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
国共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战争)
一、南昌起义
1927、8、1 领导人:、、意义:
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9 秋收起义 **
意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
2、 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 瑞金
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 开始:1934年10月
3、 转折: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确立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胜利会师:1935、10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10 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5、意义:长征宣告了敌人的失败和红军的胜利;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范文二:常识判断-国共十年内战随堂演练
常识判断-国共十年内战随堂演练
1. 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 )思想。
A.游击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 C.支部建在连上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纪录片《长征路上》的热播引起了强烈反响。假如让你按当年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没有经过的省份是:( )
A.浙江 B.江西 C.湖南 D.贵州
3.“五一”黄金周期间,某旅游团组织了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其设计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
C.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1.【解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是在**、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所以选择D。
2.【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并未经过浙江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3.【解析】正确路线为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本题选择D选项。
范文三:国共内战
第一次国共内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1937年
涿州战役 1927年-1928年 蚌埠战役 1927年 南昌起义 1927年 龙潭战役 1927年 秋收起义 1927年 第一次兰封战役 1927年 第二次兰封战役 1927年 黄麻起义 1927年 广州起义 1927年 第一次反进剿 1928年 上旬济南战役 1928年 第三次反进剿 1928年 平江起义 1928年 中东路战争 1929年 百色起义 1929年 中原大战 1930年 长沙战役 1930年 红二军团南征 1930年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931年 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931年 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 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春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 1931年-1933年 江桥抗战 1931年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1932年 黄安战役 1931年 宁都起义 1931年 淞沪抗战 1932年 东北抗联游击战争 1932年-1945年 一二八淞沪空战 1932年 商湟战役 1932年 赣州战役 1932年 苏家埠战役 1932年 漳州战役 1932年 潢光战役 1932年 川军二刘大战 1932年-1933年 红四方面军转移之战 1932年 长城抗战 1933年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 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 1933年 热河抗战 1933年 岷江战役 1933年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1934年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1933年-1934年 游击战争 1934年-1937年 红六军团西征 1934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1936年 红二十五军长征 1934年-1935年 湘江战役 1934年 四渡赤水 1935年 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 1935年 遵义战役 1935年 中央军区九路突围 1935年 嘉陵江战役 1935年 泸定桥之战 1935年 荆紫关战斗 1935年 腊子口之战 1935年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1935年 直罗镇战役 1935年 东征战役 1936年 乌蒙山战役 1936年 西征战役 1936年 西路军西征之战 1936年-1937年 山城堡战役 1936年 绥远抗战 1936年 百灵庙之战 1936年
第二次国共内战 解放戰爭 1945年-1950年
上党战役 1945年 绥远战役 1945年 邯郸战役 1945年 热河战役 1946年 四平战役 1946年 中原突围 1946年 苏中战役 1946年 大同集宁战役 1946年 如黄战役 1946年 定陶战役 1946年 张家口战役 1946年 新开岭战役 1946年 滑县战役 1946年 宿北战役 1946年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1946年-1947年 钜金鱼战役 1946年-1947年 鲁南战役 1947年 莱芜战役 1947年 青化砭战役 1947年 豫北战役 1947年 正太战役 1947年 羊马河战役 1947年 娘子关战斗 1947年 蟠龙战役 1947年 东北夏季攻势 1947年 孟良崮战役 1947年 四平战役 1947年 鲁西南战役 1947年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 1947年 挺进大别山战役 1947年 沙家店战役 1947年 豫西战役 1947年 沙土集战役 1947年 胶东战役 1947年 东北秋季攻势 1947年 清风店战役 1947年 高山铺战役 1947年 郏县战役 1947年 石家庄战役 1947年 大别山反清剿战役 1947年 莱阳战役 1947年 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 1947年 彰武战役 1947年 涞水战役 1947年-1948年 东北冬季攻势 1947年-1948年 公主屯战役 1948年 宜瓦战役 1948年 四平战役 1948年 临汾战役 1948年 洛阳战役 1948年 长春战役 1948年 胶济路中段战役 1948年 西府陇东战役 1948年 冀热察战役 1948年 晋中战役 1948年 豫东战役 1948年 兖州战役 1948年 襄樊战役 1948年 察绥战役 1948年 辽沈战役 1948年 济南战役 1948年 太原战役 1948年-1949年 荔北战役 1948年 锦州战役 1948年 塔山战役 1948年 黑山战役 1948年 辽西战役 1948年 沈阳战役 1948年 徐蚌会战 1948年-1949年 碾庄战役 1948年 九连山战斗 1948年-1949年 西北冬季攻势 1948年 双堆集战役 1948年 平津战役 1948年-1949年 张家口战役 1948年 陈官庄战役 1948年-1949年 新保安战役 1948年 天津战役 1949年 安新战役 1949年 渡江战役 1949年 郎广战役 1949年 中南剿匪 1949年-1953年 上海战役 1949年 汉浔间渡江战役 1949年 华东剿匪 1949年-1953年 陕中战役 1949年 宜沙战役 1949年 扶郿战役 1949年 福州战役 1949年 兰州战役 1949年 舟山群岛战役 1949年-1950年 翠微峰战斗
1949年 宁夏战役 1949年 河西战役 1949年 漳厦金战役 1949年 大别山剿匪 1949年-1950年 西北剿匪 1949年-1953年 衡宝战役 1949年 广东战役 1949年 阳明山战斗 1949年 阳江战役 1949年 金门战役 1949年 鄂西战役 1949年 西南战役 1949年 广西战役 1949年 南川县北战役 1949年 博白战役 1949年 成都战役 1949年 剑门关战斗 1949年 昆明战役 1949年 滇南战役 1949年-1950年 西藏战役 1950年-1951年 西南剿匪 1950年-1953年 八面山战斗 1950年 天全保卫战 1950年 海南岛战役 1950年 西昌战役 1950年
范文四:国共内战
一. 国共阶级基础不同,根本利益冲突。(为什么要打)
1.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的想法。而根据马克思所说,随着资本积
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整个过程及其后果的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经济基础的利益冲突,也就导致了上层建筑的矛盾。
从最开始的法国巴黎公社,英国的卢德运动,美国的工会运动可以看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上的冲突。而国共两党,作为这两阶级的代表,矛盾便是显而易见的了。
2.另一方面讲,当时苏联与美国两大阵营已经有隐隐约约叫板的趋势,而国共分处两大阵营。虽然刚开是苏联也承认国民党执政的合法性,但暗中却支持共产党接收日军军火。而美国态度暧昧,支持国民党的态度不坚决。国民党急需获得美国支持,给予其信心。
二. 根深蒂固的专政思想(更深一层)
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等话说明了千年的专政思想仍是根深蒂固的的。。就是在现今,这种思想仍然存在,更别说抗战后了。我们也无法要求国共的认知程度高于今天。
三. 国共战后实力依旧强大(为什么能打)
国民党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受损严重,但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依旧强大,再加上美国的支持,可以说有着必胜的信心。谁愿意在自己足够强大是与别人分一杯羹呢。
而从共产党方面,虽然实力弱于国民党,但他趁着抗战的漫长时期,发展了后方的根据地,并且将以巩固。所以他的后方不说是铁板一块,也是石板一块了。加以共产党在苏联支持下接收了大量的日军武器,实力依旧不可小窥。
民主党派实力较弱,无法成为决定性的第三方力量。(为什么打了)
1947年3月7日, **强迫中共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谈判代表和工作人员全部撤走,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但黄炎培仍然抱着为? 和平民主,奋斗到底%的决心, 为国共寻求和平的新途径。5月4日, 黄炎培对国共内战的后果作了考虑, 他说: ?我考虑已久了, 解决国共问题, 只有四个方式: 第一, 国消灭共。第二, 共消灭国。第三, 国共分治。第四,国共合作。再不会有第五种方式的呀。现在试问第一第二两式还有可能实现吗? 不, 分治还成个国家吗? 不, 那只有合作了。吾人自始至终, 主张国共合作。&&的确除掉这种方式, 实在找不出其他合理方式, 来解决国共问题。 20 日, 黄炎培领导的民主建国会发表了!对?和平运动%的意见?, 谴责国民党挑起的?空前残酷的内战%造成了政治、经济和教育的严重危机, 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使整个国民经济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呼吁全国要求和平的人民只有凭借自己团结的力量, 采取坚强有力的行动, 争取到和平的实现。5月23日, 由张澜领衔, 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等民盟代表在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上提出了!向国
民参政会提出停止内战恢复和平案?, 指出内战已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中华的国运与全国人民的命运, 到今日已面临着死亡灭绝的最大危机。%主张, ?凡国内一切政治问题所构成的党派纠纷, 必须在和谐融洽之空气
中, 用协商方式,本着相忍相谅之精神, 以寻得结果%, 此为? 完成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最高使命%, 亦为? 达成全国团结统一的惟一途径。%提出了四点建议, 希望国民党政府接纳: ? (一)确定政治解决党争的大原则, 依据政治协商会议的精神及路线, 重新举行和平会议,以达到全国统一的最高目的。
(二) 迅速恢复国共间联系, 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谈的具体方案。(三)政府先命令停止征兵与征粮征实, 以为倡导和平之表示, 以减轻人民众担。(四)政府严饬各地文武官吏, 切实尊重人权, 保障自由; 迅速释放一切政治性被逮捕被拘禁的人民, 恢复政治性被封闭被查禁之刊物, 并停止一切有名无名的特务非法恐怖行为%,提出希望政府应以人民为重, 慎拟和平方案, 呼吁国共双方实现和平[ 10] ( P310 - 311) 。民盟这一和平建议得到社会各方和民主人士的支持。 但奈何,民盟等的实力太弱。虽有舆论的支持仍难以成为第三方决定性力量,促成国共合作。在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三次大会召开之前, 国民党中央社公布了一份所谓!中共地下斗争路线纲领?和某?政治观察家%的谈话, 公开说: ? 民盟及各民主政团, 目前倡导之民主统一战线, 亦为受中共之命, 而准备为中共之新的暴乱工具。%[ 12] ( P470) 5月14日, 在民盟的反驳下, 新闻局长董显光借记者招待会继续发表威胁性谈话,说?民盟与中共曾公开否认宪法及国民大会之合法性, 该盟与反叛政府之中共即有密切关系, 虽仍称系一和平政党, 然政府对该盟之态度将视其政策及行动如何而定。%7月初, 国民党政府公布了!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 干脆直指民盟为策动学潮工潮之工具, 谩骂民盟为奸盟%, 盟员为?奸匪%, 规定对民盟上层分子取?暂时容忍敷衍%的态度, 对中层分子则不必客气, 只要发现, 不论情由如何,一律格杀勿论。%10月7日, 民盟中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杜斌丞被杀害。27日, 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宣布民盟为? 非法团体%。11月6日, 在经过黄炎培与国民党的磋商后, 民盟总部?和平%解散。民盟势力作为平衡国共关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已不能合法存在, 不得不转入地下。
范文五: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
1.又称国共战争,广义上指是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一场内战;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国共内战。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另一方为国民党统治当局及其军队、以及1947年行宪后的国民党军。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国民党反动派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2 发生经过
2.1 背景
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军取得根本性胜利,迫使中国共产党政权大范围迁移,但是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的交战一度停歇了近十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又再度爆发第二次国共内战。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宣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步终结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的实质统治和管辖权利;而以中国国民党人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
国内教材狭义认为:国共内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27年至1937年间为国共内战第一阶段,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27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先后集中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战略转移至陕西延安。
1937年由于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决定停止内战,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国共合作期间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断。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之间矛盾升温,国民党政府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再次发动战争。
1945年8月,**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同月偕同**、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并建立起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与国民党统治者进行全面的斗争。在历经了辽沈、徐蚌(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国共内战,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共计歼灭和收编国民党军队500余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从此翻开新的篇章。
2.2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联俄容共到宁汉分裂
国共内战
自从兴中会展开联合中国各地革命势力,成立同盟会共同进行反清革命之后,便面临着不断的改组与整合问题,同盟会在经历国民党、中华革命党时期后,于1919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亦简称为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在其著作中主张国民党应为一个列宁式
政党,此举引起甫创立的苏联注意。苏联认为国民党走的左派路线与苏联的主张类似,当时又同为国际孤立的状态,因此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一直维持相当的外交与军事援助关系,甚至往后1925年以及1926年中国国民党曾经两度申请加入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被拒绝,但第三国际仍承认中国国民党为“准共产党”。但是第三国际在马日事变后怀疑国民党(以及后来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和革命坚决性,对于当时的国际共党组织的主张并不认同,路线也有所分歧,因此又积极地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1923年1月,基于中国北伐与突破孤立外交的需要,原本就主张外交上与苏联接近的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两人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联俄容共全面展开,成为当时国民党的主要路线。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第三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透过苏联的援助,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蒋中正担任校长,这是“国民革命军”的正式建军,也是首支国民党嫡系的部队,但国共两派政治力量在学生之间的较量,可说是决定了日后整个中国的命运。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之后,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7月1日于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以全票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继续执行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鲍罗廷被任为政治顾问,后又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顾问。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戴季陶、林森等召开“西山会议”,反对汪精卫**,被称之为“西山派”,是当时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1926年3月20日发生中山舰事件。4月1日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重申联俄容共三大政策。5月11日,中山舰事件之后,由于和蒋中正的政见分歧,汪精卫离开广州前往法国马赛。1926年12月,中国国民党左右派正式分裂,国民政府各拥山头,鲍罗廷随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27年2月汪精卫自法回国,途经苏联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回国后就任武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反对蒋的排共建议,坚持容共。4月5日和共产党领袖陈独秀发表《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4月12日蒋中正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汪精卫发表讲话,痛斥蒋中正的武力清党行为,表示“**即是反革命”,蒋中正在南京成立一个新的国民政府,是为宁汉分裂。
5月中,经过李宗仁及朱培德居中斡旋,武汉及南京避免开战,决定暂时分头继续北伐。月底,共产国际决议改变中国共产党方略,准备武装工农成立新军、彻底进行土地改革;但仍然留在国民党内,使国民党及武汉国民政府成为工农革命独裁机构。与此同时,共产党在湖南进行的流血土地改革,斗争地主,使国民党内不少军官不满,终与何键发生冲突;何键、朱培德等亦开始清共,是为“马日事变”,其事变的共党及倾共民众死亡人数在数百到一千余人。7月13日中共公开发表宣言因武汉广东之复杂关系共党党员应退出国民党。7月15日,汪精卫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停止职务。至此容共政策可说是完全结束。
2.3 北伐结束:五次围攻共产党到西安事变
1926年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共产党由此开始在国民党内部进行夺权给国民党政权挖墙脚,他们趁机会去收买民心并试图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建军,发动南昌起事。**、刘伯承、叶挺、贺龙(其时并非中共党员)等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向驻守南昌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8月4日,中共部队败退,放弃南昌,南下广东,这是中共首次建立正式武装部队、也是国共双方首次武力冲突。8月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力夺取政权的方针,第一次国共内战条件已经全面成熟。8月8日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开始大肆逮捕处死共产党人。8月14日蒋中正下野,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开始整合,史称“宁汉合流”。
9月,桂系军阀和西山会议派掌握南京政府,汪精卫下野。同月**在湖南、江西发
动秋收起事。10月,汪精卫到广东否定南京政府,鲍罗廷经蒙古回苏联。11月,蒋中正回到上海,邀汪精卫北上。12月11日,共产党在叶挺、**的领导下发动广州起事。12月12日,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但随即广东军将领张发奎调各地军队反攻,12月13日,共产党军队被迫撤离广州。12月16日汪精卫辞职赴法国。
自1927年建军之后,到1937年抗日爆发其间,中国共产党于势力范围内展开流血土地改革,斗争地主,并有多次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公开武力冲突,这段时间的军事战斗,中华民国政府称为剿匪、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十年内战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1年11月7日,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占领地区称之为“苏区”。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展开大规模对于中共的武力清剿,1934年中共撤离江西,开始转往陕甘苏区,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掌权。1936年,在十年内战、五次大规模剿匪中节节败退、放弃江西根据地逃往延安的中共部队(中共称之为“长征”),在**的计划之下,利用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爱国舆情与抗日气氛,策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中正被迫停止攻击共产党。大规模内战暂告结束。
2.4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终于进入全面抗战的状态。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名义上保持着共同对日的势态。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本(包括替日本人卖命的中国人伪军在内,俗称日伪军。)发生22次大型会战和上万次中小战斗,由于在武器方面,以及官兵个人素质落后于日本士兵原因再加上汉奸之重伪军之多等中国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中国国民党军队伤亡高达300多万。
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展开,延安共党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下的一个直辖政府,陕北地区的红军(约4万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依抗战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与此同时,另有约8,000名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原地坚持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集中组成了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对日作战。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之间曾经爆发过多次流血冲突,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皖南事变”。
抗日战争结束在即,国共双方对于中国境内日军占领区的武装接收展开了争夺,而东北方面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由苏联负责接收。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苏联于1945年8月对日宣战,是为“八月风暴”行动,出兵日本在东北亚的占领区,灭亡满洲国、进入西伯利亚、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北朝鲜。 苏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宣称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了步枪70万只,机枪12000-14000挺,各种炮4000门,坦克约600辆,飞机800余架。
而中共方面的记录则是:至1946年5月,东北野战军先后建立10个炮兵团及一个高射炮大队,共有火炮百余门。到1947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共装备战防炮,步兵炮,迫击炮1600余门,大口径山,野,榴炮和加农炮660门,高射炮116门。当时东北野战军总共只有两千多门,而且一部分是缴获自国民党军队。
坦克方面,据中共描述,1947年10月东北野战军只有坦克32辆,到1949年1月有坦克124辆(其中缴获接受之国民党军队60辆),装甲车37辆;到1949年11月全国解放军共有坦克375辆(内含美式水陆坦克68辆),装甲车272辆,其中很大部分是缴获自国民党的美式坦克。至于800架飞机,更无中共方面的记录作为佐证。由此可见苏联的数据是难以另人相信的,当然也可能是苏联把一些曾经是坦克飞机的废铁运到了东北,造成了统计上的错误。在解放战争中苏联向解放军转交的绝大部分是缴获自日本的轻武器 。
2.5 国共谈判
1945年8月,蒋中正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即重庆谈判。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1946年1月,双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然而在这个时候双方因政协宪草问题和东北接收问题发生激烈政治摩擦。2月份出现了反苏运动,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中正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攻击。同时,双方在东北的军事冲突逐渐扩大。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5月下旬,国军在四平街击溃中共军相继占领四平街和长春,此时马歇尔紧急要求国共双方6月初停战。停战期间双方因江苏北部政权问题互不相让,谈判未达成成果,随后双方在6月下旬在关内中原地区发生激烈冲突。随后的时间里,双方边谈边打。9月底,政府军进攻张家口,10月初,在马歇尔要求下,双方再度停战十天。然而谈判仍然未果,10月中,政府军占领张家口。马歇尔和第三方面在此期间反复斡旋,但国共始终未能在改组政府名额问题,东北问题上达成一致。在斡旋无效的情况下,国府决定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引起中共坚决反对。
1946年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在1948年行宪国民大会上选举蒋中正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及民盟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政府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内战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新疆省政府发行的货币面额高达六十亿。共产党以要求民主为口号 ,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以宣传争取民心,以大量间谍(如刘斐、郭汝瑰、韩练成、熊向晖、张克侠、何基沣、廖运周等等)渗透夺取军事情报,并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始进行全面的战争。
2.6 国共战争的最后对决
1946年5月19日,国军进入四平街,注意其配备汉阳造中正式步枪 1948年10月锦州战役时中共军队宣誓,注意其配备的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中正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1949年4月初,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中共要求“国民党政府逮捕”包括民国总统副总统和无党派人士在内四十三名战犯,遭到民国政府拒绝。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并向长江南进军。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终结。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10月1日,**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解放军兵临广州,李宗仁飞往重庆。10月24日解放军发动古宁头之战,共军在大嶝岛之役后欲夺取金门,没想到又强烈的东北季风吹乱了原先的计划,国军奋勇作战,终于在二天之内,共军登陆一万五千人,被国军俘虏六千人,其余歼灭。渡海登陆部队在三日之内全军覆没。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复发,出现十二指肠出血,遂于11月20日以治病为由转往香港。12月5日,与夫人郭德洁,两名儿子及随从又从香港飞美国纽约就医。国民政府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於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2.7 “反攻大陆”与“解放台湾”
国共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均积极厉兵秣马,甫建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喊出“解放台湾”的口号,站稳脚跟的国民党当局则高举“反攻大陆”、“光复神州”、“解救苦难同胞”的旗帜,调停失败的美国则坐等内战结束,海峡大战一触即发,惟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原本预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在“抗美援朝”的大旗下,调往朝鲜半岛作战,国民党当局则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积极备战反攻,陆战队编制扩张到世界第二大规模,预备于东南沿海登陆、或配合联合国军渡过鸭绿江进入东北地区。但基于国际势态与美国内部的政治问题,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的兵权、改变对国民党当局的放弃态度,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一方面阻止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企图,另一方面也保证对国民党当局的军事援助不再断绝(参见当时中美两国所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后指为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战,国民党当局得以在台澎金马稳定维持,此後两岸的较劲除了军备竞赛以及数次军事冲突外,也展开了激烈的外交、经济上的攻防战。
2.8 对于两党思想之于内战的概要评述
孙中山等人领导的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以袁世凯为首的一大批清朝旧官僚投机革命,建立了北洋军政府。虽然革命党人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这个政府进行西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但是并没有成功。尽管如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依然坚持着民主建国理想:政府民选,军队国家化。而过于理想的革命党人无法使用选票等和平手段来说服手握兵权的军阀首脑。这一切让革命党人认识到,没有军事力量就不能达到目的。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国民政府,创建国民革命军,于1924年发动北伐战争,讨伐北洋军阀政府。与共产党和苏联的合作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同时孙中山从苏联引进的党掌握军队的模式。这样中国就出现了国民党控制的军队。孙中山对于中国民主进程的本意是,“军政→训政→宪政”,军队国家化。可是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掌握了军队之后,国民党发生了分裂,国民党和共产党原本牢固的政治同盟发生了互相攻击的情形。
国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线的分裂,绝不是对革命的背叛。尽管国共双方都指责对方叛变革命,因为从双方的政治纲领上看,双方的最终目标是存在冲突的。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要在中国建设三民主义,而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双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结果,但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认同双方很长时间内的政治理想和行动具有共同处。两党之所以能够组成密切同盟,是因为两者在当时拥有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另外,国共的合作方式也是双方分裂的原因之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在各自党内都存在分歧。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引起了国民党的不安。同时共产党在长期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共产中国,从而形成自身掌握军队,以发动群众和进行舆论宣传等形式进行革命,并对国民党以三民主义建立中国表示不认同,最终也客观上使国民党无顾虑给与了剿灭便利。苏联在列宁因病昏迷后,斯大林对列宁早期废除诸多不平等条约不谈,持续对中国蒙古、西北和东北地区扩大控制和影响,“联俄容共”的基础动摇。1927年马日事变和四·一二事件之后,蒋中正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大量共产党人被拘捕或处决,中国共产党人于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为了对抗中华民国政府的镇压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来武装夺取政权。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3 主要根源 编辑本段
国共两党领袖蒋中正与**抗日战争胜利后于重庆举杯致意,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半之时间即已兵戎相见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分分合合的历史。传统的王朝更迭模式进行到1840年-1910年的时候,因为西方势力的入侵而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帝制直接在西方民主的呼唤中灭亡,但是旧势力旧思想在中国却远没有灭亡。孙文等人领导的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以袁世凯为首的一大批清朝旧官僚投机革命,建立了北洋军政府。虽然革命党人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这个政府进行西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但是并没有成功。尽管如此孙中山等
革命党人依然坚持着他们西方式的民主理想:政府民选,军队国家化。而过于理想的革命党人无法使用选票等和平手段来说服手握兵权的军阀首脑。这一切让革命党人认识到,没有军事力量就不能达到目的。孙文在广州组建国民政府,创建国民革命军,于1924年发动北伐战争,讨伐北洋军阀政府。与共产党和苏联的合作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同时孙文从苏联引进的党掌握军队的模式。这样中国就出现了党控制的军队。孙文对于中国民主进程的本意是,党临时掌握军队-控制了全国局面-训政-宪政-把军队归还给国家-最终实现政治民主,军队国家化。可是孙文没有想到的是在党掌握了军队之后,党发生了分裂,国民党和共产党原本牢固的政治同盟发生了互相攻击的情形。
国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线的分裂,而不是对革命的背叛。尽管国共双方都指责对方叛变革命,因为从双方的政治纲领上看,双方的最终目标是存在冲突的。孙文的国民党要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而共产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双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结果。之所以两党能够组成同盟,是因为两者在当时拥有共同的敌人 ——北洋军阀。另外国共的合作方式也是双方分裂的原因之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在各自党内都存在分歧。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迅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不安。1927年马日事变和四一二政变之后。大量共产党人被拘捕或屠杀,共产党人的活动也转为地下。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的镇压,利用手中控制的少量的国民革命军武装反抗。1927年,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国民党称之为“南昌暴动”),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国工农红军”,而原本的国民革命军,大多数被国民党控制,继续北伐统一全国。从此,军队为党的事业而战,国共两党都有了开战的资本。内战爆发了。
国共内战是国共两党因为政见上的分争,而引发的战争。和以往不同的是双方的军队都是党控制的军队。军队成了党的政治工具,为党的理想互相厮杀。党能够有控制军队的行为或职能,起源就在于苏联的十月革命模式和孙文的引进。如果没有党对军队的控制,就不会有国共内战;然而,如果没有党对军队的控制,也不太可能会出现北伐的胜利。不管怎么说国共内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无论结局如何双方的都对战争负有责任。
3.1 第一阶段
1927年至1937年间的第一阶段国共内战,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十年内战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而国民党则称之为剿匪。共产党自认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将没收的地主资产分发给农村的贫雇农,从而改变农村贫富极度悬殊的经济状况而产生的战争。
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先后动用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步步为营,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之为“流窜”),从江西瑞金战略转移至陕西延安,损失惨重。
3.2 第二阶段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第二阶段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戡乱。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共产党宣称共计歼灭国民革命军约807万,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撤往台湾。
4 战争起因 编辑本段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势力扩大。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主张要在中国建立“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主张以武装割据斗争的路线夺取政权。而领导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则以共产主义是一种专政政体,国民的私有财产和经营权应受到保护,并要求**放弃军权,实现国家统一。而以民盟为首的民主党派主张双方都交出军队,军队归国家所有,建立多党制的民主国家。而苏联、美国等大国也试图将本国立场贯彻于中国,使得国、共双方的矛盾愈发激化且难以调和。
1945年8月,蒋中正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
要问题”。**同月偕同**、王若飞前往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
第一阶段(1946年6月—1947年3月)
1946年6月下旬,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的军队则自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时期被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统治区域(共产党称为解放区) 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共产党挫败。
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包括张家口在内的华北重镇最多有105座城市被国民党方面占领。其中国民革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共产党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
同时潜入山区的共产党军队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第二阶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这一时期被共产党称为战略相持时期。
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共产党方面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面对20余万国民革命军,共产党方面将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谎报大胜。同时解放军开始在陕北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最终放弃了陕北高原的战斗。
同时,山东的共产党占领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孟良崮战役中,号称“王牌部队”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革命军全线撤退。这样一来,人民解放军军力上升至280万人,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民革命军决战的实力。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共产党统治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2月)
此时期被共产党称为战略进攻时期;台湾历史教科书称作“大陆变色”。期间,共产党发起了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击溃、消灭、收编了国民革命军的主力近150万人。1949年4月,国共举行了北平和谈并达成协议(但国民政府谈判代表张治中会谈后留在了北平,之后公开宣布脱离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随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强渡长江,占领首都南京并进占了杭州、南昌、上海等都市。国民政府先迁广州。10月解放军占领广州,国府再迁重庆、成都,终于同年12月10日全面撤退台湾。此后,中共方面多次试图“解放台湾”。国民党
当局方面亦多次“反攻大陆”。二者均以失败而告终。
5 战争评价 编辑本段
国共内战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的战争。自1927年到1949年间,国、共之间有多次内战,其间由于日本入侵中国,内战暂停,但仍摩擦不断。
国共内战之所以难以避免,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共两党的目标完全不同。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参仿西方法国大革命以后,关于民主、自由等的思潮和理念,其政治制度理想以美国、英国等为蓝图,孙中山也参仿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思想。孙中山病逝之后,中国国民党由蒋中正接任党主席,因为与共产党的权力争夺及理念不同,决定进行“清党”以及“剿共”。继而产生许多冲突和战事,对日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因为对沦陷区的“受降”、“接收”问题有相当多的冲突和龃龉。加上双方皆以外国势力为靠山(国民党—美国,共产党—苏联),不断的扩张版图,终至再度发生冲突。就在冲突日益扩大时,美国的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组政府的协议,但在国民党不愿分享权力,共产党不愿放弃武力的情况下,短暂的合作再度破裂,内战再次爆发。1946年6月,共产党军队易名为“人民解放军”,并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开始进行全面的国共斗争;而国民党方面则由蒋中正带领国民革命军,与共产党展开大规模的内战。在三年半的战役中,历经了辽沈、平津、徐蚌(淮海)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到了1949年,蒋中正宣布下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但其后遭到蒋中正拒绝。共产党军队渡过长江后,国民党当局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迁往台北,情势岌岌可危,但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并积极维持海峡中立化之战略政策,国民党当局得以稳定维持。从此,两岸分裂的局面就此形成。
6 大事列表 编辑本段
事件列表:序幕(1945年9月—1946年6月)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中共周保中率逃至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配合苏军反攻东北。并于20日率东北抗日联军100余人飞往长春,担任苏联红军驻长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巩固中共东北根据地。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7日,“满洲国”皇帝溥仪在通化大栗子沟宣布退位。
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被俘。
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开始重庆谈判。
8月31日,中华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成立,熊式辉任主任。 9月10日,在山西爆发上党战役。
9月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彭真、**任正、副书记。
9月底,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第101教育飞行团第四练成飞行队队长林弥一郎带领下属的300余人向番号不明的共军投降。
10月1日,中共党员接管原“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成立东北电影公司。
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同意避免内战。中共吉林特别支部在吉林市创刊《人民日报》。
10月11日,**从重庆回到延安,第一件事就是部署军事行动不让蒋中正的军队进入东北。
10月12日,上党战役结束。
10月18日,中华民国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成立,司令长官杜聿明。同日,国民政府将原东北三省(伪满时期划为十四省)划为东北九省。是月末,日本731部队放出的疫鼠菌,致使哈尔滨市内传染病流行,造成大量人民死亡。
10月31日,中共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正式成立,**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任第一、第二政委。
11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工作委员会,隶属东北局,驻地长春,后移驻永吉岔路河。张启龙任工委书记。
11月10日,中共在长春市成立吉林军区,辖长春卫戍司令部和永吉、延吉2个军分区。 12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在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成立,**任书记。 12月27日,中共吉林省政府在永吉县正式成立,周保中任省主席。
1946年 1月1日,中共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总队成立。
1月10日,国民政府代表张群、共产党代表**、美国代表马歇尔三人就停战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随后,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由三方面共同组成,国民政府代表是郑介民,共产党代表为**,美方代表为罗伯逊。国民党派张治中为代表、共产党是**、美方为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研究军队整编统编问题。
1月12日~1月23日,中共吉辽省委和吉辽军区成立,林枫任省委书记,周保中任军区司令员。
1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彭真分任司令员、政委。
2月3日,通化反中共事件,被中共镇压。
2月25日,军队整编统编问题谈判签字仪式在重庆举行。
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宣告成立,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林弥一郎等人成为飞行教官。
3月4日、3月5日,马歇尔访问延安。
3月18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四平,国军阵亡3,000余人。
4月14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2万余人进攻长春,18日攻下长春,国军阵亡2万人。 4月18日,中共四平保卫战开始。
5月15日,中华民国新一军在孙立人将军指挥下,向四平进攻,瓦解了杜聿明五个月来与**对峙的僵局。东北民主联军崩溃,十数万新扩大之武装和地方工作人员散失,倒戈。五日内国军攻入长春,随后取回农安、德惠等战略要地,进展顺利。但在救援海城的问题上,孙立人与杜聿明发生了矛盾,孙立人没有听从作为长官的杜聿明的命令。孙立人亲率新五十师渡过松花江攻取了陶赖昭堡,此时距哈尔滨仅六十公里,位在哈尔滨的中共党政军组织均已崩溃,并做好游击战且流亡苏联的准备,在孙立人即将攻进哈尔滨之时,受到马歇尔停战的影响被迫退兵。
5月31日,马歇尔写信给蒋中正,称这事关系到他本人的荣誉:“在目前政府军在东北继续推进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重申”,“事情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即我本人的立场是否正直成了严重问题。因此,我再次向您要求,立即下令政府军停止推进、打击、或追赶中共”。措辞如此强硬严厉,蒋中正不得不屈服,答应停火十五天。
6月3日,**被迫同意放弃哈尔滨,让部队分散打游击。
6月5日,一得到停战令的消息,毛至少两次发电东北追改部署:“周电称,蒋已允马停战十天谈判,请东北局坚守哈尔滨??至要至要。”
事件列表:第一阶段(1946年6月—1947年3月)
1946年5月19日,国军攻克四平街。注意此图国军仍装备汉阳造中正式步枪
1946年6月26日,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国民革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在宣化店被包围的6万中原共军,共产党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史称“中原突围”,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
始。
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的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一时期被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统治区域(共产党称为解放区) 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共产党挫败。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包括张家口在内的华北重镇最多有105座城市被国民党方面占领。
同时潜入山区的共产党军队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事件列表:第二阶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1948年配备苏式装备中共军队进攻锦州前宣誓,注意其配备的苏制波波沙PPSh41式冲锋枪。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共产党方面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面对20余万国民革命军,共产党方面将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谎报大胜。同时解放军开始在陕北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最终放弃了陕北高原的战斗。
同时,山东的共产党占领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孟良崮战役中,号称“王牌部队”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革命军全线撤退。由此,人民解放军军力上升至280万人,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民革命军决战的实力。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共产党统治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事件列表: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政府官员投降共产党。1948年秋天,国民党在中国东北发动的最后的反击,但是都宣告失败,至9月底,国民政府在东北仅剩锦州、沈阳、长春等几个城市。在共产党解放军优势的武力包围下,10月15日国府锦州失守,19日长春在数个月的包围战后失守,11月3日解放军正式进入沈阳,共产党全面控制中国东北。11月中爆发的淮海战役是国共内战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此战役成为国共最后的总决战,国民党最后败阵,2月15日解放军攻下徐州、1月15日攻下天津、1月19日攻下蚌埠,会战结束。1949年1月21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宣布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重新开启国共和谈。北平在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决定下,守军放弃抵抗并宣布投共,1月31日解放军和平进占北平。 国民党政府撤退至台湾路线
1949年4月,国共举行了北平和谈(即所谓“划江而治”),但共产党的要求中国国民党无法接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强渡长江,国民政府江
阴要塞司令投降共产党,解放军顺利地渡过长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下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4月24日解放军攻下国民党在华北内陆控制的最后一个城市太原,中国国民党部分守军与政府官员因拒绝降给共产党,于是集体自杀,中国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太原五百完人”。5月解放军陆续攻下华中诸多大城市,在5月10日进占杭州、5月15日进占南昌、5月16日进占武汉、5月27日进占上海。6月3日美军军事顾问团撤离与国民革命军撤守青岛后,同日解放军进占青岛。8月6日解放军攻陷长沙、8月17日攻陷福州,解放军战线深入华南地区。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原北平改称)宣告成立。10月15日解放军攻陷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再迁重庆,10月17日攻陷厦门,并对厦门外海的金门岛进行作战,10月25日金门战役国军大捷,击退进攻的解放军。11月3日,解放军进攻舟山群岛的登步岛,中华民国国军经过三天的战斗击退进攻的解放军,史称登步岛战役。
11月,解放军攻占重庆,国府三迁成都。同年12月7日,行政院电令迁守台湾,台北市则成为临时首都,12月8日至10日,包括五院院长、各部会首长、中华民国政府公务员及两蒋纷纷离开成都飞抵台北,国府宣告“大陆沦陷”。
至此,中国大陆几乎全部为共产党所控制。中华民国政府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乌丘、东引、海南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万山群岛)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共内战大势底定。
事件列表:第四阶段(1949年12月—1955年2月)
随着国共战争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 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西南的国民党93师无法跟大规模的中国共产党解放军作战,一路往边界撤退,最后国民党93师退到泰缅边境的三不管地带(泰缅金三角),在当地形成一股特殊的势力。1954年,因缅甸政府向联合国提出抗议,国民政府开始逐步将这批国民党93师及眷属迁往台湾桃园县中坜市、平镇市及南投县仁爱乡安置,而在泰国北部的部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愿离开,表示要从这里打回大陆去。他们主要为云南藉官兵,应为身处缅甸,离家较近。最后因为协助泰国政府平定山区共产党叛乱,获得泰国国籍,在泰国得以合法永久居留与生活。
在东南沿海作战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以陆军起家,缺乏足够的海空军专业部队与武器装备,在训练上如登陆战等方面经验亦不足,1949年在舟山群岛与金门相继被中国国民党军队击退后,一时之间不敢贸然作战,而国民党虽然在陆军战斗方面损失惨重,但在海空军整体仍优于共产党,甚至还能派遣空军对上海进行轰炸或突袭福建沿海岛屿。不过随着国民党部队主力集中驻守台湾,与台湾距离较远的沿海岛屿让共产党有了机会,1950年春天解放军进兵海南岛、万山群岛与舟山群岛,经过双方多日交战,最后国民党在以固守台湾优先的策略下相继撤离当地。解放军一方面逐一攻下沿海岛屿,另一方面在福建集中兵力,为渡海攻台做准备,然而之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渡海攻台难度倍增;加上不久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开始进行“抗美援朝”,军事重心北移,因此在东南沿海的作战暂缓。而朝鲜战争期间,国民党曾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但皆以撤退告终。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在1954年对一江山岛发动作战并对金门炮击,不久共产党控制一江山岛,视一江山岛为屏障的大陈岛也不保,最后国民党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1955年2月在美军的协助下大陈岛军民全数撤离,共产党取得大陈岛,自此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再无变动。
事件列表:1955年后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对驻守金门的台军发动了榴弹炮突击,在四十四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抗日民族英雄,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
等中弹牺牲。9月11日,金门守军击毁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所支持的八吋大口径巨炮由台湾“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解放军以炮弹封锁金门的尝试已经算是彻底失败。其后十年内,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的纪录,双方各有战损,但大体而言,仍是维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的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的炮击,国共内战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正式宣布结束。
至今两岸仍维持对峙形势。1996年台湾当局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北京当局方面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导弹试射,台湾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秉持外弛内张的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是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告缓和,但解放军军机“不出海”的默契从此被打破,解放军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海峡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的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当时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并没有正式回应,但在国民党重新取得执政权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已对此有所回应。
7 其他资料 编辑本段
7.1 民国社会弊端主要表现
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占有全国人口93%的农民大量失去土地,流民饿殍,哀鸿遍野,具体数据民国政府官方缺乏统计。
政府极度腐败
国民党高级军官90%以上拥有自己的商业背景,势力范围,甚至于帮会背景,高级官员(包扩高级军官)与地方士绅勾结,垄断市场,强制增加赋税,严重剥削人民的劳动果实。 军阀割据
虽然**在北伐过程中,表面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军阀的势力范围仍然存在,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因为抗日时期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得到缓解,反而在抗战结束后,愈演愈烈,各军阀的个人军事力量与个人财力成为了其在民国政治地位的唯一保障。鸦片普遍贩卖:民国时期鸦片已经在全中国普遍种植,民国时期吸食鸦片的普及程度远胜于晚清,但具体烟民数量,民国政府缺少整体统计。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加速政府腐败,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成为了民国政府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民国时期,烟土、黄金、白银和美钞被视为“硬货”,烟土可以普遍流通,甚至类似货币交换。仅四川一省,据统计四川在防区制时期,每年烟产量为120万担到140万担(6-7万吨)。而根据国联统计,当时全世界除中国外其他所有国家鸦片总年产量也仅为1770吨;四川烟民约占全省人口的1/19。1935年以后,蒋中正推行“禁烟”政策,鸦片贩卖从此堂而皇之走向合法化。1949年,全中国吸食各类毒品者大约2000万人,平均每25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烟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计,建国前三年,有2000万人成功戒毒,至1958年中国成为“无毒国”
黑帮泛滥
青帮,洪门等各个帮会林立,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成为军人、政客、大资本家的黑手套,打击竞争对手,获取间谍情报,勒索平民百姓,达到打压政治异己,垄断经济市场的目的。
土匪恶霸猖獗
由于民国是一个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时代,许多人民落草为寇,为害乡里。据中共方面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剿灭土匪的战争中,共消灭国民党残余和土匪共260万人。也有学者考证说,民国时期的土匪人数高达2000万,很多地方军阀都是土匪起家,在全国解放以后,消灭的剩余土匪只是其中少数。
缺少普及医疗体制
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医疗系统,人民没钱看病,传染性疾病猖獗。由于民国时期娼妓业的繁荣,自然灾害频发、战乱频繁,政府抗疫不力,日军侵华时期人为的传播疫情等因素,据统计,民国年间仅传染病造成死亡万人以上的重大疫情就达59次之多,主要有鼠疫、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白喉、回归热、疟疾8个病种。
天灾频繁
由于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开发等原因,民国时期天灾频繁,且由于政府忙于他务,救灾不力,导致天灾经常会造成大量死亡人口及流亡人口。 教育不普及导致贫富永久分化
民国时期,中国的文盲比例高达80%,文盲及半文盲的比率高达90%以上,没有接受教育的广大人民几乎没有可能改变社会地位。
工业薄弱
民国时期,虽然中国的经济总产值仍然能够占据世界的5%左右,但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远远落后于外国列强。也成为了中华民国积贫积弱,经常受到列强入侵,始终无法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1935年,国统区的钢产量仅为5万吨(并且80%以上的钢铁生产由外资垄断),而同期的伪满洲国年钢产量为76万吨,日本为519万吨。1936年,国统区的机械采煤量的66%,发电量的55%由外资垄断。1936年,国统区煤产量不足2000万吨,伪满洲国为1100万吨,日本为4300万吨。1949年以前,国统区的石油产量几乎为零。1949年,全中国(不包含东北及台湾)的铁路总里程为大约10000万公里,伪满洲国1945年铁路总里程为11400公里;1949年全中国(不包含东北及台湾)的公路总里程为2万公里,东北地区为6万公里。1945年,国统区(不包括台湾)工业总产值为伪满洲国的5%左右。
7.2 社会弊端与国共内战的关系
中华民国时期,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社会弊端丛生,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活艰苦。政府轻视百姓民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婴儿死亡率是170-200?,而人口的平均寿命则不足35岁。
**认为,民国时期的阶级剥削,人民生活负担加重,附属于各帝国主义势力的各个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民国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殖民地状态等问题,是中共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并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支持革命,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力量能够在艰难环境下迅速发展壮大,并将必然获得最终全面彻底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的国民党右派。而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被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就是以**国民党右派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大买办阶级,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革命战争全面彻底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