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议鲁迅文章中的色彩描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新 课 标 ? 解 读 新有 这 样 一个 故 事 , 的 是萧 讲 同样 是 描 写 少 年 时 代 生 活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红 有 一 次 做 了 件 红 衣 服 . 为 很 的小说 《 戏》 的色彩描 写也 是 认 社 中如 果 说 《 戏 》 的 色 彩 是 社 中包 小 漂 亮 .就 穿 着 上 鲁 迅 先 生 家 去 极为成 功 的 。 说 中最富 有诗意 , 清 新 迷人 . 含 着 轻松 愉 快 的感 了 . 听听 他 的意 见 。不 料先 生 想 却 指 l 她那 红 色 的 上 衣 配 上 咖 叶 I 啡 色 的裙 子 使颜 色 混 沌 起来 了 , 如果换 成黑 裙子 就好 看 了。人们 常常 用 这 个 故 事 来 说 明 鲁 迅 先 生对 色彩美 具有 极高 的鉴 赏 力。 其实 .不 只是 在 生 活 中 . 鲁 迅 先 生 在 自 己 的 文 章 里 对 色 彩 的 运 用 也 是 极 为 高 明 的 如 果 细 蕊 情 的话 , 么《 乡》 的色 彩 要 那 故 中 黯淡 、 重 了许 多 ( 回忆 部 分 沉 除外) 当“ ” 我 回到 阔 别 二十 多 年 的 故 乡时 .见 到 的 是 阴 晦 的 天 气 、 黄 的 天 空 , 毫 无 生 气 的 苍 这 颜 色不 正 是半 殖 民地 、 半封 建 社 会 贫穷 的 旧 中 国 的真 实写 照 吗 ? 中 年 闰土 的脸 色 是 灰 黄 色 的 . 这 细加 以琢 磨 . 不难 发 现 他 的文 章 中许 多 地 方 的 颜 色都 包 含 着 深 层 含 意 , 非 随随便便 写 来 。 决 如 在 《 百 草 园 到 味 书 从小议鲁迅文章中的色彩描写 ■ 潘 武 红 屋 》 中 有 有 关 百 草 困 景 物 的 描 写 : 绿 的 菜 畦 . 红 的 桑 椹 . 最 引 人 人 胜 的 地 方 莫 过 于 夏 夜 暗 淡 无 光 的 颜 色 不 又 是 深 受 层 碧 紫 船 月下归 航这 几个 层 盘 剥 、 苦苦 挣 扎 着 的 f H中国 广 肥 胖 的 黄蜂 .还 有 各 色 各 样 的 行船 、 头看 戏 、 菜 花 .鲜 艳 美 丽 的珊 瑚 珠 样 的 片 段 而 这 几 个 片 段 中 恰 恰 都 有 大农 民的 共同 脸色 吗 ?故 乡先 前 盆 子 … … 你 简 直 就 像 进 入 了 一 极 为传 神 的色彩 描写 。如 白篷 的 也 有 美 : 蓝 的 天 空 , 黄 的 网 深 金 碧 朦 淡 月 . 绿 的西 瓜 地 。 色 的网脸 + 个 童 话 王 国 。 么 美 丽 . 么 绚 船 、 绿 的 豆 麦 、 胧 的 月 色 、 多 多 碧 紫 烂 ! 而 这 一 切 又 都 是 充 满 了 活 黑 的起 伏 的连 山 、 油油 的 罗汉 明晃 晃 的银 项 圈 . 活 阒 实 的小 乌 红 力 , 满 了 生 机 的 难 怪 它 对 儿 豆 . 些 以黑 自颜 色 为基 调 的事 手 , 充 这 这一 切多 么 美 啊 可这 些 富 童 具有 这 么大 的 诱 惑 力 . 难怪 童 物组 成 了 一 幅 清 新 迷 人 的 夏夜 有 生命 力 的 美 的颜 色 却 被 旧 时 年 的鲁 迅 称它 为 自己的 乐 园 了 。 江南 水 乡水 墨 两 . 叫人 心 驰 神 代 这 张 大 嘴 残 忍 地 吞 噬 丁 . 下 真 剩再看 三 味 书 屋 . 者 是 这 样 往 。而少年 们 的趣事 便 发生在 这 的只 是苍 黄 的 天 、 作 灰色 的 脸 但 写 的 . 从 一 扇 黑 油 的 竹 门 进 美 丽 的 图 中 , “ 景美 , 美 . 更 作 者 还是 寄 希 望 于未 来 . 以他 人 情 所去” 。请 注意那 个 “ ” . 黑 字 黑色 似 美 。社戏在 作 者 的笔 下则 是另外 又 让 那 深 蓝 的 天 空 、金 黄 的网 乎 总 是 带 给 人 神 秘 .带 给 人 恐 一种 味道 了 . 台是 灯 火 照 耀 中 月 、 戏 碧绿 的沙 地 在结 尾 时 再 现一 惧 。这 是 不 是 也 暗 示 了 童 年 的 鲁 的 ,是 满 被 红 霞 罩 着 的 。 戏 台上 次 。 是在 憧憬 着美 赢 多 彩 的新 那迅 告 别 自 由 自在 玩 耍 的 孩 童 生 的 人 物 是 红 红 绿 绿 地 动 : 穿 红 社 会 的 到 来 . 有 . 活, 即将 进 入 私塾 读 书 时 内心 的 衫 的小 丑 . 套 了黄 布 衣 的跳 老 有在 小说 《 L 孑 乙已 》 , 者 则 巾 作惴 惴 不 安 呢 ?因 为 上 文 中 就 写 到 虎 , 有蒙 了 自布 的蛇 精 , 这却 又是 借 助 主 人 公 的脸 部 颜 色 来 反 映 孩 提 时 的 鲁 迅 是 将 家 人 送 他 进 一幅色 彩 斑斓 的杨 柳 青年 画 了 . 主人 公 的命运 和遭 遇 孔 乙 己刚 私 塾 读 书 看 作 是 对 他 顽 皮 的 一 热热 闹闹 . 欢欢 喜 喜 . 表现 了江南 出场 时 是 青 内脸 色 . 是 因为好 那种惩 罚的 难怪 先 生家那 扇黑 色 农村 特有 的风俗 民情 不管 是水 吃懒 做 . 晒太 阳却 又半 饥 不 饱 不 的竹 门 对 他 来 说 是 个 神 秘 莫 测 墨画 也罢 . 年 也 罢 . 者对大 自 作 的 未 知 数 了 的缘 故 . 不可 能 吃 得红 光 满 面 又所 下转 第 3 2页 ) 然 的热 爱 . 对本 土 文 化 的眷 恋 却 的 . 以 只能 (3 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投稿 信 箱 E--m ail y d y j s h c h @ v ip.s in a.CO r n峰 :就 算 前 面 有 湍 急 的 河 流 我 也.会搏击巨浪 坚持不懈 踏上 成功。.我 想 做你的朋 友■ 江 苏 东 台 市 南 沈 灶 中学 百 合 花 文 学 社的 彼 岸 ;就 算 前 面 道 路 荆 棘 丛 生我 也会劈荆 斩棘 昕 光 大道..,开拓出一条阳徐我 想 做 你 的朋 友.我不会只。那 咬定青山 不 放松 的松 柏“ ”宙 的奥秘9做语 言 的 巨 人 行 动 的矮 子 如 果..是 你 的 化 身 那 凌 寒 独 自开 的“”.我想 做 你 的朋 友“有道是。那样。一.切 都 只 能 是 镜 中月 水 中.腊梅 是 你 的倩影 那 穿石 的滴水.成 功 属 于 有 毅 力 的人,”我也期。花 我 会 努 力 去 履 行 我 的诺 言 晨。是 你 的象 征 那搏 击长空 的苍鹰.盼成 功渴 望 创造 灿 烂 的人 生.曦 中 操场上 我会数月如。一。日地,是 你 的代 表。你就是 成 就 了无 数——我 渴望 成 为你 的朋 友 在 我遭 遇 失 败 时 你用 毅 力 之 火 点燃 我 的.坚 持 长 跑 ;微 风 中 小 河 边 我 会。英 雄 豪杰 的无 形 力 量.毅力。孜孜不倦,。神游语 言 王 国 : 灯 光,如果 没 有你 饱 受 丧 国之 辱的越王 勾践怎 能东 山再 起 跃 马.希 望 :在 我 骄 傲 自满 时 你 用 毅.下 书桌旁 我会 凝 神聚思 努力攻力 之 水 冷 却 我 的 虚 荣 :在 我 追 逐生 命之 梦 时 你用 毅 力之 花点缀.克数学难题“……人 生之路漫漫..扬鞭 成为..一代霸主 ? 如果 没 有.我会铭记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千 山 只 等 闲 的长 征 精 神 挥 洒 汗”.你 高位 截瘫 的张 海 迪 怎 能点 燃生 命之 灯 创造 出激励人 们奋.我 的人 生……我 想 做你 的朋 友 那 样 任何.水“.上 下 而求索. 。”.无论成功还 是。斗 的奇 迹 ? 如 果 没 有 你 双 耳 失.困难 也 挡 不 住 我 前 进 的脚 步 就。失败 坚 持 到底 永 不 放弃我 想 做你 的朋 友一聪 的 贝多芬怎能扼住命运 的喉算 四周 天寒地 冻 我也 会用赤热..我想你也让 我 们心第 咙 谱就那礼赞生命 的《 九交.的 心 融 化 冰 雪 盼 来 春 天 :就 算,定 能成 为我 的朋 友.。响 曲》 如 果 没 有 你 病 魔 缠 身 的 ?,前 面 有 耸天 的高 山 我 也 会努力.心 相 印 共 同创 造 美 好 的 未 来 吧 !霍金 怎 能 走 向生 命之 颠 洞 悉 宇.攀 登 永 不 放 弃 到达 胜 利 的巅..点评:这 篇 议 论 文 采 用 第 二 人 称 的 手 法 来 写 显 得 亲 切 自然。。习 作 结 构 严 谨 有 条 不 紊 :开 头 引 用 名 人,诗句来诠 释 什/z,是 毅 力 然 后 列 举 古 今 中 外 具 有 坚 强 毅 力 的 名 人 事 例 阐 明 毅 力 是 成 功 的保 障 引.,,出 自 己对 毅 力 的 渴 望 表 明 自 己将 以 实 际 行 动 与 毅 力 做 朋 友 去 创 造 美 好 的 未 来,,。语 言 华美 排 比,段 排 比 句 的运 用 使 文 章 显 得 铿 锵 有 力 很 有 气 势、,。指 【 导教师(上接 第 33 页)胡秀 华 )是 青 白色 的.。可这脸偶尔也有红“腿.脸上 是 又 黑 又瘦“ ”.,已经 不颜色吗 ? 他只能悄悄地 死 去 走完,一的时候 那是在遭 人 取笑时 涨红 了脸”.成样子L 如 果 说孑 乙 己 以 前还.个 旧 时代 知识 分 子 黑 色 的人 生。因 为到底 是读书人 还,一因 为 自己 是 读 书 人 要 要 体面之路这 青 白 红 灰 黑 寥寥几、、、,没有修炼 到厚 颜无 耻这步。待脸 上 还 洗 得 自净 些.现在被 同字.却注 满 了鲁迅 对 孔 乙 己 的批、被人揭到连半个秀才也 捞不 到的短处 时 脸上 又.是读书人 的丁举人 (只不 过是 爬 上 去 了 )摧残得 以 手代脚 连.评 不 满 同情 怜 悯 之 情、、。“笼上 了一层所以说..鲁迅 作 为一一位大文。灰色”。这 灰 色不 就代 表 了失“”起 码 的 生 活 自理 能 力 都 丧 失了 脸 上 除 了黑 色 还 能有其他.豪 同时 又 不 愧 为位绘 画 高手败 者 的颜 色 吗 ? 等到 被人 打 折 了。
范文二:小议鲁迅文章中的色彩描写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萧红有一次做了件红衣服,认为很漂亮,就穿着上鲁迅先生家去了,想听听他的意见。不料先生却指出她那红色的上衣配上咖啡色的裙子使颜色混沌起来了,如果换成黑裙子就好看了。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说明鲁迅先生对色彩美具有极高的鉴赏力。 其实,不只是在生活中,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对色彩的运用也是极为高明的。如果细细加以琢磨,不难发现他的文章中许多地方的颜色都包含着深层含意,决非随随便便写来。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有关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还有各色各样的菜花,鲜艳美丽的珊瑚珠样的盆子……你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童话王国,多么美丽,多么绚烂!而这一切又都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的。难怪它对儿童具有这么大的诱惑力,难怪童年的鲁迅称它为自己的乐园了。 再看三味书屋,作者是这样写的,“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请注意那个“黑”字,黑色似乎总是带给人神秘,带给人恐惧。这是不是也暗示了童年的鲁迅告别自由自在玩耍的孩童生活,即将进入私塾读书时内心的惴惴不安呢?因为上文中就写到孩提时的鲁迅是将家人送他进私塾读书看作是对他顽皮的一种惩罚的。难怪先生家那扇黑色的竹门对他来说是个神秘莫测的未知数了。 同样是描写少年时代生活的小说《社戏》中的色彩描写也是极为成功的。小说中最富有诗意,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莫过于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几个片段。而这几个片段中恰恰都有极为传神的色彩描写。如白篷的船、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乌油油的罗汉豆,这些以黑白颜色为基调的事物组成了一幅清新迷人的夏夜江南水乡水墨画,真叫人心驰神往。而少年们的趣事便发生在这美丽的图画中,景美,人美,情更美。社戏在作者的笔下则是另外一种味道了,戏台是灯火照耀中的,是满被红霞罩着的。戏台上的人物是红红绿绿地动:有穿红衫的小丑,有套了黄布衣的跳老虎,有蒙了白布的蛇精,这却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杨柳青年画了,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表现了江南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不管是水墨画也罢,年画也罢,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本土文化的眷恋却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社戏》中的色彩是清新迷人,包含着轻松愉快的感情的话,那么《故乡》中的色彩要黯淡、沉重了许多(除回忆部分外)。当“我”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时,见到的是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空,这毫无生气的颜色不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穷的旧中国的真实写照吗?中年闰土的脸色是灰黄色的,这暗淡无光的颜色不又是深受层层盘剥、苦苦挣扎着的旧中国广大农民的共同脸色吗?故乡先前也有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这一切多么美啊。可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美的颜色却被旧时代这张大嘴残忍地吞噬了,剩下的只是苍黄的天、灰色的脸。但作者还是寄希望于未来,所以他又让那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在结尾时再现一次,那是在憧憬着美丽多彩的新社会的到来。 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则借助主人公的脸部颜色来反映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孔乙己刚出场时是青白脸色,那是因为好吃懒做,不晒太阳却又半饥不饱的缘故,又不可能吃得红光满面的,所以只能是青白色的。可这脸偶尔也有红的时候,那是在遭人取笑时“涨红了脸”,因为到底是读书人,还没有修炼到厚颜无耻这一步。待被人揭到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短处时,脸上又“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不就代表了失败者的颜色吗?等到被人打折了腿,脸上是“又黑又瘦,已经不成样子”。如果说孔乙己以前还因为自己是读书人要要体面,脸上还洗得白净些,现在被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只不过是爬上去了)摧残得以手代脚,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脸上除了黑色,还能有其他颜色吗?他只能悄悄地死去,走完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黑色的人生之路。这青白、红、灰、黑,寥寥几字,却注满了鲁迅对孔乙己的批评、不满、同情、怜悯之情。 所以说,鲁迅作为一位大文豪,同时又不愧为一位绘画高手。
范文三: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描写鲁迅的诗句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已经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人民永远记住他~
骑在人民头上的,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名.cSPengbo.CoM 蓬 勃范 文网: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描写鲁迅的诗句)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给人民作牛马的,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1
有的人
有的人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描写鲁迅的诗句
2017骞?鏈?0鏃?-
鎴戜滑閮界煡閬?椴佽繀鏄 柊鏂囧寲鐨勫共灏?鏄 彁鍊,櫧璇濇枃鐨?涓嶈繃,浠栧伓灏斾篃浼?em>鍐?/em>鍙や綋璇?...鏈?鏂拌瘎璁?杩樻病鏈変汉璇勮 ,鐐瑰嚮鎶?矙鍙戯綖...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2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续写 纪念鲁迅有感100
3
范文四:鲁迅的文章特点
鲁迅的怀人
散文
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如《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的是后辈或战友,这类文章是用泪水拌着墨水写成的,所以在痛惜与回忆交往中有着深挚的怀念之情,其中含有对反动势力的痛斥。
另一类是如《范爱农》,怀念的是同时期的旧文化人士,这类文章有着叹息其不悟的感情,对这些人迂腐的思想和行动进行含蓄的批判,在怀念的同时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醒的感慨。
还有一类散文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怀念的是师长或对自己有影响的长辈,在这类文章里是边叙事边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尊重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着重表现他们对自己日后思想、行动的感染。 郁达夫曾对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的风格作了比较:“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其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最丰富最伟大。”这些可以说明周作人的早期散文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范文五:鲁迅文章的特点
鲁迅文章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梁实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他发现梁实秋这条“文艺”走狗,在论战中已经理屈词穷,只能借国民党的反动暴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所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②又如,有人曾比较“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和“此生或彼生”两个句子,证明文言简明“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驳说: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用字较多,但意思准确,一看就清楚,“其省力为何如?”①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它就是一种生活现象,为人们所耳闻目见,但不为人们所重视。鲁迅善于捕捉这种现象,加以点染、剖析,使它格外鲜明,引人注意。比方,有这么一种人,天天口里说着白话,运用自如,并不觉得鄙俗可笑,现在却以“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晒”为理由,来反对白话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鲁迅把它写出来,加以描
绘,提高,立刻显出这种人的真面目:“现在的屠杀者”。因为他们不要现在,却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不置一词,却拼命在少年刊物上宣传岳飞、文天祥的故事。鲁迅抓住这个矛盾,尖锐地指出,这两位对于少年未免迂远一点,因为大敌正当头。“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②。并以“登错的文章”作为题目,有力地讽刺了这种现象。
矛盾的社会现象,有时并不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就特别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善于发现这种现象,从它们的对照中来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统治者在宣扬孔教,演奏孔子听了“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意在粉饰升平;另一方面则是干旱成灾,乡民争汲井水,有人竟遭殴毙。鲁迅抓住了这两种现象,对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食肉而不知味,是一个世界,口渴而争水,又是一个世界。自然,这中间大有君子小人之分,但?非小人,无以养君子?,到底还不可任凭他们互相打死,渴死的。”这就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有力地撕下了统治者粉饰升平的幕布。在前节提到的《新秋杂识(二)》里,鲁迅也抓住了当时社会不救活人救鬼魂,不救国土救月亮的怪现象,深刻地揭露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是国民党反动派不准人民抗日救国。由于作者所抓取的是尖锐对立的现象,在表现方法上又特别强调它的对立面,这就赋予它以十分鲜明、强烈的逻辑力量,使读者感到由衷的信服。
揭露事物矛盾,是逻辑思维的重要任务,也是有关杂文说服力的关键问题。鲁迅在这方面的劳动是十分辛勤的,他揭露矛盾的方法多种多样,莫不随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对于一些隐秘而复杂的矛盾,他有时并不急于作出结论,而是经过细致的思考、分析、描述来达到结论;有时则用层层深入地解剖事物真象的方法,让读者从论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会到一个结论,而自己并不在字面上明白写出。如《论秦理斋夫人事》一文,论述自杀者为什么自杀,就是后一种情况的例子。
鲁迅前期的杂文,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同志说:“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①这是鲁迅后期杂文精髓之所在。比如,关于旧形式的采用,这是一个曾经多次讨论过的问题,但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鲁迅是主张采用,主张推陈出新的。他说:“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这“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②这反对了两种片面性,即全盘否定和全盘照搬,而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从新旧形式的对立统一中,来科学地阐明问题。上面举过的“此生或彼生”等例子,同样是辩证法的胜利,它有力地反驳了片面性的观点。
鲁迅的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正像**同志所说的:他用那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去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
画家。**同志在赞扬鲁迅杂文的战斗性的同时,也精确地指出它的形象性的特点。尽管他写的是一时一地的事情,画的是一人一物的面貌,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是由于他“砭锢弊常取类型”,他所描绘的形象,不仅生动、鲜明,而且概括性强。这是鲁迅杂文的另一特色。
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来,杂文的形象创造不是通过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它“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可以利用比喻、故事,也可以根据对象特点直接描绘。鲁迅在这方面的笔力,就像名画师的速写,寥寥几笔,然而逼真,传神。他抓住对象特点描绘出来的形象,经常给予读者以永不磨灭的印象。例如他根据帮闲文人的行径,维妙维肖地勾画了二丑的嘴脸。这是一种扮演公子的拳师或清客的角色。“他有点上等人模样,……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①鲁迅还深刻地指出,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这是一种勾魂摄魄的艺术,不仅鲜明、深刻,而且具有典型的意义。《爬和撞》描绘了这样的形象:人们在拚命地往上爬,然而爬的人多,拥挤不堪,于是就“撞”——投机冒险。撞好了,自己就发财显贵。撞不好,至多不过摔在地上,仍旧可以爬。这样,爬了来撞,撞不好再爬。鲁迅就是这样以活灵活现的形象,概括了当时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概括了某些人的全部人生哲学和经历。他描绘“西崽相”,是“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刻画生在阶级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是“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都是形象逼真,语言凝炼而幽默。
鲁迅还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由于不是虚假的杜撰,而是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故事里渗透着个人深切的体验,所以莫不栩栩如生,发人深思。《立论》②里描写一个人家生了男孩,满月时请客,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做官的,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这故事内容很简单,似乎是个笑话,它是这么生动、有趣,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要“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该说些什么呢?这正是一个战斗的现实主义作家的隐痛,因为在自欺欺人的旧社会里,确实是难于说真话的。
运用譬喻等手法,造成鲜明的形象,用形象来说明问题,这是杂文的评论性所决定的。鲁迅的杂文有许多这类成功的范例。如对保存“国粹”的批判,他先解释“国粹”,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但这未必就是好。接着就说:“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①有拟之于虫兽的,如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②这个形象,由于它的高度概括性,已经走入生活,成为人们喜欢采用的普通名词。此外如把脱离社会培养的天才,比作离开泥土的一碟子绿豆芽,把封建社会比作僵尸等,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确切的譬喻。
这种形象化手法,被用来表现复杂而深刻的思想,特别能够显示它的强大生命力,显示鲁迅的艺术创造性。在《朋友》里,作者为我们讲述这样两件事:小朋友最喜欢看变戏法,待到自己学会时,便索然无味;类似的情况是看电影,等到明白了影片的制造法,知道千丈悬崖者,其实离地不过几尺,从此便不以电影为神奇,处处留心它的破绽,自己感到无聊,反而后悔去看说明隐秘的书。这是十分平常、简单的事,作者让你思索它的含义,接着便把你引导去面向当时的一个生活真理:“暴露者揭发种种隐秘,自以为有益于人们,然而无聊的人,为消遣无聊计,是甘于受欺,并且安于自欺的,否则就更无聊赖。”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要用概念推理的办法来写,那真不知要说多少话,恐怕也难于说清楚,现在从生活出发,只写了那么两件事,互相印证说明,读者便完全给说服了。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灯下漫笔》。作者从钞票贬值折价换成现银,反而沾沾自喜的心情,一下子联想到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从而反映了有关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一个大主题。这种表现方法平易近人,它使一个抽象深奥的思想,十分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
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他的无论那一个形象,总是十分切合事物的真象,一丝也不走样。贴切是形象化的生命,不贴切就失去了形象存在的价值。而且他又善于就近取譬,使读者感到亲切。如所周知,一切形象譬喻,都必须以浅近的、读者熟知的事物来喻深远的、读者不易了解的东西。但是浅近而熟知的事物,如果处理不好,则容易成为陈词滥调,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这就必须从新颖的角度去运用它,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意境,使形象别具新意,不落俗套。这才能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平易而又新鲜,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形象的力量,是诉之于情,从而喻之于理。所以有人认为:形象是感情的发酵素。鲁迅善于把叙述和评论形象化,也善于寓感情于形象之中。他的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总是含蓄于字里行间,借形象而扣打人们的心灵。浓厚的感情色彩,不仅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一部分抒情散文里,而且也表现在他的许多偏重于叙述和评论的篇章中。总之,与形象而俱在,鲁迅的杂文表现了浓烈的感情色彩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一部分是抒情散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经常借形象以抒情,鲜明的形象与真切的情思合而为一,强烈地吸引着读者,激动着读者。如《夜颂》这样描写了黑夜和白天:“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复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这两幅形象,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感触,他对比黑夜和白天,憎恶光天化日之下的“真的大黑暗”,憎恶一切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在一些纪念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对于死者的感情,如《忆刘半农君》,写“五四”时期刘半农的战绩时,提到当时有些人批评他“浅”,但作者却赞美这“浅”:“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彻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
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最后又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在这里,形象的描写,真挚的友情,严正的历史评判,取得了和谐的统一,给予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鲁迅表达感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形象和譬喻。他善于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反复咏叹,以宣泄一种不可抑止的感情。《记念刘和珍君》描述刘和珍等牺牲的事实之后,写道:“但段政府就有令,说他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种排比复沓的句式,有力地倾吐了作者的翻江倒海的激情,强烈地激起了读者对于反动派的仇恨。在《友邦惊诧论》等政治评论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揭露反动派,表达鲜明的阶级感情。
鲁迅杂文的抒情,有时并不借助于比喻、排比等手法,他只是按照事物的真象加以白描,在朴素无华的文辞中,寄托着一种真切的感情。如关于柔石的一段描写:“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①在这里,作者由衷的敬仰和怀念的感情,不是跟柔石的纯洁、善良、勤劳的品质同时写出,一样地感动着我们么?
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但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讽刺作者的本领,就是偏要提出这种“谁都不以为奇”的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②。比如,上面所举的爬和撞的形象,《立论》中的故事,都属于这一类,都具有明显的讽刺性,包含着作者的善意和热情,让读者在不禁发笑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对于敌人,鲁迅也经常燃起讽刺的愤火,但为的是要把他们烧毁。比如《“有名无实”的反驳》,从报上引述一位国民党排长的话,同现实生活相对照,进行无情的鞭挞,几乎通篇全用反语写成,造成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鲁迅说:自己“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①。好用反语,是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的一大特点。在与论敌笔战中,尤其是这样。
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所周知,“曲笔”原是旧中国反动政治迫害的产物,鲁迅在《花边文学》的《序言》里,曾经这样说过:“那时可真厉害,这么说不可以,那么说又不成功……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是什么呢?”知道这个情况,我们就了解鲁迅的一部分杂文,所以采用“曲笔”,原是迫不得已的。有人把“曲笔”当作鲁迅笔法,好像鲁迅一贯喜欢用这种方
法写作似的,这是很大的误解。实际上,只要有可能,鲁迅总是竭力把文章写得明白晓畅的。“曲笔”既是政治迫害的产物,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有成规可循的艺术手法,它需要适应不同的题材,对付不同的政治环境,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有全篇用隐喻的,如《现代史》。内容写变戏法,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观众榨钱,今日这班人走了,明日那班人又来。全文没有一句话涉及当时的政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现代史。有全篇用反语的,还有说故事,引古喻今等多种方法。对于这类杂文,我们主要认识它的战斗作用和意义,而不必去学习它的隐晦曲折的形式,因为今天已经根本不同于鲁迅所处的时代。
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这除了思想内容的先进、深刻,有助于他在艺术上的发现以外,还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一座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此外,他在写作过程中的认真构思和锤炼,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就算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笔”。他曾这样说:“人家说这些短文就值得如许花边,殊不知我这些文章虽然很短,是绞了许多脑汁,把它锻炼成极精锐的一击,又看过了许多书,这些购置参考书的物力,和自己的精力加起来,是并不随便的。”①这种艰苦劳动、精益求精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让我们认真地学习鲁迅杂文的战斗性和艺术表现力,更好地发挥杂文打击敌人、教育人民的作用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议鲁迅文章中的色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