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中物理教材教法考试题
中学物理学科教师教材教法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 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 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体温通常是 38.5℃
B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0kg
C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 300mm
D 、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1.2m/s
2、关于力和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由于惯性,投出去的篮球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
C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静止
D 、一小孩推地面上的箱子,箱子未动,是由于小孩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 擦力
3、在物理实验中,通常要进行多次实验,如:①“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 次改变物距找像; 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 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 律”时换用不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 ④“用电压表、 电流表测电阻”, 测量多 组电压和电流值.其中属于从不同情况下探究普遍规律的多次实验是( )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4、如图所示,斜面长 6m ,高 3m ,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100N 的拉力 F 使 物体在 5s 内沿斜面移动了 2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40%
B 、物体重 300N
C 、拉力 F 做的功是 600J
D 、拉力 F 的功率是
40W
第 4题图 第 5题图
5、小艳同学某天在家开灯时,灯不亮,经检查发现保险丝被烧断.她在爸爸 的协助下用一盏标有“ 220V 40W”的灯泡 L 0(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接入电 路,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并观察到相应的现象:当只闭合开关 S 1时, L 0和 L 1均发光,但都比正常发光暗;当只闭合开关 S 2时, L 0正常发光, L 2不发光.由此可以判断( )
A 、 L 1和 L 2所在的支路均短路
B 、 L 1所在的支路完好, L 2所在的支路短路
C 、 L 1所在的支路完好, L 2所在的支路断路
D 、 L 1所在的支路短路, L 2所在的支路断路
6、如图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圆柱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 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 a 、 b 两个实心正方体, b 的边长是 a 的 2倍, 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 a 、 b 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
A 、 pa ∶ pb=1∶ 8 B 、 pa ∶ pb=1∶ 4
C 、 pa ∶ pb=1∶ 2 D 、 pa ∶ pb=1∶
1
第 6题 第 7题图
7、在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 S 后,在滑片 P 向右滑动过程中,各电表示数 变化正确的是
A . A 1、 A 3示数不变, A 2、 V 示数变小
B . A 1、 V 示数不变, A 2、 A 3示数变大
C . A 1、 A 2、 V 示数不变, A 3示数变小
D . A 2、 V 示数不变, A 1示数变小, A 3示数变大
8、新的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 观” ,对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和理解,正确的是( )
A 、 “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以及所运用的方法
B 、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在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 倾向
C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可简称“双基”
D 、 “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9、 《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下列对物理课程标准的认识, 错误的是( )
A. 它规定了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
B.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物理教学原则和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C. 它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10、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 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方法 C 、教学目标 D 、学习方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_________现象。把一 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 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 这种现象是 由于光的 _______引起的。
2、物理学中,常用新的物理量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比如要比较物体运动的 快慢,需要引入速度;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引入 __________;要比较压力 的作用效果,需要引入 ______________。
3、小李家有一台“ 220V 2000W ”的电热水器,该热水器正常工作 0.5h 耗电 _______度,为 __________焦耳。
4、 一个玩具车使用的电动机, 当把它接入 0.2V 的电压的电路时, 电动机不转, 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 0.4A ; 若把它接入 2V 的电压的电路中, 电动机正常 工作,测得此时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 1A 。那么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 _________Ω,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是 ___________。
5、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讲授法、 _________、自学法、 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 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_________ (选填“变大” 、 “变小”或 “不变” ) 。 进一步分析可知, 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 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与 _________和 _________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 0.1m 所用的时间为 1.5s ,则动力的功率为 _________W。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某班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 密度、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老师为同学们准 备了以下实验器材:①弹簧测力计②装有水的玻璃烧杯③装有酒精的玻璃烧杯 ④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⑤细线。
(1)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应选择的器材是顶端 带有挂钩的铝块、细线、 ________和 ________;(填写序号)
(2)甲同学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并在同种液体 中用图甲实验证实他的观点,即铝块从 A 到 A' 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变大了。 乙同学认为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 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 乙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即铝块从 B 到 B' 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请 分析甲、 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________同学的观点, 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甲同学的实验适用于探究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关系。
3、近期某地电价 0. 6元/度,液化石油气每罐(内装液化石油气 15 kg) 100元,木炭 5元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 4.2×l07J /kg ,木炭的热值为 3.4×107 J/kg 。使用上述三种能源,理论上 ________最便宜。
实际上各种能源使用的效率差别较大。 这三种能源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哪种更经 济呢 ? 小明制定了探究计划。除上述三种能源外,所需物品如下:烧水锅(容 积 20 L) 、 电炉 (220 V 1500 W) 、 液化石油气炉、 炭炉、 温度计、 停表、 天平、 电子秤。
小明首先选择电能探究,他的探究设计如下。
(1) 把盛满水的烧水锅放在电炉上, 用停表测量加热时间 t , 用公式 ________算出消耗的电能,再算出所需的电费 M 。
(2)用温度计测量加热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 Δt ,计算 t M ?的值。 t
M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在液化石油气和木炭中选择一种,帮助小明完成探究设计。
(3)把盛满水的烧水锅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温度计测量 ________________水的温度变化 Δt 。计算
t M ?的值。 (5)比较两种能源的 t
M ?的值。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
______Ω(取整数)
四、论述与计算题(4个小题,共 30分)
1、如图所示,一卡车车厢底板距地面 1.5m 高,小明把一块 3m 长的钢板 AB 搭在车厢底板上,构成一个斜面。他通过这个斜面,用 F=600N的力,把一个 大木箱由 B 处推到 A 处,已知木箱重为 1000N 。
(1)把木箱由 B 处推动 A 处,用了 30s 时间,求木箱的运动速度。
(2)小明推木箱做了多少功?
(3)这个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婷婷家有一电热水壶,铭牌如下表所示。求: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
(2)壶中装有质量为 lkg ,温度为 20℃的水, l 标准大气压下,将壶中水加热 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 [c
水
=4.2×103J /(kg·℃) ]
(3)当电热水壶接入电路中且正常工作时,她家标有“ 3000r /kW ”的电能 表在 1min 内转了 60r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婷婷家是否还有其它用电器在同时 工作 ?
3、如图所示,柱形容器重力不计,底面积为 6×10-2m 2。容器内放有一密度为 0.6×103kg/m3, 体积为 10-3m 3正方形木块, 用一条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绳, 两 端分别系于木块底部中心和柱形容器的中心。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水,水深 20cm ,此时木块处于漂浮,但细绳刚好拉直,对木块没有拉力。细绳能承受 的最大拉力为 3N 。求
(1)木块漂浮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多大?
(2)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细绳对木块的拉力刚好达到最大值时,木块排开水 的体积?
(3)向容器内缓慢注水(水未溢出)多少千克时,细绳断裂?
(4)细绳断裂后,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4、图甲是海洋中学科技小组设计的打捞水中物体的装置示意图。 DB 是以 O 点为转轴的水平杠杆, OD 的长度为 1.6m 。水平甲板上的配重 E 通过细绳竖 直拉着杠杆 D 端,配重 E 的质量 m E 为 225kg 。安装在杠杆 DB 上的行走装置 由支架、 动滑轮 X 、 提升电动机、 定滑轮 K 构成, 行走装置的质量 m 为 25kg 。 电动机 Q 可以通过定滑轮 S 和动滑轮 X 拉动行走装置沿 BO 水平滑动。固定 在提升电动机下的定滑轮 K 和动滑轮 M 组成滑轮组 Y ,当行走装置处于杠杆 DB 上 C 点的位置时,提升电动机拉动绳子 H 端,通过滑轮组 Y 竖直提升水 中的物体 A 。物体 A 完全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 Y 的机械效率为 η1,甲板对配重 E 的支持力为 N 1;物体 A 全部露出水面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 中, 滑轮组 Y 的机械效率为 η2, 甲板对配重 E 的支持力为 N 2。 滑轮组 Y 提升 物体 A 的过程中,行走装置受到的水平拉力始终为零,杠杆 DB 在水平位置 保持平衡。 已知物体 A 的质量 m A 为 50kg , 体积 V 为 20dm 3, N 1与 N 2之比为 3∶ 2, η1与 η2之比为 9∶ 10,物体 A 被打捞出水面后,停留在一定高度,电 动机 Q 开始拉动行走装置。 在行走装置以 0.05m/s的速度水平匀速移动的过程 中,拉力 T 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行走装置受到的水平拉 力为 F 。细绳和杠杆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均忽略不计, g 取 10N/kg。
求:(1) OC 的长度; (2)拉力 F 。
五、简答题(2个小题,共 10分)
1、简述物理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2、浮力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知识,请你写出本节内容的课程目标。
六、案例分析(10分)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 即使不踩踏板, 车也 会前进一段距离, 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 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列车关闭发动 机后,运动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现象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 体持续运动, 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被撒销, 物体就会停止运 动。 而伽俐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之所以会停 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
1、分析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的认识障碍,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2、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中蕴含了哪些科学方法?
范文二: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四川电大基础教育类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是使学员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益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员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明确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初中物理学科内容和结构、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等教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掌握.
2.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复习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师备课等具体教学问题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和课外活动等问题也应有一定掌握.
3.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方法论水平.
4.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习和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二]课时分配表
内容 学时
第一编 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章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和结构 3
第三章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 2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3 第二编 初中物理教学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五章 实验教学 5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5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5 第八章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5 第九章 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 第十章 物理课外活动 3 第十一章 物理测验与评价 5 第三编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 5 第十三章 物理教学研究 3 机动 5 合计 54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
第一编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章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放在首位根本目的
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初步能力培养兴
趣~激发求知的愿望形成优良品格
第二章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研究课程和教材的方法.
2掌握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其特点.
3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中物理课程结构. 4明确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二教学内容
研究课程和教材的方法结构方法教学理论中的各种结构 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其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中物理课程结构
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几种不同的教材体系初中物理的教
材结构示例大力开展教材研究和教材改革
第三章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
3明确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素质。
4明确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因素
的课堂表现
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主要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学习动机
和兴趣的特点情感、意志的特点学生思维、认识过程发展的特点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素质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学习物理的
思维特点和过程
克服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发展心理因素 第四章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物理教学过程。
2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二教学内容
物理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第二编初中物理教学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五章实验教学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观察指导。 3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教学要求。 4明确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及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
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观察指导演示实验教学的一般要求
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教学要求学生分组实验的类型学生
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具体实验要求 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及基本要求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边教
边实验的教学要求
[附]物理实验教学教案二则
第六章物理概念教学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掌握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3掌握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4掌握物理概念教学。
二教学内容
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物理概念教学
[附]物理概念教学教案五则
第七章物理规律教学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掌握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3掌握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4掌握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
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附]物理规律教学教案三则
第八章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物理复习的意义。
2掌握物理复习的种类。
3掌握物理复习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物理复习的意义
物理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阶段复习 物理复习的方法
[附]复习教学教案三则
第九章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明确语言的正确运用。
3明确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正确运用。
4了解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的运用。
5明确微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语言的运用以深刻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语言在实践中锤炼语言表达艺术
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运用板书和板画挂图和模型
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的运用幻灯、投影的特点及其运用电视录像的特点和运用
电子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特点和作用微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物理课外活动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2了物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其指导。
二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物理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物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其指导组织形式及组织原则活动内容及其指导
第十一章物理测验与评价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测量、测验与评价的概念。 2明确物理测验的编制步骤。
3了解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4明确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
二教学内容
测量、测验与评价
物理测验的编制
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物理测验的评价
第三编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工作。 2了解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3掌握课时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学习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
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附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
划方案(示例)
制定课时计划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找出教材的重点
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的障碍,确定教学的难点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编写课时计划(教案)
[附]参考教案三则
第十三章物理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2明确教学研究的方法。
3了解研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教学内容
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学研究的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筛选法
研究结果的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附]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活动研究报告(示例)
[四]说明和教学实施意见
1.该课程为省开课,考试由省校统一命题,考试方式为闭卷.
2.教材选用阎金铎、田世昆等编的<初中物理教学通论,初中物理教学法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本课程计划学时为54学时,各部分学时安排各教学单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授课采用面授形式.教学内容参照本大纲的课程内容及要求部分.
4(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各教学单位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和检查,尽可能和教育实习结合起来.
5(教学要求中?掌握?、?熟悉?内容为一级要求,?理解?、?明确?内容为二级要求,?了解?、?知道?内容为三级要求。省校期末将出复习提要。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与教学技能训练
第1节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策略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通过表演示范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配合讲授或穿插讨论等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演示实验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为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创造条件。一些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常常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象~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引入新课、巩固新课或阐述概念、导出规律时~可以安排不同类型的演示实验。在引入课题时~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实验~创造一个愉快的物理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必要的感性素材~展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者与学生经验抵触的现象和过程,形成鲜明的表象~使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学生所接受,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设计、控制实验内容~进行观察思维训练~并在应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演示实验还可以提供示范~为学生技能训练
创造条件~并在示范过程中用教师的感情、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所以说~演示实验对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教给学生思想方法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实验设计思想要明确
实验设计思想是实验原理与实验构思、实验装臵与实验要求、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策略与实验教学程序在实验教学设计中的综合反映与运用。巧妙的实验设计思想~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前提。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会常常发现~有些演示实验~如果仅仅按照教科书上介绍的方法去做~效果不明显~甚至很难做成功。如课本中通过演示?沿绳传播的波?~来说明波的形成和传播。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但如果没有弄清其设计思想~不能把握实验的关键~即使拉着绳子摆动半天~也不会形成明显的波。其实要想把此实验做成功~选择什么样的绳子、如何悬挂、怎样摆动是很有讲究的~而这些关键性问题~不会在以学生为读者对象的课本中加以说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物理学、物理学科教育学、创造工程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对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地研究~从宏观上准确地把握实验的设计思想。教师只有弄清实验的设计思想~才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实验装臵、实验条件和显示方法~才能真正地把握实验的关键及操作要领~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有效地调动并指导学生参与观察和思考~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和自制教具。
2(实验目的要明确
演示实验的选用与设计都必须从教学目的出发。引入新课时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产生兴趣~或者是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在概念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在于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因此这类实验要求能够突出本质的联系~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物理图像。如果运用演示实验来巩固、深化、应用物理知识~就必须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安排演示实验。如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一客观事实~只在课堂上简单地讲授~学生大都将信将疑~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来证实。实验设计如下:在一只玻璃钟罩内放一只小型信号发生器~在外面用一台收音机来接收~可以听到信号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也不影响收音机的正常接收~但是如果换了一台闹钟~当钟罩内的空气抽去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充分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是一人表演~多人观察~因此~必须使现象明显。仪器尺寸要足够大~仪表的刻度线适当粗~并充分考虑仪器背景色彩对比、放臵高低以及物体运动方向~必要时应借助机械放大、光放大、电放大等手段。同时~要考虑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观协同作用~以强化有用信息的刺激。为了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顺利
的进行抽象思维活动~演示实验还应力求仪器简单、过程明了~突出物理原理~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尽可能直观~少转弯抹角。所以要提倡随手取材、自制简易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学习?力矩?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把自行车搬进了课堂~增强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另外~演示桌上只能放臵与实验有关的用具~暂时不用的应放在学生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可用染色或用背景颜色增加反差等手段。例如可用纸板做成一面白色一面黑色的屏~放在演示仪器的后面~观察装染色液体的玻璃管时用白色的屏~观察火花放电等实验时用黑色的屏。又如做有关验电器、静电计的实验时~可利用灯光从后面把验电器、静电计照亮。对于仪器尺寸较小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可借助投影设备放大。如介绍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演示电流间相互作用等实验。
4(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演示实验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如果一个实验反复多次都不成功~既耽误了时间~又失去了实验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因此~教师在演示时必须确保实验的成功。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估计实验所用时间~考虑教室的实验环境~亲自用所选仪器装臵预演几遍~便于掌握操作的技巧~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考虑好应急措施。课堂教学时间
十分宝贵~因此要求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课堂演示时~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仔细~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不要让学生上台操作~要由教师自己进行。有些实验较难做成功~如静电实验~受天气、仪器清洁程度以及室内环境的影响很大~教师课前要认真准备~擦净、烘烤、通风~以确保实验成功。要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一旦失败~要尽快查找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万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也不能搪塞~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要以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向学生说明情况。
5(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实验表象~更要抓住学生出现的兴奋时机、?愤??悱?状态~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把感性认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演示实验要富有启发性。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要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首先~以趣激疑~将认知矛盾转化为思维的动力~之后~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思维~调动学生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
例如~在引入?力的分解?一课的演示实验中~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老师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老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
的时候~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老师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语)~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气势。
6(配合讲解~引导观察思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步骤。?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
在演示实验之前~要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准备,在实验过程中~要设法创造条件~突出观察对象~排除次要因素干扰~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思考~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思路与思维方法,同时采用纵、横对比~正、反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本质。
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表演示范、学生观察思考的教学实验~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往往难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物理新课程中~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目标与重要的教学方式~给演示实验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进一步拓展演示实验的功能~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
识向主动地获取知识转化~必须突出科学探究。
1(为导入新课设计演示~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引入新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按照新的教育理念~这是远远不够的。导入新课的演示实验还应该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或提炼出科学问题~体现?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等科学探究的要素~以利于新知识的构建。例如~学习冲量时~让学生猜想:一个生鸡蛋从高处落下~是否会摔破,当学生紧张而意外地发现鸡蛋从高处落入铁盘中后又反弹起来~倍感惊奇~再让同一个鸡蛋从同一高度落下~鸡蛋摔破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原因~发现其中的奥妙~从猜想经历科学思维到现实~以鸡蛋撞击铁盘时的Δ,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猜想的?对?与?错?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或错误的遗憾。
再例如~在导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首先将完全相同的8个?6V~0.3A?小灯泡分成两组分别并联在6 V的蓄电池和6 V的干电池两端~并在电源两端并联电压表监视电路电压~让学生猜想~接通电源后~两个电路的电压是否相同,两组小灯泡是否一样亮,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两只电压表示数必然相同~两组小灯泡也一定一样亮。实验结果却发现~与蓄电池连接的电压表示数基本没有变化~而与干电池连接的电压表示数降低了2 V左右~且与干电池连接的小灯泡比与蓄电池连接的小灯泡暗。为什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寻找
两电路的不同~查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发现对电路的研究必须考虑电源内阻~引出考虑电源内阻的全电路欧姆定律。
2(为形成概念探索规律设计演示~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到得出结论的过程
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为主干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物理知识得以展开的主要构架~又是辐射出众多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开启科学大门~踏上探索科学真理的必经之路。演示实验可以展示物理现象和物理变化的过程~为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知识的构建奠定必要的基础。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必须从新的角度重新定位演示实验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演示实验不仅要为构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而且需要学生在演示实验中以科学的态度和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去发现、思考、探讨~在经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达到既获取知识~又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
3(为运用巩固深化设计演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由于演示实验的可控制性~使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设计实验内容和程序~展现物理现象和过程~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设计力学黑箱、电学黑箱、光学黑箱等~让学生探索黑箱内的结构~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训练。研究浮沉子在液体内不同深度的状态~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等。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重要内容~为演示实验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机遇~在运用知识的过程
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获得某一物理知识之后~让学生组建课题组~运用新知识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猜想、制定计划、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新的演示实验、制作新的演示教具~之后展示成果~相互研讨交流~在学术研讨气氛中进行评价、质疑和答辩。通过研讨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训练学生分析、综合、演绎、推理、抽象、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猜想、假设、独创、评价、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品质以及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科学精神~巩固、深化、活化所学知识。例如~学习了大气压强之后~让学生研究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设计低成本小实验和制作喷泉之类的简易教具进行实践;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研究反冲运动~用可口可乐瓶制作水火箭(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用废日光灯启动器加入少量酒精密封制作小火箭~用泡沫塑料做船体、通过气球向后喷气为动力制作喷气船等。课题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展示并表演自己设计的实验和制作的教具~进行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如此~把由教师控制的演示实验拓展成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及其研究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定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重
要作用。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必定是善于运用?演示实验教学策略?的教师。
第2节演示实验教学技能训练举例
?实验?静电演示实验
一、基本技能展示
[实验目的]
1.掌握几个基本静电实验的操作技术和演示方法。
2.分析研究静电实验成败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静电仪器的使用方法。
4.了解自制若干静电仪器的要求和方法~以及对自制教具及其作用的认识。
[实验说明]
静电演示实验是比较难做的~对于一般的绝缘材料来说~在做静电实验时就成为了导电材料~如木头等。所以~要做好静电实验~关键在于静电仪器绝缘体的绝缘性能要好~防止快速漏电。静电仪器漏电主要由三个原因引起:?环境~如空气的绝缘性差、自由电荷较多,?仪器上导体表面有尖端~发生尖端放电,?绝缘物,如支柱、塞子等,的绝缘性差。演示前~要将仪器擦拭干净~甚至在湿度较大时要进行必要的烘烤~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演示时动作要轻快准确。
[实验器材]
验电器、韦氏感应起电机、验电羽、起电盘、平行板电容器、有机玻璃棒、塑料薄膜、丝绸、氖管、法拉第圆筒、酒精灯、枕形导体、
验电球、石蜡块、金属网罩、介质板、静电除尘装臵、静电植绒装臵、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一,起电方法
1.摩擦起电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负电。摩擦带电序列表,毛皮、石英晶体、有机玻璃、玻璃、丝绸、塑料、硬橡胶、硫磺,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摩擦~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其实~只要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摩擦就能产生电荷。在现有条件下~常用普通的手帕,或尼龙绸等,与有机玻璃棒,或板,摩擦~用普通的手帕,或尼龙绸等,与塑料棒,或塑料板、塑料膜,摩擦来获取不同种类的电荷。它比传统材料的效果要好。
摩擦起电操作要领: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和速度~而摩擦次数无需多。以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起电为例~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等捏紧,而不是用掌心握住,玻璃棒的一端~另一只手将丝绸包在玻璃棒的中部~用手指捏紧丝绸~并使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或快速地抽出玻璃棒~玻璃棒上就可带上一定种类的电荷。
〖教学技能训练1,1〗用丝绸、毛皮、化纤布、手、干燥的纸摩擦有机玻璃、塑料制品、橡胶棒等~检验带电情况。
2.感应起电
,1,枕形导体感应起电
使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枕形导体B、C的平端接触~将一带电球
A移近B~先把B、C分开~再移开A~这样两个枕形导体就感应上等量异号电荷~可用验电器来检验。需注意~带电体离枕形导体不能太近~以防止发生尖端放电现象。
,2,起电盘感应起电
起电盘由中间带有绝缘把柄的金属圆盘和塑料底板组成。用软纸或毛皮摩擦塑料底板~使其带负电~然后将金属圆盘放在塑料底板上~由于静电感应,因两者接触点很少,~使金属圆盘的下表面带正电~上表面带负电~用手指接触一下圆盘上表面后移开~并提起圆盘~就可使圆盘带上正电。
〖教学技能训练1,2〗利用枕形导体感应起电和利用起电盘感应起电~并思考:用起电盘起电可连续进行许多次~而不必每起一次电就摩擦一次塑料底板,为什么,,
,二,电场线分布形状的演示
〖教学技能训练1,3〗用感应起电机,或起电盘,给两个相同的验电羽带上异种电荷~当把两验电羽移近时~两验电羽的丝线会相互吸引~显示出两个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形象。
,三,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
1.演示静电平衡时电荷只分布在带电导体的外表面上
〖教学技能训练1,4〗利用法拉第圆筒及验电器、验电球演示。请考虑演示静电平衡时电荷只分布在带电导体的外表面上的法及步骤。
2.静电屏蔽
〖教学技能训练1,5〗将验电器放在绝缘金属台上~罩上金属网罩~并与罩外验电器用导线连接。同时~使其带电~演示静电屏蔽现象。
3.尖形导体
〖教学技能训练1,6〗用验电球接触已带定量电荷的尖形导体的内表面、圆柱、锥面和尖端部分后~再分别与验电器接触~可演示孤立导体的电荷分布情况。也可使尖形导体带上定量电荷的方法来演示。并思考你的演示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请提出改进该实验的方法~并实验之。
,四,决定平行板电容器上电容量的因素
〖教学技能训练1,7〗研究平行板电容器上电容量与两板间的距离、两板相对面积、两板间介质的关系。
1.与两板间距离的关系
给平行板电容器上的两块金属板带上定量电荷~改变两板间距,增大及减小,。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与两板相对面积的关系
保持两板间距不变,约2cm,~增加和减小两板的相对面积。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3.与两板间电介质的关系
保持两板间距不变~改变板间的电介质,可插入和抽出塑料板,。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静电除尘
〖教学技能训练1,8〗将起电机与静电除尘装臵中两电极相连~然后点燃蚊香~放入筒内~通电后形成的烟雾即可消除。
请试着自制静电除尘演示仪器。
,六,静电植绒
〖教学技能训练1,8〗静电植绒装臵由上下两块金属板组成~在下面极板上均匀撒放一些剪得很短的纯毛线绒~然后在纸上用蘸有胶水的毛笔画好图案~贴在上面板上~摇动起电机~即可做成美丽的图案。
二、教学策略示例
,一,策略示例1: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这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出示吹塑纸剪小猫)~先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怎样才能把它贴到小黑板上,(老师挂出小黑板)
?点评:教学设计思想: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可分为4种发展水平~对于演示实验~多数学生集中于直觉的兴趣和操作的兴趣。教师创设这一情景~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一开始老师就出示小猫图形~学生感到很亲切、形象~这样便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1:用胶水把它贴到小黑板上。
生2:可以用胶布。
生3:用图钉钉上去。
生4:也可以用浆糊贴。
生5:还可以用煮熟的米粒子把它粘上去。
?点评: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多下功夫。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不直接揭示演示实验课题~而是巧设机关~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眼前的事实发生碰撞~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不简单。可是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这些办法有哪些不利的一面,
生5:有。涂了粘结剂~扎了洞对黑板有破坏作用。
生6:也伤害了小猫。
师:那么我们能否找到没有这类副作用的其他办法呢,
,学生尽管尽力思索~但是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师:我想到一个办法。让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演示用一块丝绸在小黑板的纸上摩擦后把小猫贴上去)
?点评:1.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教师对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予以肯定~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发问时机~而最佳的发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言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
生:老师是用一块红布在小黑板的纸上这样擦一擦~小猫就粘到
黑板上了。
师:对~老师用这块丝绸轻轻擦一擦~擦一擦~我们给它换个词?摩擦?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为什么老师这样擦几下~这只小猫就会贴上去,
生:老师~你这样摩一摩~擦一擦~小猫就粘到黑板上去了~这是怎么回事,
?点评:解决一个问题固然可贵~然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则更有价值。物理演示实验极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把发现的物理现象演变为一个科学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在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使下面的探究活动有的放矢。?
,二,策略示例2: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
师:这就是说~塑料尺摩擦以后能吸起轻小的东西~同学们~对这一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其他材料摩擦后也能吸引这些轻小东西呢,
师:你是问~除了塑料尺以外~还有哪些物体摩擦以后也能吸引轻小的东西~是吗,
生:是的。
师:好的。我们先来研究王星同学提的这个问题。每组桌上都有一吹塑纸、塑料唱片、气球、梳子、玻璃棒等物体~请同学们把这些东西都试一试。,学生进行实验,
?点评:学生提出问题~还应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去亲自品尝成功的喜悦~既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自身的特色。?
,三,策略示例3: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
在下面教学片断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容器和电容的基本知识。知道两个正对的、互相平行的、距离很近、彼此绝缘的金属板组成了平行板电容器。
师:那么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讲桌上的平行板电容器和屏幕上的实物图~猜想:它的电容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开始观察~接着分组进行讨论,
?点评:本节课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演示边实验~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生商量过~学生一致要求演示实验改为边演示边实验。提前准备好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器材有:废旧日光灯启辉器上的小电容器、陶瓷介质半可变电容器、空气介质可变电容器、云母介质可变电容器。其他实验器材有:实验用平行板电容器几套、静电计、玻璃棒、丝绸、导线等。由于要做的是静电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先对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玻璃棒、丝绸等器材进行清洗~对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的绝缘部位努力确保清洁。清洗完毕后~还将这些器材放进烘箱~进行烘干或用红外线灯光照射处理。?
生1:我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大小应该跟两块平行板是平行放臵还是不平行放臵有关。,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如果两块板不平行就不叫平行板电容器了。,其他同学表示肯定,我认为~它的大小可能与两块板之间的距离有关。
生3:它的大小可能与两块板之间有没有其他东西有关。比如~我见过有的电容器里面有油纸。
生4:可能与空气的湿度和气温有关吧。
生5:老师~我想可能与两块板间正对部分面积的多少有关吧。
,然后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教师停顿了大约3秒左右,
师:我来总结一下。,教师就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形成假设谈了自己的看法,
?点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要素之一。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客观地说~很多学生并不会进行正确地猜想与假设~在演示实验课上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明确:猜想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科学事实等。?
三、思考、讨论与实验
〖教学技能训练1,9〗思考与讨论下面的问题~设计验证你的结论的实验~并给同学与老师进行演示。
1.当我们给验电器的导杆小球带电时~它的指针就会张开~所带
电荷量越大~指针张开的角度也越大。由此我们能否认为验电器就是一种测量电荷量的仪器,如果将验电器导杆小球接地~它的指针会张开吗,
2.请仔细分析本实验中所有实验项目的规范操作过程。
3.试说明静电除尘和静电植绒的原理。
4.在演示感应起电时~有人先将其中一个枕形导体与验电器导杆接触~指针有偏角~然后移开这个枕形导体~再用另一个枕形导体接触验电器导杆~看指针是否闭合~从而验证了由于静电感应使两个枕形导体带上等量异号电荷。这种做法正确否,若不正确~请分析其原由~并设计验证的方法。
5.阅读韦氏感应起电机使用说明书~并参照实物~探究其工作原理~了解其操作、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
6.请讨论验电器是测量电势差的还是测量电量的仪器,
7.在你做过的这些静电实验中~哪几个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哪几个不够理想,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改进,
8.比较给验电器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9.在潮湿或阴雨环境里~起电机常常不易起电。起电机的工作条件不仅与相对湿度有关~而且与其相对应的温度有直接联系。试验资料表明,当温度在17.2?~相对湿度为93,时~起电机仍能正常放电。但是~当温度在30?~相对湿度为64,时~起电机却不能正常工作了。这两种试验条件的差别是绝对湿度的不同~每立方米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前者为30g~后者为13.7g。这说明起电机能否正常工
作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子含量多少有关。空气中水分子含量增多~直接导致起电机各部件绝缘性能的下降~特别是与大地的绝缘性能变差~破坏了正常的起电过程。请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起电机能起电。
10.尖端放电还可以进行电风现象实验:当尖端接起电机的正极时~火焰将远离尖端~当尖端接起电机的负极时~火焰将靠近尖端。
把感应起电机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到一个金属针尖上,这时~起电机的两个放电球要移到正常放电距离以上,~摇动起电机~使金属针尖上不断积聚电荷~在针尖附近的强电场的作用下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离子的相对运动在针尖附近形成一股气流~称为电风~由尖端放电形成的电风~能够把放在针尖附近的火焰吹向一边。请你动手做一下~并试着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理。另外~当金属针尖与起电机的负极相连时~重做该实验~有什么实验现象发生,
11.总结一下判断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静电的特点有哪些,静电可能存在哪些危害,怎样防治,
第3节学生分组实验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一、学生分组实验的基本特征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整节课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并分析总结实验过程、进行数据处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也是学生动手和动脑获得综合性基本训练和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1999年6
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兴趣~探索研究、验证规律~开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良好教学方式。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骤、每一观察和测定都认真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分组实验大体可以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基本练习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又称探索性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认识物理规律、训练实验技能,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由已知理论推导出的新结论的正确性~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实验技能,测定性实验通过物理量或物理常量的测定~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以及物理量的意义~应用物理规律~训练实验技能~并学一些间接测量的思想方法,基本练习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某种仪器并训练使用方法或者是学习某种装配技术。
学生分组实验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做好操作与记录的准备。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并根据实验的重点、难点、成败关键、在原理上或实验技能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错误以及不恰当的方法、可能发生的故障等提出一些帮助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方案。同时~让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
2.操作阶段
操作阶段是把实验方案变为实践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安装调试仪器~控制实验条件变化~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并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教师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指导~巡视检查~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则和程序~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指导、手脑并用、有条不紊以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并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协助学生排除故障。
操作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安装调试:仪器的安装与使用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底座是否处于水平~电路连接是否正确~仪表是否需要重新调零~电子仪器的预热、辉度、聚焦的调节等。
第二步~操作观察:严格按操作规程行事~否则~不仅会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使实验失败~而且可能损坏仪器~甚至造成人身事故。例如~温度计不能当搅拌器用~不允许用导线短接电源试探~不允许
用手摸光学镜头~读数应根据仪表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被测对象来确定有效数字等。
第三步~拆除、整理仪器:按合理顺序拆除仪器~养成实验结束后认真清理仪器、打扫卫生的良好习惯。
3.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把具体实验结果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要求学生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学习数据处理的某些方法~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要弄清是误差还是错误~属于错误的要改进或重做~属于误差的要分析原因~提高认识~要防止为得一个好结果而弄虚作假~拼凑数据。教育学生尊重事实~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本要求
实验是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物理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数据处理等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中学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基本上采用并进式方式进行的~实验内容紧密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分组实验应满足知识性、科学性方面的要求~除此之外~学生分组实验还应具有启发性、训练性、安全性、定量性及教育性等。
1.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和怎样做当前的实验~并主动研究、探索一些问题。在中学物理范围内~虽然学生所学的基本现象、
基础知识已有定论~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具有探索因素~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观察测量~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这种做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精神~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验证性实验中~同样需要启发性~例如在题目已确定的情况下~可启发学生采取另外的方法解决这一课题。在记录数据上启发学生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防止他们?照方抓药?~仅仅按书上规定的步骤做~避免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2.训练性
学生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关于操作活动方面的经验~用以控制操作活动的进行。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在学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所需的技能。通过训练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但要避免进行刻板的技能训练~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3.安全性
学生分组实验的安全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仪器设备的安全~二是学生本人的安全。在学生实验中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使用仪器~如使用测量仪器不得超过量程~使用天平要保护?刀口?等。对学生本人的安全尤为重要~例如~在实验中一般不引入直接用220V交流电做电源的内容~以免发生事故~危及学生安全。不安排学生使用有
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水银、一氧化碳等,做实验。
4.定量性
学生分组实验多数是需要定量的。就是说多数学生分组实验需要测量几个物理量~记下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最后归纳出或验证某一规律~确定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欧姆定律实验等。既然有定量性~就应在数据记录、数据的处理上有一定要求~误差不可过大。
5.教育性
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的优良作风。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具有教育性~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经历实验操作过程~掌握物理实验方法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教育功能于物理实验教学中。
6.独立性
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验~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讲得过于具体~也不可管得过多~更不可包办代替~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启发诱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4节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技能训练举例
?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
[导语]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它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悉心体会~研究总结了许
多物理规律~传说阿基米德原理就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偶然想到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迸发。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属于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研究~可以掌握实验探究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以后实施探究式教学打下基础。
[预习思考]
查阅材料~看看各种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用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阿基米德定律的。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方案,
[实验目的]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尝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
2.学习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秤、烧杯、大玻璃杯、水槽、木块、小石块、密度不同的盐水、一次性水杯、溢杯、适量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首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设计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重点突出验证?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的实验设计,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设计几种收集和测量溢出液体的重力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以下是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个案例~供参考。
一、探究设计
1(提出问题:不管浮在液面还是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都要受
到浮力。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中学生可能的猜想: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物体所处的深度等有关。
3(建立假设:引导学生利用?排除法?排除干扰因素~获得较为准确的假设。确定?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影响到了浮力的大小。学生进行以下分组实验:
?利用?称重法?测量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浸没于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利用?称重法?测量同一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部分浸入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同~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
?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相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无关。
由此得出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为检验这一假设~需进一步让学生做以下实验~加深感性认识。
,实验一,将空矿泉水瓶慢慢按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二,盐水浮鸡蛋。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4(深化假设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两个因素有关的结论说明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力有关呢,
?G=mg,m=ρV
?G=ρVg
则
由此进一步猜想: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
的密度?两个因素有关~则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如何测浮力,记录表格如何设计,
?如何测排开液体的重力,记录表格如何设计, ?如何制作排开液体的收集装臵,
利用?称重法?可以测量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物体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所受浮力
木块
石块
收集并测量排开的液体
方法一: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容器的重力
容器和排开液体的重力
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方法二:将排开液体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利用公式求解排开
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质量
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6(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
注意指导学生利用石块和木块进行实验探究~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7(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获得实验结论。
8(评估
利用?排除法?确立较为准确的假设、利用?推导法?确立明确的探究课题等。存在问题:溢出液体受到重力测量的准确性、所用物体的吸水性等都能影响实验结论的顺利获得。
二、动手制作
思考:我们可以用那些方法收集并测量溢出液体的重力,试设计方案~并实施。
现提出以下几种方案~供参考。
?利用烧杯制作溢水杯。
?在塑料袋,或矿泉水瓶,的一定高度剪一个小孔~加入水~多余的水就会从孔中流出~当水不流时~在袋内放入物体~将孔中流出的水用烧杯,塑料袋等,接住即可。
?将小烧杯加满水后放入大烧杯中~将物体放入小烧杯时~溢出的水会被大烧杯收集。
?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此时的体积V1~将物体浸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体积V2~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V2-V1,。
[理论推导]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常常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推导验证~检验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思考: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提示:根据浮力产生原因??上下表面压力差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将一个规则的边长为l的正方体没入液体中~则上、下表面的压强、分别为:~
所以~
即得: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课外探究,
课题: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测石块的密度
探究思路:使石块浸没在液体中~由
?得
?将上式带入公式
?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最好选用密度比水大的不易吸水的重物。
2.实验中要让重物缓缓浸入水中~且不要让重物与水杯壁接触~以免影响读数。
[思考与讨论]
1(请考虑设计其它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怎样指导中学生做好这个实验。
3(试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范文三: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复习提要
2010-10-12 22:51:46|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 课程教学要求
第一编 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章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1 明确研究课程和教材的方法.
2 掌握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其特点.
3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中物理课程结构.
4 明确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第三章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
1了解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
3明确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素质。
4明确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 明确物理教学过程。
2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第二编 初中物理教学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五章 实验教学
1 明确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 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观察指导。
3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教学要求。
4明确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及基本要求。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 明确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 掌握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3 掌握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4 掌握物理概念教学。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 明确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 掌握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3 掌握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4 掌握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第八章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1 明确物理复习的意义。
2 掌握物理复习的种类。
3 掌握物理复习的方法。
第九章 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 明确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 明确语言的正确运用。
3 明确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正确运用。
4了解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的运用。
5明确微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物理课外活动
1. 了解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2 了物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其指导。
第十一章 物理测验与评价
1. 明确测量、测验与评价的概念。
2 明确物理测验的编制步骤。
3 了解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4 明确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
第三编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
1. 明确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工作。
2 了解学年(或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3 掌握课时计划的制定。
18.可用某一题目的的比值,表示这一题目的难度。
19.备课包括两个层次的工作。第一是从“宏观”上考虑制定
的教学计划。
20.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1)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
(2) ;(3) ;
(4) 。
21.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知识从教材结构的安排来看,既是进一步学习
与 。
22.重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包括、和
23.重点知识,在知识结构体系中都必然处于关键性的中心地位,它离不开若干必要的作为支撑和辅助,也要有一些广泛的 知识作为背景和烘托。
24.从培养能力的过程来看,能力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性;(2) ;(3) 性。
25.以观察的方式,观察大体有观察两种。
26.带有定量性质的观察叫做。 27.科学的观察方法通常有观察法,
观察法。
28.物理学的任何知识,都必须涉及
29.结构三者的结合,确定了课程结构,也确定了初中物
理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主要原则。
30.中学物理教材体系大体有 、 、
31.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兴趣。
32.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可概述为
。
33.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34.形成思维中心的方法一般有常规的法与非常规的
35.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个体认识纳入教育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即 、 、 。
36.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承认和体现学生的 地位。
37.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四条:(1)教学的性;(2)教学的性;(3)教
学的 性;(4)教学的 性。
38.物理实验按操作主体划分,可分为
39.物理实验按时间和空间划分,可分为实验和
40.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一般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
2)3)。
41.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创造物理环境常用的主要办法有:(1)
2)
42.在初中阶段,主要是通过 43.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探索物理规律,最后都要在探索的基础上,得到物理规律的述和 表述。
44.阶段复习主要包括单元复习、 45.为了搞好备课,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学习大纲,,
,制定计划,编写教案。
46.备课中的“三备”是指:备,备
47.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探讨法、 法
等。
二、问答题 1.试说明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三个层次要求。 2.概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初步能力。
3.概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选取的主要原则。
4.试简要说明掌握教材结构的重要意义及好处。
5.概述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物理世界三个因素的基本关系。
6.概述初中物理教学的五条原则。
7.试简要说明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8.概述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9.概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10.概述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11.概述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12.简述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的三个方面内容。
13.概述微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4.概述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5.简要说明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所包括的三方面工作。
16.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哪几点。
17.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哪三方面的教育,试说明之。
18.概述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19.概述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20.概述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心理思维障碍。
21.概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一般要求。
22.概述物理演示实验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
23.概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24.概述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的四个有序步骤。
25.概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26.概要说明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方面有哪些要求。
27.概要说明教学中对语言表达艺术方面的要求。
[三] 说明
1. 该课程为省开课, 考试由省校统一命题, 考试方式为闭卷.
2. 教材选用阎金铎、田世昆等编的<初中物理教学通论(初中物理教学法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3. 教学要求中“掌握”、“熟悉”内容为一级要求;“理解”、“明确”内容为二级要求;“了解”、“知道”内容
为三级要求。
4.在全面掌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本复习提要给出的复习题。
范文四: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考试公共题部分
1、 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练习度、五是延展度。
2、 你是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
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
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哪
几个方面?
答: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的心
理机制或途径有什么差异?
答: 5答: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
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四、重视合作学习
五、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
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
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7、 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答、“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
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
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③“四因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
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④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
习。
⑥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对过程。
⑦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知识和情感
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9、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是什么?
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观主要是什么?
答: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11、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答:主动性特征、独立性特征、独特性特征、体验性特征、问题性特征。
12、现代教学理论的十大特点?
答:(1)强调发展突出能力 (2)教学信息多项传递
(3)学科知识强调结构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5)教会学习授以方法 (6)课内课外相互促进
(7)因材施教培养个性 (8)教学手段现代技术
(9)讲究效果提高效率 (10)运用三论探索规律
(注:三论是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13、为什么说“教师的心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心情具有扩散性特点,教师的喜怒哀乐常常会扩散给课堂上听讲的学生,从而引起学
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
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如果心情忧郁寡欢,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压
抑,对课堂信息的接受也显迟钝,在这种状况下达不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甚差。
14、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包括哪几种能力?
答: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
一。
包括:洞察力、思维力、反应力、判断力、应变力。
15、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答:从狭义上来说(从其起源说)教育上的行动研究应该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工作者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面对身边的实际情况或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找问题或提出假设,
进行各种研究,或者对自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应用、反思,从而解决教育教学
中的实际问题或改变某种落后的现状。
从广义上说,凡是通过教育实践(教育行动)而研究教育实践上出现的现象或问
题,都属于”行动研究“,既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者(主要指教师)对教育实践(教育
行动)的研究,也包括其他实践者和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行动(实施)、考察(观察)、反思。
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
填空:
1、以读为本的具体要求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指导、读有训练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
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
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6、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8、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9、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0、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1、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
性表述的过程。
1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
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1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应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17、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有学生自行设
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8、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训练性、新颖性。
19、提问的具体要求:文道统一富有层次、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实际、紧扣
中心层层深入、语言简明面向全体。
20、《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各年级应达到的目标。
21、《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
于400字的习作。
22、《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文字。
2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24、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
信心。
25、精读的评价重点要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
造性的理解。
26、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确定语言训练重点的依据及训练方式?
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
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材的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
方式:朗读、默写、背诵
创造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复述。
语言的比较训练
凭借直观形象进行训练
在迁移中加强训练
4、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常见三种模式?
答: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次序阅读。
抓住情感线索进行教学
从设疑入手
5、讲解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说明的方法 叙述描写的方法 论述的方法
6、填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 以你最初系的一篇课文为例,先对这篇课文作简要分析(题材、结构、语言、教材地
位),再写出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最后写出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作者围绕一个“春”字,抓住春天的
景物特征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朱自清先生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
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
的欣喜之情。在语言表达上作者既讲究修辞,又注重语言节奏,既讲究词语准确,又
注意叠词的运用。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陶冶人们爱美的
心灵,锻炼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都堪称是典范,因此《春》
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 ,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
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
(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有感情朗读课文,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材的特点和要
求、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练习题
二、结合教学实际交要谈谈你对其中一个理念的理解与体会
课改以来,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为新课
程理念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
养主要包括:学生应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有
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作品和人物的感悟能力,从而
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少说学生多提问、多说想
法,注重预习的指导和质疑的训练,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以赏识鼓励为主。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 联想学习观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 认知学习观代表人物: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
2. 中学数学教育中通常所说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大能力: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 中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基本教学模式:1. 讲授式2. 讨论式3. 学生活
动4. 探究式5. 发现式
4. 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复习、讲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5. 练习课的基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6. 备课的关键是“吃透两头”,含义:1. 吃透学生2. 吃透大纲
7. 教案设计的三个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
过程
8. 数学语言的基本功:1. 语言要有目的性2. 语言要有科学性3. 语
言要有直观性4. 语言要有启发性
9. 数学板书的基本功:板书要有计划性、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
10.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三个方面: 1.学习新知识
2.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3. 布置、检查、指导学生作业
11.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词启发:
定向、架桥、置疑、揭晓。吸引:联系、挑战、变化、魅力。
1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几个关键词:设计、含蓄、等待、
开明
13.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1. 儒雅型2. 新奇型3. 理智型4. 情感型
14.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1. 模仿学习阶段2. 独立探索阶段3. 创造超越阶段4. 发展成型阶段
15.中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出阶段
16.中学数学学习的类型。按照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按照学习的心理分为机械式学习,有意义学习
17.所谓重点、难点、关键是指。 重点指教材中贯彻全局,带动全面,起核心作用的内容。
难点指教材中理解、掌握或运用上会产生困难的内容。关键指理解、掌握某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的突破口,它还是攻克难点,突出重点之所在,往往起转折点的作用。
18.数学问题:指数学上要求回答或解释的疑问。数学问题解决:指求出数学题的答案。
19.教育实习的内容通常包括哪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20.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历史分析法2. 观察法3. 调查法4. 实验法5. 统计法
21.中学数学教学的日常研究工作包括: 1.集体备课2. 公开教学3. 说课
2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哪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阐述:
1. 知识与能力2. 数学思考3. 解决问题4. 情感与态度
23.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 讲解法2. 谈话法3. 练习法4. 演示法5. 实验法6. 阅读法
24.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1. 概念形式2. 概念同化
2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诊断功能3. 激励功能
4. 调控功能
2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过程4. 教师素质5. 教学效果
1.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基本概念有哪些?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1.教育的总目标2.社会的需求3.数学学科的特点4.教师的状况5.学生的年龄特征
2.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设置的总体教学目标内容是什么?确定中学数
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 1.知识与技能,依据以
前“数学双基”的继续。2. 数学思考,依据以前“基本运算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3. 解决
问题,依据强调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
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以及学会反思。4. 情感与态度,依据新的提法,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自信
心”、“探索发现”、“实事求是、独立思考“。
3.简要阐述20世纪以来我国数学教育观念有哪些发展变化?答:
1. 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 从双基与三力观点
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 从听课、阅读、
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教学方式。4. 从看重数学的
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4.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答:1. 怎样吸引学生2. 怎样启发学生3. 怎样与学生交流4. 怎样管理学生5.
怎样导入6. 怎样探究7. 怎样巩固8. 怎样结束
5.组织教学的基本功有哪些方面?答:1. 合理安排教学结构2. 建立良好的教学程序3. 恰当运用姿势语言4. 灵活处理偶发事
件5. 形成师生心理相容的局面
6.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远
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与多变性震撼力量。
7.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答:基本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形与数相结合的原则。如何贯彻具体与抽象的结合:1注意从实例引入,阐述数学概念,2注意从特例引入,讲解一般性的规律,3注意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具体现象,解决具体的问题。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即具体—抽象—具体。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要求应恰当明确,语言严谨精练,思考缜密,思路正确,层次清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一般,总之在强调严谨性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强调量力性时不能忽视内容的科学性,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8.简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什么?培养中学数学能力的意义有哪些?
答:知识时人们多客观事物认知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应。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别:表现在各自不同的内涵,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能力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教育等因素有关。知识的获得是无止尽的,发展相对要快一些,能力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发展相对要慢一些。不能机械的用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能力的大小或发展的程度。联系:能力通常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已经形成的能力,反过来又影响着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这就是说,掌握知识时发展能力的条件和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
9. 简述备课有哪些具体步骤? 答:1.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1)学习课程标准(2)钻研教材(3)了解学生2. 制定单元授课计划:(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包括使用教具,现代化教学手段)(4)划分课时,确定每节课的主要内容、要求,
配备例题和习题(5)安排必要的复习课,使学生弄清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3. 制定可课时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或课题(2)教学的目的要求(3)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
10.简述说课的主要内容答:1.说教材:课题、教材简析、教学目标及理论依据2. 说教法:教学方法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教学手段及理论依据3. 说学法:学习方法指导及理论依据、学习手段的选择及理论依据4. 说教学过程。
11.简述说课与备课的关系是什么? 答:说课与备课都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上好课服务的,不同点是:1. 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教研活动。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2. 说课是面向教师的,其目的的指导备课,提高备课水平。备课是面向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 说课是教师集体进行的备课活动。说课时要使用明确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活动,使用的是隐性的内部的及书面的语言。4. 说课要求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于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说出怎样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备课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样做就行了,不需要写出为什么这样做。
12.中学数学的课外工作包含方面?答1及时认真的批改作业2加强课外辅导工作3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13.中学数学教学的专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 数学课程的研究2. 数学教材的研究3. 数学方法的研究4. 学习方法的研究5. 教学形式的研究6. 教学手段的研究
14.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哪些特点?答: 1.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2.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学数学学习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4.小学数学学习是在教室的指导下,依据教材和课程进行的。5.小学数学学习要把握住主要的学习目的。
15.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小学数学概念学习应注意用图画的形式表现概念。2. 用描3. 用逐步渗透的方法来揭示概念。4.
1. 注意选择学习新概念的感性材料和经验。2. 主义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和连贯性。3.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4. 注意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6.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是什么?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哪几个步骤?答: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解决而又没有现成的对策的新问题、新情境。数学问题解决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思考活动。步骤:1、了解问题情境2、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3、寻求解决的方法4、求的解答并检验5、回顾反思
17、小学数学常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答:猜测,作图,举例,模拟,情境,简化,验证,延伸。
1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哪些特征?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是什么?答:特征:1. 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2. 是一个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3. 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合作过程。原则:1. 直观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循序渐进原则4.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5. 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19.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在采用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 讲解法,注意问题:(1)要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2)注意新旧联系,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3)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4)语言要简练易懂,生动有趣(5)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 谈话法,注意问题:
(1)谈话前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设计好所提问题(2)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3)谈话后要小结3. 练习法,注意问题:(1)练习的目的要明确适当(2)练习要有计划的进行(3)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4)练习的分量和练习的时间要适当(5)练习的要求应有弹性,做到因材施教(6)在练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7)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并严格要求。4. 演示法,注意问题:(1)演示要有明确的目的(2)课前准备好演示用具(3)演示要与讲解相
结合(4)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5. 实验法,注意问题:(1)用好实验法的关键在于课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课前要学生准备好实验的器材(3)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6. 阅读法,注意问题:1阅读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2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且对此作出针对性的讲解。
20.发现教学法的步骤有哪些?运用发现教学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步骤:1.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2. 引导学生利用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
3. 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展开讨论。4.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注意: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 发挥课本的作用3. 概念性较强、学生缺少旧知识作基础的内容,不宜运用引导发现法
4. 教学时要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思考5.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1. 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一般策略是什么?答:原则:1. 主体性原则2. 师生平等原则3. 激励性原则。策略:1.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2. 营造合作学习空间3. 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4. 把握好教师的角色5. 合理评价学生
22.探究式学习设计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提出猜想,作出假设3. 探究发现,验证猜想4. 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23.简述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要求及其分类。 答:要求:1. 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常规到变式,由基本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训练。分类:1. 基本练习2. 单一性练习3. 综合性练习4. 准备性练习5. 对比性练习6. 发展性练习7. 变式练习。
24.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答:1. 导向功能2. 诊断功能3. 激励功能4. 调控功能
2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有哪些?答: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过程4. 教师素质5. 教学效果。
26.改革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措施有哪些?答:1. 加强平时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 改革考试方法,恰当
地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 改革命题方法4. 做好综合评价及成绩报告工作。
范文五: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复习提要
责任教师 张雨心
为了帮助物理教育专业的学员搞好本门课程的复习, 特给出各章教学要求和复习题, 供 同学们参考。
[一 ] 课程教学要求
第一编 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章 第一章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
2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1 明确研究课程和教材的方法 .
2 掌握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其特点 .
3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中物理课程结构 .
4 明确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
第三章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
1了解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
3明确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素质。
4明确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 明确物理教学过程。
2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第二编 初中物理教学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五章 实验教学
1 明确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 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观察指导。
3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教学要求。
4明确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及基本要求。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 明确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 掌握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3 掌握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4 掌握物理概念教学。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 明确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 掌握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3 掌握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4 掌握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第八章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1 明确物理复习的意义。
2 掌握物理复习的种类。
3 掌握物理复习的方法。
第九章 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 明确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 明确语言的正确运用。
3 明确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正确运用。
4了解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的运用。
5明确微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物理课外活动
1. 了解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2 了物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其指导。
第十一章 物理测验与评价
1. 明确测量、测验与评价的概念。
2 明确物理测验的编制步骤。
3 了解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4 明确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
第三编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 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
1. 明确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工作。
2 了解学年 (或学期 )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3 掌握课时计划的制定。
第十三章 物理教学研究
1. 了解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2 明确教学研究的方法。
3 了解研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 ]复习题
一、填空
1.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为:
形成品格等四个方面。
2.物理实验能力是指:了解实验的目的、 、
、 会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必要的结论、 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等一系列能力。
3.可把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分为一般常识、 和
三类。
4.物理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是 和 。
5.教材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安排起着 、
和实用参考的作用,它的基本结构和 一致。
6.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状况大体有四种:一是对物理学习只有
理 有 兴 趣 , 三 是 对 物 理 具 有 的 兴 趣 , 四 是 具 有 的兴趣。
7.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
,二是 。
8.在演示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觉察条件的差异及产生结果差异的联系,通常可采 用 对比、 对比、 对比的方法。
9.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来划分,学生分组实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即:
、 和基本练习性实验。
10. 物理规律反映了 发展 和变化的规律。
11.获得物理规律的理论分析法是利用已有的 ,通过
12.获得物理规律的实验归纳法是直接从
13. 平 时 复 习 主 要 包 括 复 习 , 复 习 , 以 及 复习等。
14.在进行物理阶段复习时,应抓好以下三个问题:(1)
(2) ;
(3) 。
15.初中物理复习课,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
(2)
(3) 。
16. 计 算 机 辅 助 物 理 教 学 , 其 明 显 的 特 点 是 :(1) ; (2) ; (3) 。
17.效度是反映测验 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信度是反映测验
18.可用某一题目的 与该题的 的比值,表示这一题目的难度。 19.备课包括两个层次的工作。第一是从“宏观”上考虑制定
的教学工作计划;第二是从“微观”上考虑制定
的教学计划。
20.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1)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 (2) ; (3) ;
(4) 。
21.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知识从教材结构的安排来看,既是进一步学习
又是初中学生能够接受也必 须掌握的基本 与 。
22.重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包括 、 和
三个环节。
23. 重点知识, 在知识结构体系中都必然处于关键性的中心地位, 它离不开若干必要的 知识作为支撑和辅助,也要有一些广泛的 知识作为背景和烘托。
24.从培养能力的过程来看,能力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性; (2) ; (3) 性。
25.以观察的方式,观察大体有 观察与
26.带有定量性质的观察叫做 。
27.科学的观察方法通常有 观察法,
28.物理学的任何知识,都必须涉及 和
三个基本因素。
29结构三者的结合,确定了课程结构,也 确定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主要原则。
30.中学物理教材体系大体有 、
31.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
32.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可概述为 、
。
33.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法和 法。
34.形成思维中心的方法一般有常规的 法与非常规的
35.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 学 生 的 个 体 认 识 纳 入 教 育 过 程 具 有 三 个 基 本 特 点 , 即 、 、 。
36.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承认和体现学生的
37. 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四条:(1) 教学的 (2) 教学的
(3)教学的 性; (4)教学的 性。
38.物理实验按操作主体划分,可分为 实验。
39.物理实验按时间和空间划分,可分为 实验和 实验。
40.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一般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
; (2) (3) 。
41.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创造物理环境常用的主要办法有:(1)
; (2)
42.在初中阶段,主要是通过 来探索物理规律。
43.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探索物理规律,最后都要在探索的基础上,得到物理规律的 表述和 表述。
44.阶段复习主要包括单元复习、 和总复习。
45.为了搞好备课,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学习大纲, ,
,制定计划,编写教案。
46.备课中的“三备”是指:备 ,备
47. 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有 法、 谈话法、 讲练结合法、 探讨法、 法等。
二、问答题
1.试说明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三个层次要求。
2.概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初步能力。
3.概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选取的主要原则。
4.试简要说明掌握教材结构的重要意义及好处。
5.概述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物理世界三个因素的基本关系。
6.概述初中物理教学的五条原则。
7.试简要说明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8.概述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9.概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10.概述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11.概述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12.简述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的三个方面内容。
13.概述微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4.概述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5.简要说明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所包括的三方面工作。
16.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哪几点。 17.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哪三方面的教育, 试说明 之。
18.概述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19.概述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20.概述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心理思维障碍。
21.概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一般要求。
22.概述物理演示实验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
23.概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
24.概述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的四个有序步骤。
25.概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26.概要说明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方面有哪些要求。
27.概要说明教学中对语言表达艺术方面的要求。
[三 ] 说明
1.该课程为省开课 , 考试由省校统一命题 , 考试方式为闭卷 .
2.教材选用阎金铎、 田世昆等编的 <初中物理教学通论 (初中物理教学法上册)="">>(高 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3.教学要求中“掌握” 、 “熟悉”内容为一级要求; “理解” 、 “明确”内容为二级要求; “了解” 、 “知道”内容为三级要求。
4.在全面掌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本复习提要给出的复习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考试题
初中物理教学通论>初中物理教学通论(初中物理教学法上册)>初中物理教学通论,初中物理教学法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