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第三章 主要内容
第三章 电子政务规范与标准
主要内容
一.考核要求
1、了解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要性;
2、 了解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3、理解电子政务规划和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4、重点掌握电子政务规划的原则和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内容
1.电子政务规划的含义 P43
是指相关政府机构和部门根据本地区、 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 标和优先级, 并根据它们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步骤与规范, 以保证电 子政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
2.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要性 P43--44
(1)有助于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有助于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 协调;(3)有且于降低实施风险,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
3.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P44— 45
(1)背景分析; (2)目标和任务分析; (3)实施方案分析; (4)实施保障分析; (5)评 估与改进分析。
相关练习:
(1)简答题——电子政务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有:(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 (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2)论述题——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
答:电子政务规划的具体内容应该根据政府部门自身的地位、所处的环境、所要 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的情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分析 :根据国内 外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和趋势,本地区、本部门的履行职能,公众对本地区、 本 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等, 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 目标和任务分析:是规划的关键性内容。 力争全面、 科学、 合理, 能符合本地区、 本部门的实际, 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既要按照时间跨度纵向设计分阶段的子目标和子任 务, 又要按照电子政务业务范围, 从横向角度确立各个子系统的子目标和子任 务。 3、实施方案分析:包括系统组成、技术实现、网络布局、安全防范、应 用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4、实施保障分析:包括组织和领导保障、资金投 入保障、技术与安全保障、人员和制度保障等。 5、评估与改进分析:在实施 过程中对相应效果作出评估, 控制实施进程, 沿预期目标和方向有序推进。 总 之,规划的主要内容并非一成不变,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 技 术的进步和政府自身的改革而不断充实完善。
4.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步骤:P45--46
(1)组织和领导保证(2)科学合理地分析电子政务发展需求(3)电子政务系统的总 体设计 (4) 技术和功能层面的细化 (5) 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 明确合理的评估标准。 5.电子政务规划的原则 P47--48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包括:(1) 统一规划, 加强领导 (2)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3)统一标准,保障安全(4)经济适用,注重扩展。
相关练习:
简答题——在制定电子政务规划时应坚持那些原则?
答:在制定电子政务规划时应坚持的原则有:(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2)需求主 导,突出重点(3)统一标准,保障安全(4)经济适用,注重扩展。
6.电子政务规划的国际经验 P48
(1)眼观大局 (2)着手小事 (3)迅速推广(扩展)
相关练习:
(1)电子政务规划的国际经验有(ABC )
A .眼观大局; B .着手小事; C .迅速推广; D .以上都不对
7.电子政务标准
(1)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P50倒数第 2段
电子政务标准是指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 它是以电子政务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 经政府相关部门与代表厂商协商一致, 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P50--51
络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相关练习:
(1)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共有(ABCDE )标准
A .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B . 应用支撑标准 C . 应用标准
D . 信息安全标准 E .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2)简答题——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几个层次,有哪些标准?
答: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两个层次,即一个总体标准和五个分标准,五 个分标准分别是:(1)网络基础设施标准;(2)应用支撑标准;(3) 应用标准;(4)信息安全标准;(5)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3)论述题——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几个层次,有哪些标准?
答: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两个层次分, 即一个总体标准和五个分标准 (网 络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是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性标准,包括电子政务基 础性标准、总体规范及技术框架等。有相对比较长的稳定性。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包括基础通 信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服务商互联互通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 应用支撑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信息 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等。
应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设计而制定的相关标准, 包括基础信息、 数据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流程控制等。
信息安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包括安 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 格式等。
管理标准: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标准,包括电子政务软 件工程、项目验收与监理、系统测试和评估、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等。
范文二:第三章 地图概括习题
第三章 地图概括习题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夸张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夸大,没有夸张就不成为地图符号。
2.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 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逐步发展起来。
4. 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5. 地图从设计图例开始便采用了夸张的方法。
6. 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7. 地图用途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8. 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制图规范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9. 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
10. 分级越少,地图概括的程度越小。
11. 所谓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12. 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二、名词解释
1. 地图概括
2. 分类
3. 符号化
4. 定额指标
5. 资格排队
三、问答题
1.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
2.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3. 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4. 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 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范文三:第三章 复习内容(1)
第三章 复习内容 (1)
●从容说课
本章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金 属的化学性质; (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节中充分利用:钠在空气里缓慢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铝与盐酸或 NaOH 溶液的反应,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和铁跟水蒸气的反应等实验,将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 合,加深实验的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 不在教科书中叙述,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钠、铝、铁、铜四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按氧化物、氢氧化物 和相应盐的顺序逐一介绍,重点掌握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相互 转化。通过金属材料发展史及有关的知识,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激发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增强其社会活动 能力。
●教学重点
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
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思考:(1)通过对金属钠、镁、铝、铁的学习,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推进新课]
板书:(一)金属的通性
1. 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
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 金属的化学通性:还原性,可表示为 M -n e -—— M n +,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 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 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思考:初中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说明其含义。
生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生 2: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
生 3: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一)钠的化合物
【例 1】 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时,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A. 烧碱 B. 硫酸氢钠 C. 氢氧化钡 D. 过氧化钠
生 1:烧碱和小苏打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OH+NaHCO3====Na2CO 3+H2O , 硫 酸 氢 钠 电 离 出 的 氢 离 子 可 以 与 碳 酸 氢 根 离 子 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NaHSO 4 +NaHCO3====Na2SO 4+CO2↑ +H2O
生 2:氢氧化钡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 (OH ) 2+NaHCO3====BaCO3↓ +NaOH
+H2O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Na 2O 2+4NaHCO3====4Na2CO 3+2H2O+O2↑
教师精讲:碳酸氢根离子是一种挥发性酸的酸式盐离子,它可以与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 反应生成挥发性酸(生成气体) ,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正盐离子,再观察正盐离子与阳离子 反应是否生成不溶性盐(沉淀)即可得到答案。本题答案为 A 。
练习
1. 一定量的 NaOH 溶液(含酚酞)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一段时间后,红色一定消 失的是
① H 2O 2② HCl ③ SO 2④ Na 2O 2⑤ NaHCO 3
A. 仅有① B. ②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简析:Na 2O 2、 H 2O 2均有漂白性, HCl 、 SO 2可以与 NaOH 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红色消失。 答案:C
2. 某溶液中含有 Cl -、 CO -2 3 、 HCO -
3
、 OH -等四种阴离子,加入足量的 Na 2O 2固体后,溶
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A.OH -B.HCO -3 C.CO -2
3
D.Cl -
简析:加入足量的 Na 2O 2固体后, 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 HCO -3反
应生成 CO -2 3 ,故 OH -浓度、 CO -2
3
浓度增加, HCO -
3
浓度减小, Cl -浓度不变。
答案:D
3. 可以肯定溶液存在大量 CO -2
3
的理由是
A. 加入 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 加入 MgCl 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D. 加入 Ba (OH ) 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简析:加入 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有 Cl -;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
体产生,溶液中可能有 HCO -
3
;加入 Ba (OH ) 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
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溶液中可能有 HCO -
3
。故本题答案为 C 。 答案:C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互反应时,无论是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 反应现象均相同的是
A.HCl 和 NaAlO 2B.Ca (HCO 3) 2和 Ca (OH ) 2
C 、 AgNO 3和 NH 3·H 2O D.NaHCO 3和 H 2SO 4
简析:HCl 滴入 NaAlO 2中现象为生成沉淀,沉淀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 NaAlO 2滴入 HCl 中生成沉淀, 沉淀迅速消失, 继续滴入后生成沉淀, 沉淀不再减少; AgNO 3滴入 NH 3·H 2O 中现象为生成沉淀,沉淀迅速消失, NH 3·H 2O 滴入 AgNO 3中生成沉淀,继续滴入后沉淀减
少直至溶液变澄清。 B 中只生成沉淀, D 中只生成气体。
答案:BD
【例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 NaHCO 3② Al 2O 3③ Al (OH ) 3④ Al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全部
分析:生 1:Al 可以,因为 Al 具有两性,同时 Al 2O 3、 Al (OH ) 3可以,它们分别为两 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生 2:NaHCO 3为挥发性酸的酸式盐, 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挥发 性酸。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讨论了镁、铝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请大家课后完成有关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的通性
二、知识点归纳
(一)钠的化合物
(二)镁和铝
●活动与探究
233
范文四:第三章:党章基本内容解读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25分 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是
在 以上。
A( 19
B (17
C (18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
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
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 A(列宁
B(马克思
C(**
你的答案为:C,正确
3.
党的一大召开的地点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你的答案为:A,正确
4.
把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你的答案为:A,正确
5.
中共五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1927年武汉
B( 1928年广州
C (1929年上海
你的答案为:A,正确
6.
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的第一部章程是 。
A(九大《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 C(八大《中国共产党章程》
你的答案为:C,正确
7.
党的一大召开的时间 。 A( 1921年7月
B( 1922年7月
C( 1923年7月
你的答案为:A,正确
8.
中共四大召开的地点是 。 A(1925年上海
B(1924年武汉
C(1923年济南
你的答案为:A,正确
9.
党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纲、 组织制度、党员条件、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 A(党的生活作风
B(组织机构
C(党的用人制度
你的答案为:B,正确
10.
党内现在有 多万名党员。 A(7000
B(9000
C(6000
你的答案为:A,正确
11.
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
党的建设的第一个文献。
A(党的三大
B(党的二大
C (党的一大
你的答案为:C,正确
12.
将党章称为党的“共同法律”。 A(恩格斯
B(马克思
C(斯大林
你的答案为:A,正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
正章程》第一次明确了党部的指导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中央集权制
C(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制
你的答案为:A,正确
14.
中共八大对党的组织机构作出了新的规定,如党的中央委员会选
举中央政治局外,还选举 。 A(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B(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C(中共中央党组书记
你的答案为:A,正确
15.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 领导下进行工作。
A (中央政治局
B(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C(中央委员会
你的答案为:C,正确
16.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
议,领导全党的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A(中共中央政治局
B(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C(党的中央委员会
你的答案为:C,正确
17.
中共 更加突出了共产国际的领导。 A(六大
B( 五大
C (四大
你的答案为:A,正确
18.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图案为 。 A(镰刀和斧头
B(镰刀和锤头
C(大刀和锤头
你的答案为:B,正确
19.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 。 A 五星红旗
B 旗面镶有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C旗面镶有天安门图案的红旗
你的答案为:B,正确
20.
党章是 经过一定的程序制定和修改、并规定党的政
治纲领和行为规范的规范性文件。 A(党的代表大会
B(党的中央委员会
C(党的中央政治局
你的答案为:A,正确
21.
是最高党内法律。 A(党规
B(党纪
C(党章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2.
中共三大通过了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
B(《中国共产党宣言》 C(《中国共产党纲领》
你的答案为:A,正确 23.
中共二大召开的地点是 。
A (广州
B(上海
C(北京
你的答案为:B,正确 24.
中共 对党的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
为“书记”。
A (四大
B( 五大
C( 六大
你的答案为:A,正确 25.
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
的 。
A(最低纲领
B(最高纲领
C(近期目标
你的答案为:A,正确 26.
说 “党章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是我们
立党、治党 、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
的约束力”。
A(**
B(**
C(**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7.
中共六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1927年 南京
B (1928年 莫斯科
C( 1929年 广州
你的答案为:B,正确
28.
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1921年 北京
B( 1922年 上海
C( 1923年 广州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9.
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写进党章的是 。
A(中共六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八大
你的答案为:C,正确
30.
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先进部队,是工人阶级组织
的最高形式。
A(工人协会
B(无产阶级政党
C(共产党
你的答案为:B,正确
3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第一次把党和 的关系列入党
章。
A( 无产者
B( 农民
C( 青年团
你的答案为:C,正确
32.
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提法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修正章程》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 C(《党的最低纲领》
你的答案为:B,正确
33.
代表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开申明了党
的全部主张,是无产阶级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A 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章
B 社会上层社会
C 中国共产党
你的答案为:A,正确
34.
中共 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
记”。
A(二大
B( 三大
C (四大
你的答案为:C,正确
35.
中共四大通过了 。
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 B(《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意见》 C(《告台湾同胞书》
你的答案为:B,错误
36.
留党察看最长不得超过 ,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3年
B (2年
C (1年
你的答案为:B,正确
37.
第一次规定了新党员候补期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
C(《共产党宣言》
你的答案为:B,正确
38.
一般情况下,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有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 以上的多数决定。 A(四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你的答案为:C,正确
39.
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 中的骨干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以取得政权或影响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A(社会集团
B(社会上层
C(社会底层
你的答案为:A,正确
40.
说“政治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社会”。 A(**
B(**
C(**
你的答案为:A,正确
41.
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A(中共中央政治局
B(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
C(中共中央书记处
你的答案为:B,正确
42.
中共 是在极其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在党章中肯定了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发动的“**”。
A(中共九大
B(中共十大
C(中共十一大
你的答案为:A,正确
43.
党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党的性质、 、党的指导理论、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及近期任务,党对革命和建设新社会的方针,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原则,党的组织原则及组织构成、职权划分,党员的标准及党员的权力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 A(党的宗旨
B(党的生活作风
C(党的历史
你的答案为:A,正确
44.
中共 第一次规定了候补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A( 一大
B (二大
C(三大
你的答案为:C,正确
45.
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也作出了新的规定。
A(中共八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十大
你的答案为:A,正确
46.
中共 确立了**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九大
B(八大
C(七大
你的答案为:C,正确
47.
中央政治局1927年6月1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定案》,修正章程在“党的中央机关”一章中,明文规定中央委员会除了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体现了加强 。
A(个别领导的精神
B(集体领导的精神
C (中央领导的精神
你的答案为:B,正确
48.
指出党章是“党正式规定的整体意志”,“章程是组织性的正式表现”,是“一个特别的、甚至带有非常性质的法律”,“纲领对于政党的团结一致、始终一贯的活动有重大的意义”。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你的答案为:C,正确
49.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945年 莫斯科
B(1945年 延安
C(1945年 西柏坡
你的答案为:B,正确
50.
党章是党内的 ,党内的其他法规为党内的 。 A(母法,子法
B(子法,母法
C(本法,派生法
你的答案为:A,正确
二、判断题,共30题,每题1.25分
51.
根据中央顾问委员会向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从十五大起,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
你的答案为:错,正确
52.
党组是一级党委,是上级党的委员会在非党组织的派出机关。()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53.
我们党的最新党章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规划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54.
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社会上层的先锋队,对外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55.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56.
和平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你的答案为:错,正确
57.
党的十大的党章在党员条件上,取消了党员的权利和入党预备期,并取消了五大以来设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58.
十三大新党章规定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不再领导本单位的工作,而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5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载入党章是在中共十五大。()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60.
中央委员会**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你的答案为:错,错误
61.
党的地方组织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党组织。()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62.
预备党员的义务和正式党员的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选和被选举权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63.
我们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是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党章规定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六条基本原则。()
你的答案为:错,正确
64.
党的十大的党章继续肯定了“**”,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65.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66.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67.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载入党章的。() 你的答案为:错,错误
68.
,( 中共十一大将入党誓词载入新党章。()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69.
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国内矛盾和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这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
盾。()
你的答案为:错,正确
70.
中共十三大党章把**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载入党章,并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要求。()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71.
党的中央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中共中
央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你的答案为:错,正确
72.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主要包括党的中央、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派驻的纪律检查组。()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73.
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党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你的答案为:错,正确
74.
1987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部分条文修正案>》。()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75.
中国共产党章程分为总纲和条文,中国共产党党员有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之分。()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76.
我们党的最新党章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77.
党的预备党员入党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78.
党的基层组织是指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组织中的党的组织(包括党委、总支、支部)。()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7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
你的答案为:对,错误
80.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底。() 你的答案为:对,正确
范文五:第三章第四章内容
第三章 一种基于AODV 协议的改进算法
3. 1 AODV 协议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1 AODV 协议改进的必要性
AODV 路由协议中基于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两个过程来建立网络中某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整个路由发现又分为路由请求和路由相应阶段。对于路由请求阶段,洪泛消息形式广播RREQ 报文目标节点;在路由响应阶段,目标节点优先选择最先到达的RREQ 报文,进行发送RREP 报文。这时,由于寻找路径时节点运动最为剧烈,发送消息时路由易断裂,这样会导致RREP 报文的丢失。 在路由维护阶段,当断连节点广播RERR 报文时,会将错误的数据报文丢弃并通知源节点重发请求报文,导致后续报文的延时;本地恢复时,为了消除新路径造成的回环,可能会造成下游节点发送的RRRP 被丢弃,降低了路径恢复的几率。而且,尽管AODV 具有路由维护机制,但由于节点是移动的,路由可能不会及时被修复或者修复失败,这样降低了网络控制信息的利用率,并且会导致路由时延的增加,由此影响网络的性能。
所以经典的AODV 协议虽然在控制信息以及带宽利用上做了很多优化,但是当面临节点移动情况混乱或其他不可控的拓扑时,基于洪泛的路由发现和维护过程便会可能造成网络拥塞,影响网络的数据流通效率甚至暂时性的瘫痪。
3.1.1 AODV 协议改进的可行性
考虑到AODV 协议机制中先天不足的部分,本文将结合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s ,OppNets) 的“携带—存储—转发”机制思想,对经典AODV 做出一些改进设计,使得其在工作的时候避免网络拥塞,并提高包裹交付几率。
现有的AODV 协议工作的基本原理是节点首先通过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找到目的路由,然后将路由信息存入路由表,然后进行数据包的传送。这个过程中,路由层和传输层是相对独立工作的,也就是说,路由层协议的任务是随时发现有效的路由并且建立路由表,传输层的任务是在需要发送数据包信息的时候查询路由层建立的路由表并且将信息交付出去。这样的分工方式奠定了通信系统整体高效运作的基础,但是同时当面临“特殊情况”时,比如拓扑高度不稳定造成的路由表失效率的迅猛上升、路由层请求和维护信息的大量泛洪,这会使得路由层工
作量的超负荷,同时传输层无法得到有效的路由信息也会使数据的传输造成明显的延迟。
这意味着在Ad Hoc 这样节点动态移动的特殊的网络中,如果路由层执行传统的AODV 协议,这样的情况是必然发生的。一旦路由层崩溃,传输层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这种层之间分工的模式在某些极端的情况反而变得低效。
与AODV 协议先找到路由在传输数据的机制相对立,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s ,OppNets) 的“携带—存储—转发”机制是在节点仅在找到下一跳时便将数据包裹同时发送出去,考量符合下一跳节点的方式一般是依照拓扑信息中节点的运动规律,得出最有可能连通到目的节点的中继节点。这样跨层执行的优势就是增加了包裹成功交付的概率,但是需要执行较复杂的计算以及需要较多的存储空间,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机会网络往往是在军方设备中实现的,而在目前在民用领域中,适合推广Ad Hoc网络的设备一般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轻设备”,这些设备的共同的特点是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电池电量有限。所以这就限制的复杂的机会网算法的应用,针对“轻设备”,是否可以设计一种计算简单同时符合机会网络思想的“轻算法”呢?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了机会网络“携带—存储—转发”思想的应用于传统AODV 协议中的改进算法,即“载体选举算法”,载体选举算法是基于每一个节点都参与到工作之中的视角中来描述的。该算法直观上是针对一条未发送的信息(其目的节点在失去联系的情况),源节点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尽可能处于最广范围的互联节点中去。因为本设计所考虑的节点处于非快速的移动情况,这样即将进入互连范围的运动节点就有更高的可能性接收到完整的信息,通过对节点的运动状态以及间歇性连通特性的研究,对合格有效的节点进行筛选会大大降低开销提高效率。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载体选举算法并不是覆盖了传统AODV 中的路由发现和维护机制,而是当原机制失效时,一种补救的机制。该算法并不是对AODV 的否定,而是一种补充。
3.2 载体选举算法(Candidate Carrier Algorithm)算法设计 在Ad Hoc网络中,有三类重点研究对象,即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在“载体选举算法”中针对该三类节点同样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于目的节点来说只需要比对请求信息中的目的节点是否是自身即可,对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而言,则需要执行一些特别的步骤:
3.2.1 针对源节点
当节点S 无法找到去往D 的路径时,或者已经建立的路径丢失,它会缓存一个用于D 节点的信息m 并且请求其所有的临近节点列表中的临近节点。通过两跳邻节点信息,节点S 选出一些载体节点这样所有的两跳临界点都能被覆盖到。节点S 的算法可以这样被描述:
neigh(X) = neighbour list of node N
carrier(S) = empty
eliminated(S) = empty
while(neigh(S) is not empty)
Select a nodeZ:Z∈neigh(S)
and ?M( M∈neigh(S) and M =Z
|neighbour list of node Z - neighbour list of S|≥
|neighbour list of node M - neighbour list of S| )
carrier(S) = carrier(S) ∪{Z}
eliminated(S) = eliminated(S) ∪{M:M∈neigh(S) and M ∈neighbour list of
node Z}
neigh(S) = neigh(S) - carrier(S) - eliminated(S)
endwhile
neigh(S)指的是S 的邻节点的集合但是不包括S 。carrier 集合是指被选择作为装载信息的节点的集合。
在第一个当循环中节点S 选举那些作为载体节点的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看见”(即在广播的范围之内),并且至少有一个节点之前并没有出现在广播范围。在选举节点中应用一种贪心算法,选举那些能看到最多S 点之外节点的节点。这种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找到可以连接更多的两跳节点的那些节点,这样可以增加信息传播到边界区域的几率。
S 节点选举那些彼此并不是紧邻的并且没有在第一次选举中当选的剩余节
点,这样做是为了当S 距边界区域只有一跳的时候选择边界节点完成信息的传递。例如,考虑到表
2.1
假设B 节点有一条未发送信息,并且要在其连通图中发布。在图2.1中B 的连通图包含了仅有两个节点A 和C 。如果B 只利用第一个当循环选择载体节点,那么它的carrier 集合将会是空集,因为没有临界点“看见”任何B 没有看见的节点。第二个当循环选择一个独立集(节点彼此之间并没有在广播范围内)在对于B 的剩余节点之间。在这个例子中,独立集是{A,C}。选择独立集可以保证节点彼此分散并且至少有一个节点与B 保持距离,这样可以保证他们消息在拓扑中较均匀的分布。
考虑到以上的情形,将以下判决加入到算法之中:
while 彐Z ∈neigh(S) such that nbr(Z)∩carrier(X) = empty;
do carrier (S)= carrier(X)∪{Z}
当源节点甄选出符合条件的载体节点之后,需要将控制信息以及所要发送投递出去,而此功能将区别于AODV 中的RREQ 控制信息,所以设立一个新类型HOLD 信息,该信息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即: HOLD 信息 信息类型 信息序列码 源节点地址 目的节点地址 信息包m 源节点的临节点编号 信息类型表示所发送数据包的类型,信息序列码表示该条信息的重要程度,源节点的临节点编号是一个集合,表示源节点曾经执行选举算法所利用过的节点,这条内容会在新的载体执行载体选择时用到。 而对于载体选择而言,参与的节点会有三种状态:第一次接触关于该条信息的选举、已经被选中和没有被选中但是作为候选者的节点。在此需要对节点的三种状态加以表示,所以设置三种状态量: 邻节点的三种状态 含义 NEW 新接触此次选举 HELD 已经被选中 NACKED 排除集的节点 接收到这个HOLD 信息之后,在eliminated 集合中的节点收到一个NACK 对于缓存在它们的NACKMSG 队列中的信息m 。因此该信息的复制不仅仅是在连接拓扑的包含源信息的边界节点中,同样在可传达到边界节点的媒介节点中。 3.2.2 针对其他被选节点 当一个节点X 从另一个节点S 接收到一个HOLD 控制信息,它便开始了一个类似于选举的过程来选择出其他的节点来保持m 信息的请求。正如原始的源节点,节点X 将其临界点认作潜在的载体节点。然而,众所周知的一些节点已经参与到本条信息的选举过程,因此,节点X 可以排除的节点有已经接收到 信息m 的节点、原始源节点S ,和那些在HOLD 控制信息中被S 发出的在nbr(S)集合的节点。节点X 会在剩余的潜在载体节点中请求邻区列表。 一条邻区列表请求信息NBREQ ,包含了如下的字段: 节点Y 接收到一条来自于X 的NBREQ 信息会通过邻区列表回复信息进行回应,叫做NBREP 。一条NBREP 控制信息包含以下字段: NBREP 信息的状态字段报告了这条信息在发送回复节点的状态,并且可以表示一下三条含义中的一条:NEW 表示这个节点对词条信息并不知情;NACKED 表示此节点之前接收过一条NACK 控制信息;或者是HELD ,表示此节点正在保持该信息。 如果节点的回应在状态字段是NACKED 或者是HELD ,节点X 便会在进一步的考量中排除。在节点X 从节点接收到邻区列表之后,它会利用同样的算法依照源节点S 选择其他节点来保持信息M 的方式。唯一的区别是候选者和所有参与节点集合的初始化。前者的集合只包含那些X 的邻节点,并且这些节点之前从来没有被X 所排除。如果held (X )是X 的回应以HELD 状态的临近节点,并且nacked(X)是X 的回应以NACKED 状态的临近节点,那么针对节点X 该算法可如下表示: cand(X)= nbr(Y) - nbr(X) - {X} - {S} - held(Y) - nacked(Y) carrier(X)=empty while(neigh(X) is not empty) Select a nodeZ:Z∈neigh(X) and ?M( M∈neigh(X) and M =Z |neighbour list of node Z - neighbour list of X|≥ |neighbour list of node M - neighbour list of X| ) carrier(X) = carrier(X)&{Z} eliminated(X) = eliminated(X)&{M:M∈neigh(X) and M∈neighbour list of node Z} neigh(X) = neigh(X) - carrier(X) - eliminated(X) endwhile 其中cand()表示candidate_carrier集合,在carrier 集合中的节点收到一个 HOLD 信息来保留信息m 和它的邻节点集合nbr(Y)。为了限定HOLD 控制信息的尺寸, Y 发送的nbr(Y)集合只包含那些邻节点的信息。因此,nbr(Y)集合的尺寸上限是临近节点可以拥有的最大值。 收到HOLD 的NEW 载体 收到HOLD 信息的先驱(hold )载体 3.3 AODV 协议在载体选举算法机制下的主要控制包模块介绍 3.3.1 NBREQ (Neighbor_request)邻节点请求控制包 NBREQ 信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信息类型 信息序列码 源节点地址 目的节点地址 接收到邻节点请求信息(NBREQ )的处理过程 3.3.2 NBREP (Neighbor_reply)邻节点响应控制包 NBREP 信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信息类型 信息序列码 源节点地址 目的节点地址 本节点的邻节点列表 状态信息 接到邻节点回应(NBREP )的处理 图4.1展示了一个10节点网络分区执行载体选举的例子,假设节点0 如图4.1(a )所示,编号0—9代表10个独立的节点终端,相互离散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虚线表示以节点为中心的信号辐射范围。当节点0作为源节点将要把信息传递出去时,无法通过端到端的直接传输,而是可以把信息传送给1、2、3、4或者5号(假设每个节点都具备收发能力),在执行载体选举算法之后,它的carrier 集合包含节点{2,4},而其eliminated 集合包含了{1,3,5}。当节点2接收到了HOLD 信息它开始选举过程通过考量排除节点0、1、3,并且从节点6和7请求邻区列表。在执行完毕算法之后它的carrier 集合包含了节点6. 当节点6接收到了HOLD 信息他开始了选举过程但是结束了对其全部邻节点的排除并且由此该过程终结于此节点。节点4和节点9是保持信息的其他节点。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节点0有另一个信息请求,并且目的主机不可达,那么这一次所选举的节点可能回合之前的有所不同,因为一些节点会移动其位置改变了拓扑结构,如图(b )。当节点0执行算法的时候它会重新结束于carrier 集合{2,4}但是这次elimineted 集合并没有包含节点3,而是{1,5}。当节点2开始其选举过程时,它会从节点3和6请求邻区列表。节点3在此时同样被节点4所考量。如果节点3接在来自于节点2的NBREQ 信息到达之之前收到一个来自 于节点4的HOLD 或者是NACK 信息同一个请求信息,那么节点3会适当的报告它的状态给节点2,表示其已经被某些节点发送并持有了信息(status=HELD)或者表示其已经被排除了选举(status=NACKED),在此例中节点3接到的信息来自于节点4。这样节点2会把节点3排除在候选者之列。然而,如果来自于节点4的HOLD 信息到达3的时间在节点3已经回应了来自于2的NBREQ 信息之后,那么节点3将会维持在节点2的候选者之列。理想状态下我们假设节点对于特定的请求接收到的不是NACK 就是HOLD 控制信息并且不会两者同时接收。但是因为算法的分布式本质和在算法执行中不断改变的邻区列表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不能完全实现。因此节点将同一个请求的两种信息都接收到的可能是存在的,以任何一种次序,在这样的情况下,HOLD 信息将重载否定确认。 (4.3信息的转递) 经过每一次的找寻目的节点间隔时间(FIND DST INTERVAL ),每一个节点 都尽量找到一条存储在HOLDMSG 队列中的关于去往目的地址的路径。如果找到目的节点是可行的的那么他将会转递所有储存在HOLDMSG 队列中关于目的节点的信息。当目的节点接收到了信息,这条信息可能是从原始源节点来的,也可能是从媒介节点来的,它将会发送一条确认信息给传送于它的节点。对于A 节点中的每一条储存在HOLDMSG 队列中的信息,发送给A 的HOLD 信息的节点B 的ID 和收到A 发送的HOLD 信息的节点的信息都将被保留。当节点接收到一条关于HOLDMSG 队列中信息的确认时,会转寄此条确认信息给全部的这样的节点。这些转寄信息有利于移除其他节点中已经成功交付的转递信息。这可以潜在的保护许多路由搜索包(假如是在反应式路由协议中)通过持有信息的节点被广播。一些被转寄了确认信息的节点可能会和之前的转寄节点失去连接,这样的情况下要么确认信息被丢弃要么一种类似的选举过程正如之前传送信息时用过的算法将开始执行,这取决于在特定的请求中确认信息的重要程度。如果节点收到了关于一条信息的确认通知或者是该信息存放于HOLDMSG 队列中时间久于MAX HOLD TIME,该条信息会被从HOLDMSG 队列中移除。 4.4 邻区列表请求超时 在节点发送一条NBREQ 信息之后有可能本该收到信息的邻节点已经漫游出 区域或者掉线。对于这种情况节点会对其邻区列表进行重复请求,每一次会在对邻区列表发送请求信息之后等待邻节点列表回复时间(NB LIST REP TIME)几秒钟。如果邻节点并没有通过NBREP 信息进行回复,甚至在进行最大邻节点请求尝试次数(MAX NBREQ ATMPTS)请求之后也没有反应,那么考虑到未回应节点不再是它的邻节点,该节点将会继续进行选举过程。 第四章 以下列举原协议中改动的部分: NEIGHBOR_REQUEST //邻节点请求 NEIGHBOR_REPLY //邻节点回复 Neighbor_request //邻节点请求 Neighbor_reply //邻节点回复 neighbor_request //邻节点请求 neighbor_reply //邻节点回复 nbrq //邻节点请求 nbrp //邻节点回复 1. 在aodv_packet.h中: (1)首先在aodv_packet..h控制包头文件中对所添加的控制包进行定义: #define AODVTYPE_HELLO 0x01 #define AODVTYPE_RREQ 0x02 #define AODVTYPE_RREP 0x04 #define AODVTYPE_RERR 0x08 #define AODVTYPE_RREP_ACK 0x10 #define AODVTYPE_NEIGHBOR_REQUEST 0x20 #define AODVTYPE_NEIGHBOR_REPLY 0x40 (2)接着添加数据包申请内存空间的宏 /* * AODV Routing Protocol Header Macros */ #define HDR_AODV(p) ((struct hdr_aodv*)hdr_aodv::access(p)) #define HDR_AODV_REQUEST(p) ((struct hdr_aodv_request*)hdr_aodv::access(p)) #define HDR_AODV_REPLY(p) ((struct hdr_aodv_reply*)hdr_aodv::access(p)) #define HDR_AODV_ERROR(p) ((struct hdr_aodv_error*)hdr_aodv::access(p)) #define HDR_AODV_RREP_ACK(p) ((struct hdr_aodv_rrep_ack*)hdr_aodv::access(p)) #define HDR_AODV_NEIGHBOR_REQUEST(p)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quest*) hdr_aodv::access(p)) #define HDR_AODV_NEIGHBOR_REPLY(p)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ply*) hdr_aodv::access(p)) (3)接着要具体定义新的数据包格式了。我这里定义的AODV 的格式如下所示: 邻节点请求数据包格式: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quest { u_int8_t nbrq_type; //类型编号 u_int8_t reserved[3]; //保留字,没用到 u_int8_t mal_count; //Malicious node number u_int32_t nbrq_bcast_id; // Broadcast ID nsaddr_t malicious_node_addr[AODV_MAX_NEIGHBOR_REQUEST]; //malicious double obs[AODV_MAX_NEIGHBOR_REQUEST]; nsaddr_t src_addr; //源节点 inline int size() //计算数据包的大小 { int sz = 0; /* sz = sizeof(u_int8_t) //type + sizeof(nsaddr_t) //malicious_node_addr + sizeof(nsaddr_t) //src_addr + sizeof(u_int32_t) //nbrq_bcast_id */ sz = (2*mal_count+3) *sizeof(u_int32_t); assert(sz); return sz; } }; 邻节点回复数据包格式: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ply { u_int8_t nbrp_type; //类型编号 u_int8_t reserved[3]; //保留字,暂时不会用到 u_int8_t mal_count; //Malicious node number u_int32_t nbrp_bcast_id; // 广播ID nsaddr_t neighbor_node_addr[AODV_MAX_NEIGHBOR_REPLY]; // 邻节点 double obs[AODV_MAX_NEIGHBOR_REPLY]; nsaddr_t src_addr; //源节点信息 inline int size() //计算数据包的大小 { int sz = 0; /* sz = sizeof(u_int8_t) //type + sizeof(nsaddr_t) //malicious_node_addr + sizeof(nsaddr_t) //src_addr + sizeof(u_int32_t) //nbrp_bcast_id */ sz = (2*mal_count+3) *sizeof(u_int32_t); assert(sz); return sz; } }; (4)然后是在hdr_all_aodv添加hdr_aodv_ neighbor_request 以及hdr_aodv_ neighbor_reply,如下所示: // for size calculation of header-space reservation union hdr_all_aodv { hdr_aodv ah; hdr_aodv_request rreq; hdr_aodv_reply rrep; hdr_aodv_error rerr; hdr_aodv_rrep_ack rrep_ack; hdr_aodv_neighbor_request nbrq_err; hdr_aodv_neighbor_reply nbrp_err; }; 2. 在aodv.h 文件中: 在数据包头文件中添加完毕之后,还需要在aodv.h 头文件中添加四个函数: void sendNeighbor_request(Packet *p); //发送请求 void sendNeighbor_reply(Packet *p); //发送回复 void recvNeighbor_request(Packet *p); //接收请求 void recvNeighbor_reply(Packet *p); //接收回复 3. 在aodv.cc 文件中: (1)实现发送临节点请求的功能: void AODV::sendNeighbor_requst(Packet *p) { //Packet *p = Packet::alloc(); struct hdr_cmn *ch = HDR_CMN(p); struct hdr_ip *ih = HDR_IP(p);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qust * nbrq = HDR_AODV_Neighbor_requst(p); nbrq->nbrq_type = AODVTYPE_Neighbor_requst; //nbrq->malicious_node_addr = malicious_addr; nbrq->src_addr = index; nbrq->nbrq_bcast_id = bid++; //广播ID //nbrq->reserved[0,1,2] = .... ch->ptype() = PT_AODV; ch->size() = IP_HDR_LEN + nbrq->size(); ch->iface() = -2; ch->error() = 0; ch->addr_type() = NS_AF_NONE; ch->next_hop_ = 0; ch->prev_hop_ = index; ch->direction() = hdr_cmn::DOWN; //important: change the packet's direction ih->saddr() = index; //源地址 ih->daddr() = IP_BROADCAST; //广播分组 ih->sport() = RT_PORT; //源端口号 ih->dport() = RT_PORT; //目的端口号 Scheduler::instance().schedule(target_, p, 0.0); //printf("end sendNeighbor_requst, and nbrq_type= %x /n", nbrq->nbrq_type); } (2)实现发送邻节点回复的功能: void AODV::sendNeighbor_reply(Packet *p) { //Packet *p = Packet::alloc(); struct hdr_cmn *ch = HDR_CMN(p); struct hdr_ip *ih = HDR_IP(p);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ply * nbrp = HDR_AODV_Neighbor_reply(p); nbrp->nbrp_type = AODVTYPE_Neighbor_reply; //nbrp->malicious_node_addr = malicious_addr; nbrp->src_addr = index; nbrp->nbrp_bcast_id = bid++; //广播ID //nbrp->reserved[0,1,2] = .... ch->ptype() = PT_AODV; ch->size() = IP_HDR_LEN + nbrp->size(); ch->iface() = -2; ch->error() = 0; ch->addr_type() = NS_AF_NONE; ch->next_hop_ = 0; ch->prev_hop_ = index; ch->direction() = hdr_cmn::DOWN; //important: change the packet's direction ih->saddr() = index; //源地址 ih->daddr() = IP_BROADCAST; //广播分组 ih->sport() = RT_PORT; //源端口号 ih->dport() = RT_PORT; //目的端口号 Scheduler::instance().schedule(target_, p, 0.0); //printf("end sendNeighbor_reply, and nbrp_type= %x /n", nbrp->nbrp_type); } (3)实现接收邻节点请求的功能(为节约空间和功能可视化,以下展示为该模块C++代码的开头部分,以及该模块的执行流程图): void AODV::recvNeighbor_request(Packet *p) { struct hdr_ip *ih = HDR_IP(p);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quest *nbrq = HDR_AODV_NEIGHBOR_REQUEST(p); aodv_rt_entry *rt; } 4)实现接收邻节点回复的功能(为节约空间和功能可视化,以下展示为该模块C++代码的开头部分,以及该模块的执行流程图): void AODV::recvNeighbor_reply(Packet *p) { //struct hdr_cmn *ch = HDR_CMN(p); struct hdr_ip *ih = HDR_IP(p); struct hdr_aodv_neighbor_reply *nbrp = HDR_AODV_REPLY(p); aodv_rt_entry *rt; char suppress_neighbor_reply = 0; double delay = 0.0; #ifdef DEBUG fprintf(stderr, "%d - %s: received a REPLY\n", index, __FUNCTION__); #endif // DEBUG 第四章:“代码和运行” 关于载体选择部分算法代码设计: 源节点在执行“载体选举”步骤时的一般算法 cand_carrier := nbr(S); seen:= contr_t_merg( nbr(S) , {S} ); carrier:={“”}; while (new_carrier:=ret_argmax(card(recruit({cand_carrier }, {seen})))!={“”}) do { carrier:= contr_t_merg({carrier},{ new_carrier} ); seen:= contr_t_merg({seen},{ new_carrier },resp_nbr_merg(new_carrier)); cand_carrier:= contr_t_ilim({cand_carrier},{ new_carrier }); } while (nb_resp_lookup({cand_carrier },{cand_carrier })=={“”} ) do { carrier:= contr_t_merg({carrier},{ cand_carrier } ); } eliminated:= contr_t_ilim({cand_carrier},{ carrier }); 中间节点在执行“载体选举”步骤时的一般算法 cand_carrier := contr_t_ilimi( nbr(Y), nbr(X), {X}, {S}, held(Y), nacked(Y) ); seen:= contr_t_merg( nbr(Y), nbr(X), {X}, {Y}, {S}, held(Y), nacked(Y) ); carrier:={“”}; while (new_carrier:=ret_argmax(card(recruit({cand_carrier }, {seen})))!={“”}) do { carrier:= contr_t_merg({carrier},{ new_carrier} ); seen:= contr_t_merg({seen},{ new_carrier },resp_nbr_merg(new_carrier)); cand_carrier:= contr_t_ilim({cand_carrier},{ new_carrier }); } while (nb_resp_lookup({cand_carrier },{cand_carrier })=={“”} ) do { carrier:= contr_t_merg({carrier},{ cand_carrier } ); } eliminated:= contr_t_ilim({cand_carrier},{ carrier }); 一些新定义的函数: nbr() held() //表示函数变量所对应的节点ID 所命令的持有hold 信息的节点。 nacked() //表示函数变量所对应的节点ID 所命令的持有nack 信息的节点 resp_nbr_merg() //respective neighbor merge 对数组中每一个节点对应的的nbr 列表进行合 //并,返回这个数组 merg() //merge将邻节点列表信息合并函数 contr_t_merg() //Contrast to merge 对照合并函数 contr_t_ilim() //contrast to iliminate 对比删除函数 recruit() //新成员函数 card() //数组自变量计数函数 ret_argmax() //return argmax使函数值最大的自变量,返回一个自变量构成的数组 nb_resp_lookup() //respectively 对邻节点数组进行分别查找,每个节点的邻节 点分别返//回一个关于该节点的邻节点列表数组 一些新定义的集合名称: cand_carrier seen new_carrie carrier eliminated 一些新定义的节点名称: S 表示源节点 X 表示中间节点 D 表示目的节点 改进协议的架构设计 本章设计的方案比较复杂并且并不通用于所有的情形。除此之外,有的方案 做出的假设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的目标是提出一个路由协议使得方案得以简化和通用并且不会附加过多的假设,适用于任何的MANET 场景。 本设计并不是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协议,而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协议并且开发一个简约的策略使得该策略可以在第二章提到过的任何协议中使用我们的协议会处理未发送的信息并且采用分布式算法在已选择节点上复制信息。如所有的系统一样我们的设计同样需要基于一些关键的假设,这样的假设对于MANET 来说都是很基本的: (1) 负责运转的节点已知目的终端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以便实现路由定位; (2) 主机不会移动的过于迅速以至于“洪泛式”信息在仅有的路由通路上传播; (3) 所有的处于网络中的主机能够将资源进行共享并且实时参与其中; (4) 主机都使用一个通信频道。 同时我们假设节点无法得知自身的位置信息、其他节点的位置信息以及网络拓扑信息。 本设计所采用的是离散时间的事件驱动的模拟系统,采用多线程设计,5.1图讲述的是该系统的高层设计,5.2图展示了改进协议在路由层的工作状态。该系统可以有其他设施的建立比如对TCP 的扩展,但是本论文不进行开发。我们在当前模型中利用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 改进协议的高级架构设计 第六章 评估和结果 我们的设施所利用的路由是sns [SNS03]模拟器,即阶段性实现的[WgS03]的ns2 [ISINS]模拟装置。所应用的是规范化的随机路点模型方式,以此模仿节点的运动。模拟器中每个节点的广播范围是100m 。流量发生器由每个节点所具有的运行程序组成,发生器会通过每5秒钟发送64字节的信息给一个随机的其它节点。基层路由协议应用的是AODV ,表6.1展示的是模拟器应用AODV 时所涉及到的不同参量。 扩展环搜索(2.2)是用来发现一条丢失的或者未知路径的方式,在配置文件中的EXP ANDING RING SEARCH选项可以对其进行调控。AODV LOCAL REP AIR 选项是用来开/关本地路由修复的。在实验中,为了保持邻节点之间的信息沟通应用的是问候消息机制而不是被动连接层检测机制,因为我们使用的路由协议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邻区信息而不仅仅是活动节点信息。每一秒钟问候消息都会由一个节点发送,如果经过3个问候消息间隔节点扔未收到信息回复,那么它就会认为邻节点已经远离广播区域。HELLO INTERV AL 和ALLOWED HELLO LOSS 选项可以调整这些参数。 6.2 机动模型 随机路点模型是机动模型在对移动自组网络路由协议测试中最被广泛使用的模型。我们队随机路点模型进行了两点规范使得它更加实用。 6.2.1 随机路点模型 该模型第一次的描述出现在[JM96],从此它被进行了广泛的MANET 路由模拟环境应用。在这种模型中节点在一个“房间”中随机的运动,每个节点的运动开始于初始位置,这种位置都是随机的。模拟进行的时候,每个节点会在其当前位置停留固定的时间,然后随机的选择一个目的位置,并且以(0,V 】的速度随机运动。 启动标准 状态/量值 扩展环搜索 开启 起始TTL 7跳 持有TTL 7跳 网络直径 30米 AODV 局部修护 关闭 AODV 链路层监测 关闭 问候消息间隔 1秒 最大问候消息丢失门限 3次 RREQ 重试次数 1次 6.2.2 随机路线节点模型的规范 我们相信对移动多跳网络的程序开发所面临的环境最多的情况就是交互式的模式,所以人们在应用的时候会闲逛或者是走动。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 1.5m/s,我们同样认为某些交通工具可以达到一个较低的速度使得车载设施也能参与运作。节点在大于零的较低速度上运行可以有利于网络的稳定。因此我们选择的节点的平均运动速度是1.5m/s,最低速度是0.4m/s,最高是5m/s。 随机路点模型所假设的是均匀的节点分布,这是相当不实际的。节点的密度必定是不均匀的,无论是救灾、餐饮、大街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环境,都有热点区,人口比较集中。我们的模型中,将选出5个热点区,总区域大小是3000*600平方米,每个热点是250米直径的圆圈。每个节点的初始位置是随机的但是移动的目的位置是以热点地区为主(90%概率)。 6.3 结果 为了更好的对我们所设计的路由进行性能评估,将应用以下强力转递形式的路由协议进行比对。 6.3.1 唯源路由协议Source-only Protocol 源节点亲自交付信息给目的节点。 6.3.2 网络配置协议Oracle Protocol 理想化的模型,假设每个节点知道彼此的拓扑位置,可以将信息的转递做到最优,在此作为理想样本比对。 6.3.3 V oil a-GPS 本此设计的路由,通过GPS 可以得知自己的位置,方便计算出自己的前进方向和移动速度。V oila-basic 作为基础协议,V oil a-GPS 作为扩展了定位速度方向功能的高级协议。 6.3.4 随机选取Random Selection 随机选取的方案要求节点随机的选取一些邻节点作为载体节点,每个邻节点被选择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被选的节点会收到HOLD 信息,不过拒绝的节点不会收到NACK 信息因为那并不是必要的。 衡量 量值 模拟场景规格 3000米*600米 簇群数量 5个 单个簇群范围 250米 节点传输范围直径 100米 模拟时间 1小时 邻节点表回复时间 1.1秒 最大邻节点请求尝试次数 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