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 溶液
分散系 浊液
胶体
混合物
其他(如漂白粉,空气等)
金属单质:Na、Fe、Cu等
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Cl、H、O、O、C等 、222360
纯净物 酸:HCl、H2CO3?等
无机化合物? 碱:NaOH、Ba(OH)2、NH?HO等 32
化合物 盐:Na2CO?、NaHSO?、Cu (OH) 等?3422CO3
氧化物:CO、CO、CuO等 2
有机化合物? :CH3CO?OH、CH、CH、CH3CH?OH等 4262又: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分为:
强电解质:HCl、H2SO4?、NaCl等?
电解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CH3CO?OH、NH?HO等 32
非电解质:C6H12?O、CO等 6
电 解 质 非 电 解 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定 义 合物 的化合物
相同点 必须是化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能电离? 不能电离
不同点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 ?与常见物质?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酸,碱,盐及部分金?属氧化物,水等 类别的关系 ?物、绝大多数有机物等?
强 电 解 质 弱 电 解 质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比较
通常为 通常为
强酸:HCl、H2SO4?、HNO3等 ?弱酸:CH3CO?OH、HF、HClO、HS、2与常见物质?强碱:NaOH、KOH、Ba(OH)等 H2CO3?、H2SiO?、H4SiO?等 234类别的关系 ?绝大多数盐:?NaCl、CaCO3?、CH3CO?ONa弱碱:NH?HO、Al(OH)等 323
等 极少数盐、水
1.按照无机物?的分类方法?,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不同类?型的物质是? ( ) A(火碱、烧碱、生石灰 B(生石灰、冰、干冰
C(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D(纯碱、硫酸钠、胆矾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水 B(食盐 C(纯碱 D (酒精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 A(铝 B(食盐 C(硫酸 D(蔗糖
4. 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类 B(CO、SiO、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22
C(醋酸、硫酸、硝酸均属于?酸类 D(Na2CO?、Na2SO?、NaCl均?属于钠盐 33
5.下列5种物?质:?CO?NH?SO?H2SO4??NaCl。其中,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是?_____2 3 2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遇氯化氢有?白烟生成的?是____?_____?,?____(
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_?(2011真?题)
6.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B.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C. 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 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8. (6分)下列物质?NaHC0? ?氢氧化钠溶?液 ?乙醇 ?HNO ?S0 ? C13322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属?于盐的是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9((6分)下列物质 ?烧碱、? Fe(OH)胶体、?NaCl、?CO、?铁片、?石墨、?甲烷、32
?HNO、?Ca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请填写序号?,下同)_____?_ ;属于酸的是?3
_____?_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
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Cu B. SO C. NH D.NaCl E.NaOH F.HCl G.酒精 23
2.胶体
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即:分散系,分散质十分?散剂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
一、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较均一、透明、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1.胶体的定义?: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3.胶体的性质?
?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
?布朗运动——受分散质分?子(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胶体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电泳——胶粒对胶体?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电,硅胶粒带正3?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用于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强胶体粒?子运动与碰?撞,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用于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等。
12(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丁?达尔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
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1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7-9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10m之间
17(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溶于?水或加热熔?化时离解成?离子的过程?叫做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被?加热熔化均?可发生电离?,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于?水时发生电?离。 2.电解质溶液?是电中性的?,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
3.与金属的导?电原理(通过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不同,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是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其导电能力?越强。
练习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2-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CO+2H=CO?+ HO 322+,,B(氯气与H2?O反应:Cl+HO==2H+Cl,ClO 22,,C(钠与水反应?:2Na+2HO==2Na,2OH,H? 222+2,D(硫酸铜溶液?与Ba(OH)反应:Ba+SO==BaSO4?? 24
练习2:下列各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2+2+---A(K、Na、OH、NO B(Cu、Ba、Cl、NO 33+2+-2++-2--C(Na、Mg、OH、SO D(Fe、H、NO、ClO 43---2+练习3:向含有Cl?、Br、I、Fe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量?明显减少的?是 ;离子数量基?本不变的是? 。
练习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硫酸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钠:
硫酸:
氯化铜:
5(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一 —A(K HC03一? N0ClO 3+2+B(Na S032一? NH+ Ba 42+2一— C(Ba S ClS042一? -+D(A102一?C032一?Cl Na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2十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 + Ag= Zn+ Ag 十 2+ B(盐酸加到氢?氧化铜中: Cu(OH)+ 2H= Cu+ 2HO 2 2十 一C.少量金属钠?放到冷水中?: Na + 2H0 = Na+ OH+ H? 222+一D(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0)+2CH3C?OOH=Ca+2CH3C?OO+2CO?+2HO 3222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OH,HO 2+ 2,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 2H HO + CO? 3,223+ 2+C(铁粉投入F?eCl3溶?液中:Fe + Fe2Fe , 2-+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 2H?+HO CO3, 22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OH)应:H+OH=HO 2与盐酸反?22-2+B、MgSO4?溶液与Ba?(OH):SO+Ba=BaSO4?? 2溶液反应?42+2-C、C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Ca+CO= CaCO3?? 3+2-D、CaCO3?与稀盐酸反?应:CO+2H= H2CO3? 3
3、氧化还原反?应
举例:H+CuO====Cu+HO 2Na+Cl====2NaCl? 222
请你谈谈: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aCO3?+2HCl=CaCl2??+CO+H2O是氧?化还原反2
应?吗,为什么,
要点: 化合价 , 电子,发生 , ;
Zn+H2SO4?=ZnSO4?+H? 氧化剂: ;还原剂: 2
化合价 , 电子,发生 , ;
例:在下列各式?中,当左边的物?质能生成右?边的物质时?,试指出下列?带点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1)KClO3??KCl (2)HClO?O( (3)KI?I (4)NO?HNO 2223(((
1、常见的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O、Cl、Br、I、S?(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2222
致)。
55,6,,,,74
,C,,,,,KMnO,SO,,(2)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浓、、?。 334242
3+2++(3)金属阳离子?如:Fe、Cu、(H)?(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Fe?,CuSO4
2+2+?=FeSO4?,Cu中,实质上是C?u离子氧化F?e原子,Cu作氧化剂,Fe是还原?剂)。 2、常见还原剂?:在化学反应?是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Na、Mg?(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如:、HC、CO、SO?。 22
(3)有变价元素?的低价态化?合物如:SH、HI、HBr、HCI、FeSO4?、Na2SO??。 2 32,,,,(4)非金属阴离?子如:S、I、Br、CI?。
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置换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都量置换?反应 练习2: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能发生的是? ( ) ,2+ 3+ ,2,A、Cl?Cl B、Fe?FeC、I?I D、CO?CO 2232
练习3:在SiO2? +3C= SiC + 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 ) A( 60:36 B( 36:60 C( 2:1 D( 1:2 练习4:在稀硫酸与?锌的反应中?,硫酸是: (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被氧化 D.催化剂
5(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3+2+- A(Fe?Fe B(CuO?Cu C(Cl?Cl D(H2SO4??BaSO4?2 6.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 ,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3
由此推断N?a2SeO? 3的作用是?
A作还原剂? 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7.试举两例有?水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
?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 。
?水只做氧化?剂 。 8(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 2-2- 2--A(SO?S B(SO ?SO C(HCO?CO D(I?I 232332
9(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10(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氧化氯?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则二氧化氯?( )
A(是强氧化剂? B( 是强还原剂?
C(是离子化合?物 D(分子中氯为?负1价
11. 在化学上,常用CaH?氢气的药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HO,作为制取2?22Ca(OH),2H?, 有下列四种?判断,正确的是( ) 22
A. H2O是氧?化剂 B. CaH2中?的氢元素被?还原
C. H2只是氧?化产物 D. 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12. 造纸工业常?用Cl2漂?白纸浆。漂白后的纸?浆要用Na?HSO3除?去残留的C?l,其反应为: 2Cl+ NaHSO?+ HO = NaCl+ HCl + H2SO4?,在这个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2 3 2
之?比( )
A( 1:1 B( 1:2 C( 2:1 D( 2:3
13(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
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高温
Al2O3? + N + 3 C 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生成 AlN的过?程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是氧?化产物
14(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的,而是2+3+以Fe?和Fe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二价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与铁的?吸收。
+(1)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A中Fe2?做 剂, +B中Fe3?做 剂。
(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 剂,具有 性。
范文二:必修一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设计】
授 课 学 科 化学 授课地点 教室
2015 年 10月 23 日 上 课 日 期 年 级 高一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课 题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课标要求 进行分类。
知识与技能
1、 复习回顾初中基本概念。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
过程与方法
学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 1、通过幻灯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
喜悦。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
任课教师: 石佳佳 教研室主任: 编写时间: 2015 年 10 月 日 审批时间: 2015 年 10 月 日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授】
,教师,同学大家好,我们已经学习完第一章,从今天【课程引入】 开始我们一同走进第二章的学习。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引入,首先我们看两张图片,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
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
以图书馆的书都是按照科目去分类的,方便大家查阅,
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能够很快的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是因为超市也是分门别类摆放物品的。把同一类的物质
放在一起。
给学生思创设情境, ,导入,那么对于多达千万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
考时间 提高学生【知识回顾】 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分对课堂活 类的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动的参与
类呢。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程度。
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思考与交流]
请尝试对HCl、SO、CaO、KOH、NaSO、HSO进行分类, 22423通过提问
从物质组成上来说: 学生回答 的形式,让
学生回顾 (氧化物:SO、CaO 酸:HCl、HSO 碱 :KOH 223
学过初中 盐:NaSO ) 24知识点。 教师提示:从状态分类
(固体:CaO、KOH、NaSO气体:HCl、SO 液体:HSO) 24 223
那我们对初中所学过的概念进行回顾复习:
元 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 子的总称。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
的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原有的化学性质。 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
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都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
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元素或(NH)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4 +金属离子或(NH)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
[思考与交流]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新课学习】 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回顾复习
初中基本
概念。考查
学生对初
中知识的
掌握情况。
,问,对于NaCO,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23学生回答
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
碳酸盐。)
举例:NaSO和NaCO 都是钠盐,那性质一样吗, 2423
【教师讲授】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
3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
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课程引入】
不足。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CO的例子。 23
【教师讲授】
那需要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 考查学生
NaCO 钠盐 23掌握程度。
NaSO 钾盐 24
KSO 硫酸盐 24 KCO 碳酸盐 23
【教师讲授】
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可是条【知识回顾】 理性不是很强,我们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帮助学生
再理一遍。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
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
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4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
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
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
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
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
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5
,板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板书设计】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知识点总结与掌握,整理笔记到笔记本,书上P25 第三题,P29课后习题1-4。 【课后作业】
【课堂反思】
6
7
范文三:化学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反应的多样性是化学科学的客观存在,人们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应该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这既是化学科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化学的分类是化学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本节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的简单分类,二是分散系及其分类。物质的简单分类是对酸、碱、盐、氧化物内容的回顾与提升;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胶体是新知识。
2.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析
②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③知道依据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
④知道胶体的性质,尤其丁达尔现象
2.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二、说教法(再说教法与学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胶体的性质。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胶体的性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胶体丁达尔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最后说一下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其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如果走进超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去图书馆,如何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书?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商品和图书是把某些相似的物质分在一起。进而引入到化学中,人类在二十世纪合成和分离了2285万种新物质,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我们是怎样认识的呢?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请大家对Na 2SO 4、Na 2CO 3、K 2SO 4、K 2CO 3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一是分为钾盐和钠盐,二是分为碳酸盐和硫酸盐。
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角度不同,同一物质会在不同类别中,大家认为上诉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呢?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知道,两种方法一起用更好,因为对物质的认识会更全面。
从而引出交叉分类法,并给学生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法所依据的标准有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为了全面的认识某物质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类。例如Na 2CO 3从阳离子角度属于钠盐,从阴离子角度属于碳酸盐。
让学生阅读教材P25第一自然段,引出树状分类法,给学生强调,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让学生看图2-3, 树状分类法举例,加深对树状分类法的理解。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数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分为氧化物和酸碱盐。让学生在框内填上具体物质,进一步体会树状分类法的应用。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习题练习。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2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
首先以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展示NaCI 溶液、淀粉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液和泥水混合液,让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进而引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都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体系,我们把它们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物质称为分散质,如NaCI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H 2O 。
提出问题:根据物质的状态,可以把物质分为三大类:气态、液态、固态,如果把状态不同的分散质分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分散系?引导学生阅读P24 2-2,读书有九种分散系。然后引导学生去认识、去举例在生活中这九种组分的例子,例如气体和液体→雾、云;液体和固体→油漆;固体与液体→混凝土,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散系与分散质的种类与不同。
在这个基础上向学生讲解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直径100nm ,如果直径在1nm--100nm ,该分散系为胶体。举例生活中的胶体,稀豆浆、牛奶等, 使学生能将化学联系生活,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讲解胶体。
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1、2、3来学习胶体的性质。
实验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过程一定要给学生交代清楚,需要特别强
调,是把浓的FeCI 3滴加到沸水中,不是冷水,也不是稀的FeCI 3溶液。
实验2:光束分别通过Fe(OH)3胶体和CuSO 4溶液,这个实验也是本节的重点。
当激光笔的光线照到Fe(OH)3胶体时,我们可以看见有一道光亮的通路,同样照
到硫酸铜中却没有。学生一定会好奇这是为什么?从而由我讲解丁达尔效应及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散射)和应用(区分胶体和溶液)。并采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例如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等,使学生能将化学联系生活,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3:Fe(OH)3胶体与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胶体能透
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实验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科学视野,我进行讲解和归纳胶体的其他性质:布朗运动、正电荷Fe(OH)3胶体的电泳运动、以及聚沉性质。
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习题练习。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范文四: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 1节 物质的分类
典例分析
1.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 “ 钡餐 ” 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 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 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 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 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③⑤⑥⑦ D .①③④⑦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径介于 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4.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
5.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 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 KCl 、 NaClO 、 BaC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O3、 KClO 3、 Cl 2、 NaCl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3PO 4、 H 4SiO 4、 HCl 、 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 N 2、 HCl 气体、 CuSO 4·5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金、汞、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 X 、 Y 、 Z 三种元素,已知:
① X 2-、 Y -均与 Y 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 Z 与 Y 可组成化合物 ZY 3, ZY 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2)将 ZY 3溶 液 滴 入 沸 水 可 得 到 红 褐 色 液 体 ,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 。
a .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 “ 通路 ”
b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 .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 .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 .做饭用的不锈钢锅
C .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 .消毒用的碘酒
2.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 硫酸、纯碱、石灰石 B .氢硫酸、烧碱、绿矾
C .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 D .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 ()
A. 混合物:盐酸、生铁、空气 B .化合物:CaCl 2、 NaOH 、 HCl
C .盐:CaO 、碳酸钙、食盐 D .单质:C 60、 O 3、石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 . O 3是由 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 CuSO 4·5H 2O 是一种混合物
5.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 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 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
A. 雾 B .蛋白质溶液 C .石灰乳 D . KNO 3溶液
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 2、烧碱、聚苯乙烯、 HD ③ 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位素:126C 、 136C 、 146C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
C .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 .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8.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 (NH4) 2SO 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 . 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1 nm=10-9 m), 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 体
C .往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 .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9.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①糖类 ②塑料 ③石油 ④蛋白质 ⑤合成纤维 ⑥棉花 ⑦陶瓷 ⑧玻璃 ⑨ 天然气 ⑩水泥 ? 合成橡胶 ? 煤 ? 油脂 ? 羊毛
A. ①④ ? B .②⑤ ? C .⑦⑧ ? ? D .③⑨ ?
10. “ 纳米材料 ” 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 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二、非选择题
11.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 (酸、碱、盐均为溶液 ) 。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 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 ______。
(2)不跟第Ⅰ组中所有物质发生上述反应的第 ______组物质中的 ______, 能与第Ⅲ组中 所 有 物 质 发 生 反 应 , 其 化 学 方 程 式 分 别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别设计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发生的下列变化。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有:明矾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 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 精灯、聚光束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生成了胶体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 A 、 B 、 C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 A 为固体, B 和 C 均为气体。在 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B 、 C 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________。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 B 、 C 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 A 、 B 、 C 中的 ________,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 E 溶液是一种强酸,则 E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 (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 [硅胶的主要 成分是二氧化硅, 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 (CoCl2) 作指示剂, 无水氯化钴呈蓝色, 吸水后变为 CoCl 2·6H 2O 呈粉红色 ],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 (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 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 ,等等。
(1)写出制取干燥剂碱石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②④⑤ D .全部
(3)上述干燥剂中,不宜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①~④,其主要化学成分依次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各物质所属的类别 ) 。
范文五:必修一简单物质分类及其应用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PT展示考考记忆力的小游戏。 回答记住的词语 由小游戏开始吸引学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分类可以记起来背起来更
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加容易,学习更有效率。
北京 上海 广州
?让学生先记忆乱序的词语
?再展示按分类的词语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分类的方法,那么同学们还能举出什回答:图书馆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分类么其他的例子吗, 图书、糖的种类、车十分普遍,并且带给我们许
的分类、船的分类、多便利
飞机的分类、食物的
分类等
生活中的分类随处可见,那么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学生会答问题 从生活中的分类,联系是否也用到了分类的方法呢, 到科学学习的分类。
回顾初中的知识,让学生做练习题。 回顾初中知识为下面
新知识做铺垫。
通过知识回顾我们知道,在纷繁复杂的众多事物中去寻找规倾听 了解进行分类的目的律,对事物进行分类,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便利,帮助我们在混及意义,分类方法的类型。 乱中寻找头绪,更好地对事物进行研究。那么在化学学习中,主
要学习两种分类方法。有树枝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学生完成学案P31的回顾与思考。 完成练习 认识“树状分类法”,
并了解其特点
我们对大的事物细分、再细分,前后有非常鲜明的层次感和
从属关系,其形状类似枝杈纵横的大树,因此我们把这种分类方
法称为“树状分类法”。
学生完成学案P32 的实践活动1。 完成练习 运用树状分类。
对化学反应进行再分类: 思考回答 对反应类型有总的认
识,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 化学反应树状分类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按反应前后种类、类置换反应A+BC=AB+C
别分类
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按得氧,失氧分
还原反应 类
高温
例如: 2CuO+C===2Cu+CO2
那么如果同一种事物具有多重属性,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思考对盐可以按学习“交叉分类法”,分类又是怎样的呢, 什么角度来划分。 并了解其特点
如:学生完成学案P32 的实践活动2。
四种盐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称为“交叉分类法”。
学生完成学案P32 的实践活动3。 回答问题 运用交叉分类法。
完成练习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对碱,盐,氧化物还可以
进行继续分类吗,
同学们,今天我们对物质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了解了倾听 了解分类对化学学科“树状分类法” 和“交叉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总结方法。 学习内容
分类对化学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元素进行分类,形成了最早的元素周期
表,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类。
同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 思考, 对学习科学知识有分
镁、铁都属于金属单质,且都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H”前,找规律 类的思想。 请根据初中所学过的知识推测镁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规律:活泼金属单质+酸=盐+H? 2
完成课本“实践活动3” 思考, 对学习科学知识有分
找规律 类的思想。
补充: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Ca
2Ca + O2=2CaO
CaO + H2O= Ca(OH)2
Ca(OH)2 + CO2=CaCO3 ?+H2O
C
C+ O2 =CO2
CO2+H2O=H2CO3
H2CO3 +Ca(OH)2= CaCO3 ?+H2O
课堂练习: 练习 巩固知识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不错,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对学 鼓励学生 习内容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课后大家可以自己收集整理资
料,用今天学习的分类方法对其他的事物进行分类,当然自己也
可以寻找其他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一、树状分类法
二、交叉分类法
三、同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