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心灵的自由作文
【心灵的自由作文】
【篇一:为了心灵的自由而读书】
我曾记得小时侯.奶奶常给我念叨的《勤学》诗.“少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夜点明灯苦用心.”听了奶奶念的书歌子.小时的我却不以为然.心里老觉着读书有什么难的.
长大后.我手执教鞭.走上了三尺讲台.当我面对台下那一双双明亮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为我书读的少感到汗颜了.我总怕误人子弟.因而我不断地学习.“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活水.”
正是经常性的读书.我讲课时.有了底气.我深深的体会到:多读书.能积淀底气;勤写作.能练就自己的才气.
朱永新教授的话很是震撼人心.动人心魄.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而中国人年平均读书仅为4.5本.购买的图书.80%是学辅导类的书.20%的为非教辅书.中国人的读书状况是不能让人乐观的.
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读书?**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本质而言.读者是为了自己的心灵自由而读书!
阅读完全是个体化的活动.一个人.只有自己的心灵与书中的人物心灵而互相融合.转换沟通.他才会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幸福.享受到心灵的自由.自由地进行二度创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才能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为了心灵的自由而读书.读书的感觉是美好而神奇的、读书的收获是幸福的.
面对我国如此严峻的读书形势.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应当去读书.让阅读成为人的生活习惯.成为人的生活方式.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书香校园.营建书香社会.
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有书读.每个人都参与读书.关注孩子的读书状况.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
亲爱的朋友.今天你读书了吗?
【篇二:让自由的心灵飞翔】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已.因为年轻.所以会经历一些事情.比如爱情.比如友情.
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
没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
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的.是磨难的.
让我们幸福的.是宽容的.是爱的.
让我们心安的.是理解的.是信任的.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不知道为何.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改变.
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梦想.
也许.还在追求那永远不会有的完美.
曾几何时.我们虚荣过.幻想过.为狭隘的目标奋斗过.
待到重新回头看待这一切时.觉得很多事情都云淡风轻了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会在未来走的更加好.
因为抛弃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美好.
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呐.
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
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才更精彩.因为在我回首时.我可以指着那条尽是痛苦和泪水的路.大声地骄傲地说:
看.这就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路.这样我的一生会截然不同.”
基丁说过这样的话.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
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把握住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美好.你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它解脱吧.
让自由的心灵飞翔.去迎接那绚丽的阳光吧!
让它在蓝天和白云之间翱翔……
范文二:作文:心灵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
作者:萧晓雅
自由,什么是自由,就是像现在我这样么,吃着父母口中的垃圾食品,玩着惊险刺激的网游,呆在父母老师严禁入内的网吧里,吸着二手烟,悠哉悠哉。而正当我玩的高兴时,却被怒气冲冲进来的父亲拧着耳朵拖出了网吧,一出网吧,我挣开父亲的手,吵到:“你干什么呀?没看见这么多人么?丢死人了。”父亲看见我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似乎更生气了,冲我吼道:“我干什么,你在干什么,放假十多天了,你从早到晚,一天泡在网吧。”我不服气的顶撞道:“我好不容易放假,放松一下怎么了,再说干什么是我的自由。”“啪”的一声,没有预料到的一巴掌。重重的打在了我脸上,前一秒钟,我懵了,似乎忘记了这突如其来的疼痛感,后一秒钟,眼泪就如决堤的河水汹涌的奔出,我恶狠狠的瞪了父亲一眼后,转身跑开了,这双手,是曾经牵着我一起爬山,拉着我过马路的大手啊,是曾经为我支伞,为我摇扇的大手,为何如今竟落到了我脸上,我一边跑一边哭,后来,我跑去了朋友家,让朋友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然后在朋友面前哭诉了一番,心情也终于变好些了。
第二天一早,我回到家,看见爸爸妈妈那灰冷憔悴的面容,我不知该说什么,正想转身进屋,此时父亲竟开口了书,说道:“我买了两张去新疆的票,你和我一起去吧!”我脑袋蒙了一下,什么,去新疆,难道我做错事,还有奖励不成,尽管心中早已乐坏了,但一瞧父亲那依然灰冷的面容,便故作深沉的说:“那好吧!”文章穿越时空,将不同时期的人物放在一起,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头一次做飞机的我激动得不知该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飞机似乎走了很久,在经过长时间的煎熬后,终于到了。从飞机上下来的我东瞅瞅,西看看,似乎与自己家乡也没什么不同嘛,我正纳闷时,父亲又让我坐上别的车,很快我们到了旅店,店主十分热情,给我们安排房间,帮我们提东西,给我们介绍旅店的布局,收拾好这些,父亲就又带我上了车,我问去哪里,父亲说:“去草原,你不是一直想去草原么。”“啊!真的!”我的心情顿时又激动了起来,车又开了许久,终于,我们到了草原。
脚下绿油油的青草正长得茂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在翻涌着,还有些不知名的小野花灿然的开着,点缀着绒绒的绿毯,再朝天空看,如清水洗过般干净,那种湛蓝色是我在城市中从未见过的,向远处望去,蓝色的天空与绿地相连,我觉得我被包围在一片自然之画当中了,似乎我也成了这画中的一笔,无法割舍了,想着想着,脚竟不自觉的奔跑了起来,从前,在学校操场上跑,在马路上跑,如今,在大草原上跑,脚竟停不下来了,在软绵绵的草原上,我似乎忘记了一切不愉快,干净的天,干净的地,连我也清洗的干干净净了,在这空旷,自由的地方,好像连我的心也变得空旷,自由自在了。灵感从来不喜欢拜访懒汉。
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花朵。
我随意躺在了草地上,父亲这时也走了过来,问我:“感觉怎么样?”我想了想说:“像是从未有过的感觉,干净自然,连身体心灵都跟着干净了,有种灵魂被一击的感觉,这跟我玩游戏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说完这番话,父亲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到了晚上,父亲告诉我今晚会有一场篝火晚会,问我要不要一起参加,我一听,高兴的说当然要啊!终于,夜幕降临了,我没料到晚上会这么冷,可怜我只穿了一件单衣,这时,父亲给我递来了一件衣服,也不知父亲是何时收拾上的,我鼻子一酸,赶紧披上衣服,心中觉的暖暖地。火焰已经点好,有几个人已经开始烤起了羊肉,几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姐姐热情的拉我去跳舞,我也拉上了爸爸,一开始,我不会跳,动作也十分僵硬,后来,人越来越多,模仿着几位姐姐也跳得有模有样了,大家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尽管有时语言不通,但心却是在一起的。直到后来,那纯朴,热情,自然的新疆人民依然深深刻在我脑海里。
漆黑的夜幕下,天空闪着明亮的星星,月亮也是从未见过的大,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在如此美景下,我们吃了十分可口的烤羊肉。
再后来的几天,我见过了一片一片的羊群,见过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见过了着名的月牙泉。
结束旅行,回到家乡,家乡的空气依然污浊,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汽车笛声还是那么刺耳,可我的心却不一样了,似乎还如当初站在茫茫草原上那般空澈干净。回到家,我给妈妈一个大大的熊抱,晚上,我们全家一起看旅行时的照片。后来,我不再泡网吧,看到那些游戏也有说不出的厌恶,我开始读书,帮父母做些家务,不再和父母争吵了,我觉得此刻的我才是真正自由了,是心灵的自由,新疆的山山水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和解脱,才明白,从前追求的自由只是把自己的心束缚的更紧了而已,而现在,心似乎很宽,如草原般宽,很干净,如新疆天空般干净,很自由,如草原上飞奔的羊群般洒脱自由。本文紧扣题旨,举例精当,准确而有充分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自由,终于明白了自由,那是心灵的自由,灵魂的自由,那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记住:心可以变得无限大,足以让我们浪迹天涯。
山东滨州滨城区北镇中学高一:邓明静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全文富有韵律感,像青春矫健的步伐,充满朝气和活力
点评:习作比较长,应该是小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这一段过去的经历让小作者意识到了自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这一段过去的经历也让小作者成长了起来,会有自己的新追求。
小作者在结构上还须要重新安排一下,让文章变得清晰、了然,让读者在领会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主次安排上需要好好调整,加上适当的议论,会让文章更有深度。
范文三:关于自由的作文:心灵的自由
袁氏作文模型官网 www.yszwmx.net
关于自由的作文:心灵的自由
自由,什么是自由,就是像现在我这样么,吃着父母口中的垃圾食品,玩着惊险刺激的网游,呆在父母老师严禁入内的网吧里,吸着二手烟,悠哉悠哉。而正当我玩的高兴时,却被怒气冲冲进来的父亲拧着耳朵拖出了网吧,一出网吧,我挣开父亲的手,吵到:“你干什么呀,没看见这么多人么,丢死人了。”父亲看见我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似乎更生气了,冲我吼道:“我干什么,你在干什么,放假十多天了,你从早到晚,一天泡在网吧。”我不服气的顶撞道:“我好不容易放假,放松一下怎么了,再说干什么是我的自由。”“啪”的一声,没有预料到的一巴掌。重重的打在了我脸上,前一秒钟,我懵了,似乎忘记了这突如其来的疼痛感,后一秒钟,眼泪就如决堤的河水汹涌的奔出,我恶狠狠的瞪了父亲一眼后,转身跑开了,这双手,是曾经牵着我一起爬山,拉着我过马路的大手啊,是曾经为我支伞,为我摇扇的大手,为何如今竟落到了我脸上,我一边跑一边哭,后来,我跑去了朋友家,让朋友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然后在朋友面前哭诉了一番,心情也终于变好些了。第二天一早,我回到家,看见爸爸妈妈那灰冷憔悴的面容,我不知该说什么,正想转身进屋,此时父亲竟开口了书,说道:“我买了两张去新疆的票,你和我一起去吧~”我脑袋蒙了一下,什么,去新疆,难道我做错事,还有奖励不成,尽管心中早已乐坏了,但一瞧父亲那依然灰冷的面容,便故作深沉的说:“那好吧~”头一次做飞机的我激动得不知该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飞机似乎走了很久,在经过长时间的煎熬后,终于到了。从飞机上下来的我东瞅瞅,西看看,似乎与自己家乡也没什么不同嘛,我正纳闷时,父亲又让我坐上别的车,很快我们到了旅店,店主十分热情,给我们安排房间,帮我们提东西,给我们介绍旅店的布局,收拾好这些,父亲就又带我上了车,我问去哪里,父亲说:“去草原,你不是一直想去草原么。”“啊~真的~”我的心情顿时又激动了起来,车又开了许久,终于,我们到了草原。脚下绿油油的青草正长得茂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在翻涌着,还有些不知名的小野花灿然的开着,点缀着绒绒的绿毯,再朝天空看,如清水洗过般干净,那种湛蓝色是我在城市中从未见过的,向远处望去,蓝色的天空与绿地相连,我觉得我被包围在一片自然之画当中了,似乎我也成了这画中的一笔,无法割舍了,想着想着,脚竟不自觉的奔跑了起来,从前,在学校操场上跑,在马路上跑,如今,在大草原上跑,脚竟停不下来了,在软绵绵的草原上,我似乎忘记了一切不愉快,干净的天,干净的地,连我也清洗的干干净净了,在这空旷,自由的地方,好像连我的心也变得空旷,自由自在了。我随意躺在了草地上,父亲这时也走了过来,问我:“感觉怎么样,”我想了想说:“像是从未有过的感觉,干净自然,连身体心灵都跟着干净了,有种灵魂被一击的感觉,这跟我玩游戏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说完这番话,父亲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到了晚上,父亲告诉我今晚会有一场篝火晚会,问我要不要一起参加,我一听,高兴的说当然要啊~终于,夜幕降临了,我没料到晚上会这么冷,可怜我只穿了一件单衣,这时,父亲给我递来了一件衣服,也不知父亲是何时收拾上的,我鼻子一酸,赶紧披上衣服,心中觉的暖暖地。火焰已经点好,有几个人已经开始烤起了羊肉,几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姐姐热情的拉我去跳舞,我也拉上了爸爸,一开始,我不会跳,动作也十分僵硬,后来,人越来越多,模仿着几位姐姐也跳得有模有样了,大家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尽管有时语言不通,但心却是在一起的。直到后来,那纯朴,热情,自然的新疆人民依然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漆黑的夜幕下,天空闪着明亮的星星,月亮也是从未见过的大,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在如此美景下,我们吃了十分可口的烤羊肉。再后来的几天,我见过了一片一片的羊群,见过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见过了着名的月牙泉。结束旅行,回到家乡,家乡的空气依然污浊,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汽车笛声还是那么刺耳,可我的心却不一样了,似乎还如当初站在茫茫草原上那般袁氏作文模型官网 www.yszwmx.net
袁氏作文模型官网 www.yszwmx.net
空澈干净。回到家,我给妈妈一个大大的熊抱,晚上,我们全家一起看旅行时的照片。后来,我不再泡网吧,看到那些游戏也有说不出的厌恶,我开始读书,帮父母做些家务,不再和父母争吵了,我觉得此刻的我才是真正自由了,是心灵的自由,新疆的山山水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和解脱,才明白,从前追求的自由只是把自己的心束缚的更紧了而已,而现在,心似乎很宽,如草原般宽,很干净,如新疆天空般干净,很自由,如草原上飞奔的羊群般洒脱自由。自由,终于明白了自由,那是心灵的自由,灵魂的自由,那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记住:心可以变得无限大,足以让我们浪迹天涯。
袁氏作文模型点评:习作比较长,应该是小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这一段过去的经历让小作者意识到了自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这一段过去的经历也让小作者成长了起来,会有自己的新追求。
小作者在结构上还须要重新安排一下,让文章变得清晰、了然,让读者在领会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主次安排上需要好好调整,加上适当的议论,会让文章更有深度。
本文来自:【袁氏作文模型官网】原文地址:www.yszwmx.net
袁氏作文模型官网 www.yszwmx.net
范文四:心灵的自由高考作文
现代文阅读主题读写训练之心灵宁静-读写训练 心灵
的空间
主题说明
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所以,摒弃浮躁,忍耐寂寞,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乃至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名家选文]心灵百叶窗
作者:刘心武
1
心灵荫翳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注入阳光;顺利得意时,我们需要让自己冷静自省。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
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如果你的
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那么,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醒悟——即使你的作为已接近至善至美,但他人仍会严酷地审视你哪怕是一丝的不妥、一毫的疏忽。你要习惯这种人类的心
2
灵碰撞现象——其实,你作为别人的一个“他人”,那审视称量的眼光,又何尝不苛刻,
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瞭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一种变化的互动关系。而一般的窗帘,比如左右开合的布制窗帘,又有着要么遮蔽要么豁然的弊病。还是百叶帘好,它可以使你与窗外的光线与风景的关系随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3
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让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
选自《心灵体操》,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赏析】《心灵百叶窗》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巧妙地将心灵的调节与生活中的百叶窗联系起来,进而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要把自己的心灵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状态的主旨,既给读者以无限的智慧启迪,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
首先文章结构严谨。文章一开始作者结合生活中的状况,提出观点“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接着从成功发财、中间状态和生命的不同时刻几种情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百叶窗对人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其次文章语言形象。文章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捧
4
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将“捧场”“阿谀”“嫉妒”“怀疑”比做光,将对心灵的冲击比喻为“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人取得成绩后所面临的情形。可以说,这样形象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心灵的空间
作者:周国平
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我把他的话归纳改写如下:未被占据的空间具有最高的价值。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
5
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就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的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
6
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引用泰戈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几类人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
4(简要分析本文在议论分析时运用了哪些方式。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学生例文] 给月亮的一封信
作者:王涵
我喜欢炽热的阳光,也喜欢闪烁的星光,却最爱你那宁静柔美的月光。你那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你那宁静而不张扬的光亮,是心灵的本色,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追逐的方向。
面对你,心中总会有莫名的感动。没有阳光的炽热与张扬,也没有星光的闪烁与声张,每当夜幕降临,你总是静静地挂
7
在树梢,用淡淡的目光俯视大地。你是在凝望某条河流某处山冈还是某家的灯光,每当注视你的时候,即使再烦躁的心情也会化为一缕青烟,内心的忧伤与惆怅会在一和你相对之时烟消云散。因为在你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恬适,感受到的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安然。
面对你,心中总有一种敬佩之情。人们经常会奋力向前奔跑,为的是追逐前方那诱人的地位、财富、才华、声望。也许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人们往往会在脚步匆匆、人群攘攘中丢失那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本色。于是许多人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态品尝着名与利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怀着忧心忡忡的心情继续前方迷茫的路。他们如何知道,一旦失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得到渴望已久的幸福。而你却不一样。几多月圆,几多月缺,饱经千万年的风霜,你依旧是那么澄澈、明亮。即使喜怒无常的天空呈现给你的不是笑脸,即使调皮的白云遮住了你的面庞,等到第二天,你还是会像往常那样悄悄地出现在树梢上,用那柔和的月光抚摸大地、小河、沙漠、荒丘??所以我相信,你有着湖水一般的平静,有着高山一般的稳重。所以我断定,那“采菊东篱下”的陶公,那“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是从你那里汲取了养分,心灵才会变得那么平静,淡定与从容。
有时很羡慕你的洒脱,你的随心所欲。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名利的纷扰,你心中自有一片宁静的天,自己演绎自己
8
的一番精彩。其实,也有人会说“身处世间,身不由己”。但是不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的心中真的没有一丝欲望,真正做到心如止水,那么即使身处闹市,心也不会有一丝浮动。
在我心中,你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随时邀你出来,说说心愿,聊聊梦想,诉述衷肠,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你那里掬一捧月光,装进我的胸膛,让这如水的月光一点点内化为生命的芬芳。
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将你放在心底,在心情烦躁之时,邀你出来,指引方向,也愿你永远澄澈明亮。
(河北辛集中学)
【简评】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散文佳作。一般作品往往直接结合生活中的浮躁现象对心灵的宁静进行分析议论。本文作者则结合作文材料,选择了宁静柔美的月亮作为诉说对象,把夜深人静中的月亮视为一位知心朋友,在通篇采用第二人称口吻,写出了对月亮洒脱宁静的感动、敬佩之情。同时作者又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和月亮的特性进行比较,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自然,行文收放自如,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写作训练] “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作者:佚名
9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是最重要的。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 了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1)何为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
10
华富贵的干部等等。(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二是心中浮躁,心中充满骄气和躁气;三是心中有欲念,贪慕荣华富贵和名利。心灵的躁动会让人在种种名利诱惑面前难以把持,汲汲于富贵,心神不宁,躁气附身,学不进,坐不住,卧不宁,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心灵充满了噪音、杂质,终致荒时暴月,终年无收。(3)心如止水有什么作用,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心灵宁静者虽没有重权厚禄,浮华如云。却有一份心平气和、静心钻研的心境,并凭借聪明的心智和智慧的积淀,勘破一些俗事,收藏一些永恒,经营出一片精神的天地。(4)如何做到心如止水,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扎实奋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拟题列举】
篇二:2014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范文(共8篇)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范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
11
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
孙慧敏
掬一捧灼人的黄沙,踏一方炙热的天地,生命中的瀚海阑干,便如此清晰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路可退,唯有穿越过去。而此时,一切便如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式”中所写的,我们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却也因为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而不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面对的,是绝对的边城荒漠、苦难挫折,我们拥有的,是相对的自由幸福、平等宁和。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渺小的人类而言,似乎一切的努力,终将尽付东流;一切的美好,也会难以为继,只剩下永恒的苦难在短暂的人世中穿透着摄人心魄的回音。
然而,作为一株会思考的苇草,作为一个至少还享有选择如何穿越沙漠的自由与权力的个体,我不相信,不相信沙海面前的我们终将会在对自己”不敢从心所欲”的不信任中停下脚步,拒绝抗争;不相信巴尔扎克那“我粉碎一切障碍”的决心不足以令所谓“绝对”的沙漠有所动摇,更不相信小小的考验与劫难便会让所有人都成了经历牢狱之灾后的王尔德,让曾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迈在颓废中消失殆尽。诚然,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或易位,但
12
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戴镣铐而舞,最困难,却也最美妙;履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
不可否认,“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听上去是在自欺欺人。早已因大漠风沙而口干舌燥,焦头烂额的人生旅行者怎么会因为可以在未知中探寻前程、享受不同程度的沙石侵袭而欣然坦然,但事实正是如此。当苦难与磨砺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直面甚至是笑面它们往往比一味地逃避来得更有气度与力量,也就更有可能指引我们达到因心灵的释然洒脱而自由的境界。大漠之中,或许我们会同鸠摩罗什一样,凉州观日,竟成晨昏莫辨,望朱成紫,可我们亦能坦然于世:我们的目光,是向上的;态度,是昂扬的;心境,是高人一等的,如此,夫复何求,
人,活着,总不可能一路走在安逸之中,没有瀚海阑干作伴,没有堂皇凋零作叹,总会遇见的,是绝对的沙漠;我们,走着,终究是要寻求心灵的自由,扫除飞沙走石连天,涤荡浓云薄雾在胸,定会拥抱的,是相对的自由。
尽情舞蹈,纵使身着镣铐 王婉听
我们生下来就是要穿越沙漠的,作为所谓的“命运之注定”,我们足踝上那层抹不去的黄沙便是这一生注定要担负的镣铐,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站在绿洲的浓荫中逃避,因为这黄沙之旅便是人之一生。
13
或是烫人砂砾磨坏了足踵,或是水袋空瘪,食粮断尽,或是漫漫沙漠中无处可寻觅绿洲踪迹??这千百种生之苦难,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正如罗蒙诺索夫无法拒绝在污泥中摸打滚爬的童年,正如曼德拉无法拒绝锌皮房里二十七年的逼仄,正如史铁生无法拒绝在“最狂妄的年纪”遭遇病魔,不幸也罢,不公也罢,这副镣铐是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礼物”。
于是有的人因这被剥夺的自由而垂下了头颅:海子把年轻的生命了却成了铁轨上一个潦草的惊叹号,王尔德把满腹的才华埋葬在了无望的牢狱之中,文森特淌血的残耳与绝望的枪声让世人叹惋??他们把死亡与放弃当作了与命运决裂的方式,却不知这等与镣铐拼个鱼死网破是何等愚蠢软弱的选择——他们投身的并非超脱沙漠的自由,而是黑暗无边的束缚。
于是又有人选择错了“穿越沙漠”的方式:强权的压迫是高尔基痛恨又畏惧的“沙漠”,古拉格集中营赤裸的现实如此残酷,却被蒙上纱幕涂上粉脂——这等求全自保的方式只会让“沙漠”吞噬心田,再无逃生的可能。诚然,方式和道路的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但违背正义和心灵的步履又是何等沉重,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舞出人生的风采,灵魂的高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的确铿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看啊~那些负轭之人舞起来了~罗蒙诺索夫的全俄首
14
所大学,曼德拉的崭新南非,史铁生的地坛??命运的把戏化作了坚忍、勇敢以及乐观者足下的泥丸,生活的限制囚禁不住茫茫大漠蓬勃生长的绿意。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可以被选择的,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踏着沉重的镣铐起舞,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
尽情舞蹈吧~纵使身着镣铐。就算你没有了拒绝沙漠的自由,没有了回避灾祸的权利,没有了鲜花,绿荫与清风供以选择,你也照样可以用不停歇的舞姿征服黄沙,用不知苦的足板踏平荆棘。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面带微笑,心怀感激。
唯有此,你才能打破生命的限制,舞出不凡的天地~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孙贺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
15
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
16
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李瑞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
17
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
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自由与束缚,一株并蒂莲
刘汉卿
一株并蒂莲,结着两个莲子,它们连在一起。在你剥莲子时,你不可能将它们一一分开,所以你只能同时剥,自由与束缚就像这样,彼此无法分离。可是,当今的人们并不懂
18
得这个道理,他们只追求自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李天一陨落了,周正龙被抓了,宁财神凋零了。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与自由并蒂而立的束缚。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如是说。自由是束缚的保障,束缚是自由的前提。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但你必须穿越它;在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上你自由的,但倘若没有这片沙漠,没有必须穿越沙漠的要求,又何谈选择的自由呢,同样的,如果一点自由也没有,却有一堆的束缚,那么人和奴隶有何区别,正因为如此,自由才保护了束缚,否则史书上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画面又怎会出现,自由与束缚是两种调味剂,必须调和均匀才有香甜的味道——自由与束缚是一株并蒂莲,只有携手而立才有锦簇的花朵。
“所有的伟大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爱默生如是说。要善待你周围的束缚,感谢你周围的束缚,因为正是你的束缚才让你不断成长。当林书豪精湛的球技被肤色束缚时,当他的强大的灵魂被瘦弱的身躯束缚时,当他的雄心被谦逊的外表束缚时,当他的球风被大家误解时;他也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退出NBA,也可以在NBA继续跑他的龙套,当然还有在NBA打出真实的自己。是的,束缚给予他自由,他就用这样书写传奇。别人的束缚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只是看你是否伟大,是否能从束缚中脱颖而出。在这株并蒂莲中,只
19
有越多的爱,才有越多的束缚;只有越深的束缚,才有越美妙的自由。
选择是自由的,因此要慎重地选择。同样身陷囚牢,王尔德选择郁郁终生,因此他的才华消逝在黑暗的牢房;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重生,因此有了旷世神作《罪与罚》。二战前夕,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选择新政,而德日选择燃起战争之火,于是,德日至今面临罪恶的审判。现在,同样面对侵略这一事实,德国努力洗刷,而日本极力美化,于是德国赢得世人的尊重,而日本却遭人咒骂和谴责。选择是自由的,但我们要给它定一个束缚,这样选择才不会失衡,自由才得到保证,并蒂莲才会中通外直。
当你追求自由时,善待周围的束缚;当你被束缚时,慎重地行使自由。唯有此,这株并蒂莲才会常开不败。
享受不自由的自由
陈圣洁
人在出生之前有些事便已注定,无从改变,无法抗拒,却又不得不往前走,因此人不是自由的。然而人又是自由的,尽管要穿越沙漠是强制的,但是穿越沙漠的方式、姿态和过程却是可以选择的,人生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只有享受“不自由”的自由,才能领会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
乔布斯说过:“你将会死去。”是的,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也是每个人命中注定的事,无论如何长寿的人都逃不过这宿
20
命,惟其如此,生命也因此变得珍贵。可是,这也使那些畏惧死亡的人开始畏惧前行,就像他们说的:“每过一天,就是离死亡近一步。”然而人生就像那片必经的沙漠,不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要穿越,哪怕终点是死亡。所以,与其畏手畏脚,惧怕那个终会到来的一天,不如像史铁生一样,将死亡看做一个终会到来的“节日”,以一种乐观快乐的心情享受这个充满限定的人生。
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诚然,人生充满了限定,充满了不可挣脱的枷锁,就像大自然一样,人生也定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原则,有些向往“自由”的人企图去挣脱束缚,结果又如何呢,追求到的自由变成了更多的不自由。那么,难道我们一定要在束缚中压抑地过完一生吗,当然不是。尽管我们不能逃离人生本质的束缚,但是我们可以享受这不能自由中的自由,做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就像约翰?康缇斯一样,人生于他充满了束缚与不自由,诊断当天就被医生判了“死刑”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哪怕人生给他安上枷锁,带上镣铐,他也能在心灵上翩翩起舞,用心灵去享受这个看似不自由的人生。
的确,人生的不自由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以改变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但就像你可以选择种方式穿越沙漠一样,你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度过人生。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享受,享受这个不自由的人生,享受不自由中的自由。 鸟
21
飞得再高也飞不出天空,鱼游得再快也游不出大海。万物生活在不自由中却又活得自由自在,就像人生一样,享受不自由的自由便不会感觉自己活在束缚中。
戴着镣铐跳舞
谢雨欣
人生如一次在茫茫大漠的旅行,你可以自由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但你必须穿越沙漠。人生亦如一场在囚室中的演出,你看可以自由地跳跃、旋转、舞蹈,但你必须戴着镣铐。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从来都是束缚在一定限制内的,否则必将损害另一些人的自由。如果没有束缚,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以自由为名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交通将因没有红绿灯的束缚而一片混乱,学校将因没有规矩的束缚而无法运行;社会将因没有法律的束缚而暴乱四起——任何人都拥有他们想要的自由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任何人都没有自由。
所以,才有了任继愈的“人不敢从心所欲”,我们都拥有自由,我们也都受到限制,我们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并不一定带给你的只是限制,只是束缚,利用好了,它就是你手中翻飞的彩带,脚上清脆的串铃,利用得不好,
篇三:2012安徽高考作文:心灵的到达范文例文
2012安徽高考作文:心灵的到达范文例文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22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自己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了之,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扬,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畅快地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一次次沉浸在与那些
23
着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简直无法想像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着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作了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首先让心灵辉煌起来。
如此,请我们记住一位并不着名的诗人着名的诗句――“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24
——————————————————
2012合肥一模作文心灵的到达分析及例文
2012合肥一模作文题目:
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请以心灵的到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关键要把握到达的含义。到达在这里有两种理解:一、可以理解为超越,题目的提示语部分也是这样导向的,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即心灵可以超越物质身体等的局限,那么我们就可以立意为想到才能做到理想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等;二、可以理解为伴随、参与、融入,那就可以立意为做事要真心投入。
相关素材
1、三个泥水匠在盖楼,问第一个人你在做什么,他闷闷不乐地回答说我在砌墙,问第二人你在做什么,他高兴地回答我在盖一座摩天大楼,同样的问题问第三个人,他则兴奋而又豪气万丈地说我在美化这座城市。
结果十年后,第一个泥水匠依然在砌墙,第二个则成为这家建筑公司的总设计师,而第三个则已荣升为总经理,带领着更多的人美化城市。
2、有位记者跑到贫困山区,看到一个男孩在山坡上放羊,
25
便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要放羊啊,攒钱娶媳妇。男孩回答。娶媳妇做啥呀,记者又问,生娃。男孩又答。生娃干什么嘛,记者再问,放羊~男孩干脆地回答。
命题意图:
命题者可能想针对两种社会现象:一、社会浮躁,人们在各种场合的做法,有时是言不由衷,有时是身不由己。许多人做事身心分离,不能真正身心合一。如对学生来说,身体坐在教室里,而想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对旅游者来说,走马观花地到一个个景点拍照留念,并没有心灵的真正参与,对行善者来说,善款的付出可能令有所图;二、做事太现实,有时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敢或不能为理想拼搏。因此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带给人深入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例文心灵的到达
近日,中国慈善总会公布了年度慈善人物推选方案,其中年度慈善个人须捐款100万以上,才能获得提名。大款才能大善,那为什么汶川震后众多的捐助者中最感动世人的却是一个只向募捐箱中投入了百元的乞丐,善心不能用财富来衡量,关键是心灵的到达。
真善是心灵的到达。慈善已经在全国形成共识,但某些捐助却总是让人如鲠在喉。举行隆重的仪式,受助者把钱物举得高高的,带着僵硬的笑容与捐助者合影已是固定的套路。
26
这其中有些捐赠已经背离了慈善的真正意义,它变成了炫耀的舞台,甚至成了变相的广告。其实真善不须如此张扬,它只须默默付出,无论钱物的多少,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受助者心里带到安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善和钱物无关,只要心灵的到达。
真爱是心灵的到达。物质社会,爱也沾上了铜臭,影视剧中表达爱的方式泛滥得一一塌糊涂。昂贵的钻戒,高档的服饰,豪华的车子,仿佛非此不能传达出深切的爱。其实,只要真爱,是不拘形式的,不须物质附丽的,只要真心,草编的戒指一样可以赢得芳心。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物质女,毕竟只是个例。只要心灵的到达,鸡翅也能吃出鱼翅的味道。
真美是心灵的到达。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因为美会在凝视中凋零。真的美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其内涵。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性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总是经不起岁月的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
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她伸出双手接住孩子的那一刻,是最美的;最美洗脚妹刘丽,在她捐资助学的时候是最美的。美不仅在时尚的服装、精致的化妆,更在心灵,只要心灵的到达,哪怕素面朝天,也能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27
人活天地间,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的诱惑、纷争,身体与心灵有时会产生割裂,假、恶、丑会乘虚而入,这时我们要能把握住自己。记住,只有心灵的到达,才能会有真正的善,真正的爱,真正的美。
——————————————————
心灵的到达(一)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那是脚步到达壮丽的山河;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是眼睛到达辽阔的大海;
苏轼“千里共婵娟”,那是心灵深处情感到达皎洁的月亮。
……
我们欣赏壮丽的山河,醉心辽阔的大海,只是因为那是美的触动,而几千年来,我们不忘的、深藏的是心灵到达处收获的美。
心灵的到达,不在乎路程的千里迢迢,因为用心灵可以软化所有的时空;心灵的到达,不在乎的山川大河的雄险澎湃,因为用心灵可以捕捉生命最美的感动;心灵的到达,是花香四溢的伊甸园。
有一种心灵的到达,诠释着生命的意义。20岁时的瘫痪让活泼的他顿时陷入死亡的深渊,31岁时的尿毒症让他在病魔的折磨中挣扎喘息,多年来各种疾病带来的痛苦,让他日夜煎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命,反而用一支心灵之笔抒写生命。从《活着的事到写作的事》,我们可能看到脚步到
28
达不了的地方,心灵的的启航;从《病隙碎笔》《我的丁一之旅》,我们可以看到眼睛到达不了地方,心灵的征程;从死后无偿捐体的奉献,我们可以看到心灵的到达——生命的价值。
他就是史铁生,那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人,那个在地坛里像“玩累的孩子”,回家的人,诠释着心灵的到达——生的意义。
有一种心灵的到达,见证着乐观的心境。他是天生的侏儒,不足100厘米的身高,让他从小在嘲笑声中生活,但他却是音乐的巨人,他就是法国著我的钢琴家——贝楚齐亚尼。身体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到达不了的领域,却因为心灵的到达而成就了辉煌。他是这样说的:“只有别人嘲笑了我的身高,我才能静下心来,聆听我心灵的高度”。
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我想说,只有心灵的到达才是最永恒、最深入、最彻底的到达。
——————————————————
心灵的到达(二)
你可曾听说,心灵的是大地的异乡者,是真,让灵魂直立行走,傲然挑战烈日 ;是善,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称之为爱的纽带;是美,让心灵扎根泥土。真善美,心灵的到达,到达时世界溢满芬芳。
29
心灵的到达,到达真时,世界变得简单可爱。荷尔德林说:“人类最大的劳绩,莫过耕耘一片真诚的土地。”我感动于“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事迹,感动于他感人事迹后的简单心灵,感动于他所传递的人类最为朴实的品质——真。当人们问及他为什么捐助贫困学生,为什么多年来无偿献血时,他淡然地回答,这就像子女照顾父母,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什么太多的原因。是的,当我们赶路,忙着追寻那些让人实用的东西的时候,蓦然,却发现我们离人类的本真已太远。心灵本在真诚中,此时需要到达彼岸,坚守至真。
心灵的到达,到达善时,人性之花悄然开放。海德格尔曾言:“人类的美德海中的排浪,是涌向天空的狂飙。”你是否震撼于林徽因“让世界看见我的每一朵花开”的心灵宣言;你是否理解她“遍走中国大地,追寻一种可以感受的善意”的执著;你是否见证她“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真情吐露。是相濡以沫的爱情,是一诺千金的友谊,是感人至深的亲子之爱。林徽因将成为一种善意精神的化身,在世界喧嚣的地方,化作人性至善的雨露,滋润每一个荒芜的心灵。心灵的到达,到达善时,每一个被现实所割的心灵将被缝合,人性之花弥漫芬芳。心灵的到达,到达美时,世界变得充盈。纪德深情地说:“美好的事物消耗着我的感情,它们的辉煌来自于我的消耗,但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消耗。”如果说,容貌是至美的事物,
30
居里夫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心灵的到达才能称之为至美。居里夫人剪下秀美的金发,走进寂寞的实验室,她的美在那时达到的顶峰。爱因斯坦称她是没有被上帝宠坏的孩子。心灵的到达,到达美时,世界将因此而多姿多彩。
让心灵到达这片枝繁叶茂的地方,以真为根,扎根泥土;以善为干,拥抱阳光;以美为叶,带来绿荫。当真善美的大树茁壮成长时,心灵将会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篇四:高考作文素材2心灵之光
双十高三作文素材(2) 心灵之光
高三年
姓名
他热爱他的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
1 世纪的尘风幽幽刮过了千年,地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发送着理性的光环。 公元前399他怎能背叛毕生遵从并热爱着的城邦法律。 那里去。 忘记容貌地喜欢他,崇拜他。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的被亵渎,如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所犹豫的呢, 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
31
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他曾畅然地高呼:肉体是灵魂的坟墓,是求得知识与智慧的障碍。 苏格拉底自认是神赐给雅典这匹骏马的一只牛虻。他知道,被刺痛惊醒的骏马,在扬蹄狂奔之前,必得首先踩死牛虻。可是,苏格拉底觉得这是神赐给他的职守:?职守既已确定,我们都必得坚持职守,不辞危险,不惧生死,不生杂念,因为,清誉高于
苟活~? 他曾向世人宣告:?未经审判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精彩的生活,而且宁愿为此做出种种违背习俗与得罪他人的傻事。 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他的自信没有白搭,神没有嫌弃他。从此,那小小的城邦开始发散着惊人的魅力,而且逐步绚烂着整个世界。
2(别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 他躺在光溜溜的地上,赤着脚,胡子拉茬的,半裸着身子,模样活像个乞丐或疯子。大清早,他随着初升的太阳睁开双眼,搔了搔痒,在公共喷泉边抹了把脸,向路人讨了一块面包和几颗橄榄,然后蹲在地上大嚼起来,又掬起几捧泉水送人肚中。
他没工作在身,也无家可归,是一个逍遥自在的人。 他没有房子,甚至连一个茅庐都没有。他认为人们为生活煞费苦心,过于讲究奢华。房子有什么用处,既然大自然没有给我们穿上适当的东西,那我们惟一需要的是一件御寒的衣服,某种躲避风雨的遮蔽。所以他拥有一张毯子——白天披
32
在身,晚上盖在身上——他睡在一个桶里,他的名字叫第欧根尼。人们称他为?狗?,把他的哲学叫做犬儒哲学。他的住所不是木材做成的,而是泥土做的贮物桶。
第 1 页 (共 12 页)
第欧根尼不是疯子,他是一个哲学家,他向那些愿意倾听的人传道;他拥有一批崇拜他的门徒。他言传身教地进行简单明了的教学。所有的人都应当自然地生活,抛开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摆脱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只有这样,你才能过自由的生活。富有的人认为他占有宽敞的房子、华贵的衣服,还有马匹、仆人和银行存款。其实并非如此,他依赖它们,他得为这些东西操心,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它们支配着他。他是它们的奴隶。为了攫取这些虚假浮华的东西,他出卖了自己的独立性,这惟一真实长久的东西。
他就这样生活着——像一条狗,有些人这样说。此刻他正躺在阳光下,心满意足,乐也悠悠,比波斯国王还要快活(他常这样自我吹嘘)。他知道将有贵客来访,但仍然无动于衷。
狭小的广场开始充满黑压压的人群。他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是亚历山大的奴仆。这位马其顿国王、希腊的征服者正在视察他新的王国。
亚历山大相貌英俊,眼光炯炯有神,一副强健的身躯,披着带金的紫色斗篷,器宇轩昂,胸有成竹,他穿过两边闪开
33
的人群走向?狗窝?。他走近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第欧根尼只是一肘支着坐起来。他进入每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向他鞠躬敬礼或欢呼致意。第欧根尼一声不吭。
一阵沉默。亚历山大先开口致以和蔼的问候。打量着那可怜的破桶,孤单的烂衫,还有躺在地上那个粗陋邋遢的形象,他说:?第欧根尼,我能帮你忙吗,??能,?第欧根尼说,?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
一阵惊愕的沉默。慢慢地,亚历山大转过身。最后他对着身边的人平静地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一定做第欧根尼。?他知道,世上活着的人当中只有征服者亚历山大和乞丐第欧根尼是自由的。
3(高贵的孤独——尼采
尼采在高傲的孤独中体验痛苦。在焦灼创痛,动荡不安的生活剧场内,他战斗着,呐喊着——这是一场没有敌人的战斗,没有观众的演出。他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并乐于承担迟到的狂欢。在寂静无人的漂泊之旅中,他如牧马人赫克托耳般勇敢,尽管已经预知了自己惨遭凌虐的命运,但他依然欣喜于奥林匹斯诸神的利剑。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尼采的狂傲在于他对自身天才不可救药的自信。时代会冷落他的每一声叹息,每一次吟唱,思想的漂泊将永无止期,但他乐于承受这孤独和岑寂。在高傲的自慰和漫长的煎熬
34
中,他为那不可见的荣耀鼓舞,如卡珊德拉般在夜行者的耳畔轻唱。无人理会这奇妙的谶语,他注定是一只孤独的夜莺,自己歌唱,自己倾听。人类厌倦了真理,同类将他放逐。他深信自己的话语会穿越时空落入百年之后的人心,他也预见了自己终被漠视的命运——尼采是时代的早产儿,死后方生。若非如此,他将死于绝望,而非死于疯狂——疯狂中有一种高贵的勇气,宁愿崩溃也决不投降。他的欢畅在于被命运之神亲手射中,时代遗弃了他,他在时代之外获得馈赠:谁若声震人间,必将深自缄默;谁若点燃闪电,必将如云漂泊……
在尼采身上存在着巨大的悖谬:他体质孱弱,头痛,耳鸣,近视,胃痉挛,失眠,神经衰弱,但是他却歌颂永不枯竭源源增殖的生命意志;他是酒神的忠实信徒,期待着奥林匹斯山上癫痴的酣醉,在生活中他却滴酒不沾而且痛恨饮酒;他内向矜持,羞涩温驯,但在文字间却泛滥着恣肆狂暴、挥霍无羁的叛变;他有着纤柔脆弱的女性气质,但却痛恨女人,告诫世人要靠近女人先带好皮鞭;他的爱情火焰凶猛炙烈持久,面对心仪的恋人却战战兢兢,笨拙怯懦;他希求着健康快乐峰顶上的空气,却无时不生活在痛苦孤独的幽暗囚室;他不遗余力的镇压已于疯狂的激情,但最终被疯狂俘获;他脆弱善良不忍心践踏一只昆虫,但却在鲜血淋漓的书牍间抒写英雄梦想,欢呼着世人的殉葬;他是身染梅毒的圣洁的禁
35
欲者,也是不断怀疑,弑杀上帝的虔诚教徒;他是最孤独的战士,他的疆场上没有仇敌,如果有就是愚蠢的人类,毋宁说是他自己——我期待一个人,寻找一个人,但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
尼采,这个内在的孤独者,孤独是他无法释怀的使命。他的作品令人体味到?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戚壮,他像耶稣肩负人类的罪恶一样肩负着人的孤独。
亚里士多德说:能独居者,非神即兽。尼采补充道,还有,哲学家~正是在无边的静默中哲学家享受着精神的纯洁创生。别尔嘉耶夫在比较屠格列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时认为,屠格列夫是忧伤的艺术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凄惨的艺术家,忧伤是抒情式的,凄惨与永恒相连是悲剧式的。同样,
第 2 页 (共 12 页)
尼采或许不曾如陀氏般凄惨(或许更凄惨),但他却是悲剧艺术家,前无古人的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不同于寂寞,与寂寞相对是轻浮的妄念,未曾满足的欲求,可以贿赂的愿望。孤独来自灵魂底层,指向永恒,无法满足,不可收买,拒绝贿赂。
孤独和寂寞是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啊~看看尼采吧,他被痛苦蹂躏的心颠簸不息,一刻不得安宁,在他的世界中,孤独就是命运,就是故乡。
4(独立问天——布鲁诺
36
布鲁诺是一个终生行走在大地上的流浪者。他在20岁以前便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口——在他之前,曾有多少人冒险穿过了这个古老的山口,希望能在自由的欧洲大地里找到梦想的生活啊~
布鲁诺成长在一个一切都要人俯首听命的环境中,却天生桀骜不驯,热爱自由,渴望了解人生与宇宙的真理,为此他不惜激烈地与环境抗争。他不知疲倦地向人们宣传哥白尼的学说,让?日心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当然,我们难以想象他所遭受的那些痛苦的打击:一路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当权者都不欢迎他,试图驱逐他。
布鲁诺没有找到一生行程的最后归宿。中世纪残余的教会神权在他的家乡虎视耽耽地守候他。等他再从东向西穿过整个欧洲并又一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口回到家乡时,宗教裁判所在威尼斯逮捕了他。宗教裁判所动用了最严酷的刑法与最非人的折磨,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向教会忏悔。但布鲁诺让宗教裁判所失望了,残酷的拷打摧残了布鲁诺的身体,却丝毫触及不了他的灵魂。他说:?高加索的冰,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像赛尔维特那样被烧死,我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罗马的监狱关押了布鲁诺整整八年。1600年,布鲁诺在火刑柱上被烧死。
一个荷戟独立的战士,一个伤痕累累又桀骜不驯的斗士,
37
在苍茫的天地间孤独地倒下去了。
从哥白尼到布鲁诺,16世纪一个完整的?问天?的故事,到这里大概就讲完了。这或许是16世纪最不浪漫的一个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个性与人格独立所可能承担的苦难。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5.一根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科学史不忘帕斯卡尔。在哲学史上,又遭遇了帕斯卡尔。
这是一个冥思的人。他在一张张零碎的纸上,不断地记录着自己对于世界的沉思。他耗费了那么多的小纸片,后人揣想:那一定是由于他身体极度的衰弱、从24岁起就瘫痪在床养成的一种习惯吧,他已不能用身体去触摸这个世界,因而便用心灵去关怀世界。
后来的人们把那些飘散在风中的纸片收集起来,编成了厚厚的一本《思想录》。我们终于发现了,只活了39岁的数理学家,终生都摆不脱这个难题:一个人,与无限的宇宙。
这是一个让人惆怅的问题:人在莽莽无垠、苍苍浩渺的宇宙中,是个什么呢,
我们仅仅只是一个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是茫茫幽邃、无始无终的自然全体中的一个无限小的部分……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弱小的存在物啊~?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帕斯卡尔这
38
样说。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是《思想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话。
正因为我们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是拼尽全力才能在亘古无垠中划上一笔难以察觉的痕迹的生物,所以——?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数理学家庄严地宣告道。
这是对于微小的生命体——人的尊严的宣告。人只有思想,才能获取这尊严。凭借思想,人与无边无际的宇宙作战,并且取得那种高贵的胜利。这胜利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里。
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一个躺在病榻之上遥望星空的人,一个不停地低语着在纸片上写作的人,他用绵绵的絮叨,告诉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寥廓的宇宙里。
第 3 页 (共 12 页)
6. 为托尔斯泰流泪
1910年10月28日凌晨5点,82的岁托尔斯泰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始终想将灵魂送到一个远离奢侈的地方,这个几十年没能实现的愿望,这次终于实现了。11月6日早上,在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小站,昏迷中的托尔斯泰突然醒来,他清晰地说:?奉劝你们记住,世上除了列夫〃托尔
39
斯泰还有数不清的人。?5点15分,托尔斯泰逝世。他在最后留给妻子索菲亚的信中写到:?我再也不愿生活在以前所生活过的那种奢侈的环境里……?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见到过许多为平凡而苦恼的人,但很少听说有人为了追求平凡、为了摆脱富贵荣华而抛妻别子不顾一切的人。在中国有个李叔同,在俄罗斯有个托尔斯泰。李叔同是厌烦了世俗的嘈杂最后皈依佛门,终成一代高僧,而托尔斯泰则始终处于难以自拔的世俗烦恼之中。李叔同的后半生过得安祥平静、充实满足,而托尔斯泰一生都是在不平愤懑的痛苦挣扎中度过的。
以常人的眼光很难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其实,也正是这种大众的无知、正是这种与最亲近人灵魂的隔膜,使得托尔斯泰的心灵感到空虚和孤独;正是这种趋时趋利的集体堕落,使得托尔斯泰变得几无同行者。他想将自己隐藏在乡间,以使灵魂得以片刻的解脱;他辞退所有仆人,想使心灵得到最后的宽恕。他为妻子不去哺乳子女而痛苦万分;他认为妻子借着丈夫的声名将女儿带入上流社会是一种空前堕落行为;他认为自己在贫穷环境中过着富足的生活是十分可耻的。他想将自己完全融合到普通人中间去。但事实上这一切只是托尔斯泰一厢情愿的梦想。他已经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一系列高山仰止、别人不可企及的鸿篇巨著,诠释出了大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40
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绩,但他又极度仇视这些成绩。他一再诘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和因为什么而活着;他曾一再拟定道德完善计划,发誓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但他的每一个有意义的举止都不能够使大多数人理解,于是在妻子看来他越来越不可理喻,在朋友看来他变得越发难以接近。他是一个怪人,他几乎不与文学界人士往来,长年呆在乡村,更不参加任何文学团体。他经常放弃文学,倾尽热情地去干一些与文学无关的事情。他从事农务,还亲自缝制靴子,等等。对那些在别人看来贵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不可言的事,他竟不屑一顾。此时的托尔斯泰已是一位站在了人类精神顶端的人。于是,出逃成了托尔斯泰的最后出路。这是使人类震惊的一次出逃,这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出逃。在出逃中,托尔斯泰死在了那个因他名扬全球的叫阿斯塔波沃的荒芜小站上。
其实,托尔斯泰不需要任何人为他流泪。但,能为托尔斯泰流泪无疑是最幸福的。
7.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著名作家、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8月3日逝世,享年89岁。索尔仁尼琴因发表小说《古拉格群岛》而闻名于世。在二战结束后,他曾因批评斯大林遭流放,但在他看来,“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索尔仁尼琴挑战专制的智慧和
41
勇气,使他不仅在西方世界,而且在俄国民众中都享有巨大的声望。
挑战血腥专制索尔仁尼琴战胜枪杆子(转 载 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心灵的自由高考作文) 中国人对索尔仁尼琴的熟悉,主要来自他对专制主义的反抗。即使是流亡二十年回到祖国后,索尔仁尼琴依然不懈地批评“民主化”的叶利钦政府。
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索尔仁尼琴因写信批评斯大林被捕,在服役期间被关进他后来称为古拉格的苏联集中营。他在传记中写道,被捕的那天,是认识到悔改并走向神的开始;他的第一间牢房,是他的情人,在那里他才开始了解自己的内在生命,倾听灵性的声音。
索尔仁尼琴的成名作是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伊凡?丹尼索维奇生命中的一天》,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伊凡这个形象的闪亮之处,是他那种忍辱负重、坚守最起码的人性尊严底线的努力, “良心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更有价值”。
不买当权者的账
索尔仁尼琴1974年2月13日被前苏联当局驱逐出境,开始长达20年的海外流亡生活。
1990年,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恢复了索尔仁尼琴的国籍,1991年对他进行的叛国罪起诉也被撤诉。1994年5
42
月27日,索尔仁尼琴从美国回到俄罗斯。
回到俄罗斯后,索尔仁尼琴对现状并不满意,他对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相当蔑视,他认为叶利钦把俄罗斯经济搞垮了。
第 4 页 (共 12 页)
对于叶利钦的统治,索尔仁尼琴认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三大混乱时期之一,因此当叶利钦授予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时,后者拒绝接受。当叶利钦命令授予他最高国家勋章时,他说,“我无法从一个将俄罗斯带进一个如此可怕的困境的政府手中领奖”。
8.生活在低处, 灵魂在高处——梵高
梵高的一生同他的每一幅作品一样充满了亢奋而绝望的艺术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他狂放的笔触、流动的色彩和喷薄而出的热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将人们的灵魂裹挟而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他悲剧性地献身于艺术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杰作。
43
梵高那种对世俗的反叛,对艺术宗教般的迷狂,和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激情与美丽,让我们惊叹。
梵高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走到哪里,命运的阴影就随着他去到哪里。他在博里纳日做过传教士,他去爱所有的矿工,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却被那些体面的人驱逐出了教会;他为了理想付出了整个身心,但他的画直到他死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他一生没有被一个人爱过,最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宣泄在他的艺术里,所以他作画的真诚是令人信服的,太过痛苦压抑的人生让他痴迷明亮的色彩,从?星夜?到?向日葵?再到?鸢尾花?和?咖啡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灵魂,他爱画,也爱生活,他一辈子都是个单纯的艺术家,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
在梵高眼里,只有变了形的色彩,透视、形体和比例,以及情感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没有教条,没有理性,有的只是醉于其中的物我两忘。他对美的狂热执著最终焚毁了他,但他不后悔;他是一个惧怕孤独的人,却一生孤独;他不是最好的画家,却是最无法逾越的一个。
作文素材(二)心灵之光
刺眼的柠檬黄、血一般颜色的玫瑰红、触目的橄榄绿、强烈的紫罗兰、浓郁的钴蓝……直指我们的灵魂深处。一颗子
44
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37岁。文森特〃梵高,他的生命是如此的苦,对他而言,死就是一种解脱。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忧郁的艺术家可能都钟爱麦田,当代诗人海子以麦子自比:?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他深情地吟着:?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吐着芬芳站在山冈上。?麦子成为海子一个极具个人标志性的意象,象征了一种生命的蕴藏,坚定而永恒,高贵而庄重,如同他对诗歌的尊重和膜拜一样。他希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然后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未能如愿。和梵高一样,他为艺术而生,也为艺术而死。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诗人和画家在短暂的生命里,都始终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总有一天,我会让全世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发音,念出我的名字——梵高。?梵高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他的画已是价值连城,成为众多收藏者一掷千金的绝世珍品。
梵高的画成了收藏者的金库,而他活着时候,只卖出一幅画,甚至连买颜料的钱都没有。最赤诚的艺术家梵高,在世潦倒不被世人宽容理解的梵高,?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高举着神圣的灵魂,把苦难的生活踩在了脚下。
9. 自然的一个居民——梭罗
45
梭罗是美国19世纪的一位哲学家,他的一生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章,也因为他选择独居瓦尔登湖岸边,在那里搭起一座约14平方米的湖边小屋,过着亲近自然的简朴生活。
1845年7月4日,梭罗离开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家,前往瓦尔登湖,并在湖畔的树林中住了下来,开始了隐居的生活。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独立生活的实验: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他写道:?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有许多收获。?
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影响了几代人。它呼唤着自然的、简单的、和谐的、精神自由的生活。
第 5 页 (共 12 页)
篇五:心灵的安然才是自由
心灵的安然才是自由
文:子墨 编辑:眷恋
心安慈厚,敢于释放心灵的烦恼,心怀广阔而追寻快乐的心情,敢于让生命随着心灵自由飞翔,这就是人生最好的风景——自由。
——题记
每个人都向往着自由,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无牵无挂、无羁绊的行走,看山看水看世界,远离喧嚣而放下负累,少些
46
坎坷而多些快乐,总想着能进入一种超脱的理想状态,可现实给我们的只有束缚和禁锢以及对自由的无限想象。
为什么会如此,现实空间,我们被浮躁和繁杂所左右,无奈的生活,太多的顾虑,我们也总期望着逃离而获能得自由,但是,逃避现实其实并不是自由,在追求物质享乐的满足中,心灵没有归宿的流浪更不是自由。
我们渴望自由,我们追求自由,可自由是个什么概念呢,自由应该是内心的安然和平静,心态的从容和淡定,是压抑的释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坦然,放松、漫步在生命的天空才
对。
其实,现实中的自由,理想中的自由,不为功利的自由,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心
境。
我们在取舍之间获得自由,在繁杂事务缠身的时候选择按部就班,适时的给自己的生活留白,不苛求机会,不等待完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属于自己的自由。
自由是心情,自由是翅膀,事实如此,不自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灵围墙,若活得真实我们就相对自由,若活得简单我们也相对自由,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就是实现人生自由和生活自由的一个过程。
明月高悬,杂念积聚,心灵被束缚的人不是自由的,心
47
情不够轻松的人不是自由的,欲望太强的让人也不是自由的,匆忙的人不自由,封闭自己的人不自由,
体会不到快乐和幸福的人不自由,自由的真正拥有,就是给自己一份安静,一份淡然,一份从容,不要让苦难和苦涩将我们的自由埋葬和俘虏。
出去走走,若心不净,神态不安然,即使在广阔天地也感受不到自由,心不浮躁自然自由逍遥,心地仁慈宽厚自然洒脱自由,安好自己的心境也是自由,放逐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更是自由
了。
其实,一句话,挣脱就是自由,是什么束缚了我们,是懒惰,是观念,是境界,还是缺少勇气,其实,一句话,心灵的享受就是自由,心灵的快乐,是我们自身释放的自由,心灵的狭隘是我们不自由的根源;其实,灵魂的解脱就是自由,不要让灵魂背负太多的债
务,一身轻松才是自由。
畅游自然世界,我们会感受到,风儿的自由是源于它不在烦恼中停留,鸟儿的自由是因为它不与寂寞为伍,白云的自由是因为它在享受孤独,花草摇曳,虽不能飞翔行走,但是,那一份美丽和安然比风儿,鸟儿更自由。
然而,如果我们能知晓不羡水中鱼,不羡林中鸟,不羡慕花草的模样,我想,我们的生命是逍遥和潇洒的,因为我
48
们懂得了利抵制诱惑的侵扰,也就少了迷失和挣扎的困惑。
如此,每个生命生来就是自由的,每颗跳动的心也都是自由的,回眸过去,现实之中,通常都是我们自
49
范文五:让作文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
摘要: 本文着重从日记引路,张扬个性表达;放飞想象,畅游作文天地;评价激励,体验童真精彩三方面论述了教师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日记想象评价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阅读教学、识字教学有“血缘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语文课程准》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面对学生习作的广阔天地,教师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 一、日记引路,张扬个性表达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绚丽的浪花,而我们的周围也总会有许多有意义的景物可观察、可记录。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探究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日记。 在日记中,教师不应要求声音统一,而要充分尊重儿童不同的语言方式,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说话、作文。所写内容可以是山涧溪流,叮叮咚咚;可以是树上小鸟,叽叽喳喳;可以是风过柳梢,柔柔细语。在日记中,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情感是真挚的,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个鲜活的自我。在日记里,学生可以自由翱翔,可以向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自由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幸福与痛苦、成功与失败等纯真情感、心路历程,从而真正做到“童真趣语张扬个性,诗情画意流淌笔尖”。 二、放飞想象,畅游作文天地 想象作文是发展创造想象力的一朵奇葩,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教育心理学表明,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是幻想的年龄,如何保持他们自由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是教育的目的和责任所在。 1.文本拓展想象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地方写得含蓄,有的地方写得简练,有的在结尾处言虽完但意未尽,余味很浓。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在保持原文思想的前提下,把原文中某些精练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的内容通过想象与联想,扩展它的内容,丰富原作的情节和细节,从而使之更加充实具体,生动形象。 如教完李白的《赠汪伦》后,教师可让学生借助具体想象,将该诗改写成写景抒情的记叙文,让学生把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地描写下来;教完《新型玻璃》后,教师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采用“自述”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想象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夹丝网玻璃自述”、“变色玻璃自述”、“吸热玻璃自述”、“吃音玻璃自述”。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能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又如《穷人》一文结尾写“桑娜拉开了帐子……”那么,桑娜拉开帐子后是怎样的情景呢?两个孩子怎么样,渔夫怎么样,他们今后的生活怎么样,孩子们长大后又如何呢?教师可通过这些想象让学生充分体会穷人善良的心地;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让学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的想象作文。 2.实践引导想象 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在一次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景色的活动中,学生发现学校连廊瓷砖上的彩釉剥落,形成了一块块的斑纹。对此,很多学生都说难看,希望学校换掉。但我细看发现,这些斑纹形状各异,相似各类动物、植物,于是我灵机一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彩色粉笔将墙壁上的一块块剥落处涂起来。此时,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已经张开,“水藻!”、“树叶!”、“红旗!”一声声惊叫此起彼伏,不一会儿,那班驳的痕迹已不再是丑陋的,而变成了一副副色彩斑斓的图案。而一篇篇诸如《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惊喜》等佳作也纷纷呈现。 三、评价激励,彰显童真精彩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的过程是青少年走向生活,对生活进行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它是学生的心智创造,离不开认知情感的依托。在平时的作文批阅中,教师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评价每一篇习作,哪怕是作文中一个“闪亮”的词句,教师都应充分肯定。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其习作的时时关注,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像火一样燃烧起来。实践表明,教师的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彰显童真的精彩。 总之,学生学习写作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作文课堂教学,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作文课堂中实实在在地采取民主的态度,尊重学生,还学生表达真实自我和放飞心灵的自由,给他们倾吐真情的心理安全感,如此终能激发学生保持旺盛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参考文献: [1]赵俊清,滕建盛,潘良圣.小学作文教学改进命题新探索[N].教师报,2001. [2]李玉萍.提高小学作文教学三法[J].黑河教育,2002,(05). [3]张善銮,张元成.小学作文教学要突出“四童”[N].教师报,2002. [4]徐蓓春.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 [5]刘兰香.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2,(08). [6]洪明春.开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隐性优势[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07). [7]张剑宇.呼唤作文失落的灵魂[N].天津教育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