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李商隐《菊花》
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 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 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 升君白玉堂。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读后感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这是一首优美的让人充满幻想的诗,这是作者叶芝的亲身经历,她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住了十九年。诗的开篇她是从天鹅生长的环境写起,通过干燥的小径黄昏的流水还有寂静的天空以及盈盈的流水营造出一片美丽的秋景。让我向往不已,因为这种美好是在现实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但是写到这里,叶芝写到19年的光阴已经过去。如今她剩下的只是心痛,虽然环境还是一样的但是心境已经不同,如今剩下的只有物是人非的惆怅,以及流年似水的感叹。这样的悲伤也感染着我,静静地读着美美的诗,向往诗中平静安逸的生活,但也因为作者的感叹而产生共鸣。
范文二:古典诗词鉴赏: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会昌四年。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
没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
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的观感为主。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末联则可见上述的分析,笔者对於此文有二点看法:首先,说李商隐“自我毁灭”实是见仁见智,我们也可以解读为一种升华,成为菊花酒是需要酿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华,所以《菊花》诗的情感的确比《野菊》来得积极一点。再者,李商隐尽管叹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会变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诗中的苦竹、椒坞、微香,与《菊花》诗的陶令、罗含同样有贤才的涵意,都是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们从《菊花》、《野菊》、《临发崇让宅紫微》三首诗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处在不同时空之下的感叹,但是也可以见到李商隐始终如一的态度,诗人的自尊心不曾稍减。最后,笔者以为选用《菊花》诗对照《野菊》,较另二首诗作更适合,既可以摆脱附会史事的牵强,亦可於写作技巧、用词遣字、情感强度作同中有异的比较。 屈复曰:“通首不出题,亦是大病。”则是正好说明了《野菊》为何较《锦瑟》的诗旨来得明确,《野菊》一诗虽未有任何“菊”字,对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纵观全诗句意,则句句不离菊,首联写菊的生长环境和形态,颔联写诗人爱菊、怜菊之心,颈联写诗人忆起当年赏菊之乐,末联写菊未被种植在宫中的遗憾。同样,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题,因此都显得诗意十分单纯,也令人有思想范围狭窄的感觉。就写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坞,多层次意象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与省字的简明精确,李商隐用字遣词可谓匠心独运。然而诗旨却完全围绕在怀才不遇的自怜情绪中打转,看多了李商隐这类为数不少的作品,真会让人怀念起李白的豪迈潇洒、杜甫的忧国忧民。
【赏析二】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
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砂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范文三:赏析菊花
赏析菊花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22011317011045 姓名:朱晓琳
花是中国十大名花
别 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 菊 之一,开封市花,在
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分 布:原产中国~后传入欧洲等地 中国菊花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
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
生态习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洗凉爽~较耐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
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
寒~生长温度18-21? 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
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
形态特征: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吟诗作画众多,给人们留下了
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茎色嫩绿或褐色~单叶互生 菊花株高20-200,通常为
30,90cm。茎色嫩绿或褐色,
应 用:观赏、药用、食用 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
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和锯
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
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
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
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
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花序大
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
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
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茎直立,分枝或不分
枝,被柔毛。叶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厘米,羽状浅裂或
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直径2.5-20
厘米,大小不一。总苞片多层,外层外面被柔毛。舌状花
颜色各种。管状花黄色。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
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汉武帝时,皇宫中每
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我国专异笔记中,多有服菊成仙的记述。据载,东汉汝南恒景从方士费长房学道,费对他说:“九月九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景闻言举家登山。”还,鸡犬俱暴死。从此,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便成了民间避祸禳灾的传统习俗。但最盛行的就要数赏菊了。农历九月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据古书记载: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因此,自古以来称“九月”为“菊月”,原因是菊花在九月开放。所以汉时宫中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了。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了。
菊花之美表现在多个方面,可简单分为如下几类:
寄情山水的自然美
赏菊者借菊咏志,把菊花视为“幽人”,“君子”,喻其耿介拔俗。如爱国诗人屈原的“朝引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晋代陶渊明的咏菊名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资,卓为爽下杰。”等都歌颂了菊花高洁清新,傲霜吐艳的品格。此后,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都赞颂了菊花的自然之美。陈毅同志的《秋菊》,更将菊花傲霜开放的品格写得淋漓尽致:“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以这种思想情怀赏菊,则注重菊花的内在品质。
典雅别致的个体美
古人赞菊花有五美:“圆花高悬,卒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昌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这种对菊花姿态和内涵的欣赏促进了独本菊品种的发展。其中一类品种表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抑郁不能得志的伤感,他们所欣赏的美往往是一种孤傲清高的美,带有孤芳自赏的情调。“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这种赏菊心理的典型写照。“零落万红炎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将秋菊写得形只影单,使人倍感凄凉。发展至清末,更把“影怜疏处瘦,情觉淡中亲”。做为“国人菊之品赏观点”。如‘金丝菊’、‘黄寒菊’、‘鹅儿黄’、‘帘卷西风’等品种。这种情感使园林中的菊花带着秋风中的寒意。第三类菊花审美呈现富丽堂皇之美,是唐宋时期菊花品种发展的主流。自唐代起,赏菊开始成为皇宫中消遣游乐之举,至明清不衰。这些登堂入室进入皇家的菊花除色艳、花大、花型奇特之外,多数花型丰满、圆整,以博得帝王喜爱。如‘都胜’、‘御爱’、‘报君知’、‘御黄袍’等,而民间则以花型圆整饱满比喻生活富裕,祈盼万事如意。如:‘黄绣球’、‘玉球’、‘状元红’等。这些品种栽培难度较大,且极易产生变异,需不断选优培育。中国农耕技术的发展,使艺菊技法日臻完善,因而使这些品种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可能。这些菊花品种有了吉祥富裕,喜庆团圆之意。因此,园林中的菊花也有了庆祝丰收,祈求健康长寿的寓意。
山花烂漫的群体美
宋时盛大的赏菊场景表明了菊花不仅为少数人所爱,同时也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花卉。“从家家菊尽黄,梁园独秋霜”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菊花广为栽培的盛况。宋代起就有关于大立菊、塔菊栽培方法的描述。其后,明、清的艺菊著作中,都屡次提到大立菊、塔菊及满天星类菊花。利用造型菊造景,在组织景观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前进,菊花育也
更加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欣欣向荣之群体美已成为一种时尚。悬崖菊、扎菊、花坛菊应运而生,进一步丰富了菊花园地,地被菊品种群的选育成功,将这种群体美推向了新的高潮。露地类菊花因其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便,色彩鲜艳,色系纯正,成为秋季园林中的布置大块色彩的好材料,这种成片栽植方式营造的山花烂漫的群体美成为当今园林中菊花应用的主流。 上述菊花审美集中体现了菊花文化内在的精神美。
在中国古典赏花意识上,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传统花文化的典型代表。梅园、兰圃、竹园和菊园在各地园林中极为常见。这些深入到中国人思想意识中的植物文化,造就了园林中的精神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将古老的菊花文化推陈出新,使之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审美需求,让带有不同韵味的菊花品种在园林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走进大众生活中是未来菊花发展的方向。
范文四:鉴赏李商隐菊花[Word文档]
鉴赏李商隐菊花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鉴赏李商隐菊花
《菊花》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下面是网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网)
【原文】
《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鉴赏】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
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 “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
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砂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阅读相关文档: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蝉》赏析 2017年青岛各银行最新房贷利率 2017年各大银行最新房贷政策 2017年成都最新房贷利率表 2017理财小知识怎么理财 2017年最新重庆各大银行房贷利率 目前最好的理财方式2017 2017年北京最新房贷政策汇总 2017年上海各银行最新放款时间和房贷利率【最新消息】 2017银行最新房贷政策一览 2017年最新二套房贷款政策 2017年平安银行最新房贷政策 2017年沈阳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调 2017年房贷利率飙升的原因 2017年
北京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调 2017年杭州房贷政策最新消息 2017年房贷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范文五:李商隐无题经典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
于自?己的故事情?节。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
得审?美享受。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
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展开来,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
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有?:
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这些评
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
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 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无题诗……犹如无标题?音乐,往往是作者?某种潜在情?绪的
触发及?展现。”这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二个特?点;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
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
《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懑和克服身?心困
厄的根?本手段这一?传统。”
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诗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
平”(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
下面赏析几?首李商隐的?无题诗。
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原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译文
那明亮的画?楼,那温馨的桂?堂,
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
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
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
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兰台。
3、赏析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点出时间和?地点。但细一琢磨,所?给的场景?又那么让人?难以捉摸,“画楼西”,“桂堂东”,有如从念禅?师的灯语“赵州东院西?”,显然是作者?梦设的时空?,以追想消逝?的恋情。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好象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两个场景,一繁华一冷?清。繁华之处也?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的?夜宴上,也许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阑人静之时?又不免倍添?惆怅。总之,应官鼓响,一夜风流随?风而逝。诗人坐在马?上心绪迷离?,失魂落魄,象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了?一天庸常的?案牍琐事。全诗场景多?变,意绪纷繁,所有的文字?皆是以诗人?的情感变化?连缀而成,于
思绪中见?美感。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它的终??结。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
们?进一步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
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多少?有些功利色?彩
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
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
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
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激情如?火,也终将枯萎?消逝,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而虚假背后??的悲哀才真?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往的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
深秋?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
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原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
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
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3、赏析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残月斜照空?空楼阁,凄惨钟音悠?悠传来,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多希望天明?以后就可看?见他的踪影,但是每一次??的希望都换?来的是更深?一层的失望,又在失望当??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编织?着梦幻般的?未来。现实是远离?难逢,梦境又能怎?样,只换得虚妄?的相见,如阳光下的?泡沫,斑斓只在旦?夕间。幽幽的烛光,如锦的翡翠??画屏,幽幽的麝香,如云的芙蓉??帷帐,夜已央,人未眠,月光隔了树?照得见她的?孤单,将清冷的光?辉满撒绣帘,展一页素笺?,把无尽的思??念书写,这绵绵的离?恨哪里书写?的完,只恨不似天?边月,不能笼罩在?他的身旁,只恨
夜浓月?淡,与他相见无?期,这不愈的创?伤,永生的悲凄?,只能借梦消?愁。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
之恨”的主旨。
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
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爱情的难?以实现更增?添了读者对?商隐一生悲?苦命运的同?情。他诗中那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意象群:红烛,冷月,夕阳,金井,?
玉珮,丁香,翡翠,孤鸿,黄叶等等无?不遍染悲色,冷中凝香,在一片岑寂??中显出爱情?境域的婆娑?朦胧,窈窈霭霭,如月色黄昏?暗香浮动,令后世读者?玩味无穷。
三、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译文
飒飒东风送?来蒙蒙细雨,荷花塘外传??来阵阵轻雷?声。打开金蟾咬?锁的香炉放?入香料,转动玉虎牵?动井绳汲水?回屋。贾氏隔帘偷?看少年美貌?的韩寿,宓妃爱慕曹?植的才华留?枕寄情。相思之情切?莫与春花争?荣竞发,一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3、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深闺?中追求爱情?的女子失望?的痛苦。女主人公愁?怀不展,百无聊赖,不由得沉重?得悲叹。全诗含蓄深?婉,反复咏叹,震憾人心,动人心弦。
这首无题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yun)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
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
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
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
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这一句更是?千古名句,这是因爱情?无望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唤,诗中的痛苦,也可能是诗??人无法实现?
理想的绝望?心情的流露?。
两个渴望结?合的年轻人?却只落得各?自分散的结?局,对爱情的执?著却抗拒不?了礼教的重?压,爱情在诗人?的心中成了?缥缈的海市?蜃楼,爱情的无助?在诗人的笔?下开出不败?的花朵,外在现实虽?阻隔,内心的渴望?却愈加浓烈?。细雨轻雷吹?打不散未展?的愁怀,烧香汲井也?难掩心灵的?寂寞与苦闷,如面的芙蓉??极易令人怀?想起两情相?悦时的缱绻?风流,如今却是倍?加伤痛,贾氏窥帘,宓妃留枕,她们对爱情?的执著与勇?敢永远为人?们赞赏,痛苦的人儿,心内早已似??春花萌动,可惜无法绽?蕾,只能任凭相?思在心中燃?烧成灰成烬。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炽热构筑了?爱情地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落红,永存着
悲剧?的芬芳。
四、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原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译文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3、赏析
这篇《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同篇主?眼。“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别赋》是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黯然”二字,也正是
李商?隐这首《无题》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
乐聚恨别,人之常情;离亭分首,河桥洒泪——这是古代所?常见描述的?情景。离别之怀,非可易当;但若相逢未?远,重会不难,那么分别自?然也就无所?用其魂销凄?黯了。作者一句点?破说: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唯其暂时会?之已是罕逢?,更觉长别之?实难分舍。古有成语,“别易会难”,即是说:会少离多。细解起来,人生聚会一?下,常要费很大?的经营安排,周章曲折,故为甚难;而临到必须??分手之时,只说得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别易之意,正所谓匆促?片刻之间,更咽一言之?际,便成长别,是其易可知?矣。“相见时难别?亦难”,其实是将古?语加以变化?运用,在含义上翻?进了一层,感情缅邈深?沉,语言巧妙多?姿。两个“难”字表面似同,其实义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
的分量。
这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它是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一个?结论置于人?的面前,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它打开了人?对生活的理?解空间,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此句的“别”字,不
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
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相见难,难想见,为这次的相?见,等待了多久?,渴望了多久??幻想了多久?,记得才刚刚?分别为什么?却如隔了三?秋,彼此注视的?柔情还停留?在眼中,彼此相闻的?气息还弥漫?在鼻间,彼此缠绵的?呢喃还萦绕?在耳畔,彼此热恋的?真挚还回旋?在唇吻之间,可是不见了??心爱的人世?界是如此空?洞苍白。多想与那人?形影不离,多想与那人?耳磨厮鬓。爱情的阻隔?源于命运的?阻隔,可是即使隔?着天涯海角?也隔不断
彼?此的思念。
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像飞流?之下后的浅?滩,把人带入舒?缓的情景之?中: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有两种?意思,一是东风软?软地吹拂,意识着力量?的衰弱,春天将尽,百花凋残,是从客观的?场景中传递?着春残局面?,也正是诗人?的伤感的心?境表现。其二是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来生机的?东风,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既带将春来,又何带了春??去,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句又正?好补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经过了严?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绽放了,才让人看到??它的美丽。这是相见难,面对花的凋??零,这么美丽的?东西一旦凋?落又何时再?见呢,红楼梦中林?黛玉叹道“明年花开知?有谁”命运的无常?,美丽的东西?的无常,更是爱情的?无常。经过千难万?阻,百转千思,“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感情升温,于是离别更?加恋恋不舍?。如果一见之?后,更有可能永?难再见,这样的别就?更加让人难。爱情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呢,诗人是有着?担忧的,既希望于“东风”的救助,也知是大势?难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做如?何选择呢,百花盛开,得东风之有?力也;及至东风力?尽,则百卉群芳,韶华?同逝。花固如是,人又何尝不?然。此句所咏者,固非伤别适??逢春晚的这?一层浅意,而实为身世?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东风无力百?花残”,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如花美眷,似水年华”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
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东风虽无力?,也令百花残?,百花虽无力?,也令东风难?,东风若有意?,莫叫百花残,百花若有情?,莫叫东风难??.两个"难"字浓缩了多?少的爱怒哀?愁,孤独无助的?苦恋,凄凉无依的?挣扎,为盼一次重?聚经历了多?少曲折,暮春时节百?花也正纷纷?
凋零,难道爱情在?世俗面前也?会如百花一?般吗,
这首诗中广?为传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
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春蚕那洁白?柔韧的曲线?不就是她伶?娉袅娜的倩?影吗,也不正是她?纯洁而柔韧?的爱情内质?吗,蜡烛那刚直?笔挺的躯体,殒身不恤的??个性,不就是他风?骨凛然的爱?情象征吗,阴柔与阳刚?,优美与壮美?,汇成一条河?流最后流向?蓬莱仙境,满怀希望的?诗句恰恰写?出了彻底绝?望的心态,诗篇所表现?的相思苦痛?,浓郁
的悲剧?气氛绵延不?绝,使它成为爱?情的绝唱。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
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诗人的思绪?从自身开始?转换成关注?被思念者身?上,诗人想像着?心上人一定?和自己一样,红颜易改,青春易逝,自己的爱情??何时才能实?现呢,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啊,揽镜自照,生怕华发早?生。她日夜思念?,夜深了,还在望月长?吟,“愿借月华流?照君“。不仅想到对?方,而且还想到?了她的冷暧,她的感觉?“夜吟应觉月?光寒”,正是“所思在远道?”,阻碍重重,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她长久地望?着月光,借长吟以抒?郁闷情怀,这时不仅是?对人的思念,还会有更为??复杂的担忧、忧虑、失望、期待、?
渺茫等种种?的情绪反映,此时的月光??便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诗人同样有?所体会,于是联想到?对方也会象?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关心、体贴与牵念?啊。
一个“改”字,从诗的工巧?而言是千锤?百炼而后成,从情的深挚??而是千回百?转而后得。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怎能不悄然?心惊,而唯恐容华?有丝毫之退?减,留命
以待沧?桑,保容以俟悦?己,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 夫当春暮,百花已残,岂有月光觉?“寒”之理,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他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
之深。
本篇的尾联,意致婉曲。蓬山,海上三神山??也,自来以为可?望而不可即?之地。李商隐在另?外一首诗中?曾提到:“刘郎已恨蓬?山远”。而此处偏偏?却说:蓬山此去无?多路。真的,假的,其答案在下?一句已然自?献分明:试遣青鸟,前往一探如?何,若果真是“无多路”,又何须劳烦?青鸟之仙翼?神翔,诗人之笔,正是反面落?墨,蓬
山去此不?远乎,曰:不远——而此不远者?实远之甚矣?~
蓬山万里,青鸟难凭——毕竟是否能?找到他面前?而且带回音?信呢,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希望和祝祷?罢了。只有这,是春蚕和蜡?烛的终生的?
期待。
爱情重于生?命,爱情又超越?了生命。时光如此匆?匆,如此短暂,还没来的及?问他是否安?然无恙,还没来的及?看她是否别?来无恙,离别的钟声?已敲响,别离的笙箫?已吹响,聚会匆匆,难以尽叙衷?情,再次分别,不觉黯然魂?断。下一次相见?会是什么时?候,真担心难熬?的相思会使?自己云鬓改?色,容颜憔悴.相见无期,眼看朱凋玉?损,芳颜难留,怎不会令她?深深愁苦?想他一定会?夜夜重上高?楼,独自呤诗,那清冷的月?光是否会冻?坏了他的身?体,那冰凉的露?水是否会打?湿他的衣衫?,就让那青鸟?带去我的问?候她的思念,为她送去一??些温暖。这是多么真?挚,又多么
无奈?的爱情,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只能寄?托于虚幻的?神灵。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句既是安?慰对方,也是安慰自?己。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柔肠百转,宕荡起伏,极尽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动人,实为
咏唱爱?情的千古名?作。
与情人相见?不易,因此离别便?觉难舍。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雕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赵臣瑗赞曰?:言情至此,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情让人悲?伤至斯、绝望至斯、执着至斯、崇高至斯、美丽至斯。古今中外,大凡伟大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总是充?满艰辛和痛?苦的,一往情深、痴心不悔,而且往往还?得不到回报,像一只执著??的荆棘鸟,惟有滴血才?有歌唱。莎士比亚悲?剧之冠《哈姆莱特》便是这样的?例子。少年义山的?初恋女冠,与哈姆莱特?的眷恋奥菲?利娅,在悲剧美学?意境上有相?通之处。哈姆莱特正?是太过于强?调爱情的诗?美,而这种诗美?赖以向人间?找寻,对人心的变?幻无常、人欲的险恶?卑污有着深?刻体认,终于使自己?的忧郁与患?得患失、疑惧不安联?了姻;可怜的奥菲?利娅,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一种?见面时借装?疯以逃避她?的真诚、炽热,而
不见面时?又对她恋恋?不忘的爱情?。
五、锦瑟
1、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译文
锦瑟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使我想起了?青春之年。庄周曾经晓?梦自己化身?成了蝴蝶,望帝的思乡?之心托给了?声声啼叫的?杜鹃。沧海月明下?的眼泪变成?了珍珠,蓝田美玉在?暖日里仿佛?会生起朦胧?的烟。这些感情至?今还可追忆?,
在当时却是?使人感到惆?怅、迷惘。
3、赏析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
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此诗扑朔迷?离,意象朦胧,人们对此诗?的创作旨意?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咏?瑟,有人说是悼?亡,有人说是写?艳情,有人说寄托?政治怀抱等?等。其实无可指?实才正是李?商隐诗的独?特之处,沉吟时,万
念俱出,而又万念俱?灭,唯留下那不?可言说的幻?美真实地存?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可惜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诗人以“锦瑟”喻美好年华?,以“思”引发“无端”之问,
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有这着?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一个“晓”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化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一个“春”字点破,使旧有怨恨?惆怅之情化?出
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波及?奋斗。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起?飘逸的烟霞。这里“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是诗人?精深艺术素?养的体现,更是诗人对?意想中美好?人生的巧妙?回答。而“珠泪”,塑造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形象,远望去犹如?泪光闪烁,同时也借用?鲛人滴泪化?珠的典故。在空旷微明?的情境之中,是?珠光如泪?还是泪洒成?珠,已让人浑然?不觉,明珠被赋予?了哀伤的情?愫,借此展现
了?诗人孤独失?落的哀怨形?象。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赤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的??时光已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
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悔悟可?惜风光不再?。
诗中用了五?个令人忧伤?怀恋的传说?,五个情景都?是不能攫取?、转瞬即逝、令
人怅惘。作者是在苦?难中追忆曾?经的幸福。
六、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
1、原诗: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2、赏析
开头两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只是描写环?境,人物并未出?场,但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人?物的感情活?动。“哀筝随急管?”,不只表现出?急管繁弦竞?逐的欢快、热烈和喧闹,也暗示出听??者对音乐的?那种撩拨心?弦的力量的?特殊感受。照一般的写?法,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樱花永巷垂?杨岸,哀筝急管相?驰逐”,现在却以“何处”发问领起,先写闻乐,再写乐声从?樱花盛开的?深巷、垂杨飘拂的?河边
传出,传神地表现?了听者闻乐?神驰、寻声循踪的?好奇心。
三、四句“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写“东家老女”婚嫁失时,自伤迟暮。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说:“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指女儿)。”可见东家老?女之所以不?嫁,并非貌不美,只是家境贫??寒。这两句先推?出人物,再
展开一幅?丽日当天,春光将暮的?图景。不用任何说?明,读者自能想?见容华绝世?而婚嫁失时?的东家老女?面对春光将?暮之哀伤。五、六句“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写另一女子?。溧阳公主是?梁简文帝的?女儿,嫁侯景,为景所宠。这里借用此?名代称贵家?女子。同样是阳春?三月,丽日当天,一边是年长?难嫁,形单影只;一边却是少?年得志,夫妇同游。用对比鲜明?的图景,表现了两种?不同社会
地?位的女子完?全不同的境?遇。
结尾“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写东家老女?归来后的情?景。暮春三月、芳华将逝的?景色,丝管竞逐、赏心乐事的?场面,贵家女子得?意美满的生?活,触动了她身?世孤孑之感,增添内心的??苦闷与哀怨。在漫长难挨??的深夜展转?难眠。末句以不解?人意的梁燕?犹“闻长叹”,反衬东家老?女的痛苦心?情却无人理?解与同
情,侧面虚点,倍觉隽永而?有余味。
历代诗家都?有以美女的?无媒难嫁,朱颜的见薄?于时,寓才士不遇?的诗歌传统?。这首无题从?内容到写法,都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曹植的《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以及其他一?些比兴寓言?体作品。清薛雪评说?这首无题诗?说:“此是一
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一瓢诗话》)。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含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这首七古无?题却不主抒?情,不作心理刻?画,以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描写出一幕??有人物、有事件的生?活场景,诗的旨意通?过生活场景?表现出来。语言朴素无?华,与七律无题?那种华美而?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语?言有所区别?,
别具一格。
七、无题:迢递高城百?尺楼
1、原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鹓雏(yuanc?hu):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鸟。
2、赏析
二十七岁的?李商隐站立?在日暮的泾?洲安定城楼?,一袭青袍哽?在夕阳的咽?喉里,绿杨垂下春?枝,绿杨枝外,泾水岸边,空寥的沙汀?远在眉帘之?外。才调更无伦?的贾谊徒自?太息流涕,流寓寄身的?王粲又在何?处高楼怀忧?怅吟,他心念着一?叶扁舟的江?湖,汀水之畔悠?然闲钓的那?个须白老者,可是功成身??退,弃官归五湖?的
范蠡,
在这风雨飘?不定的一霎?清明里,他眼前一幕?幕地回放着?数月前从兴?元回返长安?,在京西郊畿?目睹的一路?萧索:“农具弃道傍?,饥牛死空墩?。”,从村落走过?的他不忍马?上离去,空室内的存?者无衣见客,背面悲啼,让他来到门??边一一相诉?:“生小在太平?年,夜里不识闭?户,而今少壮的?都服兵役去?了,唯留下老弱?守着空村里?荒烟蔓草的?一派凄凉,对比之下叫?人如何能不?沉痛难耐,天地无序,朝野混
屯——定是开辟后?承平已久,才会遭此巨?祸吧……”
李商隐是一?个少年时就?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写了大量?的政治诗和?借古喻今的?咏史诗。《次行西郊一?百韵》是李商隐最?具思想高度?的政治诗,他借村人之?口把唐王朝?的兴衰之变、晚唐时期的?政治面貌、各种社会问??题,纵横交错成?一幅规
模宏?大的历史画?卷。
安史之乱无?疑是惊天第?一斧。李林甫为了?长久把持朝?政,防止文臣由?节度使内调?任宰相,劝说玄宗多?用蕃将任节?度使,因此,安禄山得以?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唐时用兵?多为压制奚、契丹、吐蕃,精兵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致使安禄山?在东北叛乱?时西北军队?不及救援,安禄山的叛?军如取空城,无人可挡。?
安史乱后,唐朝在重创?之中终于缓?过一口气来?,但社会政治?问题纷至沓?来,犹如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出现一个缺?口时,所有的病症?就迅速暴露?了出来:国库空虚,赋税苛重,藩镇跋扈……而统治者对?这种种的社?会政治问题?却无能为力?。
“甘露之变”又把唐王朝?卷入了更深?重的危机中?。郑注、李训谋除宦?官,事败,大量朝臣被?杀,朝政大权进?一步归于宦?官。此时天下更?为愁苦,“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这四起的“盗祸”多是无法生?存的穷民,
如果民不穷?,天下何有盗?,说到底是官?家的问题。 三年前这场?甘露之变,让生性敏感?的诗人发出?了“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的悲音。“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他隐约看到?“唐”这棵渐朽的?大树表面还?繁叶翠碧,根系却在这?场雷袭之变?中埋下了不?能挽回的硬?伤,唐王朝复兴?的生
机如冬?至初生的阳?气,终被阻绝了?。
此诗之末,李商隐冤愤?相焚,悲绝欲语,终还一叹——治乱,“系人不系天?。”~时世,“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如同贾谊一?般愿剖心肝?在君前的他?也唯能
“涕泗空沾唇?。”
安定城楼之?上,他大概也转?念思到不久?前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初选已被吏??部录取,诠拟官职上?报中书省时?,却闻为 “中书长者”曰“此人不堪”抹了名字这?件事。他微扬的嘴?角是悲,是愤,或者只是无?奈的好笑,“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
鹓雏竟?未休。”
我想后者的?意味大概更?多一些,因为那时他?的年轻。他太自信自?己的才华,也相信凭着?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有所?作为,仅管已在唐?时末路。“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在这狂澜翻?天的时代里,他犹思力挽?,在这风雨如??晦的天地间?,
他犹待晚晴?。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读李商隐的?这些诗的收?捎,似乎总能从?那精致悲美?的字句下寻?到一抹冷笑,如一把冷刀?,轻描淡写之??下割到他自?己心里去的?那抹深讽的?笑——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梁台初建应?惆怅,不得萧公作?骑兵。”?“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地下若逢李?后主,岂
宜重问《后庭花》。”……
八、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1、原诗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2、赏析
也许是一次?邂逅,也许是无心?的一瞥,那深情的眼?神令她从此?魂牵梦绕,度过了多少?不眠的耿耿?长夜,望断了多少?秋水长天,夜晚伴着残?烛,幽昏的残灯?忽
明忽暗地?映着她素妆?的容颜,石榴花红又?褪去,等待的人依?然毫无音信?,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期待中多想?化作西南好?风吹送到情?人身边,而这只能是?痛苦无望的?幻想,相见有如镜?中花,遥不可及.想他归来,夜夜深缝那?密集着爱意?的罗帐,一针相思,一针泪啊。何时才是归?期,初相遇时,那羞涩那甜?蜜
如今只剩?下空空的回?忆。说好回来说?好相见说好?不分开,如今都是虚?幻。
刻骨的思恋、刻骨的哀怨?,哪里诉得尽??离伤,那个人今夜?会将斑骓系?于何处,杨柳岸边可?曾记得伊人?的模样,爱情令她憔?悴成瘦柳的?姿态,可怜可见。爱恋的情节?如昙花凋谢?在绝望的荒?原,爱情如陈酿,嗅得见满屋??的芳香却找?不到初初的?
那坛,就这样等下?去。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无望?的色彩。
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
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
感?更为纯净。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文章憎命达,我们不能假??设李商隐若?平步青云是?否会给晚唐?带来全新的?政治面貌,然若不是命?运一次次把?诗人逼入绝?境,断是不会有?李商隐那丽?绝的无题诗?的产生,无题之境犹?如杜鹃啼血?莺饮泪,珠泪凝玉,血色的圆珠?抛起,在碧色的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然后不能遏?止地碎了。你读到了一?种残酷的美,如果你?
悲悯?着,那么你的心?也就跟着一?起碎。
无题的绝美?是诗人最后?的舞。
无题的绝美?是渐渐绝望?的美。
王安石曾赞?李商隐:“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他的诗如同?收了幕天的?萧萧云雨,当是杜诗胸?怀万物的大?气象,他的诗境是?浩浩天地间?无休无止地?零起了飘忽?的暮雨,于是化沉郁?顿挫为高清?森冷;他的诗语又?在李贺的
瑰?奇中,揉入了欲语?还休,一唱数叹,于是凄艳优?婉。 在这些低圩?的回吟里,李商隐把身?世与情感用?诗之梭纵经?横纬,密密罗织。他无疑可比?巧手的星娥,在沉霜的夜??深里他织出?了一张张美?幻绝伦的华?锦,色泽在佳
人?的明眸里随?横波流转,明晦轮转的?光影幻化间?绽放成朵朵?惊艳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