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批注式阅读法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批注式阅读是真正彰显学生阅读个性的有效阅读方法之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批注式阅读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力?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具体教学实践,从引领示范,方法指导,迁移课外,互评互促等四个方面浅谈批注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批注;阅读策略;学习驱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一言堂”,“灌输法”,早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现代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体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之中,哪种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呢?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的空白处,用符号或文字记下自己的思考,或是感想、质疑,或是评价、补充,形成简洁明了并与原文呼应的批语和注解。 它直面文本,“以我手写我心”,直接抒发阅读者的自身感受,体现了阅读者独具个性的眼光和情怀。它以其个性化和创造性无疑成为有效阅读的方法之一。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具体教学实践,探索了以下几种基本策略。 一、引领示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批注式阅读法的认识,激发孩子们在阅读时写批注的兴趣,笔者首先向学生推荐经典批注片段进行赏析,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片段,让孩子们从这些批注的典范中汲取养分,提高对批注式阅读法的认识。其次,笔者自身做好引领示范的榜样,把自己对美文的阅读心得如老舍的《草原》记录下来,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让他们切身感受批注式阅读法的实效,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我也来试试”的愿望,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二、立足课文,方法指导 学生虽然明确了批注的重要性,也有了写批注的兴趣,但是对批注的方法却掌握不透。在学生尝试写批注后,笔者发现班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批注时不知从何处下笔,乱批一通,文字也常常词不达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系统地教授写批注的方法和要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使学生头脑里形成规范的批注知识。 首先,要规范批注符号,循序渐进。学写批注,应该遵循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在阅读的初读环节,就要让学生初步养成能在书中圈点勾画的习惯。教师让学生独立画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语或句子不理解,并能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做标记。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注一般使用的符号,并且明确和固定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前后保持一致,不随意更换。批注的方法有“符号批注” 和“文字批注”两种。“符号批注”一般用到的符号有“?n”、“_” 、“▲▲▲”、“!”、“?”、“∥”等;“文字批注”的位置包括眉批、旁批、夹批、和脚批等,并在文本的相应处进行示范讲解。反复实践,初步形成写批注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写批注并非难事。一段时间后,再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读的时候学会针对文本内容提问质疑。这样,边读边想,写出自己思考的过程与结果,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 其次,要教学生抓住文章的批注点,也就是文章值得批注的地方去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师要指导到位,必须在让学生对一篇课文进行批注之前,自己认真研读课文,做好抛开教参的饱含情感的个性化的批注。教师惟有立足课文,对课文解读得越深入,才能引领学生走得越远。苏教版的教材选的大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课文的每一处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教师这时就应独具慧眼,抓住文本的可批注点,引导学生从动情处写感想,在困惑处善质疑,于共鸣处促联想,在精妙处会赏析,于留白处补空白。在学习《螳螂捕蝉》这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学生很快关注到“固执”这一词,有了自己的批注:“吴王最终没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他真是一个固执的人吗?”很显然,学生有了针对文本内容的疑惑,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指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不同的层面去发现,才能深入解读文本,体会文本之妙。 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提优辅差。学生在写批注时,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督促他们自觉阅读,勤于思考,大胆评点,提示他们批注常用的一些方法,对其迸发的思想火花及时地予以鼓励表扬,增强其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其从结构、立意、谋篇布局等更高层次深入解读文本,体味文本之美。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会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才能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中畅游,品味文本之美,体会阅读之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产生学习驱力。 三、养成习惯,迁移课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掌握了批注阅读方法之后,应当切实引导他们自觉迁移运用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经典,可以使只有较少人生体验或经历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渐进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 因此,在课堂教学进行实践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运用课内学习的多种批注手法,进行多个角度的综合式批注,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和文本对话,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生一旦养成了批注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们在长期的广泛阅读中,在日积月累的独立思考中,在年复一年的深入探究中,就会不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在不知不觉爱上了阅读,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驱力。 四、互评互促,共同提高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孩子们受益终身。但是如果孩子们只是自己写批注不注重交流,他们的思路将会变得狭窄,视野也将不够开阔,感悟也将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写批注的动力也会不足。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为了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批注更有深度和广度,也为了让学生在批注中获得成就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笔者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读书批注,博采众长。比如,开设批注展示课,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中新颖、有见地的批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见解并适当地修改补充给自己的批注,以使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开展“读书漂流”的活动,将自己批注过的书籍或文章与班内同学进行交换阅读,在此过程中,学习借鉴他人好的方法,分享读书心得。这样交换的不仅仅是书籍,交换的是思想,交流的是心得,提高的是能力。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力。另外,写读书笔记也是批注式阅读常用的一种交流方法。这种读书笔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师在批改时可表扬其精彩独到之处,也可纠正其错误的地方,还可释疑解惑。只要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鉴赏、品评作家与作品,就能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实现思想的升华,能力的提升。 总之,批注式阅读法是激发学生学习驱力的教学法宝。将这一法宝恰当地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又真正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继续探索批注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批注式阅读法引领学生幸福地徜徉语文学习的乐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黄勇智.以我们熟知的方式阅读――批注式阅读策略例谈[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5). [3]祖丽皮艳姆.艾木都拉.批注式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
范文二:关于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动态思维的过程
批注:批语注释,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以简评等等。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批注式阅读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的步骤:
圈点的符号——
比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的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出段落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等标出结构段的序号。
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以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圈点批注阅读的步骤:
第一步:初读时,圈点的重点是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
这一步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识文章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到确定方向的作用。
阅读时多采用速读的方式。
第二步:再读时,批注的重点是解决初读时圈点的问题。圈点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结构段的序号,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据类型等。
这一步圈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阅读时多采用精读的方式。
第三步:第三次阅读时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内容和作批注、写感悟。 这一次阅读主要让学生读透文章,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创见,达到“忘我”又“有我”的境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
阅读时多采用品读的方式。
批注式阅读方法
一. 感想式批注:
只要用心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有人在《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啊”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一根敏感的神经,对写作也是很重要的。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 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有了疑问,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
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有人提出了疑问“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人在一句话(“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后作出了如下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三. 联想式批注:
阅读也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如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做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学生由此诗句引发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四. 赏析式批注:
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学生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对部分诗词作出赏析式的批注。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诗句,有人作出如下批注“作者将秋天南国的壮丽画卷展现给我们。从山上到江里,到长空;从向高处望,到向低处看,再到往上看,写来层次明了清楚;把秋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色写得逼真动人!
五. 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如《项链》当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
圈点批注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读过某一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加批语,然后再动笔墨. 2. 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便改换,符号种类也不宜过多. 3. 批注的语言应该做到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要有分析,言之有据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5、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 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 ”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 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 ”的修辞手法,使(能) “??”(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8、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 、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几乎一半的分值就表明了它的分量。它的成败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成败,而语文的成败又牵动着全局。所以洞悉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成为众多学子的迫切愿望。在此,结合历年月考及期中期末统考的考场作文中学生的优秀写作范例,就中考作文的开头,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例1:起点对于人生有一种神圣的美。是这种美,给了人前进的动力,力量的源泉,进取的心灵,搏击的勇气。一个个新的起点,如同缀连着的美丽的珍珠,延伸着生命的价值与辉煌。(《起点之美》)
例2:当小树从黝黑湿润的土地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它知道,是土地给予了它生命。于是,它便跨过重重艰难险阻,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来报答他的土地母亲。心存感激,我们就能像这棵小树一样,跨过生命中种种沟壑。(《心存感激》)
点评: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统摄全文,有提纲挈领之功效。
在考场上,好的开头大多是言简意明的。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激发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但是由于考场作文的写作,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所以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让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或者情感。切忌故弄玄虚、兜圈子,有意让人捉摸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就字数来讲,开头结尾不宜过长,一般说来,标准的考场作文纸,100字左右即足够,三四行左右为宜。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例3:从山川,到大河,从古诗,到俗语。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语文的存在。思壮阔,则有金戈铁马,虎峰烟举;想清新,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说凄婉,则有泪洒潇湘,秦淮风月;论哲思,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语文,轻轻地来到我的身边,又轻轻地从我身边走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例4:大韵中华,浩浩五千年文明;大情华夏,荡荡九百万平方。纵横贯古今,捭阖通南北。韵海情天,诗词传承了中国人的血脉,顶起了中国人的脊梁。(《韵海情天》)
点评:这两则开头,巧用排比和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文采飞扬,而且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直率刚健的语言风格,显示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让人为之一震,激发了强烈的阅读兴趣。例3中古典诗词的恰当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有关的古典诗句,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内容充盈,语言有意蕴,彰显了文化品位。
例5:廊内的春风轻轻拂过,窗外的绿色流光溢彩,我的视线不由被你的风采吸引,走近你,我的心顿时轻舞飞扬。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虎啸深山。大海上一片静谧,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而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灯,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红光镶在黑暗之间,像一颗红玉。(《别样青春年华》)
点评:开头清婉亮丽,纤美多姿,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样的开头,给全文营造了一股浓浓的抒情氛围,充满诗情画意。
练就好的语言,犹如拥有一把锋利的武器,让自己的作文在考场上纵情驰骋、所向披靡。短短的阅卷时间,一般也就3分钟左右,如何吸引评卷人的眼球?对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讲,语言是最大的突破口。所以在语言上下功夫是写作的重中之重。在平时应该多积累好词佳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让作文扮靓,尽力给语言美美容。 技巧三:巧用修辞,增强文采。
例6: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缘自佛祖拈花微笑的智慧,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因为它,你可以自信而不傲慢,悲伤而不颓废,年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轻狂??(《微笑着面对生活》)
例7:语文宛若一束香草,时时浸润着人们的心脾,使人陶醉其中;语文宛若一阵小雨,时时甜美着人们的心扉,使人们迷醉其中;语文宛若一根支柱,时时支撑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沉醉其中。这就是语文,它总是轻轻地从人家身边走过,从我的身边走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例8:小时候,父母把一位老人领到我身边,告诉我他叫语文。我打量着他,他满头白发,却老当益壮,风采丝毫不输年轻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上千岁了,从夏商西周到21世纪,他脑中的智慧一辈子也听不完,于是我央他授予我智慧。(《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点评: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几例中,例6运用排比手法,例7运用比喻、排比手法,例8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技巧四: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例9:老实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心里有点犯难。微笑着面对生活,现在的初三生活中,课本如高山,习题如海洋,生活已把我们压得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又如何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呢?(《微笑着面对生活》)
例10:微笑很美,它胜过世上任何其他表情。蒙娜丽莎的微笑宁静神秘;奥黛丽?赫本的微笑清丽亲切;茱丽叶?罗伯茨的微笑自信并充满活力??面对这些微笑,我不仅要问:她们的微笑为什么美?(《微笑着面对生活》)
点评: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启发性。例9从学生生活的实例出发,对题目提出了质疑,这样反而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想看看作者独特的想法,自然也就吸引人阅读下去;例10开门见山,在列举了数个名人迷人而倾倒众生的微笑之后,提出了疑问“微笑为什么那么美”,巧妙地扣题,并激发人的想象空间和阅读欲望。
技巧五:广泛引用,多姿多彩
例11: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人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而我说“半山腰”的风景独好。因为它展现的是过程中的美丽。(《半山腰的风景》)
例12: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题记。(《翅膀载梦向远方》) 例1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诗》)
点评:让语言美起来,引用不失为一个良策。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俗语谚语很多,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还有影视剧歌词,既增添了文采,还可以加深文章的意境或者增添思想的深度。
技巧六: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例14:(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落。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待偶尔停驻,才发现:季节轮替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父母;而与之相反的,我长大了。
(尾)我想我们还会一直走更长的岁月,大概要有他们的一辈子那么长。我们会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以后的几十载,我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人;而不变的,是爱。(《我与父母同行》)
点评: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例14中,开头和结尾都用朴实而深情的语言,将绵绵的亲情娓娓道来,虽然不是文采斐然,可字里行间的浓浓的真情使得本文情思饱满,而且首尾的最后一个长句,都用了相同的句式,仅仅是用词的巧妙变换,形成了前后照应,激起了内心的感动、深情的勃发与和情感的共鸣,凸现了本文的主旨——和父母一生同行,永生相爱。
满分作文1:
感受节日
春节里,你用不着睁大眼睛看,就能感到节日的气氛。不信你听,“笃笃笃”、“哈哈哈”、“砰??啪”、“铛铛铛”、“哐哐哐”、“哗啦啦??叭”、“唰??唰??”
我一个人静坐在椅子上,还不到三十分钟,便听到如此多而妙绝的声音。 “笃笃笃??”
“噢,来了。??快请进!”
我打开门,迎进来爸爸的老朋友肖叔叔。
“笃笃笃??”又一家的门被敲开了。据我大略统计,在上午九点到十点之间,平均每八分钟就有一家的门上响起“笃笃笃??”的敲门声。
“笃笃笃??”的声音带来了“哈哈哈??”的笑声。这笑声有粗有细,有重有轻,有中年人的“呵呵??”,有青年人的“嘻嘻??”,有小孩的“哈哈??”,还有那老年人无声的笑。笑声里,小主人同小客人一起玩鞭炮了,“砰??啪??”远远近近的鞭炮声连续不断。
声响最多的地方要属厨房了。听,刀碰菜板的声音,“铛??铛??”、“哐哐??”;油锅炸鱼的声音“剌啦??”;盘碗相碰的声音,“叮儿铛儿??”;忽听“哗啦??叭”,不知谁家碗碟打碎了??
听,一个新的声音——,是那么轻,那么有节奏,“唰??唰??”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末时。2008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远去,即将遁进历史的长河,再过二十来天??
听,不知是哪家传出了歌声,平稳、轻快。鞭炮在响,笑声不断,歌声阵阵,这都是有声的。然而我们更忘不了留心那无声的。在这无声里,我感到欢乐,一切能为大家默默地做好事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在这无声里,透过擦得亮亮的窗户,有一大群雪白的信鸽飞过蓝色的睛空;在这无声里,细细体味春天怎样静静地来到;树枝上酝酿着新的芽苞,暖流驱散着寒流;在这无声里,大地春回。
啊,我倾听着这一切声音,又寻找着默默的“无声”。在这音乐里,在“无声”中,我感受了生活的快乐,看到了祖国的欣欣向荣。
这节日的声音,丰富多彩!
①请把 “这里风光______好”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 独好" 、" 无限好" 和" 今年比去年好" 等。
②“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悲伤??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满分作文1:
经历风雨
一颗流星划破夜空,那是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痕迹??
——题记
在风雨中感悟
远处,红日降落,鸟雀归巢。偶尔从树丛中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在这怡人的假日里,我随着父亲来到了田地里。
霞光近照,映红了父亲的身影,似乎更可以显示农民的辉煌。只见他左手扶着犁,右手扬着牛鞭,牛不听使唤,可父亲手中的鞭子却不去鞭打那倔强的牛。也许这就是一种感情,尽管是在人与动物之间。想起父亲每天就只不过在这方圆几公里内徘徊,画地为牢,只知道在清苦中自得其乐,在贫寒里津津乐道,从来没有兴尽悲来的忧愁,只懂得把一切默默承受,这或许就是农民的本性,对生活不苛求,对社会不挑剔。正如那时他对我那番教诲之言,永远响彻我的耳畔。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双眼涨潮,手中的活儿加快了速度。
在风雨中成长
天,冷。月,圆。眼下灯火阑珊,星光灿烂。
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我与母亲同坐在微晕的灯光下做着针线活。那闪闪的灯光照在母亲的脸庞上,那双鬓白发显而易见,皱纹早已爬上了她的脸上。
想起小时候,我总爱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帮我补鞋,而母亲也总是很慈祥地一针一针地缝着。可我从来不珍惜那织进母亲心血的布鞋,成天“绑”在脚下“骄横纵驰”,害母亲熬了许多不眠之夜,可母亲总是和蔼地说道:“孩子嘛,总会好动一些的。”
现在固然不需要母亲再帮我补鞋了,但每次想起以前的那一幕幕,都是记忆犹新。我深情地凝望着母亲苍颜白发,手中的活儿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在风雨中成熟
微风轻轻地吹过我的脸颊,拂起我颊边的头发,仿佛在向我低声诉说。 同学们都回了家,唯独我还在教室里徘徊。这次期中考分数下来了,与我想上的理想高中去年中招的分数相比,还差两分。
“两分”,多么沉重的两分啊!它会让我犹如断翅的雁儿,从此无法翱游于蓝天;它会让我犹如干涸的大地,从此无法哺育幼苗;它会让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从此无法回归温暖的家乡。它会??在这百般的思索中,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沉重与复杂。但我却没有因此气馁,更没有失去信心而变得自暴自弃。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一股动力,仿佛要让我直冲云霄。
或许这就是成熟吧。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考试之后,若还不能够完全调整自己的心态,化失败为动力,那么我岂不是太悲哀了吗? 想到这儿,我的心更加坚强了!
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的心志更加坚强;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的见识更加增进;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懂得应该独立??
文题展示: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以“走在 的小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满分作文1: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来,路幽静得吓人。树枝上偶尔一声猫头鹰的悲啼,或斑鸠的一翅“扑棱”,都会让人毛骨悚然。中午我和爸爸赌气没有吃饭,他那凶神恶煞的面孔让我对这个家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离家出走,气冲冲地离开了这个让人生厌的家。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没有目标。
远处投来一束灯光让我警觉起来,我想起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恶人抢劫,毕竟我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于是躲在路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起来。一个老大爷拖着一辆车慢慢地走来,前面一位老太婆用手电给他照路。我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他们是在前面的集镇上卖完烤红薯回家的。老太婆见只有我一个人,她攥紧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询问情况。我如实地回答了她的提问,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灶膛里拿出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辞不要,其实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里没有钱的一句托词而已。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饿了,这红薯是送给你的,不要钱!”老大爷温和地说。“谢谢了!”我话没说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们见我吃得“吧嗒吧嗒”作响一副馋相,老两口于是笑了起来。我一边舔着手指上沾着的薯泥,一边不停地道谢,这时老太婆发话了:“你吃了我一个红薯就千恩万谢,那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多年,你该吃了他们多少粮食,怎么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离家出走,你觉得这应该吗?”我愣住了,痴痴地望着老太婆,咀嚼着这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刚刚还愤愤不平的心霎时变得内疚起来,我无言以对,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头。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妈肯定会着急的,说不定他们在四处寻你。”老大爷劝慰我说。“我们同走一段吧,等会我们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太婆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帮老大爷推着车子往回走,寒风迎面吹来,也没有那么刺骨。猫头鹰偶尔的一声啼叫也不再那么悲凉,斑鸠的“扑棱”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给它的孩子遮挡风寒。我聆听着车轱辘的转动声,它和北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奏响了一首回家的进行曲。
“小翠!小翠——”(化名),前面传来了熟悉的呼喊声,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撕心裂肺呼唤。滚烫的泪水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我在这——”
“我在这——”我和老大爷、老太婆齐声回应。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丽的记忆,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长足迹!
满分理由:这是一首对父母的理解之歌,也是一首人生的成长之歌。我们不少中学生对父母的苦心教育不甚理解,离家出走屡见不鲜。考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通过“老太婆”一句“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的教育,她终于醒悟了,长大了。文章极有真情实感。
这篇考场作文评为满分具备以下理由:(一)、行文线索明晰:“离家走在小路上——小路上的劝说与醒悟——回家走在小路上”,能让人一目了然。(二)、表达方式丰富,特别是在描写方面更为突出。语言描写或哲理深刻,或情感真切;心理描写细微传神;景物描写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人物的心情,开篇和结尾处能两相照应。(三)、结尾点题,结尾句深化文章的主题。
满分作文2:
走在雨后的小路上
妈妈从深圳回来看我,这是她和爸爸离婚三年后的第一次探望。爸爸躺在病榻上,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让我陪她去外面走走。
刚刚下过一阵暴雨,长满青草的路面并不泥泞,只是草尖还挂着水珠。我和妈妈缄默无语地走着,也许是三年的分别显得陌生,也许她无情地抛弃我们父女已在我俩之间形成了隔膜。草上的水沾湿我们的鞋和裤管,但谁也没有去理会。她终于开口说话了:“小红,这三年你怎么没有打电话给我。”“我??我没有钱。”我吞吞吐吐地答道。“难道你爸就没有给过钱吗?”妈妈随即反问道。
她哪里知道,她的离走给了我们父女多大的打击,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灾难。爸爸是一个不善言语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子,他不太会安排农事,只会埋头干活。她的一走就让老爸失去了主心骨,田里的农活不知如何安排。干了水田的事儿,却丢了旱地里的活路,结果是水旱地里都减产,收入一年比一年差。爸爸这三年来好像老了十岁,今年上半年,脸色泛黄的爸爸显得四肢无力,几次干活栽倒在农田里,要他看医生死活不依,五月的一天他终于病得不能起床了,我找来邻居的李叔叔把他弄到县城医院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我惊呆了,顿时天昏地黑。爸爸说不需要住院,回家挺几天就会好的。我和李叔叔说服不了他,知道他是在心疼钱,因为他以前曾说过不吃不喝攒了钱也要让我上高中和大学,我只好伤心欲绝地把他弄回到家中。
“爸爸给过钱,但每次我都没要多的。”我懒懒地回答。然后又是一阵沉默,我俩各怀心思地继续向前走。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见有了来人也屏住呼吸停止了鸣叫,路边的青蛙也停止了叫喊“咚咚”地跳进沿路的水渠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只听得到“沙沙”的脚步声。
“你爸爸得的什么病?”她接着问。我没好气地回答:“肝癌,是怄气伤肝,被你气的。”接着再是一阵沉默。不知走了多久,我隐约听到一声声抽噎,抬头看时,她已泪流满面。这时我的气消了一大半,毕竟她是我的亲生母亲,她有再大的过错我也不能这样对待她呀,何况她已经回来了。
我从口袋里掏出了手绢递给她,这是我十四岁的生日爸爸买的。妈妈擦完泪水,在把手绢还给我的那一刹那紧紧地把我搂到怀里。然后泣不成声地说:“小红,是我对不住你和你爸。我这次回来再不离开你们了!”“妈妈,你不走了就好,我其实也恨想你呀!几次我想给你打电话,就怕用了爸爸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呀!爸爸也多次要我给你打电话??”我也抱着妈妈哭叫着。
妈妈牵着我的手调头回家,太阳从云缝里钻了出来,投射万缕金光照在小路上,草叶上的雨水干了,树上的鸟儿和知了唱起了婉转的歌儿,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与温馨。
“妈妈,你看,天边挂起了彩虹,好美呀!”我蹦跳着叫喊道。“那是连接断路的彩虹桥,走,我们快点走过去!”妈妈也破涕为笑地叫喊着。
雨后的小路上,跳跃着我和妈妈的身影。
满分理由:
这篇考场作文语言朴实,却情感极为丰沛。这或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这类事情在改革开放的农村太普遍了。考生以自己亲生的经历娓娓道来,故事情节感人至深。
文章最大的优点是景物描写是能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附有象征意义。开始的“暴雨”段象征父母的离异;中间对“鸟儿”、“青蛙”停止叫喊段衬托出母女相处气氛冷漠得怕人;后面的“鸟儿”、“青蛙”唱歌段烘托了母女和解后高兴的心情。文末对彩虹的描写,“断路虹桥”则象征家庭破裂之后的重归于好,其寓意令人回味。
满分作文1:
师生之间
妈妈生下我不久就跟爸爸离婚了,妈妈走后,爸爸也外出打工去了。我只能住在奶奶家。所以生活中最让我难忘的除了奶奶的爱,就是我的老师们,他们除了教给我知识外,还关心我的生活,关注我的心情,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就拿去年来说吧,我和教我们语文课的老师就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
她姓余,有一双非常明亮的大眼睛,乌黑的、清澈的眼睛。那天,上完她的课,同学们都去多媒体室照相,大家都挤在前面,我挤不过他们,退在门边,转头看到了站在走廊里的余老师。我笑着走上去,她也笑了,把我拉到她的办公室聊天。
我记得清楚,那天不光是我向她谈了我的家境和近期的学习情况,她还向我谈了她的童年往事,鼓励我。
她说:“我小时候家里也不富裕,爸爸在矿上工作,全家人的生活都靠他来支撑,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谁知后来发生了事故,爸爸和舅舅还有他们的200多位工友全都死在井下。当时我正在上初中,你想,我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怎样,开始那几个月总是流泪,后来我懂事了,更加勤劳节俭,学习更加努力,因为我知道我与别的同学是不一样的,常常在阴暗潮湿的小房子学习到深夜??” “考上大学了吗?”我急迫地问。
她笑了,很温和地说:“我要没考上,今天怎么能当你的老师呢?” 我这才知道我的问话幼稚,搓搓手接着听余老师的故事。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找到了一个对象,就是教你们数学的齐老师。可是结婚三年多了,都没有孩子。”余老师皱着眉头,连声叹气。
“看医生了吗?”我轻声问。
“看了。我是上高中的时候留下的病,医生说是着凉得的。”
我看着她,握住她的手,对她说:“余老师,我想做你的女儿,你看可以吗?” 余老师高兴地对我说:“好啊,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那天我特别开心,走出余老师的办公室,连忙冲进同学当中。
此后的这半学期里,我更加用心听她讲的课。余老师真的把我当成她的女儿一样,作文本里时常夹着她温馨的留言条。不久,谁知这秘密还是走漏了消息,走漏消息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余老师。那天是她的生日,是她亲自告诉我的。我给她画了一幅象征幸福的图画,并且在旁边还题写了一首自己瞎编的祝福诗。看
得出她很高兴,就在上课的时候,讲完课,她微笑着对全班同学大声说:“下星期,谁要是过生日,我就以妈妈的身份来奖励他(她)。”
后来,我的生日到了,她给我买了一套学习用具,还有字典,她想的可真周到啊。我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知道我的生日的,更巧的是,那个星期过生日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三位同学。自然,余老师也给他们买了同样的礼物。余老师总不至于把他们也当作自己的孩子吧?事后我思考了许久,好像我有点儿吃醋了。不过老师的善良、慈爱还是让我久久地感动着。
【简评】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颇具特色,首先开头部分足够产生一种引人读文的力量。其次是文章内容感人,所选取的材料虽说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小作者的笔下却显得津津有味。文章语言也很朴实,读此文,有如听小作者在一旁娓娓而谈,轻声讲述着那神秘的往事,听起来声声入耳。
满分作文2:
师生之间
最敬爱的老师,你可知道,当我们得知您得了绝症离世时,不禁潸然泪下。一直以来,我都想写点什么,以感谢您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就让我以这蘸着忧伤、凝重、叹息,尚不够流利的文字,来表示我对您的哀思吧。
此时,我徘徊于自己黯淡的心境,嗫嚅这一切是否真实。为什么?兢兢业业于三尺讲台的您,却早早地应了那落日余晖的谶语?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您缄默于何处乐土。但我知道,您头顶那酡红的残阳,一定弥留着满天的绚烂,在此我虔诚地祭奠您永安。
最后一次见到您,是在求学的途中,您还是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您早早地发现了我,我带着惊喜的目光叫您:“老师,您慢走!”您频频颔首微笑,我看着您,消失在视野的尽头。那是一条泥泞的砂礓路,似乎浸染着血与泪的执著。 您已随潮归去,而我就是那听潮者,觅着潮声,我点点追忆您的过去,涌起的那荡涤乾坤温暖心田的涟漪,激起了我心中久违的情愫。农忙时节,您在给我们上完晚自习后,还要赶回家,大家都在提醒您:“老师,您慢走!”随后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便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载着您蹒跚地离去,我们看见您那佝偻的身躯趔趄地晃动着,很久才消逝在那条路的尽头;初春时节,伴着料峭的春寒,东方微白的残夜您又匆匆地赶来;寒风刺骨的冬天,您来到我们身边,还没来得及掸掉落在花白头发上的雪,就连忙“呵”着手问我们“冷不冷”。
我清楚地记得,您发生车祸后,腿上缠着绷带,还来给我们上课,步履维艰地走上讲台,每一节课您都汗流浃背,叫您歇息一会儿吧,您仍是固执地以您特有的毅力和勇气继续坚持。
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灵魂震撼的事,太多、太多??当篱畔菊黄、枫叶染红之时,一切都成了印记,而您的灵魂还在固执地延续着那一个梦,您就是那寂寞的守巷人。
那夜,您停滞在我的梦境中,您还是一脸的慈祥,也许是中了如水银月的蛊惑,我却对您默然无语,无法想象您慈祥笑靥的背后,是怎样忍受那病痛的折磨。也许冷雨夜,您还在回忆我们这些淘气包所做的那些令校长都头疼的怪事,还在为我们作为全校最差班级学生的前程而叹息。亲爱的恩师,请您放心吧,我们已不再是那顽皮的犟小子,请您安息吧,静静地在这静谧的月色中睡去吧!我会祈祷那尘寰,在今后的流光岁月里,尽快风化掉您那重重的叹息。
对了,我还要告诉您,敬爱的老师,您亲手栽的那些小杨树现在都长出新叶了,河畔那青青草色,依旧是翡翠的绿,还有学校林岸那纷飞的黄花,但愿都能给您的身躯,您的灵魂,带去清凉的慰藉。
【简评】
悼念恩师,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袒露心迹,表达思念,记住教诲。这篇作文在师生关系方面作了求异思维,有其独到的见解,娓娓道来,穿插往事,对照比较,丝丝入扣,发人深省。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悲痛感情,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满分作文1:
岸·流水·奔放
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
立于高山,想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山中的水,叫瀑布,如同怒吼的雄狮,威风凛凛;平原上的水叫河川,如同舞动的蛟龙,婀娜多姿;沙漠中的水,叫绿洲,如同命运的绸带,蕴含着奇迹。
赞流水,思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瞧那奔腾的黄河孕出的代代天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壮举;唐玄宗贞观之治之大貌;**解放中国之雄壮;历史的伟人呀,是黄河骄傲的子女,是潺潺流水不息的生命动力;
叹流水,想端庄的文房四宝,看那历史上的大笔挥毫。王羲之的苍劲有力之字迹,齐白石的龙游潜水遭虾戏,徐悲鸿的马到成功之生机;广大博深的中华文艺是长江怒吼的赞许,是永不停息的流水之源泉。
悟流水,系流水拍击的坚固文岸,岸筑成水,水流成了岸。抚摸清凉的水,别忘了我们所站的土地,爱戴清澈的水,别忘了引水的岸渠。是呀,如果说流水是大地的花瓣,那岸则是花瓣下的花蒂。爱流水,别忘了也爱堤岸。 捧起一泓清凉的水,洗一把脸,我看到了蓝天绿水中崛起的大地;
踏入一条清澈的小溪,冲个清爽的凉,我看到了溪水奔流中孕育的生机; 拥抱一条宏伟的瀑布,清醒脑中思绪,我看到了奔放中的不竭动力。
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流水是生命的朝阳;水是生命之山,流水是生命广阔的平原;水是生命之光,流水是生命火红的太阳!
回首,感叹历史长河;远眺,望见未来之河川。未来不是梦,因为奔动的流水会带我寻找无边的大海;未来不是梦,因为奔腾的流水会赋予我不竭的追梦动力;未来不是梦,因为永远的流水会为我冲击每一片广阔的天地!
为流水的奔放喝彩,为青春的未来喝彩!
点评:构思贵在“精”,立意贵在“新”。本文的构思匠心独运,把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三个事物“岸?流水?奔放”联系在一起,联想恰当,表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尾的点明题旨,更有一番韵味,让读者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与内涵,催人奋进。从文章内容看,不能说小作者思接八载,文连八荒,
但却可看出其泉涌的文思和独特的感受;从语言表达看,看得出小作者好读书,勤思考,积蓄既富,需用时便俯拾即是。散文诗般的语言,丰富的联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满分作文2:
流水的故事
我是一条鱼,妈妈总是这样说。是的,因为我对于水有一份特别的钟爱。我喜欢站在溪水边,看它们潺潺地从我面前流过,看它们起起落落,感受生命的灵动。我喜欢触摸流水,感受生命的鲜活。我喜欢听流水拍打石头的脆响,因为它正在叙述动人的故事。
时光斗转,流水把我带到了一座孤楼前。我看到了楼阁上一个消瘦的面孔,那是李煜。他哀婉地唱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凄清的曲调在我的耳畔回响。那是个怎样无奈的心情。故国不在,江山不在,龙椅不在。惟有雕栏玉砌能证明他曾经的辉煌。而那又怎样。流水带走了他的忧愁,他的富贵,他的朱颜。
流水又把我带到了一座小院前。我看到了一个女子倚在亭中,她痴痴地看到院中零落的花朵,风吹起了她未梳红妆的脸庞。那是怎样的凄凉,无助。“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青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李清照,不再有当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岁月的流水洗去了她的锐气,生活的磨难让她不得不放下那份傲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何等的一份悲凉,寂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的诗句。不远处,我看到两个依依不舍的朋友在送别。千尺的潭水啊,你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难舍难分,只恨相见甚晚。
大江边上,我听到了苏东坡在高歌,他的豪迈一洗李煜、易安居士带给我的惆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中,我看见的是苏轼闲适的心情。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胸怀着对古人的敬意,他也许在告诉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我的双手仍旧捧着流水,刚才流水告诉了我那么多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李清照的柔情,李商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怅惘;太白桃花潭的送别,让我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苏轼泛赤壁的雄壮,让我想到**“金沙水拍云涯暖”的豪情。
听流水的故事,体现华夏文明长河的渊远,更让我学会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不屈与豪迈。
点评:
本文作者的构思别具一格,先从“妈妈说我是一条鱼”引出了“对水特别的钟爱”。读着此文,读者仿佛正在倾听小作者给我们讲述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李煜、李清照、李白、苏轼??一个个清晰地再现在读者眼前。行文采用平行式布局,逐层展开,语言洒脱不羁,前文虽流露出淡淡的忧愁,结尾却笔锋一转,水到渠成地点明文章的主旨“学会了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不屈与豪迈”,不乏进取的力量。全文首尾严谨,互相呼应,意尽文畅,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古诗词的灵活运用,可以看出小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于平时涉猎文学之广、之深,值得称道。
满分作文1:
打网球,太棒了!
周末,我随爸爸、妈妈驱车几十里,来到位于北郊的一个大的网球场,不为别的,只为能痛痛快快地打一场网球。
我是去年才打网球的,虽说是一名“green hand”,但我却疯狂地迷上了这项体育运动。
网球场十分漂亮,绿茵茵的地上横竖画着好几根白线,虽然我叫不出其正确的名称,但我知道那是“界”。场子中间挂着一张半人高的网子,就算是“中分线”。
快看!一个轻盈矫健的身影跑着上场了。只见那人左手拿着三个网球,右手握着球拍,上身穿着紧身毛衣,下穿着牛仔裤,那帅劲不是个网球明星才怪呢!那个人就是我!和我对阵的是妈妈,只见她稳步走上场地,一看就知道是个打球经验丰富的老将。爸爸自然当起了裁判兼拉拉队队员。
比赛开始了。起先几个球我还能招架,甚至还能让妈妈接不着。可她怎肯败在我手下?于是,她拿出了看家本领——“溜人打法”,把刚刚有些沾沾自喜的我打得满场乱跑,网球拍乱挥,可半天还接不着一个球。甚至把拍子都甩了出去。爸爸见状,赶忙拿起球拍前来“助阵”有人与我并肩作战,我的信心自然恢复了不少。爸爸果然不负我望,几个扣球就把妈妈咄咄逼人的气势压了回去。可妈妈岂能服输!球越打越狠。爸爸不愧是身手不凡,不但不怕,反而越战越勇。只见小小的网球就像一颗颗绿色的流星,来回飞舞。这可苦了站在场中的我。既不能接妈妈打来的球,又要躲开爸爸打过去的球,任凭拳头大的网球在我头上乱飞,我禁不住尖声叫了起来。最终,我还是抱着脑袋狼狈而逃。
打网球对我来说真是太棒了。它既给乏味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又锻炼了身体。全家人一起锻炼更是其乐融融,我盼望着下一次。
【阅卷简批】
“××??,太棒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相对考生来说应是很拿手的,范围无所约束,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许感悟均可,这样一来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没有半点为难的。文章作者就是取材于平常生活,就周末一家人的网球运动予以记述。开头简略介绍了网球场的模样,人物着装,中间详细描写比赛的经过,记述自己在比赛中的侥幸心理以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面,描写出一个幸福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身心健康的有利因素,成了标榜现代家庭教育的美好模范。有着积极向上的美学气氛,语言朴素、流畅,结构幽雅、从容,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明朗,给人清新飘逸的美感。
满分作文2:
表哥,太棒了!
寒假里,我回到农村老家,和表哥结成了好朋友,他那驯养家畜的本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由衷的赞叹,表哥,你真是太棒了!。
那天,我下了汽车,就急匆匆地跑到大姑家,刚一进门便被一条凶猛的狼狗堵住了,这时候,从里面走了头戴麻绒帽子、身穿棉袄的表哥,只见他招呼一声,那凶猛的狼狗便灰溜溜地回自己的窝去了。他笑呵呵地对我说:“你别怕它,一会儿我让它给你跪下赔礼。”果然,狗很快地听从了他的命令。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他就拿着把小米来到鸡窝旁,拉开鸡窝门,一边“咕咕”地叫,一边撒着小米,鸡一听他在叫,马上有次序地跳出鸡窝,争先恐后地吃起米来。我看到他这一手,心里十分惊奇。
早饭过后,他把剩下的菜汤、剩饭、菜皮、糠拌在一起,倒入猪圈的槽里,他“噜噜”地叫了两声,把肥猪马上停止了睡觉,乖乖地跑过来“呼噜呼噜”地吃起猪食来。
表哥的兜里经常装着花生、玉米粒,我以为是他自己吃呢,可我从没看见他吃。原来,他是给那些家畜吃。
一天,我和他在院子里玩,他从兜里拿出一把玉米粒,往马嘴边一送,那马便伸过长长的舌头一下吃到嘴里。“咯吱咯吱”的嚼起来,还不时地用长嘴拱他,表哥笑着拍拍马头,他每天都这样喂。我不解地问:“你不烦吗?那匹马踢过你吗”“这已经习惯了。我的好朋友怎么会踢我呢?”
因为大马和表哥最亲热,所以他拿手的本领就是骑马。一天,我到场院学骑车,他牵着大马,就要骑马给我看,到了场院,他向马下了命令“蹲下。”那匹马乖乖地蹲下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跃,便稳稳当当地坐在马背上了,他紧紧抓住缰绳,“起来。”马慢慢站起来。表哥骑在马背上,离地一米高,可是他毫无俱色,高兴地喊着:“驾。”马顺从地快步跑起来。他的腿不停地夹着马肚子。催马跑的再快一点。表哥骑在马背上,挺着胸,抬着头,象一个大将军,威风凛凛。“嗒嗒嗒”的马蹄声响个不停。马在场院里跑了几圈,当跑到我面前时,他喊了一声:“驭。”马停了下来。他一手紧紧握住缰绳,故意把胸挺得笔直,那精神抖擞的样子仿佛是威风的战士凯旋归来。他对我喊了一句,“我到田里骑会去,你在这等着我。”“当心摔下来。”“没关系,我和它是好朋友。”说着,他夹马肚子,马抬头嘶一声,“嗒嗒嗒”地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跑去。
道上扬起了一片尘土,马越跑越快,渐渐地远去了。我独自站在场院落,表哥驯养家畜可真是内行啊!
【阅卷简批】
开篇作者便开门见山地道出了文章的主旨,作者通过驯养家畜这一事件表达自己对表哥的赞许,融合文题。
接下来作者以狼狗、鸡、猪、马为记述对象,用狼狗的“灰溜溜”、鸡的“有次序”,以及猪、马的“乖”,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地表达出表哥驯养家畜的高超本领。近乎拟人的描写道出了表哥与小动物的友爱。以马的记述为主体对象,通过表哥的喂马、骑马经过,表现出小作者羡慕、信服的心理。最后,作者以“扬尘而去”的画面描写重染主题,起到前呼后应的效果。
【发展等级】
这篇文章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着突出的成绩。很多考生在没有熟悉记叙文这一文体时,在时间的转化上就会显得很生疏。例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时间的巧妙安排为:那天→第二天→早饭过后→一天,也许这些事情所发生的时间都是在同
一天内,但经过作者巧妙的加工,文章就变的鲜活可读了。而有的学生却只懂得“呆板死记”,一般出现的情况就是“一会儿??一会儿??”这样枯燥无味的记叙只会让阅卷老师厌烦,怎么能赢得满意呢?
满分作文1: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一日同窗便是缘。而同窗三载,又一直与我同桌从未改变,这可是多深的缘呵。
都说光阴似水,似水般匆匆的光阴里有他笑意盎然也便足够阳光。
他——我的同桌,在这三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使我得以拥有如今的自信和笑脸。
相识
九月,从来都是混杂着初秋的惆怅和夏末的余温。既有眷恋与忐忑不安,又有欢乐与不己的兴奋。
一开始,没有一拍即合或者热火朝天。我们只是按班主任的安排坐到一起。我沉浸在与旧友重逢的欣喜中,对他只有显得拘谨又简单的自我介绍。
而他也只是安静的坐着,礼礼貌貌,低调得很。
我尚不知道他的“传奇”,只是那工整认真的、一丝不苟的作业着实让我既惊诧又敬佩。
相知
他的光芒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点点的绽放。
我以前从来都不会想到,其貌不扬的同桌竟如此的优秀——敏捷的思维,优美的文笔。既有在演讲台前的慷慨激昂,又有在运动会上的奋力拼杀。
我被震撼到了,除了心服口服别无他法,内心也生出了一点点斗志:他可以,为什么我就不可以?
于是我不再每日晃晃悠悠无所事事,也学会他在语文课上大声朗读,或者在历史课上奋笔疾书。
除此之外,影响我的还有他的笑。
熟悉之后,我发现他竟然也是如此悠闲风趣的家伙。他懂得从哪里找快乐,或者自己制造快乐,处得久了,这快乐自然也就传染给了我。
原来我也能学会认真和自信。
相敬
和我同桌的他一天天变得更加厉害,与他同桌的我也一日日地成长蜕变。我们早已熟悉彼此的一举一动。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都与他相似起来。
他说:“我觉得你真是最好的同桌。”我回应说觉得他也是。
或许因为我们影响了彼此吧?至少,因有他做同桌,我才不致于沉迷其他甚至荒废学业。
他总有些时候让我知道,怎样做正确的事,应该做什么来改变。
他——无疑是在这满是繁花的青春岁月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范文三: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既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对于写作也有很强的借鉴性,利于考场作文的抓分,提分。
使用批注符号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或者精彩词语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3、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赏析语言特色 (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提出的观点、评点人物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示例:
<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五柳先生传>>在末段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范文四:“批注式阅读”解读
“批注式阅读”解读
主题阅读总课题组 左泽洪
1、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自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个性化阅读活动。“批注式阅读”是读写结合的最直接,最快捷,最紧密的方式,因此,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2、“批注式阅读”常用的“画记”符号。
? 单横线加叹号:————!标识特别重要之处。
? 双横线:=======画出重点句子或词汇。
? 波纹线:﹏﹏﹏﹏﹏﹏﹏ 画出重点句子。
? 着重号:﹒ ﹒ ﹒ ﹒ ﹒标识重点字词。
? 圆圈:。。。。。。。。。标识重点字词。
? 单横线加问号:————?画出有疑问之处。
3、“批注式阅读”的方式。
从“批注式阅读”的内容分类,有下列方式:
画记式:用各种符号将重难点、疑点画出来。
注释式:注上拼音,解释含义。
归纳式:总结、概括、归纳、浓缩内容。
探究式:内涵的挖掘,探究、提炼、深化、升华。
联想式:由此及比联系自己的,社会的人或事。
质疑式:提出疑点或问题,表达不同观点。
感想式:读后的体会、心得、感想、收获等。
4、“批注式阅读”的训练流程。
⑴先示范。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圈、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 ⑵后模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半独立学习勾、画、圈、点。 ⑶再创造。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勾、画、圈、点。
5、一次性训练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先用单横线或波纹线画出相关的句群(片断)或段落。 第二步:再用圆圈画出句群(片断)或段落中的关键词。 第三步:批上自己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
( 一年级学生可以只画不批;二年级可以跟着老师批。)
咨询电话:18926750844
范文五: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怎样写批注?
批注: 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
做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质疑问难
做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一、使用批注符号。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 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在读了>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在读到>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 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在>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中作出了如下批注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
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四、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五、 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中的这句话作“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也读起来更顺畅。”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六、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 ,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秋词>饮酒>五柳先生传>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