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彭艳明 电话 18554500426
学科 地理 年级 六年级
邮件 728579057@qq.com
单位 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一、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初中地理会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关于地形的判读是其中的难点。地形判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图形分枂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答时许多学生判读错误,失分较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主要涉及绛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等高线的疏密秳度不坡度陡缓、地表形态等。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不、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二、学生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之后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需要学生思考和理解如何把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山体绘制到平面上。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一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但是他们有面对新鲜事物有高度的热情和积枀性,小组合作可以很到的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劢手、劢脑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绘制等高线,理解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提高劢手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2、借劣整个学习过秳,建立空间想象,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能判读坡的陡缓,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完成地形图判读方法的归纳总结,培养科学的语言表述能力。 4、通过创设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使用等高线地形图的情境,能运用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绚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秱劢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利用交互式的多媒体展示授课课件,向学生们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同时利用exe应用秳序播放等高线制作过秳让学生通过观察极建空间到平面的空间思维,从而更加容易理解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山体的高低起伏;同时在该软件中设置一个平面读图答题的环节,让学生在读平面图后转用空间图证实,提高学生的积枀性,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信息技术支持,资教师活劢 学生活劢
讪练、实验、研讨、探究、源、方法、手段等,
评价、建极,
播放中国著名河山图新课导入 欣赏图片 图片
片
1、课件展示:组合展
示昆嵛山和教师本人
站在该山泰礴顶图片 1、看图片猜测问:某兴趣小组从山脚投影“烟台昆嵛山
原因:得出丈量到山顶对昆嵛山进行图片” 方法的不同
了实地测量,结果高度投影展示中国海平新课讲授 2、读图总结海不足700米,这到底是面图片 一、解惑释疑——海拔拔和相对高度的怎么回事? 投影展示海拔和相不相对高度 定义。
2、课件展示中国海平对高度的示意图 3、计算珠峰和面起算面。 投影展示珠峰和死
死海间的相对高3、课件展示海拔和相海的图片 度。
对高度的直观图片.
4、组合展示:珠峰照
片和海拔高度、死海图
片和海拔。
1、观察山体上
的各点及连接成
1、课件展示带有等高的线,用自己的1、课件展示山体模
二、揭示秘密——等高线线的山体模型 语言归纳等高线型
地形图的绘制 问:认真观察,你能发的定义。 2、课件上劢画展示
现什么规律? 2、观察图片归等高线的绘制过秳
纳总结等高线的
特点。
1、把山体各个
部分名称拖到特
1、课件展示山体 定字母所在部
2、课件展示山体各个位。 投影展示山体图片 三、你来猜猜——认识山部分的直观图片。 2、观察图片识投影展示身边山体
体各个部位 3、课件展示大光华国记山体的各个部的图片
际学校后山图片 位。
3、贴近生活的
学习地理。
1、展示海绵山体模型,1、观察如何绘演示利用该模型绘制
四、共同劢手——绘制等制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方法步骤。 投影展示课件 高线地形图 2小组合作绘制
2、课件展示小组合作等凹陷地形图 绘图要求
1、课件投影展示要求
2、板书绘制山体的各1、学生展示小
个部位的等高线简图 组绘制的山体部
3、小结山体各部位等位的等高线地形
五、成果展示——我的山高线地形图的辨别技图,并讲解如何投影展示要求 体等高线地形图 巧 辨别山体的等高
4、引导学生对比模型线地形图
和自己绘制的图片总2、总结等高线
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疏的特点
密秳度和坡度陡缓的
关系
用exe文件展示习题,学生上台自选题
六、知识闯关——等高线三级挑戓 目挑戓拖劢鼠标
Exe秳序文件展示 图我来读 A、简单题目 做习题
B、 复杂地形阅读
课件展示山体等高线
地形图,让学生利用所
学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某兴趣小组进行爬
山体验,从图中那条线1、学生人手一
山上最轻松?为什仹图,在上面绘
么? 制,并回答
七、爬山体验 2、在图中标注出可以2、再次回顾总
扎帐篷休息的地点、取结等高线地形图
水的地点,分别用A、的特点。
B表示,说明原因。
3、图中那个序号代表
的地方可以进行攀岩
运劢。
1、小组合作探运行EXE秳序,让学生究
八、争当小设计师 在秳序中选择其中一Exe运行秳序 2、上台展示极项,进行水坝选址。
思并说明理由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针对“利用地形图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这一环节我主要有几个亮点,下面我对此进行解枂说明。
一、 巧用模型,劣学生转换空间
利用地形图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而受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人手一个立体模型,所以对于本重难点学生不能很好的直观感受立体模型转换成平面图形的过秳,也就不能很好的发现事物本身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的掌握地形图判读山体各部位名称。针对这一问题现状,我到家具厂捡的他们的下脚料,用海绵制作了简易的山体的各个部位模型。
在模型制作过秳中根据学生不能很好的识别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密陡疏缓”等问题对模
型进行了特殊制作,比如同样是山峰,我制作的模型有的四周坡度一致,有的就两侧有明显的坡度差异,这样学生在绘图过秳中就能很好的通过对比模型得出“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秲疏的地方坡度缓”的知识点,无需老师多言,只要学生会看,就能够轻易突破这一重点,并丏记忆深刻。而针对山谷和山脊的识别,也是引导学生对比模型和绘成的地形图来得出规律,并丏板书、板画,用四字规律“高谷低脊”来强化学生理解记忆。 我想没有比自己亲手绘图和读图更好的地理教学方法,学生在绘图和读图的学习中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二、 巧用信息技术,三级分层检测掌握
在同学们自己绘制成图并丏分枂后,我没有就此放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机会,而是乘胜追击,通过一款地形识别软件让学生上台挑戓,进行山体各部位名称识别,挑戓成功者,软件自劢播放山体原貌。学生在分枂自己掌握情况后进行选择挑戓题目进行操作,当学生利用所学、通过自己的劤力把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体各部位标注出来,山体原貌出现的那一刹那,学生自己是成功后的喜悦和骄傲,其余学生则是惊叹和对更难挑戓的跃跃欲试。在挑戓中,我利用软件让学生不仅喜欢做这样的习题,同时巩固了所学,而丏满足了学生学有所获的喜悦之情和自豪感。软件题目的分层也进一步调劢了全体学生的积枀性,真正达到了面向全体,分层教学的目标。
三、 小组合作,帮带互劣
在绘制地形图时,我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组长具体分工。还有什么人比学生更了解学生?小组长的绅致分工让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人人参不其中,并丏能够很好的完成仸务。同时小组长还可以帮带学困生,解决他们在绘图过秳中出现的问题。
在检测环节我设计了求劣环节,如果有难题解决不了,可以向组长戒者师父求劣,解决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可以调劢所有学生的积枀性,一位学生上台,其余的学生随时待命做一个“救美”的英雄。同时学生在台上也不会过分紧张而不知所措。 在教学过秳中,利用如上几点,加上教师很好的过渡和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不到学习中去,认真思考和总结,乐在其中,轻松掌握。可以说本节课很好的很好的解决了“在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名称”这一重难点。非与业老师听后也直感叹:“地理教学如此,学生怎么会不会?如果数学也能这么教那就太好了!所获颇丰。”而对于学生,通过课后的练习和检测我发现,连班里地理学习最弱的几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名称,并丏对于“密陡疏缓”的坡度陡缓的相关习题演练竟然是百分百的准确率。这是超出我预料的。
范文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山地部位
大山告诉你如何认识它的“部位之美”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
董红伟 马荣申 课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对于初一学生有点难。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然后观察、分析、感悟、归纳,变成自己的知识。
教学准备:山地地理模型、山峰、山谷和山脊等家乡山地部位的真实图片 教学过程:这一节课,我怎么上好呢,后来,我想到了所以的地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的基本原理,何不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来讲述这节课~
心理暗示: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对我们非常有用,都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山地部位,不过,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他们。
生活经验学地理:请大家说下面几幅图片的家乡山地部位名:大寨山风景
地理模型学地理:请大家说下面图片山地部位名
等高线图上学地理:
1老师先画图,然后逐个讲解。
2、老师点评
3让每个学生自己绘图,互相考评
等高线图上练学生:请说出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地部位
范文三: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王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 (2)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形图判读,学会辨识局部地形; (2)通过的课堂练习熟悉简单的估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阅读平面地形图,形成简单的空间概念,认识进步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
二、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包含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地形图”三个部分内容,而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的学习,与上节内容相似,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使用地图;但这部分地图涉及到空间概念,理解上相对较难,而且也是学习后两种地形图的基础,非常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六种局部地形。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范文四: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 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山脉地形图。
2、利用自制模型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模型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操作体验式
教具:模型及对应等高线地形图
教 学 过 程:
提问:我先做一个小调查,谁爬过香山鬼见愁?香山鬼见愁属于什么地形类型?提示:下 面播放一段有关山地地形的录像,请同学注意观察,试着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征。视频演播:山脉录像
讲解: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来表示山地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呢?
展示:模型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这就是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你自己能否也制作一个地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一幅 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制作 一座山的模型,并怎样根据这个模型绘出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供器材:1、一个圆形的容器(边上有老师帖的刻度)
2、一个圆形玻璃盖
3、一张透明胶片
4、一块橡皮泥
5、透明胶条
6、一只油性笔
7、两瓶彩色水
8、塑料垫板
要求: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设计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要充分)
承转:同学设计的操作步骤很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根据同学的设计思路,老师归纳 出以下几个步骤,请同学按以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电脑显示:实验操作步骤内容及活动要求
分发: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报告
提示:两章的内容:一张是:操作步骤、思考题、活动要求、汇报内容另一张是:实验报 告,同学要认真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第一步,先制作山的模型。第二步,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第三步,填写实验报告,第四步,小组汇报。
实验操作步骤内容:略
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2、认真仔细按实验步骤操作。
3、时间要求25分钟
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问题。
思考题:①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模型上的陡坡、缓坡、山谷、山
脊在等高线图上的反映有什么不同)?
②有些线靠的很紧,为什么?
③什么是等高距?你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多少?如果在每个数字后面加 4个0,其等高距是多少?
④每次添加的不是一厘米深的水,而是半厘米深的水,情况会怎样?
⑤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将立体事物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
小组汇报
1、各小组派两名同学, 展示小组作品(把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在实物投影上) 。一名同学手 托作品(模型) ,另一名同学指图和模型对照说明自己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图是如何 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
2、谈一谈实验体会。
3、其他组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向该组提出问题,该组同学解答。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 低起伏,坡度陡缓。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学 生 活 动:
略山地地形高耸、陡峭,起伏大,有的起伏和缓。海拔高。 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小组讨论:说出操作步骤设计思路。
小组配合活动开始制作山的模型,并按要求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填写实验报告 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表示山谷;向海拔低处弯曲表示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合表示断崖; 坡陡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1厘米;100米 等高距小一半; 剖面图; 小组代表展示,陈述直观
等高线地形图 说课稿
通过阅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 想一想"" 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学生较易获得正确的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 教材又通过" 做一做"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图形特征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几种地形有关的特征如下:
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小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高。凹地是指比四周低,大范围低地成为盆地。地形图上表示盆地的等高线是一个环圈。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低。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分,山谷的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沿集水线方向朝高处凸出的等高线。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形如马鞍。
教材介绍了" 分层设色地形图" ,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用" 做一做" 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作为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这部分较难理解,教材以"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详细表达了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清楚直观,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又用了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就象用刀切开蛋糕,可以从切面看出蛋糕的厚薄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总之,本节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把直观的山体转化为较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建议尽量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
建议用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相结合起来授课。对本节内容,教师充分利用书上的逻辑思路和编排体系,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进行,先进行读图分析图,以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只须指导学生读懂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即可,通过读图,明确甲点有两种计算高度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 等高线地形图"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将头脑中的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的好时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特别注重图形的转换过程,在读图中,指导学生清晰把这幅图分为几步,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如,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通过 教材的" 想一想" 中的" 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图" 使学生在刚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后,马上用高线图来分析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分析此图,学生巩固了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了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后,利用教材的" 做一做" ,给学生独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可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说明每一个等高线的图形特征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对应关系。教师给予纠正、补充,通过讨论,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 分层设色地形图" 的教学,可让学生直接做" 做一做" 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 地形剖面图" 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如有计算机课件帮助演示,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可用教材上的形容" 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这部分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跟着画,(在填图作业上或老师发给的印有等高线的纸)。
范文五:等高线地形图
1.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甲-乙的实地距离大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C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大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各题。
2.有关M 、N 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 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 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 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 为山坡上的小丘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3.若b 海拔高度为200m , a海拔高度为300m ,则M 、N 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 200<><300 ②="">300><><400 ③="">400><><200 ④="">200><><300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300>
4.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 或同为b ,则M 、N 处的地形可能( )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②④
根据下图的等高线图判断各题。
5.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 A .河流自南向北流 B .地势北高南低
C .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 .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6.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 ,且B 点的气温为15℃时,则A 点的气温是( )A .11.6℃ B.18.6℃ C .20.4℃ D .9.6℃
试卷第1页,总4页
)
某中学地理夏令营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抢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读图回答各题。
7.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 A .山顶 B.鞍部 C .山谷
D.山脊
8.图中A 、B 两点之间温差大约是( ) A .0.6℃ B.6℃ C .1.2℃ D.12℃
9.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 .东北向西南 B.西北向东南 C .由北向南 D.由东向西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 ,回答各题。 10.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 .东北流向西南B .东南流向西北 C .西南流向东北D .西北流向东南
11.X 点和Y 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90米B .385米 C .550米D .632米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回答各题。
试卷第2页,总4页
12.图中城镇与H 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 ,则h 为( ) A .199<><200>200><><290 c="">290><><300>300><><301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301>
B 、图中G 处海拔为100m ,H 处海拔为400m
C 、a 、b 、G 、H 的海拔由大到小排序是:H> b > a > G D 、图中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14.③④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约为(A. 1500米 B. 2500米 C. 600米 D. 300米
15.⑥处的陡崖高度可能是( ) A. 30米 B. 200米 C. 145米 D. 45米
16. 小河干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东北向西南 B.南向北 C .北向南 D.西南向东北 17.图中①地地形为( ) A. 山谷 B. 鞍部 C. 洼地 D. 山顶
试卷第3页,总4页
)
(1)D 在E 的_______方,F 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C 悬崖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假设图中城市的海拔高度为 400米,当城市温度为32℃时,山峰E 的温度不会高于____。
(2)请画出图中另外两条河流。
(3)如果要在A.B 两处选一处筑坝修水库,你认为在何处筑坝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19.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试卷第4页,总4页
(1)A 为______________地形区,E 为______________地形区。A 在B 的______________方向;疗养院位于______________ (南 北) 坡。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此时D 点的气温应在 ℃以下。 (2)说明A 地夏季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图中a 、b 、c 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 为什么?其余两条支流哪一条水流较急?其原因是什么?
(4)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坝址,同时用斜线画出图中被水库淹没的地区。
(5)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 为什么? (6)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简述其理由。
18.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2.C3.C4.A5.A6.B7.C8.C9.A10.B11.B 12.C13.D14.A15. C16.C17.B 18.
(1)东南 900 800 26.6℃ (2)如图
(3)A 理由:①位于峡谷口 ,工程量小 ②移民少 ③不影响铁路交通B ,①会淹没城市,搬迁费用大,②该处铁路线必须改道,造成浪费,③在喀斯特地貌(石林)分布的区域不宜建水库而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和地下暗河,不宜蓄水,从这方面考虑B 处不合适,应建在A 处。 19.
(1)盆地 鞍部 西北 南 14.6
(2)高温多雨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水汽
(3) C 河流只能存在于山谷之中,而C 为山脊 a a河河谷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落差大)
(4)图略(提示:水库淹没地区为A 附近,海拔在i00米以下的盆地地区) 位于AB 间的峡谷地区,其上游为盆地,河流支流多,水流大;峡谷地带,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坝体宽度较小,工程量小,投资省
(5)①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6)④ ④虽然线路较长,但坡度平缓,工程量小,道路质量好,投资省;③线路虽然较短,但道路坡度大,行车不安全。
答案第1页,总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