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利润)的计算
一、企业利润
1、若题目给出了年利润率,则企业利润=企业总资产×年利润率
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
A. 29.2万元 B. 32万元 C. 39.2万元 D. 42万元
答案:D本小题考查的是年利率。毛利润/总资产=10% 毛利润/(400+100)=10% 毛利润:50万元 年净利润为50万元-100*8%=42万元 所以选择D。
2、若题目给出了生产成本,则企业利润=企业销售额-生产成本总额
=产品数量×(销售价格-生产成本) 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产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一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答:选B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
则该企业至少降低成本为500-400=100(万)
2、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
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
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
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② ④
答案C,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答案: A。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汇率”“利润率”。首先判断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利润下降,其次明确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因而在1美元=6.32人民币元时的利润率为:(6.32×24-144)÷144×100%;在1美元=6.27人民币元时的利润率为:(6.27×24-144)÷144×100%。前者减去后者结果约为0.83%,故A项符合题意。
范文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丁小娟
【内容摘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进一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重要保证。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本文在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目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就如何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献策献力。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并要求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企业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现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因此,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人员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效益的优劣,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经营收入的合法性,成本费用的真实性,损益计算的准确性;经济效益审计则侧重检查资源利用的经济性,经济活动的效率性和执行目标的效果性,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效益审计通过其评价功能,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审计是经济监督的工具之一,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经济运行,加强经济活动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方式,对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速经济发展进程都有着客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市场规则对企业的严峻挑战,企业经营更加理性化。“企业不赚钱就是死亡;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犯罪”。这位企业家的格言,把企业经营的宗旨与压力,市场的竞争与挑战讲的非常现实。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根本,追求的目标。说明现代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营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快速转变经营观念,只有提升经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三化建设,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急切的需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完善改进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是决策者在新形势下的要求。目前,在企业中推行经济效益审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标志,是现代工业的一个产物。 审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改革,也在逐步完善起来。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审计的目的和内容而进行的分类,它在提高企业管理、运行各方面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标志。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企业经济管理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它又成了现代工业的一个产物。
(二)、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提高企业自主经营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我国宏观调节机构尚不健全,部分企业缺乏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因此,在宏观调控机构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审计要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职能,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与合规,更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及时纠正企业不良经营行为,减少损失浪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益。
(三)、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落后,损失浪费严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企业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能够促进企业挖掘内部自身潜力,提高经
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树立效益管理意识,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之一,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控制等职能。它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围,而应扩展到企业生产、计划、决策、营销、采购等方面,不应只注重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范围,拓展了审计领域,而且提升了审计职能,完善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三、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企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 一些思想认识上的混乱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工作上的种种偏差,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却受管理层的制约和影响,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使得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更有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审计部门的具体业务也往往是临时指定。但客观性、独立性却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这些都使得效益审计发展相对滞后。
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为主,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有距离。对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仍然存在疑问。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审计职能的局限性,还有审计人员思维方式和技术知识水平的限制。
4、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系统运用不熟练
目前审计人员往往对于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不了解,难以发现利用计算机舞弊的现象。尤其是现代企业ERP系统全面实施后,企业的业务处理模式、管理模式
和内部控制模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逐渐变得模糊,原先从财务数据入手的审计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审计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
5、缺乏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由于目前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及报告等均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提供指南,审计人员就很难采取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专业判断上难以达到一致性和客观性,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审计人员自由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且更多地运用职业判断,加大了审计风险。
6、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显著的特点是对审计对象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评价,而要进行评价必然涉及到怎么运用具体的的经济指标、评价标准的问题。而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审计范围广泛,对象千差万别。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不同,衡量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就很难统一。因此造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概念明确且社会认可的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7、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尽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从实际整改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样的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效果利用程度不高。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弊端的成因分析:
1、思想观念认识不足。、
企业的一些相关部门、人员对效益经济审计思想上认识不足,观念上也不够重视。他们对效益审计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在开展经济效益工作的时候,很多审计机关对于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是在财务合规性审计过程中顺带关注,对效益审计的评价和管理建议也只是在财务审计报告顺带提及,并没有足够重视效益审计。这些审计人员认为,企业能够自主经营、正常生产经营,实现经济利益所得,就没有必要再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更不用说为了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了。
2、审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工作,除了知道必要的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能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仍然以财务人员为主,对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未能综合运用经济、工程、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由于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相对狭隘,难以满足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综合性强、层次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就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有的还会做出大量跟企业长远发展不符合的审计信息,出现本质性和专业性的错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3、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应在考虑审计资源、审计风险、管理需要等的基础上,来制定审计计划,并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目前,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管理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从而合理降低审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4、审计取证手段不力。
审计对报送资料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真实完整的经营管理、财务等资料是审计机关进行有效审计的基础。企业内部效益审计要求高、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需要财务报表、账册凭证等资料,还需要被审计单位开展相关经济管理业务活动的资料。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索要资料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在取证时,有的单位不配合审计人员调查、不提供资料,这样就无法查清有些问题,难以准确定性处理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反映。
四、企业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举措
(一)转变经济效益审计观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经济评价活动,它注重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
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审计观念和技术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审计人员思想上要重视经济效益审计观念,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大胆探索和实践。
(二)加强审计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在组织体系建设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审计不受经理层、其他管理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只有建立一个好审计组织机构,才能转变审计人员、部门领导等原有的审计观念,审计人员才能独立行使审计机构的权限。有了组织机构的强力保证,审计人员才能顺利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才能保障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的工作水平,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经济效益审计的计划,决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最后得出可靠、有效的结论,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加强培训,进行持续、规范、强制的后续教育,来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使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适应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务,也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技术培训,如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工程学等,重点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和经验。此外,针对经济效益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我们除了加强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的培训外,也要使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生产、技术、经营、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开展对审计人员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的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满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基本需要。大专院校和相关机构应多设几个相关专业,多招生些品学优良的学生,来提高未来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从源头上把好审计人员的质量关,提高审计人员从事经济效益审计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将从根本上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实施。
同时,也可以向社会适当聘用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特别是
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才,有效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弥补审计人员在其他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更好地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
(四)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对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审查时,应先确定审计目标,然后收集证据,根据审计评价标准,然后作出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我们将无据可依,进而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只有建立了明确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才能提出审计意见。所以,建立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价体系对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至关重要,是经济效益审计成功的关键。
(五)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评价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审计结果较为客观、真实、全面和准确,就要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中,首先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要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因而,既要有财务指标,也应有非财务指标。这样,可避免审计评价工作出现遗漏,进而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地考核和评价。
2、科学性原则。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指标自身的科学合理性,又要结合企业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
3、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无论是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还是指标的计算,均应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五、结语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深化企业审计的重要举措和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进行定量考核,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入剖析重点环节与问题,充分揭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全面经济效益审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应结合自
身具体情况,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专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以便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奠定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及资料:
[1]《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探讨》,来源:审计署网站 , 2009年第9期
[2] 周应良,《关于我国经济效益审计难点、对策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5年
[3] 高岩芳,《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
[4] 姚福清,《浅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国审计网,2007年
[5] 张晓平,《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力诺集团,2009年
范文三:企业经济效益论文
企业经济效益论文
摘 要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很重要。而在企业中,会计审计工作的目的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服务。
前言: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就是经济效益的竞争,而会计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化运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会计审计是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把握、对会计数据准确性的完善,同时避免出现会计或财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然而,在当前的大多数企业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会计审计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现代审计工作当中,会计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审计方式,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会计审计指的就是经济行为的运行,检查企业中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对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进行核查,同时判断相关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当中,会计审计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降低企业成本浪费、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维持企业经济稳定等方面,都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资金,资金的管理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1]。因此,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的查找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信息虚假的情况,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和支持。同时,会计审计工作还要及时的审核企业的资金管理状况,通过严格的审计,提供准确的会计数据给企业。让企业的领导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会计审计提供的准确数据作为参考和依据,制定正确的决策。从而达到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经济目的。此外,在经济监管当中,会计审计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查找出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企业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而由于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经济行为不断多样,使得企业经济活动中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内容。而会计审计工作能够从企业的经营、生产、采购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资料,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从而避免企业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2]。
二、完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
(一)提高员工对会计审计的认识
要想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完善,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因此,要提高全体员工对会计审计工作的认识。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员工了解会计审计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领导者更要认识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为员工起好带头作用,带领全体
员工,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支持。
(二)扩宽会计审计工作的范围
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管理事项也逐渐多样,因此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需要负责的项目也不断增加。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内容不完善、工作不全面,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3]。对此,会计审计部门应当积极拓宽工作范围,细化和完善工作流程,从而更加高效的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会计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才能完成会计审计工作的任务。对此,企业应当严格进行会计审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体系,定期组织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他们进行管理。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情,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结论: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很重要。而在企业中,会计审计工作的目的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姝.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01.
[2] 张凤霞.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2.08:247.
[3] 曹菁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D].江苏大学,
2012.
范文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
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
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
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
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
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参考。
六、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
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单独列出,另一种是以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出现。管理、体制、机制等效益方面的问题不同于合规性审计的违规违纪问题容易判断和处理。企业效益方面的问题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仅仅从某个方面和某个环节很难判断其对错优劣,必须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思考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企业效益审计方面的问题不象合规性审计的问题简单明了,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企业效益方面的问题有很强的状态依存性,条件不同,结论也不同。因此,企业效益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公认的条件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利益相关方才会信服和应用,企业效益审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条件不充分、论证欠妥当、结论不准确或者武断地给出结论,既不会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更不会积极进行整改,企业效益
审计的成果就付诸东流。因此,企业效益审计报告应当采取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而且这种专题报告要具有研究的性质。
根据企业效益问题的性质和范围,专题效益审计报告可分为针对特定项目(单位)的微观专题审计报告、针对同类项目(单位)的中观专题审计报告和针对普遍性问题的宏观专题审计报告。特定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组完成,同类项目的审计报告由组织实施该同类项目的单位完成,宏观管理方面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完成。如果问题容易分析和解决,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的三段论方式;对比较重要且别人尚未意识到的复杂问题,仅仅提出问题也是可以的。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责任编辑:小胥老师
范文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经济效益的含义,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掌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并且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出现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是必然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收集有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提高经济效益对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企业在竞争中出现的破产、兼并和工人下岗现象,了解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兼并和破产现象。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导入:
企业的含义是什么?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过渡:那么我们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呢?--à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经济效益
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讲授:通俗的说,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所谓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一年为期)所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总量,用价值表示出来,就是生产总值。
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用价值表现则反映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上,用公式表示就是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效益是一个变量,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变化都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变化,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经济效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提高。
同时提高
同时降低
生产总值
不变
提高
增速快
降速慢
提高
生产成本
降低
不变
增速慢
降速快
降低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或者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埸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试题:
例题: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下列属于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A、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同步增长??? B、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成正比例??? C、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同步减少??? D、生产总值增长比生产成本增长快
过渡:与经济效益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即利润,它是指: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那么利润与经济效益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做一道题目,通过该题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某工厂去年投资200万元,获利50万元,今年扩大了投资规模,投资总额上升为240万元,获利增加到60万元。问: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得到了提高?
计算过程:由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 生产总值=利润+生产成本,所以去年的经济效益=(200+50)/200=5/4,????? 今年的经济效益=(240+60)/240=5/4
结论: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提高。那么现在我们再假设两种情况:? 今年获利小于60万元(经济效益下降)
今年获利大于60万元(经济效益提高)
上述结论说明了什么呢?50/200=1/4,60/240=1/4,显然,利润与成本如果同比例增长,经济效益不变,只有利润增长速度超过成本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才会提高
过渡:那么我们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呢?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录音内容)
创立于是1984年的海尔集团,在将近两年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已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进军五百强的六家企业之一,海尔跻身五百强,张瑞敏似有当仁不让之志。1995年,海尔的销售额相当于当年五百强最后一名的十九分之一;1996年为十二分之一;1997年为六分之一;1998年为四分之一;1999年为三分之一;2000年达到二分之一。对此,张瑞敏提出了三个原则:顾客至上、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核心能力是创新,落脚点是市场。
16年来海尔冰箱一直坚持不断创新,研制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本着“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海尔冰箱一开始便将目标放在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美国184升以下冰箱市场,海尔品牌已占了20%以上的份额。海尔在美国已形成了设计、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格局。在日本、在东南亚、在南美、在澳大利亚,海尔已在世界各地发展了个外国经销商,36000多个营销点,全球范围内完善的销售网络已初步建成。
今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公司按照现代家电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推出了节能、变频、经济型、豪华型等系列精品,实现了产品结构、产品形象的全面升级换代,提升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今年上半年海尔冰箱、冰柜分别以32.13%、41.62%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同行业第一,充分显示了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公司表示将借此时机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出口,促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下半年公司将围绕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护照市场细分和产品个性化的原则,开发适合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差异的当地化产品,并在大容积冰箱、多门冰箱、网络冰箱上取得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进一步增强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为适应国际化发展战略要求,公司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化,确保公司各项工作台的有效运行,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
过渡:从录音中我们知道,海尔的目标的进入全球五百强企业之列,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海尔经济效益的连年提高,那么海尔是通过什么方法去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的呢?请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一)依靠科技--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解释:海尔不是依靠铺摊子和简单地扩大规模的办法,而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坚持不断地创新,研制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因此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节约了劳动消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这个例子我们再来看看课本上P77“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思考的同时打出下面的表格)
经济增长方式
具体内容
结果
粗放型
(处延型)
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增加人员与设备的方式,增加国民经济的总量
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集约型
(内涵型)
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工艺,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方式,增加国民经济总量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过渡:刚才的录音材料中还提到海尔成功有三大原则,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科学管理、顾客至上,这就说明提高经济效益还需要:
(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解释: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在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思考: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一定能够赢利吗?
解答:不一定,关键是看生产的产品是否适合市场需求,如果不适应市场需求,劳动生产率越高,则产品积压越严重,亏损也越大;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效益才会越高。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首先,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过渡: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一些企业在竞争中不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那该怎么办呢?大家请看这幅漫画:“救?”,(漫画见课本P81)
请思考:1 这样的企业该不该这样去救?
2 如果不该这样去救,那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过渡)
这说明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出现企业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它们有何重大意义呢?
(一)兼并
1 含义 企业兼并,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概括地说,就是优并劣)
2 意义 首先,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其次,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过渡:课本上还提到,兼并的核心是竞争,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合并,简称“强强联合”。
录象(内容为美国两大公司的合并新闻)
(学生看完后思考)强强联合有何重大意义?(学生自己看完课本后回答,相关内容见课本P79)
(二)破产
1 含义 指的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2 意义 首先,它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企业破产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 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你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认识
(1)必然性:是价值规律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2)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消极性:企业兼并是一把“双刃剑”,搞得不好有可能会拖跨优势企业。
(4)注意点:①企业兼并、破产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②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法制性的要求办事③要搞好下岗再就业工程,保证社会稳定。
课堂总结:
今天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问题,我们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是什么?经济效益的含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
第二,为什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第三,怎么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
扩展
牢固树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效率观念,勇敢面对严峻的挑战,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