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2017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2017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第1篇:万能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的历史任课教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加之珠海市历史科目是不记录中考成绩的科目,而只是参考科目,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基础不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是专题式的,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现在是高中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已经习惯了专题式的教材编排。某些同学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也在增加。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本学期我认为自己在历史教学方面做的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张快乐教学。历史课绝不是听故事的课,但是在课堂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班上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课外看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就会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榜样和带动作用。上开学初有一个学生在历史课上非常活跃,他在课上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历史史实,尤其是世界史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准确细致。我也借机给了
他一个历史小王子的称号,在之后的历史课上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就增加了不少。在历史课上通过分享式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起,也让课堂快乐有活力。
二、对学生低起点,高要求,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本学期还未分文理科,所以历史学习的最重要目标仍然是抓基础。基础知识反复巩固和练习,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要高要求。在课堂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谈话,和设置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增强其历史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学生搭建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在学期学习前就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的目录,了解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框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都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在每节课和每个单元结束时,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包括几方面,相互之间有何关系。培养学生大历史的意识。
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个学期听了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在我校举办的讲座中讲到,如今中国的中学教育不重视情感教育,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有发生。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历史课上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心。
五、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多看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历史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属性。优秀的历史课堂应该传达有深度的历史思想,要达到这个高度,要依靠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的热情和教学经验。我现在是热情有余,所以这个学期主要从后两个方面去努力,本学期看了《民主的细节》、《中国近代史纲要》风书籍,每周都去听一堂优秀历史教师的课,每周参加历史组的教学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有: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后,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
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二、丰富历史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教的再好,都不如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的知识来的可靠。本学期是以此为目标的,但是做的还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第2篇:通用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本学期继续教高一历史,担任高一(2)班班主任,重点是搞好高一历史会考,争取全部通过。一学期匆匆过去,忙碌,充实,有成功,也有不足。故总结如下:
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会考考点落实准确,不考的知识不教,否则,增加学生的负担。备学生,又要备教法。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我这学期采取分层教学,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树立会考信心。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
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3篇: 经典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一学期进入尾声,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一学期以来工作方面点点滴滴的得与失,总是每学期必不可少,也是尤为必要的事情。回顾短短一学期以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及岗位概况。
在我校历史教师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这学期担任高一年级6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除了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外,我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回报之以更大的工作热情~
(二)思想及工作态度方面。
一学期来,本人除自始至终以认真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外,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事宜也都予以积极配合。
(三)教学工作方面。
作为科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上好每一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 绥棱教育信息网 www.suilengea.com )
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切实地做到因材施教。许多学生曾经都认为历史学科枯燥而乏味,怎样才能将一节课上活,怎样使学生爱听历史课,对于刚从教不久的我来说,确实是个极大的挑战。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到个别行为上有偏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很多课都无法听懂,所以大部分都有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也就相对容易多了。课后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资料的查阅上,尽量多找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上的有争议的话题等等,上课时密切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设疑,辅以有激情地讲解,将传统的深入浅出变成浅入深出,结果收效甚佳,在我的历史课堂上时
不时地传出了阵阵笑声。在不经意中,我也从学生口中知道了他们最喜欢历史课。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教材跨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适时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原本枯燥的知识。
同时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改变初中开卷考试形成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性学会、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再掌握知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2、认真解读教材,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考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因此,我仍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成绩
作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任务。教学中,我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
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我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我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课堂上,我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中午或是间休时间和他们谈话,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并耐心地领他们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帮助他们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尽快提高成绩。
3、认真挖掘教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在期末复习时我主要是针对学生薄弱的材料题进行了精讲精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问题,从材料中如何提取有效的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55道典型题的训练,现在大多数学生已学会了基本的答题思路,形成了良好的答题方法,同时也规范了答题格式。
4、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柳林老师、江华明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范文二: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 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耕女织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2、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 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3、《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 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4、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周王室衰弱,封建王权强化 B.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 D.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5、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7、明中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下列哪些认识对这种现象起阻碍作用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处处皆关,关关皆税 ?天朝物产丰盈,原不藉外物以通有无
A.???? B.??? C.??? D.???
1
8、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国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地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 9
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10、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C
11、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广告:“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有蔡廷锴将军题词;“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 救国,仁心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军援助最力,,”于是“永安堂”产品热销。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A.近代外资企业 B.近代洋务企业 C.近代大众传媒发展 D.近代实业救国思想 12、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的正确描述是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A(??? B(?? C(??? D(??
13、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14、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2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D(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15、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1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 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7、“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8、《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期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作用的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 19、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 B.?? C.?? D.??
20、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1、“矛盾引发激烈的动荡,危机孕育着转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的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主要指 A.计划经济政策 B.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C.国家干预政策 D.社会福利制度
3
2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3、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 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24“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
25、1602年,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它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集中的资本,然后派遣更多更大的商业船队前往南洋,通过买卖交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欧洲贵金属货币短缺
C.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 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6、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 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 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27、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经营者革命”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28、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是
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体现 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
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弊端
4
29、“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 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 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 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因为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30、“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二、阅读理解
31、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4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6
5
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 材料三: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 流向 人数(百万)
1953----1961年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1977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 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
影响。(6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
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7分)
(3) 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
6
要原因。(5分)
高一 历史答案
一、单选 DCDBB DABCB DDDCB DCAAC CADBC DDAAA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2分)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2分,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12分,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6分,答
且言之有理即可) 出三点
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分
(2)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3分 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分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分
(3)状况: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停滞”。1分 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2分 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的2分影响。
7
范文三: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课件
辽宁省沈阳市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
1、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
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 .男耕女织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2、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 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 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3、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
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4、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的“废井田,开 阡陌” ,直接反映了
A. 周王室衰弱,封建王权强化 B.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 D.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5、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 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 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 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7、明中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下列哪些认识对这种现象起阻碍作用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③处处皆关,关关皆税 ④天朝物产丰盈,原不藉外物以通有无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国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 关枪——都摩肩挨背地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 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9、**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
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10、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 1985年到 1987年, 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种减少到 60种, 计划管理的商品由 188种减少到 23种,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 70种减少到 36种。这说明了
A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11、 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广告:“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 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有蔡廷锴将军题词; “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
救国,仁心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军援助最力??”于是“永安堂”产品热销。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A. 近代外资企业 B. 近代洋务企业 C. 近代大众传媒发展 D. 近代实业救国思想
12、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 1945)的正确描述是
① 1927— 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②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③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 ④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A .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3、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年之久,并且双 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 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 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 结局。 ”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 .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C .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14、 1903年 4月 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 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 ”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 .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 .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D.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15、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 .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 .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 .**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 . 80年代符号:自行车、 QQ 、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1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 哲伦,而是那 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7、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 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 生产率,从 1920年到 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 ”这表明 造成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8、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 保障。罗期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作用的是
A. 调整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
19、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②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③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20、 斯大林曾说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 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 , 苏 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 ,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 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 , 苏联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1、 “矛盾引发激烈的动荡,危机孕育着转机。 ”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 的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主要指 A. 计划经济政策 B.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C.国家干预政策 D.社会福利制度
2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A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3、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 球分裂”主要 是指
A .政治纷争加剧 B .军事对抗升级 C .文化差异加大 D .贫富差距拉大
24“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 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 英国的贸易从 1698至 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 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 500%至 600%之间。 欧洲 的总的贸易在增长。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A. 价格革命 B. 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 科技革命
25、 1602年,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它成功地将社会分 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集中的资本,然后派遣更多更大的商业船队前往南洋,通过买卖交 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欧洲贵金属货币短缺
C.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 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6、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
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
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 .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27、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 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 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A .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 .企业“经营者革命” D .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28、 1971年 8月 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 ,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 崩溃。这是
A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体现 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弊端
29、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
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
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 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 ” 。在此
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 。这主要因为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30、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 , 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 , 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 , 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 , 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 , 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二、阅读理解
31、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 “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 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 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 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 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 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 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 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 些?(4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 性影响。 (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6
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 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 即所谓小农经济。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 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 1953年
材料三:1953— 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 根据材料一说明 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 影响。 (6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 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7分)
(3) 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 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
要原因。 (5分)
高一 历史答案
一、单选 DCDBB DABCB DDDCB DCAAC CADBC DDAAA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2分)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 蒸汽机)等。 (2分,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
(2) 经济方面:机器 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 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 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12分,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 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6分,答 出三点 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2分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2分
(2)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 3分 措施:对农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分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2分
(3)状况: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停滞”。 1分 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 工业化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2分 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的 2分 影响。
范文四: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0分)
51(《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52(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53(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这表明
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54(汉唐两代都规定,居住在城市的商人,须著录特殊户籍,称为“市户”,非“市户”不准入市设铺营业。这反映了
A(官府垄断商业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政府限制商业 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55(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5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A(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突发性
- 1 -
57(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5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59(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创造了新美洲”指的是,英国 A(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B(开展了工业革命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实行了议会改革
60(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 ? ? 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61(下表是1880,1910年中国部分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变化(%),对图表信息的正确解读是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A(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 B(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62(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
- 2 -
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C(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 63(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B(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6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 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65(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国有林区和公园。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内容
A(实施直接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保护劳工权利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66(“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发展“混合经济”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67(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
A(社会矛盾 B(计划经济 C(过度的福利政策 D(选举制度 68(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
- 3 -
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
69(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时期的浮夸风
C(“**”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70(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71(下图是“中国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徽标,这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72(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革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73(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 4 -
74(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75(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区“生产分工”战略,美国和加拿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墨西哥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互补。三国形成该分工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A(经济体制不同 B(发展水平不同
C(政治制度不同 D(开放程度不同
参考答案
51-55CDBCD
56-60CDBBB
61-65BACBB
66-70DCCBA
71-75DBDCB
- 5 -
范文五: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 “周公??立七十一国”
B. 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答案】C
2.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故答案为C项。北宋初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排除A项;参知政事不具有军事职权,排除B项;军机处为清代设置,排除D项。 3.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A
- 1 -
点睛:科举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材侧重于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实际上科举制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的选官用人制度,其作用肯定不止如此。本题的解答,一要抛开教材的固定模式,二要抓住材料中的“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等关键信息回答。
4.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 B. 相权得到加强
C.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中书省职能专一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说明中书省长官的权力增大,相权得到加强,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的“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表明皇权是强大的,中书的职权是皇帝赋予的,不能反映皇权被削弱和中书省独揽大权,排除AC项;中书省作为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不可能职能专一,排除D项。
5.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 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清朝设置军机处 D. 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并结合孟德斯鸠的生活时代可知,材料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答案为C。其他三项均不是孟德斯鸠生活的年代,孟德斯鸠生活在18世纪,排除ABC项。
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一位成员就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误的是
A. 公民大会是常设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2 -
B. 这一时期,雅典实行民主制
C.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D. 公民在公民大会上的发言受到一定的限制
【答案】A
【解析】公民大会定期召开,非常设;常设机构是五百人议事会,A项说法有误,故答案为A项。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是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公民言论自由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B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公民大会与五百人议事会的关系。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但不是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但不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与五百人议事会的关系,有点儿近似于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7. 恩格斯指出:“他们(古希腊人)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历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古希腊人首创了 ?差额选举制
?比例代表制
?元首制
?任期制
??? A. ??? B. ??? C. ??? D.
【答案】B
8. 《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 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 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可知法律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CD项。
- 3 -
9. 某校举办学术报告,报告主题见下图海报。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上的有
?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雅典工商业发展为欧洲近代经济奠定基础
?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件奠定理论基础
A. ?? B. ?? C. ??? D. ???
【答案】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选基顺藤摸瓜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选基顺藤摸瓜法,即根据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以此作为基点,然后再对其他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本题可以先采用排除法确定错误项?,然后参考其他解法作出选择。 10. 罗马法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是
?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正至上的原则
A. ?? B. ?? C. ??? D. ??
- 4 -
【答案】C
【解析】罗马法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罗马法蕴含的自然法思想追求公正公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重要影响。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D项。
11.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是代议制立宪政体
?王权受法律和议会的限制
?议会权力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
?英国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
?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A. ??? B. ??? C. ??? D. ?????
【答案】D
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只能采用肯定法即凭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本题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均正确。
1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根本意图是
A. 加强专制统治
B. 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C. 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D. 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通过法律规定保证联邦政府以及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拥有大权,这些规定的根本意图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的国家政权,以建立强大的联邦国家而不是以前松散软弱的邦联。故答案为C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是专制制度,排除A
- 5 -
项;美国刚建国,其实力还没有达到建立世界霸权的程度,排除B项;D项不是根本意图,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对于本题的回答,要联系美国从邦联到联邦的进程来看。美国从邦联到联邦的进程所反映出的根本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建设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抓住这一进程的主题,本题也就迎刃而解。
13. 迪特夫?拉夫在《德意志史》中记载“1888年即位的新皇威廉二世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1890年宰相俾斯麦被迫辞职。由此,我们可推断德意志的政体是
A. 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B. 典型的三权分立共和制
C. 法律至上的君主立宪制
D. 成熟的议会共和制
【答案】A
14. 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 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 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 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答案】C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法国政体的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15.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 6 -
?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 ??? B. ??? C. ??? D. ???
【答案】B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三者的共同点。
16.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 领土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关税主权 D. 司法主权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1843年英国通过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获得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中国开始丧失司法主权。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内容,排除ABC项。
17.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 7 -
A. 图一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东桂平县武装起义
B. 图二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C. 图三其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
D. 图四天京事变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
【答案】C
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本题图示中的“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等有效信息。
18. 有人看电视节目《清宫档案》后有感而发:“人言洋务无实务,怎知朽木有蛀虫。艨艟战舰何其华,黄海一战丧斯文。”对这一感慨所言战争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 福建省的福州和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
B.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干涉还辽”
D. 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答案】C
- 8 -
【解析】由材料中的“洋务”“黄海一战丧斯文”可知,这一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干涉还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答案为C项。福州、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中,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排除B项;北京设立使馆区是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排除D项。 19. 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表明
A. 武昌起义爆发日已被政府作为国庆纪念日
B. 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
C. 辛亥革命在民族、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
D.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民权革命的确立??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以及“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故答案为D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未实现革命的目标,排除B项;辛亥革命在民族革命方面没有取得成功,排除C项。 20. 1939年5月,**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A. ?? B. ?? C. ??? D. ????
【答案】D
21. **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是
- 9 -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领导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确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例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的秘密在农村”、“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探索”等信息可
创造性探索”知,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两项与“不符,排除;D项发生在1935年,与“20世纪20年代”不符,排除。 22.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材料所述“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应当是指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完成的任务,排除B项;列宁认为应当退出一战,排除C项;列宁认为应当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不仅仅只是巩固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
2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 北伐战争失败 B. 日军大规模侵华
C. 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D
24.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俄国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 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 C.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0 -
【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25.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打了三个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个战役”指三大战役,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故答案为C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均是在1947年,排除AB项;攻克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是在1949年,但从材料看,C项更为准确,排除D项。
- 11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2017高一历史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