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电极的极化现象
电极的极化现象
一、定义
在可逆电池的情况下,整个电池处于电化学平衡状态,两个电极也分别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电位是由能斯特方程决定的,是平衡的电极电位。此时,通过电极的电流为零,即电极反应的速率为零。若要使一个不为零的电流通过电极,电极电位必须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值,这个现象就称为电极的极化。
电极极化( electrode polarization) 电子导体与围岩中溶液接触时,会形成电偶层,产生电位跳跃,这个电位跳跃便称为电子导体与溶液接触时的电极电位。当有外电场作用时,相对平衡的电极电位数值将发生变化。通常把在—定电流密度作用下的电极电位与相对平衡的电极电位的差值,称为电极极化。常见的有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等。由电极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超电压。
二、 特征:
1.阴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负(阴极极化)
2.阳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正(阳极极化)
三、极化产生的原因:
内在原因:电子运动速度与电极表面反应速度不平衡。一般情况下为电子运动速度>电极反应速度。
分 析:当有电流通过时,阴极上,刚开始由于电极反应速度迟缓,使得电子流入速度>电极反应速度,造成负电荷的积累,电极电位偏离 , 负移;
偏离 ,而阳极上,使得电子流出速度>电极反应速度,造成正电荷的积累,
电位负移。
四、极化的分类
1.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是指,当水透过膜并截留盐时,在膜表面会形成一个流速非常低的边界层,边界层中的盐浓度比进水本体溶液盐浓度高,这种盐浓度在膜面增加的现象叫做浓差极化。浓差极化会使实际的产水通量和脱盐率低于理论估算值。浓差极化效应如下:
膜表面上的渗透压比本体溶液中高,从而降低NDP;
降低水通量(Qw);
增加透盐量(Qs);
增加难溶盐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并结垢。浓差极化因子(β)被定义为膜表面盐浓度(Cs)与本体溶液盐浓度(Cb)的比值。
2.电化学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称为电化学极化。其特点是;在电流流出端的电极表面积累过量的电子,即电极电位趋负值,电流流入端则相反。由电化学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活化超电压。
范文二:电极的极化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化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节 分解电压
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是电解。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的电流亦随之变化。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HCl 溶液时,使用图9.1 的线路装置,改变可变电阻,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与电流强度的关系曲线。开始时,当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增加;当电流增加到某一点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气泡逸出。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阴极 2H+(aH+)+2e →H2(g,p)
阳极 2Cl (aCl-)→Cl2(g,p)+2e
当电极上有气泡逸出时,H 2 和Cl 2 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电解过程分析:当开始加外电压时,还没有H 2 和Cl 2 生成,它们的压力几乎为零,稍稍增大外压,电极表面上产生了少量的H 2 和Cl 2,压力虽小,但却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自发地进行如下反应)
(-) H2(p)→2H+(aH+)+2e-
(+) Cl(g)+2e-→2Cl-(aCl-)
此时,电极上进行反应的方向正好与电解所进行的反应的方向相反。它产生了一个与外加电压方向相反的反电动势Eb 。由于电极上的产物扩散到溶液中了,需要通过极微小的电流使电极产物得到补充。继续增大外加电压,电极上就有H 2 和Cl 2 继续产生并向溶液中扩散,因而电流也有少许增加,相当于图9.2 中I-E 曲线上的1-2 段。此时由于pH 2 和pCl 2 不断增加,对应于外加电压的反电动势也不断增加,直至气体压力增至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电极上就开始有气泡逸出,此时反电动势Eb 达到最大值Eb , max 将不再继续增加。若继续增加外加电压只增加
溶液中的电位降(E 外-Eb ,max)=IR,从而使电流剧增,即相当于I-E 曲线中2-3 段的直线部分。将直线部分外延到I=0处所得的电压就是Eb ,max ,这是使某电解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时所必须的最外加电压,称为电解液的分解电压。从理论上讲Eb ,max 应等于原电池的E(可逆) ,但实际上Eb ,max 却大于E(可逆) 。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电解液,导线和接触点都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必须用一部分电压来克服IR 电位降,这相当于把I-R 的电触转化为热。二是由于实际电解时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电极过程所引起,即要使正离子在阴极析出,外加的阴极电势一定要比可逆电极电势更负一些,使负离子在阳极析出,外加的阳极电势一定要比可逆电势更正一些。我们把由于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可逆电极电势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实际上I-E 曲线上分解电压的位置不能确定的很精确,且I-E 曲线并没有十分确切的理论意义,所得到的分解电压也常不能重复,但它却很有实用价值。电解质的分解电压与电极反应有关。例如一些酸,碱在光滑铂电极上的分解电压都在1.7 V左右。它们的分解电压基本上和电解质的种类无关,这是因为这些酸,碱的电解产物均是H 2(阴极) 和O 2(阳极) 。它们的理论分解电压都是1.23 V ,由此可见,即使在铂电极上,H 2 和O 2都有相当大的极化作用发生。氢卤酸的电压都较1.7 V
小,而且其数值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在两电极上出现的产物是氢卤酸的分解物。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不一样,自然,分解电压也就有差异了。小结:我们把使某种电解质开始电解反应时所必须施加的最小电压,称为该电解质的分解电压。理论分解电压也称为可逆分解电压,等于可逆电池电动势。但实际工作中电解以一定速率进行,过程已不可逆。这时的分解电压E(实)>E(理) ,原因是:当电流通过时,电极有极化作用,电路有电阻。实验表明:电解不同的电解质,如果电极反应相同,分解电压基本相同。
第二节 极化作用
一、极化现象
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对水的电解,或是其它物质的电解,它们的分解电压总是大于计算得到的可逆电动势。这是因为当电流通过电极时,每个电极的平衡都受到破坏,使得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值。这种在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极化现象的出现,以及溶液中存在着一定的欧姆电位降,这些都是分解电压大于可逆电动势的原因。实际分解电压可表示为E(分解)=E(可逆)+ E(不可逆)+IR式中,E(可逆) 是指相应的原电池的电动势,即理论分解电压;IR 由于电池内溶液,导线和接触点等电阻所引起的电势降; E(不可逆) 则是由于电极极化所致, E(不可逆)= η(阴)+ η(阳) , η(阴) 和η(阳) 分别表示阴,阳极上的超电势。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电势为φ(平)(平衡电势) ,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I/S)的增加,电极的不可逆程度愈来愈大,其电势值为φ(平) 的偏差也越大,通常可用极化曲线(即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间关系的曲线) 来描述这种偏离程度。
为了明确地表示出电极极化的状况,常把某一电流密度下的φ(不可逆) 与φ(平) 之间的差值称为超电势。由于超电势的存在,在实际电解时要使正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外加于阴极的电势须更负于可逆电极;要使负离子在阳极析出,外加于阳极电势比可逆电极电势更正一些。下面我们将讨论引起电极极化的原因。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为什么会发生阳极电势升高,阴极电势降低的电极极化现象呢 这是因为当有电流I 通过电极时,发生一系列的过程,并以一定的速率进行,而每一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阻力。要克服这些阻力,相应地各需要一定的推动力,表现在电极电势上就出现这样那样的偏离。按照极化产生的不同原因,通常可简单地把极化分为两类: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将与之相应的超电势称为电化学超电势(或活化超电势) 和浓差超电势。一般说来,可将产生超电势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1)浓差超电势:在电解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在电极上发生反应而析出,结果使表面浓度与溶液体相浓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反电动势叫做浓差超电势。
(2)电化学超电势(或活化超电势):由于参加电极反应的某些粒子缺少足够的能量来完成电子的转移,因此需要提高电极电势,这部分提高的电势叫做活化超电势。它与电极反应中某一个最缓慢步骤的反应活化能有关,故有此名。
(3)电阻超电势: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电极表面或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往往形成一薄层的高电阻氧化膜或其它物质膜,从而产生表面电阻电位降,这个电位降称为电阻超电势。这种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们只讨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二、浓差极化
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若在电极—溶液界面处化学反应的速率较快,而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率较慢,则在电极表面附近有关离子的浓度将会与远离电极的本体溶液中有所不同。 现以Ag|Ag+为例进行讨论。
将两个银电极插到浓度为c 的AgNO 3 溶液中进行电解,阴极附近的Ag +沉积到电极
上去(Ag++e-→Ag),使得该处溶液中的Ag +浓度不断地降低。若本体溶液中的Ag +扩散到该处进行补充的速度赶不上沉积的速度,则在阴极附近Ag +的浓度ce 将低于本体溶液浓度c(电极附近是指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区域,在通常搅拌的情况下其厚度不大于10 -3~10 -2 cm) 。在一定的电流密度下,达稳定状态后,溶液有一定的浓度梯度,此时ce 具有一定的稳定值,就好象是电极浸入一个浓度较小的溶液中一样。此浓差极化数值与浓差大小有关,即与搅拌情况,电流密度等有关。
三、电化学极化(或活化极化)
假定溶液已搅拌得非常均匀或者已设法使浓差极化降低至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又假定溶液的内阻以及各部分的接触电阻很小,均不予考虑,则从理论上讲要使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外加的电压只需略微大于因电解而产生的原电池的电动势就行了。但是实际上有些电解池并不如此。要使这些电解池的电解顺利进行,所加的电压还必须比该电池的反电动势大才行,特别是当电极上发生气体的时候。我们把这部分能使电解顺利进行的额外电压称为电化学超电势(或称为活化超电势) 。显然,活化超电势是由于电极反应是分若干步进行的,这些步骤中可能有某一步反应速率比较缓慢,需要比较高的活化能导致的。活化超电势的大小是电极活化极化的量度。析出电势和超电势是对个别电极而言的,
φ(阳, 析出)=φ(阳, 可逆)+ η(阳)
φ(阴, 析出)=φ(阴, 可逆)- η(阴)
分解电压是对整个电解池而言:
E(分解)=φ(阳, 析出)-φ(阴, 析出)=E(可逆)+ η(阳)+ η(阴)
四、氢超电势
研究电化学极化是从研究氢超电势开始的。研究氢超电势不仅对电极过程研究的理论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实际生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电化学工业都和氢在阴极上的析出有联系,由于氢超电势的存在,直接对工业生产发生了利害关系。
例如在电解水制氢和氧时,由于超电势的存在,增加了电能的消耗。但事物都是分为二的。极谱分析法就是利用氢在汞阴极上有很高的超电势,才实现了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分析测定。又如利用氢在铅上有较高的超电势,才能实现铅蓄电池的充电。因此,我们着重讨论有关氢超电势的一些问题。
1 影响氢超电势的因素
根据对很多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氢超电势与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溶液组成,温度等有密切关系。早在1905 年,Tafel 提出了一个经验式,表示氢超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定量关系,称为Tafel 公式η=a+b㏑j
式中j 是电流密度,a ,b 是常数。其中,a 是j 等于1 A ·cm -2(10000 A ·m -2时的超电势值,它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溶液组成以及实验温度等有关。
b 的数值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来说相差不多,在常温下接近于0.050 V 。如用以10为底的对数,b≈0.116 V。意味着,j 增加10倍,η约增加0.116V 。氢超电势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于a 的数值,因此a 的数值愈大,氢超电势也愈大,其不可逆程度也愈大。如用η 为纵坐标,㏑ j 为横坐标作图,Tafel 关系是一条直线。
若j 很小时,若按Tafel 关系,η→-∞,这当然不对。因为当j→0时,电极的情况接近于可逆电极η=0。j 较低时,η与j 的关系可表示为η=ωj,ω值与金属电极的性质有关,可表示在指定条件下氢电极的不可逆程度。
2 氢超电势产生的机理
关于氢在阴极电解时的机理的研究,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例如迟缓放电理论和复合理论等。在不同的理论中也有一些共同点,如:都提出H +的放电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有
(1) H3O +从本体溶液中扩散到电极附近。
(2) H3O +从电极附近的溶液中移到电极上。
(3) H3O +在电极上放电。
(4) 吸附在电极上的H 原子化合为H 2。
(5) H2从电极上扩散到溶液内形成气泡逸出。
其中(1),(5)两步已证明不能影响反应速率,至于(2),(3),(4)三步中,哪一步最慢,意见不一致,迟缓放电理论认为第三步最慢,而复合理论认为第四步最慢,也有人认为在电极上各反应步骤的速率相近,属联合控制。在不同的金属上,氢超电势的大小不同,可设想采用不同的机理来解释。一般说来,对氢超电势较高的金属如Hg 、Zn 、Pb 、Cd 等,迟缓放电理论基本上能概括全部的实验事实。对氢超电势低的金属如Pt 、Pd(钯) 等则复合理论能解释实验事实。而对于氢超电势居中的金属如Fe 、Co 、Cu 等,则情况要复杂得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机理或理论,最后都应能得到经验的Tafel 关系式。
五、超电势的测定
测定超电势实际上就是测定在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的极化电极电势数值。超电势数值的大小和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大小密切相关。因此通常是由实验测得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势,作出极化曲线,即可求得某电极在指定电流密度下的超电势。测量电极的超电势,一般采用如图9.3 的装置。
电极1:研究电极(或待测电极)
电极2:辅助电极(一般用Pt 片)
甘汞电极:参比电极(通常将电极的支管的尖端拉成直径约1 mm 左右的毛细管,靠近研究电极表面,以减少溶液中的欧姆降IR 值) 。(参比电极应根据研究溶液的性质而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电解池中面积已知的待测电极1和辅助电极2,经一可变电阻与直流电源联成回路,为极化回路,内有电流计A 以测量回路中的电流。改变电阻可调节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从而调节通过待测电极的电流密度j 。将待测电极与电势较稳定的甘汞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接到电位差计上,组成一测量回路,采用对消法测量该电池电动势。(甘汞) 已知,测E 可算出φ1。这种控制电流密度j ,使其分别恒定在不同的数值,然后测定相应的电极电势φ的方法称为恒电流法。把测得的一系列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势画成曲线,即得极化曲线。对于电解池,因阳极是正极,阴极是负极,所以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外加电压,即分解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如图9.4(a)
E(分解)=E(可逆)+△E(不可逆)=E(可逆)+ η(阳)+ η(阴)
由图可知,电解池工作时,所通过的电流密度越大,即不可逆程度越高,超电势越大,则外加压也要增大,所消耗的电功也越多。对于原电池,控制其放电电流,同样可以在其放电过程中,分别测定两个电极的极化曲线。因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所以阴极电势高于阳极电势,随电流密度增大,由于极化作用,负极(阳极) 的电极电势比可逆电势值愈来愈大,正极(阴极) 的电极电势比可逆电势值愈来愈小,两条曲线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原电池的电动势逐渐减少,所做电功则逐渐减小。
E(不可逆)=E(可逆)- η(阳)- η(阴)
讨论: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无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极化作用的存在都是不利的。为了使电极的极化减小,必须供给电极以适当的反应物质,由于这种物质比较容易在电极上反应,可以使电极上的极化减少或限制在一定程度内,这种作用称为去极作用。这种外加的物质则叫做去极化剂。
第三节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当电解池上的外加电压由小到大逐渐变化时,其阳极电势随之逐渐升高,同时阴极电势逐渐降低。从整个电解池来说,只要外加电压加大到分解电压的数值电解反应即
(a) 电解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b) 原电池中两电池的极化曲线
开始进行;从各个电极来说,只要电极电势达到对应离子的" 析出电势" ,则电解的电极反应即开始进行。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凡是能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在阳极上放出电子的反应,都有可能电解。所以不仅利用电解法可以制备和精炼许多金属,而且还可以制备某些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不仅能控制电位以获得较为纯净的产品,而且还能使原来分步完成的反应在某一中间步骤停止,而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一、金属的析出与氢的超电势
当电解金属盐类的水溶液时,在阴极可能析出氢气或金属。究竟发生什么反应,则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平衡电极电势(热力学性质) ,还要考虑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的超电势(动力学性质) ,即看其离子析出电势的大小而定。
φ(阴,析)=φ(平)-φ(阴)
φ(阳,析)=φ(平)+φ(阴)
在实际生产中氢超电势现象十分重要。通常它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是使生产过程消耗过多的电能。例如食盐电解工业中用汞阴极进行电解,就是利用氢在汞上的超电势较高,因此在阴极上才有可能形成汞齐而不析出H 2。在此电解法中,Na + 在汞阴极上的放电电势是-1.83 V,氢在汞上的超电势为1.35 V,因此H +放电要比
Na +困难得多。Na +放电后形成的钠汞齐是金属Na 溶液在汞中所成的液态合金,
2Na(Hg)+2H2O → 2NaOH+H2+2Hg
反应产生和汞又回到电解糟中去重新使用。此法所得烧碱纯度高,适用于人造纤维工业。在金属沉积中也常遇到H 2 的超电势问题。利用氢在不同金属上的超电势,可以在阴极镀上Zn ,Cd ,Ni 等而不会有H 2 析出。
在化学电源中超电势现象也同样重要。例如,铅蓄电池充电时的
阴极反应 PbSO 4+2e-→Pb+SO42-
阳极反应 PbSO 4+2H2O→PbO2+4H+ +SO42-+2e-
这两个电极反应的电流效率都很高,也是因为H 2 和O 2 分别在这两个电极上有较大的超电势,若没有这种超电势现象,则充电过程将完全变成电解水的作用了。
一般说来,在电解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因电解池中溶液浓度的改变所引起的反电动势的改变,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外加电压不宜过大,以防止H 2 也在阴极同时析出。
二、金属离子的分离
如果溶液中含有各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析出电势,则析出电势越高的离子,越易获得电子而优先还原成金属。所以,在阴极电势逐渐由高变低的过程中,各种离子是按其对应的电极电势由高到底的次序先后析出的。各种金属析出的过电势一般都很小(电流密度较小时) ,可近似用φR 代替析出电势。
例如电解液中含有浓度各为1 mol kg -1的Ag +,Cu 2+和Cd 2+离子,则因φ (Ag)>φ (Cu)>φ (Cd),而首先析出Ag ,其次析出Cu ,最后析出Cd 。依据这一道理控制阴极电势,能够将几种金属依次分离。但是,若要分离得完全,相邻两种离子的析出电势必须相差足够的数值,一般至少要差0.2 V以上,否则分离不完全。在上述溶液中,当阴极电势达到+0.799V 时,Ag 首先开始析出。随着Ag 的析出,阴极电势逐渐下降。当阴极电势降低到第二种金属Cu 开始析出的0.337V 时,由能斯特方程可以算出,此时Ag +浓度已降至1.5×10-8 mol kg-1,
相应E(分解) 增大。而当阴极电势降至第三种金属Cd 开始析出的-0.403 V 时,Cu 2+的浓度已降至10-5 mol kg-1,可以认为已经分离得非常完全了。不难推断,当两种金属析出电势相同时,调整离子浓度或提高超电势,都可使两种金属在阴极上同时析出。电解法制造合金就是依据这一原理。
三、电解还原与氧化的应用
电解时阴极上的反应当然并不限于金属离子的析出,任何能从阴极上获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都可能在阴极上进行;同样,在阳极上也并不限于阴离子的析出或阳极的溶解,任何放出电子的氧化反应都能在阳极上进行。若溶液中含有某些离子,具有比H +较正的还原电势,则H 2 就不再逸出,而发生该种物质的还原。通常称这种物质为阴极去极化剂。同理,若要减弱因阳极上析出O 2 或Cl 2 等所引起的极化作用,则可加入还原电势较负的某种物质,使基比OH -先在阳极氧化,这种物质称为阳极去极化剂。
例如,用某种电极电解1mol kg-1 的HCl ;若在阳极区加入一些FeCl 3,则由于Fe 3+的φ(还原) 高于H +的φ(还原) ,所以Fe 3+在阴极区还原为Fe 2+,而避免了析出H 2 的极化作用;若在阳极区加一些FeCl 2,则Fe 2+在阳极氧化为Fe 3+,而避免了生成Cl 2 的极化作用。Fe 3+是直接从阴极上取得电子而还原。最简单的去极化剂是具有高低不同价态的离子例如铁和锡的离子。去极化剂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氧化还原电极,它有较恒定的电极电势,其数值取决于高价和低价离子活度的比值。
另一类去极化作用虽有H +参加,但没有H 2 析出,这些反应常是不可逆的,且实际
的电极过程也并不十分清楚。例如阴极上硝酸盐及硝基苯还原的反应。去极化剂在电化学工业中应用得很广泛。例如电镀工艺中为了使金属沉积的表面既光滑又均匀,常加入一定的去极化剂,以防止因H 2 放出而使表面有孔隙或疏松现象。
电解氧化和还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电解制备,塑料电镀,铝及其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和表面着色等。
1电解制备
例如电解食盐水制备Cl 2 和NaOH 的氯碱工业,用电解法提纯金属如电解铜,生产合金如黄铜,电解水以制备纯净的H 2 和O 2,电解法制双氧水等。有机物的电解制备在近年来也研究得很多。
电解制备的主要优点为:(1)产物比较纯净,易于提纯,用电解法进行氧化和还原时不需另外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可以减少污染。(2)适当地选择电极材料,电流密度和溶液的组成,可以扩大电解还原法的适用范围,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还可以使原来在化学方法中是一步完成的反应,控制在电解的某一中间步骤上停止,有时又可以把多步骤的化学反应在电解槽内一次完成,从而得到所要的产物。
2 塑料电镀
为了节约金属,减轻产品重量和降低成本,目前在建筑业,汽车制造业及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塑料来代替金属。电镀步骤大致为,先使各种塑料(如ABS ,尼龙,聚四氟乙烯等) 表面去油,粗化及进行各种表面活性处理,然后用化学沉积法使其表面形成很薄的导电层,再把塑料镀件置于电镀槽的阴极,镀上各种所需的金属,电镀后的塑料制品能够导电,导磁,有金属光泽和提高了焊接性能,而且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防老化能力等都有所提高。
3 铝及其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和表面着色
金属铝及其合金由于质轻,导电,导热及延展性能好,故在电子工业,机械制造和轻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铝质软不耐磨,表面氧化膜约4 m,抗蚀性能差,色泽单调,所以它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铝及其合金的电化学氧化也称阳极氧化,可以改变铝制
品的性能。方法为,把铝或其合金置于相应的电解液(硫酸,铬酸,草酸等) 中作为阳极,在特定的工作条件和外加电流的作用下,在阳极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5~20 m 的氧化膜,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60~200 m 。经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铝及其合金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有良好的耐热性,绝缘性,抗蚀性和绝热性,使得它在航天,航空,电气,电子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有关化学电源:
电能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电能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大部分的煤和石油制品作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注: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煤或油在燃烧过程中释放能量,加热蒸汽推动电机发电,它的实质是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的过程,这种过程通常是要靠火力发电厂的汽轮机和发电机来完成。另外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统称化学电池或化学电源。如收音机,手电筒,照相机上用的干电池,汽车发动机用的蓄电池,钟表上用的钮扣电池等都是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的日常用品。常见的电池类型:
锌-锰干电池:日常用的收音机,手电筒里使用的都是干电池,其电压一般为1.5 V(它为一次性电池,当电压降至0.8 V,就不能再用了) 电音量随体积大小而异(分1号,2 号,3 号,4 号,5 号等) 。
铅蓄电池:蓄电池放电到一定程度,可以利用外电源进行充电再用,这样充电放电可以反复n 百次。铅蓄电池每个单元电压为2.0 V 左右,汽车用的电瓶一般由3 个单元组成,即工作电压在6.0 V 左右。若电音量为几十至100 A ,放电时,单元电压降到1.8V ,就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充电。只要按规定及时充电,使用得当,一个电池可以充放电300 多次,否则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这种蓄电池具有电动势高,电压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原料丰富,价格便宜等优点。主要缺点是笨重,防震性差,易溢出酸雾,维护不便,携带不便等。 碱性蓄电池:日常生活中的充电电池就属此类。它的体积,电压都和干电池差不多,携带方便,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得多,使用恰当可反复充放电上千次,但价格较贵,商品电池中有镉-镍(Ni-Cd) 和(Ni-Fe)两类,由于电池的充,放电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叫碱性电池。
银-锌电池:电子手表,液晶显示的计算器或一个小型的助听器等所需电流是微安或毫安级的它们所用的电池体积很小,有" 钮扣" 电池之称。它们的电极材料是Ag 2O 2和Zn ,所以
叫银-锌电池。它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等优点。这类电池已用于宇航,火箭,潜艇等方面。
燃料电池:H 2,CH 4(甲烷气) ,C 2HSOH 等物质在O 2 中燃烧时,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这种装置叫燃料电池。
此外,锂-锰(Li-Mn)电池,锂-碘电池,钠-硫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多种高效,安全,价廉的电池都在研究之中。化学电源的研究和开发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能源工作者研究领域之一。
范文三:极化电极的定义
极化电极
在可逆电池的情况下,整个电池处于电化学平衡状态,两个电极也分别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电位是由能斯特方程决定的,是平衡的电极电位。此时,通过电极的电流为零,即电极反应的速率为零。若要使一个不为零的电流通过电极,电极电位必须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值,这个就称为极化电极。
去极化与极化电极
1. 去极化电极
在电化学测量中,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或当电极电位改变很小时所产生的电流改变很大的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分析法中的离子选择电极均为去极化电极。
2. 极化电极
在电化学测量中,电极电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或当电极电位改变很大时所产生的电流改变很小的电极。极化电极被极化时,电极电位将偏离平衡体系的电位,偏离值称为过电位。如电解、厍仑分析中的工作电极及极谱分析法中的指示电极都是极化电极。
产生极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浓差极化
可逆且快速的电极反应使电极表面液层内反应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或升高),,,>电极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反应离子浓度不一样,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产生浓差极化,,,>电极表面液层的离子浓度决定了电极的电位,此电位偏离了电极的平衡电位,偏离值称为浓差过电位。
电化学极化
电极的反应速度较慢―――>当电流密度较大时,引起电极上电荷的累积―――>产生电化学极化―――>电极的电位取决于电极上所累积的电荷,此电位偏离了电极的平衡电位,偏离值称为活化过电位。
不管是哪种极化,都使阴极的电位较平衡电位为负,使阳极的电位较平衡电位为正。
r阴极过电位 η = φ - φ (负值) cccrφ为实际电位,φ为r阳极过电位 η =φ -φ (正值) aaa
平衡电位 电池总过电位 η = φ - φ (两电极过电位绝对电位值之和) ac
范文四:电极的极化和极化曲线(Ⅰ)——电极的极化
?28?
Jun.2008
PlatingandFinishing
V01.30No.6SerialNo.183
文章编号:1001—3849(2008)06—0028—03
电极的极化和极化曲线(I)
——电极的极化
覃奇贤,
刘淑兰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中遇到的有关电极电位、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及电极的极化等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重点介绍了电极极化产生的原因,极化的分类。标准电极电位、平衡电极电位和稳定电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电极电位的测量及标度,极化曲线在电镀中的应用举例,以及在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正确选用参比极化,参比电极的制做,液体接界电位及其消除
等。
关键词:电极电位;电化学极化;电镀;极化曲线中图分类号:TQl53
文献标识码:B
PolarizationofElectrodeandPolarization
Curve(I)(t0becontinued)
?-------------------——PolarizationofElectrode
QINQi-xian,LIU
Shu—lan
引
言
1电极电位
在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经
1.1
电极与溶液界面间的电位差
常会遇到电极电位、极化及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之在电镀槽内阴极与阳极间有电流通过时,均有
间的关系等基本概念,例如电沉积合金的基本条件,
电极反应发生(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其反应速度
必须考虑合金组分的标准电极电位和阴极极化的大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界面间存在电场的作
小¨J。选择晶粒细化剂及光亮添加剂等,要考查阴用,这个电场是由界面问存在的双电层给出的,电极极电极电位(或过电位)与阴极电流密度之间的关反应的速度与双电层的电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
系¨o。研究镀层的耐蚀性要测量腐蚀电流及腐蚀迄今为止电极与溶液界面间的绝对电位差是无法测电位等等。有些电极电位的数据如水溶液中一些电
量的,也不能精确计算。因此,为了解决电化学问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旧。和几种常见参比电极的电极题,都是采用相对电位差的概念。即用参比电极与
电位H1可以从手册上查到。而绝大多数数据都是某待测电极组成原电池,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用这
靠实验测量,要使查到或测量获得的数据正确、可一数值来描述某待测电极界面间电位差的相对大
靠,能指导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小。目前国际上均采用标准氢电极作参比电极来测基本概念,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量某待测电极的相对电位差。
收稿日期:2007—10.15
作者简介:覃奇贤(1936.),男,广西武鸣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已退休)
万
方数据
2008年6月电镀与精饰1.2电极电位的概念
1)氢标电极电位氢标电极电位是一个特殊原电池的电动势,原电池中的正极是某待测电极[例如MlMz+,a(Mz+)],负极是标准氢电极[Pt,H:
(P=100kPa)IH+,a(H+)=1],该原电池的电动
势称做某待测电极的氢标电极电位,简称电极电位。
2)平衡电极电位某电极反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氢标电极电位,以E。表示。
3)标准电极电位某电极反应的氧化态活度与还原态活度均为1时的平衡电极电位,以Eo表示。
2电极的极化
2.1问题的提出
将两个可逆电极浸在装有同一种溶液的电解槽中,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两电极反应是可逆的,此时V=EA
别为阳极的平衡电极电位和阴极的平衡电极电位。当有一定电流,通过电解槽时,则V7=EA—EK+侬,式中的尺为电解液的欧姆电阻,E。和E。分别为有电流,通过时的阳极电极电位和阴极电极电位。因为Jf>0,故IR>0,则V7一定大于以.。-EK.e,若这个
差值全部是由馏引起的,则V’一(以.e.EK'e)=IR,实
际上V’的增加值超过了儡,表明,电解槽中有电流
通过时,瓯≠EA.e,E。≠E‰,即两个电极的电极电
位均偏离了平衡电极电位,而且通过电极的电流不同,E。和E。的变化也不一样,这样就引出了电极的极化这一概念。
电镀槽的槽电压V在生产中需要经常测量,它可以计算电镀生产中电能的消耗,还可以判断电镀生产是否正常。但是,槽电压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的数据,它的变化不能反映出是哪一项发生了变化。为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必须弄清每一项的变化情况。其中镀液的欧姆压降偶,,是已知的,尺可通过镀液电导率的测量得到。而阴极和阳极电极电位随,的变化必须分别进行测量,这就是下面即将讨论的电极的极化,为了消除电极面积对电极电位的影响,采用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即电流密度。2.2电极的极化
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叫电极的极化。
1)阴极极化电流通过阴极时,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即酞比E“负,叫阴极极化。
万
方数据第30卷第6期(总183期)
?29?
2)阳极极化电流通过阳极时,电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即E.比E扎正,叫阳极极化。
3)过电位当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
(E。或E。)将偏离平衡电极电位(EK.e或瓯.。),二
者之差值叫过电位,以AE表示。
AE=E—E。
阴极极化时,EKEA.e,故AE>02.3稳态极化曲线
稳态是指电极上通过的电流以及电极电位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在稳态下,测量得到的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或过电位)之间的关系曲线叫做极化曲线。图1和图2为典型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和阳极极化曲线。
图1阴极极化曲线
图2阳极极化曲线
电极过程是由几个不同的单元步骤组成的,有时还可能有平行的步骤存在。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电极过程应包括三个接续进行的步骤,以电沉积金属的阴极过程为例,三个必不可少的接续进行的步骤为:1)欲沉积的金属离子自主体溶液向阴极表面附近液层输送,即液相传质步骤;2)金属离子在阴极与溶液界面间得电子还原为金属原子,叫做电子转移步骤;3)还原的金属原子进入晶格形成金属晶2.4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
体,叫做新相生成步骤。在相同的推动力下,几个接续进行的步骤单独进行时速度大小不一样,但是,当
?30?Jun.2008
PlatingandFinishing
V01.30No.6SerialNo.183
几个步骤接续进行时,在稳态下,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由速度最慢的那个单元步骤控制,电极过程的速度由它决定,这个控制着整个电极过程速度的最慢的单元步骤就叫做速度控制步骤。
2.5
镀层,这是因为铁、钴及镍的电极反应的厶小,产生比较大的电化学极化。而与它们的厶相差几千倍的锌及铜等,若采用简单盐电镀液,则需加入添加剂,或者采用络合物电解液,以增大电化学极化,获得合格的镀层。2.5.2浓度极化
1)什么叫浓度极化浓度极化又叫做浓差极化,有些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也即是电子转移步骤的阻力很小,液相传质步骤成为控制步骤,由于液相传质困难,使得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叫浓度极化。
2)极限电流密度
某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的
电极过程,若液相传质为控制步骤时,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紧靠电极表面附近液层中反应物的浓度将逐渐减小,极限情况下降到0,此时的电流密度最大,叫做极限电流密度,以.,。表示。
在电镀工艺规范中,一般都给出阴极电流密度的上限和下限值,其中下限值是为了保证一定的沉积速度,而上限值则是为了避免金属电沉积发生浓度极化,因为浓度极化控制下得到的是疏松多孔或海绵状镀层,毫无实用价值。通常生产中采用阴极移动、机械搅拌、空气搅拌及镀液循环等措施来减小液相传质的阻力,增大允许使用的电流密度上限值。但是金属电沉积的另一个特例,即电化学方法制取金属粉末,则是要在液相传质步骤控制下进行,使电极反应在极限电流密度下进行。参考文献:
[1]覃奇贤,郭鹤桐,刘淑兰,等.电镀原理与工艺[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版社,1993.234.[2]
郭鹤桐,覃奇贤.电化学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92。325.328.[3]Dobos
D.Electrochemical
电化学极化和浓度极化1)交换电流密度
将金属M浸入含有M“离
2.5.1电化学极化
子的溶液中,在两相界面问便发生了物质的转移和电荷的转移,最后建立了物质平衡和电荷平衡,其电极电位即为平衡电极电位。此时界面间金属离子的还原速度等于金属的氧化速度,以电流密度厶表示,叫做交换电流密度。
2)电化学极化
以金属电沉积的阴极过程为
例,当对镀液进行强烈搅拌,使液相传质步骤无任何困难,将处于平衡状态下的阴极通以外电流,此时电极与镀液界面间的还原反应速度一定大于氧化反应速度,由于电子转移步骤存在着阻力,还原反应不能将外电源输送的电子全部消耗,电极表面负的剩余荷增加,使得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即产生了极化。这种由于电子转移步骤的阻力引起的电极的极化叫做电化学极化。
3)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极化的关系
交换电流密度^是描述电极处于平衡状态的参量,但是它与平衡电极电位E。不同,E。是热力学函数,而厶是动力学函数。两个E。相同的电极,其
厶可以相差几千倍。厶大的电极,当有外电流通过
时,电极反应比较容易进行,则电极电位相对于E。的移动数值小,即电化学极化小。相反,厶小的电极,当有外电流通过时,电极反应的阻力大,电极电位相对于E。的移动数值大,即电化学极化大。厶的数值可以从手册上查出,也可以实验测量。^与电极反应的本性、温度及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在电镀中,无论哪种使用场合的镀层,都要求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平整,这样的镀层只能在电化学极化比较大的条件下完成。分析一下生产中沿用多年的电镀液町以发现,只有电镀铁、钴和镍能够从不加添加剂的简单盐镀液中获得结晶细致、平整光滑的
Data[M].NewYork:Elserier
ScientificPublishingCompany,1975.250.
[4]朱元保,沈子琛,张传福,等.电化学数据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0-232.
(待续)
《实用电铸技术》
由刘仁志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电铸技术》已于2006年9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电气分社金属材料编辑部Tel:010—64982530,地址:(100029)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网上书店.'WWW.cip.tom.
E-mail:dzb@cip.corn.
万方数据
电极的极化和极化曲线(Ⅰ)——电极的极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覃奇贤, 刘淑兰, QIN Qi-xian, LIU Shu-lan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电镀与精饰
PLATING & FINISHING2008,30(6)1次
参考文献(4条)
1. 覃奇贤;郭鹤桐;刘淑兰 电镀原理与工艺 19932. 郭鹤桐;覃奇贤 电化学教程 20003. Dobos D Electrochemical Data 19754. 朱元保;沈子琛;张传福 电化学数据手册 1985
引证文献(1条)
1. 覃奇贤. 刘淑兰 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Ⅱ)(续完)[期刊论文]-电镀与精饰 2008(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js200806008.aspx
范文五:电极的极化和极化曲线_电极的极化
?28?Jun.2008 PlatingandFinishing Vol.30No.6SerialNo.183
文章编号:1001-3849(2008)06-0028-03
电极的极化和极化曲线(Ⅰ)
——电极的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