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
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范文二:《〈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作者简介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
以之兴怀(代词) .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
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范文三: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
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有“_____________”之称,世称
“___________”。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人教版) (
2、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
(二)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 次第较后;第二。 ?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
古:胸怀抱负。 今: ?抱在怀里; ? 胸前; ? 心里存着; ?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
古义:?表凭借,用来。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
(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
(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
(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
(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
(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
(9) 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
(10)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活用为名词 耳目) ((
(四)一词多义
1、修
(1)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2)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3)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 一
(1)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2)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3、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4、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5、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6、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三、虚词运用
1、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2、之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表定语后置) (2)曾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3)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 达到)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结构助词,的)
(5)以之兴怀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6)暮春之初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7)所之既卷 (动词,意为“往”,到达) (8)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3(虽
(1)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2)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2)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3)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2)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所
(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7、所以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 )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表方法,以此用来??的)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2、倒装句:
(1)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3、省略句:
(1)省主语: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2)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3) 省介词“于”:
? 映带(于)左右 ? 悟言(于)一室之内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范文四: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
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
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
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
(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
(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
(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
(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
(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
(四)一词多义
1、修
(1)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2)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3)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 一
(1)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2)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三、虚词运用
1、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2、之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表定语后置)
(2)曾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3)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 达到)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结构助词,的)
(5)以之兴怀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6)暮春之初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7)所之既卷 (动词,意为“往”,到达)
(8)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3.虽
(1)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2)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2)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3)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2)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所
(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7、所以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 )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表方法,以此用来??的)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2、倒装句:
(1)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
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3、省略句:
(1)省主语:
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2)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3) 省介词“于”:
① 映带(于)左右 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
六、用课文中的话填空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氛围: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然后指出,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五: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1
(二)古今异义
《兰亭集序》复习
一、翻译
1、列坐其次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 ..
3、或取诸怀抱 古: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古义: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 ② 6、俯仰一世 古义: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
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 (2)不知老之将至 (3)所以游目骋怀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
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有“____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____”。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悟.
言一室之内 (4)所以兴怀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况修短随化 (8)死生亦大矣 (四)一词多义 致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修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劝学》 《过秦论》 《过秦论》 《张衡传》 《逍遥游》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种树郭橐驼传》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过秦论》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逍遥游》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岳阳楼记》 《邹忌》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陈情表》 《项羽之死》 《祭十二郎文》
《邹忌》
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 兴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兰亭集序》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阁序》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 《过小孤山大孤山》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出师表》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2、倒装句:
(1)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其欣于所遇──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省略句: (1)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2)省介词宾词:引以为流觞曲水
(3) 省介词: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六、用课文中的话填空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氛围: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然后指出,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 1、(2006福建卷10年天津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 ? 2、(2008重庆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
? 3、( 2006重庆卷2007山东卷2009上海卷2011安徽卷)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4、(2006安徽卷),________ 少长咸集。
? 5、(10年江西卷北京卷)或取诸怀抱,______; 或因寄所托, __________。 ? 6、(2011山东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 俯察品类之盛。
? 7、(2011四川卷)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 8、(2012福建卷)群贤毕至,) ? 当其欣于所遇(2010 山东)
? (2010 天津)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007 北京)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2007 浙江) ?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2004 天津)
一、《兰亭集序》课文素材积累梳理:
1、生命永恒。“死生亦大矣”。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中。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终结和开始都是一种哲学,需要人们思考和正视。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可乐也”的欢呼,“死生亦大矣”的慨叹,“岂不痛哉!”的悲鸣,正是王羲之的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他对生死问题不掩饰,不做作,不逃避,这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透彻感悟。
齐彭殇为妄作”,绝对需要一种勇气。他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吟唱出了对人生无比的热爱和眷恋。是啊,我们只有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在奋斗和奉献中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2、淡雅人生。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3、务实求真。诚如《古文观止》所云:王羲之的感慨“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者编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淡之风很盛。作者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世风,颇有想作为。有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4、“悲叹”与“悲观”。悲叹不等于悲观,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汉末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在精神风貌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鲜明地表现在他们对人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悲慨上。可是,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却往往是一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士,比如李白、曹操等人。悲叹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名人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着执着,面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5、热爱自然。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感,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短时的安静和松弛,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人们开始了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和至真至深的理趣溢于言表。王羲之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宇宙,拨动天地之弦,吟唱生命的强劲之音,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6、美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自然景观对人类来说是纯客观的,可谓之“美”,亦可谓之“丑”;但在寻美者的眼睛里,细腻的情怀里,一切变得灵动、丰盈、鲜活,获得了一种阐释美的生命。远山淡雾过滤后的清泉,疏朗简净的竹风竹韵,朗月般清凉的诗文,如绾秋蛇的魅力书法,至美至雅的高尚情趣??,兰亭的一切都是美的极致。
7、率真自然。《王羲之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太尉都鉴让人到王家选快婿,王家许多子弟都显得拘谨不自然,惟独王羲之在东床上坦然自若,结果被选上。这反映了王羲之率真自然的性情。“信
8、精神本源。一个人的精神既来自渍透心计的书林,也来自大自然这本更为广漠的书卷。兰亭是王羲之精神的活水,我们现代人也要寻找到一处供心灵憩息的精神后花园。这是一个能把你的情操和品德打磨得晶莹剔透的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变得出神入化、灵魂如翼、自由飞翔的世界。
9、我思故我在。兰亭让人难忘,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让人难忘,他衣袂飘飘、仙风道骨;王羲之的“旷古之叹”更是令人难忘,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兰亭不朽,王羲之不朽,能冥心奇想、独立开放的思想更是不朽!
10、如何传播经典文化。当今学术界,文化传播太过“通俗化”,有“媚俗”之嫌。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又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难能给谁。牧笛横吹,黄酒小菜有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印泥都有余味。”借用古诗词意境来写歌,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本无可厚非;但歌曲偏偏取名为《兰亭序》,就有“篡改”和“涂鸦”之嫌了,这可不是对经典文化精义的积极传承。
11、个性与人生。王羲之在魏晋名流中不算是另类,但个性绝对鲜明,可以称得上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他不云里雾里地“清谈”,他很务实很深情;他自爱不自戕、率真不夸张,他自信不沉沦、旷达不怪诞;他有责任感,有才情,有忧患意识,有独立思想,有人生理想,有坚强意志。个性成就未来,独立的个性和优秀的品质,成就了王羲之辉煌的业绩和千古风流的英名。
12、生与死 生命的价值 精神与物质 数量与质量 追求 惜时
13 、专注与勤奋。王羲之父子一生勤学书法,他们的专心与毅力,以及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景仰。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一次练字时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第七个儿子)也是很勤于练字。他在12岁那年,把一个经过父亲改写过的字拿去给母亲看。他的母亲也精于书法,一眼就认出丈夫所写的那一幅。 王献之因此体会到自己的书法还差,不能与父亲的相比。他决心勤练,要把字练好。他找到十八口缸,盛满了水,下定决心,要拿缸里的水磨墨练字,不把它用完,绝不罢手。
14、夯实基础,厚积薄发。王羲之幼年跟从父辈学习书法,他四处游历,精研各种书体,博取众家之长;他各家长处融会贯通;他临池学书,墨水浸染池水。这为他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他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创造出风格轻灵优美、潇洒飘逸的新书体,才能使其书体纵则有行,横则无列,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裴多菲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气韵生动,笔意流畅,给人以神采飞扬,起伏跌宕之感。因此,扎实的基础能助你成功。
漫步在清风之中,找寻古人的足迹,踏过重重地山脉,来到了墨池旁。望着那一池墨水就想起了那为了打好基础,墨染一池水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体被后人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令多少人望尘莫及呀!倘若当初他没有夯实基础,怎能一鸣惊人?怎么会有《兰亭集序》中“之”字,字字不同的妙笔?正因为他大好了基础,扎好了根基,才会妙笔生花。因此,成功之花开在基础的枝头。
15、立志成才。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从不间断。他在绍兴的水边练字,一池水都被他的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的过日子,那么他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而王羲之本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呀!
16.创新 。世人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兰亭集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何以能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如此高的造诣呢?我想除了他勤奋努力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精研各种书体,博取众家之长,尤其能将各家用笔、结字的长处融会贯通,创造出风格轻灵优美、潇洒飘逸的新书,突破了汉魏质朴厚重的风格。假如王羲之不能摆脱汉魏风格,对字体不能进行创新,那么他的书法艺术还能达到“纵则有行,横则无列,气韵生动,笔意流畅”的效果吗?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骄人的成就,就必须有创新的精神。 生命素材 思路拓展
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生命带来希望
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生命能创造奇迹 维护生命的尊严
生命短暂,要充分实现其价值 生命不断延续,汇成历史长河 名人名言 我一直深信,没有一种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生命好比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但是终究不能带走它。——范思哲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三毛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关于生的沉思。——斯宾诺莎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吝惜)其死。——白居易 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经典素材:
1.. 林徽音的三次拼搏(向死神讨取时间)
林徽音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舍生取义的谭嗣同(放弃生命唤醒世人)
1898年,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谭嗣同是变法的主将之一,在被捕之前他有过几次逃生的机会,但是他都拒绝了。
梁启超劝他一起去日本时,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后来又有人劝他逃走,他又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不幸被捕后,他在狱中大义凛然,神情自若,并在狱壁上写了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张俭,东汉人,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迫害逃亡,人们看中他的品德,都愿接纳他。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害险些致死。谭嗣同相信康、梁等逃出后会有人接纳,自己则愿作忍死的杜根。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那巍巍的昆仑山一样。)
9月28日,他和其他五君子一起被押赴刑场,行刑前,谭嗣同高声朗诵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哈哈大笑。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虽然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为国富民强甘愿献身的精神将彪炳史册。 3.动物学家的最后时刻(生命与职责)
67岁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一天下班后,一个人留在实验室里继续观察美洲的毒蛇,不幸被蛇咬伤。当时电话打不出去,他自知性命难保,但依然镇定自若。为了给后人留下科学研究的资料,他记录下自己垂危时的感觉:“体温很快升到39℃,胃剧痛,燥热,耳鸣,眼皮痛,睁眼困难??四小时了,口鼻开始出血??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疼痛消失,呼吸困难,全身瘫软,开始脑充血了??”这位科学家在被毒蛇咬伤5个小时后与世长辞了。 4.135岁的爱迪生(充分利用就是对生命的延长)
爱迪生是美国的发明大王,人类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从12岁当报童开始,就一直进行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和不懈的实验,从16岁发明电话自动拨号机起,一生中竟有1000多项发明创造。在工作中,王羲之说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确,人生匆匆,短短数十载而已。所以他才认为死和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本来就知道“一死生”“齐彭殇”是虚幻荒唐的、妄造的。读那些文字,我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正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才更加珍惜;正因为死生亦大,所以才有无尽的眷恋......
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并没有像王羲之那时的社会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活得更自在。“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拥有了享受生活的权利,那么就要好好地珍惜,不要等将要失去时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我们虽没有王羲之那样独特的见解,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去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我想我们也是幸福的,因为冥冥之中我们已诠释了自己生命的真谛,如果能够这样,那就足够了。
爱迪生相信的是“勤奋加恒心”。他常常废寝忘食,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天一夜。他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若用平常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早就成倍地增长了。因此,在79岁生日那天,他风趣地说:“我已经是135岁了。”即使在80高龄的时候,他白天仍在实验室一工作就是一整天,晚上还要在书房里读3~5小时的书。正如他所言:“停止就意味着生锈。必须经常收获,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有时,采访者会问他准备何时退休,爱迪生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时”,这样的回答正好解释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子!
《兰亭集序》读后感
死,我们害怕;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们也惊慌不已,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远离,希望一直不会在某个转弯路口,碰见它。
生,我们留恋;在年轻时,我们忘却关注这个世界;年老后,我们多想一直睁着眼睛,多想看看这我即将远去的花花世界。
可人总是这样,在失去之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眼前美景,只留下唉声叹气,抱怨当时的无知。
文中作者在兰亭集会上心情愉悦,此时的他却突然领悟到,快乐时光的短暂。“死生亦大矣”表明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我想每个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开”,王羲之也不例外,他也想留住现在,尽情地享受在“生”的乐趣中,和志同道合的人畅谈志趣抱负;可是同时代有的人却随着自己的性情、爱好,不受拘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这是他们所追求的。当他们沉浸在自得、愉悦时,衰老却在背后不知不觉地到来,于是,人们感叹人生无常。有心智生活的作者更是感到悲痛,他知道只有珍惜此刻的生命,因为他无法改变下一刻的事态变迁。
对人生的倔强执著,对死的厌恶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们痛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哪怕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的机会都没有,它无情地朝着没有尽头的终点走去,一路上,留下多少人伤心的泪水,痛苦的呻吟,它也不闻不问,只是冷酷的走着,把我们甩在一边。
为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掌控命运?好想永远停留在此刻,这幸福的瞬间,然后把所以令人烦恼的东西都赶走,只留下美好的。
但我们只有无奈地摇头。
有所观察、品味、感悟,就足可充实我的人生!
《兰亭集序》读后感
昨天是已走过的,明天是即将走过的,唯有今天正在走过??生命数十载,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能一帆风顺地走完这一程,固然最好;如若不能,我想只要你曾为之付出,拼搏过,曾珍惜过,那也必将是无怨无悔!
我们并不能够去改写历史,也不能够预知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好好的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去创造那无尽的回忆与欢乐。请珍惜这绝无仅有的机会去活出自己的精彩,去追求自己活着的意义??因为,只有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才可以将短暂的生命延长!(张燕)
读《兰亭集序》有感
读完《兰亭集序》,首先想到的还是生与死的问题。
王羲之在文章中写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认为,死和生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作者由生想到死,感叹人生无常,但又不是消极的心态。“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然而我们都畏惧死亡,可是死亡并没有因为我们整天担心它,它就会偏爱我们而不来找我们。我想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试着换个心态去生活。
上帝给予我们的都是公平的,最初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有人生活的富足,而有人却只能沿街乞讨?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同。有人志向远大,就会为之奋斗,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放弃。而那些稍有不顺就停滞不前的人就只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永远都抱着一颗悲观的心生活,生命里怎么会有灿烂的阳光呢?所以,保持乐观的、积极的心态尤为重要。
双手高位截肢的刘伟创造了达人秀冠军的奇迹,没有手,却用脚弹奏出了常人用手都很难弹出的优美曲子,是什么让他做到的?是毅力和一颗乐观的心!他说:“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让他取得了成功。
人总是会死的,再多的担心也是无济于事。与其整天都活在畏惧死亡的阴影里,还不如换个心态,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实现生命的价值。既然父母赋予我们生的权利,我们就有义务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司丽洁)
生如夏花――读《兰亭集序》有感
怕死则惜生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 奇迹的发生,委实太简单了,仅仅就是因为一个三十二岁的太守的笔走龙蛇,使这次集会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文化活动,而小小的兰亭,也毫无争议地定格在了历史的文化标杆上。太守,就是当年的东道主王羲之,所谓的笔走龙蛇,就是王羲之用行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一个是书圣,一个是书圣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就凭这两点,兰亭能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瑰宝吗?
《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昭明文选里没有登录,古文观止里却赫然在目,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一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个“怕死”的人。因此,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美好的事物。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他“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那么,如此短暂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吗?不是这样的。对他来说,虽然时间匆匆而逝,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却擦出极其夺目的光芒!珍惜时间,并不是珍惜时间本身,把时间当成宝贝一样,而是珍惜生命,怜惜如何度过时间。无所事事的人感觉时间是漫长的,他们似乎有了更长久的生命。但是,他们就像纸上的一条长长的线,单薄而苍白!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了我们如
何看待死亡。而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想起自己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时光。曾经坐在电脑旁边,几个小时不停地玩着游戏,还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曾经和同学们出外游玩,吃喝打闹,还以为年轻便是如此;曾经坐在桌子旁,对着书本一筹莫展,还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
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子,请不要用昨夜的梦拒绝她,我们应该用朗朗的读书声回报她灿烂的笑;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向你招手时,请不要轻易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她的怀抱,我们应该友好地和她握握手;当你想亲近大自然的时候,请不要带着喧闹同行,静静的一个人,大自然才会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美好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一条单薄而苍白的线已经成了过去,现在我们要用生命绘出一幅唯美的画卷――一朵灿烂的夏花!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前暮春三月的一天,一群人来到一个叫兰亭的地方集会宴饮。曲水流觞,逸兴遄飞,坐中俊才豪杰,各个把酒临风,即席吟咏,好不热闹。参加的人或许不知道,这一场热闹,竟然能永载史册,而浙江绍兴的老农,更不敢想象这个叫兰亭的地方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化标签。毕竟,才子佳人相邀聚会,政客富贾附庸风雅,在习惯于山水寄情诗赋抒怀的古代中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而《世说新语》里虽有录入,却比现在的《兰亭集序》少了二百多个字,也留下一个大疑问。所以,在郭沫若先生为此大打笔墨官司之后,我们确实很难在文章内容上作什么评价。
“死生亦大矣”,是对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老庄清谈的无情挞伐,这些思想即便是后人附会,我们也可以记到王右军的头上,因为凭右军的性情和作为,是完全可以担当这样的责任的。
可惜的是孙绰、谢安等诸多高明之辈,他们在兰亭上写的诗,却被一纸序文遮蔽到毫无光彩,连陪衬都很勉强,这真让我们扼腕叹息。所以,我有时不免想,如果遇见子安或逸少这样的人,尽量还是少说话,留个名头,甘心情愿地做一片绿叶也算是幸运的了。
江城子.读兰亭集序
会稽曲水禊春祥。共游觞,竞诗章。肺腑之言,哪句不激昂?记叙当年曾感慨,说俯仰,叹兴亡!
兰亭集序历沧桑。满风霜,更阳光。过往时人,几个伴书香?惟有紫禁存墨宝,经日月,永流芳!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