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课堂提问1
交互白板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成都华西中学 牟 林
摘要:课堂提问是老师们经常的话题。 本文主要就什么是好的问题, 什么是恰当的提问 方式和提问机会以及交互白板如何能够提高问题的有效性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 供 cop 课题组同仁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 提问是一种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方式。 近年来, 人们对于课堂提问提的关 注度日渐提高,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有效”二字。教学实践证明,交互白板有助于提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这是一个特别讲求“功效”的时代,连工资也称为“绩效”了。于是 cop 围绕“有效” 展开了一场 “有效提问的方法” 的研究。 它的基本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呢? “怎样的”就是指的提问方法, “有效”就是指提问必须产生“正面效果” :有利于课堂,有 利于学生。交互白板辅助提问使我们在“怎样的”上下功夫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某提问是否产生了“正面效果”分歧很大。因为不同的人对“效果”的评判是不 一样的,它受评判者的“价值观念” “教育知识”等因素的制约。例如,有的专家非常反感 那种“一问一答,学生齐答”的方式,认为这种提问不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等功效,反而 会养成学生不动脑筋,随声附和的不良习惯。也有部分专家认为,这种“一问一答,学生齐 答”的方式如果运用恰当,也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老师也可以 根据学生回答来收集反馈信息,是有意义的提问。
概言之,所谓“有效”提问就是要有好的问题,有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恰当的提问机会。 一、好的问题
这里“好” ,是对问题的一个价值判断,就是说一个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
1、 好的问题是以课题为核心的, 比如今天学习 《向量》 ,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必须和向量 有关,例如“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提这个问题目的显然是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 量的区别, 从而认识到客观世界有些量不仅要考虑大小还要考虑方向, 由此导入课题 《向量》 。 如果问“今天股票是涨是跌?” ,似乎也有大小和方向问题,但就远离核心了,就有些“筛 边打网”味道。
2、好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思考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我们学习《向量的数量 积》 ,问题“结合律成立吗?”这不是张口就能回答的问题,需要对数量积和向量的概念有 深入的理解。 有时, 好的问题不只表现在你要解决的问题本身, 而是在解题过程中, 比如 “想 想,有几种解法?”它有暗示、启发的作用。
3、好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励作用。比如学习《按向量平移函数图象》时,我先给出一个 学生熟悉的例子“将 y=sinx的图象按向量 a =(1,2)平移,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 “先猜想, 后说明,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猜出结果?” (激励)学生即刻进入积极思考状,很快答案就出 来了。 但是要说明理由, 就得一步一步地阐述,其结果就自然成为 “求按向量平移后的图象 的解析式”的解题程序,这是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的一个良好范例。
也许我们还可以列出一堆关于“好的问题”的标准,但是“好”的核心是有意义。 下面的例子可以表明,交互白板的恰当运用,可以升问题的价值,使它变得更好! 二、恰当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很多,比如设问,反问,疑问,追问等。
课堂提问方式的难点在于“恰当” ,也就是说, “怎么问”是很讲究技巧的。
1
在课堂教学中, 引入课题常常用设问的方式, 即给出一个问题,意在引发思考,进入话 题,设置悬念,未必马上有结果,或许这一堂课都是在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展开。比如,在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时, 给出一个每月等差额还按揭的房贷问题, 悬在那里, 最后得到等差数 列求和公式时,才“解开谜底” 。
在解决知识迁移过程的“变异”问题时,常采用疑问的方式,比如上面提到“向量的数 量积” 运算的“结合律不成立” 就是采用疑问的方式提问的, 它可以引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 冲突,克服“想当然”的不良学习习惯。
反问, 在处理学生犯常见错误时很有效, 它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冲突的力度比 “疑问” 更大。 因为学生事先已经有一套他自认为很严谨的推理, 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你的发问首先 对他的情感发生冲击, 可能引发他陷入否定自我的苦恼中。 比如, 在学习向量的数量积的过 程, 有的同学出现了分子分母同时约去一个向量的运算, 他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 毋容置疑 的。我问他“真的可以这样吗?你对你的结果做个解释呢?”他思考良久,慢慢地才信服。 如果用交互白板辅助提问, 就可以做到图文并用, 把问题呈现在白板上使学生有充分的 时间的思考讨论。 与单一的口头提问比较, 就给了我们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修改、 可深化、 可储存、可再现、可以设计许多的问题支架随着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不断追问。步步逼 近,步步呈现。从而提升问题价值。这里举一个例子:学习圆的切线方程——
我先在白板上呈现问题“已知切点 M(x0,y 0) ,圆心(0,0) ,切线上的动点 P(x,y),圆的半 径 2r , 如何求切线方程?”及其图形。 (这个问题当然是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足
够的时间思考,不会担心记不得问题是什么,图形可以作为支架)
在学生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中的,我悠悠地问道“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有学生很快就有了回应。我及时点评并把学生的回答记录在白板上。
我再启发“哪种方法更为简单便捷?”我看准时机启动奖励机制 “看谁计算得又对又 快! ”很快,学生已说出了答案。
我随即请在一学生在白板上展示过程, 其它学生口述过程 (我已经有预设, 根据学生回 答调出来即可,由于预设充分,没有意外发生) 。
请学生点评,我点评学生的点评(重点提炼解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
这时学生沉浸在成功解决问题的兴奋中,我趁机引导学生“向前走半步” ,探究发现新 的问题并解决它, 这就是请学生拖动图形中的点 M 使之在内圆或圆外, 观察图形变化, 激发 兴趣,把问题引向深入。
这在非白板条件下是比较难以做到的,问题价值由此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恰当的提问机会
专家们之所以反感 “一问一答, 齐声回答” 的提问, 不仅是这种提问方式过于简单, “是 不是? ” “对不对?” ,而是某些课堂频繁地提这种问题,一节课都这么问完了。
事实上,无论设计的多么好的问题,提问机会(何时提问、向谁提问)把握不好,问题 的“有效性”会打折扣的。
我最近上传了一堂课《向量的概念》 ,我的设想是创设一个情景:在一次海上军事演习 中,雷达兵(我)向舰长报告“距我 20海里发现敌舰,请指示” ,舰长甲(学生)指示“开 炮” ,舰长乙(学生)指示“请报告方位”——由此引入“一些量不仅要考虑大小还有考虑 方向”的话题。但是,我选的第一个学生是一个成绩较好又比较温柔的学生,他直接说“你 还没有说方向呢” 这一下把我设置的情景一下化为乌有了。 如果我请一位学习成绩不是太好 性格外向甚至脾气火爆一点的学生,他很可能就指示我“开炮” 。当然,这节课还是顺利进 行下去了, 但情景的戏剧性就没有了, 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就不那么深刻了。 这就是没 有把握好体会机会,没有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
2
后来我用交互白板改进了提问情景, 让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在紧张的战争场面, 把舰长 的命令留下请学生替代, 学生几乎齐声喊开炮。 这时我不急于给出答案, 而是将画面停下来 用疑问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若有所悟,即刻议论纷纷,有人忍耐不住就发出了“方向! ” “还没有说方向! ”的吼声,这时我再放出舰长回答的画面,引入今天的话题。我感到,交 互白板在帮助我营造提问气氛、 捉捕提问时机和考究提问方式 (用眼神提问) 发挥了不可替 代的作用。
四、问题设计
关于 “课堂提问” 的设计, 我以为最容易的是设计问题本身, 至少你足够的时间去斟酌、 去思考甚至去试验, 更是交互白板发挥用武之地的场所。 比如选择位移和路程来引入 《向量》 , 这是选择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 ,又是和数学最“亲近”的学科物理学的概念,学 生易于理解。 我最近上传的课用的是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异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 给出 四个选项:两个力相等、大于、小于、不等”请学生讨论并选择。显然,这个问题包含的内 容就不只是一个 “考虑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 的问题,还有其他含义。 这种设计是基于我的 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该问题还有检验预习效果的作用。 设计 “将 y=sinx的图象按向量 a =(1,2)平移,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这个问题,而没有选择教材上例题“直线的平移” ,意图还 是在于选择 “最近发展区” , 当时我请了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猜出了正确答案, 而在用 “按 向量平移”的语言描述平移过程时,就需要“小组讨论”了。
关于“课堂提问”的设计,与设计问题本身比较,选择提问方式的难度稍大一些。难度 不在于事先设计, 而在于课堂情景的变化。 课堂提问除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外, 还有师生在 互动中的“触景生问” ,经常会发生 “非预设情境” 。
关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最难的是设计提问机会,与其说设计提问机会,不如说把握 提问机会。提问机会可以设计,但是重在把握,在临机应变。
以上所谈的课堂提问, 提问主体是老师。 那么, 学生可不可以成为提问的主体呢?当然 可以。 不仅可以,我们在问题设计中就可以设计让学生提问。 比如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 什么意见?” 就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之一 就是提问,小组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也是提问。
在所有的提问中, 最考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便是提问方式、 提问机会和应对学生的提 问。即便是有多年经验老教师,处理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降低提问的“有效性” 。
课堂提问,最忌讳四件事:一是大而无当、不着边际,二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三是 无病呻吟、信口开河,四是同义反复、啰里啰唆。
交互白板在“课堂提问”中的作用如何?是我们 COP 课题组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 里只是一些粗浅的体会。 但我已经以为:特别在对问题本身的设计中, 交互白板的资源库功 能作用非常大, 利用它我们可以预设多个方案储存其中, 到时根据课堂情景拖拽所需要的问 题即可。交互白板在烘托问题情境方面也有独特的功效, 我就是在引入 《向量》时插入了一 段海上军演的视频, 才产生了预期的效果的。 交互白的记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记录问题的解 决过程, 从中可以发现新的问题点, 使问题的讨论升级。 学生还可以利用书写等功能操作问 题的解答过程和设计解题方案。 也就是说,交互白板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问题 价值是毫无疑问的。
我想,交互白板条件下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会是我们这个课题组一个经常的话题。
3
范文二:关于课堂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
一、提问需要不停地螺旋上升
由于每个班级里的学生层次不一,基本分为三类:上等生、中等生、 下等生。而作为老师在教学提问中必须立足于中下学生。如果老师设置的问 题过难, 那么中下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可能长时间思索不出来教师提问的答案 或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必定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甚至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成绩。但语文教学中有不能只顾及到中下等 学生, 否则优等生在语文课堂上就会由于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也失去了听 课的兴趣,渐渐的会失去语文学习思维,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做到 低起点、逐深入、高质量。
二、提问要切合实际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 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应该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根 本的要求。
1、注意提问的大小与数量。
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一定要避免不切实际和没有价值。 大而空的问题往往 不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答案会很笼统,教师的评价也会马马虎虎。 这样的问题不但无效,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而缺乏思考 价值的小问题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 的坏习气。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密度,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 计。
2、注意提问的深浅与难易。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教师在设 计问题时要针对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将简单浅显的 问题留给班级里的下等生来回答,这样可以激发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而相对有难度一点的问题就要留给班级里的中上等学生来回答, 这样所有的 学生都兼顾到,相信语文课堂教学会成为一个既快乐又高效的教学过
程。
3、注意提问的收放结合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我认为,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怎么学的课堂, 而不是一味教学生学什么的 课堂。课堂提问要能做到收放自如,也就是说在“教方法”时要收,收的目 的是为了后面的放,只有做到收放的巧妙结合,才可以让学生在自由思考表 达的空间里各取所好,自由表现。收而不放的课堂是死板的,放而不收或无 法收束的课堂是混乱的, 好的课堂应该放得开, 收得拢, 课堂提问亦然。 三、提问要注意拓展延伸课堂 。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 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 主题、 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 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 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一个拓展延伸:第三 天,风和太阳再次相遇,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设计 既可以巩固可能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对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 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的设计真正达到了“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 有穷而思考无限”的境界。
范文三:关于课堂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
德阳工作网 http://www.0838work.cn/
摘要:中师经济常识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是 “教师讲解”。教育改革以来,有些教育家开始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对提高学生的经济常识能力帮助,因而就增加了一些诸如阅读、调查、讨论等训练内容。可惜的是有些教师仅仅满足于此,组织阅读讨论时,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没有给以必要的方法指导,达不到圆满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经济常识课堂教学不仅受到师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有来自教育体制及学校条件的制约,有些教师是苦由于找不到一种适合学生和周围环境的导学手段,影响了经济常识教学由“教学讲析为主”向“以学生发问为主”转化的过程,尤其导致经济常识探索性学习在很多地方还只能作为经济常识课外活动的内容。而另一方面,提问和讨论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越来越提不起师生们的兴趣。本文探讨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并对问题导学的作用与提问的技巧进行了分析。
一、师生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和紧张学习的学生,以“提问”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导学手段。课堂实践证明,提问既可以使教学重 、难点清晰明了,让教学活动有序的进行,又能激发感染学生,调动注意力,自觉走进学习内容。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去发掘问题,贯穿经济能力训练,寻求解决的方法、规律的简便易行的“问题导学法”就成为课堂的重要手段。
问题导学法实现了“以提高经济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以问题导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信息共享教学”,是“锻炼能力为目标”。因为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不仅仅是老师,同样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学习为主的主体,还可以通过思考、交流,达到“教”的效果。
实际也是如此,学生被强制认知远没有主动学习的效果好,而学生主动学习又远没有解决问题进而“传授学习”的兴趣高。当学生不由自主以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身份站在课堂上,他的一切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培养。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要比探索解决问题的意义大,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又比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高。而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提问题,还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同学之间,由课堂沉默学习引起的无生机状态转化为相互启发、沟通共赢的热烈快乐状态。
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引导者,还要做一个“与时俱进”、“乐于倾听”的善学者,方可高层建瓴驾驭课堂,使探索性学习真正进入经济常识课堂。
二、问题导学的作用
(一)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范围,突破重难点。经济常识教育包括有学校倡导并界定的三种模式,即“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作为经济常识教育第一课堂的学校教育,更具系统性,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因此,每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导学为目的的“问题”就是目标、内容的直接体现,并且是完成这些内容所掌握的一把有效的钥匙。“问题”一设定,就贯穿课堂教学活动始末的线索,进而决定着这节课的方向往何处去。
(二)启发学生,化繁为简。课堂上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化深奥为浅显,由浅入深的设问是最好的手段。这样即立足于眼前,又有助于长远的课堂导学,让学生理解问题更加透
彻。实践证明,以“问”的形式来启发诱导学生,比直接陈述传授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更有有思维魅力。
(三)激发兴趣,让课堂更轻松。学习《理性消费》时,老师抛出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你喜欢怎么花钱,这关系到自己的个性、品质、处事艺术,甚至是能否做一个理财高手的问题,足以让同学们兴趣大增,吊起他们的讨论、表达的欲望。
抛开兴趣不说,如果课堂始末,老师只顾自己讲,课堂会是何种局面,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给大家三分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同学们又是怎样的状态,
勿容置疑,有“问题”的课堂比无“问题”的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有兴趣的“问题”比无兴趣的“问题”更能引人关注。
三、教师课堂上该怎么设问
(一)在学生方面
1、课堂上你为什么不积极主动地讨论问题,
(1)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且顾虑重重,怕老师提问,怕同学笑话。
(2)我认为讨论是浪费时间,考试的时候又不考这个。
(3)我不想思考,老师反正要总结。
(4)一讨论,总有人说和问题无关的,最后就成了说闲话。
(5)别人不愿说,我和谁讨论。
(6)我学习太差,老师说的听不明白。
2、课堂上你为什么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1)怕回答错了,课上大家哄笑,课下大家笑话。
(2)依个人心情,想说就说,不想说的时候就不说。
(3)我从不敢主动发言,除非老师叫到我了。
(4)组织不出自己满意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5)我自己知道就行了,不一定要说出来。
(6)胆子太小,想好的,站起来就说成个。
(7)我不喜欢单独发言,喜欢跟大家一起回答,对的就附合,不对就私下说两句。
(8)沉默是金,沉默才是成熟的表现。
(二)在老师方面
1、为什么不主动讨论问题,
(1)问题难了,无从讨论;问题易了,大家都知道,没意思。
(2)讨论时,老师只希望那几个人说,而没给我们机会。
(3)和老师讨论问题老怕错了挨批评。
(4)班主任讨厌上课乱说话的同学,我们都习惯不说话了。
(5)全班同学都不讨论,我怎么讨论,谁讨论,就是哗众取宠。
(6)讨论干什么,最后都得以老师的答案为准。
(7)老师给的时间太少,内容不熟悉,讨论不出什么来。
(8)老师出的问题和我们没很大关系,没有兴趣。
2、为什么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1)感觉问题没有趣,所以就不发言。
(2)发言时,老师全盘否定,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3)老师提的问题太大,感觉答案复杂了,不好说。
(4)我们差学生回答,老师会认为是捣乱。
(5)老师没看我,可能对我也没信心。
(6)老师让发言时,总没耐心,没人说,就立刻说答案了。
从调查结果来看,搞好课堂提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课堂死气沉沉,师生没有沟通,学生不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课堂局面只是看到的现象,许多原因要到教学内容之外去找,要在课堂之外下功夫。要想让同学主动参与课堂教
学,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不仅要致力于专业知识,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多思考、多总结、多整理,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过程,并最终有好的果。
德阳工作网 http://www.0838work.cn/
范文四:关于课堂提问
近来在小学听课与参加小学的数学研讨活动中,笔者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很有审视的必要。善于提问,可以反映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功力。关于如何提问,笔者仅以一孔之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求入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提问的指向要明确。
如果教师所问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往往使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
,案例1,(小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
师:长加宽是什么,??长加宽是周长吗,
这位数学教师在来回忆了长方形的特点后,忽然提出一个问题,问“长加宽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是来回答长加宽是“一个长度数”呢,还是来回答“长加宽是9米”呢,抑或是其他来回答,
这时,教师又追问一句:长加宽是周长吗,学生当然可以来回答:不是。 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回答“长加宽是长方形的半周长”,因为后续的问题中要用到“半周长”这一条件。同时,老师观到学生对于往返答自己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后,想通过追问,把前一问题“长加宽是什么”的答案往“半周长”上引。尽管这位老师把问题答案的发散性控制了一些,但却一下收敛得太多,学生会觉得奇怪:老师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如果老师能通过对原问题的分析,问学生:知道周长是18米,如何确定长与宽,这样就会很自然地推导出,已知周长,要定长与宽,那长与宽和周长是什么关系,这种自然而然的方法,可能更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问题的开放性要适宜。
,案例2,(小学二年级,“平均分”一课)
师:你会怎样把6个苹果分给家人,
每个家庭的成员个数并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除数是不确定的,这体现了一种开放性。此外,还有一个教师忽视了的不确定的开放性,那就是分苹果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分得的苹果数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这种开放性程度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模糊感。给学生开放性的探索,当然很好,是新课程强调的“让学生探究规律与发现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太开放,却又难于掌控时间与往返回主题。
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降低问题的“开放性”程度,变“全开放”为“半开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家里有几口人,然后老师确定一个家庭成员数为6的公约数的学生,向全班学生提问:现在有6个苹果,请你帮这位同学分给他的家人,你会怎么分,这样,问题就变为半开放性了。然后老师可将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与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的分法入行对比,引出主题,“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提问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
,案例3,
师: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非常快地把它记在脑海中,
从这个提问中,我们可以观出教师的主要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存储与记忆所学的知识点。记忆当然是重要的,但引导学生领悟与建构知识、发现规律应该比单纯地记忆知识更重要。所以如果老师能多问一句:请大家来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得到的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课的结尾部分,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提出类似问题的教师,其最主要的关注点还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的结尾部分,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看也都能有所关注,就能把课更提升上一个层次。 四、注重避免高龄低问。
,案例4,(小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一课)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一个“词语反说”的游戏,好吗,
这些极简单的提问,往往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重,因而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课堂里用得较多。这里,教师不妨改用陈述句,“据说,我们班上不少同学喜欢做游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词语反说’的游戏”,这样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至于适得其反。 ,案例5,(小学四年级)
师:你们知道2008年有什么盛事,
生:北京奥运会~
师:你们激动吗,
生:激动~
师:你会为刘翔喝彩加油吗,
生:会~
课后,我通过与小学生交流,有些学生说老师很“幼稚”。这些学生对“幼稚”老师的态度也可能会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不喜欢不认同,觉得“老师你太小瞧我们了”;另一种是喜欢与认同,这些学生觉得“原来老师还这么好玩”。但是,对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的学生,采取跟低龄学生一样的提问方式,是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师应该注重尽量不要“高龄低问”。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范文五:关于课堂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
在实施课堂改革的今天,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入手,这无疑是语文课堂改革的突破口。 一. 改变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学生敢不敢在课堂上提出、敢于标新立异问题,关键在于老师。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怕耽误时间,怕打乱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完成任务,怕学生的问题自己解答不出而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威望,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敢提出问题。所以,要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还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学生,培养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
教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平起平坐,在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树立“只要说就能进步”的理念。这样在预习中就引导学生多想多问,深入思考,开动脑筋,让学生相信只要我们凡事从多角度思考,就能提出很多问题,从而树立自己能够提出问题的信心。
二. 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
我的预习就是给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就是新课标中的先学后教,先自学后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己的阅读整体感知并在文中画出重点词语,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向课外拓展,在小组内交流预习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体会。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主体作用,敢
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这样就启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达成语文学习的目的。 在课堂上有没有有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有可能在思考提问,在提问中思考。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学生而且要经常换位思考,想想我是学生,我能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要主动启发、引导学生。有时同学间的问题也能互相启发引起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三. 改变提问方式,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改变学生不会、不敢、不能提问题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
上扮演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引导者。平等的合作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角。
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不会提问怎么办,毫无疑问,在教
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文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固定的
答案,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不问题和答案变成开放式的,
学生就会产生创造的火花。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密切联
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只要我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周围
的世界,特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就可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学生提
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发明的过程,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
是其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经,千万不要一
棍子打死。所以,鼓励学生提问的关键是尊重学生,放手发动学生。
尊重学生,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古怪,或幼稚可笑甚至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而对学生进行讽刺。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与学生静心平等的对话,给学生适当的解释、引导,及时表扬他们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到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问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因为学生之间提出的质疑,他们更容易接受,更能激发他们的争问抢答,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