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管理层的认定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认定
1、 定义: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 认定与审计目标。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
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3、 认定的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
关的认定(4项) (1)与各类交易和事
项相关的认定(5项)
存在 分摊 完整性 截止 权利和义务 发生 计价 准确性
分类
可理解性
(3)与列报相关的认
定(4项)
(1)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会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会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
履行的偿还义务。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注会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4、 审计的具体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认定要解决的问题是管
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计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
有关?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目标针对漏记交易(低估)?审计
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
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
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
当的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是存
在。
?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
履行的偿还义务?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
金额均已记录。
?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审计目标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
违反该目标。
?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
括在财务报表中,这违反该目标。
?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范文二:管理层的认定
认定
1、 定义: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 认定与审计目标。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
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3、 认定的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
关的认定(4项) (1)与各类交易和事
项相关的认定(5项)
存在 分摊 完整性 截止 权利和义务 发生 计价 准确性
分类
可理解性
(3)与列报相关的认
定(4项)
(1)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会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会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
履行的偿还义务。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注会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4、 审计的具体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
?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认定要解决的问题是管
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计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
有关?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目标针对漏记交易(低估)?审计
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
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
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
当的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是存
在。
?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
履行的偿还义务?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
金额均已记录。
?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审计目标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
违反该目标。
?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
括在财务报表中,这违反该目标。
?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范文三:管理层认定的思考
一、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的确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财务报表使用者常常担心管理层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甚至欺诈的财务报表,从而向外部的注册会计师寻求鉴证服务。因此,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决定了财务报表总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被认为是财务报表与既定标准(如会计准则)的比较。而财务报表是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进行认定的结果,这些认定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和披露会计信息时所采用的标准的一部分,与会计准则直接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即注册会计师要依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设计审计具体目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证据完成对财务报表各项认定的确认,最后才能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因此,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可以用图1表示。 二、新旧管理层认定的比较与分析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关于认定的明确阐述。但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十条中规定,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是否有未入账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上述各事项实质上就是解释获取证据去证明哪些认定,通常将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归纳为以下五类,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不难发现,原准则是将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合在一起的,没有加以明确区分,由此推论的具体审计目标也就比较笼统,不能明确区分交易和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不便于根据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且原准则没有对列报的认定提出要求。事实上对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其侧重点是不同的。如对交易的认定,更关注交易是否发生,是否完整,分类是否恰当等;而对余额的认定,则更关注是否存在及其权利和义务等。 新审计证据准则对于管理层的认定,采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做法,按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相关的认定进行了区分,并由此确定了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和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新旧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对比,笔者认为: 第一,之所以要区分为这样三类认定,主要原因;一是财务报表是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交易和事项的认定一旦出错,势必影响到余额及列报的认定,因此对交易的确认始终是审计的基础。二是资产负债表虽然只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末数字,是一个静态报表,但这种静态的结果却是以企业在会计期内频繁的经济活动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实际上包括了交易引起的收益的获得和费用的发生、以及非交易原因引起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变化等内容,几乎包括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因此期末余额的确认,始终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三是各类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有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而产生错报,另外,还有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新准则专门对列报的认定提出了规定。 第二,由于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的特征不同,产生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各类交易和事项应关注: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对期末账户余额应关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对列报应关注: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三,由于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产生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适用的审计程序也有差别。如对于与收入完整性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通常更能有效应对;对于与收入发生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程序通常更能有效应对;实施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可以为应收账款在某一时点存在的认定提供审计证据,但通常不能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提供审计证据,对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注册会计师需实施其他更为有效的审计程序,如审查应收账款账龄和期后收款期后,了解欠款客户的信用情况等。 因此,管理层的三类认定推论出三类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认定,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意见。 三、认定概念的引入适应了新审计准则的要求 新颁布的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并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识别的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如果是后者,则属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采取总体应对措施,而且要考虑报表层次错报风险对认定层次总体审计方案的影响。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实施实质性程序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可见,风险评估程序主要是识别和评估哪些“认定”可能出错,而控制测试和实施实质性程序是验证“认定”是否恰当。 因此,新审计证据准则引入“认定”概念,并要求注册会计师详细运用认定制定具体审计目标,根据具体审计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获取审计证据的新思路,为可以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一审计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袁露芬)
范文四:管理层认定的思考
审计观察 AUDIT PER SPECTIVE
管理层认定的思考
江苏科技大学 王 丽
一、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没有加以明确区分,由此推论的具体审计目标也就比较笼统,不能 明
确区分交易和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不便于根据各类交易和账 户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
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与各类交余额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且原 准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的确则没有对列报的认定提出要求。事实上对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其 侧重
点是不同的。如对交易的认定,更关注交易是否发生,是否完 整,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界定了注册会计师 的
分类是否恰当等;而对余额的认定,则更关注是否存在及其权 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利和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义务等。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财务报表使用者常常担心管理层提新审计证据准则对于管理层的认定,采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 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甚至欺诈的财务报表,从而向外部的注册会计 师做法,按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相关的认定进 寻求鉴证服务。因此,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决定了财务报表总审计目行了区分,并由此确定了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和列报 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的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 2 新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被认为是财务报表与既定标准 (如会计准 各类交易和事项 各类交易和事项 列报 则)的比较。而财务报表是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进行认定的 结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 果,这些认定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和披露会计信息时所 采发生及 已记录的交易 记录的金额确 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 发生 存在 权利和 是真实的 实存在 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 用的标准的一部分,与会计准则直接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 义务 中 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 资产归属于 被 已发生的交易 权利和 应当披露的事项包括 在审计单位,负 债即注册会计师要依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设计审 完整性 完整性 确实已经记录 义务 属于被审计 单财务报表中 计具体目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证据完成对财务报表各 位的义务 已记录的交易 分类和财务信息已被恰 当地 已存在的金额 项认定的确认,最后才能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因此,认 准确性 完整性 是按正确金额 可理解列报和描述 ,且披露内 均已记录 反映的 性 容表述清楚 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可以用图1表示。 资产、负债和 所 有者权益以 恰接近于资产负 当的金额包括 准确性 债表日的交易计价和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 截止 在财务报表中, 记录于恰当的分摊 公允披露,且金额恰 当与之相关的计和计价 期间 价或分摊调 整 已恰当记录 被审计单位记 图 1 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分类 录的交易经过 二、新旧管理层认定的比较与分析 适当分类
根据以上新旧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对比,笔者认为: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关于认定的明确阐述。但在《独立审计
具体准则第5 号——审计证据》第十条中规定,通过实质性测试获第一,之所以要区分为这样三类认定,主要原因:一是财务报 —
取审计证据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资产、负债在某 表是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交易和事项 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 的认定一旦出错,势必影响到余额及列报的认定,因此对交易的确 认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是否有未入账的资 始终是审计的基础。二是资产负债表虽然只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收入与费用 期末数字,是一个静态报表,但这种静态的结果却是以企业在会 计期是否归属当期, 并相互配比;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会计报表项目的分 内频繁的经济活动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实际上包 括了类反映是否适当, 并前后一致。上述各事项实质上就是解释获取证 交易引起的收益的获得和费用的发生、以及非交易原因引起 的资据去证明哪些认定,通常将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归纳为以下五 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变化等内容,几乎包括了财务会计核算 的全类,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部内容,因此期末余额的确认,始终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三是 各类表 1 原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 报表 管理层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1.总体合理性 还有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而产生错 报, 1.存在或发生 2.真实性 另外,还有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 2.权利或义务 3.所有权 3.完整性 4.完整性 财务报表错报,因此新准则专门对列报的认定提出了规定。 5.估价 4.估价或分摊 第二,由于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的特征不 6.截止 7.机械准确性 同,产生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各类 5.表达与披露 8.分类 9.披露 交易和事项应关注: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 关; 从上表不难发现,原准则是将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合在一起的,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
年第 期?综合(上) 2009 9 102
审计观察 AUDIT PER SPECTIVE
统计抽样调查方法在审计中的运用
徐州师范大学 胡亚敏
抽样审计在现代审计实务中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审计对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作出审计结论所需的直接证据。所以,在 估
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不断扩大化,要求审计人员在保证审计质计财务报表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时常用到变量抽样。
量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审计效率,现代数学统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也 (二)统计中的抽样调查 统计中的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
为抽样审计提供了方便。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中国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用这一部分单位的 数
注 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专门就审计抽样制定了一个独立值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中的抽样调查有 四详细 的内容。在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模式下,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个特点:
注册会 计师在风险测试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而具体的一是其只调查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二是用一部分单位的数 审计程序 则包括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据去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三是抽选部分单位时一定要遵循随机 在进行年 度报表审计时,对于现代大中型企业来说,会计资料极多,原则;四是抽样调查中会产生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 如果没有 目的地详查,很难完成审计目标。笔者拟从统计学中的以进行控制。 抽样调查原 理来分析审计抽样中变量抽样的运用。 由于抽样调查遵循随机原则,又能合理地控制抽样误差,所以
一、变量抽样及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比全面调查的结果更为准确。抽样 (一) 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 方法包括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抽样的组织方式有简单随
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 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审计中的抽样审计就是运用了统
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任意抽样、判 计中的抽样调查原理。 断抽样和统计抽样,由于任意抽样和判断抽样主观性较强,逐渐被 统(三)抽样调查在审计变量抽样中的运用 在统计抽样中,抽样 计抽样所代替。变量抽样是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 抽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其意义是通过样本指标来估计总体指标, 由样,适用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变量抽样是用于实 质于样本只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少数单位构成,因此样本指标数值 与 性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方法,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总体指标数值一定会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样本的误差
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交新颁布的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
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对期末账户余额应关注:记录的 证据,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并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
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所有应当 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识别的风险是与特定的某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
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 进而影响多项认定。如果是后者,则属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
已恰当记录。对列报应关注: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 且风险。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采取总体应
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 对措施,而且要考虑报表层次错报风险对认定层次总体审计方案的
括;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财务 影响。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
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控制测试以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
次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实施实质性程序直接用以发现认定 第三,由于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不
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产生的 层次重大错报。可见,风险评估程序主要是识别和评估哪些“认定”可
能出错,而控制测试和实施实质性程序是验证“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适用的审计程序也有差别。如对于与收
入完整性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通常更能有效应对; 对因此,新审计证据准则引入“认定”概念,并要求注册会计师详
于与收入发生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程序通常更能 细运用认定制定具体审计目标,根据具体审计目标来设计和确定
进一步审计程序。这样环环相扣, 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获取审计 有效应对;实施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可以为应收账款在某一时点
证据的新思路,为可以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 存在的认定提供审计证据,但通常不能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提
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供审计证据,对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注册会计师需实施其他更为 有效的审计程序,如审查应收账款账龄和期后收款期后,了解欠款
参考文献: 客户的信用情况等。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 因此,管理层的三类认定推论出三类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
号—审计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认定,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认定层次充分、 适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当的审计证据,最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意见。
(编辑 袁露芬) 三、认定概念的引入适应了新审计准则的要求
年第 期 ?综合(上) 2009 9 103
范文五:管理层认定的思考
管理层认定的思考
作者:王 丽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9期
一、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的确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财务报表使用者常常担心管理层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甚至欺诈的财务报表,从而向外部的注册会计师寻求鉴证服务。因此,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决定了财务报表总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被认为是财务报表与既定标准(如会计准则)的比较。而财务报表是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进行认定的结果,这些认定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和披露会计信息时所采用的标准的一部分,与会计准则直接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即注册会计师要依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设计审计具体目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证据完成对财务报表各项认定的确认,最后才能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因此,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可以用图1表示。
二、新旧管理层认定的比较与分析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关于认定的明确阐述。但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十条中规定,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是否有未入账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上述各事项实质上就是解释获取证据去证明哪些认定,通常
将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归纳为以下五类,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不难发现,原准则是将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合在一起的,没有加以明确区分,由此推论的具体审计目标也就比较笼统,不能明确区分交易和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不便于根据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且原准则没有对列报的认定提出要求。事实上对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其侧重点是不同的。如对交易的认定,更关注交易是否发生,是否完整,分类是否恰当等;而对余额的认定,则更关注是否存在及其权利和义务等。
新审计证据准则对于管理层的认定,采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做法,按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相关的认定进行了区分,并由此确定了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和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新旧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对比,笔者认为:
第一,之所以要区分为这样三类认定,主要原因;一是财务报表是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交易和事项的认定一旦出错,势必影响到余额及列报的认定,因此对交易的确认始终是审计的基础。二是资产负债表虽然只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末数字,是一个静态报表,但这种静态的结果却是以企业在会计期内频繁的经济活动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实际上包括了交易引起的收益的获得和费用的发生、以及非交易原因引起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变化等内容,几乎包括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因此期末余额的确认,始终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三是各类交易和余额的认定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有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而产生错报,另外,还有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新准则专门对列报的认定提出了规定。
第二,由于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的特征不同,产生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各类交易和事项应关注: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对期末账户余额应关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对列报应关注: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三,由于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产生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适用的审计程序也有差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