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情境创设案例 林莉萍
情境创设案例:课外阅读指导课:漫谈《三国演义》
迎泽区校尉营小学 林莉萍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最近我们正在背诵五下的古诗文考级,其中有一篇明代杨慎写的词《临江仙》还会背吗?生齐背。
2.这首词如今是老词譜新曲,以它恢弘的气势、漫谈古今的气度被譜成《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让我们随着这旋律再去重温那三国纷争、英雄辈出的年代。(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3.这样一部作品,如今被许多知名导演争相翻拍,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镜头演绎着他们对《三国》的不同解读,这节课我们也将来漫谈自己对三国的感悟。
二、漫谈三国:
1、走进罗贯中
那么你们知道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谁吗?
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走入群英榜
(1)、竞猜群英榜。
假期我们都阅读了《三国演义》,开学我们又重温了三国,那故事中的人物,你们都熟知了吗?让我们进入竞猜群英榜。(出示人物图片)
(2)、这么多人物都认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么认出他的吗?
(3)、你对那个人物最感兴趣,能给我们介绍介绍他吗?
(4)、这其中有三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人称“三绝”。你们知道是谁吗?(资料补充)
3、走入战争场
(1)、在三国中,有两大载入史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你知道是那两场战役吗?(出图)
(2)、你知道这两场战役是谁和谁之间的战役?最终结果如何吗? 阅读方法提示1:
在初读的时候,要先理清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件。
阅读小窍门:记读书笔记是最好的梳理方法。
阅读方法提示2:
“好书不厌百回读”
———常读常新,从不同角度读。
4、走进次要人物、小人物
(1)、走进鲁肃
仗义疏财识英雄、孙刘联盟”展雄略
诚实守信立根本,子敬才是真英雄
阅读方法提示3:
联系上下文阅读,才能搞清来龙去脉。
(2)、走进陈宫(摘录片段)
(3)、说说你心目中的次要人物、小人物。
三、总结:
三国纷争年代,有多少人才辈出,又在历史长河中消逝。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也让我们“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课堂检测:
1、三国知多少
2、三国兵器谱
五、好书推介:易中天《品三国》
板书设计:
漫谈三国
理清人物、事件
记读书笔记
从多角度阅读
联系上下文阅读
案例分析:
1、创设情景,激发思维的“引爆点”
要激起学生阅读交际的兴趣,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适当的口交际的情景,引发学生思维的“引爆点”,激发其发言的欲望。播放三国主题音乐,竞猜群英榜。——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火花。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说的话题,有说的内容,
且内容丰富多彩,处于各自的兴趣,同学们说的欲望呼之欲出,为阅读交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抓住交际特点,有效促进双向互动
《课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在阅读交际之处,教师要做好示范,也可让学生示范交际,根据实际需要,让其他学生模仿或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所说话题的交际方法,逐步地由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到小组练说、全班交流,在教师有意识的师生、生生互动设计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充分锻炼。
3、创设情景,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巧妙设计新颖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努力体验着角色,实践着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实践阅读交际能力。
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反思
迎泽区校尉营小学 林莉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出现,给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乐学”是新课改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其中“创设情境”可谓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提出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从学科特点看,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教学方法上看,运用语言是最直接、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因此,许多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创设情境的首要途径。恰当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小,形象思维特别发达,对于一些具体事物很感兴趣,如:实物、图片、声音、动画等,所以多媒体就成为近年来创设情境的一种必要手段。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将一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利用媒体配上图片,加入声音,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多媒体的使用,在课堂上大大激发
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反思
迎泽区校尉营小学 林莉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出现,给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乐学”是新课改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其中“创设情境”可谓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提出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从学科特点看,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教学方法上看,运用语言是最直接、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因此,许多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创设情境的首要途径。恰当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小,形象思维特别发达,对于一些具体事物很感兴趣,如:实物、图片、声音、动画等,所以多媒体就成为近年来创设情境的一种必要手段。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将一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利用媒体配上图片,加入声音,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多媒体的使用,在课堂上大大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教师千万要注意避免形式主义,不能只为了吸引学生而片面追求课件的美观,应当注重课件的实用性、实效性,真正为教学服务。
三、搜集资料,创设情境
独立搜集资料进行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内容。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通过问别人、读书看报、利用电脑等不同途径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获得相关内容,这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使他们懂得“殊途同归”的道理。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都比较强,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让他们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尽情展现,争先恐后地说,互相补充地说,总结汇报地说,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教师再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满足。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是对教师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一切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记忆较深,也颇感兴趣,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其实,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我们不能机械地套用,并且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会更佳。
读写结合:《唯一的听众》创设情境练笔
迎泽区校尉营小学 林莉萍
在创设情境学习《唯一的听众》一课后,为围绕第十一自然段的省略号,我趁热打铁让生展开进一步的想象:
只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才能读得那样的入迷,才能体会到文字里面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他的变化。最后看看课文,我一直珍藏的秘密被妹妹揭穿了。当我知道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个时候,作者写了六点,想像一下,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拿起笔,把想法写一写。
这时我为孩子们放起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则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驰骋着想象的翅膀。在大部分孩子们写完后,我让孩子们把手中的笔放下,引导他们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孩子们的习作令我惊讶。(孩子们的习作附后)
练笔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创作的兴趣,这样学生越练情绪越高,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练笔的内容从课本到课外书,从教师指导到自觉尝试,孩子们兴趣越练越浓,思维越练越活,笔头越练越熟,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升华,写作技能也就与日俱增,提高了训练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和敏捷的文思,更重
要的是把观察、思维、想象和言语的训练结合起来,既能加强作文基本功训练,又能促进智力发展。
范文二:历史创设情境案例
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案例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发展教育,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应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求知欲,增强对历史的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才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由于初中学生的特定心理,只有情境化了的东西才最容易使他们感染,从而产生共鸣。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多掌握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巧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对于如何有效的创设情景,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创设以下几个情境来进行教学。
第一情感情境:
如在讲“九一八”事变之前,播放《松花江上》;在讲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和高涨时,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在讲“七七事变”时,可播放《怒吼吧,黄河》,以此来升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家卫国的主题。这些歌曲资料在撼动人心、渲染气氛,再现历史情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播放紧扣主题的歌曲,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尽
快地融入课堂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满怀期待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 图像情境
又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再讲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这一段时,引用书本上的图片《圆明园残迹》,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想像,一方面,虽然只是残砖断瓦,但仍然可以想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此处可联系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会挨打”的证明。 第三、 故事情境:
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例如:讲授《勃兴的中华文化(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我讲了湖南汨罗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组。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汉人。”显然屈原把爱国报复寄
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汉湘”民众。
第四、文学作品情境:
文学作品也具有史料价值,历史教师在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时候,注重创设历史情境和丰富情感体验,深入挖掘能够涵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作品素材,就一定能够对他们的思想情感起着强烈的熏陶、感染和内化作用。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之《血肉筑长城》一目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作家光未然的《黄河颂》,来展现抗战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壮丽的山河和英勇的战士使诗人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第五、 角色扮演情境:
历史学科由于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距离感,因为距离感而产生陌生感和枯燥感,由此而生厌,一旦这种情绪一滋生,便会使其对学习产生致命的阻碍。但同时历史学科又有其学科优势,例如,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规律性,如何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来弥补劣势呢?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教师可通过教学媒体来创设情境,打破时空界限,缩小时代距离,使历史“真实”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绪,使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例如,七年级上册《变革与争霸》一课中讲到齐桓公如何称霸中时,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境,问学生:“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这样设问无形中把学生带到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齐桓
公去体验历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相信好的方法还有更多,总之,我们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七年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案例
依安农场学校
孙晓倩
范文三: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案例
篇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
《角的初步认识》
案例背景: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这些在一线的教师正在为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而努力。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课堂环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行为,改善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条改变课堂环境的有效捷径。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尝试创设情境,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
1
我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提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新课开始,我用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创设情境: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三角形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你们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新朋友——角”。从而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探究新知部分,我又创设了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1、找一找。让学生尝试找一找校园情景图中的角。2、说一说。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3、指一指,让学生指一指实物中的哪个部分才是角。学生在“找一找”、 “说一说”、 “指一指”的活动中完成了对生活中、情境中角的感知。
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完成对角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折一折。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角。折好后,我请他们亲一亲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边。在生动、有趣的触摸中,学生通过直接感受获得了对角的认识。知道了:尖尖的是顶点,直直的是边,明白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活动二:比一比。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比比谁折的角大,为了教学需要,一开始我给学生准备的折角圆片是大小
2
不一的。大家为了谁大谁小争的很激烈,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教学最佳时机,利用思维矛盾的冲突点,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活动三:做一做。我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活动角。在老师的演示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将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并用小儿歌归纳出: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在把边拉长,角的大小没变的演示中,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原来和边的长短无关。同时通过电脑来演示。
在练习环节安排了一道拓展提升题:我让学生利用2支铅笔进行摆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有的学生摆出1个角,还有的摆出2个、4个角。借助第三支铅笔,我请学生帮助粗心的“小马虎”把忘记的边补上,并数有几个角。但意外出现了更多、更难数角的图形,抓住生成,我让大家在课后去继续探讨。这样,课虽停,意未尽,学生的思考还在继续。
案例分析:
情境化教学是贯穿于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
3
师在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生由此积累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在引入新课环节,我以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认识角。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探究新知部分,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角吗,”“这些实物的哪里藏着
角,”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积极思考,参与活动。在各自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我设计游戏情境,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学生通过有趣的摆角游戏,巩固了对角的认识,还完成了创造角的过程。
4、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时,我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
4
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
的形成过程。本节教学中我让折一折角,亲一亲角的顶点,小组内比一比谁折的角大,利用学生动手做一做角,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理解了角。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提高。但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符合实际需要和目的不明确的情境创设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篇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摘要: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是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存在着不同的弊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剖析与反思,并形成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的策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创设 案例分析 课后反思 设计原则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
5
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问题情境,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中关于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能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案例1:用字母表示数》情境创设
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骆马湖畔,晚上经常听到青蛙美妙的
6
歌声,你会唱《数青蛙》吗,
(1)学生齐唱(看大屏幕:【课件播放】)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唱乱了,找原因,探究算式。
(2)归纳
师:那用什么来表示青蛙的个数,可以把所有的都表示出来,
生:用字母表示。师:你想用什么字母表示,生:X、B、C、Z、A
a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案例2:《循环小数》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同学们笑,相互讨论)
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
生:能。(生讲个不停)
7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讲不完,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
师:(板书:不断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
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案例分析:这两个情境,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和故事情景着手,让学生从情境中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儿歌和故事中体验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这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可探性、可操作性的情境,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
数学的生命。数学教学应该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提供探究的机会。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任何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要求,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在进行有效的
8
探究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值得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应用,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升华。
案例3:《有余数的除法》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
案例分析: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案例4:《用字母表示数》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
9
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
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案例分析: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 “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 “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
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创设真实化的情境,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
10
们身边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树合影,看看照片上的大树是自己的几倍,实际的大树就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吸引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由于笔者受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我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继续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11
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具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让问题情境教学为数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201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案例分析》写作提纲(修改稿)
[摘要]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是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存在着不同的弊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剖析与反思,并形成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的策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创设 案例分析 课后反思 设计原则
[引言]:“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
12
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问题情境,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正文:
一、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创设可探性、可操作性的情境,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
三、创设真实化的情境,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结论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吸引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由于笔者受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我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
13
结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继续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具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让问题情境教学为数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反思]
14
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
15
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
[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
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三、只顺应做题需求,导致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课例2:《解决问题的策略》(人教版义务教育(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案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启东,走近社会,去县城体验生活2天。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考虑到县城是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
16
间。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县城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县城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县城,”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便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
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
17
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
[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只为画面鲜亮、音乐悦耳,导致情境创设过分依赖CAI课件
课例3:《圆的周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这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多媒体动画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案例分析]: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
18
寻找自己的幻想吗,上面的案例中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什么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没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课后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 “圆周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又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拉直的红绸带去量直
19
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以上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化了。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不一定要完全依赖CAI课件,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有其他很多方式,如利用实物、图片或挂图,也可以创设效果很好的环境。另外,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还有表演等,也可以创设情境。但过多、过杂的情境,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改进方法、形成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
20
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例4:《用字母表示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
“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案例点评,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 “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 “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可见,教师选
21
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二、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例5:《认识分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有关“多美滋奶粉”的广告,情节是这样的:冬冬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却发现一共有8个小朋友,灵机一动,从中间横着切一刀,便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正在这时,第9个小朋友出现了。
怎么办呢,冬冬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将1份送给了他。)生:看到第一幅画面,我联想到了。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生:。生:我还联想到了,我是从第二幅画面联想到的,你看,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
22
生:(立即招来好多个同学的反对)不对,不是。师:看到第九个孩子,联想到的确很自然。不过为什么第9个孩子分到的蛋糕不能用表示呢,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9份,我觉得可以想到。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如果冬冬最后真的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师:不过,这里的是整块蛋糕的吗,生:不是,是平均分成8份以后,每一份的。生:是整块蛋糕的的。……[案例点评]: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三、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化情境。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课例6:《循环小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
23
个故事,好吗,生:好。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
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同学们笑,相互讨论)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生:能。(生讲个不停)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生:不能。师:为什么讲不完,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师:(板书:不断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生:无数次。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板书课题)[案例点评]:这里,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景着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验依次不断地重复、无限和循环的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的作用。
2、生活化情境。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课例7: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
24
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树合影,看看照片上的大树是自己的几倍,实际的大树就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
3、活动化情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
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例如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首先是从各自的座位开始,把每一列学生看成是一个小组,从左到右,按几排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照片……这样的活动化情境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4、问题化情境。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应
25
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课例8:《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案例点评]: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26
范文四: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
诸城一中 戴翠梅
主题与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
情境描述:
“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我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理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在组织学生学习“九一八事变”时,我把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音像资料经过精心筛选制成多媒体课件,将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有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占领了东三省的野蛮行径;有扶植伪满洲国,溥仪粉墨登场的丑态;更有抗战名曲《松花江上》http://fc.5sing.com/4439303.html东北流亡者那让人撕心裂肺的“爹娘啊……”的哭诉。
虽然这段历史距今很多年了,但是课堂上同学们震惊、悲愤的表情还是让我看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 画面引人入胜,浓烈的情感营造着氛围,历史的距离被拉近了……尤其是《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东北军民亡国之痛和期盼故地的思乡之情,“九一八!九一八!……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那撕心裂肺的声音,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过多遍、早有心理准备的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2、巧设疑问,重现历史情景。
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
问题一出现, 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根据导学稿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以获得有效信息。然后,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自学的成果。最终学生通过逐项、逐段内容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从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新课程”中:“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的含义。以后的课前检测也表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得特别好。
3、深总结,升主题
小结时,我出示两组图片(赵薇日本军旗装、韩星李成延谢罪)让学生讨论。旨在讨论中理解爱国主义,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播放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毕业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xMTAwNTI0.html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诉学生我们要做的是铭记 “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问题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可以利用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趣味无穷的图片、漫画、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营造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问题的设计要有恰当的坡度,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和畅通。历史课中的问题探究,教师不是给“结论”,而是挖掘、引发不同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进行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能动的、自觉学习的状态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诠释与研究
《九一八事变》教学成功之处在于: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取代了文字材料和口语表述,进行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影、临其境、陶其情”,优化了历史教学,体现了多媒体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新课改理念。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历史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但情景的创设需把握这样几个原则:首先是趣味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目标要具体指向性明确;最后是内容的真实性。不可盲目地乱创设,为了情境而情境,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内容需要,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简便易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即不能难以控制,也不能压制得死气沉沉,要松紧得当。
【资源网站】
1、《松花江上》:http://fc.5sing.com/4439303.html
2、田汉的歌曲《毕业歌》:
3、血铸中华网: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index.jsp
范文五:小学英语情境创设案例 小学英语情境创设例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英语情境创设例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英语情境创设例谈
作者:吕宣莉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7期
摘 要: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英语教学形式。针对刚刚接触英语的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通过使用图片、实物、歌曲、顺口溜、表演以及游戏、比赛等方式进行情景教学,教师也可根据班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尽量地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大胆参与课堂活动。
关键词:歌舞;实物;游戏;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
1
(2015)17-126-02
俗话说得好:兴趣,决定一个人学习、事业的成功与否。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其感兴趣,就会全身心的去做,那么事情就会做得很圆满。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能一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去听课,去学习。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设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尽可能地使用图片、实物、歌曲、顺口溜、表演以及游戏、比赛等方式进行情景教学,教师也可根据班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尽量地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大胆参与课堂活动。
一、欢快的歌舞、顺口溜渲染情景
小学牛津译林版教材每一单元都设置了Rhyme time 或Song time即通过充满旋律的小诗、歌曲学习单词,练习口语,这些小诗、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动听。内容上通过简单、重复的三两句话,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反复吟唱,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5时,根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读单词,在本单元Song time 中,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唱这首“I love my
bedroom”就可以了。
2
I love my bedroom. It’s nice and clean. I love my little
bedroom. A sofa, a chair and a desk. A window, a door and a bed. I love my bedroom. It’s nice and clean. I love my little bedroom. 短短的几句话,教会了孩子们一些家庭常见
物品:bedroom, sofa, chair,desk,window,door ,
bed。充满旋律的歌曲孩子们爱听、爱唱,更能从中学习知
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26个英文字母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唱My A B C 这首歌曲,让学生反复听、反复唱字母歌。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