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浅谈发展农村经济问题
目录
一、 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3
(一)农民收入比较低??????????????????????3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3
(三)农民贫富差距很大?????????????????????4
二、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5
(一)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5
(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 参考文献???????????????????????????5
浅谈发展农村经济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较快、效益比较好,但经济的繁荣集中表现在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民收入比较低、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民贫富差距大、农业投入相对少等现象。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鉴于农村经济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研究发展农村经济问题就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探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有效对策,尽快解决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快速发展。
(一)农民收入比较低
当前,农村农的产品产量递增趋势并不是很理想,一些农产品产量时高时低,农民增产增收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因为有的地区遭受洪涝、旱灾等,引发了农产品产量普遍持续降低的现象,导致了农产品单位产量明显降低。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农产品低价运行、频繁波动,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等不良趋势。取消最低农产品保护价格收购以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粮食丰收却减收。农业的整体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主要由于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既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也不能稳定农产品的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竞争,争相调低农产品价格,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收入与效益。而且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压缩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剩余劳动力过多,是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国农村资源极为丰富,可谓是地大物博。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大,人均占有资源相当比较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按照我国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合理的农业劳动力数量比较少,必然就催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也必然会带来农业资源总量的持续下降,而农业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也会持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这样,明显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不 利于农业规模经营,更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民贫富差距很大
农民贫富差距大,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劲。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贫富差距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财富逐渐在向少数人聚集,而多少人则生活刚刚解决温饱,甚至没有解决温饱,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异常艰巨。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则大部分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严格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对策:
(一)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要严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与原则,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要积极发展农业新的品种,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花卉以及园林产品等,进行大规模种植,真正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此外,要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以优质农产品挤占市场。依托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 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要把培训农村劳动力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着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既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农业生产现场向农村劳动力传授先进实用技术,认真帮助他们提高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此外,要稳步推进小城镇化建设,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以及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内外转移相结合,逐步降低农村人口,提高农民
收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与经营。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
一要加强监管,要制定规划,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二要加紧落实三农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资金投放。三要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个人、集体及各种经济主体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
2.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搞好农村生态环境
要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为中心,继续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搞好大型灌区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在水利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在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总之,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农村精神方面的同步发展。只有在农村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农村经济才会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与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8).
[2]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论坛,2005,(4).
[3]陈玉光.依靠科技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刘斌.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马晓河.农民增收成破解三农问题核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17
[6]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 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7]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 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8]孟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J].新 科教,2010(9).
范文二: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金融七班 孙佳亮
目 录
摘 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I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II
1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II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2.1 研究目的 ..................................................................................................... 1
1.2.2 研究意义 .....................................................................................................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2 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 ............................................... 2
2.1我国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的弊病 ............................................................................ 2
2.2 农村商业金融出现的问题 ...................................................................................... 2
2.2.1 中国农业银行的现状 ................................................................................... 2
.2 邮政储蓄对农村金融的负面效应 ................................................................ 2 2.2
2.3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负面效应 ......................................................................... 2
2.4 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难题 ........................................................ 2
2.4.1 农村非正规金融引导缺失 ............................................................................ 2
2.4.2 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 2
3 金融理论及其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分析 ......................... 3
3.1 金融理论分析 ....................................................................................................... 3
3.1.1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 ...................................................................... 3
3.1.2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3
3.2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分析 ..................................................................... 3
3.2.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配置失衡 ...................................................................... 3
3.2.2 信贷管理机制不畅 ..................................................................................... 3
3.2.3 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 3
4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的改革新思路 .................................... 4
4.1 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的思路................................................................................... 4
4.1.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思路 ............................................................ 4
4.1.2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支持 ............................................................ 4 4.2 农村商业金融的改革思路 .................................................................................... 4
4.2.1 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定位和改革方向 ................................................ 4
4.2.2 邮政储蓄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4
4.2.3 农村商业金融发展的思考 ......................................................................... 4 4.3 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思路 ..................................................................................... 4
4.3.1 当前我国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争论 ........................................................ 4
4.3.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 4 4.4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 4
4.4.1 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 ......................................................................... 4
4.4.2 促进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 4
4.5探索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总策略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6
致 谢 .............................................. 7
附录 .................................................. 8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然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国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增长13.5% 。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4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
2008年1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中央下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对农业生产制订了扶持措施;在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理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
但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金融水平偏低固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但相关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农村发展是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文章的开始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举证。目的是如何完善农村金融经济结构。农村金融现行体系理论上可行的、表面上是完备的,按照这一制度设计,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应该会得到满足。可是从现实来看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呈现出受抑制状态。
究竟原因出在哪里,本文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等方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来说明金融改革在理论上的必要和必然性。文章的最后,根据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运用相关知识得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金融结构作为金融体制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大国,国家对农村金融更应有扶植政策,以促进农村金融对农业服务。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把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主要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它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非正式金融主要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个人借贷、合会、钱庄等。
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设计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两翼,还有非正式金融的客观存在为补充,全面覆盖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但从现实来看,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缺陷。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呈抑制状态。金融机构在农村组织的存款再投入到农村的比例是逐年减少,农村本来稀缺的资金大量流失。
2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节将从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何种地位、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 2(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弊病
我国唯一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19日,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银行成立以来,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业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收购资金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紧紧抓住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贷收息等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保证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有力地支持了粮棉油收购工作。其成立11年来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面临如下问题制约:
一、资金来源不稳定,负债权益比率过高。在1994年成立之初注册资本200亿元,但到1998年初实收资本125.85亿元,只占全部注册资本的62.93%。[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但由于财政历年累积收支不平衡的压力巨大,拨补资金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
二、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是为支持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营运需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发放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在目前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分工制度下,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提供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需求。由于粮食企业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很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进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再贷款资金的回收。
三、资金来源结构失衡,对央行依存度过大。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中,向央行借款的比例在逐年加大。有数据显示:1995—1997年末各项资金来源中从央行借入的款项占资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3.8%、86.4%和88.2%。
四、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早期农业发展银行还承担着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体的各类农业开发和技术改造贷款等生产性贷款和扶贫贷款等功能,目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但后期由于政策调整,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业务功能单一地退化成粮食银行。 五、机构重叠问题严重,管理成本过高。截止2011年末,农发行共有各级各类机构2275个,职工59487人,其中临时工7888人(主要集中在县级支行),每年运营费用50多亿元。县支行以上机构员工占全体职工的35.164%,但关注类贷款仅占22.6%,其中地(市)分行员工占全部职工的17.793%,地(市)分行营业部员占8.019%,两种合计占25.8%,机构重叠问题严重。机构臃肿问题十分突出,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由于以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政策性金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难以适从。
2(2农村商业金融出现的问题
鉴于我国各大商业金融中与农村业务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徘徊在银行边缘的邮政储蓄。因此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作为研究对象。 2(2(1 中国农业银行的现状
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点遍布城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齐全的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农业银行一直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村金融事业。但1994年后为适应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农业银行在剥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和与农村信用社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加快了由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经营战略上开始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开拓业务领域,讲求经济效益。业务经营视角逐步转向城市,目前其在农村的业务主要是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立足于大农业,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在信贷投向上,突出支持“两高一优”农业、“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发展,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农业银行还关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小城镇发展。但在它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错误。盲目的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攀比,认为放弃农村金融市场进入城市才是发展的根本,盲目的求大求洋,放弃了许多效益高的部分农村金融市场,同时也忘记了自己姓“农”的根本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使命。根据中国金融统计年鉴数据,其撤销的主要是存款量较小的县级以下机构,即主要是从农村地区撤出的从1997年末的63676个下降到2011年末的36138个。
二、资产的安全存在隐患。虽然国家剥离了部分不良资产,在资产的质量、结构上有了优化,但由于历史遗留和现实的竞争,信贷资产的质量仍然下滑。据中国农业银行发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不良贷款比较2010年有所下降,降幅为2.73个百分点,为23.44%,但在各大商业银行中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三、金融服务僵化落后。在分业管理体制下,农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狭窄,金融产品价格生硬,利率市场化不到位,金融工具落后等制约其的发展。 事实上农行的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自身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仍然严重。
2(2(2(2 邮政储蓄对农村金融的负面效应
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意在邮政系统内设立邮政储汇局,给予利率倾斜政策,从社会上吸收存款,但“只存不贷”。初衷是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发展到今天邮政储蓄拥有多重优势: 拥有3.5万个储蓄营业网点,自动柜员机(ATM)6233台,POS机4731台;计算机实时处理网络联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00余个县市、34177个邮政储蓄网点,已成为中国网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2011年8月末,储蓄存款余额近1.25万亿元,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居民个人存款市场上的占有率为9.26%。绿卡用户达到9000万户,成为中国第四大发卡行。这些优势,使其在农村快速发展。这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它使得农村本来就很紧张的资金通过“只存不贷”机制倒流向城市,分流了农村资金,削弱了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而且使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失衡,恶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据有关调查显示仅湘潭市邮政储蓄从农村抽走资金30个亿,但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回流的资金只有3.4个亿。
2(3 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缺陷
农村信用社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是由农民自愿入股,由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组建至今,经历了5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虽然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多变,但合作制的性质始终没变,服务“三农”的宗旨始终没变,其信用合作伙伴始终是分布在农村经营着农业的广大农民。1984年,国务院105号文件转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其合作性质,即恢复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这一时期,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从1996年国务院决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开始,农村信用社开始真正走向合作办社的道路。1996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农村
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指出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1999年到2000年间,全国还试点组建了65家市(地)联社、6家省级联社和5家省级信用合作协会。2003年上半年,又试点组建了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自从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资格的相关政策以来,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农村合作金融出现的一些新老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不清。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行脱离,恢复了合作金融的地位,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历年的积累和亏损很难界定是由谁来所有也就是说并没有独立的产权体制也没有使社员与农村信用社建立起稳定的利益机制。这就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无法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且自身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1]。从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初始,在产权制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全体社员对他们出资组建的信用合作社只有名义上的产权归属关系,而实际上的产权所有者却是国家或者集体,这个集体并非全体社员组成的集体,而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比较含混的集体,全体社员作为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地位事实上被架空,他们本该享有的权利绝大多数都名存实亡。农村信用社的产权被人为虚置,产权关系是模糊的。
二、法人治理结构残缺。
农村信用社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产权不清晰,使得其治理结构不健全,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会”制度有名无实。农村信用社的“三会”是指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会制度却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的内容,无法发挥其作用。 其次,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一是现有股金中法人股偏少、个人股和职工股较多,股金结构配置的缺陷,影响股东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出现“搭便车”现象。二是入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信用社职工,文化水平偏低,市场意识、维权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淡薄,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所要求的股东的差距较大。再次,农村信用社制度构建粗化。许多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工作职责不清,平常争权夺利,遇事互相推脱,合力不足,造成极大的内耗。
三、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的缺失以及多元经营目标的冲突。
首先,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几经基本从县级以下区域退出,而农行为了自己的经营目标也渐渐的退出了农村市场。诸多因素是信用社成为了农村市场上的唯一正规金融,这样的局面看似一个绝好的发展机
会,但事实表明:在这种竞争主图和机制缺乏的环境加之信用社本身的缺陷,给它的生存和成长带来了更大的制约;其次,其经营目标主要有合作制目标、政策性目标、盈利性目标以及自己本身的规模经济目标。这众多经营目标的经营方式既不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完成支持“三农”的任务,自身也不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四、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整体经营困难、潜在风险大。 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近几年净资产全部为负值而且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晰,经营管理不善,内部人控制等内在原因,还有一系列外部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一是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损失,如农村信用社交由公社、大队管理,管理的混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时,农业银行也通过多种形式转嫁了一些不良贷款或者呆帐、死帐,造成资产的流失;二是信用社执行国家平衡物价等宏观政策创办保值储蓄而垫付的保值补贴利息:三是农村信用社执行地方政府对于当地经济支持产生的行政贷款所形成的死帐、呆帐。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五、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职权和责任不明确。
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特殊的产权结构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管理体制不流畅。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从产生以来在管理上有一系列的变更,它的管理部门经过数次较大的变更,在系统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县市以上管理机构设置参差不齐。在县市级一般都成立了县市联社,而在市州一级和省一级不同地区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是在人行或银监局设立信用合作社管理办公室,有的成立行业协会,代行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能,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机构。农村信用社管理结构设置的多样化,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统一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整体优势,使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也无法发挥农村信用社资金在更大范围内调剂整合以及发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2(4 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难题
2(4(1农村非正规金融引导缺失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等金融活动.目前,我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包括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等组织形式.其中具有合作性质的组织形式包括小额信贷、合会、资金互助社以及民间集资和互联性信贷交易等。
非正规金融也存在它自身固有的问题。由于范围和规模过于狭小,导致风险无法
有效分散,因此一旦出现了债务危机,可能会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一系列的风险,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有的非正规金融,明显地带有诈骗的性质,会直接损害到社会信用。同时非正规金融更加缺少一个合法化的地位以及法律规则的约束和保障。
2(4(2 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小额信贷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小额现代的实践,我国在小额信贷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小额信贷的顺利实施以及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不足。一方面作为小额信贷的发放主体 ,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小额信贷单笔业务额小,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而且风险大,对信贷工作的态度不积极主动。另一方面广大农户受小农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的影响,不愿意贷款,不敢贷款;由于宣传不到位以及信用观念缺乏导致还款不主动,甚至出现额以逃避债务的现象;得到贷款的农民缺乏经营知识,更有农民改变贷款的用途使得信贷资金不能充分发挥支农的用途,并导致贷款无法到期偿还。
二、农户小额信贷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资金配置难以提高。200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大力度发展农户小额信贷,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农村信用社把小额信贷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但一些基层信用社片面强调小额信贷的推广速度和面积,不按规程办事,放松了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人为地加大了贷款的风险。
三、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制约。因为小额信贷的成本高、风险大但收益低导致了它的财务自理能力是比较的弱,当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相当的困难。
四、没有摆正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开展信贷工作中不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或是过分依赖政府。小额信贷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农户调查、等级评定等而信用社的人员少,不熟悉情况。而政府和村干部去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所以在小额信贷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
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广大农民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对支农资金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加大。据调查有98%的农户有贷款需求,小额信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相对于资金需求旺盛的农村市场,信用社由于组织存款能力差、资金相对较少等原因,
小额信贷在资金的供需上依然存在矛盾。
3 金融理论及其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分析
3(1金融理论分析
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国内外学者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但理论界影响较大的有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及深化理论。
3(1(1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
戈德史密斯作为比较金融学的开创者,通过近6年的悉心研究,提出了金融结构理论。该理论通过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基本经济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剖析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规范了比较金融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FIR),给出了它的计算公式,并且描述了各国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趋势。戈德史密斯所提出的比较金融研究方法和比较金融学的基本内涵已得到各国金融研究学者的认同和采用,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发展理论都是沿着戈德史密斯开创的金融分析方法进行的,是在该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索或直接采用该方法。由此可见,戈德史密斯研究方法在金融界的重要地位。
在金融结构理论中戈德史密斯选择金融相关率(FIR)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 FIR,F,WT
其中,Ft 代表金融活动量,Wt 代表经济活动总量。在此基础上戈德史密斯研究了1860,1960年近百年的经济数据,算出了16个国家的FIR值,以此对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做出定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国家具有不同的金融相关率:处于最高发展层次的是FIR超过1的几个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处于较低层次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委内瑞拉、墨西哥。为了评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戈德史密斯从社会分工理论出发,认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假设消费者的储蓄偏好、投资风险大小均为不变因素,那么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没有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储蓄与投资职能往往是混淆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必须进行储蓄;反之,如果他没有投资机会,储蓄只能是财富的贮藏。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金融活动克服了资金运动中收支不平衡产生的矛盾,一方面它使投资者可以超过本期收入进行支出,另一方面它又为储蓄者本期积累的收入带来增值。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储蓄者还是投资者都非常乐于接受金融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工。并且,通过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的多样化,金融活动为那些没有投资机会的储蓄者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这不仅使他们也能分享投资带来的好处,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戈德史密斯认为经济发展的水平越低,储蓄与投资的要求越简单。随着经济发展,储蓄与投资双方在收益水平、变现能力、安全性、税收负担等方面的要求与预期
也越来越复杂。与此相适应,金融结构也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间接金融成为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发达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与有效配置资金这两条渠道来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提供的选择机会越多,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越强烈,社会资金积累的速度就越快。在资金总量已定的前提下,金融活动越活跃,资金使用效率就越高,因为竞争会保证资金首先流向投资风险小、回收期短、盈利水平高的产业与地区。
总之,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理论认为金融上层建筑加速了经济增长速度,改善了经济活动能力。
3(1(2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麦金农和肖根据多年的研究及当时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于1973年出版了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即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他们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角度,全面地论证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详细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殊性,提出了与传统货币理论通异的政策主张。麦金衣和肖首创的金融深化理论将货币理论与发展理论融为一体,既克服了一般货币理论忽略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特征的缺陷,又弥补了传统发展理论忽略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从而为货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也为发展中国家制定金融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创立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压制的现状,肖认为,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储蓄者的资产选择范围十分狭窄,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重点是金融市场的完善,用价格机制和分权机制代替金融配给机制,拓展储蓄者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区间,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积极推进金融深化,就完全可以依赖国内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必依赖国外部门的储蓄。麦金农则从剖析分割经济入手,论证落后经济进行金融深化的必要性。他认为,对落后经济而言,有限资本得不到有效分配的障碍不是贫穷,而是经济的被分割。经济分割使市场不完全,大量企业和储户被排斥在金融发展过程之外,尤其是支离破碎的资本市场使企业得不到外部市场的融资机会;由此导致金融萎缩;加上政府的人为干预和低利率政策,金融增长过程变得十分艰难。为此,必须建立一个有组织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让企业得到外部的补充资金,形成完善的储蓄与投资机制。麦金农和肖虽然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基本论点和结论却十分相似;麦金农和肖两个人都认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结构体系能有效的动员社会的储蓄、促进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会提高人
们对金融的需求,扩大融资来源,从而刺激金融的成长。
3(2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上,农村金融管理体制上有了较大的完善,而且在农村资金借贷利率、信贷管理方面都有很大改进,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仍然比较明显。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间存在的深刻矛盾本节将从三方面作出原因分析:
3(2(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配置失衡
农村信用社支农后劲不足。目前表面上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三驾马车”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事实上基本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支撑,形成了“一社独大”的垄断局面。农村信用社缺乏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以及差别定价的动力,业务“非农化”倾向明显,多种缺陷导致“一社难支三农”;商业金融支农弱化。近年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机构网点大量从县域农村撤出,上收贷款权限,流动性严重过剩,导致银行盲目竞相追逐大户,资金集中投向热点行业和垄断性行业,客户结构趋同,农贷资金日益萎缩;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只承担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的信贷业务,无力从事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农事业;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将农村仅有的资金“倒流”城市,使本来就紧张而缺乏的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恶化;民间金融以其成本低、手续简便等独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与正规金融形成了强烈的互补,但由于其没有取得合法地位,被视为“草根金融”一直潜行在非明非暗之间,博弈于合理性与非法性之中。
3(2(2 信贷管理机制不畅
商业金融“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相背离以及信贷资金管理集约型与农村资金需求粗放型的矛盾,使得一般的农村企业及大量的个体经营和承包户因资产、销售规模限制很难达到评级要求而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信贷准入限制过严。同时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过于刚性。目前,各金融机构在严格贷款条件的同时,普遍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信贷责任终身追究制,造成贷款责任与利益失衡,责权利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另外小额信贷额度偏小,对种养大户及农村个体加工运输户等5000到10000元的小额农贷授信额度远远不够,从而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户贷款抵押担保艰难,目前县级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大部分农村中小民营企业和种养业农民因缺少担保而被拒于贷款门槛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脱节,由于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周期延长,而目前农金部门仍采取传统的农业贷款发放办法,无
论贷款种类、用途均实行1年以内的贷款期限,正常合理的农业发展资金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3(2(3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建设新农村,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但资金的趋利性导致农村资金正从以下五个渠道不断外流:一、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上收,演变为单纯的吸收存款机构,并将吸收的大量农村资金通过上存流向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二、邮政储蓄以“贴水”揽储方式抽取了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转存央行从农村流入城市,加剧了农村资金”体外循环”。三、农村信用社在赢利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农转非”把资金更多地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非农领域,并以上存资金、网上拆借和购买国债等方式转移资金。四、各商业保险开办存款性的保险业务,抽走了部分农村资金,集中调往城市使用,加剧了农业资本的稀缺。五、从农村起步发展起来的部分农户、个体户、经济组织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逐渐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资产和资金也随之带离农村。在中国金融年鉴对冀、晋、内蒙105个县域调查发现农村资金的流出问题非常严重 。
图 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出情况 单位:亿元
调查项目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信贷资金流出总额 574.24 702.43 861.72 1096.23 1322.17
(1)在人民银行存款 239.97 208.31 246.66 291.79 320.66 (2)上存系统内资金 292.54 452.77 568.64 756.84 950.25 (3)拆除资金 3.2 4.41 6.68 5.16 4.68 (4)有价证券及国债 31.82 25.82 26.94 25.75 37.49 (5)其它渠道流出 6.71 11.12 12.8 16.69 9.09
以上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11)
4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改革的新思路
本章就开始对前面发现的问题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非正式金融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分别探求它们在解除农村金融抑制中的具体思路。
4(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思路
虽然从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来看,目前政策性金融活动在各国金融运行中的相对比重有下降趋势,但是就其内在职能来看,仍然是各国政府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金融措施之一。而对于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策性金融的地位更加重要,并成为应对体制缺陷、协调政府与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关系、提高整体金融运行效率的关键。
4(1(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思路
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实践来看,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一类是美国模式,即由政府发起建立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的运作是市场化运作,依靠专门法律来确定机构的业务经营。一类是日本模式,就是由政府发起设立、并长期保存政府控制的机构。一类是德国模式,实际上是取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的中间形式,即在政府目标与商业运行之间达到最大限度平衡,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复兴开发银行。 回顾历史,我们在1994年建立政策性银行时,基本思路是模仿日本模式,即以政府补贴和非盈利为目标,该模式此后逐渐陷入困境。进入21世纪,改革政策性银行的呼声日渐高涨,农业发展银行应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深化内部改革。对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本文做出如下建议: 一、要避免政策性金融改革思路走向极端,即从预期亏损、财政补贴为基本思路,一举转化为完全商业化运行、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思路。首先根据国际经验,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转型,都是建立在一国金融不断深化、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基础上。这样政策性银行才可能在特定政策目标约束下,游刃有余地进行资金运用和风险控制;其次政策性金融业务涉及的往往是商业金融难以自发解决的领域,多是市场失灵领域。而从国内情况来看,农业发展在内的很多领域还需要大量以非盈利、甚至亏损目标的金融资源投入,也缺乏依靠市场商业化运行的
成功模式。在此情况下,脱离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全面实行业务市场化是不现实的。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是总体趋势,问题在于不能操之过急。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总体上应处于不断强化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时期。例如在农业方面应保持甚至扩大非盈利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建立包括纯政策性、政策性与商业性结合、纯商业性的立体的金融支持体系。
二、对于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质量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发行农业金融证券,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并对筹资成本高于投资收益的差额,财政应给予补贴;利用境外筹资,统一办理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转待业,特别是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亚洲银行对我国农业项目贷款和扶贫贷款的转贷,可由农发行来经营;统一国家支农资金的管理,把国家预算用于农业的资金和其他农业发展项目资金统一存入农发行[1];统筹农发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比如说让邮政储蓄资金与农村政策性银行实现对接,直接购买农村政策性金融债券;同时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老贷款的清收来改善库存结构,督促贷款实体加入保险来抵御自然灾害,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从经营利润、补贴资金、财务资金以及自有资金中抽出一定比例来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三、大力拓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种类,可以将农发行现有的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范围扩大到农、林、牧、副、渔业范围内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支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农业区域扶贫开发作为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贷款用途围绕农、林、牧、副、渔业产品的种植(养殖)、流通或加工转化,提供包括流动资金以及技术改造、仓储等农用设施建设和生产、加工基地、农村生态建设所需的中长期信贷资金。 四、精简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针对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管理成本过高的现状,应加大机构设置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精简机构,减少冗员。截至2011年末,农发行全部贷款6903亿元中,农副产品贷款6737亿元,占97%。完成这种比较单一的政策任务,不需要设立“总行--省分行--地分行--县支行”四级组织机构。撤销地(市)分行后,建立“总行--省分行--县(市)支行”三级机构就能完成其现有职能,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发行的运营成本,还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质量,使政令畅通,从而提高整个农发行的工作效率。
4(1(2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支持
一、加快《农村政策性银行法》的设立进程。发挥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确立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和业务范围,界定政策性亏损与经营,建立企业信贷约束机制,明确财政、政策性银行和承贷单位等三方责任。通过立法,严格规范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行为,防止农业政策性金融过于商业化、财政化,降低“道德风险”,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中央银行应该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实施更为有利的监管方式。实行政策性银行的免交存款准备金的政策,中央银行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再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同时在日常工作要采取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服务于农业发展银行的各项工作。
三、逐步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国家财政可根据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计划,安排利差拨补计划,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本着节约的原则,根据政策性信贷资产的经营需要,确定一定比例的经营费用,保证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需要;在呆帐准备率方面要高于商业银行,从而保证政策性银行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鉴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对农村政策性金融可以免征火少征营业税、所得税,使之保本微利经营,把更多的实惠留给农业、农村和农民。
4(2 农村商业金融的改革思路
在分析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时不能不考虑这个现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内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逐渐远离农村市场,脱离农村经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的基本战略实施以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战略“瘦身”。撤销了大量的分支机构,其撤销的主要是存款量较小的县级以下机构,即主要是从农村地区撤出,其中农业银行机构数从1997年末的63676个下降到2003年末的36138个。与此同时,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以令人惊异的速度从农村金融市场单向筹资,严重恶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4(2(1 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定位和改革方向
一、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定位。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表示,中央确定农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行要积极探索建立县域业务新型经营模式。针对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杨明生表示,首先,要将服务“三农”与提升农行市场价值统一起来,重点支持县域有效金融需求;其次,要将服务“三农”与提高农行核心竞争力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三,要将服务“三农”与推动组织、机制和流程创新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因地制宜、灵活高效、有机衔接的城乡双层经营体系。 另外,还要坚持商业运作,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在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时期,农行必须按照商业运作原则,合理确定农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职能分工和服务重点,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按照产权股份化方向改革农业银行,使之改造为继续姓“农”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农业银行改革的方向
(一)转变发展观念,扎根与农村经济的土壤中。农行发展县域业务已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15-20万亿元。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从农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来看,其优势不在大中城市而在农村,它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应该在农村,可以发挥它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优势,通过资金、网络、队伍、技术等来获得广阔的农村市场。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为商业性金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结合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商业金融完全可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提高资产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贷款发放、审批和收回责任制,科学有效的进行决策,杜绝违纪违规贷款的发放,确保增量贷款的投放效益;建立执行制度不力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放贷责任人,视其责任大小和制度规定,给予必要的经济、行政处罚,并要求其履行保全信贷资产的部分义务;对贷款操作的合规性、手续的合法性、风险程序预测的准确性、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
(三)改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项目
农业银行应顺应市场机制,开展业务创新,为农业提供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性银行,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它收缩网点,减小农贷规模,转移资金等运作都不应受到太多的责难,这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本能。但面对中国特殊国情和农业现状,农业银行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寻求业务创新,在支持农村经济和追求自身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如对于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农村中已经高度市场化产业化的产业部门,农业银行完全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总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为农业银行业务发展调整信贷结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农业银行只有紧跟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定位新市场、推出新举措,整合信贷资源,做好信贷结构调整,才能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相合拍,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4(2(2邮政储蓄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邮政储蓄银行在2006年最后一天通过银监会的审核获准开业,但由于人事任命、注册资本等尚未到位,挂牌时间顺延至今。
从198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通过,邮政储蓄业务成为邮政系统的法定业务;1997年至1999年,出于解决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导致农村金融失血等问题,
央行两度提出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但均被搁浅;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之后,成立邮储银行的论证工作提上日程,直到2006年6月,邮政储蓄银行正式获筹。截至目前,邮政储蓄网点超过37000个,其中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是中国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鉴于以上特点,根据银监会的导向,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三农”,在农村地区开展零售业务。但邮政银行的发展仍然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一、尽管邮政系统有20余年的吸收存款经验,但从银行角度看,邮政行并没有放款经验,更没有现代银行必须具备的中间业务经验,所以在风险管控、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应该加强学习与交流。
二、邮政储蓄的从业人员缺乏金融业务知识,特别是缺乏信贷从业经验,邮储系统只有在现有培训资源上不断充实,构筑一个学习型的金融机构。 三、单一的股权结构、管理归属等问题也是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挑战,应该把股权多元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鉴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三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应当侧重于政策性而淡化其商业性,保证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五、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络和资金优势,把小额信贷这一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金融模式发扬光大,并且与农村信用社形成竞争机制以及共同发展。
4(2(3 农村商业金融发展的思考
对于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金融的争议很多,一种观点是将农村信用社划入农业银行,实施“和二为一”战略,或者由基层农业银行控股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以实现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的统一,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二种观点是农业银行逐步但出农村金融领域,由农村信用社独家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给予农村信用社以优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实现支持“三农”的目标。第三种观点是鉴于现存农村信用社的“银行”特征,改制信用社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重新组建真正意义上的特征,改制信用社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重新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实现农村商业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的互补。
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和目前我国国情来看,上述三种观点都存在着不足。第一种观点,“和二为一”战略,对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难以有效达到支持“三农”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第二种观点给予农村信用社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与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是相驳的,而且竞争机制的缺乏对于目前正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农村信用社也是不利的。第三种观点重新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如果机制不健全,仍将导致原有信用社“体制回归”。因此,
我们认为在对现有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制的分层次改进和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的同时,有农业银行按照市场机制作为农村商业金融主体是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也有助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需要,同样也会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国家可以在政策上要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 4(3 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支持。而种种迹象表明,商业金融机构近年来在农村大有“退兵撤防”之势。值得庆幸的是,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还有一支坚定的金融支农队伍,那就是农村信用社。农民们亲切地称农村信用社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特别是从图5可以知道农村信用社以前在支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做好信用社的改革,加快信用社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无法真正具备合作金融的特征,无法发挥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而且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举步维艰。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务院于2008年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新一轮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始。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4(3(1 当前我国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争论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争论已久,其关键问题是要不要合作,选者何种目标模式。综合当前的思路可以归结为两条:第一是认为体制内的改革已经穷途末路,必须进行改弦更张地进行整体投入。认为中国自建国以来就不存在合作制生存的条件,在当前制度背景下,现有农村信用社体制上不具备向真正合作制过渡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制度变迁恢复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有很大难度,成本较高。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来看,没有必要把农村信用社强行拉回合作金融组织,而应按照兼容合作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第二种观点认为体制内的改革仍然存在希望,通过小幅度的投入可以实现质的飞跃。小生产需要合作,社会化大生产更需要合作,面对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全一面清理整顿、商业银行在农村收缩营业网点的新形势,改造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全面恢复其合作金融的性质,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是适应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文认为,在现有的体制下,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信用社应该走多样化道路,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作为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发展私人合作金融。 4(3(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的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随后,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对改革试点实施的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8省(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决定把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另外的21个省,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进程上,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过程中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重点是增资扩股,将股份制融入合作制,要在原有股权范围的基础上,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扩大入股范围,调整股权结构,提高入股额度,广泛吸收辖区内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在股金种类上可以考虑设置投资股、资格股。其中资格股是社员获得信用社优先、优惠服务而入股的股金,投资股是为获取投资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的股金。投资股社员享有参与经营管理权和高于资格股的股金分红权,投资股不能退股,可以转让和继承。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则应及时向入股社员做出承诺:一是对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二是股金未分红之前,社员在入股金额的若干倍以内,享受国家规定的信用社利率浮动部分下调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三是入股社员有参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监督的权利,其权益受法律保护,让农民真正成为信用社责权利相结合的主人。
二、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应健全内控机制,通过内控制度的落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以适应新形势下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全面性、规范性、有效性和责任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信用社内控制度的现状,应重点健全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贷款发放、审批和收回责任制,农村信用社要成立贷款审批小组,县联社要成立贷款审批委员会,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杜绝违纪违规贷款的发放,确保增量贷款的投放效益;建立执行制度不力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放贷责任人,视其责任大小和制度规定,给予必要的经济、行政处罚,并要求其履行保全信贷资产的部分义务;同时要加大内部检查力度,建立以县联社为内控主体的稽核监察机制,检查财务、信贷业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帮助农村信用社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贷款操
作的合规性、手续的合法性、风险程序预测的准确性、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
三、引入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
信用社要以一种有竞争力的方式整合农村金融资源,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拓宽为“三农”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提供新的适合农户需要,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如发展农户迫切需要的养老储蓄、医疗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农业生产储蓄等专项储蓄品种: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以中间服务为突破口,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金融深化;加强全国电子储蓄网络、商务网络、电子汇兑、结算、结汇硬件设施建设。在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市场时,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信用社在支农业务上要有创新农村信用社应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要将其信贷资金的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增强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增加服务手段,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的机构网点优势,增加为农民服务的金融业务品种。
四、有效化解历史包袱
根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要加大清收力度,同时要尽快成立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各级财政和农村信用社出资,具体负责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剥离和处置工作;或者委托农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代为处置。同时国家要给予农村信用社必要的政策扶持:在管理上应有别于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降低税率: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贷款收入应减免营业税等。为了帮助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防范道德风险前提下,国家可给予农村信用社相应的扶持政策 五、推动信用社的管理权改革
国务院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国家给予适当财政扶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分别确定有关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任。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
4(4 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4(4(1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二重性。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双层的作用。它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一定负面效应。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个体户、私营经济在内的小型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在外部加大国有银行农村金融改革的压力和动力,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存在着这样一些消极的影响:由于缺乏专业经营和不要的外部约束导致高风险;缺乏交易的纪律和法律保障导致纠风不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持续。
二、积极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正因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两面性,我们在对待非正规金融的问题上,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鼓励它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积极的一面,同时创造条件把不利因素得到转化,建立一个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高效运转的农村新型金融体系,在时机成熟时让它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中来。其具体措施有:
(一)完善相关性的制度和信用基础,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监督体系,加强中央银行的管理,补充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按市场化原则“准入准出”,可以考虑放松对民营金融组织的准入限制,同时也可以依法对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或有重大非法违规行为的机构进行清理、关闭、兼并和重组。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进一步完善担保机制。存款保险的建立实施市场化“退出”的必要措施。也有助于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而完善担保机制则有利于业务的拓展,保证机构的资金安全。
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并且合理规范、积极引导,相信它能以其融资速度快、信贷资金低、利率具有弹性、服务态度好、渠道广、回收快、资金利用率高的特点而经久不衰为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建设和谐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4(4(2 促进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一、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其发展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亚洲最贫困的国家孟加拉国,从80年代起许多国家效仿这一做法并创造了具有各国特色的不同模式。先后出现了孟加拉“乡村银行”(GB)、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的农村信贷部、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的一批信贷组织和机构。其本质上是一种信贷方式,但因为它在一些地区成功的实现了正规资金长期以来没能解决的为贫困农户提供有效信贷服务并同时维持自身持续而被许多发展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视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农村金融解决方案。据世界银行统计:到1996年6月底,全世界有近900个小额信
贷项目机构。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至1996年10月在河南、河北、陕西、云南、贵州的一些贫困地区进行了“GB”模式试点。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先后在我国开展了试点工作。探索GB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半官或民间机构实施,强调项目运作规范化,基本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第二阶段为扩展阶段,其显著特征市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上进行推动。至2002年9月,全国90%上的农村次农舍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贷款余额789亿元,有4657万农户得到了信贷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并加速了农村信用社的成长,使之成为支农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二、促进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对策
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农村信用环境优化,推动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化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并将加速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那么我们就因该解除制约它发展的因素,促进它的良好稳定成长。具体的思路如下:
(一)强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
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意义重大,必须加强领导、积极宣传、提高认识。有人认为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大,收益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项调查显示,小额信贷本息回收率平均在85%以上,一些地区甚至达到95%以上,这大大高于我国银行的贷款本息回收率,由此说明我国农村并不缺乏信用;要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从过去狭隘的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不仅自身舍得投入,而且敢于负债经营,实现从不敢贷款到主动要求贷款,从不敢投入到积极选项投入的转变,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6]。
(二)规范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规范建档。信用社要采取合法手段和有效方式,对农户的生产经营、家庭收入、财产和负债情况、农户信誉等进行摸底,评定工作要严格遵守程序,保证质量,建立规范的农户经济档案,公开民主、增加透明度。保证农户信用等级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落实责任、防范风险建立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责任,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农户小额信贷面向千家万户,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单靠信用社来推广显然不够,必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小额信贷制度移植的初期,政府的介入必不可少。农户小额信贷,信用是关键,政府可以协助信用社把好贷前资信评定关、资金使用关和偿贷信用关,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地方政府至少可以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纽带作用,在农户与信用社之间起桥梁的作用。二是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教育农民要建立自己的信用,及时的还清贷款。三是制定规则来约束双方的信贷行为,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我们要认识到政府在推广小额信贷的过程中起的只是“市场增进”的作用,切不可超越职权。
(四)国家加大改革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工作,让整个信贷工作有法律保障;既保障农户的权益同时也让信用社得到良好的发展;建立资金的回流机制,增加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信贷支持和创新体制;建立多层金融体系,在小额信贷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并对小额信贷进行财政贴息等。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新生事务,它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和总结,让这种新的金融解决方案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4(5 探求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总策略
一、加强农村金融组织再造,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完善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要通过改革真正成为社员入股、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着力完善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其次是扭转农业银行近年来出现的“离农”倾向。将农业银行的业务重心定位于县域经济,发挥其支持农业的传统优势。其三要扩充政策性银行的服务功能。改变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只负责国家粮棉油收购贷款管理的经营定位,拓展其业务范围,开办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扶贫等贷款业务,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等开发性金融业务。再次尽快设立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并对其功能加以准确定位,将抽取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业务向农村回流。最后应该引导规范民间融资,使其与农村正规金融形成互补效应和竞争格局,并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积极培育“只贷不存”的农村小额贷款机构。
二、改革和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力度。改革商业银行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基层行、社信贷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简化信贷手续,加大涉农信贷支持范畴;改进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将信贷员的权、责、利紧密挂钩,激发信贷员培植和挖掘新的涉农客户资源;适当提高小额农贷授信额度;根据农村经济自然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适当延长支农贷款的期限,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在担保机构上,既要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和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拓农村担保业务,还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路子,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担保领域。
三、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要逐步建立银行资金反哺回流机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设在农村的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到当地。特别是建立邮政储蓄回流机
制,对邮政储蓄资金按比例用于支农信贷投入,推进邮政储蓄机构与农信社或农发行大额协议存款制度,将资金交由农信社或农发行投入农业或农村地区。同时中央银行要强化“窗口指导”职能,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为向涉农部门提供金融资源的金融主体提供低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扩大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规模和对象,以缓解农村金融部门政策性支农资金的匮乏。
5 结论
发展农村金融依然要重视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金融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来维护农村金融的信用和保证契约得以有效地执行。
本文认为: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农村金融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建立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立足“三农”、适度竞争、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具有适应农村环境的特殊优势,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功能,要致力于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邮政储蓄在农村吸储的资金回流,结合农村保险的推出吸引商业性金融参与农村金融活动。
范文三: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一)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资市场秩序混乱。但是,从目前我国农资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的乐观。首先,我国的农民对于农资市场缺乏敏感性,盲目的去进行种植或者养殖,使得我国农资市场上出现了某种产品因为农民的主观臆断而产量增多的现象,自然会导致销量的落后。同时,加之我国农资市场的检验程序不是十分健全,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在缺乏规范性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农资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科技支持不足。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在销售渠道的探索,还是经济发展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需必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技术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着眼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引进,乃至是技术的再开发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经济,适当的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但是,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农村经济显得十分被动,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3.服务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服务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其他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在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价值由于一些服务体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忽视了自身的作用性,也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服务性质。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来看,需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努力,以便于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长远性的发展。
1.强化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无一不强化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支持政策上还是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说可以指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在现有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不段的进行完善,以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具有坚强的财政后盾。同时,从我国政府角
度出发,还可以更好的协调社会各个方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更好的保证。
2.强化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来说,农存经济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从整体上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仅仅依托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重角度来共同努力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构成我国经济的个各个经济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强化其他经济形势的支持。因此,在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要强化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整体上进行战略调整,使得我国农村经济能够在相对和谐大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3.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部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国的农村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意味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会出现不同的形式。因此,我国要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化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战略部署和规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依托,来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使我国农村经济与自然资源之间形成统一性。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的目标和战略,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调研和部署,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并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到这一规划中来,有重点、有主次的发展当地的农村经济。可见,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全面协调和综合发展的。
4.强化认知。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强化农民的认知,使得农民能够理性的对市场环境,农资需求进行认知,避免因为盲目的遵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说可以根据专家对于市场的预测和评估,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数据,使农民的选择能够在科学的数据支持下进行。再如,可以组织农民集中学习党中央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这样有助于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大方向,不至于农民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强化农民的认知是对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的一种激励。
5.强化技术支持。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其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必然说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将近期我国全国各地的农村新闻事实动态进行公布,使农民能够拥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在农民中开展农业知识的学习,带动农民朋友更好的了解农业知识,了解农村发展的动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进行拓展,拓展一些新的技术,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所需要的技术进行更新,合理的运用技术支持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总之,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开创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无论是从政策的制定到政策的具体实施,还是从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进到科学技术和网络化的具体应用,都需要进行全面化的、战略化的部署,从而全面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与社会整体发展接轨,与社会经济整体形势接轨。
作者:孙丽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政府
(二)
一、当前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无法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而言,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双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买卖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商品价位高,市场监管工作过于薄弱,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农村市场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价格浮动较大,而且消费经济性较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另外,市场秩序规范性检查不够,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颇为突出,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要想改善国民经济就必须要顾全大局,将农业与农村经济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强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把农民增收放到人民共同富裕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形成推动农业与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适当对策降低城市门槛,缩小城乡差距,在政策与体制上保护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强化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城乡发展。
2、加大非农生产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速度。其次,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组织的发展,打破传统界限,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促进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最后,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政府部门要将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改善其生活。
3、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速率
(1)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实在当前的情况下,要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审查,严格执法,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调查,纠正农村土地承包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同时必须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强化组织建设。
(2)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强化基层治理工作,解决纠纷。首先要遵循国家的管理对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切实承担起调解农村土地纠纷,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组织的凝聚力,增强自我调解纠纷的能力。其次是农村土地是归属农民集体的,村集体必须要遵循多数人的意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土地的自我调解。
(3)建立土地流转日常管理机制对当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强化土地流转工作,保证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4、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能单纯的调整某个环节,而要实行全面调整,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向深度与广度进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除了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外,还必须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打造更多精品,使其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步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引导与拉动消费增长,在发展中建立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建设步伐,加大商品流通设施的开发,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同时要加大市场秩序的调整力度,增加消费者的信息,有针对性的重点开发,实行专项整治,完善相关的法律与行业规章,加强监管,引导消费,为城乡居民营造放心的消费市场,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但这种发展却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
作者:谭世锐 单位:大庆市肇州县新福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四)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在目前情况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压力巨大。一是集体财力枯竭。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仅靠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投入;二是向群众筹资难。目前相当一部分村过去群众拖欠的“三提五统”等尚未得到清理,依靠农民自觉自愿地出资进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太大;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众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众对班子信任度不高,导致不愿将资金交给集体进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农村居民老龄化,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镇就业居住,导致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漠不关心。
3.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有些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农村公路现行的管养体制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群众的猜忌和不满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城乡经济资源、打造链接城乡、工农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业、进入农村,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释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依托粮油、果品、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旗舰。
(二)发挥“乡”的优势,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城乡统筹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乡”的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优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给,是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将贯穿整个农村发展全过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虑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宅基地置换,将农民宅基地置换用于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劳动力优势。尽管近些年农村转移输出的剩余劳动力增速下降,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使部分农民仍处于半失业状态,大量“4050”人员和部分青壮年并不愿意背井离乡,农村仍沉淀着大量劳力资源。激活这些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土地
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土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有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技能,引导农民投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三是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农林牧渔业较快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可以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是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业招商促进镇域农业产业升级,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工业招商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小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通过商贸招商促进镇区发展提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使市场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快农村人口聚集。重点镇和小城镇、中心村应逐级分层次定位,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大力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资、扩大消费、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作支撑,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三)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服务按照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像抓农村清洁工程一样,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统筹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重点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统一途径,适当变通政策,允许城乡居民自由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人口平等地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四是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享受保障住房的群体,一向局限在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基本被排除在外。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
积极探索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使农村贫困家庭也能享受城镇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权利。
(五)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农村公路建养运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建立起城乡协调、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农村公路是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体现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把好事变坏,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因此,必须以规划为指导,严格依法建设才能做到科学发展,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郭兵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交通运输局
(五)
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回顾
第二,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在农村所有制结构方面也进行了重大改革,突破了人民公社化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唯一形式的局面,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格局。农村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格局可从农业和非农业两方面来观察。在农业方面,农恳系统全民所有制农场多年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全民所有制农场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结构。30多年来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民还建立起了一批经济联合体,还存在个体经营和私人雇工经营。在非农业方面,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格局更为明显。在中国农村,过去和现在都有一批全民所有制企业在非农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乡镇企业就是立足于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基础之上的。人们形象地譬喻为“四个轮子一齐转”,即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和个人办企业四种经济类型驱动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三,农村经济改革的又一重大方面,是通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和深化了农村社会分工,又为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准备了一个重要条件。第四,30多年来对农产品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先后采取了两项改革措施:第一步,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第二步,适当提高了肉、蛋、禽、水产品的零售价格,并给城市职工以适当补贴。同时,对物价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初步改革,由过去的单一计划价格改变为国家统一定价、浮动价、议购议销价和集市贸易价等多种价格形式。放开畜产品、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的市场和价格,把改革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综上所述,中国30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从总体上说获得了巨大成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最有成效的时期。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特别是农业多
种经营和农村非农产品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农业经济效率也有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加快。
二、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展望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已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今后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同志曾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我国农村能否完成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现在,中央已经确定,在今后10年和“十二?五”计划期间,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粮食生产要上新台阶,同时增加棉花、油料、糖料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力加强林业建设;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努力增产肉、禽、蛋、奶、鱼、茶、果等产品;继续引导农村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要实现今后10年农业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重大措施,包括: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把农村同市场和城市连接起来;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来考虑;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继续抓好科技、教育兴农;进一步积极深化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大扶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积极规划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改革是一个大课题,涉及方方面面。以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研究实践,拟从几个方面就坚持和深化农村改革作一些思考和探讨。第一,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要稳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近8亿人口农村的稳定。而农村的稳定,关键又在于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鼓励和支持农户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在现阶段,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多方面采取必要和可行的措施,包括:加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和健全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实行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即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以抑制和克服农民不愿向土地投入、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的短期行为;加强承包合同管理,并促使其逐步规范化;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逐步解决农村土地分割细碎问题,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继续
坚持发展乡镇企业、乡办企业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方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发展中国家改造以单一农业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实现经济现代化宏伟目标,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经道路。无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如何,都没有也不可能例外。由于国情各异,一国产业结构转变和城镇化道路又必然带有各自特点。今后必须加强对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计划指导,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流动新秩序,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第三,用改革精神实现农村社区整合。农村社区整合就是要组织、协调农村社区内现存的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力量、机构,使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有序地向前发展。换言之,就是要按照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事物发展规律,经过努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不平衡达到平衡,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第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而要实现“生产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关键。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第五,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为今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铺平了发展道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乡镇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领会“小城镇、大战略”的深刻内涵,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抓。由主要领导负责,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期对城镇化工作进行总结和督导。相关职能部门要顾全大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让农民知道城镇化与他们未来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利害关系,主动配合,减少人为的阻力。二是必须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规
划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要不断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要更新规划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改进规划管理方式;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城镇的个性条件,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上做文章,努力营造富有特色的现代城镇风貌。三是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对供水、供气、公交、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公用事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通过多渠道争投资,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城镇建设转为农牧区商品生产、交换和劳动力就业的基地,发挥其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作用,充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作者:张金华 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六)
一、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存在的问题
1、人口方面
就我国人口来说,农村占有的比例较高,且我国人口每年都增长很快,这样就使得我国人均生产指数在国际上排名极其靠后,同时人均纯收入也逐年递减;另外,伴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人均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的全面进步。
2、资源方面
我国目前存在着资源短缺却浪费严重的问题。从建国至今,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而据有关文献研究,这个趋势将会一直持续到2030年。另外,伴随人口增长,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也是一年比一年下降。与此同时,森林资源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资源,其覆盖率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生态性能,而就这个指标来说,我国远远不到国际平均标准30%。
3、生态环境方面
据我国遥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土流失大量国土面积,这个值约占世界总量的两成,而水土流失致使大量的肥料养分也跟着消失。另外,我国的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每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同时,管理不善让大量的草场出现退化的现象,水质、耕田的污染也阻碍了农村进步的脚步。
4、农民负担方面
近年来,伴随各种农村减负措施的不断出台,农民负担与上个世纪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各地因农村负担过重引起的上访问题还是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工作。
5、农民对工业化贡献结果方面
实践表明,农村为当今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还提供了劳动力与资金,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的资金积累阶段相当漫长,致使农民收到工业发展的利益需要更长的阶段,而因价值不能及时补偿,致使很多农村不能拿出更多的收入支持社会的其他事业。
6、国家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方面
就目前来说,国家对各地的事业投入方面不是很均衡,致使很多地方的各项事业难以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同步。(1)对科研单位拨款不
足,至少诸多科研项目因资金不足难以与时俱进;(2)很多地方的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农村很多子女因经费短缺而中止学业。而教育水平跟不上就让很多适龄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致使不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村,也就难以让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3)很多地方的卫生经费不足,致使农村看病难、不看病的事情较为常见;(4)经济跟不上,农村的文化消费方面也相对落后,致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发展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7、贫富差距方面
近年来,贫富差距悬殊在城市与农村中也较为明显。而因为在这些富人中,有一部分人是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暴富,致使很多人心理上不能接受,进而对社会的公平公正也产生了怀疑。
8、社会结构方面
就目前来说,我国社会结构调整也需要加快脚步,人口的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而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若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显然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另外,还有很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高,致使经济发展的脚步受到阻碍。
9、社会风气方面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社会价值标准没有明确化、社会风气腐败、治安不稳、腐败频现的现象,对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途径
1、调整发展观点,采取合适的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采取合理的发展战略与措施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当地领导干部的政绩,转变当前某些地方重经济轻社会的片面选择,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
2、创新制度,加快社会转型
应该创新相关制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将封闭的城乡体制打破,建立创新的就业新机制;改进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在政策上对农村的各个薄弱环节加以扶持,从促发展、助教育、学科技、重保障几个环节入手,在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实现其社会全面进步。
3、建立集约型经济体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结合我国实际,采用相应的集约化技术,建立集约型的经济体系;同时,保护环境,采用相应的清洁型技术与无污染技术,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协调起来。
4、加强法制与民主建设,保障社会稳定
通过一些文艺演出中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实现对其的素质教育,进而让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匡正。同时对各种社会腐败现象要严厉打击,同时配合彻底的整治,进而将丑恶现象清除。另外,要不断加强民主建设,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村的城市化脚步。
三、结语
总之,新时代的新农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农村,更是社会进步、健康发展的新农村,应该把建设农村的全面进步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加以实行,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并驾齐驱。
作者:徐莉 单位:山东诸城市人民政府龙都街道办事处
范文四: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发展农村经济问题
姓 名: 吴昊
学 校: 潢川电大
1141001262271 学 号:
指导教师: 刘卓芳
定稿日期: 2013年12月12日
- 1 -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一、 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3 (一)农民收入比较低??????????????????????3 (二)农业科技发展滞后?????????????????????4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4 (四)农民贫富差距很大?????????????????????4 二、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5 (一)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5 (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 (三)大力发展农业科技?????????????????????6 (四)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6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 参考文献???????????????????????????8
- 2 -
浅谈发展农村经济问题
摘 要:农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党中央、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成本高、投入大、效益低、科技含量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工业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 经济问题 农村经济 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较快、效益比较好,但经济的繁荣集中表现在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民收入比较低、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民贫富差距大、农业投入相对少等现象。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鉴于农村经济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研究发展农村经济问题就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探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有效对策,尽快解决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快速发展。
(一)农民收入比较低
当前,农村农的产品产量递增趋势并不是很理想,一些农产品产量时高时低,农民增产增收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因为有的地区遭受洪涝、旱灾等,引发了农产品产量普遍持续降低的现象,导致了农产品单位产量明显降低。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农产品低价运行、频繁波动,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等不良趋势。取消最低农产品保护价格收购以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粮食丰收却减收。农业的整体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主要由于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含量比较
- 3 -
低,既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也不能稳定农产品的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竞争,争相调低农产品价格,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收入与效益。而且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压缩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二)农业科技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农业科技对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贡献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从而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缓慢。例如,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虽然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所以说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另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力量非常薄弱。目前,我国县以下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受到经费短缺、人员外流、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不灵等因素的困扰,多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和单位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无力农技推广。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剩余劳动力过多,是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国农村资源极为丰富,可谓是地大物博。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大,人均占有资源相当比较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按照我国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合理的农业劳动力数量比较少,必然就催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也必然会带来农业资源总量的持续下降,而农业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也会持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这样,明显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不 利于农业规模经营,更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农民贫富差距很大
农民贫富差距大,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劲。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贫富差距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
- 4 -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财富逐渐在向少数人聚集,而多少人则生活刚刚解决温饱,甚至没有解决温饱,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异常艰巨。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则大部分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严格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对策:
(一)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要严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与原则,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要积极发展农业新的品种,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花卉以及园林产品等,进行大规模种植,真正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此外,要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抓好优质水稻、烤烟、瓜果、牲畜、水产品等的生产发展,以优质农产品挤占市场。依托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 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要把培训农村劳动力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着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既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农业生产现场向农村劳动力传授先进实用技术,认真帮助他们提高运用农业
- 5 -
实用技术的能力。此外,要稳步推进小城镇化建设,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以及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内外转移相结合,逐步降低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与经营。
(三)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1.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工作
要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研的必须经费及设施投入。在以政策环境吸引企业、民间组织甚至个人向农业投资的同时政府要区分科技知识类型及其对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公益程度而有选择的投资,加大公益程度高的农业科研、教育及推广应用项目的投资力度并明确其投资的最低增长幅度。
(四)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就要按照资源、资产、资金和技术集中的原则,通过利率、税收、贷款、融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与优惠,重点向农业产业倾斜。要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率好、质量优的农业产业。同时,要结合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组建一批市场好、效益高、潜力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的农业产业企业群体。并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逐渐实现大、中、小企业有益互补、相互依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以及现代化程度,防止恶性循环竞争。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 一要加强监管,要制定规划,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二要加紧落实三农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资金投放。三要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个人、集体及各种经济主体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
- 6 -
2.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搞好农村生态环境
要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为中心,继续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搞好大型灌区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在水利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在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总之,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农村精神方面的同步发展。只有在农村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农村经济才会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 7 -
参考文献:
[1]范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与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8). [2]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论坛,2005,(4). [3]陈玉光.依靠科技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刘斌.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马晓河.农民增收成破解三农问题核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17 [6]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 对策,,,(政策研究,2008(3) [7]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 建议,,,(河北企业,2008(12) [8]孟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新 科教,2010(9)(
下面是赠送的中秋节演讲辞,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 8 -
中秋佳节演讲词推荐
中秋,怀一颗感恩之心》
老师们,同学们:
秋浓了,月囿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亐,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昡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囿,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囿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囿,在返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讳什举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讱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囿,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囿的时节。返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迕亲情;返个时节,盼望团囿、追求团囿、享受团囿……返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 9 -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讲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怃故乡”、“但愿人长丽,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返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俆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讱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怃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怃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囿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呾怃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呾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迖并福,没有烦恼,永迖快乐! 一、活动主题:游名校、赏名花,促交流,增感情
二、活动背景:又到了阳昡三月,阳光明媚,微风吹拂,正是踏青昡游的好时节。借昡天万物复苏之际,我们全班聚集在一起,彼此多一点接触,多一点沟通,共话美好未来,不此同时,也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压力。 相俆在返次昡游活劢中,我们也能更亲近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同时吸收万物之灱气的同时感受名校的人文气息。
三、活动目的:下面是赠送的励志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上面才是您需要的正文。
十年前,她怀揣着美梦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十年后,她的梦想实现了一半,却依然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作为十年后异乡的陌生人,她将何去何从,
笔记本的字迹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了,我还是会去翻来覆去的看,依然沉溺在当年那些羁绊的年华。曾经的我们是那么的无理取闹,那么的放荡不羁,那么的无法无天,那么轻易的就可以抛却所有去为了某些事情而孤注一掷。
- 10 -
而后来,时光荏苒,我们各自离开,然后散落天涯。如今,年年念念,我们只能靠回忆去弥补那一程一路走来落下的再也拾不起的青春之歌。从小,她就羡慕那些能够到大城市生活的同村女生。过年的时候,那些女生衣着光鲜地带着各种她从来没有见过的精致东西回村里,让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其中有一个女孩是她的闺蜜,她时常听这个女孩说起城市的生活,那里很繁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大家衣着体面……这一切都是她无法想像的画面,但是她知道一定是一个和村子截然不同的地方。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这个闺蜜一样走出村子,成为一个体面的城市人。
在她十八岁那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依然跟随闺蜜来到了她梦想中的天堂。尽管在路途中她还在为父母要和她断绝关系的话感到难过,但是在她亲眼目睹城市的繁华之后,她决心要赚很多钱,把父母接到城市,让父母知道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可是很快,她就发现真实的情况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闺蜜的光鲜生活只是表面,实则也没有多少钱,依赖于一个纨绔子弟,而非一份正当的工作。而她既没有学历、又没有美貌,也不适应城市生活,闺蜜也自顾不暇,没有时间和多余的钱帮助她。这样的她,连生活下去都成问题,更别说赚大钱了。倔强的她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坚定要作为一个异乡人留在这里打拼,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一开始,她只能做清洁工、洗碗工等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住在楼梯间,一日三餐只吃一餐。周围的人对于一个年轻女孩做这类型工作都会投以异样的眼光,在发现她一口乡音的时候就立即转为理所当然的表情。自尊心强的她受不了这两种目光,在工作的时候默默地留意城市人说话的语音语调,和内容。
当她做到说话的时候没有人能听出她来自乡下的时候,她开始到各家小企业应聘。虽然她应聘的岗位都是企业里最基层的职位,但是她依然到处碰壁。最后终于有一家企业愿意聘用她,但是工资只有行情的一半,而且工作又多又累。尽
- 11 -
管如此,她还是签了合同上班了。她每天都要战战兢兢地等待同事们的叫唤,偷偷地观察别人,谦卑地请教别人关于工作上的问题。也许是她的态度良好,工作尽责,同事们都愿意在空闲的时候教她一些东西,让她受益匪浅。她一天一天地学习着、进步着,慢慢脱离了以前乡下的生活,一步一步地走进城市。
1. 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
2. 领略优美自然风光,促迕全班同学的交流,营造呾谐融洽的集体氛围。 3. 为全体同学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4. 有效的利用活劢的过程及其形式,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班级的发展呾迕步。 四、活动时间:XX年3月27日星期四
五、活动参与对象:房产Q1141全体及“家属”
六、活动地点: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
七、活动流程策划:
1、27日8点在校训时集吅,乘车
2、9点前往华农油菜基地、果园,赏花摄影
3、10点30,回农家乐开始做飡,迕行“我是厨王”大比拼
4、1点30,收拾食品残物,开始集体活劢
- 12 -
5、4点,乘车迒校
八、职能分工及责任定岗
1、调研组:负责前期的选址、策划的撰写、实地耂察、交通工具的联系呾检验
组长:金雄 成员:吴开慧
2、安全俅卫组:负责登记参加昡游的人数,乘车前的人数的登记,集体活劢时同学的诶假的実批,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教育,午飠制作的人员分组
组长:徐杨超 成员:王冲
3、食材采购组:根据昡游的人数呾预算费用吅理购买食材
组长:胡晴莹 成员:何晓艺
4、活劢组织组:在车上、赏花期间、主要是做飡完后的集体活劢期间的活劢的组织
组长:武男 成员:冯薏林
5、厨艺大赛组织组:负责挃导各个小组的午飠的准备,最后负责从亐个小组里推荐的里面选出“厨王”,厨王昡游费用全免,
组长:朱忠达 成员:严露
6、财务组:负责财务的报账及最后的费用的收取,做好最后的决算向全班报告
- 13 -
组长:杨雨
7、督导组:负责检查各组的任务的完成及协调各小组的任务分工
组长:叶青青
【泤】以上只是大致的责任定岗,组长负主责,各小组要相亏配吅,相亏帮劣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认真完成任务
九、注意事项
1、分组要尽量把做事积极的不不太积极的搭配,每组里都要有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要起带头作用
2、食材的购买不要太复杂了,先前想出菜谱,然后组织大家学习下烹饪知识,泤意食材购买的质呾量
3、泤意提醒大家手机充足电,随时俅持通讯畅通,有相机的同学带上相机,组织大家多拍几张全家福
4、游戏最好要能吸引全部人参加,让同学们能增加了解,班委们能更好的了解同学们的劢态,增迕感情
各组应在规定时间前把活劢准备情冴向督导组报告,出现紧怄情冴要第一时报告。督导组也可以及时把活劢的准备情冴在班委群公布,实时亏劢。
- 14 -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返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返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劣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劣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并福!
《鹰之歌》高尔基,俄罗斯, 时间:2011-12-26 作考: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圀,望着海。 太陽高高的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着石头。沿着山谷,在黑暗中、在飞沫里,山泉轰隆隆地冲击着石头,迎着大海奔腾耄去。雪白的、激烈的山泉,完全浸在泡沫里,它切开山岭,怒吼着倒入海去。 忽然,在蛇所呆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伡、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他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但是,马上看出返鸟儿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他爬到那受伡的鸟儿跟前,面对着他轻声地说: "怂举啦,你要死了举?"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回答说。 "啊,我美好的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举是并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举近的看到天的。唉,你返可怜虫。" "那有什举了不起。天举?空空洞洞的,我怂举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返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儿返样回答。他听了那鸟儿的胡言乱语,心中暗暗好笑。耄且,蛇迓返样想: "哼,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迓不是一样,大
- 15 -
家都要埋入黄圁,都要化为灰尘的?"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的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水穿过灰色的石头滴下来,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返腐臭的气味。鹰使出全身精力,悲哀耄痛苦地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好呀!我要把敌人紧压在胸膛的伡口上,让我的血呛死他。哦,战斗是多举并福啊!" 但是,蛇却想到:"天上的生活吗,哦,大概的确是很愉快的吧。要不然为什举他要呻吟呢?" 他给那自由的鸟儿出了个主意。 "哎,那举,你挪到山谷边,跳下去。也讲翅膀会把你托起来,你就可以在你的世界里再活一些时候啦。" 鹰颤抖了一下,高傲地叫了一声,顺着石头上的黏液滑到悬崖边上。到了边上,他伸开翅膀,胸中吸足了气,眼睛里闪着光辉,向下面滚去。他像石头似的顺着山崖滑下去,迅速地下坠。啊,翅膀折断,羽毛也掉下了。山泉的波浪把他卷入,泡沫里映着血,冲到海里去。海浪发出悲伡的吼声撞击着石头,那鸟儿连尸体都看不见了。 蛇躺在山谷里,对于那鸟儿的死亡,对于那向往天空的热情,想了很丽。他泤视着那令人看了总要产生并福的幷想的迖斱:"那死去的鹰,他在返没有底、没有边的天上,究竟看见了什举呢?象他返样,为什举在临死的时候,要为了热爱飞到天空中去耄心里苦恼呢?嗨,我只要飞到天空中去一次,不丽就可以把返一切看清楚了。"说了就做。他盘成一圀儿,向天空中跳去,象一条窄长的带子似的,在太陽光下闪耀了一下。 天生要爬的是飞不起来的,返他忘记了。结果掉在石头上,嗯,不过没有摔死。他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你们瞧哇,飞到天空中去有什举好呀?好就好在掉下来了吗?嘿嘿,可笑的鸟儿呀,他们不懂得地上的好处,呆在地上就发愁,拼命想飞到天空中去,到炎热的天空中去追求生活。天上不过空空洞洞,那里光明倒是很光明的。但是没有吃的东西,没有支持活的东西的立脚点。嗨,为什举要高
- 16 -
傲呢?为什举埋怨呢?为什举要拿高傲来掩飣自己的狂热的愿望呢?自己不能生活下去,为什举要埋怨呢?哼,可笑的鸟儿呀。不过,现在我再也不会受他们的骗了,我什举都懂得了,我见过了天。我已经飞到天空中去过,耄且把天空打量了一下,认识到了掉下来的滋味儿。但是没有摔死,自俆心倒是更强了。哦,让那些不喜欢地上的,靠欺骗去生活吧。我是懂得真理的,他们的口号,我不会相俆了。我是大地的造物,我迓是靠大地生活吧。"于是,他就在石头上自豪地盘成一团。 海迓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冲击着海岸。在浪涛的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儿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得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就是生活的真理。啊,勇敢的鹰,在呾敌人的战斗中,你流尽了血。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你那一点一滴的热血将像火花似的,在黑暗的生活中发光。讲多勇敢的心,将被自由、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燃烧起来。你就死去吧。但是,在精神刚强的勇士们的歌曲里,你将是生劢的模范,是追求自由、光明的号召。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伟大的渴望》尼采 ,德国, 时间:2011-12-25 作考: 尼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百度搜藏 百度空间 豆瓣网 复制2 哦,我的灱魂哟,我已教你说“今天”“有一次”“先前”,也教你在一切“返”呾“那”呾“彼”之上跳舞着你自己的节奉。 哦,我的灱魂哟,我在一切僻静的角落救你出来,我刷去了你身上的尘圁,呾蜘蛛,呾黄昏的暗影。 哦,我的灱魂哟,我洗却了你的琐屑的耻辱呾鄙陋的道德,我劝你赤裸昂立于太陽之前。 我以名为“心”的暘风雨猛吹在你的汹涌的海上;我吹散了大海上的一切于雾;我甚至于绞杀了名为罪恶的绞杀考。 哦,我的灱魂哟,我给你返权利如同暘风雨一样地说着“否”,如同澄清的苍天一样的说着“是”:
- 17 -
现在你如同光一样的宁静,站立,并迎着否定的暘风雨走去。 哦,我的灱魂哟,你恢复了你在创造不非创造以上之自由;并且谁如同你一样知道了未来的贪欲? 哦,我的灱魂哟,我教你侮蔑,那不是如同蛀一样的侮蔑,乃是伟大的,大爱的侮蔑,那种侮蔑,是他最爱之处它最侮蔑。 哦,我的灱魂哟,我被你如是说屈服,所以即使顽石也被你说服;如同太陽一样,太陽说服大海趋向太陽的高迈。 哦,我的灱魂哟,我夺去了你的屈服,呾叩头,呾投降;我自己给你以返名称“需要之枢纽”呾“命运”。 哦,我的灱魂哟,我已给了你以新名称呾光辉灿烂的玩具,我叫你为“命运”为“循环之循环”为“时间之中心”为“蔚蓝的钟”! 哦,我的灱魂哟,我给你一切智慧的飢料,一切新酒,一切记不清年代的智慧之烈酒。 哦,我的灱魂哟,我倾泻一切的太陽,一切的夜,一切的沉默呾一切的渴望在你身上:——于是我见你繁茂如同葡萄藤。 哦,我的灱魂哟,现在你生长起来,丰富耄沉重,如同长满了甜熟的葡萄的葡萄藤!—— 为并福所充满,你在过盛的丰裕中期待,但仍愧报于你的期待。 哦,我的灱魂哟,再没有比你更仁爱,更丰满,呾更博大的灱魂!过去呾未来之交汇,迓有比你更切近的地斱吗? 哦,我的灱魂哟,我已给你一切,现在我的两手已空无一物!现在你微笑耄忧郁地对我说:“我们中谁当受感谢呢?” 给不考不是因为接受考已接受耄当感谢的吗?赠贻不就是一种需要吗?接受不就是慈悲吗? 哦,我的灱魂哟,我懂得了你的忧郁之微笑:现在你的过盛的丰裕张开了渴望的两手了! 你的富裕眺望着暘怒的大海,寻觅耄且期待:过盛的丰裕之渴望从你的眼光之微笑的天空中眺望! 真的,哦,我的灱魂哟,谁能看见你的微笑耄不流泥?在你的过盛的慈爱的微笑中,天使们也会流泥。 你的慈爱,你的过盛的慈爱不会悲哀,也不啜泣。哦,我的灱魂哟,但你的微笑,渴望着眼泥,你的微颤的嘴唇渴望着
- 18 -
呜咽。 “一切的啜泣不都是怀怨吗?一切的怀怨不都是控诉吗!”你如是对自己说;哦,我的灱魂哟,因此你宁肯微笑耄不倾泻了你的悲哀—— 不在迸涌的眼泥中倾泻了所有关于你的丰满之悲哀,所有关于葡萄的收获考呾收获刀之渴望! 哦,我的灱魂哟,你不啜泣,也不在眼泥之中倾泻了你的紫色的悲哀,甚至于你不能不唱歌!看哪!我自己笑了,我对你说着返预言: 你不能不高声地唱歌,直到一切大海都平静耄倾听着你的渴望,—— 直到,在平静耄渴望的海上,小舟飘劢了,返金色的奇迹,在金光的周围一切善恶呾奇异的东西跳舞着:—— 一切大劢物呾小劢物呾一切有着轻捷的奇异的足可以在蓝绒色海上跳舞的。 直到他们都向着金色的奇迹,返自由意志之小舟及其支配考!但返个支配考就是收获葡萄考,他持着金刚石的收获刀期待着。 哦,我的灱魂哟,返无名考就是你的伟大的救济考,只有未来之歌才能最先发见了他的名字!真的,你的呼唤已经有着未来之歌的芳香了。 你已经在炽热耄梦想,你已经焦渴地飢着一切幽深的,回响的,安慰之泉水,你的忧郁已经憩息在未来之歌人祝福里! 哦,我的灱魂哟,现在我给你一切,甚至于我的最后的。我给你,我的两手已空无一物:——看啊,我吩咐你歌唱,那就是我所有的最后的赠礼。 我吩咐你唱歌——,现在说吧,我们两人谁当感谢?但最好迓是:为我唱歌,哦,我的灱魂哟,为我唱歌,让我感谢你吧!——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最美的散文《世界卷》,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
- 19 -
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囿满!
- 20 -
范文五: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长远来看,只有切实改进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把农业发展与解决农民生存基础问题相结合,把发展农村经济与改造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把发展农民人口素质与塑造农村人文环境相结合,才能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一、前言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总理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