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总结
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一、当已知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对应相等时,找夹角相等(SAS)或第三边相等(SSS)。
例1. 如图1,已知:AC,BC,CD,CE,?ACB,?DCE,60?,且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AD,BE
A
E
B C D
图1
二、当已知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角对应相等时,找夹边对应相等(ASA)或找任一等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
例2. 如图2,已知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C,BD,AM?CN,BM?DN。
求证:AM,CN
M N
A C B D
图2
三、当已知两个三角形中,有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可找另一角对应相等(AAS,ASA)或找夹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SAS)
例3. 如图3,已知:?CAB,?DBA,AC,BD,AC交BD于点O。
求证:?CAB?DBA
D C
O
A B
图3
四、已知两直角三角形中,当有一边对应相等时,可找另一边对应相等或一锐角对应
相等
例4. 如图4,已知AB,AC,AD,AG,AE?BG交BG的延长线于E,AF?CD交
CD的延长线于F。
求证:AE,AF
A
F E
D G
B C
图4
五、当已知图形中无现存的全等三角形时,可通过添作辅助线构成证题所需的三角形 例5. 如图5,已知?ABC中,?BAC,90?,AB,AC,BD是中线,AE?BD于F,
交BC于E。
求证:?ADB,?CDE
A
2
D
F 1
B E C
G
图5
常用证题技巧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1
A
C二、截长补短 BD1、如图,中,AB=2AC,AD平分,且AD=BD,求证:CD?AC ,ABC,BAC
A
C
B
D
三、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 2、如图,?ABC中,AD平分?BAC
求证:BE=CF
A
E GCB F
D
四、借旋转造全等三角形
例1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AD
F
BCE
五、涉高可用求面积法
14(矩形ABCD的边AD上有一点P,PQ?AC于点Q,PH?BD于点H,AB=6,
AD=8,则PQ+PH的; 值______________
A P D
Q H
R
B RC R六、巧用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证题 R
R17.如图10,BD=CD,BF?AC,CE?AB.
R求证: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 R
T
F
F
F018. 已知,如图11,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点F
VF在AC上,BD=DF.
F 求证:(1)CF=EB; V
F
V F
V
F V七、巧用线段垂直平分线证题: V例2. 如图,在?ABC中,BC=8cm,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BCEF的周长等于18cm, 则AC的长等于( ) F
V
F
V
F
F
F例5.如图,?ABC中,AB与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F,且分别交AB于D,交AC于E。 V求证:BF=FC. F
F
F
V
F
F
F
V
F
V
F
F
F
F
范文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结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
一、授课目的和考点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结
二、授课内容: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将两个三角形中有三对元素对应相等的可能情况列表分析。
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至少得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证题的思路:
,找夹角(SAS),,,已知两边找直角(HL),,,,找第三边(SSS),,,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任意角(AAS),,,,找已知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找已知边的对角(AAS),,,,,,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ASA),,,,,找两角的夹边(ASA),,已知两角,,找任意一边(AAS),,
1
例1:如图,是一个屋顶钢架,AB=AC,D是BC中点。求证: ,ABCADBC,
分析:要证明,就必须证出?1=?2,才能知道?1=?2=90:,可得。 ADBC,ADBC,
怎么才能证出?1=?2呢,从题目条件可看出,只要证出和全等即可,分析一下这两个三角形,ABD,ACD全等条件够吗,显然可利用“边边边”公理可证。
证明:在和中 ,ABD,ACD
,ABAC,已知,,,, ADAD,公共边,,,
,BDDC,已知,,,,
?,ABD?,ACD(SSS)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
?(平角定义) ,,,,:1BDC90
2 ?ADBC,(垂直定义)
例2:已知:如图,AB=AD,BC=DC。求证:?B=?D。
,ABC,ADC 分析:要证?B=?D,显然在和中。
,ABC,ADC 若?,就必然得出?B=?D。
,ABC,ADC 如何证明和全等呢,全等条件具备哪些呢,已知AB=AD,BC=DC只差一个条件,就可以用“边
边边”公理了。同学们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不选择“边角边”公理呢,这样只要连结AC便是公共边。
证明:连结AC
,ABC,ADC 在和中
,ABAD,已知,,,,BCDC,已知 ,,,
,ACAC,公共边,,,,
,ABC,ADC ??(边边边)
??B=?D
一、判断正误
2
1、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如果?,D在BC上,在BC上且BDBD,,那么一定有ADAD,。( ) ,ABC,ABCD,,,,,,,,,,
3、如果?,D在BC上,在BC上且,那么一定有ADAD,。,ABC,ABCD,,,BADBAD,,,,,,,,,,,
( )
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5、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6、一锐角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7、一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8、一腰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
二、证明题:
1、已知:如图,AB、CD、EF互相平分于O点。
求证:,ACE?,BDF
2、已知:如图,AB=CD,AD=BC,AO=CO,EF过O点。
求证:OE=OF
三、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3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四、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 较好 ? 一般 ?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 ? 较好 ? 一般 ?差
教师签字:
龙文教育教务处:
年 月 日
4
范文三:全等三角形的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导学案
主备人 : 主审人: 课题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 单元 课时 第 课时 学习 1.知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目标 2.通过基本训练,巩固第十一章所学的基本内容.
3.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和综合运用,加深理解第十一章所学的基本内容,
发展能力.
学习 知识结构图和基本训练.
重点
学习 典型例题和综合运用.
难点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指导
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链接
梳理知识框架图
一个条件 探究 导课 案三角形 两三边__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自全等的 前 两边一____ 学 条件 ___边_____________ 两边一对角 预 三个条件 ____________ 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小交流课前学习内容,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思想,掌握多变的学习方法;
组
合
作
课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如图,OA,OC,OB,OD. A班 求证:AB?DC. D 证明:在?ABO和?CDO中, O
级 ,OAOC,,堂 ,B,,AOB__________, ,展 C,OBOD,, ,
示 教 ??ABO??CDO( ).
??A, .
?AB?DC( 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
提出自己的疑问,运用集体智慧,共同解决; 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质 如图,AB?DC,AE?BD,CF?BD,BF,DE.求证:?ABE??CDF. AD 证明:?AB?DC, 2F疑 ??1, .
?AE?BD,CF?BD, 1E探 ??AEB, . BC ?BF,DE,
究 ?BE, .
在?ABE和?CDF中,
,,,1______,
,BE______,, ,
,,,AEB_______,,
??ABE??CDF( ).
自 通过以上过程,分析自己在知识、思想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悟
自
得
1.填空
(1)能够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
等三角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测 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3)全等三角形的 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 角相等.
(4)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 评 (5)两边和它们的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
(6)两角和它们的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
(7)两角和其中一角的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 反 (8) 和一条 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D 或 ). C (9)角的 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馈 2.如图,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 ABE (1)?CDO? ,其中,CD的对应边是 , ADDO的对应边是 ,OC的对应边是 ;
O (2)?ABC? ,?A的对应角是 ,
?B的对应角是 ,?ACB的对应角是 . ABC
3如图~CD?AB~BE?AC~OB,OC.
求证:?1,?2. 12
ED
O BC
一个条件 板
三角形 两两个条件 三边______________ 书 全等的 两边一____ 条件 ___边_____________ 两边一对角 三个条件 设 ____________ 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____________ 计 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
反思
范文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结
年级:八年级 编写人: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组别: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结
学习目标:1、对所有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2、能够正确选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复习案
一、知识梳理
1、我们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共有分别可简写成“、“”“”、“”、“”,其中只适用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其他四种适用于任意三角形的判定。
2、“SSS ”的内容是“”
3、“SAS ”的内容是“”
4、“ASA ”的内容是“”
5、“AAS ”的内容是“”
6、“HL ”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 ”
7、用“HL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是两个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8、用“SSS ”、“SAS ”、“ASA ”、“AAS ”判定三角形全等时,都需要
9、用“ASA ”与“AAS ”判定三角形全等时,都需要两个角、一条边,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ASA ”的一条边指的是两角的 ,“AAS ”的一条边指的是两角之一的 。(用夹边、对边填空)
二、复习自测
1、见课本第16页第9题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1)△ABC ≌△DEF (2)∠A=∠D
2、见课本第16页第10题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OA=OC,OB=OD,求证:
(1)△AOB ≌△COD (2)∠A=∠C 吗?∠B=∠D 吗?DC ∥AB 吗?请写出理由
3、见课本第16页第11题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FB=CE,AB ∥ED ,AC ∥FD ,求证:
(1)△ABC ≌△DEF (2)AB=DE,AC=DF
4、见课本第17页第12题图,DE=FE,FC ∥AB
(1)请用“ASA ”的方法证明△ADE ≌△CFE
(2)请用“AAS ”的方法证明△ADE ≌△CFE
(3)AE 与CE 相等吗?
5、课本第17页第13题,一共有几对三角形全等,分别写出来并加以证明
范文五:关于全等三角形的难题 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旋转难题
旋转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的垂线,即AD?CE,BE?CE,(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 (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
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一、角平分线型角平分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的轴对称性,常作的辅助线是:一利用截取一条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二是经过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另外掌握两个常用的结论:角平分线与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垂…
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1、已知: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 AE=EF,求证:AC=BFC 分析:要求证的两条线段AC、BF不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因此证AC=BF困难,考虑能否通过辅助线把AC、BF转化
1
到同一个三角形…
旋转
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的垂线,即AD?CE,BE?CE,
(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 (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求证:ED=BE-AD;
(3)如图3,当CE在?ABC的外部时,试猜想ED、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CAD=?BCE,进而根据AAS证明?ADC??CEB(
(2)根据AAS证明?ADC??CEB后,得其对应边相等,进而得到ED=BE-AD(
(3)根据AAS证明?ADC??CEB后,得DC=BE,AD=CE,又有ED=CE+DC,进而得到ED=AD+BE(解答:(1)证明:?AD?CE,BE?CE, ??ADC=?CEB=90?(
??ACD+?ECB=90?,?CAD+?ACD=90?, ??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C与?CEB中
?ADC=?CEB ?CAD=?BCE AC=BC , ??ADC
2
??CEB(AAS)(
(2)证明:?AD?CE,BE?CE, ??ADC=?CEB=90?(
??ACD+?ECB=90?,?CAD+?ACD=90?, ??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C与?CEB中
?ADC=?CEB ?CAD=?BCE AC=BC , ??ADC??CEB(AAS)( ?DC=BE,AD=CE( 又?ED=CD-CE, ?ED=BE-AD(
(3)ED=AD+BE(
证明:?AD?CE,BE?CE, ??ADC=?CEB=90?(
??ACD+?ECB=90?,?CAD+?ACD=90?, ??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C与?CEB中
?ADC=?CEB ?CAD=?BCE AC=BC , ??ADC??CEB(AAS)( ?DC=BE,AD=CE( 又?ED=CE+DC,
?ED=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等量交换,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注意掌握
3.如图1、图2、图3,?AOB,?COD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o, (1)在图1中,AC与BD相等吗,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若?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2的位置,请问AC与BD还相等吗,还具有那种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3
(3)若?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3的位置,请问AC与BD还相等吗,还具有上问中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进行解答( (2)证明?DOB??CO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说明(解答:解:(1)相等( 在图1中,??AOB,?COD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OA=OB,OC=OD, ?0A-0C=0B-OD, ?AC=BD; (2)相等(
在图2中,0D=OC,?DOB=?COA,OB=OA, ??DOB??COA,
?BD=A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旋转问题,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量是不变的,找出图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4.(2008河南)((9分)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
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将AP绕A顺时针旋转至AQ,使?QAP=?BAC,连接BQ、CP,则BQ=CP(”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的分析,证明了?ABQ??ACP,从而证得BQ=CP之后,将点P移到等腰
4
三角形ABC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CP”仍然成立,请你就图?给出证明(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此题的两个小题思路是一致的;已知?QAP=?BAC,那么这两个等角同时减去同一个角(2题是加上同一个角),来证得?QAB=?PAC;而根据旋转的性质知:AP=AQ,且已知AB=AC,即可由SAS证得?ABQ??ACP,进而得出BQ=CP的结论(解答:证明:(1)??QAP=?BAC, ??QAP-?BAP=?BAC-?BAP, 即?QAB=?CAP; 在?BQA和?CPA中,
AQ=AP ?QAB=?CAP AB=AC , ??BQA??CPA(SAS);
?BQ=CP(
(2)BQ=CP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QAP=?BAC,
??QAP+?PAB=?BAC+?PAB, 即?QAB=?PAC; 在?QAB和?PAC中,
AQ=AP ?QAB=?PAC AB=AC , ??QAB??PAC(SAS),
?BQ=CP(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选择并利用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
5
答本题的关键(
5.(2009山西太原)将一张透明的平行四边形胶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图?中的两张三角形胶片?ABC和
?DEF(且?ABC??DEF。将这两张三角形胶片的顶点B与顶点E重合,把?DEF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
转,这时AC与DF相交于点O(
?当?DEF旋转至如图?位置,点B(E),C,D在同一直线上时, AFD与 DCA的数量关系是 ( ?当?DEF继续旋转至如图?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AO与DO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外角的性质,得?AFD=?D+?ABC,?DCA=?A+?ABC,从而得出?AFD=?DCA;
(2)成立(由?ABC??DEF,可证明?ABF=?DEC(则?ABF??DEC,从而证出?AFD=?DCA;
(3)BO?AD(由?ABC??DEF,可证得点B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进而证得点O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则直线BO是AD的垂直平分线,即BO?AD(解答:解:(1)?AFD=?DCA(或相等)( (2)?AFD=?DCA(或成立),理由如下:
6
方法一:由?ABC??DEF,得AB=DE,BC=EF(或BF=EC),?ABC=?DEF,?BAC=?EDF(??ABC-?FBC=?DEF-?CBF, ??ABF=?DEC(
在?ABF和?DEC中, AB=DE ?ABF=?DEC BF=EC
??ABF??DEC,?BAF=?EDC(
??BAC-?BAF=?EDF-?EDC,?FAC=?CDF( ??AOD=?FAC+?AFD=?CDF+?DCA, ??AFD=?DCA(
方法二:连接AD(同方法一?ABF??DEC, ?AF=DC(
由?ABC??DEF,得FD=CA(
在?AFD??DCA, AF=DC FD=CA AD=DA ??AFD??DCA,?AFD=?DCA(
(3)如图,BO?AD(
方法一:由?ABC??DEF,点B与点E重合, 得?BAC=?BDF,BA=BD( ?点B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 且?BAD=?BDA(
??OAD=?BAD-?BAC,?ODA=?BDA-?BDF, ??OAD=?ODA(
?OA=OD,点O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BO是AD的垂直平分线,BO?AD(
方法二:延长BO交AD于点G,同方法一,OA=OD( 在?ABO和?DBO中, AB=DB BO=BO OA=OD ??
7
ABO??DBO,?ABO=?DBO(
在?ABG和?DBG中, AB=DB ?ABG=?DBG BG=BG
??ABG??DBG,?AGB=?DGB=90?(
?BO?A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例1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A
DF
B
E
C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延长EB使得BG=DF,易证?ABG??ADF(SAS)可得AF=AG,进而求证?AEG??AEF可得?EAG=?EAF,再求出?EAG+?EAF=90?即可解题(解答:解:延长EB使得BG=DF, 在?ABG和?ADF中,
由 AB=AD ?ABG=?ADF=90? BG=DF , 可得?ABG??ADF(SAS), ??DAF=?BAG,AF=AG,
又?EF=DF+BE=EB+BG=EG,AE=AE, ??AEG??AEF(SSS), ??EAG=?EAF,
8
??DAF+?EAF+?BAE=90? ??EAG+?EAF=90?, ??EAF=45?(
答:?EAF的角度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各内角均为直角,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EAG=?EAF是解题的关键(
例2 D为等腰Rt ABC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
(1) 当 MDN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 (2) 若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
A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连C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平分?ACB,CD?AB,?A=45?,CD=DA,则?BCD=45?,?CDA=90?,由?DM?DN得?EDF=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DE=?A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DCE??ADF,即可得到结论;
(2)由?DCE??ADF,则S?DCE=S?ADF,于是四边形DECF的面积=S?ACD,由而AB=2可得CD=DA=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易求得S?ACD,从而得到四边形DECF的面积(解答:解:(1)连CD,如图, ?D为等腰Rt?ABC斜边AB的中点, ?CD平分?ACB,CD?AB,
9
?A=45?,CD=DA, ??BCD=45?,?CDA=90?, ??DM?DN, ??EDF=90?, ??CDE=?ADF, 在?DCE和?ADF中,
?DCE=?DAF DC=DA ?CDE=?ADF , ??DCE??ADF, ?DE=DF;
(2)??DCE??ADF, ?S?DCE=S?ADF,
?四边形DECF的面积=S?ACD, 而AB=2, ?CD=DA=1,
?四边形DECF的面积=S?ACD=1 2 CD?DA=1 2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已知四边形
BC
M
D
M
D
BCBN
10
(图3)
FN
F
N
E
M
(图1) (图2)
ABCD中,AB AD,BC CD,AB BC,?ABC 120 ,?MBN 60 ,?MBN绕B点旋
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
当?MBN绕B点旋转到AE CF时(如图1),易证AE,CF EF(
当?MBN绕B点旋转到AE CF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转,它的两边分别交
2、(西城09年一模)已知
,PB=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
(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
11
(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
3、在等边 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 ABC外一点,且 MDN
60 , BDC 120 ,BD=DC.
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 AMN的周长Q与等边 ABC的周长L的关系(
图1 图2
图3
(I)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此时
Q
L
;
(II)如图2,点M、N边AB、AC上,且当DM DN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III) 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 若AN=x,则Q= (用x、L表示)(
12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DM=DN,?MDN=60?,可证得?MDN是等边三角形,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CD=BD,易证得Rt?BDM?Rt?CDN,然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 BM+NC=MN,此时 QL =2 3 ;
(2)在CN的延长线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DCM1,即可得DM=DM1,易证得?CDN=?MDN=60?,则可证得?MDN??M1DN,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仍然成立;
(3)首先在CN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DCM1,即可得DM=DM1,然后证得?CDN=?MDN=60?,易证得
?MDN??M1DN,则可得NC-BM=MN(解答:解:(1)如图1,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 BM+NC=MN( 此时 Q L =2 3 ( (2分)( 理由:?DM=DN,?MDN=60?, ??MDN是等边三角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 ??A=60?,
?BD=CD,?BDC=120?, ??BDC=?DCB=30?, ??MBD=?NCD=90?, ?DM=DN,BD=CD, ?Rt?BDM?Rt?CDN,
??BDM=?CDN=30?,BM=CN, ?DM=2BM,
13
DN=2CN, ?MN=2BM=2CN=BM+CN; ?AM=AN,
??AMN是等边三角形, ?AB=AM+BM, ?AM:AB=2:3, ?Q L =2 3 ;
(2)猜想:结论仍然成立( (3分)(
证明:在CN的延长线上截取CM1=BM,连接DM1((4分) ??MBD=?M1CD=90?,BD=CD, ??DBM??DCM1,
?DM=DM1,?MBD=?M1CD,M1C=BM, ??MDN=60?,?BDC=120?, ??M1DN=?MDN=60?, ??MDN??M1DN,
?MN=M1N=M1C+NC=BM+NC,
??AMN的周长为:
AM+MN+AN=AM+BM+CN+AN=AB+AC, ?Q L =2 3 ;
(3)证明:在CN上截取CM1=BM,连接DM1((4分) 可证?DBM??DCM1, ?DM=DM1,(5分) 可证?CDN=?MDN=60?, ??MDN??M1DN, ?MN=M1N,(7分)(
?NC-BM=MN((8分)(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与辅助线的作法(
14
例8((2005年马尾)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3—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13—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1
)利用全等三
角形的判定得出?ABE??ACF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已知可以得出?BAE=?CAF,进而求出?ABE??ACF即可;
(3)利用四边形AECF的面积S=S?AEC+S?ACF=S?AEC+S?ABE=S?ABC求出即可(解答:解:(1)得出结论是:BE=CF,
证明:??BAC=?EAF=60?, ??BAC-?EAC=?EAF-?EAC, 即:?BAE=?CAF,
又?AB=AC,?ABE=?ACF=60?,
15
? ?BAE=?CAF AB=AC ?ABE=?ACF , ??ABE??ACF(ASA), ?BE=CF, (2)还成立,
证明:??BAC=?EAF=60?, ??BAC+?EAC=?EAF+?EAC, 即?BAE=?CAF,
又?AB=AC,?ABE=?ACF=60?,
即 ?BAE=?CAF AB=AC ?ABE=?ACF , ??ABE??ACF(ASA), ?BE=CF,
(3)证明:??ABE??ACF, ?S?ABE=S?ACF,
?四边形AECF的面积S=S?AEC+S?ACF=S?AEC+S?ABE=S?ABC; 而S?ABC=1 2 S菱形ABCD,
?S=1 2 S菱形ABC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四边形面积,熟练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求出是解题关键( 解:(1)BE=CF.
证明:在?ABE和?ACF中, ??BAE+?EAC=?CAF+?EAC=60?, ??BAE=?CAF.
?AB=AC,?B=?ACF=60?,??ABE??ACF(ASA). ?BE=CF.
(2)BE=CF仍然成立.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同样可以证明?ABE和?ACF
旋转型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一动点
16
(点G与C、D不重合), 以CG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
外作正方形GCEF,连接DE交BG的延长线于H。 A
求证:? ?BCG??DCE H
F ? BH?DE
E B C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边的性质和直角可通过SAS判定?BCG??DCE,从而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到?BGC=?DEC; (2)连接BD,解题关键是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BE,从而找到BD= 2,CE=BE-BC= 2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1)证明:?四边形ABCD、GCEF都是正方形, ?BC=DC,?BCG=?DCE=90?,GC=EC ??BCG??DCE(3分) ??BGC=?DEC(4分)
(2)连接BD
如果BH垂直平分DE,则有BD=BE(6分) ?BC=CD=1, ?BD= 2 (8分)
?CE=BE-BC= 2 -1(9分) ?CG=CE= 2 -1
即当CG= 2 -1时,BH垂直平分DE((10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
17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特殊图形的特殊性质要熟练掌握(
2、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BE(
AB=AC ?
BAE=?CAD AE=AD
??ABE??ACD( (2)??ABE??ACD, ??ACD=?ABE=45?( 又??ACB=45?,
??BCD=?ACB+?ACD=90?( ?DC?BE(
点评:此题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来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理解题意,得到所需要的已知条件(
3、(1)如图7,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
形OCD,连结AC和BD,相交于点E,连结BC(求?AEB的大小;
B
D
O 图7
A
18
(2)如图8,ΔOAB固定不动,保持Δ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绕着点O旋转(ΔOAB和ΔOCD不能重叠),求?AEB的大小. B C
O
图8
4、如图,AE?AB,AD?AC,AB=AE,?B=?E,
求证:(1)BD=CE;(2)BD?CE(
(证明:(1)AE?AB,AD?AC ?BAE=?CAD ?BAD=?CAE(而AB=AE,?B=?E, ??ABD??AEC(?BD=CE(
(2)由?ABD??AEC知?B=?E(
而?AGB=?EGF,??EFG=?EAB=90?,?BD?CE(
如图,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求?AEB的大小(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BOC和?ABO都是等边三角形,可得OD=DC=OC=OB=OA,进而求出?BDA与?CAD的大小
19
及关系,则可求解?AEB(解答:解:??DOC和?ABO都是等边三角形, 且点O是线段AD的中点, ?OD=DC=OC=OB=OA, ??ACD??DBA, ??BDA=?CAD(
又??BDA+?OBD=?BOA=60?, 而?ODB=?OBD, ??BDA=30?( ??CAD=30?(
??AEB=?BDA+?CAD,
??AEB=6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围绕结论寻找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线段相等,求得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题:yeyue
5、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 (1)EC=BF;(2)EC?BF
E
C
6、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A
DF
B
E
20
C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延长EB使得BG=DF,易证?ABG??ADF(SAS)可得AF=AG,进而求证?AEG??AEF可得?EAG=?EAF,再求出?EAG+?EAF=90?即可解题(解答:解:延长EB使得BG=DF,
在?ABG和?ADF中,
由 AB=AD ?ABG=?ADF=90? BG=DF , 可得?ABG??ADF(SAS),
??DAF=?BAG,AF=AG,
又?EF=DF+BE=EB+BG=EG,AE=AE, ??AEG??AEF(SSS), ??EAG=?EAF,
??DAF+?EAF+?BAE=90? A??EAG+?EAF=90?, ??EAF=45?(
答:?EAF的角度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各内角均为直角,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EAG=?EAF是解题的关键(
7、D为等腰Rt ABC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 ?当 MDN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 ?若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
21
10、如图,已知AB=CD=AE=BC+DE=2,?ABC=?AED=90?,求五边形ABCDE的面积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可延长DE至F,使EF=BC,可得?ABC??AEF,连AC,AD,AF,可将五边形ABCDE的面积转化为两个?ADF的面积,进而求出结论(解答:解:延长DE至F,使EF=BC,连AC,AD,AF,
?AB=CD=AE=BC+DE,?ABC=?AED=90?, ?CD=EF+DE=DF,
在Rt?ABC与Rt?AEF中,
? AB=AE ?ABC=?AEF BC=EF ?Rt?ABC?Rt
?AEF(SAS),
?AC=AF,
在?ACD与?AFD中,
? AC=AF CD=DF AD=AD ??ACD??AFD(SSS),
?SABCDE=2S?ADF=2×1 2 ?DF?AE=2×1 2 ×2×2=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五、旋转
例1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22
将三角形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度,至三角形ABG
A则GE=GB+BE=DF+BE=EF
又AE=AE,AF=AG,
所以三角形AEF全等于AEG
所以?EAF=?GAE=?BAE+?GAB=?BAE+?DAF 又?EAF+?BAE+?DAF=90
DF
C所以?EAF=45度
BE
(1)如图1,现有一正方形ABCD,将三角尺的指直角顶点放在A点处,两条直角边也与CB的延长线、DC分别交于点E、F(请你通过观察、测量,判断AE与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将三角尺沿对角线平移到图2的位置,PE、P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果将三角尺旋转到图3的位置,PE、PF之间是否还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如果有,请说明
理由(如果没有,那么点P在AC的什么位置时,PE、PF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证明?ABE
23
??ADF可推出AE=AF(
(2)本题要借助辅助线的帮助(过点P作PM?BC于M,PN?DC于N,证明?PME??PNF可推出PE=PF(
(3)PE、PF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当点P在AC的中点时,PE,PF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如图1,AE=AF(理由:证明?ABE??ADF(ASA) (2)如图2,PE=PF(
理由:过点P作PM?BC于M,PN?DC于N,则PM=PN(由此可证得?PME??PNF(ASA),从而证得PE=PF(
(3)PE、PF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
当点P在AC的中点时,PE、PF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证明?ABE??ADF可推出AE=AF(
(2)本题要借助辅助线的帮助(过点P作PM?BC于M,PN?DC于N,证明?PME??PNF可推出PE=PF(
(3)PE、PF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当点P在AC的中点时,PE,PF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如图1,AE=AF(理由:证明?ABE??ADF(ASA) (2)如图2,PE=PF(
24
理由:过点P作PM?BC于M,PN?DC于N,则PM=PN(由此可证得?PME??PNF(ASA),从而证得PE=PF(
(3)PE、PF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
当点P在AC的中点时,PE、PF才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8((2005年马尾)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3—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13—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解:(1)BE=CF.
证明:在?ABE和?ACF中, ??BAE+?EAC=?CAF+?EAC=60?, ??BAE=?CAF.
?AB=AC,?B=?ACF=60?,??ABE??ACF(ASA).
25
?BE=CF.
(2)BE=CF仍然成立.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同样可以证明?ABE和?ACF
1、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
图所示),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
你的结论;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时(如图所示),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6、 已知?AOB=90?,?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
角顶点与点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D、E。
当三角形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易证:CD=CE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
26
证明。
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一动点(点G与C、D不重合), 以C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接DE交BG的延长线于H。
(1)说明:?BCG??DCE;(2)BG与CD有何关系,为什么,(3)将正方形G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在旋转过程中,(1)、(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画出一个图形,直接回答,不必说明理由。
如图?,点M为锐角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接AM、BM、CM(以
AB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 (1)求证:?AMB??ENB;
(2)若AM+BM+CM的值最小,则称点M为?ABC的费尔马点(若点M为?ABC的费尔马点,试求此时?AMB、?BMC、?CMA的度数;
(3)小翔受以上启发,得到一个作锐角三角形费尔马点的简便方法:如图?,分别以?ABC的AB、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ABE和等边?ACF,连接CE、BF,设交点为M,则点M即为?ABC的费尔马点(试说明这种作法的依据(
AOD
27
A
MDOE
BEB
ADE
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AS可证?AMB??ENB;
(2)连接MN,由(1)的结论证明?BMN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M=MN,即AM+BM+CM=EN+MN+CM,所以当E、N、M、C四点共线时,AM+BM+CM的值最小,从而可求此时?AMB、?BMC、?CMA的度数;
(3)根据(2)中费尔马点的定义,又?ABC的费尔马点在线段EC上,同理也在线段BF上(因此线段EC与BF的交点即为?ABC的费尔马点(解答:解:(1)证明:??ABE为等边三角形, ?AB=BE,?ABE=60?( 而?MBN=60?, ??ABM=?EBN( 又?BM=BN,
??AMB??ENB(
(2)连接MN(由(1)知,AM=EN( ??MBN=60?,BM=BN, ??BMN为等边三角形( ?BM=MN(
?AM+BM+CM=EN+MN+CM(
28
?当E、N、M、C四点共线时,AM+BM+CM的值最小( 此时,?BMC=180?-?NMB=120?; ?AMB=?ENB=180?-?BNM=120?; ?AMC=360?-?BMC-?AMB=120?(
(3)由(2)知,?ABC的费尔马点在线段EC上,同理也在线段BF上( 因此线段EC与BF的交点即为?ABC的费尔马点(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难度很大(
旋转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的垂线,即AD?CE,BE?CE,(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 (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
旋转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的垂线,即AD?CE,BE?CE,(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 (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
旋转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的垂线,即AD?CE,BE?CE,(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 (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
29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