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亩见方
“一亩见方”......“一亩见方”,“一亩见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九课《泉城》一文,讲到珍珠泉时,说“泉池约一亩见方,??”一亩见方到底有多大,
《现代汉语词典》上,“见方”的意思是——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如《海燕》:“它的面积不到一里见方,全是岩石。”按这个说法,课本上的
”为面积单位,不可以放在“见方”的前面。是不是真的这样, 用法有不妥之处,“亩
最早在清代王昶的《游珍珠泉记》中写道: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解释: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
百度词典对“亩”有以下解释:
详细字义
〈量〉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十,从田,久声。十,四方。本义: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 同本义,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Chinese unit of area mu ( 1 / 15 of a hectare)]
畮(mǔ),六尺为步,百步为畮。秦田二百四十步为畮。
高林生老师也对此问题做了以下解释(以下为原文):
首先应该肯定:“一亩见方”是一个无法精确计量的估数。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从“亩”说起。依照现行工具书的说法,“亩”是我国市制的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60平方丈。如果要换算为公制的话,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但要强调的是,这一说法是现在的定制。中国历史上所说的“亩”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惟中国历代对于地亩之数,本无精密统计,又未经清丈,亦无法确定计亩之单位。”“地积之量以长度之二次方幂计之,地积本身则无为标准之基本量;故言地亩之大小,可以尺度之数计之。”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作为地积单位的“亩”,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量,地亩的大小通常是以尺度来计算的。按照周朝的规定,6尺为步(有的说6尺4寸、也有8尺之说),百步为亩。到了秦代,则以5尺为步,240为一亩。
汉代沿袭秦代的制度,而唐朝则以宽一步,长240步为一亩。
整个清朝以5方尺为步,以240步为一亩。至于一步究竟是多长,又是一个变化的量。周代的一尺大约为19(9公分,秦尺约合27(65公分;汉尺约23公分左右;清代的一尺约合32公分左右。
再来说“见方”。所谓“见方”,现行工具书认为:它是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教材上“一亩见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结合以上我们可知:“亩”作为地积单位是“可以尺度之数计之”的。因此这里所说的“一亩”实际上是被视为表示长度的数量词使用的。
综合以上所说,课文中的“一亩见方”,是模糊地指每一条边的边长约为240步的一块正方形的地方,大约为现在的670平方米左右。
注:(济南珍珠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
范文二:1.“败笔”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阅读答案
读课文第2、3、5段,完成以下各题。
1.“败笔”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指图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B.指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语句
C.指游览者审美情趣上的失误
D.指园林设计和修建上的失误
2.“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和“愿望”分别指什么?
①“他们”
指:?????????????????????????????????????????????????????????????????。
②“愿望”指:?????????????????????????????????????????????????????????????????。
3.第3、5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
B.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C.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D.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4.“绝大部分”“绝”“决”等词语起什么作用?这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特点?请摘引文中一句话回答。
阅读答案:
1.D
2.①设计者和匠师们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B
4.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解析】略
范文三: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部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燕平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 B(??? C(??? D(???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 ? 参考答案:
? ???1(C 2(A 3(B 4(C 5(C
0044、仓慈传
? ?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未,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豪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诚狱讼,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和中,迁敦煌太守 迁:升任
B(先是属诚狱讼,县不能决 县:县官
C(吏民畏而爱之 畏:敬畏
D(郡在西陲 陲:边疆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初未,为长安令,清约有方 清约:清廉,简约
B(循故而已,无所匡革 匡革:改革,建树
C(抑挫豪右 豪右:豪门,权贵
D(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 贡献:给当地官员送礼 3(对下列语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慈躬往省阅——仓慈亲自在府衙查阅
B(旷无太守二十岁——(敦煌)空旷,有二十年没有太守到任 C(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一年中判刑的还不到十人 D(大姓雄张,遂以为俗——郡中世家大族称霸,已习以为常 4(下面句子分成四组,全部说明仓慈为各族百姓办好事的一组是( ) ?画其图形,思其遗像
范文四:一为下列句子选择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http://www.stu.com.cn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
A.齐国的百姓未曾贿赂秦国,终于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结交
秦国而不援助五国,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难免要灭亡了。
B.齐国的百姓未曾贿赂秦国,终于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赞同
秦国而不援助五国,五国既然灭亡了,齐国也就难免要灭亡了。
C.齐国未曾贿赂秦国,终于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赞秦国而不
援助五国,五国既然灭亡,齐国也就难免要灭亡了。
D.齐国未曾贿赂秦国,终于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结交秦国而
不援助五国,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难免要灭亡了。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A.假使当初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荆轲不到秦国行
刺,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命运,如果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
易估量呢。
B.假使当初三国各自爱惜那些土地,齐国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荆轲不到秦国行刺,
赵国的良将李牧还在,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命运,如果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呢。
C.假使当初三国各自爱惜那些土地,齐国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荆轲不到秦国行刺,
赵国的良将李牧还在,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命运,如果同秦国较量,有时还不容易估景
呢。
第1页(共2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http://www.stu.com.cn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D.假使当初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荆轲不到秦国行
刺,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命运,如果同秦较量,有时还不容易
估量呢。
1.D 2.A
第2页(共2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范文五:低年级如何在文中理解词句的意思
低年级如何在文中理解词句的意思
郑常庄一小 赵玉华
语文教学就得念语文经,体现出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离开了语文经,就不是语文教学。要想把文章写好,语言表达的生动、丰富,也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低年级重点在字、词和句上。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呢,我想,这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如果设计好了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第6课《动物时装表演》这一课上,需要学生理解“五彩缤纷”、“喝彩”、“七嘴八舌”、“蓑衣”这几个词语。但这几个词语有的学生大概知道一点意思,有的就是没听说过,比如“蓑衣”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因此,不同的词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五彩缤纷”的意思学生能理解,但什么样就是“五彩缤纷”了呢,我采取先让学生想象,用“有( )色的,有( )色的,还有( )色的”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学生说完后老师告诉他们这就是“五彩缤纷”。然后让学生看孔雀的图片,最后让学生把“五彩缤纷”换个词说说孔雀是什么样的,学生能换词换的正确,说明他对这个词的意思理解了。
“喝彩”这个词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对意思不是很清楚。我采取先不出现这个词,看完孔雀这么漂亮后,你此时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孔雀说什么,怎么说,学生会很激动,说出“孔雀,你真漂亮~”“孔雀,你的时装太美了~”等等这样的话。这时候,老师再对学生说:“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就是在给孔雀干什么呢,”学生这是肯定
会想到“叫好、称赞、喝彩”这些词,自然也就明白了“喝彩”的意思。“七嘴八舌”这个词的意思我采取了和理解“喝彩”意思相似的方法,也是先让学生讨论评选谁为最佳时装,大家的意见很不一样,这时再说这就是“七嘴八舌”。
“蓑衣”,学生是完全不知道的,他们没有见过,因此直接看图片便清楚了。
再如,学习11课《神奇的小罗盘》这课中,有一个词是“沉思”学生知道是思考,但又不完全准确。因为学生对指南针知道一点,但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拉着红色的指针使它总是指向北方”,这时,学生学习的正感兴趣,我让学生安静地想一想爱因斯坦思考的这个问题。学生坐在那托着腮帮子的,闭眼的,向天花板看的,都在那里静静地思考。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这时,我告诉学生你们刚才的行为就是“沉思”。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沉思”的意思。
重点词语的意思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就明白了。不同的词语采取不同的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老师不精心设计,盲目让学生自己去想,对学生来说会有难度,不仅耽误上课的时间,而且学生还不明白,不会运用。有一次,自己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学习第1课,里面有个“悠扬”这个词,我只是让学生读读书,想想你们在山村里唱歌时,歌声怎样,因为从高年级下来,总觉的孩子应该知道,所以就没有精心的去设计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方法,结果讲完后学生根本不会。用这个词写一句话,不会写,有的孩子写出来用的根本不正确。
如何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词句的意思,是要精心设计的。自己因
为是第一年教低年级,方法、经验还很少,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