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年月日》课堂实录与评析
《年月日》教学实录与评析
忻城县实验小学 韦喜英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的知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看到同学们脸上的笑脸,就知道你们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那现在一起说出我们的学习口号。
生齐声说,“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师,非常自信,下面我们进行课前检测。课件出示, 第1题、我知道今天是 月 日,我是通过 知道的。
生1,3月10日,是通过看日历知道的。
生2: 3月10日,是通过问家长知道。……
师,同学们学习的方法真好。第2题、你知道下列节日分别是几月几日吗,开火车回答。我请这列火车,其余做好裁判。
国庆节 元旦节
建军节 劳动节
儿童节 妇女节
教师节 植树节
1 1
师,真不错,第3题,考考你们,谁是生活小主人请问,北京奥运会是 年 月 日举行的。
师,考不倒你们啊,再看第4题,冬冬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很有自己的看法,且看法不一,到底谁的想法比较合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年月日
评析,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合作要求
师,齐读课题,有信心自己研究它吗,好,请小组合作研究年
月日的有关知识。请看合作要求,
4人小组合作活动
A、探究内容,观察年历,探讨年、月、日的关系,解决学习卡上的问题。
b、温馨提示:小组长要做好角色分工,记录员要做好记录,声控员要提醒大家交流的声音只能让本组成员听到,哪组表现好哪组的汇报员就能优先汇报。
c、交流时间,7分钟。
学习卡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 年。
月份 天数
2 2
2、这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的月是 天,这样的月份共有 个月,分别是 ,有的月是 天,这样的月份共有 个月,分别
是 。
3、一年中 月份比较特殊,它只有 天。 4、通过计算,我知道一年共有 天。
,二,、合作研究
学生4人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师巡视指导
评析,合作、 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和探究知识精神,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三,、展示交流,获取新知
1、各月份天数的发现
师,一只只完成的手势陆续出现了,说明你们小组都研究好了是吗,下面我们进行集体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个月有多少天,不同的月份的天数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如下表,
天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
年份
200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0
201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0
201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3 3
1
201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
201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3
请观察大家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月份有30天,2月份有时候是28天,有时候是29天。
生,7月份之前的单月是31天,7月份之后的双月是30天。
师,在生活中,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而2月是28天或是29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称它为特殊月。,师边说边适时板书,
师,这么多知识,能记得清吗,有没有快速记忆每一个月天数的方法,
生,口诀法。一三五七八腊,三十一天永不差。闰年二月二十九, 平年二月二 十八,其余都是三十天,我们都要记住它。
师,请你告诉大家。其余人和他一起识记。。
师,这方法好吗,掌声感谢他。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请你。
生,拳头记忆法。
师,请你给大家介绍。师生共同体验拳头记忆法。
2、初步认识平年和闰年
师,交流下一个问题,一年有多少天,是如何计算得到的,
生汇报365天,366天。
列式方法是各月份天数相加。
4 4
师,为什么有些年份是365天,有些是366天,
生,2月份是28天的年份是365天,2月份是29天的年份是366天。
师,你真聪明。像这样2月份是28天,全年共有365天的年份,我们称它为平年,2月份是29天全年共有366天的年份,我们称为闰年。
师,同学们获取的知识真不少,现在给介绍下关于平年、闰年的小知识。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我国古代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1/4天。
评析,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巩固,运用新知
,一,、生完成学习卡练习,师巡视指导
我们祖先能干有这么伟大的发现,我相信同学们的能力也不错,请运用你掌握的知识解决学习卡上的问题,时间10分钟。
学习卡内容
1、基础题
,1,、比一比,看谁记得牢。
?一年有, ,天。
?有31天的月份分别是, ,。
?有30天的月份分别是, ,。
,2,、你会对照今年的年历,完成下列习题吗,
5 5
?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2010年的一月一日是星期, ,。
,3,、判断,对的记“”,错的记“”。,
?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
?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 ,
?)二月份只有28天。 , ,
(4)6月1日是儿童节,它的前一天是5月30日。, ,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这两个月份是七月和八月。 , ,
2、拓展题
冬冬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集体交流,适时精讲补讲
1、讲评基础题。
第,1,题,齐读题目和答案,并对照答案。
第,2,题,一生口答。
第,3,题,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2、讲评拓展题。
原因是,他出生在闰年的2月29日这一天。而不是没有蛋糕等原因。
评析,形式多样,且有层次的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精讲,补讲及时补缺补漏,让学生扎实的获取知识,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做很好的铺垫。
四、全课小结,知识提升
6 6
1、同桌互相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谁来和大家交流你的收获。
评析,课堂总结,是本堂课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愿望的表达,同时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7 7
范文二:年月日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年月日》课堂实录与评析
忻城县实验实验小学 莫小英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日用品,。
,学生兴趣盎然~立即开始组内讨论~很快说出了谜底是日历~教师表扬,
师:日历上有什么,
生:年 月 日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一,构建倒置性平台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师: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大家都带来了年历卡~下面~拿出年历~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些年历卡~你打算在本节里学习什么知识~把问题和答案写在学习卡上~全班交流。
生:,自由发言,
生: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
生:7个月是31天的。
生:还有4个月是30天的。
1
生:还有一个2月是28天的。
生:不对~我的年历卡的2月是29天的。
师:哦~出现不一样的意见了。那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
生:2012年的。
,师把同学们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如下,:
一年: 12 个月
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 天,
小月:二、四、六、九、十一,, 30 天,
二月: 28 天或 29 天,
师: 2月份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2月份是29天的年份叫闰年。同桌合作,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平年有几天?闰年一年有几天? 说 说:你们准备怎么合作?你又是怎么算的?
,二,观察年历~自主学习。
构建平台二
师:让学生带着板书的问题去观察年历~并把能解决的问题答案写在学习卡上各个问题的后面。4人小组交互~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把答案一一对应写各问题的后面。
1.教学大月、小月
师:你们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生:,自由发言,
2
师: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它们有多少天,
生:7个大月~它们是31天。
师:有几个小月,它们有多少天,
生:有4个小月~它们有30天
师:还有一个特殊月是哪个月,
生:二月,有时有28天或有时有29天,
2.教学大小月的记忆法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方法一:用左拳记忆法。
方法二: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三,自主学习~寻找方法
构建平台三
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记忆大、小以及2月份的方法。最后指名示范表演左拳记忆法~让全班学生跟着动手、动口数起来。课件出示歌诀法~让全班分角色来朗读~最后用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的男同学起立~ 是小月的女生起”来强化新知。这个环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3
三、知识应用
,一,课件出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 ,月, ,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一年中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2个月份。 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
4.3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二,写学习卡
1.填空。
,1,一年有, ,个大月~, ,个小月。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2.真真假假辩一辩。
,,,小明说:“今天是,月?,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啦:”, ,
,,,每年的二月都是,,天。 , ,
,?,,月?,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
,,,,年有,,个月。 , ,
,,,凡是双数的月份都是小月。 , ,
,三,知识拓展
4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十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爷爷是2月29日出生的。
四、本课小结
教学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一个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当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时~教师只要担任好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当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5
下面红色字体为赠送的个人总结模板,不需要的朋友
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xx年电气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
根据防止人身事故和电气误操作事故与项整治工作要求,我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
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为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工作,特制定了防止人身事故和防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两防)实施绅则。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
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两防)执行
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
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
6
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前段的检查和整改
工作,现将我班到现时为止在此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防止人身事故方面(重点防范高处坠落事故)
在运行维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防触电、防高穸坠落事故。我班通过对每周的安
全会讫和工作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管理的检查,使得安全防范思想、工作、监
督到位;使安全工作责任、措施及整改落实,从而安全工作得到保证。
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包括高穸作业现场查勘,使工作人员对
该任务的危险点(安全措施卡)有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安
全措施,并正确派选合适胜任的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
2、在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作业人员交待工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及该作业的
危险点。作业过程中明确监护人员,监护人实时监控高处作业人员劢向,及时提
醒和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使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到位。
3、认真落实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配备可靠的(按规定期限内检验合格
的)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绳)、升降板、脚扣、竹(木)梯等,并能够正确使用此
类工器具。 4、在高穸作业的工作全过程中,强调工作人员自始至织确保自身安
全行为:
?定期对登高工具和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安全绳、脚扣、升降板、竹木梯子等)
进行试验,试验戒外观检查不及格的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
7
?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栓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
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
?上杆前先检查杆塔及拉线情况和登杆工具,确保该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
脚扣时,安全带必须系圈在杆上;上下杆时,必须使用防堕落装置戒有具体防止
堕落的安全措施,以防失去保护。安全带必须栓在的构件上,不得随意解除。
?高处作业在转移作业位置时,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不得失去保护。需要沿着
水平梁、斜柱、水平管戒暂无防护栏杆、没可靠的扶持物帮劣保持平衡时,必须
使用水平安全绳。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绝对禁止沿单梁戒管道上行走的行为。
?高处作业人员的施工工具必须使用工具袋装备,禁止使用容易造成工具掉落的
简易皮套;上下传递物件时,必须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
?严禁利用绳索戒拉绳上下杆塔戒顺杆下滑和在间隔大的构架转移作业位置时,
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戒下滑。
5、认真执行“两票”制度,防止误触电、感应电伤人的高穸堕落事故。
二、在防电气误操作方面
在培讪方面,组细了二次工作人员在配变站现场作防误操作演练,并使用录音记
录。使全体工作人员对防误操作的认识,意识到预防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事故
的重要性。
8
(1)认真组细查找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施工、维护班组和
人员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整改和防范措施。
(2)加强安全管理,在执行规程、规定和制度上决不含糊。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
(3)通过每周的安全活劢日,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快报和相关规程、规定,结合
本班实际开展讨论,吸取事故教讪,使“防误”工作深入人心。
(4)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认真正确填写操作项目和程序,不漏项。
(5)操作时认真履行唱票、复诵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并由监护人监护操
作,同时录音操作过程。
(6)拉、合刀闸(跌落式熔断器)时,应先将线路转为穸载状态,防止带负荷拉、合
线路刀闸。
(7)开关检修时,应切断柜内二次控制电源的柜内照明电源以防止误合开关和触
电;操作低压开关(刀闸)前,应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并做相关防护措施,操作时不要
面对开关,防止电弧烧伤工作人员。1.杂志中上色遇到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的美编在绘制杂志中一些揑图时选用灰暗的色调,而不是用艳丽的色
彩?
9
很多家长主观的认为孩子喜欢颜色艳丽的颜色,但是在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会主
劢去选择艳丽到夸张的衣服,揑图也一样。中国的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一个很好的
例子,国画中用色很少,用的最多的就是“墨色”,国画中“墨”不“色”是相通,而墨分五色(其实不止),表现中即有墨的浓淡层次,又有色的联想感受,从而达到无色似有色的境界使整幅画看起来一点都不单调灰暗。当然杂志的揑图也
不能像马路一样一直是一个色调,明快的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对于揑图
来说,不一定就非得用丰富的色彩,只要能充分表达文字的内容就可以。即使是
单纯的黑色、褐色也能出色地描绘出文字的内在世界。孩子同样能丛这些画面中
充分了解故事,想象他自己理解出的色彩世界。这也是揑图要给人留一些想象穸
间的原因。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是在表现的一部
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
什么样的故事应该配什么样的色彩呢?
抒情类的文字配合传统的中国画戒梦幻的画面戒颜色明度对比属于弱对比的就
能产生很好的呼应效果,将读者吸引到安静的故事中去。
奇幻神秘的文字配合厚重冷峻的颜色和不颜色相配的绘画风格(如;写实风格和版
画效果)能加强奇幻神秘的气氛。
幽默荒诞类的文字配合轻松的绘画技法和颜色明快,纯度对比强烈的风格就能和
文字相得益彰。
2.揑图的形式和技法太多了,到底那种更好,戒是杂志的美术编辑究竟该用什么
样的揑图来传达文章的深层内容? 10
在看到一篇文章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明白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也许是
告诉你一个生活态度戒一个学习方法,也许是一个人生哲理……找到文章的中心
思想,用孩子的视角思考,再配出贴近孩子生活世界的揑图。如果一个揑图只是
表现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和一个场景,那要想用图来打劢读者,那是很难的。好揑
图除了能用视觉语言来烘托文字的不足之处外,还能和文字一起在读者的脑中升
华。揑图在兼顼了以上的这些要求后,出现的画面就是出色的传达了文字的深层
内容了。
3.在版式流程中编辑在遇到揑图和文字的不和-谐组合时应该怎样去调整?
在工作中我们也许都会遇到杂志在版式流程中,有些版面不和-谐戒揑图和文字
的同时产生阅读障碍的问题发生。
a. 图和文字的组合让阅读有了困难,也就是在文字下面的图的色彩戒纹理影响
文字的清晰度。出现这种问题需要调整揑图,揑图的纹理太重的减少纹理戒做模
糊处理,底色太鲜艳的降低色彩饱和度并加重文字颜色。如果在做了这些劤力后,
仍然有阅读的困难,干脆去掉文字下面的背景揑图。
(8)配电站停电时,必须检查确认进线柜电缆头不带电(检查带电显示器)才能合上
进线柜接地刀闸,配电站送电时,应先检查进线柜地刀是否拉开,防止带地刀送
电。没有地刀的进线柜,严禁私自解锁,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11
范文三:公开课堂实录与点评
公开课堂实录与点评
《望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点评
师:同学们,我们来聊聊你们的语文老师,好吗?虽然我和你们的孙老师接触不到半个小时,但是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一双美丽而多情的大眼睛;她,有温柔而动听的声音;她,更有一颗细腻而充满爱的心灵!我不知道语文老师在你们的眼里、心中是个什么样的?
生:在我的眼里她很严厉,她要求做的事,我从不敢马虎。
师:严师出高徒啊!
生:老师做事非常仔细,我作业本上只要有一点错误,她都能发现。
师:一丝不苟的老师。
生:老师对我们非常好,下课还和我们一起跳绳、做游戏呢!
师:拥有一颗童心的老师,是你们最爱的老师吧?
……
(点评:由学生身边老师娓娓谈起,和学生自然拉近了情感距离。借班上课,很有必要。)
一、 读“月”——轻拨银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是的,同一个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人格魅力,就像同样一轮明月,在每个人的眼里也是千姿百态,情趣万千。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随着散文作家赵丽宏先生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一同来到江轮的甲板上,一同《望月》去。(生读题,声音较高昂) 师:从你们的声音里,我仿佛看到早晨八、九点钟喷薄而出的太阳。月亮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轻柔的,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我的脸颊。
生:皎洁的、清澈的、明亮的,像山间的泉水。
生:清幽的、安静的。
师:能读出这些感觉吗?(生再读题)
师:这才是月亮的感觉,月亮的声音啊!
(点评:从读题开始就调好了入境的弦,定好感觉的调。让学生从对“太阳”与“月亮”不同的感受中去读出一片静谧温柔的月色。)。
二、 望“月”——随“月”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望月去,去望那皎洁的月光,去感受轻柔朦胧的月色。(出示月下江景画面)
师: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一轮明月挂在深蓝的天空,四周特别宁静。
师:静得怎样?
生:静得都能听到水的流动声。
师:水流夜更静,鸟鸣山更幽啊!
生:我看见了水面上闪烁的银色光斑,一跳一跳的,像星星,又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钻石。
师:你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老师仿佛也看见了一群小星星在水面上跳舞呢!
生:我隐隐约约地看见山啊、树啊的影子,他们好像在沉思。
师:是啊!这宁静的夜晚,山川树木也在思考着什么。
生:我感觉这月光好像化妆师,给大自然画上了银色的淡妆。
生:我感觉月光好像服装设计师,给大自然穿上了银色的婚纱。
生:我感觉月光好像演奏大师,奏出了一曲优雅的音乐。
师:你听到什么了吗?想想都演奏了哪些音乐?
生:《二泉映月》。
师:真聪明!
生:《月光曲》《春江花月夜》《摇篮曲》。
师:想听听这些曲子吗?(伴随着画面,《月光曲》响起)
(点评:学生在充满情致的语言中,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几分钟后,让学生充分述说所见所感,这样,不仅拓宽了情境,使之变得丰润,而且也让学生在述说与想象中充分感知了大自然的美,由对月景美的爱移情到对大自然的爱,为学生走进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作了厚实的铺垫。)
师:在我们的眼里,月光是化妆师、是服装设计师、是音乐大师,那么在作者的眼里,它又是怎样一番景色呢?让我们走进他美妙的文字,去感受他月夜里的情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动心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多读两遍,说说你从文字当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文,边读边画,教师走进学生和他们轻声探讨。)
生:我从" 江两岸……花边" 感觉到月色朦朦胧胧,美极了!
师:还有哪位同学体会到这种美?你来读读。
(生读“江两岸……花边”)
师:是呀,同学们,月光的美是一种朦朦胧胧的美,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朦朦胧胧的美。(播放课件)我们坐在了江轮上,江轮缓缓地向前驶着,看,江两岸……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树林和山峰。
生:我看到了芦荡,还有小草。
师: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对啊,正因为看不清楚,所以作者才说是“黑色剪影”。船继续缓缓地向前驶着,你们觉得是船在动呢,还是黑色的剪影在动呢?
生:我觉得是黑色的剪影在动。
师:是呀,这种感觉也是朦朦胧胧的,这时皎洁的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就更是朦朦胧胧的了。再请一位同学把这种朦朦胧胧的美读给大家听。(生再读) 师:读得真好,月光的美还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生:我觉得月光的美还是一种纯洁的美。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从“月光洒落在……跳动”这句上感受到的。
师:你觉得这种美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这种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师:好的,月光的美还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生:是一种安详和谐的美。
师: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是啊,你们瞧。月亮多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安详地望着我们。让我们也来读好这安详的、晶莹的、朦胧的月光美。谁来试试,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第2小节)
师:你们喜欢这优美的月光吗?
生:喜欢。
师:你们觉得在这宁静的夜晚,来欣赏这安详、晶莹、朦胧的月光,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用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生:我觉得要用安详的感情去读。
师:语速要怎样?
生:慢一点,轻一点。
师:你再来读。
(生再读第2小节)
师:(相机指导)语速慢一点儿,轻一点儿。有进步了。(再次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片独特的月光,一片独特的风景。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尽情地读吧!(出示文字月景图、音乐响起)
(点评:在这个教学片段,执教者透过文字与画面,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世界,让言语的创造力着意扩大。用智慧和真情感染学生,用尊重和赞美激励他们的言语个性,留给他们一片自由挥洒语言的蓝色星空,使学生的言语生命在课堂上尽显童真与灵性,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上绚丽的生命底色,这不正是语文教学不断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师:老师被月光陶醉了,更被你们的朗读陶醉了!知道吗,月亮也把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男孩叫醒了,听听,他在说什么?他想做什么?自由读读3-12自然段吧! 生:小男孩说“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月亮怎么能把人叫醒呢?可见他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小男孩。
师:他把月亮也当人了!谁呢?
生:大概是他妈妈吧!我们家就是我妈妈经常叫醒我的。
生:这小男孩聪明好学,他想和他舅舅背诗。他舅舅可是一个大作家,他都敢和舅舅比赛,了不起。
师:要是你敢不敢?
生:有点不敢,不过是自己的舅舅,也无所谓。
师:他们都背了哪些诗呢?把它们找出来,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学生自由读诗句) 师:从你们热情的朗读声中,我听到了许多节奏优美的诗句。(出示文中诗句) 你们发现了吗,每一句诗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说说,你从哪一句诗里发现了什么样的月亮?(指名说)
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句中发现那是像白玉盘一样的月亮。 师:看出李白小的时候非常天真、有趣。
生: 我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中读出诗人对他家人的思念。
师:知道这首诗写给谁的吗?
生:是他的弟弟吧。
师:思念却不得相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吗?
生:不能。
师: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思亲的泪!
生:我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 师:孤独之极,只有月儿相伴啊!
生:我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读出了诗人的愁,愁得都睡不着觉了。 师:你是落寞诗人的知己啊!忧愁的夜晚,孤独的诗人。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读出月儿的美,月儿的趣,更要读出月儿的忧,月儿的愁。(指名读)
师:这么美的月色,这么多情的诗句,我们能背下来吗?(学生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练习背诵)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背诗,你是?你是?开始吧。(指名分角色背诵)
师:啊!月美,诗美,你们的声音美,你们蕴藏在声音里的情感更美!
师: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看谁的诗最多,看谁的月最美,看谁的情感最丰富。(男女生赛诗)
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女: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女: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点评:“月圆是诗,月缺是梦,”古往今来,月成为多少文人墨客抒发离别情绪,抒发才情志向的寄托。她是诗意的,是文化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老师不愧有“才女” 之雅称,精到的点评,无不是对学生的激励,教师的才情感染了学生,引导学生在诗句的长河里尽情挥洒、尽情徜徉。师生一道追寻有月的诗,一道追寻诗人寄寓诗中的情怀。)
师:月儿,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多愁的,而在小外甥的眼里是什么样儿的呢?请你们仔细读读吧,你觉得他的幻想有趣吗?(出示小外甥说的话,学生自读自悟)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生:我觉得小外甥的话真是奇思妙想。人们一般把月亮比作小船、圆盘,他却把它比作眼睛,新奇、有趣。
生:我从小男孩的话里感觉到我们地球的可爱,连月亮都羡慕呢!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
生:我感觉月亮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趁他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出来玩耍。 师:你好像在说一个身边的童话故事呀!我们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能说出来吗?能绘声绘色地说出来吗?能像说一个身边的童话故事那样说出来吗? 师: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什么叫绘声,从你的表情里,我知道什么叫绘色!
师:听一听,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出了什么?(出示把小外甥的话改变句式的诗歌) (多媒体出示文字)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地
睁大一次
……
生:非常好听,像一首诗。
师:其实只要把小外甥的话稍微调整一下句式就是一首诗,一首趣味盎然的、充满幻想的童话诗。让我们也来试着读读吧!读出另外一种感觉来。(学生齐读)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两首有趣的、想象丰富的月亮诗,咱们来欣赏欣赏。(出示两首诗歌,指名学生朗诵)
师:听着这些奇妙有趣的诗歌,老师也浮想联翩,诗性大发呢:
月亮啊
你是什么
你是母亲安详的笑容
把我的身心沐浴
你是技艺高超的音乐大师
《二泉映月》《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一曲曲诞生
你是心灵手巧的服装设计师
看
花草树木披上了银色的斗篷,
群山穿上了镀有银色花边的舞裙。
(点评: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仔细地品味、赏析,从而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体会小外甥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几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调动了学生的认识、想象和情感,含英咀华,细细揣摩、体味,从而读出情趣、读出韵致,读出孩子对月亮创造性的思想。至此,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得以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又是那么的自然、随意,不着痕迹,师生共同沐浴在诗的海洋中。)
三、 想“月”——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师:月亮在你的眼里是不是也变了,变成了——请同学们拿出纸笔,用一句话、一首诗、一篇童话写出自己对月亮的遐想。(学生在自己精心制作的小卡片上用心地写着)
生:月亮是妈妈的甜美笑容,在我受到挫折时,为我抹去伤心的泪水;在我取得好成绩时,又是灿烂的鲜花。
师:多好的比喻啊!妈妈的爱无时不在!
生:月亮是奶奶做的又圆又大的甜饼,咬一口,香香的,脆脆的……
师:是奶奶的大甜饼让你长得这么壮实。(众生笑)
生:月亮像个魔术师,一会儿变成香蕉,一会儿变成眉毛,一会儿又变成个大玉盘。 师:一月之内就变化多端哪!
生:月亮是扇幻想之门,只要你打开它,你就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所有东西! 师:太神奇了。
师:老师还想说,月亮还是一枚邮票,只要想念远方的亲人、朋友了,就把它贴在天空,亲人、朋友都能看见它!是吗?
……
师:真是“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明月千里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带着
自己的爱,带着自己的诗,带着自己的幻想一同去望月、去登山、去看海,把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谱成一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壮丽诗篇吧!
(点评:儿童是极富于想象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一次小练笔,是很有必要的。从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奇思妙想中我们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总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回归到儿童,回归到儿童文学,回归到儿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儿童,触动儿童的心灵。当我们借助文本用诗意的语言去催生诗情的课堂,我们也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也为他们的世界开辟了一片广袤的星空。月中有诗,诗中有情,情随境生,境随情变。处处追寻着诗句,处处流淌着诗意,处处孕育着诗情。王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对文本进行细致而诗意的解读,对学生动情而丰富的评价,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和诱惑力。孩子们那一句句充满灵性的话语,无不向我们昭示: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范文四:武凤霞《船长》课堂实录与点评
武凤霞老师的《船长》课堂实录与点评
课前交流。
教学现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次海难,同学们都拿到教材了,读课文了么?
生:读了。
师: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呢?能不能实事求是的给自己下一个评语?
生:我读得很通顺,而且很有感情。
师:有感情可是读书的高境界呀,你已经达到了!祝贺你!
生:我读的声音很响亮,而且没有错别字。
生:我读得不算太熟练,有些句子有加字掉字的现象,总看不准。
生:我不仅能自己有感情的读,还能把听众带到情境里去。
师:哟!这可是读书高境界了,一会读给我们听好不好?
……
师:看来,有的同学很自信,觉得自己已经读得很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练习练习,那就请读得好的同学大声读给我听,请读得还不太熟练的同学轻声读,读给自己听,如果哪一句话读不好,多读两遍。
学生练习。 (教师边听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几个词语:
薄雾 船舷 剖开 顷刻间 呼号 嘈杂)
师: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但我知道这位同学刚刚读到倒数第三段“快救克莱芒!”这句话,但是因为你们都不读了,所以她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勇气,我们怎么办?
生:(轻声地)跟她一起读。
师:我听到了!这位同学提出陪她一起读的建议,你们同意么?
生:同意. 全体学生自由读。
师:(对那位没有读完的女同学),你想对同学们说句什么话呢?
生:谢谢同学们陪我读完课文。
师:我知道这句谢谢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家的陪伴让你不再孤单,让你有了读下去的勇气。以后的学习中如果有其他同学孤独的时候,你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么?
生:(坚定的)我会的!
师:我相信你!同学们,刚才在大家读书的时候我做着两件事情:一件是走到大家中间认真听了几个同学读书,边听边把这几个词语写在了黑板上。读一读吧。
师:第一个词谁来读?
生:薄(bao)(第二声)雾。
师:“薄”还有其他读音么?
生:“bo”(第二声)
师:在这个词语中应该读什么音? 生齐:(bao)雾。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沉默。
师:“薄(bao)”一般指“一个物体上下间的距离短”(老师边说边做手势)。它的反意词是“厚”;“薄(bo)”有一个意思是“轻微”。海面上的雾轻轻的,淡淡的,叫――
生:薄(bo)雾。
师:如果雾非常大,叫――
生:厚雾。(马上改正)浓雾。“船舷” “剖开” “顷刻间” “嘈杂”三个词语读音不好掌握,主要让学生读熟记住)
师:(指“呼号”一词)谁来读?
生:呼号。(“号”读成第四声) (马上有人反对)
生:呼号(“号”读成第二声)()
师:“号”读第四声时可以组什么词语?
生:号令。
生:口号
师:我们少先队的呼号是:准备着――
生: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师:“号”读第二声的时候怎么组词?
生:呼号,好叫。
师:在本文中应该读那个音呢?读读文中的句子,前后联系起来判断一下。
生:应该读“呼号”(第二声),因为当时船上的人有哭的有喊的,非常的嘈杂。所以应该读二声,是号叫。(很多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师:从对这两个词语的区别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以后读书时遇到多音字多义词要联系上下文判断一下该读什么音,这样才不会读错。
指名读所有的词语,学生掌握良好。
(指名读所有的词语,学生掌握良好。)
师:这是一篇外国小说,你认为在外国小说里哪一类词语最难读?
生: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
师:具体到这篇文章里还有两艘轮船的名字。我把这些词语写了下来,相信大家能够读好。
出示:南安普顿斯恩西岛 “玛丽”号 “诺曼底”号 哈尔威船长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生读,指导学生把人名读清晰)
师:什么是“大副”?
生:除了船长就是他的官最大。
生:副船长。
生:船长相当于我们的班长,副船长相当于副班长。 (生齐读词语)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我还做着另外一件事情,站在这里静静地欣赏,欣赏你们读书的姿态。你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真让我感动。从你们的表情上我可以了解到事情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还可以感受到你心情的变化。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哪一个镜头或者场面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呢?读给大家听好么? (生读出相应的片断,教师相机提炼。)
师:在这一个个镜头中有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
生:船长哈尔威。
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些镜头中,去认识认识这位船长。你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走进那个镜头?
生:走进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的那个时刻。
师:好,我们就先走进灾难发生的时刻。自己读读第二段,你仿佛看到了那些场景。(生读书后汇报。)
生:我看到了“玛丽”号在夜雾中笔直的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了过来。十分吓人!
生:我看到了“诺曼底”号的侧舷破了一个大窟窿,海水哗哗地往里灌。
生:我听到了两船相撞的时候发出的那一声巨大的响声,还感受到了船身可怕的震荡。
师: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这样的体验。
生:我看到了海水中男人、女人、孩子奔跑呼喊哭泣,船上乱得不可开交。
师:是的,海难发生了,海水汹涌而入,惊恐万状的人们四散逃命。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惊恐和慌乱。出示: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一生读,节奏比较慢。)
师:同学们有什么建议送给她么?
生:语气要有所变化,比如“男人、女人、孩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这些词语要有变化。应该读得快一点。
生:还要把自己沉浸在那个场景里,好像看到了人们在奔跑呼号。
生:语气不能太柔软。
师:(对刚才读的同学)想不想再试试? (生点头,再读,很有进步)
师:你真会学习,同学们的建议马上就能化为自己的本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如果能亲身感受当时的气氛,大家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播放声音)学生听的时候表情各异,但表现出的都是紧张。
师: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到了紧张。
生:我感到毛骨悚然。
生:我感到脊椎骨冒冷汗。
生:我感到这场景真是太可怕了。
师: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师:灾难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发生了,在人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时候,船长呢?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哪一个镜头让你感受很深呢?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会儿来交流。
生: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发布命令的镜头让我体会深刻,联系上面人们的惊慌失措,我更感受到了船长的沉着。
生:从船长的命令“妇女先走,乘客跟上,船员断后”看出来他很为别人着想。
生:为别人着想还表现在他说“把六十人全都救出来”,他忘记自己了。
师:船长让船员“断后”,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
生:“断后”就是走在最后面。
生:船员的责任是保护好乘客的安全,所以应该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乘客。
师:它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让我们明白了船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责任。(板书)
师:再读读船长的命令,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么?
生:为什么让妇女先走?
生:因为妇女的力气小,很多不会游泳,男人们身强体壮,容易逃生。
生:在西方人们都是女士优先。所以逃生也是女士优先。
师:不要小看这句话,它体现了一种风度……
生:(齐)绅士风度。
生:从乘客先走、船员断后我体会到了船长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船长。他首先想到的是乘客和船员,就是没有想到自己。
生:为什么船长说“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么?
师:是啊,我也在迷惑不解呢?船长啊,你真的忘记自己了么?
生:没有忘记自己,但我是船长怎么能走在大家面前呢?
生:没有忘记,但我希望在逃生的时候所有人都把我忘掉。
生:忘记自己了,因为形势太紧急了,实在没有想起来。
师:无论他忘记自己没有,现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
师:危急的时刻,船长“吼”出了这命令,(板书:吼)读,再读,第三遍。(学生读,声音一边比一遍高)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让大家读,再读,声音越来越低,为什么你们读的声音却越来越高?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吼”字的呢?
生:“吼”就是声音很大。
生:船长这时候必须大声吼,因为声音小了人们根本听不到。
师:大声吼是形势的需要。
生:声嘶力竭的喊叫。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都是从声音的大小上理解的。其实,船长吼出的仅仅是这几句话么?还有他的——生: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对,吼出了精神!
生:还吼出了当时他急于让大家安静下来的心情。
生:吼出了他的威严。
生:吼出了他对大家的关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呀,从这一个小小的“吼”字中体会到了这么多内涵。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达出这中间隐藏的东西。谁来试试?
一女生读,语气平淡。
师:这么一个温柔船长的命令大家都听不到的。
一男生读,很有气势!
师:船长一样的男子汉! 齐读。
师:还有那些镜头让你体会很深呢?
生: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让我难忘。我感受到了船长的威严。
生:还有果断。
师:都读读这段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船的心脏不工作了。
师:多形象!机器就是船的心脏!它被海水淹了,预示着——
生:如果没有救援人们就被困在这里了。
生:不对,不是困在这里,而是要沉入大海了,因为海水在不住地往船舱里灌。
师:联系前文体会,更准确了。
生:还知道了救援时间只有20分钟。
生:知道了船长下命令让女人先走,那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
师:再读读这段对话,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问题问船长。(生读。)
生:如果真有人拥挤,船长会让开枪么?
生:船长刚才还说要把六十人全部救出去,怎么又要打死想逃生的人呢?
生:船长为什么要下命令开枪呢?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一下就钻到了问题的核心,岂实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下达开枪的命令? (几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
师:大家不要急于回答,我建议你们读读书,相信你们能从文中找到支持船长的理由。(生读书思考。)
生:因为当时已经乱得不可开交了,大副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也不行,所以船长就下令打死敢走在女人面前的男人。
师:我相信会有人为你补充。
生:我为她补充.如果不组织好秩序,也许会有不少身体弱的人被挤到海里淹死。
生:也许会把小艇挤翻,造成更多人死在大海中。
……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后果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这危急现场,船长威严的下达了自己的命令。(生齐)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还有第二个理由支撑船长的这个命令么?
生:救援的时间只有20分钟。
生:在20分钟的时间内救出六十人,时间十分紧张,如果人们因为乱挤乱推耽误了时间,让更多人死亡,还不如杀一儆百。
师:你的意思是开枪是为了让更多人生存,对么?
生:对,牺牲少数人,救出多数人。
师:看来,在这紧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船长的命令有力而又严厉!(生齐)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把这句话再送到这组对话中,体会体会那简短那有力!
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气氛庄严)
师:还有那些镜头让你难忘?
生:船长让救助克莱芒的镜头中让我难忘,我感到船长真的没有忘记任何一个人。
生:船上的秩序变得井然有序起来,我知道人们都被船长震慑住了。
师:是靠枪么?
生:是
生:还有他的品质。因为“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个伟大的灵魂就是船长。
生:人们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大家的关心,所以才会井然有序。
生:还有这一段让我感受到船长与众不同,他竟然一句话也没说,一个手势也没做。他心中在想什么呢?
师:是啊,船长在想什么呢?这位同学又向船长发问了。都读读,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么?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生:你为什么没有逃走呢?
生:你是船长,应该会游泳啊,怎么就死了呢?
生:“玛丽”号应该放小艇来救援,为什么没有呢?
师:同学们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个核心问题就是船长为什么没有逃生?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生:我要逃走已经没有时间了,小艇到不了我身边。
师:是的。轮船下沉的时候会带起漩涡,掀起巨浪,小艇根本无法靠前。
生:六十个人都救出去了,我已经没有牵挂了,我还是陪我的轮船吧。
生:我和这只轮船生活了好几年,他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让他一人沉浸大海,我要陪伴他。
师:他把船看成了自己的朋友。
其实,他又没有机会逃生,为什么不逃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最后走向死亡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一个手势也没做,就像一尊黑色的雕塑慢慢沉入大海!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生读。 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让我们难忘的镜头中,一问,二问,三问船长,在这心与心的交流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呢?
生:沉着。
生:果断。
生:镇定。
生:临危不惧。
……
师:这样的人我们送他一个称号——
生齐:英雄!(板书)
师:让我们用心诵读这一段话: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知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师:这是一篇100多年前的小说,100多年过去了,今天读来依然让我们深受感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船长这样的英雄。让我们再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把船长英勇献身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里。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作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师:下课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评武凤霞老师的《船长》课堂
安徽 吴礼明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是武凤霞老师的《船长》课堂给我的第一个直接而真切的感受。小学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而让我欣喜的是,与我怀着同样想法的,除了一线的教师们,还有站在学校管理位置上的校长们,听朋友说,有不少校长都很想听听武老师的《船长》这一课,甚至要将她单独请到自己的学校里去“亲自感受一下”。这使我对小学的教育尤其是语文的教育又增加了足够的信心。因为在我往常的印象里,似乎在小学里,我们那些像花一样可爱的孩子正遭受摧残呢,所以,我曾经恼怒地说:“我所知道的小学都在害人!”冷静想来,这也决非愤言愤语。其实,小学这个阶段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是神圣的。我说过,当我走到小学门口,步子都放得很轻,因为这里是稚嫩心灵的培育地。但很多情形让我心凉,还是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什么一进校园之后,就玩起了“深沉”,面部麻木,整天喊累呢?实在是要好好地思考一番了。就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还听朋友讲,个别老师竟然说,拿我们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与国外的这场救险比较,这不是在揭我们自身的伤疤吗?在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使我们更有理由要为武老师的这一节课叫好了。因为当我们掀开了那一层蒙在我们面上的似乎含情脉脉的面纱时,“人性”的种种解读就直楞楞地横亘在我们的面前了。
《船长》一课,如果仅仅满足于一点字词教学,像“薄雾”“船舷”“剖开”“顷刻间”“呼号”“嘈杂”等,其实在课堂上不要说武老师,即是很普通的教师就可以完成了,但对“船长”“责任”“英雄”等等词语的解读,可能就不是我们翻看字典所能够做到的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将这一篇课文很知识地讲解一下,知道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船长拯救了一船人的生命,可能就不会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更不消说刺激我们的心灵深处,引发灵魂的强烈而持久的震撼了。但是,要看到,这种“很知识”的讲解,至少还是目前小学课堂的“常戏”。
这种封闭式的课堂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过分注重于对知识的传授与对知识的回忆,把学生禁锢于教师、教材和教室,完全割裂了学生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严重滞后于社会生活及其需要是分不开的。而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和应用的当代教学,越来越要求把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力求使他们走出传统语文的封闭、单一和滞后的时候,对教师来说,我们不仅仅需要对知识的关注,更需要有超越单纯而狭隘的知识的对生命的关注。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心灵里流出的诗心与才华,需要他们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郁勃的生命意识和发亮的精神思想。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再满足于乏善可呈的以识记为主的“字词式”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体会一两个字词的所谓与字典里无差别的解释;而要由字面的理解,进到词内,再进到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无限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将沉睡的文字变成眼前可视的现场,让文字里的场景回到现实之中来。我们看到,通过武老师的种种努力,我们看到了文字背后的由嘈杂而渐趋平静的声音,人物的心跳与呼吸,他们的想法和有力的动作,都直现在我们面前。她做得很成功,而我们的学生也很优秀。这种优秀不是表现在考了多少高分,而是对文本的入境而深刻的理解。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那种孩子还没有投入到具体情境中的笑声,但渐渐地,笑声没有了,孩子的脸上严肃了,特别是当屏幕出现了“新疆克拉玛依大火”文字时,我们感到了窒息,而孩子们甚至也止住了呼吸——课堂上可能有两、三秒的时间停歇。这种巨大的无声震撼着每一个心灵,只要他或她是活着的人。那种人性的强烈的反差,那种生命的焦味,都通过课堂的场景表现了出来。这是那些仅仅凭借一些小技巧、事先在课堂上安插一些发言的枪手的老师是永远都无法理解的,也是他们永远都做不到的。课堂上感人的细节是永远不能通过做假来表现的。武老师以她自己的课堂实践告诉人们,小学生也可以做到,而且做得非常的好。这使我们看到了来自于小学课堂上的巨大的能量。这使我们仍然相信,点燃孩子心灵的火把,对教师来说究竟有多么的重大的意义。这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所在了。一种久远的感觉突然涌到眼前,我们看到,有人流泪了,感慨了。
当然,武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对文本的一般的解读。照理说,将这一文本的“船长”悲壮的形象挖掘得比较充分的时候,课堂似乎可以结束了。但高明的教师并不满足于这一点。“新疆克拉玛依的大火”是一大手笔。这场大火让很多“卫道士”痛苦,也让很多教师兴奋和激动。这一精彩的一笔,直逼人人的心灵,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文字给人的力量是与阅读个体的生命体验是密切相关的。体验越丰富,则获得的感受与理解就越强烈。武老师是深得此理的。而这种强烈反差里,可以让我们更逼视人性的真实。很多孩子回家谈得最多的就是这一堂课上的感受,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在谈论,不能不说这一课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甚至一辈子也难以忘怀了。
同时,我想,武老师这一设计,决非仅仅是一个技术设计。这包含了武老师对教育的真诚的理解,对人生的深切的理解,和对人类不幸的深深的同情。也就是说,支持这一技术设计的是其背后的技术观和思想观。而这往往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我们说,文本是一个个沉睡的灵魂,需要读者,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唤起;但这种唤起似乎并不轻松。很多人漠视孩子,尤其是小学生阅读的需要和心理的期待,总认为教师可以将一切“灌输”给孩子,似乎做人的道理,人生路径的指示都可以设定规范,这其实不要说是愚妄,至少也是荒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培育“善”的种子。有些老师说,将这一课移到中学上可能要好些。我很理解这些教师的用心。但是要知道,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语文课堂上就能播种一颗生命和精神的种子是多么的重要啊。
《船长》这一课文,通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救险,告诉了我们人类在临难时的悲壮,维持良好秩序的感人,这是对人类生存意志的一场考验。“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场面混乱不堪,这是一种比灾难更可怕的东西,但人类是理性的,有秩序的,通过这一场救险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这个种族之所以延续到今天的原因了。这个“秩序”就是人类的道德法则,人类的生存意志,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候的理智的态度。这个文本我们毋宁看着是人与困境较量的一个隐喻。这个故事演绎了伟大的叙事,而这个叙事在今天尤其要被恢弘光大的。确实,出现在诺曼底号上人与大海的较量,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自然要吞没生命,展示了自然的残酷与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人类要拯救生命、拯救自身——船长的舍己为人、沉着与牺牲,船员们的舍己忘生、忠于职守,乘客们的服从指挥等——这种较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扣人心弦的人性的力与美。尤其是船长最后的牺牲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动人心魄的震撼!我相信,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座沉入大海的雕塑,都会记住这位英雄,记住这位英雄的船长的!确实,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夜雨诗意》)而100多年前的小说,100多年过去了,我们读起来依然感到震憾,依然对船长悠然而生一种崇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他,我们需要英雄!甚至人人需要成为英雄!而这场震惊全国的十年前的“克拉玛依大火”,告诉我们,我们依旧有很多窘迫的环境,依旧有很多必须正视的严峻的问题。不能我们像个别老师那样,以为是暴露我们的“丑”,那么,面对288名小学生、36名教师的死难,我们将何颜以对呢?如果我们不能正视现实,那么类似于不久前洪水的肆虐,发生在黑龙江地区的孩子遇难的事件就会不断地发生了。所以最可怕的不是掩“丑”的问题,在我看来,比这种掩盖更可怕的是,我们一些人身上泯灭已久的良知还没有召唤回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危难降临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船长这样的英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特别感谢武老师和她的《船长》这一课。
当然,这一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还与武老师的课堂导向是分不开的。我觉得当代课堂教学,至少不能忽视两点价值取向:一是不能忽视充满课堂生命的活力的“学生主体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指归,一切预前性的课堂设计以及课堂上的具体行为都必须满足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课堂是否完美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当前课堂上的一切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提高这种意识,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自己的常态课,都要首先重视这个问题。二是要努力建立有序、和谐而民主的师生合作的人际关系。课堂要突出教育过程的生命性,就得注重形成课堂的“公共话语空间”。传统的课堂只以“讲解”为主,不及其余。而课堂教学需要现场化,则意味将课堂的一切因素纳入视野,教师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等等。在课堂上,一个精明的教师总是注意跟随课堂的具体情势作出相应的变动。所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师必须时时关注课堂的走向,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主导”(实际上是隐蔽的灌输)。(拙著《建筑生命的课堂》第82-83页,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这两点,通过武老师的《船长》实录,读者诸君自有明鉴,不消我在这里重复了。
这一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还与武老师的激情的课堂张力是分不开的。一个老师的激情,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能量的绽放,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这一点,无论是课堂上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比我有更切身的感受的。这种“激情”与“张力”,是更广意义上、教育本体论层次上的表演。李政涛博士说:“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表演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它是作为生命存在者的人对某种角色存在的主动承担,即是通过对角色的表现和显示而实现的以使他人确信为目的的自我投射、自我呈现,并最终达成的自身敞露。……表演问题的实质首先是人的问题,展现的是表演者整体的生命存在。”(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
小学的教育怎么做,离话题太远,姑且不论,但小学语文的课怎么上,小学的语文文学课又怎么上,我想,就可能是不能不面对的直接而尖锐的问题了。但让人宽慰地看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已发生了一场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大量具有冲击力的新颖课例,和一大批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菁华教师纷涌叠出,深锐而具有巨大的穿透力。他们的大量课例,已经成为课程改革在课堂方面的重要成果。不少名师专家思想底力深厚,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既激发热情,又开启视野,更指路说径,让普通老师们有时时意想不到的收获。武老师的这一课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里。
范文五:《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 生:《小池》。
?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 生:“春种一粒粟……”
??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 生:他背的是《古风》。
??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 师:李白呢?
??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 师:应该说病逝。
??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 师:那你想怎么说?
??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 生:“好像”!
??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 生:“好似”。
?? 生:“可能是”。
?? 生:“如同”。
?? 生:“就像是”。
??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 师:谁再试试?
??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 师:谁帮他解决?
??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 生:用“疑”更好。
??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 (学生会意点头)
??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 生:(齐喊)想!
??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 (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 师:谁能帮忙?
??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 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
?? 生:可以。
?? 师:请你继续。
??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 生:(抢着答)包含!
??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
??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 生:我用读的方式……
??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 (学生自由练读)
??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 (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
??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
??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 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 师:干什么呢?
??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 师:什么样的绿?
?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 生:船是土黄色的。
?? 生:房子是……
??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
??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 [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
?? 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
?? 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
?? 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 总评:
?? 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 1.自学时间充分。
??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 2.质疑环节落实。
??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 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 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年月日》课堂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