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记一个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记一个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
1
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在写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一、教学过程:
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参考内容:
2
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的原料包粽子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汤圆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备。
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
3
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广式、京式、滇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上巳节、清明节等,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果之于清明(后逐渐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清明果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较软,久置后变硬。馅分咸甜等种类,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
?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能先容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4
?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童谣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先容,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二、课堂总结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犹如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味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三、布置作业:写一篇《记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作
板书
5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6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3、在教学中我重点是让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学生对主题活动的热情都很高,布置活动后学生都积极的去查找资料。
不足之处:在这次教学中我意识到资料不光要收集,还要学会筛选资料以及如何把资料更完美的呈现出来,学生有了这个意识后我们的课堂讨论更具有针对性。
文 章来源
7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8
范文二:作文: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春节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的文化含义,无论怎样评估都不会过分。在这个欢欢喜喜的大年即将过去却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作一番粗粗的现代解读,也许不无意义。 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春节”最早是指春天的节序,基本上和春季一词同义,后来才专指农历一年的元旦。在农业社会里,对于物质生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天时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正是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列举了过年的种种现象,指出它们都和农业社会有关,说的极是。春节时期的饮食文化,是基于农业社会的产品丰富多彩;春节时期的娱乐文化,是基于农业耕作中的冬季闲暇;春节时期的祭神文化,是基于农民们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以便五谷丰登。春节时期的所有文化形态,几乎都是农业文化的典型表现。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观念的总和,但人们在使用文化一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指精神观念。农业文化的精神观念,来自于农业耕作方式。如果我们稍稍考察一下农业耕作方式,就会发现它的最大特点是地域的固定性。农业民族不像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而居,居无定所;农业民族也不像商业民族那样逐利而行,行无踪迹。农业民族在固定的土地上世世耕作,代代传承,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两个十分明显的思想观念,即对于故乡土地的无比眷恋和对于家族亲情的极其注重。前者为乡土观念,后者为亲情观念。在中国,不管时光流转,不管社会变迁,不管政府更迭,不管人事代谢,乡土观念和亲情观念早已化成深深的情结,植根于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古代诗句,正是体现了这种情结。就历史和社会文化而言,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中国,离开了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民族的根本,国家的基础,是凝聚十几亿人民的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春节,所传承的正是这样一种意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不管天寒地冻,筋疲力尽,不管路途遥远,车船劳顿,都要回家和父老乡亲相聚,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乡恋吗?几亿乃至十几亿人民共同收看央视的春节晚会,随着晚会的节目同欢同乐,同唱同笑,塑造出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浓浓氛围,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亲情吗?这种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理应推动我们更快地建设小康社会。前几年,曾有学者提出“文化力”一说,结果引起了理论界的热烈讨论。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春节完全可以成为“文化力”一说的佐证。
范文三:传统节日作文
我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 我最喜欢元宵 节,因为元宵节大家都欢聚一堂,十分热闹。 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路旁有卖小吃的, 猜灯谜的,还有卖棉衣的,应有尽有。电线杆上、店铺的牌子上 都挂上了大灯笼,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的灯笼闪闪发 光,光彩夺目。广场的舞台上正在表演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 舞,还有的正在表演小品哩~大家都看得入神了。 妈妈正在家里忙着包汤圆。大家一起吃着团圆饭,我心里暖 暖的,想:要是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吃完晚饭,我迫不 及待地拉着外婆的手去逛街。我们还一起猜灯谜、赏花灯天 已经很晚了, 我们也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街上的人们也渐渐远去, 只剩下一片黑色纱布般的夜空和一轮白玉盘似的月亮, 还有一些 眨着眼的小星星了。 元宵节只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其中一个, 还有很多很多的节 日~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啊~
我喜爱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 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 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 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 光的对联, 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 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 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 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 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 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 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 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 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 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 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过年夜饭, 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演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 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 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伴都在
放, 我想: 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 于是我把烟花点燃, “砰~ ”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 无比的彩虹。 “哇~ 好漂亮~ 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向这里看过来, ” 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了第二个 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 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 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 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 、 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 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 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 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 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 : 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的就是 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 4 月 5 日,这正是春 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 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 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 食冷餐伤身, 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以锻炼身体。 因此, 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 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
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有一句话叫: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 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这天,人们会吃粽子,看龙舟。一片欢声笑语汇成了一支歌曲。 有些地方会往汨罗江里投粽子,这就是来源于屈原。屈原是 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有一次接到一个消息: 有一位在楚国的很出名人去世了。屈原知道了,都划船过来打捞 他的尸体,可是没有捞到。于是,他们就往汨罗江(汨罗江在湖 南省,全长不过 253 公里,若不是因为屈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 这条江。 )丢入米饭、蛋黄等剩菜,好让那些贪吃的鱼虾吃饱后 就不用碰屈原了。老百姓还在木船上“咚咚咚,咚咚咚”地打鼓, 吓走那些蛟龙。 端午节的叫法特别多, 有二十多种, 如有端午节, 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蔳节、龙舟节、浴兰 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为 了纪念屈原,一定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即使不喜欢吃,也不 免吃一个吧~ 粽子在春秋时期有两种。一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成牛角 的形状,叫“角黍” ;另一种用竹筒米装米封闭好后烤熟它。这 种就叫“筒粽” 。我们今天最流行的“火腿粽子” ,却出现在清代 乾隆年间。 说了这么多,下面该说到我了~我很喜欢吃粽子,特别是爸 爸从酒家带回来的。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得津津有味,满手都
mì
是油,成了一个让人哈哈大笑的“小花手” 。粽子里面还藏有乌 黑的眉豆,吃起来香喷喷的。 这时,我听到了远处赛龙舟的声音。 “哇,现在正赛着龙舟 呢,肯定有不少人在看~我猜测到。 端午节,是我喜欢的一个节日。我想:那么好的节日,对于 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小朋友来说, 应该要更加喜欢这个传统节 日——端午节。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 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 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 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 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 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 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 5 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 10 天,这是中国最长 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 3 天, 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 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 现在宋朝。 南宋时, 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 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 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 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
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 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 ,后来又叫“汤团” 或“汤圆” ,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 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 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 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 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 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 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 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 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
汉文帝时, 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太 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 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 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 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 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 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 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 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 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 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 立即传旨, 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 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 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 人听说了这个消息, 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 “在正月十四、十 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范文四:传统节日作文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在一起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真有意思。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福字倒着贴,预示着“福”到了。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范文五:传统节日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一个神话故事、一处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种戏曲、一幅名画、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吉祥物、一个习俗、一个少数民族??
【习作指导】
1、可以写什么?
传统文化
①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 ②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
③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两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在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飘的彩旗。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外面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出门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
春节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节目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
传统文化。
元宵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春节、有元宵节、有清明节、有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元宵节了。
元宵节那天晚上,出远门的村里人都回来了。我们一家人也匆匆忙忙地赶回老家。
太阳快落山了,人们吃完元宵,都聚居到祖庙前。我们到祖庙时,祖庙已是人山人海,锣鼓掀天,非常热闹。庙里灯火辉煌,香气缭绕,人们摆上最丰盛的食物,用猪头、鸡、鸭、五香卷、米糕??来敬拜祖先,祈祷一年平平安安,红红火火。庙外左边搭起戏台唱起高甲戏,老人们搬来长条椅,看得入神。右边正在上演木偶戏,一群小孩看得津津有味。旁边搭起高高的炮塔,大哥哥们正在玩刺激的“攻炮城”。鞭炮声、唱戏声、锣鼓声,
喝彩声??响成一片,小山村沸腾了。八点左右,祖庙前鞭炮大放,人们在那里跳火堆,要开始游灯了。大家有的抬清水祖师,有的举彩旗,还有的抬着纸糊的油灯笼。长长的游灯队伍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在蜿蜒的山路上游动。游灯队伍都得经过村里每一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得挂红灯笼,放鞭炮,烧火堆,迎接游灯队伍。游灯队伍一到烟花绽放,鞭炮大放,火堆烧得旺旺的,照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村子里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喜欢元宵节,喜欢热闹、红火的元宵节,盼望元宵节快点到来!
欢天喜地过春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
舞地迎接春节。
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抹
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团圆饭
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
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啊,
多么喜气的春节!
快乐的春节 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孩子,马上就是正月初一过春节了,我们得好好的准备准备,你和我一起去商场办年货吧!。”“呀,终于要过年啰!”我兴奋得跳起来,我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它是一年中最热闹、喜气的时候。
我和妈妈走进商场,看见商场里人山人海,个个笑容满面。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我和妈妈买了瓜子、花生等各种食品,鸡鸭鱼肉等各种菜和名烟名酒等。一回到家,妈妈忙着打扫蜘蛛网。爸爸抹灰尘、扫地。哥哥拿来一张红纸,剪成长方形,然后用毛笔在纸上写字,一幅吉祥、喜气的对联写好了,我忙把它贴在门联上。姐姐在门外挂起了迎新的大红灯笼。
晚上,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准备团年饭。一阵香味就从厨房里传过来,使我口水直流。奶奶看出了我馋嘴的模样,说:
“开始吃饭!”我迫不及待地坐下,夹了一个鸡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佳肴,谈论着一年的收获,举杯说着祝福的话,其乐融融。吃完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优美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只听“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又来了,我们欢呼着。只听“噼呖啪啦”的声音,我打开门一看,原来他们在放
花炮,我拖着爸爸的手,说:“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对我说。我连忙到家里也拿了几根花炮,走出家门。开始放花炮了,我拿着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机一点,只听“呯”的一声,“噼呖叭啦”五颜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花伞。有的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还有的??它们颜色也不一样呢!有红色、有紫色、有黄色、还有??把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春节有丰盛的晚餐、精彩的联欢晚会。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我进入了梦乡,盼望着下一个春节的来临。
元宵节
今天是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大早起来,我就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因为,晚上在街心广场有燃礼花庆元宵活动。
夜幕终于降临了。月亮姐姐披着薄纱披肩,带着星宝贝们来到天空。原来,它们也是来看礼花的。广场上,人头蹿动,到处都是三三俩俩的人群,我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看礼花的有利地势。
这时,天空中出现红、黄、蓝三颗信号弹,我高兴极了,因为放礼花马上要开始,一个紫色的大礼花直冲云霄。紧接着,许多色彩缤纷的礼花飞上天空。瑰丽无比,有的像绽开的花朵, 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有
的像串串雨丝;还有的像盏盏小灯笼被点燃。看!一个大瀑布从天而降,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缤纷的礼花把天空装点得奇幻而美妙。突然,又一个大礼花“咚“的一声,飞上了天空,这个礼花可和别的不太一样,里面出现了几个红灯笼,徐徐飘落天幕,可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小礼花也开始燃放起来,色彩各异,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礼花。
几颗信号弹的升空,宣布了本次活动的结束,
而我还盼着天空发愣,似乎还回味着那绚烂多彩的烟花。
中秋节
夜幕降临了,吃完月饼,我信步走出家门。
今晚的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皎洁的月光下,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围成一圈儿,拍着手在唱“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儿。 我漫步在公园的林荫道上,微风从家家
户户的窗前吹过,送来了月饼和水果的清香味儿。故乡的月夜,多么令人神往。满怀故乡情,我登上公园的最顶端,凭栏凝望渠江水;满怀故乡情,我踏上公园的青石小路??这时,我思潮起伏,不禁憧憬着故乡的明天。 那崎岖的小路变成了立交公路;那百舸争流的渠江,又架起了一座座大桥;那平静的水池已经扩建成供游人游览的人工湖??
啊!月亮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我披着银白的月光踏上回家的路,向前走去。
中秋节
今天是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终于盼到了!外婆请我们去她家吃团圆饭,她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十分开心。
最难忘的时刻就是晚上赏月,吃完晚饭,大家来到楼顶上赏月,外婆拿出月饼、水果,供我们品尝。大约晚上八点钟左右,月亮从云
层里钻出来了,圆溜溜的,真像我们吃的月饼呀!蓝黑色的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银色的光芒,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我们一边欣赏明月,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忽然,我想起了一首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远在广东的爸爸此时是否像我们一样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如果爸爸现在和我们一起吃月饼,赏月那有多么幸福啊!
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我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
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
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
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纪念中国历史伟大的诗人
屈原。
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到了端午节那一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维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子里面的
陷也有很多种, 有豆沙·霉干菜肉·芹菜肉·还有红枣的,味道非常好。一株香时间粽子出锅了,外婆把粽子端了过来,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先把外面的绳子解开,再把粽叶剥掉,啊!真香,我吃了一个还想吃第2个,可惜我的肚子已经装不下了。
啊!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节。
元宵节
今天是元宵节我一起床就向厨房跑去,我
一眼就看见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晶莹剔透的汤圆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皮是软软的粘粘的,一股香甜可口的汁慢慢地流进了我的嘴里。非常好吃,我一下吃了两三个,这时哥哥走了过来,看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妈妈问:“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我知道,我知道!”哥哥抢着说,“因为元宵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汤圆代表团圆所以要吃汤圆。”
晚上我和哥哥一起放鞭炮,我们放了窜天猴、双灯双炮、飞翔蜻蜓......其中我最喜欢放飞翔蜻蜓我把捻儿点燃后向地上一扔,飞翔蜻蜓就闪着火花发出吱吱声悬转了起来,非常好看。
我们回到家,一边看精彩的元宵晚会,一边吃水果。但是我和哥哥却被那美丽的焰火吸引着,那美丽的焰火像彩色的流星雨从天空中滑落下来,照亮了整个夜空。
多美丽的元宵节啊!
赛龙舟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间习俗。 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江边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这拥挤的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种炎热的感觉。当主持人宣布去年冠军队——红队出场时,江边
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队伍都出场了,他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都蓄势待发。 当裁判员一声令下,所有的队伍一起出发。这次比赛共有七支队伍参加,他们的龙舟按彩虹的颜色顺序排列。有的队伍依照船头指挥员擂鼓的节奏前进着,拼命地前进着,一下子领先排在了前头;而有的却弄得手忙脚乱,落在了最后,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江上的选手们使劲地划着,在江边观赛的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不断喊着加油助威的口号,
助威声一阵比一阵强大。选手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显得更加卖力,更有冲劲。指挥员擂鼓的声音震耳欲聋,选手们配合默契,富有节奏,各个队伍都士气高涨。
比赛渐渐接近尾声,对于选手们来说,可以算是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观众们都屏住气,全场几乎没有呼吸声,只有船上指挥员的擂鼓声。红队依旧领先着,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队开始奋起直追。这时,有的观众忍不住了,高声地喊着,为紫队打气,这也让
紫队更加充满信心。紫队连续超过了五个队,一口气将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这时裁判员鸣哨了,比赛也随着哨声结束了。最终,红队卫冕冠军成功,紫队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队伍的最好成绩。观众们再次沸腾起来,对紫队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给予鼓励。 比赛结束了,时间也在飞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记一个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