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
亚当·斯密被奉为“经济学之父”。而《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 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张五常和郎咸平都曾如是说)。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 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这应该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来源)。斯密在全书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
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 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第7—8页),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 劳动价值论。作者在第一篇第五章(24—36页)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作者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 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作者在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作者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第339页)。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 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第309页)。
6.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斯密主张限制国家干预经济。国家的职责应该是维护国家安全、环境的和平安全、个人公平竞争,并避免各种垄断。换言之,国家应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7. 政府的开支。政府的开支体现着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开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维护国家尊严。在论述“建立和维持不能为个人带来利润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时,斯密还特别详述了“为社会商业提供便利”和“促进人民教育”的开支。
8. 国家有支出就要有收入,收入主要来自赋税。斯密否定了旧重商主义所谓国家应该储存大量金币的做法,也否定了国家靠经营专属于自己的公共资本或土地以获取收入的做法。他认为那样“看似对人民个人无损,但其实是对全社会造成了损害。”他主张为社会全体利益考虑,“不如拍卖王室领地,分配给人民”。而君主的收入则由人民提供其他收入来替代。换言之,“人民必须从自己私有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上缴给君主或国家,以弥补公共收入。”
9. 赋税四原则:1公平 2稳定 3征收便利 4遵守经济原则,避免妨碍人民经营和给人民增加更多负担。
读罢此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开创了经济学科的理性思辨传统。真不愧是经济学科的“奠基”之作。国内经济学家,哪怕是一些权威学者(诸如吴敬琏、张维迎、樊纲之流),都应该好好的首先继承这个传统,其次才是其思想和观点。当然,国内也有一批斯密忠实的学生,仍然在世的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秦晖、人大农发学院院长温铁军,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办人矛于轼,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等,他们脚踏实地搞研究的精神是值得人尊敬的。
范文二: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后感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认为是经济学类的经典著作,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推崇,《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想象。我认为这与汉书食货志中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很大的相似点。 首先,我认为《国富论》当中最为重要,也最有意义的思想莫过于自由主义了,但是我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怀疑,高中政治曾经讲过,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它也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这就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来对经济进行调节。市场虽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但是还是应该依靠政府的力量,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中国的经济失控。历史也是这么证明的,比如世界经济大危机时候的美国,胡佛政府的经济理论明显已经难以支撑国家继续发展,罗斯福的新政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兴建基础设施促进了就业。实际证明罗斯福是对的,他创造了美国经济的辉煌。再比亚洲的经济危机,在如此危难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才没有使中国的经济受到太大的损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以使经济的发展平稳健康,但是政府干预也有失灵的时候,这就需要“看不见的手”市场来调节。总而言之,我认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有些极端,大量的事实证明,经济若想正常健康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其次,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劳动分工理论。在《国富论》中,亚
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条汽车生产线有成千上万道工序,要是由一个人制作一辆汽车,其工作量及产量是可以想象的,而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到了极高的地步。这个劳动分工在我们生产中比比皆是,流水线是一个很好的带名词。分工过后每个人的劳动过程变得简单了。原来的需要组装一辆汽车变成现在的只需要喷漆。拧螺丝那么简单,可是分工后出来的效果却是企业效益的高度暴涨,这就是劳动分工思想的魔力。而且分工让机器生产成为可能,机器可以大规模的代替人员做简单的工作。更加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不仅如此,分工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来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有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把开闭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随机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这个笑话,成了蒸汽机改良史上的一大趣谈。再观现代工厂的生产不就用事实证明了分工理论的重要性。汽车生产厂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因为改变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生产模式为流水线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而占据汽车市场的半
壁江山。而流水线作业不正是分工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这就是我对《国富论》的一些感想,由于自己刚刚大二,刚刚接触经济学知识,所以还不是很了解其中内涵,希望老师能帮我改进,谢谢老师。
范文三:《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全译本)》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国富论》的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基本是沿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国富论》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实践计划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国富沦》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收获。
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首先要读一读这本惊世之作,了解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有助于以后的学习。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心得和认识。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而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
自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手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活动,政府全面掌控市场,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人民的工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没有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力。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一点。《国富论》共分为五篇,总计三十二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全书基本涵盖了古典经济学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最基本的理论阐述,对后世经济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
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它体现的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货币衡量。
而下面讲到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就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问题。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劳动者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从最终产品的贡献的不同,也就是书上讲的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均等。第十一章讲到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即经济租。
第二篇,资产的性质和积累以及使用。
资产的划分、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资本的积累及生产型和非生产性活动。有两种资本使用方法能够使投资者取得收入或利润,第一种,使用资本进行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之后将产品售出,从而获得利润;第二种,使用资本对土地进行改良,购买生产者所需要的机械或工具,或用于购买不用更换主人或不必再次流
通就能产生利润的东西。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总资产,便是他全体居民的资产,所以,很自然的,便被分成各自有其不同功用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保留下来以供目前消费之用的,它的特点是不产生收入或创造利润;第二部分变为固定资本,它的特点是不用与流通,也无需更换主人,便可产生收入或利润;第三部分是流动资本,它的特点是通过流通、更换主人而产生收入。论放贷取息的资产和资本的各种用途。借贷出去收取利息的资产增加了,因运用这笔资产而必须付出的价格——也就是利息——肯定会下降。那些使商品的市场价格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的一般原因,固然是导致利息下降的一个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寻找出其他几个特殊的原因。一、国家的资本增加了,从投入的资本中所获取的利润必然会减少;二、由于生产性劳动的维持费增加,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也必然会一天天增加。资本有四种不同的用途。第一,用以购买天然产物以供社会每年使用和消费;第二,用于制造和筹备天然产物,使之适用于目前的使用和消费;第三,用于运输天然产物或制造品,将其从充裕的地方运往匮乏的地方;第四,用于把天然产物分成较小的部分,以便满足需求者得临时需求。
第三篇,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财富的自然增长,每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其资本一定是根据自然的顺序,先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到农业上,其次投入到
制造业上,最后投入到对外商业上。各国用于销售到远方的制造业大概有两种用途,第一是国内的个别商人和企业家,有时会效仿外国的某种制造业而勇敢地将资本投入到这一制造业上,因此而产生的制造业乃是对外商业的产物;有时用于销售到远方的制造业的产生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是有比较粗放的家庭制造业逐渐改进而成。第4章讲述了城市商业如何让对农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
这一篇中所讲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写照。斯密认为应该对国内能生产的商品予以进口限制,这其实就是我们前几年的贸易壁垒,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里还有100%的国货、哪里还有100%的进口货?几乎没有了。 在退税、奖金和通商条约方面,都是为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一些策略。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出口退税。通商条约其实就是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署的协定,当然不排除不公平的,比如鸦片战争等近代史上我们耻辱的割借租让条约。殖民地就是这些强势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根据地,增加自己的财富不顾别人的死活。
斯密是批判重商主义的,在对它作结的时候,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我看过有关书籍,“看不见的手”全书只提及一次,而实际上影响着全局。正是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看似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居然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五篇,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这一篇首先讲的是国家或君主的开支,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就是国防经费、司法费用、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君主的首要义务便是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使其不遭受外来社会的压迫、侵犯,要履行这种义务必须借助于军队,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国防费用都不可小觑,当然,战争时期的费用占国家总支出的比例机会大幅提高。国家或君主的第二个任务是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欺负或迫害,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公正严明的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这项义务的费用也因为时期不同而不同。另外,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也在国家支出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本篇的第2章主要讲了国家收入的来源,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由资财和土地组成,和其他拥有资财的人一样,君主也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收入:亲自使用这笔资财获得利润;将这笔资财借贷给别人获得利息。税收也是一个国家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占到国家收入相当大的比列,此外,公债也为国家或君主带来收入。《国富论》其实是反对政府干预的。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侮、建立并维持公共事业。在此他谈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他非常伟大的地方,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税赋四原则:平等、确定、便利、节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税收的三性被
定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也有相似的地方吗? 概况一下,在《国富论》中,笔者认为有七个方面值得一读:
一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是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三是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四是反对殖民地政策。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五是主张“自由放任”。亚当〃斯密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六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七是教育的重要。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总比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实不可稍有疏忽和闪失。
范文四: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期中作业
金融学院4131020019 孙阳 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 Oxford 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二、《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要正确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之父的这本巨著是必读作品。
三、《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简称:《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出版以后,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恐怕也没有过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著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无怪当时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它奉为至宝。可是,历史通过不断的经济危机很快就把它的局限性和缺点错误显示出来了。
亚当·斯密时代的英国是处在原始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那时,原始的资本积累是血腥而野蛮的,庞大的资本家集团腐蚀了英国的议会而通过了许多压抑劳工图利资本家的议案,同时英国的资本家透过大英帝国的扩张掠夺了大量殖民地,甚至使得大英帝国的子民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因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通过操纵和贿赂政客来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他还强烈谴责资本的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同时,和列宁一样,亚当·斯密也谴责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工人也遭受了严重剥削。
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在于反对在经济生活中腐败地使用政治权力。他提倡自由市场,认为市场有只“看不见的手”,所以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就能使得整个社会得益。因此亚当·斯密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舞台,不要干涉经济的自然运作,希望透过“看不见的手”来改变当时英国官商勾结的腐败现状,故此他把此项(经济学)研究领域命名为“政治经济学”。
《国富论》共分五编,即从五个方面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第一编的主题是“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劳动生产力的增进又主要靠分工。所以。第一篇的中心是研究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一个因素—— 分工.并由对分工的研究进入到对交换、货币、价值和收入分配的研究。
第二编的主题是“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讨论了资本的性质,逐渐积累资本的方法,以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亦不相同这几点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除了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外.还取决于劳动的数量,而劳动的数量无疑又取决于推动劳动的资本量及资本的用途。所以,第二篇的中心是研究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二个因素——资本。斯密在这一篇中分析了资本的构成、资本的作用、资本积累的条件、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以及资本各种形态的区别,等等。
第三编的主题是“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说明国家如何采用并确定各种有利于农业、商业、制造业等方面发展的政策的。亚当·斯密继续探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促进或阻碍了分工的发展及资本的积累和使用,从而影响了国民财富的增长。也可以说,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来对前两篇的理论进行论证和补充。
第四编的主题是“论各种经济政治学学说”, 详细明确地解释不同学说对各时代和各国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亚当·斯密从经济思想史角度,探讨不正确的政策和学说怎样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从而扬弃了流通主义的重商主义理论与干涉主义的政策体系,为其后几乎所有的学派提供了经济思想的源泉。
第五编的主题是“论君主和国家的收入”。 亚当·斯密主要是从财富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国家的收支和债务,并为后来的国家论和公共财政理论提供了理想模式。
前四编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构成,并说明供应各时各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的性质。第五编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有: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哪些应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出,哪些应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各种募集方法有何利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而这种债务,对实际财富,即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何影响。
范文五: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 ,顾名思义就是写怎样的经济体制能够使国家富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 一个学者对世界的超强洞察力, 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资本主义发 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全书共五篇, 每篇又分成若干章。 五篇的内容分别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 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论资财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 论不同国家 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论政治经济体系;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在这看似烦闷的标题下的内容 却生趣动人。而全文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亚当斯密在开篇就举的那个“制针”的例子。 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 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 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 一天恐怕连一 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 4800枚。 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不仅如此, 分工还有一个妙处, 就是它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 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 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来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 有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 了,就“懒”中生智,把开闭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随机 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
这是亚当斯密在 《论分工》里面的例子。 就是这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比喻, 他就像一个 经验炉火纯青的舞者轻盈而优雅地带领我们这些门外汉直观而立体地感受到舞蹈的美丽。 只 是在这里,变成了经济学中的奥妙。
也因为这个比喻的原因, 对于全文, 亚当斯密的 《论分工》 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也准备重点谈谈我对他的《论分工》的看法与感想。亚当斯密认为,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 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 技巧和判断力, 都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的结果, 各劳动者的业务,既然终生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必然能够增进其对这项工作的熟练程度。 分工, 节省了时间而得到更大的利益;分工, 简化和节省了劳动。 亚当斯密在讨论了论分工 之后, 其缜密的逻辑在第二章开门见山, 讨论了分工的原因。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间之所以 会产生动物所没有的分工合作, 是由于人类的利己性。 既是说, 人类是在为自己打算的前提 下,更好地交换、买卖而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分工。 在这里,亚当斯密再次用他简练而生动的 语言通过实际例子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而《国富论》当中最为重要,也最有意义的思想莫过于自由主义了,也是我们高中政 治经常提到的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 俗称“看不见的手”。这让我想到:老子曾经说, “太 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 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好的政府 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 老百姓知道他的存在就可以了。 好政府是很少发号施令的, 但又能“功 成事遂”。 在当时的世界局势当中, 唯有英国敢于消除世界上任何的贸易壁垒而公开的和任 何国家进行贸易合作, 英国以自己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惠来换取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优惠。 甚 至在英法战争中, 英国运用自己的财富采购的先进武器来消灭法国部队, 而这些财富都是通 过英国卖给法国军队用来做军服的棉纺织品而赚来的。
自由主义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在我国的今天,脱离计划经济也 不过三十年, 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无法相比, 东部开放的沿海城市还好, 我 国的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以及港澳政府管辖的相对宽松, 甚至有进口商品免关税的优惠待 遇。相对来说,西部地区则明显体现出了落后。不但是经济落后,思想也相当落后,表现出 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 与沿海开放区那种不是中央严令禁止的就做做看的创新思 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最主要原因,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其实 就算在我国沿海城市,很多地方也是办公司难,起执照难,即使从马路这边搬到马路对面, 也要另起一个执照, 这都是十分不符合自由主义思想的。 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自由 主义会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有指导性意义的。
当然, 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 可是另一方面却会使资本家 过于的盲目对待市场, 投资市场, 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 结果会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 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 公然违背价值规律, 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 而消 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 甚至游行示威, 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 国家 的统治不牢固。 于是在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 诞生了凯恩斯主义, 即我们今天说的国 家宏观调控, 俗称“看的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只凭市场调节, 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止步不前。
市场经济承认人利己的合理性,也要利用它来发展经济。这就体现在社会与企业激励 机制的建立上。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还要人们建立起能克服自私的“道德情操”。 我们目睹了金钱欲爆发之后的种种罪恶,会感到斯密称《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更基本
的含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 没有诚信、 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 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道德的建立要靠法律和制度,也要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