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主子避女人如蛇蝎
大家也没在言语,各自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那千绝吃东西无论是起筷、咀嚼、都散发出优雅.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上官赫晨虽说不似那么优雅,却有一种江湖儿女的豪放,倒也无伤大雅.
反观自己,咳咳虽然说放在现代没啥不一样。但在这里,尤其是在这两个男人比女人还女人的优雅高贵之态的吃相,上官晴深深地被打击了。
上官晴一路在欣赏纯天然的自然气息。看看这,看看那。双眼不停的放光。
在现代,她很忙没空去旅游。顶多就去乡镇上玩玩,但却没离开过那座城市.
三个人连赶了四天的路,终于在快到京城的边镇上找到一间客栈住了下来。
路途中,上官赫晨不断向上官晴介绍事物,美食和一些蓝国的风俗.
例如:六月二十六的花灯节。传闻是三百年前,那时蓝国还未有灯笼这一种东西,是一个美丽并且心灵手巧的女子,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做出来的。为百姓做了极大的贡献。
人们也可以在晚间读书、逛街、聊天等。那时皇帝便把那女子的生辰作为花灯节的日子是感谢那女子的贡献。花灯节由此得来。
八月十五是女儿节。在那天,未出嫁和未指婚的女子要绣一些荷包作为送给心上人的礼物。
若男子也有意的话便要回赠给对方一个信物,次日便可提亲,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不顺利的。
听到这个女儿节,上官晴不禁想到七月七的七夕节。唉~果然,不管在哪个时空,哪个时代。爱情的节日总是无处不在。
相对于上官赫晨滔滔不绝的细说。千绝则是沉默寡言.除了吃饭休息时,
上官晴就没听他说过一句话。就连那吃饭休息时都是“嗯”字作为回应.
千绝不为所动,仍然站直了身子.不知是在思考些什么,没听见上官晴的声音,还是故意不理她。
上官晴见此,也不气馁,本来他就是个冰山。她只是好奇他为何会站在这里,以往吃完晚饭后,他都是自己先回房间的。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吗,说出来,或许我能给个建议或分析。”
千绝微微侧身,转过头来,俯视着比自己矮一个头却一脸笑容的女子。这些天,他虽然不常说话,却有注意这个对事物的好奇,有点啰嗦~比平常女孩家多了一份自然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真实,少了一份做作还算不讨厌。
见千绝凝视着自己,却未开口说话,想必,是在纠结要不要相信自己吧~
于是上官晴再接再厉道?“你放心,无论你说出来的是什么,我都不会告诉别人的。”
或许是上官晴真诚的态度,千绝冷冽的气息暖和了一点,微微开口道?“早点休息。”
上官晴望着千绝走的背影,手不自觉的摸了摸鼻子。心想?真是个怪人~
上官晴三人已准备就绪.上官赫晨说:“等会到京城中心时,千绝会回王府,所以晴儿回家时别多说,知道吗,”
她心里有一个疑问,这样的千绝与传说中的七王爷很相像,除了不与女子说话,额,他昨晚跟她说了四个字。虽然是四个字,那也算吧~嘻嘻.
上官晴来到丞相府的大门前,门牌上写着大大三个字丞相府,门没有像别人一样镶点金去显富贵,很普通地一扇大门。看起来,丞相蛮清廉地~
上官赫晨没有告诉父母今日回来,只是在信中说,妹妹已寻回即日回京,勿劳心~上前敲了敲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来开门地是一个小厮,那小厮一见到上官赫晨,喜形于色,大呼:“二少爷回来拉,奴才马上禀报夫人.”
米折网|http://9kuaigou.uz.taobao.com
范文二: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
【副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作者简介】
【发表日期】
【原文出处】列宁全集第15卷1907.2-1907.6/列宁全集(第2版) 【分类】列宁全集第15卷
【提要】
【关键词】列宁/列宁全集
【英文提要】
【原文刊期】
【文章来源】
【序号】023
【制作者】
【编者按题解】
【中图法】
【出版社】
【注释】
[78]“优美地躬背哈腰”这一诗句出自俄国诗人尼?阿?涅克拉索夫的讽刺诗《摇
篮曲》。这首诗通过一个官僚的太太在摇篮旁唱歌催儿子入睡的形式,对俄国官僚进行
了辛辣的嘲讽。列宁借用上述诗句讽刺自由派官吏仪表堂堂而灵魂卑污。——118。
口蜜腹剑
(1907年3月25日〔4月7日〕)
国家杜马中关于土地问题的辩论是大有教益的。必须详细谈谈各个政党领袖的发
言,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发言的内容。
毫无疑问,土地问题的主要之点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态度。农民为了获得土地,
正在进行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斗争。各个政党对这一斗争采取了什么态度呢?
社会民主党人直接地公开地提出了不经赎买地转让土地的要求。社会民主党代表策
列铁里在他的发言中有力地证明了保卫地主财产“权”的谬误,说明这种财产是掠夺来
的,指出认为私有财产不可剥夺的言论是十足的伪善,驳斥了首席大臣不把人民的利益
而把一小撮同国家政权血肉相联的地主的利益视为“国家利益”的看法。
如果再加上策列铁里同志在他发言的末尾提出的建议——把问题交给各个地方土
地委员会(当然,是经普遍、直接、平等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的)审议,那就可以对
无产阶级在土地问题上的立场得到一个完整明确的概念了。否定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明
确地规定改革的方法是一切通过地方委员会,——这就是说农民的利益应压倒地主的利益。不经赎买地转让,——这就是说,彻底捍卫农民的利益,同地主的阶级私利进行毫
不妥协的斗争。
现在来谈劳动派。卡拉瓦耶夫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不经赎买地转让”这个原则。
这位农民代表在提出人民对地主的要求时不如工人代表那样坚决。没有明确地提出把问
题交给各个地方委员会的要求,对于自由派(立宪民主党人)想撇开人民、把一个尖锐
问题交给专门委员会去讨论而不拿出来公开讨论、不让人自由批评的阴谋没有表示反
对。尽管这位劳动派的发言同社会民主党人的发言比起来还有这些缺点,我们还是应当
承认他是捍卫农民的事业而反对地主的。这位劳动派使人民看清了农民怎样处于水深火
热之中。他反驳了叶尔莫洛夫及地主阶级的其他维护者否认必须扩大农民占有的土地的
结论。他确定了农民至少需要7000万俄亩土地,并且说明地主、皇族和其他方面可以
用来满足农民需要的土地在7000万俄亩以上。再说一遍,尽管有我们着重指出的那些
缺点,他的发言的总的精神还是诉诸人民,一心帮助人民擦亮眼睛??
我们看看立宪民主党人库特列尔的发言。那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他的发言使我
们感到,刚才是一个十分彻底地维护农民(社会民主党人)或是不够坚决地维护农民(劳
动派)来反对地主的人们的阵营,而现在是一个地主的阵营,这里的人知道“让步”不
可避免,但是在竭力设法少让一些。
库特列尔说他“同意”劳动派,“同情”劳动派,这完全是为了把他所谓的必须对
劳动派的法案马上进行限制和删减这颗苦药丸包上一层糖衣。库特列尔的整篇发言充满
了反对社会民主党人和反对劳动派的各式各样的论据。
为了说话有根据,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分析库特列尔的发言。
一开头是先向劳动派行屈膝礼。立宪民主党人同意基本思想,他热烈地同情??但
是??但是??劳动团的法案“不限于实现帮助农民解决缺少土地的问题这个简单明了
的任务,而是更进一步,力求根本改造现存的全部土地法律关系”(引文都是根据《同
志报》的报道)。
总之,口头上“同情”庄稼汉,实际上限制庄稼汉的要求。口头上支持庄稼汉,实
际上支持地主。
而且,库特列尔还要杜马相信,劳动派不限于实现一个简单明了的任务!读者想想
吧:劳动派直截了当提出了7000万俄亩土地。应当把这些土地从地主手里转交给农民。
这还不“明了”,还不“简单”啊!!
为了“明了”起见,就得谈谈劳动土地份额、消费土地份额以及1861年的份地份
额。于是库特列尔先生谈呀,谈呀,谈个没完。他在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滔滔不绝地
把废话塞满听众的耳朵,为的是得出一个结论:要使农民的份地达到1861年的土地份
额,“照我看来??还差3000万俄亩”,而即使达到了,也还是比消费土地份额低。
如此而已。这就是他在需要多少和满足多少这个问题上所谈的一切。
可是,这难道是对7000万俄亩的要求的回答吗?可敬的“人民自由”的骑士,你
不过是在支吾,你不过是在搪塞!到底应不应当把7000万俄亩土地交给农民呢?应当还是不应当呢?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些遁词的本质,我们用最新的土地统计材料的总计数字来证实
劳动派提出的数字。根据1905年的调查,私人的土地共有10170万俄亩。其中村团和协作社共有1580万俄亩;不满20俄亩的占有者拥有320万俄亩;20—50俄亩的占有者拥有330万俄亩;50俄亩以上的占有者拥有7940万俄亩。最后一种占有者的人数总共
是133898人。也就是说,他们每人平均拥有594俄亩土地。假定我们给这些老爷每人
留下50俄亩。总共是690万俄亩。从7940万俄亩中减去690万俄亩,就能有7250万
俄亩地主土地空出来,这还没有把皇族、官家、教会、寺院等方面的土地计算在内。
我们看到,劳动派所确定的农民能够而且应当获得的土地数量还不十分准确,尽管
总数(7000万俄亩)接近于实际。
总之,立宪民主党人先生们,劳你们驾给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应不应当让地主给
农民7000万俄亩土地?应当还是不应当?
我们的前任大臣、现在的自由派伪君子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象晨祷前的魔鬼那样
着忙,发急地叫喊:
“这种权利(即劳动团法案所说的土地权)不是等于挤进已经住满了人的屋子的权利吗?”
真妙,不是吗?关于7000万俄亩的问题被躲过去了。这位自由派老爷给农民的回
答就是:屋子住满了。
库特列尔跳过这个令人不快的7000万俄亩(这些庄稼汉真不懂礼貌!总纠缠什么
7000万!)的问题以后,就开始反驳劳动派,大谈土地国有化“实际上能否实现”的问
题。
这一切都是蓄意搪塞,因为既然把7000万俄亩留给地主,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
国有化了!但是库特列尔先生为了掩盖自己的意图就是要这样谈。
他是怎样反对土地国有化的呢?
“我认为,可以设想出使土地国有化法案能够获得法律效力的那些政治条件,但是
我不能设想在最近的将来是些什么政治条件能使这一法律真正实现。”
真是又有分量又有说服力。这位一生之中都是“优美地躬背哈腰”[78]的自由派官吏不能设想是什么样的政治条件能使人民的代表掌握立法权。我们这位亲爱的自由派
是在暗示,按照通常的情况,都是统治人民的一小撮地主掌权。
是的,通常的情况是这样。俄国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这里谈的是争取人民自由
的问题。这里讨论的正是如何改变地主实行统治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问题。而
你进行反驳的理由却是,现在是地主掌权,因此应当把腰弯得更低一些:
“把帮助农民这个简单的、肯定有益的任务复杂化,是没有道理的,不正确的??”
耳朵不会高过额头,不会的!
于是库特列尔先生就长篇大论地谈起来,说不需要搞“不能实现的”国有化,而只
需要“扩大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当问题涉及用7000万俄亩地主土地来扩大农民占有的土地(而不是土地使用权,
最可敬的先生!)的时候,库特列尔扯到“国有化”问题上去。而当涉及“国有化”问
题的时候,又回到“扩大”??的问题上来。也许这一下人们就想不起7000万俄亩了吧!
库特列尔先生公开维护私有地产,声称消灭私有地产是“最大的不公平”。
“既然没有人主张彻底消灭私有财产,那就必须完全承认私有地产可以存在。”
既然不能一下子前进两步,“那就必须”一步也不前进!这就是这位自由派的逻辑。
这就是维护地主利益的逻辑。
库特列尔先生承认强制转让私有土地,乍看起来,这可以算是他的发言中唯一涉及
到保护农民利益而不是保护地主利益的一点了。
但是,谁要是相信这些漂亮话,他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地主真的会被强制把大量土
地让给农民,并且要价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强制转让地主土地
才会对农民有利。而如果地主强制农民用高价购买极少量的土地呢?
没有防止地主欺骗农民的真正保障,“强制转让”就是一句空话。
库特列尔先生不仅连一个这样的保障没有提出来,反而用他的全篇发言,用他整个
立宪民主党人的立场排除了这些保障。立宪民主党人不愿意进行杜马以外的工作。他们
公开主张地方委员会按反民主的原则组成,即地主的代表和农民的代表各占一半,政府
的代表任主席!这完全等于让地主来强制农民。
如果再考虑到地价也是由同样的一些地主委员会去评定,考虑到立宪民主党人现在
已经要农民支付(见库特列尔发言的末尾)地价的半数(另外一半也是由农民支付,只
不过是采取多交捐税的形式!),那就可以看出,立宪民主党人先生们是口蜜腹剑了。
社会民主党人和劳动派在杜马中替农民说话。右派和立宪民主党人替地主说话。这
是事实,任何遁词和空话都掩盖不了。
载于1907年3月25日《我们的回声报》第1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15卷第114—119页
【参考文献】
范文三:(口蜜腹剑
東西諺
這句中古世紀諺語直譯為「僧袍不能使人成為僧侶」,意思是人外表穿上
什麼衣服,不能說他就是這樣的人。中文較難有直接對應的成語,如果要
以「外貌」做為主題,則有如「人不可貌相」,但這一句話較傾向不要以
外貌小看他人的意思,至於「口蜜腹劍」則較傾向形容人內外不一,奸詐
險惡;「道貌岸然」是形容一個人外表端正,可是我們並不知道他心裡是
不是在打著壞主意。 僧侶大概是常人社會中最為突出的一個身份,且容易辨識,因此當一個人
穿上僧侶的衣服、剃光頭、嘴裡能念經,就代表他是修行的人了嗎?很多
人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當初釋迦牟尼、耶穌等神佛在世時,只以口述
方式傳出修煉的心法或是教導人們該怎麼修正自己的行為,既沒有儀式,
也沒有收費。
到了中世紀(約A.D.476至1453年,中國魏晉南北朝末年至明景帝)之時,
已經形成基督教與佛教,有人穿著道袍僧衣,幹些不是修煉人該做的行
為,敗壞宗教名聲,或逐漸重視起宗教形式,忘記修煉的本質在「心」;
常人間也有智慧的人,因此也就有了「The cowl does not make the monk」這
句古諺。
「人不可貌相」的相對英文諺語可說「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或是
「Appearances are deceptive.(外表欺人)」,而「口蜜腹劍」的原意較接近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道貌岸然」或可說是「Things
are seldom what they seem.(事物極少如其外表所示)」。 「口蜜腹劍」來自《唐書》記載宰相李林甫之為人處事。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宰相,他雖具有讀書人的知識,但並沒有讀書人的涵
養。他想盡辦法獲得權勢後,只依照玄宗喜好行事,結交玄宗親信與妃子,
以鞏固自己的宰相權位;對於賢才總是十分小心。 李林甫跟其他人接觸時,常常表現得熱情,模樣十分親切。但是,他內心
所想的正好與他所做的相反。有時別人請他說項,他滿口答應,但從中破
壞。時間久了,大家都識破他的面目,心知肚明。 與李白有「飲中八仙」之名的李適之從通州刺史一路拔擢至形部上書,天
寶元年(A.D.742)被提為左丞相,他性情坦蕩,聲譽很高,李林甫很是嫉
妒。
一日,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有一處金礦,假如可以大量開採,好好
利用,一定可以造福百姓。我實在太忙了,你若有空,麻煩您跟皇上提起
這件事情。」李適之很爽快就答應了。
玄宗聽到李適之的建議後,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假意皺著眉頭,為難的
說:「這件事情我知道,可是,華山是帝王之氣集中的地方,如果開採,
恐怕會對您不利,因此我一直沒講。」此後,玄宗對李林甫大為信任,對
李適之則逐漸疏離。天寶五年,李林甫藉機陷害李適之,並罷黜其左丞相
一職。
作者?大紀元編輯部
范文四: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口蜜腹剑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
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目录
一般释义
成语
典故
口蜜腹剑的英文翻译
冷眼看“口蜜腹剑”
一般释义
成语
典故
口蜜腹剑的英文翻译
冷眼看“口蜜腹剑”
展开
编辑本段一般释义
口蜜腹剑
读音: kǒu mì fù jiàn
字面意思:嘴上甜,心里狠
编辑本段成语
出处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语法】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明?王世桢《鸣凤记?南北分别》第二十五出:“这厮,,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近义词
[1] 佛口蛇心、笑里藏刀
反义词
[1] 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编辑本段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李林甫在唐玄宗前排挤与他意见不合之人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口蜜腹剑的中文解释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治国有方,有德有才,而是他专权用事,玩弄“口蜜腹剑”的伎俩(以达到自己独揽政权。李林甫专权的十几年中,李唐王朝政治上日益黑暗,各种矛盾尖锐,开元盛世急剧转变成了天宝末年的经济、政治危机。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连续16年任宰相之职。历来对他的评价都是盖棺定论为“口蜜腹剑”的奸臣,是祸乱国家的罪人。“口蜜腹剑”的成语,便是出典于李林甫其人其事。当时朝中人都异口同声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宋代的司马光说得更明确:“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那么,李林甫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李林甫出身于李唐宗室,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弟,按辈分来说他是唐玄宗的远房小叔叔呢。他素来品行才望不高,被人瞧不起,但颇为机灵乖巧,善于钻营。历任御史中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位。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坐上宰相之位,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林甫深知,为官之道便是要能揣摩皇帝的心思。因此,他想尽办法与后宫殡妃及宦官套近乎,以便从他们口中得到皇帝的真实想法。史称李林甫“柔候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殡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当时,杨贵妃尚未进宫,后宫最得宠的是武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也得到玄宗格外恩宠,李林甫便通过宦官表示会尽力推荐寿王为太子。为此,惠妃十分信赖李林甫,并不时地通过宦官袁思艺把玄宗的动静告诉李林甫。不明就里的玄宗还真把李林甫视为心有灵犀的知己,恩宠日甚。侍中裴光庭的夫人是武三思的女儿,暗中与李林甫有勾搭,想通过高士在玄宗面前为李林甫谋相位,未成。而玄宗正想用韩休
为宰相,裴夫人就让李林甫公开向玄宗推荐韩休。韩休居相位后,很是感激李林甫,就推荐李林甫人相,武惠妃从中帮忙,于是李林甫就升为黄门侍郎,进人了宰相行列。李林甫为了达到专权用事的目的,首先排挤的便是同时的宰相。当时张九龄为中书令,裴耀卿为侍中,李林甫还不是主要的执政者。张九龄鄙视他的为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李林甫虽然心里恨得要死,但因为张九龄大权在握,李林甫表面上还不时讨好他。大臣们议事时,李林甫从不敢公开反对张九龄的意见,背后却处处设陷阱,向玄宗打小报告,挑拨离间,制造君臣间的矛盾。
机会终于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来到。蔚州刺史王元淡贪赃案发,而王元淡的妻子是张九龄的好友严挺之早已离异的前妻。严挺之想为王元淡一家脱罪,李林甫把这个消息秘密地告诉了唐玄宗,于是玄宗要追究严挺之的包庇之罪。张九龄不知道这是李林甫设下的陷阱,极力替严挺之辩护,这样张九龄、裴耀卿、严挺之等人被扣上了结党营私的罪名,唐玄宗罢了张九龄、裴耀卿的相职。旁观者都说这是李林甫一石二鸟之计。此后,李林甫开始了他的专权生涯。李林甫专权之时,竭力“杜绝言路”,“蔽欺天子耳目”。当时,有大臣向玄宗进谏,李林甫竟明目张胆地进行阻挠,并用恐吓手段杜绝言路。他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所谓的“立仗马”,是指宫廷里仪仗队的骏马,平时吃上好的饲料,养得高大肥壮,每天八匹骏马分为左右两队,立在正殿侧宫门外,候仗下即散。李林甫把众臣比做立仗马,无疑是要他们摆摆样子,谁要提意见谁就会被贬黝。自此,群臣慑于李林甫的权势地位,不敢再向玄宗进谏了,谏净之路断绝。李林甫是权欲熏心之徒,喜欢独揽大权。因此,他专门引荐一些唯唯诺诺、没有才智和主见的人与其共事。由他引荐的牛仙客,一切政事都听任李林甫处置,只“独洁其身”,不直接参与干坏事。牛仙客死后,玄宗命刑部尚书李适之顶替牛仙客的左相之位。李适之也出身于宗室,欲与李林甫争权,结果也被李林甫设法除掉。后来李林甫又推荐陈希烈为左相,也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可见,李林甫专权时期,只任用易于制服的柔接之人与其共事,以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同时,他还极力阻挠玄宗启用新人。天宝六年(747年),玄宗“欲广求天下之士”。李林甫怕玄宗启用有识之士会对他不利,狡猾地利用玄宗对他的信任,略施小伎,最终使全国无一人被选中。他还假惺惺地恭贺玄宗“野无遗贤”,似乎天下贤士都已被录用,草野之士尽是“卑贱愚啧”之人。李林甫不仅把无才能者“引与共政”,阻挠玄宗启用新人,还对朝中有声望的大臣加以诬陷、排挤、打击,史称其“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前面提到的严挺之,虽被玄宗贬默,但玄宗始终认为他是有用之才。在时隔多年之后,仍问起他的处境,想重新调他回京加以重用。李林甫又耍花招,欺骗玄宗说严挺之年事已高,又患风疾,建议玄宗给他个闲职,让他回家养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李林甫的专权,使唐王朝逐步走向衰弱、混乱的政治局面。唐宪宗时就有大臣尖锐地指出:“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后代许多史家都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玄宗用李林甫为相,是后来安史之乱,唐王朝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李林甫的为人及为官给予全面不过,全面否定李林甫的,唐玄宗其实是第一人。李林甫死后不久,还未下葬,其政敌杨国忠就指使安禄山诬告李林甫勾结阿布思谋反。结果,李林甫被削去一应官爵,还剖棺夺去所硷的金紫朝服和含硷的珍珠,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下葬,家财籍没,子孙流放。唐玄宗后来逃到四川后,给事中杜元淹问起李林甫,玄宗说:“这个人妒忌贤能,专门推荐比不上自己的人。”杜元淹说:“陛下既然知道李林甫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任用他这样长久呢,”玄宗低头不吭声了。这说明对李林甫的否定并不是后代史学家才开始这样做,而是当事人已经有这种看法了。也许有人会问,李林甫真的只是一个口蜜腹剑、妒贤嫉能、一无是处的奸相、小人吗,他的得宠仅是因为他用那套奸臣的智术迷惑了唐玄宗吗,从实际情况来看,唐玄宗对李林甫的为人是十分清楚的。他之所以长期地宠用李林甫,除了被他的巧言迷惑外,恐怕还有其他的原因。应该说,唐玄宗是一个较为精明能干且有作为的皇帝。从他早年剪除伯父中宗的韦后和安乐公主,继而又剪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及开元盛世的出现,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无奈岁月不饶人,到开元后期,他已逐渐老去,加上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户口赋税都有所增长,使他对朝政之事都不再像当初那样有兴趣、有精力去过问处理。这样,他就需要一个精明能干且又能了解、贯彻他意图的人代替他去处理政事。李林甫正是这样合适的人选。他城府深密,在处理朝政重大军国事务时,是一个颇为老练的官僚。史称其“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一些学者认为,李林甫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能力,处理政务也算得上是尽心尽职了。而且李林甫又善于领会玄宗的政治意图,并能贯彻执行玄宗制定的方针政策。正因如此,李林甫成为玄宗的合适人选,代替玄宗主持朝政长达2s年之久。许多学者在批判李林甫的为人和种种恶行的同时,也看到了他在玄宗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李林甫确实是一个玩弄权术、口蜜腹剑的小人。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在政事的处理上,做到“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他们认为玄宗时期的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改革都有李林甫的参与,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改革税制和修订法典。他协助玄宗在财政、军事、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及法律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李林甫执政时期的政府对外战争连续获得了辉煌胜利,唐朝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唐王朝达到鼎盛。由于政府体制的变化,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远比姚崇等人全面。
看来,唐朝政坛上的李林甫,的确是个口蜜腹剑的高手,但他同时也
是一个政坛上翻云覆雨的老手。他的长期执政,是唐玄宗和中唐政治的需
要。
范文五: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
编辑
[kǒu mì fù jiàn]
口蜜腹剑,指口中说话极亲切,心计多端图谋害人。《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李林甫 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 李林甫 ‘口有蜜,腹有剑’。”后因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南北分别》:“这廝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目录
1基本信息
2故事
3典故
4英文翻译
5分析
1基本信息
[1] 口蜜腹剑
【读音】:kǒu mì fù jiàn
[1]【释义】:口蜜:说话好听;嘴上说得很甜,肚子里却怀着害人的坏主意。形容人阴险。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
[2]人。
【语法】: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明?王世桢《鸣凤记?南北分别》第二十五出:“这厮,,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近义词】: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反义词】: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2故事
[1]口蜜腹剑的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献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
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3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李林甫在唐玄宗前排挤与他意见不合之人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口蜜腹剑的中文解释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治国有方,有德有才,而是他专权用事,玩弄“口蜜腹剑”的伎俩(以达到自己独揽政权。李林甫专权的十几年中,李唐王朝政治上日益黑暗,各种矛盾尖锐,开元盛世急剧转变成了天宝末年的经济、政治危机。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连续16年任宰相之职。历来对他的评价都是盖棺定论为“口蜜腹剑”的奸臣,是祸乱国家的罪人。“口蜜腹剑”的成语,便是出典于李林甫其人其事。当时朝中人都异口同声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宋代的司马光说得更明确:“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那么,李林甫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李林甫出身于李唐宗室,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弟,按辈分来说他是唐玄宗的远房小叔叔呢。他素来品行才望不高,被人瞧不起,但颇为机灵乖巧,善于钻营。历任御史中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位。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坐上宰相之位,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林甫深知,为官之道便是要能揣摩皇帝的心思。因此,他想尽办法与后宫殡妃及宦官套近乎,以便从他们口中得到皇帝的真实想法。史称李林甫“柔候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殡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当时,杨贵妃尚未进宫,后宫最得宠的是武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也得到玄宗格外恩宠,李林甫便通过宦官表示会尽力推荐寿王为太子。为此,惠妃十分信赖李林甫,并不时地通过宦官袁思艺把玄宗的动静告诉李林甫。不明就里的玄宗还真把李林甫视为心有灵犀的知己,恩宠日甚。侍中裴光庭的夫人是武三思的女儿,暗中与李林甫有勾搭,想通过高士在玄宗面前为李林甫谋相位,未成。而玄宗正想用韩休为宰相,裴夫人就让李林甫公开向玄宗推荐韩休。韩休居相位后,很是感激李林甫,就推荐李林甫人相,武惠妃从中帮忙,于是李林甫就升为黄门侍郎,进人了宰相行列。李林甫为了达到专权用事的目的,首先排挤的便是同时的宰相。当时张九龄为中书令,裴耀卿为侍中,李林甫还不是主要的执政者。张九龄鄙视他的为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李林甫虽然心里恨得要死,但因为张九龄大权在握,李林甫表面上还不时讨好他。大臣们议事时,李林甫从不敢公开反对张九龄的意见,背后却处处设陷阱,向玄宗打小报告,挑拨离间,制造君臣间的矛盾。
机会终于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来到。蔚州刺史王元淡贪赃案发,而王元淡的妻子是张九龄的好友严挺之早已离异的前妻。严挺之想为王元淡一家脱罪,李林甫把这个消息秘密地告诉了唐玄宗,于是玄宗要追究严挺之的包庇之罪。张九龄不知道这是李林甫设下的陷阱,极力替严挺之辩护,这样张九龄、裴耀卿、严挺之等人被扣上了结党营私的罪名,唐玄宗罢了张九龄、裴耀卿的相职。旁观者都说这是李林甫一石二鸟之计。此后,李林甫开始了他的专权生涯。李林甫专权之时,竭力“杜绝言路”,“蔽欺天子耳目”。当时,有大臣向玄宗进谏,李林甫竟明目张胆地进行阻挠,并用恐吓手段杜绝言路。他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
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所谓的“立仗马”,是指宫廷里仪仗队的骏马,平时吃上好的饲料,养得高大肥壮,每天八匹骏马分为左右两队,立在正殿侧宫门外,候仗下即散。李林甫把众臣比做立仗马,无疑是要他们摆摆样子,谁要提意见谁就会被贬黝。自此,群臣慑于李林甫的权势地位,不敢再向玄宗进谏了,谏净之路断绝。李林甫是权欲熏心之徒,喜欢独揽大权。因此,他专门引荐一些唯唯诺诺、没有才智和主见的人与其共事。由他引荐的牛仙客,一切政事都听任李林甫处置,只“独洁其身”,不直接参与干坏事。牛仙客死后,玄宗命刑部尚书李适之顶替牛仙客的左相之位。李适之也出身于宗室,欲与李林甫争权,结果也被李林甫设法除掉。后来李林甫又推荐陈希烈为左相,也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可见,李林甫专权时期,只任用易于制服的柔接之人与其共事,以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同时,他还极力阻挠玄宗启用新人。天宝六年(747年),玄宗“欲广求天下之士”。李林甫怕玄宗启用有识之士会对他不利,狡猾地利用玄宗对他的信任,略施小伎,最终使全国无一人被选中。他还假惺惺地恭贺玄宗“野无遗贤”,似乎天下贤士都已被录用,草野之士尽是“卑贱愚啧”之人。李林甫不仅把无才能者“引与共政”,阻挠玄宗启用新人,还对朝中有声望的大臣加以诬陷、排挤、打击,史称其“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前面提到的严挺之,虽被玄宗贬默,但玄宗始终认为他是有用之才。在时隔多年之后,仍问起他的处境,想重新调他回京加以重用。李林甫又耍花招,欺骗玄宗说严挺之年事已高,又患风疾,建议玄宗给他个闲职,让他回家养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李林甫的专权,使唐王朝逐步走向衰弱、混乱的政治局面。唐宪宗时就有大臣尖锐地指出:“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后代许多史家都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玄宗用李林甫为相,是后来安史之乱,唐王朝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李林甫的为人及为官给予全面不过,全面否定李林甫的,唐玄宗其实是第一人。李林甫死后不久,还未下葬,其政敌杨国忠就指使安禄山诬告李林甫勾结阿布思谋反。结果,李林甫被削去一应官爵,还剖棺夺去所碱的金紫朝服和含碱的珍珠,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下葬,家财籍没,子孙流放。唐玄宗后来逃到四川后,给事中杜元淹问起李林甫,玄宗说:“这个人妒忌贤能,专门推荐比不上自己的人。”杜元淹说:“陛下既然知道李林甫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任用他这样长久呢,”玄宗低头不吭声了。这说明对李林甫的否定并不是后代史学家才开始这样做,而是当事人已经有这种看法了。也许有人会问,李林甫真的只是一个口蜜腹剑、妒贤嫉能、一无是处的奸相、小人吗,他的得宠仅是因为他用那套奸臣的智术迷惑了唐玄宗吗,从实际情况来看,唐玄宗对李林甫的为人是十分清楚的。他之所以长期地宠用李林甫,除了被他的巧言迷惑外,恐怕还有其他的原因。应该说,唐玄宗是一个较为精明能干且有作为的皇帝。从他早年剪除伯父中宗的韦后和安乐公主,继而又剪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及开元盛世的出现,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无奈岁月不饶人,到开元后期,他已逐渐老去,加上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户口赋税都有所增
长,使他对朝政之事都不再像当初那样有兴趣、有精力去过问处理。这样,他就需要一个精明能干且又能了解、贯彻他意图的人代替他去处理政事。李林甫正是这样合适的人选。他城府深密,在处理朝政重大军国事务时,是一个颇为老练的官僚。史称其“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一些学者认为,李林甫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能力,处理政务也算得上是尽心尽职了。而且李林甫又善于领会玄宗的政治意图,并能贯彻执行玄宗制定的方针政策。正因如此,李林甫成为玄宗的合适人选,代替玄宗主持朝政长达25年之久。许多学者在批判李林甫的为人和种种恶行的同时,也看到了他在玄宗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李林甫确实是一个玩弄权术、口蜜腹剑的小人。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在政事的处理上,做到“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他们认为玄宗时期的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改革都有李林甫的参与,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改革税制和修订法典。他协助玄宗在财政、军事、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及法律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李林甫执政时期的政府对外战争连续获得了辉煌胜利,唐朝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唐王朝达到鼎盛。由于政府体制的变化,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远比姚崇等人全面。
看来,唐朝政坛上的李林甫,的确是个口蜜腹剑的高手,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政坛上翻云覆雨的老手。他的长期执政,是唐玄宗和中唐政治的需要。 李林甫小传
李林甫(,—752),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但所有这一切没能成为李林甫的资本。
唐玄宗开元初年,唐代的绘画艺术得以充分发展,在众多画家当中,有姓名可考的达四百多人,李林甫的伯父李思训便是其中之一。李思训善于画山水,当时人对他的画非常喜爱,以得到他的画为荣耀,并且把他的山水画称为“李将军山水”。李思训生前死后都荣耀非常,李林甫的父亲李思诲虽然远没有李思训那么荣耀,但李林甫的舅父姜皎深得玄宗宠幸,权倾一时,其舅父姜皎十分喜爱李林甫,养在自己家中。从小就看到权势的魅力,对权力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的李林甫于是学会了玩弄的阴谋诡计,排挤异己。至于宗室血统带来的辉煌,则随着时间的逝去,逐渐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梦中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