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名词解释(工作分析)
名词解释
1、评估:以科学的方法对一件事物或一个组织依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评定其可行性和绩效,进而分析其优劣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过程。
2、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企业对工作分析为企业战略发展、管理水平提高和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多带来的效益、成果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对工作分析整体实施过程的效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估。
3、信度:使用相同研究技术充分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信度反映的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4、效度:就是评估某工作分析系统能真实反映所分析工作内容以及任职者要求的程度。效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内容效度、概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
5、工作分析效益评估:如何运用“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对工作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工作分析过程投入和工作分析产出的综合评估,掌握工作分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
1、工作设计:又称岗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也就是说,工作设计是一个根据组织及员工个人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及其在组织中的工作关系的过程。
2、生物型工作设计法:关注的是个体心理特征与物理工作环境之间的交互界面。生物型工作设计方法通过使设施、工具、环境等与人的工作相协调,从而减少个人的生理压力和紧张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
3、直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知觉运行型工作设计则是在设计工作的时候,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确保工作的要求控制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界限之内,从而降低工作对信息加工的要求来改善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者的反应性。该方法注重人类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局限。
4、工作专业化:最传统的一种工作设计方法,它是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进行基本改变,向工人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将工作分解为若干很小的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操作内容与程序,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适当的激励,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5、工作轮换:将员工轮换到另一个同样水平、技能要求相近的工作岗位,以减少员工在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感,同时也扩大员工掌握技能的范围,有利于员工在此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
6、工作扩大化:通过增加工作内容,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加多样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扩大化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是纵向工作扩大化;二是横向工作扩大化。
7、工作丰富化:提高工作的挑战性和任务的同一性,同时赋予员工更多的职责、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工作设计方法。
1、狭义的岗位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应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运用特定的方法逐一对岗位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岗位评价的结果直接用于薪酬体系设计、员工的招募与培训等。
2、广义的岗位评价:是指以狭义的岗位评价工作为核心,以组织设计、岗位等级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薪酬体系设计、人员管理、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岗位手册的编制为依托,全面分析各项要素和评价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地分析岗位内含价值,最终实现岗位配置合理、人岗匹配程度较高、薪酬分配公平、员工发展有序、岗位规范明晰、员工权责明确的综合目标任务的一项系统工程。
3、岗位职责: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
4、排序法:一般来说,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复杂程度、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等)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5、分类法:又称为等级描述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6、要素计点法:定量化的评估方法,是指选取若干关键性的薪酬要素,界定每个要素的水平,同时给各个水平赋予一定的分值即点数,然后将各个岗位按照这些关键性要素进行评价得出每个岗位的总点数,由于事先还需确定不同总点数的等级类别,因此最后只需将各个岗位按照总点数划入相应的等级即可。
7、因素分析法:对排序法的一种量化改进,是指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方法。
1、工作描述: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岗位的工作名称、工作目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使用的物品和材料以及工作环境等所做的描述。
2、工作标识:又称工作识别、工作认定,是识别某一工作之所以为其的基本要素,即某一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基本标志。工作标识主要包括工作名称、工作编号、工作地点、工作身份等。
3、工作职责: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在组织中承担的责任、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4、工作权限:根据该职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组织赋予该职位的权限范围、层级与控制力度。
5、绩效标准:又称为业绩标准、业绩变量,是在明确界定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如何衡量每项职责完成情况的规定。
6、工作规范:又称岗位规范或任职资格,是指任职者要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资格与条件。工作规范说明一项工作对任职者在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体能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最低要求,但并不是最理想的任职者的要求。
7、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和教育所具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力,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个性特质要求。
8、工作说明书:对工作标识、工作职责、工作概要、工作关系、工作条件和工作队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性方面的信息进行描述,以及规定该项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学历、技能、知识、道德和工作背景或经历等方面要求的书面文件
1、社会文化环境:组织所处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
2、技术环境:组织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以及与该要素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它包括国家的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现有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等。
3、组织战略:组织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即组织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生产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4、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组织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组织制度、文化环境、组织产品等具有组织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5、正式组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
6、非正式组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7、组织架构: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组织的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组织内部调动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
8、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9、组织的业务流程:为了为满足组织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实现组织自身目标,以及保障组织进行正常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和环节的总称。
10、岗位:为完成组织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立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
11、岗位分析: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权责,岗位间关系,岗位工作环境及承担该岗位任务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形成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过程。
12、岗位调查: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13、岗位设置: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岗位任职人员需要,配合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组织内性质相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合并设为一个岗位,最后通过确定组织总的岗位数量来进行定员定编的动态过程。
14、岗位分类:也称岗位分级、岗位归级,是使用一定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配备人员必须素质,对组织的岗位进行多层次划分的活动。
15、定编定员:在组织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根据对组织的结构设计及职能的分解,对岗位数量和结构等进行合理设置,从而确定组织编制和配备岗位执行人员的系统过程。
1、问卷调查法:工作分析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的形式、通过工作任职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单方面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工作信息收集方式。
2、资料分析法:一种普遍通用的方法,它就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借助资料分析的工具,直接提炼有用的工作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
3、观察法:又名观察分析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活动。
4、工作日志法:为了了解员工实际工作的内容、责任、权利、人际关系及工作负荷,而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将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以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以实现工作分析目的一种工作分析法。
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要素: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
3、任务: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
4、职责: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目标加以表达。
5、权限: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6、职位: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
7、职务: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8、职业: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
9、职位分类: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作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10、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11、职组: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
12、职级: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13、职等: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14、工作分析的主体:工作分析的主体是指具体承担工作分析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实务和信息的收集等工作的人,简单地说就是来进行工作分析的人。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工作分析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
范文二: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基层党建工作相关政策及名词解释
1、中组部“一定三有”: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定岗位目标~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
2、中组部“三有一化”: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
3、中组部“四议两公开”:?四议两公开?即?4+2?工作法~即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4、中组部“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市县乡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实行联动述职评议和考核。
5、中组部在职党员进社区:县直各单位要以党员居住的社区~开展进社区活动。我县的做法~?三进社区?即在职党员进社区、部门服务进社区、社会管理进社区。
6、中组部非公企业“双强六好”:双强:发展强、党建强,六好: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
7、中组部非公企业党组织“两个作用”: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
8、省委组织部“五议五公开”: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对所有村,社区,重大事务决策和办理~按照?村,居,民建议、村,社区,党组织提议、村,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和?提议事项公开、审议程序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办理结果公开?的?五议五公开?的程序组织实施。
9、省委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提出的“六个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
1
骨干队伍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制度规范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激励保障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进一步优化。
10、省委基层组织建设“五项重点工程”: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拓展工程?,基层党组织?头雁培育工程?, 党员队伍?活力提升工程?,基层党建?激励保障工程?,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工程?。
11、省委“五个基本”: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
12、省委“五务合一”:党务、村务、事务、商务、医务?五务合一?。
13、省委农村党员“双建双带”:建基地、建公司~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14、党员发展工作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党员管理方面:今年我县共发展145名党员~处置了48名不合格党员。
15、村“两委”换届相关内容:
四项承诺:在村?两委?选举中~全面推行候选人竞职承诺、创业承诺、廉政承诺和辞职承诺制度。
村干部选用标准:?三有三带?~即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出和谐。
?两推一选?:村党组织换届选举采取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乡镇,开发区,党,工,委推荐、党员大会选举的?两推一选?方式进行。
先完成村级组织整顿转化--->再进行换届选举,
先开展村?两委?班子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再开展换届选举,
先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再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村党支部委员会选举工作的主要步骤: 1、民主推荐-->2、确定考察人选-->3、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4、正式选举。-->5、报告
2
批复。
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主要步骤:1、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2、组织参加选举的村民登记。-->3、推选村民代表。-->4、提名和确定候选人。-->5、组织大会选举。
3
范文三:人才工作名词解释
关于《规划纲要》(讨论稿)的
名词解释
一、党政人才方面
1、党政人才:是指在国家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中从事行政管理或事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得到群众认可的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
2、复合型党政人才:是指既懂公共管理又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党政人才。
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
3、专业技术人才:是指通过学习接受某方面知识~具备该专业能力的人员~一般指此类人员中较为突出的人员~有自主创新能力~从事技术工作的尖端人才。
4、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教研能力~能带领本科同事共同搞好本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具有较高凝聚力~能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
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在企业中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才能~并能通过自己的经营管理劳动把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
1
组织起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人才。
6、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规模以上企业中领导班子成员~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成员及从事党务管理的领导人员。
7、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在广泛意义上称之为企业家~通俗地说就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社会阶层~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或一个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
四、技能人才方面
8、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或服务一线技能劳动者中~具有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
9、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10、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11、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指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才。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2、复合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
2
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五、农村实用人才方面
13、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
14、种植、养殖能手:是指在种植、养殖方面具有技术专长~有着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产值和效益~在本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种养大户。
15、加工能手:是指面向市场~专门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够辐射周围群众的农产品加工人员。
16、经营人才:是指领办经济实体~发展乡镇企业~勇于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或农村商品流通的农民企业家。
17、农村经纪人: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市场信息~为本地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提供信息服务的农业经纪人
18、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是指在各类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中担任主要负责人或从事技术交流、技术指导等工作的技术权威。
19、加工农业人才: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连成一体,以
3
出售农产品加工制成品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就是加工农业,加工农业的实质就是产、加、销一体化~从事加工农业方面的人才就是加工农业人才。
20、生态农业人才: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体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来组织生产、管理和经营~提高土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作物生长潜力~把生产系统内部的各生产要素有机衔接~把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经营结合起来的农业就是生态农业~从事生态农业方面工作的人才就是生态农业人才。
21、休闲观光农业人才: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景观~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参与、体验、购物、休闲度假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就是休闲观光农业~从事休闲观光农业方面工作的人才就是休闲观光农业人才。
六、其他方面
22、社会工作人才:是指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注:名词解释来源于中央、省政策文件以及相关资料。
人才办
二〇一〇年一月
4
范文四:党建工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岗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建设廉洁政治,要强化履行“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务求履行“一岗双责”的实际效果。“一岗双责”即是指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
两个责任:2014年1月,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简称“两个责任”。
三严三实:2014年3月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四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监督四种形态:2015年9月,**在福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上强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即:
一、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二、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
三、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
四、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五大理念: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理念,即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
六大纪律:2015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紧扣党的“六大纪律”。六大纪律是指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八项规范: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分别明确了党员廉洁自律的四条规范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四条规范。这八条规范分别是: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第二条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第三条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四条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第五条 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第六条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第七条 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第八条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范文五:监管工作名词解释
监管用名词解释
一、监管协议
1、主体:指主要部分。
诉讼主体:指诉讼各方当事人。如:检察院、原告、被告等。
合同主体:指合同各方当事人。监管协议主体是:出质人、质权人和监管人。
2、融资:简单讲就是融通资金。是指借款人运用一定的融资方式向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有偿筹集资金的活动。是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资金贷出和借入的活动。
融资方式:①. 明股暗贷。②. 承兑汇票。③. 贷款担保。④. 商品质押。⑤. 抵押贷款
3、质押:是指为担保债权人由债务人或第三人移转占有一定财产,债权人得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偿。质押包括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但不动产之上不能成立质押。质押融资对各方都有利:
对客户:在没有其他质押物品或担保的情况下,从银行获得授信;将原本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盘活,从而扩大经营规模。
对银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在无法得到其他质押物的情况下,获得相对变现能力较强的质押物;获取保证金;利用贸易链,切入客户的上游企业。
4、质物:是指企业为了获得融资,而质押给银行的商品;
5、出质人:是指以质物质押给银行获得融资的企业(借款人)。是相对于监管协议主体三方中的一方;
6、质权人:是指以占有质物为条件而发放融资的银行(贷款人)。也是监管协议主体三方中的一方;
质权人享有以下权利:占有质物,质物应当为动产。质权的保全,质权为物权,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优先受偿权等。
7、监管人:是指获得行业准入资格,代理银行占有、控制和监管质物的物流公司。也是监管协议主体三方中的一方。
二、监管流程
1、静态:简单讲就是相对静止的状态。
2、静态质押:是质押授信业务的一种,它是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并不经常进出的动产为质押的授信业务。银行将质押的商品委托物流企业监管,不允许出质人以货换货,受信人须打款赎货。适用于除了存货以外没有其他质押物、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该企业拟质押的存货必须符合质押商品目录制度的要求。
3、动态:简单讲就是运动的状态。
4、动态质押:是指企业将动产(包括商品、原材料等) 存放在银行指定或认可的仓库作为质押物,质押物在银行监控下流动,据此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
动产质押的业务特点如下: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质押物的品种灵活多样,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均可以作为质押物;有利于企业存货资产和资金周转。质押物在质押期内可替换使用,即在质押期限内可以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或保证金来置换原质押物,满足企业存货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5、出质通知书:是银行和出质人联合向监管人出具质物的书面通知文书。
6、质物清单:是指监管人根据出质通知书,核查库存确认后,向银行签发的表明质物已有监管人代表银行实际占有和控制的凭据。一般列明质物的名称数量重量等要素。
7、第三方仓库:是指质物的存放地不在出质方,也不在监管方,而是另外存放在两方之外其他物流企业的仓库,即第三方仓库。
8、初始价值:是指出质方为了获得一定的贷款,而必须满足并交由银行占有的质物的最初价值。也叫出质价值。
计算公式:初始价值=贷款额/质押率。质押率一般在50%—70%之间。
初始量:与初始价值相对应。初始量=初始价值/质物单价。
9、最低控货值:也叫最低价值。是指银行为了控制出质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而对质物设定的最低不能越过的警戒价值。
计算公式:最低控货值=贷款额*质押率。质押率一般在135%—145%之间。 最低控货量:也加最低量,与最低控货值相对应。最低控货量=最低控货值/质物单价。
10、灭失:即消失。法律上指物品因自然灾害、被盗、遗失等原因不复存在。
11、水渍zi :水浸曰渍,渍即水里浸泡。渍:浸、泡、淹。因泡在水中使泥污等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或因水泡而是物体损坏、变质或报废等。
13、查封:检查后贴上封条不准动用。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次查封:是相对于第一次查封而言的。他人对标的物已经申请人民法院进行查封的,我方为了诉讼保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同一标的物再次查封,这里的再次查封即为二次查封,以主张我方权利。
14、经营集约: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单位面积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投入的数量越高集约度就越高。
15、拆借市场:拆借市场亦称“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进行短期资金拆借交易的场所。
拆借:是一种按天计算的借款。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主要是互相买卖它们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余额:各金融机构在一天营业结束后,可能形成资金的多余或不足,不足者不能保证第二天正常营业,多余者资金闲置,因此有必要临时性资金调剂即拆借。资金拆借的方式,一般由拆入资金的银行开给拆出资金的银行一张本票,拆出资金的银行则开给拆入资金的银行一张它在中央银行存款的支票(或用电话、电报通知),这样就可以将其超额准备金动用起来。归还时,从拆入者帐户转帐划给拆出者帐户。由于银行同业间拆借资金具有灵活、及时的特点,因而可以减少整个准备金数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6风险敞口:风险敞口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的部位以及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三、其他
1、追溯:溯, 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追溯即向前追究、追查。
2、授信: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授信不能等同于贷款。授信是一种风险控制的总的概念。贷款是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借款人所作的借款, 须在一定期限内归还, 并支付利息。
3、冻结:是法律上的一种强制措施。指账户、资金等被有关部门控制,不能自由动用、流动。
4、处置:这里是指安排,处理的意思。
5、动产: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一般指金钱、器物等。与不动产相对。
6、印鉴:为防假冒,在支付款项的机关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
7、查询: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用于书面语。
8、查验:进行直接实际的核实和查对,检查是否真实。
9、释放:恢复质物给出质人以自由支配的权利。
10、履行:实践或执行(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有种庄重的含义。 例:履行契约 履行职责 履行诺言 履行合同 履行手续。
11、方案:进行工作或行动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
12、处分权:法律上的处分权是指按照所有人的意愿,通过某种法律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置的权利,如转让、赠与等。
13、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14、置换:相互替换。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的物品等值交换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名词解释(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