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径——基于“素质冰山理论”视角
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径——基于“素质冰
山理论”视角
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基于“素质冰山理论”视角
。张有根
摘要 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是高职教育基本职能之一。依据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基于“素质冰山理论”,提
出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并提出隐性职业素质养成的“破冰”路径,即立足职业力,构建职
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多维空间;指向职业化,形成职业行为习惯养成多元体系;对接职业性,创新以职业能
力和迁移发展为两翼的职业人格培养模式。
关键词 素质冰山理论;高职教育;隐性职业素质
作者简介 张有根 一 ,男,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学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江苏
无锡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条件下, 成。职业教育往往由于过于关注学生职业资历、职业
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化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与 技能等显性素质培养
而陷于矫枉过正的境地,由于忽
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起决定 视学生隐』生素质的培养,很难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
性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从事特定工作或完成特能职责 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也由此偏离了教育培养“人”
所具备的道德操守与专业技能的集合。学生职业素 的本质功能。隐性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就是要 “破
质养成是高职教育基本职能之一。 冰”,挖掘学生职业意识、态度与职业人格的潜质,协
作为管理学的一个概念,“素质冰山理论”认为, 同素质冰山水面上下部分,最大程度地发挥 / 水
个人素质如同水中漂浮的冰山,水上部分只有 / , 下部分的核心支撑作用。其有效“破冰”的路径,即立
指向一个人的知识、资质、行为等易鉴别的显性素质; 足职业力??构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多维
隐于水下部分占冰山的 / ,指向一个人的职业意 教育空间,指向职业化??形成职业行为习惯养成多
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格等不易鉴别的隐性 元体系,对接职业性??创新以职业能力和迁移发展
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亦可被视为一座冰山,显 为两翼的职业人格培养模式。
一
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构成了其全部职业化素养。 、立足职业力。构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化素质就如同冰山有 / 隐于水底,而正是这 的多维教育空间
/ 的隐性职业素质支撑了从业者的显性素质。 所谓职业力,是指一个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稳定的
隐陛职业素质概括地说主要包含四种重要内容:
通行能力,是沟通、团队合作、执行、学习、自律、抗压
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以职业能力和迁 和自我激发等能力的综合,职业力是职业化过程的重
移发展为两翼的职业人格。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是职 要阶段。职业意识是职业人基于对基本职业知识和
业素质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行为习惯与以职业能 职业价值的认识,展开对职业道德、职业目标、职业发
力和迁移发展为两翼的职业人格是支撑职业人生的
展方向和职业能力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并由此形成稳
两个支点。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机 定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与理性态度。职业意识是职
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并渗透到专业课、公共课教学和 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职业道德是基于职业要
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高职院校要适应高职教
求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道德准则、情操与品质的
育的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能力与职
总和。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的道德认知发
业人格,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 展理论认为,道德认知是道德主体在环境互动作用 教学模式和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并对学生进行有针 下建构起来的一种道德理性,呈现出有序发展的态 对性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隐性职业素质养成 势,它是成为道德人的关键,成熟的道德认知的标志 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养成、职业行为惯 是能够形成正确的独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原则。职 性养成、以职业能力和迁移发展为两翼的职业人格养 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养成同样离不开具体的职业环境。 中国成人教育职业环境使职业人置身其中,进而产生各种复杂的心
到内在驱动的由外而内的人格发展过程,高职院校必 理冲突和情感体验,这种对职业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是 须营造全方位的良好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内 良好职业素质养成的土壤。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 驱力,促进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养成。
就要以构造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为中心,建构课堂教 .搭建多种职业认知平台,塑造学生职业习惯牵 学、课外职业素质训练、岗前职业训练的多维立体教 引力。社会实践是职业行为习惯培育的根本途径。离 育空间。
开社会实践,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素质的内涵,也无
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多维立体教育空间
法将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转化为造福社会的
的构造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隐性职业素质
实际行动。高职教育必须营造条件,搭建多种职业认
教育课程体系可分为四种内容:职业意识职业理想、
知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
职业兴趣、职业认知能力和抉择能力等 ,职业道德 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良好
习惯。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
诚信敬业、积极奉献等 ,职业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
查,有意识地了解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学生对职业的
创新创业等迁移发展素质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创新
正义感、热爱感和成就感。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
精神、创造人格、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 。隐性职业素
锻炼,培养学生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社团组
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上述内容中,职业理念教育是职业
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职场、体验职业,塑造
素质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 学生的职业习惯牵引
力。
点,它们与职业能力教育、迁移发展素质教育一起构 .建立职业行为习惯训
练平台,培养学生职业习
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平台。这个职业意 惯向心力。针对学生
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构建系统
识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多维教育空间的打造,需要在培 的具有职业氛围的仿真职业行为训练平台,锻炼学生
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设计和组织
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仿真职业行为训练平台贯穿
有效的、能够体现职业特征和岗位特点的、有利于学
职业人格养成主线,建立职业思想、职业行为、职业体
生职业素质养成的职业化课程体系,通过文化讲座、 能、职业心态四大训练模块,打造职业行为习惯训练
社会实践、体验式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等专门化的、相
的四个训练空间,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向心力。通过搭
对独立的课程学习和综合性实践形式开展职业素质
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等课堂教学空间,训练学
教育。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处理好隐『生职业素质教
生职业思想和职业体能,搭建校园、寝室、班级等 常
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尽可能把专业素养与职业 活动空间训练学生基础行为习惯,搭建模拟仿真企业
素质融于一体,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人”教育系统。 环境的虚拟空间,训练学生职业思想、职业行为、职业
二、指向职业化。形成职业行为习?惯养成多元体 心态,搭建生产实践空间,训练学生优良品质和职业
系 意识。
职业化即职业素质的专业化过程,是指对于社会 三、对接职业性。创新以职业能力和迁移发展为
分工分化出来的职业群体的约定俗成的职业规范。其 两翼的职业人格培养模式
中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和生 职业性即职业人在职业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
长点。史蒂芬?柯维曾提出过著名的七个职业习惯
业特质。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职业 ,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 匹配六角型理论 ?认为,职业
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良好的 选择可以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不同的人呈现出不
职业行为习惯不只是外部表现,更是其内在素质水平 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
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职业化的过程是职业行 业。霍兰德假设,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多数人可以分为
为习惯内外协调发展的教育过程。 六种人格类型,这六种类型可以按序排成六角型,即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内驱 人格特征的六种职业性向:实践性向、研究性向、社会
力。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综合多种教育资源多维共 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每一种职业性
育的结果。职业院校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有意识 向适合于特定的一个或
若干职业。职业教育就是要对
或无意识得到的一种感观或信息,都具有职业行为习 接职业性,通过职业人
格的分析,创新以职业能力和
迁移发展为两翼的职业人格培养模式。
惯养成的直接性、可教育性。如校园文化、大学精神, .开展职业人格分析,开发以职业能力和迁移发 校园的审美趣味、人际意识、时代风尚、教师示范、校 展为两翼的创新型职教课程包。职业人格是指作为职 规校风,所有这一切,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都有着 业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人格和心理 显著的影响。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外在熏陶 蛊 育四
范文二:试析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试析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
响及教育策略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越来越高,还有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关系到其在步入社会后是否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能否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问题。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隐形职业素质培养,常常被人们忽视。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隐形职业素质是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对人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
一、隐形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职业能力,它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
人的职业素质结构可以形象地用“素质冰山理论”来描述,职业素质就如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有水上直观、可见部分和水下非直观、不可见的部分。水上部分是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知识、技能等,而水下部分则是不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思想、观念、动机、态度、责任等。水上部分一般代表了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属于表层知
识;水下部分则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作风等,属于深层知识。在不同人之间,水上部分的素质差异容易被区分、鉴别,可用考试成绩或用一些学历证书和专业证书来证明,是人的显性职业素质;水下部分则不容易被区分、判断和评价,属于人的隐性职业素质。一般认为,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显性职业素质仅占素养整体的1/8,而藏于水下的隐性职业素质要占到素质整体的7/8。因此人的隐含的、不可见的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主体。
从显性职业素质与隐性职业素质的关系和所在的地位来看,人的素质就如一棵大树,地上部分显露的茎、枝、叶、花果是显性职业素质,地下部分的根系部分是隐性职业素质。地上部分的显性职业素质是地下部分隐性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是地上部分显性职业素质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地下部分隐性职业“根系”的发展,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就会“枝少而叶稀”。要使大学生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枝繁叶茂”,应当重点培养其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促进其“根系发达”。由此可见,显性职业素质只是人的职业素质的表面素质、浅层素质、可考量素质;而隐性职业素质则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它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涉及人的职业道德的意识层面、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等,它影响着显性职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决定人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内容。
二、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部分的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对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表现:
1.从宏观方面看。第一,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显性职业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来获得。然而,若想要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进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的效益、社会的效益和工作的成果,就需要有诸如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务实态度、创新思维和协调配合等隐性职业素质的支持,都需要依靠隐性职业素质来促进人的职业发展。在当前社会时期,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对职业发展固然重要,但这些只是工作的一种工具,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的成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显性职业素质,可以依靠隐性职业素质去慢慢地习得、弥补,而没有了隐性职业素质,再好的专业技能都只是劳动中的工具,人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隐性职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并且很可能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一朝一时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能让大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发展意识、永恒追求等隐性职业素质,却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的影响,具有强劲的、不竭的推动作用。隐性职业素质可以应对未来社会职业变化的需要,可以使大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并不断地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进行各种资
源的整合,最终推进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隐性职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在未来多变职业环境中的拓展能力。大学生走上社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或许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面临各种艰难与困苦、竞争与压力,而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有坚强不屈的品质,不怕吃苦的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应对挑战、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积极竞争的精神;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职业岗位不太可能是终生不变的,人们需要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岗位变迁、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对未走上职业岗位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工作技能可能很高,但若没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没有包容、密切合作的精神,没有勇敢、敢于担当的品格,没有友善、无私助人的品质,就不会有大的职业成就。所有这些,都是在未来复杂的社会中,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隐性职业素质。
2.从微观方面看。第一,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当前金钱至上、功利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具有良好隐性职业素质的大学生,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有利于他们在职业选择中响应党的号召,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艰苦岗位,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实现有社会价值的人生追求。第二,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充满着情趣与快乐。一个只有职业技能的人,只能作为一个劳动者、生产者来生存,为了谋生而工作。而一个具有隐性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其情趣追求是丰富的,他们往往将职业的发展看作自己的
精神追求,当作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开阔的,职业生活是快乐的,职业发展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他们事业的追求,人生价值的体现。第三,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体处于人类社会环境,要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并通过人际关系,构筑起自己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良好隐性职业素质的大学生,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应当是和谐的,在对待人、接触人中应当是包容的、理解对方的,应当是友好的、善待对方的,应当是协调的,顾全大局的。深厚的隐性职业素质,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实现了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今后社会生活的精神满足。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教育,推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当前,应当从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出发,重视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此推动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全方位加强隐性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构建高校隐性职业教育体系。隐性职业素质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当前,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对大学生隐性素质的要求,从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出发,将隐性素质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多方位参与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构建党政工团全方位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结合,互动发展育人的体系;应从发
挥德育课题主渠道的作用,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职业的体验,使他们在职业认知、职业操守、职业精神、职业行为方面,提高认知,增加实践机会。
2.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隐性职业素质发展环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构成隐性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高校应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培养学生情趣、净化学生心灵出发,倾力打造学校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区公寓文化,加强教育教学设施投入,推进文体场所建设,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将物质层面的信息,向大学生传递大学文化,辐射大学精神,诠释大学理念,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品位,提高他们的隐性职业道德素质。
3.将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隐性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在隐性职业素质中,人文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在做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大力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不但理工类学生要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即使文科类学生也要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人格品质、敬业精神、集体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隐性职业素质的教育。
4.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对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影响作用。在高校
育人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对大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师的个人修养、行为风范、道德礼仪、人生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一个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教风学风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润物细无声”地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思想道德、价值追求、科学精神等产生着重要影响,这对于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巨大作用。
5.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和组织他们多参与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认知社会,在社会认知中体验人生,并从中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对当前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对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他们自觉、自愿、自主地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范文三:试析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doc
试析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论文摘要]隐性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也是职业素质结构中的根本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当前,应当从培养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其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出发,全面提升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
[论文关键词]隐性职业素质 大学生 职业发展 影响 教育策略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越来越高,还有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关系到其在步入社会后是否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能否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问题。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隐形职业素质培养,常常被人们忽视。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隐形职业素质是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对人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
一、隐形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职业能力,它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
人的职业素质结构可以形象地用“素质冰山理论”来描述,职业素质就如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有水上直观、可见部分和水下非直观、不可见的部分。水上部分是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知识、技能等,而水下部分则是不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思想、观念、动机、态度、责任等。水上部分一般代表了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属于表层知识;水下部分则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作风等,属于深层知识。在不同人之间,水上部分的素质差异容易被区分、鉴别,可用考试成绩或用一些学历证书和专业证书来证明,是人的显性职业素质;水下部分则不容易被区分、判断和评价,属于人的隐性职业素质。一般认为,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显性职业素质仅占素养整体的1/8,而藏于水下的隐性职业素质要占到素质整体的7/8。因此人的隐含的、不可见的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主体。
从显性职业素质与隐性职业素质的关系和所在的地位来看,人的素质就如一棵大树,地上部分显露的茎、枝、叶、花果是显性职业素质,地下部分的根系部分是隐性职业素质。地上部分的显性职业素质是地下部分隐性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是地上部分显性职业素质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地下部分隐性职业“根系”的发展,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就会“枝少而叶稀”。要使大学生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枝繁叶茂”,应当重点培养其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促进其“根系发达”。由此可见,显性职业素质只是人的职业素质的表面素质、浅层素质、可考量素质;而隐性职业素质则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它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涉及人的职业道德的意识层面、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等,它影响着显性职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是决定人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内容。
二、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部分的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对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表现:
1.从宏观方面看。第一,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显性职业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来获得。然而,若想要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进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的效益、社会的效益和工作的成果,就需要有诸如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务实态度、创新思维和协调配合等隐性职业素质的支持,都需要依靠隐性职业素质来促进人的职业发展。在当前社会时期,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对职业发展固然重要,但这些只是工作的一种工具,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的成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显性职业素质,可以依靠隐性职业素质去慢慢地习得、弥补,而没有了隐性职业素质,再好的专业技能都只是劳动中的工具,人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隐性职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并且很可能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一朝一时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能让大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发展意识、永恒追求等隐性职业素质,却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的影响,具有强劲的、不竭的推动作用。隐性职业素质可以应对未来社会职业变化的需要,可以使大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并不断地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最终推进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隐性职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在未来多变职业环境中的拓展能力。大学生走上社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或许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面临各种艰难与困苦、竞争与压力,而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有坚强不屈的品质,不怕吃苦的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应对挑战、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积极竞争的精神;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职业岗位不太可能是终生不变的,人们需要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岗位变迁、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对未走上职业岗位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工作技能可能很高,但若没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没有包容、密切合作的精神,没有勇敢、敢于担当的品格,没有友善、无私助人的品质,就不会有大的职业成就。所有这些,都是在未来复杂的社会中,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隐性职业素质。
2.从微观方面看。第一,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当前金钱至上、功利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具有良好隐性职业素质的大学生,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有利于他们在职业选择中响应党的号召,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艰苦岗位,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实现有社会价值的人生追求。第二,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充满着情趣与快乐。一个只有职业技能的人,只能作为一个劳动者、生产者来生存,为了谋生而工作。而一个具有隐性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其情趣追求是丰富的,他们往往将职业的发展看作自己的精神追求,当作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开阔的,职业生活是快乐的,职业发展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他们事业的追求,人生价值的体现。第三,隐性职业素质有
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体处于人类社会环境,要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并通过人际关系,构筑起自己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良好隐性职业素质的大学生,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应当是和谐的,在对待人、接触人中应当是包容的、理解对方的,应当是友好的、善待对方的,应当是协调的,顾全大局的。深厚的隐性职业素质,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实现了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今后社会生活的精神满足。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教育,推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当前,应当从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出发,重视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此推动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全方位加强隐性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构建高校隐性职业教育体系。隐性职业素质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当前,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对大学生隐性素质的要求,从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出发,将隐性素质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多方位参与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构建党政工团全方位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结合,互动发展育人的体系;应从发挥德育课题主渠道的作用,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职业的体验,使他们在职业认知、职业操守、职业精神、职业行为方面,提高认知,增加实践机会。
2.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隐性职业素质发展环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构成隐性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高校应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培养学生情趣、净化学生心灵出发,倾力打造学校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区公寓文化,加强教育教学设施投入,推进文体场所建设,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将物质层面的信息,向大学生传递大学文化,辐射大学精神,诠释大学理念,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品位,提高他们的隐性职业道德素质。
3.将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隐性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在隐性职业素质中,人文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在做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大力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不但理工类学生要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即使文科类学生也要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人格品质、敬业精神、集体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隐性职业素质的教育。
4.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对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影响作用。在高校育人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对大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师的个人修养、行为风范、道德礼仪、人生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一个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教风学风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润物细无声”地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思想道德、价值追求、科学精神等产生着重要影响,这对于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巨大作用。
5.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因此,高校应重
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和组织他们多参与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认知社会,在社会认知中体验人生,并从中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对当前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对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他们自觉、自愿、自主地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范文四:.试析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蜂巢素 www.gouqi.nx.cn
[内容摘要]隐性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也是职业素质结构中的根本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当前,应当从培养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其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出发,全面提升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
[关键词]隐性职业素质 大学生 职业发展 影响 教育策略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越来越高,还有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关系到其在步入社会后是否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能否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问题。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隐形职业素质培养,常常被人们忽视。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隐形职业素质是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对人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
一、隐形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职业能力,它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
人的职业素质结构可以形象地用“素质冰山理论”来描述,职业素质就如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有水上直观、可见部分和水下非直观、不可见的部分。水上部分是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知识、技能等,而水下部分则是不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思想、观念、动机、态度、责任等。水上部分一般代表了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属于表层知识;水下部分则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作风等,属于深层知识。在不同人之间,水上部分的素质差异容易被区分、鉴别,可用考试成绩或用一些学历证书和专业证书来证明,是人的显性职业素质;水下部分则不容易被区分、判断和评价,属于人的隐性职业素质。一般认为,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显性职业素质仅占素养整体的1/8,而藏于水下的隐性职业素质要占到素质整体的7/8。因此人的隐含的、不可见的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主体。
从显性职业素质与隐性职业素质的关系和所在的地位来看,人的素质就如一棵大树,地上部分显露的茎、枝、叶、花果是显性职业素质,地下部分的根系部分是隐性职业素质。地上部分的显性职业素质是地下部分隐性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是地上部分显性职业素质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地下部分隐性职业“根系”的发展,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就会“枝少而叶稀”。要使大学生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枝繁叶茂”,应当重点培养其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促进其“根系发达”。由此可见,显性职业素质只是人的职业素质的表面素质、浅层素质、可考量素质;而隐性职业素质则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它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涉及人的职业道德的意识层面、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等,它影响着显性职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决定人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内容。
二、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部分的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对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表现:
1.从宏观方面看。第一,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
蜂巢素 www.gouqi.nx.cn 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显性职业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来获得。然而,若想要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进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的效益、社会的效益和工作的成果,就需要有诸如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务实态度、创新思维和协调配合等隐性职业素质的支持,都需要依靠隐性职业素质来促进人的职业发展。在当前社会时期,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对职业发展固然重要,但这些只是工作的一种工具,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的成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显性职业素质,可以依靠隐性职业素质去慢慢地习得、弥补,而没有了隐性职业素质,再好的专业技能都只是劳动中的工具,人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隐性职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并且很可能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一朝一时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能让大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发展意识、永恒追求等隐性职业素质,却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的影响,具有强劲的、不竭的推动作用。隐性职业素质可以应对未来社会职业变化的需要,可以使大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并不断地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最终推进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隐性职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在未来多变职业环境中的拓展能力。大学生走上社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或许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面临各种艰难与困苦、竞争与压力,而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有坚强不屈的品质,不怕吃苦的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应对挑战、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积极竞争的精神;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职业岗位不太可能是终生不变的,人们需要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岗位变迁、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对未走上职业岗位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工作技能可能很高,但若没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没有包容、密切合作的精神,没有勇敢、敢于担当的品格,没有友善、无私助人的品质,就不会有大的职业成就。所有这些,都是在未来复杂的社会中,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隐性职业素质。
2.从微观方面看。第一,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当前金钱至上、功利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具有良好隐性职业素质的大学生,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有利于他们在职业选择中响应党的号召,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艰苦岗位,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实现有社会价值的人生追求。第二,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充满着情趣与快乐。一个只有职业技能的人,只能作为一个劳动者、生产者来生存,为了谋生而工作。而一个具有隐性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其情趣追求是丰富的,他们往往将职业的发展看作自己的精神追求,当作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开阔的,职业生活是快乐的,职业发展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他们事业的追求,人生价值的体现。第三,隐性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体处于人类社会环境,要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并通过人际关系,构筑起自己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良好隐性职业素质的大学生,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应当是和谐的,在对待人、接触人中应当是包容的、理解对方的,应当是友好的、善待对方的,应当是协调的,顾全大局的。深厚的隐性职业素质,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实现了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今后社会生活的精神满足。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教育,推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当前,应当从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出发,重视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此推动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全方位加强隐性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构建高校隐性职业教育体系。隐性职业素质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当前,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对大学生隐性素质的
蜂巢素 www.gouqi.nx.cn 要求,从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出发,将隐性素质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多方位参与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构建党政工团全方位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结合,互动发展育人的体系;应从发挥德育课题主渠道的作用,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职业的体验,使他们在职业认知、职业操守、职业精神、职业行为方面,提高认知,增加实践机会。
2.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隐性职业素质发展环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构成隐性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高校应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培养学生情趣、净化学生心灵出发,倾力打造学校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区公寓文化,加强教育教学设施投入,推进文体场所建设,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将物质层面的信息,向大学生传递大学文化,辐射大学精神,诠释大学理念,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品位,提高他们的隐性职业道德素质。
3.将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隐性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在隐性职业素质中,人文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在做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大力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不但理工类学生要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即使文科类学生也要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人格品质、敬业精神、集体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隐性职业素质的教育。
4.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对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影响作用。在高校育人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对大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师的个人修养、行为风范、道德礼仪、人生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一个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教风学风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润物细无声”地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思想道德、价值追求、科学精神等产生着重要影响,这对于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巨大作用。
5.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和组织他们多参与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认知社会,在社会认知中体验人生,并从中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对当前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对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他们自觉、自愿、自主地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范文五:论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论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摘要]隐性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也是职业素质结构中的根本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当前,应当从培养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其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出发,全面提升大学生隐性职业素质。
[关键词]隐性职业素质 大学生 职业发展 影响 教育策略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越来越高,还有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关系到其在步入社会后是否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能否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问题。因此,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隐形职业素质培养,常常被人们忽视。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隐形职业素质是一种潜在的职业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对人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
一、隐形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潜在职业能力,它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
人的职业素质结构可以形象地用“素质冰山理论”来描述,职业素质就如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有水上直观、可见部分和水下非直观、不可见的部分。水上部分是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知识、技能等,而水下部分则是不容易被看到和评价的人的思想、观念、动机、态度、责任等。水上部分一般代表了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属于表层知识;水下部分则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作风等,属于深层知识。在不同人之间,水上部分的素质差异容易被区分、鉴别,可用考试成绩或用一些学历证书和专业证书来证明,是人的显性职业素质;水下部分则不容易被区分、判断和评价,属于人的隐性职业素质。一般认为,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显性职业素质仅占素养整体的1/8,而藏于水下的隐性职业素质要占到素质整体的7/8。因此人的隐含的、不可见的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主体。
从显性职业素质与隐性职业素质的关系和所在的地位来看,人的素质就如一棵大树,地上部分显露的茎、枝、叶、花果是显性职业素质,地下部分的根系部分是隐性职业素质。地上部分的显性职业素质是地下部分隐性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是地上部分显性职业素质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地下部分隐性职业“根系”的发展,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就会“枝少而叶稀”。要使大学生地上部分的职业素质“枝繁叶茂”,应当重点培养其地下部分的隐性职业素质,促进其“根系发达”。由此可见,显性职业素质只是人的职业素质的表面素质、浅层素质、可考量素质;而隐性职业素质则是职业素质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它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涉及人的职业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