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析“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 ? ? ?浅析“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 “慎独?”精神 大?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意义 论文?摘要:
?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概念?,它在我国?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人?手,探究“?慎独”精神?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 “慎独”?是我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修养方法。?是很重要的?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概念?,作为儒学?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历代?社会倡导和?追求的美德?。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更是个人?自律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慎独”?思想本身蕴?涵着深邃而?强有力的充?分体现人主?体能动性的?自律力量。?在先贤圣人?眼里,“慎?独”不仅可?以从道德修?养论角度,?作为一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方法来推?崇,而且可?以上升到道?德境界论的?高度,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道?德境界来看?待,这两个?方面都明显?昭示出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和精神,?即“内无忧?患,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裳,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慎独”就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慎独?”精神不仅?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着?,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网络道?德是指“涉?及网络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道?德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网络道德是?用来专门调?节涉及网络?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重视和?借鉴“慎独?”思想,对?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网络道?德修养、规?范不良网络?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1“慎独”?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形?成的认知基?础。互联网?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观念的虚拟?空间,网络?信息的传播?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由此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冲?撞与融合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网?络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难以保持?统一而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道?德选择的迷?惘。“慎独?”精神倡导?任何环境和?任何时刻,?都应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求?真心为善,?宏扬人的道?德自觉、道?德理性。南?宋朱熹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通过?“慎独”教?育,对“慎?独”精神的?把握,会及?时唤醒大学?生对网络环?境重新自觉?地、理性地?思考,理解?网络道德范?畴、原则、?规范的价值?和需要,对?自身行为根?据网络道德?的要求作出?判断和评价?,促进网络?道德的内化?,尽快形成?自身网络道?德意识的基?础和网络自?律道
德的导?向性机制。?“慎独”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的理?性自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
? 2“?慎独”有助?于大学生陶?冶网络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所?产生的崇敬?或鄙弃、赞?赏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都产生?重要影响,?常常成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情感?一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网络?生活实践中?,对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黑客等现象?的憎恶之情?,必然促使?人们遵循道?德规范。而?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如?果整天沉溺?于“虚拟时?空”中而不?能自拔,人?们的网络道?德情感很容?易产生变异?,造成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有些?大学生迷恋?网络,深深?陷人而不能?自拔,他们?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离开了网络?就整日惶惶?惚惚,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道德情?感的失落、?变异,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慎独”?精神倡导道?德修养中的?“诚意”,?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淀网?络道德的真?情实感,进?而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慎?独”是以“?诚意”为前?提的。“诚?意”就是意?念诚实,不?自己欺骗自?己,对自己?责任真诚认?同,忠实于?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真实?的道德情感?。“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南宋朱熹指?出“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越真?心实意,道?德意义体验?的效果就越?明显。通过?“慎独”教?育,可以指?导大学生在?网上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网络道?德情感与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自觉的网络?道德情感倾?向。网络中?已有道德规?范如果始终?游离于个人?道德情感之?外,网络道?德要求就不?能真正溶人?个人内心世?界中,化作?一种自觉行?动,达到道?德自律,网?络道德修养?也终将成为?徒有其名的?摆设。通过?对网络良好?道德行为所?产生的自豪?、愉悦等正?向情感体验?,鼓励自己?坚持道德行?为;通过对?网络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内疚后悔?等心理情感?反应,来遏?止和矫正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3“慎独”?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认知的?能动作用,?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支配?自身行为的?力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人?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更改,如?果网络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意志消?沉,虚度青?春年华。“?慎独”精神?倡导“慎独?”以自觉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长期坚持自?我修养,做?到“能克己?不贰过,而?至于三月不?违”。“慎?独”的要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履行?网络道德义?务或责任中?,提高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和毅力?,面对网上?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够做?到“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努力自?觉克制自己?,始终坚持?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锤炼和铸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意志,?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个体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道德修养得?以培养并持?之以恒的强?大动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凭借这种?志不可夺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道德?意志,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做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坚持?正义。
? 4?“慎独”有?助于大学生?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网?络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在道?德动机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慎独?”精神倡导?“慎隐”、?“慎微”、?“慎辨”、?“慎言”,?即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道德自律作?为主体履行?道德标准和?规范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用“?慎独”的这?一本质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据对?网络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网络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认同,?为自己的网?络行为选择?方案,确定?行动路线,?通过白己的?网络实践活?动达到一定?的网络道德?目标。结合?“慎独”思?想所蕴涵的?“慎隐”、?“慎微”“?慎辨”、“?慎言”等内?容来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培养?“隐处自律?”的精神,?在网络交往?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规?范网络道德?行为,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等已成为?普遍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网?络技术超前?、但是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明显滞?后,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网上行?为的选择主?要靠自觉自?律,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的崇高?境界。传统?“慎独”虽?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社会?的局限,但?其意蕴深处?包容的自觉?、自愿、白?主等自律道?德教育思想?,却充分反?映了道德行?为的本质特?点。“慎独?”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对陶?铸我们的民?族性格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对“慎独?”精神的发?扬,同样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传统?“慎独”的?道德自律精?神,能够真?正为大学生?所领会和接?受,将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自觉建?立起一道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扬?善抑恶的内?在防护墙,?那么它对根?本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范文二:“慎独”思想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慎独”思想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慎独”精神 大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意义
摘 要:“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概念,它在我国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人手,探究“慎独”精神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慎独”是我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修养方法。是很重要的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概念,作为儒学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历代社会倡导和追求的美德。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更是个人自律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慎独”思想本身蕴涵着深邃而强有力的充分体现人主体能动性的自律力量。在先贤圣人眼里,“慎独”不仅可以从道德修养论角度,作为一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方法来推崇,而且可以上升到道德境界论的高度,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道德境界来看待,这两个方面都明显昭示出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和精神,即“内无忧患,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裳,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慎独”就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慎独”精神不仅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网络道德是指“涉及网络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道德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网络道德是用来专门调节涉及网络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重视和借鉴“慎独”思想,对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网络道德修养、规范不良网络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慎独”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形成的认知基础。互联网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观念的虚拟空间,网络信息的传播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由此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冲撞与融合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网络具有的自主性、
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难以保持统一而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道德选择的迷惘。“慎独”精神倡导任何环境和任何时刻,都应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求真心为善,宏扬人的道德自觉、道德理性。南宋朱熹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通过“慎独”教育,对“慎独”精神的把握,会及时唤醒大学生对网络环境重新自觉地、理性地思考,理解网络道德范畴、原则、规范的价值和需要,对自身行为根据网络道德的要求作出判断和评价,促进网络道德的内化,尽快形成自身网络道德意识的基础和网络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慎独”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的理性自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
2“慎独”有助于大学生陶冶网络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所产生的崇敬或鄙弃、赞赏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都产生重要影响,常常成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情感一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网络生活实践中,对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黑客等现象的憎恶之情,必然促使人们遵循道德规范。而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如果整天沉溺于“虚拟时空”中而不能自拔,人们的网络道德情感很容易产生变异,造成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有些大学生迷恋网络,深深陷人而不能自拔,他们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离开了网络就整日惶惶惚惚,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道德情感的失落、变异,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慎独”精神倡导道德修养中的“诚意”,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淀网络道德的真情实感,进而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慎独”是以“诚意”为前提的。“诚意”就是意念诚实,不自己欺骗自己,对自己责任真诚认同,忠实于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真实的道德情感。“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南宋朱熹指出“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越真心实意,道德意义体验的效果就越明显。通过“慎独”教育,可以指导大学生在网上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网络道德情感与正确的网络
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自觉的网络道德情感倾向。网络中已有道德规范如果始终游离于个人道德情感之外,网络道德要求就不能真正溶人个人内心世界中,化作一种自觉行动,达到道德自律,网络道德修养也终将成为徒有其名的摆设。通过对网络良好道德行为所产生的自豪、愉悦等正向情感体验,鼓励自己坚持道德行为;通过对网络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内疚后悔等心理情感反应,来遏止和矫正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3“慎独”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认知的能动作用,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支配自身行为的力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人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更改,如果网络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意志消沉,虚度青春年华。“慎独”精神倡导“慎独”以自觉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长期坚持自我修养,做到“能克己不贰过,而至于三月不违”。“慎独”的要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履行网络道德义务或责任中,提高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和毅力,面对网上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够做到“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努力自觉克制自己,始终坚持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锤炼和铸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意志,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个体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道德修养得以培养并持之以恒的强大动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凭借这种志不可夺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道德意志,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做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坚持正义。
4“慎独”有助于大学生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网络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在道德动机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慎独”精神倡导“慎隐”、“慎微”、“慎辨”、“慎言”,即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道德自律作为主体履行道德标准和规范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用“慎独”的这一本质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据对网络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网络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认同,为自己的网络行为选择方案,确定行动路线,通过白己的网络实践活动达到一定的网络道德目标。结合“慎独”思想所蕴涵的“慎隐”、“慎微”“慎辨”、“慎言”等内容来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培养“隐处自律”的精神,在网络交往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规范网络道德行为,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等已成为普遍的突
出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网络技术超前、但是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明显滞后,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网上行为的选择主要靠自觉自律,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的崇高境界。传统“慎独”虽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社会的局限,但其意蕴深处包容的自觉、自愿、白主等自律道德教育思想,却充分反映了道德行为的本质特点。“慎独”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对**我们的民族性格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对“慎独”精神的发扬,同样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传统“慎独”的道德自律精神,能够真正为大学生所领会和接受,将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自觉建立起一道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扬善抑恶的内在防护墙,那么它对根本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范文三:浅析《弟子规》对当代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摘 要】:《弟子规》对当代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增进学生尊老敬长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弟子规》 中职学生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标准、自觉履行其相应的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的系统的道德影响。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要使人们懂得善恶、是非、荣辱,更重要的是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深入人们的内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及行为标准。笔者在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学生熟诵、抄写《弟子规》,进行情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演讲、小组讨论、记《弟子规》践行日记、写作《弟子规》学习心得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对当代中职学生的良性道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进学生尊老敬长意识
当代中职学生,俗称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大都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不知何为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弟子规》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诚信、责任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原则,现代的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不仅是文化知识水平较差,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品行上的问题及差异。诚实守信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在部分同学中荡然无存。但是当今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工作中去,就会带来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及思想认识倾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诚信教育,使德育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花言巧语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特别关注人们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强调从内在人格上改善人,提升人。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实守信品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
在今天的校园里,很多学生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让老师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很多学生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玩游戏,白天上课、甚至考试时呼呼大睡;有些学生则过分追求品牌,追求服装的时尚前卫,不顾及家长的经济承受力,一味攀比;还有不少学生则根本没有集体意识,无视他人存在在教室内大喊大叫,随便乱扔垃圾,班级活动概不参加等等。诸多现状表明,学生德育教育要从做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一要求弟子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有规律。二要求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弟子规》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名牌,是不是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学校是知识的圣堂,礼仪的殿堂,学生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求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当前中职学生就业要过的第一关就是面试,而部分同学恰恰就输在面试这一就业的起跑线上。因此,熟读《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成富有教养的行为品格,这是《弟子规》教育的意义所在。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代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有着极强的个性,这使他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分溺爱更加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缺乏容忍、谦让、与人合作的品质。容易心理冲动,自我控制力弱,常常因为一些人际关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发生争执,为了维护自尊,谁也不愿意让步,层层升级,最后造成大的冲突和悲剧。而在人际交往上,他们或过度的心理提防、或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或过于自负不愿与人交往,或自小就生活在封闭的家庭小圈子里,不会与人交往。《弟子规》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意义:
(一)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同类间应该以仁爱为相处的原则,提倡彼此平等、亲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人与人间的这种仁爱与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人与人之间的
不同与差别,应来自于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赢得他人的是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与夸夸其谈。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这样他人方才心服口服。
(二)真诚合作,和平共处。在与他人相处中,《弟子规》要求我们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人所能,勿轻訾”“人有短,切莫揭”,不随便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好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人与人之间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学校生活是集体生活,鹤立鸡群的人往往会被孤立的,学校生活的环境,使得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宿舍朋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你就会不自觉地融入集体中去,从而倍感集体的温暖。
(三)敢于奉献,行为文明。有的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把别人当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或跳板;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如在部分学生中功利思想特别严重,“谁家父母是当官的,特有权”,“那位老师跟领导关系好对将来就业有帮助”,则极力讨好这样的同学和老师,而对那些没有门路、对他没有“帮助”的同学和老师则疏而远之,甚至非单不尊重还要侮辱谩骂。《弟子规》则告诫我们,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和他人相处不要贪图便宜,要见利思义,不该拿取的则不要拿,和他人相处要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多付出,少索取。对他人的恩情要记得报答,对他人的怨恨要尽量淡化、忘记,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
当然,成书于清代的《弟子规》难以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其中有些道德要求并不切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揖深圆,拜恭敬”等,但是针对现代社会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不诚实守信、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师长、没有感恩的心等等大量不良道德现象,做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非常痛心,经过多年艰苦的教学的探索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证明将传统文化纳入中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号召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弟子规》对当代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 [J],中国教育,2009(2)
[3]徐凯,新时期中职生德育教育方法初探,现代企业教育,2006(16)
范文四:浅论“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doc
浅论“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 论文关键词:“慎独”精神 大学生 络道德教育 意义 论文摘要:“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概念,它在我国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络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人手,探究“慎独”精神对加强大学生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慎独”是我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修养方法。是很重要的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概念,作为儒学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历代社会倡导和追求的美德。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更是个人自律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慎独”思想本身蕴涵着深邃而强有力的充分体现人主体能动性的自律力量。在先贤圣人眼里,“慎独”不仅可以从道德修养论角度,作为一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方法来推崇,而且可以上升到道德境界论的高度,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道德境界来看待,这两个方面都明显昭示出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和精神,即“内无忧患,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裳,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慎独”就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慎独”精神不仅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络环境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络道德是指“涉及络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道德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络道德是用来专门调节涉及络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重视和借鉴“慎独”思想,对于加强大学生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络道德修养、规范不良络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慎独”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络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形成的认知基础。互联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观念的虚拟空间,络信息的传播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由此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冲撞与融合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络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难以保持统一而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络道德认知,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
道德选择的迷惘。“慎独”精神倡导任何环境和任何时刻,都应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求真心为善,宏扬人的道德自觉、道德理性。南宋朱熹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通过“慎独”教育,对“慎独”精神的把握,会及时唤醒大学生对络环境重新自觉地、理性地思考,理解络道德范畴、原则、规范的价值和需要,对自身行为根据络道德的要求作出判断和评价,促进络道德的内化,尽快形成自身络道德意识的基础和络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慎独”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的理性自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络道德认知。 2“慎独”有助于大学生陶冶络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所产生的崇敬或鄙弃、赞赏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都产生重要影响,常常成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情感一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络生活实践中,对络盗窃、络诈骗、络色情以及络黑客等现象的憎恶之情,必然促使人们遵循道德规范。而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如果整天沉溺于“虚拟时空”中而不能自拔,人们的络道德情感很容易产生变异,造成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有些大学生迷恋络,深深陷人而不能自拔,他们上后精神极度亢奋,离开了络就整日惶惶惚惚,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道德情感的失落、变异,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慎独”精神倡导道德修养中的“诚意”,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淀络道德的真情实感,进而培养高尚的络道德情操。“慎独”是以“诚意”为前提的。“诚意”就是意念诚实,不自己欺骗自己,对自己责任真诚认同,忠实于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真实的道德情感。“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南宋朱熹指出“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越真心实意,道德意义体验的效果就越明显。通过“慎独”教育,可以指导大学生在上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络道德情感与正确的络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自觉的络道德情感倾向。络中已有道德规范如果始终游离于个人道德情感之外,络道德要求就不能真正溶人个人
内心世界中,化作一种自觉行动,达到道德自律,络道德修养也终将成为徒有其名的摆设。通过对络良好道德行为所产生的自豪、愉悦等正向情感体验,鼓励自己坚持道德行为;通过对络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内疚后悔等心理情感反应,来遏止和矫正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3“慎独”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络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认知的能动作用,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支配自身行为的力量。在虚拟的络世界中,个人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更改,如果络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意志消沉,虚度青春年华。“慎独”精神倡导“慎独”以自觉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长期坚持自我修养,做到“能克己不贰过,而至于三月不违”。“慎独”的要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履行络道德义务或责任中,提高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和毅力,面对上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够做到“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努力自觉克制自己,始终坚持络道德原则和规范,锤炼和铸造良好的络道德意志,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个体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道德修养得以培养并持之以恒的强大动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凭借这种志不可夺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道德意志,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做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坚持正义。 4“慎独”有助于大学生规范络道德行为 络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络上在道德动机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慎独”精神倡导“慎隐”、“慎微”、“慎辨”、“慎言”,即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道德自律作为主体履行道德标准和规范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用“慎独”的这一本质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据对络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络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认同,为自己的络行为选择方案,确定行动路线,通过白己的络实践活动达到一定的络道德目标。结合“慎独”思想所蕴涵的“慎隐”、“慎微”“慎辨”、“慎言”等内容来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和践行络道德行为的规范,培养“隐处自律”的精神,在络交往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规范络道德行为,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络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随着互联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络道德失范和络犯罪等已成为普遍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络技术超前、但是络道德与络法律明显滞后,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上行为的选择主要靠自觉自律,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的崇高境界。传统“慎独”虽然受到时代和阶级
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社会的局限,但其意蕴深处包容的自觉、自愿、白主等自律道德教育思想,却充分反映了道德行为的本质特点。“慎独”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对**我们的民族性格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在络时代的今天,对“慎独”精神的发扬,同样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传统“慎独”的道德自律精神,能够真正为大学生所领会和接受,将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自觉建立起一道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扬善抑恶的内在防护墙,那么它对根本解决络道德失范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
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三)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四)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吧、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
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通信、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三)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
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二)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三)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范文五:《弟子规》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弟子规》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者:魏亚东
来源:《新课程 ·教师》 2016年第 03期
摘 要:《弟子规》这部经典就是阐述古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它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孝悌;仁爱;感恩
一、在德育中,大学生应首先落实《弟子规》中的 “ 孝悌 ” 之道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 百善孝为先。 ” 《弟子规》就是从 “ 入则孝,出则悌 ” 开 始讲起的。行为上做到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 承 ” 及 “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 。最后,教导大学生认识到为人子女要对父母的饮 食起居倍加关心。要常常想到 “ 冬则温;夏则清 ” 及 “ 亲有疾,药先尝 ” 等。
今天有的人认为孝顺就是能养老,但孔子说 “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只有孝而 没有敬就不叫孝。对父母能不能做到和颜悦色。色难,给老人家脸色看那就叫大不孝,你为什 么给老人脸色看,色难呢?面相打不开是由你内在的阴暗和嗔恨造成的,所以有深爱才有和 气,有和气才有愉色,有愉色才有婉容。
二、在德育中,大学生应落实《弟子规》中的 “ 仁爱 ” 之心
《弟子规》里讲:“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 对于大众要有一颗关怀爱护之 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 界等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正是 “ 天同覆,地同载 ” 的大同境界。《弟子规》中又说:“ 能 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 因此,仁爱之心可以 改变一个人,增强人的亲和力。
三、在德育中,大学生应落实《弟子规》中诚实守信,见贤思齐,谨言向善
《弟子规》教导:“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 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也就是告诉我们今天的大学生要诚实守信,不要脏 话、谎话连篇,沾染庸俗市井之气。 “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 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 唯德 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 他人,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着饮食不如他人,可以不用担心、郁闷。可见,《弟子 规》里这些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今天的大学生仍有极好的教育意义,对解决当前在大学生中出现 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浅析“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