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星河战队》影评:公民与平民的区别就在这里
更多更电影影评请访问- 百度盘油论坛:http://www.baiduyun.asia百度网盘资源
《星河战队》影评:公民与平民的区别就在这里
对于保罗的作品,认识最深的莫过于《本能》与《艳舞女郎》,这位从性都跑到好莱坞的大导演将色情文化很好地展现在屏幕之上,直到现在,虽然莎朗斯通已经年华老去,但其性感成熟的韵味还是无法忘怀的。
对于保罗的作品,认识最深的莫过于《本能》与《艳舞女郎》,这位从性都跑到好莱坞的大导演将色情文化很好地展现在屏幕之上,直到现在,虽然莎朗斯通已经年华老去,但其性感成熟的韵味还是无法忘怀的。
《星河战队》同样出自保罗之手,除了一场男女同浴的戏份与一场准床戏以外,我很难再找到那种刺激你感官的镜头了。但正是这部作品令笔者对保罗有了更新的认识。确切地说,这是第二遍看此片了,当初那意气风发的快意恩仇感觉已经淡去,取而代之的倒是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暴力内核。
粗粗一看,本片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片,虽然那外星虫类制作的还算逼真,场面也较为宏大,但似乎不可摆脱其二流科幻片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颇具史诗风貌的电影,在许多的时候,它的成绩都被低估了。
电影开始便是一段新闻报道,而这种报道也贯穿了电影的始终。当我们细看这些报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讲述战局,还是动员参军,甚至街头新闻,其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暴力。
电影的暴力是显而易见的。
最简单地来自于人类与外星虫类的战争。这一点很重要,当我们以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战争都会以一个按钮那么简单的时候,导演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枪只对虫类的无奈,更看到了几乎肉搏的所有场面。虫类的强悍,其剧齿一般的腿脚无不深深地烙上了冷兵器的印痕,而人类手中的热兵器绝对没有占据任何便宜。于是,我们看到的所有死尸几乎都没有例外地缺胳膊少腿,人无完人。电影中教官的一柄飞刀解答了关于冷热兵器的问题,即剁下人类操作按钮的手指,但很不幸,这个命运立即故事发展的情节中上演了。导演此时对热兵器提出了一种极度的质疑。
冷热兵器也许只是最有表象的东西,更深入一些的便是关于公民与平民的区别。当老师在课堂上询问男主角公民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时,男主角如背书一般将这种区别说得极为清楚,但接下来的问题他却根本不清楚。于是,公民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成了一种教化概念,于是,参军成了公民意识。当我们看到新闻中极力鼓吹的一种参军意识时,我们会发现,战争与暴力是我们人类的根本意愿,也许这与那些虫类无关。还是那名教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只有暴力才是最强的统治,民主已经沦丧了。于是,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一点,即掌握暴力即成为公民,没有暴力支配权就只能当平民。新闻中那些孩子肆无忌惮地踩踏着地上的虫类,无其说是一种防卫之举莫若说是打小便被灌输的一种暴力公民意识。于是,我们开始用暴力回击来自于外星的侵略。但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具体的死亡数据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暴力只是一种牺牲。
百度网盘资源分享-欢迎访问百度盘油论坛 http://www.baiduyun.asia
更多更电影影评请访问- 百度盘油论坛:http://www.baiduyun.asia百度网盘资源
暴力成为牺牲品的最大原因却还是暴力本身,对暴力的痴迷与对暴力的盲目自信。人类的自信同样是导演质疑的问题之一。起初的人类,盲目尊大地进攻着敌虫的老巢,于是也相应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些意气风发的战士们被上层阶级的失误而断送了性命,为此付出了自信的代价。当联盟司令官换掉之后,盲目的自信依旧存在,但好在人类开始反省自己,于是便陷入了人类社会常态必有的官僚作风,两个科研人员的辩论显得是那么地可笑。
自信造成了失败,但新的领导并没有因此丧失暴力的权力,的确在战略上起到了作用,但同样是暴力地牺牲着这群年青人的生命。于是,那种意气风发变成了一种牺牲的必然条件,当电影结尾处,我们的主人公成为新闻中的主角的时候,我们知道,这种崇尚暴力的思想并没有结束。鼓吹中,新兵变成了老兵,学生变成了新兵,而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公民。强权感呼之欲出。
我们的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血性少年变成了真正的战士,甚至是宣传中的英雄,他们的成长是延续方式。爱情在暴力中很快便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那场准xa除了十分钟的延长可以体显出些许的人性以外,它什么都不是,而情侣中一方的死亡命运更是体显出暴力的强大,这与仇恨无关。当那场男女同浴被笔者津津乐道的时候,又有谁能够理解其中将人性残杀的一面呢,
地球得到了大统一,但人类的战争却没有任何变化。
是外星侵略了我们还是由于我们的穷兵黩武而引来了新的仇敌,暴力让我们成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公民英雄,但也让我们成为一件机器,意气风发的,在仇恨与理念下生存的机器,于是我们与那虫子还有什么区别呢,
保罗熬费苦心地用这么一部科幻电影包装了他对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暴力思维等方面的思考,但血脉贲张的影视效果恐怕令导演本人也失去了真正的方向,于是,我们看不到任何答案,也许这也是事实。质疑而不解答,谁能够,谁又有权力做出解答呢,
更多更好的资源,请访问[b][url=http://www.baiduyun.asia]百度网盘[/url]资源站:百度盘油论坛[/b] http://www.baiduyun.asia
百度网盘资源分享-欢迎访问百度盘油论坛 http://www.baiduyun.asia
范文二:墨子的平民道德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
唐都学刊
TangduJournal
Jan.2005Vol.21No.1
墨子的平民道德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吴威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墨子提出了兼爱无别的平等观、相爱相利的人际交往原则、贵义尚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平等、公正、义利统一,这也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所必须重视的方面。墨子毕生锲而不舍地践行道德理想的人格魅力更为今天思想道德工作者做出了典范。公民道德建设要倡导人格平等,培养公民公正的道德品格,发挥平等互利道德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的调节作用,倡导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墨子;平民道德观;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224;B8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05)01-0042-04
先秦文化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两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墨家学说则是这一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时代的思想奇葩。/世之显学,儒墨也0,然而与孔子的/爱有差等0思想不同,墨子以其平民道德思想,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他时刻关注黎民百姓疾苦,主张/爱无差等0,/兼相爱,交相利0。他毕生为百姓利益大声疾呼,
[2](5庄子#天下6)
/生不歌,死不服0。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称之为/劳动人民的大圣人0。虽然墨子的平民道德观与现代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公民道德观有本质不同,但其中所内涵的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平等、公正、义利统一思想以及墨子作为道德宣讲者的人格魅力,对于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1](5韩非子#显学6)
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正如他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0,/爱人若爱其
[3](5墨子#兼爱上6)
身0。在经济上,他提倡全民同利,有财相分,有利相交。因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0[3](5墨子#法仪6)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应享受天赋予人的各种物质生活,欲富贵而恶贫贱是人性之自然。要改变现实社会贫富不均、损不足益有余两极分化的现象。在社会关系上,应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
[3](5墨子#尚贤下6)
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0。在政治上,他提出/尚贤0,反对血统门第世袭的/任人唯亲0的举官制度。/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0,[3](5墨子#尚贤中6)/举义不辟贫贱0,/举义不辟疏0,/举义不避远0,/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
[3](5墨子#尚贤上6)
举之,无能则下之0等。这种不分出身等级的有能则举、无能则下的尚贤思想直接挑战了当时贵族阶级的政治统治,反映了生产劳动者的政治要求,并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
2.相爱相利)))对等互报的人际交往原则
墨子在人际关系上主张对等互报。这种思想是基于人性同一的认识。他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0[3](5墨子#兼爱下6)/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
[3](5墨子#兼爱中6)
一
墨子的平民道德观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0
这一基本论点展开的,其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1.兼爱无别)))以普爱形式表现的平等观墨子反对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0、/言亲
[3](5墨子#非儒下6)
疏尊卑之异0的有差别的爱,而主张/兼以易别0、/不辟亲疏0、/爱无差等0的兼爱。墨子认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0,[3](5墨子#兼爱上6)/起不相爱0、/交相恶则乱0[3](5墨子#兼爱上6)则是天下之乱的根源。墨子提出的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
收稿日期:2004-06-18
作者简介:吴威威(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人必从而害之。0对等互报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权利和物质利益本能的保护意识。它不仅体现在同一阶层的人们之间,而且要求体现在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墨子特别强调君主贵族与平民百姓、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对等互报。他认为,对等互报的原则是实现兼爱的必要条件,/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
[3](5墨子#兼爱下6)
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矣0。
墨子主张/兼相爱0、/交相利0并举。他反对孔子只讲/仁爱0而/罕言利0,他认为,/有爱而无利乃客之言也0,[3](5墨子#大取6)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之
[4](5孟子#尽心上6)
法易之0。因此,墨子所讲的仁人志士绝不像儒家那样,脱离实际利益而空讲仁爱,而是/义0的践行者。所谓/兼君0、/兼士0,就是能对万民或朋友做到/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
[3](5墨子#兼爱下6)
葬埋之0。施行兼爱,/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
[3](5墨子#兼爱下6)
所放依以长其身0。
3.贵义尚利)))/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0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利之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论题。义指道义,即道德仁义,利指利益、功利。孔子、孟子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崇尚道义,排斥利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0[5](5论语#里仁6)墨子反对这种主张,贵义兼重利,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墨子的道德理想是实现仁义,而他所谓仁义就是谋取公众的利益,/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
[3](5墨子#兼爱中6)[3](5墨子#经上6)害0。因此,/义,利也0。在墨子言论中,利有三层含义,一是/天下之利0,是公利;二是/交相利0、/爱人利人0之利,是他利;三是自利。墨子承认正当的自利,/利,所得而喜也0,/害,
[3](5墨子#经上6)
所得而恶也0。人类生存不能脱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这样墨子就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墨子重利但反对损人利己的私利,认为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交相恶0,社会必然混乱。因此,墨子提出/兼相爱而交相利0,并认为应从他利出发到自利,而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实现。墨子把义看作是/利人0、/利天下0的手段/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享,不义不
[3](5墨子#尚贤下6)近0。/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0,[3](5墨子#耕柱6)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0的道德理想为己任,为实现理想,/自苦而为义0,/为义非避誉就毁0。墨子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就连不同意其主张的庄子都赞叹道:/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
[3](5墨子#兼爱中6)
夫!0激烈抨击墨家的孟子也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0[4](5孟子#尽心上6)墨子为之奋斗毕生的道德理想始终未能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剥削阶级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0。墨子/兼爱0的平民道德观,在尊卑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注定会成为空想,但作为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典型学说其影响是深远的。
[6](P10)
[2](5庄子#天下6)
二
墨子的平民道德观虽同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有本质区别,但其兼爱、平等、公正、互利的思想及其人格魅力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倡导人格平等,重视公民平等的道德权利
墨子/兼爱0思想反映了人类追求平等、强调人性尊严的普遍道德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平等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平等是指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平等可分为自然平等和社会平等。前者起因于自然,不必进行道德评价;后者起因于人的自觉活动,是可选择的,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对象。
社会平等的实质是权利平等,权利平等的重要一面是道德权利的平等。道德权利是公民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理想而享有的能使其正当利益得到维护的要求。它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民有根据某种道德原则自主选择行为及行为方式的自由,他人负有不干涉的义务;第二,公民根据某种道德原则要求负有义务一方积极配合或给予帮助时,其要求是完全正当的;第三,当公民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或道德原则所认可的行为受到干涉时,他完全能够以道德的理由进行驳斥,除必要时诉诸法律外,社会道德要给予支持。道德权利从最根本的道义出发,激励和保护人的正当权益,具有终极性的基本权利性质。正确的权利意识是民主法制社会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强化道德权利意识,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自立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权利观,有利于现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形成。
平等的道德权利体现在人们彼此承认和尊重他人维护正当利益的要求权。人们遵守道德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有积极原因和消极原因。前者源于对他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它根源于人对同类的存在价值的终极肯定。对他人权利意识的同感越强烈,人们就越愿意履行道德义务,自觉遵守和主动维护社会规则。从这一角度讲,对平等的道德权利的尊重是人们积极履行道德义务的原初动力。因此,我们必
须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尊重每一个公民的道德权利,这也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培养公民平等的道德权利,不仅要通过道德教育向全体社会成员灌输独立、平等观念,懂得尊重他人权利的重要性,习惯于平等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还要通过制度的道德性建设,保证社会公平地分配权利和义务,借助制度的强制性使平等独立观念由社会理性变为个人理性,由制度规定变为个人自觉。
2.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培养公民公正的道德品格,树立社会制度层面的公正意识
墨子提倡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上下同利。在阶级对立鲜明的社会中,其虚幻性是很明显的。他主张的绝对平均主义公正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公正思想具有进步性。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公民具有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所要求的公正观念,树立社会制度层面的公正意识,这在本质上不同于墨子的绝对平均主义公正观。
公正,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伦理观念。公正作为一种个体美德,西汉贾谊在5新书#道术6中说:/兼覆无私谓之公,方正不阿谓之正。0亚里士多德在5尼各马可伦理学6中说:/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部分,而是整个邪恶。0在现代社会,公正所内涵的社会伦理规范特性日益凸显出新的制度伦理含义。现代西方伦理学已普遍将公正首先视为一种社会美德,一种社会制度伦理或秩序结构的普遍规范。罗尔斯在5正义论6中开宗明义地讲:/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0可以看出,公正包括两重含义,即作为个人美德概念的公正与作为社会伦理概念的公正。在个人美德层次,公正是一种方正不阿、公正无偏的正直品格;在社会伦理层次,是指社会通过制度安排与价值导向所体现的公正合理的伦理精神与规范秩序以及在其有效规导下形成的人们之间公平相待的社会伦理规[7](P362)范。社会的法制规章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个人的公正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观。个人公正观念又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个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并实践某种与现实社会经济基础毫不相干的公正观念。因此,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恩格斯认为,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在其保守方面或在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神圣化的表现。0[8](P310)因此,我们不能脱离现存的经济关系谈公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物质条件的丰富程度,还是人的觉悟程度都有很大不足,这是社会存在大量不公正现象的根源。我们只能追求合理的公正,即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初级阶段国情的公正。这种合理的公正,从经济伦理角度讲,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公正和社会补偿制度的公正。这也是/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0的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公正是指生产要素供给者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一般情况下,机会不均等的竞争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所以强调机会均等是十分重要的。但市场的天生缺陷实际上使机会均等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社会补偿制度是必要的。对于那些在现存权利与义务结构安排中的优胜者,要进行结果的矫正;对于那些市场竞争中的劣败者,对于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对其进行特殊关照和社会补偿。
3.公民道德建设要注意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发挥平等互利道德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的调节作用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0的道德准则所包含的平等互利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合理的,它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及道德要求。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从以一般等价物)))货币为中介的等价交换,必然产生自由与平等的观念。这种平等观念的确立是对自然经济的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和宗法观念的彻底否定,是人类的一大进步。马克思说:/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
[9](P197)
实的基础。0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正确认识平等互利道德原则的重要性,这种观念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
市场经济有一个不言而喻的预设,即求利是人的基本天性,但单纯的经济利益和效益最大化追求,有可能导致较严重的社会不公,这正体现了市场经济双刃剑的特点。尤其是失去理性的求利,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道德沦丧,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充斥市场,从而使每一个市场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增大了竞争成本,增加了风险开支。因此,维持正当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墨子/兼相爱、交相利0思想所蕴涵的平等互利的功利主义精神,正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基本规则。市场主体在谋求自身利益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平等的市场行为中互惠互利,降低市场的/额外交易成本0。
/兼相爱、交相利0的道德准则对于维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也具有一定意义。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双向性互尽义务、互享权益的。平等互利合乎人
伦常理,只有将这种基本的人伦关系长久维系,更高层次的道德才能获得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共产主义道德是最高要求,公民道德是基本层次。这种道德体系的层次结构是客观的,无视这种层次的存在,无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此,必须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相爱相利0准则的普遍调节作用。
4.公民道德建设要倡导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发扬道德宣讲者的人格魅力
读墨子,最令人震撼的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他执著不悔、表里如一、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墨子/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0,[10](5吕氏春秋#当染篇6)但其/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
[10](5吕氏春秋#当染篇6)
于楚越0。后世赞曰:/天下无人,墨子之言尤在。0在墨子精神的感染下,/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
[11](5淮南子#泰族训6)踵0。今天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要学习墨子这种精神,注重发挥道德宣讲者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示范作用。
一般而言,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德性、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德性是人格的核心和灵魂。道德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德性、尊严和价值的统一体。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道德理想,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勇于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义务,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等特征。作为道德宣讲的主体,各级党员干部和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像墨子那样,爱国爱民、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党员干部的道德人格示范作用对全社会道德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风气好坏,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稳定,人心是否积极向上,民族是否团
结,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国家干部队伍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道德风气密切相关。身教重于言教,人们接受一种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听你怎样说,更要看你怎样做。/台上他讲,台下讲他0现象成为道德教育中的反讽,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不一。教育群众要无私奉献,自己却自私自利、贪污腐化、贪图享乐,这种行为表现恰恰是对高尚道德原则的玷污,其结果只能失去群众的信任。如果用不道德的方式去倡导道德,由不道德的人去宣讲道德,其后果往往是不道德的泛滥。因此,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党员干部,先治官德,再治民德。党员干部要具有献身于事业,/兴天下之利0的激情,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要具有/言必信,行必果0的人格魅力。如果他们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群众一定会被感染,心悦诚服地去效仿,从而有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5韩非子6校注组.韩非子校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2]张耿光.庄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孙诒让.墨子间诂[M].上海:上海书店,1986.[4]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孟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0.[5]杨伯峻,杨逢彬注译.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00.[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7]万俊仁.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61.
[10]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上)[M].长春:吉林文史出
版社,1987.[11]高诱.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6.
[责任编辑 王银娥]
Mozi.sMoralOutlookonPopulaceandtheConstructionofCivilMorality
WUWe-iwei
(MarxismSchool,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Abstract:MoziinthePre-QinDaysputforwardthetheoriesof/mutuallovewithoutanydifferences0,/lovingandbenefitingeachother0aswellas/takinggreattroublestodowhatisgoodforthepeople0whichreflectedthebasicmoraldemandsofthehumanbeing:equality,justice,theharmonyofjusticeandprofit,whichshouldalsobestressedinthepresentconstructionofcivilmorality.Mozi.smoralqualityofrealizinghismoralidealthroughouthislifesetsupatypicalexampleforthosewhoworkonideologyandmorality.Civilmoralityconstructionin-volvesadvocatingtheequalityofpersonality,developingcitizen.smoralqualityofjustice,makingthemostofthemoralprincipleof/equalityandmutualbenefit0inmarketeconomy,advocationgthemoralqualityoftakingtheheadinanythingamongPartymembers.
KeyWords:Mozi;moraloutlookonpopulace;civilmorality;constructionofthecivilmorality
范文三: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
——陈村富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讲演
日期:2011-05-09 作者: 来源:文汇报
“以人为本”的“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臣民”之“民”,也不是敌我双方思维框架下的“民”,而是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制约的,体现当代中国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公共生活的“公民”。“以公民为本”、“权为民所赋”,是“以人为本”的真谛。从“以人为本”推进到“以公民为本”,从“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系”推进到“权为民所赋”,也许可以提供借鉴。有鉴于此,我着重探讨“公民”观念的源头。既然“公民”观念的源头在希腊,因此,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考虑,我们可以绕开近现代西方的公民观念,锁定古希腊时代的“公民”及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关于公民政治和伦理的理论与说教,或多或少进入了公民的日常公共生活甚至是私人生活风尚之中。可以说,城邦和公民的生活孕育了哲学和学科知识,反过来,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又为城邦和公民提供了精神升华的指向。
健全的公民生活包括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即使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没有充实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城邦照样是要陨落的。
“公民”界定的七个要素
城邦间及城邦内的这些竞技、赛会、教育与论辩造就了希腊公民相当普遍的精神生活,塑造了延续几个世纪的公民理念。
公元前8世纪,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王政”社会和长达300年左右的所谓“黑暗时代”过渡到城邦制社会。“城邦”(polis)之主人叫“公民”(polites)。亚里士多德在城邦制成熟时代给予过一个简明的定义:“凡是有资格参与本城邦的司法事务和管理机构的人就是城邦公民”。一般而言,希腊的“公民”包含下列七个要素:
1、其是按行政区域而不是按血缘关系划分的新型国家的成员。
2、年满18岁,具备一定条件,履行一定手续,由城邦制国家所认可。所以未成年人只是潜在公民;居住在本城邦、受法律保护且有一定权利或事务者,不一定是公民;未在节日庆典(如雅典的阿帕图利亚祭最后一天的接受仪式)上经历一定仪式认可者,也还不具备公民资格。
3、享有受城邦法律保护的平等的权利,或抽签、或轮流、或选举担任公职,参与公共事务。其特征是公民地位的可置换性,无世袭的不可易位的特权。凡不在其位者就是普通公民。苏格拉底轮值时是陪审法庭主席,轮值过后就是一个同往常一样的哲人。
4、遵守城邦法律,履行公民义务,甚至自备武装,保护城邦。演说家德谟斯梯尼在谈到physis(因其本然而形成的天性)与nomos(习俗、规范、法律)关系时说,法律是神圣、神赐、人人平等、普遍划一的,“是有意或无意的过错的矫正,是城邦的契约,凡属于这个国家的人都应依此而生活”。古希腊人,无论身处何种政制,都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这是希腊公民理念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5、城邦政制和公民观念的神灵支柱。远古时代的部落以图腾为标志。上古时代的“王国”崇奉民族神或地域神,如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至高神马尔杜克、埃及新王朝时期的阿蒙神、以色列民族的耶和华。
近代西方社会造就了以商品等价交换为表、雇佣劳动制为里的现代经济关系,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征的天赋人权是公民理念的精神支柱(参看《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3节)。希腊公民理念却是以城邦保护神阿波罗为中保,以宙斯主神和Dike(正义女神)赋予的“秩序”和“公正”为精神支柱。
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中讲了一个含有后来的契约论萌芽的神话故事:从前,人与动物一样赤身裸体,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宙斯命令普罗米修斯为各种动物装备一项“武器”,有的长蹄,有的长角,有的有羽毛和翅膀,有的会在水中游。凡弱者都赋予多产或善于隐避的能力。临到人类出生时,各类“武装”都已分配完了,人类仍在互相残杀。为使他们得以生存,宙斯让普罗米修斯传授秩序与正义,而且特别吩咐,每人都有一份,让他们一起组成城邦,过城邦生活。正义女神手持一尺之锤,衡量环宇和人间万事万物,执行补偿与惩罚两个准则:对遭受不平者予以补偿,对造成不平者予以惩罚。由此,造就了公民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6、哲学产生之后,政治学、伦理学、家政学(经济学)理论便进入公民公共生活领域。早期希腊哲学以追求纯知识(episteme)为目标,这些“有智慧的人”受到母邦的尊重,也为母邦的建立与维持出谋划策。公元前5世纪,哲学中心移位雅典,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开始从关注自然转向城邦与公民。智者提出的关于“真”与“善”、知识与功利、本然与规范的讨论,关于辩驳、修辞、诉讼与才能(即后来说的phronesis,实践理性,深思熟虑而后行)的讨论,苏格拉底和小苏格拉底各派关于何谓最高之“善”(arete,virtue)的讨论,柏拉图《斐多》和《美诺》开始的认知转向及《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等的城邦治理与公民德行的构想,等等,为希腊公民的理想境界与政治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划分构想,以及实践学科方面的理论,特别是8卷本《政治学》,系统阐述了关于人、公民、城邦、政体的定义,关于家庭、村落、城邦的构成与治理,关于城邦好坏的划界与理想城邦的建立,公民的教育,以及城邦动乱之根源与整治的方案等一整套理论,成为古代社会最为完备的政治哲学理论。
透视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学、历史、戏剧、演说以及晚期希腊时期关于希腊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碑文墓志等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些关于公民政治和伦理的理论与说教,或多或少进入了公民的日常公共生活甚至是私人生活风尚之中。可以说,城邦和公民的生活孕育了哲学和学科知识,反过来,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又为城邦和公民提供了精神升华的指向。
7、哲学、论辩、赛会、竞技会等所体现的公民理念和精神生活。同古代西亚、埃及各民族不同,希腊人重视形体的健美和体魄,竞技与赛会成风。全希腊除了奥林匹亚、奈米亚、科林斯海腰和德尔斐皮托四大竞技会外,各城邦还有自己的赛会(庙会)和秘仪。希腊未成年公民都要接受希腊文字、音乐、体育、算术及荷马史诗的教育。
公元前5世纪以降,希腊公民还追求相当于近代的“高等教育”,热衷于学习演说、论辩和学科知识。晚期希腊,公民甚至异族人都可以随便到各个学派所在地听取该学派的对外开放的课程,妇女和被释放的奴隶在伊壁鸠鲁花园里受到尊重。这个传统影响到罗马,晚期斯多亚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被释放的奴隶爱比克泰德。城邦间及城邦内的这些竞技、赛会、教育与论辩造就了希腊公民相当普遍的精神生活,塑造了延续几个世纪的公民理念。
以上七个要素构成了希腊公民理念和政制,在古代其他地区、民族和国家中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的史料证明是:
操印欧语言的一支,越过伊朗高原进入印度河恒河流域定居,将当地土著居民变更为下等人,实行影响至今的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不可能形成公民观念。
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区的华夏民族居住区,形成以中原农耕社会为主的宗法社会,也不可能形成古希腊意义上的公民观念,因为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孝悌观念为核心的;联系家族、部落为一体的国家以神授君权为核心。
埃及也不可能。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类似希腊城邦的“洲”(spt),上下埃及共40个左右,史称“前王朝时期”,但很快向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过渡,基本上都是祭司、法老两个等级专制。
西亚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及沿海地带,不断发生王朝或帝国的更替,如阿卡德王朝、古巴比伦王朝、新巴比伦王朝、赫梯帝国、亚述帝国,还有一度强盛的吕底亚、米地亚和后起的波斯帝国,大体都是中央集权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3千纪至2千纪末(前1125年先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希腊王朝也不可能形成公民观念,因为它们基本上是继承西亚的“王政”体制。
那么,为什么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可能出现城邦,形成城邦公民观念呢?下面就回答这个问题。
雅典公民观念和民主政制的演进
梭伦立法的理念就是“公正”:“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公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考古资料证明,公元前3千纪,也就是前3000年至前2000年间的克里特文明是西亚移民创造的。公元前1900年左右,一支雅利安种族(亚该亚人)从高加索南下,越过黑海、巴尔干半岛到达后来所称的希腊,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和后克里特文明。公元前11世纪左右,另一支雅利安种族即多利斯游牧民族进入希腊,开始了长达300年的所谓“黑暗时期”。在这个时期,亚该亚人被赶到沿海岛屿和雅典所在地阿堤卡,在这里发生了同土著居民皮里阿斯的混合。原来的部落关系被打破,形成血缘关系淡化的部落联盟组织,首领叫Ion(伊翁),所以称为Ionian(伊奥尼亚人)。他们奉阿波罗为祖先,称伊翁为阿波罗王子。在物质生活层面,发生了向海洋的转化,阿堤卡山坡的葡萄、橄榄、花岗岩、天然形成的陶土,还有后来发现的古代纯度最高的银矿,成就了阿堤卡山区小平原居民的酿酒、制陶、橄榄油手工业和海外贸易,这样,居民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迈锡尼文明传下来的以血缘部落为纽带,以国王和军事首领为统治的“王政”发生了动摇。原来上层高贵出身的人,有不少人远不如从事海上贸易和手工制作的平民,这样,在权力分配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声音:按照公平原则分配官职。于是在众多原始神话和神灵中,一个主持公正的Dike女神拥有特殊地位。按照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第41节的记载,到他为止,雅典经历了十一次变革,实现了比较稳定的民主政制。下面就这十一次变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些简介。
伊翁(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召集迁徙到阿堤卡的亚该亚人,按传统建立雅典“王政”,分4个部落。但这是一种松散的结合。“塞修斯(Theseus)在一个平等一致的基础上宣布使他们统一起来”,“他以平等的条件来号召所有的人”之后,至公元前683年左右,设置9个执政官。以前621年德拉科改革为标志,不断削弱“王者”和巴息琉斯的权力,提高行政职能方面的执政官的地位,限制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和盘剥。公元前594年,史上“七贤”之一的梭伦,废除债务奴,制定9个执政官法律(权力制衡与分权),按财产抽签选任官员,创立400人议会,规定对城邦事务漠不关心者将丧失公民权。梭伦立法的理念就是“公正”:“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指穷人与富人——引者),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占据优势。”“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和谐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情都已一一完成。”“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公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由于梭伦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打破部落的固定地域,分设海岸、平原、山地三一区和12个造船区,手工业和商业地位大大提高。公元前581年左右,达马西阿斯任执政官时,改为10个执政官,“五个选自贵族,三个选自农民,两个选自手工业者”,“这说明执政官的权力很大”。
前508年,克利斯梯尼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按行政区域划分为10个部落,“目的是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参政。”“部落不分彼此”,“欲分彼此,实属徒然”;2、放宽限制,接受外族、外邦人员,尤为外来工商人员申请公民权,即入籍;3、议事会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4、将全部村社分为30个,城市、山区、沿海各10个,按抽签每个部落各3个区,都是“村民”,不问祖名,而以村社相称;5、实行贝壳流放制。由于下层公民人数占绝对多数,而且不断扩大,还接纳异邦人、外国人为“公民”,并用流放制驱逐危害城邦者。雅典的民主制从此稳定下来,以后虽有反复,亦无大的变化,即使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3年)后期有所谓“十将军委员会”和“三十僭主”,民主体制和宪法都无人能废除。
政制的稳定,民主制下普通公民地位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这就为前492-前449年希波战争中雅典成为盟主,甚至为“提洛同盟”的霸主奠定了基础。
前492年希波战争爆发,前480年雅典民主派首领塞密斯托克利斯率领新创建的三层浆船队在萨拉米海战中彻底消灭了波斯船队,翌年,雅典斯巴达联军在普拉狄亚重创波斯陆军,从此希波之间无大战。阿里斯泰得抓住斯巴达主帅鲍桑尼阿失势之机,建立排斥斯巴达的提洛同盟。对内,菲阿尔忒斯逐步剥夺了元老院在萨拉米海战时一度重新得势的权力。这样,雅典就进入了伯里克利执政的30年极盛期。
伯里克利对民主政制和公民理念的贡献主要是:
1、建立600人、10个庭的陪审法庭制度。每个庭500人,陪审团有投票权,前一天抽签决定审案的法庭,另1000人做替补。陪审员实行补贴。公民还可抽签担任公职,这样,公民们热衷于培育诉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论辩技巧,促进了雅典的教育与哲学、政治学、修辞学,以至中希腊国王来到雅典时,就像乡下人进城,为此特地重金聘请智者大师高尔吉尔前往授业。
2、举办各种庙会、竞技会。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就是在剧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除了全希腊的四个竞技会,雅典还有宙斯、赫拉、阿波罗、雅典娜的庙会、咏诗比赛、酒神节、丰收节等等,此外还有息琉斯秘仪、海神波赛冬庆典,特别是全伊奥尼亚人都举行的阿帕图利亚祭。伯里克利还对公民实行看戏给予津贴的制度。
3、接纳希腊哲学的各个学派云集于雅典,自由争论。阿那克萨戈拉是伯里克利的挚友和哲学老师。复兴伊奥尼亚哲学的代表人物如阿凯劳斯,智者运动的领军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尔、普罗狄柯、希庇亚、安提丰,扭转古希腊哲学走向的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史学创始人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等,都是雅典哲学圣坛的活跃人物。
公元前430年冬,伯里克利在阵亡战士葬礼上发表的演说,可以说是当时雅典公民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写照(当然演说家难免亦有所夸张):“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等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的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中,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我可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突显其温文而雅和多才多艺……这就是这些人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的一个城邦。”
雅典公民社会的兴衰所带来的启示
它的哲学、科学、公民理念和民主政制的实践,在精神层面上以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形式,融入了彼时开始的西方文化,并在当今时代成为世界跨文化视野下的财富。
然而,物极必反。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政治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以发达的海上贸易为支撑,并且建立在以提洛同盟为工具盘剥同盟城邦的基础之上的。内部的民主制与对外的控制相结合,成就了雅典帝国,颇像当今的美国。
前431年,希腊内部两大同盟(提洛同盟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冲突,导致了延续20多年的战争(前431-前403年),最后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斯巴达打赢了,然而也衰落了。公元前4世纪连续爆发四个同盟(雅典第二同盟,斯巴达波斯同盟,底比斯同盟,科林斯同盟)与盟外国的战争,从此,希腊所有的城邦都陷入危机并日益没落。民主政体发生蜕变,城邦公民失去城邦这一母体,丢失了公民的高尚理念,成为乞丐、游民,甚至充当波斯的雇佣兵。最后,北部兴起的马其顿统一了希腊。马其顿衰落后,希腊于前146年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希腊成了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之后陆续成为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辖区,直至上世纪一次大战后才以现代希腊国家的面目出现。
希腊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然而它的文物大都在异国他乡。人们要跑到大英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甚至柏林、巴黎去观赏这些历史的见证。所幸的是,它的哲学、科学、公民理念和民主政制的实践,在精神层面上以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形式,融入了彼时开始的西方文化,并在当今时代成为世界跨文化视野下的财富。
我们研究历史,既不要借古讽今,也不要颂古非今,而是要以史为鉴,启示今人。从雅典公民社会和公民理念的兴衰史中,我们可以体验到:
1、任何进步体制的确立、观念的认同,都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像伯里克利同时代的厄菲阿尔特,在剥夺元老院权利后自己被暗杀了。阿里斯泰得一度被误会而流放,后又召回。梭伦的“公平”带有折衷调和性质,后来遭穷富双方指责,因而外出10年不归。
2、新观念、新体制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观念更新的过程,用现代话说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3、健全的公民生活包括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即使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没有充实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城邦照样是要陨落的。
4、既然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体制和公民观念在古代世界可说是最完善、最成熟的,按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的记载,自伯里克利之后就无大的改变,那么,为什么雅典最终还是没落了?为什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它是“缺失的政体”?为什么竟然会发生如此荒唐的事,即以260多票对230余票处死维护雅典法律尊严的苏格拉底?这说明,在雅典公民观念与政制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亦即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改变了,雅典公民堕落了,雅典政制领袖蜕变了。一句话:人变了,公民理念丢失了,伯里克利在阵亡战士葬礼上的演说中所列举的雅典精神荡然无存了。
陈村富??1937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和西方哲学研究生,1965-75年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外国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1976年至今在杭州大学及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华东分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外国哲学与基督教的研究,重点研究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跨文化传播。著有四卷本《希腊哲学史》(合著)、《转型期的中国基督教——浙江基督教个案研究》等,主编《宗教文化》(1-5辑),在海内外发表了相关领域代表性论文近百篇。
范文四:雅典城邦的公民意识
第18卷第1期2003年1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XIADMINISTRATIVECADREINSTITUTEOFPOLITICSANDLAW
Vol1181No11
Jan12003
ConsciousnessofCitizeninCity-StateofAthens
SUNHai2xia
(ChinaNorthwestCollegeofPolitics&Law,Xi’an710063)
[Abstract]NoanySystemcanleavethesupportofsocialconsciousnessbehindit.Intheconstructionofdemocraticandlegalstat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eshouldpayattentiontoourculturaltraditionswhichhavealonghistory.
[Keywords]consciousnessofcitizen;democracy;rulingwithlaw
雅典城邦的公民意识
孙海霞
(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陕西西安 710063)
[摘 要]任何制度都离不开其背后的社会意识的支持,否则,好的制度只能空有其表。雅典城邦民主制成为古代民主制的典范,是与雅城邦的公民意识分不开的。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国家更应注意这一点。
[关键词]公民意识;民主;法治[中图分类号]DF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628(2003)01-,经,。。“由于民主的鼓励,天才奋进,智能腾飞,雅典人已上升到人类历史上各民族中最显
[1]P252
著的地位”。西方近现代民主便滥觞与此。体现民主制特色的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不仅能使公民直接行使权力,而且能切实保障公民当家作主。雅典城邦民主制成为古代民主制的典范。但是任何制度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观念,其能否遵守也离不开这些社会观念的支持,民主制也是如此。雅典城邦民主制与相应的社会观念相辅相成伴随发展。社会观念包括许多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雅典城邦的公民意识,包括主人公意识和法制意识,二者使雅典城邦民主更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古今中外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本文旨在研究雅典城邦公民意识的形成、表现和作用,希望对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有所裨益。
一、公民、城邦、公民意识“公民”现代一般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是法律上的概念。凡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个国家的公民,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即使他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仍旧具有公民身份活动的资格。雅典城邦公民权的资格限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规定。梭伦改革时为了发展
[收稿日期]2002-06-30
城邦工商业,给予有一定技艺的外来人以公民权,鼓励他们在城邦内从事工商业。,则限定年满十八,,外邦人,妇是一种城市共同体,是。修昔底德用了三个词来称garpolis,就是说,男人就是城邦,politein(完)指的是公民和城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2]P313。“人是趋向城邦生活的动物,城邦存在的目是为了优良的生
[3]P7活”,“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
[3]P113
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可见,城邦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公民为了城邦而存在。“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个超
[3]P7人”。在雅典公民看来,城邦是平等和自治的,其表现之一就是他们是城邦的主人。因此,亚里士多德把非城邦政治称为“野蛮政治”。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是城邦意识,即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二、公民意识的形成
公民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民主制是形成公民意识的主要原因。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除了民主制外,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11 原始氏族制民主平等的传统,为其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
“雅典国家是直接而且主要地从氏族内部发展起来的
[4]
阶级对抗中发生的”。它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发展来的。因此,原始的平等思想存留较多①。在氏族社会,全体氏族成员都有权参加氏族成员大会,决定本氏族内的重大事情②。“一个氏族成员都是自由平等的,不论贫富都能享受平等的权利和特权,并且相互承认彼此的平等地位[1]P206”。人人都是氏族之一份子,是氏族的主人。虽然氏族制度消失
①一般认为古雅典曾存在着一个短暂的神授王权时期,见《顾准文集》1
②氏族成员大会为阿哥拉,有选举权、决议权等,酉长会议制定公务措施,提交阿哥拉批准或批驳。见《古代社会》第222~224页1
18
了,但其影响却传留下来,包括思想观念,成为雅典人的向往③。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焦点之一也是为了打破贵族垄断的政治特权,使每个人都有权参加政治。
21 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和强盛为其公民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雅典发展经济和其它希腊城邦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传统的希腊诸城邦大多依靠殖民海外,分裂繁殖,然后靠子邦和母邦的经济交往来发展本邦经济。雅典在梭伦改革后,则采取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并鼓励出口;发展本国工商业;限制谷物输出等措施。又由于雅典在希腊的特殊优越地位,是“东方希腊“和“西方希腊”的海道中心,因而不久雅典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希腊世界一个重要的工商业城邦。急速发展的经济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阶级——工商业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分享政治权力要求政治民主自由化,要求平等。另外,在希腊各城邦相互交往中,往往是具有本城邦公民权的人才能受到外邦的保护,这都推动了公民意识的发展。
31 雅典民主制的确立,承认了公民主人公地位,实现了其当家作主的愿望。这在公民意识形成中是至关重要的。
梭伦改革废除了贵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把全体公民按财产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虽说只有上层阶层才有被选举权,但重要的是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选举执政官和其它官职,项都要由公民大会通过。,判案件的权力。只是所谓的“金权政治”,的官职及其它职务,现在在公民大会上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显然是一种革
[5]
命性质的变革”,随后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民主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高潮。雅典的社会阶级分为公民和奴隶,并且彻底废除了财产差别,人人皆可为政,公民一律平等,官职也由义务职便成了付薪职,大大促进了公民的热情。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决策的事务日益增加更提高了公民的自尊,人人都是城邦的主人,参加城邦是光荣而崇高的。关心雅典是每个雅典公民心目中神圣的事。“一个雅典公民是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而忽视国家的,我们之中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只有我们才把那些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仅看作是无益的人,而且看
[6]
作是无用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梭伦还制订了一项法律,提倡公民关心政治,禁止公民在国家发生动乱时持观望态度,否则将被剥夺公民权。
希波战争后,雅典经济实力上超过了当时发达的城邦米利都、科林斯;军事上超过了斯巴达,成为提洛同盟的霸主,成为全希腊的楷模,它的民主制也成为各城邦竞相效仿的对象。伯里克利曾自豪地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它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敌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
[7]P208样”。海外输出民主又提高了公民的自信心,他们以作为雅典公民而自豪。
41 城邦与公民相互依存,加强公民的责任感。城邦即公民的组合。在古希腊,公民权是个人参政的基本的前提,一般只有本邦的人才有权获得公民权,别邦对外
来人一般不授予公民权。因此,城邦与公民相存亡。没有了城邦,也无所谓公民。城邦被外敌消灭了,其整个城邦的公民都会沦为奴隶的悲惨地步。如斯巴达的农奴“黑劳士”则是其邻邦美塞尼亚的居民。这对与视独立自治为生命的希腊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当时城邦之间的战争又是经常的,意识到与城邦唇亡齿寒的关系,必须时刻保卫城邦的安全,这无形中又加强了公民意识。
三、表现——主人公意识和法治意识
雅典公民的主人公意识使他们致力于公务,并以参加公务为荣。“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
[2]P316
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根据民主制原则,每个公民都应该直接参加政权,都是统治者,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人人应不受任何统治,只有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于是遂有轮番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3]P312
的政制”。为了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参加政治,雅典不仅继承了氏族大会的人民大会并把它发展成具有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两者人员都由抽签选举产生。有资料显示,。为了鼓励公民,。政治付薪;官员抽签选举,并有一系列完善的监察制度来保障公民权,这、司法三权真正地交付于公民。贝壳放逐法把有僭主野心的人驱逐在外,保证了雅典民主制,进而保障了公民主人公地位。“公民生活的升迁则依其才能令誉为准,阶级考虑不得阻碍其功绩,而贫穷亦不能防碍其前程,
[7]P207
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景况有多暗淡”。
在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中,主人公意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希腊城邦中,很少是为了争夺城邦而战,大多数是由于经济纠纷和政治上的原因,雅典也是如此。可是当强敌入侵时,全体公民都有义务参加公民军,抗敌于国门之外。所以顾准说那些“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人才是公民。希波战争中,雅典海军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雅典人意识到如果他们不愿受暴政统治,保持主人公的地位,则必须受法律统治;如果没有约束力的制度则不能保障其权利,因此必须实行法治。“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
[2]P167律”。雅典法律包括宪法和一般法律。宪法(政体性质)是其根本法,具有最高效力。雅典每次改革都是以宪法为起点,然后是宪法的维护和保障。法院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某项法律是否违宪;公民可以以公民大会的决议违反了宪法而向陪审法庭提出“不法申诉”。
雅典反对人治,对僭主是十分反感的。“僭主”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的人。虽然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贵族的,但依旧不得人心。它是城邦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同希腊人的观念不太相容,同他们的民主制度相去甚远,因而没有一个僭主政府能在希腊中获得长久的立足之地。格罗特在其《希腊史》第二卷写道:“假如有任何一个精力绝伦的人,仗着他的胆量和权术,破坏宪章,使自己成为一个随心所欲一意孤行的终身统治者,即使他统治的很好,
③阿哥拉为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的前身,酉长会议是元老院的前身和样本1
19
他也永远不能激发人们对他丝毫的责任感。他的统治权自始至终就是非法的,甚至认为将他杀掉是一件功勋。若在别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对于谋杀这样
[8]
的统治者,却决不会受到这种道德的制止”。任何公民都有权制止僭主政治,若为僭主的目的作乱者或帮助建立僭主政治者,他自己和他的宗族都应被剥夺公民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必须被遵守。雅典社会阶级被分为公民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凡具有公民身份的人必须是平等的,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贵为执政官抑或普通公民,都必须守法,官吏必须秉公执法。“如果我们向法律看,法律对于一切人们,不问其个人的差异如何,皆予以平等的正义……但我们在私人关系所享有的一切安逸不应使我们成为不守法的市民。为免陷于这种危险,我们的主要
[9]
防护措施,即在于教导我们服从裁判官和法律”。法治的一个要素之一就是法律必须被遵守。雅典公民有守法的义务,即使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必须被遵守。伯里克利时代曾通过一项关于惩治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见解者的人的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它是不公正的法律,但是当他被按照此项法律以“渎神罪”判处死刑时,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在他看来,法律必须被遵守。一位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谈起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么,法律条文始终如一。敌人有多少,,[7]P218
死于敌手”。。民主制使雅典城邦公民成为主人,为城邦服务即为自己服务,与城邦荣辱与共。因此,他们不仅建立了保障城邦的各项政治法律制度,而且使之不断完善并得到切实执行。反过来,民主制度使雅典人受益匪浅,更加增强了主人公意识。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其民主制和公民意识都影响甚远。当然,雅典的民主制和强烈的公民意识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自己时代的局限性,有许多落后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民主制只是使约占雅典人数的二分之一能参政;表面上是保护每个人,实际个人却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等。公民意识助长了霸权意识、闭关意识。雅典人认为只有同一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公民,外邦人居留时间再长也不行。希波战争后,雅典成了提洛同盟的盟主,自我崇拜,欲称霸希腊,最终导致失败。
我国古代无公民概念,更谈不上公民意识。国家不是氏族直接内部产生的,而是氏族部落之间互相征伐的结果。古
代国家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又由于中华地理位置、气候条
件的特点,小农经济发达,中国不可能形成像雅典城邦那样的民主制,中央集权制成为必然的趋势。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的全部权力,国家成为一人之家,一姓之家,人民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偶尔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也是为君主所考虑。中国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古代法律称为“刑”是杀戮的意思,是用来惩罚敌人的,而不是保护合法权益的工具。由于古代中国国家和法律的特点,造成了人们对国家和法律的误解。今天,仍有不少人把国家称为“王家”,法律称为“王法”。
现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国家采取实际措施保障人民这些权力的实现。但是,传统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制度再完善,但相应的观念意识落后也会使其不发生作用甚至发生变异。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民主和法治国家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并为实践所证明,。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借鉴、,,培,[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1摩尔根1古代社会[M]1刘峰译,北京:京华
出版社2000年版1
[2][美]乔1萨托利1民主新论[M]1冯利克,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4年版1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政治学[M]1吴寿彭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65年8月版1
[4]恩格斯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页1
[5]顾准1顾准文集[M]1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174页1
[6]萨拜因1政治学说史[M]1上册第32页,转引应克复1西
方民主史[M]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1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M]1吴象婴梁亦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1
[8]转引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修昔底德1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1
[责任编辑:吴宛芝]
20
范文五: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政治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具有阶级性的概念。一般地讲,所谓人民是指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群,是相对于起反动作用的敌人而言的。人民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如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地主阶级还是官僚资产阶级,只要是拥护和支持抗日都属于人民的范畴。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就成了革命的对象,即属于敌人的范畴。目前人民范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我国现阶段,敌人的范畴主要是指各种刑事犯罪分子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
公民是个的法律概念,它与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相对应,是指具有一定国籍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具有该国的国籍,那么他就是该国的公民。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某国的公民,关键是抓住这个人是否具有该国的国籍。
第二,从上述各自的含义可以看出,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广。公民包括这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虽然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的范畴。换句话说,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第三,从各自产生的时间来看,人民比公民产生的要早,它是伴随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公民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才出现的。在专制社会里是不存在公民概念的。
第四,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一个单独的个体无法称为人民。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的“人民”一词都是从群体角度讲的。公民属于个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可以落实到某个人的身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五,人民还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感情和道义色彩的名词。例如,我们常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而公民则是个中性词,无感情色彩。
第六,在实际运用中,人民一般和权力搭配,而公民一般和权利搭配。如《政治生活》第5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教材第8页:“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星河战队》影评:公民与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