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国的税收收入状况与特点是什么
【 tips 】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我国的税收收入状况与特点是什么
一、近年来税收收入状况
1994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一直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 (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 用税和,未扣减出口退税,下同 ) 出现了规模迅速扩大,收入高 位增长的好势头。“十一五”期间,全国税收收入稳步增长,每 年一个台阶, 2006年税收收入为 37637亿元, 2007年突破 4万 亿元, 为 49452亿元 ;2008年突破 5万亿元, 为 57862亿元 ;2009年突破 6万亿元,达到 63104亿元 ;2010年突破 7万亿元,达到 77394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税收收入突破 28万亿 元,是“十五”期间总收入的 2.6倍,税收增收额年均为 9305亿元,比“十五”的增收额年均高出 5665亿元。税收收入保持 稳定较快增长,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大幅提高的反 映。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全国税务系 统推进依法治税、 加强税收征管保证了收入增长。 广大纳税人为 国家税收收入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税收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
在税收收入总量逐年增加的同时,税收收入质量也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在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宏观税负水平不断提升、 税收 弹性系数日趋合理。 从近几年税收收入增长变化情况看, 呈现以 下几方面特点:
1. 从税收结构上看,收入格局明显优化。 1984年第二步“利改 税”逐步形成了以货物劳务税和所得税为主体、 其他税种相配合
范文二:运用质量评价体系提高税收收入质量
工作探索 Surveys and Thoughts
运用质量评价体系
提高税收收入质量
雷建国 蔡治文 李汉华 李 群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税收发 我们认为,还应该通过税收收入质 度变动率、高耗能行业税收占比变 展方式提出新要求,税收工作的评 量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 动率、振兴产业税收收入占比变动 价不能只强调“税收收入数量”的 率等 5 个指标。
设计构建地方税收收入 增加,还必须强调“税收收入质量” 由于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中
质量评价体系 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税收 所选择的各类指标的状态和单位 收入的真实性和成长性。本文以武 为有效提升税收收入质量,武 均不相同,首先需要对各项指标 汉地方税收收入为例,作一探讨。 汉市地方税务局本着依法合规、客 进行标准化或无量纲化处理,即
观公正、综合协调、实用简便的原则, 将具体指标值转变为同一标准的
地方税收收入的 设计出由四大类共计 19 个指标组成 分值。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区间
基本状况分析 的税收收入指标体系。 赋值法和功效系数法。区间赋值
以武汉市为例,2009 , 2013 年, 第一类是反映已控税收收入入 法是针对已经计算出的指标数值, 全市地税收入依次为 278.7 亿 元、 库绩效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当 对其所处的不同区间直接赋值,如 343.5 亿 元、479.9 亿 元、587.7 亿 年税源入库率、新欠发生率、缓征 指标数值在某合理区间内认为最 元和 685.3 亿元,税收收入规模保 税款发生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合理。功效系数法是利用多目标 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第三产业 比重、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流转“三税” 规划原理中的功效系数加以改进, 税收占比从 2009 年的 76.12% 上升 的弹性系数、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 进而得到综合评判的分数,借助功 到 2013 年 77.18%,呈现持续增长 率、房产税征收率、查补税款比重 效系数把确定要考核的各项指标 态势,反映出地方税收与第三产业 等 8 个指标。 值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判分数。经 发展的协同性。具体行业分布中, 第二类是反映经济税收协调程 过同度量处理后,可以将所有指标 房地产、金融、新兴服务业等行业 度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宏观税 的赋值都控制在 60 , 100 分之间。 税收增长趋势稳定。此外,非国有 负变动率、税收弹性系数、工业企 对于经济类指标的弹性,适用区间 经济税收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股 业所得税弹性系数等 3 个指标。 赋值法,若弹性值在合理范围内 份制公司税收规模占比从 2009 年的 第三类是反映税收执行成效的 直接赋值,超出合理范围的,以 41.82% 上 升 到 2013 年 的 47.81%, 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地方税收入比 功效系数法评分 ;其余指标,均 私营企业税收占比从 2009 年 的 重、计划完成率、房地产业营业税与 以功效系数法评分,其中最优值 11.28% 提 升 到 2013 年 的 13.61%。 土地增值税配比系数等 3 个指标。 和不允许值的设置因指标性质和 综合来看,地方税收与宏观经济基 第四类是反映税源增长潜力的 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别。 本实现协调增长,呈现出良性、健 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第三产业税 我们结合武汉地税实际情况, 康的发展势头。 收占比变动率、税收收入的行业集 对于上述指标进行权重的主管赋值。
但是,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分析, 中度变动率、税收收入的企业集中 税收收入的实现程度仍然是体现税
中国税务 62 CHINA TAXATOIN
工作探索 Surveys and Thoughts
促进地方税收质量提升的 收收入质量的主要方面,占 40% 的 符合各地实际的地方税收保障办法,
政策建议 权重 ;其次是税收的可持续增长能 构建以“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 力,占 30% 的权重 ;对于税收与经 一是强化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意 门配合、司法保障、各方参与”为 济的协调程度以及税收执行成效, 识。相对于传统税收计划管理,税 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营 则分别占 15% 的权重。在此基础上, 收收入质量管理工作具有更强的综 造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 再分别对不同指标体系内部的具体 合性与复杂性,对税务干部的意识 四是强化税源监控机制建设。 指标进行分别赋权。 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税务干 针对各地重点税源企业户的基本特
最后,我们在确定评价指标权 部要树立对税收收入质量的正确认 点,在领导主管、部门配合、信息 数后,将经同度量处理后的变量值 识,牢固树立收入质量观、风险管 支撑的前提下,对重点税源进行分 进行综合汇总 , 主要应用加权帄均 理观,强化风险和责任意识。 类管理,实现动态管控。同时,整 综合法和最优距离法两种方法,以 二是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税收 合各类信息应用帄台,服务社会经 得到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并对前述 的良性循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 济发展需要,完善“信息管税”系统,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稳定性检 充分考量各地税源结构和影响税收 建立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监控 验。如果某种方法运算出的结果更 收入数量及质量的各类因素,制订 机制。
贴近经济现实,表明该种方法更可 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预期和地方 五是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行,可考虑采纳 ;在综合考虑两种 税收收入预期。 建立税源动态管理机制,制订动态 方法帄均值的基础上,最终计算出 三是优化税收收入环境。规范 分析管理办法 ;构建立体指标监控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得分。 地方政府涉税行为,不盲目以税收 体系,定期分析纳税人税收及经济
按照上述介绍的方法计算出的 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不片面以税收 指标变动情况 ;完善纳税评估机制, 各项数据显示,2009 , 2013 年武 增速考核税收工作,确保税收与经 为整体征收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税 汉市的地税收入质量总体趋势是上 济协调增长。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 收征管社会化的协作机制,强化国 升的。由于帄均质量水帄维持在 按照税收征管的特点和依法行政的 地税之间紧密型的协作机制,建立 85 分左右,可以说武汉市地方税 要求,切实形成以岗位为点、流程 与银行、工商等其他部门之间行之 收收入质量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 为线、制度为面的风险防范体系。 有效的协税护税机制。
(责任编辑 :刘嘉怡) 间。 优化税收综合治理行政环境,制定
图片新闻
P hoto news
山东省兖州市国家税务 局新兖分局积极开展纳税辅 导,解答纳税人涉税问题。 关汉骠 文 / 图
2014 年第 12 期 63
范文三:关于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几点思考 随着税收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计划任务型税收管理模式,正累积着越来越大的税收风险。坚持收入原则,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已成为各级税务部门保持税收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在这里笔者针对如何提高税收收入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税收收入质量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税收收入质量,是指税收收入的属性、质态,远远超越数量、规模所揭示的内涵。它涉及税收收入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与税源监管、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税款入库以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此,应按照依法程度、努力程度、科学程度、有效程度和协调程度“五个度”标准来全面衡量税收收入质量,并建立起涵盖准确率、完成率、匹配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则要从思想观念、税收执法、征收管理、工作机制和手段、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着手,实现税收收入由数量型向以质量为重点、质与量相结合的复合型转变。它与税收执法质量、征收管理质量、组织收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相辅相成。
二、当前税收收入质量存在的几个问题
执法不到位。目前依法治税工作还有待深入,有的税收政策还不能完全得到贯彻落实,税收收入秩序还不是很规范。有的收过头税,寅吃卯粮;有的有税不收,放水养鱼;有的地区特别乡镇之间仍然存在互相引税、拉税、借税、买税和混税现象。
管理有缺位。每当有新的管理措施出台,如加强征管、专项检查、打击偷骗税、清理欠税、推行统一征管软件或是取消增量经费、撤销税款过渡户等,税收收入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上半年,全市组织开展税源清查活动,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合计8938万元。这一方面反映税源清查工作成效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日常征收管理还存在不足,管理弹性大。
机制常错位。一方面,税收收入工作过于倚重税收计划,按任务收税、计划制约征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完成计划成为税收收入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可以“一俊遮百丑”;税收计划编制依旧是基数加增长系数,主观性强,科学性差;税收收入工作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量而轻质量的情况还比较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税收收入工作的干预比较强,这些年各地税收的大幅增收与地方政府下达较重税收计划、刚性考核和物质激励不无关系。长此以往,一是造成对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不高;二是税源与税收脱节,降低计划对税收工作的指导作用,容易导致收入形势好的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往往害怕超收,甚至想办法打埋伏,收入形势差的就有可能收“过头税”,增加企业负担,损害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数里含有非基期收入(如一次性因素税收、稽查查补税收、清理欠税税收)时,税收入库将会出现“苦乐不均”现象。
三、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几项对策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质量的关系
经济是税收的基础,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只有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也只有有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税收的高速增长。没有税源,税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发展地方经济是税收的首要基础。只有把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真正发挥好税收的职能作用。地税机关如何依从经济发展规律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地税工作的出发点和永恒的主题。这就要求地税工作必须主动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来部署工作,切实把税收工作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突出出来,深入分析,改进举措,确保不收过头税,不断提高地税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才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税收收入质量的关系
只有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大力实施“依法治税战略”,才能为纳税人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得以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充足而合理的税源。坚持依法治税,提高收入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始终牢牢坚
持组织税收收入原则。“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是组织税收收入的基本原则,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以形成税收收入工作良好的法治环境。第二,强化税收执法考核。运用税收征管软件中的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不断完善内部执法监督管理,大力提高税务干部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弱化税收执法风险。第三,狠抓税收精细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以科学化为前提,按专业化分类,对各区域、各行业、各税种、各经济类型纳税人实施精细化管理,牵住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牛鼻子”。第四,大力规范税收收入秩序。严格执行税款征收与缴库管理相关制度,如票款结报制度、现金税款限期限额结报制度、预算级次制度、欠税核算管理制度、滞纳金加收制度、税收票证管理制度等。定期开展税收票证和税款缴库专项检查,坚决清查和整顿拉税、借税、买税和混税等各种“引税”现象。第五,积极开展税收深度分析。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一方面,税收分析要深度化,不能只停留于税收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和增减收因素分析,或就数字论数字、从收入到收入,要拓展到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税收收入与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的关联分析。另一方面,要以税收深度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参数丰富、设计合理的科学数学模型,积极开展税收收入能力估算,包括经济发展成果转化成税源潜力的纳税能力估算和税源转化成税收收入的征收力度评估。这样,既为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价提供充分依据,又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找准制约税收收入质量提升的症结。
(三)正确处理税收计划与税收质量的关系
在依法治税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以“完成税收计划”为目标来开展组织税收收入中心工作,或者单纯靠数量规模的扩大来巩固组织税收收入的中心工作地位,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为此,必须摒弃狭隘的就税收计划论收入管理的陈旧观念,树立税收收入管理的崭新理念。税收收入管理是一个大概念,与税收计划管理相比,实现了外延拓展和内涵延伸,它要求围绕提高税收收入质量这一目标,从税源管理开始,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缴库监控,最后到税收分析、信息反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进行全方位、各环节、多层次的全面监督、控制与管理。体现到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具体实践中,税收收入管理新理念要求以
严密的重点税源监控为基础,以规范的税收会计监督为保障,以深度的税收分析为突破,以准确的征纳税情况反馈为途径,通过加强监管、深化分析、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目标。所以,实行税收无计划任务征收,实际上是将过去的注重税收收入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提高。
(四)正确处理税款征收与税收管理的关系
从目前的征管的现实需要看,需要把激励纳税人积极主动申报与税源的有效监控结合起来:一是重点加强经济与税源的动态分析,深入分析辖区内经济指标与税收数据的关系,做到税源的分布心中有数,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关注重大项目投资、重点行业等因素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全面反映税源状况及发展的趋势;二是科学测算潜在税源的税收转化能力,通过广泛采集数据,加强征收管理的针对性。譬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能力估算,通过全面的对比分析,明确日常征管的薄弱环节,并制订较为具体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范文四:十一五时期税收收入质量报告
佛坪县国家税务局
2010年度税收收入质量研究
以汉中市佛坪县国家税务局2010年税收收入为例,通过对宏观税负、税收弹性指数等数值的分析,以及对即期收入等的分析,研究汉中市税收收入质量质量的高低。
第一章 全县税收收入分析
2010年佛坪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发展、保稳定、强管理、优服务”为工作着力点,围绕“组织税收收入、强化征纳主体管理机制建设、优化纳税服务”三大重点,在巩固成果中发挥税收职能,在克难奋进中实现科学治税,圆满完成了各项税收目标。
2010年全县国税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克难攻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年累计组织税收收入432.26万元,同比增收151.14万元,增长53.76%,完成年度计划360万元的120.07%。其中“两税”收入351.32万元,同比增收124.33万元,增长54.77%;其他税收入库80.94万元,同比增收29.81万元, 增长58.13%。
第一节 2009年税收收入情况回顾及分析
一、佛坪县经济运行情况
多年来由于受地域发展的限制,佛坪县经济发展总体处于缓慢前进状态,县域经济总量小、实力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刚性指标均低于全省、全市水平。2009年全年GDP1.7亿元,2010年全年的GDP在1.8亿元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44亿元、0.55亿元和0.81亿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县域经济基础的薄弱一直制约着税收的发展。
(一)交通不便限制了当地招商引资的力度,县域内无支柱性产业,更无产业链可言,财政方面主要依靠于中央财政拨款,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秦岭山区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重点发展本地旅游产业,低污染的生态要求造成生产型工业匮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资源消耗大、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处于加工业最原始状态,初期投资大,机器设备投入大周期长,企业产生的效益成效慢。
(二)国税税收收入基数较小,近两年基本在400万元左右, 所以总的来说变动不大
二、近年来佛坪县国税收入情况。
2010年国税共计完成税收收入432.2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收151.14万元,增长53.76%,其中增值税348.74万元,消费税2.58万元,企业所得税-22.35万元,个人利息所得税
3.62万元,车辆购置税99.66万元。
(三)从历年税收收入情况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税收收入开始有所增长,且幅度较大。显著原因得益于西汉高速公路的修建,沙石行业以及矿山企业的发展对增值税收入有了一定的促进。在此程度上,县域经济也出现了短暂的“过热”,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矿山企业、电力企业、石油公司等,以及汽车修理修配行业。然而在2008年西汉高速公路通车后,经济立即出现迅速“降温”态势,经济下滑且短期内无法恢复。车流量急剧减少影响到的是增值税收入下滑,包括重点税源企业之一的中油股份公司佛坪分公司的的销售额大幅下降,2009年全年纳税23.5万元,比2007年已缴税款68万元减少44.5万元。沙石及矿产企业也不例外,销售收入也相应减少。2010年,由于西汉高速通车,交通便利,来我县投资的企业增多,税收收入也有了大幅增加。
当地具有代表行业的矿产企业2010年缴纳增值税38.2万元,占增值税收入的10.95%。重点税源企业佛坪县电力局2010年纳税69.70万元,占增值税收入的19.98%。佛坪县中油公司纳税76.56万元,占增值税收入的21.95%,佛坪县晟森药业有限公司纳税21.11万元,占增值税收入的6.05%.但全县税源整体处于一种匮乏状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收收入260.6万元,小规模纳税人税收收入88.14万元。工业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05.48万元,商业零售行业共计实现税收收入84.28万元,其
他行业实现国税税收收入142.5万元。2010年受税收政策影响,如: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调低;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扩大;个人存款利息税的停征等影响,税收收入出现减收态势。收入增长的税种只有增值税、车购税两项,其他经济税源处于停滞状态,增长后劲不足。
从地理条件来看,佛坪县税源分布比较集中,除个别矿产企业外,基本都在县城区域和县城邻近的乡镇内。县城区域的企业占了纳税总额的90%以上。税收收入倚重于重点税源企业,近几年新增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重点企业户数变化较小,税款比重却逐年上升,反映出其他产业增长缓慢,加之当地自然灾害多发的因素,行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相邻各县区。由于税收规模小,所以偶然性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很大,例如西汉高速的修建等。 三、2010年税收收入分析
(一)分税种收入情况
增值税累计完成348.74万元,同比增收126.37万元,增长56.82%;消费税累计完成2.58万元,同比减收3.41万元,下降44.03 %;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22.35万元,同比减收45.26万元,下降197.55%;利息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3.62万元,同比减收11.39万元,下降75.88%;车购税累计完成99.66万元,同比增收83.47万元,增长515.56%。
(二)分级次收入情况
中央级入库352.57万元,同比增收142.21万元,增长67.60%;省级入库34.59万元,同比减收4.97万元,下降12.56%;地方固定收入入库45.10万元,同比增收13.90万元,增长44.55%。
(三)税收分行业分析
从2010年重点行业的税收收入情况来看,总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117.36万元,增长32.12%,从具体行业来看,矿山行业、药材加工、商业零售行业税收收入有所增收外,电力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均处于减收状态。传统重点行业税收收入占到了国税总收入的62.63%,其中食品行业增值税受市场因素制约,同比减收6.15万元,下降45.55%。
(四)税收分经济类型情况
从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税收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股份公司、其他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税收所占比重比2009年分别下降了14.45%、30.59%、27.87%、41.75%;私营经济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增长了
8.63%。
(五)2010年全县税收收入计划完成情况
从全年各月情况来看,与往年相比,收入的整体进度还是比较均衡的。2010年税收收入进度依然延续了每季度首月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趋势,与2009年不同的是,2010年七月份收入为全年税收收入最多的一个月,同比增长48.97%
第二节 税收工作回顾
一、税收收入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 2.673亿元,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1430万元,增长13.7%。工业经济回升较快,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恢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持续健康、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等指标增长速度较快,为税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国内增值税受经济发展出现程度增收
从各税种的整体情况来看,整体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收。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政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2010年县域税收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体现在商业零售、矿山企业、医药制造等行业。
(二)酒类消费税调整致使消费税收入下降
2010年全县消费税累计完成2.58万元,同比减收2.03万元,下降44.03%,消费税减收的主要原因是因酒类市场竞争激
烈,高端酒类受市场青睐,而我县缴纳消费税的企业天贝元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红山珍酒属于中低档,竞争力不足,销量逐月下降,致使消费税收入减少。
(三)企业所得税收入受减免税政策影响,收入减收。 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22.35万元,同比减收45.26万元,下降197.55%;企业所得税2010年大幅下降主要是2010年元月我局入库金融企业所得税34.47万元,随后文件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农村信用社享受企业所得税免征政策,所以我局2010年所得税退税57.32万元(含2009年所得税22.85万元)。
(四)个人利息所得税继续停征,收入规模逐渐缩小 由于从2008年10月9日起个人利息所得税已经暂停征,所产生的税收收入都是来源于以前年度的滋生的利息。2009年个人利息所得税收入同比减收11.39万元,下降75.88%,政策调整对个人利息所得税影响较为深远。
(五)车购税收入呈现出大幅上升
由于车购税征税权限下放,加上车购税优惠税率的刺激,使得2010年车辆购置税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全年车辆购置税收入99.66万元,同比增收83.47万元,增长515.56%。
二、以征管促成效,纳税评估上新台阶
2010年我局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创造良好的税收社会环境,落实市国税系统“323”税源管理互动机制,全面推进国税系统
征管建设。征管工作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健全和优化了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了征管软件数据分析和利用,并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强化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采用信息化、多元化的渠道促进征管质量,积极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给税收收入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县局也把纳税评估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建立了健全纳税评估组织体系。
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纳税服务规范逐步完善 全县国税系统树立了优秀的税收工作理念,在抓好组织收入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努力做好税收宣传。在减、免、退各项政策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为中心思想,服务于纳税人,服务于社会。积极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0年作为“纳税服务年”,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也是新时期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更是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重要举措。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全局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出汉中国税纳税服务品牌。
第二章 全县税收收入质量分析
第一节 收入质量评价体系
佛坪县国家税务局为进一步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切实加强税源管理,客观分析评价税收收入质量,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制定了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办法。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是指对取得税收收入的过程以及对这部分收入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观察和咨询等复合分析过程进行评估,以确定评价对象的状态和意义,以便更好地指导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实践,进一步提升组织税收收入的质量。
第二节 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运用和分析
一、宏观分析指标
我们把工业增值税和商业增值税的税负增减情况和所得税利润率的变化作为了宏观分析的核心指标。
(一)工业增值税税负增减率
2010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8万元,工业增值税收入205万元,工业增值税负16.1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68个百分点。
从经济层面来分析,我县都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以生产和加工矿产品企业居多。2010年全县大部分矿产品价格水平迅速提升,如佛坪县众鑫石英厂生产的石英砂价格由原来的108元/吨,从2010年2月提升到152元/吨。由于生产增加值是直接决定税负的根本因素,相对来说这就使的工业增值税税负上升较多。
从政策方面来讲, 2009年1月1日起矿产品税率由13%提高为17%,从宏观调控上国家是用税收手段来保护矿产资源,防止行业过度扩张,而进项税额的抵扣基本保持2009年水平,所以销项税金增加,工业增值税税负上升也就成了自然。
在这里只是单纯地分析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实际意义上的工业增值税还包括了工业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征收率下调为3%等诸多减税政策因素,虽然在数据体现不出,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造成工业增值税负变动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商业增值税已缴比率增减率
2010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7万元,商业增值税税收收入88万元,商业增值税已缴比率为1.21%,低于全市
1.61个百分点。
商业增值税已缴比率的基数较小,从增减情况并不能直观的看出变动情况。与2008年的对比情况来看,商业增值税已缴比
率的排序变动不大,存在的差异性较小。
2010年佛坪县的商业增值税已缴比率的同比下降42.74%,在这对于同比增减幅度较大的佛坪县进行一个简要分析。从佛坪县的纳税人分布的情况来看,其规模以上的商业企业较少,商业增值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调高及征收率由4%到3%是其商业增值税已缴比率下降的直接原因。
根据宏观税负的定义,商业增值税已缴率从理论上来说数值越高越好。如果出现已缴比率下降较多,说明商业增值税的组织收入工作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就需要对税负情况进行预警,找出原因及问题所在,对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企业所得税利润率
鉴于缺乏全部企业利润的经济指标,因此可分别对内、外资工业企业所得税与规模以上内、外资工业企业利润进行对比分析,或者用规模以上内、外资工业企业利润推算全部工业企业利润后与全部工业企业所得税进行对比分析。
2010年企业所得税入库-22.35万元,下降197.55%,企业整体亏损面和亏损额继续下降,在企业不断改进产业结构的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全县重点税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13%,实现利润增长13.64%,企业所得税实现比率比2009
年高出3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利润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2010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积极效应还在延续。在去除外围经济结构和税收政策的影响,单从企业所得税利润率这个指标来看,2009年企业利润率的小幅增长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较好,企业所得税实现比率越高则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入库会相应增多,保证了税收收入的总量。
在这不包括企业所得税的其他相关数据,例如成本、费用、负债等会计统计数据,只是从直观的角度来分析了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如果需要更进一步探究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变动因素,就可以引入企业经营情况的数据,这在后面的微观分析中会提及到。
(四)参考指标与附加指标的运用
在对宏观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后,需要加入参考指标和附加指标对其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解析。
1.宏观税负率
(1)全县税负情况分析
2010全县国税组织税收收入432.26万元,宏观税负5.43%,同比降低1.03个百分点,我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近年来虽然GDP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经济总量相对较少。由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经济的增长,第一
产业所占比重偏高。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占到全县GDP的32.1%。由于第一产业成分主要是农业,但国税对农业已经不征税,进而影响了税收收入所占GDP的比重。
我县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相对较低,而国税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占县GDP的36.8%,第二产业的产值规模大小和所占GDP的比重直接决定着国税收入规模。
2010年我县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31.10%,但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总收入比重仅为22.87%。因为在第三产业中国税收入基本只源于商业中零售业和批发业,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57%;而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这些对GDP增长贡献较多的行业征税数额较少,仅占税收总收入的
3.9%。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1.90%,受近两年来CPI上涨的因素,零售和批发业成为了第三产业中税收的增长点。
(2)宏观税负
从我县宏观税负情况来看,由于税源结构的差异,税负水平也相差较大,2010年佛坪县,宏观税负较低为1.05%。
无论是分析税收收入的何种情况,我们都需要引入一个思路:那就是先分析经济发展的情况,再来分析税收,用税收映射经济。在中国境内有个普遍规律就是发达地区税负高,欠发达地区税负低。
2.宏观税负增减率
从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因素的影响来看,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税收减收因素较强;另一方面,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所实行的优惠政策也是造成税收收入占 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
2010年我县区GDP都是保持了14%以上增长速度,由于2009年以来税收政策变动最多的较多,对税收收入影响较大几个税收政策分别增值税的转型、个人利息所得税的停征,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和起征点调高。综合这几个因素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属于结构性减税政策,而这种政策面的减收与GDP的增减是没有关系的。
总的来说,我县的产业特点都不尽相同,把产业结构相似的行业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准确及时地找出问题的成因。根据经济来分析税收,是探讨税收经济弹性系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即期收入分析
即期收入大部分虽然是税收会计的核算指标,但与税收征管工作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主要涉及了应纳税款的入库和欠税的变化情况,还包括了申报征收、税款清理的相关指标。从一定意义上体现税收征收部门与税源管理部门工作的衔接和配合情况,突出征管效能,促进税收收入质量。
(一)新欠增加率
2010年全县国税无新增欠税,新欠增加率为0。作为评价税收收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没有新增欠税,则说明当期做到了应收尽收,依法贯彻了组织收入的原则。
(二)陈欠清欠率
2010年全县国税当期清理陈欠税款0,陈欠清欠率0。由于近年来全县一直不存在欠税的情况,因此这个指标暂时没有数据可以分析,陈欠清欠率越高说明清理欠税力度越大,征管工作越到位。
(三)入库率
2010年全县国税应纳税总额432.26万元,实际入库税收432.26万元,税收入库率100%。全县国税整体税收征管质量很好,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税收收入质量较高。
(四)待征税金增减率
代征税金指纳税人已经自行申报或税务机关已核定但尚未缴纳的税金。由于2010年不存在待征税金,因此这个指标与陈欠清欠率指标特点相同,比率越高,说明征收力度越强。
(五)零(负)申报率
截止2009年12月,全县零(负)申报户19户,同比增加2户;零(负)申报率为3.76%,同比增长0.76%。从总体来看,全县零(负)申报率相对较低,在全市范围内排名较为靠前。当然其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企业所得税的零(负)申报率偏高,达到了56.23%,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质量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从各县区情况来看,零(负)申报率最高为洋县,达到12.85%,最低是镇巴县,为1.88%。其中增值税零(负)申报率最高为洋县,达到16.89%,最低是镇巴县,为1.31%;企业所得税零(负)申报率最高仍为洋县,达到95.41%,最低是开发区,为19.89%。总的来看,大部分县区局企业所得税零(负)申报率都比较高,说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质量、效能还需进一步加强。
(六)全县户籍变化情况
2010年全县户籍数量增长迅猛,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县累计登记总户数为683户,比2009年增加了58户,增长9.28%。其中全年新登记户为75户,比2009年净增加了58户,增长
9.28%;注销登记户为17户,比2009年减少了6户,下降15.26%,整个纳税人户籍变动情况呈向好态势。
2010年全年纳税人增减情况相对均衡,未出现大规模的增减的因素。从整个纳税人的增减规模来看,纳税人的增长数量保持了一定水平,体现了佛坪的税源情况的良好发展性。其中截止
2010年12月31日全县一般纳税人的户数为15户,比2009年净增3户,增长了25%;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为56户,比2009年增加4户,基本持平;小规模纳税人(个体)为554户,比2009年增加了51户,上升了8.16%。
(七)2010年全县国税减免、退税情况
减免、退税体现着国家的产业政策。2010年全县国税努力实现减免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从而保证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涵养税源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年共减免、退税131.17万元。
1.减免税情况
2010年,全县国税共减免各类税金131.17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30.34%。其中增值税减免49.24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11.39%,占增值税收入的14.11%;企业所得税减免57.23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13.23%,个人所得税减免24.70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5.71%,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682.32%。
2.退税情况
2010年全县共提退税金60.32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13.95%。其中增值税退税3.09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0.71%,占增值税收入0.88%;企业所得税退税57.23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13.23%。
第三章 佛坪国税税收工作展望和指标体系的前景
第一节 佛坪国税税收工作展望
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2010年,从佛坪县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税收收入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阻力,也在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全县经济表现出复苏和回暖的态势,但是在整体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减税带来的深远影响等等,因此组织收入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难题。
在地方政府一方面基于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及保增长的需要,要求税务部门组织更多的税收;而税务部门落实好各项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面对税收收入与财政需求的矛盾,针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税务部门要改变单纯以税收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衡量税收工作的成效,而要以整体税收工作来的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以依法治税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税收政策
依法治税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依法税务部门建设的必然要求。全县国税系统应全面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尤其是减税政策,使税收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调
控工具。当前,国家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先后出台了以增值税转型为重点的一系列减税政策,这无疑为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增加了动力。只有税务部门地抓好税收政策的落实,各项减税政策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要把是否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尤其是减税政策是衡量和评价各级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税收计划的同时必须以全面落实减税政策为前提,决不能为了完成税收计划而不落实好减税政策,要让税收政策的执行真正落实到实处,促进征纳和谐。
三、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为目的,强化税收征管基础 要从加强税收管理基础、提高管理质量入手,促进税收收入预期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对重点行业以及零负申报、低税负企业开展纳税评估。要建立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抓好各税种管理,针对工作薄弱环节和各税种的特点,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经济税源分析,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不断挖掘潜力行业。切实加强行业管理,积极探索不同行业的税收管理方法,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预警指标,加强和规范纳税评估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行业税收管理规范,大力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税收收入质量的前景和规划
根据汉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第七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十二五”末(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1000亿元和100亿元,近几年我市国税收入宏观税负一直在6%上下波动,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国税收入可望达到60亿元。预计 “十二五”期间组织国税收入228亿元,是“十一五” 组织国税收入总量(106亿元)的2.15倍,年均增长19%。
表20:十二五预计收入表 单位:亿元
范文五: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2011-04-18] 来源:揭阳市税务学会 作者:杨建雄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全国税收收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税收收入规模连创新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社会税收负担是否偏重的忧虑和税务部门“重数量轻质量”的质疑。通过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有机统一税收收入的质和量,推动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增长,对于促进税收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揭阳市国家税务局近年来加强税收管理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分析税收收入质量的内涵,提出促进国税工作科学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提升税收收入质量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揭阳市国税局在收入任务压力大、经济基础差的情况下,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为切入点,努力探索一条质量和数量齐头并进的实现途径,在完成收入的同时,化解收入压力、防范执法风险。
(一)以经济税收分析为起点,找准制约税收收入质量提升的症结。从2005年6月开始,市局积极探索建立增值税纳税分析制度,在税政管理科设立了专门岗位,按季度从征管软件提取数据,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点面结合对全市宏观行业的企业户数、销售额、出口额、以及缴纳税款、免抵调库数等经济税收数据进行分析,用25份表格对全市增值税税源情况进行立体式扫描,全面提高对全市主要行业生产经营经营情况的了解,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为适应新时期税收管理的要求,2006年该局在充分酝酿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又制订出台了《揭阳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试行办法》,由计划统计部门组织实施。把经济税收分析的范围从增值税纳税情况分析拓展至国税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全部税种,把经济税收分析的重点由进度分析、增减分析转向深层次的税收与经济结构关联分析,积极探索建立反映税收收入质量的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对,兼顾宏观指导和微观分析,客观反映税收总量增减变化特点、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税收增长弹性的基本特性、重点行业和重大税源结构变化等基本情况。实践证明,无论是局部的增值税纳税情况分析还是全面的税收分析,尽管两者有交叉和重复之处,但更多的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税收与经济的相关度,及时揭示税收征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为有的放矢地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以行业税收管理为核心,牵住税收收入质量的牛鼻子。通过深入的税收分析,揭阳市宏观税负偏低、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总结揭示出来了。2004年全市国税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只有3.0%,这固然与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有较大关系,但从国税机关自身来讲,行业税收管理基础薄弱、存在管理漏洞也是不容忽视的深层次原因。五金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制品和塑料制品生产作为全市三大制造行业,工业产值占全市70%、外贸出口占80%,在全市经济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位置,在粤东乃至华南地区也具有较大影响,先后为揭阳市及辖内普宁市赢得“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纺织服装基地”等殊荣,但行业税收贡献额度一直在低位徘徊。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揭阳市国税局通过对该市行业分布情况和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决定选取这三个作为规范行业税收管理、提高行业税收质量的突破口。从2005年6月至2007年4月,该局相继制订出台了《揭阳市不锈钢制品生产行业增值税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纺织服装生产行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纺织服装生产行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塑料制品生产行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意见》、《揭阳市塑料制品生产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6个行业性税收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这些制度主要抓住我市三大行业的企业规模结构、
企业分布状况、基本工艺流程、供销主要渠道、生产关键设备、边角材料销售等关键部位和敏感环节,突出纳税评估主要手段,建立完善监控指标体系,强化经营纳税跟踪监控,从而构建了规范有序、严密高效的一体化行业税收管理体系。2005年以来,全市各级国税部门针对三大行业重点评估企业超过300户(次),查补收入超过3800万元,进项税额转出500多万元。同时各基层税源管理部门也认真执行上级的规定,强化日常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行业税收贡献逐年增长,服装、不锈、塑料三大行业增值税税负率由2004年的3.32%、2.75%、3.38%分别提高至2006年的4.16%、3.73%和3.93%。在抓好重点行业管理的同时,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又先后对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工业小规模纳税人进行了调查清理,对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全市1400户工业用电大户予以专项评估,严格按政策要求将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有效地拉长了一般纳税人的管理链条。同时,该局还将规范化管理的触角从工业延伸至商业领域。逐步开展了对全市成品油销售行业和普宁中医药销售行业的行业专项整顿,清理部分行业税收“跑冒滴漏”现象。总的来说,三年来点面结合和条块结合的行业税收管理实践,促进了行业税收管理秩序的明显好转,对税收收入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以提高税法遵从为基础,培植税收收入质量的稳压器。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只有依法纳税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心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普遍提高,协税护税自觉意识得到增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才能事半功倍,税收收入质量才能稳定和巩固。2005年以来,为探索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揭阳市国税局把弘扬依法诚信纳税精神、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摆在突出位置,注意引导纳税人把依法诚信履行纳税义务转化为自觉行动。一方面,结合潮汕地区社会风俗和人文心理,充分考虑纳税人需求,统筹税收宣传资源,广泛拓展税收宣传渠道,全面开展税收宣传活动。经常性在当地主要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开设税收宣传专栏,积极向纳税人免费编发税收宣传资料,不定期为纳税人举办政策宣讲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税法咨询、税收灯谜、知识竞赛、税收征文、宣传基地等各具主题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该局把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作为优化纳税服务的基点和载体,以“打造一流办税窗口,树立一流国税形象,创造一流税收业绩”为导向,仔细梳理《揭阳市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承诺》,规范办税窗口设置,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施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依托揭阳国税门户网站搭建集政策发布、税务咨询、信息交流、投诉举报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力求构建办税功能齐全、业务流程简捷、内部运转顺畅、监督制约有力、管理服务高效的办税体系。此外,市局还注重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协助市政府一年一次进行纳税光荣户评选,大张旗鼓树立诚实经营、诚信纳税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为守法企业打造最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诚信名片。两年一次联合当地地税部门组成审查委员会,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款缴纳、涉税违法记录等五个方面制定20项量化标准,逐户评定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对A级纳税人优先给予享受放宽发票领购限量、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即时办理税务登记证验证和税收年检等优惠。这些举措大大拉近了征纳双方的距离,同时掌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纳税人争当依法诚信纳税的先进典型,成为协税护税网络的重要屏障,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税收执法风险,对于提高和巩固税收收入质量具有潜移默化又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以绩效评估考核为保障,树立税收收入质量的风向标。税收收入绩效考核是各级税务部门年中和年终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揭阳市国税局在工作中注意摆脱过去考核单纯看任务完成与否的片面做法,把税收收入的质量作为绩效评估和考核的主要标尺,既考查税收收入规模是否保持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增长,又考查征管质量和效率是否不断提高。对于一些单位因为地区性税源变动因素,未能完成当年税收收入任务,但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够不断提高或保持良好的,绩效考核为通过;一些单位虽能顺利完成当年收入任务的,但是税收征管
质量和效率水平不高或出现严重下滑的,绩效考核依然不予通过。在此基础上,市局注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把税收收入质量与补充经费拨付、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和评先创优挂起钩来,既把税务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组织税收收入中心工作上来,更把税务人员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凝聚到对税收收入质量的关注上来,确保“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得到不折不扣的遵守和执行。2004年以来,揭阳市国税系统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税收规模从2004年的11.48亿元增长至2007年27.06亿元,国税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也从2004年3.0%提升至2007年4.6%,国税地方库收入额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从2004年18.1%提高到2007年的34.0%。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商业增值税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的各种比重也不断向全省平均水平靠拢。同时征管质量和效率也在稳步提升,连续两年征管质量“六率”考核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可以说,税收收入的又快又好增长,正确反映了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的现状,客观体现了税收执法力度加大和行业税负更趋公平的成效,同时也是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重要意义
从揭阳国税工作近年来的实践历程来看,探索税收管理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对于促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税收收入绩效评价模式。以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念来评价税收收入增长,不仅考虑税收收入规模是否与日俱增,更看税收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税收收入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组织税收收入的手段和途径是否合法合理等,从而形成对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科学评价,突破以往单纯以税收收入规模论英雄、以税收收入计划完成与否论成败的税收成效评价模式,税收收入绩效评价模式更趋全面、客观和合理。
(二)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税收收入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成果,税收收入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估,延伸到政策执行的偏差分析和征管措施的成效分析,能够及时排除和发现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夯实征管基础、堵塞征管漏洞,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有利于缓解税收工作压力和化解执法风险。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在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面临着矛盾交织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面对近年来税收快速增长的态势,外界开始忧虑当前纳税人税收负担是否偏重,会否对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造成抑制;另一方面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政府财政支出膨胀,各地政府对税务部门提出越来越高的税收增收要求,且有“层层加码”的趋向。税收收入质量管理,以科学方法论证当前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及增长潜力,是对社会各界对于税收负担孰重孰轻的争论最具说服力的论证,也能帮助税务部门更好地掌握舆论导向,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和化解执法风险。
(四)有利于全面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外部形象。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把税收工作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的过程。加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也要求税务机关采取措施解决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公平合理问题,力所能及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利,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经济税收秩序和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这些服务地方经济和服务纳税人的举措是强化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必能全面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现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积极意义。
三、衡量税收收入质量的主要原则
从揭阳国税工作的实践来看,税收收入质量指的是税源向税收转化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体现了对税收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和国民收入分配活动的满意程度,是评价税收工作成效和判断经济税收形势的主要依据。笔者认为,对税收收入质量的衡量,要遵循以下
四个主要原则:
(一)与经济相协调的原则。经济决定税收,经济的规模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经济的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的结构;同时税收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税收规模的有序增长和税收负担的合理公平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衡量税收收入质量的好坏,不能单纯依据税收收入规模的大小和税收收入增速的快慢,主要是看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组织税收收入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再从税收到经济的税收经济观,使税收增长要体现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税收收入规模和收入结构以及增长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协调性。不能为盲目追求规模而推动税收收入规模非理性增长,也不能为照顾本地区利益而有税不征放任税款流失,削弱税收调控职能的发挥,影响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依法征税原则。税收治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税收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准则。依法治税包括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两方面。由于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税务机关依据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处于税收征纳活动的主动地位,有权对无故不履行纳税义务和各种涉税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惩处,因此从依法征税而非依法纳税的角度来考察税收收入质量更具实际意义。依法征税的原则其出发点是税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税收要求,要求税务机关在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征收税款,禁止随意变通税收要素和违反法定征收程序,更无权在法律未作规定或者法律授权之外增加纳税人额外负担,否则就会对税收收入质量构成损害。
(三)负担公平原则。税收作为一种国家主导和参与的财富分配形式,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使各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其能力相匹配。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层面,前者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当的税收,后者指经济能力或者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等的税收,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缴税,负担能力小的少交税,没有负担能力不用纳税。税收收入质量与税收负担公平具有正相关关系。税收负担和纳税义务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既要防止横向的负担不均,也要避免纵向的分担不公。否则税收收入规模增长越快,越是说明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缺失公平,税收收入质量反而越低。
(四)成本效用原则。所谓税收成本是在现存经济条件和税收制度环境下,国家和纳税人参加税收分配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成本,与税收征纳行为相关的主要有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是税务部门在行使征税权、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履行其纳税义务时发生除缴纳税款的额外履约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等。税收收入是资源在由家庭和企业向国家转移的结果,作为税收活动的结果和产出,在经济资源稀缺性约束条件下,判断税收收入的质量,不能不考虑税款应收尽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从这个意义说,组织税收收入也要用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结构产出,只有成本收益权衡最大化才是富有效率和质量的征纳活动。
四、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从揭阳国税工作实际来看,提升税收收入质量还面临着很多制约性因素。作为粤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揭阳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仍处初步的发展阶段,主要产业均属劳动密集型或资源消耗型行业,产品附加值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从根本上制约了税收收入规模的提高。从国税机关自身的条件来看,国税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管理、考核等机制还不完善,与当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还不够协调,与税收征管业务融合度还不够等等,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着税收质量的提升。根据笔者的理解,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建立完善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项主要制度。
(一)税收收入信息采集制度。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对税收收入质量全面评估,前提是对与税收收入相关的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这是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基础环
节。税务机关应利用日益推进的征管体制改革和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依托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全面采集相关数据信息。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四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定期汇总分析的税收计统业务数据,如税收月(旬)快报、会计统计报表、重点税源监控资料、税收分析档案等;二是纳税人自行申报和办理涉税事宜提供的税收征管业务数据,包括与纳税人相关的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相关的数据信息;三是通过税收管理员上门获取与纳税人生产经营相关的生产经营数据和财务管理数据,如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市场价格、成本构成等;四是税务机关从外汇管理、金融、外贸、统计等部门获取的与经济产业运行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如国内生产总值、工商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等,还包括从工商、银行、劳动、供水、供电等部门获取与企业产销活动相关的微观经营信息。
(二)税收收入质量评估制度。税收收入质量评估是指税务机关综合利用已获取的信息数据,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经济税收协调性、征管效率和征管成本等税收收入质量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形成对税收收入质量的客观判断。做好税收收入质量评估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质量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税收发展指标。包括税收完成情况与往年实绩的时间序列纵向比较,或税收完成实绩与计划预算的偏离分析,以及税收组成中不同税种和不同行业税收的结构百分比横向比较。二是税收负担指标。从地区来说,可以用该地区一定时期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宏观税负率;对行业而言,可以从特定行业税收贡献额占该行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计算行业税负率。分别从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视角合理掌握税收负担的基本状况和变动情况。三是税收弹性分析。税收弹性是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税收弹性大于1,说明税收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税收弹性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税收负担指标一样,税收收入弹性的分析也是对经济税收是否协调的合理判断。四是征管效率指标。例如当前各地税务机关应用普遍的征管“六率”指标,侧重从税收资金的流动情况评价税收收入的质量。
(三)税收收入质量控制制度。税收收入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受地方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亦为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和社会信用体系水平所制约,还与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税收执法水平等密切相关。税收收入质量评估以抽丝剥茧的剖析方式,准确定位当前组织税收收入及税收征管工作的漏洞。税务部门要及时将税收收入质量评估分析的结果及时传递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税务人员。对面上的问题,由本级国税部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部署统一实施。对点上的问题,落实基层国税部门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过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达到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高质量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税务部门在跟踪监控税收收入质量的同时,对地方经济运行要有适度的关注,要及时将排查发现的经济运行的不稳健因素向当地党政部门反馈,并积极就优化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献言献策,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工作质效。
(四)税收收入绩效考核制度。税收收入质量管理依靠的是税务人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不懈努力。为把税务人员观念及行动集中到税收收入质量的关注上来,各级税务部门应逐步完善税收收入绩效考核办法,形成监控有力、考核全面、奖罚分明、正面引导的激励机制。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收入绩效评价和考核过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考察组织税收收入工作推动税收收入规模增长的结果,也要考察强化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税务人员的税收征管工作既保证了税款的应收尽收,又不以损害经济税收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为代价;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充分肯定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探索,又不避重就轻掩盖和淡化存在的问题。要在绩效评估和考核的基础上,落实并兑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措施,增强税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税务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其他管理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国的税收收入状况与特点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