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外周血涂片检查
(一)血涂片浏览
同义词:血小板浏览,血小板估测,血涂片检查(不含白细胞分类)
血涂片浏览通常用于验证仪器计数的血小板结果,尤其是仪器有警告提示,或是显著低于最低参考范围的结果。许多实验室选择初诊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 / L,或患者随访血小板计数结果d-check变化≥50%时。核实≤100×109 / L血小板结果非常重要,因为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血液科门诊,或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延迟手术/特殊治疗,以及血小板输注。此外进行血涂片浏览包括:(1)验证仪器报警的其他血细胞计数结果;(2)复核仪器结果的可靠性,或是判断否需要手工白细胞分类;(3)若需要,可判断涂片染色质量,以选择合适区域进行手工分类。
复核血小板计数需要对整个血涂片,包括涂片片尾、两侧边缘、厚薄均匀和偏厚区域,首先×100倍下查找聚集的血小板。低倍镜下成簇分布的血小板团块很容易发现,而细微血小板簇不易被观察,需要高倍镜下40×物镜(×400倍),或100×油镜(×1 000倍)观察。油镜观察时需要注意有无大量红细胞碎片、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和/或巨大血小板。大量红细胞碎片经常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加,而大血小板往往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细菌和/或真菌也与血小板假性升高有关。如果血小板聚集存在,仪器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可信,且不能报告。这种情况下的血小板结果可采用定性报告,即血小板结果正常伴聚集现象;增多伴聚集现象;或减少伴聚集现象。
为获得可靠的血小板计数,标本可进行(1)震荡法检测,最高速震荡标本1~2分钟,再次上机检测;或(2)采用枸橼酸钠管采集标本代替EDTA抗凝管检测。前者可以通过震荡后观察血涂片,50%标本可解散血小板团块,从而得到可靠的血小板计数。余50%标本出现血小板不完全解散或未能解散。采用枸橼酸盐抗凝检测血小板时90%以上标本可得到准确的血小板结果,但结果需乘以稀释系数1.1。在无或极少量血小板聚集时,血小板结果可进行以下方法估测(1)油镜下平均一个视野中血小板数乘以系数15(奥林巴斯显微镜BX 45,40系列×15;BH2, Laborlux S系列×20,各个实验室存在差异);(2)油镜下红细胞平均分布区域最高血小板数×10;或(3)在油镜视野下找到红细胞平均分布且细胞间无重叠的区域,计数1 000个红细胞的同时记录血小板数值,求得血小板与红细胞之比值,将此比值乘以仪器检测同一份标本的红细胞总数,得到血小板估测值(单位:/uL)。我也曾做过有关血小板估测的试验,个人倾向第一种方法,简便、省时,更利于年轻人员掌握操作,容易推广。
血涂片检查的标准应包括(1)CBC和/或仪器提示结果需要复核;(2)初始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 / L,无论仪器报警与否;(3)随访血小板结果大于30×109 / L,但d-check下降≥50%时;(4)仪器出现任何一个或多个报警:如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白细胞报警(原始细胞、异形淋巴、未成熟粒细胞和左移)。对于原因(3)大多数这样的情况是临床上怀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d-check不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增加,因为(1)血小板输注后的血小板计数的升高情况比较多见;(2)在一些大型医院血液检查中经常遇到这种血小板出现增多的情况。
如果血涂片浏览发现未成熟、异常/不典型细胞,那么一般要进行血涂片手工分类取代仪器分类。是否出现1个未成熟细胞、异常细胞/不典型细胞,还是初诊或复查患者需要进行异常白细胞分类,这一点因各个医院而异。但是见清晰可辨的细胞如原始细胞、毛细胞或骨髓瘤细胞,或未明确但可疑细胞,必须手工分类计数。而对于其他一些未成熟细胞,不典型淋巴细胞等,实验室可以设定一定的判断界值,选择性进行分类计数。 (未完待续---外周血涂片检查之二,血细胞分类或手工分类)
本文来自爱形态-iMorphology,转载请注明出处。
范文二:外周血涂片
外周血涂片
?86?西匮垫杂志201l1月第4o卷第1期上半月ShanxiMedJ,January2011,Vo1.40,No.1theFirst
程应及时迅速.
标本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应当合理储存.原则,标本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因各种原因不能立即送检,最好暂放
冰箱保存.有的血清标本可以冰冻保存,但严禁反复融冻.
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保存要求不一样,应严格按照要
求保存.
5努力做好分析前试剂的准备与仪器的校准工作,保持仪
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每天操作前应当将试剂提前从冰箱取出以使其恢复至
室温.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及功能测试,掌握仪器每
天工作状态,所有进行过的维护及检测结果均应记录.按
国家计量法规定要求在计量检定机构检测的仪器,如酶标
仪,天平等必须定期接受本机构的校验,并保留检验证书,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不仅是检测
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保
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领导,临床医生,护士,患
者,护工的参与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标本的正确采
集和运送,有利于检验结果正确解释和应用,有利于对检验
项目临床意义的理解和再评价,有利于听取临床医师的反
馈意见并改进检验科的工作.因此必须步步谨慎,认真对
待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
本,高质量的检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
(收稿日期:2010-08—08)
作者简介:张新平,女,1970年9月生,主管检验师,晋中市
晋华医院,030600
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三者联合检查
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
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医院(063000)
陈小君孟淑娟王东阳马笑松杜阳阳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系细然后用骨髓活组织穿刺针实行骨髓穿刺术,吸取骨髓液进
胞持续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干细胞紊乱性疾病.广义行骨髓涂片,再把活检针退至皮下,旁开骨髓穿刺部位0.5
的讲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MF),cm后进针,进行骨髓活检术,取出组织放人备有苦味酸一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醛固定液的玻璃瓶中固定.
粒细胞白血病(CML).2O世纪80年代,国内外多通过1.2.2外周血涂
片取材:吸取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
一
步法获取涂片与切片2种标本,进行骨髓二重检查诊断全血数滴,制作外周血涂片2,3张.
血液病.诊断率并不高.为了有效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1.2.3@NN#bN血涂片检测方法:骨髓穿刺细胞学涂片
诊断率,减少误诊,我院从2008年以来对73例患者行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行瑞氏一吉姆萨染色,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查.
活检切片,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三片同步检查诊断骨髓活检标本进行塑料包埋切片,制片,H—G-E染色,Go一
血液病(主要是我院MPD患者),确诊率得到明显提高.mori网硬蛋白纤维染色,三者同步进行分析诊断.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3统计学处理
1资料与方法采用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1一般资料2结果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MPD患者73骨髓活检切片,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三者联合检查诊断
例,男性44例,女性29例,年龄30,8O岁,.临床表现为符合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尤其对原发性MF,MDs,ET,
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CMI有重要意义.单纯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84,三者
检查均有异常改变.MPD分类与检出率见表1.联合检查符合率98,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39,
表1MPD分类与检出率P<O?05),见表2.
1.2方法
1.2.1骨髓穿刺:选用上海埃斯埃医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生产的B65一O1型骨髓活检针.一般首选右髂后上棘,肥
胖者有时选用髂前上棘.以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
表2骨髓涂片与三者联合对MPD检出率比较
3讨论
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均能反映骨髓造血情况,与骨髓
活检相比,涂片具有操作简单,出结果快,细胞形态清淅,能
较好地发现病态造血状况等优点.但是骨髓涂片不能完全
反映骨髓造血全貌,无法展示骨髓网络内造血细胞及其原
始细胞的异位现象;而骨髓活检可以弥补不足,不仅可以观
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1月第4O卷第1期上半71ShanxiMedJ,January2011,Vo1.40,No.1theFirst
察重要的骨髓组织变化,如骨小梁的变化,骨髓坏死,纤维
化,淀粉样变,胶样变;MDS幼稚细胞的前体定位,单圆巨
核现象;CMI急变前的片状原始细胞增生现象以及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现象,而在血涂片上往往显示出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PV的骨小梁虫蚀性,巨核细胞的单圆巨核核多分叶
巨核成堆或增多现象;ET的巨核细胞的巨大胞体,多分叶
核现象,骨髓纤维化的纤维细胞增生情况等,还能明确骨髓
干抽原因,判断血液疾病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并有利于指
导治疗’.本组有5例骨髓纤维化患者多次骨髓涂片均
未确诊,最后经三者联合检查确诊.19例MDS患者中有8
例高度怀疑MDS,通过骨髓活检提示可见较多幼稚细胞前
体定位现象,单圆巨核明显增多,在这点上骨髓活检优于骨
髓涂片,并且研究还发现骨髓活检可反映骨髓增生程度比
骨髓涂片更有优势,因为涂片可能受窦血稀释,涂片未涉及
骨髓小粒等因素影响,故怀疑骨髓纤维化的患者做骨髓活
检更有意义.外周血涂片检查更简单方便,对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MDS,骨髓纤维化提供重要依据.l}缶床上对任何
已做骨髓活检的患者,仍不可忽视外周血,骨髓涂片同步观
?
87?
察,只有三者密切配合,外加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得出更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朱蕾,卢兴国,赵小英,等.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多形
性改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中华检验医学
杂志,2Olo,33(2):143144.
[2]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邓家栋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1:206—220.
E37陈文杰,陈辉树.造血系统疾病I临床病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47-154.
E4]陈辉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病理学观察.中华血液学杂
志,1994,15(6):319.
[5]熊川,李兰馨,段乃俊.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在多系造血细
胞减少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川北医学院,2006,4(2):127
129.
(收稿日期:2O100617)
作者简介:陈小君,男,1976年1O月生,主管检验师,河北
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医院,063000
?
病例报告?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嗅觉障碍一例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430070)李旺彦
患者女,51岁,因”咳嗽,咯白色黏痰3d,伴发热,咽1个疗程).定期随访:患者1年后嗅觉完全恢复.
痛”于2008年1O月l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无鼻炎病讨论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具有
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8.4?,脉搏88次/min,呼吸频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的特性,组织浓度高,特别在扁桃体,
率2o次/rain,血压1lo/7ommHg(1mmHg一0.133肺,痰中药物浓度高,疗程短,疗效理想.故在临床上广泛
kP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I,中性粒细胞0.86,用于呼吸系统感
染.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
淋巴细胞0.32,CPIgM:阳性.入院后给予阿奇霉素(哈药应,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旋转),过敏反
集团)0.25g×2支+5葡萄糖注射液500mI,1次/d×3应,肝毒性等.但在神经系统反应中未见嗅觉障碍的不良
d,50滴/rnin,静脉滴注.注射后第4天患者体温36.4?,反应报道,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例报道主要提示用药
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自述闻不到所有的气味,请耳鼻喉科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尤其对于老年人及儿童,要认真询
会诊,会诊结果:鼻腔无阻塞性病变,嗅觉障碍因嗅觉神经问患者的感觉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停药和
受损所致.综合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和会诊结果考虑:对症处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伤和痛苦.
嗅觉障碍为阿奇霉素所致.即停用阿奇霉素,并采取措施:(收稿日期:2010-08—19)
治疗方案:?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0.5mg,隔131次×作者简介:李旺彦,女,1965年1月生,主管护师,湖北省武
3O次;?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片剂;?鼻腔冲洗:生理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430070
盐水250mI+硫酸庆大霉素8万u,1次/d×7次(或重复
范文三:外周血涂片报告图片
外周血涂片报告图片
:涂片 报告 外周血 图片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目的
外周血涂片正常值 外周血涂片排除白血病
篇一:外周血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
外周血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血液分析仪使用概况
高科技术联合检测和电子计算机在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使血常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这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血液分析仪的自细胞分类计数,已由细胞大小的粗略分类发展为依靠高新技术的五分类,进入到可与目视分类相当的水平。国外曾作过多种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目测分类的比较,中性粒细胞仪器分类变异系数(CV)在1(1 ,2(1, ,目测分类CV 在3(6;淋巴细胞仪器分类cv 在? 97?1(6, ,3(7, (目测分类CV在6(2 ;嗜碱性粒细胞的精密度较差,仪器分类CV 可达50, ,目测分类的cv 也达54(4, 。虽然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已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染色的血涂片分类,由于可提供许多其它重要信息?特别是能识别各种异常血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这是仪器分类不能代替的。国内使用两分类和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较多,但问题也多,主要表现如下。
1.有些检验人员对血液分析仪的原理缺乏了解(过分依赖仪器,只看打印数据,对异常结果未作全面分析,百目发出检验报告(使
检验质量有所下降。
2.有的检验人员对先进仪器的性能尚未掌握,就上机操作(由于不会分析白细胞直方图,也不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对于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常造成漏检。
3.有少数实验室自从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只要临床未注明,不再做显微镜检查,仅凭血液分析仪发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报告(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最常见的漏诊和误诊是仪器报告中问细胞增多,镜检为白血病细胞;仪器报告淋巴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幼红细胞;仪器报告中性粒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报告小白细胞(w —SCR)增加,镜检为异型淋巴细胞等。也有的漏检疟原虫。
4.有些厂家或销售公司的产品介绍(使用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宣传词句(如血液分析仪可“减低人工分类的工作量”等,造成了检验人员忽视血常规的形态学观察。当前,血常规检验忽视形态学观察的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关注。漏检或误诊,既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其它检验费用,又会延长患者诊断和治疗,应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检验学会和检验中心的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对策,妥善解决。
二、关于加强血常规检验形态学观察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实验室管理:随着高新技术在检验科的应用,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更应加强。各单位在购进血液分析仪后,科室领导不仅要对仪器有充分了解,而且对临床需求情况也要熟知 要选派高素质
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守则,守则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需要时染色镜检等内容。防止由于忽视形态学观察而造成漏检或误诊,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培训上岗:各种规格的血液分析仪迅速在国内普及后,加强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越来越显得重要。上岗前培训可使先进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上岗前培训可使贵重仪器充分发挥所有功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避负资产浪费;上岗前培训也可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单位提供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岗培训可采用医学影象学科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的办法,由各省、市检验学会组织。培训方法采用自学、专家辅导、严格考试的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发培训证书。今后凭培训证使用血液分析仪。
三、未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检查导致的血液漏诊、误诊的事件
漏诊、误诊的常见原因如下
1. 缺乏对不典型白血病的认识:急性白血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以高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痛为特点,个别病人以肾功能衰竭、胆囊炎为突出表现。部分检验人员由于对白血病临床非典型症状缺乏足够的认识,思路狭窄,即便血常规报告异常,仍凭借主观判断,不作涂片镜检,盲目发出报告单,致白血病细胞漏检。
病例一:中年男性病人,1997年5月因右臀部肿胀就诊,查血红蛋白109 g/L,白细胞6.9×109/L,血小板104×109/L,淋巴细胞0.26,中性粒细胞0.74。因病人仅表现轻度贫血,未作镜检分类,临床诊断局部感染,收入外科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右臀部肿胀减轻,右大腿肿胀明显,10日后再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38.8×109/L,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30×109/L,淋巴细胞0.03,单核细胞0.10,中性粒细胞0.87,未作涂片镜检,故无幼稚细胞报告,而临床考虑为血液病,做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2.人员素质与高科技之间的差距:目前,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对临床使用的进口血液分析仪性能不能全面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如我院最新引进的美国Coulter JT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一分钟内可测出17项参数,可作出标本含义报告,该机采用国内普遍使用的电阻抗分析原理,依据血细胞经溶血剂作用后,由核和胞质颗粒结构大小决定白细胞分群结果。淋巴细胞群包括淋巴细胞、异型细胞、原幼细胞、毛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粒细胞群包括杆状细胞、分叶粒细胞,不同于镜检形态学分类。由于部分检验人员对仪器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仪器白细胞分群结果可代替镜检分类,致白血病细胞漏检情况时有发生。
病例二:中年女性病人,因鼻、牙龈出血来某院就诊,经2次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32×109/L,白细胞11×
109/L,淋巴细胞0.68,单核细胞0.22,中性粒细胞0.10,未作幼稚细胞报告。门诊初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治疗第7天骨穿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此时外周血幼稚细胞达0.36。
3.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各类血液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分析,为得出准确的结果,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仪器性能、操作规程,检查血液分析结果时才能做到全面、细心,及时发现白血病细胞。目前,由于受检验人员编制的限制,各大医院的血常规检测工作量较大,如果责任心不强,仅仅是机械的操作,或仅满足简单数字分析,则极易引起白血病漏诊、误诊。
四、预防措施
坚持在职教育,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全血自动分析仪将电阻抗、激光、射频、计算机等技术联合检测,综合分析血细胞,相应对检验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检验技能和一定的外语基础。检验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认真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其结构,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检验人员应熟悉血液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特点,当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超越正常参考值,或直方图异常的血液样本均应涂片镜检,防止各类血液病漏检。
五、可以直接报告的条件
1.仪器测定的标本结果WBC、PLT、HGB均在参考范围内;
2.白细胞体积直方图正常,无警示。
只有符合以上两点者,可直接报告;否则,必须作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的描述性报告。
六、外周血形态学检查的目的与方法:
1.目的:包括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估计血小板或白细胞数;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或红细胞聚集以及有无特殊形态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等。
2.方法:涂片干燥后进行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先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了解血片和细胞分布情况,有无血小板或红细胞聚集(成串、成堆),尾部有无大型、成堆异常细胞等;继续用油镜在涂片厚薄适中处浏览血片,仔细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 如为贫血或其他血液病患者,其红细胞数量及相关的指标(如MCV、MCH、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直方图或散点图出现异常,则着重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内涵物、着色性、大小一致性,以及有无有核红细胞等,如有异常,应加以描述并报告。如果血小板的数目及直方图(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异常,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DW)增加,则浏览血片首先估计血小板数。Willians等认为,正常情况下,在血片厚薄适中区(每个红细胞彼此相互接触但又不重叠),每个油镜视野,约有血小板8个一15个;或每10个一30个红细胞见到一个血小板。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平时留心观察,
并积累一定经验之后,通过浏览血片,大致估计血小板数并不难,与此同时,注意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在外周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中,将粒细胞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三类即可;其余一般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篇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 郑天林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彭明婷 谷小林 陆红
一( 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
? 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 作出 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 进入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
技术与方案:
? FAB-AL ( 1976 )、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 FAB-AL 分型的补充 ( 1995 )、 AL-MIC 分(类)型, MIC 及 MICM 分型( 1985-1990 );
? FAB-CL 分型 ( 1989 )、中国 CL 分型 ( 1997 );
? FAB-MDS 分型( 1982 )、 MIC 协作组对 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 1987 );
? WHO 对造血系统 及髓系恶性 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 WHO 分类 ( 2000 );
?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 图象 软件时期:
?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 图象 。
二( 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
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
? 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 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
? 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如果造血功能发生紊乱,就会从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变和质变中反映出来。
?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包括外周血和骨髓两部分组成,必须平行进行检查。因为,外周血的血细胞改变往往反映骨髓病变的信息,才有利于诊断。
三(血细胞染色
(一) 细胞染色机制 :染色是将细胞经染色剂的物理及化学作用,使 其清楚 显示细胞各个组成部分,有利辨识细胞形态。
染色可分二个步骤:
1 (染料受相应物质吸附而附着于物质表面;
2 (固着作用,即染色粒子进入细胞内起化学反应(染料透过细胞膜的学说很多,尚无定论),与相应的物质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固着于细胞内而显色。染色剂皆有选择作用,其染色不是将细胞全部一齐着色,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染色,多余的被冲洗掉。目前多以吸附学说(电力吸附、机械吸附、化学吸附)来解释。
? 一般染色方法由两种染色剂(酸性、碱性)组成,通常细胞核及浆 碱性粒体为 碱性,细胞浆为酸性。酸性染料可和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结合,这种物质称嗜酸性物质,对酸性染料具有亲和力,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之颗粒本身为碱性物质;碱性染料可和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相结合,这种物质称嗜碱性物质,对碱性染色粒具有亲和力,因此嗜碱性粒细胞之颗粒本身为酸性物质。另一种蛋白质在 pH6.4 呈等电状态 ,本身所含的正 / 负
电荷相等,因此,既能和酸性染料又能和碱性染料结合,这种物质称中性物质,如中性粒细胞之颗粒。
? 一般用 pH6.4 PBS 来稀释染液,使每次染色都在同一 pH 中进行,让细胞在恒定条件下着色,使染色效果趋于一致。
作者:198585912005-5-27 19:51 回复此发言
--------------------------------------------------------------------------------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染液过碱时,蛋白质带有负电荷,对 次甲蓝有色 部分的正电荷吸附力强,因此染成的细胞一般着色较蓝,说明 pH 不适合。
? 染色与固定亦有极大关系,因细胞 经固定 后,其蛋白质的电力吸附(电附)可能有变化,有些固定液能将细胞某部分的电附加强,使其染色更为容易。因此,这种固定剂不仅有固定作用, 也有媒染作用 ( Mordunt ),染色极为容易。因此, 电附是 染色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机械吸附在染色过程中也参与作用,如用苏木液和伊红染色,细胞核不是纯蓝色,蓝色中略有红色,胞浆也不能尽为红色,红色中略有蓝色或 两者皆带些 紫色。这是因为伊红与胞核 虽无电附仍有 机械吸附,故也能染上少量红色,苏木液与胞浆 虽无电附但也有 机械吸附,因而胞浆略显蓝色。化学吸附(作用)在染色中应用,最早应用于金属染色剂(氯化金、硝酸银等)的金属与细胞内物质起化学作用,使金属在细胞内变成沉淀物或死亡物,显示细胞结构或物质。近年来此原理用于细胞酶化学染色。
? 血细胞的染色多采用瑞氏染色和 姬姆萨 染色两种,但作者取其两种染色的优点,采用瑞氏和 姬姆萨 混合染色法,比单用一种染色法更佳。但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快速和改良染色方法
及染色液商品化,对血细胞形态染色不一定适用。
(二)瑞氏( Wright ' s staim ;美蓝,伊红,)染色:
1 (瑞氏染料是由碱性染料美蓝( 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黄色伊红( Eostm Y )合称伊红美蓝 染料即瑞氏 (美蓝,伊红,)染料。
伊红钠盐的有色部分为阴离子,无色部分为阳离子,其有色部分为酸性,故称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通常为氯盐是碱性的,美蓝的中间产物结晶为三氯化镁复盐,其有色部分为阳离子,无色部分为阴离子,恰与伊红钠盐相反。
2 (用 甲醇作瑞氏 染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剂,有两种作用:
( 1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蓝( M )与伊红( E )在溶液中离解,可使细胞成分选择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质而着色。
甲 醇
ME (瑞氏染料)—— —— ? M + + E -
在配制的瑞氏染液中美蓝如放置过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蓝天青与伊红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红色,但不能使胞浆染为蓝色,多余 美蓝就可以 使胞浆染成蓝色,染色主要是化学作用,是离子彼此结合的反应。
( 2 )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
3. 瑞氏染液配制:
(1) 瑞氏染液配制:
瑞氏染料 830gm 或 1g
甲醇( AR ) 500ml 或 600ml
先称干燥(事先放入温箱干燥过夜)瑞氏染料放置乳钵内, 用乳棒轻轻 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听不到 研芝麻声 即呈细粉末,加少许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内显“一面镜”光泽,而无染料粉粒沉着,再加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镜光亮,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 一 清洁储存瓶内(最好用甲醇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复数次,直至乳钵内染料及甲醇用完为止,摇匀,密封瓶口,存室温暗处,储存愈久,则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储存 3 个月以上为佳。
(2) 缓冲液:
1) 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 pH 值的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 缓冲液须保持 一定的 pH 使染色稳定, PBS 的 pH 一般在 6.4~6.8 ,偏碱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 酸基起 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则与缓冲液中的碱基起中和作用,使 pH 恒定。
2) 缓冲液配制( pH6.4~6.8 ,弱酸性):
配方 1 : 配方 2 :
1% KH 2 PO 4 30ml M/15 KH 2 PO 4 73.5 ml
1% Na 2 HPO 4 20ml M/15 Na 2 HPO 4 26.5ml
作者:198585912005-5-27 19:51 回复此发言
--------------------------------------------------------------------------------
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H 2 O( 新鲜 ) 加至 1000ml
置室温黑暗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染则应报废。
(四)姬 姆萨 ( Giemsa ' s stain ;天青 - 伊红)染色
1( 姬 姆萨染料是天青(蓝) 2 号伊红 AzurII Eqsin) 和天青(蓝) 2 号合成的。
2( 姬 姆萨红染料( Giemsa, 天青 - 伊红)染液配制:
姬 姆萨红染料(粉末) 0.5g 或 7.5g
甲醇( AR ) 33ml 或 500ml
甘油( AR ) 33ml 或 500ml
先将姬姆萨染料放入乳钵中,逐渐倒甘油研磨溶于甘油中,置于 56 ? 水温箱内, 90 , 120 分钟,然后加入甲醇,摇匀后
放置数天,过滤后或不过滤即可使用。此染液放置室温阴暗处,
时间越长越好。
使用染液 9 临时配置): 姬 姆萨染液 1ml ,加 DDH 2 O10ml 混匀。即可使用。
3( 染色步骤:
( 1 )先用甲醇固定 2 , 3 分钟。
( 2 )将血或骨髓涂片放置 姬 姆萨使用液 15 , 30 分钟。
( 3 )涂片用自来水冲洗,在室温中干燥待查。
(五)瑞 氏及姬姆萨 染色液的鉴定:刚配好或放置一个月以上的染液可进行下列鉴定:
1 (取 1 滴染液于乳白 玻 板上,自行迅速扩散开,其颜色变紫红色,且有伪足形成。
2 (取 1 滴染液加 1 滴缓冲液,染液由深蓝 色立即 变为紫红色。
3 (取血片或骨髓片 进行试染检查 ,观察染色后各类细胞的胞核、胞浆及颗粒着色情况, pH 是否合适及染色合适时间。如有上述变化,表明染液合格,可供使用。
(六)瑞氏染色 (Wright ' s)- 姬 姆萨( Giemsa ' s )混合染色:
瑞氏染色的染料配方浓度对细胞核着色程度适中 , 细胞核结构和色泽清晰艳丽 , 对核结构的识别较佳 , 但对胞浆着色偏酸 , 色泽偏红 , 对细胞浆内颗粒特别是嗜天青颗粒及嗜中性颗粒着色较差 , 而姬姆萨染色对胞浆着色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 , 特别对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较清晰 , 色泽纯正 , 而对胞核着色偏深 , 核结构显示较差 , 故采用以瑞氏染液为主 姬 姆萨染液为辅的混合染色。
染色步骤 :
1. 先用瑞氏染液将涂膜面充分覆盖;
2. 稍等片刻再加姬 姆萨 染液 2-3 滴加减 ( 根据涂片上细胞多少及增升程度酌情而定 ) ;
3. 稍等 1-2 分钟后 , 再加磷酸盐缓冲液 , 加时应缓慢地 一 滴一滴加在涂片膜上 , 直至膜面上染色 液形成 表面张力而终止染色液加入;
4. 染色 30-40 分钟;
5. 分色:用自来水缓缓冲洗至少 3 分钟以上 , 待干,勿用滤纸吸干 , 以免滤纸纤维
篇三:第1 单元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 制备
第1 单元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 制备
1(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血液的pH为7.35,7. 45
2(与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无关的因素是过量的抗凝剂
3(关于皮肤采血,下列正确的是操作方便
4(关于EDTA盐的应用,正确的叙述是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很小
5.能加强抗凝血酶 ?的活性,从而具有阻止凝血酶的形成的抗凝剂是肝素
6(属于血液中正常有形成分的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7(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的是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8(正常人血液pH应该在7. 35,7. 45
9(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290-- 310mOsm/(kg . H20)
10(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11(在必要时,成人静脉采血的部位可选择股静脉(
12(皮肤采血的特点是耳垂采血检查结果不够恒定
13.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
14(属于酸性染料的是伊红
15.关于细胞成分化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
16(适用于血栓与止血检查的标本是血浆
17(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患者血液颜色呈樱红色
18(用于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主要是枸橼酸钠
19(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检查时拘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4
20(EDTA抗凝的原理是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
21(新载玻片有游离碱质,需处理后,清洗干燥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1mol/L HCl 浸泡24h
22(静脉采血过程中易造成溶血的原因在于采血后直接用力将血液注入试管中
23(在静脉采血时,正确的操作是采用抗凝管时,需轻轻混匀
。24(手工推片时,推片与载玻片应保持夹角为25-- 30
25(关于肝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
酶形成
26.氰化物中毒者血液颜色呈樱红色
27(成人静脉采血最佳部位是肘正中静脉
28(肝素或双草酸盐抗凝血都不适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
29. 血涂片瑞氏染色时,红细胞染红色,白纫细胞核着色不好,缓冲液可能为5.4
30. 关于皮肤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成人要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
31. 皮肤采血法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对应先做的检查是血小板计数
32.会使血涂片偏厚的实验因素有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过大
33.影响血涂片质量的原因有用未处理的新玻片
34. 临床上血浆检查适用于内分泌激素的测定
35.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这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灰蓝色
36(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最适PH是6.4--6.8
37(瑞氏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38.血涂片染色后红细胞染成蓝绿色和白细胞核染成紫胞核染成紫色,可在下述何种情况时出现 染色时间过长
第2 单元红细胞检查
1(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网织红细胞经48小时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2(关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其内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坏
3.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的组成主要是HbA(α2β2)95%以上,HbA2(α2δ2)2%--3%,HbF(α2γ2)1%以下。
4.下列几种用于目视计数红细胞的稀释液中,效果最佳的是Hayem液
5.女性生理性红细胞数量达最高峰的年龄为13--15岁;男性生理性红细胞数量达最高峰的年龄为25--30岁。
6(致红细胞病理性减少的原因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7.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特征为棕红色复合物
,. HiCN法比色后废液常应用下列何种溶液进行处理以防止污染次氯酸钠溶液
,.关于血红蛋白生理变化的描述,下列叙述是
?新生儿Hb 浓度明显增高,2周后逐渐转为正常
?正常男性儿童6---7岁时浓度最低
?女性13,15岁达高峰,男性25—30岁达高峰。
?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缺氧刺激使Hb高于正常
?血红蛋白量在每日上午7时达高峰
10.关于HiCN参考品的规格,下列叙述壁误的是1.59,1. 63 之间(11.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是7.2μm
12.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最确切的是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3.关于聚焦小体,下列叙述最确切的是可能是核残余物
1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可见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正常
15(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叶酸或维生素Bl2缺乏所致贫血
16(嗜多色性红细胞实质上就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7(关于椭圆形红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涂片中可高达25%-75%
1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由于胞浆中残存 RNA变性沉淀而形成
19.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纤维蛋白原
20.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有关的因素是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
21.血细胞比容测定增加的原因有红细胞数量增多
22.下列有关血细胞比容测定正确的是
?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
?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要求相对离力为2264g,离心30分钟
?离心时间和速度规范化
23.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的红细胞异常,但其平均值可在正常范围内
24.关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单纯小细胞贫血MCV小于正
常,MCH小于正常,MCHC正常)
25.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型等级不再作为的指标是0型——有核红细胞
26(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增加最明显的疾病是溶血性贫血
27(关于有核红细胞,正确的是1 周之内婴儿血涂片中可见到少量
28.正常成人外周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的是有核红细胞
29(聚焦小体不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30.关于靶形红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1.下列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MCV 70fI,MCH
21pg,MCHC300g/I。
32.关于网织红细胞的结构与性质,错误的是
33.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值治疗后升高,贫血被血被纠正后逐渐恢复正常
34.嗜碱性点彩细胞与网织红细胞之间的关系为都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35.嗜碱性点彩细胞计数的染色方法为血膜片干燥固定后染色法
36(不会引起血沉加快的血浆成分为清蛋白
37(对血细胞比容测定用抗凝剂的要求不包括红细胞含量增加者需增加抗凝剂的用量
38(关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RDW
39(关于贫血MCV/RDW分类法,下列不正确的是正常体积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增高(正常)
40(采用Miller窥盘法计数 Ret时,如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的红细胞总数为100个,同时计数的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8个,则网织红细胞应报告为0. 020
41(正常人外周血片中嗜碱点彩红细胞不超过0.03%
42.点彩红细胞是由于红细胞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
43.点彩红细胞计数一般选用下述何种染液最佳.碱性亚甲蓝染液
44..取静脉血20.u.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人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自细胞数为625个,则应报白细胞计数结果为50X109/L
45. 晚幼红细胞脫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完成在骨髓
46.关于红细胞生理,描述正确的是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47.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为1.34ml
48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是(6. 0,7.0) X1012/L
49(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
50. 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凝和维持渗透压
51. 1966 年被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检测参考方法为HiCN
51.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的计数池高为0.10mm
52. HiCN 测定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
53. HiN3检测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2nm
54.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还原血红蛋白
56.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5μm
57.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直径,10μm
58.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胞质内尚存少量嗜碱性物质
59(血细胞比容测定ICSH 确定的参考方放射性核素法
60.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结果应读取红细胞柱哪层还原红细胞层
61对血细胞比容叙述正确的是作为MCV计算的基础数据
62对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MCHC的计算单位是g/L
63、RDW反映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64.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叙述正确的是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
65(标本中可影响RDW的因素是红细胞碎片
66.有关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胞质中残存着嗜碱性物质核糖核
?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一? 4 个型
67(ICSH推荐的血沉检测的标准方法为魏氏法
68(魏氏法检测血沉所采用的数值报告单位是mm/h
69.在显微镜下计数红细胞数,若计数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345个,按计量单位应报告为3.45X1012/L
70. HiCN检测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会造成对环境的公害
71(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方法是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用小方格计数红细胞,大方格计数网织红细胞
72.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原因包括?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兴奋、恐惧?剧烈劳动?气压减低
红细胞生理性降低的原因包括妊娠中后期
73.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为铁供应或吸收不足
74.造成急慢性红细胞丢失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痔疮
75.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76. 测定血红蛋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的方法是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血红蛋白测定法
77.外周血涂片中染色质小体增多常见于脾切除
78.关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错误的叙述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79. HCT 降低反映的主要疾病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80(RDW正常,MCV减低,可见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1(WHO推荐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的方法是新亚甲蓝染色
82. 点彩红细胞经碱性亚甲基蓝染色后,其呈色为细胞呈淡蓝绿色,颗粒呈深蓝色
83. 用于魏氏法血沉检测的抗凝剂是109mmol/L枸橼酸钠
84.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叙述正确是
?红细胞数量减少时血沉加快
。?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增加30%
?抗凝剂浓度增加使血沉减慢
?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
?标本放置时闯不应超过2h
85. 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峰右移,出现双蜂,以100fl处峰为主,可见于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86.存放HiCN转化液的容器应为棕色玻璃瓶
87(红细胞直径6μm,符合的贫血类型是缺铁性贫血
88(以下符合大红细胞贫血特征的疾病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89.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的异常红细胞是靶形红细胞
90. 外周血涂片中裂红细胞增多常见的疾病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1(铅中毒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的异常红细胞是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92. 患者男性,55岁,测红细胞平均指数结果为MCV 70fl;
MCH 21pg;HCHC 256g/L,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缺铁性贫血
93.下消化道慢性失血患者,外周血象显示,白细胞6.7X 109/L,红细胞4.69X1012/L,血红蛋白含76g/L,血红蛋白含量76g/L,血小板415 X109/L,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形态呈环形,且大小不等,该患者的MCV和RDW的变化特点应是RDW增高,,MCV减低
94. 患者女性,46岁,头晕乏力,贫血貌,外周血检查结果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RBC3.83X 1012/L,
HB 92g/L, HCT 0.29,MCV 76 fl,MCH 24pg, MCHC 315g/L,RDW 19.
5%,便常规检查有虫卵。其初步诊断为钩虫感染所致缺铁性贫血
95. 血细胞比容测定WHO推荐的首选常规方法是温氏法
第3 单元白细胞检
1(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分裂池白细胞
2.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3(关于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是
4 关于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别和分类
5.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有秩序检查的部位体尾交界处
6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急性化脓感染?广泛组织损伤和坏死?急性溶血?急性中毒?某些血液病
7.
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是?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安静松弛时较低,活动后较高?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显著增多?妊娠分娩时增加?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
8.关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叙述错误的是
9.外周血白细胞胞浆中可以无颗粒的是淋巴细胞
10.关于单核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11 可用于监测组织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保护剂,叙述正确的是丙酮
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着色剂,叙述正确的是溴甲酚紫
14.关于五种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正确的是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
15.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血液分析仪中,可用于白细胞化学染色并分类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为过氧化物酶
16.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 01,0. 05
1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是?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918.中性粒细胞减低症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应小于1.5 X 10,L
19淋巴细胞减低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
2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21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应在30分钟) 22下列现象与白细胞无关的是染色质小体
23取静脉血20μ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人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625个,
9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50 X10,L
24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是1:13 25.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氯霉素?放疗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除外的有脾切除
26.下列结果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
27.在疾病进行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炎症恢复期
28.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 9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18个,则此标本嗜酸
9性粒细胞应报告为0.4X10,L
29.下列几种异常白细胞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的是Pelger-Hüet 畸形
29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30 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单
核—吞噬细胞系统
31(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中幼粒细胞
32 与白细胞无关的是Howell-Jolly小体
33(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34(正常情况下,血涂片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最多见的是三叶核
35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分裂池
范文四: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心肌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的改变,随脑梗死病情好 转,心电图可能恢复至正常水平;3.心脏发生心肌梗 死和出血,主要见于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左侧壁,出血 也可见于心内膜下,由于患者多有糖尿病病史,加之 可能合并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较少诉说心前 区疼痛症状,应常规监测心肌坏死标记物;4.出现恶 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增加猝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龙洁.脑心综合征.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 (11):648—649.
2.夏小凤,周南芳.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临床分析.中 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422.
3.廖浩峰.急性脑梗死心电图改变分析.广州医药, 2002,33(3):42—43.
4.ChristensenH,ChristensenAF,BoysenGAbnormali— tiesonECGandtelemetrypredictstrokeoutcomeat
3months.NeurologSci,2005,234:99.
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新疆独山子矿区事业服务部职工医院内一科(833600)古丽娜?阿力甫杨洁
一
,近年来,全自动血液计数仪已能提供愈来愈
丰富的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方面的信息,但对于血液 全自动计数仪不能发现的细微的血液形态学改变,仍 然要求对外周血涂片进行全面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因此,无论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师,掌握外周血涂片 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重视其辅助诊断的重要性是十分
必要的.
二,外周血涂片在白细胞分类,白血病细胞形态 学诊断,贫血,血液寄生虫等检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能准确反映某些疾病的发生, 发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实际用途.认 真做好外周血涂片工作,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 诊断依据,如果只追求仪器先进,操作简便而不做外 周血涂片检查,会使常规检验失去实际意义. 三,通过外周血涂片对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 血小板数量和形态观察分析及各系统观察,根据细胞 比例,细胞形态,有无原幼细胞,有无伞液寄生虫感 染,及时发现异常细胞,作详细报告,发现异常及时 与,l临床联系,再做必要检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 诊断依据.本文重点讨论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改变 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红细胞系统观察分析:正常红细胞形态染色 质较一致,贫血时红细胞形态和染色会有不同程度的 改变,主要表现为个体与群体大小,形态异常两方面. (1)缺铁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红细胞个体 偏小,群体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居多,中央淡然区 扩大,有异形红细胞.
(2)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红细胞 个体增大,群体明显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可有巨 大红细胞,并且红细胞淡染.
(3)溶血性贫血:涂片中出现大小不等,异形红 细胞及嗜多性红细胞增多,有破碎红细胞伴有红细胞 结构异常.如Cabot氏环等.
(4)地中海贫血或某些血红蛋白病:涂片中红细 胞个体偏小,靶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锯齿形红细胞
增多.
(5)骨髓纤维化,肾性贫血,涂片中会出现大小 不等,半月形,球拍状,泪滴状,逗点状红细胞. (6)多发性骨髓瘤:涂片中可出现红细胞缗钱状 排列.
(7)骨髓外造血:急性白血病,红白血病,帅s 时,涂片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
2.白细胞系统观察分析:首先观察涂片中各系 统细胞形态和细胞比例是否正常,有无原始,幼稚细 新疆医学201O年第40卷
胞,粒细胞有无中毒性变化.如细胞体积大小不等, 细胞浆空泡,中毒颗粒,退行性改变等.其次是观察 中性粒细胞核象的变化.即中性粒细胞成熟程度. (1)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时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其中又分为重度,中毒和 轻度核左移.
(2)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时,涂片中中 性粒细胞出现类巨幼样变和分叶过多的核右移.并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DS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 某些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3.血小板数量和形态观察:正常血小板可通过 涂片来估计血小板数量与计数是否符合,并观察血小 板形态,聚集性和颗粒的多少.血小板正常时,涂片 中每视野约4—7个/油镜,低于3个为减少,高于7 个或成堆为增多.
(1)血小板增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早期. 67
(2)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
血病,脾功能亢进等.形态观察:有无畸形血小板,大 或巨大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内颗粒的多少和聚集性强 弱,正常血小板聚集性强,常三五成堆地聚集在一起. 单个存在的无聚集性的血小板,表示聚集性差. 4.各系统观察:根据细胞比例,细胞形态,有无 原幼细胞,有无血液寄生虫感染,做详细报告,发现异 常及时与临床联系,再做必要的检查.在日常工作 中,以贫血,白细胞增高或降低,三系细胞减少,血液 分析异常,中问细胞>10%,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等特 殊情况,再通过涂片检查,细致分析,才能发出检查报 告.
要做好外周血涂片检验,必须做好标本采集,制 作涂片,染色到细胞形态观察,检验人员要有扎实的 基本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增强对异常细胞的识别 能力,及时发现异常细胞,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 断依据.
34例先天缺牙的正畸治疗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口腔科(841000)金花
先天缺牙是造成错牙9畸形的病因之一,1.其原 因主要是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而少形成一个 或多个,多见于恒牙列,其发生率为2.3—6%.2.先 天缺牙引起的错骀畸形给患者带来功能上的影响和 心理问题.我们通过对正畸临床中遇到的34例先天 缺牙患者的治疗体会,着重讨论分析了在诊断,治疗 中需要注意的拔牙,间隙处理,中线及面部美学等问 题,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
,一
般资料:2006年一2009年就诊的错胎畸形 伴先天缺牙的患者,共3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 2l例,年龄10—32岁,平均年龄l2.3岁.牙列缺失 情况:缺失2颗下切牙13例:缺失1颗下切牙的16 例:上颌2颗双尖牙伴下颌1颗双尖牙缺失1例;缺 失上颌双侧尖牙及单侧侧切牙l例;缺失下颌双侧双 尖牙2例;缺失单侧上下颌双尖牙1例;常规收集患 者的主诉,病史,面部和口牙合常规检查,采集术前模 型,摄取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获取完整相关 资料,了解患者的治疗目的,分析治疗的可行性. 二,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常规拍摄曲 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以明确诊断,对疑有牙胚发育 迟缓者加摄牙片或推迟治疗时问.采购取记存牙胎 模型.先天缺牙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牙齿数目,牙体解 剖形态,缺牙位置,问隙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结合x 线片证实.根据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所得的结果,结 合面形和临床口内检查制定治疗目标,预测可能达到 的牙牙合关系.
范文五: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5l6!塑堡坐堕堡垫i鲤坠煎!墅£些!鳇:Q堕塑!垒笪型婴:!些!!z塾旦尘准徽蛛,抗HLA—B27Frrc/cD3PE。HLA抗原是人类芒要组织相容性复台体(MHc)的表1l2仪器: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callhur。达产物,在免疫系统中主要负责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和诱置ll3实验对象:临床病例50例,临床症状与As相符,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HLA—B27基因属I型辅助枪盎-饕风湿因子(一),抗链“O”(一)。MHc基因,基本表达在机体中所有有核细胞上,尤其淋巴l2疗浪细胞的表面有丰富的含量。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l2,1染色:采静脉血lml,肝素抗凝。取30肛l抗HLA—脊柱炎有着高度相关性,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B27F】w,cr)3PE于试管中,加^50仙l抗凝血,混匀,室HLA—B27抗原表达为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与其他疾温避光孵育15分钟.然后加人1:IO稀释的裂艇液,待红病相似而难以确诊,因此HLA—B27的检测在病情渗断中有细胞完全溶解后.40(19洗涤,弃上清.用PBs洗涤1次,重要意义。常规检测l{LA—B27的方法为微量细胞毒实验,同上离心后弃去上清。然后加入适量PBs调节细胞悬液细其抗血清为多克隆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都难达到100%,且胞数,以备上机。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整个实验过程相当耗时且劳l22流式细胞仪检测:测试标本前先以标准微球调整机动强度较大。我们通过双色直接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试剂抗器,在Bn公司的ⅢA—B27自动软件下测定t5000个细胞,HLA—B27FITc/cD3PE与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异性结检测其中的【II.A—B27荧光强度,进行数据自动分析,最后合,再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无需分离淋巴细胞,操作打印结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患者当天即可拿到结果,2结果灵敏度可达100%,特异性达974%,结果稳定,重复性
检测结果,在龋阳性标记线左侧为阴性,右侧为阳性。高,为mA—B27的检测开辟了新途径。
21重复性观察:同份标本连续测定20次,经统计学分参考文献
析,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1]JohnsonJ,nel80nK.Amonoc】on一丑I.hbodysp∽讯c如rI{J^一22稳定性观察:测定5份标本,室温分别于0、2、4、6B”[J].Humanlmmun01,1985,14:I34一135
小时分别测定三次取其均值,经统计学分析测得值均无显著[2]Albr耐ltJ,MullerHHLA—B27”‘兀gby㈨fa…v【棚卅性差异(P>0,05)。㈣me叶[J]cllncheln,】987.33:】6】9一1923
3讨论(收稿:20(J3一07—20)
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冯书玲
(河北省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057450)
f中圈法分类号lR446ll【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8—3073(2003)∞一0516一(】2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临床诊断
随善检验自动化血球计数仪的应用,有必要强调外周血胞。
涂片的重要性,它在白细胞分类、自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12巨幼红细胞贫血:涂片中出现红细胞个体增大,群体贫血、J血液寄生虫等检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周血细胞形明显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可有巨大红细胞,并且红细态学观察能准确厦映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临床诊断和胞浓染。
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实际用途。认真做好外周血涂片检查工1.3溶血性贫血:涂片中出现大小不等。异形红细胞及多作,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只追求仪器嗜性红细胞增多,有碎裂红细胞并伴有红细胞结构异常。如先进、操作简便而不作外周血涂片检验,会使常规检验失去HO刚1一JoII、Cabot氏环等。
艇实际意义1.4地中海贫血或某些血红蛋白病:涂片中红细胞个体偏1红细胞系统观察分析小.靶形红细胞增多。
正常红细胞形态染色较一致,贫血时红细胞形态和染色l5骨健纤维化、肾性贫血:涂片中会出现大小不等,半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个体与群体大小、形态异月形、球拍状、泪滴状、逗点状红细胞。
常两个方面..1.6多发性骨髓瘤:涂片中可出红细胞串钱状排列。
11缺铁性靛血:涂片中出现红细胞个体偏小,群体明显I_7骨髓外造血:急性白血病、红白血病,MDs时,浆片大小不等,以小细胞居多,中央淡染区扩大,有异形红细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
竖酆医堂直笠主登堂焦堂亟!!堕生箜!!鲞蔓!塑5172白细胞系统观察分析32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
首先观察涂片中各系统细胞形态和细胞比例是否正常,功能亢进等。
有无原始、幼稚细胞、粒细胞有无中毒性变化。如细胞体积形态观察:有无畸形血小板,大或巨大血小板,队及血大小不等、细胞浆空泡、中毒颗粒、退行性改变、D。Me氏小板内颗粒的多少和聚集性强弱。正常血小顿聚集性强.常小体等。其次是观察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即中性粒细胞成三五成堆聚集在一起,单个存在无聚集性血小板.表示聚集熟程度。性差。
21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中性粒4各系统观察
细胞出现核左移。其中又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核左移。根据细胞比例、细胞形态、有无原幼细胞、有无血液寄22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时,涂片中中性粒细胞生虫感染,作详细报告,发现异常及时与临床联系,再做必出现类巨幼样变和分叶过多的核右移。并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要检查。在日常工作中,以贫血、白细胞增高或降低、三.系贫m,MDs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某些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细胞减少、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中间细胞>10%、m细胞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直方图异常等特殊情况,再通过涂片检查,作认真细致分3血小板数■和形态观察析,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正常血小板可通过涂片来估计血小板数量与计数是否符要作好外周血涂片检验,必须作好采集标奉、制作涂合,并观察皿小板形志、聚集性和颗粒的多少。血小板正常片、染色到细胞形态观察。检验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严肘,涂片中每视野约4—7个/油镜,低于3个为减少,高于格执行操作规范,增强对异常细胞识别能力,及时发现肄常7个或成堆为增多。细胞,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31血小板增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自血(收稿:2003—04一11)病、真惟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
136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
于魁忠1,张晶梅2
(I河北省复员军人医院检验科,邢台市(054000);2河北省邢台市心血管医院检验科)
【中图法分类号】R5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1008~3073(2003)06—05【7—02I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反应时急性时相蛋白,它作为急试剂为上海波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性损伤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中,近年来研究显示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i±s表示,采用f检验。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它是一个被2结果
低估的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cRP与高血3组cRP测定结果:见表1。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RP压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高血压Ⅲ级息者cm’明1资料与方法显高于I、Ⅱ级患者,心衰Ⅲ4组、Ⅱ。组均明显高于¨衰11般资料:I、Ⅱ、Ⅲ级高血压患者60例,符合Io组。
wHo/IsH的高血压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0衰1
—65岁,无糖尿病及台并心、肾、脑功能不全或各种感染西矿———1两—————1i广3组cRP测定结果比较(i±s.n,∥L)
者。冠心病患者76例,符台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
准,男4】洌,女35倒,年龄43~69岁,其中并发慢性心
衰、心功能Ⅱ级者1l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10例,均
没有并发心IlJL病、心内膜炎、肿瘤、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
或各种感染炎症者。对照组110倒,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男
68倒,戈42倒,年龄40一68岁,元高血压、糖尿病、冠心
病以及各种感染者。
12方法:受试者均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m1,用美国雷杜
肿一1904型自动化分析仪检泓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005.吐“与心衰I。比较P<005
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冯书玲河北省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057450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ANDAN MEDICAL COLLEGE2003,16(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姜兴录 尿液干化学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
2. 杨秋连. 刘军. YANG Qiu-lian. LIU Jun EDTA-K2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12)
3. 王艳. 李毅. 刘兴晖. 杜良琴 100例散点图异常的白细胞假性偏低的临床报道[期刊论文]-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3)
4. 朱易萍. 周晨燕 外周血涂片的临床评估及其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5,1(1)
5. 龚建红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本技能及其重要性[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
6. 薛慧芳 如何做好外周血涂片细胞学的检查[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
7. 赵勇红 血细胞分析仪利弊谈[期刊论文]-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1)
8. 王质彬. 陈艳荣 外周血涂片中的细胞观察与分析[期刊论文]-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15(1)
9. 刘芝安 尿液干化学检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
10. 苏晓梅. 陈珊. 姚艺雄. 梅敏 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期刊论文]-现代医院2011,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dyxgdzkxxxb2003060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