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诗经魏风十亩之间赏析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赏析
一、《十亩之间》原文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
二、《十亩之间》注释
?桑者:采桑的人。闲闲:宽闲、悠闲貌。
?行:且,将要。
?泄泄:和乐的样子;一说多人之貌。
?逝:往。
三、《十亩之间》译文
十亩田间是桑园,采桑的姑娘已悠闲。走吧,与你把家还~
十亩田外是桑林,采桑的姑娘结成群。走啊,与你携手行~
四、《十亩之间》赏析
赏析一
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桑园晚归图。
全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与诗境表现的内容相关。诗章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的情景。因此,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谓动乎天机,不费雕刻。前人评《十亩之间》“雅淡似陶”(陈继揆《读风臆补》)。
赏析二
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这是《十亩之间》最鲜明的审美特点。首先,这与语气词的恰当运用有关。读者自然联想起《周南?芣苢》,它也主要写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由于它刻画的劳动场景不同,诗歌的旋律节奏和审美情调也不同。《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一“之”字,短促而有力,从而使全诗的节奏明快而紧凑。《十亩之间》与《芣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成
为《诗经》中在艺术风格上最具可比性的两首劳动歌谣。前人评《十亩之间》“雅淡似陶”(陈继揆《读风臆补》)。陶渊明《归园田居》确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满了姑娘的轻松欢乐,后者则蕴含着陶公的闲适超然;前者明快,后者沉郁,貌似而神异。
对《十亩之间》诗旨的阐释,除《毛诗序》政治附会性的“刺时”说之外,尚有苏辙的“偕友归隐”说和与之相近的方玉润的“夫妇偕隐”说。其实,这是隐然有“归隐”意识的读者,有感于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生发的创造性想像,不是基于诗歌文本的客观阐释。此外,今人尚有主“情诗恋歌”说的,即把“行与子还”、“行与子逝”,解释为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走。这则是由于“子”字意义的含混而造成的阐释的歧解。细味全诗,诗章展示的是一幅采桑女呼伴同归的桑园晚归图。
范文二:【doc】《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2009年第7期学术论坛NO.7,2009
(总第222期)ACADEMICFORUM(CumulativelyNO.222)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李白
[摘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
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吻.抒写了他与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表迭了一种人生选择——归隐,远离十亩之外那喧嚣的世界.
回归十亩之内这宁静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归隐
[作者简介]李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
l00048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084—04 一
,《十亩之间》主旨众说种种
《魏风?十亩之间》是《诗经》中的一首短诗,
因其短小精悍,留给后世读者无限想象与解释的空
间,故对其主旨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
大的有四种观点,即"刺时说","归隐说","采桑
说"和"情歌说".
"刺时说"产生最早,受到了汉唐时代经学家
们用美刺的标准来解释诗歌的风气的影响.此说
出自《毛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
小,民无所居焉."[】】("后郑玄《笺》,孔颖达《毛 诗正义》和钱澄之《田间诗学》等都采用这种观点. 宋代,疑《序》之风掀起,受此影响,苏辙提出 了"归隐说",认为《十亩之间》是"君子不乐仕于其 朝之诗也"[](4册啪.后世由此引申出四种观点, 即"招人以偕隐"(曹学俭《诗经剖疑》)'?册'聊, "朝士之妇,劝其君子归隐"(姜炳璋《诗序补 义》)]'姗眦,"择地偕隐"(牟应震《诗
问》)]("'和"夫妇偕隐"(方玉润《诗经原 始》).
王质则提出了"采桑说",认为此诗描摹了魏 国采桑养蚕的风俗:"魏俗多以蚕为业,以缣转食, 盖地势隘而稼事不广也.蚕月,壮者用力于外,弱 者用力于内,昼夜奔疲,今其风尚如此."[]'册) 当代学者如高亨,陈子展等持此说.
84
清代,姚际恒从文学角度来评价《诗经》,认为 此诗是"刺淫之诗",并指出:"古西北之地多植桑, 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此描 摹桑者闲闲,泄泄之态,而行将与之还而往,正类其 意."[6](P127)现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诗表现了劳动与 爱情.如袁梅说:"这是表现劳动与爱情的歌.一 群群采桑的女子,在茂密宽大的桑林问愉陕地劳动 着.在劳动结束时,她们收拾工具与桑叶,准备回 去,有的姑娘便唱歌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 走."[】(呦'虽然,二者的情感倾向有所不同,但都 认为此诗描写了男女之事,可归为"情歌说"一类. 二,《十亩之间》主旨众说辨析
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时说"出现最早且影
响较大,但其说难圆.首先,《毛诗序》提出此诗是 "刺时",刺"其国削小",郑玄又补充说:"古者一夫 百亩,今十亩之间,往来者闲闲然,削小之 甚."…认为诗中所说"十亩"是一个实数,并 认为"十亩"有狭小之意.但从诗歌文本看,"十 亩"并无狭小之意.况且《孟子?梁惠王上》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里的"五亩"比"十亩" 更少,然并无狭小之意.即使真是一夫"十亩",那 么"刺时"与"国削小,民无所居"又有何必然联系 呢?如杨简所云:"若日:国以无道致侵削,则可 刺;惟日:国削小,民无所居,则不可刺矣,况诗中本 无刺国之意."[】'珊附其次,毛《传》将"闲闲"释为 "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先秦典籍中仅此一例,并 无他据,孤证难立.且"男女无别,往来之貌"与 "削小"并无必然联系,正如魏源所说:"'闲闲,男 女往来无别之貌'(毛《传》),无国削民迫 之意."[】(77册,P322)
以苏辙,朱熹为代表提出的"归隐说"影响也 比较大,但持此说的学者对诗中一些字词的理解是 有分歧的.如对于"十亩"的解释,或认为是"郊外 所受场圃之地"-8】(附),或认为是"一夫受五亩,合 二人而言之"[3】(印册,即).对于"闲闲","泄泄"的理 解,除牟应震将"泄泄"解释为"弛缓怠惰不急正 业"c】(册,并据此认为此诗主旨是"择地偕 隐"外,大部分学者都将"闲闲"和"泄泄"释为往来 自得之意.其中,关于"子"的解释分歧最大,或认 为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季本《诗说解
"(姜炳璋《诗序补 颐》)C2](13J~',p54),或认为是"君子
义》)】(如册,麟),或认为是女眷,所以出现了招人
偕隐,妻劝夫隐和夫妇偕隐等不同的意见. 王质提出的"采桑说"颇得现当代学者的认 同.王质从魏国风俗的角度,认为此诗描写了采桑 者"昼夜奔疲"的情景.他将"闲"字释为"空也,言 桑叶稀也".将"泄"释为"漏也,言桑阴薄
也"[】(珊,删).以此推之则"桑者"即为桑树而不 是采桑的人.由于"地势隘而稼事不广",因此桑 叶稀少,所以有"获而径归者",有"无获而不肯空 归,前迈而他求者"[】(册?丹.王质所说"地势隘 而稼事不广"与孔颖达所云:"土田狭隘,不足耕垦 以居生"…?语意相同,但王质解此诗的着眼点 在采桑.其"可见当时促迫气象"一句,表明当时 采桑并无轻松之感,这又与现当代学者的解释有所 不同.现当代学者多把"闲"和"泄"释为"悠闲" 和"和乐"l9J(Hm'的样子,则"桑者"是采桑之人,将 此诗理解为快乐的采桑歌.如蒋立甫说:"这是采 桑女歇工时邀伴回家唱的歌……字里行间跳动着 她们劳动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确实能给人以美的 享受."m](P117)
以姚际恒,袁梅为代表的情歌说较晚出,然有 欠完备.笔者将姚际恒的"刺淫之诗"和袁梅的 "劳动与爱情的歌"同归为情歌一类,主要是因为 二者都认为此诗表现为男女之事,虽然二者的情感 倾向有所不同.姚际恒追随毛《传》,将"闲闲", "泄泄"释为"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并根据"桑" 的意象,"桑中之约"的习俗,认为此诗是"刺淫之 诗",必定写男女之事.他说:"古西北之地多植 桑,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虽 然桑意象确实多与男女情爱相联系,但并非所有的
桑意象都与男女之事有关.《诗经》中有二十多首 诗都写到了桑,其中如《廊风?定之方中》《曹风? 鸬鸠》《豳风?东山》《小雅?小弁》等几首中的桑 就与男女情爱无关.《毛诗序》解释《定之方中》为 "美卫文公也"…),其中"降观于桑"一句,写卫 文公下到田地去考察,看是否适宜种桑养蚕;《鸬 鸠》"鸬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几句,写布谷鸟在桑树上饲 养幼子始终如一,不改操守,借此赞美品行善良,操 守不变的君子;《东山》"蝈娟者蝎,忝在桑野",则 用桑虫久在桑野来比喻战士常宿在车下的辛苦;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则由眼前的桑树与 梓树,引发出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因此肃然起 敬.由此看来,《诗经》中的桑树,桑意象还有着其 他的文化内涵,不宜根据《十亩之间》出现"桑",就 断定此诗是描写男女之事.
三,《十亩之间》的主旨
通过以上辨析,笔者认为现今关于《十亩之 间》主旨的四类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对诗歌个别 字词理解有所不同.而要探寻此诗的主旨,必须立 足于诗歌文本,分析此诗的具体字词含义及诗歌文 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探寻出比较接近诗人本意 的主旨.综合方玉润和牟应震的观点,笔者认为此 诗主旨是夫妇择地偕隐.
","闲闲"和"泄泄" 首先,我们来辨析"十亩
这三个关键词语及诗歌的人称关系.
对"十亩"一词的解释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郑玄认为是"一夫十亩";朱熹言"郊外所受场圃之 地";严粲说"或谓井庐,邑居各二亩半,合为五亩
之宅合八家,则在井者二十亩,在邑者亦二十亩,一 处本共有二十亩之桑.今止有十亩,是其削半. ……
未必尽拘名数也"[](册-n;马瑞辰云:"指公 田十亩及庐舍二亩半言也."[11](P327) 郑玄之说并无根据.即使魏国再小,也不可能 一
夫十亩,~n:fL颖达云:"魏虽削小,未必即然."又 《庄子?让王》中记载颜回不愿出仕,说自己有"郭 外之田五十亩"和"郭内之田十亩",这些"足以给 舒粥","足以为丝麻"[1】(蹦?,足以解决温饱问题. 颜回的最低的生活标准和最贫贱的生活状态也有 田地六十亩,所以魏国是不可能只有一夫十亩的. R5
孔颖达认为"举十亩以喻其狭隘耳",其目的在于 《毛诗序》所说的"刺时",然而"刺时"与"国削小, 民无所居"并无必然联系(前文已作说明),因此 "十亩"既不指一夫十亩,也无刺意.
朱熹之说源于张载,《张子全书》说:"十亩,场 圃所任园地也.……不独筑场纳稼,亦可毓草木 也."[】(册,嘲但此句系猜测之词,不足为据. 马瑞辰的观点也欠完备,因《汉书?食货志》 载:"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环庐树 桑."[13](册且"公田"是否多种桑树,还有待进 一
步考证.
相比之下,严粲所说较为合理.《孟子?梁惠 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周礼?地官? 载师》也载:"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郑司农云:'宅不 毛者,谓不树桑麻也.…]'丹.'《汉书?食货 志》云:"环庐树桑."从以上资料看,桑树多被植在 住宅旁边.又根据《庄子?让王》"郭内之田十亩, 足以为丝麻",可知宅旁的桑田多被看作"十亩", 正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说:"十亩之间,指房屋墙边 或附近种桑麻之处."[]'后世文学作品中也有 相关的记载:"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陆游 《种桑》)](韶册,e76o)"亦有一廛宅,能无十亩桑." (彭汝砺《途中》)]册.喇'既然"十亩"桑田指宅 旁的桑田,那么"十亩"指的就是家园,主人公的所 归之处,如清代查慎行的诗句:"吟残蜡烛三更笛, 梦结春云十亩桑,不是无家轻远别,天南回首一摧 肠."(《贵阳除夕次家德尹去年此夜湘南见怀原 韵》)](枷册,丹'又如明代杨基的诗句"他年得遂归 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寄题水西草
堂》)册,聊.
"闲闲",《释文》作"同同","音闲,本亦作 闲".同,《说文》释云:"隙也,从门从月."因其有 缝隙,所以有空间,空闲.故"闲闲"有闲暇之意. 李樗释《大雅?皇矣》"临冲闲闲"时也说:"闲闲, 乃闲暇也."[】(?册,删'又因其闲暇,故引申出舒缓 不迫,闲暇自得的含义.因此,"桑者闲闲兮",实 描绘了采桑人在采桑时周围空间大,因而闲暇自得 的状态,诗人所向往的正是这样的境界. "泄泄"一词在先秦典籍中有两种含义:一种 释为"舒散也"[】们,同"波波",如《左传?隐公 元年》"大隧之外,其乐也波波"之"波波";一种释 为"多貌"(贾昌朝《群经音辨》)】0肌瞄,如《诗
经》中之"泄泄"."泄泄"在《诗经》中出现过三 次,除本诗之外,还有《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 86.
泄其羽"和《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释"泄泄,犹沓 沓也"…(P?.沓,《说文》:"语多沓沓如水也." 《孟子?离娄上》引"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句并说: "事君元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 也."[】'脚'大抵由于群臣话多,喧闹,"所言不由 先王之道",因此,沓沓,泄泄才有不敬的含义.可 见,这里的"泄泄"指话多,有多的含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范处义《诗补传》云: "泄泄猫沓沓也……雄雉之飞,杂沓其
羽"[2】(册I附),也有多的含义.
结合以上两处"泄泄"的解释,笔者同意毛 《传》将"桑者泄泄兮"之"泄泄"释为"多人之 貌"…'蹦.王先谦也说:"'三家泄作耙,一作nl!}' 者,《说文》''下云:'多言也'引《诗》.又'?I!}' 下同.,皑皆三家文.今毛《诗》《大雅》作'无然泄 泄'.多言由于多人,故此又释为多人貌."[碍】(另 从上下文的逻辑来看,"泄泄"也应指"多人之貌",下 文将作论述.
从使用人称的情况看,此诗是以第一人称来叙 述的,诗中的"子"为第二人称,"桑者"是第三人 称.由于古代大多是女子采桑(假如"桑者"为男 性,则"采桑说"和"情歌说"不攻自破).因此, "桑者"应是采桑的妇女.有些学者如朱谋认为 "子"指"桑者",不合逻辑."桑者闲闲兮,行与子 还兮",显然"桑者"与"子"并不同指.再如袁梅所
说,子指"所爱的男子.相当于'您'字"[]'呦),也 不合逻辑."行与子还兮"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 的,而采桑的妇女不可能同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 称.这就再次证明了"情歌说"不成立.从"桑者" 为采桑女这一角度出发,诗应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吻,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诗人看见十亩桑 田之内,采桑的女子闲暇自得,顿生羡慕之感,于是 想要与"子",即你,一同归还此处.而"子"到底应 该是谁?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还是男 子的家眷呢?笔者认为指男子的家眷更为贴切. 其一,"同仕之人"亦"居同里"又同有相约归田之 志,此种情况概率不高.其二,归隐之人隐于田园, 也需要谋于生计,而桑园更适合女眷劳动,正如方 玉润所说:"贤者既择地偕隐,则当指桑茂密处. 妇女之勤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室家,以 成一代淳风."[]'
其次,从诗歌内在的逻辑关系看,此诗分为二 章,一章和二章是相对而言的.一章的"十亩之 间"对应二章的"十亩之外",范围不同,内外相反. "闲闲"与"泄泄"相对应,人少而闲暇自得与人多 嘈杂喧闹形成对比."还"与"逝"相对应,方向相 反,一回一往,回到人少而闲暇自得的十亩之内,远 离人多嘈杂喧闹的十亩之外.则此诗大意为:十亩 桑田内,采桑人闲暇自得,我将与你回到此处.十 亩桑田外,采桑人多嘈杂,我将与你远离那里.从 诗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归 隐,十亩之内是主人公自己安静固守的精神家园, 而十亩之外就是喧闹的外面世界.正如余培林先 生所说:"全诗重心在一'还'字.还者,还于其故
处,亦即归于'十亩之间'也.掌握此字,即掌握诗 旨矣,何必纷纭其说哉!'十亩之间'有'容膝易 安'之意."[】'】(蹦'这也正是不能将此诗简单地视 为采桑歌的原因所在.也许正是后世的诗人参透 了《十亩之间》作者的归隐本意,才有了将"十亩" 桑与归隐主题联系在一起的诗句,如"剩组乌豆种 红秫,十亩桑麻居八九.软浸莹屑饭晨犊,浓汤秫 腴笏社酒"(杨奂《题赵继卿耕隐图》)珊?; "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杨基《寄题 水西草堂》);"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不知篱下 菊,秋后肯分香"(王绂《寄包徵士公
恺》)[4](413/~-,p313);"衣食有端终岁计,江山美信故园 情,蹉跎十亩桑阴地,惭愧花林鸟劝耕"(居节《谷 日感怀》)】48册,n.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此诗的主旨是归隐,而且 是夫妇择地偕隐,抒发了一位男子与其妻子共同归 隐于桑园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9.
[2]夏传才,等.诗经要籍集成[A].北京:学苑出版 社,2002.
[3]续修四库全书[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编.文渊阁四库全书 [A].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姚际恒.诗经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8. [7]袁梅.诗经译注[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8]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9]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10]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1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
[1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 局.1991.
[16]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1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王先谦,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 局,19.
[19]余培林.诗经正诂[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 司.2005.
[责任编辑:戴庆埴]
87
范文三:《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坛 NO(7,2009论2009年第7期 学 术 ACADEMICFORUM(Cumulatively NO(222) (总第222期)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白 李
【摘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 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吻。抒写了他与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表迭了一种人生选择一归隐,远离十亩之外那喧嚣的世界, 回归十亩之内这宁静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归隐[作者简介】李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7级 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
100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084一04 【中图分类号】1206 清代,姚际恒从文学角度来评价《诗经》,认为 一、《十亩之间》主旨众说种种 此诗是“刺淫之诗”,并指出:“古西北之地多植桑,
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此描 《魏风?十亩之间》是《诗经》中的一首短诗, 摹桑者闲闲、泄泄之态,而行将与之还而往,正类其 因其短小精悍,留给后世读者无限想象与解释的空 意。”C6]?刎现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诗表现了劳动与 间,故对其主旨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 爱情。如袁梅说:“这是表现劳动与爱情的歌。一 大的有四种观点,即“刺时说”、“归隐说”、“采桑
群群采桑的女子,在茂密宽大的桑林间愉快地劳动 说”和“情歌说”。
着。在劳动结束时,她们收拾工具与桑叶,准备回们用 “刺时说”产生最早,受到了汉唐时代经学家 去。有的姑娘便唱歌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 美刺的标准来解释诗歌的风气的影响。此说 走。”[7】(呦’虽然,二者的情感倾向有所不同,但都 出自《毛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 认为此诗描写了男女之事,可归为“情歌说”一类。 小,民无所居焉。”[1](P36S)后郑玄《笺>、孔颖达《毛
诗正义》和钱澄之《田间诗学》等都采用这种观点。 宋代,疑《序》之风掀起,受此影响,苏辙提出 二、《十亩之间》主旨众说辨析 了“归隐说”,认为《十亩之间》是“君子不乐仕于其
朝之诗也”[2】‘珊哪)。后世由此引申出四种观点, 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时说”出现最早且影
即“招人以偕隐”(曹学俭《诗经剖疑》)‘3】‘珊,驯、 响较大,但其说难圆。首先,l:毛诗序》提出此诗是 “朝士之妇,劝其君子归隐”(姜炳璋《诗序补 “刺时”、刺“其国削小”,郑玄又补充说:“古者一夫 义》)‘4】(珊嘣)、“择地偕隐”(牟应震<诗 百亩,今十亩之间,往来者闲闲然,削小之="">诗>
问》)‘2】(32胛17’和“夫妇偕隐”(方玉润《诗经原 甚。”【1】(嗍’认为诗中所说“十亩”是一个实数,并 始》)洲嗍’。 认为“十亩”有狭小之意。但从诗歌文本看,“十 王质则提出了“采桑说”,认为此诗描摹了魏 亩”并无狭小之意。况且《孟子?梁惠王上》云: 国采桑养蚕的风俗:“魏俗多以蚕为业,以缣转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里的“五亩”比“十亩”
盖地势隘而稼事不广也。蚕月,壮者用力于外,弱 更少,然并无狭小之意。即使真是一夫“十亩”,那
者用力于内,昼夜奔疲,今其风尚如此。”[2】‘珊删’ 么“刺时”与“国削小,民无所居”又有何必然联系 当代学者如高亨、陈子展等持此说。 呢?如杨简所云:“若日:国以无道致侵削,则可 84
万方数据
刺;惟日:国削小,民无所居,则不可刺矣,况诗中本 诗”,必定写男女之事。他说:“古西北之地多植
无刺国之意。”[2】‘咖M’其次,毛<传>将“闲闲”释为 桑,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虽
然桑意象确实多与男女情爱相联系,但并非所有的 “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先秦典籍中仅此一例,并
桑意象都与男女之事有关。《诗经》中有二十多首 无他据,孤证难立。且“男女无别,往来之貌”与
诗都写到了桑,其中如《廓风?定之方中》《曹风? “削小”并无必然联系,正如魏源所说:“闲闲,男 女往来无别之貌’(毛<传>),无国削民迫 鸬鸠:}《豳风?东山><小雅?小弁>等几首中的桑 就与男女情爱无关。<毛诗序》解释《定之方中:》为 之意。”[3】="" (77册?船)="" 以苏辙、朱熹为代表提出的“归隐说”影响也="" “美卫文公也”="" ,其中“降观于桑”一句,写卫="" 比较="">毛诗序》解释《定之方中:》为><鸬 大,但持此说的学者对诗中一些字词的理解是="" 鸠="">“鸬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有分歧的。如对于“十亩”的解释,或认为是“郊外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几旬,写布谷鸟在桑树上饲 所受场圃之地”[8】(嬲),或认为是“一夫受五亩,合
养幼子始终如一,不改操守,借此赞美品行善良、操 二人而言之”【3J(60册?聊)。对于“闲闲”、“泄泄”的理
解,除牟应震将“泄泄”解释为“弛缓怠惰不急正 守不变的君子;《东山:》“蜗蜗者蝎,蟊在桑野”,则
用桑虫久在桑野来比喻战士常宿在车下的辛苦; 业”(2](32m,P417),并据此认为此诗主旨是“择地偕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则由眼前的桑树与 隐”外,大部分学者都将“闲闲”和“泄泄”释为往来="">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则由眼前的桑树与>
自得之意。其中,关于“子”的解释分歧最大,或认 梓树,引发出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因此肃然起
为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季本《诗说解 敬。由此看来,《诗经》中的桑树、桑意象还有着其
他的文化内涵,不宜根据《十亩之间》出现“桑”,就颐>)‘2】?3册,麒,,或认为是“君子”(姜炳璋《诗序补 断定此诗是描写男女之事。 义》) 珊?嘣),或认为是女眷,所以出现了招人 偕隐、妻劝夫隐和夫妇偕隐等不同的意见。 王质提出的“采桑说”颇得现当代学者的认 三、《十亩之间》的主旨 同。王质从魏国风俗的角度,认为此诗描写了采桑
者“昼夜奔疲”的情景。他将“闲”字释为“空也,言 通过以上辨析,笔者认为现今关于《十亩之 桑叶稀也”。将“泄”释为“漏也,言桑阴薄 间》主旨的四类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对诗歌个别
也”【2】‘珊?嗍)。以此推之则“桑者”即为桑树而不 字词理解有所不同。而要探寻此诗的主旨,必须立
是采桑的人。由于“地势隘而稼事不广”,因此桑 足于诗歌文本,分析此诗的具体字词含义及诗歌文
叶稀少,所以有“获而径归者”,有“无获而不肯空 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探寻出比较接近诗人本意
归,前迈而他求者”[2】(珊?删)。王质所说“地势隘 的主旨。综合方玉润和牟应震的观点,笔者认为此 而稼事不广”与孔颖达所云:“土田狭隘,不足耕垦 诗主旨是夫妇择地偕隐。 以居生”(1】(嗍’语意相同,但王质解此诗的着眼点 首先,我们来辨析“十亩”、“闲闲”和“泄泄” 在采桑。其“可见当时促迫气象”一句,表明当时 这三个关键词语及诗歌的人称关系。 采桑并无轻 松之感,这又与现当代学者的解释有所 对“十亩”一词的解释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不同。现当代学者多把“闲”和“泄”释为“悠闲” 郑玄认为是“一夫十亩”;朱熹言“郊外所受场圃之 和“和乐”【9】(Pn?的样子,则“桑者”是采桑之人,将 地”;严粲说“或谓井庐、邑居各二亩半,合为五亩
此诗理解为快乐的采桑歌。如蒋立甫说:“这是采 之宅合八家,则在井者二十亩,在邑者亦二十亩,一
桑女歇工时邀伴回家唱的歌 字里行间跳动着 处本共有二十亩之桑。今止有十亩,是其削半。
她们劳动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确实能给人以美的 未必尽拘名数也”(2]{9m,P149);马瑞辰云:“指公
享受。’’[10】 (n17)田十亩及庐舍二亩半言也。”[11】 (聊)
以姚际恒、袁梅为代表的情歌说较晚出,然有 郑玄之说并无根据。即使魏国再小,也不可能
欠完备。笔者将姚际恒的“刺淫之诗”和袁梅的 一夫十亩,如孔颖达云:“魏虽削小,未必即然。”又 “劳动与爱情的歌”同归为情歌一类,主要是因为 <庄子?让王》中记载颜回不愿出仕,说自己有“郭 二者都认为此诗表现为男女之事,虽然二者的情感="" 外之田五十亩”和“郭内之田十亩”,这些“足以给="" 钎粥”、“足以为丝麻”[12】(p76?,足以解决温饱问题。="" 倾向有所不同。姚际恒追随毛《传》,将“闲闲”、="" “泄泄”释为“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并根据“桑”="" 颜回的最低的生活标准和最贫贱的生活状态也有="" 的意象,“桑中之约”的习俗,认为此诗是“刺淫之="" 田地六十亩,所以魏国是不可能只有一夫十亩的。="">庄子?让王》中记载颜回不愿出仕,说自己有“郭>
85 万方数据
泄其羽”和《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孔颖达认为“举十亩以喻其狭隘耳”,其目的在于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释“泄泄,犹沓 《毛诗序》所说的“刺时”,然而“刺时”与“国削小, 沓也” (n1伽。沓,《说文》:“语多沓沓如水民无所居”并无必然联系(前文已作说明),因此 也。” “十亩”既不指一夫十亩,也无刺意。 《孟子?离娄上》引“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句并说: 朱熹之说源于张载,《张子全书》说:“十亩,场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圃 不独筑场纳稼,亦可毓草木 也。”[17】(喇6’大抵由于群臣话多,喧闹,“所言不由 所任园地也。
先王之道”,因此,沓沓、泄泄才有不敬的含义。可也。”[4】‘231册t嘲’但此句系猜测之词,不足为据。
见,这里的“泄泄”指话多,有多的含义。马瑞辰的观点也欠完备,因《汉书?食货志》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范处义《诗补传》云: 载:“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 环庐树
桑。”[13】(4册川?’且“公田”是否多种桑树,还有待进 “泄泄猫沓沓也 雄雉之飞,杂沓其
一步考证。 羽”[2】(珊,嗍),也有多的含义。
结合以上两处“泄泄”的解释,笔者同意毛 相比之下,严粲所说较为合理。《孟子?梁惠 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周礼?地官? 《传》将“桑者泄泄兮”之“泄泄”释为“多人之 载师》也载:“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 貌” (嗍)。王先谦也说:“‘三家泄作撤,一作哑’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郑司农云:‘宅不 者,《说文》‘耙’下云:‘多言也’引《诗》。又‘?I!}’ 下同。耙、瞪皆三家文。今毛《诗》《大雅》作‘无然泄 毛者,谓不树桑麻也。”“14】(丹孙33趵《汉书?食货
志》云:“环庐树桑。”从以上资料看,桑树多被植在 泄’。多言由于多人,故此又释为多人貌。”【18】‘附’另
住宅旁边。又根据《庄子?让王》“郭内之田十亩, 从E下文的逻辑来看,“泄泄”也应指“多人之貌”,
文将作论述。 下 足以为丝麻”,可知宅旁的桑田多被看作“十亩”, 正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说:“十亩之间,指房屋墙边 从使用人称的情况看,此诗是以第一人称来叙
或附近种桑麻之处。”[15】‘嗍’后世文学作品中也有 述的,诗中的“子”为第二人称,“桑者”是第三人 称。由于古代大多是女子采桑(假如“桑者”为男相关的记载:“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陆游 性,则“采桑说”和“情歌说”不攻自破)。因此, 《种桑》)‘4】‘3湖}?舢)“亦有一廛宅,能无十亩桑。” (彭汝砺《途中》)‘4】(3鹋册,P94’既然“十亩”桑田指宅 “桑者”应是采桑的妇女。有些学者如朱谋认为 旁的桑田,那么“十亩”指的就是家园、主人公的所 “子”指“桑者”,不合逻辑。“桑者闲闲兮,行与子 还兮”,显然“桑者”与“子”并不同指。再如袁梅所 归之处,如清代查慎行的诗句:“吟残蜡烛三更笛,
梦结春云十亩桑,不是无家轻远别,天南回首一摧 说,子指“所爱的男子。相当于‘您’字”[7】‘呦),也
肠。”(《贵阳除夕次家德尹去年此夜湘南见怀原 不合逻辑。“行与子还兮”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
韵》)‘4】(443册,P7’又如明代杨基的诗句“他年得遂归 的,而采桑的妇女不可能同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
称。这就再次证明了“情歌说”不成立。从“桑者” 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寄题水西草
堂》)?(411册’P200)。 为采桑女这一角度出发,诗应是以一个男子的口 “闲闲”,《释文》作“网网”,“音闲,本亦作 吻,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诗人看见十亩桑 闲”。圊,《说文》释云:“隙也,从门从月。”因其有 田之内,采桑的女子闲暇自得,顿生羡慕之感,于是 想要与“子”,即你,一同归还此处。而“子”到底应 缝隙,所以有空间,空闲。故“闲闲”有闲暇之意。 李樗释《大雅?皇矣》“临冲闲闲”时也说:“闲闲, 该是谁?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还是男 乃闲暇也。”[4】(23册,删’又因其闲暇,故引申出舒缓 子的家眷呢?笔者认为指男子的家眷更为贴切。 不迫、闲暇自得的含义。因此,“桑者闲闲兮”,实 其一,“同仕之人”亦“居同里”又同有相约归田之
描绘了采桑人在采桑时周围空间大,因而闲暇自得 志,此种情况概率不高。其二,归隐之人隐于田园,
的状态,诗人所向往的正是这样的境界。 也需要谋于生计,而桑园更适合女眷劳动,正如方
“泄泄”一词在先秦典籍中有两种含义:一种 玉润所说:“贤者既择地偕隐,则当指桑茂密处。释为
“舒散也”【16]‘麟),同“溲波”,如《左传?隐公 妇女之勤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室家,以
元年》“大隧之外,其乐也波溲”之“波溲”;一种释 成一代淳风。”[5】(1恐为“多貌”(贾昌朝《群经音47) 辨》)‘4】(76册?嘲),如《诗 其次,从诗歌内在的逻辑关系看,此诗分为二 经》中之“泄泄”。“泄泄”在《诗经》中出现过三 章,一章和二章是相对而言的。一章的“十亩之 次,除本诗之外,还有《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 间”对应二章的“十亩之外”,范围不同,内外相反。 86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闲闲”与“泄泄”相对应,人少而闲暇自得与人多 嘈杂喧闹形成对比。
[1]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 “还”与“逝”相对应,方向相
大学出版社,1999( 反,一回一往,回到人少而闲暇自得的十亩之内,远
[2]夏传才,等(诗经要籍集成[A](北京:学苑出版 离人多嘈杂喧闹的十亩之外。则此诗大意为:十亩 社。2002( 桑田内,采桑人闲暇自得,我将与你回到此处。十 [3]续修四库全书[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亩桑田外,采桑人多嘈杂,我将与你远离那里。从 [4]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编(文渊阁四库全书 诗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归 [A】(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隐,十亩之内是主人公自己安静固守的精神家园, 而十亩 [5]方玉润(诗经原始[MJ,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姚际恒(诗经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8( 生所说:之外就是喧闹的外面世界。正如余培林先
“全诗重心在一‘还’字。还者,还于其故 [7]袁梅(诗经译注[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处,亦
【8]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即归于‘十亩之间’也。掌握此字,即掌握诗 旨 [9]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矣,何必纷纭其说哉!‘十亩之间’有‘容膝易 社(2003( 安’之意。”【19】(嘣’这也正是不能将此诗简单地视
[10]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为采桑歌的原因所在。也许正是后世的诗人参透 [11]马瑞展(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了《十亩之间》作者的归隐本意,才有了将“十亩” 桑 【1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与归隐主题联系在一起的诗句,如“剩组乌豆种 红秫,十亩【1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桑麻居八九。软浸苴屑饭晨犊,浓汤秫 [14]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泣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 “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腴剪社酒”(杨奂《题赵继卿耕隐图》)‘‘】 (伪册?n43’;版社(1999( 桑”(杨基《寄题 [1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 局(1991( 水西草堂》);“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不知篱下 菊,秋后肯分香”(王绂《寄 [16]杜预泣,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 包徵士公 学出版社,1999(慢》)[4](413re(P313);“衣食有端终岁计,江山美信故园 [17]朱熹(四书幸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情,蹉跎十亩桑阴地,惭愧花林鸟劝耕”(居节《谷 [18]王先谦,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 日感怀》)‘4】(482 册,P13引。 局。1987(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此诗的主旨是归隐,而且 【19]余培林(诗经正诂[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 司。2005(是夫妇择地偕隐,抒发了一位男子与其妻子共同归 隐于桑园的愿望。 [责任编辑:戴庆埴] 万方数据 87
范文四:论语(29) 里仁第四(6)诗经(111)魏风 十亩之间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一句(Daily Sentence)
(433)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聪明人都是未婚的,结婚的人很难再聪明起来。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妙方(Healthy alternative)(38)
治疗痔疮及缸周病(5)
空心菜治外痔
焦守正说:取空心菜2000克洗净,切碎,捣汁。菜汁放入锅中用旺火烧开,后以温火煎煮
浓缩,到煎液较稠时加入蜂蜜250克,再煎至稠黏如密时停火,待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一
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空心菜味甘、性寒。有清热凉血、利小便、解读之功能。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and urinopathy (5)
Water - cabbage for external hemorrhoids
Jiao said: take the water cabbage 2000 grams clean, cut up, mash. Boil the sauce in a hot pot, then cook it in a hot pan, then add the honey 250 grams to the thickened liquid. Then, when it is thick and sticky, stop the fire until it is
ready to cool. Take one tablespoon at a time and drink it at boiling water twice
a day. The taste of cabbage is sweet and cold. It has the function of cooling blood, relieving urine and reading.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论语(29) 里仁第四(6)
诗经(111)魏风 十亩之间 十亩的中间
Translate and edit :Andyfan
http://www.health56t.com
承 启:
上 篇——论语(28) 里仁第四(5)
诗经(110)魏风 陡岵 登上那座青山
本 篇——论语(29) 里仁第四(6)
诗经(111)魏风 十亩之间 十亩的中间
下一篇——论语(30) 里仁第四(7)
诗经(112)魏风 伐檀 砍檀树
摘 要:
脚下的路,是实际的道路;人生的路,则是命运之道,如何去走,前途如何,目的地在何处,等等,都是人们愿意知道的,所以人们以知道并且顺利地行道,最终达到目的地为人生的根本意义。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正 文:
论语(29) 里仁第四(6)
里仁第四
【要义】
正是因为仁德之难行,所以行仁德者才为君子,小人是不行仁德的。放眼望去,茫茫人海,孔子没有看见喜好仁德的人,也没有看见什么憎恶不仁德的人,所以不胜感慨。喜好仁义,行为完善贤良,天下的人都会逐渐响应,自然再好不过了。不喜好仁义,只要厌恶不仁道,那也好啊。他不喜欢那些不仁道的事情被施加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不仁道的事情也会慢慢绝迹的。只要你努力去实施仁德,天天进步,没有谁力量不足够的。
仁德只是一心,只要诚心诚意地办任何事情,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力量。孔子说他没有见过行仁德而力量不够的人,那就是说,天下的任何人都可以实行仁德之道,而且会有所成就,就看你去做不做了。
人类进入社会之后,便有了分工,出现了不同的阶层,有了官和民、君和臣。官与民、君与臣各自完成了自己的职业,社会的秩序就安定,人民的生活就幸福,天下就叫做太平。然而,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际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公正和睦便被金钱与权势所代替,于是官与民、臣与君的天平便出现了倾斜。
官民君臣各安其分,各守其职,就是正确;不安其分,不守其职,徇私枉法,就是过错。而君王、官吏、大臣不可能犯君王的错误,君王也不可能犯臣下的错误。所以,人们各自所犯的过失和错误,总是与他们的社会地位相适应的。由他们的过错,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观察出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会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去做。他们各安其分,完成本职工作,就是仁德。能够观察到这一点,自然也就知道仁是什么了。
人生之路该怎样去走,是摆在每一个人类面前的必答课题。有的人是任由脚步走,走到哪里算哪里,什么也不知道,枉为人一场。人常说“知道”就是要知道自己所走的道路。脚下的路,是实际的道路;人生的路,则是命运之道,如何去走,前途如何,目的地在何处,等等,都是人们愿意知道的,所以人们以知道并且顺利地行道,最终达到目的地为人生的根本意义。
孔子也像所有的圣人一样,他们一生努力,便是在寻求人生之大道,传播人生之大道。所以,
他会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白天听闻到了人生的大道,晚上死去也不会有任何遗憾。可见,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认识、知道这个大道。这个大道是人生的大道,是宇宙自然的大道,
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合乎了这个规律,便是一个真正的人,无论是生是死,已经无所谓
了。
如何知道这个大道呢,那就得你切切实实地踩踏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步一步的迈进,踏踏实
实地行走,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造做。所以,那些讲究吃穿衣食的人,追求名利地位的人,都
无法踩踏在人生的旅途上,踏踏实实地行走,根本无法领略到人生的真谛,怎么能够知道呢,
只有你热心探索人生之大道,就不应该有任何的虚枉执着。
因为真正的君子,只是以仁义作为准则,所以对于天下任何事物都不会执着,不会嗜癖;没
有行或者不行,没有一定要怎么或者不怎么。对于任何事物的嗜癖和执着,都不符合仁义道
德的准则。仁义道德,是天地万物和人类自然而然的德性和本质,不用执着,不用强求,所
以叫做良心。
君子心中所存有的只有一个本性,那就是道德,因为他要教化天下,所以他还是考虑用什么
法度去实行道德教化。他的以身作则,就决定着他重德而怀刑,合乎法则礼度。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9) Li Ren fourth (6)
The book of Songs (111) Weifeng Ten acres in the middle
Connecting link:
Previou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8) Li Ren fourth (5)
The book of Songs (110) Weifeng Climb the Castle Peak Thi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9) Li Ren fourth (6)
The book of Songs (111) Weifeng Ten acres in the middle Next-----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30) Li Ren fourth (7)
The book of Songs (112) Weifeng Sandalwood tree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Abstract:
At the foot of the road, is the actual road; the road of life, is the fate of the road,
how to go? What's the future? Where is the destination? And so on, people are
willing to know, so people know and smooth the road, and ultimately reach the
destination for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of life.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Tex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9) Li Ren fourth (6)
[essential]
It is because of benevolent difficult, so only as a gentleman virtue, the villain is not benevolent. Looking ahead, the vast sea of humanity, Confucius did not see like the man of humanity, also did not see what he who hates, so much emotion. Like righteousness, consummate the virtuous, world's people will gradually perfect the natural response. Don't like righteousness, as long as the inhumane or disgust, ah. He does not love those unkind things imposed on himself, so unkind things will slowly become extinct.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to implement humane progress every day, no power is not enough.
He just do anything, as long as a matter of conscience, almost without any additional power. Confucius said he had not seen for power and Rende not enough people, that is to say, any people in the world can be benevolent Road, and would have done, you do not do.
After entering the society, there is a division of labor, there are different strata, with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the king and the minister.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the king and the ministers, each have completed their profession, and the social order is stable, and the people's life is happ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owner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ecome complicated, and justice and harmony are replaced by money and power, so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the ministers and the monarch is tilte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and the security of its points, stick to their job, is not correct; its points, do not keep their job, favoritism, is wrong. The kings and officials, ministers can not make the king's mistakes, the king could not make mistakes liegeman. Therefore, people's faults and mistakes are alway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ocial status. By their fault, they can se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observe their social status, they will know how they should do it. Each of its points, complete the job, is he. To observe this, it is natural to know what benevolence is.
How to walk the road of life, is placed in front of each task required a human. Some people are allowed to walk, go where, where, what do not know, a man for a game. People often say "know" is to know the way you are going. At the foot of the road, is the actual road; the road of life, is the fate of the road, how to go? What's the future? Where is the destination? And so on, people are willing to know, so people know and smooth the road, and ultimately reach the destination for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of life.
Confucius, like all saints, who worked hard all their lives, sought the path of life and spread the path of life. Therefore, he will have deep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during the day heard of the road of life, and die at night, there will be no regrets. Visible, he believes that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know, know this avenue. This avenue is the road of life, the road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law of the universe. In line with this law, is a real person, whether it is life or death, has nothing to do.
How do you know this avenue? Then you really step on the journey of life, a step forward step, get down to walk, even hypocritical and made. So, those who pay attention to food and clothing and clothing of the people, the pursuit of fame and status, can step on the journey of life, we can not walk, to experience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how can you know?
Only you are eager to explore the road of life, there should be no virtual persistence.
Because the real gentleman, just as the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so for the world anything will not be persistent, will not addiction; no line or not, there is no, must be how or not how. For any hobbies and dedication, do not meet the criteria of humanity, justice and morality. Is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nature of humanity, justice and morality, of virtue, of all things and beings naturally without perseverance, not insist, so called conscience.
There is only one nature in the heart of a gentleman, which is morality, because he wants to civilize the world, so he thinks about what laws should be used to carry out moral enlightenment. He set an example and decided that he would be punished for his sins.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诗经(111)
国风 魏风 十亩之间 十亩的中间
十亩之间兮, 十亩的中间啊,
桑者闲闲兮, 采桑的悠闲啊,
行与子逝。 将同你回去啊。
十亩之外兮, 十亩的外啊,
桑者泄泄兮, 采桑的弛缓自在啊,
行与子逝兮。 将同你回去啊。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book of Songs (111)
National Customs Weifeng Ten acres in the middle
Ten acres in the middle,
Mulberry leisurely ah,
Will go back with you.
Ten acres outside,
Mulberry loose comfortable ah, Will go back with you."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 health56t.com “ by Andy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范文五:《诗·魏风·十亩之间》
《诗·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1兮,行2与子还3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4兮,行与子逝5兮。
【译文】十亩桑田之间啊,采桑的人们防御着,说笑着我与你一起返回吧。
十亩桑田之外啊,采桑的人们很懈怠,说笑着我与你一起往里去吧。
【说明】这是一首感怀的山歌,歌中描写了十亩桑田之间的采桑者们在紧张地防御着,防御病虫害,也就是说他们在紧张地工作着,而十亩桑田之外的采桑者们则很懈怠,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歌者就选择了与子返回、与子去往的行为。
十亩桑田之间和之外,这里面似乎有一种隐喻,但隐喻的到底是什么,由于诗句太短,我们无法知道。但歌者选择返回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的。也就是说,歌者选择了去参与紧张防御的工作,而没有象之外的采桑者们一样懈怠。
——————————————————
【注释】1.闲:《易·家人·初九》:“闲有家,悔亡。”《书·毕命》:“虽收放心,闲之为艰。”《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孟子·滕文公下》:“闲先圣之道,距杨、墨。”《荀子·王制》:“养六畜,闲树艺,劝教化,趋孝弟。”《太玄·闲》:“闲其藏,固珍宝。”范望注:“防闲不与流俗。”《广雅·释诂一》:“闲,法也。”又:“闲,正也。”《广雅·释诂二》:“闲,遮也。”王念孙疏证:“《士丧礼》下篇:‘抏木横三缩二。’郑玄注:‘抏,御也。所以御止士者。’皆遮之意。”《广韵·山韵》:“闲,防也,御也。”这里用为法度、规范、限制、防御之意。
2.行:《易·艮·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书·禹贡》:“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论语·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清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3.还:《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尔雅·释言》:“还,返也。”《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说文》:“还,復也。”这里用为返回之意。
4.泄:通“殜”。《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孟子·离娄下》:“武王不泄迩,不忘远。”《荀子·荣辱》:“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屏五兵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泄,假借为亵。”这里用为轻慢、懈怠之意。
5.逝:《书·大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诗·大雅·公刘》:“笃公刘,逝彼百泉。”《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楚辞·九歌·少司命》:“倏而来兮忽而逝。”《说文》:逝,往也。”《广雅》:“逝,行也。”这里用为去、往之意。这里用为已经过去之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赏析
鸬>小雅?小弁>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