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生命安全论文关于生命的政治论文
试探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权的对策
2
王顺和1,,任金霞3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宁夏广播电视大学;3.宁夏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校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性质日趋严重,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如何保障在校学生和学校的合
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校园安全;学生生命;安全权;校园伤害事故[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33-0102-011、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权的必要性
近几年,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即每日至少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因意外伤害受伤或者失去生命。2010
2.4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
教育、管理与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学生的安全,
3、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权的对策
题。据媒体报道,2009年我国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年又发生了几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校园安全事故:3.1加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安全
2010年3月23日7点20分左右,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在维护校园稳定,保障学南平原马站社区诊所医生郑民生手持砍刀,连续砍伤砍死13名小学生,其中当场有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伤。
因班级一女同学平时表现“不够让他们满意”,所以决定以投票的方式让这位女生转学。3天之后,女生不堪其辱,投河自尽,死前留下让人唏嘘不已的遗言。
2010年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48岁的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村民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当场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其中2名儿童伤势严重。
2010年10月16日21时40分左右,河北保定市一位22岁的某单位实习生李启明开车闯进河北大学,撞倒两名穿着滑轮鞋的女大学生,造成一死一伤,事发后肇事者不但没有主动停车,在被学校保安拦下后,反而行为猖獗,口里喊道:“我爸是李刚”。这些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伤人事件,触目惊心、深恶痛绝。丧心病狂的袭击者再一次触动了校园安全这根神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第一次如此高的集中到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健康上来。生命健康权是人权最核心的基本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赖以存在的基础。《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阐述:“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学生有权向校方提出校园安全保障问题,校方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校园安全保障。从形式上说,这是个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生命健康权的问题。安全保障的背后是生命健康的保障。因此,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按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从根本上保障人权,强化校园安全,正是实施人权计划,捍卫生命尊严,落实学生生命健康权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有两亿多名,这是一个相当庞大
生生命安全权,促进学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力度,为学校发展创造安全稳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做到敢于维权和善于维权。为使学生的合法
权益不受侵犯,学校和家庭应该增强他们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遏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是非常必要的。当今是日益“走向权利的时代”,只有学生权利意识不断觉醒,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才能被有效遏止。
3.2建立综合治理化的校园安全协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学校不是单一体,它与社会方方面面均有联系,校园安全自然也不可能是学校一个主体的问题。可见,保护学生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单纯地依靠学校的力量,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所以,在校园安全立法的过程中,应注意在明确学校有关管理制度、管理责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公安、文化、交通、卫生等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保护学生安全方面的职责,从而保证各部门做到齐抓共管,建立起稳定、有效的综合治理化的校园安全协作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并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3.3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学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树立和强化法制精神,做到依法建章建制,保证校规的合法性。“学校依照国家的授权,有权制定校规、校纪,并有权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但是制定的校规、校纪和据此进
2010年4月7日河南洛阳一中学班主任带领全班师生投票,定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维
的社会群体,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行的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必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一原则已被我国司法实践所确认。
2、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权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应当遵循法律优先和法治统一
2.1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做好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的原则,即下位法的制定必须有上位法的依据,与上位法的精神一致,不得与之矛盾,所有的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按照这一原则,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
2.2保护学生及其家庭幸福。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万个家庭规相抵触。学校在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权中与学生权利发生争议的安宁和幸福,如果其安全遭受侵害,就会影响其家长的正常工作,时,还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法的保障,学生权利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破坏其家庭的幸福,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2.3保证学校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学生安全事关学校安全和稳定,事关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保护好学生安全,有助于保护学校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科研秩序,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4设立专门机构和严格的法定程序。参照医疗纠纷的做法,针对校园伤害事故也应当成立相关的专门机构,对事故的责任进行认定、鉴定和处理。这些机构设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里面,统一受理本辖区内的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正如在其他许多国家,校园伤害事故被列入广义的教育纠纷的范畴,所以(下转第106页)
作者简介:王顺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任金霞,宁夏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生活”;“环境法律法规”;“我国能源现状与节能”、“能源与社会”等6个系列共计16门课程供全校学生自主选修。
由于在文化素质课教学管理中,学校一般只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的课程门数,每学期由学生自主选课,所以学生在文化素质课的文学、政治、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模块中连续选修多门环境和环境保护方面素质课程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环保类素质课程开发过程中,既要注重环境和环境保护方面系列课程的开发,又要注意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涵盖环境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最基本要素。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一门或多门环保类文化素质课的学习,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知识。
2.3充分利用校外企业实习,强化环境意识培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企业实习为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三年,随着工学结合理念和项目式教学、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推广,用于实践教学的学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企业实习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理解企业文化,遵守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同时应探索将环境意识培养引入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以环保项目课程的方式,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固化下来。具体做法可以为:在顶岗实习准备阶段,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岗位特点,向学生下达顶岗实习环保项目课程任务书,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环保状况开展调查和评估,总结企业在环保方面取得的经验,查找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环保项目课程实施方案(计划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实习进程提交环保项目课程阶段成果报告书和结项报告书。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探索实施环保项目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境保护,在实践中内化环境意识,有助于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环境意识的养成情况。
2.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促进环境意识的内化和提升。社会实践不仅是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也是学生将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的内容内化、升华为环境意识的必然过程。社会实践体系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各种公益活动等。社团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积极场所。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社团按社团的性质分为兴趣性社团和公益性社团(如环保社团)。环
保社团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境意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将环保实践
活动作为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一项;规定其他社团的活动如有可能,应当含有与环保有关的内容。
环境意识是“知”与“行”的统一,且最终体现在关注保护环境的习惯、行动上。因此应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努力改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个体环境知识与环境保护行为相脱节的现状,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学以致用。
2.5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多渠道激发环境意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渗透环境意识教育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橱窗等宣传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些校园媒体在环境教育中的宣传教育与引导功能,如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期间,加强相关环境知识及环境问题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思想深入人心。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通过举办低碳环保宣传月,我为低碳生活献一计,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环保讲座,提倡文明修身等活动,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扩大环境教育面,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在学校教学、实训、生活场所布置中融入环境保护的元素,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总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环境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高职院校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提供了必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初广玲,吴永红,薛伟国.关于环境意识内涵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余谋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2004.[4]李天煜.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8.1.
[5]谭属春.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思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万佳选,喻荣春.论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J].科技广场,2008.6.[7]解江晖.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8.6.
(上接第102页)规定这类纠纷首先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来处理,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措施有力,
如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裁决不服则可起诉到法院,或直接向法院起就一定能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诉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和处理。我国也可以将校园伤害事故纠纷交予教育行政部门,不同的是要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事故的责任认定、鉴定和处理。这些机构具有层级性,起诉也有严格的法定程序。
学生安全保护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
【参考文献】
[1]蒋莱.浅议大学生受教育权利实现的不充分[J].教育发展研究,2002.
[2]陈耀辉,游金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4.4.
(上接第103页)学生工作页上数据填写情况及实训过程中训练表
现情况,先各进行自评和互评,综合打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一、二、三等奖,并予以全校公示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一份实训小结,谈谈自己实训过程的教训、感想、收
如凤毛麟角般难得一求;而中职校教师因精力和水平有限,编写的
校本的质量难以保证。其次,真正达到技能开发和大综合专业课校本教材,又能将“教、学、做合一”,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已成为“项目教学法”推广的瓶颈,仅靠增加
获,完成后和学生工作页、装配的放大电路板一起上交,统一归档。拥有高学位和技师证的人数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再次,按分学科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以笔试为主的专业课统3、问题与反思
“项目教学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过程,考制度,陈旧的对师生的评价体系等不合理规章制度也都成为新其注意的不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它将教、学、课改发展的障碍。我认为对上述等问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尽快采做合一,让同学们在做中学,让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发展,享受成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尤其是面对中职生源减少和素质下
功的快乐。然而“项目教学法”推广过程中也收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降的新形势下,“项目教学法”更适合于这一种学情,应大力推广,
首先,专业综合课程的《课程标准》尚未出台,相配套的综合课教材让其普遍开花。
范文二:形式政治论文
形式政治论文
中国需要大变革
2011年是新一轮革命的起始年。中微子的超光速运动再次得到证明,昭示 着物理学和宇宙观的革命;在中东多个国家,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在世 界格局中,也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物理学与国际局势有一点是相通的:当理论或现实的某一支点受到彻底破坏,革命就必然发生。现实世界革命的原 因可以上溯到冷战结束之后不久。如果再寻找近期原因,大概可以把 2008年爆 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看作是革命的催化剂。危机波及到世界的许多地方,而且不 再限于金融和经济的范围。如以往一样,这场重大危机也会推动世界格局的变 迁、社会结构的转型。现在,世界格局正在变迁, “ 后冷战 ” 时代将要结束。美 国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逐渐受到侵蚀,今后的世界可能类似 19世纪的欧洲,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权力和利益。与之不同的是,这一次参与游戏的国家有 更大的人口和领土规模。 在争取独立的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东方国家继续发展, 成为有独立行动能力的国际力量,而不再是以前被动的棋子。即使遭受了两次 世界大战、殖民地独立的沉重打击,大英帝国的衰落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今 天,英国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房地产市场等对许多人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包括 那些仇视西方的人;美国也许在 “ 衰落 ” 。但这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是相 对衰落 —— 中印等几个人口大国的增长速度更快,使得美国经济的全球份额下 降。在教育、科技、创新、军事等重要方面,美国将继续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 家, 而在制造业等领域, 美国也在努力挽回颓势。 中国是位列美国之后的大国, 但整体实力比美国差了很多。这个位置有些尴尬:想 “ 韬光养晦 ” ,却有许多海 外利益需要积极维护,国际社会又在催促承担责任;欲 “ 有所作为 ” ,则动作往 往生硬鲁莽,经常招致反弹,好像还不如不做。总而言之,中国没有做好准备, 而美国已经开始反击了。
美国重返亚洲
中国的最大外部挑战是美国构成的。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美 国正在 “ 重返亚洲 ” 。在小布什总统任职时期,美国已经在高调规划返回亚洲, 但一时抽不开身。现在,本·拉登已被击毙,美国将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出大 部分军队,持续十年的反恐战已告一段落。美国实施战略转移,把重点从动荡 的西亚挪到繁荣的东亚。所以,美国声称返回的亚洲,其实只是东亚。就在前 不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撰文勾画美国的 “ 太平洋世纪 ” 。其实,她 强调的只是西太平洋,美国不会与任何国家分享东太平洋。本月 17日,美国总 统巴拉克·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做出承诺,美国削减军费开支不会以亚太地区为 代价 —— 他特别重复了 “ 不会 ” 。现在的美中关系与其说是两强相争,倒不如说 是强弱相争,更不对等的是,美国有众多盟友,中国却是孤身。美国大张声势 地返回亚洲, 目的是未雨绸缪, 也是进一步拉拢盟友, 这个机会是中国提供的。 由于经济力量的削弱,美元的削弱,美国必将更加依赖它的军事力量。有媒体
称,这次访澳,奥巴马与澳大利亚女总理茱莉亚·吉拉德如 “ 恋人重逢 ” 。这是 吉拉德的化学反应,也表现了英语国家之间的 “ 暧昧 ” 关系。两国达成协议,美 国将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驻扎 2500名海军陆战队。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 却是东南亚的近邻。 1942年,达尔文曾遭到日本的猛烈攻击。通过经营 “ 日本 -琉球 -关岛 -澳大利亚 ” 一线, 强大的海空力量可以对东亚大陆实施有效封堵, 并 且进退自如。 其他国家不像澳大利亚那样与美国亲密。 11月 18日, 在东盟 -美国 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加强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东盟各国在加强军备的同时 向美国倾斜,而美国的切入点是南海,既挫败中国,又赢取卷入争端的东盟国 家的欢心。美国将在新加坡驻扎沿海作战舰,两国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如此,美国将能够更容易遏制马六甲海峡的过往船舰。不过,中国不应该过高 估计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价值,波斯湾、红海等处都同样容易被控制,其中任何 一点受阻,航线都将中断。白宫在努力赢得中国之外的东亚各国的欢心。希拉 里·克林顿把 “ 南中国海 ” 称为 “ 西菲律宾海 ” 。尽管这个说法不会改变南海的现 状,却表明了美国的立场和用心。中国早年在南海没有行动,才导致今天的被 动局面。除非动用武力,南海纠纷完全无解。中国不应该把眼光局限于一隅, 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在南海。 好的战略不是对准目标, 沿着一条直线走过去。 美国正在南海周边建立势力范围。这一举动如同 19世纪初欧洲强国要在加勒比 地区扩张势力。那时,美国提出 “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 的宣言,现在则相信 “ 世 界是美国人的世界 ” , 不愿从任何一个地方退缩。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中,中国和 美国各有优劣。中国是大陆国家,有地利,但与本地区多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 纠纷;美国是美洲国家,在东亚没有冲突,行动能够超脱一些,需要考虑的目 标较少。与中美都有历史恩怨的越南则要借重美国。地理因素将起到作用,这 是中国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人心,中国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南海之外
南海只是热点之一。在南海问题变得突出之前,去年在黄海和东海,中国 的外交立场也受到冲击。韩国更加依赖美国,日本正在把防卫重点从东北转移 到西南,指向中国。美国在韩日两国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基地都非常巩固,不在 话下。印度将与日本进行双边军事演习,与越南的军事关系密切,目的主要是 为了牵制中国。 印度向中印边境大举增兵。 印度的烈火 -5导弹使用俄国的技术, 射程超过一万公里。中国的西安以西也不安全了,其实本来也没安全过。国际 关系很少是双边的,我们不要把各国的举动看作是仅仅针对中国的威胁,否则 战略方向就会出现错误。虽然诸多国家缺乏对中国的信任,它们并不对中国构 成军事意义上的包围,因为它们不在同一条战线上。 11月 17日,美国国防部长 利昂·帕内塔在一家核潜艇制造厂说:“ 我们面临来自崛起中强国的威胁 —— 中 国、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国家。 ” 虽然五角大楼发言人试图澄清他的讲话,但是 很显然,帕内塔准确地表达了美国的担心。在地缘政治的竞争中,中国只是一 个 “ 出头鸟 ” 。印度经常批评美国的政策,这是一个盛产宗教大师的国家,不会 跟在其他国家的后面。俄国不具备往日苏联的威风。现任总理、前任和几乎确
定的下任总统普京在谋划联合俄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期待稍稍恢 复苏联的规模。白俄罗斯在欧洲无足轻重,哈萨克斯坦却是中亚地区的最大国 家,盛产油气,又与中国接壤。虽然它的军火工业已衰败多年,俄国仍是中国 周边国家如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的主要武器供应国。在出口武器的时候,它 不只考虑生意。俄国在改善与欧洲的关系,对中国却越来越不放心了。缅甸可 能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也因此出现了与中国拉开距离的迹象。 今年早些时候,出于对环境和当地百姓生活的担心,缅甸暂停由中国承建的密 松水电站的建设。 11月 18日,奥巴马宣布,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将在下月访问缅 甸。 19日,缅甸总统吴登盛说,奥巴马可能在克林顿之后访缅,可见双边关系 进展之速。吴总统说,他强烈期待与美国改善关系。当然,中国在本地区也不 是没有朋友。朝鲜定于明年 4月金正日生日的时候建成 “ 强盛大国 ” 。 “ 强盛大国 ” 或许能够与 “ 负责任的大国 ” 相映成趣,但仍不足以对抗大半个世界。
中东是美国的一个软肋 。
在向东亚转移力量的同时, 美国不可能离开中东, 至少不能不照顾以色列。 一个民主化的中东将给美国带来更多麻烦,因为民主国家能够更好地照料国家 利益、顺应人民意愿。今年以来,对于埃及、利比亚的革命,美国的立场犹疑 不定。现在,在利比亚,一个家族对自己国家的战争已经结束;埃及民众正在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民主的最后完成;屠杀本国人民不是内政,叙利亚总统阿 萨德已陷入孤立。这一轮民主化浪潮将继续扩散,并且不限于中东。在动荡的 大中东,美国和以色列正在计划袭击伊朗,摧毁伊朗的核设施。核扩散带来危 险,而伊朗曾经宣称要毁灭以色列。在提供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如果美以两国 定点空袭伊朗的核设施,中国可大致保持中立,为中立设定条件。两国不会全 面入侵伊朗,那将招来广泛的反对和抵抗,使两国陷入泥潭。中国在伊朗问题 上应有所作为。技术进步使得空中打击变得容易而且安全。美国近日成功试飞 超音速飞机,可以在一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一目标。这个技术不会改变现存的国 际关系,因为远程打击力量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美国遍布世界的军 事基地。美国又在研发空海一体战,专门对付中国。战争是美国最后的王牌。 美国的选择余地在减少,现在只是过程的开始。在经济力量相对下降的时候, 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必然更为突出。 美国今后将不得不更多地倚重它的军事力量, 增加对峙和战争的风险。
新一轮经济危机
对于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有过严重的误判,这是今天在国内外处 境艰难的原因之一。中国可以扭转当前不利的局势,但要付出成本,而且需要 时间、耐心和智慧。在美国本土,扩散开来的危机除了造成经济损失之外,也 激起了社会反抗。近日,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似乎衰落了。抗议者声称他们代表 了 99%的美国人, 而实际上这些社会的边缘人也许还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除 非赢得更多人的同情,占领运动的抗议者无力改变美国。但不管怎么样,他们
的抗议都是医治社会疾病的一剂良药,校正扩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而 在另样的国家,有人总是把抗议者当作国家的敌对势力,因此在偏见中欢呼美 国的衰落。欧元区的一些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德国被批评为没有积极为它 们纾难。德国的一些大贸易伙伴国不在欧元区内。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责任是一 个沉重负担,德国不愿负重远行。美国返回亚洲的大动作是在经济力量相对衰 落之后出现的。在这个背景下,返回不仅是为了对抗中国,也有了自我挽救的 考量。在军事手段之外,美国也在利用贸易来维护它的地位。美国正在向日本 推销以它为主的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 (TPP ),却没有向中国发出入伙的邀 请。 TPP 是要求更高的自由贸易协议,目前已有 9个成员国,包括越南、文莱。 如果中国做好劳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推动与韩日、东盟、印澳新的自 由贸易区, 尤其是国内市场的一体化, 消除国内贸易的诸多壁垒和障碍, 那么, TPP 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中国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加快国内的变革。即使没有 TPP 的挑战,变革的压力也在增大。 11月 19日,副总理**说:“ 不确定之中可以 确定的是,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 ” 下一轮的全球衰退可 能从中国开始。中国已经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爆发积累了太多条件,小改 或缓改不能消除危险。
“ 汉奸 ” 游戏
面对严峻的国际挑战,中国很有些被动。成功的应对将为中国开启下一轮 发展的大门。但从目前来看,中国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国际压力之下,中 国需要团结。为了团结,大众需要更多的自由与福利。但由于权力横行,造成 利益分配悬殊,社会日益分裂。近来,中国的 “ 爱国者 ” 们掀起了一场抓 “ 汉奸 ” 游戏,他们谴责另一部分国民 “ 卖国 ” 。这场游戏说明,国人对 “ 国家利益 ” 的定 义出现了严重分歧。其实,只有占有一个国家或其中一部分才可能 “ 卖国 ” ,百 姓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 清末不必说, 在清亡之后的 100年中, 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一直在蒙受重大损失。不过损失未必都是因为 “ 卖国 ” ,当权者很多时候技不 如人,私心又重。有些大国过去在中国势力巨大,特别是苏联和日本,而势力 产生特殊利益。另一方面,在互利的前提下,国与国之间必然有利益交换,有 时很难判断双方得失以及获利者,特别是在操作者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而金钱 外交是低效的, 常常无助于中国维护国家利益, 国内的大批穷人则更需要帮助。 有人好像只要穿上 “ 爱国 ” 的外套,就自认为是正义的化身。这在旁观者看来仿 佛是一场 COSPLAY 秀。爱国也不是一项专利,只要登记为爱国者,就可以抓 “ 汉 奸 ” 。 中国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一部分国民以自己的立场和情绪审判另一部 分国民。民众的对立对国家利益有大损害。但是,国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大量流 失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 10年中,政府一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忙于强 制拆迁、热炒地皮。这个产业还在权力主导下转移国内财富,很多时候是一种 隐匿的敛财方式,不具有国际竞争力,而高不可攀的房地产市场剥夺了国民与 这个国家原本不多的联系。股市洗劫了散户。在人们抱怨高税收、低福利时, 罚款、收费已达到税收的三分之一。由官员操办的国企致力于盘剥国民。由于
极为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改革步履维艰。在国企海外上市、外企入股 国企等貌似的商业活动中,大量利益向外输出。以往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应对 的手段是把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这个手法不可再用,因为多年积累的社 会危机已接近临爆点,任何新转移来的危机都可能是不能承担之轻,没有人知 道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中美之间在东亚的竞争是 “ 技术活 ” ,是智力与实力的 较量,很少涉及到意识形态(如果两国还各自残留一点)。但文化、价值的号 召力却极其重要,这两者都是中国非常欠缺的。在这个情况下,赞同美国(或 其他国家)的一些价值的人不是 “ 汉奸 ” 。
革命性的局势需要革命性的对策。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危机,中国的大变革不 仅可行,而且必行。
范文三: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经历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走过了65个年头,而今的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新中国成立的这65年是辉煌的,是绚烂的,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但是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回顾这些年来的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创造的每一个奇迹和辉煌,都是摸索着进行的,其中的挫折和艰辛,也许只有那些洒过汗流过血的革命战士方能正真体会里面的辛酸,然而我们的每一次辉煌亦或是挫败,无不为新中国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经挫折的磨练和洗礼,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发展才会走的更加稳定,更加扎实,本文将对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曲折经历做具体的分析和认识。
一、社会主义革命
谈起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想到的便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9月,**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就当时实时来看,实行三大改造的国内条件有三条,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第二,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该做的胜利完成,使得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总的来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很具有意义的,纵观民族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农业,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牢记我过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1956年志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由其是国际背景,时常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决策。国内背景则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前提,“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后,经济建设缺德显著的成就,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国际背景: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共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印度支那实现了停战,国际局势渐渐缓和,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正因为处于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加上中共的探索中无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与挫折,但是我们应该肯定总的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探索”“曲折”“发展”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
中共八大
早在1956年,正当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之际,党中央就已考虑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为此,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方面思考着苏共二十大所引发的问题,另一方
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国家34个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集中把它们概括为十大关系,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即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者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作出的正确决策,是这十年虽屡经挫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为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56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还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科学性。如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整风运动
当时的中共八大已经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而正确的判断,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人民内部矛盾就突出地反映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缺乏经验,许多人习惯用阶级斗争的组织形式和处理方法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时,在党内有一些同志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滥用党的威信,单纯靠行政命令办事,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因此,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以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利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前提下,1957年春天,**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并将这一讲话作为全党整风运动的主要指导文件。
整风运动扩大化
在整风运动过程中,党内外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但也有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肆意地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针对当时情况,为了分清大是大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反右派斗争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到后期由于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缺乏全面的正确认识,使得反右派斗争逐步扩大化,
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按敌我矛盾处理,压制了不同意见,压制了民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整风运动开展的目的背道而驰,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
**
自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后,“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于是,“**”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轻率地发动起来了。**和一些领导人指导思想中“左”的错误不断膨胀,他们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一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从而铸成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全局性的严重的“左”倾错误。
从总路线的提出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我国力图在探索中打开一个新局面的标志。但是历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这是一次政治上“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即对阶级斗争问题认识上的错误与经济建设上违背经济规律而出现的曲折是交织在一起的。事实也证明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错误发动和领导、被**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产生了。
“**”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是“左”倾错误发展互“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它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对这场运动必须持否定的态度,但又不能全盘否定这十年的历史。在这十年里,由于**、**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科学技术上,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外交路线上取得重大突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等。
“**”结束后,我们党在拨乱反正、认真纠正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同时,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
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经历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应当认清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违背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规律,就会造成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发展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倒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应当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注意为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范文四:政治论文新
我觉得作为一名研究生,非常有必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时刻关注中国国情,掌握中国及世界发展动态。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发展道路,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操,更能将自己和社会、国家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我们将来的人生是何其重要。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历史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个人而言,开设这门课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修为,另一方面扩展了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面。我们青年学生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为自己为社会不断发展自己获得进步。作为研究生要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新思想、新知识,打好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成为国家新型人才的决定因素。
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 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
范文五:初中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
浅析探究式教学在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迎考中的应用
杜桥镇大汾中学 金操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以往那种单纯地记忆—理解—再强化记忆的复习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中考了。因此有必要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思品课中考复习。 课堂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提问、讨论、演示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交流合作、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和道德素养,提升学生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是思品课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纲要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进入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各个阶段,即使是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教学也不例外。
中考复习阶段是教学的关键时期。在以往传统的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核心,将自己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简单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这样的灌输。然而这样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所谓学科技能也往往变形为一种应激反应。学生在此阶段进行了艰苦的复习,其效果却往往不理想。当前我国教育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中考也在进行深刻的改革。中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在相同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共同性,而中考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也具有极强的共同性。当思想品德中考为开卷考试时,我们发现它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旧模样,而是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试题变得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具时代性和生活化,更加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它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以往那种单纯地记忆—理解—再强化记忆的复习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中考了。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对增强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都将有极大的益处。这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中考,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其人文科学素养,今后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1
的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示例
探究是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理念,又是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里我们以一节“关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复习课为例来说明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的。
关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材料:某校针对校园中常见不良道德倾向问题,决定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师: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道德倾向,
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引出话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行我素、不守纪律;
?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旷课逃学,给老师同学起绰号,乱扔垃圾等。 师:青少年这些不良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性,你认为要怎样改善, 请小组讨论回
答 在小组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
A、 危害性:?这些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会腐蚀心灵,造成青少年是非不分,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
B、 怎样做:?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国;另一方面要在公民中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努力学好各门功课,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了小组成员的沟通,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让
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达到了既锻炼能力、解
决问题又接受教育的目的。)
师:请你为活动拟定一个主题。(或两条宣传标语)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提高道德意识,培养文明行
为。?创建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讲文明,树新风。 师:请你为学校开展道德教育设计系列活动(应有活动形式、活动步骤、活动内容)。
请小组讨论回答
在小组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
(1) 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图片展览、黑板报、法制讲座、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 (2)活动步骤:。
?课前调查、收集资料
?展示校内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现场表演不文明的行为及其危害。
?对克服不文明言行提出合理化建议。
(3)活动内容:
?参加升国旗仪式、观看爱国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学“学雷锋”活动、尊老爱幼助残扶贫的青 年
2
志愿者活动。
?参加各种形式的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等。
(联系学生身边例子,创设问题情境,走近学生,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己进入探究思索的活动中,从而自然得出知识点,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
师:请你为该校开展此项活动写一封倡议书。(用10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完成后抽取个别同学作现场朗读,并及时评价,增强课堂效果
三、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途径
以上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其过程则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
(一)、提问
探究性提问、 学习,首先是从“发问”开始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
这些问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来,不过我们更鼓励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提问要充分利用提供给学生的资料,并且应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生活、社会经验情况,这样提问既有较强针对性,有难易适度。
(二)、讨论
探究性讨论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探究性讨论应具有以下特点:
(1)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又不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学生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回答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发散。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启发,并且学生从解决问题过程中也能够进行批判性反思,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学习策略。
(2)以培养学生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
这里讨论的问题往往在教材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教师需通过提问指导学生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结论。如上例学生的讨论中会涉及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道德倾向;有什么样的危害性;要怎样改善;对克服不文明言行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结果有的是旧知 ,有的是常识,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还十分零散。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串联这些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结论。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的整体参与。
小组合作是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各个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合作学习也强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4)提问贯穿讨论的全过程。
学生自己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讨论容易缺乏深度,难以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有时学生可能会缺少激情,这样讨论就难以进行下去。教师在恰
3
当的时候以递进的、前后衔接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可以对讨论起到提示和调节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答复所有问题,要扮演如同吃饭时掀开锅盖,而不是喂饭入口的角色。
就以上这节课而言,我们让学生对校园中常见不良道德倾向问题进行了综合归纳和分析。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让学生利用讨论法这种政治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进行探究。通过讨论,学生对身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找寻解决的途径,作为今后分析和解决该类社会现象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科原理的理解。
(三)、演示
主要是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表演、展示等手法,增强课堂效果。本节课通过展示校内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模拟表演不文明行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使学生以对不良道德倾向在情感上产生厌恶,让学生宣读倡议书进一步使学生确信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必要性。
通过演示,学生在课堂上还加强了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生活现象的理解来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们通过一节课案例谈论了探究式教学在思品课中考复习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一些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理解得更深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完成中考无疑有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美] ThomasL.Good Jere E .Brophy著 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牛学文主编 《路是人走出来的》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11
3、朱建人主编 《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 2001.6
4、关文信主编《新课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生命安全论文关于生命的政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