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简述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www.med66.com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简述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的有关问题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近年来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流行病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方法学,更日益成为一门重要的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实用科学。
一、流行病学简史
流行病学一词的英文为Epidemiology,最早使用该词的是古希腊著名医师Hippocrates,该词来源于希腊文EPI(在??之中,之上)和DEMO(人群),即意为"研究发生在人群中的事件的学问(OLOGY)可见就医学范畴而言,它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 ",
在其发展的早期是以研究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机制以及如何采取防制措施为其主要任务的。在此时期出现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工作。如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伦敦医生John Snow 于1848年至1854年 对于当地霍乱流行的调查研究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成就都是在病原微生物尚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些里程碑式的工作直到现在还对流行病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奠定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基础,1850年世界上首次在伦敦成立了流行病学会,从此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以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国家首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由传染病逐渐转向非传染病。
1948年Doll和Hill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英国伦敦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标志着流行病学的新时期--现代流行病学时期的开始。 二、流行病学定义的发展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许多现代流行病学代表性书籍给流行病学的定义赋予了新的内容,如MacMahon(1970年):“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其决定疾病频率的决定因子的科学”; Lilienfeld(1980年)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群体中疾病之表现形式(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苏德隆(1964年)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从这些定义不难看出他们都更强调了流行病学的方法学的性质,使之成为整个医学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重要学科。目前,较公认的流行病学的定义为: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问题。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www.med66.com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的,流行病学首先需到人群的现场中去进行实际观察,因此观察法就成为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观察法相对应的是实验法。 (一)观察法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观察法中的重要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观察详细记载疾病或健康状况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描述性研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病例报告;现况研究;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
2(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或叫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一般是选择一个特定人群,对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进行验证。属于这类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二)实验法 (
流行病学的实验法称为流行病学实验或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与观察法不同之处在于实验者掌握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易于做出结论。这是实验法优于观察法之处。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有两类: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1(理论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又称数学流行病学,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疾病流行的规律性,定量地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的各项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2(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流行病学不仅是一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方法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对流行病学方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四、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3(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4(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5(用于防制效果评价
五、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日益应用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甚至医学以外的社会学、心理学、卫生管理学等各个学科,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现象。 (一)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www.med66.com 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从不同角度研究疾病。例如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时,常常需要微生物学、血清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肿瘤的流行病学需要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流行病学也能推动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如能很好地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把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在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时,首先要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这就需要流行病学工作者具备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临床各科的医生在解决病人的早期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发现新的疗法和药物、改进治疗手段、探讨病因、合理使用医学信息中都需要具备流行病学的知识,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互相渗透,形成新的学科--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工作者如能合理运用群体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但能够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还可以增加重大发现的机会,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医学发现,都是由于临床医生运用了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果。
(三)流行病学与其他预防医学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本身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预防医学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形成预防医学的整体。卫生统计学的发展使得许多流行病学问题得以解决。流行病学在研究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研究人群营养学问题以及研究职业性疾病时,都需要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方面的知识。研究特定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以及探讨未明原因疾病的病因时,需要毒理学方面的知识。预防医学各个学科的研究同样需要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于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疾病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时,还常常涉及到环境科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有关问题,同时这些学科的研究工作也常常利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流行病学越来越多地与这些科学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推动共同的发展。
六、流行病学的发展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在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一)研究领域的扩大
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从早期的仅限于研究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病和其他一切疾病。另外,由于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以研究人群疾病控制和增进健康为目标的流行病学研究领域有了明显的扩大,从过去单纯考虑生物学致病因素,扩展到认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由单纯研究疾病扩大到研究与健康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方法被引入流行病学以解决流行病学问题,流行病学方法也应用于其他学科解决其特定的一些问题,逐步分化形成许多分支。随着流行病学方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这种研究范围扩大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www.med66.com (二)研究方法的发展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首先,由以往针对传染病的单因素研究发展到现在针对非传染病和健康等问题的多因素研究;其次,为了更清晰地揭示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有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以往的定性研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要求,定量的研究方法成为必然趋势;另外,一方面随着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使流行病学研究向更精细、纵深的方向探索;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飞跃发展,研究向大规模、多层次的宏观方向扩展,尤其是国际通用计算机软件如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EPI Info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和 SPSS( social process and statistical system)等近年来在流行病学领域广泛应用,使医学研究的信息量及样本大大增加,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
范文二: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7套
温州医学院 2008-2009 学年第 学期 200 年级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试卷(7) (卷面 100分,占总成绩 _____ %)
考试日期:200 年 月 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单项选择题(共 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
【 A 型题】
1.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B )
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2. 目前,流行病学可以概括为:(C )
A.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C.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D.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E.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3.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D )
A. 病人 B. 非病人
C. 病原携带者 D. 人群
E. 个体
4.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E )
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 疾病的病因
C. 疾病的防治措施 D. 流行病研究方法
E. 以上均是
5. 综合地进行疾病“三间分布”描述的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B
A. 出生队列研究 B. 横断面研究
C. 移民流行病学 D. 血清流行病学
E. 遗传流行病学
6. 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用下列 哪种方法最合适 C
A. 遗传流行病学 B. 血清流行病学
C. 移民流行病学 D. 描述流行病学
E. 理论流行病学
7. 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 C
A. 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 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 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 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 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8. 某医院心血管内科 2005年和 200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 101人和 121人, 那么和 2005年相比 D
A. 200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 200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 以上均不对
9. 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 12/10万 ~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 16/10万,试 判断其流行强度 A
A. 散发 B. 暴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世界大流行
10. 对于病因未明的疾病,现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C )
A. 确定病因
B. 验证病因
C. 寻找病因线索
D. 进行病因推断
E. 否定病因
11. 下面哪一点不属于现况研究的特点:(E )
A. 现况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
B. 现况研究有特定的时点或期间
C. 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D. 可以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
E. 不可以作因果推论
12. 抽样误差的定义为:(C )
A. 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B. 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C.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 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E. 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13. 抽样的目的是:(E )
A. 研究总体统计量
B. 研究样本统计量
C. 研究误差
D. 研究典型案例
E. 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14. 某社区卫生机构打算通过调查,了解当年该社区 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你 认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调查最为合适?(B )
A. 回顾性调查
B. 现况调查
C. 前瞻性调查
D. 随访调查
E. 典型调查
15. 某因素和疾病间联系的最好测量是?(D )
A. 人群归因危险度
B. 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
C. 该因素的流行率
D. 相对危险度
E. 归因危险度
16. 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的指标是:(A )
A. RR和 AR
B. RR和 PAR
C. RR和 PAR%
D. PAR和 PAR%
E. AR和 PAR
17.队列研究观察对象分组方法是(C )
A .按是否发病分组
B .随机分组
C .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D .按均衡原则分实验和对照
E .以上都不是
18.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必须( b )
A .是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 , 同时确定暴露状况
B .根据疾病发生前是否存在某暴露因素对人群分组 , 并随访观察二组人群中的结局的差异
C .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
D .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对照 , 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
E .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人口特征
19-23题共用题干
世界卫生组织 2009年 4月 24日向全球通报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甲型 H1N1流感疫情后,截至 北京时间22日13时,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1034例甲型H 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5例。
19. 此次甲型 H1N1流感属:E
A 爆发
B 散发
C 流行
D 特殊流行
E 暴发
20. 此次甲型 H1N1流感属:E
A 地方病
B 医源性疾病
C 自然疫源性疾病
D 流行病
E 传染病
21. 此次甲型 H1N1流感属:E
A 猪与人之间传染
B 猪与猪之间传染
C 猪与鸡之间传染
D 鸡与人之间传染
E 人与人之间传染
22. 续发病例为:A
A 第一个病例发生后, 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 其易感接触者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
B 第二个病例发生后, 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 其易感接触者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
C 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其易感接触者受其传染而发生的二代病例。
D 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其易感接触者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
E 第一个死亡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其易感接触者受其传染而发生的 病例。
23. 目前对于此次甲型 H1N1流感,最可行的预防措施是:D
A 西药治疗病人
B 中药治疗病人
C 病人的接触者接受治疗
D 对病人进行隔离
E 对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24-28题共用题干
某课题拟研究在砷中毒病区村民中饮水砷含量与皮肤病的关联性。 在该病区, 调查员询 问了村民关于过去和当前的饮水井使用情况并检查了皮肤损害的症状。
24. 此研究属于 b
A 病例对照研究
B 横断面研究
C 前瞻性队列研究
D 临床实验
E 回顾性队列研究
25. 该村常驻人口数为 560人, 调查员检查了所有调查期间在家的村民共 527人, 此调查为 B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分层抽样
D 随机抽样
E 生态学调查
26. 该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是:B
A 发生的时间
B 人群
C 发生地点
D 当地的水井
E 当地的医疗状况
27. 要想达到本课题的目的,还需要主要调查:B
A 疾病史
B 饮水中砷的浓度
C 家族史
D 遗传基因
E 就医的时间
28. 据查该村使用高砷水井的家族中每一个成员的皮肤损害症状有所不同, 这可能是主要因 为:B
A 疾病史不同
B 易感性不同
C 家族史不同
D 出生地不同
E 职业不同
29-33题共用题干
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表
29. 吸烟者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A
A 10.7倍
B 1.7倍
C 2倍
D 5倍
E 不能计算
30. 吸烟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B
A 10.7倍
B 1.7倍
C 2倍
D 5倍
E 不能计算
31. 从该研究结果看出, A
A 吸烟对肺癌发生的危险大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大于肺癌的危险
C 吸烟对肺癌发生的危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相同
D 吸烟没有危险
E 不能得出结论
32. 从该研究结果看出,吸烟对肺癌死亡危险的关联度为:E
A 无
B 弱
C 中
D 强
E 很强
33. 从该研究结果看出,吸烟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关联度为:C
A 无
B 弱
C 中
D 强
E 很强
34. 传染期是指:( B )
A. 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B. 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C. 从感染病原体到症状出现的时期
D. 从临床症状出现到停止排出病原体的时期
E. 从症状出现到完全消失的时期
35.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 )
A. 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
B. 传染源的数量、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
C.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 传播途径的特点
E. 以上都不是
36. 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37.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D )
A.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B. 隐形感染者增加
C. 免疫人口的迁入
D. 新生儿增加
E. 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38. 某市艾滋病检测中心检出一居民 HIV 抗体阳性, 该机构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 所属的卫生防疫部门 ( B )
A. 1小时
B. 2小时
C. 6小时
D. 12小时
E. 24小时
39. 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 B )
A. 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特征
B. 依据潜伏期可以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
C. 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D. 依据潜伏期可以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E. 依据潜伏期可以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
40. 接种卡介苗属于( C )
A. 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 被动自动免疫
41. 依据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针的接种时间应为( D )
A. 出生 24小时内
B. 1月龄
C. 3月龄
D. 6月龄
E. 8月龄
42.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以上都不对
43. 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 D )
A. 属于纵向研究
B. 包括常规报告系统
C. 可以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
D. 信息反馈是纵向进行的
E. 信息是由原始资料经过处理后形成的
44. 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 B )
A. 健康检查
B. 遗传咨询
C. 产前检查
D. 康复治疗
E. 筛检
45. 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不包括( C )
A. 促进健康
B. 预防疾病
C. 预测疾病
D. 康复服务
E. 治疗疾病
46. 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属于( A )
A. 主动监测 B、被动监测 C、哨点监测
D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47. 用联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属于( C )
A 、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常规报告 E、哨点监测
48. 为预防伤害,我国规定司机驾车必须使用安全带,这属于( C )
A 工程干预 B 经济干预 C 强制干预 D 法律干预 E 行政干预
49. 当发生新传染病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的重新流行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设 为( B )
A 0级 B I级 C II级 D III级 E IV级
50. 下列哪一项不是按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的 ( B )
A. 家庭
B. 机动车
C. 公共场所
D. 高速公路
E. 劳动场所
51.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 A )
A. 潜伏期
B. 间期
C. 前期
D. 处理期
E. 恢复期
52. Haddon模型中,在伤害发生中应进行的伤害预防,错误的是( E )
A. 司机的应变能力
B. 乘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C. 车辆内部装备的性能
D. 路面状况
E. 邮箱质地的改善
53. 关于疾病暴发的现场调查,叙述错误的是( B )
A. 调查者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
B. 标本采集时只需采集病人的各种分泌物
C. 发现病例的过程中,诊断必须准确
D. 现场调查时需探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E. 现场调查时通过个案调查利于发现可疑线索
54.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下列哪项不妥当 ( C )
A. 循证医学较传统医学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
B. 循证医学需要对证据进行严格评价
C. 传统医学的实践没有遵循证据
D. 传统医学的治疗依据是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的推论、个人的临床经验
E. 循证医学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
55. 下列说法哪项是不妥当的 ( D )
A. 随机对照试验获得的证据是最可靠的
B. Meta分析是定量的系统综述
C. 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中最高的是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a 分析所获得的证据
D. Meta分析不需要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评价
E. 对 Meta 分析的结果要进行敏感度分析
56. 循证医学时代要求临床医生具有 ( E )
A. 文献检索能力
B. 阅读文献能力
C. 鉴别、评价文献能力
D. 正确地利用科学证据的能力
E. 以上都对
57. 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源 ( E )
A. 队列研究
B. 系统综述
C. 随机对照试验
D. 非随机对照试验
E. 以上都对
58. 关于暴露标志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暴露标志物是指那些与疾病或健康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
B. 暴露标志物是指机体对疾病发生、发展易感程度的生物标志
C. 暴露标志物是指对传染病易感性的生物标志
D. 暴露标志物是指机体暴露危险因素后产生的效应指标
E. 以上都不对
59.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的实验技术有 (E )
A . DNA 限制性内切酶技术
B. DNA重组技术
C. PCR
D. DNA序列分析
E. 以上都是
60. 分子流行病学采集的标本有 ( E )
A. 病原体标本
B. 血液标本
C. 组织标本
D. 毛发标本
E. 以上都可以
6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 分子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B. 分子流行病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影响疾病或健康分布的因素
C. 分子流行病学只适用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不能用于肿瘤研究
D. 分子流行病学就是研究疾病不同阶段的各种标志物与疾病的关系
E. 分子流行病学可用于探讨致病因子的致病机理
62.提示疾病与遗传有关的证据是 : ( E )
A. .患者亲属中该病的发病率或患病率比可比的非患者的亲属中该病的发病率或患病率
高
B. 某一特定人群中的病例的亲属比该人群该病的频率或危险性高
C. 有该病家族史的健康个体的队列 , 在一定时间里发生该病的比例高于没有该病家族 史的可比的个体队列的发病比例
D. 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的某性状值的相关显著地高于零
E. 以上都是
63. 分析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方法有 ( E )
A. 病例-病例分析
B. 病例-对照分析
C. 队列研究
D.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可以
64. 以下哪项疾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 A )
A. 血友病
B. 精神分裂症
C. 高血压
D. 脊髓灰质炎
E. 食物中毒
65.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包括 ( E )
A. 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因子遗传病
C.染色体数量异常病
D. 染色体结构畸变病
E. 以上都是
66.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 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 400人,而 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 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 E
A.80% B.40% C.20% D.100% E.资料不恰当,无法计算
67.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E
A. 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设立对照组
D. 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 E.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明确,利于判断因果关系
68.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B
A. 信息偏倚 B.选择偏倚 C.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不是
69.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 E
A. 实验性研究
B. 理论性研究
C. 描述性研究
D. 相关性研究
E. 分析性研究
70. 选择 100例肝癌患者和 200例对照进行饮酒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调查发现 100例患者中有 50人饮酒, 200例对照中也有 50人饮酒,则饮酒与肝癌的联系强度 OR 值为 E
A . 1.0 B. 1.5 C. 2.0 D. 2.5 E. 3.0
71. 对于病例对照研究,以下哪种看法是错误的 C
A 、如果疾病常见而研究的暴露罕见,则很难进行
B 、如果疾病罕见而研究的暴露常见,则很难进行
C 、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
D 、通常要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
E 、所需时间短,花费小
72. 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B
A 、需要的样本含量少 B 、减少回忆偏倚,并具代表性
C 、病例好募集 D 、对象容易配合
E 、以上均不是
73.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E
A 、病例组应选择怀疑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应选不患某病的人
B 、病例组应选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为疑似患某病的人
C 、病例组应选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也是患某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未确诊患某病的人
E 、病例组应选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应是未患某病的人
74.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B A 、暴露与该病有因果关系 B、暴露是该病的病因
C 、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 D 、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联系
E 、该病与暴露没有联系
75.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最佳条件是 C
A 、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
B 、产生病例人群中非病者,其他非研究因素特征与病例组相同
C 、产生病例人群中非病者,其他非研究因素特征与病例组有可比性
D 、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其他非研究因素特征与病例组有可比性
E 、产生病例人群中非病例的一个非随机样本
76. 在进行因果关系推论前必须排除什么联系 B
A 直接联系
B 间接联系、人为联系、虚假联系
C 虚假联系、统计学联系
D 统计学联系、人为联系
E 人为联系、虚假联系
77. 流行病学认为病因是 C
A 必然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B 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导致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D 能够引起疾病的所有因素
E 宿主因素与病原微生物
78. 流行病学上因果关系是指 E
A 、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
B 、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存在关联
C 、暴露—疾病有正确时序关系的直接关联
D 、暴露—疾病排除机遇后存在关联
E 、暴露—疾病有正确时序关系的无偏关联
79. 试验结果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人数占受试总人数的比例称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 、阴性预测值 E、符合率
80. 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人中,实际有病的所占比例称 A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 、阴性预测值 E、符合率
81. 已婚妇女发生宫颈癌的机率比尼姑多, 但比妓女少, 因此怀疑性生活紊乱可能与宫颈癌 有关。这种假说形成的法则属于 B
A .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排除法
82. 判断病因的标准不包括:E
A 、关联的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可重复性
D 、关联的合理性 E、关联的复杂性
83. 在临床试验中,采用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D
A .使试验组与对照组更具可比性 B.增加受试对象的依从性
C .减少选择性偏倚 D.减少主观因素引起的信息偏倚
E .使研究更合乎道德
84. 对某一筛检实验,如何提高其阳性预测值 B
A 增加筛检频率 B 筛检高危险人群
C 减少筛检频率 D 对筛检阳性者进行仔细的诊断
E 以上都不对
85. 病例对照研究心梗与大量饮用咖啡的关系, 病例组选择选择确诊的心梗病人, 对照组选 择非心梗病人。 得出结果:大量饮用咖啡与心梗无关。请分析:导致影响这次研究结果最大 的偏倚是什么:B
A 志愿者偏倚 B 奈曼偏倚 C 失访偏倚 D 无应答偏倚 E 以上都不对
86. 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是为了 D
A 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B使试验结论更可靠 C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D 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的作用
E 平衡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87. 为了避免各种偏倚影响临床试验结果,设立哪一种对照效果最佳? C
A 历史性对照 B非随机对照 C随机同期对照
D 不同地区的对照 E不同医院的对照
88. 在下列关于临床试验的各项中,与随机分配患者的含义不符的是 E
A 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患者 B采用掷钱币法分配患者
C 采用患者病历号末位数字的单双顺序分配患者
D 采用患者就诊日期的单双顺序分配患者
E 根据医护人员的意愿随意分配患者
89. 如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你的计划分析的指标是什么 B
A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 B、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比例
C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情况 D、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E 、特异危险度
90. 下列哪种不是试验性研究 C
A 、临床试验 B、现场试验
C 、病例对照 D、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E 、类实验
9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E
A . 随机化 . 盲法 . 设置对照 B. 重复 . 随机化 . 配对 C. 随机化 . 盲法 . 配对 D. 齐同 . 均衡 . 随机化 E.随机化 . 重复 . 设置对照 .
92. 关于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 .试验的灵敏度愈高阳性预测值愈高
B .试验的特异度愈高阴性预测值愈高
C .试验阳性预测值上升,试验阴性预测值随之上升
D .现患率增加,试验阳性预测值上升
E .现患率增加,试验阴性预测值上升
93. 下列哪种方法对减少或消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无效 ? E
A 、将可能的混杂因素分层
B .遵循随机化原则
C .实施盲法
D .严格质量控制
E .选择适宜的研究对象
94. 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患者 100例, 选取 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 结果肺癌组 吸烟者为 80%,在同地区的对照组 200人中吸烟者为 20%;在乙地区,调查了 5万居民 的吸烟状况,并观察了其经过,一年后吸烟者中有 10例发生了肺癌,不吸烟者仅 2例发 生了肺癌。下列各项哪项是正确的 B
A .甲地区的调查是实验研究
B .甲地区的调查是病例对照调查
C .甲地区的调查是队列研究
D .乙地区的调查是病例对照调查
E .甲、乙两地区调查均属病例对照研究
95. 直接影响诊断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 B
A. 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生存率 E.罹患率
96. 确定乳腺癌患者组和非患者组每组各 1000人,现用某项筛检试验,患者组有 900名 阳性,非患者组有 100名阳性。该试验灵敏度为 A
A.90% B.30% C.25% D.12% E.10%
97. 关于筛检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B
A. 筛检不是诊断试验 B.筛检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诊为病人
C. 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病人和可疑病人区别开来
D. 筛检试验要求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可靠有效
E. 所筛检的疾病的自然史应该是清楚的
【 B 型题】
A 、回忆偏倚
B 、失访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检出偏倚
E 、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98.进行一次生活习惯与大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A
99.进行一次生活习惯与大肠癌关系的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B
10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选用现患病例作研究对象,最常见的偏倚是 C
范文三:流行病学实验指导-预防专业用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预防专业用
实习1 疾病频率测量
[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3学时
[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CI) 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vi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 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2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 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课题三] 某地1998年进行结核病抽样调查,资料见表1-1
注:*是指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的病人,包括痰粉笔片和培养均检出结核杆菌的病人。 问题:1、1998年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
2、1998年肺结核病死亡率,
3、1998年肺结核患病率,
[课题四] 某城市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采用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城市为1050292人,郊区为968432人,资料见表1-2。
问题:请计算城市和郊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将结果填入表中相应栏内,并进行比较。
[课题五] 某地调查不同年龄人群与甲型肝炎引入率关系见表1-3。
问题:请计算引入率并按年龄分析。
[课题六] 某防疫部门对城乡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进行了调查,对每个研究病例接诊后及时作家庭访视,并定期随访,对家庭密切接触者观察有无发病并留粪便做志贺菌分离,分析家产中续发情况,资料见表1-4。
表1-4 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
1
城市
A家庭数 B人口数 C原发病例 D(B-C) E续发病例 F续发率 A家庭数 B人口数 C原发病例 D(B-C) E续发病例 F续发率
0 0 0 0 3 3 3 0
2 8 16 8 2 23 46 23 8
3 29 87 29 0 51 153 51 9
4 21 84 21 4 43 172 43 11
病家人口 5 9 45 9 0 18 90 18 5
6 7 42 7 4 5 30 5 5
7 01 0 0 0 2 14 2 1
8 75 8 1 0 2 16 2 1
合计 282 75 10 147 524 147 40
农村
问题:请计算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填入表中并进行比较。 [课题七] 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1-5、1-6。
表1-5 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合计
检测人数 463 420 439 368 1690
阳性人数 124 157 197 194 672
感染率(%)
表1-6 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阳性情况
年份
检测人数
HBSAg
阳性数
阳性率(%)
HbsAb
阳性数
阳性率(%)
HBeAg
阳性数
阳性率(%)
HBeAb
阳性数
阳性率(%)
HBcAb
阳性数
阳性率(%)
1991
1992 1993 1994 463 420 439 368 51 61 53 43 208
66 82 138 148 434
17 16 12 15 60
21 32 31 23 107
18 37 37 31 123
合计 1690
问题: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率(填入表1-5)及HBV 不同标志物
的阳性率(填入表1-6)
[课题八]食用三邻甲磷酸酯(TOCP)污染的面粉可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以下是关于一次爆发的调查,结果见表1-7、1-8。
问题:请计算罹患率并加以分析。
[课题九] 有作者研究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 以下简称OC)与细菌尿的关系,1993年开始调查,2390名16-49岁妇女经鉴定无细菌尿,其中482名妇女为OC服用者;1996年进行第二次调查时,发现OC服用者中发生细菌尿27例,未服用者民生77例,资料见表1-9。
表1-9 口服与未服用避孕药者细菌尿的发病率
年龄组(岁)
16~ 20~ 30~ 40~49 合计
细菌尿(%)
服用者 2.2(2/84 5.6(16/284 6.3(6/96) 22.2(4/18)
未服用者 3.2(9/281) 4.0(22/552) 5.5(34/623) 2.7(12/452)
合计 3.0(11/365) 4.5(38/836) 5.6(40/719) 3.4(16/470) 4。4.4(105/2390)
问题:试计算口服避孕药服用者与未服用者3年期间细菌尿的累积发病率,填入表中相应栏内。
累积发病率在固定人群的队列研究中常用,可提供个人在特定时期内发生疾病的概率或危险的估计。它是以随访开始时的人口数(或随访期间平均人数)为分母和以一定随访期间内观察到人群中发生的新病例数为分子计算的发病率,可用下式计算:
CI?
随访期间内的新病例数
随访开始时的人口总数
[课题十]在进行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与冠心病(CHD)关系的研究中,随访32317旬绝经后的妇女,资料见表1-10。
表1-10 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与冠心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绝经后激素使用情况
是 否 合计
冠心病例 30 60 90
人年 54308.7 51477.5 105786.2
发病密度(1/10万1年)
问题:试计算参加此项研究的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密度。
发病密谋(ID)是以观察到的人时(如人年、人月)为分母和观察期内新病例数为分子计算的发病率,可用下式计算:
CI?
随访期间内的新病例数
随访开始时的人口总数
[课题十一] 已知甲乙两县的年龄别人口数及食管癌死亡率(表1-11)。
表1-11 甲乙两县的年龄别人口数及食管癌死亡率(1/10万)
甲县
年龄组
人口数 ni
0~ 30~ 40~ 50~ 60~ 70~
1756897 244942 251678 206947 143893 90270
人口构成 0.6520 0.0909 0.0934 0.0768 0.0534 0.0335
死亡数 ri 0 12 91 307 460 292
死亡率pi
0 4.9 36.2 148.3 319.7 323.5
人口数 Ni 1725819 289298 250480 191204 114355 51670
乙县
人口构成 0.6580 0.1103 0.0955 0.0729 0.0436 0.0197
死亡数 Ri 0 25 125 344 371 170
死亡率 Pi 0 8.6 49.9 179.9 324.4 329.0
合计 2694627 10000 1162 4301
2622826 1.0000 1035 39.5
间接法标准化率的计算: 计算公式:
P‘?P
r
SMR?
niPiR
niPi
已知甲县食管癌死亡总数为452人,乙县为353人,以及两县人口资
料见表1-12,求两县食管癌标准化死亡率。 问题:请计算并比较两县食
管癌标准化死亡比和标准化死亡率,条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进行计
算。
表1-12 甲、乙两县年龄别人口数
年龄(岁)
0~
30~
40~
50~
60~
70~
合计 甲县 378977 63436 54910 41970 25060 10780 575133
思考题
1、 以病率、患病率的定义有何不同,两者有何关系,有何不同用途,
2、 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就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比较,
3、 试比较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病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用途。
4、 标准化法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方法有几种, 乙县 282762 39443 40488 33309 23167 14548 433717
实习2 疾病的分布
[目的] 学会认识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 6—9学时
[内容]
单元1 疾病三间分布描述
(一) 长期趋势
1、1939~194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猩红热病死率如表2-1
2、1957~1978年上海市单板机疹发病率如图2-1。
问题1:你知道猩红热病死率和麻疹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提示:青霉素是1940年制成的,临床普遍使用是若干年以后。)
3、1959~1971年林县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图2-2。
4、1952~1972年上海市卢湾区四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动趋势如图2-3。
问题2:3、4两组资料给了你什么印象,对于食管癌来说,林县和上海病因对人体的作用在增强、减弱或持续不变,对其他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你有何看法,
(二) 季节性
1、 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2-4。
2、 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脑膜炎和风疹的季节高峰示意如图2-5。
问题3:你能解释矫和阿根廷两国脊髓灰质炎季节性不同的原因吗,同在北半球,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季节性高峰为什么不同呢,
3、 亚急性视神经病(subacute myelo-optico-neuropathy,SMON)患者发病数按月分布见
图2-6。
(提示:SMON是60年代禄日本一些县市流行的病因不明的疾病,经过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确定本病系喹碘仿引起的。喹碘仿是一种当时广泛使用的治疗痢疾的药物。从图2-6看,SMON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即7月份,痢疾的季节高峰也在7月份。痢疾是传染病,SMON则不是。1970年9月停售喹碘仿。)
问题4:从这个实例中,在解释季节性原因时,你得到什么教益,
(三) 其他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不同工作日及工作时工伤发生事故如表2-2、2-3。
表2-2 青岛某机车车辆工厂不同工作日工伤发生情况
一
频数 1613 二 1357 三 1391 日期(按厂休日) 四 五 1315 1407 六 1573 日 465 合计 9121
构成(%)
17.7 14.9 15.3 14.4 15.4 17.2 5.1 100
表2-3 青岛某机车车辆厂不同工作时工伤发生情况
问题5:上述的工伤时间分布与操作工人的日常行为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对预防事故有什么意义,
二、疾病的地区分布
1、
1965年7个国家35~64岁男性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总死因死亡率资料如表2-4。
表2-4 7 个国家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总死因死亡率(35~64岁男性,
1965年)
问题6:各国之间冠心病死亡率的差别可能原因是什么,可能的偏倚是什么,
2、 我国既往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布在致趋势是:内地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农村多于
城市。江苏、浙江、广东省为无病区;发病较严重的省区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安徽、陕西、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其余省区发病较轻。下述资料供思考(表2-5、2-6、2-7)。
表2-5 不同海拔高度空气中含碘量* 表2-6 不同土质中含碘量 海拔高度 0 500 1000 200 4000 5000
表2-7 食盐中含碘量
产地 四川富平 青海 内蒙古
含碘量(mg/kg)
1.8546 0.0073 0.0220
说明
吃这种盐的人甲状腺患病率0.34%~3.69% 吃这种盐的人甲状腺患病率6.36%~29.39%
同上
含碘量(%) 100.0 31.1 17.5 4.0 2.1 0.7
土质 沙土 灰化土 黑土 栗色土
含碘量(μg/kg) 1.0 1.0~3.5 7.0 6.0
问题7:你认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与环境中碘含量有关吗,
3、 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2-8所示。 4、
表2-8 1959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上海 重庆 广西 河北
城市 农村 41.7 2.41 75.67 9.77
13.9 0.35 0.15 0.31
城市 农村 0.04 0.39 0.14 1.26
0.33 0.41 0.29 3.19
问题8:请解释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的原因,服用疫苗前后为什么情况颠倒过来,
三、疾病的人群间分布
(一) 年龄
1、 1964~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
2-9。
表2-9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 月龄
0~
1~ 75 94.7
2~ 52 86.5
3~ 54 83.0
4~ 19 49.0
5~ 45 40.0
6~ 39 20.5
7~ 30 10.0
8~ 36 8.3
9~ 30 16.7
10~ 22 27.3
11~ 25 24.0
40 人数
阳性
100
率(%)
问题9:从表2-9可见,8个月龄时是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这一分布特点是有哪两个因素决定的,
2、 1957年及1960年美国密歇根Tecunseh亚洲流感年龄别发病率如图2-7,1957年发
病年龄别高峰在10~14岁组,而1960年则在50~60岁组。
问题10:请解释该地区1957年和1960年流感发病率的变迁,
3、 埃及开罗及美国阿拉斯加州各年龄组居民中有脊髓灰质炎抗体者百分比如图2-8。 问题11:两地各年龄组有脊髓灰质炎抗体者百分比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12:美国阿拉斯加的资料是1949年调查的,你能推测该地区过去哪一年曾有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吗,
4、 1957年山东省某些县各年龄组微丝蚴阳性率如图2-9。
问题13:当地丝虫病的防治工作成绩如何,人对丝虫病的自然免疫吗,
5、 麻疹的病死率与年龄的关系如表2-10(注:假定病例的年龄分布与全国人口年龄分
布相同)。
表2-10 麻疹年龄别病死率(1952~1962年,格陵兰)
问题14:试述病死率的意义。上述资料对麻疹的防治策略有什么意义, (二) 性别
中国人红绿色盲发生率男性为7.0%,女性0.5%,血友病的发生率男女差别更大,男性为1.0%,女性为1/ 千万。
问题15:你知道色盲、血友病男女发生率差别的原因吗, (三)职业
各种职业肝硬化死亡率的差别见表2-11。
(四) 种族
乙型肝炎忠患病率在白种人为8.4%,非白种人为28.6%
问题16:造成乙型肝炎患病率种族差别的是环境因素或是遗传因素, (五) 其他
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特殊生活习惯等都可能与疾病分布有关。
1、 社会经济状况与疾病的关系见表2-12。这是1910年一个完全隔离地区内人群死亡
率的纪录。
表2-12 社会经济状况与死亡率
经济状况 高 中 低 不详 合计
人数 333 272 709 888 2202
死亡数 130 162 533 678 1503
死亡率(%)
39.2 58.5 75.2 76.2 68.3
2、 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如表2-13
问题17:请把上述各项资料的解释,按宿主、环境和病因分类,以加深对描述流行病学的理解。
单元2 疾病三间分布综合分析
[课题一] 某作者对全省198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见表2-14。
表2-14 5岁以下儿童年龄、性别死亡率(‰)
范文四:2005年《流行病学》 (预防)考试A试卷.doc
温州医学院 _ 2005-2006 学年第 一 学期 2001年级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 A 试卷 (卷面 100分,占总成绩 90 %) 考试日期:2005 年 12 月 8 日 考试时间:18:30 — 20:00 考试方式:闭卷
一. 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题,每题 1分,共 10分。 )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 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 ) 2. 人类的健康或疾病主要是环境因素和机体内在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 3. 必要病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子。 有了必要病因, 必然会出现特定的疾 病。 ( ) 4. 患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 ) 5. 在流行病学上常用的 RR 和 OR 是表示两个事物发生频率的联系强度。 ( ) 6. 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 ) 7. 现况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 发现高危人群, 为疾病防 治提供依据。 ( ) 8. 个体匹配指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对照, 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 相同或基本相同。 ( ) 9. 双盲: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 , 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
部试验。 ()
10. 主动监测在疾病监测中,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查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 定收集资料。 ()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题,每题 2分,共 20分。 )
1. 队列研究观察对象分组方法是()
A 按是否发病分组
B 随机分组
C 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D 按均衡原则分实验和对照
2. 在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中,配比设计适用于()
A 队列研究
B 现况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个案调查
3. 前瞻性调查的缺点,哪项不对()
A 观察期长
B 只能调查一个或一组因素
C 耗费人力和物力
D 对发病率高的病不太适用
4.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确诊的新发病例,其优点是()
A 一般说来,需要的样本较小
B 保密性问题较小
C 回忆偏倚小
D 上述讲法都不对
5. 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的病例与非肺癌对照按年龄、性别、居住地及社会等级配比, 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吸烟情况进行比较。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
A 前瞻性定群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现场实验
D 历史性定群研究
6. 传染病防制管理规定的传染病有()
A 三类 33种
B 三类 35种
C 二类 25种
D 二类 22种
7. 下列哪一种测量常用来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 ( )
A. 观察到的病例数
B. 观察到的新病例数
C. 无症状的病例
D. 同期暴露人口数
8.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 ,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 )
A:年龄性别不同
B:目标人群不同
C:干预措施不同
D:观察指标不同
9. 有人认为,用脱落细胞巴氏染色法检查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查出的阳性者中, 85%是正确的,即该法查出的阳性者有 85%真正患有上述两种肿瘤,用流行病学术语表达为 ()
A 灵敏度为 85%
B 特异度为 85%
C 阳性预测值为 85%
D 假阴性率为 85%
10. 某课题组在追踪调查接触苯与白血病的发病情况时, 发现所调查的工人中有 80%的是调 查员随访到的,而 20%是由于宣传的影响主动与调查员联系的,结果调查员随访的研究 对象中有 4例白血病患者, 主动报告的研究对象中也有 4例白血病患者。 影响该研究结 果最大的偏倚是()
A 健康工人效应 B 失访偏倚 C 志愿者偏倚 D 无应答偏倚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题,每题 4分,共 20分。 )
1. 病因
2. 筛检
3. 爆发
4. 药物不良反应
5. 疾病监测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题,每题 5分,共 20分。 )
1.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 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3. 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按性质所分的四个等级是什么 ?
4.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 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它与观察性研究有和不同 ?
2. 简述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六.分析计算题 (本大题共 2题,每题 5分,共 10分。 )
1.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 , 章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他选择了病例 153人,对照 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 ) , 并解释该比值比(OR )含义。
范文五:冠心病流行病学与一级预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8月第22卷第8期
449
专题笔谈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
文章编号:1005-2194(2002)08-0449-03
性,男性病死率最高的为芬兰的北卡莱利(395/10万),最低为中国北京(45/10万);女性病死率最高的为英国的格拉斯哥(127/10万),最低为西班牙卡塔罗尼亚(15/10万),中国北京次低(45/10万)。
1 3 中国人群冠心病特征 (1)与国际相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属较低水平。据WHO公布的MONICA37个人群1980~1985年至1991~1995年共371个人群年166000个冠状动脉事件的登记资料,21个国家37个人群年龄35~64岁冠心病病死率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组最长14年最短8年,平均10年的随访观察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芬兰北卡莱利,冠脉事件平均年发病率为835/10万,最低为中国北京(81/10万);女性最高的是英国的格拉斯哥(265/10万),中国北京与西班牙卡塔罗尼亚同为最低(35/10万)。(2)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增加。据卫生部公布的1988~1996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冠心病病死率的资料表明,9年内城市冠心病增加53 4%,平均以每年5 9%的速度递增;农村9年内冠心病增加40 4%,平均以每年5 0%的速度递增。北京地区心血管病监测1984~1993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人群年龄标化发病率年平均增加在男性为2 3%,女性为1 6%。男性高于女性的性别差异明显。中国MONICA部分人群1984~1997年14年内男性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增加67%,平均每年增加2 1%,合计人群增长1 7%。(3)地区性差异明显。根据1987~1989年参加中国MONICA研究的12个监测区资料,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男性发病率均超过50/10万,南方省市除四川外均在10/10万以下,最高与最低相差可达33倍之多。1998年我国14组人群25~74岁冠心病事件标化发病率男性为1~183/10万,女性0~113/10万,地区差异很大,呈北高南低、城市高于农村的地区分布特征。(4)危险因素水平仍在不断增高。 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以3 02%的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我国城市和农村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增高,升高幅度以城市更为明显。 高血压患病率在增加:据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 26%,比10年前增加25%。 吸烟仍很普遍:男性吸烟率多在60%以上,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对危险较不吸烟者增高2倍,提示吸烟仍为我国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35~64岁人群中具有一项或多项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已占总人群的2/3,揭示了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巨大的 冰山底座 。因此,在我国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性。
冠心病流行病学与一级预防
张海澄 郭继鸿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仍将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近20多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工业化国家有明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并造成巨大费用消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血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体重指数等均呈上升趋势,预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将可能逐渐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
1 冠心病流行病学
1 1 自然病史 冠心病患者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进展也较缓慢,患者常在出现较严重症状时才去就医,甚或发生猝死。因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难准确统计。临床的冠心病患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结果。我国的病理研究结果显示,10~20岁主动脉脂纹病变的检出率高达50%;北京15~39岁意外死亡者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约占1/4,并以不稳定斑块居多。这些资料证实,青年男性即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随着年龄增加的必然结果。美国男性在60岁前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1/5,女性是1/17;临床上冠心病一些严重的表现形式,如心肌梗死(心梗)、心性猝死,女性比男性发病晚10~20年。在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病的事件中,大多数男性表现为心梗,而女性为心绞痛。冠心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因年龄、种族和主要危险因素等不同亦有较大的差异。
1 2 流行状况 WHO于1998年公布的世界卫生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在36个死亡登记的男性人群中,冠心病病死率俄罗斯排首位,中国城市排第18位,农村位居第21位,病死率最低的是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女性情况与男性相似,中国城市和农村分别排在第10和第12位。
据WHOMONICA1985~1990年29个监测点在5725762名35~64岁人群中登记的79669次急性心肌梗死或可能的冠状动脉事件,男性冠心病病死率3~5倍于女
(
450
2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目的是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一级预防旨在减少人群总体的行为危险因素,并对其识别、分层以及对高危个体在其发展为疾病前进行治疗,这是减少冠心病总体负担的基石。预防策略应从幼年时代开始,通过健康教育、环境干预或立法减少有害健康行为而使人群总体受益,以促进危险因素的转变。
2 1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循证医学实践证明,在全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民的自我保健及防病意识,可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开始于1972年的芬兰北卡莱利研究,在社区采用综合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的已知高危因素(尤其是高血压)进行干预,随访10年结果表明,干预社区人群冠心病病死率下降了约30%。美国斯坦福五城市研究历时5年,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使冠心病发生危险及总病死率明显降低,这一计划停止3年后仍维持在低水平。美国明尼苏达州健康教育计划的结果与之相仿。
我国自1986年起即开始人群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 八 五 期间,在上海、北京、长沙3个城市和北京房山区农村进行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性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并重点管理和监测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随访4年结果表明,干预社区冠心病平均病死率为32 8/10万,较几年前明显降低,对照社区为44 8/10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广大群众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值得推广普及。
2 2 危险分层和预防策略 国际冠心病预防专题委员会冠心病防治指南 根据PROCAM(明斯特心脏研究中心)所确定的9个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史、心绞痛病史、MI家族史、SBP、LDL-C、HDL、TG和糖尿病),应用危险计算程序进行定量危险分层。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断发现,而定量评估仅针对其中一部分,因而减弱了判断效率。
冠心病高危人群一般指具有一种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而对具有一种以上危险因素人群的积极治疗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重点。
(1)降低血脂: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对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予了充分肯定。定量分析发现,血清总胆固醇每相差50mg/L,冠心病事件发生率相差5/10万。
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共入选年龄在45~64岁之间、既往无MI病史的6595名男性,血清总胆固醇他汀,随5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8月第22卷第8期
年,血清总胆固醇降低20%,LDL-C降低26%,而安慰剂组血脂无变化,普伐他汀治疗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减少31%,总病死率并不增加。降脂的益处在治疗6个月即已显示,并贯穿整个研究的全过程。
临床脂质研究与冠心病一级预防试验(LRC-CPPT)入选高脂血症男性3806例,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治疗组应用考来烯胺,随访7 4年,血清总胆固醇降低13 4%,LDL-C降低26 3%,冠心病的危险降低19 0%。
赫尔辛基心脏研究将4081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40~55岁无冠心病症状的男性随机分为吉非罗齐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随访5年发现,治疗组HDL水平升高10%,TG、T-CHO、LDL-C分别下降43%、11%和10%。5年累积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 3%和41 4%,治疗组冠心病事件的减少在治疗开始后第2年开始显现,以后持续存在。
美国洛杉矶地区复退军人不同饮食结构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典型的北美饮食(饮食中脂肪供能约占40%),试验组采用低脂饮食(饮食中胆固醇含量仅为对照组1/2,且2/3动物脂肪被来源于植物油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随访8年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了13%,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及病死率下降了31%,且年龄较小和基础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者获益更大。其它几项类似研究的结果与之相仿,表明控制饮食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2)控制血压:根据我国冠心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汇萃分析结果,高血压的OR值为4 2(95%置信区间3 4~5 3),居所列所有危险因素之首,表明高血压是我国冠心病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一级预防心脏病事件试验(HAPPHY)、瑞典老年高血压试验(STOP-H)等临床试验均表明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可减少冠心病发病率,许多研究提示,降压治疗的益处在于血压下降本身,而与所选用药物的类别及降压机制无关。国外资料的定量分析表明,舒张压每相差7 5mmHg(1mmHg=0 133kPa),可使冠心病事件相差28%。我国人群监测结果表明,收缩压每相差2 0mmHg,可使冠心病事件相差6 0/10万。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戒烟:我国近年发表的几项研究报告的汇萃分析表明,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OR值为2 20(95%置信区间1 91~2 25),且吸烟与冠心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吸烟量越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女性被动吸烟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随被动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大,为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提供了一项依据。大样本人群前瞻性研究发现,戒烟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再发性心肌梗死,其获益在一年内即可显现。我国是烟草消费大国,根据1996年的抽样调查资料,我国男性吸烟率为67%,女性为7%,预计2025年我国死于吸烟危害的人数将达200万,因此,大力提倡戒烟是当务之急。
(4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8月第22卷第8期
451
2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冠脉血管:前降支44%~56%,右冠状动脉27%~39%,回旋支占17%。
2.1 前壁、前间隔、前侧壁梗死(前降支闭塞) 前降支闭塞后,在V2导联ST段抬高 1mm的敏感性是91%~99%,之后的敏感性由V3、V4、V5、aVL、V1、V6逐次递减,ST段抬高的最大幅度是V2和V3。过去的10年里,Baum等人发现,胸前导联合并aVL导联ST段抬高,下壁导联ST下移,对诊断前降支近端闭塞较可靠。
已经注意到4种心电现象对诊断第一间隔支开口水平闭塞的特异性,它们分别是:aVR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43%,特异性95%),原有的侧壁导联Q波消失(敏感性30%,特异性95%),V5导联ST段压低(敏感性17%,特异性98%),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敏感性14%,特异性100%)。
前降支远端闭塞通常的改变是V2导联ST段抬高 3 2mm,伴有轻度的V3导联ST段抬高以及V4-6导联出现的Q波和V2导联的R波幅度增加。产生的原因是右间隔电激动途径因缺血后导致传导延迟,增加了间隔的前向向量。
V1导联ST段抬高的价值值得讨论,V1导联的心电现象反映由前降支间隔支供血的右侧间隔区,一些病人的这一区域同时接受来源于右冠状动脉圆锥支的供血,具有双重循环,可以解释为什么2/3的前壁AMI病人无V1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的ST段抬高和V3R导联的ST段抬高相关性强,也提示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较小,不能达到间隔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的V1-4导联ST段抬高是继发于右冠状动脉闭塞。
2.2 前壁、高侧壁梗死(第一对角支闭塞) I、aVL导联反映左室前侧壁(由第一对角支和第一钝缘支供血)电活动。急性前壁损伤时I、aVL导联ST段抬高,罪犯病变可能在第一对角支水平(对角支闭塞具有高度敏感性),如合并胸前导联ST段抬高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第一对角支闭塞可产生独一无二的心电特征是:aVL、V2导联ST段抬高,合并 、aVF或V4导联ST段压低,这种改变曾被称为中前壁梗死,梗死的非运动区在心尖和间隔部。
2.3 下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闭塞) 下壁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改变是 、 、aVF导联ST段抬高,右冠状动脉闭塞占80%~90%。其余是回旋支,标 导联ST段抬高大于 导联,强烈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罪犯血管闭塞可以通过其它导联判定,面向左室上部和下壁成反向的唯一导联是aVL,aVL导联ST下移几乎均是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敏感性94%,特异性71%),不提示后壁和右室梗死, 、 、aVF导联损伤改变不伴有aVL导联的ST段压低,提示回旋支闭塞。下壁损伤伴有V5、V6导联ST段抬高提示回旋支闭塞的准确性较差。
下壁损伤伴有胸前导联ST段降低时,回旋支的闭塞,V1到V3V4导联ST段水如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社会心理因素等也应进行积极地干预,其意义不仅在于减少了其本身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同时对于改善和控制其它危险因素的危害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虽然目前我国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病死率仍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但亦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西方国家有效推行一级预防之后呈逐步下降之时,我国人群却呈上升之势,如北京地区人群年龄标化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1984年至199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男性为2 3%,女性为1 6%。因此,在我国广泛开展冠心病的人群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002-04-20收稿)
文章编号:1005-2194(2002)08-0451-02
体表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孟繁超 杨 巍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的四五十年中,和其它心脏无创诊断技术相比较,心电图发展缓慢,在美国电脑报告技术的应用也许是最明显的进步,电脑自动报告却不是最佳的,需要在富有经验、经过良好心电图培训、知识丰富的内科医生监察下进行。著名心电学家享利 马里奥特曾经写到:心电图是最常用,花费低,最有效,最具诊断价值,同时也是最易被错误解释的一种诊断方法。
过去的10年中,一些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心肌损伤后心电改变与生化标记物、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改变、心室收缩与心肌代谢的相关性,这些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运用体表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1 ST段抬高的诊断价值
在急诊室内,心电图ST段的幅度变化是最令人关注的,最初的ST段改变被喻为通向溶栓之门,最大限度的ST段改变会导致最短时间的治疗。
尤其要注意那些不明显的ST段变化,这个心电变化标准的确立决定着诊断和治疗。最近的一项相关对照分析表明。诊断AMI的ST段最佳变量范围是:至少在一个导联下壁的( 、 、aVF)或侧壁的(V5、V6、 、aVL)抬高 1mm,至少在一个胸前导联(V1-3)抬高 2mm,这一标准可以识别出83%的患者,敏感性56%,特异性94%。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