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历史的小故事
关于历史的小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焚书坑儒、修阿房宫,引得天怒人怨。张良怀济世之才,亡国之恨,与大力士沧海公结为莫逆之交,密谋刺杀始皇为万民雪恨。他们埋伏在博浪沙,待始皇东游的车队经过,沧海公将120斤的大铁锥飞掷出去,铁锥发出裂帛般的破空撕裂声,四周的卫士都被这声音吓得呆若木鸡,铁锥准确击中始皇座车,车辆顿时碎裂,木片四处飞溅,却不见始皇在内。原来始皇自知天下皆怨,所以备下副车以防行刺。张良见一击不中,遂隐姓埋名,潜心治学,后来辅佐汉高祖刘邦,运筹帷幄,开创了大汉天下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春;秦国大军将赵国军队围困于巨鹿,准备全部歼灭。这时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于是就派项羽前去解围。项羽率军渡河后,就勒令手下把船全部凿沉,饭锅全部砸破,岸边的房屋全部烧光,以此来激励士兵,表示将战斗进行到底,决不退缩。经过激烈的战斗,楚军包围了秦军,截断了秦军运粮的路线,大破秦军,取得了胜利。
太监赵高乱政
赵高何许人也?秦王朝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一个太监手里,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赵高如此必然有他的目的。后来终于有人考证发现,赵高原来是原赵国贵族的后代,秦始皇灭掉赵国后,他父亲因为有罪,于是他便随同获罪被处于宫刑,做了一个太监。赵高是为了报仇,才设法亲近秦始皇,获得秦始皇的亲睐,秦始皇在的时候他惧怕赢政的威严,变效仿越王勾践事吴,忍辱效秦,秦始皇一死他便开始策划了一系列让胡亥当皇帝的计划,最终利用胡亥揽得大权,一步步设计让秦王朝衰败下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秦始皇生前曾立下遗诏,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当时诏书和玉玺就交在赵高手里,皇帝一死,丞相李斯私心重重,就怕新君即位自己的地位不保,在犹豫的时候被赵高看穿心事,便挑破现在惟恐天下大乱应该立刻封锁了秦始皇已经死去的消息,然后赵高先去找次子胡亥,想说服胡亥纂夺皇位。胡亥开始不从,认为应该遵从父命,如果废兄立弟,有不义的嫌疑,不遵守父亲的遗愿,靠他人帮助也是无能的表现,做那无能又不义的举动,必然会招来天下人的反对甚至会祸害整个国家。但是赵高毕竟是胡亥多年的老师,深知胡亥的心事,他用古代汤武杀主天下称义,卫君杀主国人皆服连孔子也认为不是不孝的故事说服胡亥。
然后赵高找到李斯,点破李斯心事,说:如果扶苏当上了皇帝,必然重用蒙恬将军为丞相,你就只有回归故里养老的份了。李斯虽为一代名相,却是一个非常嫉妒贤能和爱惜名利的人,当年在
做廷尉的时候就因为韩非的才华超过自己就想法逼人家自杀,私心作祟加之衡量利弊后,在赵高的再三说解下李斯终于同意支持胡亥即位。
于是三人假造了两份诏书,一份立胡亥为太子,一份指责公子扶苏和蒙恬戍边10年不思进取,耗费了大量钱财还多次诽谤皇帝,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要求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本性善良,信以为真,当时就自刎身亡,蒙恬来不及阻挡,但是为了不蒙冤而死,他不自杀,最后也只好任由来使把自己囚禁在阳固。
扶苏死后,赵高和李斯立即为秦始皇发丧,并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
赵高扶持胡亥做了皇帝后,一步步为自己纂权设下了圈套,他先把李斯弄下台,然后再一个个把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都除掉,让胡亥的实权被架空,整个朝政都纂在自己的手里。
公元前207年,看到秦王朝的政权已经到了民心尽失的地步,只顾自己享乐的秦二世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无道的昏君,赵高借平民愤让女婿阎乐带兵进入殿里将胡亥杀害。胡亥死后,赵高自以为民愤已平,遂立胡亥的侄子子婴为皇帝。那想子婴聪慧过人,早有除掉赵高的念头,子婴和两个儿子密谋骗了赵高,将其诛杀于内宫,灭了这个太监的三族。自此,太监乱政方得平息,可惜这个时候的秦王朝已经给这个太监弄得气数已尽了,子婴纵有抱负也难挽回亡国之灾。
因此我看,秦朝不是败在秦二世手里,而是毁在这个太监操纵的
一系列暴政手里。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
罪,甚至满门抄斩。
范文二:关于历史小故事
篇一:关于历史小故事
日期:2015-12-21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50871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日期:2016-02-01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7546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为现代着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着,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无所不包。...
日期:2016-05-28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12710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日期:2016-09-03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5773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
1
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日期:2016-07-26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1777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日期:2016-07-18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6475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日期:2016-07-14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1884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日期:2016-07-04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2315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日期:2016-06-21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24728
2
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纵横捭阖,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不世伟业;英雄豪杰慷慨悲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千古传奇;奇人异士,游戏风尘,窥视了大千世界的神秘奇丽;红粉佳人,情海生波,演出了梦幻人生的悲欢离合。...
篇二:关于历史小故事
在中国上,都留下了哪些经典的故事呢,这些经典的故事总能让人反思,并从中感悟出一些道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经典,欢迎阅读。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鸿门宴上刘邦命悬一线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 关中王 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
3
对刘邦很不满,为了得到更大的官职,他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 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
项羽听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 的叔叔项伯 救 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他对项伯说、 我自从入关之后,没有敢占有丝毫财物,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将军来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并不是阻止将军你们入关,而是更好地守好关中地区,也防止强盗入侵。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请您回去务必向项羽将军说明此事,消除误会。
项伯满口答应,然后对刘邦说、 将军你明天一定要到我们的营帐亲自向项羽说明情况,当面赔礼才能得到项羽的原谅。
4
刘邦听了也答应了。
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 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
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如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是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没有。这就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在咸阳城大肆屠杀,秦王子婴也被杀死,秦的宫殿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就职,刘邦也只好到南郑去。项羽只分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也不足十万,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
5
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刘邦斩白蛇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 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
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 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 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 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 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 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
刘邦不允,白蛇道、 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
刘邦酒壮英雄胆,说、 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 。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
6
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 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
刘邦道、 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 你为什么痛哭? 老妇人道、 我儿子被人杀了。
行人问道、 是谁杀的? 老妇人道、 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
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 郡县制 ,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 儒生 (读书人)以古
7
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 诸生 言语攻击秦始皇。
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人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 焚书坑儒 。某些人认为秦始皇只是活埋一些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但占主导的观点还是赞同传统的说法,即秦始皇坑的是儒,而非仅仅是方士。因为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既然扶苏以诸生诵法孔子替 术士 求情,更加有力的说明了坑的是儒生)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卞的宋志辉被秦始皇给诛杀九族。史称斩宋叼,诛九族。
只是在坑儒的次数上,颇有争论,《史记》、《资治通鉴》、《藏书》以及现代的《中国通史简编》,都说始皇坑儒仅有一次,即公元前212 年的那一次。剪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也认同这一观点,书中这样写道、 第二年(公元前212年)又发生了坑(转载自:CspeNgBo.cOm 蓬 勃 范文网:关于历史小故事)儒事件。起因是有些书生对始皇不满,说他 专任刑律 、 乐刑杀为威 等等,秦始皇以为他们 或为妖言,
8
以乱黔首 ,就把他们逮捕,严刑拷问。先后逮捕了460多名儒生,最后全部在咸阳坑杀。但也有一些材料记载、秦始皇起码坑了两次儒。第一次是在咸阳坑儒460 余人,这是公开坑杀。其目的是想 杀鸡做猴 , 使天下知之 , 以惩效尤。第二次规模更大,一下坑了700 余人,不过采取的是秘密暗害的手段,方法也更为 巧妙 和残忍。
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官书序》中记载,秦始皇在骊山温谷挖坑种瓜,以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观看。当众儒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趁机下令秘杀填土埋杀,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外人不得可知,一直隐瞒了二百余年之久。后来唐朝张守节编写《史记正义》时,将这段史料编入了史书。唐朝颜师古注《汉书 儒林外传》也引用了这段故事。焚书坑儒根本原因在于、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需要全国一个声音以维护国家的统一。这与汉以后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大革 之命 。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 焚书 。尽管如此,他却曾下令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
9
博士可阅览。
公元前214年,咸阳的术士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其余无罪者释放。
点击下页还有更精彩的经典的历史
篇三:关于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4篇 学优文库您的写作助手
> > > 正文历史小故事4篇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小故事,历史发布时间:2015-04-09100%好评**的检讨
六十年前,**败走台湾。凭军队人数、武器装备、经济实力……他哪方面不超过中国共产党?可是,他最终成了一个失败者。
几年以后,他有点醒悟了,认识到,是腐败导致了他的失败。他说:任何政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一九四七年的三月五日,胡宗南攻入延安,**发布的嘉奖电称:“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殊堪奖赏……”
五月,蒋致电全部美式装备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称:“抓住解放军主力,实为难得之良机,务必奏奇功于一役。”
可惜,几天之后,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张灵甫亦死。六月,**在军队内部就此说:
10
“部分高级将领专横跋扈,任人唯亲,已和军阀差不多”,
“因之,大家都养成自保自足的恶习,只看到自身带领的一部的利益,对于友军的危难,整个战争的成败,几乎是漠不相关……我们的军队纪律如此废弛,精神如此低落,要与之作战,绝无幸免于失败的道理。”
不仅如此,“军官普遍贪污,虚报兵员和偷吃空饷”,“现在各级军官对上级的命令,大多阳奉阴违,甚至根本没有执行,以致命令功用,完全丧失。”
“发生在前线的最大骗局,就是那些军官还没有和共军接触,就说敌人第几纵队到了我的正面,第几纵队到了我的侧面,好像形势十分紧张。可到实地调查,不过是少数敌人,甚至在他们正面根本没有这个番号。”
讲话结束之前,蒋又鼓舞下属说:“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因此,“共产党绝对不可能打败我们”。
七月,蒋又在党内会议上表示:“余参加革命几十年,从未对革命前途产生如此的失望和悲戚。这原因不是经济的危机,不是政治的绝境,也不是共产党一天一天的壮大。原因只是国民党和三青团的败坏!”
“我们党和团,没有基层组织,没有新生的细胞,党员和团员在群众间发生不了作用,整个党的生存,差不多完全寄托
11
在有形的武力上,这是我们真正的危机,也是我唯一的忧愁。”
两个月后,蒋宣布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蒋还说:“虽然共匪的组织训练和宣传技巧都比我们高强,”然而“我们的主义、和(政治)路线,却绝对比他们正确,而且合于民族的需要。所以,只要我们能研究他们的一切,明了他们的一切,我们就可以有把握来消灭他们。”
不过,面对中共由守转攻,**亦意识到党国事业已到“存亡危机之秋”。
至一九四八年,战场形势更加严峻,是年一月七日,蒋在日记中描述了自己的悲凉心态:“阅地图所示,共匪扩张之色别,令人惊怖,若对匪作战专重对付其军队主力,而不注重占领面积之原则,亦将陷于不可挽救之地步。”
蒋在这年一月的内部高级将领会议上,以“斗争进入生死关头”为宗旨,严厉训斥了他的军事将领和官吏,训斥是“为了指出国民党人的弊病和虚弱之因,以使我们转败为胜”。
蒋怒斥道:“你们今天做军长、师长的人,如果真正凭自己的学识能力,在外国做一个团长的资格,都不够!正因为我们中国一切落后,人才贫乏,所以你们竟能以微薄的才能,担负如此重大的责任!”
军官对属下士兵的不闻不问,蒋也深恶痛绝,“一些基础训练项目,像瞄准、射击、侦察、联络等,军官们都不放在心
12
上”,所以“士兵战斗技术落后,不能作战。”“部队里不仅做不到同吃、同穿、同住”,而且“将领们还要侵吞军饷”。
蒋感叹说:“共军干部对于这些点,倒可以说是完全做到了。他们官兵之间,只有职务上的区别,而没有生活上的悬殊。”相反,国民党军队的待遇,“能够让士兵不叛变,不逃跑已算很好了。”
同年二月,蒋又对党务工作表示了愤慨:“我们革命的工作,不但苟且因循,且毫无进展。”他说,由于党的错误,“一般社会人士抨击本党,往往不遗余力。甚至把本党同志看做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蒋还表达了对共产党的欣赏:“共产党不仅认认真真地研究和讨论问题,而且踏踏实实地完成任务”,“他们不容有一丝含糊笼统的观念,决不允许哗众取宠,半途而废。”相比之下,“我们一般干部不用脑筋,既不精细,又不确实……所以要陷于失败。”
蒋随后又痛心指出:“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二日,国民党“戡乱军事检讨会”在国防部举行,大会第一天,**即指出:
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
13
权,亦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围剿时,还要有利。但由于在抗战胜利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败于胜利之后的大接收!
蒋还警告说:“现在,共匪势力日益强大,匪势日益猖獗,大家如果再不觉悟、再不努力,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再在这里开会都成问题。万一共产党控制了中国,则吾辈将死无葬身之地!”
一九四九年,蒋说:“我们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
至四月,随着中共在三大战役中全胜,蒋再次反省:“军事和政府部门,对过去的失败都负有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是因为党的瘫痪,党员、党的组织机构和党的领导方式问题重重。因此,党成了行尸走肉,政府和军队也就丧魂失魄,结果是军队崩败,社会动乱。”
这支军队已经失掉了“灵魂”,没有战斗力和纪律,并由那般无能、狭隘的军官来指挥,“这样的军队,不能不走向失败”。
一九五六年,在败退台湾、痛定思痛、实行土改后,蒋又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写道:“毋庸讳言,众多的因素把我们推向了失败……”这包括,在“四年的剿共战争中,我们
14
未能将民生主义的原则,付诸实施。”
大全《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着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15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中国中国史上最强女海盗
海盗一词,充满杀气,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男子,但其实,在清朝中期的时候,有一位女海盗曾令清军闻风丧胆。鸦片战争爆发后,被清朝政府招安的这名女强人还曾作为林则徐的“参谋”抵抗英军。
出身海盗世家
这名如今还为许多老广州人所熟识的女海盗名叫郑一嫂,她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疍家女,生于1775年,卒于1844年。其前夫姓郑,因排行而俗名郑一,新安(今深圳宝安)疍家人。郑氏夫妻生有两子。
在明末时期,当时就有着名的郑、石、马、徐四姓海盗横行珠江口。当代作家杨万翔的《海阔疍家强》曾提及一位在18世纪后叶越南内战中起过重大作用的疍家枭雄莫官扶。襄助莫官扶成就大事业的拍档名郑七,乃郑一的堂兄弟。由此可知,郑一嫂的娘家与夫家均为海盗世家,在她身子里,天生地流淌着与珠江水相交融的英雄血。
康熙收复台湾,郑部分残兵流向珠江口为盗,珠江口疍家
16
海盗由明末四姓演变为清初红、黄、蓝、白、黑、紫六帮。郑一乃红旗帮首领。
郑一其人,胸怀大志,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把珠江口各股势力统一成一个以他为盟主的海盗大联盟,而郑一嫂堪称贤内助,自始至终参与其事,各帮海盗尊称她作“龙嫂”。无奈天意弄人,在这个海盗大联盟好不容易签约结盟的1807年,郑一却于一场强台风中坠海身亡,年仅四十二岁。由是,于“失龙寡嫂”而言,大联盟顿成大陷阱——红旗帮面临或内讧或被他帮兼并的严重危机。
势力震惊英国军队
郑一死后,郑一嫂成为红旗帮的领袖,在她的带领下红旗帮队伍迅速壮大。但在官方的记录里对红旗帮的记载很少,举凡秘密社会组织的内幕细节,包括官方在内的外界一般都不能详知,红旗帮的情形也是如此。
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尔的英国富商,曾被红旗帮绑架为肉票,从而耳闻目睹海盗的日常生活种种。待他被以7654西班牙银元赎出并回到伦敦之后,他写出了一本独一无二的回忆录,将郑一嫂的逸事公诸天下。
据格拉斯普尔描述,在郑一嫂的经营下,红旗帮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三四万人。他们以香港大屿山为主要基地,在香港岛有营盘,有造船工场。活动范围由珠江口直迄琼州海峡。郑一嫂很早就向西方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红旗帮使
17
用的武器是千方百计弄到手的洋货。一次,跟英国战船交火后,她认真观察对手所遗弹头,发现英国人发射的是最新研制的24磅炮弹,几个月后,她的船队便装备了此种新式大炮。
郑一嫂所领导的红旗帮装备之精良跟大清水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仅屡败官军,甚至取得重创葡澳舰队(其中有美国雇佣兵)且把澳门围困得几近断粮的辉煌战绩。面对英国舰船在中国的水域内横冲直闯,郑一嫂还在1809年痛击了广州内河的英国船只,俘获一艘英舰,斩杀数十英国士兵,令英军震惊。
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事实上,在郑一嫂领导红旗帮期间,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保仔。张保仔原为江门疍家子,生于1786年。十五岁那年,他被窜入内河的郑一掳走,深得郑一喜爱。名义上,张保仔是郑氏夫妇养子,但他的刚强干练使之很快跻身于红旗帮核心领导层。郑一死后,张保仔贡献出全部聪明才智,出面襄助“龙嫂”有效地廓清了群龙无首的混沌局面。
联军对红旗帮无可奈何
红旗帮越来越强大,为了荡平海寇,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联合,试图借列强的力量消灭红旗帮。格拉斯普尔记载,1809年秋,清政府与葡萄牙和英国一起组成了联合舰队,要突袭
18
大屿山消灭红旗帮。得到情报的郑一嫂,亲自坐镇大屿山纠缠住敌军主力。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派主力奇袭广州城,击杀虎#from 本文来自 end#门总兵。联合舰队不得已撤退,在撤退途中又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红旗帮主力的包围,激战九个昼夜,红旗帮仅有四十人阵亡。而联合舰队丢盔弃甲,只有几艘舰狼狈逃回广州。
红旗帮的这些大行动让满清朝庭极为恼火,连续派出大军征讨。红旗帮及其他各帮在郑一嫂、张保仔的指挥下,连续打败了前来围剿的官军。在浙江海面,打死了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在香港大屿湾,灭掉了清海军战船二十多艘、火炮三百门,生擒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还进逼广州,打死虎门总兵林国良,迫使两广总督频频换人。
其中最大的一次“剿张”战役,是屡遭劫掠的澳门葡萄牙人会同清朝水师,组成中葡联军,合围红旗帮,一度将红旗帮的主力船队封锁于其总寨大屿山岛,历时八日。但红旗帮如有神助,张保仔算准风向与潮汐,与郑一嫂一起集结大船三百只、火炮一千五百多门、部卒两万,突然发作,海面炮矢横飞,无人敢攫其锋,于是扬长而去,官洋联军唯有望洋兴叹。
接受清政府招抚
后来,红旗帮因郑一嫂不肯改嫁给黑旗帮老大而导致各派冲突。清朝政府采取了“怀柔政策”,黑旗帮作为六旗联盟的
19
第二大帮投降,大大削减了郑一嫂和张保仔的力量。迫不得已之下,红旗帮也开始寻思着接受招安。
清朝的招安条件虽说很宽,但有一条是不能免的,就是招安时海盗们须下跪。红旗帮海盗一向看不起清军,让他们向昔日的手下败将下跪,很难接受。于是,精于计谋的两广总督百龄提出了这样的方案:由皇帝赐婚,准予张保仔、郑一嫂结为合法夫妻,郑一嫂、张保仔跪拜谢恩,同时,也算跪拜接受招安了。
招安后,张保仔封三品官,后升从二品,调福建闽安、彭湖等地任副将,郑一嫂授诰命夫人。
海盗可以演化为义军,但不等于就是义军。招安的成功,也避免了更多平民百姓的伤亡。
三十年后,鸦片战争爆发时,郑一嫂仍然积极抗战,为林则徐抗击英军出谋划策,她的还于20世纪80年代被香港电影人搬上了银幕。
历史名人小故事
管仲茅草换黄金
公元前656年春季,中国大地上即将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南北战争。以齐国为首,成员国包括鲁、宋、陈、卫、郑、曹的北方联盟军,大张旗鼓南下,讨伐南方第一大国:楚国。
当时的盟军总司令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总参谋长是齐国国相管仲。看着这阵势,南部的楚国心里有点发虚,派
20
了使者去盟军阵营做工作。楚国使者装成很无辜的样子问:“我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国家,没怨没仇的,打我干吗呀,”
盟军的总参谋长管仲接见了南方代表,他说:“你们楚国恶意扣押自己国家的特产物资——白茅草,造成特有原短缺,阴谋破坏祭神仪式,弄得每次举行祭神大典的时候,没法过滤酒水。”
后来,惮于国际舆论和楚国的险峻地形,南北双方没有开战,齐楚两国签个和约就完事了。不过,这场战争却可能会哄抬一种商品的物价——白茅草。这么一道程序,让白茅这种“无人知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草,身价百倍。宗教意义上的身价,导致经济意义上的身价抬高,以至于差点成为周朝南北开火的借口。借着一根草,做政治军事上的炒作,做经济上的炒作,齐国的炒作功夫算是做到家了。
齐桓公时期炒作白茅草,还不止上面一回。周朝混到春秋时代,面临一个财政上的难题:经费不足。偏偏那个时候挑起重担的是齐国,齐桓公精心包装了一个树立自己品牌的口号:尊王攘夷。攘夷不难,加强军事力量,拳头狠一点,狠狠揍几个小无赖国家就行;尊王不容易啊,大家都爱欠周朝俱乐部的会费,真金白银的事,总不至于齐国替兄弟国家垫付吧,也不至于开着战车去催会费吧,
齐桓公正为这事愁着,管仲出主意了:“这个容易,江淮一
21
带有种草本植物学名叫茅草。我们请周朝天子派军队将这一块地段暂时控制起来,然后发布消息:周朝要去泰山举办祭神会议,要参加会议的,自带江淮之间的特产茅草织成的垫子来坐,会场不备凳。进入会场前要严格检查垫子,不是我们要求的货,敬请离场,开除会员资格。”
此令一出,各国纷纷派人去江淮间取茅草织垫子。赶到茅草产地时,周朝的军队早在那里候着。要取茅草,行,拿黄金来。既然天下人都来取,价格也该贵点,一捆茅草就100两黄金吧。茅草比黄金还贵,三天之内,天下的黄金向周天子手里集中,他赚得钵满盆满,周王朝居然7年不用收会费。
管仲不仅炒茅草,连石头也能炒,炒出金灿灿的黄金来。某年,齐桓公哭穷:“我想攒点钱去交会费,有法子吗,”国务卿管仲想出一个石头变金子的主意:“我们在阴里这地方搞个大工程,建个摩天大楼,这楼呀,三重门,九道城门。这是天下第一城,品牌打出去了,然后雕刻天下第一城的纪念品——石璧,按照尺寸卖,一尺的卖一万钱,八寸的卖八千钱,七寸的卖七千钱,以此类推制定销售价:然后和周王室串通好,让天下诸侯去周朝纪念堂观礼,规定:凡是参观者必须得佩戴我们齐国生产的石璧。”
观礼是一场程序,石璧是这场程序必不可少的软件,软件权由周天子和齐国联手操作,赚钱的事,周朝天子干吗不答应,于是,一场观礼,几块没有多少附加值的石璧,天下黄
22
金纷纷向生产石璧的齐国集中。齐国政府手里有了黄金,国内8年免税。
管仲是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经济专家,他为齐国制定的经济政策,不只是取得贸易顺差而已,而是把别人的经济命脉掐住,牵着国际市场的鼻子走。
有一回,齐桓公问管仲:“楚国产黄金,我国产盐,燕国也产盐,你说这经济格局该怎么利用,”管仲说:“资源多了是好事,但管理利用不好,再好的资源也要变贱,我有个法子,能把楚国的黄金变到我们这边来,咱们齐国的男子不耕种就有饭吃,咱们齐国的女子不用织布就有衣穿。”
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下令集中全国力量砍柴煮海水制盐,一面烧制一面储存,从头一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国库里储存了36000钟食用盐;与此同时,用行政命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制盐,杜绝政府以外的民间生产食盐行为,集中一切生产优势,坐地逼着盐价上涨。不久,盐价上涨十倍。这些高价盐肯定不能留在国内消费,要把它们放到国际市场上去。对于魏国、赵国、宋国、卫国这些国家而言,盐是战略物资,又要消耗,又要储存,没它的话,全国人民都会浮肿,用盐量尤其大。
齐国的高价盐流入以上这些把盐看作亲爹的国家,一下子换来11000斤黄金。齐桓公拿着这些黄金储备问管仲:“接下来咋办,”管仲又出了一个主意:凡是来纳贡的缴税的,
23
都得用黄金,不是黄金我不收,这时齐桓公手里的黄金价格因此而往上蹿。
有趣的
把裤头儿也脱了吧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早年在贵州龙场任驿丞时,曾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该头目平时明火执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在受审时,他很爽快地对王阳明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处置,只请你不要和我谈道德良知。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王阳明当即说:“好的,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我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
强盗头目原来是被捆绑着的,脱外衣意味着松绑。于是,他赶紧说:“好~好~脱。”
脱去外衣后,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
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就脱了内衣。
这时,王阳明再说:“还是热得不行,我们再把外裤也脱了吧。”
强盗头目也说好……庭上庭下两人身上只剩下一件裤头儿。
而此时王阳明更进一步,说道:“干脆我们把裤头儿也脱了吧,全身赤裸更自在……”
24
一听说连裤头儿也要脱,强盗头目赶紧说:“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面对此情此景,王阳明当即来了一番水到渠成的因势利导:“为什么‘使不得’,这是因为在你心中最后还剩有那么一点儿羞耻感。而这点儿羞耻感又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某种表现。一个新生儿是决不会在乎自己光屁股的,可见就是像你这样十恶不赦的家伙,我照样可以和你谈‘道德良知’……”
为此,强盗头目口服心服,在王阳明所标举的“道德良知”感召下,全盘将自己的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关于历史的小故事曾国藩的“微博”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
25
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自我监督是
26
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故事: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相关故事: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Powered by -
- - - 京公网安备110106100076号
Copyright 2016 gkstk.Com All Rights Reserved.篇四:关于历史小故事
27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
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28
范文三:关于历史小故事
关于历史小故事
篇一: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
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
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
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
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臵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臵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臵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
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
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
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
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
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原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23、叶廷圭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
终止。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原文: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
篇二:有关感恩的历史小故事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
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今有伟人**~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
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
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
【1】 感恩心
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接纳别人~也要学会认
识自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
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看病~所以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
缇萦
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救父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封上书言辞哀婉~又加上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因此辗转到达汉文帝手中。汉文帝觉得其情可哀~当时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当凄惨的~她们日夜劳作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囚徒没什么两样。缇萦为父亲免遭酷刑的这种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和这种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宽仁贤德、爱民恤民的汉文帝。同时~汉文帝也充分认识到~继续沿用秦代的肉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政权的稳固。于是~他下令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并在第二天就下令废除汉代初年还保留的黥,刺面涂墨,、劓,割鼻,、刖,砍断脚趾,三种肉刑~责成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等负责修改刑律。
同年~新的刑律修成并颁行天下。新刑律规定:黥刑~改为递去头发~以铁束颈服刑四年,劓刑~改为打三百板子,
斩左趾~改为打五百板子,对于那些犯斩右趾以及杀人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等罪~于判刑之后又犯笞刑罪者~一律弃市处死,而对于判处其它各等徒刑~在一定年限内无逃亡等行为的~则可相应递减刑罪~直至释放免刑为庶人。史书称~从此以后社会?风气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以至一年之中仅?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资治通鉴〃汉纪》,
汉文帝废除肉刑~既顺应了民心~又为农业生产保全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自身的统治~合乎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少女缇萦为救父不畏艰难和强权~勇敢地上书皇帝~又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最终促成了肉刑的废止。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由衷地赞叹道:?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还有人写诗赞扬缇萦:?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尽管以打板子等刑罚代替了肉刑~却因为打的数量太多~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把人打死~所以~时人也讥讽这种看似减轻了的刑罚为?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而汉文帝本人在后来受到赵人新垣平的蒙蔽~经过他人举报并查明真相之后~一气之下~还是动用族诛~将新垣平全家杀个精光。但是总的说来~由汉文帝开始的刑罚改革~使得残酷的肉刑方法在观念上也已渐渐不为人们所接受。此后~传统刑罚体系中的徒刑、笞杖刑成为秦汉以降
新五刑体系的主体~并不断走向完善与系统化。
汉文帝废除肉刑~作为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措施而引人注目~是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进步~是刑罚制度从极端野蛮残酷向相对宽缓人道逐渐过渡的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古文《缇萦》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山东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在当地有点小名气。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会拍上司的马屁~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个贵妇得了重病~请淳于意到家诊治。贵妇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但是贵妇家人再三恳求~淳于意只好勉强给她服了几帖草药。不久~贵妇病重逝世。贵妇的家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错开药方~把病人臵于死地~并把淳于意告到了官府~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判淳于意有罪~须受肉刑。当时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于淳于意曾做过官~所以要被押送到都城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离家那天~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现在自己有难~谁也帮不上忙。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决定陪父亲去长安~替他申冤~家人再三劝阻都没用。
当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文帝。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
微~汉高祖在世的时候她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担心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所以文帝当皇帝后~不像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那样骄奢淫逸。汉文帝为人比较仁厚~作风也俭朴~他重视民意~准许人民有冤情可以直接奏章申诉~这让淳于意父女在绝望中见到了一丝希望。
申冤状到了皇帝手上~汉文帝被感动~废除了肉刑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缇萦随父亲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被押入狱中~等待处罚。
缇萦托人写了一封奏章~上书汉文帝~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就仔细阅读起来。缇萦的奏章是这样写的:?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他如今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完奏章~觉得这个小姑娘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说:?犯了罪该受罚~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身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
的办法吧:?
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判砍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的改为打三百板子。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废除肉刑在刚开始执行的时候~有它的弊端。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子~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刘启手里~才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作为一个弱女子~缇萦的行为难能可贵~这也是她为历代统治者和老百姓称赞的原因。
知识堂
肉刑:古代的残酷刑罚。其中有黥刑~即在脸上刺字,劓刑~即割掉鼻子,刖刑~即砍掉双足,宫刑~即去势,大辟~即死刑。汉文帝时~废除了部分肉刑~魏晋后~肉刑基本禁止。
篇三:历史小故事
?
? 历史佳话 大家好:我是播音员潘佳怡, 对于历史人物~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崇拜曹操。数千年以来~崇
拜曹操的人不计其数~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鲁迅那句话~?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国》当中~曹操被作为一个奸雄的典型来对待了~这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开篇没多久~作者就用一个名叫许韶的人物来评价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作者尽管对他抱有偏见~却还在对他的能力予以认同。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说~曹操这样的人~不论是清平盛世还是混混乱世~他都能在历史上有难以抹杀的一席之地。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对他的人在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其次~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寻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这点诸葛亮就比他不得。诸葛出生到了乱世~试想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为呢,我想~能力与态度~决定这个人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小时侯?性聪敏~多机变?~喜欢打猎~终日游荡无度。有一次他的叔叔为此责怪他~他于是就装作劳累过度中了风~此后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强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举孝廉~后来就镇压黄巾起义~逐步靠
近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当时东汉王朝已经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专_政~军阀四处割据~战祸频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同时军阀势力的此消彼长也造成了小军阀的衰落和大军阀的合并。曹操在混乱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渐渐剪除了这些势力~他最可称道的一个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据《三国》记载~当时曹操人困马乏~已经很难支撑了。他的对手是拥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绍~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不占优势。可是有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帮了他。那时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的刚愎自用投奔了他。据载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草~曹操说?一年?~许攸说怕未必~曹操又说?六月?~许攸说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曹操于是附在许攸耳朵上~说粮只三月耳。许攸于是拂袖而去~道:?粮已尽矣?~终于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状况。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谋求进一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曹操并未统一中国而结束战乱的局面~可是他对统一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相反~诸葛亮在此就有点阻碍历史发展的嫌疑了~尽管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羡不已。
评价曹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还不能忽视他的文学造诣。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历史上并称?三曹?~
他们在文学中已经有了生命意识~对后人的文风影响很大。在三曹当中~曹操无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两个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远。从来源上看~曹操的诗歌主要吸收了古代乐府诗的精华~而他另外创造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文风。
他的诗歌流传的并不多~可是影响很大。《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至今看来仍然不失为诗歌中的极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反映了他对民众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还每每还一边朗诵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敲打桌子泪流满面~可见他对人们心灵的震撼程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英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范文四:关于历史的小故事.doc
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
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墨子破云梯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
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
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
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钟繇退守潼关,急忙送信给曹操。曹操知道丢失了长安,心中十分焦急,便叫来曹洪、徐晃,说:“你二人先带一万人马,代替钟繇守住潼关。如10日内失掉了潼关,就按军法杀了你们;10日之外,与你二人没有关系。我统帅大军随后便到。”二人领了将令,星夜急行。曹仁提醒曹操说:“曹洪性情暴躁,恐怕会耽误大事。”曹操说:“你给我押送粮草,便随后接应。”
曹洪、徐晃到了潼关,代替钟繇坚守关隘,并不出战。马超领兵来到关下,痛骂曹操三代人。曹洪大怒,要领兵下关厮杀。徐晃阻挡说:“这是马超要激怒将军厮杀,切不可出战。等丞相大军到来,必定会有办法。”马超军队日夜轮流来骂。曹洪总是要下关打仗。徐晃苦口婆心地劝他。到了第9日,在关上看时,西凉军都放开战马,稀稀拉拉地在草地上坐着;许多困乏的军士,在地上睡懒觉。看到这种情景,曹洪便叫备马,带领3千兵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戈逃跑了。曹洪奋勇追赶,很是得意。这时,徐晃正在关上查点粮草,听说曹洪下关厮杀,大吃一惊,急忙率军随后赶来,大叫曹洪收兵。忽然背后喊声震天,马岱领兵杀来,曹洪、徐晃急回走时,只听鼓声阵阵,山背后
又有两支军队挡住去路,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了一阵。曹洪抵挡不住,损失一大半军队,才冲出重围,奔到关上。西凉军随后追来,曹洪等弃关逃走。庞德一直追过潼关,碰见曹仁兵马,救了曹洪等。马超接应庞德上了潼关。
曹洪丢失了潼关,奔来拜见曹操。曹操说:“给你10日期限,为什么9日就丢了潼关,”曹洪说:“西凉军士,百般辱骂,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后来又看见西凉军懈怠,便乘机袭击,不想中了奸计。”曹操说:“曹洪年幼,性格暴躁,你徐晃应该劝说他才好。”徐晃说:“我屡次劝说他,他却不愿意听。那天我在关上查点粮草,等我知道时,小将军已领兵下关了。我恐怕他遭到敌军袭击,便连忙赶去,已中了贼兵奸计。”曹操大怒,命令杀曹洪。众官为曹洪求情,才免于一死。
曹操率军直逼潼关。曹仁说:“可先安下寨栅,然后打关也不晚。”曹操命令砍伐树木,立起排栅,分为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曹操居中寨。第二天,曹操带领三寨大小将校,向潼关杀来,正巧遇上西凉兵马。两边都布下阵势。曹操出马立在门旗下,看那西凉兵士,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又见马超生得面像附着粉,唇像抹了红;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上首庞德,下首马岱。曹操暗暗称奇,自己拍马上前,对马超说:“你是汉朝名将子孙,为什么要背叛朝廷,”马超咬牙切齿,大骂:“曹贼~你欺负皇上,罪恶深重,杀害我的父亲和弟弟,不共戴天之仇~我要活捉你,
吃你的肉~”说完,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了八九回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了20回合也败走。李通出迎,马超奋勇厮杀,数合当中,一枪把李通刺下马。马超把枪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军大败。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后人有诗说: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赶来一员战将,回头一看,正是马超。曹操惊恐万状。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你跑不了~”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看看赶上,马超从背后使枪刺去。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逃远了。马超催马追去,山坡边过来一员战将,大叫:“不要伤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抡刀上前,拦住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曹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渐渐乱了起来。这时,夏侯渊率数十骑赶到。马超独自一人,恐怕寡不敌众,被他们暗算,便拨马而回。 曹操回寨,叹着气说:“我若杀了曹洪,今日必然死在马超手里~”便
叫来曹洪,重加奖赏。收拾败军,坚守寨栅,不许出战。
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
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
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音liá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é 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
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范文五:关于历史上的小故事
关于历史上的小故事
了解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经典历史故事等你来品味。关于历史上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历史上的小故事一,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1 / 5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关于历史上的小故事二,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
2 / 5
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关于历史上的小故事三,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样对待你。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关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故事吧,
古时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爷吼叫着问路,这位老大爷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很有礼貌地施礼并问路,这位老大爷见岳飞很有礼貌,便给他指路。
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
3 / 5
被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见了,小学生连忙抬脚,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并没和他计较,反而说了声“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朱师傅为**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晋国智氏,魏氏,韩氏联军进攻赵氏居城晋阳,引汾水灌城。赵襄子苦不堪言时,三家领导同志居然还在乘船欣赏他们的杰作。智伯同志见破城指日可待,心情大好,得意洋洋的说道,“我现在才知道一条河可以毁灭一个国家啊。”身后韩康子狠踩了魏桓子一脚,后者则捏了前者一下。当然咯,智伯是不知道两个家伙在他身后的小动作的,他知道的只有几天后倒淹了他的大营的大水,还有和大水一起冲过来的赵魏韩三家的战船。赵氏恐怕被大水淹怕了,仗一打完就马不停蹄的把都城迁到不靠河的邯郸去了。而魏氏的反应好象就没那么快,等到百年后秦军掘开黄河大堤灌了大梁城才想起来,都城千万别建在大河边上。
4 / 5
公元前682年,宋国讨伐鲁国,鲁国活捉了宋国的南宫万。经宋国官方请求,鲁国放回了南宫万。第二年秋天,宋闵公和南宫万外出打猎时玩争道游戏,宋闵公争不过南宫万,就生气了,伸出双手做鄙视状说,“以前我很敬重你,而现在你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鲁国俘虏。”南宫万非常生气,从怀里掏出棋盘砸死了闵公。大夫仇牧听说了这件事,来讨伐南宫万。南宫万迎击仇牧,仇牧打冲锋的时候门牙撞到了门扇上就死了。南宫万又杀了太宰华督,改立公子游为国君。
点评,不要跟玩不起的人玩游戏,另外,注意处理好门牙和门扇的关系。
康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昭王瑕即位,昭王做人有问题,做老大问题在更大,于是王道衰落。他到南方去巡视,这一去便没有回来。原来是因为当地人憎恶他的确所做所为,给了他一条胶水黏合的船,船到江中间开胶了,昭王于是溺毙于江中。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