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民间信仰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
人是信仰宗?教的动物,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说:「做人就是要?做宗教徒。」他认为「如果不信宗?教,不如去自杀?」。这句话说得?或许稍嫌偏?激,对无神论者?而言更不以?为然。不过信仰宗?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星云大师?说:「信仰是一种?出乎本性,发乎自然的?精神力。」大师认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宗教信?仰,而且可以说?世界上各个?种族皆有其?特殊的民俗?信仰,从信仰中亦?可一窥各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演进?等。
大师以中国?为例指出:「最早民智未?开的时代,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并且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以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各有神明?主宰其事,因此有了所?谓的山神、雷神、电神、风神、雨神、河神、树神等,这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不了解,因而产生敬?畏自然的『自然宗教』。此后民智渐?开,英雄人物不?断出现,于是崇拜自?然的宗教就?渐渐进化为?崇拜英雄的?宗教,譬如:关云长赤胆?忠义、岳武穆尽忠?报国,值得人们效?法学习,因此大家就?把他们当神?明来拜;郑成功率领?军队退守台?湾,并移来福建?、广东两省的?人民,大家就建庙?奉祀他;妈祖林默娘?对渔民救苦?救难,因此被奉为?海上的守护?神,这些英雄人?物因为各有?功勋,因此被奉为?神明崇拜。」
崇奉神明,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特?色之一,也因此常被?一些知识分?子讥为迷信?。不过星云大?师认为,「迷信」虽然不如「正信」好,但是总比「不信」
好。他说:「信仰当然以?『正信』最好,不能正信时?,『迷好,更比「邪信」
信』至少还有个?信仰;连迷信都没?有的人,是空无所有?,最为贫乏。」他举例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公公、老婆婆跪在?神明前面,虔诚的礼拜?着。虽然他们不?懂高深的哲?理,他们的信仰?被批评为『迷信』,但是他们的?信心好纯洁?,好高尚~」因此对于过?去政府大力?取缔民间拜?拜,大师主张应?以「改良」代替「取缔」。
星云大师一?生倡导「尊重与包容?」,尤其对于宗?教信仰,他自己本身?从来不曾因?苦或难而动?摇过对佛教?的坚定信仰?,但是他主张?对其他宗教?应该尊重包?容、交流往来,甚至对于具?有「迷信」色彩的民间?信仰,都能从「净化」、「提升」的立场给予?定位。
以下是二??一年十月六?日,大师在佛光?山如来殿大?会堂与一千?多名信众座?谈,针对「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所提出的精?辟见解。
时 间:二??一年十月六?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地 点:佛光山如来?殿大会堂
主持人:星云大师
对 象:一般信众千?余人
---------------------------------------------------------------------
-----------
一、有人说:「人是宗教的?动物。」大师也曾说?过:「人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不能没有?宗教信仰。」请问大师,信仰的真义?是什么,人为何要有?信
1
仰,
答:人生在世,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例如,工作的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总要回到舒?适的家中休?息;倦飞的鸟,经过了一天?的觅食,也知道飞回?巢中安栖。读书的人,把身心安住?在书本上面?;做事业的人?,把身心安顿?在事业的发?展上,而那竟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就无处安住?身心了,因此寻找身?心的安止处?,是刻不容缓?的事~
信仰能使身?心安住,信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没有信仰,生活便没有?立场而失去?意义。我们要使生?活内容更充?实、更美化,信仰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譬如有的人?一生省吃俭?用,辛苦赚得的?金钱,本身舍不得?花用,借给别人,却被倒闭了?。这时如果是?没有信仰的?人,一定苦恼万?分,甚至想不开?寻短见。但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就?能看得开,他会当作是?自己前世亏?欠于人,今生有能力?偿还正好;能够抱持「还债」想,心中就能淡?然而不再忧?虑。有的人被人?冤枉,受了欺侮,心中难免感?到委屈,甚至愤恨不?平;但是有信仰?的人,他「难忍能忍」,认为一切都?是修持忍辱?行所应该遭?遇的,自然不会生?起瞋恨心。
信仰,使我们懂得?委屈求全,在生活里不?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感?到没有办法?,如此自能美?化生活。有信仰的人?,对于困难、折磨,他认为这是?庄严人生的?必备要件,因此能把困?难挫折化为?迈向成功的?砺石~有信仰的人?,常常会想:「我现在虔诚?的拜佛、念佛,广修一切功?德,将来就可以?到佛国净土?。」由信仰而激?发善行,不仅美化现?世的生活,对未来更充?满美好的憧?憬,所以信仰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让人生充满?了生机~
信仰并不一?定是指信仰?宗教,有的人信仰?某一种思想?或某一种学?说,有的人信仰?某一种主义?,例如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国家即是?信仰马列思?想而建立,这些思想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都?发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的人?崇
也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 拜某一个?人,
不过话虽如?此,毕竟人是宗?教的动物,人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教。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离开?水而生活。人类从上古?时代民智未?开,就对大自然?产生信仰,接着从信仰?神权、君权,到现在的民?权、人权,甚至即将到?来的生权等?,可以说,人类自有文?明开始,除了追求物?资生活的满?足以外,精神生活的?提升、信仰生活的?追求,更是无日或?缺。
谈到宗教信?仰,在泰国有一?种习惯,女孩子选择?对象结婚时?,要先了解对?方有没有当?过和尚,当过了和尚?,表示此人已?受过宗教纯?善的熏习,严格的生活?训练,有了宗教的?信仰,才能嫁给他?;如果没有宗?教信仰,表示此人缺?乏人生目标?,不能轻易托?付终身。
宗教信仰,有时不但成?为衡量一个?人人品的准?则,尤其信仰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标,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则,就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到达目?的地,减少不必要?的摸索,所以信仰的?力量如同马?达,是我们向前?迈进的动源?。
但是信仰宗?教也要注意?慎重选择,否则一旦信?错了**外?道,正如一个人?错喝了毒药?,等到药效发?作,则生命危矣?~所以「邪信」不如「不信」;「不信」则不如「迷信」。迷信只是因?为一时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善恶因果观?念,懂得去恶向?善;不信的人,则如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开眼?睛看世界,那么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
当然,信仰宗教最?终是以「正信」最好~所谓正信,就是要相信?善恶因果必?定有报应,要相信世间?绝对有圣贤?好坏,要相信人生?必定有过去?、现在、未
2
来,要相信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尤其佛教的?中道缘起、因果业报、生死涅槃等?教义,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人生?的迷惑,所以值得信?仰。
信仰佛教,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例如有人「信人不信法?」、有人「信寺不信教?」、有人「信情不信道?」、有人「信神不信佛?」等。甚至即以信?仰佛教的教?义而言,本身也有层?次的不同,例如凡夫的?般若是正见?、二乘人的般?若是缘起、菩萨的般若?是空;唯有佛,才能真正证?悟般若,所以般若是?佛的境界。
其实般若也?是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学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开发?真如佛性,所以信仰佛?教,要从求佛、信佛、拜佛,进而学佛、行佛、作佛;唯有自己作?佛,才是信仰的?最高层次。
信仰是人生?终极的追求?,信仰能使生?命找到依靠?;人必得要有?个信仰才有?中心,有信仰才有?目标,有信仰才有?力量。在各种信仰?中,正信的宗教?给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对?佛教的真理?产生了信仰?,则面对人生?一切的横逆?、迫害,不但不以为?苦,并且能甘之?如饴的接受?。信仰真理的?力量,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继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因此人不能?没有宗教信?仰。
---------------------------------------------------------------------
-----------
二、过去一般人?总是「佛道不分」,乃至把民间?信仰当成是?佛教。请问大师,什么是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所谓「民间信仰」,指的是一种?地方性的信?仰,并没有成为?国际性的宗?教。民间信仰是?一种传说,既没有历史?根据,也没有教理?、思想,只是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对于侠义人?士的尊重,对于大自然?的敬畏,都成为民间?的信仰。
民间信仰起?源于知识未?开化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现象?无比的敬畏?,害怕随时会?危及生命财?产,因此举凡雷?公、雷母、风伯、雨姐都成为?膜拜的对象?,乃至大树、石头都成为?神祇,因此产生自?然精灵崇拜?的宗教。
随着时代的?递移,由自然界的?信仰,进而走向以?民族英雄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譬如关云长?忠义可佩,遂和孔子并?列为文武二?圣,成为儒家精?神的象征。岳武穆精忠?爱国可敬,到处建有岳?王庙,受到万民的?景仰。郑成功开垦?台湾、妈祖救济苦?难,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伟?大的神明以?致香火不绝?。乃至《封神榜》、《西游记》等神异小说?中如李哪咤?、孙行者等子?虚乌有的人?物,也为民间所?膜拜不疑。
民间信仰所?崇奉的神明?很多,诸如观音、弥勒、土地公、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三山大帝、南北斗君星?、灶君、七星娘娘、城隍、女娲、碧霞元君、太白真仙、李老君、南北星君等?。从古以来,民间的信仰?一直是三教?九流、神佛不分,甚至充满道?教的色彩。例如扶乩、跳童、求签、卜卦、掷茭、拜斗、看相、算命、建醮、灵异等,都与道教密?不可分,所以一般人?总把民间信?仰归于道教?,这也是「佛道不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不只是?民间信仰,最早的宗教?基本上就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不可知,以及对未来?的无知与惧?怕。也就是说,当自然界的?变化破坏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时,追求一个高?于此力量人?格化的「神」,就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个「神」依民族、习性、地区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与呈现。自然环境变?化遽烈
3
的地?方,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在崇山峻岭?中,就崇拜动物?、植物;一般民族则?对祖先有纪?念、祈福的感恩?仪式。不论崇拜的?对象为何,他们的共同?点是相信所?崇拜的对象?具有神秘超?人的力量,藉由祷告、祭祀就可以?免遭祸害。
但是随着民?智开发,现在的宗教?信仰已从对?自然的畏惧?、对英雄的崇?拜,进而走向对?真理的信仰?。具有真理性?格的佛教早?已从对自然?图腾的崇拜?、英雄式的神?权信仰,走向净化身?心、提升生命的?层次;现代化的佛?教,也不再像过?去知识低落?的时代迷信?怪诞以神奇?诱导民众,而是积极地?将人心导引?至正信真理?的领域。这就是佛光?山所弘扬的?人间佛教。
所谓「人间佛教」,凡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的?佛陀降诞人?间,主要是为了?示教利喜;佛陀并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而是一位慈?悲、仁义、道德的觉悟?者。一般人信仰?神明是希望?神明保佑他?们发财致富?、功成名就、所求如愿等?等,而佛教讲究?待人慈悲,讲究喜舍布?施,讲究牺牲奉?献,讲究广结善?缘。可见信仰神?明养成贪心?,造成心灵贫?乏,佛教则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富贵与?满足。
再者,信仰最终的?目的,是要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烦恼?。信仰神祇并?不能帮助我?们解脱生死?,也不能提升?我们做人的?智慧、道德、勇气,所以我们应?该提升信仰?,从有所求的?神祇信仰升?华为菩萨道?的实践,从慈悲喜舍?,为人服务中?,开发自己的?佛性,进而解脱生?死烦恼,这才是真理?的宗教。
因此,若问民间信?仰与佛教有?什么不同,一般说来,民间信仰都?是对神明有?所要求,求发财富贵?、求长寿百岁?、求家人平安?、求子嗣等;但佛教都是?布施,都是喜舍给?人,所谓「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当然,佛教也不是?完全无所求?,只是佛教所?求的都是求?国泰民安,求全民安乐?,都是为大众?而求。就如基督教?也是与民间?信仰一样,求上帝保佑?,吃饭时感恩?上帝赐予,但佛教则是?供养十方,普施一切众?生。
不过,不可讳言,过去的佛教?往往偏重出?世思想的阐?扬,因此与人生?脱节。基本上宗教?的发展要迎?合人心所需?,只有强调出?世、解脱的教义?,必定曲高和?寡,难以度众;能够迎合人?心的佛教,才是人间需?要的佛教。人间佛教具?有时代性、生活性、普济性、利他性、喜乐性等特?色,它一面包容?民间的宗教?,一面弘扬佛?法的真理,所以人间佛?教是二十一?世纪引领人?类走向未来?的指标。
总之,人必须要体?证真理,才有力量面?对人生的横?逆,才有智慧通?往生命真实?的世界。力量与智慧?其实是来自?自己,来自自性的?开发,所以佛陀曾?经教诫弟子?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就是信仰?佛教与民间?信仰,乃至与其他?宗教最大不?同的地方。
---------------------------------------------------------------------
-----------
三、谈到民间信?仰,一般人容易?把他跟迷信?画上等号,请问大师,民间信仰是?迷信吗,佛教对「迷信」的看法如何?,
答:刚才说过,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起初是缘于?对大自然现?象的不了解?而产生敬畏?的膜拜,或对特殊贡?献者产生英?雄式的推崇?。例如上古时?期崇拜的自?然神很多,大致有三类?:一即天体崇?拜,主要对象为?日月,其中以日神?为首。二为自然力?的崇拜,主要有风、雨、雷等,都具有至高?无上的灵性?,能主宰人类?的命运。三为自然物?的崇拜,居于沿海者?多敬海神,住于河谷者?多拜河
4
神,处于山林间?者多信树神?、山神。基本上,人们都将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做为崇?拜的对象。此外,星神、云神、湖神、潮神、井神、木神、火神、土神、石神、蚕神等,也都是人们?崇奉的对象?。
再者,上古时期也?塑造了许多?征服自然的?英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射箭?英雄后羿,治水英雄鲧?和禹,以及渔猎之?神伏羲、火神祝融、农神后稷和?神农、蚕神嫘祖等?。
原始时期崇?拜的英雄,以与生活有?关的为主。此外,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有一?定的崇拜对?象,如军人以关?云长为战神?、医师奉孙思?邈为药神、制笔业以蒙?恬为笔神、茶行将陆羽?当成茶神等?等,都有一定的?祭祀和礼仪?,也都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
有的人一提?到宗教,就联想到「迷信」,特别是对敬?天畏神的民?间信仰,总认为那是?愚夫愚妇的?迷信行径。在我看来,民间宗教信?仰根植于传?统的敬拜天?地万物的信?仰文化,用礼义仁爱?来维系人伦?纲常,以善恶报应?的思想建构?祥和族群,其本质是善?美的,只是由于现?代人过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迷信神通能?够改变一切?祸福命运,于是有不肖?的灵媒假神?明附身之名?,借机敛财骗?色,更是玷污了?神圣的宗教?信仰。
其实,民间宗教膜?拜神明的信?仰,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观念自我?规范,对维持井然?有序的社会?有一定的助?益,因此也不应?将民间信仰?界定在愚夫?愚妇的迷信?范畴里,而对它有所?鄙视。再说,迷信固然不?可宣扬助长?,但是有时
迷信其实是?对自己所信?仰的对象不?计利害得失?、全心全意地?迷?信却比不信?好。
信奉。譬如军人为?国家牺牲,为卫民而献?出生命,为什么要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奉献呢,因为对自己?保家卫国的?使命产生一?种不问任何?原因、不计较任何?条件的绝对?信仰,也就是「迷信」的情操,因此可以不?顾一切牺牲?,献出所有,故而迷信不?一定不好,如果善于运?用,何尝不是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一股?力量,何尝不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能源~
过去有一位?老太婆信佛?虔诚,没有受过教?育,不会看经,因此持诵「唵嘛呢叭弥?吽」,并且每诵一?句,就拿一颗豆?子来计数,昼夜不断,精进不已。由于她不认?识字,把「吽」字误念成「牛」字,虽然如此,时日久了,精诚所至,竟然念到豆?子自动跳起?来的境界。
从这则故事?可以明了,当一个人对?一件事产生?无比的信心?,专注前往,毫不退缩,自然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完成目标。正如古人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倒海?如反掌折枝?之易。因此对宗教?、真理、正义产生盘?石不移的「迷信」,不足忧惧,值得担心的?是什么都不?信,精神没有寄?托的地方,心灵没有安?住的场所,心田中毫无?善恶是非的?种子,这才是令人?忧心的事~
另外,比迷信、不信更糟糕?的是邪信,也就是不分?是非善恶、邪知邪见的?信仰。譬如不信因?果,就是邪见;有断灭见,就是邪见;乃至我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都是邪见。
佛教是一个?驱邪显正的?宗教,佛教不否认?民间信仰,只是加以导?正、定位,例如在《六方礼经》中,佛陀对于日?日礼拜六方?的善生童子?开示说:「方位不是在?虚空中,而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礼拜?的六方是: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夫妻为西方?,亲朋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为上方?。」意思是身为?一个佛教徒?,不要迷信时?辰、地理,所谓「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再如过去一?般民间的习?俗,每逢神明诞?辰总要大肆?拜拜,每次拜拜则?人山
5
人海,杀猪宰羊,大吃流水席?,政府曾经大?力反对,加以取缔;然而站在佛?教的立场,我并不赞成?取缔拜拜,我认为应该?改良拜拜,以清香四果?代替杀猪宰?羊,提升民间活?动的层次,让其自然改?良、净化。因为刚才说?过,信仰能够正?信当然最好?,不能正信时?,迷信也不错?,迷信至少还?有信仰。所以我自己?认为,信仰神祇虽?然是迷信,但迷信总比?不信好,迷信至少可?以填补人类?心灵的空虚?,甚至建立因?果观念,发挥奖善惩?恶的功能,总比不信或?邪信好。
这么说,也许大家会?以为我对迷?信的行为表?示赞同,其实我只是?想表明迷信?虽然不值得?推波助澜、极力宣扬,但是总比完?全没有信仰?要好。不过迷信由?于不明宗教?净化人心、提升生命的?道理,所以终究不?是十全十美?的境界。尤其迷信有?时也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束缚,譬如有的人?盖房子要看?风水、八卦,乔迁时还要?算时辰,如果不如此?,恐怕祸及子?孙、冒犯祖先。其实依照佛?教的看法,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算命看地理?无非是我们?自找的一些?束缚而已,所以信仰最?终是以「正信」最好~所谓正信的?宗教,必须:
(一)信仰具有历?史考据的:例如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明确?记载着他的?父母、家族、出生地、诞生的日期?,乃至他出家?、修行、成道的过程?。
(二)信仰世界公?众承认的:例如佛教是?举世公认的?四大宗教之?一。
(三)信仰人格道?德完美的:例如佛陀是?具足智德、断德、恩德,是功行圆满?的觉者。
(四)信仰能力威?势具备的:例如佛教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教?义,及因果、业力、缘起等,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所以,我们应从迷?信中挣脱出?来,培养正信,开拓自己的?生命,这才是正确?的信仰之道?。
---------------------------------------------------------------------
-----------
四、佛教有很多?的佛菩萨,以及各种的?护法神祇,如天龙八部?、伽蓝、韦驮、帝释天等,请问大师,佛教的护法?神跟民间信?仰的神祇一?样吗,佛教对神祇?信仰的看法?如何,
答:中国是一个?热爱鬼神仙?狐的民族,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诸多以神话?人物来反映?现实或讽喻?现实的创作?,如《神仙传》、《搜神记》、《太平广记》、《世说新语》、《聊斋》等,不但在民间?流传甚广,成为大家茶?余饭后闲谈?论说的故事?体裁,尤其发挥潜?移默化的劝?善功能,使得中国人?几千年来根?深柢固地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与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同样具有维?系社会道德?于不坠的功?能,并且发展成?为中国民间?极为特殊的?神祇信仰。
神祇信仰虽?然常被讥为?迷信,不过刚才说?过,迷信也有迷?信的力量,有些迷信只?是基于行业?的规矩,尊崇那个行?业里最有成?就、最崇高圣洁?的一个人物?,把他神化成?为人格神,成为自己的?榜样。例如:医界崇奉华?佗、药师崇祀神?农、缝衣者祀嫘?祖、造纸业奉蔡?伦、建筑业尊有?巢氏、书画界奉吴?道子、旅馆
6
业尊刘?备、饭馆祀灶王?爷、豆腐店祭刘?安、皮鞋店敬孙?膑、爆竹祖师马?均、商人只奉关?公、木匠都崇鲁?班、银行业奉赵?玄坛为财神?等,这种精神崇?拜,意在提升自?己,而非装神弄?鬼,自然有其可?取的价值和?力量。
对神祇的信?仰,另有一种是?建筑在有所?求、有所得之上?。台湾社会上?有许多大帝?、王爷、二妈、三妈,乃至树头公?、狐仙等神明?,普遍受到膜?拜,主要就是信?徒可以向那?些神明多所?要求,譬如求财富?、求健康、求功名、求子嗣、求平安等。所求是否能?够如愿,姑且不谈,但是至少心?里获得了满?足,因此容易为?人所信仰。
多神信仰其?实也与政治?有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的希望?要求,政治无法给?予寄托与满?足,所以转而寻?求宗教信仰?,民间信仰于?焉出现。例如:为求发财,拜财神爷;为求民生安?乐,拜城隍爷;希望有好婚?姻,求助月下老?人;希望有子嗣?,求助送子娘?娘等。
如果将中国?民间信仰的?神明组织起?来,其实就像人?间的政府制?度。例如:拜文昌帝君?是为求儿女?聪明,文昌帝君就?像教育部长?;拜妈祖的人?,大部分是靠?海捕鱼维生?,用现在的说?法,妈祖等于交?通部长;东岳大帝主?持阴阳审判?,主持刑罚,岂不和现在?的司法部长?一样,
其他还有:玉皇大帝如?总统,城煌爷如县?长,神农大帝如?农业部长,太子爷是警?察局长,瘟神是卫生?署长,土地公是派?出所主管,月下老人是?婚姻介绍所?,注生娘娘是?助产士。此外,三官大帝的?天官管赐福?、地官管赦罪?、水官管
像保险公司?董事长;关解厄?,像福利部长?;玄天上帝、北斗星君专?司人寿保险?,
帝圣君主?财,属财政部长?;保生大帝像?中医师公会?理事长;五雷元帅好?象台湾电力?公司的总经?理等。
由此可见,信仰神明主?要是缘于对?未可知的自?然现象不了?解,或是在政治?上不能获得?满足,或因自己力?有未逮,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于是便希望?借着另一种?伟大的力量?来化厄解困?,因此,信仰神祇其?实也含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希望与期?待。
佛教并不排?斥民间信仰?,因为有很多?神明其实也?都信仰佛教?。过去佛光山?就经常有神?明到大雄宝?殿拜佛,甚至历史上?有很多神明?都是皈依三?宝,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例如吕洞宾?皈依黄龙禅?师、关云长皈依?智者大师、妈祖是观音?的弟子等。
在佛教的经?典里其实也?有各种神祇?之说,如《地藏经》第七所说「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其他经典里?也列举许多?闻法的天龙?八部等众。不过佛教不?以神祇为信?仰、皈依的对象?,因为神祇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仍难免五衰?相现,轮回生死,因此信仰神?祇并非究竟?解脱之道。
有人问:正信佛教徒?皈依三宝以?后,是否可以拜?神明呢,在我认为,拜拜可以,但不可以皈?依。拜拜是一时?的,是表示尊重?;皈依是一生?的,信仰是永久?的。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依?止下面四点?: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智不依识?
(三)依义不依语?
7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真正的信仰?,其实是相信?自己~不过人是很?可悲悯的,遇到一点点?委曲,一点点打击?,就会仿徨失?措、恐慌害怕,自己无力化?解,于是向外求?助。有时求人,有时求权贵?,有时求神明?。虽然有些神?明如同政治?上的官员一?样,偶尔也会帮?助我们,但毕竟不是?正本清源的?正理。如同靠山山?倒,靠人人老;有了灾厄,不去逢凶化?吉,自求多福,反而靠吃香?灰、戴符咒化解?,这就变成信?仰的疾病了?。
所以,佛教主张,凡事不问神?明,要问自己,因为自己的?行为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唯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有一?个神明可以?主宰我们的?命运。因此,信仰佛教可?以让我们从?神权中解脱?出来,回复心灵自?由,从而建立对?自我的信心?。
---------------------------------------------------------------------
-----------
五、如前所说,佛教有很多?的护法神,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佛教也是信?仰多神教的?宗教,
答: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都?是以神为信?仰对象,民间信仰甚?至有许多是?信鬼的。然而信仰不?一定立足于?崇拜神祇之?上,因此,就有所谓「有神信仰」与
之分,而「有神信仰」依对象的不?同,又概分为「多神」及「一神」。 「无神信仰」
有神信仰者?相信宇宙间?有神的存在?,神不但具有?人格化的特?质,能力更远超?乎人类。相对于有神?信仰而言,无神论者拒?绝承认一切?客观存在的?神性,或否认有一?主宰的至上?神存在。这些唯物论?、不可知论及?进化论等,由科学方法?推
切不信耶稣?基督者而言?。 论神不存?在的论述,则是针对一?
有神信仰中?的多神信仰?是古老的宗?教模式,将大自然一?切不可知者?皆附归于神?灵,按其职司而?有区别,个人依其需?要,膜拜不同的?神。当中有以自?然分类的自?然神,有以民间求?助的政治神?、财政神,或有将对英?雄、祖先的崇拜?亦归于神类?,如各地的原?始宗教以及?希腊、罗马、印度、埃及等,都是多神信?仰的代表。
一神信仰则?源于多神信?仰,是凝聚众神?的圣德及能?力于一神,坚信该独特?而唯一的「真神」创造了宇宙?万物,并主宰宇宙?的运行,而真神的存?在却非宇宙?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透?过祈祷来得?到援助。犹太教、耶稣教及回?教都是同属?一神论的信?仰。
一神论是专?制独裁,人是信仰者?,神是被信仰?者;人是崇拜者?,神是被崇拜?者。神,具有神性??「全知、全能」的特质,人类透过自?己的想象力?,不只是创造?了唯一的真?神,也衍生多神?的庞大体系?,成为人类的?决定者与保?护者。
不管一神或?多神,都是存在于?虚无飘缈之?间,握有人类命?运大权和无?上的能力,这些神都是?附会于人类?无知的恐惧?及满足现实?欲求所产生?的,缺乏历史的?根据,不具圆满的?道德人格。
不过,一神论与多?神论者虽难?免失之迷信?,但天地鬼神?的赏罚观念?,无形中也成?为人们趋善?去恶的规范?。反之,一些高唱无?神论者,认为从事违?法的行为不?会有什么善?恶因果的报?应,因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安。
佛教并未否?认神鬼的存?在,佛教承认神?祇的世界,但佛教以业?力自受,有因有果,人不应该由?神所控制,自己才是真?正决定祸福?的主宰。佛教承认宇?宙
8
间有精神?和神性的存?在,六道众生中?,「天道」即是所谓的?神道。依佛教的宇?宙观,这些神也是?众生之一,不具有绝对?的权力与主?宰能力。六道众生要?经过艰苦的?修行而超脱?轮回,达到罗汉或?菩萨的境界?,才能不再受?生死的束缚?,进一步成就?佛果。
因此,佛教虽然承?认民间神祇?之说,但不以神祇?为信仰或皈?依的对象。佛教的前提?是以「人」为本,非以「神」为主,佛教的佛菩?萨都是人,不是神,与一神教的?一神至上截?然不同。佛教并不一?味叫人信仰?,佛教的信仰?是要我们建?立在理智上?,因此佛教很?注重慧解。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不?同点,在于佛陀的?教法以修心?和见性为上?,主张「心」、「性」才是自己的?主人,与其消极地?祭祀祈福来?寄托心灵,不如积极开?拓心灵世界?、明心见性更?为究竟,这也是佛教?能超越一神?、多神及无神?论的真义所?在。
---------------------------------------------------------------------
-----------
六、请问大师,如何区分佛?像与神像,两者有什么?不同,再者,如何简易地?分别佛教与?道教,请大师开示?。
答:前面说过,过去一般人?总是「佛道不分」,最明显的例?子是:佛教的僧众?驻锡以修行?办道,同时提供在?家信徒听经?闻法、亲近三宝、参与宗教活?动
或「寺院」;但也有称为?「寺庙」者,庙与宫、的处所,一般称之为?「佛寺」
观、殿、坛同为道教?的修行场所?。「寺」与「庙」并称,可见中国「佛道不分」的「民间信仰」根深柢固。
民间信仰不?但佛道不分?,而且神佛同?时供奉,在很多的妈?祖庙都供有?观世音菩萨?;一般家庭,尤其是经商?的店家,也往往把弥?勒佛当财神?爷供奉。
说到弥勒佛?,在一般佛教?寺院的山门?入口,大都供奉着?笑脸迎人的?弥勒佛;入了山门,迎面的是一?位威武凛然?,手执金刚降?魔杵的将军?,就是韦驮天?将,也就是佛教?的护法神。这表示在佛?门里,慈悲的摄受?与力的折服?同等重要,所以佛教有?谓「菩萨低眉,金刚怒目」,这句话基本?上已经点出?佛像与神像?的不同了。
一般佛教的?佛菩萨圣像?大都是眼帘?微敛、面露慈光的?「俯视众生」,显示出佛教?「慈悲」的特质。反之,一般的神像?大都浓眉上?扬、双眼圆睁,表现出威武?逼人、刚毅不拔的?神气。
有一则故事?说,一天,有一个工匠?在路上遇到?一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朋友非常讶?异地问他:「你现在的相?貌怎么这么?难看,好凶恶哦~你要保重呀?~」这个人被朋?友这么一问?,忽然想到自?己最近正都?制做夜叉、罗剎的面具?,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凶恶?、生气、青面獠牙的?样子,大概是相由?心生,因此面孔就?慢慢变成罗?剎的凶恶相?了。他觉得这个?职业实在太?可怕了,于是就改塑?佛像。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又跟?那位老朋友?在路上碰面?了。朋友一看:「咦~你现在的样?子怎么不一?样了,好慈悲、好祥和哦~」工匠于是告?诉朋友,我现在已经?改为雕刻佛?相,每天都是观?想佛相的慈?悲、庄严,所以大概因?此而改变了?面相。
佛教是一个?重视慈悲、威仪的宗教?,佛经有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成就佛果之?前,首须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甚至「三千威仪」、「一袭袈裟」都可以度众?,所以佛像的?雕塑很重视?「相好庄严」与慈悲的流?
9
露。而一般神像?则为了发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警世效果?,大都以凛然?不可侵犯之?姿呈现。
另外,要区分佛像?与神像的不?同,还可以从手?势、器物、服饰上来分?别。佛菩萨的手?势一般有结?印与放光接?引等各种姿?态,有的则手执?莲花、净瓶、摩尼宝珠等?,代表清净、光明、善美;神像一般都?是仗剑执,,或手执长枪?、金刚杵等武?器,代表善恶分?明、替天行道。佛教的佛像?大都是身金?色,朴实无华,相好庄严而?无胡须,象征佛教是?一个充满年?轻活力的宗?教;道教的神像?则披衣挂袍?,穿金戴银,长髯飘飘,表示修练有?成,道行高深。
至于说到佛?教与道教到?底有哪些不?同,佛教的僧尼?剃尽三千烦?恼丝,身着「粪扫衣」,脚穿罗汉鞋?,三衣一,,生活严谨简?朴。道教的道士?不修边幅、长髯长发,其服饰在晋?以前无定制?,至南朝刘宋?、陆修静,道服才开始?制度化,有一定规格?,如《仙鉴》里说:「立道士衣服?之号,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于此着矣。」又道教法服?有品第次序?凡五等,以区别贵贱?,不同仪式着?不同道服,也有定制。现今道教服?饰有褂、袍、戒衣、法衣、花衣、冠巾等,亦可见其抱?朴守素的风?格。
佛教僧尼居?住的地方称?为寺院、精舍、讲堂等,日常所使用?的法器有钟?、磬、木鱼、铛铪、铙钹等。道士们修行?的场所称为?宫、观或庙,他们所用的?法器中,宝剑和镜鉴?是除邪禳灾?的重要法宝?。镜鉴有所谓?三元宝照,即天照、地照、人照三种金?属镜鉴,有固定的尺?寸,须依法铸造?。
、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宗教?。道佛教讲三法?印
教则以神?仙信仰为中?心,追求「长生不死」和「养生成神」,故重视炼丹?、养气、五行八卦、符咒之术,是出世的天?乘宗教。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佛教虽然是?传自印度,但因佛教很?有融和性,传到中国以?后很快就与?中华文化相?融和,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甚至成为中?国信仰的主?流。
不过,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初,佛道之间经?常互相较劲?,时有冲突。佛道之争最?早见于东汉?,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继而三国时?代,曹植作《辩道论》批难神仙说?之诈妄。西晋时,帛远与道士?王浮间亦有?佛道之争,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经?》,为后世论诤?重要材料。
然佛道争论?进入白热化?则在南北朝?以后,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开?创新天师道?,并使之国教?化,确立道教之?宗教教团;南朝刘宋之?陆修静、萧梁之陶弘?景对教学整?备及道教经?典整理予以?体系化,对社会之影?响亦相对增?加,而足以与佛?教相抗衡。其论争焦点?系以「夷夏论」为中心,争论舍华夏?固有宗教而?信奉夷狄之?教(佛教)之是非;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四六七),道士顾欢着?《夷夏论》,引致明?僧绍着《正二教论》、慧通着《驳顾道士夷?夏论》以辟之,又有张融着?《门律》,主张道佛一?致,而以道教为?本,佛教为迹,提倡本迹说?,然就二者优?劣而言,主张道教居?优位。
北朝的孝明?帝正光元年?(五二?),宫中亦有佛?道二教之论?诤,即清道观之?道士姜斌与?融觉寺之沙?门昙无最,以老子与佛?陀二人之出?世先后为对?论主题,论诤结果,姜斌被论破?,流放至马邑?。其前,甄鸾之《笑道论》与道安之《二教论》二书为当时?有关佛道优?劣论诤之重?要论着,此二书皆以?强烈之论点?大力论难道?教之低劣。然于北朝,佛道之抗争?不仅为双方?之论诤而已?,更加上当权?者之政策压?迫,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中,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之摧残佛教?。
10
佛道之争,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好恶,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由此可见宗?教与政治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过去我?一直强调,佛教虽然主?张「问政不干治?」,但佛教徒也?不能以远离?政治为清高?,而应该将宗?教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如此清净的?国土才可能?落实在人间?~
---------------------------------------------------------------------
-----------
七、佛教不同于?民间信仰的?真理是什么?,请大师开示?。
答:世间上的宗?教很多,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譬如,佛经讲人生?有「四不可得」:常少不可得?、无病不可得?、长寿不可得?、不死不可得?(《佛说四不可?得经》)。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不但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男人这样、女人也一样?;古时候的人?难免,现在、未来的人也?莫不如是。所以这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
一个人不论?信仰什么宗?教,都需要透过?理智的抉择?,确认自己所?信仰的教义?是符合「真理」的条件,也就是必须?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永恒
三法性。佛教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印证真?理的「印」;佛教本身就?是合乎真理?的宗教,因此翻阅古?今历史,如梁武帝弃?道向佛,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宋朝名相吕?蒙正说:「不信三宝者?,愿不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于朝,外护佛法。」甚至哲学家?尼采虽为牧?师之子,却赞扬佛教?比耶教崇高?、真实;叔本华以佛?教徒自命,肯定佛教是?世界上最尊?贵的宗教;韩愈从谏迎?佛骨到皈命?佛教;欧阳修从毁?谤佛法到行?佛劝善;乃至佛教五?大论师:马鸣、龙树、提婆、无着、世亲等,无一不是从?外道而改宗?佛教。
谈到佛教的?真理,广义的说,如来一代教?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契理契机的?道理,都是真理。综合其法要?,可归纳为:
(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妄想、烦恼的控制?,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谓「苦受」固然是「苦苦」,「乐受」也会「坏苦」,「不苦不乐受?」也会「行苦」。总之,四大五蕴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实相。所以,必须寻找灭?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从忧悲苦恼?中得到解脱?,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离开苦?聚。
(二)无常:是指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剎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转化,器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迁流?,这些都说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剎那无?常。虽然如此,「无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幸福的人生?是无常,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唯有超越世?间无常,才能获得永?恒自在。
(三)无我:所谓「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赖?的「我」。因为「我」不能自由,不能自主,更没有实体?。吾人要求青?春永驻,希望永远幸?福安乐,哪里能如我?所愿呢,所以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认为宇宙?万有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不能单一、独立或自我?单独的存在?,人生要超越?「假我」的执着,才能证得「真我」的自性涅槃?。 (四)空性:所谓「空性」,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
11
切?事物的存在?是无自性的?,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所以空性才?是实相。佛陀说:「物质的存在?如聚沫,感受如水泡?,表象如阳焰?,意欲行为如?芭蕉,识别作用如?幻化。」唯有离开错?误虚幻的认?知,才能证悟生?灭缘起的空?性。 (五)业感:业,是指「行为」、「行动」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体?、语言、思想三业。「业」,无论善恶好?坏,都会产生一?种力量,能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而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推动?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了业?力轮回。所谓自作自?受,就是有情生?死流转的动?力,由此形成了?惑、业、苦,不断循环,相互地纠缠?。
(六)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等待缘聚合?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摄,因缘果报形?成森罗万象?、无穷无尽的?世界。 (七)缘起: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说明世间?万物彼此依?待而存在的?法则。世间一切的?事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八)中道: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善恶、爱憎等二边?的极端,人生如热烘?烘地一味追?求欲望享乐?,或冷冰冰地?舍离一切,执持苦行,都是不恰当?的。应离开邪见?执着,而行不偏于?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中道」。但吾人也不?能将「中道」误以为是折?中之道、中庸之道。中道应以般?若智慧来调?和事
,趋向解脱之?道。 理,融和有无;中道是以般?若智慧来导?正吾人的行?为
(九)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有了般若,才能照见缘?起性空,洞悉事事物?物的无常、无我,而能知苦灭?苦。佛教所讲的?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发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般若就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十)涅槃:涅槃是灭除?一切痛苦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净化贪爱?,舍诸执着,拔除烦恼,息灭欲念的?世界,进而到一大?总相的常寂?光世界。当吾人透过?佛法的修持?,拥有般若的?慧解,舍弃贪瞋痴?烦恼的束缚?时,当下就能获?得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
「厌苦求乐」,这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的本能。可是世间科?技文明急速?发展,带给社会繁?荣,人民富有,却没有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明智合理?或安心自在?,反而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顿与惶恐,这是为什么?呢,依佛教的见?解,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因为人们对?世界的本质?有根本上的?误解,所以苦痛就?会像涟漪一?样,一个接一个?发生。
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要离「苦」,才能得安乐?;要知「无常」,才能有希望?;要懂「无我」,才能融入大?众;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消「恶业」,才能美善人?生;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证「般若」,才能自由自?在;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因此,唯有以佛教?真理作为修?行的指归与?方法,不断净化身?心,时时轨范行?为,才能达到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佛法?真理的价值?所在。
---------------------------------------------------------------------
12
-----------
八、妈祖信仰在?民间一直拥?有广大的信?徒,甚至一般佛?教徒也把妈?祖当成观音?一样信奉,请问大师,佛教对妈祖?信仰有何看?法与定位,
答:妈祖是民间?信仰中为最?受人们崇奉?的主神之一?,外国人称之?为「中国女海神?」,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尤其台湾是?个海岛,四周环海,而妈祖属于?海上守护神?,故其信仰特?别受到重视?。仅台湾地区?的妈祖庙、天后宫即多?达五、六百座,其中以北港?朝天宫的香?火最为鼎盛?,每年进香的?信徒人数高?达百万人次?;一年一度的?大甲及北港?的妈祖绕境?出巡,更是动员数?十万人,其信仰向心?力之大,莫可言状。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湄?州屿人,生于宋建隆?元年(九六?)三月二十三?日,从小即茹素?,信仰佛教。据传能预知?祸福,具有治病的?能力。经常乘船渡?海解救渔民?,被村民称为?神女、龙女。后来在一次?救难中罹难?身亡,村人于是为?她修建祠堂?祭拜。
妈祖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很高?,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曾?对妈祖多次?褒封,总计宋朝十?四次、元朝五次、明朝二次、清朝十五次?,封号从「夫人」、「圣妃」、「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等。其中咸丰七?年(一八五七)所封的「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竟多达六十?四个字,可见妈祖受?到朝廷的敬?重之深。
,如宋此外,历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更是写下大?量的词章诗?句来歌颂妈?祖代学者?陈宓题「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等,妈祖精神俨?然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民?间及历朝政?治上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我想除了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所做的「妈祖文化」研究所说:「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四十?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五百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
另外,历代的执政?者莫不害怕?人民思想反?动,所以一直希?望把人民导?向妈祖等一?般民间的信?仰,不希望人民?信仰佛教,因为佛教有?教义思想,这是过去执?政者所防范?的,所以他们宁?可让人民在?没有思想之?民间信仰上?安顿身心,才不会反抗?。于是在政治?力的介入下?,民间有所谓?「三月疯妈祖?」,即农历三月?是妈祖的生?日,各地的妈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
不过,对于一般民?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信仰妈祖,我想必然他?有为人所需?要的地方。再说妈祖其?实也是佛教?徒,他是信仰观?音的,所以现在妈?祖庙也很有?道义,很多妈祖庙?都设有观音?殿。妈祖跟观音?一样,都是有情有?义、救苦救难;妈祖居于湄?洲,是海城;观世音在普?陀山,也是海岛。妈祖在海上?救度众生,观世音也是?慈航普度。甚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为度化众生?,观世音菩萨?应化各种身?,妈祖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应以妈祖身?得度者,即现妈祖身?而为说法。所以佛教其?实应该为妈?祖定位,就如关公、伽蓝、韦驮、天龙八部、四大天王一?样,在佛教里都?有属于护法?神应有的地?位。
总之,佛教徒对民?间信仰应该?采取和而不?流的态度。过去佛陀住?世时,天
13
龙八部都?能容纳,就中国佛教?而言,韦驮、关公都能做?护法,因此我觉得?对于一些有?历史可考的?护法正神,佛教应该包?容他们,进而净化他?们、提升他们。妈祖在中国?历史上既有?他一定的地?位,佛教也应该?为妈祖定位?才是。
---------------------------------------------------------------------
-----------
九、很多人信仰?宗教,目的是为了?追求神通灵?异,请问大师,佛教对神通?灵异有何看?法,
答:人生苦空无?常,一般人在遭?逢苦难,或是面对无?力解决的问?题时,除了祈求佛?菩萨、神明的加被?之外,最大的希望?莫过于自己?拥有神通力?。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通是透过?修持禅定之?后所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力量,这种力量超?乎寻常,而且无碍自?在,因此凡人莫?不希望具有?「神而通之」、「神而奇之」的超人力量?,以达成现实?生活所无法?实现的愿望?。
然而,有了神通真?的就能顺心?如意,所求如愿了?吗,事实不然,因为神通敌?不过业力,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神通不能违?背因果,因此即使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也无法拯?救母亲脱离?地狱之苦。
神通不但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有了?神通反而带?来痛苦,例如有了「他心通」,知道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竟然心怀鬼?胎,你的心里会?舒服吗,有了「天耳通」,听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在背地里?说你坏话,你的气能忍?得下吗,甚至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你的日子会?过得自在吗?,
再者,一个暴虐无?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听到背后有?群臣骂他昏?君,岂不要加重?杀戮了吗,男女朋友,因为有「天眼通」,看到对方另?有约会,岂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许多事?端了吗,所以,神通除非是?诸佛菩萨因?为具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众的方便,否则凡夫俗?子还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为可?怕的神通。
神通其实也?不一定是佛?、菩萨、罗汉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说?充塞法界,遍满虚空,生活中处处?有神通。神通更不一?定指神奇变?化的法术,神通充塞于?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之中?。例如,乌云密布,天上就会下?雨;气流变动,就会产生暴?风;乃至四时运?转、日夜递嬗等?,这种种自然?的变化,都可视为是?一种神通。
神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是俯拾即?是,例如,喝茶解渴、吃饭当饱、善泳者浮于?水面、善骑单车者?行走自如等?;乃至电话、飞机、网路的发明?,不就是天耳?通、神足通、天眼通吗,甚至器官移?植、复制动物等?,这一切不都?是足以使前?人瞠目咋舌?、闻所未闻的?神通吗,
因此,神通是人类?经验的累积?,是智慧的呈?现,是能力的超?绝运用。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过去的祖师?不少人都有?大神通,然而所谓「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游的?」;会神通的,死于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连被外?道打死,可见神通抵?不过业力,神通并不究?竟。
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有,就是有限、有量、有尽;唯有空无的?真理,才有无限的?妙用。所以,佛教虽不否?认神通,却也不标榜?神通,因为神通抵?不过业力,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以前释迦族?因轻视侮辱?琉璃王子而?遭到灭
14
族的?恶运,虽然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运用神通欲?解救释迦族?人,但被拯救出?来的人最后?仍然化为血?水,这就是业力?胜过神通的?最佳证明。
神通非究竟?之法,神通敌不过?业力,神通比不上?道德,神通及不上?真理,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个人如果?造作了罪业?,即使有神通?,也不能免于?因果业报的?法则。因此具有神?通并不一定?拥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能够求证空?无的真理,更是究竟解?脱之道,所以佛陀不?鼓励弟子修?学神通,学佛的人应?该重视道德?、慈悲,不要贪图神?通,不要依赖神?通,老实修行,脚踏实地,才是学佛之?道。
---------------------------------------------------------------------
-----------
十、一般人相信?,鬼神有降灾?赐福的能力?,因此对鬼神?莫不敬畏有?加,请问大师,佛教相信有?神鬼的存在?吗,
答:在佛教里,有所谓「天龙八部」,八部是指: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等,这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将法界?众生分为十?大类,称为「十法界」,分别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
根据佛经记?载,佛陀说法并?不仅限在人?间,例如《地藏经》即记载着佛?陀
尚有三界二曾到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当时除了十?方诸佛菩萨?与会之外,?十八天的天?众、龙众、鬼神等众,以及娑婆世?界的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等,及诸大鬼王?皆集到忉利?天中。此即说明佛?教也有鬼神?之说,甚至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中,密教行者求?法的先决条?件之一,即必须找到?一位神明护?法。
神是属于六?道之一的天?道,根据《四天王经》记载,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会派?遣使者、太子,或亲自到人?间考察,因此,佛陀教诫弟?子们应于六?斋日持斋守?戒。「四天王天」分别由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组成,各各守护一?天下,是帝释天的?护卫大将。帝释天也就?是一般民间?通称的玉皇?大帝、天公。
此外,八大金刚、二十四诸天?、伽蓝菩萨、韦驮菩萨、鬼子母等,都是佛教里?较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护?法神祇。其中鬼子母?本来专门窃?食他人之子?,后经佛陀感?化后皈依佛?教,并且发愿生?生世世保护?天下所有的?小孩,因此成为安?产与幼儿的?保护神。
再者,从诸多的实?例证明,一个有修行?的人,由于举止安?详,语言慈和,富于慈悲心?,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获得人?天的尊敬与?护持。例如佛陀住?世时,大弟子须菩?提在岩中宴?坐,甚深的功行?感动护法诸?天,散花供养,表示敬意。另有一次,须菩提患病?,身心感到疲?惫,这时护法的?帝释天带领?了五百人向?须菩提奏乐?问病。
唐朝的道宣?律师持戒严?谨,有一天夜行?山路,因道路崎岖?,行路艰难,有一天神及?时将他搀扶?使免于跌跤?。可见一个有?修行的人,时时都有护?法龙天诸神?的护持。
有关佛教的?护法神之说?,自古即已存?在。另外谈到鬼?,一般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人死一?定会变成鬼?,看到死人就?觉得很恐惧?,生怕鬼魂会?附上身来。其实佛教虽?然承认鬼的?存在,但是佛教认?为人死之后?不一定变成?人见人怕
15
的?鬼。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所前往的地?方不仅仅是?地狱而已,也许到天堂?去享乐,也许再降生?为人,纵然轮回为?鬼,也必须具备?成为鬼的罪?恶因果,才会得到鬼?道的报应。
鬼道众生的?因缘果报究?竟如何呢,在佛教的《业报差别经?》中,曾经提到众?生由于下面?十业,将会堕入鬼?道:
(一)身作恶:身体出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
(二)口作恶:口中造作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恶业?。
(三)意作恶:心里充满贪?欲、瞋恚、愚痴等恶业?。
(四)悭贪:贪取妄执,不知结缘施?舍。
(五)妄求非分:不是自己份?内的东西,而起觊觎非?分之想。
(六)谄曲嫉妒:谄媚邪曲,嫉妒别人比?自己好,而起恶心。
(七)起于邪见:遮无道德善?恶,因果报应,邪知邪见。
(八)爱着不舍:爱恋执着心?重,不能喜舍放?下。
(九)因饥而死:饥饿而死,成为饿鬼。
(十)枯竭而死:如草木一般?干枯而死。
宇宙间,十法界各有?他们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譬如东方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天神有天神?的世界,譬如三界二?十八天;人有人的世?界,譬如三大洋?五大洲,人类有种族?、身体、富贫、智愚等种种?差别;畜生有畜生?的世界,譬如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海里游的鱼?等,种类繁多。同样的,地狱、饿
有他们自己?的眷属,并且还需要?工作鬼也有他?们的世界,鬼的世界和?人一样,
谋生;鬼的社会也?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彼此之间少?不了是非恩?怨。鬼的性格千?差万别,有脾气暴躁?的,有性情凶残?的,当然也有不?失温驯善良?的。
其实,鬼的存在和?我们的人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鬼不一?定在地狱,在我们人间?到处也都充?满着各种鬼?。譬如喜欢吞?云吐雾,烟嘴不离口?的叫「烟鬼」;贪爱杯中之?物,每天喝得醉?眼醺醺的叫?「酒鬼」;沉迷方城之?战,赌得天昏地?暗的叫「赌鬼」;恋眷朱颜女?色,耽溺不知自?拔的叫「色鬼」。我们常常将?一些坏的名?词加在鬼的?身上,举凡有恶劣?的性情、不良的行为?的,我们就称之?为鬼,例如懒惰鬼?、胆小鬼、疑心鬼、嫉妒鬼、小气鬼、贪心鬼、吝啬鬼、淘气鬼、缺德鬼,甚至剥削民?脂民膏的吸?血鬼等等,谁说人间没?有鬼呢,
一般我们只?知道请法师?道士来超荐?阴间的鬼,却不知道人?间也有许多?的鬼需要度?化。阴间的鬼超?荐了,就可以夜行?不惊,宅第平安;人间的鬼度?化了,就可以民风?转善,社会祥和。尤其目前的?社会,人心浇薄,道德沦丧,更需要佛教?的三皈、五戒、六度、十善来超度?人间的鬼怪?。譬如三皈依?,皈依佛宝就?永不堕地狱?,皈依法宝就?永不堕畜生?,皈依僧宝就?永不堕饿鬼?。受持了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从此远离罪?恶渊薮,不再造作下?堕地狱的种?子,当然就不会?沦为恶鬼了?。所以我们要?想建设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唯有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人人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人人做好人?,社会自然和?谐,千万不要「不问苍生问?鬼神」,否则缘木求?鱼,自然徒劳无?功。
---------------------------------------------------------------------
-----------
十一、「中元节」是中国三大?节日之一,一般神庙都?会在中元节?举办普渡、抢孤、放水灯等活?动。请问大师,佛教对于这?类祭拜鬼魂?的仪式有何?看法,
16
答:拜神祭鬼是?民间信仰的?重要活动内?容,一般的庙会?、建醮,乃至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渡」,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农历七月,一般俗称「鬼月」。根据民间的?说法,七月一到,鬼门关大开?,所有无祠孤?魂鬼众都会?返回人间享?受祭祀,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祭品来普济?无祠孤魂,以祈家宅平?安,消灾免难,此称为「普渡」。而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普渡则是鬼?月祭祀活动?的最高潮。
中元普渡又?称「中元祭」,其实是融和?佛教「盂兰盆节」和道教「中元节」而成的民俗?节日。道教的中元?节是「三元」之一,也就是农历?元月十五为?上元,是天官赐福?紫微大帝诞?辰日;七月十五为?中元,是地官赦罪?清虚大帝诞?辰;十月十五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洞阴大帝诞?辰。依照道教的?说法,七月十五日?地官下降凡?间,判定人间善?恶,这一天道士?会日夜诵经?,举行斋醮法?事,用以祭祀地?官并超度亡?灵饿鬼,称为中元普?渡。
佛教的「盂兰盆法会?」则是起源于?《盂兰盆经》所载,佛弟子目犍?连为了解救?堕入鬼道的?母亲,求助于佛陀?,佛陀告之:「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后世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有「盂兰盆节」的流传。
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之义。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者?,传说是梁武?帝,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所?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
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释氏六帖》
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缀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
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献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之?所以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了。
盂兰盆会的?启建兴设,到唐代都还?谨遵佛意,主要在供佛?斋僧以报父?母先亡。但是到了宋?代,民间的盂兰?盆会却与道?教「中元地官节?」合一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如此则更着?重于超度亡?灵、祭祀祖先,而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盂兰盆会的?性质也因此?由「孝亲」变成了「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原以盆供佛?僧,却改以盆施?饿鬼了。此习流传至?今,「中元普渡」已是民间七?月的主要祭?典。
除了中元普?渡之外,民间还有「放水灯」的活动,目的在为水?中的孤魂照?路,招引至陆地?共享普渡,这是基隆、中港等港口?特有的活动?。另外,农历七月最?后一夜的「抢孤」,意在关鬼门?前请走孤魂?野鬼,这也是中元?祭典的重头?戏,头城、板桥、恒春、澎湖等地通?常会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
中国人「崇鬼」、「畏鬼」又「谄鬼」,不敢直呼鬼?名,故以「好兄弟」称之。为了让好兄?弟在七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能够解?除饥虚,于是天天杀?猪宰羊,广设宴席以?普施鬼魂,因此造成无?数生灵成为?人们刀下、嘴边的牺牲?品。
17
其实,杀猪宰羊来?祭拜亡者和?诸路鬼神,是否真有需?要,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临终之日,慎勿杀害,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可见如果为?了祭拜亡者?而杀猪宰羊?,等于又为他?造杀生之业?,对亡者而言?只有害处而?无益处。尤其,人的生离死?别已经很哀?伤了,为何还要把?这种痛苦加?诸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呢?,
所以,佛教为了导?正民间不良?习俗的作风?,以提升信仰?层次,除了积极发?扬盂兰盆节?主要的供养?三宝、孝道敬祖精?神,将七月份定?为「孝道月」外,也配合节俗?举行「瑜伽焰口」、「三时系念」等普济十方?一切幽灵、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的佛?事法会。
法会当中除?了解除饿鬼?的饥虚之外?,最主要的是?为他们说法?、皈依、受戒,使其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早日脱离苦?趣,成就菩提。因此,佛门中的施?放焰口与民?间祈安免难?的中元普渡?,其目的与意?义自是不同?,不但普渡亡?魂,并藉此慈悲?普济、庄严隆重的?法会,接引更多人?,获得更多社?会人士的共?识和参与,而达到改善?民间杀生、浪费的「普渡」风俗,诚可谓「生亡两利」,实应大力推?广。
---------------------------------------------------------------------
-----------
十二、世界上的宗?教,虽然都是为?了导人向善?,但仍有层次?上的不同,例如有自然?宗教、英雄宗教、神鬼宗教、民间宗教、真理宗教、五乘佛教等?区别,请问大师,佛教对宗教?的分级有什?么看法,
答: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宗教信?仰。最早的先民?所信奉的是?自然宗教,也就是刚才?所谈到的,先民不能了?解自然界的?变化,于是把所有?自然界的景?观现象当作?神明来崇拜?,拜月亮、拜太阳、拜风、拜雨、拜雷、拜电、拜树、拜石、拜天、拜地……简直可以说?无所不拜,无所不信。
自然宗教再?慢慢进步到?神鬼宗教,以人间的灵?异现象为鬼?神显灵,或以乡里市?井之间传说?的某某人成?仙、某某人成神?为崇拜的对?象。
其后,又从神鬼宗?教的信仰进?入英雄宗教?,就是在民众?之中,以一些生前?表现特殊的?人物为信仰?对象,人们崇拜他?,视他为英雄?、为神明来祀?拜之。例如三国时?代的关羽,成为现在的?关圣帝君;南宋末年抵?抗金兵的民?族英雄岳飞?,现在被供在?岳王庙中;明朝末年的?郑成功,现在也有郑?王庙来供奉?他。其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英雄崇拜,例如妈祖,传说他在海?中救人救世?,于是人们崇?拜他。这些种种形?成一个多神?教的现象,也就是一般?的民间信仰?。
目前台湾是?一个普遍信?仰英雄宗教?的社会。不过,随着教育水?准普遍提高?,民众智慧逐?渐增长,人们更加需?要信仰一个?最合乎真理?的宗教;这个真理的?宗教不讲究?神权,不致令人泯?灭理智与自?觉能力;这个真理的?宗教不是出?自对自然界?的恐惧而盲?信一通;这个真理的?宗教更不是?只崇拜具有?某种德行的?英雄人物而?已。这个真理的?宗教需要能?面对所有宇?宙人生的问?题,要能解决人?内心的烦恼?,要能升华人?格情操,要能使人奉?行了以后可?以达到一种?他所向往的?涅槃境界,也就是了脱?生死。佛教就是这?个最合乎真?理的宗教。
佛教的信仰?是智信而不?是迷信,佛教所信仰?的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佛性中具足?一切法,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不动摇;万事万物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信仰佛教的?目的,在于获得
18
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智慧?发展到最高?超的地位,人生进化到?最完备的境?界。而这一切都?是不假外求?,应该反求自?心。
其实,信仰宗教不?论是佛教或?基督教,是释迦牟尼?佛或上帝,都是起源于?我们的心。基督教讲「三位一体」,中国过去提?倡儒释道「三教一家」,其实宇宙间?只有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心」。「心」想作佛,就是佛心;「心」想上帝,就是上帝的?心;「心」想成圣成贤?,就是圣贤的?心;心想把人作?好,就是人心;假如心存不?良,不怀好意,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的心。
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当中?,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等,虽然彼此信?仰的对象有?别,但不管是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至地方性?的各种神祇?等,其实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规画出来?的「本尊」,名称虽有不?同,意义却是一?样。
各人心中各?有本尊,不把心中的?本尊建立起?来,一切都是外?在的。你相信土地?公,土地公就很?伟大;虽然不能与?城煌、玉皇比,但在我心中?无人能比。所以,不管耶稣、穆罕默德、孔子、上帝、关公,只要自己认?定就好;一切价值,在于自我的?判断、分别。例如一个小?学生,父亲从事何?种行业,在他心中都?是伟大的,很容易以父?业为己志。这是他心中?的伟大、心中的完美?、心中的崇高?,不受现实、客观的价值?观所影响。
但是,也不是自己?心中认定的?就是崇高、伟大,别人的就不?如你;每个人心中?所认定、所信仰的,在他心中都?是最伟大的?,所以每个人?应该各自尊?重自己心中?的本尊,但不可以去?排斥别人,也不要以自?己心中的本?尊去要求别?人,宗教之间本?来就应该要?融和,大家和平共?存,才不会失去?宗教追求真?善美的本质?。
佛教是个包?容性很大的?一个宗教,佛教认为凡?是宣扬有益?世道人心的?宗教,凡是具有提?升淳善道德?风气的教义?,佛教都表赞?同。但是人类的?信仰,从自然的敬?畏、祖先的祭祀?、灵魂思想的?形成,到追求精神?世界的升华?及寻求生存?的意义,这是宗教所?应净化、提升的过程?。信仰宗教,应该注重的?是智慧的开?发及苦恼的?解脱,而不是执着?于神秘的现?象,所以应该从?自然宗教、神鬼宗教、英雄宗教、民间宗教到?真理宗教,不断进步、提升;就如同学生?求学一样,先读国民学?校,然后初中、高中、大学。虽有层次不?同,但要层层升?级,不能停顿。
甚至就以追?求真理的佛?教而言,也有五乘佛?法之分,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其中人天乘?的佛教,重于积集世?间福行的增?上心,以现世乐后?世亦乐为满?足,是佛教的共?世间法,如儒家近于?人乘,耶教、回教通于天?乘;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解?脱的出离心?,以涅槃解脱?乐为最终的?目的,如道教的出?世无为、清净解脱;菩萨乘的佛?教,重于利他济?世的菩提心?,以悲智究竟?乐为修行的?极至,而六度万行?乃为利他济?世的具体实?践,这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的特点。
把五乘佛法?调和起来,就是人间的?佛教。人间佛教是?二十一世纪?佛教发展的?主流。人间佛教不?是随便徒喊?口号,人间佛教是?佛教的真理?,人间佛教是?般若智慧。在人间佛教?的般若智慧?里,会看到事理?的圆融、人我的尊重?、法界的融和?、生命的平等?,会看到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法界,看到你和我?不是两个,你和我是一?体的。今日人间最?需要的就是?「般若」,有般若才能?照破世间的?黑暗。因此人间佛?教是未来人?类的一道光?明,人间佛教是?人类未来希?望之所系。
19
范文二: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
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2004.11普門學報第 廿四 期 )
星雲大師講 弟子滿義記錄
人是信仰宗教的動物,丹麥哲學家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說:「做人就是要做宗教徒。」他認 為「如果不信宗教,不如去自殺」。這句話說得或許稍嫌偏激,對無神論者而言更不以為然。不過信仰宗教是人與 生俱來的本能,如星雲大師說:「信仰是一種出乎本性,發乎自然的精神力。」大師認為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 宗教信仰,而且可以說世界上各個種族皆有其特殊的民俗信仰,從信仰中亦可一窺各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背景以 及歷史演進等。
大師以中國為例指出:「最早民智未開的時代,人們對大自然不瞭解,並且充滿了神祕感和恐懼感,以為大自 然的一切現象都各有神明主宰其事,因此有了所謂的山神、雷神、電神、風神、雨神、河神、樹神等,這是由於人 們對自然界不瞭解,因而產生敬畏自然的『自然宗教』。此後民智漸開,英雄人物不斷出現,於是崇拜自然的宗教 就漸漸進化為崇拜英雄的宗教,譬如:關雲長赤膽忠義、岳武穆盡忠報國,值得人們效法學習,因此大家就把他們 當神明來拜;鄭成功率領軍隊退守台灣,並移來福建、廣東兩省的人民,大家就建廟奉祀他;媽祖林默娘對漁民救 苦救難,因此被奉為海上的守護神,這些英雄人物因為各有功勳,因此被奉為神明崇拜。」
崇奉神明,這是中國民間信仰的特色之一,也因此常被一些知識分子譏為迷信。不過星雲大師認為,「迷信」 雖然不如「正信」好,但是總比「不信」好,更比「邪信」好。他說:「信仰當然以『正信』最好,不能正信時, 『迷信』至少還有個信仰;連迷信都沒有的人,是空無所有,最為貧乏。」他舉例說:「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老 公公、老婆婆跪在神明前面,虔誠的禮拜著。雖然他們不懂高深的哲理,他們的信仰被批評為『迷信』,但是他們 的信心好純潔,好高尚!」因此對於過去政府大力取締民間拜拜,大師主張應以「改良」代替「取締」。
星雲大師一生倡導 「尊重與包容」 , 尤其對於宗教信仰, 他自己本身從來不曾因苦或難而動搖過對佛教的堅定信仰, 但是他主張對其他宗教應該尊重包容、交流往來,甚至對於具有「迷信」色彩的民間信仰,都能從「淨化」、「提 昇」的立場給予定位。
以下是二 ○○ 一年十月六日,大師在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與一千多名信眾座談,針對「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所提出的精闢見解。
時 間:二 ○○ 一年十月六日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地 點: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
主持人:星雲大師
對 象:一般信眾千餘人
一、有人說:「人是宗教的動物。」大師也曾說過:「人只要有生死 問題,就不能沒有宗教信仰。」請問大師,信仰的真義是什麼?人為 何要有信仰?
答:人生在世,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例如,工作的人,經過 了一天的辛苦,總要回到舒適的家中休息;倦飛的鳥,經過了一天的覓 食,也知道飛回巢中安棲。讀書的人,把身心安住在書本上面;做事業 的人, 把身心安頓在事業的發展上, 而那竟日遊手好閒、 無所事事的人, 就無處安住身心了,因此尋找身心的安止處,是刻不容緩的事!
信仰能使身心安住,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沒有信仰,生活 便沒有立場而失去意義。我們要使生活內容更充實、更美化,信仰是一 個很大的因素。譬如有的人一生省吃儉用,辛苦賺得的金錢,本身捨不 得花用,借給別人,卻被倒閉了。這時如果是沒有信仰的人,一定苦惱 萬分,甚至想不開尋短見。但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就能看得開,他會當作 是自己前世虧欠於人,今生有能力償還正好;能夠抱持「還債」想,心 中就能淡然而不再憂慮。有的人被人冤枉,受了欺侮,心中難免感到委 屈,甚至憤恨不平;但是有信仰的人,他「難忍能忍」,認為一切都是 修持忍辱行所應該遭遇的,自然不會生起瞋恨心。
信仰,使我們懂得委屈求全,在生活裡不會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感到沒有 辦法,如此自能美化生活。有信仰的人,對於困難、折磨,他認為這是 莊嚴人生的必備要件,因此能把困難挫折化為邁向成功的礪石!有信仰 的人,常常會想:「我現在虔誠的拜佛、念佛,廣修一切功德,將來就 可以到佛國淨土。」由信仰而激發善行,不僅美化現世的生活,對未來 更充滿美好的憧憬, 所以信仰能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讓人生充滿了生機!
信仰並不一定是指信仰宗教,有的人信仰某一種思想或某一種學說,有 的人信仰某一種主義, 例如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即是信仰馬列思想 而建立,這些思想對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人類歷史都發生重大的影 響。甚至有的人崇拜某一個人,也可以成為信仰的對象。
不過話雖如此,畢竟人是宗教的動物,人只要有生死問題,就一定要信 仰宗教。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離開水而生 活。 人類從上古時代民智未開, 就對大自然產生信仰, 接著從信仰神權、 君權,到現在的民權、人權,甚至即將到來的生權等,可以說,人類自 有文明開始,除了追求物資生活的滿足以外,精神生活的提昇、信仰生 活的追求,更是無日或缺。
談到宗教信仰,在泰國有一種習慣,女孩子選擇對象結婚時,要先瞭解 對方有沒有當過和尚,當過了和尚,表示此人已受過宗教純善的薰習, 嚴格的生活訓練,有了宗教的信仰,才能嫁給他;如果沒有宗教信仰, 表示此人缺乏人生目標,不能輕易託付終身。
宗教信仰,有時不但成為衡量一個人人品的準則,尤其信仰也可以改變 一個人的命運。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標,旅程上有了方向,做 事有了準則,就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到達目的地,減少不必要的摸索, 所以信仰的力量如同馬達,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源。
但是信仰宗教也要注意慎重選擇,否則一旦信錯了**外道,正如一個 人錯喝了毒藥, 等到藥效發作, 則生命危矣! 所以 「邪信」 不如 「不信」 ; 「不信」則不如「迷信」。迷信只是因為一時不瞭解,但至少他有善惡 因果觀念,懂得去惡向善;不信的人,則如一個人不用大腦思考,不肯 張開眼睛看世界,那麼永遠也沒有機會認識這個世界。
當然,信仰宗教最終是以「正信」最好!所謂正信,就是要相信善惡因 果必定有報應,要相信世間絕對有聖賢好壞,要相信人生必定有過去、
現在、未來,要相信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尤其佛教的中道緣 起、因果業報、生死涅槃等教義,可以幫助我們解答人生的迷惑,所以 值得信仰。
信仰佛教,也有層次上的不同,例如有人「信人不信法」、有人「信寺 不信教」、有人「信情不信道」、有人「信神不信佛」等。甚至即以信 仰佛教的教義而言,本身也有層次的不同,例如凡夫的般若是正見、二 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唯有佛,才能真正證悟般若,所 以般若是佛的境界。
其實般若也是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學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開發真如 佛性,所以信仰佛教,要從求佛、信佛、拜佛,進而學佛、行佛、作佛; 唯有自己作佛,才是信仰的最高層次。
信仰是人生終極的追求,信仰能使生命找到依靠;人必得要有個信仰才 有中心,有信仰才有目標,有信仰才有力量。在各種信仰中,正信的宗 教給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對佛教的真理產生了信仰,則面對人生一 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為苦,並且能甘之如飴的接受。信仰真理的 力量,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面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量, 包容人世的不平,繼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運,因此人不能沒有宗教信 仰。
二、過去一般人總是「佛道不分」,乃至把民間信仰當成是佛教。請 問大師,什麼是民間信仰?民間信仰與佛教信仰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答:所謂「民間信仰」,指的是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並沒有成為國際性 的宗教。民間信仰是一種傳說,既沒有歷史根據,也沒有教理、思想, 只是對於英雄人物的崇拜,對於俠義人士的尊重,對於大自然的敬畏, 都成為民間的信仰。
民間信仰起源於知識未開化的時代,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刮風、下雨、打
雷、 閃電等現象無比的敬畏, 害怕隨時會危及生命財產, 因此舉凡雷公、 雷母、風伯、雨姐都成為膜拜的對象,乃至大樹、石頭都成為神祇,因 此產生自然精靈崇拜的宗教。
隨著時代的遞移,由自然界的信仰,進而走向以民族英雄為崇拜對象的 宗教。譬如關雲長忠義可佩,遂和孔子並列為文武二聖,成為儒家精神 的象徵。岳武穆精忠愛國可敬,到處建有岳王廟,受到萬民的景仰。鄭 成功開墾台灣、媽祖救濟苦難,都成為老百姓心目中偉大的神明以致香 火不絕。乃至《封神榜》、《西遊記》等神異小說中如李哪吒、孫行者 等子虛烏有的人物,也為民間所膜拜不疑。
民間信仰所崇奉的神明很多,諸如觀音、彌勒、土地公、玉皇大帝、王 母娘娘、三山大帝、南北斗君星、灶君、七星娘娘、城隍、女媧、碧霞 元君、太白真仙、李老君、南北星君等。從古以來,民間的信仰一直是 三教九流、神佛不分,甚至充滿道教的色彩。例如扶乩、跳童、求籤、 卜卦、擲茭、拜斗、看相、算命、建醮、靈異等,都與道教密不可分, 所以一般人總把民間信仰歸於道教,這也是「佛道不分」的主要原因之 一。
其實不只是民間信仰, 最早的宗教基本上就是起源於人類對自然力量的 不可知,以及對未來的無知與懼怕。也就是說,當自然界的變化破壞了 人們平靜的生活時,追求一個高於此力量人格化的「神」,就成為必然 的趨勢。這個「神」依民族、習性、地區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釋與呈現。 自然環境變化遽烈的地方,崇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在崇山峻嶺中, 就崇拜動物、植物;一般民族則對祖先有紀念、祈福的感恩儀式。不論 崇拜的對象為何, 他們的共同點是相信所崇拜的對象具有神秘超人的力 量,藉由禱告、祭祀就可以免遭禍害。
但是隨著民智開發, 現在的宗教信仰已從對自然的畏懼、 對英雄的崇拜, 進而走向對真理的信仰。具有真理性格的佛教早已從對自然圖騰的崇
拜、英雄式的神權信仰,走向淨化身心、提昇生命的層次;現代化的佛 教,也不再像過去知識低落的時代迷信怪誕以神奇誘導民眾,而是積極 地將人心導引至正信真理的領域。這就是佛光山所弘揚的人間佛教。
所謂「人間佛教」,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間 佛教。人間佛教的佛陀降誕人間,主要是為了示教利喜;佛陀並不是來 無影去無蹤的神仙,而是一位慈悲、仁義、道德的覺悟者。一般人信仰 神明是希望神明保佑他們發財致富、功成名就、所求如願等等,而佛教 講究待人慈悲,講究喜捨布施,講究犧牲奉獻,講究廣結善緣。可見信 仰神明養成貪心,造成心靈貧乏,佛教則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富貴與滿 足。
再者,信仰最終的目的,是要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幫助我們解脫生死 煩惱。 信仰神祇並不能幫助我們解脫生死, 也不能提昇我們做人的智慧、 道德、勇氣,所以我們應該提昇信仰,從有所求的神祇信仰昇華為菩薩 道的實踐,從慈悲喜捨,為人服務中,開發自己的佛性,進而解脫生死 煩惱,這才是真理的宗教。
因此,若問民間信仰與佛教有什麼不同?一般說來,民間信仰都是對神 明有所要求,求發財富貴、求長壽百歲、求家人平安、求子嗣等;但佛 教都是布施, 都是喜捨給人, 所謂 「但為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求安樂」 。
當然,佛教也不是完全無所求,只是佛教所求的都是求國泰民安,求全 民安樂,都是為大眾而求。就如基督教也是與民間信仰一樣,求上帝保 佑,吃飯時感恩上帝賜予,但佛教則是供養十方,普施一切眾生。
不過,不可諱言,過去的佛教往往偏重出世思想的闡揚,因此與人生脫 節。基本上宗教的發展要迎合人心所需,只有強調出世、解脫的教義, 必定曲高和寡, 難以度眾; 能夠迎合人心的佛教, 才是人間需要的佛教。 人間佛教具有時代性、生活性、普濟性、利他性、喜樂性等特色,它一
面包容民間的宗教,一面弘揚佛法的真理,所以人間佛教是二十一世紀 引領人類走向未來的指標。
總之,人必須要體證真理,才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橫逆,才有智慧通往生 命真實的世界。力量與智慧其實是來自自己,來自自性的開發,所以佛 陀曾經教誡弟子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就是信仰佛教與 民間信仰,乃至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的地方。
三、談到民間信仰,一般人容易把他跟迷信畫上等號,請問大師,民 間信仰是迷信嗎?佛教對「迷信」的看法如何?
答:剛才說過,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起初是緣於對大自然現象的不瞭 解而產生敬畏的膜拜,或對特殊貢獻者產生英雄式的推崇。例如上古時 期崇拜的自然神很多,大致有三類:一即天體崇拜,主要對象為日月, 其中以日神為首。二為自然力的崇拜,主要有風、雨、雷等,都具有至 高無上的靈性,能主宰人類的命運。三為自然物的崇拜,居於沿海者多 敬海神, 住於河谷者多拜河神, 處於山林間者多信樹神、 山神。 基本上, 人們都將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係的自然做為崇拜的對象。此外,星神、 雲神、湖神、潮神、井神、木神、火神、土神、石神、蠶神等,也都是 人們崇奉的對象。
再者,上古時期也塑造了許多征服自然的英雄,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射箭 英雄后羿,治水英雄鯀和禹,以及漁獵之神伏羲、火神祝融、農神后稷 和神農、蠶神嫘祖等。
原始時期崇拜的英雄,以與生活有關的為主。此外,其他各行各業也都 有一定的崇拜對象,如軍人以關雲長為戰神、醫師奉孫思邈為藥神、製 筆業以蒙恬為筆神、 茶行將陸羽當成茶神等等, 都有一定的祭祀和禮儀, 也都成為民間信仰的對象。
有的人一提到宗教, 就聯想到 「迷信」 , 特別是對敬天畏神的民間信仰,
總認為那是愚夫愚婦的迷信行徑。在我看來,民間宗教信仰根植於傳統 的敬拜天地萬物的信仰文化,用禮義仁愛來維繫人倫綱常,以善惡報應 的思想建構祥和族群,其本質是善美的,只是由於現代人過於追求物質 的滿足,迷信神通能夠改變一切禍福命運,於是有不肖的靈媒假神明附 身之名,藉機歛財騙色,更是玷污了神聖的宗教信仰。
其實,民間宗教膜拜神明的信仰,以「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觀念自我規 範,對維持井然有序的社會有一定的助益,因此也不應將民間信仰界定 在愚夫愚婦的迷信範疇裡,而對它有所鄙視。再說,迷信固然不可宣揚 助長,但是有時迷信卻比不信好。迷信其實是對自己所信仰的對象不計 利害得失、 全心全意地信奉。 譬如軍人為國家犧牲, 為衛民而獻出生命, 為什麼要為國家、 為人民而犧牲奉獻呢?因為對自己保家衛國的使命產 生一種不問任何原因、不計較任何條件的絕對信仰,也就是「迷信」的 情操,因此可以不顧一切犧牲,獻出所有,故而迷信不一定不好,如果 善於運用,何嘗不是維繫社會倫理道德的一股力量,何嘗不也是推動國 家進步的能源!
過去有一位老太婆信佛虔誠,沒有受過教育,不會看經,因此持誦「唵 嘛呢叭彌吽」,並且每誦一句,就拿一顆豆子來計數,晝夜不斷,精進 不已。由於她不認識字,把「吽」字誤唸成「牛」字,雖然如此,時日 久了,精誠所至,竟然唸到豆子自動跳起來的境界。
從這則故事可以明瞭,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產生無比的信心,專注前往, 毫不退縮,自然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完成目標。正如古人說:吾心信其 可行,則移山倒海如反掌折枝之易。因此對宗教、真理、正義產生磐石 不移的「迷信」,不足憂懼,值得擔心的是什麼都不信,精神沒有寄託 的地方,心靈沒有安住的場所,心田中毫無善惡是非的種子,這才是令 人憂心的事!
另外,比迷信、不信更糟糕的是邪信,也就是不分是非善惡、邪知邪見
的信仰。譬如不信因果,就是邪見;有斷滅見,就是邪見;乃至我見、 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都是邪見。
佛教是一個驅邪顯正的宗教,佛教不否認民間信仰,只是加以導正、定 位, 例如在 《六方禮經》 中, 佛陀對於日日禮拜六方的善生童子開示說:「方位不是在虛空中,而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要禮拜的六方是:父母 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夫妻為西方,親朋為北方,僮僕為下方,沙門為 上方。」意思是身為一個佛教徒,不要迷信時辰、地理,所謂「日日是 好日,處處是好地」,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再如過去一般民間的習俗,每逢神明誕辰總要大肆拜拜,每次拜拜則人 山人海,殺豬宰羊,大吃流水席,政府曾經大力反對,加以取締;然而 站在佛教的立場,我並不贊成取締拜拜,我認為應該改良拜拜,以清香 四果代替殺豬宰羊,提昇民間活動的層次,讓其自然改良、淨化。因為 剛才說過,信仰能夠正信當然最好,不能正信時,迷信也不錯,迷信至 少還有信仰。所以我自己認為,信仰神祇雖然是迷信,但迷信總比不信 好,迷信至少可以填補人類心靈的空虛,甚至建立因果觀念,發揮獎善 懲惡的功能,總比不信或邪信好。
這麼說,也許大家會以為我對迷信的行為表示贊同,其實我只是想表明 迷信雖然不值得推波助瀾、極力宣揚,但是總比完全沒有信仰要好。不 過迷信由於不明宗教淨化人心、提昇生命的道理,所以終究不是十全十 美的境界。尤其迷信有時也會帶給我們極大的束縛,譬如有的人蓋房子 要看風水、八卦,喬遷時還要算時辰,如果不如此,恐怕禍及子孫、冒 犯祖先。其實依照佛教的看法,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算命看地理 無非是我們自找的一些束縛而已,所以信仰最終是以「正信」最好!所 謂正信的宗教,必須:
(一 ) 信仰具有歷史考據的:例如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歷史上明確記載 著他的父母、家族、出生地、誕生的日期,乃至他出家、修行、成道的
過程。
(二 ) 信仰世界公眾承認的:例如佛教是舉世公認的四大宗教之一。
(三 ) 信仰人格道德完美的:例如佛陀是具足智德、斷德、恩德,是功行 圓滿的覺者。
(四 ) 信仰能力威勢具備的:例如佛教的三法印、 四聖諦、八正道等教義, 及因果、 業力、 緣起等, 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以引導我們轉迷成悟, 離苦得樂。
所以,我們應從迷信中掙脫出來,培養正信,開拓自己的生命,這才是 正確的信仰之道。
四、佛教有很多的佛菩薩,以及各種的護法神祇,如天龍八部、伽藍、 韋馱、 帝釋天等, 請問大師, 佛教的護法神跟民間信仰的神祇一樣嗎? 佛教對神祇信仰的看法如何?
答:中國是一個熱愛鬼神仙狐的民族, 在歷代文學作品中, 諸多以神話 人物來反映現實或諷喻現實的創作,如《神仙傳》、《搜神記》、《太 平廣記》、《世說新語》、《聊齋》等,不但在民間流傳甚廣,成為大 家茶餘飯後閒談論說的故事體裁,尤其發揮潛移默化的勸善功能,使得 中國人幾千年來根深柢固地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此與佛教「善有 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同樣具有維繫社會道德於不墜的功能, 並且發展成為中國民間極為特殊的神祇信仰。
神祇信仰雖然常被譏為迷信,不過剛才說過,迷信也有迷信的力量,有 些迷信只是基於行業的規矩,尊崇那個行業裡最有成就、最崇高聖潔的 一個人物,把他神化成為人格神,成為自己的榜樣。例如:醫界崇奉華 佗、藥師崇祀神農、縫衣者祀嫘祖、造紙業奉蔡倫、建築業尊有巢氏、 書畫界奉吳道子、旅館業尊劉備、飯館祀灶王爺、豆腐店祭劉安、皮鞋
店敬孫臏、爆竹祖師馬均、商人只奉關公、木匠都崇魯班、銀行業奉趙 玄壇為財神等,這種精神崇拜,意在提昇自己,而非裝神弄鬼,自然有 其可取的價值和力量。
對神祇的信仰,另有一種是建築在有所求、有所得之上。台灣社會上有 許多大帝、王爺、二媽、三媽,乃至樹頭公、狐仙等神明,普遍受到膜 拜,主要就是信徒可以向那些神明多所要求,譬如求財富、求健康、求 功名、求子嗣、求平安等。所求是否能夠如願,姑且不談,但是至少心 裡獲得了滿足,因此容易為人所信仰。
多神信仰其實也與政治有關,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民的希望要求,政 治無法給予寄託與滿足,所以轉而尋求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於焉出現。 例如:為求發財, 拜財神爺; 為求民生安樂, 拜城隍爺; 希望有好婚姻, 求助月下老人;希望有子嗣,求助送子娘娘等。
如果將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組織起來, 其實就像人間的政府制度。 例如:拜文昌帝君是為求兒女聰明,文昌帝君就像教育部長;拜媽祖的人,大 部分是靠海捕魚維生,用現在的說法,媽祖等於交通部長;東嶽大帝主 持陰陽審判,主持刑罰,豈不和現在的司法部長一樣?
其他還有:玉皇大帝如總統,城煌爺如縣長,神農大帝如農業部長,太 子爺是警察局長,瘟神是衛生署長,土地公是派出所主管,月下老人是 婚姻介紹所,註生娘娘是助產士。此外,三官大帝的天官管賜福、地官 管赦罪、 水官管解厄, 像福利部長; 玄天上帝、 北斗星君專司人壽保險, 像保險公司董事長;關帝聖君主財,屬財政部長;保生大帝像中醫師公 會理事長;五雷元帥好像台灣電力公司的總經理等。
由此可見,信仰神明主要是緣於對未可知的自然現象不瞭解,或是在政 治上不能獲得滿足,或因自己力有未逮,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於是便希望藉著另一種偉大的力量來化厄解困,因此,信仰神祇其實也
含有一種超越現實的希望與期待。
佛教並不排斥民間信仰,因為有很多神明其實也都信仰佛教。過去佛光 山就經常有神明到大雄寶殿拜佛,甚至歷史上有很多神明都是皈依三 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例如呂洞賓皈依黃龍禪師、關雲長皈依智者 大師、媽祖是觀音的弟子等。
在佛教的經典裡其實也有各種神祇之說,如《地藏經》第七所說「有千 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其他經典裡也列舉許多聞 法的天龍八部等眾。不過佛教不以神祇為信仰、皈依的對象,因為神祇 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仍難免五衰相現,輪迴生死,因此信仰神祇並非究 竟解脫之道。
有人問︰正信佛教徒皈依三寶以後,是否可以拜神明呢?在我認為,拜 拜可以,但不可以皈依。拜拜是一時的,是表示尊重;皈依是一生的, 信仰是永久的。一個正信的佛教徒要依止下面四點︰
(一 ) 依法不依人
(二 ) 依智不依識
(三 ) 依義不依語
(四 )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真正的信仰, 其實是相信自己! 不過人是很可悲憫的, 遇到一點點委曲, 一點點打擊, 就會徬徨失措、 恐慌害怕, 自己無力化解, 於是向外求助。 有時求人,有時求權貴,有時求神明。雖然有些神明如同政治上的官員 一樣, 偶爾也會幫助我們, 但畢竟不是正本清源的正理。 如同靠山山倒, 靠人人老;有了災厄,不去逢凶化吉,自求多福,反而靠吃香灰、戴符 咒化解,這就變成信仰的疾病了。
所以,佛教主張,凡事不問神明,要問自己,因為自己的行為才能決定
自己的未來;唯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而不是有一個神明可以 主宰我們的命運。因此,信仰佛教可以讓我們從神權中解脫出來,回復 心靈自由,從而建立對自我的信心。
五、如前所說,佛教有很多的護法神,如此說來,是否意味著佛教也 是信仰多神教的宗教?
答: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都是以神為信仰對象,民間信仰甚至有許多是 信鬼的。然而信仰不一定立足於崇拜神祇之上,因此,就有所謂「有神 信仰」與「無神信仰」之分,而「有神信仰」依對象的不同,又概分為 「多神」及「一神」。
有神信仰者相信宇宙間有神的存在,神不但具有人格化的特質,能力更 遠超乎人類。相對於有神信仰而言,無神論者拒絕承認一切客觀存在的 神性,或否認有一主宰的至上神存在。這些唯物論、不可知論及進化論 等,由科學方法推論神不存在的論述,則是針對一切不信耶穌基督者而 言。
有神信仰中的多神信仰是古老的宗教模式, 將大自然一切不可知者皆附 歸於神靈,按其職司而有區別,個人依其需要,膜拜不同的神。當中有 以自然分類的自然神, 有以民間求助的政治神、 財政神, 或有將對英雄、 祖先的崇拜亦歸於神類,如各地的原始宗教以及希臘、羅馬、印度、埃 及等,都是多神信仰的代表。
一神信仰則源於多神信仰,是凝聚眾神的聖德及能力於一神,堅信該獨 特而唯一的「真神」創造了宇宙萬物,並主宰宇宙的運行,而真神的存 在卻非宇宙的一部分,人們可以透過祈禱來得到援助。猶太教、耶穌教 及回教都是同屬一神論的信仰。
一神論是專制獨裁,人是信仰者,神是被信仰者;人是崇拜者,神是被 崇拜者。神,具有神性 ── 「全知、全能」的特質,人類透過自己的想
像力,不只是創造了唯一的真神,也衍生多神的龐大體系,成為人類的 決定者與保護者。
不管一神或多神,都是存在於虛無飄緲之間,握有人類命運大權和無上 的能力,這些神都是附會於人類無知的恐懼及滿足現實欲求所產生的, 缺乏歷史的根據,不具圓滿的道德人格。
不過,一神論與多神論者雖難免失之迷信,但天地鬼神的賞罰觀念,無 形中也成為人們趨善去惡的規範。反之,一些高唱無神論者,認為從事 違法的行為不會有什麼善惡因果的報應,因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不 安。
佛教並未否認神鬼的存在,佛教承認神祇的世界,但佛教以業力自受, 有因有果,人不應該由神所控制,自己才是真正決定禍福的主宰。佛教 承認宇宙間有精神和神性的存在,六道眾生中,「天道」即是所謂的神 道。依佛教的宇宙觀,這些神也是眾生之一,不具有絕對的權力與主宰 能力。 六道眾生要經過艱苦的修行而超脫輪迴, 達到羅漢或菩薩的境界, 才能不再受生死的束縛,進一步成就佛果。
因此,佛教雖然承認民間神祇之說,但不以神祇為信仰或皈依的對象。 佛教的前提是以「人」為本,非以「神」為主,佛教的佛菩薩都是人, 不是神,與一神教的一神至上截然不同。佛教並不一味叫人信仰,佛教 的信仰是要我們建立在理智上,因此佛教很注重慧解。佛教與其他宗教 最大不同點,在於佛陀的教法以修心和見性為上,主張「心」、「性」 才是自己的主人,與其消極地祭祀祈福來寄託心靈,不如積極開拓心靈 世界、明心見性更為究竟,這也是佛教能超越一神、多神及無神論的真 義所在。
六、請問大師,如何區分佛像與神像?兩者有什麼不同?再者,如何 簡易地分別佛教與道教?請大師開示。
答:前面說過,過去一般人總是「佛道不分」,最明顯的例子是:佛教 的僧眾駐錫以修行辦道,同時提供在家信徒聽經聞法、親近三寶、參與 宗教活動的處所,一般稱之為「佛寺」或「寺院」;但也有稱為「寺廟」 者,廟與宮、觀、殿、壇同為道教的修行場所。「寺」與「廟」並稱, 可見中國「佛道不分」的「民間信仰」根深柢固。
民間信仰不但佛道不分,而且神佛同時供奉,在很多的媽祖廟都供有觀 世音菩薩;一般家庭,尤其是經商的店家,也往往把彌勒佛當財神爺供 奉。
說到彌勒佛,在一般佛教寺院的山門入口,大都供奉著笑臉迎人的彌勒 佛;入了山門,迎面的是一位威武凜然,手執金剛降魔杵的將軍,就是 韋馱天將,也就是佛教的護法神。這表示在佛門裡,慈悲的攝受與力的 折服同等重要,所以佛教有謂「菩薩低眉,金剛怒目」,這句話基本上 已經點出佛像與神像的不同了。
一般佛教的佛菩薩聖像大都是眼簾微斂、面露慈光的「俯視眾生」,顯 示出佛教 「慈悲」 的特質。 反之, 一般的神像大都濃眉上揚、 雙眼圓睜, 表現出威武逼人、剛毅不拔的神氣。
有一則故事說,一天,有一個工匠在路上遇到一個久未見面的老朋友。 朋友非常訝異地問他:「你現在的相貌怎麼這麼難看,好兇惡哦!你要 保重呀!」這個人被朋友這麼一問,忽然想到自己最近正都製做夜叉、 羅剎的面具,每天心裡想的都是兇惡、生氣、青面獠牙的樣子,大概是 相由心生,因此面孔就慢慢變成羅剎的兇惡相了。他覺得這個職業實在 太可怕了,於是就改塑佛像。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一天又跟那位老朋友 在路上碰面了。 朋友一看:「咦! 你現在的樣子怎麼不一樣了?好慈悲、 好祥和哦!」工匠於是告訴朋友,我現在已經改為雕刻佛相,每天都是 觀想佛相的慈悲、莊嚴,所以大概因此而改變了面相。
佛教是一個重視慈悲、威儀的宗教,佛經有謂「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 好」,成就佛果之前,首須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甚至「三千 威儀」、 「一襲袈裟」都可以度眾,所以佛像的雕塑很重視「相好莊嚴」 與慈悲的流露。 而一般神像則為了發揮 「舉頭三尺有神明」 的警世效果, 大都以凜然不可侵犯之姿呈現。
另外, 要區分佛像與神像的不同, 還可以從手勢、 器物、 服飾上來分別。 佛菩薩的手勢一般有結印與放光接引等各種姿態,有的則手執蓮花、淨 瓶、摩尼寶珠等,代表清淨、光明、善美;神像一般都是仗劍執 ? ,或 手執長槍、金剛杵等武器,代表善惡分明、替天行道。佛教的佛像大都 是身金色,樸實無華,相好莊嚴而無鬍鬚,象徵佛教是一個充滿年輕活 力的宗教;道教的神像則披衣掛袍,穿金戴銀,長髯飄飄,表示修練有 成,道行高深。
至於說到佛教與道教到底有哪些不同?佛教的僧尼剃盡三千煩惱絲, 身 著「糞掃衣」,腳穿羅漢鞋,三衣一 ? ,生活嚴謹簡樸。道教的道士不 修邊幅、長髯長髮,其服飾在晉以前無定制,至南朝劉宋 ? 陸修靜,道 服才開始制度化,有一定規格,如《仙鑑》裡說:「立道士衣服之號, 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於此著矣。」又道教法服有品第次序 凡五等,以區別貴賤,不同儀式著不同道服,也有定制。現今道教服飾 有褂、袍、戒衣、法衣、花衣、冠巾等,亦可見其抱樸守素的風格。
佛教僧尼居住的地方稱為寺院、 精舍、 講堂等, 日常所使用的法器有鐘、 磬、木魚、鐺鉿、鐃鈸等。道士們修行的場所稱為宮、觀或廟,他們所 用的法器中, 寶劍和鏡鑑是除邪禳災的重要法寶。 鏡鑑有所謂三元寶照, 即天照、地照、人照三種金屬鏡鑑,有固定的尺寸,須依法鑄造。
佛教講三法印、 四聖諦、 十二因緣、 六度萬行, 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宗教。 道教則以神仙信仰為中心,追求「長生不死」和「養生成神」,故重視 煉丹、養氣、五行八卦、符咒之術,是出世的天乘宗教。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佛教雖然是傳自印度,但因佛教很有融和性, 傳到中國以後很快就與中華文化相融和,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甚至成為 中國信仰的主流。
不過,在佛教傳入中土之初,佛道之間經常互相較勁,時有衝突。佛道 之爭最早見於東漢, 迦攝摩騰與諸道士論難, 繼而三國時代, 曹植作 《辯 道論》批難神仙說之詐妄。西晉時,帛遠與道士王浮間亦有佛道之爭, 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經》,為後世論諍重要材料。
然佛道爭論進入白熱化則在南北朝以後, 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開創新天 師道,並使之國教化,確立道教之宗教教團;南朝劉宋之陸修靜、蕭梁 之陶弘景對教學整備及道教經典整理予以體系化, 對社會之影響亦相對 增加,而足以與佛教相抗衡。其論爭焦點係以「夷夏論」為中心,爭論 捨華夏固有宗教而信奉夷狄之教(佛教)之是非;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 (四六七),道士顧歡著《夷夏論》,引致明 ? 僧紹著《正二教論》、 慧通著《駁顧道士夷夏論》以闢之,又有張融著《門律》,主張道佛一 致,而以道教為本,佛教為 ? ,提倡本 ? 說,然就二者優劣而言,主張道 教居優位。
北朝的孝明帝正光元年(五二 ○ ),宮中亦有佛道二教之論諍,即清道 觀之道士姜斌與融覺寺之沙門曇無最, 以老子與佛陀二人之出世先後為 對論主題,論諍結果,姜斌被論破,流放至馬邑。其前,甄鸞之《笑道 論》與道安之《二教論》二書為當時有關佛道優劣論諍之重要論著,此 二書皆以強烈之論點大力論難道教之低劣。然於北朝,佛道之抗爭不僅 為雙方之論諍而已,更加上當權者之政策壓迫,此即歷史上著名的「三 武滅佛」中,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之摧殘佛教。
佛道之爭,雖屬宗教衝突,然二者之興替,皆不離帝王之好惡,結果有 力者較易獲勝,失敗者每遭毀滅之厄運。由此可見宗教與政治實有密不
可分的關係,因此過去我一直強調,佛教雖然主張「問政不干治」,但 佛教徒也不能以遠離政治為清高,而應該將宗教與政治結合在一起,彼 此相輔相成,如此清淨的國土才可能落實在人間!
七、佛教不同於民間信仰的真理是什麼?請大師開示。
答:世間上的宗教很多, 每個宗教都認為自己所宣揚的教義是真理。 所 謂「真理」是有條件的,真理的條件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來如 此,永恒如此。譬如,佛經講人生有「四不可得」:常少不可得、無病 不可得、長壽不可得、不死不可得(《佛說四不可得經》)。這是放諸 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不但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是如此;男人這樣、女 人也一樣;古時候的人難免,現在、未來的人也莫不如是。所以這是普 遍如此、必然如此、本來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
一個人不論信仰什麼宗教,都需要透過理智的抉擇,確認自己所信仰的 教義是符合 「真理」 的條件, 也就是必須具有普遍性、 平等性、 必然性、 永恒性。佛教主張「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是印證真理 的「三法印」;佛教本身就是合乎真理的宗教,因此翻閱古今歷史,如 梁武帝棄道向佛,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宋朝名相呂蒙正說:「不信三 寶者,願不生我家。願子孫世世食祿於朝,外護佛法。」甚至哲學家尼 采雖為牧師之子, 卻讚揚佛教比耶教崇高、 真實; 叔本華以佛教徒自命, 肯定佛教是世界上最尊貴的宗教;韓愈從諫迎佛骨到皈命佛教;歐陽修 從毀謗佛法到行佛勸善; 乃至佛教五大論師:馬鳴、 龍樹、 提婆、 無著、 世親等,無一不是從外道而改宗佛教。
談到佛教的真理,廣義的說,如來一代教說,三藏十二部經典,契理契 機的道理,都是真理。綜合其法要,可歸納為:
(一 ) 苦聚:苦,通常是指我們受到業、妄想、煩惱的控制,而有五陰熾 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謂「苦受」固然是「苦苦」,「樂受」也會「壞 苦」,「不苦不樂受」也會「行苦」。總之,四大五蘊所積聚的人生就
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實相。所以,必須尋找滅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 婆苦海,從憂悲苦惱中得到解脫,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才能離開 苦聚。
(二 ) 無常:是指世間的萬象,無一不是在剎那生滅變化中,沒有一樣是 常住不變的。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轉化,器 世間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現象,心念有生住異滅的遷流,這些都說明 了世間一切都是剎那無常。雖然如此,「無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 幸福的人生是無常,窮困的人生也是無常,唯有超越世間無常,才能獲 得永恒自在。
(三 ) 無我:所謂「我」,是主宰和實體的意思,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真 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賴的「我」。因為「我」不能自由,不 能自主,更沒有實體。吾人要求青春永駐,希望永遠幸福安樂,哪裡能 如我所願呢?所以佛教講「諸法無我」,是認為宇宙萬有皆是因緣和合 所生, 不能單一、 獨立或自我單獨的存在, 人生要超越 「假我」 的執著, 才能證得「真我」的自性涅槃。
(四 ) 空性:所謂「空性」,並非指存在的東西忽然變得不存在了,而是 指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無自性的,沒有不變不滅的實體,所以空性才是實 相。佛陀說:「物質的存在如聚沫,感受如水泡,表象如陽燄,意欲行 為如芭蕉,識別作用如幻化。」唯有離開錯誤虛幻的認知,才能證悟生 滅緣起的空性。
(五 ) 業感:業,是指「行為」、「行動」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 體、語言、思想三業。「業」,無論善惡好壞,都會產生一種力量,能 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而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如此行為生 力量, 力量又推動行為, 輾轉相生, 就形成了業力輪迴。 所謂自作自受, 就是有情生死流轉的動力,由此形成了惑、業、苦,不斷循環,相互地 糾纏。
(六 ) 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滅變化的法則,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這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說明萬事萬物 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因」, 等待緣聚合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攝,因緣果報形成森羅萬象、無窮無 盡的世界。
(七 ) 緣起: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說明世間萬物彼此依待 而存在的法則。世間一切的事物,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 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現起和存在,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 本身也就不復存在。
(八 ) 中道:中道就是超越有無、增減、善惡、愛憎等二邊的極端,人生 如熱烘烘地一味追求欲望享樂,或冷冰冰地捨離一切,執持苦行,都是 不恰當的。應離開邪見執著,而行不偏於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 「中道」。但吾人也不能將「中道」誤以為是折中之道、中庸之道。中 道應以般若智慧來調和事理,融和有無;中道是以般若智慧來導正吾人 的行為,趨向解脫之道。
(九 ) 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 有了般若,才能照見緣起性空, 洞悉事事物物的無常、無我,而能知苦滅苦。佛教所講的一切法,凡無 般若,皆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而有般若, 才能三輪體空; 「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饒益眾生; 「忍辱」而有般若, 才能無生法忍; 「精進」而有般若,才能奮發不懈; 「禪定」而有般若, 才能證悟覺道。般若就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
(十 ) 涅槃:涅槃是滅除一切痛苦的究極理想境地,是淨化貪愛,捨諸執 著,拔除煩惱,息滅欲念的世界,進而到一大總相的常寂光世界。當吾 人透過佛法的修持,擁有般若的慧解,捨棄貪瞋癡煩惱的束縛時,當下 就能獲得清淨自在的涅槃境界。
「厭苦求樂」,這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發展的本能。可是世間科技 文明急速發展,帶給社會繁榮,人民富有,卻沒有使人類的生活更加明 智合理或安心自在,反而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頓與惶恐,這是為什麼呢? 依佛教的見解,人生痛苦的根源在於「無明」;因為人們對世界的本質 有根本上的誤解,所以苦痛就會像漣漪一樣,一個接一個發生。
佛教的真理告訴我們:要離「苦」,才能得安樂;要知「無常」,才能 有希望;要懂「無我」,才能融入大眾;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 要消 「惡業」 , 才能美善人生; 要識 「因果」 , 才能心甘情願; 要透 「緣 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證「般若」, 才能自由自在;要圓滿「涅槃」,才能究竟人生。因此,唯有以佛教真 理作為修行的指歸與方法,不斷淨化身心,時時軌範行為,才能達到人 生最高的理想境界,這也是佛法真理的價值所在。
八、媽祖信仰在民間一直擁有廣大的信徒,甚至一般佛教徒也把媽祖 當成觀音一樣信奉,請問大師,佛教對媽祖信仰有何看法與定位? 答:媽祖是民間信仰中為最受人們崇奉的主神之一,外國人稱之為「中 國女海神」 , 在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媽祖廟, 尤其台灣是個海島, 四周環海,而媽祖屬於海上守護神,故其信仰特別受到重視。僅台灣地 區的媽祖廟、天后宮即多達五、六百座,其中以北港朝天宮的香火最為 鼎盛,每年進香的信徒人數高達百萬人次;一年一度的大甲及北港的媽 祖繞境出巡,更是動員數十萬人,其信仰向心力之大,莫可言狀。
媽祖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湄州嶼人,生於宋建 隆元年(九六 ○ )三月二十三日,從小即茹素,信仰佛教。據傳能預知 禍福,具有治病的能力。經常乘船渡海解救漁民,被村民稱為神女、龍 女。後來在一次救難中罹難身亡,村人於是為她修建祠堂祭拜。
媽祖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地位很高,根據史料記載,宋元明清幾個朝代
都曾對媽祖多次褒封,總計宋朝十四次、元朝五次、明朝二次、清朝十 五次,封號從「夫人」、「聖妃」、「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 等。其中咸豐七年(一八五七)所封的「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 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 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 竟多達六十四個字, 可見媽祖受到朝廷的敬重之深。
此外,歷代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更是寫下大量的詞章詩句來歌頌媽祖,如 宋代學者陳宓題「但見舢艫來復去,密俾造化不言功」、元代詩人張翥 的詩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明成祖永樂皇帝題詩「扶危濟弱 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等,媽祖精神儼然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 化遺產之一。
媽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民間及歷朝政治上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 我想除了 如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所做的「媽祖文化」研究所說:「媽祖信仰與 我國古代許多和平外交活動有密切關聯,諸如宋代的出使高麗,明代的 鄭和七下西洋歷訪亞非四十多國,明、清兩朝持續近五百年的對古琉球 中山國的冊封等等,都是借助媽祖為精神支柱而戰勝海上的千災萬劫, 圓滿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務。」
另外,歷代的執政者莫不害怕人民思想反動,所以一直希望把人民導向 媽祖等一般民間的信仰,不希望人民信仰佛教,因為佛教有教義思想, 這是過去執政者所防範的, 所以他們寧可讓人民在沒有思想之民間信仰 上安頓身心,才不會反抗。於是在政治力的介入下,民間有所謂「三月 瘋媽祖」,即農曆三月是媽祖的生日,各地的媽祖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祭 典。
不過,對於一般民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信仰媽祖,我想必然他有為人 所需要的地方。再說媽祖其實也是佛教徒,他是信仰觀音的,所以現在 媽祖廟也很有道義,很多媽祖廟都設有觀音殿。媽祖跟觀音一樣,都是
有情有義、救苦救難;媽祖居於湄洲,是海城;觀世音在普陀山,也是 海島。媽祖在海上救度眾生,觀世音也是慈航普度。甚至如《觀世音菩 薩普門品》說:「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為度化眾生,觀世音菩薩應化各種身,媽祖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 應以媽祖身得度者,即現媽祖身而為說法。所以佛教其實應該為媽祖定 位,就如關公、伽藍、韋馱、天龍八部、四大天王一樣,在佛教裡都有 屬於護法神應有的地位。
總之,佛教徒對民間信仰應該採取和而不流的態度。過去佛陀住世時, 天龍八部都能容納,就中國佛教而言,韋馱、關公都能做護法,因此我 覺得對於一些有歷史可考的護法正神,佛教應該包容他們,進而淨化他 們、提昇他們。媽祖在中國歷史上既有他一定的地位,佛教也應該為媽 祖定位才是。
九、很多人信仰宗教,目的是為了追求神通靈異,請問大師,佛教對 神通靈異有何看法?
答:人生苦空無常,一般人在遭逢苦難,或是面對無力解決的問題時, 除了祈求佛菩薩、 神明的加被之外, 最大的希望莫過於自己擁有神通力。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種,稱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 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通是透過修持禪定之後所得到的一種 不可思議力量,這種力量超乎尋常,而且無礙自在,因此凡人莫不希望 具有「神而通之」、「神而奇之」的超人力量,以達成現實生活所無法 實現的願望。
然而,有了神通真的就能順心如意,所求如願了嗎?事實不然,因為神 通敵不過業力,業力才是世間最大的力量;神通不能違背因果,因此即 使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他也無法拯救母親脫離地獄之苦。
神通不但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有了神通反而帶來痛苦,例如有了「他心
通」,知道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竟然心懷鬼胎,你的心裡會舒服嗎?有了 「天耳通」,聽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在背地裡說你壞話,你的氣能忍 得下嗎?甚至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只剩下一年的壽命,你的日子 會過得自在嗎?
再者,一個暴虐無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聽到背後有群臣罵 他昏君,豈不要加重殺戮了嗎?男女朋友,因為有「天眼通」,看到對 方另有約會,豈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許多事端了嗎?所以,神通除非是 諸佛菩薩因為具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眾的方便,否則凡夫 俗子還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為可怕的神通。
神通其實也不一定是佛、菩薩、羅漢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說充塞法界, 遍滿虛空,生活中處處有神通。神通更不一定指神奇變化的法術,神通 充塞於大自然的各種現象之中。例如,烏雲密布,天上就會下雨;氣流 變動, 就會產生暴風; 乃至四時運轉、 日夜遞嬗等, 這種種自然的變化, 都可視為是一種神通。
神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更是俯拾即是,例如,喝茶解渴、吃飯當飽、善 泳者浮於水面、 善騎單車者行走自如等; 乃至電話、 飛機、 網路的發明, 不就是天耳通、神足通、天眼通嗎?甚至器官移植、複製動物等,這一 切不都是足以使前人瞠目咋舌、聞所未聞的神通嗎?
因此,神通是人類經驗的累積,是智慧的呈現,是能力的超絕運用。現 在社會上有一些人有一種僥倖的心理,總希望有意外的收穫,甚至妄想 有神通,可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能夠眼看、耳聽十方世界。其實, 過去的祖師不少人都有大神通, 然而所謂 「打死會拳的, 淹死會游的」 ; 會神通的,死於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連被外道打死,可見 神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並不究竟。
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 有, 就是有限、 有量、 有盡; 唯有空無的真理,
才有無限的妙用。所以,佛教雖不否認神通,卻也不標榜神通,因為神 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脫之道。以前釋迦族因輕視侮辱琉璃 王子而遭到滅族的惡運, 雖然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運用神通欲解救釋迦族 人,但被拯救出來的人最後仍然化為血水,這就是業力勝過神通的最佳 證明。
神通非究竟之法, 神通敵不過業力, 神通比不上道德, 神通及不上真理, 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一個人 如果造作了罪業,即使有神通,也不能免於因果業報的法則。因此具有 神通並不一定擁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能 夠求證空無的真理, 更是究竟解脫之道, 所以佛陀不鼓勵弟子修學神通, 學佛的人應該重視道德、慈悲,不要貪圖神通,不要依賴神通,老實修 行,腳踏實地,才是學佛之道。
十、一般人相信,鬼神有降災賜福的能力,因此對鬼神莫不敬畏有加, 請問大師,佛教相信有神鬼的存在嗎?
答:在佛教裡,有所謂「天龍八部」,八部是指:天、龍、夜叉、乾達 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 羅伽等,這是佛教的護法神。佛教 將法界眾生分為十大類,稱為「十法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 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
根據佛經記載,佛陀說法並不僅限在人間,例如《地藏經》即記載著佛 陀曾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當時除了十方諸佛菩薩與會之外, 尚有三界二十八天的天眾、龍眾、鬼神等眾,以及娑婆世界的海神、江 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等,及諸大鬼王皆集到忉利天中。此即說 明佛教也有鬼神之說,甚至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中,密教行者求法的先決 條件之一,即必須找到一位神明護法。
神是屬於六道之一的天道,根據《四天王經》記載,每月六齋日,四天 王會派遣使者、太子,或親自到人間考察,因此,佛陀教誡弟子們應於
六齋日持齋守戒。「四天王天」分別由東方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 廣目天、北方多聞天組成,各各守護一天下,是帝釋天的護衛大將。帝 釋天也就是一般民間通稱的玉皇大帝、天公。
此外,八大金剛、二十四諸天、伽藍菩薩、韋馱菩薩、鬼子母等,都是 佛教裡較為一般人所熟悉的護法神祇。 其中鬼子母本來專門竊食他人之 子, 後經佛陀感化後皈依佛教, 並且發願生生世世保護天下所有的小孩, 因此成為安產與幼兒的保護神。
再者, 從諸多的實例證明, 一個有修行的人, 由於舉止安詳, 語言慈和, 富於慈悲心,因此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獲得人天的尊敬與護持。例如佛 陀住世時,大弟子須菩提在巖中宴坐,甚深的功行感動護法諸天,散花 供養,表示敬意。另有一次,須菩提患病,身心感到疲憊,這時護法的 帝釋天帶領了五百人向須菩提奏樂問病。
唐朝的道宣律師持戒嚴謹,有一天夜行山路,因道路崎嶇,行路艱難, 有一天神及時將他攙扶使免於跌跤。可見一個有修行的人,時時都有護 法龍天諸神的護持。
有關佛教的護法神之說,自古即已存在。另外談到鬼,一般人有一個錯 誤的觀念,以為人死一定會變成鬼,看到死人就覺得很恐懼,生怕鬼魂 會附上身來。其實佛教雖然承認鬼的存在,但是佛教認為人死之後不一 定變成人見人怕的鬼。人離開了這個世界,所前往的地方不僅僅是地獄 而已,也許到天堂去享樂,也許再降生為人,縱然輪迴為鬼,也必須具 備成為鬼的罪惡因果,才會得到鬼道的報應。
鬼道眾生的因緣果報究竟如何呢?在佛教的《業報差別經》中,曾經提 到眾生由於下面十業,將會墮入鬼道:
(一 ) 身 作 惡:身體出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業。
(二 ) 口 作 惡:口中造作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等惡業。
(三 ) 意 作 惡:心裡充滿貪欲、瞋恚、愚痴等惡業。
(四 ) 慳貪:貪取妄執,不知結緣施捨。
(五 ) 妄求非分:不是自己份內的東西,而起覬覦非分之想。
(六 ) 諂曲嫉妒:諂媚邪曲,嫉妒別人比自己好,而起惡心。
(七 ) 起於邪見:遮無道德善惡,因果報應,邪知邪見。
(八 ) 愛著不捨:愛戀執著心重,不能喜捨放下。
(九 ) 因饑而死:饑餓而死,成為餓鬼。
(十 ) 枯竭而死:如草木一般乾枯而死。
宇宙間,十法界各有他們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譬如東方琉璃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 天神有天神的世界, 譬如三界二十八天; 人有人的世界, 譬如三大洋五大洲,人類有種族、身體、富貧、智愚等種種差別;畜生 有畜生的世界,譬如天上飛的鳥,地上走的獸,海裡游的魚等,種類繁 多。同樣的,地獄、餓鬼也有他們的世界,鬼的世界和人一樣,有他們 自己的眷屬,並且還需要工作謀生;鬼的社會也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彼 此之間少不了是非恩怨。鬼的性格千差萬別,有脾氣暴躁的,有性情凶 殘的,當然也有不失溫馴善良的。
其實,鬼的存在和我們的人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鬼不一定在地獄, 在我們人間到處也都充滿著各種鬼。譬如喜歡吞雲吐霧,煙嘴不離口的 叫「煙鬼」;貪愛杯中之物,每天喝得醉眼醺醺的叫「酒鬼」;沈迷方 城之戰,賭得天昏地暗的叫「賭鬼」;戀眷朱顏女色,耽溺不知自拔的 叫「色鬼」。我們常常將一些壞的名詞加在鬼的身上,舉凡有惡劣的性 情、不良的行為的,我們就稱之為鬼,例如懶惰鬼、膽小鬼、疑心鬼、 嫉妒鬼、小氣鬼、貪心鬼、吝嗇鬼、淘氣鬼、缺德鬼,甚至剝削民脂民 膏的吸血鬼等等,誰說人間沒有鬼呢?
一般我們只知道請法師道士來超薦陰間的鬼, 卻不知道人間也有許多的 鬼需要度化。陰間的鬼超薦了,就可以夜行不驚,宅第平安;人間的鬼
度化了,就可以民風轉善,社會祥和。尤其目前的社會,人心澆薄,道 德淪喪,更需要佛教的三皈、五戒、六度、十善來超度人間的鬼怪。譬 如三皈依,皈依佛寶就永不墮地獄,皈依法寶就永不墮畜生,皈依僧寶 就永不墮餓鬼。受持了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從此遠離罪惡淵藪, 不再造作下墮地獄的種子, 當然就不會淪為惡鬼了。 所以我們要想建設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 唯有人人各安其位、 各盡其責, 人人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人人做好人,社會自然和諧,千萬不要「不問 蒼生問鬼神」,否則緣木求魚,自然徒勞無功。
十一、「中元節」是中國三大節日之一,一般神廟都會在中元節舉辦 普渡、搶孤、放水燈等活動。請問大師,佛教對於這類祭拜鬼魂的儀 式有何看法?
答:拜神祭鬼是民間信仰的重要活動內容,一般的廟會、建醮,乃至農 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渡」,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農曆七月,一般俗稱「鬼月」。根據民間的說法,七月一到,鬼門關大 開,所有無祠孤魂鬼眾都會返回人間享受祭祀,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準備 祭品來普濟無祠孤魂,以祈家宅平安,消災免難,此稱為「普渡」。而 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普渡則是鬼月祭祀活動的最高潮。
中元普渡又稱「中元祭」,其實是融和佛教「盂蘭盆節」和道教「中元 節」而成的民俗節日。道教的中元節是「三元」之一,也就是農曆元月 十五為上元,是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誕辰日;七月十五為中元,是地官赦 罪清虛大帝誕辰;十月十五為下元,是水官解厄洞陰大帝誕辰。依照道 教的說法,七月十五日地官下降凡間,判定人間善惡,這一天道士會日 夜誦經, 舉行齋醮法事, 用以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 稱為中元普渡。
佛教的「盂蘭盆法會」則是起源於《盂蘭盆經》所載,佛弟子目犍連為 了解救墮入鬼道的母親,求助於佛陀,佛陀告之:「佛弟子修孝順者, 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
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 之恩。」後世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有「盂蘭盆節」的流傳。
盂蘭盆有「救倒懸」、「解痛苦」之義。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者,傳說 是梁武帝,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所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 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 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 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親設盂蘭盆供,代宗 還將過去施盆於寺的儀式改設於宮內道場,並設高祖以下七聖位,將帝 名綴於巨幡上,從太廟迎入內道場中。
此外,《法苑珠林》載:國家大寺,如長安西明、慈恩等寺,每年送盆 獻供種種雜物及舉盆音樂人等,並有送盆官人,來者不一;而信眾獻盆 獻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間對於盂蘭盆供是相當的重視。
盂蘭盆會之所以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實由於其強調藉供養十方自恣僧 以達慈孝雙親,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慎終追遠 的倫理傳統不謀而合; 再加上帝王的倡導, 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間, 由佛教節日成為民間節日了。
盂蘭盆會的啟建興設,到唐代都還謹遵佛意,主要在供佛齋僧以報父母 先亡。但是到了宋代,民間的盂蘭盆會卻與道教「中元地官節」合一而 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如此則更著重 於超度亡靈、祭祀祖先,而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 盂蘭盆會的性質也因此由「孝親」變成了「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 魂可得救度,原以盆供佛僧,卻改以盆施餓鬼了。此習流傳至今,「中 元普渡」已是民間七月的主要祭典。
除了中元普渡之外,民間還有「放水燈」的活動,目的在為水中的孤魂 照路, 招引至陸地共享普渡, 這是基隆、 中港等港口特有的活動。 另外,
農曆七月最後一夜的「搶孤」,意在關鬼門前請走孤魂野鬼,這也是中 元祭典的重頭戲,頭城、板橋、恆春、澎湖等地通常會在中元時舉行搶 孤的活動。
中國人「崇鬼」、 「畏鬼」又「諂鬼」,不敢直呼鬼名,故以「好兄弟」 稱之。為了讓好兄弟在七月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能夠解除饑虛,於是天天 殺豬宰羊,廣設宴席以普施鬼魂,因此造成無數生靈成為人們刀下、嘴 邊的犧牲品。
其實,殺豬宰羊來祭拜亡者和諸路鬼神,是否真有需要?根據《地藏菩 薩本願經》 說:「臨終之日, 慎勿殺害, 拜祭鬼神, 求諸魍魎。 何以故? 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可 見如果為了祭拜亡者而殺豬宰羊,等於又為他造殺生之業,對亡者而言 只有害處而無益處。尤其,人的生離死別已經很哀傷了,為何還要把這 種痛苦加諸在豬羊等動物身上呢?
所以,佛教為了導正民間不良習俗的作風,以提昇信仰層次,除了積極 發揚盂蘭盆節主要的供養三寶、 孝道敬祖精神, 將七月份定為 「孝道月」 外,也配合節俗舉行「瑜伽燄口」、 「三時繫念」等普濟十方一切幽靈、 功德回向一切眾生的佛事法會。
法會當中除了解除餓鬼的饑虛之外,最主要的是為他們說法、皈依、受 戒,使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因此, 佛門中的施放焰口與民間祈安免難的中元普渡,其目的與意義自是不 同,不但普渡亡魂,並藉此慈悲普濟、莊嚴隆重的法會,接引更多人, 獲得更多社會人士的共識和參與, 而達到改善民間殺生、 浪費的 「普渡」 風俗,誠可謂「生亡兩利」,實應大力推廣。
十二、世界上的宗教,雖然都是為了導人向善,但仍有層次上的不同, 例如有自然宗教、英雄宗教、神鬼宗教、民間宗教、真理宗教、五乘
佛教等區別,請問大師,佛教對宗教的分級有什麼看法?
答:自有人類以來,就有宗教信仰。最早的先民所信奉的是自然宗教, 也就是剛才所談到的,先民不能瞭解自然界的變化,於是把所有自然界 的景觀現象當作神明來崇拜,拜月亮、拜太陽、拜風、拜雨、拜雷、拜 電、拜樹、拜石、拜天、拜地 …… 簡直可以說無所不拜,無所不信。
自然宗教再慢慢進步到神鬼宗教,以人間的靈異現象為鬼神顯靈,或以 鄉里市井之間傳說的某某人成仙、某某人成神為崇拜的對象。
其後,又從神鬼宗教的信仰進入英雄宗教,就是在民眾之中,以一些生 前表現特殊的人物為信仰對象,人們崇拜他,視他為英雄、為神明來祀 拜之。例如三國時代的關羽,成為現在的關聖帝君;南宋末年抵抗金兵 的民族英雄岳飛,現在被供在岳王廟中;明朝末年的鄭成功,現在也有 鄭王廟來供奉他。其他還有一些地方性的英雄崇拜,例如媽祖,傳說他 在海中救人救世,於是人們崇拜他。這些種種形成一個多神教的現象, 也就是一般的民間信仰。
目前台灣是一個普遍信仰英雄宗教的社會。不過,隨著教育水準普遍提 高,民眾智慧逐漸增長,人們更加需要信仰一個最合乎真理的宗教;這 個真理的宗教不講究神權,不致令人泯滅理智與自覺能力;這個真理的 宗教不是出自對自然界的恐懼而盲信一通; 這個真理的宗教更不是只崇 拜具有某種德行的英雄人物而已。 這個真理的宗教需要能面對所有宇宙 人生的問題,要能解決人內心的煩惱,要能昇華人格情操,要能使人奉 行了以後可以達到一種他所嚮往的涅槃境界,也就是了脫生死。佛教就 是這個最合乎真理的宗教。
佛教的信仰是智信而不是迷信,佛教所信仰的是︰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都能成佛;佛性中具足一切法,本來清淨,不生不滅,本不動搖;萬事 萬物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無有自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信仰佛教 的目的,在於獲得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智慧發展到最高超的地位,人
生進化到最完備的境界。而這一切都是不假外求,應該反求自心。
其實,信仰宗教不論是佛教或基督教,是釋迦牟尼佛或上帝,都是起源 於我們的心。 基督教講 「三位一體」 , 中國過去提倡儒釋道 「三教一家」 , 其實宇宙間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我們的「心」。「心」想作佛,就是 佛心;「心」想上帝,就是上帝的心;「心」想成聖成賢,就是聖賢的 心;心想把人作好,就是人心;假如心存不良,不懷好意,就是地獄、 餓鬼、畜生的心。
也就是說,世界上的各種宗教當中,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 等,雖然彼此信仰的對象有別,但不管是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 至地方性的各種神祇等, 其實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規畫出來的 「本尊」 , 名稱雖有不同,意義卻是一樣。
各人心中各有本尊,不把心中的本尊建立起來,一切都是外在的。你相 信土地公,土地公就很偉大;雖然不能與城煌、玉皇比,但在我心中無 人能比。所以,不管耶穌、穆罕默德、孔子、上帝、關公,只要自己認 定就好;一切價值,在於自我的判斷、分別。例如一個小學生,父親從 事何種行業,在他心中都是偉大的,很容易以父業為己志。這是他心中 的偉大、心中的完美、心中的崇高,不受現實、客觀的價值觀所影響。
但是,也不是自己心中認定的就是崇高、偉大,別人的就不如你;每個 人心中所認定、所信仰的,在他心中都是最偉大的,所以每個人應該各 自尊重自己心中的本尊,但不可以去排斥別人,也不要以自己心中的本 尊去要求別人,宗教之間本來就應該要融和,大家和平共存,才不會失 去宗教追求真善美的本質。
佛教是個包容性很大的一個宗教, 佛教認為凡是宣揚有益世道人心的宗 教,凡是具有提昇淳善道德風氣的教義,佛教都表贊同。但是人類的信 仰,從自然的敬畏、祖先的祭祀、靈魂思想的形成,到追求精神世界的
昇華及尋求生存的意義,這是宗教所應淨化、提昇的過程。信仰宗教, 應該注重的是智慧的開發及苦惱的解脫,而不是執著於神秘的現象,所 以應該從自然宗教、神鬼宗教、英雄宗教、民間宗教到真理宗教,不斷 進步、提昇;就如同學生求學一樣,先讀國民學校,然後初中、高中、 大學。雖有層次不同,但要層層升級,不能停頓。
甚至就以追求真理的佛教而言,也有五乘佛法之分,即人、天、聲聞、 緣覺、菩薩。其中人天乘的佛教,重於積集世間福行的增上心,以現世 樂後世亦樂為滿足,是佛教的共世間法,如儒家近於人乘,耶教、回教 通於天乘;聲聞緣覺乘的佛教,重於出世解脫的出離心,以涅槃解脫樂 為最終的目的,如道教的出世無為、清淨解脫;菩薩乘的佛教,重於利 他濟世的菩提心,以悲智究竟樂為修行的極至,而六度萬行乃為利他濟 世的具體實踐,這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的特點。
把五乘佛法調和起來,就是人間的佛教。人間佛教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發 展的主流。人間佛教不是隨便徒喊口號,人間佛教是佛教的真理,人間 佛教是般若智慧。在人間佛教的般若智慧裡,會看到事理的圓融、人我 的尊重、 法界的融和、 生命的平等, 會看到無量無邊、 無窮無盡的法界, 看到你和我不是兩個, 你和我是一體的。 今日人間最需要的就是 「般若」 , 有般若才能照破世間的黑暗。因此人間佛教是未來人類的一道光明,人 間佛教是人類未來希望之所繫。
范文三: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复杂。目前,宗教信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现阶段,国内极端分裂势力猖獗,其活动多以宗教和民族主义为主要的活动理由。但是,在我国,除了汉族外,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全民族都信仰的宗教,全民族都保留有一种符合该教活动规则的生活方式,宗教对其的生活和精神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宗教在我国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现在,国际**势力利用宗教蛊惑我国人民,企图使我们国家分裂。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很大程度上是我国明天的希望所在,而现阶段,国际上的**势力在宗教上对我国的颠覆愈演愈烈,对大学生而言则就是更深的了解我国的宗教,以及对宗教的信仰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现在我国宗教信仰的看法。
一般的,人们在讲到宗教的姓杨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想到是成天对这那些宗教的主神(佛)虔诚地做祷告,在言行举止上要完全遵守宗教的具体要求,不错,似乎这是人们以为对宗教的最端正的态度,于是就很机械的做,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意识,于是,就是国外的**的宗教势力有了可乘之机。那么,我认为,对宗教的信仰,不是纯粹的拜佛礼神,而是带有一种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理性在里面的信仰,尤其是对今年以来,西方和国内对宗教经典和教义做出的解释。当然,这是说在信仰宗教的教义或者是理性的时候,至于符合宗教规矩的生活习惯,我想还是看自己的喜好,但是我还是推崇符合科学的营养均衡的饮食,而不是仅仅单纯的一宗教教义的规定,“酒肉穿肠过”,照样是“济公活佛”。
马克思主义讲:宗教是随着人类社会而形成发现的,最后当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宗教会消亡。但是我个人认为宗教质疑中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其是不会消亡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宗教反应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我认为其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还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对人的一种精神的指引(不是绝对的精神领导)。文艺复兴时期的领袖伏尔泰讲:“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这里不是说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我想此处的上帝是宗教的代名词,伏尔泰推崇的是宗教信仰对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影响。宗教信仰,我认为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激励,每个宗教都会有自己对人逝去以后的描述,但殊途同归,描述几乎都是“好人有好报”之类的。所以,我想宗教信仰对人是一种道德的约束力,对咱们的社会道德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我个人以为:人,不论信什么,总得有所信仰。我不信教,我信我的理想,信我的祖国。那么,我想在我心中:我的理想,祖国就是我的理想。因为,我心中的宗教,我不会盲目地追求,而对于基督徒、穆斯林、或者佛教道教徒,他们的经典里的理想世界就是他们的信仰,而不是信仰宗教就是要把它置于一个极高的位置。每个教的创立者都是一个圣人,那么我想,他们的心境中已没有了地位,所以,宗教只是每个教徒在精神上的一个寄托,而不是在精神上的领袖。
范文四: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对待宗教的态度一些看法
听了老师关于宗教的课,我才知道原来宗教并不是像我想得那么不堪。他们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或则说对它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鬼神说也好,上帝说也好,撇开迷信昏昧这方面不谈,只要能真正教人向善,做一个堂堂正正,有利于自身,人民,社会,那么就值得我们去相信,去推广。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科学是从宗教理论中分化出来的:首先,从宗教学中分离出哲学,再从哲学中分离出物理和化学,然后再分离出众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绘画、舞蹈、诗歌、音乐等,往往通过宗教的形式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许多宗教人员同时也是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宗教的“原罪论”有助于预先设置负向情感,从而提高人对于痛苦、挫折与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功名虚无论”有助于降低人对于功名的情感强度,从而缓冲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对于自己丑恶事物的情感节制能力;“生死轮回论”有利于降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使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从而降低人在死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价值;“天堂地狱论”有助于人树立对死后虚拟正价值的向望和对虚拟负价值的恐惧,从而协调和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神灵意志论”有利于人平衡功利心态,解释人生痛苦,寻找精神寄托。
但不可避免,也许创立宗教的初衷并不能完全决定宗教的发展方向。有些宗教的教义,做法甚至完全违背了自然的法则。给信徒,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灾难。诸如过于相信“上帝”、“真主”、“天公”、“诸神”的力量,从而放弃了科学,生病不去寻求救治,只是在家念佛,拜神。遇到问题不去积极争取,主动解决,只是把事情的解决放在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这还是小的方面,大的宗教误导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人生的价值目的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的一切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服务于人生的最终价值目的,宗教理想的核心是与神灵合一,灵魂得救,永享天国之乐,这些唯心主义的内容实际上蕴含着唯物主义的
本质,由于宗教理想集中了宗教的精髓,体现了宗教信徒的根本追求,因而对教徒的诱惑力最大,最能激发他们的强烈情感和牺牲精神,许多宗教狂热往往都是在实现或保卫宗教理想的名义下兴起的。也有很多野心勃勃之辈,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宗教去鼓动信徒的狂热,引发大规模的战争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去引导,宗教信仰也许会成为战争的根源,成为人类苦难的开始。
尤其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系统化、精确化和客观化,宗教所表现出的零散性、模糊性、虚幻性和反逻辑性与科学的系统性、精确性和现实性和逻辑性形成越来越鲜明的对比,形成了越来越巨大的矛盾与冲突,此时的有些宗教信条已经不能作为人们确定其人生信仰的理论依据,无法适应人的精神需要,否则将会产生越来越巨大的社会危害。
所以对待宗教,不能一棍子打到底。对待好的,我们要去发扬,对待其中的弊端也要去正视。尽信教不如无教。去粗存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真正的态度~
范文五:对信仰与追求的看法
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一直为社会所担忧,究竟他们是否真的如社会普遍所言的那般处于信仰危机?还是一直被社会所误解?调查结果显示,各种因素导致了这种片面的社会想法,而大学生也被自己所蒙骗。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而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虽比较乐观,却也有不少题目值得思考。
关键词:
信仰 当代大学生 认知 社会误解 价值观
正文:
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定义信仰的?我们是否有信仰?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我们这一代大学水果真处于信仰危机的时代吗?针对这些题目,我和另一位同学于2009年12月18日至2009年12月27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国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个人信仰现状、对信仰的需求认知及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并以此较深进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题目。
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100%。针对回收的问卷,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 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
(一)总体信仰现状认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过半确当代大学生觉得我们正处于缺乏信仰的时代,23.36%的被调查者则持反对态度。但是当我们问及“你是否有个人信仰”的时候,却有53.27%的人做出肯定回答,而有19.63%的人回答说没有个人信仰。从此处我们发现,这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当过半的大学生正面地回答自己是有信仰的时候,却有过半的人在不知道这种现状的情况下表达了自己对当今大学生缺乏信仰的现状的担忧。这多少是受到了当今社会对当代 大学生的片面评价的影响,以为当今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已失往了心中的信念。
(二)大学各年级的信仰现状认知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们,有信仰的占了44.44%,无信仰的有38.89%,而回答不知道的有16.67%。对比二年级,48.9(本文来自 免费论文网 http://www.ce86.com,转载请保留。)8%的学生是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的,比大学一年级的多了4.54%,无信仰的占34.69%的比率,也可以看出是有所下降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仰的则也下降到了16.33%。在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表示自己是有信仰的竟上升到了77.27%,比大学二年级增加了28.29%,无信仰的也忽然下降到了18.18%,这时只有4.55%的学生是不知道自己有无信仰的。有这些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个人信仰的比率也持续升高,而没有个人信
仰的学生比率及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学生比率则持续下降。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丰富,当代大学生会渐渐地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刚开始上大学,学生暂时还没找到目标,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地接触社会,他们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什么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他们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自己都以为我们这一代是缺乏信仰的一代,根据上述数据,我们是否可以推翻这么一种社会偏见和怀疑呢?
实在我们也不可以怪社会对我们的偏见和不信任,连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社会有怎么看到自信的我们?
(三)有个人信仰的学生的信仰现状认知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回答“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从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觉得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信仰的竟占了57.89%,持相反观点的只占到22.81%,而有19.30%的人是不知道我们大学生是否是普遍缺乏信仰的。
有个人信仰的人,却觉得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学生是缺乏信仰的,这是否会使他们自己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呢?而偏偏在我们的中国大学生中,有过半的大学生是拥有自己的信仰的,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自己误会了自己。
论文范文网为您提供免费的论文范文服务,希望[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能给您带来帮助,请记住本站永久唯一域名:www.ce86.com 华夏论文网.
您正浏览的文章《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www.ce86.com》由免费论文(www.ce86.com)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www.ce86.com/a/fanwen/dcbg155/201103/14-121472.html
二、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信仰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信仰现状
在更深进的调查中,我们提出“你的信仰大致属于哪个范围”的选择题,通过数据发现,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有4.67%,信仰***主义的有14.02%,信仰人间之爱的有30.84%,信仰某种关乎自己的利益的有7.48%,而明确提出自己信仰的是金钱的有0.9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心中是有信仰的,但是部分人又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信仰限定为某一个名词或概念。信仰人间之爱的人占了最大的比率,由此可见,很多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圣贤的主张、某种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而是对人间真情的积极态度。极少数的学生提出自己的信仰是金钱,如此看来,多少是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另一个有相
似出发点的题目中,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有40.19%的大学生以为自己可以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最重要的是亲情,25.23%的人觉得自己主要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14.95%的学生的回答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从中我们不丢脸出,亲情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是占有较重的分量的,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得到他人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显现出独立自主的倾向。
(二)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的社会追求
用同样的分类统计方式,以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从数据分布可以知道,在选择自己以为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选项达到了最高的比重——40.00%,比总体分布的14.95%高出了25.05%,让人惊奇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个选项却达到了20.00%的比重,比总体分布的7.48%高出了12.52%,而“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比重却骤降了19.16%。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还在迷茫自己是否已经有了信仰或还没有找到信仰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更渴看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同时,他们却没有其他大学生那么重视自我的生活质量,亲情的地位也及不上自己(本文来自 免费论文网 http://www.ce86.com,转载请保留。)做出的成绩。
由此分析来看,这既是一种欣慰,有是一种悲哀。欣慰的是比起总体的水平而言,他们更乐意为社会服务,而悲哀的是,亲情在他们看来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1.96%确当代大学生觉得自己需要信仰,而有17.76%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一个信仰来追求。另有不容忽视的现象是,10.28%的人做出了“我不需要信仰”的回答。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现状,我们做出了更深进的调查。
当问及信仰的意义的时候,37.38%的大学生回答的是,信仰能够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鞭策自己朝着一个信念前进,使自己不会迷茫,生活布满动力。而20.56%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信仰究竟有什么用处,但在调查中却没有一个人提出信仰是完全没有用的。这说明,学生们都以为信仰对个体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但是有部分人仍不知道或没有往有意识地感受信仰的具体意义,这一点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有10.28%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不需要信仰?
由此,从上述数据,我们又不难解释以下这样一个现象:57.01%协助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行动上或者思想上是会按照自
己的信仰信仰行事的。26.17%的学生回答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意识到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有这么做。但有16.82%的学生却表示,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并没有在行动上或者思想上是按照自己的信仰信仰行事。由于确信信仰的作用,不少人是遵从自己的选择的。
(二)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以回答“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我们从分类统计中可以知道,在回答“觉得自己是否需要信仰”的题目时,37.14%的学生表示需要信仰,25.71%以为不需要,而回答“不知道”的占了37.14%。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信仰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迫切地想找到信仰。另外同样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信仰,他们或者在迷茫,或者在犹豫。
您正浏览的文章《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2) - 调查报告-www.ce86.com》由免费论文(www.ce86.com)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www.ce86.com/a/fanwen/dcbg155/201103/14-121472_2.html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样以这些“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我们发现在他们之中,有45.71%的人并不清楚究竟信仰对自己而言有些什么意义。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影响他们信仰状态的因素。
四、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
由于很多高校都有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们就此向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提出了一个题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在精神信仰上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调查显示,56.07%的回答是作用并不明显,另有27.10%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以为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在高校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思考。
五、总结
(一)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误会
由上述分析看来,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并不是如社会上所说的那样处于缺乏信仰的危机,情况还是乐观的。在分析到具体的信仰趋向时,我们发现,“爱”占了最大的比重,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并不是我们先定的传统意义上的对圣贤的主张、某种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而是对人间真情的积极态度。我们不妨可以这样以为,正是他们的信仰并不在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所规定的范围中,导致社会上很多人觉得他们是没有信仰的一代。
社会在发展,人的精神与思想也不断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主义等范围,而是越来越多元化,社
会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要片面的误会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而大学生自己也需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被社会上被放大的负面现(本文来自 免费论文网 http://www.ce86.com,转载请保留。)象打击,使态度消沉。
(二)当代大学生随阅历丰富而找到信仰
由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是需要个人信仰的,只要有渴看,就不怕没希看。固然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个人信仰,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丰富,当代大学生会渐渐地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所以刚进进大学的学生不必太过担忧自己的状况,当阅历越来越丰富,了解的事物越多,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有一定的能力往追求。
而社会也需要继续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在他们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予鼓励,而不要一味责备,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一定不会让社会失看。
(三)站在信仰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价值倾向的特殊性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在选择自己以为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选项达到了最高的比重,比总体分布高出了很多,而出乎意料的是,比起总体分布而言,有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现象比较特殊,站在信仰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倾向有不容忽视的独立性。表现为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更渴看得到他人的肯定,但是亲情在他们的心中却显得没自我价值重要。这不得不说是受到了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有待观察研究。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误解,要尽快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信仰及思想,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整个调查显示的数据呈现出一种较为乐观的现象,但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部分题目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您正浏览的文章《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3) - 调查报告-www.ce86.com》由免费论文(www.ce86.com)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www.ce86.com/a/fanwen/dcbg155/201103/14-12147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