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接直参与民主决策的意
A义1在、民公的治生政中活衡量公,参与感民责、任的感重要度是(尺 )
A是.否直参接了国家与事务的管
B.理否直接参与是社会了事务管的理
C.否向国是家机关提出议建及采纳的多被
D.少是积极否参选加举,认行使真选举和被权举权选
解析:本考题课查珍惜本己的选自举利权的识。知公是否积民极参选加,认真行使举举权和选选举被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权感任的要重尺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B009年28月2日至8月31日,1教部和国家育语言字文作工委会员《就用通规汉字表范向社》会公征求意见开,中44其个汉的新字写引法9起0%上以众公对反,许公多纷民纷通
过种渠各道发,自表己意的和主张见。下对此认识正列确有( 的)
①国公我的权民受利到律法的保 ②护公民通过情社意民反制映参加民度主策决 ③我公国的民主民策决识不意断高 ④提参政议政、献言献策我国是民的基本公治政利权
A① . .B② 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④解析:①不
符合题意④,说错法,误③符②合题意。
答
案B:
C3、2
00年94月6,日受备关注的中共《中国央院关于深化医务卫药体生制改的革意见》新华社经布发。意《》在正式见布发前公曾向社开征求会见,意这一法( 做)
①有于提利决高策的透度明和公众参的度与② 是公通民社会听过制度证参决策与的体具体现 其目的③是决利民策提,高策的科学决 ④有助于公民性解决策理内容便于,策的决彻落贯
实A.②③① B ①.④③ .C②④③ D .①②④③
解析:
题考查本民主策决重的意义,要考查学生动和调运知用的识力能社会听证。制度是民公听在证上会发意表见提出,议,建②不合题意符应,除。①排④正确表明③了公开社向征求意会见目的的和义意均正确,故选,B
。
答:B
案
4、C200年7月91日2广东省,委公厅召开办网“意见友建议办交会”标,志着广东络网问从“政网听政”向上施“政实”招迈出了质性的一实。步列对从下“网听政上”向“走政施实”的招评正确的价是(
①)政府与公民同历策决过程共享决策,成 ②果具有便快捷、影方响大成本低面优的 点这③形种有式于利高提民公与参共公务的事情热和信心④ 政的府策要完决取全于公民的建决
议A.①
③ ②B.②③④ .C①④③ D ①.②
④解析:政决策府能完全取决于不民的建议公,排用除法A选
。案答A
:5C、网络已渗透到经当社今会活生的方面方。某中学面二(2高)的班同学以网“络与活”为主题,生展综合探开究动活同学们通,过访走、上网咨询、查、阅途径
等
获得下信如息
:信网络与息政
治公民可通过网以络发子帖留、、在线交言流等式方,教就育医、、住疗房、就业社、等国计民保生题,问向各级政决府部门进言策计献,对级政府各其工及人员进作评行和监督议。前目各地,府政陆成续立或指专门定构负责机收集网络上社情民的,解决意群提出众的题或问答咨询,这已成回继为信访、接访之外众群表民达的意一种新时尚。
请你与探参并回究下答列问题:
同
们学过讨论经认后为,公民过通网络参政与生活治推进了,我国会主社义主民政建治。请你设合信息予以说明。结
析解:本题考查民的政公参治与对发展会社主民主义政的意治义,查学生获取考和解读息信,动和调运用关相的本基念、概基本观点释阐评和价实现问的题力。材料能反映有效信息是公的通民过络向决策网门部言进献策、政府及对其作人员进工行督监。此因本题实,上际考查是民主决策、民主督监对社主会民义主治政建的积极意义设学。生当从公应民政治参的的热情与能和力、府的政策、决府的工政等角作度思考
。
案:答公通过网络表民意达,愿进献言,计议评监督、政,府提高政治参与热了情能力和、会社任感,充分责使了自行的己政权治利更,广地泛与参了主民决和民主策监。(督5)促进政府机分关改进作,密切工府与群政众的联系进一,步贯对彻民负人原则责和高依提法行政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的化学(。分)健5全民主制,度富民主丰式形,拓民主宽道,渠保障人民当家作。(主4分)
6、C年近来,证会成听为们我熟能耳详的名词,种各形式的听证层出会穷,20不097月3年日,河1南阳召开洛市供水价格城改调整听革证;会10月5日1山东青岛召,城市公开交价格听证会……车此种种凡,不显无示政府公民对治政与的参视。
(1)重运政治生用知活,谈识一下对听证你会理解。(8分)
的(2)如假所你地在相关部门区备准调就公高车价格问交召开题证听会,请为听你证会设计一科学个的序程(。6)
解析分本:题就听会这一证公民与政参生活治方式的,考有查民主关决策方面等的知识。第(1问应)着重回民答主决策的义;意第()2属问于探究设,应综合各方面问素、涉因各及方员人计合理设程序。
的
答:案()1①参听与会证公民是参与民决主的重要形式,举行听证会是为策了决策利。民(分2)
举行听②证会助于决有策者分充发民主扬把人民,群众的本根利益为决策作出发的点立和足点有利;促进公民于决策的理解对,高落提决实策自觉的;性有利提于高公参与民策决的热情能力和增,强关政治心活生政治的责感任。(分)
6(2①)申
请人说明价调方、依案和理由。据②物局价介有绍关价格策政、法律、规、法审意初见其他及要说需明情的。③评况机审介构绍申对方案中请财务的和成的本评情况。④听审会证表代申请对提出人的调价定方案进论行。证申请人陈⑤述见意,持人总主结。⑥听证代表对听会证言记发进行录阅并签审名。6分(,点1分每
)
范文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A?1、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 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
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及被采纳?的多少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知识。?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B2?、2009?年8月12?日至8月3?1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44个汉字?的新写法引?起90%以?上公众反对?,许多公民?纷纷通 ?
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我国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加民主决?策 ?我国?公民的民主?决策意识不?断提高 ??参政议政、?献言献策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A(?? ?B(?? ? C?(??? ? D?(?????
解析:??不符合题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09年4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C3、20
的意?见》经新华?社发布。《?意见》在正?式发布前曾?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一做法(? )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是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的具体体现? ?其目的?是决策利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有助于公?民理解决策?内容,便于?决策的贯彻?落实
A(???? ? B(???? ? C(???? ?D(?????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在听?证会上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表?明了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目的和?意义,均正?确,故选B?。
答案:?B
C4、?2009年?7月12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召开?“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标志着?广东网络问?政从“网上?听政”向“?施政实招”?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下列对从“?网上听政”?走向“施政?实招”的评?价正确的是?( )
??政府与公?民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具有方便?快捷、影响?面大成本低?的优点 ??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政府的决策?要完全取决?于公民的建?议
A(???? B?(??? ? C(???? D(????
解?析:政府决?策不能完全?取决于公民?的建议,用?排除法选A?。
答案:?A
C5、?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网络与政?治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种新时?尚。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请你?结合信息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阐释?和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有效信息?是公民通过?网络向决策?部门进言献?策、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因此,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学生?应当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政府的?决策、政府?的工作等角?度思考。
?答案: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进?言献计,评?议、监督政?府,提高了?政治参与热?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政?治权利,更?广泛地参与?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5分)?促进政府机?关改进工作?,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5?分)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4分?) C6、?近年来,听?证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各?种形式的听?证会层出不?穷,200?9年7月3?1日,河南?洛阳召开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10?月15日,?山东青岛召?开城市公交?车价格听证?会……凡此?种种,无不?显示政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视。?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一?下你对听证?会的理解。?(8分)
?(2)假如?你所在地区?相关部门准?备就调高公?交车价格问?题召开听证?会,请你为?听证会设计?一个科学的?程序。(6?分)
解析:本题就听??证会这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考查有关?民主决策等?方面的知识?。第(1)?问应着重回?答民主决策?的意义;第?(2)问属?于探究设问?,应综合各?方面因素、?涉及各方人?员设计合理?的程序。
?答案:(1?)?参与听?证会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举行听?证会是为了?决策利民。?(2分)
??举行听证?会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热?情和能力,?增强关心政?治生活的政?治责任感。?(6分) ?(2)?申?请人说明调?价方案、依?据和理由。??物价局介?绍有关价格?政策、法律?、法规、初?审意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评审机构介?绍对申请方?案中的财务?和成本
的评审情况。???听证会代表?对申请人提?出的调定价?方案进行论?证。?申请?人陈述意
见?,主持人总?结。?听证?会代表对听?证发言记录?进行审阅并?签名。(6?分,每点1?分)
?
范文三:让员工参与决策
让员工参与决策
作者:FRANCISCO DAO来源: 《世界经理人》杂志 发表时间: 2006-12-04
编者按:在一个集权化的公司里,所有的决策者都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应该比一个管理构架分散的公司更能够集中智慧。可事实上,它牺牲了来自第一线的反馈和多元化的知识,这些决策者是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的。
本文作者建议企业实现分权式管理,下放决策权给员工;通过打造允许多元化思考的公司环境,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公司文化;摈弃对信息的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集体智慧的效力。
你比你的员工更聪明吗,既然人们都期望领导者比下属更博学多才,那我们暂且就这么认为吧。那么,如果你比每个员工都更聪明,是否就能推断出你比员工组成的集体也更聪明呢,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结论只有两个:要么你太狂妄自大,要么你对集体智慧一无所知。
正如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其《群体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一书中指出的:在适当的条件下,集体在寻找解决方案,甚至预测未来结果方面,都被证明具有非凡的能力。想一想爱荷华电子市场(IEM)的案例吧。从1988年到2000年的美国总统选?中,IEM在选?前夕所做的预测和实际结果的平均偏差仅为1.37%,一直都比专业公司做的?意调查还准确。IEM预测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参与的?意调查,大约有700人参加,其中并没有政界领袖、?意测验专家、评论家或政治分析家来决定最终的结果。
在大多数人眼里,让决策市场(decision market,亦作预测市场—编者注)来掌控公司重大决策的大权是荒谬透顶的,但这并非是牵强附会。在20世纪90年代末,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家普洛特(Charles R. Plott)和陈其一(Kay-Yut Chen)在惠普公司内部建立了一个交易市场来预测打印机的销量。效果如何呢,在第一次试验中,交易市场得出的结果与实际销量差了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惠普官方的预测和实际销量却差了13个百分点。在接下来的3年里,这个试验性的交易市场75%的预测结果都要比公司的官方预测准确。鉴于这些成功经验,惠普公司把这个试验推广到不同部门,甚至在不下一个部门内,将交易市场的预测结果编入到该部门的常规预测里。
可想而知,并非只有惠普一家公司能够证明交易市场的预测要比管理层的分析还准确。西门子也发现了同样的事实。它建立了一个内部市场来预测能否按时完成一个重大项目。管理层的预测是可以,交易市场的预测则是不行。事实证明西门子果然未能按时完成项目。
英特尔也建立了一个试验性的交易市场用来调配产能,结果表明产能基本得到了100%的利用。甚至纯娱乐性的互联网游戏“好莱坞证券交易”也能够证明交易市场要比其他任何专业机构都更准确地预测票房收入。所以,很显然的,交易市场能够开启集体的智慧,并借助它来预测未来的结果和制定最佳的方案。
但是我们能利用集体智慧来推动创新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前垃圾债券天才兼华尔街金融罪犯米尔肯(Michael Milken)的例子。米尔肯的“前列腺癌基金会”(PCF)是世界上最大的前列腺癌研究私人赞助机构。但是改变了癌症研究现状的并非是米尔肯强大的资金实力,而是他推行的合作方法。米尔肯要求科学家们分享研究成果,这彻底改变了前列腺癌的研究面貌。以前,研究人员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申请资金,而米尔肯基金会会迅速地批准申请,只不过附带了一个重要规定—在PCF举办的年度会议上,基金使用者必须向参加会议的科学家们分享研究成果。
起初,许多研究者对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都犹豫不决。在第一年(1993年),基金会只收到了85份申请。但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接受了米尔肯的条件。在看到接受PCF赞助的项目开始开花结果后,科学界也极为拥护这个做法了。
PCF基金会在建立之初仅拥有2.3亿美元的资金,与那些大型制药公司的巨额研发预算相比简直是牛之一毛。但是,到2004年,PCF已经赞助了1,000个以上的研究项目,包括诸如利用Velcade、Zometa、GVAX和Omnitarg等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PCF基金会成功地将癌症研究上的集体智慧聚拢起来,创造出积极的成果。
鼓励多元化的思考
是什么原因让交易市场和PCF能够发挥出成员的集体智慧呢,不是因为规模,因为最开始,参加惠普公司试验的人只有不到40个。那是因为成员们的个人智慧吗,爱荷华电子市场并没有限制参与人员的智力或者学识,所以这个也不是原因。实际上,PCF和预测市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能够吸引多元化的、独立的观点,并且毫无偏见地汇集这些观点。这些正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又可以避免步入团体迷思(groupthink)的关键所在。
不过,知道了发挥集体智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并不等于你就知道了在公司结构的约束下,该如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即使在信息时代,要完全了解员工真实且全面的想法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公司环境下的各方面因素都可能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尽管有协作工具、企业内部网和开放式源代码产品,但即使是在实施“门户”开放政策(open-door policies)的扁平化公司里,也很难保证毫无偏见地汇集信息。不管是中央集权式公司,还是分权式公司,也不管公司文化是合作导向还是竞争导向,每一种模式都会设置一些自然的障碍,使得集体智慧难以得到发挥。
发挥集体智慧的首要条件是允许多元化的思考,但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通常,企业是根据一个常识性的观点来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这个观点就是:一群聪明能干的人的表现往往要比一群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好很多。不过,这个常识是错误的~佩奇(Scott Page)在密歇根大学做的一个试验发现,当面对一个难题时,由聪明能干的人组成的小组表现还不如那些能力参差不齐的人组成的小组。水平上的差异能够促使人们去考虑那些本来可能会被忽略的因素。根据试验结果,佩奇提出一个理论:完全由高智商的人组成的团队表现不如水平多元化的团队,因为高智商团队的成员在技能和知识方面都彼此类似。
换句话说,如果团队成员思维方式雷同,或者都经过相同的训练,他们的思想就会趋于狭隘,并演变为一种固执的偏见。他们只会相互强化彼此的观点。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即使是最聪明的团队也很容易走入团体迷思的误区。
因此,认为一个聪明能干的核心团队理所当然地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这一错误的观点正是集权化管理公司的领导者们一叶障目的原因。可悲的是,尽管集权化管理的丧钟不时响起,很多经理人仍然觉得巩固中央集权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即使是曾经鼓励独立决策、实行分权式管理的惠普,也将83个产品组重组为4个业务单元,虽然分权式管理的架构曾给它带来过巨大的成功。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前任CEO费奥莉娜(Carly Fiorina)认为加强集权能够减少人员冗赘的弊端,并创造规模经济效益。重组当然消除了一些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取消部门自治却严重地破坏了以前那种允许多元化观点存在的环境。尽管费奥莉娜提出的口号是HP的动力源于“创新”,许多老员工却感觉公司以创新为导向的文化已经名存实亡了。
理论上,在一个集权化的公司里,所有决策者都集中在一起,应该比一个管理构架分散的公司更能集中智慧。事实上,它是牺牲了来自第一线的反馈和多元化的知识,来换取中央集权控制,结果留给管理层的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真实的信息。
打造目标导向的文化
许多经理人都相信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观点,由此解决多元化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公司的文化都阻碍了员工分享不同的观点。针对企业文化,有两个互相竞争的理论流派:团队模式与竞争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包含了压制集体智慧的因素。
团队模式以在员工之间建立起亲密和友好合作的关系为基础,但这往往导致员工为了保持团队的和睦气氛,而不愿意提出不受欢迎的新观点。在一个把团队精神视为重中之重的公司环境下,员工们都不愿意提出任何可能导致关系紧张或者怀疑现状的意见。保持和睦关系、严格按程序做事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公开进行正规讨论的重要性。在这种氛围下,开会更多的是为了达成一致意见而不是解决问题。如果把团队精神捧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企业文化就会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产生,再想进行有效的集体决策就不可能了。
另一个极端是竞争模式。它把整个公司当作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其理由是,既然自由市场上的各种力量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推动创新的产生,为什么不把这种机制引入公司呢,但是,公司内部的竞争很容易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公司各业务单元之间必须互相支持、共享内部信息,而在真正的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各家公司并不需要这样做。如果公司是根据竞争结果来评定员工绩效,决出他们当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员工就会将追求个人成就凌驾于公司的目标之上,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对自己的知识保密。结果,竞争文化导致部门,甚至个人在工作中互相拆台,而不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互相合作。和团队文化相反,竞争文化成功地激发了独立、多元化的思考,但是员工却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他们的想法,这样一来公司也无法汇集那些知识。
因此,公司不宜向员工灌输单一的团队文化或者竞争文化,而是要鼓励员工为公司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奋斗,并不用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通过令员工聚焦于公司的目标,公司可以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要恰当地培养以目标为导向的公司文化,将它置于团队精神以及个体竞争之上。这样才能够鼓励多元化思考和知识共享,而这正是发挥集体智慧的先决条件。
一旦一家公司实行分权式管理,决策权的下放就可以重新激发多元化的观点,为获取更广泛范围内的智慧创造机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汇集这些智慧呢,和竞争文化导致的问题类似,从高层下放权力给一线员工,往往会导致本地化的知识不能在整个公司内部共享。可见,分权模式在发展本地化战术方面极其有效,而在发展公司整体战略方面却略有不足。
很多公司试图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网或者信息库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召开一系列的会议,当然会议的成效要稍差一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会议很少能引发公开的讨论,而且我也怀疑是否有员工会定时浏览公司的内部网。即使员工会使用这些工具,这类数据库也不会自动地将隐性信息纪录在库,或将员工提出的意见转化为集体智慧。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分权式公司至少满足了多元化这个首要条件,所以这样的公司更有希望发挥集体的智慧。
摈除对信息的偏见
即使一家公司拥有最佳的分权式管理构架和一个开放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文化,它仍然要面对两大任务:如何没有偏见地汇集智慧,如何最有效地利用集体智慧,交易市场模式以及PCF的开放式论坛可以让人们各抒己见,而不用担心被惩罚。PCF会议的参与人员不仅会与其他与会人员分享研究成果,还会和他们共同分析、研究那些信息。米尔肯有一个可贵之处,他只设定目标,即分享研究成果,而不会去评判那些信息的优劣对错。
但是,经理人就没有这么好了。和没有判断力的系统不同,经理人会受到个人偏好、政治现实以及对特定结果的期望等因素的羁绊。这些因素往往使得经理人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自然而然地,而且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筛选出那些支持自己观点和目标的信息。更糟糕的是,经理人经常根据有限的信息和过去的经验匆匆做出决策,而没有全盘考虑手头已有的信息。一方面,经理人努力寻求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另一方面,员工为了获得认同会有意扣下负面的信息,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只会削弱集体智慧的力量。在突破了组织构架上的障碍后,经理人还必须极力避免这些偏见。
那么,为了公司的利益,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呢,由于不受进度表的限制,这使得决策市场能够在收集信息并提供客观答案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不过这一点也是它的最大弱点,因为它需要有人来提出问题。在爱荷华电子市场,提出的问题是“谁将赢得选?”,惠普在最开始的试验中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下一个季度能销售多少台打印机”,西门子的问题是“我们能按计划完成项目吗”,PCF也有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治疗前列腺癌,”
了解了集体决策的优缺点,经理人不必对它的效力感到不安。企业必须将汇集并处理在地方层面产生的隐性和战术性知识纳入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知识还必须有一个目标导向。对于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经理人来说,这就是挑战。
在公司环境下,不利于集体智慧发挥作用的障碍无处不在,例如缺乏多元化,拒绝信息共享,有偏见地收集信息,追求社会认同感,甚至害怕失去控制权等等。公司若能下决心克服这些障碍,就可以释放出众人非凡的智慧。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简爱读书心得1000字二:
前几天,我刚读完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简?爱》。
这本书的作者叫夏洛蒂?勃朗特,她有两个妹妹,她们都是女强人。夏洛蒂?勃朗特我对她有些了解,因为我学过一篇关于她的课文。所以,她的代表作《简?爱》我也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
我曾经听说过《简?爱》的小部分故事,只知道简?爱和一个比她大四岁的约翰打起仗来,使自己浑身上下伤痕累累,痛苦不堪,还被里德舅妈关在红屋子里,对此,我一直以为简?爱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
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简?爱是那么不平凡的一个人,她是一个坚强、善良、勇敢、具有吸引力的小女孩。
刚开始看简?爱时,才发现,原来简?爱是一个弱小的女孩,她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但是,她被自己的舅妈的儿子欺负的时候,自己的舅妈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经过自己的反抗,小简?爱终于可以离开自己的舅妈,离开别人的欺负,来到了劳渥德。
令小简?爱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舅妈居然告诉劳渥德的牧师,说她是一个小骗子,是
一个坏孩子。简?爱虽然小,但她知道尊严,她虽然知道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小,根本就不能抵抗,但是我知道,她心中有一团怒火正燃烧起来,跟加强了她要永远离开里德舅妈的意念。
在劳渥德的时间里,或许简?爱她觉得很苦,但值得佩服的是,简?爱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海伦以后,我发现她变的更坚强了,也让我对她有些刮目相看。
在劳渥德所学到的东西,可以让简?爱当上一名家庭教师,而她工作的地方,也就是在桑菲尔德府。接下来的时间,简?爱在
桑菲尔德府不仅遇到了天真活泼的小阿黛勒,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虽然在寻求爱情的这段时间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但她终于熬过来了,并和她的爱人幸福地生活下去。
书的末尾就是这样,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结果,也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结果。书中的简?爱虽然不美,但是她淳朴、善良、坚强,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这不就是她真正的美吗。
其实,我们看到的简?爱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化身,她告诉了我们要学会坚强,这不正是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的需要吗,
简爱读书心得1000字三:
《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写出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苦。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
小说中,简?爱与桑菲尔德府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简?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时,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而妄自菲薄,她勇敢地向自己、向罗切斯特承认了对他的感情。在结婚仪式上,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婚姻的庄严、合法、纯洁,她不顾罗切斯特的再三恳求,强忍内心的巨大伤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切斯特,遁入无依无靠的茫茫人世。
在金钱面前,她也有不俗的表现。在获得叔叔的遗产,一夜之间由赤贫变为富有的时候,她立即就把大部分的遗产转赠给贫困的表哥、表姐。在她的心目中,亲情比金钱更为重要。
简?爱这位离经叛道的女性,虽然并不美丽,但富有挑战和抗争的个性,使她充满了魅力。她聪明好学,自尊自爱,尽管社会地位卑微,她决不自甘堕落。她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她为争取平等地位,为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而抗争、奋斗。从很小的时候起,她便敢于向欺压她的人反抗,哪怕因此而招致严惩,也不畏惧。她那不屈不挠,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使那些欺侮她的人胆战心惊。
在爱情方面,她从不奴颜婢膝,也不一味地迎合讨好,她鄙视那些浑身铜臭、以门第出身论人、一味追求虚荣的上流社会的庸俗之辈。她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她从来没有沦为爱情和物质的奴隶,也没有陷入感情的旋涡,而不能自拔。简?爱为维护公道、维护个人尊严,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仅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也使得简?爱这一形象具备了经久不衰的价值。
《简?爱》为千千万万受欺压的下层平民喊出了心声,为千百年来在男尊女卑社会里饱受欺凌的姐妹们喊出了心声,这是它至今仍然是各国的读者最喜爱阅读的小说之一的主要原因。
简爱读书心得1000字四:
??? 曾经有一份挚爱,漂洋过海来到我面前,那便是《简爱》。它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她所象征的女性理想和追求已超越了时空,成了人们心中的永恒。
???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 在这本书里渗透着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 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但是虽然她们生活在同一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的性格比较温柔,很清纯,更加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得不到父母太多的关爱,再加上她容貌不美,身材也很矮小。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
??? 她所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容貌不美,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的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 她从不因为自己的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在罗切斯特面前感到自卑,相反的,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的是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而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 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勇敢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但她却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我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
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简爱读书心得1000字五:
???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爱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尊心。在打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 简?爱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以往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形象。而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拥有的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为可贵的是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 也正因为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
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她属白自己的爱情--
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
???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
简爱读书心得1000字六:
???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在这之前,我读过她的压缩英文版,就一直想知道简爱这个貌不惊人的弱小女子是怎么样为自己赢得尊严和爱情的,而今天,终于要揭开谜底了。
??? 打开书架,取出那本阿姨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当约翰表哥又一次无缘无故得教训她时,她愤怒的指责他像罗马的皇帝,大声斥责他的凶恶,并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恶棍尝到了挨打的滋味。她是勇敢的,不仅因为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而是她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
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人,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书中,她对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反抗有了一个定位:“当我们无缘无故的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只要上帝赐给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我现在同你讲话,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她的愤怒,她长期忍耐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她爆发而出的话语正是她反抗精神的折射。简爱的精神,它的灵魂的光彩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她的形象美丽而光彩夺目~
???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才发现罗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心向上帝和光明,心向自然和神圣的大地之母。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明的天堂。她出走后的三天,虽然经受痛苦的流浪,但她的心在和平的保护中,她的灵魂是纯洁的,她的生活处境越是穷苦,她的心灵就越像一个仙女般纯洁。她孤独,但不寂寞。她贫困,但不潦倒。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渐渐如一艘航船从思绪的海洋中退去。
???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让我们保留一点不变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 简爱的精神,经历风雨,经历时间,至今未变。
???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题记
刚刚读完《简爱》这部世界文学名著,我想任何认的心情都将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英国文坛一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写的一个叫简爱的女子的传记,也是作者自己的缩影。书中简爱从盖兹海德到慈善学校,又到桑菲尔德庄园,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曲折,最终获得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和爱。
书的前半部分是讲简爱的童年生活,在盖兹海德的养母家,她一点也不合群,更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但是她并不甘心,她想努力争取超过别人,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坏孩子。但是她却被送进了慈善学校——劳沃德学校。那里的饮食条件很差,住宿条件更差。每天的食物不但少,而且是烧糊的。她们穿的衣服和袜子是最差的,这所学校的校长是reader8.cn
一个叫布洛克尔赫斯特的牧师,这个狠毒的校长给学生制定的校规苛刻无比,如:不能留卷发,天然的卷发也不能留,也不能梳辫子。很薄的袜子坏了不能换,一定要自己缝补。但校长却认为这些规定是基督徒的义务和美德,把孩子们生活中很普通的事看作是世俗的傲气,把她们身穿破衣看作是应有的朴素,把孩子们的受苦看作是培养坚韧的意志。这些使任何走近这所学校的人都感到愤怒无比。
劳沃德学校好似一个监狱,把那些女孩都关在痛苦之中,又好似一个火炉,激发了简爱反抗的怒火。她为朋友海伦彭斯的遭遇而打抱不平,并告诉她该爱的人就要去爱,该恨的人就要去恨,不能因为他的权利大或小而束缚自己的感情。在一个春天里,可怕的瘟疫在劳沃德蔓延开来,斑疹伤寒被吹到了拥挤的教室和宿舍,还没到五月,学校就成了医院。简爱的朋友死了。劳沃德的卫生条件暴露了之后,不得不被关闭。一些有钱人出资又重新建造了一所学校,简?爱的生活有了转机。后来简爱又经历了欢乐、痛苦和种种波折,努力寻找着她心中的那份爱,最后,她找到了。
《简爱》的故事的确让人感到一丝温馥和慰籍,让人明白爱的真谛。也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来领略简那自尊、自强、自立、平和宽容和充满怜悯爱心的精神世界。
爱情、亲情和怜爱之心是人类最丰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缺了它,等于白活一世。学会爱人,感恩很重要。
《简爱》这本小说是以简的性格为脉络的,这样的结局是为简的性格取向服务的。但是对于罗切斯特呢?简从前有的自尊与自卑难道罗切斯特先生就3COME文档频道一点也没有吗?难道他就那么容易做到与简在一片纵过火的废墟上重新开始新的幸福生活吗?
作家是忽略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真实性或挣扎性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无非是为了成全一段纯粹的爱情的延续。如果让每一个古怪个性都不停地轮番作怪的话,生命哪里会留下爱情,只剩下争吵而已。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精彩的一面,让我们为简爱的美和爱而鼓掌,为夏洛蒂勃郎特的经典之作——《简爱》而鼓掌吧~
范文四:让员工参与决策
让员工参与决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冲破桎梏、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职工的参与度,以发挥企业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员工参与决策理念及其发展,将双因素理论、涌现性理念结合其概念及发展演变,使对决策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其次概述了影响员工参与决策的因素,并归入员工、组织、领导者、外部环境四大宏观层面,以减少决策管理的不确定性;最后,阐述了员工参与决策的理论和制度模型,为欲实施员工参与决策模式的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当今在政治领域,人们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则要求扩大政治参与,不可置否,员工参与决策将政治参与的理念应
决策领域,使职工在参与中改善民生,并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用在组织
关键词:决策 员工参与 双因素理论 涌现性理论 模型
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企业则需要依靠他们来壮大经营规模、树立组织目标、塑造组织形象、增加组织效益。因
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其加入组织决策、畅而人力资源管理即对组织员工的管理、
通渠道发挥员工集体的智慧、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则提上组织议程。与此同时,员工参与组织决策使员工更有归属感,通过树立“主人翁”意识,借助决策、参与的方式更好的融入组织,员工贡献自己的智力、能力、才力,形成对组织的责任意识,继而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更多的创造性成果也随之产生。随着人们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政治活动中,与之相匹配的概念便是政治参与,公民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以使其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并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实现程序民主,结合授权、制约和监督,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符合民愿,造福于民,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可置否,员工参与决策将政治参与的理念应用在组织决策领域,使得职工在参与中改善民生,顺应中国当前发展趋势,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员工参与决策进行分析。
一、员工参与决策理念及其发展
1、员工参与决策的理念
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在国内外受到的关注逐渐增多,其研究也日益精细。“组织中的参与式决策,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组织成员参加到组织的各级决策过程中,使组织成员个人能够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探讨组织
?中的各项重大问题和决策。”从本质上说,员工参与决策是一种“人本管理”,它重视人的价值,鼓励人的发明创造通过最大限度发挥组织中成员的作用,释放组织成员能量,更好的实现了组织的预期目标,也更有利于组织公民社会的生成。高绩效工作系统非常强调员工参与,而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下的企业却由于高权力距离的特征,使得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的程度很低,所以中国企业文化应该多借鉴此方式,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参与式决策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纳并采用,并将更有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以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即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来看,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便是组织成员,人最有活力与创造力,因而在企业中被作为血液需要和整个组织融会贯通,若没有了人的存在,即是拥有再先进的机械设备也将一事无成。因此,组织要想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绩效的突破,激励的作用便彰显出来。西蒙的有限理性揭示了人的能力、天赋水平并不能决定他对组织贡献的大小,最关键在于他们的动机水平,而激励正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动机和愿望,使其为达成组织目标付出努力。在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相比激励因素次为重要,一个人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主要看其动机是否被激发。关于如何被激发, 管理学家们则提出了激励理论。对于激励理论,以泰勒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的激励观主张激励是依靠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如薪金、报酬、福利状况的改善以及加强对员工的监督、控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增加创造性的成果。双因素理论则一改传统观点,用其更深邃的眼光看待激励。双因素理论认为,外在的影响相对于工作积极性是一种保健作用,其只是对积极性的维持,而真正起作用的则是员工的内心状态:组织有较为宽松的环境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员工高的参与度、组织能否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与责任感、员工是否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锻炼与提升似乎更为重要。因而员工参与决策的地位便在组织中渐渐升高。“最近的研究表明: 员工参与的水平和企业生产率、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均有正的相关关系;有效的员工参与措施能够带来员工满意度上升;产品质量的改善和生产率
?周晔.论组织中的参与式决策[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2):7,9.
?的提高。故员工参与决策有时被推崇为治疗士气低落和生产力低下的万灵药。”
从员工参与决策的涌现性视角看,员工参与决策中若决策事物的性质符合员工参与决策的要求,那么此合作良好的组织便可以产生增效性,其整体效果将大于部分效果之和。“涌现性是客观世界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生命、社会、思维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类现象:诸多部分一旦按照某种方式形成系统,就会产生出系统整体具有而部分或部分总和所不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功能等,一旦把整体
?还原为互不相干的各部分,这些属性、特征、行为功能便不复存在。”然而,员工参与决策过程中不仅有可能产生正面效应,即增加组织效能,提高组织绩效,同时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使得组织绩效低于其原有能力,甚至可能低于组织中最优秀成员的决策水平。因而对于员工参与决策过程的内部外部环境管理、员工参与决策方法、决策事物的性质进行充分控制,以实现整体作用大于部分之和,并实现组织增效性,是员工参与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员工参与决策实际上比个人决策更容易实现组织的增效性,且员工参与决策容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作为一种“人本管理”方式,其作用日益彰显。
2、员工参与决策的发展
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已历经80多年的考验,其科学性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实践实现,其观念也逐渐深入组织决策方式。(1)自20世纪30年代梅奥、霍桑的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他们提出,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管理者不仅要需要满足工人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心理方面的诉求,而对于如何提高生产率,他们认为其途径则是提高工人对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等的满足度。在这之后,与他持相同观点的学者将这种人性假设应用在管理领域,便提出了参与式管理、员工参与等形式,主张员工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参与组织决策与讨论。(2)进入20世纪50年代,一些持先进观点的管理者开始注意到工作中员工的健康、安全以及工作满意度,在20世纪50年代末,麦格雷戈等人提出了Y理论,即是“自动人”假设,概括而言,是说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员工参与决策模式,使得员工增加自主性与创造性,在自己所密切关注的领域拥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通过实现员工心理的满足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企业带来较大效益。(3)20实际60,70年代,立法手段的注入为欧美国家的组织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姚华.参与管理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4):40,42. ?马龙,柳少军.组织决策过程及其涌现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12):1687,1690.
使得人们的目光将更加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满意度。(4)20世纪80年代,威廉?大内在其著作《Z理论》中首次提出Z型组织的概念,他提出,企业应实现职工参与决策、管理的方式,即民主管理,员工对组织关注度的提高是组织提高生产率最迅速、最关键的因素。Z理论一改原先组织个人行为的模式,而是认为组织中个人的行为也是整体行为,显然,这是继X理论、Y理论之后对组织决策提供的更为明晰、具体的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对于员工参与决策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经过分析可总结出,组织的参与式决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提高了企业效益都有显著作用。由于参与式管理重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将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纵观管理理论的演变,发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员工参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农业经济时期,人们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借助经验主义的管理理论,但员工参与程度为零;在工业经济时期,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管理理论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员工被排除出决策层,参与程度极低;后工业经济时期,也就是现代管理阶段,管理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X-Y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这一时期的员工大量参与决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拉开当代管理的序幕,管理理论是知识管理与素质理论,员工作为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参与决策,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
二、影响员工参与决策的因素
员工参与决策的地位日益显著,并且员工参与对组织增强员工的满意度、提高组织管理决策的质量、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结构层级化或扁平化,员工参与决策都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学术界、企业界对其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大。以下从员工层面、组织层面、领导者层面对影响员工参与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减少决策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得组织能够更好的达成目标,并带动组织的效益的发展。
1、员工层面
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它是由一个个拥有独特个性、差异能力、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参与诉求的成员组成。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将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做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参与深度和广度并影响组织决策。因此有效把握员工相关的个体特征对于提高员工的参与有着积极的意义,以
下就是对影响员工参与决策的因素进行的梳理。(1)个性因素。“David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独立自主性、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识等都会造成员工参与程度的不同;Latham等具体研究自我效能感指出员工参与组织活动时的自我效能感会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W.B.Lin通过对人格进行研究发现内控型人格比外控型
?人格员工有更高的参与度。”据此,不同个性的员工对参与决策活动的认识、自我效能感、参与的态度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个性的员工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给大家树立一个榜样标杆,但同时也可能阻碍组织的发展进程。因此组织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个性特征,尊重成员个性,以助组织的良好发展。(2)能力因素。“Locke等提出员工所具备的专业领域知识和相关能力能提高工作绩效,组织授权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会提高团队工作的有效性,授权给缺少相应能力的员工则会降低这种有效性,甚至会降低工作绩效。但是steel等的研究却发现能力因素只是个不可控制的变量,他只是存在于参与和工作绩效之中的第三个变量。但不管怎么样,Khalid Othman Alyahya的研究所肯定的是教育水平、能力高的员工拥有更多的技术、人际交往能力,这会增强他
?们对自我实现、对责任感和成就动机的需求。”由此,员工能力较高确实有利于组织工作的完成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但是同时应该考虑的是组织员工能力和所做工作相匹配的问题,即是我们常说的能岗匹配,人尽其才,各尽其用。(3)人口特征因素。人口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等。“从年龄方面看,Khalid Othman Alyahya发现年龄和参与意愿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Robert W.Miller
等的研究却发现较为年轻的员工对参与更加感兴趣。在性别上,根据Khalid Othman Alyahya的研究,女性参与决策与男性呈现显著性差异,男性愿意进行各种类型的参与,而女性则倾向于进行咨询性参与。对婚姻状况而言,David综合各项研究指出结婚的或有小孩责任的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小,但是Denton和Zeytinoglu的研究却表明已婚或未婚、有小孩或无小孩的员工在参与的积极性方
?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人口特征因素在各项研究中都是比不可少的,由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的差别对于个人参与决策意愿的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对其有所参考也是理所当然的。(4)参与意愿。“Robert W.Miller 等表明虽然现在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关于员工参与的组织结构设置了很多,员工参与人数也很多,但实际上达到“真正参与”的人却很少,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与效果。另外,Hacher等在一个研究利润分享的案例中也指出,员工对提高工作绩效、参与工作决策的意愿
?是影响员工决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参与意愿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组织成员进行分析,反映了成员内部动机对行为和结果的作用,且员工的内在需求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参与的问题,只有内在需求得到物理、精神上的满足,员工才能更好的参与进决策。(5)满意度。丁刚等的研究发现,满意度低的员工更可能会选择沉默,也会因此有较低的员工参与度。员工发觉他们不能或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由于没有感到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因而减少对组织的认同和信任感。
2、组织层面
一个组织的气氛、规模、收益等方面作为软文化作用于组织中的个体,而这些软文化又渗透入每一个个体,使得组织员工通过参与决策将这些文化反映出来,即员工的参与决策从组织文化中来,最终又反映着组织文化。它不同于组织规章制度对人们的强烈规制性,但是它的作用甚至比规章制度等硬性规定更为巨大,在规划上也更为优先。以下从组织气氛、组织规模、组织文化、组织收益、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等软、硬文化综合考虑影响员工参与决策的组织因素。(1)组织文化。第一,丁刚等学者认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权力差距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权力差距大的文化中员工有更多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重层级、要求上下有别,导致传统国民遵从权威,重视秩序,这将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决策;集体主义。中国是集体主义意识最浓厚的国家,传统的价值观要求国民谨言慎行,为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追求集体和谐关系,但往往会更不利于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度较低。第二,“EliSopow指出健康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创造积极的组织参与氛围,这样可以使员工之间产生高度的信任感和有效的沟通;而不健康的组织文化则会产生不信任和不良的沟通,从而影响参与效
?果。”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而相对而言,建立一种支持型的组织文化则更有助于参与行为的发生。(2)组织制度因素。第一,王彬彬等学者认为企业的产权和治理结构、劳动制度等对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变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可以提高运作效率和员工参与,员工也拥有企业一部分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的所有权,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使员工更多的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保护自己在组织中的效益,从而对组织产生有利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国实行的员工持股计划也运用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从劳动制度来看,赵增耀认为若企业是内部劳动市场的企业,则可以通过长期雇用使得员工和管理者达成某种默契,使其积极为组织工作,而若是采用外部劳动市场的企业,那么迫使企业选择的是适合岗位的人,重视的是个人的能力,对于选择的员工没有太多的信任因此对其提出的要求不予支持,导致员工参与水平的低下。因此,选择内部劳动力的企业更有利于员工参与决策。第二,“金莹等系统地研究了组织制度方面对民营企业员工的影响,他们把组织制度分为反馈机制、参与渠道、奖励技术、组织气氛、利益安全五个方面。另外,王彬彬等指出劳动制度会影响员工参与,采用外
?部劳动市场的企业和采用内部劳动市场的企业在员工参与程度上有差异。”“Stephen C.Smith强调员工在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利润和利益分配时的财政参
?与,制度必须明确合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作用广泛且深远,因此拥有合理的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从我国的实践来看,企业组织的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组织都是员工参与有效保障制度化形式,
)组织氛围。第一,丁刚等通过研究发现组并对员工和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3
织信任氛围对默许、漠视沉默有显著负向影响。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对所授权下属的信任、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增长会促使员工较多的参与决策,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增长,朝着高绩效的组织发展。第二,“Mark A.Shadur等的研究表明支持性的组织气氛会提高员工的参与度。W.B.Lin也肯定了组织气氛与员工参与之间的紧密相关。另外Bowen等认为气氛对参与的预想结果直接相关,并且指出创造一种参与气氛是使权力、信息、报酬和知识与组织中的员工联系起来的一种方
?法。”组织气氛与员工关系密切,它作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将持久的影响组织及其成员,因而构建支持型的组织气氛对员工参与决策更为有利。(4)组织战略。袁宁等学者认为,组织拥有不同的发展策略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同,为完成目标任务为主业的组织,需要通过高控制使得员工产生高效率的工作,而非员工的提议,但创新为目标的组织则需要集思广益,通过扩大员工参与,达成组织的绩效目标,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谢国洪.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2007(3)64,66. ?李志,谢国洪.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2007(3)64,66.
提高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5)组织规模。“Khalid Othman Alyahya发现组织规模与员工参与度呈现显著性差异,相比而言,在规模较大的组织中,员工更积极参与决策。Conner研究表明组织的规模越大,参与决策的程度就越高。还有一些学者如Heller认为组织规模的大小与参与程度成负相关。除此之外Elizabeth F.C等的研究表明咨询性的参与与组织规模成正相关,而授权性的参与与组织规
?模成负相关。”在组织规模方面,学者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但是不可否认,组织规模确实对员工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且不论组织规模大小,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组织目标的员工参与方式。(6)组织收益。“Vroom和Yetton在他们的决策树模型中提到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取决于决策成本、决策质量、决策的可接受性和下属的发展。Elizabeth F.C等的研究也发现咨询性的参与与成本优先的领导战
?略成正相关,而决策性的参与与成本优先的领导战略成负相关。”组织的最大目的即是获得收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考虑投入产出比,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项都会由或者适合由员工参与决策。(7)组织结构。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探析,即组织结构类型和员工在组织中所处的等级层次。从组织结构类型来看,“Ihsan Hammuda 等认为在扁平化的组织中有利于分权化及信息的流通,这都是保证员工参与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另外,王彬彬、赵增耀认为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幅度扩大,对组织成员充分授权使得参与度更高。从员工在组织中所处的等级层次来看,Vroom等指出参与不太适合在组织中的较低层次实施,而应该在较高层次实施,另外Khalid Othman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员工在组织中的等级层次的提升,
?参与度也随之提升。”也就是说扁平化的组织更有利于员工的参与,并且若员工从事较为复杂的工作即较高层次的工作,将会得到更多的参与决策的机会,但是也应该考虑从事较低层次工作的员工在参与与其密切相关的决策的特殊作用。
3、领导者层面
领导者以其风格和态度影响着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民主型的领导和领导情感上的支持将为员工参与决策提供土壤,因而领导者也是我们关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1)领导者风格。20世纪30年代,勒温将领导风格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并且得出民主型的领导将会更好的吸收组织成员参与进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来。20世纪60年代,利克特把领导风格分为专制民主式、温和专制式、民主协商式和民主参与式,得出的结论是民主参与式的领导风格最有利于进行员工参与,领导和组织成员地位平等,共同探讨组织问题,民主协商、分工授权、充分沟通、互相信任,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系统,有利于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领导以其独特的风格进行民主领导,更有利于员工对组织决策的认同感,并自觉遵守组织决策,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2)领导者态度。包括对员工参与的重要性的认识又包括对员工参与的情感及行动上的支持,从员工参与的重要性来看,“金莹等在研究民营企业员工参与时指出领导者对员工参与的态度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不支持员工参与,这样的态度让员工参与毫无积极性可言。第二,认识到参与的必要性,但制度落实不够,因而不能使员工参与很好的落实。另外Ihsan Hammuda等提到许多领导者担心授权给员工会削弱他们自身的权力,这就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对员工的支持方面,Lawler在其研究中就特别指出员工参与方式的增多会导致对信任研究的增多。Carolina等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来研究管理者的信任和员工参与间的关系时得出管理者的信任会促进员工的参与,相反,不信任会阻碍员工参与,当信任关系建立之后,领导者就可以更好地去关注诸如战略等更加重要的组织问题,而不是对员工的紧密监督。从信任类型上看,Melinda J.Moye把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他认为高水平的员工
?参与与高水平的人际、组织信任相联系。”综合各种观点,领导是掌舵者而非划桨者,并不需要事必躬亲的风格,良好的授权才能使组织工作更有效率。且员工与领导者、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将有利于员工参与的实施,因此,创建一种信任氛围和高质量的领导与员工关系是进行员工参与的先决条件。(3)领导者的授权意愿。“Mark Fenton.O.Crervy明确指出员工参与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中层经理的抵制,而是公司及高级经理的行为并无变化,报酬和晋升制度依然是由短期业
?绩起作用。”说明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应该及时的下放权力,无论在企业发展的萧条期抑或是高速发展期,都应该给予员工真正的权力、鼓励以及支持,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4、外部环境层面
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组织行为方式影响深刻,因此分析外部环境对组织管
?李志,杨帆.员工参与的研究文献述评[J].人才资源开发,2007(6):50,52. ?李志,谢国洪.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2007(3)64,66.
理、决策方式的影响十分必要。(1)谢国洪等学者认为,根据国内、国外很多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员工努力转危为安的案例,可得出党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员工则会产生很强的内聚力,为了自身的利益,积极投入组织的管理、决策活动中,为组织增添活力,继续创造价值。反之,在组织正常发展时期,员工的这种参与意识则没那么强烈。(2)杨帆等学者认为,企业外部环境中有很多潜在的对手,例如现有的竞争产业、可能进入的新企业以及各种替代品,使得组织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内在状况,同时注重和外部环境相协调,以免被甩出竞争圈,而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也会导致员工参与的不同,服务行业相比较与生产性的行业具有更高的员工参与度,因为这些企业注重员工的满意度,他们认为员工的满意度会使员工服务水平不同,直接导致于其顾客消费量,若员工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则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员工参与决策理论模型的构建
员工参与决策对组织和个人来说都会达成双赢的局面。对组织来说,员工参与决策可以降低组织成本、提高组织效率、提升组织绩效、增强组织效益;对员工来说,可以通过民主协商发挥其聪明才智、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理论模型,将会对员工参与决策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使其成为具体可操作的概念,通过决策过程的直观展现,构造更加科学的员工参与决策模式,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
1、员工参与决策制度的理论模型
杨俊林等学者构建了一个参与决策的制度模型,他们认为决策的效率关乎着组织的生命力,因此从理论上研究组织决策制度问题十分必要。具体方法如下:设组织的决策参与者有n个,且每人对于事件选择正确的概率为p,在实行过半数通过的投票表决制下,组织决策正确的概率。总的来说,就是在过半数通过的投票规则下,参与决策人数多少以及总数的奇偶性对于组织决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杨俊林等学者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若单个决策参与者作出正确选择的可能性大于选择失误的可能性,那么只要组织达到一定规模,集体的决策一定会优于个人决策。且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其决策准确度也会提高,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也即是他们所说的“智者的集体更具智慧”。(2)若单个决策参与者作出正确选择的可能性小于等于选择失误的可能性,除了有一项特殊选择,即单
个决策参与者作出正确选择的可能性等于选择失误的可能性,并且组织之决策参与者人数为奇数的情况下,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等同,以外的情况下组织决策均劣于个人决策,并且组织规模越大,其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也在增高,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即是“愚者的集体更加愚蠢”。这一结论在华夏民族历史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在旧石器时代以前,人们不知道集体决策的有效性,个人决策则是其采用的主要方式;封建帝国的建立,人们对知识汲取量增加,使得在多数情况下可保证多数人决策,少数情况下则采用投硬币等愚笨的方法;进入现代社会,更多的则是采用参与式的组织决策方式,使得决策更能反映民意,也符合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在政治领域中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企业股份制中的员工持股计划则均有相关体现。(3)若决策组织人数为奇数,则在任何规模上均优于比其规模多一人的偶决策,即在过半数投票中常会发生正反面意见投票人数一致的情况,若投票总人数是奇数,则会优于比其少一人的偶数的组织决策。最后还应该强调,决策组织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也并非包含组织所有成员,直接民主的方式我国还需要时间才可实现。决策组织的规模应随具体决策事物的性质而变化,且参与决策的员工则应该是与决策事项有密切联系的,这样才能使组织朝向其终极目标迈进,更好的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
2、员工参与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陈智等学者以Mintzberg的关于组织决策过程的3阶段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员工参与决策的过程模型,根据组织决策理论对组织决策过程的分析,将决策细化成一个个子问题,通过授权和对求解过程和评价的记录,使得为将来解决此类问题时提供参考,并且可以规避此前出错的程序与规则,以达成更好的参与式决策。总之,员工参与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人员选择而进行的匹配过程。(1)问题产生。在问题产生阶段,组织中的一个个体或许会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但是此问题却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但基于情理,也尝试去解决。第一,接受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授权求解的问题,并试图解决;第二,从大量信息中发现了问题与基于,并尝试解决。陈智将这个面临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员成为问题管理者。(2)问题定义。对于定义不清晰出现混淆的问题,问题管理者需要在定义阶段搜集信息,对问题进行识别,并且通过委员会决策方式共同讨论,直至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将不能求解的问题转交其他组织成员,并评价自己对问题求解的
能力。(3)设计阶段。第一,首先要进行的是角色设计。即是设计适合问题分解和求解的角色体系,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组织中成员的特点、以及组织文化,反复迭代的进行角色设计。其中包括概念角色设计和实体角色分配,当一种角色尚未确定由具体成员来承担时,将角色称为概念角色,当一种角色由具体成员来承担时,将角色与成员的结合体称为实体角色;第二,问题分解。即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且这些子问题应适于进行问题的求解;第三,子问题分配。首先将问题分配给相应的实体角色,并对其进行问题求解。(4)协调。问题分解、分配过程和协调过程共同构成了组织决策的核心过程,二者也是组织决策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对子问题进行授权了之后,问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就实体角色进行协调,最终得到问题的满意解决。由于下列原因需要在问题求解过程中进行协调:结构不一致、目标冲突、资源冲突、问题合成;问题求解者之间存在两种协调方式:对等协调、主从协调;协调的基本类型包括:目标协调资源配置过程协调结果协调。(5)问题程序化。在这最后一阶段,问题管理者对组织决策问题求解结果的效果、决策过程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求解过程和评价,形成此类问题的程序化决策过程,以备将来出现同类问题时作为参考方案。
员工参与决策是员工参与文化的一种,也是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普朗克特和傅立叶认为:“在我们看来,员工参与管理是一种哲理。它要求把组织决策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参与和责任延伸到最低的层次上去。这里的决策参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每一个组织决策中去,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组织决
?策提供特定方面的可靠信息和判断。”他们强调了员工参与决策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自主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肯定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员工参与决策理念及其发展;其次概述了影响员工参与决策的因素;最后,分析了员工参与决策理论模型的构建,以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企业的活力存在全体员工之中,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且企业制度离不开员工参与决策的理念。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管理监督、科学决策和劳动争议等各个方面都在强烈地呼唤着参与决策的时代的到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作为员工参与决策制度的构想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接受并逐渐应用到组织中;而在当今政治领域,人
?何逢阳,李宝怀.公共行政学研究实证旨趣的基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10,13.
们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则要求扩大政治参与,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符合民愿,造福于民,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可置否,员工参与决策将政治参与的理念应用在组织决策领域,使得职工在参与中改善民生,顺应中国当前发展趋势,并发挥着巨大的优势。
————
参考文献:
[1]周晔.论组织中的参与式决策[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2). [2]姚华.参与管理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4). [3]马龙,柳少军.组织决策过程及其涌现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12). [4]李志,谢国洪.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2007(3)64,66. [5]何逢阳,李宝怀.公共行政学研究实证旨趣的基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
[6]刘德妍.组织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修正—兼谈员工参与决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5).
[7]幸强国.“参与管理”的理念分析[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8]周晔论.论组织中的参与式决策[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9]丁刚.让员工不再沉默--基于职工民主管理的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4).
[10]段锦云,周成军,韦雪艳.组织决策的概念、模式及理论模型,心理研究,2010(5). [11]陈智,朱明富,费奇.组织决策的过程和结构要素分析[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7(7).
[12]段锦云,韦雪艳,田晓明.组织决策方案搜索、评价与决策失败:聚焦Nutt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9(4).
[13]洪波.组织决策方式的心理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4). [14]杨俊林,张杰.组织决策制度研究:模型?效率要件?演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1(4).
[15]姚华.参与管理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16]刘伟,陈波.探析员工参与管理模型构建[J].企业文化,2007(2).
[17]王崇杰.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着力点选择[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13). [18]孙月琴,何龙山.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 科技与管理,2006(2).
[19]袁宁.浅析管理中的员工参与[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2). [20]张新安,吴鑫磊. 授权式领导如何影响下属的工作态度和表现[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6).
[21]郑睿.浅析高绩效工作系统[J].企业导报,2009(7).
下面是赠送的两篇散文欣赏,可以仔细阅读,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脚下的时光
不知走过多少地方,不知看过多少风景,不知听说过多少轶事;
不知经历过多少岁月,不知邂逅过多少良人,不知变换过多少心情;
不知理想的未知是否在前路等待??????
题记:蒲公英
悠悠岁月,时间苍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繁花似锦的青葱岁月里,我们不断的接受新鲜的美好事物,不断的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我们总是随大流的,去跟风一些前卫潮流的思想;然而,很少有人去整理那些过往的断壁残垣~
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是同样的,我也有更多的地方没去过~
我渴望走遍地球上每一寸土地,我期许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善良~
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人应该是自由的;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风景,爱自己喜欢的人;一切都那么单纯,完美~
然而,现实的世界告诉我;理想的丰满一定要遇到拥有相同理想的另一半~
我喜欢珠海,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我喜欢那里的天气,没有北方的寒冷;四季如春的温度感觉非常惬意,不用担心换季带来的差异~走在市区的街道上,绿化的花草树木被园丁修剪的井然有序;形态各异的花卉搭配得格外美观~尤其是除过草之后的绿地,泥土的芬芳与绿草的清新扑鼻而来,有一种身处大草原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我时常一个人发呆,散步;看着过往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时常去繁华的街巷,拥挤的商业中心;感觉这才是生活,正因为世界有了这么多事物的陪伴,才使我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喜悦~
珠海的夜,很美;到处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的祥和;每当夜幕降临,才是广东因有的生活的开始~溜冰场,酒吧,迪厅,大排档等等等等;我很庆幸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也帮助了我很多;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
了同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我们时常出去聚会,嗨皮;但等到散场后,又回到了应有的孤寂~白天,可以去渔女,公园,九州城,免税店等等都是不错的地方~
人常说,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我在这个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也时常会想起曾经相识的人,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有时候,听着当时的流行歌曲,也会感伤;也会自嘲一笑;还有那公车到站的粤语提醒,还有那想见却永远没见的人;一篇篇,一幕幕久久回荡在脑海;早晨的肠粉,中午的餐饭,下午的炒粉,晚上的烧烤;好像味道还回味在口中一样~人,只有在对自己真诚的人的眼里,才会感觉到亲切;而我,也着实喜欢这座城市带给我家一样的温暖感觉~
在这短暂而悠长的时光里,我成长了很多,也磨砺了很多;正是因为思想的成熟,阅历的增长,我选择了离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天地,新的开始,新的征程~
其实,无论走过多少地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从中得到什么~知识~阅历~思想~??????
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困苦,也难免会因为一些因素而错失机缘~
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艰难险阻而放弃将要来临的幸福~
也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过失而自暴自弃颓废一生~
人,应该用豁达的心态来迎接下一秒的新鲜时光;而不是沉溺在上一秒的懊恼当中~
每个人的路,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自己醒悟才能把未来的路走好,反之只会让错误延续到未来,从而影响以后的健康生活~
即便曾经的时光再美好,那也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插曲;没必要去纠结当时的愕然,愚昧~就像我,从来不对上一秒的事情产生情绪一样~
一切都是恬淡的样子,顺其自然比什么都好~
对于未来,只要真诚的去善待身边的所有;我相信,未来的时光,也该是你想象的模样~
蒲公英
2015.12.13
家乡的茶籽林
坐落在戴云山脉西麓的高才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区丘陵满地尽是红壤土,非常适宜茶籽树的生长。高才坂种植小果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茶籽油之乡。
家乡高才坂,一年四季茶籽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村头的亭后坑、银珠垄、赤土岭、牛脊崎,村尾的庵墘头、虎坪林、下淂,村庄对岸的牌匾山、坑里、墘头、下坋、坑柄里等等,山坡上,山坳里,道路边,田边地头,屋后山边,漫山遍野到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茶籽林。那里是我儿时与伙伴们捉迷藏、摘茶苞、采茶菇、捡茶籽的地方。
每当春风拂来,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茶籽树林。老茶树开始发出新枝,抽出嫩芽,嫩芽吐露出嫩红嫩红的叶片,转眼间,嫩红的叶片又变成稚嫩的绿叶。整片茶籽林绿浪涛涛,层层叠叠,在家乡群山环抱的山腰上,形成一道翠绿的屏障。清明节后,儿时的我常与伙伴们在嬉戏玩耍的同时,十分注意寻找茶籽树梢上的“茶苞”,这是一种生长在茶籽树上的果实,果熟时表面会脱去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皮,淡绿色的形似胖胖的寿桃,中空,果瓤可以食用,果肉脆而汁多,清甜爽口。“茶苞”是儿时伙伴们最喜欢的果实,从茶籽树上摘下,在袖口上来回擦几下,脱去表层酥松的外皮,馋猫似地往嘴里塞,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大自然恩赐的美食,这是我与伙伴们喜欢到茶籽林玩耍的原因之一。
秋季来临,茶籽树上挂满了青色中夹杂着褐色的茶籽果,茶树枝被压弯下垂,这是村民一年的希望。全村的村民这时节荷锄上山为茶籽林锄草,将林地里各种杂草锄掉,并填埋在茶籽树头下作为有机肥,锄后的茶籽林寸草不留。这是家乡当地的传统习惯,很少采撷树上的油茶果,而是在锄得干干净净的林地上捡茶籽。村民在锄草中,时常发现茶籽林里长的一种真菌——茶树菇,菇伞灰色如碗口大,菇腿灰白色很长,采摘回家煮汤或煮米粉汤味道极其甜美。
清爽的秋风送来百花仙子的柔情蜜意,吹开了丹桂的花骨朵,让神州大地香气四溢的同时,茶籽树也毫不犹豫地绽放自己的花朵,展示自己最妖艳的容貌,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茶籽林中雪白的油茶花盛开了,白色花朵中间吐露出金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茶籽林变成一片白色的花海。成群的蜜蜂“嗡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落在金黄色的花蕊中不知疲倦地采蜜,也为油茶花义务传授花粉,为明年茶籽树挂果立下汗马功劳。儿时,我和伙伴们像一群快乐的小蜜蜂,一头扎进茶籽林里,一边观赏着洁白娇艳的油茶花,一边折一根抽去内心的赤蕨杆当吸管,插入金黄色的花蕊中,轻轻一吸,芬芳甜美、味道香醇的花蜜便进入口中。我们小心翼翼地攀下茶树枝,如痴如醉地在一朵又一朵的油茶花中滋滋有声吮吸着花蜜,比供销社卖的硬糖粒还要甜美十倍。
到了秋高气爽的秋末,山区空气相对干燥,白天依然烈日炎炎,可夜晚却出现霜冻,昼夜温差很大。这时,茶籽树上的茶籽果由原来的青色转瞬间全部变成深褐色,已经熟透的茶籽果一颗颗裂开大嘴,露出大嘴里油光发亮的油茶籽。阵阵秋风送爽,茶籽树梢随风摇曳,催促油茶籽快快离开树梢,洒脱地坠落在村民锄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几天时间,茶树林的地面上便铺上一层深褐色的油茶籽。此时的茶籽林沸腾了,满怀丰收喜悦的村民,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一起上山捡收油茶籽,大家一边欢快地捡着,一边大声地说笑着,这边有母亲唤儿声,那边有青年男女对歌声,茶籽林里飘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这笑声就像嘹亮的集合号角,将满地的油茶籽在愉快的气氛中快速聚结起来,坚定果断地跟随村民进入农家大院。(
油茶籽从开花、授粉、结果到成熟落地,经历了秋、冬、春、夏、秋五个季节的阳光雨露,尽吸天然养分,天地精华,营养极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村民视油茶籽为农家之宝,及时晒干,装筐储藏,等待冬闲之时送到榨油坊加工成金黄色的茶籽油。
范文五:网络参与的意义与局限——政府决策的视域
第24卷第1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V01.24No.I 2011年1月 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January 2011
网络参与的意义与局限
——政府决策的视域
芦试峰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中国的网络舆论正在蓬勃兴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公众舆论的方向。网民通过微博、网络建言、博
客评说、在线交流、征集意见、网络投票、网上提案等形式积极参与到政府决策,出现这个局面是自上而下与自下
而上双向努力的结果。网络参与促进了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决策的正当性.制约了行政决策权力的恣肆,维护了
公众利益。网络参与有简单化和浅层次的问题,也有代表性不足的缺陷。但是对网络舆论及参与的传统规制方式
有遏制参与自由之虞。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对网络参与都应提供一个宽松、宽容的制度环境,鼓励更多
的社会成员通过网络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从而优化治理水平。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参与;网络控制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11)Ol一0027一06
公元前5世纪,古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权利通过参与“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决策,治者与被治者合二为 一。然而这种古典的民主形式在此后的2000年问悄然消遁,一般认为只有在小国寡民的条件下公众才可 能直接参与决策。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描述了对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向往。20世 纪,汉娜?阿伦特对古希腊民主同样抱持怀旧的心绪,在《论革命》等著述中主张公民应成为政府事务的参 与者。本杰明?巴伯则直接提出了“强势民主”,完成了现代参与民主的理论建构。
进入21世纪,参与式民主蔚然复兴,俨然成为“强势”治理方式。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方式。给公民直接参与到公共决策创造了条件。新媒体技术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 造潜能。使普罗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不再被 动地作为信息的消费者,而是作为信息的创造者,给外界主动施加自己的影响。草根阶层有了发出自己声 音的有价值的平台。互联网引领人们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本文的意旨在于揭示网络参与之于我 国行政生态的深刻影响。
1网络舆论的兴起
自18世纪开始,西方社会兴起的公众舆论推动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沃尔特?李普曼给“公共舆 论”下了个著名的定义.川这个略显冗长的定义实际上是指就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现 代西方社会的公共舆论尽管被批评说被还原为个人的和主观的偏好的纯粹集合,但公共舆论的本质作用 一直没变。即影响政府决策而不是为政府决策辩护。
1980年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公共舆论的形成开创了制度环境。在现代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的 背景下。公共权力运作开始规范化,社会力量逐渐增强,具有自主意识的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公共领域。中 国的公共领域不同于西方社会资产者的公共领域。黄宗智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实际的社会政治变 迁从未真的来自对针对国家的社会自主性的持久追求。而是来自国家与社会在第三领域中的关系的作
收稿日期:2010—12一18
作者简介:卢剑峰(1970--),男,甘肃通渭人,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讲师,行政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行政法学研究。 ? 27?
用。[21不管怎样,从集体主义时代走来,中国经历了大幅度的社会化与“去国家化”(de—stateification),公共 舆论的独立空间才开始具备。
中国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的强势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被赋予全新的意义。网络舆论成为 观察中国社会发展和公众意见的一个重要渠道,促进了中国公共领域的成长。网络舆论直接的推手是互 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虽然中国的普及率仍处于较 低水平,但增长势头强劲.网络聚合民意来影响决策已成常态。有研究对1998至2009年160起重大网络 舆论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我国网络舆论事件整体呈现如下特征:时间上,网络舆论事件发展呈波浪状 不断上扬趋势:空间上,网络舆论事件关注度与区域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所涉群体上,网络舆论事件更加 关注政治、文化、经济上强势的阶层;所涉内容上,网络舆论事件更多聚焦于政治与民生问题;信息源头 上,网络舆论事件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报道,并很快在网络媒体扩散;传播效果上,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可以促进事件解决,正向效果明显。131网络成为公民表达公共关怀以及议论公共政策的场域,涉猎的公共 话题之广泛。表达之充分。是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网络舆论本质上更具有公开性和公共性,展现出一种 开放的互动,多元的交流。网络舆论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主流的公共舆论,引导了公共舆论的方向。
网络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晴雨表”。主要集中在网络论坛/BBS、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播客、QQ 群。时政类论坛成为中国网络舆论最有影响力的载体。1995年成立的“水木清华”是中国高校人气最旺的 BBS。之后,“西祠胡同”、“天涯社区”、“强国论坛”诞生,成为讨论公共话题、形成公共舆论的有力平台。 2003年以来。网络舆论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孙志刚案”、“刘涌案”到“躲猫猫事件”、“罗彩霞 事件”、“邓玉娇事件”,再到“烟草局长香艳13记”、“李刚门事件”,网络成为社会实践的催化剂和放大器, 网络舆论对于负面信息的迅速放大和传播给各级政府极大压力,有些直接改变了事件的进程。2003年。 湖北青年孙志刚死亡事件。引发数十万人在网络论坛和媒介发出强烈抗议。网民建立了一个名为“孙志 刚,你被黑暗吞没了”(后更名为“天堂里不需要暂住证”)的纪念网站。在网络舆论压力下,《城市流浪乞讨 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2010年宁波网民精心打造的“犀利哥”现象,为流浪者同归家庭创造了条件, 为社会增添了爱心色彩。2010年制造河北大学车祸事件的李启铭,在肇事后说了一句“我爸是李刚”,一 时被放大传播。“李刚门”之后,“恨爹不成刚”领衔了2010年的网络流行语,模仿感叹一般人的父亲不是 特权阶层,不能给自己提供保护,触犯了法律通过种种手段逃避追究,宣泄了民众对特权跋扈的义愤。 网络舆论受到高层的关注。近年来高层着力将暗箱行政改为阳光行政,也为公共舆论的兴起创造了 条件。2003年**在广州视察抗击“非典”时对一位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很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 了。”**在北大视察抗击非典时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 的决心,令人感动。”**在2008年6月视察人民13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 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中央设有专门机 构,每天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供给领导人参阅,被称作“公开的内参”。2009年,官 方网站“人民网”创办了《网络舆情》的新闻网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回应,也直接体现了高层对网络舆情 的重视。各级党政领导开始积极主动地关注网络民意,标志着网络舆论对中国政治生活发生实质性影响。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2009年77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有23件、约占三成的事件因网络率先曝光 而引发公众关注。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中,社会精英起了主导作用。他们以优越的资讯优势、理论素养和分析思辨能力 成为论坛里的意见领袖,同时,草根阶层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实际上,中国网络舆论的形成 过程体现的是精英与草根的互动。2005—2006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亮点是博客兴起。2009年互动性更强 的微型博客(“微博”)崛起,形成另一个对话场。网络舆论的载体更加趋向多元,但聚合“网意”最强的要数 “论坛”形式。一部论坛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概言之,网络给中国提供了空前宽阔的意见表达平台, 人们在此训练自由思考与独立发言的习惯,也成为宣泄不满的渠道,为独立公共舆论的形成乃至公共领 域的出现作准备。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的促进。
? 28?
卢剑峰:网络参与的意义与局限 第l期 2网络参与的形式功能
中国根本制度支持公众参与政治事务。《宪法》第4l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 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 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十七大报告 中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当然,“四权”尤其是“参与权”和“表达权”真正落实需 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个方向是明确的。网络参与对行政体制创新的积极意义值得高度关注。
2.1网络参与的形式
第一,论坛建言。知名的论坛如天涯、猫扑、凯迪、铁血等是以“论坛+编辑”为形式的网站,强国论坛、 网易论坛、搜狐论坛、凤凰论坛等是作为新闻门户网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具有高参与和人气旺的 特点,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网民踊跃参与。政府背景的论坛,也改变了传统官方媒体僵硬的形 象。2008年**作客强国论坛,对其进一步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E两会”引领网络议政风潮。 强国论坛凭借品牌优势,直接把两会从人民大会堂搬到网络上。2010年蔡继明、郭松海、龚建明等全国政 协委员把20多件提案搬到了“E两会”,讨论住房保障等国家发展大计,引起了极大的共鸣。蔡继明委员 提出的《关于妥善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建议》,网民浏览2万多次,跟帖1000多条。强国论坛利用体制内 资源优势,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一个品牌。目前,强国论坛拥有40多个分论坛和微博、网摘、辩 论、掘客及220万注册用户的大型综合型社区。与强国论坛相比,天涯社区则是民间背景,1999年诞生于 海南,拥有众多的草根明星,从被跨省追捕的王帅、“被就业”的西安学子到被“钓鱼执法”的上海张晖、被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据称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涯er。2009年陕西某大学毕业生发帖自称“被 就业”,被就业现象得到社会热议,引发了社会反思高校作假和教育制度本身的诸多问题。
第二,博客评说。博客也叫网络日志(web blog),简称网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按时间索引组织网 上出版内容并不断更新出版。一度被喻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和“新闻媒体3.0版”。博客这种全新的表 达方式,给普通人以出版地位,丰富了公众参与的形式。“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博客(微博), 涉及到公共议题如医疗、教育、住房等,吸引了更多网民参与,通过互动评论而达到民意调查的目的。这些 代表委员与体制外民众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广泛地影响行政决策。精英博客与草根博客(微博)有所不同, 前者吸引网民讨论的能力更强,但在话语表达上有所保留。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博客每月更新不到一次。 其影响力比不上论坛,但也起到及时释放、传播和凝聚民意的作用。
第三,在线交流。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2010年2月28日,**在中国网与新华网演播室与网 友在线交流。**开篇就讲到:“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 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由于最高领导人鼓励网 络问政和网络参与,各级政府官员在线与网民直接交流成为我国政坛的一个新气象。有问卷调查显示.在 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25.28%的干部经常上网,41.67%的干部偶尔上网。近70%的干部有 “触网”的经历。以“省长在线”、“市长在线”等方式,政府官员与民众展开交流,通过双向互动,引导政府 决策,也促使决策层关注底层民众的诉求与利益。
第四,征集意见。广州市政府在2010年1月13日就垃圾处理向网民征集意见。国内外垃圾处理主要 是采取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垃圾堆肥三种处理方式.但三种方式中究竟哪种更适合广州的实际情况。有 没有其他更好的、可行的且符合环保标准和广州市情的处理方法?广州市政府决定开展以“广州垃圾处理 政府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公众意见网络征询活动。征询活动在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奥一网等四家网络 媒体上展开。广州市政府放下身段,态度真诚谦虚.获得了市民的理解与好评。
第五,网络投票。厦门PX事件中,政府开通了“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投票平台,厦门人在短短 一天时间内投了5.5万张反对票.支持票仅3000张。最终民意取得胜利。市政府随即停止兴建该项目。 我国网络参与正在蓬勃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方向的努力值得关注。一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努力。中 央高层对网络参与的形势具有清醒正确的认识,主动融入数字化进程,推行电子政务,扩大公民参与渠
? 29?
道,提高政府的反映能力和社会回应力。二是民间社会自下而上的努力,典型表现为中国新意见阶层的兴 起,民间社会发挥出根本的力量。民众利用网络渗入到过去由官僚、专家和官方传媒垄断的领域。中央政 府和草根阶层的积极互动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共谋”,渐次改良着各级政府决策的民主氛围。
2.2网络参与的功能
规范意义上.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行政决策的正当性。网络参与的功能之一是在行政决策目标尚未确定之前,通过网民参与 和表达以及配合其他形式,确立起以公众偏好为核心的决策目标。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 社会结构的多方位、多层次、多向度的变迁,社会利益明显分化,出现所谓的“新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 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 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群体。在一个利益多元的社会中。由行政官僚和专家垄断决策议程和决策过程已失去 合法性。“关门决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与此同时。互联网给更多数量和更大范围的人们参与政府决策 提供了技术可能,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充分使用话语权和参与权,参与到政府决策事务和监督政府决策 实施,形成网络公共领域。全新的信息传输介质,开放的信息平台,高速率的数据统计,低廉便捷的交流方 式,让参与者言论更A由、更感安全,普通民众参加到以前不可能参加的公共讨论.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 言论改变政府决策。在网络公共领域.由于较为平等和自由地参与重大议题的讨论.政府决策因此获得民 众的拥护支持。
二是制约决策权力。网络时代的“众声喧哗”本身就是对关门决策的一种抗争,消解集权决策结构.制 约决策者滥用权力。我国行政决策的制约监督机制由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 院、人民检察院、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各种人民团体、社会舆论等主体共同构成,实际上除执政党系统 和行政系统的监督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司法机关、社会舆论等监督主体的监督均存在功能 发挥不足或部分失灵的现象,存在着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监督乏力、监督失职的问题。以社会的制约监督 推动国家的制约监督,为人民群众的制约监督创造制度条件,维护和落实人民群众参与制约监督的宪法 权利,促使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良性互动。网络给予这个时代更多选择。网民已成为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的 首要群体,这是“社会制约权力”模式的新发展。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 说了一句话:对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将和物价部门一起查处,引发了举国网民的批判。周在公众 场合所吸的“天价烟”和所戴的名牌表被搬到网上,他的腐败问题亦被曝光。此案据说引发了普遍的官场 “网络恐惧”。2010年5月9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一个调查,70%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患有“网络恐惧” 症;哪一级别的干部最怕网络监督?300位党政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县处级”选项占47%。列第一 位。网络汇集了体制外大众的力量。他们的意见和批评、建议直指时弊,让传统官僚不愿接受和不能适应. 推动了政治生态悄然变革。近年来不少案例证实了这一逻辑的合理性.即以网络力量促进社会的制约监 督。以社会的力量促进国家的制约监督。
三是保护公众利益。网络参与可分为批评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两种类型。前者对一些损害全部或部 分人利益的决策、草案进行批判,后者则就一些决策的目标或方案进行理性建言。尽管有大量文献分析了 网络行为的不理性和无秩序,但是这个问题在行政决策的参与中并不突出。相反,在行政决策领域,人们 往往表现出冷漠和不关心。对于自己直接相关的决策,网民一般都积极参与。即使出现不理性的讨论.也 是对行政决策的负外部性诸如危害一些公众利益的揭露。一些重大决策,往往有精神独立和社会责任感 的知识精英的加盟,他们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上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一定程度上主 导公众舆论.他们通过网络引导捍卫社会正义和公众利益。
网络参与在行政领域的功能具有建设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托夫勒夫妇的合著《创造一 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预言说: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公共问题直接向政府发表意见或投 票表决,“半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将代替丁二业时代的代议制“间接民主”。[41这个预言将逐渐变为现实。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Bruce Gjlley教授在2004年出版著作《中国民主的未来》,认为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开
? 30?
卢剑峰:网络参与的意义与局限 第1期
放使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导中国向民主转型。作 者预计中国民主的转型可能在2010—2020年之间实现。151这是一个积极的展望,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机会是 完全可以期待和努力的。
3网络参与的规制
对中国网络参与的评价如果一味强调其正外部性而忽略其非理性等缺陷是不客观的。作为一个有待 完善的领地,网络参与的缺陷与功效一样显著。巴伯在其《强势民主》出版20周年纪念版序言中清醒地认 识到新技术的某些特征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强势民主。巴伯指出,“我认为,找到将科技融合进强势民主 的策略的办法并不取决于科技本身,而是取决于政治意愿,因为科技在狼多方面依然是肯定民主的。”嘲 3.1网络参与的缺陷
首先,应看到网络参与的简单化和浅层次问题。互联网的自由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性,为人们真实 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创造了条件,但同时网络讨论也出现情绪化、语言暴力、谩骂等无所顾忌的现象, 网络参与中存在对决策问题简单化、理想化,以至于激进化的倾向,不少参与者不提供实际证据来支持自 己的观点,而是意气之争。或者是简单的道德宣示。网络讨论的浅层次和情绪化倾向使得形成了一种“逆 淘汰”.一些有深度思考的人士就选择了退出,继续的讨论失去了任何理性基础。在网络环境中,转型期社 会心理特征与大众非理性心理交互作用,容易造成网络民意的失控和群体极化。从杭州飙车案来看,网络 舆论因一条猜疑的帖子。兴起一场要求对被告人胡斌“验明正身”的舆论追讨大战,使政府有关部门也深 感困惑。成熟理性的民众是网络参与的基础,但由于公共舆论长期在中国的缺失,公共讨论的理性不足, 使得网络这一新型媒介有难以承受之重。网络讨论需加强自律,适当引导和管理是必要的。当下应注意避 免“网络暴力”现象以及民粹主义的兴起。
其次,应看到网络参与的代表性不足。首先是省际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中西部地区的普及率较低。其次是年龄结构上年轻化,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群 体占到网民总数的68.6%。再次是学历结构上不平衡,网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低于传统媒体,网民群体继 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复次是性别结构上不平衡,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2:45.8。最后是职业结构上不 平衡,学生、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28.8%、15%、13%、10.4%。可 以得出,网民并不代表公民.网络参与并不能代表公众参与。那些网络的积极参与者往往年轻,受过较好 教育,拥有更多财富。由于经济技术能力和教育程度限制,客观存在并在扩大的“数字鸿沟”阻碍着网络参 与的公平,“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表达机会不公的问题也很严重。因此,影响广泛的重大决策以网络参 与为主要形式是令人可疑的。
由于上述主要原因.使得中国网络参与停留在决策议题上,对于决策方案等实质问题尚不能深入讨 论。也就是说,网络参与无法进入协商阶段,仅仅停留在维权式参与阶段。对上述障碍,政府有责任施以必 要管制规范,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3.2网络参与的规制
总体看来。中国对互联网的规制比较严格,从1994年到2010年连续不断出台政策法规,形成了一整 套规制网络空间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1997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2006年、2010年是网络立法活跃年份。规制分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服务提供的控制,一是对网络表达行为的控制。 2002年8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对“互联网出版”概念的解释不区分经营性和非经 营性的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 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均纳入互联网出版的主体审查范围,给网络讨论与其他表达形成了隐形的钳制。 2005年9月25日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互联网新闻”界定为“时政类新闻信息,包 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这意 味着BBS、博客也属于互联网新闻范畴,规定了网站和网民的严格责任。法律法规叠床架屋,目的是控制
? 31?
2011年1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不适当和不理性以及政治不正确的言论。管制措施上,在互联网的国际主出口设定对某些IP地址的访问 限制,网民无法直接登陆一些国外网站阅读信息和发表言论;在搜索引擎中设定关键词对网络言论进行 过滤,以达到“纯洁”网络的目的。一些地方政府对网络批评往往采取“删帖”等惯性思维,把网络意见视为 “非法表达”和“虚假表达”。政府用管理传统媒体的方式管理互联网,重管理轻权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失 败。除了管制强度、标准和限度问题之外.我国网络立法层次低,基本上是管理性的行政规章。多头立法、 部门立法乱相亟待解决。
3.3网络规制的限度
2009年5月“绿坝”风波,引发舆论普遍的质疑。规制应有什么限度?公权力与社会权利如何平衡?知 情权与言论自由如何保障?就网络参与而言i政府应保持宽容和宽松的制度环境。在行政决策领域的网络 参与,多是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批评和否定性的评论也在政府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对其管制应宽松秉持法 治精神,不宜动辄采取行政手段。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映到决策层,尽可 能实现决策层与民众的更深层的沟通。
法律规制的出发点不是扼制参与的自由与开放,更不应追究善意批评和建言者的责任。政府不仅要 实施有效的规制,也要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j以及现实的回应机制。一方面,政府应节制公权,优化服务; 另一方面,应给予互联网一定的自治空间。中国实行网络实名制似乎已成趋向。实名制有利于管制,有助 于解决无序和非理性,但可能会妨害网络的自由讨论,阻碍网民参与决策的程度。对消极方面的研判应更 充分些。
4结语
互联网给行政结构带来变革。传统的金字塔组织开始向扁平型发展,决策权开始走向分散化,决策主 体开始走向多元化.决策结构开始走向交互化,克服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限制。传统集权成为昨日黄 花。行政分权正逐渐兴盛于中国社会。网络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参与形式,显现出普通民众对公共权力的 制衡的力量,不但扩展了民主的形式,也丰富了民主的内容,网络参与有助于推动政府民主与法治进程。 **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 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国网民规模年均增长接近30%,这是个可观的速度,网络参与毕竟越来越发挥 更大的作用。关注网意,利用网络,重视民意,是时代对各级官员提出的新要求。
但是.网络参与问题不能求助于网络本身,而应从政治社会生活本身去寻找制度变革的动力。网络参 与不是一种虚拟参与,而是真实的参与。现实政治制度与公众参与要求存在着差距,公众参与的制度处于 尚待改进的状态,改进的过程不会很快完成。应对网络参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当然,网络空间也不是实 现自由权利的天堂.推动制度化建设是网络参与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在适度管制的同时应提倡强 化网络自治。建设网络参与的保障机制,公民网络参与决策的合法权益应予立法保障。
参考文献:
【1】f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3.
【2】邓正来,J.亚历山.国家与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G】.北京:中央编泽出版社,1999:421—443.
【3】钟瑛,余秀才.1998—2009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其传播特征探析【J】.新闻-q传播研究,2010(4):45—52.
[4】【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I.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96:96.
【5】Gilley Bruce.China’s Democratic Future:How It Will Happen and Where It Will kad.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4.
【6】B.Barber.Strong Democracy: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CA:University of Califomia Press,1984。
(下转第56页)
注释:
①zhuana。徐小斌.飞翔的鸟JL[DB/OLI.“徐小斌评论文集”的博客,网址:http://blog.frguo.corn/userl/zhuana/archives/2006/ 5488.html.碱/4/14.
②徐小斌.蓝毗尼城f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③zhuana,徐小斌.徐小斌创作研讨会纪要【DB/0L】.“徐小斌评论文集”的博客,网址:http://blog.frguo.com/userl/zhuana/ archives,2006/5488.html.2006/“J4,
④徐小斌.非常秋天【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⑤徐小斌.蜂后f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⑥谢冕.在过去与现实之间【A】.徐小斌.非常秋天【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Working and Perisitence in the World of Soul
——A Review of XU Xiao—bin's Novelettes
NIU Dian’’qing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In Xu xiao—bin’S novelettes,there is few depictions of the real world,but more depictions of the world of soul.There are more than 30pieces of work with females as the main characters.Their fighting against the male-dominant society
is reiterated and their struggling,the feeling of adrift and homeless are also depicted.In his novels,fantasy and reality is mixed,individul’s memory and historical records are mingled.Human beings’struggling is presented from different angles.The seence,color and lines form a cubic space—time,the writer’S working and persistence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world of soul.
Key words:persistence;review;Xu Xiao-bin;world
of soul (责任编辑:高伟云) (上接第32页)
Th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et Participation:
In the View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LU Jian-feng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Ningbo Zhejiang 315010)
Abstract:The public opinion on internet rises vigorously in China nowadays,and alway8
leads to a consensus.The netizen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8decision-making through BBS,blogger,online con蚰unication,interilet voting,internet proposal and mayor’s mailbox etc,which is the result of top-down and bottom—uD efforts.Internet participation improves the legitimacy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n transitional Deriod,thuS,to a certain content,restricts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safeguards public interests. Despite of being simplistic,superficial,and
less representative,the internet participation makes up for lack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reality in China.Therefore,both in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or political point of
view,a relaxed,tolerant system should be provided,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through
internet should be encouraged,thus optimizes the governance,and promotes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Key words:internet opinion;internet participation;internet regulation (责任编辑:顾亿天)
网络参与的意义与局限——政府决策的视域
作者:卢剑峰 , LU Jian-feng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刊名: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2011,24(1)
参考文献(6条)
1. B.Barber Strong Democracy: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1984
2. Gilley BruceChina's Democratic Future:How It Will Happen and Where It Will kad 2004
3. 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 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 1996
4. 钟瑛;余秀才 1998-2009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其传播特征探析 2010(04)
5. 邓正来;J.亚历山 国家与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1999
6. 沃尔特·李普曼;阎克文 公共舆论 20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jwlxyxb201101006.aspx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