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阳安铁路车站站名一览
X
阳平关---阳平关东---徐家坝---代家坝---响水---宁强---青羊驿---小寨---勉县西---勉县---欧家坡---史寨-一褒河---汉中---王家坎---治江---城固---洋县---晏家坝---五堵门---沙河坎---马踪滩---贾家河---西乡---三花石---白龙塘---荼镇---缯溪河---石泉---池河---高梁铺---汉阴---涧池铺---梅子铺---恒口---五里铺---安康---安康东
我在阳安铁路跑车,几十年,上班时因为填记司机报单,司机手册,每过一站,都要采点记录,这些站名可以讲倒背如流,退休后离它们远了,显得生疏了许多,回想很久才勉强记录下来,暂切如上。
一串串铁路火车站站名,对一般人看来,无足轻重,然而对於我,在这条铁路上,跑了几十车的火车司机,来讲、是乎这些,看是平淡无奇的站名,与我的职业,与我的人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牵连,于是乎在回忆和怀念中,我将这些车站站名,从阳安铁路的首站,阳平关按顺序记录下来,直到它的终点站,安康东站。这好像是一次人生的旅行......
范文二:铁路车站安全管理
《铁路车间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铁路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车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提出了强化车间安全管理的措施,努力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关键词:车间;安全管理;现场控制
铁路车间是运输生产现场的直接管理层,是班组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铁路车间的安全生产在铁路局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2005年3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基层站段规模和管理跨度普遍加大,车间管辖范围也普遍扩张,并且呈现出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远离本部等特点,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职工人数增加,车间安全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不断加大。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输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提高自控、互控能力,筑牢铁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
1 当前车间安全管理的难点
1.1 安全管理出现空档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当前铁路车间在安全管理上出现空档,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一是专业部门和车间管理职责没能完全界定清晰,车间技术人员安全责任未能及时落实到位,职能部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结合部管理有脱节情况。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结合部位,存在着大家都不管与管不到位现象。
1.2 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和车间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阶段性特征,如在两违范围的界定上,同一系统无统一标准,导致本系统各单位对同一工种的两违定性定责五花八门。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一些站段合并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如个别运输生产单位合并调整后,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制度,一个段几个运用车间仍沿用不同的作业标准。有些站段整合后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迟迟不能整合统一,一些临时、过渡性措施纳入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同时,站段和车间对铁路局的长效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不细不实。从铁路局各部门和站段制订的细化措施来看,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没有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如在干部安全检查量化考核上,没能对安全检查表进行细化,对量化标准满足于数字要求,没能有针对性地对生产实际具体制定量化检查内容和标准,量化考核流于形式。
1.3车间干部能力不强
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但当前一些车间干部工作不到位,总是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一是业务不精。部分干部是站段科室优化精简进来的,对车间业务不精。二是方法简单。有的车间干部为了不被考核扣分而被违章,忽视对职工的教育沟通,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产生抵触情绪。三是作风不实。部分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对工作产生
短期行为,不下现场,不摸实情,怕伤感情。四是政绩观念片面。部分车间领导本位主义现象严重,对待事故和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是眼睛向内查原因、找教训,而是托人找关系,推脱抺赖,导致隐患和问题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事故。五是安全管理出现梗阻,安全信息不畅,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缺乏依法、依规抓安全的责任意识,缺乏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精神。要求力度上逐级递减,管理上形成不了闭环甚至出现断层。六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一些车间干部管理粗放、方法简单,对违章违纪司空见惯,放任自流。七是动态考核没有形成。在路局组织的安全评估中,发现部分站段只有结果考核,没有过程动态考核。如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阶段安全重点工作在分解到车间到岗到人后,对工作完成情况缺少相关过程跟踪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工作量化完成情况,只有月底汇总,没有效果考核;一些车间干部安全管理日常考核基本是走形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4 职工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错误操作问题经常出现,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一些职工不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能力不高。三是对职工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工学矛盾不能有效协调,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距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四是职工业务技术能力与收入分配挂钩不够直接,不能有效促进职工学技练功。
1.5 安全隐患相对突出
一是两违现象普遍,不时引发事故。主要表现在有章不循、当班睡觉、离岗窜岗、简化作业和错误操作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可以说,两违现象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二是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在施工安全管理上暴露出较多问题。从引发问题的因素上看,覆盖面很广,有安全协议问题,有监控不到位问题,有施工组织问题,有管理混乱问题,有超量准备和准备不足问题,还有开通把关不严问题。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柳州铁路局2006年上半年发生的15件A类以上事故中,有4件涉及到施工作业。尤其是“5.27”旅客列车险性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我们在施工安全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中可能引发旅客列车事故的各类因素未预想,不按规定时间停止作业,列车接近时仍拉扯水管,导致施工机械(打磨机)拉入股道。对营业线施工组织措施制定不细不实,落实不力。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不认真履行施工安全协议,施工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的带班人员、施工员、安全员、驻站联络员不履行监控监管职责,组织、协调、卡控不到位等等,终至酿成事故。
三是设备质量问题增多,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首先是主要行车设备故障发生较多,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机客车走行部、电器、站车防火防爆设施、列尾装置以及自然灾害对设备造成的损坏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2006年1至8月,柳州铁路局共发生行车设备故障1467件(较上年增加213件),突出的如列尾故障461件,信号设备故障415件,机破、故243件,车辆故障170件,线路故障72件。其次,设备故障构成事故情况严重。2006年1至8月,B类事故高达97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9件。从事故造成的后果看,由于列车载重、运行速度和运行密度的加大,对行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行车设备故障导致非正常行车引发二次事故的威胁加大。再次,故障考核力度仍不够大。实行故障考核办法后,一些惯性故障、结合部扯皮的问题减少了,但仍有一些部门压力不大,
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惯性故障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 加强车间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车间管理总的思路是,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现场控制为核心,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根本,以有利于劳力组织、有利于安全控制、有利于利益调整、有利于应急处理为重点,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2.1合理设置生产车间。按照优化生产组织、有利于安全生产、便于安全管理协调的原则,根据生产力布局、劳动组织调整后作业流程的变化,结合各业务系统生产性质、组织结构、工装设备、作业场地等因素设置不同类型车间。管辖范围过大的主要车间,还可按合理管辖跨度分区域设置。
2.2配齐配强管理干部。选拔车间管理干部,应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有较强的车间管理、现场指挥能力,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综合性的系统管理知识,善于学习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人放在车间主要领导岗位上。同时,还要舍得把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实、生产业务精的“得力干将”放到车间。
2.3科学调配技术人员。消除管理体制转换形成的管理空档,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系统安全管理由间接向直接管理转变,实现专业人员技术管理与现场工作“无逢”对接,使技术人员在研究专业技术问题的同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切实解决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各车间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量化考核、对规对标和问题库管理制度,按月排定时间表和工作质量反馈表,全面加强车间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针对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新技术装备提升要求的现状,各车间要加大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配备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重要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实现技术力量重心下移,技术岗位前移,不断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二是按照编制定员,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从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全日制大学(含大专)毕业生中选配,选配有困难的可在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其他人员中选配;四是主要车间都应配备有技师。随着自控型车间建设的完善和深入,有条件的应配备高级技师。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五是合理使用高技能人才,将其安排在生产最需要的岗位上,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和攻关克难技能带头人的作用。
2.4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各基层站段要针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尽快修订、完善规范统一、行之有效的的车间基本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车间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等权限,使车间主体地位突出、操作运转流畅、作用发挥明显。
2.5理顺车间管理关系。一是明确职责。要尽快赋予车间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统一。要改变过去车间管理的思维方式,在车间责任与权力统一上实现创新发展。对较大车间和远离本部的车间,可在资金保证、职工奖惩、奖金分配、人员使用等方面适当扩大权限,为加强车间管理创造条件。如由车间进行生产组织指挥、经济责任制考核、车间内部职工岗位调
整、职工“两违”处理、车间成本管理、车间内部设施调整等,甚至由车间自行任免车间干部和班组长。通过适当放权,充分调动车间干部加强安全管理、组织生产指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路局的方针政策,各站段可在认真领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车间实际进行整合,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便于车间理解和执行。二是分工负责。对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的分工要细致、要具体、要明确;要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把车间的管理职能分解、细化到每个管理岗位,什么事该谁管必须界定清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也要加强协作,分工不分家,防止出现管理“空档”。
2.6加强现场作业控制。一是认真抓好自控、互控、监控。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车间要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有效确保对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如在关键作业环节和部位安装监控装置,终端安装在车间和站段安全调度室,确保监控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二是带班作业与跟班作业相结合。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特别是管理跨度大的车间,在各个不同的“点”上,必须有管理人员,最好是干部驻扎跟班。干部编制受限的,可以考虑选拔业务强、会管理的生产工人、技术骨干,以安全员或是技术员的身份跟班。三是专业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坚持专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使之贯穿车间管理的始终。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作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2.7增强车间管理能力。一要转变观念。促使车间,特别是车间党政正职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自强不息”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要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大呼窿”。系统内部、单位内部的车间管理办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相对统一。站段要进一步改进管理、调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地区性异地车间由于后勤事务、对外协调等方面牵扯精力过多的问题,为车间管理“松绑”、“减负”,让车间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管理。要“删繁就简,管用实际”的原则,清理车间现有的管理措施、办法和基础台帐,努力做到精简优化,便于操作。要加强车间主任培训,根据车间管理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对车间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8提升班组自控能力。班组是站段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站段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最终落实到生产现场。离开班组,管理将成为空中楼阁,安全也成为一句空话。新体制下,传统的“人盯人”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必须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增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因此,必须把班组管理的优化做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强化车间自控能力提供基础保证。
抓好班组管理,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用好班组长。首先要对班组长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可依据班组达标等级考核办法、班组长安全管理达标考核办法、竞争上岗考核办法、预备班组长制度,对班组长进行考核选拔。在班组管理上,要求班组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要敢于碰硬,又要做思想工作,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下去,真正了解班组职工的作业情况,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标准化作业习惯。二是要建立健全以班组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依靠班组长的指挥来贯彻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和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
提高班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思想工作、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管理,激励、发挥、依靠班组每个成员在管理上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班组管理制度是班组进行各种管理的章法,也是班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要从班组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体组员讨论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等,其中,岗位责任制是核心,要把岗位责任制与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结合在一起,把贯彻各项制度的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中去考核,使班组管理制度得到有力的贯彻。
班组管理要适应改革新形势。当前铁路改革的形势同班组管理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提高和深化班组管理的重大推动力,而且也向班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班组管理适应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改革班组劳动管理,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落实劳动用工自主权。把竞争机制引进班组,做到合理组合,人尽其才,提高效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奖惩力度,严格依绩考核,按劳分配。二要加强班组基础管理。铁路企业的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抓好安全生产、路风路誉,搞好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就管理而言,既要靠企业正确的管理决策,也要靠提高班组的基础管理水平。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求班组的基础管理改变与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不相适应的状态和工作的不规范性,走上规范、科学、严格的班组基础管理轨道。在加强班组基础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提升班组作业过程中的自控互控能力。班组的现场管理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生产一线广大职工的生产情绪和主人翁意识,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指挥、组织、运行和安全生产。三要提高班组科学管理水平。要使班组管理适应改革新形势,班组管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此,就要结合车间和班组实际,在班组逐步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人才第一的思想、系统管理的思想、经济效益观念等等;要使管理组织现代化,就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指挥统一高效、信息灵敏准确等要求,搞好班组的组织建设;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管理方法;要特别重视管理手段现代化。四要做好班组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中,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发生着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职工队伍的思想活跃和波动。这些最大量的、最经常的思想动态首先从班组反映出来,而职工对改革的和支持程度,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强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铁路车间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许多班组环境艰苦,班次工种繁杂,远离领导、独立工作,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靠班组自身去解决,只有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班组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大联动机的安全运转,也才能保证铁路企业安全、路风、效益三大任务的完成。
2.9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息息相关。一是提高劳动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贯标,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对标,就是按标操作,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不违章作业、不简化作业、不马虎作业”的“三不”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三是切实开展竞技、竞赛、竞争。竞技,就是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技术比武,搞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每班一道题”等竞技形式,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职工技术作业能力;竞
赛,就是开展班组之间,职工之间的劳动竞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竞争,就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机制,把安全业绩和职工竞争紧密挂钩,优胜劣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强化基本功。要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变化,明确铁路局、站段、车间职教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根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局实际修订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制订相关制度、办法,加强职教工作,解决工学矛盾,做到培训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强化基本功大演练,按照部颁岗位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使现场标准化作业行为达到熟练和规范,职工素质整体增强;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培训,重点突出技能,注重实效,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要根据我局近年大面积电化转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局内局外培训资源,加快对主要行车工种和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型培训。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并将转型培训与职工竞岗、干部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政策。
2.10严格车间安全考核。一是加强车间干部考核。要量化车间干部到生产现场检查工作的次数和标准,明确每位干部日、周、旬、月、季、年工作重点和考核标准,使干部清楚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不好应承担的责任。每月对车间干部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作业发挥情况、工作成效情况进行分析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干部晋职提级体系。二是严格车间职工考核。针对安全管理上出现的“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惯性违章,尽快制定完善考核机制,从严考核,杜绝“两违”。同时,对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奖惩分明,赏罚得当。完善工资分配办法,把职工安全业绩、干部管理效果同个人收入紧密挂钩,提倡效率,注重公平,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严格奖惩。重点是由总体考核路局百日的安全绩效,转向具体考核运输站段、车间的百日安全绩效,由过去全局吃路局安全百日奖励“大锅饭”,改为立足于基层站段、立足于车间自身,谁安全,谁受奖;谁出事,谁受罚,促使基层单位,特别是车间自我加压,规范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对被考核的运输生产站段进行重新分组,把机务段、工务段、工务机械化段、供电段等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单位作为第一组,站段又把行车(运用)车间作为首要车间,加大百日奖励力度;考核范围内的各单位每实现一个行车安全百日时,由铁路局按分组的奖励标准给予人均100,350元的一次性奖励;铁路局实现行车安全百日时,全局评出3,5个行车安全先进单位,在全局通报表彰,并发给行车安全先进单位流动奖杯,基层单位实现安全1000天及1000天倍数时,路局发给安全奖杯。同时要加大奖罚力度。凡是发生影响单位安全成绩的事故或在一个百日考核期内发生2件及以上不影响安全成绩的责任行车一般A类事故,一律免发百日安全奖励,并分别按照事故责任的轻重程度扣罚责任单位0.5%,3%的工资基数。此外,对发生其他较低级别事故的单位,视事故性质、责任区分情况予以相应经济处罚;对管理失控、工作失职、违章违纪造成较大损失,以及隐瞒事故的单位,给予一次性5000,50000元经济扣罚。总之,要突出基层的安全责任,加大奖罚力度,激励基层单位,是激励车间强化“三基”,确保安全。
3 结束语
在当前铁路不断推进改革的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广大干部职工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车间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范文三:铁路车站安全管理
1、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中间小站地理位置偏僻等客观原因,目前基层站段对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并未做到充分融人生产岗位及生产过程,存在安全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安全专职人员对中间小站的各种业务指导、安全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以完成量化要求为目的,一般发生严重违章事故后才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中间小站远离上级管理部门,其管理人员对车站的日常安全管理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的“外紧内松”。这种滞后的经验型安全管理模式,削弱了中间小站的安全基础,使安全工作处于被动局面。针对这种状况,提出加强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的对策。
2、建立安全检查及反馈新途径
要认真贯彻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方针,站段就必须考虑到中间小站地理位置偏僻、人员少的现状,而且现有中间小站的管理细则,有些并不符合车站实际,车站职工对一些规章制度的理解与上级或邻站有出入等。因此,对中间小站不能用对区段站(及较大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方法,必须调整现有安全管理模式,深入分析违章背后的各种倾向性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探索更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上级安全管理决策者和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对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所有车站的日常生产状况、安全管理信息,并进行系统评价。为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现状和倾向性问题,上级单位安全专职部门应通过安全检查表、抽查联控录音和召开班后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检查,对当班人员作业标准做出客观的书面评价并进行沟通,不能只是采取下发整改通知书或通报考核等一般措施。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违章(或事故)包含的信息价值,深入分析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而不可急于定责罚款。尤其当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违纪是由于双方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偏差等特定原因造成时,更要认真对职工进行讲解、分析并听取意见。安全管理的实践证明,安全检查表能够提高安全检查质量,避免检查时出现规定不明确、缺乏计划性和漏检等弊端。因此,要完善铁路中间小站的安全检查表制度,规范安全专职人员和车站管理人员的检查行为,安全检查表的设计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研究和考虑,结合中间小站的作业实际,使其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安全现状。在对铁路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中,安全检查还应尽量消除当事人的不满情绪,追求安全管理的后续效果。对各种检查发现的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与车站管理人员挂钩,在一定间隔时间后,由检查人员对当事人进行电话询问并听取反馈意见,促进整改措施的落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进一步增强对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必须同时注重促进车站管理人员自觉改善日常管理,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作为一线的基层车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安全信息应进行认真辨识分析、归类汇总,并做到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和汇报到上级部门,这是改善中间小站安全管理重要的一环。
3、创建中间小站的安全环境
3(1、提高班组人员素质
近年来,有关团队工作绩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确保班组人员能够形成有效互控,并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对自然班组人员的安排应充分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职工之间的人际关
系及各自的自控能力、业务素质,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车站管理人员要在上级安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岗位实际、人员状况妥善安排班组人员,要尽量兼顾到年龄、个性、爱好、工龄、互控能力等影响因素,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调整。做到班组人员的性格互补、能力互补,形成团结保安全的良好班组氛围。由于班组直接参与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强化班组的自控能力。要紧密结合创建安全自控型班组活动,以班组团结协作和职责互补为基础,促使班组内职工严格落实作业自控、互控和他控,努力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
3(2、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部分铁路中间小站地处偏僻地区、条件艰苦,部分职工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到岗位作业安全。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对中间小站职工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上级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鼓励中间小站人员自觉遵守作业标准、加强业务学习,真正担负起安全生产责任。
3(3、为职工创造健康的休闲方式
部分铁路中间小站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娱乐设施落后,造成职工文化生活单调,甚至产生一些不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直接影响到当班时的安全生产。为保证当班人员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无论从安全心理学,还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都必须对职工在站休方式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车务段中心站应充分利重视站人员在站的休班生活,联合工会、团委等部门筹集资金,积极完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提倡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减少职工的枯燥感。同时,可充分利用在站休班时间大力推动职工进行各种有益的学习,力争打造“学习型班组”,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以适应铁路的快速发展和设备更新。
4、结束语
目前铁路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连续性等弊端,不能形成有效的反馈和控制回路,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基础。要积极改变现状,安全决策者必须从大局出发,迅速调整现有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模式,同时推进人本管理,打造中间小站良好的安全环境。安全是一个系统概念,需要众多层面的考虑和保证,尤其对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更为重要。铁路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到因地制宜、超前防范,消除对安全生产的各种不良影响因素,才能实现安全的有序可控。
引用信息(转载时请保留,谢谢~):
文章标题: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范文
原文链接:
http://www.govyi.com/fanwen/aqlw/201104/fanwen_20110412082250_36507.shtml
信息出处:公文易文秘网 http://www.govyi.com
范文四:铁路车站安全管理
铁路车站安全管理
姓名:秦美乐
班级:零八运营一班
专业:铁路运营与服务
指导老师:卢玲
铁路安全文化作为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运输安全生
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以安全价值观
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透过安全文化建设
载体,将安全问题由自然科学引向人文科学领域,并将安全管理思想引入一个新
境界。从铁路自身来讲,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
铁路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深化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铁
路运输安全管理、实现运输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一、从“就安全抓安全”到借助于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居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就是积
淀于广大干部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和价值观。可
见,广大干部职工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实践证明,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
跃、最积极的因素入手,注重人文关怀,在既注重对物的管理同时,更加注重对
人的管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种就安全抓安全、就管理抓管理的做
法,不仅不能完全消除安全管理上的漏洞,相反,容易在干部职工心理上产生抵
触和逆反情绪。安全文化建设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
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
能动性结合起来,用管理制度硬约束之外的要素,用先进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
行为方式,培育具有现代安全素质的“人”,以此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高
效、有序、可控的运行。借助于文化的广泛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培育
安全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提高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技能,养成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的行为习惯,夯实安
全基础。另一方面,从文化层面上研究安全规律,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
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凝结到共同的安全理念之中,体现自尊、自信、
自强的安全人格,体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接受并努力实践
的共同价值观,营造团结、和谐、友善的安全氛围,形成干部职工共保运输安全
的强大合力,建立起和谐、安全、可靠、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从
而收到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安全事故之功效
二、从有形管理到无形管理
铁路运输高度集中、大联动的行业特点,使铁路安全工作没有任何捷径好走,
来不得半点虚假,离不开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作保证,必须不断强
化“安全第一”的大局意识,不断增强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意
识,才能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然而,安全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有、无人不有、
无事不有,贯穿于整个运输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时空和全体员工之中。实践表
明,仅靠站段干部及相关管理人员去抓安全,实行“人盯人”战术,不仅管不过来,
也未必就管得好。安全文化建设既强调规章制度对安全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安全
文化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导、感化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理
念,强调“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的管理”。古代道家的老子曾提出过“无为而
治”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强调自我管理,主张人在法规
条文的规范下,尽情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铁路多年开展的创建“自
控型班组”活动,既体现了“无为”的管理思想,也顺应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
在安全管理中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职工
不仅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而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和
物,而对物的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励和约束两个
方面,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实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
为,把确保安全的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约束则是为了规范职工的岗位
行为,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标准化作业,从事安全生产。因此,通过安
全文化建设,可以增强职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识,强化在无人监控情况下的自我
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克服安全管理中“人盯人”管理方法的弊端,融“自我约束、自
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防范”于岗位行为之中。
三、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针对目前铁路中间小站在安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管理滞后、缺乏连续性等弊
端,提出建立安全检查及信息反馈新途径,加强班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运用
激励手段确保职工安心工作,倡导职工在站积极的休班方式等安全管理对策,创
建中间小站良好的安全环境。
四、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中间小站地理位置偏僻等客观原因,目前基层站段对中间小站的安全管
理并未做到充分融人生产岗位及生产过程,存在安全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
象,安全专职人员对中间小站的各种业务指导、安全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以完成
量化要求为目的,一般发生严重违章事故后才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中间小站远
离上级管理部门,其管理人员对车站的日常安全管理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
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的“外紧内松”。这种滞后的经验
型安全管理模式,削弱了中间小站的安全基础,使安全工作处于被动局面。针对
这种状况,提出加强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的对策。
范文五:铁路车站等级核定办法
铁路车站等级核定办法(草案)
【颁布单位】 铁道部
【颁布日期】 19801231
【实施日期】 19801231
【章名】 全文
第1条 全国铁路车站等级(以下简称站等),均依照本办法核定。
第2条 站等分六个等级,即: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 四等站、五等站。
第3条 核定站等的依据条件:
一、根据《技规》规定划分的、办理客运或货运、货物列车解编技术 作业单项业务为主的客运站或货运站、编组站。
1、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之一者为特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60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 转行包在20000件以上的客运站。
(2)日均装卸车在750辆以上的货运站〔装卸车数以整车为标准 。零担装卸车数包括整零、沿零。一站整零装、卸各按一车计算;两站整 零第一到站(三站整零为第一、第二到站)无论有无加装,装卸合计均按 0.5车计算。中间站沿零发到,累计十吨按一车计算。零担换算整车的 比例为1:3.5车;专用线作业车换算为本站作业车的比例为2:1车 ;专用铁道作业车换算为本站作业车的比例为3:1车。以下均按此比例 计算或换算〕。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6500辆以上的编组站(此数字系指 《运站报12》车站工作报告中之日均办理车数减去无调中转车数即第九 项减去第十一项,以下均同)。
2、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之一者为一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15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 转行包在1500件以上的客运站。
(2)日均装卸车在350辆以上的货运站。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3000辆以上的编组站。
3、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之一者为二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5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 行包在500件以上的客运站。
(2)日均装卸车在200辆以上的货运站。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1500辆以上的编组站。
二、根据《技规》规定划分的、办理客运、货运业务并担当货物列车 解编技术作业的综合业务的车站:
1、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两项者为特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20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及中转 行包在2500件以上。
(2)日均装卸车在400辆以上。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4500辆以上。
2、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两项者为一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8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 行包在500件以上。
(2)日均装卸车在200辆以上。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的2000辆以上。
3、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两项者为二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4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 行包在300件以上。
(2)日均装卸车在100辆以上。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1000辆以上。
4、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两项者为三等站:
(1)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2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 行包在100件以上。
(2)日均装卸车在50辆以上。
(3)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500辆以上。
5、办理综合业务,但按核定条件,不具备三等站条件者为四等站。
6、只办理列车会让、越行的会让站与越行站,均为五等站。
第4条 核定站等的参考条件:
参考条件,是在依照核定条件,全面核定站等后,对某些尚未全部合 乎高一等条件要求的站,经过综合平衡,考虑其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 化、外事和运输布局等情况的需要,可按下列参考条件分别酌定其站等。
1、首都、中央直辖市及个别省府所在的车站、可酌定为特等站。
2、省府所在地的车站及重要的国境站、口岸站,可酌定为一等站或 二等站。
3、工矿企业比较集中地区所在地的车站及位于三个方向以上并担当 机车更换、列车技术作业的车站,可酌定为二等站或三等站。
第5条 本办法中核定条件规定的各项数字,均依照上年度全年实绩 日均数字,凡由统计部门掌握的数字,均应经统计部门认定;统计部门没 有掌握的数字,以业务统计为依据。
第6条 站等每三年核定一次。核定后,日常不做核定与调整。对新 建临营铁路改为正式营业后的车站,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参照临营期间 的工作量核定站等。
第7条 特等站的站等,由铁路局提出核定意见,报铁道部审批。一 等及以下车站的站等,由铁路局核定并审批;应将一、二、三等站的站等 报铁道部备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阳安铁路车站站名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