬冬,你叫冬冬吗,你就是冬冬
呀~”
5,6个月时,育婴员可以手点点宝宝的小鼻子,呼叫宝宝的宝宝听到名字回头或微笑的镜头 名字:“谁是冬冬,你叫冬冬吗,你就是冬冬呀~”
育婴员用赞许的眼神、夸张的语气
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的镜头 当宝宝听到名字回头或微笑,表示宝宝已知道大人在叫唤他育婴员抚摸宝宝身体各个部位的镜了, 头
育婴员要用赞许的眼神、夸张的语气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 (育婴员摸到眼睛,就对宝宝说“眼此外,育婴员还可以抚摸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让宝宝感知睛,这是宝宝的眼睛”) 脸部器官、身体部位名称和对应的语言声音之间的联系,如:
摸到眼睛,就对宝宝说“眼睛,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不字幕:看图说话 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促进了自我意识和记忆力的发
展。 育婴员可以给宝宝一些构图简单、
色彩鲜艳、角色清楚、情节单一、字幕:看图说话 内容有趣的婴儿画报 解说:
看图说话,可以引发宝宝对图书的好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育婴员一边用手指点画面上的图趣。这一兴趣的培养主要在宝宝6个月到3岁间进行,育婴像,一边用清晰、准确、缓慢、简员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角色清楚、情节短的词句讲给宝宝听的镜头 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报。
育婴员编成儿歌念给宝宝听的镜头 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育婴员一边用手指点画面上的图
像,一边用清晰、准确、缓慢、简短的词句讲给宝宝听, 宝宝开心地跟着大人“呀呀咿咿”
练习发音的镜头 也可以编成儿歌念给宝宝听,让宝宝感受到语音语调带来的
愉悦感, 育婴员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画
面内容进行的“表达”,鼓励宝宝让宝宝开心地跟着大人“呀呀咿咿”练习发音,开口说话,模仿的镜头
引发宝宝对图书的好奇。
宝宝把图书撕破,把一本图书颠来同时,育婴员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画面内容进行倒去地翻弄的镜头 的“表达”,鼓励宝宝模仿,使宝宝在游戏中接受阅读训练,
喜欢由表情、动作和声音过渡到语词语句与育婴员进行交
流。 字幕:感受实物
宝宝听物认物的镜头 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宝宝还不懂爱护图书、不会看书,
有时宝宝会把图书撕破,把一本图书颠来倒去地翻弄。成人育婴员对4-5个月的宝宝采用“视千万不要责怪宝宝或给宝宝做规矩,要知道,宝宝在撕书的听结合法”,让宝宝认认、说说他过程中,正感受着感官刺激和新奇呢~他们兴致勃勃地在探所看到的周围的日常用品、玩具 索“这是什么呀,”
一个大人发音的镜头 字幕:感受实物
解说:听物认物——让宝宝看到、摸到具体的实物,而且听
到与实物对应的语音发音,同时又能看到大人发音的口型动让宝宝看物品听名称的镜头 作。
4,5个月后,育婴员可以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宝宝认认、宝宝用眼睛或手指指认出物品的镜
说说他所看到的周围的日常用品、玩具等。 头
育婴员用语言、亲吻、伸出大拇指、听物认物游戏,能让宝宝看到、摸到具体的实物,而且听到拍手等方法表扬和鼓励宝宝 与实物对应的语音发音,又能看到大人发音的口型动作。
一般先让宝宝看物品听名称,讲解时要发音清楚、准确。尽
量使用儿童语言。慢慢地过渡到让宝宝听物名,
再用眼睛或手指出来。当宝宝能用兴奋的神态和眼神指认出
某一个物品时,
育婴员可以用语言、亲吻、伸出大拇指、拍手等方法表扬和
鼓励宝宝,提高宝宝认物的兴趣,使宝宝不断感受到“认物
游戏”的快乐,愿意反复和育婴员进行游戏。
标题字幕:语言训练 标题字幕:语言训练 解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不会表达,即
使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表现出来,与人交往也有困难,因此,
语言表达要从小培养。下面有几个简单的方法,您不妨试试孩子看电影、戏剧、书报、电视中看。 的少儿节目的镜头
培养看的能力 看为说提供素材和示范。看电影、戏剧、
书报、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以及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
这些既陶治了孩子性情,又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说话方式,影育婴员引导孩子听些故事、儿歌、视、戏剧、书报中的对话,流畅、生动、富有节奏感,为孩笑话的镜头
子学习说话提供了范例。
培养听的能力 听是说的基础。育婴员可引导孩子听些育婴员问孩子:你最喜欢看哪个少故事、儿歌、笑话等。孩子获取丰富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的儿节目,为什么,这个动画片里你整理、提炼、形成语言的源泉。 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喜欢幼儿
丰富说话内容 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生活园的哪个活动, 中,孩子常常会无话可说,育婴员可用问题引导孩子:你最
喜欢看哪个少儿节目,为什么,这个动画片里你最喜欢一个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边玩边说谁,为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个活动,等。育婴员还要的镜头
善于引导孩子注意说话的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培养编的能力 能编会说是丰富想像力、创造力的标育婴员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的镜头 志。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边玩边说。这些话虽只言片语,不育婴员引导孩子背些儿歌、古诗和够连贯, 小故事的镜头
但育婴员可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引导孩子充分展开
想象的空间,把玩具们的故事编完整。
培养背的能力 背诵可强化记忆、训练良好的语感。
育婴员可引导孩子背些儿歌、古诗和小故事等。这些作品内育婴员和孩子交流的镜头 涵丰富、文字优美,孩子能从中受到熏陶,也为形成自己丰
富生动的语言风格打下基础。
字幕:看图讲故事
总之,只要育婴员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运孩子看图讲故事的镜头 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收到令
人满意的效果。
字幕:看图讲故事
解说:讲故事,对全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照图1岁以后的婴儿按照一个图片的画书给婴儿讲故事,不仅可以增加婴儿对语言的感觉还可以强面进行讲解
化对语言的记忆,为将来开口说话作充分的准备。通过看图
说话的训练还可以使婴儿懂得许多道理,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成人讲故事的镜头 果关系,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1岁以后,可以让婴儿按照一个图片的画面进行讲解。
开始时由成人讲一遍。成人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育婴员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 习语音的楷模。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借助实物、
口形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孩子示范发音,成人根据画面提问题的镜头 并让孩子反复的辨别和体验。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可把故事
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婴儿对故事复述熟练 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婴儿讲给成人听的镜头 接着让婴儿复述,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
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 字幕:我问你答
育婴员根据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要根据画面多提问题,增加婴儿说话的机会 。 经常提出一些婴儿熟悉的人和事的
问题,让婴儿进行回答。如:“你婴儿对故事复述熟练 叫什么名字,”“谁在唱歌,”“电由有婴儿讲给成人听。 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字幕:我问你答
解说:一般说婴儿比较喜欢“我问你答”的方式进行交流。
因此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经常提出一些婴儿熟悉
的人和事的问题,让婴儿进行回答。如:“你叫什么名字,”
“谁在唱歌,”“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等等。在宝
宝回答时还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启发,并给一些思考的时
间,有意识地对婴儿进行语言和思维方面的训练。
标题字幕:日常用语练习 标题字幕:日常用语练习 解说:让幼儿多练习说话: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培幼儿练习说话的镜头 养幼儿口语的能力,必须让幼儿多练。这里所说的多练,主
要是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说话、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使用一些“是、不是、要、不要、我的、你的、这个、那
个、什么”等表示时间或状态的生活用语,有意识地帮助婴育婴员对孩子作口语表达的示范,儿正确地使用。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模仿的镜头 对孩子作口语表达的示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模仿。
让年龄较小的孩子模仿一些简短的
生活用语,如“宝宝吃饭”、“奶
奶喝水”、“阿姨早” 让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经常模仿一些简短的生活用语,如“宝
宝吃饭”、“奶奶喝水”、“阿姨早”等等。 教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学讲比较复杂
的语句
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教他们学讲比较复杂的语句, 成人示范:“今天是晴天,妈妈要
带宝宝到公园去玩。”或“今天是
星期天,妈妈不上班,宝宝不上幼孩子不会讲或讲得不好,成人就可以示范:“今天是晴天,儿园。”让孩子跟着模仿 妈妈要带宝宝到公园去玩。”或“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不上
班,宝宝不上幼儿园。”让孩子跟着模仿。 利用布娃娃等玩具进行训练的镜头
先把娃娃或玩具收藏起来,一会儿
再出现,叫婴儿理解“没有了”、
“不见了”等概念 开始练习时,可利用布娃娃等玩具。
育婴员与婴儿对话的镜头 先把娃娃或玩具收藏起来,一会儿再出现,叫婴儿理解“没
有了”、“不见了”等概念。
育婴员在生活中给婴儿提问的镜头
利用平常的对话,帮助婴儿理解是、不是、不可以、不能、
不会等代表否定的词语。 育婴员借助游戏造句的镜头
通过在生活中多给婴儿提问的方式,帮助婴儿理解是不是、育婴员与婴儿聊天的镜头 要不要、好不好、在那里、怎么样等用语,增加婴儿说话的
机会,提高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借助游戏的方式造句,帮助婴儿理解你的、我的、他的等人
称用语。
利用与婴儿聊天的机会帮助婴儿理解刚才、然后、必须、可
能、就、如何等生活用语。
标题字幕:儿歌练习 标题字幕:儿歌练习 解说:可以经常给幼儿念诗歌,让其模仿。也可以有计划地给幼儿念诗歌,让其模仿的镜头 给孩子们念一些内容浅近,语言简练、生动、优美的幼儿文(教孩子跟着成人的示范一句一学作品,如故事、诗歌、儿歌,将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向孩句、一段一段地以模仿的方法进行子讲清楚以后,教孩子跟着成人的示范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朗诵和背诵) 地以模仿的方法进行朗诵和背诵。这样可以让幼儿多吸收优
美、生动、规范化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儿歌对提高幼儿
口语水平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儿歌是简短而押韵的歌词,言
浅意深,简练明白,很为幼儿喜爱。在宝宝1.5-3岁时,选
择儿歌练习。儿歌的选择词句要简单、押韵、有节奏感、有
变化、容易上口,特别是一些带故事情节或操作性强得更容
易被婴儿接受。
婴儿不会说话时,可以跟着成人背诵的节奏做动作,过一段
时间就可以随成人说出最后押韵的字,以后就可以逐渐说出不会说话的婴儿跟着成人背诵的节完整的儿歌。 奏做动作的镜头 成人可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欣赏婴儿背诵的儿歌。
成人欣赏婴儿背诵儿歌的镜头 标题字幕:阅读练习 标题字幕:阅读练习 解说:训练阅读时语言发展的组成部分,使训练语言的基础。婴儿阅读练习的镜头 阅读不是用严禁来看,而是还要依靠听觉、触觉、前庭平衡
的协助来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练习,要安排好适图片和图书的镜头 当的时间。
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在婴儿吃饱、睡好、精神饱
满的时候进行。选择的教材一般来说分为图片和图书两大
类。要色彩鲜艳,线条和形状清晰,图形简单,形象自然、育婴员在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铺逼真。主体以婴儿比较熟悉的自然科学或生活事物为主,如上地毯或垫子的镜头 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成人用丰富的词汇、表情、手势耐具体的做法如下: 心地、反复地讲解书中的故事
1、在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铺上地毯或垫子,让宝
宝找到看书时的舒适感觉。 育婴员出声阅读的镜头
2、培养婴儿的读书兴趣。成人要用丰富的词汇、表情、
手势耐心地、反复地讲解书中的故事,以激发宝宝的阅读兴孩子自己独立朗读一篇短小的文章趣。 或是有插图的故事的镜头
育婴员可以出声阅读,因为育婴员的声音是孩子最直
接的模仿对象。育婴员的阅读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孩子。 大人帮孩子纠正不正确发音的镜头
3、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孩子自己独立朗读一篇短在你书架上腾出位置(给孩子)的小的文章或是有插图的故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镜头
而且,大人还可以帮孩子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育婴员读图画书给孩子听的镜头
(育婴员先根据图画让孩子完整地
“感知”故事的内容,再把画面中
4、在你的书架上腾出位置给孩子,不要担心孩子会弄的文字读给孩子听) 乱你的书,相反,孩子会慢慢地成为一个爱书的人。
育婴员教孩子正确阅读顺序的镜头
5、孩子喜欢的是图画书,并喜欢育婴员读给他们听。(先让孩子区分封面和封底,然后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对他们来说是无趣的,因为他们听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指着文字,培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为了让孩子对此感兴趣,育婴员孩子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应先根据图画让孩子完整地“感知”故事的内容,再把画面
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 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见解和想法的
6、教孩子正确的阅读顺序。 镜头
相应的给成人跟孩子互动的镜头
先让孩子区分封面和封底,然后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指
着文字,培养孩子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7、读完后,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注:对于语言能力的训练,皆可边解说边操作,可以相应的
给成人跟孩子互动的镜头,突出实例的操作。
,,,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时间: 2008-2-21 作者: 佚名
,,,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的发展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表现,是鉴别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语言还能帮助婴幼儿感知事物,有意识地去
注意环境、记忆所见所闻、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语言教师。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便会时常在其耳边说:“你好,你是我的小宝宝。”“来,让妈妈抱一抱。”“亲亲爸爸吧~”等温柔甜蜜的语言,虽并不是有意识地教他们说话,但孩子却在这不断的语音刺激中,受到语言的感染、积累听和发音的经验,在经过与父母的互相模仿、自己偶然性的模仿后,慢慢过渡到主动模仿。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等孩子稍懂事时,就会模仿父母的话语和声调,不断地堆砌着建造语言的基础。当孩子经历听——发音——模仿练习——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时,孩子就渐渐地踏入了语言的世界,父母的教育成果就会不断地呈现出来。因此,了解,,,岁婴幼儿语言发展阶段的各种特点,掌握家庭语言教育和训练的策略,利用这种亲子关系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人,是最成功的语言教师。
一、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准备阶段:语言基础的建立。
婴儿最早的发音是他出生后的第一个哭声,在以后的,个月里,婴儿会以各种自发的声音,表示自己身体和情绪方面的状态,如高兴、舒服时的“啊”、“哦”、“噢”等,不高兴、不舒服时的“嘿”、“呒”、“嗯”等。
当婴儿到,个月时,会发出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如“啊——”“哦——”等长音,婴儿到,—,个月,能发出“妈—妈—妈”“
哒—哒—哒”等连续性音,算不上什么语言,只是发音机能上的锻炼和语言的练习准备,。
(二)语言条件反射阶段:语音——动作的连结。
婴儿到,—,个月后,对一些特定的语音能做出相对稳定的反应,如听到叫自己的名字能回头或以笑来回应,听到“再见”会摆手,听到“欢迎”会拍手等。这是婴儿语言条件反射的建立,它使孩子有了与成人沟通、交往和学习语言的可能性。
到,—,,个月,婴儿开始有了模仿语言能力,母亲张大嘴说“啊——”,婴儿也跟随母亲张大嘴“啊——”,这是有意识的发音,实际上是学习说话的开始。这段时期和孩子说话是相当重要的,成人能发的音孩子基本上都能模仿,别以为孩子听不懂,而他们却在感知声音、积累发音的经验。
(三)单字语阶段:说较易发音、有一定意义的字。
婴儿到了,岁—,岁半,已由不知意思的发音,渐渐到说出有意思的话来,对自己身边的事很感兴趣,逐一地学习发音,开始掌握一定量的常用词汇,记住学来的话,将它们当作沟通的工具,如“妈妈”“水水”“球球”等。
这时婴幼儿所说出的多是重叠的名词,且有多重的意思,如“水水”可能是“宝宝要喝水”、“杯子里有水”,或用水干些什么事等;有时是以“声音”的特征来代称某一事物,如“嘟嘟”可以象征“这是车车”、“车车来了”、“我要车车”等意思,成人只有在具体情景下才能理解。虽然还未能自己说话,但对成人说的话,大部分能理解,只要说“拿车车来”,他就能将玩具车拿来。
婴幼儿到了,岁半—,岁,会出现双字语句和多词句,除了名词外,也有形容词和动词,如“花花、靓”,“车车、开开”,他们的语言不只是发音,而是在模仿成人的基础上学习其意义。当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够有条理。
(四)造句阶段:开始与人沟通。
到,岁—,岁半,婴幼儿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基本词汇,可以说出简单句,能较清晰地、准确地回答简单的问题,能用“糖果、妈妈、给”,“果果、好大、好吃”等约,—,,个字的语句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对与人交谈有浓厚的兴趣,孩子很好问,“是什么”的问题常在孩子嘴边,这类发问除了想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以外,与成人沟通也是他们的需要,在沟通与交流中,孩子的词汇、口语进步很快,“你、我、他”的人称观念开始建立,能确实地了解语词所代表的意义。
以模仿妈妈说过的话为基础,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婴幼儿曾听过妈妈在赞扬自己时说过:“对了。宝宝真乖~”当妈妈回答了孩子提的问题或做完事情时,他也会说:“对了。妈妈真乖~”
(五)口语学习阶段:语言逐渐活泼。
,岁半—,岁的婴幼儿,能使用更多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所见所闻。虽讲述时会发生一些词语的错漏现象,但也能用上“因为”“所以”“如果”“以后”等连接词;其好奇心更强,“为什么”成了他们的口头语,“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孩子这时的特征。
到,岁末,婴幼儿语言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心理活动开始具有概括性,可通过语言认识直接经验所得不到的东西,如在听故事中知道“雪是白色的”“雪是冰凉的”,还可以用“等等我,走吧~”“我先上厕所”等有声语言显示其思维的结果,以语词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更有随意性和目的性。
二、 婴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的策略
语言能力是智能水平的重要标志,又促进智能发展。掌握一定的婴幼儿语言教育策略,对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一) 声音的训练
婴幼儿感受语言的最初能力是听力,发音是学习说话的基础,按语言发展的规律看,声音的训练有听和发音两方面。,岁前孩子听音、发声练习时最首要的。因为,这是婴幼儿接收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在听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后,不断地对比和调整自己的发音,从而学习说话。除了帮助孩子建立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之间的关系外,还给幼小的孩子一种安全感,消除他们刚来到人世间的那种陌生不安的情绪,尽快地建立起亲子的关系。
,( 家长应提供优质的发声玩具或能发出滴答、叮咚声的物体,每天和孩子一起玩耍,让其听不同的声音,提高听觉的敏感性,特别是,—,个月时。
,( 在孩子情绪好时,家长可从不同的方向叫孩子的名字,开始可让孩子看到成人,慢慢过度到只用声音逗引他,使他跟踪声音。
,( 每天让孩子听一段悦耳的音乐或儿童歌曲,家长轻柔地抱着孩子或拉着他的手,跟随着音乐“跳舞”。
,( 结合家庭的日常生活,指导孩子建立语言和自身行动的有机联系。如示范摆手时,说“再见”;穿衣时,用讲述穿衣的过程,要求孩子配合成人的动作,如“伸出手”、“抬起脚”等;成人尽量对孩子多说话,即使他们一时听不懂也没关系,孩子在多次接触同一动作的基础上能把动作和词义联系起来。
,( 在帮助孩子建立自身动作和语词联系的同时,还须帮助孩子建立对外界事物形象和词之间的联系,如一边和孩子接触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体,一边和孩子说:“这是爸爸。”“这是灯。”久而久之,当父母说出人和物的名称时,孩子就会用手或用眼指向人和物。
,( 多用孩子的原始发音与孩子说话,“啊”、“噢呜”、“嗯咕”等,最能 引起婴幼儿的共鸣与反应,当孩子情绪好时,这是很好的反复强化的发音练习。父母面对面地模仿孩子的语音,婴儿在听到父母的声音时,会注意看父母的嘴巴,能及时地对自己的发音进行调控,跟着成人模仿
发音。
(二) 词和句的学习
词汇是建筑语言大厦的砖瓦,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之一,词汇的学习在婴幼儿,岁—,岁之间尤其重要。然而,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直观和形象的,只能在视、听、触摸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去认识事物、学习词汇。
,( 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新词,每次遇到对于孩子来说是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都把其名称和有关词汇告诉孩子,使其理解事物形象和这些词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 在认识具体事物学习各类名词的同时,家长还要帮助孩子结合各种动作学习动词。如吃饭、穿衣时,学习“吃、穿”等动词;在玩球时,学习“拍、踢、打”等动词。
,( 多和孩子做语言游戏,如用婴幼儿易看懂的图片,玩看图学词的游戏:把图片放进小盒子或小布袋里,孩子摸出一张说出其名词和图片内容。利用家里的各种物品和孩子玩“买卖”游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集中地教孩子学习更多的词句。用玩具吸引孩子,边游戏边学动物的叫声或句子:“小狗叫”“汪汪汪”,“这是小鸡”“叽叽叽”。
,( 当成人和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词语,少用“儿语”,不重复孩子错误的语言,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许多事实证明,在标准的普通话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所使用的语词较准确,所说的句子较完整,其口语和思维能力都较强。说话时成人还应注意口型的变化,以便孩子模仿,也可让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情形,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 帮助孩子把所学习的词语组成句子,引导孩子说简单的完整句子。如孩子想要皮球而只说:“球”时,成人应问孩子:“宝宝要什么,“谁要皮球,”这类语言和情景相结合的方法,是最好的、最必要的方法。
(三) 语言环境的创设感受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经验都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家庭的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影响很大,决不能忽视。
,( 建立愉快的家庭语言气氛,对孩子的发音、学习词汇和表达,多鼓励和表扬,家长应以一种童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温和的、有效的语言刺激,使孩子没有负担、轻松地掌握语言。
,( 布置一个有情趣的游戏角,放有娃娃、电话、餐具、木偶、画册、图片等,经常和孩子进行表演、打电话、看图书、讲故事等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语言。如:家长和孩子进行“过家家”游戏时,家长扮演“孩子”,孩子扮演“爸妈”,在这种与父母角色的暂时调换中过程中,婴幼儿模仿成人语言的机会就更多了,口语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 让孩子与不同的人交往对学习语言很有必要。孩子接触的人越多,所习得的词汇越丰富,语言活动越频繁,其思维越活跃,智力发展也越快。
,(经常播放有简短儿歌、童谣的录音给孩子听,使孩子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不断地接受语言的刺激,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 语言的记忆
婴幼儿语言学习必须经过对语言信息的记忆、积累过程,应注意孩子语言
记忆能力的培养。
,( 多给孩子念三字到五字,两句到六句的儿歌;讲有语言重复出现的故
事。如:年龄小的孩子学儿歌“小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等孩子年龄稍大,增加“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以提高其能力。
,(把孩子所认识的事物,用描述性语言把其主要特征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猜出这一事物。简单的谜语能使婴幼儿对已有经验产生联想,各种事物常在脑里浮现,有助于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语言信息的储存与提取。
,(多利用各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让孩子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听一听、嗅一嗅、做一做中感知事物,学习代表事物的词语,更好地记忆语言。
(五) 提问的技巧
想要不断提高婴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层次,提问是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与人交流、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提问,对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有不同的影响。
,(描述性提问:如“有谁、有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有什么表情”等。这属于感性认识的提问,帮助婴幼儿对所学内容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大脑里储存大量的表象和信息,对孩子细致观察、清楚表述某一事物有帮助。
,(判断性提问: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是什么天气、什么是一样”等。孩子须根据观察的情景做出相应的综合判断,对其思维的准确性、精细性与周密性都有帮助。
,( 推想性提问:如“他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将会怎么样”等。要回答
这些问题,孩子需要根据对涉及问题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推理,对其思维的逻辑性很有好处。
,(想象性提问:如“你会想到什么、之前有什么、后来怎么样、像什么”等。孩子的回答大多是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的事物,是对其思维流畅性、发散性的启动。
,(追究性提问:如“为什么、是什么道理、怎么知道的”等。孩子要说出对某一问题的依据,由事物的表面现象进入到事物的内部去进行思考,使孩子思维更具有可行性和指向性。
在0——3岁婴幼儿的语言学习中,最常用的是描述性的提问,以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经验,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成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同一个问题反复地问孩子,如宝宝在拍球时,问“宝宝在做什么”、“谁在拍球”、“ 宝宝在拍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这一问题,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提高得更快。家长最初应以简单的问题去引导,随着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切不可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
(六) 亲子共读
婴幼儿图书阅读是指其借助于有生动活泼、色彩变化的图像,在成人帮助与指导下,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一种视听结合的过程。孩子的图书阅读与成人所认为的阅读不能等同,婴幼儿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只要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的兴奋点只是图书中的形象与色彩,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只按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阅读难度会加大,孩子阅读兴趣会减弱。成人的情感、言语是婴幼儿喜欢看图书的重要影响因素,故应定时、定人、定内容地去指导孩子阅读图书,培养其阅读的兴趣与行为习惯。
,(亲子共读——孩子与家长一起看图书,边看边听父母的描述、解说图书内容的阅读方法。其优点是在一对一、亲密无间的气氛下进行阅读,家长与孩子能有较大的自由度,更好地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
,(看书讲故事——父母与孩子同看一本大图书,或每人一本内容相同的小图书,边听父母讲述故事边翻看的阅读方法。其作用是帮助婴幼儿学习按顺序观察画面,学习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翻书的技能,培养留心听讲的能力。
3( 看书听朗读——婴幼儿边翻看熟悉的图书,边听成人朗
读书上的说明语,进一步理解内容的阅读方法。它能使婴幼儿利用熟悉的图书,在画面、文字、口语之间产生一种有机的联系,初步了解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听词语找图——让婴幼儿按成人语言提示,如:“请你把小白兔找出来。戴红花的小白兔在哪里,”从许多画片中找出相应图片的阅读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培育观察、辨认能力。
,(听故事找图——成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婴幼儿按故事的情节,找出相应画面,以检查其对图书内容是否理解的方法。这对婴幼儿的观察、注意、倾听、理解等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拼图——把婴幼儿熟悉的图片,剪成三至六片(剪裁的片数按年龄及能力而定),拼出相应图片
的方法。它能培养孩子识别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图案不同维度的空间转换等能力。
,(看图书做游戏——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与父母一起先按图书的主要情节进行游戏,让婴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再去看图书;二是婴幼儿已理解了图书内容,在有故事情节的环境中重现内容。这能使孩子们较快地理解图书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感。
在父母的帮助下,把已熟悉的图书故事以纸偶、木偶或自己扮演等方式表演出 ,(扮演书中角色——
来。这对婴幼儿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指读书名与文字——每次阅读时,让婴幼儿用食指指点着图书封面的文字,跟随成人读图书的名称,经过反复的指读以达到辨认汉字的目的。这能强化婴幼儿对文字的感受性,培养对书面语言的兴趣。
婴幼儿的读物应是短小的,内容是简单的,与孩子的行为教养有关;采取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必须学习的、简单的语言为表现形式;把动植物和非生物拟人化出现,更符合孩子的情感、情绪和认识水平;故事情节有节奏感、幽默感,可以采用虚构的、不拘于传统的故事表现形式。
范文三:【精品】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7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界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抓取和嘴的吸吮)。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时期正值入学之前与入学之初,故这段时期在教育上特别重要。因而无论是皮亚杰本人或其后的学者,对这一时期儿童认知发展所从事的研究,为数最多。
与前一阶段的儿童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动作进行思维相比,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能使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或外界事物(如儿童能够模仿自己过去曾经看到过、听到过的活动或事物;在游戏中,儿童能用木棒当作马、把木凳当作汽车等,就是象征功能的表现)。但是,由于这时候儿童的心理表象还只是物的图像,并不是动作格式的内化,换言之,内化仅具有静态的性质,无法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其思维有如下特征:
1.单维思维
指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方面,忽略事物的其他层面。顾此失彼,难免导致对问题的错误解释。例如,让4或5岁儿童用手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内投放同等数量的木珠。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木珠一样多。然后实验者将其中一杯珠子倒入另一高而窄的杯子中,问儿童: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部分儿童回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前者考虑了宽度却不能顾及高度,后者考虑了宽度却忽略了高度。
2.思维的不可逆性
所谓可逆性,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如此,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历程,即为可逆性。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你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3.自我中心
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如三山实验。
4.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
例如,有人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装满水,然后将其中一杯水倒进一个大而低的杯子里,当倒水时用一屏障挡住水在杯子里的水位线,儿童能见到水,但看不见水在杯子里的高低。许多4岁的儿童说新杯子中的水同原来的杯子里的一样多。但当屏障拿掉以后,他们改变了
看法,说新杯子里的水没有原杯子中的水多。这说明他们的认知被静止的知觉状态所支配,而不能同时考虑导致这个状态的转化过程。
5.不合逻辑的推理
例如,皮亚杰的两岁女儿的一个小朋友是驼背,她说,这个小朋友很可怜,她病了。几天后,他听说这个小朋友得了流感,睡在床上。后来又听说这个小朋友的流感好了。于是,她说:“现在他的驼背没有了。”这种推理不是从一般到个别或个别到一般,而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从一种病到另一种病的推理,视两者为同一,以为一种病好了,另一种病也好了。这种思维皮亚杰称为传导思维。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他能够面对问题时,循逻辑法则推理思维,但推理思维能力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这个阶段的思维具有多维思维、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逻辑推理等特征。例如,向7、8岁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因为在后一种情形下,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可观察或表象化的事物上,而是能够着眼于抽象概念上,作逻辑式的推理。
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所以,在教学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的内容。
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大量的初级概念,让他们观察概念的大量例证中,通过成人的肯定与否定来获得概念,而不能教他们那些没有表象可以凭借的概念,也不能通过下定义来学习。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二级概念,一般可通过概念定义获得,但仍需凭借表象的支持,因而直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大约到了中学阶段,儿童才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但由于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存在个别差异,所以部分中学生可能尚未达到形式运算水平,而且即使
在某一领域内达到该水平,在其他领域仍有可能还未达到。因此,中学阶段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一般也需具体经验支持。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研究企图揭示无特殊训练条件下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未考虑专门教学的影响。从一般发展的观点看,这种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或不受教育影响的。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育可能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维果斯基等人也强调教学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以儿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这是久经验证的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当我们试图确定发展过程与教学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至少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人格的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除了认知发展外,还包括人格的发展。人格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儿童社会化过程而实现的。学校教育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与了解,与认知发展,应属同样重要。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则,实施知识教学,是必要的;根据儿童社会发展的心理原则,实施社会规范教学,也是必要的。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是心理学中最难下定义的概念之一。法律上讲“保护人格尊严”,是将人格视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日常话语中讲“人格高尚”或“人格低下”,是将人格视为道德的主体,与人品、品格同义。但心理学中讲的人格,虽涉及人的权利和责任,也包含人的道德品质,但远远不只是这些方面。心理学中的人格概念,倒是更贴近日常话语中的“性格”一词,如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处世和待人的方式等等。但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理解不同,所下的定义也不同。许多人接受米谢尔的定义,他认为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根据这一定义:
首先,人格不是指个别心理特征,而是个体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其次,个体的人格特征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一贯的稳定特征。
最后,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一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这种不同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个人的行为活动中。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
这里介绍有代表性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和弗洛依德同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两位大师,他本人还受过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训练。后来,他通过对美洲印第安部落、二战中的士兵以及儿童精神病患者的研究,逐渐加深了对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的认识,逐渐扬弃了弗洛依德过分强调性本能冲动的局限,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因而其学说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发展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连续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人格发展的各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一阶段都从它的前一阶段中开始和发展起来,然后又并存于后继各阶段之中。后期阶段的成功依赖于早期危机解决的程度(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终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这里着重介绍前五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的特点。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节本态度,培养信任感。婴儿出生后就有种种生物学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等等。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关切、照料、哺育与抚摩,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赖的地方。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基础。反之,如果父母照料不周,环境多变,喂哺习惯失常或对待婴儿态度恶劣等,儿童就会形成一种不信任感,导致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担忧。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
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主性。个体在第一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随着信任感的确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最低限度的照顾自己的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走路等。这时候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并于完成后给予鼓励,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形成自主自动的人格。反之,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不给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或者过分苛刻,动辄对孩子的过错(如打翻了杯子或夜里尿床)进行批评指责和惩罚,就可能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羞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
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尝试探索环境,经常问这问
那。这时候,如果父母或教师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
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此阶段,绝大多数的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为了不致落后于众多的同伴,他必须勤奋地学习,但同时又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便够成了本阶段的危机。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儿童在学业上屡遭失败,在日常生活中又常遭成人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敏感、耐心、富于指导的教师有可能使具有自卑感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可以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认为,此一时期是人生全程八阶段中最重要的时期,可以说是人格发展历程中多个关键中的关键。在这个时期,由于主观的身心变化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个体在自我成长上面临了以下多种问题:(1)由于身体上成熟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惑。(2)由于学校和社会的要求,使他对日益繁重的课业与考试成败的压力,感到苦恼。在求学时只模糊地知道求学成败关系未来,然而对未来的方向自己却又茫然无知。(3)儿童时期的生活多由父母安排,很多事情的决定都是被动的。可是到了青年期,很多事情要靠自己作出,而且父母也期望他有能力去选择。然青年们自己则往往因缺乏价值判断的标准,而在从事抉择判断时,感到彷徨无措。由于对以上种种困惑不易获得缓解,所以一般青年人对所有需要价值判断的问题,总难免感到困惑,甚至对自己也时常怀有以下疑问:(1)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我将来要走向何方,人为什么信宗教,我要不要信宗教,在工作上我应该选择什么职业,在性别上我适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就是自我同一性的问题。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新近研究表明,青少年在探求自我同一性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四种情况。
(1)同一性成功:指通过对各种现实选择的考虑,个体已采取决定并追求目标的完成。高中时期的学生中很少有人能达到该阶段,绝大多数人要持续几年后才能作出选择。
(2)同一性拒斥:个体过早地停止对同一性的探求,而认同于他人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一般缺乏反思和主见,过分尊重权威,对传统的价值观感兴趣,与同伴的联系不如与父母的联系那么紧密。
(3)同一性混乱:他们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个体没有清晰的自我同一性。他们没有确定的人生取向,对自我价值、人生观及职业选择等问题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肯加以认真思考。
4)同一性延迟:青少年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及职业选择,而把对自我确 (
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这种延迟现象是很普遍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中,青少年每每感到要作出的抉择未免太多、太快。它有助于个体通过亲身体验而形成更牢固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同一感。事实上,青年同一性矛盾即使在青春期未能很好地解决,并不意味着今后就无法解决了。而已建立的自我同一,也不一定一劳永逸,它还会在今后遭受到种种威胁和挑衅,正如埃里克森所说的,形成自我同一感是个终身的任务。 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生的发展。
(一)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教师应给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与帮助他人。为了培养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应保证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二)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同一性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对教学实践有影响的分类。
(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来划分的。内部动机指由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而不在活动之外。如有的学生喜欢数学,他便
在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而不需要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外部动机指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到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内在动机可较为强烈而持久地推动学习。因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因此,内在动机在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向往,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知识进行探索。但外在动机在教育中亦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完全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儿童来说,使用奖励与惩罚往往是有效的,再逐渐使内在动机转化为外在动机。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这是奥苏贝尔的分类。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简言之,就是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但个体的这些好奇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它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动机。因此,学生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远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这种获得知识本身的认识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最重要和稳定的学习动机。它指向学生的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内在动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让他们为赢得学业成就以外的各种奖励所左右。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一定成就看作赢得一定的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在课堂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固然重要,但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动机也是必要的。因此,学校教育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同学业上的失败相联系的丧失自尊的威胁,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业上作出艰苦的努力。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是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是在于成功的希望。”当然,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动机作用是不恰当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着眼于个人的名誉、地位,就会影响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不会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学习愿望。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家长、教师)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学生努力求得学业成就,并不是把这种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那里得到赞许和认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动机是因为: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一定的依附性,长者是学生
追随和效法的榜样。得到自己所尊重的人的肯定或表扬,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亲密感。第二,学生从长者那儿得到赞许或认可后,会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如赢得别人的羡慕等。显然,这也是一种外部动机。
在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随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的成员地位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得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到了儿童后期和青年期,附属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伴。来自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等认为,人类社会性动机中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学习动机则是在这两类动机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交往性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这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有的儿童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而拒绝为他不喜欢的老师学习;因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因师友的责备、奚落挫伤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影响了学习;师生间的友好合作增进了学习的责任感等等。教师如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就能激发学生的交往性动机。威信性动机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的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向往获得成就等等。这类动机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为此,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应提供给学生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都可能体验到成功
动机理论
四、需要层次理论(同上)
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次。前四种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需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们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需部分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需要论提醒教师,应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动机应归因于那些低级需要还未得到充分满足,因为可能正是这些因素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就必需设法了解他的低级需要(如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是否得到满足,而不是单纯责令他去努力学习。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生理和安全一般都可以满足)。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吃不准自己是否惹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为“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
趣。能够使学生感到很自在、被人所理解并受到尊重的教师,有可能使学生渴望学习,并愿意为创造性和开放性的观点承担些风险。所以,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需要论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动机理论,对当时的动机研究形成了必要的补充。它区分了生理需要和人的高级的社会需要,与机械行为主义划清了界限。马斯洛指出,行为主义者从动物学习研究中作出的假设只能解释缺失性需要,而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因这些需要已得到相当的满足,他们的行为是由不同类型的成长需要决定的。马斯洛的需要论在对动机研究作出贡献的同时,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需要是一种缺失或要求什么的状态,它还不能成为行为的直接动力。因此,动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人类需要的认识和区分上,还应该对需要如何转化为行为的直接动力进行探索。
20世纪60、70年代后,和心理学整个大趋势一样,动机研究也由前期的机械观向认知观转化。心理学家由过去动机的内在起因(本能、驱力、需要)和外在诱因(强化、刺激)逐步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调节因素的研究。 五、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默里提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他把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接受了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论。麦克里兰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阿特金森将麦克里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个部分组成,根据这两个部分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不同比重,可以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成就动机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在完成任务和选择目标上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成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成功概率约为50%),因为这种选择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他们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低的人在完成任务上防止失败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容易的或困难的课题。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使他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如果极其困难,那么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他们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阿特金森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套圈的游戏中,追求成功的人选择了距离目标适中的位置,而避免失败的人则选择要么距离目标非常近,要么距离目标非常远的地方。
对于追求成功者,教师应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并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其错误。由于追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依次对学生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之外,还应立足于增加他们追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应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真正能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
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与先行因素的影响(即人对结果的期待这一认知因素)。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的看法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强化不是提高行为出现概率的直接原因,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够获取有关信息,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这种作用是在人认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后所产生的对下步强化的期待。这样行为的结果因素的这种强化作用就转化成为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班杜拉把期待区分为两种: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如学生在认识到注意听讲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时,他就可能认真地听讲。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人们一般是在预测到某一活动的好的结果及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一活动时,才努力去进行这一活动。如学生在认识到注意听讲可以带来好成绩,并且感到自己能跟得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这意味着,人们知道行为可能带来良好的后果后,也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如每个学生都知道好的成绩会带来好的结果,但当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时,他就不会做出某种努力学习的行为。所以,人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诱因、强化)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说来,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当然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自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当看到与自己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则降低自我效能。(3)言语劝说。通过言语劝说,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因其简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效果是不巩固的。(4)情绪反应。即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积极的稳定的情绪使人镇定、自信;焦虑不安则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
七、归因论
归因论是解释学习动机最有系统的理论,它成功地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作了认知解释,是一种目前比较完善的认知动机理论,反映了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新成果。
(一)韦纳的归因论
1.含义
韦纳认为,归因是由知觉者所作的用于说明一种行为和一种结果间的关系的解释。归因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之中,且意外的失败的行为结果更容易引起归因现象。
2.归因的内容
在人们的记忆中,可能有大量的原因,然而在成就领域中,只有少数几个原因是显著的、典型的,这些主要原因是: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因素等六个因素。其中,以前四项为主,后两项为辅。
3.归因的维度
韦纳又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维度之内:
(1)部位 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个人条件还是外在环境。
(2)稳定性 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 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4.归因的动机作用
(1)归因影响人的期望改变。
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是影响期望转变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所觉察到的成败原因是稳定的,在同样的条件下,他对今后成功(失败)的期望会增加(降低)。如果觉察到的原因是不稳定的,他就会对今后重复出现类似的结果产生怀疑,对今后成功(或失败)的期望降低。并由此减弱或促动未来的行为。
(2)归因还影响到人的情感反应。韦纳区分了两种情感:
一种是基于所观察到的成功或失败结果的一般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这是依赖于结果与归因无关的情绪。
一种是由归因引起的一系列不同的情绪。每一组原因维度与一组情感存在着特殊的联系。其中:
部位与自尊有关:把成功归因于自己比归因于外部可导致较高的自尊(自豪)。把失败归因为自己比把它归因为外部导致较低的自尊。
可控性维度与体验(愤怒、怜悯、内疚、惭愧和感激)有关: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如努力产生满意,归因为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产生庆幸和感激;把失败归因为可控因素如努力产生内疚,他人对他产生愤怒,归因为不可控因素如能力,则产生惭愧,他人对他产生怜悯。
稳定性维度与期望有关:把一个消极的结果归因为稳定的原因,则体验到无望;而如果预期将来和过去同样成功就会满怀希望。
由归因产生的期望改变和情感反应成为后继行为的动因。
举例说明归因的动机过程。如,小王参加足球联赛。在最近一次重要的比赛中,小王三次痛失得分良机,致使他的队输了。第二天,他早于队友来到训练场进行专门训练,希望能在下次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对于这个情节,我们可以作以下归因分析;小王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表现差,这引起与失败结果相联的消极情感或悲伤。失败的结果引起原因探寻。小王过去表现好,但在这次比赛中,他比队友表现得差,他因而把失败归于比赛之前缺乏适当准备以及在踢球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些原因被知觉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和可控的因素。由于原因是不稳定的,小王产生一种在将来比赛中成功的合理期望,并对将来抱有期望。由于这里原因是内部的,他的自尊心下降;而由于缺乏准备和注意力不够是可以控制的,当他的教练或队友对他生气的时候,他体验到内疚。成功的高期望,伴随着希望和内疚能够克服他的悲伤情感,并重新树立起被削弱的自尊心,使他重新开始争取实现目标,并增加下次比赛有出色表现的动力,他因而决定进行更严格的专门训练,并为更好地准备下次比赛而提早到训练场训练。
(二)在教育中的应用
结果成败的归因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成功期望和情感而影响到后继行为的动机,并且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归因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中介干预使个体不利于提高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转化为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模式,即,使个体由不期望归因(降低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转化为期望的归因(有利于提高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保持积极的情感和高的成功期望。
归因训练研究总结出下面两种典型的不期望归因模式:
这两种归因模式显然不利于个体后继的行为。通过一套训练程序,使受训者产生积极的情绪,高期望,使之将不期望归因转化为以下两种期望的归因模式: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会有碍于人格的成长,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习得性无助感。所谓无助感,是指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叫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通过实验提出的。他们在实验中先是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狗不能预料也不能控制这些电击。在这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让它们学习回避电击。电击前10秒室内灯亮,狗只要跳过矮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对于一般的狗来说,这是非常容易学会的,可是实验中的狗绝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先是乱抓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不进行任何反应。塞利格曼认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有了“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之后会产生一种叫习得性无助感的心理状态,这种无助感会使动物表现出反应性降低等消极行为,妨碍新的学习。很多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也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人们发现,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1)动机降低:积极反应下降,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2)认知出现障碍:形成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心理定势,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本应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3)情绪失调:最初烦躁,后来变得冷淡、悲观、颓丧,陷入抑郁状态。
塞利格曼在习得性无助感理论中对无助感产生得原因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理论,无助感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获得体验,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状况被称为“不可控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人会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与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的认知。(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与期待会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成果。也
就是说,“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了无助感。(4)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
但是,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产生无助感,即使产生无助感其程度与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塞利格曼指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助感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帮助学生学会积极归因,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后三个步骤重复进行,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在归因训练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他们一贯把失败归于能力的模式,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努力因素。使他们更加努力。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反馈,告诉他们努力取得了相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从无助感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从而坚持努力去取得成就。
2.强调能力是在努力学习中得到提高,努力带来的成功也是能力的体现,培养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念。
3.多作现实归因。有些学习上的问题仅仅靠增大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够带来进步,学生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助感之中。另外过分强调持续刻苦的努力对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学生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放弃努力。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作现实归因,即除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并指出解决办法。研究发现,当儿童失败时,使他们归因于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他们考虑如何加强认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使用各种认知策略,即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
八、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中的目标系统决定了学生的动机模型,并影响着与之相联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成就。
在成就目标的早期研究中,一般认为成就目标主要由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组成。Dweck指出,由于对智力与能力概念的理解不同,在成就情景中,儿童主要追寻的成就目标具体可分为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追寻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可以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不同的目标定向引发不同的动机模式,通常,学习目标形成积极的、适应性的掌握模式,成绩目标则形成消极的、非适应性的无助模式。 Dweck具体描述了两种动机模式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征。
在认知方面,具有不同动机模式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困难)对结果表现出不同的关注。无助模式个体主要关心对自身能力的测量和评价结果,失败意味着个人能力不足。相反,掌握模式的个体关心能力增长,关心学习的过程。所以失败意味着在此项任务中努力和策略还不充分或需要变更,他们会继续努力,并将失败归因于策略。
在情感方面,Dweck认为,一个具有无助模式的个体在面临失败时,其自尊心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可能首先导致焦虑和羞耻感,使个体采取更保守的自我保护姿态,而对完成任务表现出厌倦,他们更向往低努力的成功。而对于掌握模式的个体,即使失败也仅仅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进行策略方面的变化,所以他们在努力时会产生愉悦感。与无助模式的个体相反,掌握模式的个体厌倦低努力的成功。
在行为方面,具有无助模式的个体倾向于选择较易的、更能保证成功的任务。他们回避挑战,认为挑战将意味着令人厌恶的经历。对于掌握模式的个体来说,理想的任务能增加知识、发展能力并带来愉快。以此为出发点,学习目标个体更愿意寻求挑战性任务。他们并不在意结果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东西和提高能力水平。
总之,学习目标导致有利于学习的动机模式,而成绩目标导致对学习具有消极影响的动机模式。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主要应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目标。Ames认为,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课堂结构因素主要有:课堂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课堂中的责任定位。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这几种课堂结构因素来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气氛。
第一,课堂任务的性质是影响学生采取何种目标取向的首要因素。Ames认为,课堂任务常常会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是否采用与努力相关的策略以及对学习结果的满意程度做出判断。具有变化性和差异性的任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采取学习目标。
第二,评价学生的方式是影响他们目标取向的重要因素。Ames指出目前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成绩为标准的,这在客观上鼓励了学生的成绩定向,例如,一个教师可以忠告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来取得成功(学习暗示),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挑选出更有能力的学生(成绩暗示)作为榜样。
第三,教师对学生自律所持的态度以及教师让学生参与决策的程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目标取向,Ames采用了责任点这个概念。她指出具有自律意向的课堂背景与学生所持的内在动机之间呈正相关。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
教师可运用两种惩罚:第一类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出现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警告、记过、处分;第二类是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取消学生喜爱的某种刺激,如因打球而逃课,取消其参加打球的权利。后者优于前者,
因为后者可让学生自己回旋的余地。所以多使用剥夺式惩罚,少用施与式惩罚。但学校的惩
罚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努力去避免今后的失败,而不是通过失败去体验惩罚。此外,要使惩
罚更有效,向学生指出合适的行为以代替被惩罚的行为是有益的。
范文四:四个阶段发展历程
一、 创业阶段
1996年未,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生活节奏的加快,保姆,这些以从事家庭服务的劳务群体,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经历了商海沉浮的朱凤莲深深地意识到家政行业的朝阳前景,用仅有的300元钱租了间农民屋,创办了《紫薇园家政》。
二、发展阶段
经过几年的经营探索和不断的发展壮大,《紫薇园家政》已成长为《深圳市华佣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开设了香港华佣雇佣公司、中家家政公司等。如何让市民用到放心的保姆,如何缓解深圳的保姆荒,又成为了我们不断思索的新问题。
三、 成熟阶段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我们先后创建了吉林大姐、山东大嫂、河北福嫂、木兰花等国内知名家政劳务品牌,并将国内第一大劳务品牌川妹子引入深圳。服务类型已从简单的家庭服务员,扩展到保姆司机、家庭营养师、大学生保姆等十多个服务项目,切实解决了市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我们秉承“为民、利民、安民、便民”的行业宗旨,多次荣获“全国家政业优秀品牌单位”、“深圳七家家政示范单位之一”、“诚信服务优秀单位”、“全国家政先进培训单位”等光荣称号。
四、展望阶段
家政事业要发展,技能培训是关键!为了能使在深圳从业的家政人员能得到正规化、系统化、完善化的培训,切实解决深圳市民请保姆难、保姆综合素质不到位等问题,我们拟在深圳市创立了一家正规化、系统化、完善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百年家政,诚信为基”!展望未来,华佣将本着“诚信至上,创造完美,服务大众”的企业宗旨。培训中心将本着“以诚信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谒诚为社会服务、为市民服务!努力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作出贡献!
范文五: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大课程——四个发展阶段(把直销拿来说传销借尸还魂)
四个发展阶段
⑴当咱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环境的时候都会感觉不适应,不习惯,甚至感到害怕,其实某时并不是因为咱们害怕这个环境,而是因为咱们怕“传销”。当我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时,他可怕吗?(问听众)以后同声不怕,是啊,不可怕吧,他不会打你也不会骂你,更何况咱们做的是营销,如果带“销”字都可怕的话,那还有促销,推销,展销,元宵呢?就是不是都不可怕啊,传销与营销都只是一种商业代名词而已。传销:单层次传递式层层加价的卖货方式,营销:多层次,经营式,市场统一价的卖货物方式。不同的词语就有不同的意义。例如:男人和女人,同样带有“人”却相差千里,女人能生孩子男人可以吗?若是男同志进入女厕所竖着进去就会被横着出来。可怕的不是带“销”字,而是人的一个做法。举例:菜刀,拿在厨师手中就可以做出美味家肴,拿在杀人犯手中就是一个凶器。他们是商业代名词那么我们就看看他们是怎么来的。俗话说万事万物都是有始有终的。
传销
商业代名词
推销,展销,促销,元宵,营销
不代表相同
是否“换汤不换药呢?”例如:男人和女人却有本质的区别;而是看“人”的做法:
例如:菜刀 厨师手中就是做美味家肴的工具,拿在杀人犯手中就是凶器。
⑵远古时期:(同时根据发展图讲述各个形式的特点,优势与略市场)
物换物 货币 小百货 大百货 商场 超市 连锁店 直销
首先看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为了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最原始的生业活动”物换物”(剖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种商业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于是出现了“货币”(剖析秦始皇统一货币)再到“小百货”(村子里面的货郎担子,货物单一,武大郎卖饼)再到“大百货”(六十,七十年代的供销社,凭票购买,供不应求)再到“商场”(货物齐全,漫天要价,讨价还价浪费时间)再到“超市”(明码标价,节省时间,抵抗市场风险力度小)再到“连锁店”(抵抗市场冲击力度强,例如:03年非典事情没有麦当老与KFC倒闭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发展到“直销”分为:传销与营销。举例说明:卖矿泉水。(水卖到了十块)
不管是传销还是营销,都是一种很好的的卖货方式,让咂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来的:二战时期由于世界大战全球经济萧条,当时德国闪电进攻波兰,屠杀大量的犹太人,犹太人被成为“世界商人”,但但是无法开店做生意。例如:当你在
买东西回家的时候突然从空中飞来一枚炸弹,把你的东西给炸毁了,由于是战火纷飞年代,人们提不起购买货物的欲望,于是就出现了背包走街串巷的卖货方式,这是直销实际形式的诞生。
在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两名大学生,温安诺与迪威士发现了这种卖货物方式,于是向当地一家名叫纽催莱食品有限公司拟定了这样的一套卖货方式:工厂---经销商----消费者。(由于当时纽催莱食品有限公司没有采纳次方法,而后他们毕业后开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吞并了纽催莱,取名安利纽催莱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安利)这是直销理论形成的诞生。
⑶起源
起源于美国,存在50年
发展于日本,存在30年
成熟于台湾,存在20年
它起源于美国,存在了五十年,美国由当时国家财政出现赤字而到今日的“第一强国”,曾扭转了美国二战时期的经济危机。为美国创造了50亿美圆,发展于日本,当时的日本也是二战时期的战败国家,看到美国的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就迅速的恢复过来,而日本号称“大和民族”学习力度非常强,是个间谍大国,于是派人到美国去查看,就发现了这种卖货方式,从而把他引进来,也靠着这种卖货方式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成熟于台湾,存在二十年台湾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为什么不迟迟回国呢?因为台湾与美国和日本都走的非常近。这种卖货方式都在一些国家立法了,在台湾立法之后,台湾的直销人员狂欢了三天三夜。接下来看看它是如何来到我过的大陆的:
⑷1989年中央党校校长湖锦涛赶赴美国考察六大新兴行业:(重点塑造股票与保险业)
①广告:以前看电视时广告很少,此时铺天盖地到处都有广告。
②股票:以前一夜爆富,一夜变成穷光蛋,跳楼自杀的情形,现在出现股市行情,涨,降在10%之间浮动。
③期货:具有超迁的眼光,胆量,例如:收购小麦,0﹒5元/斤,凭借对来年市场的把握,这个价格之上就有利润,这个价格以下就没有利润还要亏损。
④房地产:李嘉诚,需要大量资金。
⑤保险:以前“挣死人钱”现在无处不在,买的是一个放心。
⑥直销:前五项已经立法,只有直销没有立法。没有立法那会不会犯法呢?
行业绝对不犯法,但他不受法律保护,2005年5月1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不是真正的法律,只是法律的前身。今天行业走在法律边缘,好比十字路口的红黄绿灯中的黄灯区,你觉得自己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不干。(举例说明)
⑸1990年引进
1993年3月雅芳公司正式在广州登陆注册,同年8月雅芳被安利吞并,并与中国签定了三十年合法合同,打开中国直销史的第一页。
看一下是哪些地方先介入到直销的呢?
首先介入的是中国一些沿海地区:广州,深圳,汕头,珠海,福建……等等
有海外关系的人纷纷打电话到国外,问中国领导人引进了一个叫直销的行业,它到底好不好呢?由于当时在美国有60%--70%的货物是靠这种方式卖出去的,30%--40%的穷光蛋是靠这个卖货方式成为百万富翁白手起家的他们能说不好吗?于是人们开始盲目的从事他们忽略了一点 ------国情不符,试问一下:一个发达国家的产物放在发展中国家能适应吗?例如:椰子树生长在南方,移到北方活的了吗?直销在美国是一种网上购物的方式,七十,八十年代电脑已经在美国逐渐普及了,他是一种传播信息销售的方式(做个网页把信息提供给大家查看,要卖哪个就卖哪个)美国再发达也不可能通过电话线或者是网线把货物送出去,需要一个去送货物的人,这个人在美国被称为“传销商”而中国别说是电脑了,连电话电视机都没有普及,但中国人不愿意看到这么好的卖货方式在中国行不通,于是人们开始“仿造”,“造假大国说说河南驻马店”。例如:假币在中国流行,真的没有出来,假的已经流通了。结果把它慢慢变成了一种人传人,层层加价的形式,掀开了中国传销史的新篇张,传销也赚钱,不过是先来的先赚钱,后来的不赚钱。由于当时做的非常混乱,也就来到了中国直销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⑹第一个发展阶段:起步期3—5年也成为混乱期,靠勇气加入,成功2%失败98%成功者成为哑巴失败者成为喇叭。
为什么成为混乱期呢?因为有非法公司的介入,合法公司制度的不完善。
⑴非法有:
①黑社会
②猎人头
③老鼠会
④非法集资
⑤皮包公司
①
②是犯法的。
③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偷税漏税。
④骗中产阶级,投资大项目,高回报,弄完钱就跑了。
⑤一切东西都装在皮包里面,只有文件没有其他。
⑵合法公司
A:天津天狮(三三不点制度)
我公司卖出两套产品就可以走向成功,他公司必须卖出三套产品,都要发站都得卖三套才可以挣得例如2000块,但是有个虚点就挣不到钱(虚点就是这套产品没有卖出去)只有补了这个点才能挣到钱,但是几何倍增的魅力也在于此,越补越多,导致赔钱,例如我公司胡伟夫(A)贷款18万,干了半年,剩余了一房子的产品夫妻两人同时干,最后人家关系好把产品卖了总共赚了两百块,到我们公司考察后才清楚自己赔在补点制度上,两个星期卖出去了七套产品,一个月卖出去了十套产品。
B:德力海豹油(双轨制度)需要两条支臂平行运做。
许正浩(A)黑龙江人
,在山西太原贷款四千干了三个月,赔了之后想卧轨自杀,躺了两个小时没有一列火车过来,平时半小时一列。想通后回家。之后不久被他女朋友叫到行业,明白自己以前陪在制度上,一个月卖了七套产品。
C:秋玲钻戒(金银网制)金线代表钱数,银线代表点数,钱数与点数必须一致。
朴范奎(A许正浩的舅舅)干了三年一分钱没有赚到,被朋友叫到了行业,同时第一个把他母亲朴玉姬也叫了过来一起做行业。
D:大安公司:东北黑吉辽地区,允许卖断经理线,给十八万返回十二万,剩余六万产品。
东北冬天人都没有事情干,老农民闲着,大安公司的人去说那里有什么节目可以看,还管顿饭呢,老农民一听即可以管饭又有节目当然就去了。资料道具有:讲师,成功者,托,保安,礼仪小姐,手帕,讲师讲产品功能,有多好多棒,时间非茶馆内长;而对于制度是一带而过;之后是成功者穿的非常华丽,穿金戴银的,音响打开随着音乐伴奏烘托气氛。由悲伤的往事到做了大安公司后的改变。
好多人听完后买产品上线,有两种人不干。
⑴有钱没有人,第一个月没有发展,第二个月没有挣到钱,到人去楼空。
⑵有人没有钱,第一个月还钱,第二个月挣钱,人去楼空。
结果导致很多人赔了钱,友人挣钱吗?(有)但是很少,如果说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八个是赔钱的,两个是挣钱的,两个挣了钱的人敢说自己挣钱了吗?结果挣钱的成了哑巴,赔钱的人成了喇叭,试想一下,引进一个挣钱的行业结果一百个加入,九十八个赔钱了,导致民怨纷纷,说国家引进了一个行业不好;但国家不可能听信片面之词,持观望态度,于是在1997年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
合法公司41家
非法公司260余家
1998年再次普查发现:
合法公司37家
非法公司2700余家
这样下去你加入非法公司的几率大还是加入合法公司的几率大呢?
当然加入非法公司的几率大。于是1998年4月21日国家对行业采取了“一刀切,停止整顿”,这种方法对于中国自己的直销业可以,但国家忽略了安利的存在,因为安利是外国的,它跟中国签定了三十年的合法合同,中国政府这样做让安利公司非常恼火,经过多方调解无效,于是把中国告上了国际海牙法庭,经过三个半月的官司,中国以败诉告终,赔偿安利公司损失,想想小明和小芳每天一分钱,几个倍增一个月就高达一千于万,何况安利可能在中国只投资一分钱吗?中国政府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算了三天三夜,把中国翻了几翻都不够赔偿安利公司的损失,最后为了挽回面子而与安利公司续签了二十年的合同
,这样安利可以在中国合法运行五十年。
解释:会不会像1998年那样被卡死?
直销是卖货的行业,国家是不会卡死的,今天行业看到底是怎么卖货物的,国家没有给直销业立法,也不会犯法,又没有触抵国家禁止的四大行业:色情,军火,毒品,政治。国家马上给它立法,立法是让行业更好的运作,行业是**亲自引进的,不可能让自己的行业卡死,行业对于国家还有三个有利于,不可能被卡死。
当安利又开始运行时,中国政府不可能只看到外国公司挣钱,而中国不可能看到这样请抗不理。
1997年安利 拿走中国人民币 15亿
1998 4﹒8亿
1999 18亿
2000 24亿
2001 48亿
但是怎么样让人们重新回到这个行业呢?中国政府头疼不已,于是国家工商局局长王仲夫委派北京商业干部学院副院长杨谦教授重新编排了一堂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课,历经三个半月-----新市场营销计划。起初讲课需要八个小时,后来压缩只剩一个小时。随着这堂课的到来,也就来到了今天行业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由于1998年一刀切有了负面,没人来看,他的三个徒弟写了“骗”字(讲述课程编排好之后的哪个故事)
第二个阶段:发展期(5—10年)称为技巧期,靠冷静加入,成功80%,失败20%
杨谦教授编排好后,叫人去听课程,但没有人来看,试想那么成功的人直说都没有人来听,我们有能如何呢?怎么样才能让人们重新回到这个行业呢?于是他让三个得意门生想方法,第二天他们交了一张百纸,上面只写了一个字“骗”,看我们网上领导骗了多少人。说到骗不要怪你朋友,要怪就怪杨谦教授,因为是他出的注意。
刘金华
白文强A
腾松普A
戚红秀A
付文学A
郑金霞A
董家权A
王兵A
胡秀云A
马洪季A
李希有A
王健A
王军A
许正浩A
卞贺江A
郝春艳A
胡金海A
朴玉姬A
赵勇成A
沈贵康AA
周丽丽A五个网友
朴范奎A
包巴拉AA
郭志诚郭A
郭志华
郭树培
郭志忠
马喜波
姜伟
高海宁
李美艳
李江
李淑华
李海
李淑云
李俊
何茹
邓红
红
张小花
高海
李美艳B
郑春亚
刘军卫
姜伟
降帅辉 A
高万峰
王军浩
张超远
张大辉
张二辉
袁小虎
胡营
魏少炳
孟薇娜
王松峰
解决问题:
⑴是不是人找人挣钱?
⑵是不是你的朋友挣你375?举例说明
答郭家一家人,给他儿子上单,不是挣那375元
⑶是不是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
⑷是不是先来的先赚钱后来的不挣钱?
答:先来先赚钱,后来后赚钱,不来的不赚钱。因为挣钱的多少取决于卖货物的多少。例如:郑金霞与王建第一个月升总26万比77万。
冷静下来考察今天的行业,是人的做法,公司的制度,接下来就拿安利与联颖相比较,看看是好在那里。
安利 (传销) 联颖/伊达 (营销)
① 卖货方式不同
A:传销
B:营销
② 制度不同
A:有限代世袭制
B:出局制(卖两套产品成功)
全球只有四个人做到皇冠大使/懂事分别是:
**夫人、台湾吴彩云时34亿
克林顿希拉里、日本银行行长夫人。
老总
经理
科长
组长
直销员
皇冠大使1亿每月美圆
有限制13代
2,3,5
注:2指两个晋升制度()当月,次月 3指三个晋升阶段5指五个级别。
(52+28)×2=160-10=150万
③业绩
A:划点归零 5:2
B:无限代垒 7:1
18万反12万6万产品
只存在加法不存在减法
0.3 2
0.5 1.5
0.8 1
允许六个月每完,但3个月计算
和垒墙一样,想什么时候垒就垒
④中心思想
以业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
以产品为基础,以事业为导向。
⑤人的做法人正行业正人歪行业歪
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年轻人,大学生。好的行业不怕你看,就怕你不看,为什么100%成功的荒野,有20%失败呢?这不叫失败,这叫暂时性放弃,看看有哪些人会放弃行业呢?看看是行业需要你还是你需要行业?
暂时性放弃的人有:
100%成功,有父母,儿女,夫妻。等他们的推荐人做出成绩回去后,从推荐人身上看到了现实,都纷纷的回到了行业里!幽默搞笑说说这这三种人。
同样是100%成功的喊隔音,除了父母,儿女,夫妻还有些三心眼也会回来。
三心眼有:腾松普,沈贵康,马红季,张超远,沈果哲,林军,李海,王百万,等等。
这么多人都会来干行业了,行业会不会饱合呢?
不会,因为:⑴公司有一个“出局制”例如:这个房子只能容纳50个人,第51个人想进来旧必须把第一个人踢出来,就如比一个漏斗,下面有个口,想往里面加水,往上面灌水就从下面流出来了,他永远也不会满。⑵饿即将面临着理发,立法之后就只有两种人可以
从事今天的行业: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和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人,限制了十种人不能从事今天行业:政府官员,教师,医生,军人在校大学生等等。社会上的一些媒体报纸上所报道的一些负面就限制了一些胆小的人不敢从事今天行业,还有一些所谓的“三心眼”⑶包巴拉包总曾说过一句话:要想今天行业达到饱和除非男女失去了生育能力,今年有18岁的明年也有18岁的。⑷更何况“露美利华/产品”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产品,不像铁锤子一样买一个之后可以用好几年甚至一辈子时间都不会坏。⑸而且自从有了卖货方式以来,一商法、二商法都没有达到饱合,一商法至今还存在,二商法赶刚普及到现在,三商法还没有普及。⑹美国只有4。5亿人口就存在了五十年,使得美国迅速壮大起来,中国有16亿人口,按照这个推算也能存在一百到两百年到那时候我们该干吗就干吗去了,根本不用担心会饱合,不让你干了,经济不断发展会有更先进的买货物方式出现。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行业逐渐走向正规化,国家就会对行业进行立法,随着行业立法的临近,又来到了今天行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爆发期(10-20)年网络时代,家庭,地区性爆发。
电脑网络:要求学历,资金,技术
连锁店网:管理,资金
人际网络:有事业心,想改变,不满足现状
由于一个人的加入而带动家庭,地区性爆富的有:
刘金华:黑龙江鹤岗负面都报不住,百岁老人都想加入。(塑造)
郭家三兄弟:内蒙古多论县。
河南平顶山:
河南汝州:
河南信阳:
甘肃庆阳:
吉林华店:八大河子镇郝家屯村21户人家一夜消失(到城市里面买了房子搬家了)
在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会议上,朱容基总理回答外国记者时候说,让60%的农民下海经商,试想一下,农民没有经商头脑,没有资金,没有能力,能干什么?只能做人际网络,随着一个人的介入而带动家庭,地区性爆发。
如果说人人都来干这个行业了,那种地的,看病的怎么办呢?国家肯定不会任其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生态平衡,报负面(详细剖析负面,要深入)
当负面包不住的时候,国家就会对今天行业正式立法,(解释立法后的影响)随着行业立法的到来,就来到行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成熟期(20年后)在消费者中求生存。
立法后有两个作用:
A.保护:每个从事的人(经销商)的合法权益
B.限制:年龄,学历,(在校大学生,教师,医生等十种人不能从事今天行业)
立法后有何影响?立法后对经销商百利而无一害,对未
加入的人是百害而无一利。(台湾立法后,经销商狂欢三天三夜)现在的经销商是将来直销业的领路人,立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只是起保护作用,有利于发展,现在国家在大学里已经开展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以后大学生毕业就从事今天的行业。
20年前 今天 20年后
计划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时代 信息科技时代
工资30—50元 1000---2000元 2-3万
肉价3-5毛/斤 13-16元/斤 2900元买这个消费品
此时在次解决公司产品值不值2900?
产品值不值2900,看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说是花2900元只买一套产品,那肯定不值,别说是2900,就是花290元买一套产品那我还要考虑看看,今天我们做的是一番事业,那肯定是值得的,花2900元就可以做自己的事业,那肯定是值得的,而且我们公司董事长吴沧勇先生非常有战略眼光,他把20年后的产品拿到今天来卖,做的是一个人际口碑,为20年后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销业是21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要靠直销业,中国加入WTO关税下调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古哦,中国唯一的方法就是走直销业的道路,不但可以抵制外来经济入侵,而且可以使许多人富起来。例如:同等价格的奥迪与红旗,买奥迪只有使用权,而买红旗除了使用还可以获得车的经销权,可以赚中间环节费用来买更好的车;再说农业,中国小麦6毛钱,外国三毛钱,质量等各方面都比中国的好,肯定是买外过的。那中国农民咋办?到那时中国不成为仓储大国了吗?在中国农民占70%。农民下岗了,那干嘛呢?只有走直销道路了,不要求技术,不要太多的资金。今天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呢?用一个字概括: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四个字无限美好。
(中国拿什么抵制外国:网络营销,电子商务)
1.经济战
2.国家对行业的态度:“十六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