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读书作文。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
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二、初读课文。
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
对偶)
4、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5、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
1、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 如“萧湘馆”“ 秋爽斋”等,而作者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课堂交流。
篇二: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寓的理想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
现在你的眼前有两栋房子:一个是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一间是茅草屋。你想要住哪里, (生:大房子)
如果住进豪华别墅的代价是讨好你厌恶的人,甚至违背良心做坏事;而住在茅草屋,你满眼是杨柳青青的美景,与三五知己好友交谈甚欢呢,你又会如何选择,
恭喜很多同学的选择,正是刘禹锡的做法。(引导看图)瞧~他正在陋室里自得其乐呢~ (师板书课题:陋室铭)
2.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诗豪”。
(三)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余书上铅笔标注)
2.按节奏,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字句理解、翻译
[提示]名:出名; 斯:这; 是:表判断;唯:只有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成语:目不识丁)
劳: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理解主要内容
1.解题:课题“陋室铭”是什么意思,(生:简陋的屋子)
介绍文体“铭”: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
(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可在钟鼎或石碑上,如:逝者墓前会有,墓志铭
我们熟悉的,写在书桌右侧的激励文字是,座右铭)
2.“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自由读文章4-7句,批注:陋室有何特点,)
同桌讨论,并汇报,师板书:
环境清幽
陋室:交友儒雅
生活高雅
[过渡]“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何在,(文中找出主旨句)
3.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刘禹锡也能自得其乐,他究竟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当权。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看他是从朝廷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中,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一次面积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2)师生分角色扮演和州令、刘禹锡
出示:
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清幽雅致,真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刘:
问:你既没有丝竹,有没有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刘:
(1.生自读思考;2.师问生齐声答)
(3)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小组讨论,汇报:情趣高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
(五)探究写法
[过渡]了解到刘禹锡的“陋室”给寄寓的志趣,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文章是怎么写的,
1.抓住具体语句,小组讨论:
(1)刘禹锡借“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这种写法是什么,
(2)写与陋室无关的内容,有何作用,
教师引导:刘禹锡借“陋室不陋”,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是什么写法,
按开头两句的格式,修改第三句,介绍“比兴”手法,找出比喻的本体、喻体
(六)布置作业
1.借某种植物、动物或者昆虫的特征,给自己你一则情趣高雅的座右铭。
(如:梅兰竹菊、蚂蚁、萤火虫......)
范例:每个人都是昆虫,而我是一只萤火虫。
疾风知劲草,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附:板书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德馨
环境清幽
交友儒雅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
生活高雅
篇三: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我先给大家读一篇讽刺机关科室工作人员逢迎拍马,庸碌无为的文章,文题是《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笑柄。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生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很快升,有人云:“乐在其中”
谁知道这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科室铭》是仿拟那篇文章写的,《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因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而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陋室铭》
二、解题并介绍作者
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得室铭。
用以自勉自慰。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
三、指名学生总结学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
(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
(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 (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
四、检查预习
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
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2 /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2 /2)节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2/1/2)举例。也有(2/2/1的),举例。
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举例。
3.现在请同学们通览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韵脚,用三角号标出。指名学生一一说出韵脚。
五、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1.全班齐读,注意读的通顺,不读破句,字音正确,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一个层次。
2.听朗读录音,提醒大家注意听朗读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
3.二步轮读(男上句、女下句)题目、作者及结句齐读。读文时要注意语气、重音、停顿、速度,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二个层次。
4.诵读文言文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谁来给大家范读一下,
七、疏通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现在四个人一组,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三人订正,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先逐句落实重点词,在指名学生逐句口译。
八、与学生交流下列问题
1.熟悉了文章内容之后,谁能谈一谈你对陋室的印象如何,
(板书: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简陋呢,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使陋室生辉的光点正是“惟吾德馨”(板书),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条件,所以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
3.(陋室如何不陋,如何高雅呢,作者从正面做了具体描绘,最先写了陋室什么,(板书:环境)哪一句写环境,从这一句我们感受到陋室的环境怎样,
交流:别致幽雅,令人赏心悦目,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4.陋室主人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
刘禹锡擅长诗文,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挚交好友,可见交往的都是博学多才之人。
5.作者要表明的是“陋室不陋,惟吾德馨”,为何要写交往之人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交往可见陋室主人的学识身份,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6.室主人除了和情投意合的朋友交往之外,还有哪些生活情趣呢,(板书:情趣)
7.从调弦抚琴,展卷读经可见室主人怎样的情趣,
高雅脱俗
8.作者崇尚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无??)认为案牍劳形,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持什么态度,
极端厌倦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不慕名利,以清高为乐。
小结:以上四句分别从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三方面写出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文中没有一个“德”字,却处处可见品德之高尚,说明陋室不陋。
9.现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陋室环境及室主人的情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一边听老师描述,一边放映一幅幅画面。陋室之外,苔痕碧绿,爬上台阶,芳草青葱,映入帘笼。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室内,是主人或邀客谈笑,纵情畅怀,或窗下抚琴,怡然自得,或展卷读经,乐而忘忧。
指名学生描述一下刚才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描述:放眼看到一片郁郁葱葱景象,用耳听到的是纵情的欢笑,悠扬的乐声)
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有如此赏心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的知音(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爽心的雅事,会有身居陋室之感吗,
10.行文至此“陋室不陋”似乎可以做结了,作者为什么用所居之室与名人“草庐,玄亭”相提并论,
肯定此室不陋,隐隐以名人自比
11.诸葛亮和杨雄有哪些成就,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辅佐刘备,功勋卓著,是著名政治家。
杨雄是西汉文学家,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斐然。
12.作者自比诸葛亮,杨雄,目的何在,
表明自己具有古代明贤的志向的志趣和抱负,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13.本文题目就讲“陋室”,篇末为何又说“何陋之有”,
引孔子话,原话是:“君之居之,有何陋之,”隐含以君子居之,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室”彻底翻了过来,达到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至此全文浑然一体,戛然而止。
九(总结艺术特色
提问: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1. 托物言志
所托之物是什么,所托之言是,
2. 排比,对偶——骈句
3. 押韵严格,压什么韵(ing)
总结:这篇不足白字的陋文,行而不陋地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性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资匮乏,但只要居住者品德
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会越物质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十(当堂成诵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篇琅琅上口的铭文,我们当堂背诵下来好不好,老师教给同学们几种背诵方法:
(1)耳听背诵法(一半读文、一半试背,轮换一遍)
(2)抓文脉背诵法(看板书试背)
(3)抄读法(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先读后抄,边读边抄)
十一、作业:背诵并笔译全文
资料链接:
1.背景资料:
(1)气出来的《陋室铭》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力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刘禹锡也没有
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2)子云亭:即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草玄亭。据《汉书杨雄传》扬雄所处的成、哀、平三世,统治权被外戚和弄臣所篡,只有投靠他们才能青云直上,而扬雄不事谄媚,不屑逢迎,不会钻营,不愿投靠,因而“三世不徙官”。作者以扬雄德高不论室陋自比,可见作者之志。
拓展训练
一
2.全文的主旨句是 , 。
3.试写出本文的对偶句(至少两句)
二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范文二:22、陋室铭教案一等奖
22、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齐背《秋词》。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
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P2)。"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P3)"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P4)
(二)、明确目标、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出示投影)
1、出示目标。(P5)
2、了解作者。(P6)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3、文体知识。(P7)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简陋居室里的文章。
(三)指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落实文章字词(P8)
陋室 ( lòu ) 德馨 (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 hóng ) ( rú ) 调素琴 ( tiáo ) 案牍 ( dú ) 西蜀 ( shǔ )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3、自由读文,划出押韵的字。(P9)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
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
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4、自由读(配乐P10),再次齐读课文,读出节奏。(可分组。)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地方。
1、小组合作,交流。
(五)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1、你觉得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文章主旨?(P12)作者在写这句话前写了
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P13)
思考2、陋室简陋吗?(板书:陋室--不陋)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来写陋室
不陋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方面的特点吗?你能看出刘禹锡是一个怎
样的人吗?(P14)
1、小组合作,交流。
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
之景)安平乐道的人。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
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有学问的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
中之事)有情趣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不慕荣利的人。
思考3、文章引用诸葛亮、杨雄两位名人有何作用?怎样理解引用孔子的话?
1、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六)写作手法分析: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P15)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说明道理)(P16)
(七)课堂小结:
陋室铭这篇文章短小精悍,真不愧是铭中的长者。文章短短9句话,81个字,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安平乐道的情趣等等。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再来回味一下这篇文章。(P17)
(八)布置作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蜜蜂、莲花、松树等)
22、陋 室 铭刘禹锡
山、 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比兴)
陋室 居室环境—— 清幽 (安贫乐道)
交往人物—— 不俗
不陋 日常生活—— 高雅 (高洁傲岸)
物 (托物言志) 志
引古贤以自况
范文三:赛课一等奖教案《风筝》
《风筝》教案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王老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思路。
2. 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悟矛盾中的亲情。
3. 了解作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4.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体会矛盾与冲突中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理解“悲哀”的多重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个人,是我们语文学习之旅上注定不会错过的;有一种感情,是我们 今生今世一定要去珍惜的;有一种精神,是我们为人处事应当要去学习的;而有一种思考,则是民族觉醒时必定要去进行的。凡此种种,《风筝》会给我们答案。(板书课题。)
二、了解鲁迅
师:这个人是鲁迅,读过他的作品吗?那老师考考大家。
他的原名是什么?(顺势讲讲周氏三兄弟)他青年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意识到中 国人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批判性。他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弃医从文,希望改变国民精神。)他一生写作计600万字,包括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字里不仅有美好的感情,还能给人深沉的思想力量。推荐代表作。齐读**的评价。
三、整体把握
1. 检查预习,在句子中学习字词。
2. 学生带着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课文。
3. 思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感情?(悲哀)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老师提供的句式,明确文章思路:
小时候,弟弟 ,“我”却 ;
中年后,“我” ,弟弟却 。
四、在描写中感知人物
1. 过渡:为何一只风筝会引发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呢?态度不同,一个喜欢,一个嫌恶。
2. 问:这种喜欢和嫌恶在文中表现出来了吗?找到这些句子,说说哥哥和弟弟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析:弟弟的动作、神态——爱风筝如痴如醉,天真;弱小,可怜
“我”的动作、神态——独断专横,粗暴自私
演:想象一下,哥哥冲进去会怎么说?弟弟“绝望”时又会在心里怎么说?
3. 设疑:这个哥哥是不是太无情了,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弟弟?
4. 补充背景:鲁迅16岁时,父亲病故,作为长子,他成为了母亲和弟弟的依靠。 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弟弟有出息。在旧社会,什么才叫有出息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放风筝被当做是玩物丧志。同学们,你能从哥哥的愤怒中感受到什么吗?(是爱,是希望。)责之重是因为爱之深,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5. 问答互动:“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做对了吗?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做错了?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虐杀儿童天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心情怎样?(沉重,不安,想要补过)
6. 找到我认识到错误后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情。(悔之切)
7. 我设想了很多补过的方法和结果,想得越多,说明我内心的忏悔越深。你能从“我”的深深忏悔中感受到什么吗?悔之切是因为爱之深。
8. 小结:无论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还是认识错误后的忏悔,都源于哥哥对弟弟的爱。误解和冲突中也亲情。
五、在追问中发现精神
思考: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质?(自省精神)
六、在探究中思考深意
弟弟全然忘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没有宽松,反而更加沉重悲哀了呢? 引导:作者是为谁而悲哀?
① 为自己,无法通过弟弟的宽恕来求得心安;② 为弟弟,时过境迁,他忘得一干二净,被虐杀而毫不自知,不觉悟;(“我”希望弟弟记得还是忘记?弟弟忘记说明了什么?)③ 为麻木的国人,被愚昧观念支配,使虐杀者能够肆意虐杀,令人不寒而栗。(像弟弟这样的人多吗?被虐杀而不自知会导致什么后果?)
七、在收获中感悟生活
同学们,学习不仅是领略,更是一种收获,也许,在生活中,你也曾与家人发生过矛盾,你也有过犯错想要讨宽恕的经历。试从人物、亲情、自省或对游戏(玩具)的看法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八、下课寄语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风筝,亲情是线,连接着爱,自由是风,托举着梦,愿同学们 在理想的天空,越飞越高!
【板书设计】
后记:
风 筝 鲁 迅 做——————毁虐杀 弟亲情 麻木忘——————悔自省 封建思想虐杀了儿童的天性。
范文四:陋室铭.片段赛课教案doc
《陋室铭》片段赛课教案
点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陋室”?(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归纳) 自然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人际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由陋室情况看来,陋室有何特点?
陋室环境简陋,但往来的人和陋室内的活动都很高雅——陋室不陋。
3、“陋室不陋”,也有人往来,可为何还会让“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点什么?
陋室偏僻、主人被贬敢与之往来的人很少、主人很不在意,安贫乐道。
4、作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呢?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兴手法,引出主旨句。
6、讲完自己的陋室后,文章为何还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几句呢? 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用孔子之语(反问句式、省略前面一句)加以强调,突出自己的志向。
7、齐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托陋室表明怎样的志向?
安贫乐道节操和高洁傲岸的志趣。
范文五: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二、走近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三、追溯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转载于:海达范文网: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四、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
1 / 8
?精品文档?
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五、明确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六、指导朗读,、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再次齐读课文七、翻译古文,、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德馨,品德高尚鸿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乱,使动用法,使??扰乱、翻译全文,如,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B、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八、小试牛刀,1、解释下列词语,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2、翻译下面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3、练一练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九、布置作业,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1、理解内容,
2 / 8
?精品文档?
陋室不陋的原因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一、巩固旧知,1、解释下列疑难字词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在,有则不在,有则二、明确目标,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三、探究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讨论后明确,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
3 / 8
?精品文档?
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课堂小结,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陋室不陋呀,请大家一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四、思维拓展,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作品举例,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2、《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蜜蜂莲花松树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五、布置作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陋室铭》教学设计执教,郭若华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培养文言文语感2、感受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节操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对描写“陋室不陋”的句子理解可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大意,把握全文主旨2、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教学难点,感受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节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什么是陋室呢,对了,陋室就
4 / 8
?精品文档?
是极端简陋的居室,一般人是不会住在那里的,而且也看不起住在陋室的人但作者不但喜欢住在陋室,而且还津津乐道,感觉在这里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二、整体感知1、了解“铭”这种文体2、指导朗读?韵脚读出延长音?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初步体会作者感情3、出示全文,听朗读带示范4、男女生配合朗读,全班齐读三、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让学生找出几个最难翻译的字或词,由大家共同解决教师归纳讲解几个重点字词如,名,鸿儒,白丁,劳形,斯,惟等四、研读赏析1、作者是怎么看待自己的陋室,哪一句可以表明作者的态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八个字中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3、作者认为自己品德高尚,不管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都不简陋,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分小组讨论,请小组派代表发言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没有大红大绿,姹紫嫣红,有的只是绿苔碧草,淙淙流水,竹叶沙沙,景色何其雅致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客全是饱学之士,谈古论今时定是妙语连珠,有畅怀的知音如此,夫复何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参悟妙理,悠闲自在,不用被丝竹打扰了耳根清静,不用被案牍劳形伤神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用“诸葛庐”与“子云亭”和自己的“陋室”进行类
5 / 8
?精品文档?
比,进一步突出陋室不陋,君子德馨才是最关键5、品味“德馨”,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6、作者借写陋室,表达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节操,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五、小结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六、课堂练习练习背诵七、布置作业1、积累文中的好句2、完成课后练习二第1小题托物交往之雅德馨情趣之雅2《陋室铭》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铭”的特点,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3、抓住文眼理清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教学辅助班班通畅言教学系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梅花、竹子、荷花图片,让同学观后说说人们常用这些事物表达什么情感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从课题上可看出作者写作的对象是什么,2、“陋室”是什么,谁给
6 / 8
?精品文档?
它起的名字,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二月斋”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房子起名“陋室”呢,这里有个小故事3、“铭”是什么,“铭”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大声朗读,共同感受指导朗读,陋室德馨鸿儒案牍西蜀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默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重点词语强调,“之”的不同用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不译何陋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陋”的倒装词的活用无丝竹之乱耳乱,使??混乱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四、细读课文,品味欣赏1、作者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阅读课文,画出与陋室有关的内容2、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3、让同学描绘想象的陋室画面,可用“陋室的??很??你看??”句式4、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作者认为它“陋”吗,原因是什么,请从景、友、趣三方面证明它的陋,从“德馨”的角度证明它不陋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比兴,引出“文眼”——“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用圣贤之语“何陋之有,”自勉,点睛之笔,照应前文5、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
7 / 8
?精品文档?
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6、简介作者作此文的背景五、小结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借此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但这种节操和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六、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全文2、给自己的房间或教室取一个名字,仿写七、板书设计山不高水不深诸葛庐仙龙何陋之有惟吾德馨
8 / 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