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效果理想 五种证型不孕症的治疗 门成福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心法 名医刘民叔医案一则(癥瘕) 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 清肝凉血降气汤治倒经疗效满意 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 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 黄建章针灸治疗月经过多、胆道蛔虫等 常见妇科急症(流产、急性盆腔炎等)医案摭拾 何少山女科诊治特色(月经后期、闭经、月经稀少等) 中药配合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例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 易修珍治疗经少闭经经验 易修珍治疗经少闭经经验 朱南孙治疗妇女出血病证的经验 曹继新治疗闭经的经验 刘云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经验 中医五法巧治盆腔炎 女性各型痛经的中药疗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 透红煎剂治疗产后关节痛例 通络消异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傅山治产后病方药妙用 邱志济: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 邱志济妇炎散方治疗宫颈糜烂例 陈国权妇科验案三则( 阴痒、腹痛、乳癖) 韩百灵妇科验案(肉癥、子宫内膜异位、狂证)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与子宫肌瘤 处女经闭 月闭兼温疹靥急 流产后满闷 产后温病 血闭成瘕 产后瘕 产后手足抽掣 产后下血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受妊呕吐 怀妊受温病 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的医案 朱南孙从冲任调治月经病经验谈 补泻兼施以气为先 胶艾四物汤治疗崩漏举隅 加减四物汤治疗胎盘组织遗留证 中药配合艾灸矫正胎位不正的体会 疏肝理气治漏下 刘敏如教授对产后药膳的运用 周仲瑛下肢肿胀验案马大正“疗妇科病证,经方屡起沉疴” 陈大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王三虎寒热并用治子宫肌瘤 小柴胡汤治产后发热验案 李振华辨治痛经医案 妇科名老中医治闭经经验 痛经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子宫肌瘤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卵巢肿瘤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妇科名老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妇科名老中医治不孕(育)症经验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经前期综合征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中医名师唐吉父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放环后月经失调妇科名老中医经验 妊娠剧吐的妇科名老中医经验 母儿血型不合的妇科名老中医验案 晚期产后出血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产褥期抑郁症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及外阴瘙痒妇科名老中医经验 产后腹痛的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产后关节痛名老中医治验 产后缺乳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盆腔炎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中医辩诊妇科病经验撷萃 注射鸦胆子油乳治疗卵巢囊肿 王三虎妙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 乳腺癌术后治疗重在扶正 胡思荣治乳腺增生 田淑霄疏肝健脾法治乳癖验案 有故无殒——妊娠合并症用药心得 经方四逆散治乳腺增生一例 刘寄奴中医药治痛经效佳 中医活涩并用治崩漏 生化汤治产后痔疮、卵巢囊肿及功能性出血 罗元凯理血通经汤治闭经医案 裘笑梅理气逐瘀消脂汤治子宫肌瘤 更年期综合征合并肺病验案 沈凤阁膏方治经期腹胀冷痛、咳嗽及体弱性功能偏弱验案 锡纯效方治功血经验 田淑霄中医治疗外阴瘙痒医案 国医大师王绵之治月经病验案 妇科名中医蔡小荪蒲黄使用经验 乌贼骨配茜草治疗经闭、月经过多及带下 朱南孙治疗不孕、闭经及痛经等验案 肾着汤治妇女“腰中冷” 温经活血法治流产后身痛 中医重用牡蛎治疗乳腺增生验案 经方治疗内分泌失调 冯世纶临证实录 当归补血汤美容验案隔姜灸治原发性痛经 耳穴压豆配合艾灸治原发性痛经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 标本兼顾 衷中参西,不孕症治疗刍议 止崩固漏汤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徐经世调治狐惑案 刘渡舟治疗不孕医案: 刘渡舟治疗经前呕吐案 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痛经验案 青黛散治疗妇女外阴阴道湿疮 立足脾胃止带下 当归芍药汤加减治妊娠尿潴留 李柏龄参苓白术散治疗痛经 赭石小方治疗妊娠恶阻、便秘及牙痛 中成药配伍治痛经 蔡纯臣童尿治产后恶露不行血晕 蔡纯臣童尿治产后癫狂 蔡纯臣童尿治产后子痫 产后耳鸣失语治验 腹腔镜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 例 中医辨治不孕症临床观察 送子观音” 夏桂成教授及其助孕合剂 滋养肝阴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案 调五脏安胎与逐月安 妇人腰痛当从脾治 补肾治疗青春期月经失调 魏品康从痰论治乳腺癌三步法 平胃散加减治痰湿经闭 流产与习惯性流产的防治 路志正治疗肠澼、带下兼淋医案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经期延长、带下增多、慢性盆腔炎验案 崩漏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夏桂成运用卵泡期“复阴”法治妇科病 高效方药治崩漏验案 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得 田淑霄治疗带下病验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不孕验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癥瘕病验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产后身痛案验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痛经验案 慢性妇科炎症证治四法 何若苹治疗急性乳腺炎验案 何若苹治疗崩漏验案 何若苹治疗产后手臂酸楚验案 治妊娠恶阻、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滑胎验方 补肾活血治输卵管积水 沈仲理养血化瘀消瘤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经验 乳病验方四则 滋肾阴为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固冲汤加味止崩漏 攻下法治疗妇科病 健脾祛湿治疗闭经 高社光从脾胃论治疑难病验案 治痛经方 经方治小产后不适 杨牧祥治痹证验案 通补兼施愈经漏 李敬孝教授治疗肥胖、闭经医案 四物汤加减治疗闭经、不孕症例 邓铁涛教授治闭经方临证应用则 妇科验案:痰核流注、腹痛 中药外用治疗妊娠病举隅 李丽芸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介绍 丹栀逍遥散治疗经行腹痛呕吐案 丹栀逍遥散治疗产后发热案 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 路志正教授“知常达变”辨治妇科病经验撷萃 柔肝运脾 渗湿逐瘀——孔嗣伯治疗闭经经验 李广文教授妇科经验举隅 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滑胎(习惯性流产)验案 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李祥云补肾祛瘀法治疗妇科病经验 吕英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医案 吕英治疗产后虚劳医案 补消结合法治疗子宫肌瘤 浅议复旧固本治崩漏 李光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张承烈治疗女性抑郁症经验 刘云鹏治疗不孕症经验 温阳补肾立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及阴道炎 黄连解毒汤在妇科病的应用 逍遥散加减治疗痛经 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猪蹄四物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治乳汁冰冷案 王九一老师治疗闭经经验 八珍汤治乳腺炎 中医治疗乳头溢液验案举隅 更年期功血的辨治思路 治乳痈乳疖方 秦满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经验和启示 张玉珍治疗卵巢早衰经验 梅国强白头翁止带下 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浅谈 治习惯性流产方 王光辉自拟妇科三地滋阴调冲膏 陈炳煜治疗妇科病经验 早期乳痈分期论治的体会 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治疗经行失寐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经行乳胀 柴胡桂枝汤治疗经行寒热往来 葛根加半夏汤治疗经期头颈疼痛 侯氏黑散治疗经后眉棱骨痛 乌头桂枝汤治疗经行身冷 李光荣治疗继发闭经的经验 立足肺脾肾治癃闭 裘笑梅治肝八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十枣汤治疗输卵管积水 十枣汤治疗盆腔积液 欧阳惠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孙卓君从肝肾论治崩漏 急性乳腺炎辨治 当归饮子治疗经行风疹 当归饮子治疗妊娠痒疹 当归饮子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当归饮子治疗阴痒 调理阴阳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例 韩延华治疗闭经溢乳综合征验案 生化汤治产后乳汁难出案 调理冲任治囊肿 治疗更年期功血验案 安胎用四君 卵巢早衰不孕治验解析 治经闭加远志之妙 蔡小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介绍 小柴胡汤疗月经病 韩百灵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 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治疗经行失寐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经行乳胀 柴胡桂枝汤治疗经行寒热往来 葛根加半夏汤治疗经期头颈疼痛 侯氏黑散治疗经后眉棱骨痛 乌头桂枝汤治疗经行身冷 产后缺乳用木瓜 益气健脾法安胎 治胎漏三法 中医治疗滑胎验案 瓜蒌瞿麦汤治产后泄泻 经方治疗乳溢症 带下病不宜过用寒苦 温经散寒治宫血 中药熏洗治不孕症 柴松岩治疗妇科病经验 不孕症中医治验 水道利则血管利-治功血验案 高允旺治疗脑中风并乳腺病验案 逍遥散加减治乳癖 自拟方治产妇缺乳 柴胡疏肝散治月经过少 养血祛风治产后身痛 产后乳汁量少稀薄治验 益母草疗病验方 小产血崩 治以降气法 杨牧祥化斑汤治黄褐斑 高建忠治疗糖尿病 临床活用小柴胡汤治疗痛经、带下等 马堃中医药治疗卵巢妊娠案 自拟参术止崩汤治崩漏案 青春期月经失调补肾为先 桃核承气汤治妇科病 王绵之治经行不畅验案 高建忠治疗糖尿病 临床活用小柴胡汤治疗痛经、带下等 马堃中医药治疗卵巢妊娠案 自拟参术止崩汤治崩漏案 青春期月经失调补肾为先 桃核承气汤治妇科病 王绵之治经行不畅验案 产后久咳怎么治疗?不可见咳止咳 王绵之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 王绵之教授治疗痛经经验总结 梅九如自拟消坎汤治疗急慢性盆腔炎 临证用药加减不当辨析(崩漏、带下证) 班秀文:从太阳经辨治妇科病 熊继柏高热并发斑疹案 治痛经须重视年龄、体质与情志 班秀文六经辨治妇科病 治妇科病脾胃为本 疏肝补肾安神 治更年期综合征 疏肝散结治乳核 乳痈发热案 调经治头痛 产后皮疹、胁痛医案 段亚亭治盆腔炎、卵巢早衰经验 刘奉五:温补联手治闭经 姜志芳辨治盆腔炎经验 熊继柏丹栀逍遥散治乳癖 产后崩漏 舍症从脉 半夏泻心汤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抽丝剥茧问诊辨痛经 活血化瘀可用于妇科不孕证临床初探 小建中汤化裁治疗妇科病 陈宝贵清补兼施治带下病 经方加减治疗围绝经综合征案 补肝益肾助孕汤治不孕 王云铭治疗先兆习惯性流产 痒为邪微 以通为治 益气固肾汤治习惯性流产 裴正学治疗卵巢囊肿经验 中医名家论治子宫脱垂 益气温阳治产后肢冷 裴正学毓麟珠治疗不孕症经验 崩漏、闭经验案 温经化瘀治妇人腹痛 三法为宗治乳癌 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 熊继柏瘀血阻络致经前头痛 香棱通经汤治慢性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 治崩漏当引血归经 活用四神煎治闭经 四神煎治浊瘀痹案 熊继柏治产后漏汗恶风案 从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王子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五子衍宗丸临床新用 王灿晖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许润三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初诊错辨崩漏案二则 精方简药辨治妇科病 刘启廷治产后肢冷经验 通乳良药赤小豆 孔光一治疗月经病特点探讨 孔光一治疗痛经的思路 孔光一治疗继发性不孕验案 平遥王氏妇科养阴血防治产后病 雷昌林治疗产后四肢发热麻木案 陆德铭治疗口腔粘膜糜烂 经期呕吐腹泻治验 活用甘麦大枣汤治妇科病 王金亮治疗月经失调医案 钟一棠治疗不孕症经验浅析 温经汤治不孕验案 柴嵩岩论治高催乳素血症 柴嵩岩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炳凡妇科学术经验提要勾玄 安冲止呕汤治妊娠恶阻 产后汗出不止中医医案 赵绍琴治温病应用宣透法 脾肾双补治崩漏 山楂瓜子饮治排卵期腹痛 王少峰治疗崩漏经验 易修珍经验方固气利湿汤治疗带下、淋证 调经养血和中祛狐惑 成肇仁抑木扶土愈胁痛验案 腹腔包块治验 疏肝脾 调冲任 通闭经 桂枝紫鹿汤治疗少女痛经 什么是阴吹?补中益气汤治习惯性流产、阴吹 张达旭治疗崩漏经验 肾虚血热型更年期崩中证治心得
范文二:中医妇科名家验方精选
中医妇科名家验方精选(转载)
一、治月经不调(柴芍调经汤,朱南孙拟方)
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白茅根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香附、地榆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餐前及晚餐后1小时温服。
二、治闭经(三紫调经汤,姚寓晨拟方)
紫石英、紫丹参、紫参各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麦30克,合欢花(后下)10克,柏子仁、广郁金、生卷柏各12克。紫石英先煎30分钟,加入诸药(琥珀末除外)。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2次吞服。每日1剂。
三、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加味二仙汤,四川省万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郑惠伯拟方) 仙茅、巴戟天各12克,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当归、知母、五味子、覆盆子各10克,黄柏6克。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四、治痛经(化膜汤,朱南孙拟方)
血竭末(另吞)、参三七末(另吞)各3克,生蒲黄(包煎)15克,五灵脂10克,生山楂、赤芍各9克,刘寄奴12克,熟军炭、炮姜各4.5克。水煎服。每次月经前服7~10剂。一般3~6个月痛经缓解,内膜破碎脱落而愈。本方适用于膜样痛经。
五、治不孕症(调肝种子汤,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祝谌予拟方)
广木香、当归各10克,柴胡、香附各3克,紫河车、羌活、益母草、白芍各9克。水煎服。月经后第10~15天服4~6剂。
六、治子宫肌瘤(理气逐瘀消脂汤,裘笑梅拟方)
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川芎、炙甘草各3克,桔红、姜半夏、炒枳壳、莪术各6克,失笑散(包)、白花蛇舌草各12克,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七、治更年期综合征(清心平肝汤,裘笑梅拟方)
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参、枣仁各9克,龙骨15克。水煎服,分早晚温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八、治习惯性流产(固胎汤,刘云鹏拟方)
党参、炒白术、熟地各30克,炒扁豆、山茱萸、炒杜仲、续断、枸杞子各9克,山药、桑寄生各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分2~3次温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须超过以往流产天数半个月。
妇科杂病经验方
l.乳腺增生组方:
药用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30克,当归、瓜蒌、丹参(后下)、夏枯草各15克,赤芍、山茨菇、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2克,柴胡、玄胡(研冲)各9克。病程较长加王不留行、牛膝、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土鳖虫、水蛭;硬结难消加皂角刺、桃仁、浙贝
母、玄参。服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服。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3周为1个疗程,至疼痛及肿块消失。
2.子宫肌瘤组方:
益母草、生牡蛎(先煎)各30克,山茨菇、当归、穿山甲(先煎)、丹参(后下)各15克,赤芍、地鳖虫各12克,三棱、莪术、僵蚕、桃仁(打)、川芎、红花各9克。出血量多加三七、小蓟炭、莲房炭;肿块坚硬加地龙、皂角刺、夏枯草;反复发作加生地、丹皮、玄参;包块难消加全蝎、水蛭、蜈蚣。服法:每天l剂,水煎分4次服。月经期停服。2个月为1个疗程,至肿块消失。戒房事,忌辛辣饮食。孕妇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服本方。
3.卵巢囊肿方药:
生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各30克,丹参(后下)、炮山甲(先煎)、牛膝各15~30克,当归、赤芍各10~15克,三棱、莪术各9~12克,桃仁、川芎、红花各6~10克。病程日久加海藻,昆布;包块消之不快加地龙、土鳖虫、水蛭;服法: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月经期停服。30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注意:治疗期间应节房事,忌生冷、香燥、酒类、辛辣饮食。孕妇、月经过多及有出血倾向和年老体弱者禁服用本方。
名医名方 柴青乳癖方
杨秉秀
杨秉秀,女,1936年3月生,湖南邵东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1993年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多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约20篇,参编著作一部。
组成 柴胡10克,青皮10克,赤芍15克,全瓜蒌10克,王不留行10克,紫丹参15克,枳壳10克,橘核15克,蒲公英15克,橘叶7~9克(鲜者为佳)。
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消癖。
主治 乳腺小叶增生(乳癖)。对初起实证者疗效较佳,
服法 每日一剂,常规水煎2次,分2次服,半月为一疗程。
方解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故西医治疗是以调节卵巢功能为主,但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中医没有乳腺小叶增生之病名,但因在乳房部位可触到痞块,故名“乳癖”。其病因病机与忧思郁怒等情志密切有关。当今中年妇女由于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社会活动多,因而精神紧张,思想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急躁、忧虑、不安等情绪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气血不畅,脉络阻滞,形成痞块,发为乳癖。方中以柴胡、青皮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消癖为君。王不留行、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为臣,配蒲公英、橘核,清热解毒,消炎散结,加强活血化瘀和消癖功效。枳壳、瓜蒌行气化痰,消积为佐。用芳香气味较浓的鲜橘叶为使,可引诸药入经,使气血通顺调。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癖之功效。
加减 乳头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肝经郁热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楝子8克,延胡索10克,清肝热,解郁止痛;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健脾益气;溢乳者,加炒麦芽50克,山
楂10克,薏苡仁15克,消乳汁;有乳头溢血者,加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地榆15克,凉血止血;冲任亏虚者,加鹿角霜15克,山药15,补骨脂10克补益冲任。痛经良方——温经止痛汤
组成:当归30克,川芎、酒白芍各12克,乌药、香附子、元胡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加减:寒凝胞宫,少腹冷痛较甚者加小茴香、九香虫各10克;伴四肢肿胀者加泽兰叶15克。茯苓12克;饮食呆滞者加麦芽、山楂各15克,砂仁8克;瘀阻较甚、少腹刺痛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各1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取药汁。如法煎煮2次。合并药液分2~3次温服。于每月月经前服3~4剂,连服3个月期周期。
适用于功能性痛经,症见经前数日及行经期少腹冰冷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得温痛减,经期后延,经行块多不畅,至经行过半则痛渐缓,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等症。
按语:温经汤针对寒凝、气滞、血瘀的病机而设,故药用当归、川芎活血行气,散瘀通经;白芍“除血痹”(《本经》),柔肝缓急;乌药温通行气散寒,解凝止痛;肉桂温经散寒,通阴解凝;元胡、香附行气活血定痛;炙甘草补中和药。诸药合之,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俾寒散、气行、血活,经行通畅,则其痛自愈。服药期间及经期勿淋雨涉水,坐卧湿地,并应舒情志,解郁怒,适寒温,忌食生冷厚味,生痰恋湿之品。
名医名方 吴氏通管汤
吴熙
吴熙,男,1940年10月生,福建省厦门市人。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院长、书记,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幼承庭训,擅长诊治妇科疑难症,特别对不孕症治疗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主编、副主编41部1800万字医书,其中3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图书奖一、二、三等奖。38项(篇)科研和学术论文获奖。
组成 莪术15 克,丹参15 克,细辛2 克,大黄15 克,炮山甲15 克,水蛭15克,当归15 克,桃仁10 克,三棱10 克,红花10 克,甘草5 克。
功效 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瘀祛生新。
主治 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
用法 上药每个月周期用药10剂,于月经后5天开始用药,每日1剂,用水煎3次,将3次药汁合并,取100ml药液趁温保留灌肠,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余下药液,1日2次分服,10天为1疗程。每剂药3煎后药渣,用布包热敷下腹部,冷却时蒸热再敷,每日上、下午各敷1次,每次40~50分钟。
可于宫腔干净后3~5日,用宫腔导管缓慢地宫腔注入药液,首次量不得超过10ml,速度1ml/分钟,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方解 本疗法中“吴氏通管汤”具有抗菌,破血逐瘀之功效。方中莪术、三棱、桃仁、红花行血破瘀,攻逐积滞;丹参活血祛瘀,扩张血管;细辛散寒,止痛,抗菌;大黄抗菌泻下;炮山甲散瘀通络,消肿排脓;水蛭破血逐瘀,抗凝,扩血管,促吸收;当归补血行血;甘草调和诸药。
中药灌肠利于盆腔组织吸收,提高盆腔组织药物浓度,增强疗效。药渣外敷起到热敷的物理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有利于药物的热蒸气离子透入。
宫腔缓慢加压注入药液,对粘连的输卵管起到扩张作用,有利于粘连的解除,使管腔复通。加之药物作用,功效更显著。
加减 若气滞血瘀,寒邪凝滞,痰湿阻滞,拟活血为主,调经种子,用官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元胡、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若发现输卵管粘连或炎症,酌加牛角丝(水牛角切丝)、人字草、牛膝。若出现白带多,色浓,味臭,酌加白冠花、白果仁、银花、紫花地丁。若遇宫冷不孕者配以附子、肉桂、紫石英。
治子宫肌瘤方
理气逐瘀消脂汤
【来源】裘笑梅,《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元参、浙贝母、炒川续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包煎)、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理气消脂。
【方解】子宫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巢氏病源》说:“癥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了。”本方是为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故方用橘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参、浙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瘀,消癥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全方活血祛瘀、理气化痰、消癥止痛。俾气顺痰化、瘀祛癥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蔡小荪治疗崩漏验方
上海蔡氏妇科传至吾师蔡小荪已七代,先生悬壶执业60载,学验俱丰,善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崩漏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蔡师指出:崩漏必须详审病机,首辨阴阳,即阴崩与阳崩之别。“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执简驭繁可概括为:凡出血色质赤紫粘稠的属阳崩,用养阴止崩汤;经色暗淡稀薄的属阴崩,用温阳止崩汤;经行量多色暗有块属血瘀崩漏,治疗上用化瘀生新法,宜化瘀止崩汤为主。总之崩漏的病因众多,病情错综复杂,蔡师主张“求因为主,止血为辅”,止血不留瘀,崩则不专止涩,用药深谙药性,崩漏止后,经水甫净,气血大亏,急需补气血,增加营养的调理,使气血旺盛则循环而行,崩漏自愈。
养阴止崩汤
组成:生地12g,炙龟版10g,煅牡蛎30g,丹皮炭10g,旱莲草20g,熟女贞20g,白芍12g,潞党参12g,黑芥穗10g,生蒲黄15g(包煎)。
功能:育肾滋阴,清热止崩。
主治:阳崩症。经量过多如注,色鲜无块,或淋漓日久,颧红潮热,咽干口燥,腰酸头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方解:生地、龟版益肾滋阴,凉血清热;白芍、牡蛎酸收固涩,以收下焦相火;丹皮、蒲黄清热凉血,祛瘀生新,以防热盛煎熬,血稠成瘀;旱莲草、熟女贞补益肝肾,滋阴止血;配潞党参益气培元,此所谓“常泄者虑其气脱”。血虚易生风,风盛热更炽,配黑芥穗宣散肝经之气,又祛血中之风,祛风即能止血。
名医治闭经验方
1 养血补肾助阳饮(裘笑梅)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5克,白芍9克,熟地30克,菟丝子9克,肉苁蓉9克,巴戟天9克,淫羊藿12克,仙茅9克,鹿角胶16克(烊冲),阿胶12克(烊冲),紫河车粉3克(分吞)。」 功效:补督脉,壮元阳,养血液,生精髓。
主治:闭经属产后脱血,肾阳虚损者;或席汉综合征。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停闭。头晕耳呜,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清薄。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方解:用四物除川芎,加入丹参,以养血活血调经;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使任脉通,督脉固;合淫羊藿、仙茅补阳温肾,入命门以强精;鹿角胶性温纯阳,填髓生精;阿胶和血补阴;加人紫河车粉以充盈血海。如是则肾气足,胞宫暖,气血调,冲任养,每收良效。
2鹿角霜饮(许润三)
组成:鹿角霜20克,白术20克,生黄芪2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半夏 10克,枳壳 20克,昆布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功效:温阳,利水,通经。
主治:闭经属肾虚痰湿者。症见经闭时间较久,形体肥胖,或有浮肿,胸胁满闷,恶心疾多,神疲倦怠,性欲淡漠,脉象沉弱,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方解:鹿角霜饮所治闭经属寒邪客于冲任,或素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滞冲任而引起者。本方中鹿角霜、白术,温肾健脾以运水湿;当归、黄芪补气血之虚;香附、枳壳、半夏、益母草理气活血利水,共奏温阳利水通经之效。
加减:临床应随证加减:于月经10~15天,桂枝10克,桃仁10克;若服药后感觉头晕,可将鹿角霜改10克
3瓜石汤(刘奉五)
组成: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参9克,麦冬9克,生地12克,巨麦12克,车前子9克,益母草12克,马尾连5克,牛膝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
主治:闭经属阴虚胃热者;或血涸经闭。症见月经量少渐致停闭,伴心烦急躁,口干舌燥,口渴欲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夜寐多梦,或消谷善饥。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解:古人曾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隔散)治疗本病。原方由当归、生地、白芍、大黄、元明粉、甘草、连翘、栀子所组成。在临床实践中,刘氏观察到多数病人,虽有上述症状,而大便不一定干燥。而且本病又系慢性病,非数剂药能以收功。如若长期服用三合汤,因其中有大黄、元明粉等苦寒泻下之品,更易耗伤津液。而本方瓜蒌,石斛以为主药,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滋阴除热,合用共奏宽胸润肠,利气和胃之效。另加玄参、麦冬养阴增液。因本病源于阴虚血燥,故在四物汤中去掉较为温燥的当归、川芎,用生地滋阴生血;巨麦、车前子活血通经;益母草偏寒,通经
活血之中又能生津液;马尾连(或栀子)清胃热,热去则津液能以自生;牛膝引血下行,以期经行血至之目的。总之,全方以滋液清热,宽胸和胃之力,而达到活血通经的目的。由于
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在临床应用时若见大便燥结,也可先用三合汤,待阳明燥实已解,仍可改用本方作为后续治疗。
加减:若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以通腑泻热;里实燥热解除后,可加当归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泽兰10克以活血通经。
4通经散(徐志华)
组成:当归10克 赤芍10克川芎5克红花10克 桃仁10g 炮山甲 10克乌药10克 刘寄奴10克 牛膝10克肉桂3克三棱10克文术10克 丹参12克
功用:理气活血,逐瘀通经。
主治:闭经属气滞血瘀者。症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表现为骤然停闭,伴情志抑郁易怒.胁痛或少腹胀痛拒按。舌黯或有瘀斑,苔正常或薄黄,脉弦或紧。_
方解: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专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及瘀血积聚而成疤痕等证,方中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活血海经;刘寄奴、三棱、文术、穿山甲、牛膝破血祛瘀消徵散结;乌药调气疏肝;肉桂温经散寒活血。以上诸药共奏活血祛瘀、调经的功效。有热象去肉桂加丹皮,久瘀加地鳖虫。蔡小荪: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香附9克 元胡9克丹参9克红花4.5克白芍9克水煎服。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膜异位症等,否则效果不显。
[辨证方]
1、寒 证
韩百灵:温肾扶阳汤,治胞中虚寒型痛经,妇女经期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色清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尿频,白带下注,面色淡白,舌质淡润,脉象沉缓无力。人参9克山药9克熟地9克山萸肉6克 吴茱萸6克 菟丝子9克 肉桂6克 附子6克 补骨脂9克 白术9克《百灵妇科》
颜德馨:治疗之法,以通为主,多用温经逐寒,祛瘀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独擅胜场,每于经前投此,多应手而效。曾以治痛经达十余年缠绵不愈者,或痛甚则厥,或剧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顽固病例,亦有殊效。
小茴香7粒(炒) 干姜0.6克(炒) 元胡3克 没药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生)灵脂6克(炒)水煎服。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5~7剂,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即获痊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陈泽霖:临床所见以寒凝血瘀为多见,治宜温通为主。我曾以下方为主加减治愈了不少痛经病人。肉桂3~9克 小茴香6克制香附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赤白芍各15克 青陈皮各9克 阿胶9克 艾叶9克 益母草30克 乳没各4.5克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2、热 证
傅山: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方用宣郁通经汤。白芍15克(酒炒) 当归15克(酒洗)丹皮15克山栀子9克(炒) 白芥子6克(炒研) 柴胡3克 香附3克(酒炒) 川郁金3克(醋炒) 黄芩3克(酒炒)生甘草3克水煎,连服4剂,下月断不先腹疼而后行经矣。此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傅青主女科》卷上
3、虚 证
卓雨农:肾虚肝郁的,经来色淡而少,经后腹痛腰酸,肢软无力,益肾调经汤主之。
杜仲 续断 熟地各9克 当归6克 白芍(炒)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乌药各9克水煎服。
《中医妇科治疗学》
朱承汉:经行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舒适,经水色淡质清,面色苍白,精神萎弱。炒党参12克 炒白术9克全当归9克东白芍9克炒川芎4.5克 炙甘草4.5克 大熟地12克 茺蔚子9克 制香附9克
《中医妇科》
4、实 证
刘赤选:妇女月经将来一两小时,因子宫后屈,瘀滞经血,阻其排出,以致小腹发生疼痛,必候经水排出一两天内,才能逐渐缓解,宜用失笑散合逍遥散,在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每天服1剂,连服3~6剂可经通痛除,照法再服3~6月,可以根治。蒲黄6克五灵脂12克当归9克白芍12克 柴胡9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4.5克
《名老中医医话》
卓雨农:瘀血阻滞的,经来腹痛如刺,量少色紫有块,排出则痛减,加味失笑散主之。蒲黄 五灵脂各6克 延胡 丹皮各9克桃仁6克香附9克台乌6克,水煎服。疼痛引及少腹两侧痛剧者,加姜黄6克、乳香6克;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
《中医妇科治疗学》
冉小峰:乳胀散,治月经前乳房胀满。当归9克 红花9克 白术6克王不留行9克橘叶9克陈皮3克,上6味,研为粗末,以水2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150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李维芳:痛经一号方系青岛已故名老中医傅乃杰所传,余用于临床20余年,收效甚为满意。丹参30克 乌药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桃仁10克 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月经前服。有热者,方中丹参改为丹皮10克。
《千家妙方》下册
[食疗方]
陈修园:猪肚胡椒汤,治妇人经寒,往来时有痛。猪肚1个,洗净,入胡椒24克,装入肚内,炖烂食。(寒证)
《医学从众录》卷八
朱承汉:治疗痛经简便方。(寒证)
鲜姜 红糖各15克 焦山楂12克水煎服。.肝肾不足证
主证:年逾十八月经未至,或初潮较迟,或经来延后量少、色淡、质稀,渐至经闭;腰膝酸软,或足跟痛,头晕耳鸣,消瘦乏力,婚久不孕,目眶黑晕,或面部有色素沉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尺弱;子宫发育不良,生殖器幼稚或卵巢无排卵功能。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加减归肾汤(临床验方)。
菟丝子18g,枸杞子15g,熟地15g,山萸肉12g,淮山药15g,制首乌15g,紫河车9g(研吞),党参12g,当归12g,鸡血藤15g,阿胶9g(烊冲),肉苁蓉12g,茺蔚子10g。
加减:若合并肝气郁结,症见情志抑郁、胸闷胁痛、时欲叹息、脉沉细弦者,宜上方去山萸肉、鸡血藤,加柴胡6g、制香附10g、杭白芍12g、八月扎12g、玫瑰花6g等,以益肾疏肝调冲;合并血瘀,小腹胀痛拒按、舌淡黯有瘀点、脉沉细涩者,加红花6g、牛膝12g、三棱10g、莪术10g等,以益肾化瘀调冲;合并瘀阻,形体肥胖、带下粘稠、身重倦怠、舌淡胖有齿痕者,加苍术10g、香附10g、法夏10g、陈皮6g、胆南星6g等,以益肾导痰调冲;子宫偏小者,加川断15g、紫石英18g(先煎)、鹿角片12g(先煎),以助长子宫发育。
服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下同。
2.肾阳虚证
主证:经水超龄未潮或月经延后,经量过少,经色淡红,质清稀,经水渐闭;畏寒肢冷,腰背酸痛,精神萎靡,发脱枯悴,性欲减退,或不孕,或面肢浮肿,尿频或夜尿,或五更泄泻,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子宫偏小,生殖器幼稚或萎缩,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雌激素水平低下,血FSH、LH及皮质醇或尿17-羟、17-酮类固醇偏低,无排卵表现。
治法:温肾助阳调经。
方药:加减右归汤(临床验方)。
熟地15g(或砂仁细拌),炒山药15g,山萸肉9g,枸杞子12g,菟丝子15g,鹿角片12g(先煎),淡附片4.5g(先煎),肉桂3g(后下),仙灵脾15g,仙茅12g,巴戟肉12g,覆盆子12g,茺蔚子10g,炒当归12g。
加减:伴脾虚便溏者,去炒当归,加炒白术12g、炒党参15g、茯苓10g、广木香6g(后下);面浮足肿者,加黄芪18g、防己12g、胡芦巴12g;腹胀气滞者,加青、陈皮各6g、枳壳10g、乌药10g;性欲低下者,加阳起石18g(先煎)、石楠叶12g、海马3g(研吞)。
3.肾阴虚证
主证:闭经较久,或月经延后,经血量少、色鲜红而至经闭;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足跟痛,咽干盗汗,溲赤便干,舌红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或带弦;子宫或略小,雌激素水平可偏高,稀发或无排卵。
治法:滋肾养阴调经。
方药:加减左归汤(临床验方)。
生熟地各15g,淮山药12g,山萸肉9g,枸杞子15g,菟丝子9g,何首乌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炙龟板15g(先煎),茺蔚子10g,生甘草6g。
加减:若肾虚肝火旺,伴烦躁易怒者,去菟丝子,酌加知母10g、黄柏10g、白蒺藜12g、夏枯花12g、石决明30g(先煎)等清肝平肝之品;肾虚心火旺,伴心中烦热、夜寐梦扰者,酌加黄连5g(后下)、黄芩10g、栀子12g、莲子心12g、大黄10g(后下)等清泻心火之品;若肾水不足、心肾不交,伴心悸怔仲、虚烦、健忘或易惊者,酌加天麦冬各10g、五味子6g、柏子仁12g、酸枣仁15g、丹参25g、夜交藤20g等宁心安神之品。
4.肾阴肾阳两虚证
主证:兼具肾阴虚及肾阳虚两组症状。
治法:滋肾温阳,阴阳并补,调理冲任。
方药:二仙汤(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加减。
仙茅12g,仙灵脾12g,当归10g,巴戟肉9g,菟丝子15g,炙龟板15g(先煎),杞子12g,女贞子15g,制首乌15g,茺蔚子9g。
加减:若偏阴虚者重用滋阴之品,阴虚火旺者则加知母10g、黄柏(盐水炒)10g等以滋 阴泻火;偏阳虚者重用助阳之品。
5.气血虚弱证
主证:月经量减少,经色淡、质稀薄,经期逐渐后延继而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嗜卧,气短懒言,或食欲不振,头晕眼花或心悸怔仲,失眠多梦,毛发不泽易脱落,肌肤不润甚或甲错,唇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10g(另调),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远志6g,陈皮1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5g,桂心3g,炙甘草1Og,五味子10g。
加减:若心悸怔忡者,加生脉散10g、石菖蒲10g以养心安神;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闭经,症见气血虚弱,终致肾气衰惫,可予上方加仙茅10g、仙灵脾12g、鹿角胶10g(烊冲)、紫河车6g(研吞)以填补精血;若因虫疾所致闭经,当先治虫,继以键脾和胃,补气养血而治经闭。
6.阴虚血燥证
主证:月经后期量少,经色鲜红,继而闭经;形体瘦削,潮热或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盗汗,或有骨蒸劳热,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加味。
秦艽10g,鳖甲12g(先煎),银柴胡10g,地骨皮10g,知母10g,青蒿10g,乌梅10g,当归10g,生地10g,玄参10g,枸杞子12g,菟丝子15g。
加减:若阴虚肺燥咳嗽不已者,加川贝10g、麦冬10g以滋阴润肺;唾血者,加阿胶10g(烊冲)、白茅根10g、百合10g、白及10g以润肺止血;若为痨瘵(确诊为肺结核)所致则又须抗痨(抗结核)治疗;若阴中干涩灼热者,配合外洗方:大黄10g、青蒿10g、玄参10g、桃仁10g、甘草6g煎水坐浴。
7.气滞血瘀证
主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暗,渐至闭经或表现为骤然停闭;情志抑郁易怒,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舌黯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紧。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15g,赤芍15g,牛膝15g,桔梗6g,柴胡10g,枳壳15g,甘草10g。
加减:若胸胁乳胀痛明显而伴有结块者,加青皮6g、橘叶10g、路路通、炮山甲10g(先煎)以理气散结;若气郁化火,见心烦口苦、胸胁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者,加黄芩10g、栀子10g以清肝泻火;若肝郁脾虚,纳少便溏者,去桃仁、熟地,加白术10g、茯苓10g以健脾化湿。
8.痰湿阻滞证
主证: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烷满闷,或呕恶痰多,神疲体倦,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除湿,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合佛手散(《普济本事方》)。
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10g,苍术10g,香附1Og,胆南星6g,枳壳12g,生姜5片,神曲12g,当归12g,川芎10g。
加减:若呕恶、脘闷者,加厚朴10g、竹茹10g以宽胸和胃止呕;若痰湿化热,苔黄腻者,加黄连6g(后下)、黄芩10g、麦芽10g以清化湿热;若合并肾虚(临床以肾虚痰狙闭经为多)者,宜益肾导痰调冲,可予上方加仙灵脾12g、巴戟肉10g、五子衍宗丸18g(分吞)以补肾益冲。
若可扪及两侧增大的卵巢伴多毛症而确诊为多囊卵巢病者,应参照多囊卵巢综合征节处理。若发现与内有徵积(脑垂体肿瘤等病变)有关,除辅以中药化瘀消瘤之品外,还应配合手术或放射疗法等。
9.寒湿凝滞证
主证:月经骤然停止,数月不行;小腹胀痛,四肢不温,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骨节酸痛,或有经、产感受风寒病史;舌淡、苔白腻,脉细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逐瘀通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减。
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桂枝6g,吴茱萸5g,莪术10g,牛膝10g,党参12g,鸡血藤15g,苡仁15g,甘草6g。
加减:若小腹冷痛明显者,加小茴香68、艾叶10g以暖宫散寒止痛;骨节酸痛明显者,加北细辛3g、防风6g、羌活6g以温经祛风化湿;大便溏泄者,去当归,加苍、白术各10g、茯苓10g、六神曲10g以健脾利湿止泄。
若合并肾阳虚即肾虚宫寒之证(较单纯寒湿凝滞证多见),则宜温肾散寒、暖宫调冲,可选方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叶5g,制香附10g,当归10g,焦白芍10g,川芎5g,炙黄芪15g,川断12g,熟地12g,肉桂3g(后下),吴茱萸3g。加紫石英30g(先煎)、蛇床子12g、仙灵脾12g、锁阳12g等,此为临床治疗肾虚宫寒闭经不孕的常用有效验方。
(二)验方、单方
1.四二五合方(《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熟地、牛膝、仙灵脾各12g,枸杞子15g,当归、白芍、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仙茅各9g,川芎3g。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适应证:血虚肾亏所引起的闭经或席汉氏综合征。
2.瓜石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瓜蒌15g,石斛、生地、瞿麦、牛膝、益母草各12g,玄参、麦冬、车前子各9g,马尾连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适应证:阴虚胃热引起的血涸闭经。
3.益肾解郁汤(程泾《月经失调与中医周期疗法》)
处方:熟地、鹿角片、仙灵脾、川断、八月扎各12g,怀山药、杞子、菟丝子各15g,当归、白芍、制香附、茺蔚子各9g,柴胡6g,玫瑰花3g。
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适应证:肾虚肝郁型的闭经、不孕症。
4.山楂内金散(经验方)
处方:生山楂60g,生鸡内金30g,刘寄奴15g。
服法:生山楂去核干燥研粉,生鸡内金干燥研粉,二药混合,刘寄奴煎汤加红糖适量,每次送服药粉15g,每日3次。
适应证:气滞血瘀型闭经。
5.酒军饮:川大黄末9g,黄酒125ml。大黄末用黄酒送下,服后在屋内行走1-2小时,轻者3剂,重着5剂。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血瘀型闭经,尤适于室女阻闭,午后发热。(《妇科病中医治疗法》)
6.蚕砂酒:蚕砂30g,黄酒500g。酒煎蚕砂去渣,装瓶内,每次服1杯,每日3次,宜常服,用于各型经闭。(《验方精选》)
7.通经蛋:用孕妇尿泡鸡蛋。以鲜蛋敲裂缝,用3月孕以上孕妇尿泡48小时后取出洗净。冷水用文火煎熟,每日吃一个,10-12天为一疗程。(《哈尔滨中医》1962;203(5):161)
8.鸡血藤、棉花根各30g,水煎服。治疗气血虚弱型闭经。(《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
9.川朴30g,桃仁18g,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具有理气活血,化瘀通经之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型妇女。(《妇科精华》)
10.鲜土牛膝30-60g,或加马鞭草的鲜全草30g,水煎,调酒服,治疗血滞经闭。(《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
11.丹参60g和红糖煎水服,日1次,具有活血养血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型经闭。(《中国民间小单方》)
12.当归10g,益母草30g,水煎服。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用于血虚瘀哩型经闭。(《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三)中成药
1.归肾丸:功能滋阴补肾,益精养血。用于肾亏血虚型。水蜜丸。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右归丸:功能温肾壮阳,调补冲任。用于肾阳衰惫型。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3次,饭前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3.左归丸:功能滋补肾阴,调养冲任。用于肾阴亏损型。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4.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型。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坤灵丸:功能益肾填精,养血益气。用于肝肾不足型;糖衣丸。每付15粒。口服。每次1付,每日2次。
6.女宝:功能补肾化瘀调经。用于肝肾不足型。胶囊剂。每粒0.3g,每瓶30粒。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7.妇科金丸:功能补益肝肾,养血调经。用于肝肾不足型。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
8.八珍益母丸:功能补益气血调经。用于气血两亏型。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3次。
9.女金丹:功能养血益气调经。用于气血两亏或寒凝胞宫型。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姜汤或温黄酒送下。
10.鸟鸡白凤丸:功能峻补气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亏虚型。蜜丸。每丸重9g。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11.当归浸膏片(丸):功能补血和血调经。用于阴虚血燥型。每次4-6片(或每次10-20粒),每日3次。
12.定坤丹(丸):功能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气虚血亏,肝郁不舒型。大蜜丸。每丸12g。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13.调经活血片:功能舒肝解郁,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型。片剂。每片0.35g。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小腹冷痛者,用姜汤送服。
14.通经甘露丸: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用于血瘀型。水丸。每次6-10g,每日2次。 山东省聊城市张道才中医诊所电话06358440567
范文三:中医妇科名家罗元恺临证精华
一.妇科诊法首重望诊
中医之四诊以望诊为首。《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罗氏认为望诊在妇科至为重要,包括了对神、色、形态的观察和对经、带、恶露的辨析,是第一手的客观资料。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能视外而知内。有经验的医家,通过望诊可以大致了解病情。
望诊首先望神,主要观察病人的神志、眼神和精神状态。对危急重症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如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者,常为大量失血之征,可见于崩漏、堕胎(不全流产)或宫外孕破裂等,救治不及则可迅速陷入厥脱之危象。如双目无神,眼眶下陷,神志淡漠,肌肤甲错,则为气阴两亏之征,妊娠剧吐或产后发热、盆腔炎热入营血之重症皆可有此表现。若非危重症而见表情淡漠,不欲言语者,多属阳虚,可见于绝经前后或月经前后诸症。
望面色是望诊中较主要的部分。面部的色泽反映了脏腑气血的盛衰。面色苍白是白而带青之色,主气血虚,常兼肝血不足或有肝风;面色白而虚浮者,主肺气虚或气虚血脱;面色萎黄主脾虚、血虚;晦黄为黄而晦暗,主脾肾两虚,尤以肾虚为主;面色红赤则为实热之象;颧红主虚热,尤以午后为甚;面色晦暗或黯斑主肾虚或脾肾两虚。罗氏认为面颊、眼眶或额部晦暗和黯斑常见于妇科肾虚证。晦暗是黑褐而无华之色,属肾之本色。肾主生殖,面色晦暗者多有生殖功能低下之痼疾。他对晦暗或黯斑的辨析甚详,认为眼眶黯黑主肾虚,面颊黯斑主脾肾虚,下眼睑浮而晦暗则以脾虚为主。晦暗或黯斑的程度与病情相关,证候重则晦暗或黯斑加深,病情好转则晦暗与黯斑渐消。这种征象多见于崩漏、闭经、不孕、滑胎等病程长而缠绵难愈的患者。此外,环口黯黑则为肾虚冲任亏损。因任脉与督脉交会于唇口,肾之精气不足,则唇口不荣,而艰于生育。但唇色暗又主寒凝、血瘀和心阳不振,应结合全身脉证予以鉴别。同时,面部黯斑还需与长期日晒形成的晒斑和使用化妆品不当造成的皮肤损害相鉴别。
望舌为望诊中最重要的内容。“舌为心之苗窍”,脏腑以经络连于舌本,故脏腑的寒热虚实亦可通过舌象反映出来。曹炳章《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辨脏腑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罗氏很重视舌诊,并归纳了妇科舌诊的规律。如舌体瘦小者,是温病伤阴之象,而妇科久病血虚也可见舌体瘦,瘦薄而偏红为阴虚内热,瘦薄而偏淡为气血两虚;舌淡而胖主脾虚、气虚,胖而湿润如水泡猪肝样则主脾虚湿盛;舌红主热,舌尖红为心火盛,舌边红为肝胆热,舌绛红而干为热盛伤阴;舌暗红为血瘀,甚可有瘀点、瘀斑;而舌淡黯不荣润者,则主肾虚,为肾气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之故,其特征是黯滞而淡,无润泽之色,与血瘀之紫暗不同。苔白主寒,苔黄主热,苔腻主湿,苔黑而干主热炽伤阴,灰黑而湿润为寒水上泛,剥苔或无苔则主伤阴,也为胃气虚衰之象。
望形态在妇科有特殊的意义。罗氏认为妇科病常与体质禀赋有关,大抵形体消瘦者,阳有余而阴不足,不受温燥;形体肥胖者,有余于形而不足于气,脾气虚则易生痰湿,且不任寒凉。女子年逾18仍矮小、瘦削,乳房不丰者,为先天肾气不足,可见于闭经或月经不调。毛发之荣枯,关乎肾精与气血,毛发枯槁、脱落,主肾虚,女子体毛浓密,有如须眉之象,为冲任当泄不泄,常因痰湿壅滞胞脉,可致闭经、不孕。
望经带是妇科特有的内容。观察月经、带下、恶露的量、色、质,以辨寒热虚实。如经色鲜红而质粘,为虚热,深红而质稠,为实热;经色淡红而质稀,属气血虚,暗红而质稠,或有血块,为血瘀,若淡黯而质稀如水,则属肾虚。带下以量少津津常润为善。如量多清稀如水,为脾肾阳虚,量多色白而粘,为脾虚湿盛;带下色黄或赤白相间,多为湿热,粘腐如豆渣或青黄如泡沫,为湿浊下注;带下如脓样或五色杂见,为湿毒或热毒,常因肿瘤继发感染所致;带下色赤而量少,可因瘀热,淡黯而稀,则属肾虚。
望诊为四诊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可通过超声波、X线透视、造影、CT、MR等手段诊察体内的病变,是中医望诊的进一步发展。但医生对病人的整体形态与神态进行观察,并诊视局部与分泌物的情况,仍是临证的第一要务。结合问诊、闻诊与切诊,参考其它辅助检查,均有助于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
二.妇科用药特点
名医的经验精华,主要在于辨证的准确与治法方药之精妙。在处方的配伍和药物的剂量上颇能体现医家的功力。罗氏对妇科的治法用药规律有精僻的论述,撰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和调经用药的原则》、《妇科处方用药琐谈》等文,也曾评论一些方药的使用宜忌,著《保产无忧散和生化汤新解》、《论逍遥散、定经汤的沿革及其异同》、《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和《论柴胡的运用》等阐述其观点。
㈠??调经用药原则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肾主封藏,肝主疏泄,在脏腑、天癸、冲任的调节下,子宫具有定期藏泻的功能,因而形成有规律的月经。在月经期,血海蓄极而溢,故阴血偏盛;经后血海已泄,阴血偏虚;经过半月左右的调整补充,阴血渐复,阴极则阳生,此阴阳转化之机,正是孕育之“真机”、“的候”。其后阳气渐长,阳极而阴生,阴血盛,血海满,如已受孕则聚血以养胎,若未受胎则血海溢而行经。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节律,罗氏提出分期调治的原则:经后阴血偏虚,宜滋肾养血,以充养冲任,使用左归饮加减;待阴血渐复,则在滋阴之中稍佐温阳益气之品,以促进阴阳的转化,可用右归饮加减;排卵后阳气渐长,宜阴阳双补,使阴阳气血俱旺,可选用归肾丸平补阴阳;经前阳气偏盛,肝气易于郁结,血海满盈,阴血易于瘀滞,则当行气疏肝,活血调经,采用逍遥散、定经汤加减。这是按月经周期调理阴阳气血的一般规律。还要根据病人的证候,因人、因病、因时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㈡??处方用药原则
罗氏认为,大凡治病,既要强调治法的精专,又须讲究药物配伍之阴阳相济,君臣佐使,性味归经。通过方药的选用和药量的轻重体现这种原则。
由于阴阳气血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遣方用药时应该阴阳相济,气血兼顾。对于虚证,应循景岳所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温阳者,不可一味用温药,以免耗竭其阴,孤阳无根,应当在滋阴的基础上温补阳气,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皆是典型的例子。滋阴养血者,若单用阴柔之品,则缺乏活泼流动之生机,故当兼用阳药以推动其生发之气。如当归补血汤倍黄芪以补气,配当归以养血,就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务须急固”之理。对于实证,活血常佐以行气,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也。清热常兼养阴,是因热灼则阴伤,应预以维护。
在选用药物时,要区别药性的温凉润燥。如补血药中,有温燥之当归、川芎,其特点是走而不守,血虚而兼寒滞者可用之,阴虚而有内热,迫血妄行者则不宜用;性凉或微温,阴柔之地黄、黄精、首乌等补血药则有守而不走的特点,阴虚血燥者宜用,血虚而兼寒湿或痰湿壅滞者则不宜。一般来说,崩漏、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应选守而不走的药物,而闭经、月经过少者则应选用走而不守之品。活血药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破血通经;而益母草、三七、蒲黄则祛瘀止血。行气药中有温性的陈皮、青皮、木香等,也有凉性的川楝子、郁金、枳壳等,应根据证候的寒热而选用。清热药中,虽药性同属寒凉,亦有苦寒燥湿与甘寒生津之别。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但用之不当,也可化燥伤阴;石膏、天花粉、芦根甘寒,能清热泻火而生津,暑热用之,有清热护阴之效,但湿热证则不宜。
中药既有性味的分别,又有归经之异同。根据病位所在,可选择归经于该脏腑的药物。如胎漏下血属肾虚不固者,应使用入肾经的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肾气、固涩止血。而月经过多属脾虚不摄者,则宜选用入脾经的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固摄止血。
药物的用量轻重也直接影响其效果。如柴胡重用(12-15克)可解表退热,宜配黄芩等,大、小柴胡汤是也;中等量(6-9克)可疏肝解郁,常配白芍,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是也;轻用(2-5克)则升举阳气,配伍人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完带汤均属此列。防风重用可发汗解表,如防风通圣散、荆防败毒散;轻用则固表止汗,如玉屏风散。白芷轻用则上行而治头风眩痛,重用却下行而祛风止带。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正是中药配伍精妙之处。
三.崩漏须调理脾肾,养阴固气
崩漏,乃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妇科较常见的血证。对崩漏的认识始于《内经》,后世的论述及方药甚多,其中不乏精华,但亦有含混之处。罗氏积其数十年之临床经验,对崩漏的辨析颇详,并根据岭南地区体质与证候的特点提出其治法方药,体现了他的临证特点与学术风格。
对崩漏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中“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论述。只言其病机,未言其证治。后世有将各种妇科下血症统称为崩漏者,在诊治上含混不清。罗氏认为,治病之前,当以辨病、辨证为先。崩漏的辨析,应首先认定为月经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必须排除了妊娠、癥瘕、外伤等引起的阴道下血,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他在《崩漏的证治》以及《崩漏须调理脾肾气血》等文均列举了胎漏、异位妊娠、癥瘕等容易被误诊为崩漏的例子。
关于崩漏的病机,罗氏认为,阴虚阳搏,阴虚是本。阴不维阳则阳亢,虚是本,亢是标,这是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之机理。由于阴损及阳,或体虚、久病而导致肾阳虚,肾火不足以温煦脾阳,脾不统血是崩漏的另一病机。他提出肾阴虚、脾气虚是致病之本,血热、血瘀为诱发的因素。崩漏的病程往往较长,血热或血瘀只是其中某一阶段的证候,阴虚或气虚、阳虚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他主张对崩漏的止血以固气为先,兼顾血热或血瘀。因下血量多,则热随血去,气随血泄,即使有热,也是虚火居多,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表现,故止血必先固气。止血之后,重在固肾以治本,并需调整月经周期,则以调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
明代方约之对崩漏的治疗提出“塞流、澄源、复旧”的三步治法。暴崩久漏之际,塞流止血是关键。罗氏自创“二稔汤”、“滋阴固气汤”以固崩止漏。“二稔汤”以广东草药岗稔、地稔根止血固崩,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以固摄,熟地、桑寄生、首乌养肝肾益精血,续断固肾止血,棕炭、赤石脂收敛止血。全方固摄止血之力较强,并兼顾气血和肾肝脾三脏。“滋阴固气汤”则以菟丝子、山萸肉滋养肝肾,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阿胶、鹿角霜固涩止血,首乌、白芍养血和肝,续断固肾。既滋阴,又补气,亦兼顾了肾肝脾三脏,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适用于崩漏之势稍缓者。如挟热者,加旱莲草、黑栀子、炒黄芩;挟瘀者,加益母草、蒲黄炭;阴阳两虚而暴崩不止者,加炮姜炭、棕炭、赤石脂。还可艾灸隐白、大敦和三阴交以温经止血。罗氏提出滋阴与固气为主的治法,与岭南地区的体质特点有关。根据人群体质调查,华南以阴虚质和痰湿质多见,而西北则以阳虚质或阴阳两虚质多见。因而西北、华北地区寒证较多,华南则阴虚、气虚、湿热证较多。在治法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选择药物时,由于阴虚相火易动,不宜用芎、归之类辛燥走窜之品,以免动血,反增加其出血量。应选首乌、桑寄生等守而不走的药物,以滋养并止血。而补气之药,亦以平为期,使血海宁静,不宜过于升散。他善用人参以固本止血,认为人参能随阳药入阳分,随阴药入阴分,固气以摄血。尤以野生人参和东北红参为佳,可救危固脱。如非危重症,则可重用党参以代之。而气阴两虚者,则可用西洋参,或配太子参、淮山药之类以益气养阴。
在止血药中,有凉血止血者,如丹皮、焦栀子、藕节;有温经止血者,如艾叶、炮姜、鹿角霜;有养血止血者,如阿胶、岗稔、地稔;养阴止血,如旱莲草、龟板胶、女贞子;亦有祛瘀止血者,如益母草、蒲黄、田七、大黄炭;固涩止血,如赤石脂、乌梅、五倍子。均可根据证候的寒、热、虚、实而选用。惟炭类止血药过用可致血脉凝涩而留瘀,故不宜过多、过久使用。
崩漏之下血缓解后,应根据其证候以澄源、复旧。澄源重在辨证论治,复旧旨在调补脾肾。因脾主统摄,肾主闭藏,冲任之本在肾。脾肾功能失常,冲任不固,血脉失于统摄和闭藏,则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故复旧固本之法,是在去除血热、血瘀等标证后,着重补肾健脾,调理阴阳,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罗氏自创“补肾调经汤”用于此期的治疗。方中以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平补肾阴阳,辅以补气养血之品,兼顾脾肾气血以调经。
纵横比较南北古今论治崩漏的文献,北方多因阳气不足,而以寒证为主,自仲景之温经汤至傅青主之固本止崩汤,均善用温药;而南方则常因气阴不足,故多热证,岭南医家往往忌用辛燥动血的芎、归之类,而善用滋阴固气之品。这是地域与体质的差异所致。古代医家对崩漏主要着眼于止血,对复旧调经的论述较少;而现代医家则注意了病证的鉴别,并强调要补脾肾调经以固本。这是历史的进步。
四.安胎宜补肾固冲,以“静”制“动”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是较常见的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即先兆流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堕胎、小产,即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则属滑胎,即习惯性流产。流产的原因很多,与夫妇双方均有关系。《景岳全书.妇人规》已指出“父气薄弱”可致胎漏。由于禀赋不足,胎元不健,或母体冲任不固,胎失所载,胎失所养,皆可致流产。自然流产对患者的身心伤害颇大,而身体的损伤和心理的负担又影响着下次妊娠。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自然流产的次数愈多,再次妊娠时流产的机率愈高。
罗氏从60年代开始研究自然流产的防治。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他认为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均以肾虚冲任不固为主要病机,其次则与脾虚失摄,气血不足有关。胎元之形成,在于肾精之充盛,受孕之后,则有赖母体肾气之封藏、气血之充养、冲任之维系,故有“肾以载胎”和“任主胞胎”之说。肾虚的原因,常与孕后房事不节有直接关系,亦有素体禀赋虚弱者,胎孕频多而伤肾者,或跌仆闪挫而伤经络者,使肾失闭藏,则冲任不固。若劳力过度,饮食不调,或忧思不解,也可致脾虚气血虚弱,气虚失摄,胎元失养。
针对流产的主要病机和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罗氏提出补肾固冲,健脾养血的安胎原则。他善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认为菟丝子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平补肾阴阳,壮先天之本,为安胎之首选。党参补气健脾,益后天之本以养胎。二者皆可重用。桑寄生、续断、阿胶补肾养血安胎,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茯苓还有宁神作用。若阳虚内寒,加巴戟、杜仲、补骨脂之类;阴虚内热,加二至丸、黄芩;兼有实热而见舌苔黄者,加黄芩、竹茹、芦根;脾虚腰腹下坠,加黄芪,少量升麻以升举阳气;大便干结,加地黄、肉菘蓉、火麻仁以润燥,配枳实以行气通便。他创制了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养血的“滋肾育胎丸”,以及脾肾并重的“助孕3号丸”。对于滑胎患者,他强调在再次妊娠前详细检查流产原因,并调补脾肾3-6个月,孕后即予安胎,直至妊娠12周以上,或超过以往流产的孕周。这种防治结合的方法符合中医学“预培其本”和“治未病”的原则,在临床上也证实有良好的疗效,治愈了许多反复流产的妇女。通过实验研究,提示滋肾育胎丸有促进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改善卵巢、子宫血液供应的作用。而助孕3号丸则有提高免疫应答和封闭效应,改善卵巢内分泌等作用。
安胎用药,尤须慎重。胎漏、胎动不安均以阴道下血为主症,在出血期间,辛温动血,活血破血,走而不守的药物,当慎之、避之;生薏仁、鲜葛根、绿豆等碍胎之品亦不宜用,其它妊娠禁忌药更应注意。还须避免一切有毒或放射性物质,以免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
罗氏指出:安胎之要,着重一个“静”字。药性和饮食宜静不宜燥,即以平和为善,避免辛燥或寒凉,以及一切有刺激性的药物和食物;身体宜静不宜动,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或跌仆;情绪宜静不宜躁,应尽量解除心理负担,疏导不良情绪,建立治疗的信心。以静制动,是安胎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亦符合中国古代“胎教”的原则。《叶氏女科证治》云:“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较是非,则气不动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无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即是胎教。”从社会、心理和生理的角度进行调摄,给予积极的引导,避免不良的影响,有助于胎儿健康成长,以达到优生优育的境界。
五.不孕症应综合诊治
孕育关乎夫妇双方。《女科正宗》谓:“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因此,不孕症也有夫妇两方面的因素。对于不孕症的诊治,罗氏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为众多求子心切的夫妇解除了烦恼,给不少家庭带来欢乐。他曾撰著《不孕育症须夫妇双方进行诊治》和《不孕、不育症的辨证施治》,强调要辨病与辨证结合,夫妇双方作系统检查,以明确不孕的原因,再辨证分虚实,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㈠??女方的诊治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故女子不孕,首重调经。若月经正常且有排卵者,则察其带下,以观有无生殖道炎症,并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还要注意子宫的形态、盆腔的病变、免疫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罗氏认为,不孕有虚有实,亦有虚中挟实者,必须随证随人,细为辨析。而不孕的辨证又有其特殊性,许多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医者惟有根据经、带、舌、脉等外象,结合其情志、起居的特点,参考一些辅助检查,如基础体温、盆腔检查和B超、输卵管通水或造影、抗精子抗体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寒热虚实。
1.肾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不当,如房劳不节、堕胎或人流过于频密等,均可损伤肾气、冲任,以致不孕。
肾阳虚者,可表现为月经不调,如后期、稀发或闭经、崩漏,经色淡而质稀,辅助检查可见子宫发育不良、无排卵或黄体不健。此外,可有带下清稀,性欲淡漠,腰膝酸软,小腹冷痛,夜尿频多,面部黯斑或眼眶黯黑,舌淡黯,脉沉细。宜温肾暖宫。可用右归丸,也可用罗氏促排卵汤。他针对无排卵或子宫发育不良者常有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证候的特点,拟定了阴阳、脾肾并补的促排卵汤。方中以菟丝子、巴戟平补阴阳,熟地滋肾,熟附子、仙灵脾温肾壮阳,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杞子养血调经。经临床观察,该方有促排卵和改善黄体功能的作用,而动物实验也提示有改善卵巢、子宫的分泌功能,增加血液供应等作用。
肾阴虚者,可见月经量少、后期,或漏下,经色鲜红而质稠,可有黄体不健、子宫发育不良、抗精子抗体阳性等指征。并常表现为带下少,阴道干涩,烦躁失眠,口干口苦,腰膝酸软,形体消瘦,眼眶黯黑,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宜滋肾养阴,养血调经。可用左归饮加减。
2.痰湿内阻:由于脾虚或脾肾两虚,水聚成痰,阻滞冲任,乃致不孕。属虚实夹杂之证。
患者多为形体肥胖,面色苍白或萎黄,疲乏多汗,劳则气短,痰多胸闷,口淡纳差,带下增多,月经后期,或稀发、闭经,辅助检查可有多囊性卵巢的征象。舌淡胖,苔腻,脉沉细缓。宜燥湿化痰,健脾理气,佐以活血。可用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加减,并按其月经周期,适时加入温肾或活血之品,以促排卵助孕。
3.气滞血瘀: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或经期、孕产(包括堕胎、人流)失于调摄,瘀阻胞宫、胞络,冲任不通,以致不孕。
此类患者以继发性不孕居多。多有痛经,或经前小腹胀痛、肛门下坠,月经过多,经色暗,有血块,带下增多,辅助检查可发现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宜行气活血。偏寒者,温经活血化瘀,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偏热者,凉血活血,用血府逐瘀汤或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输卵管阻塞者,加活血通络的路路通、王不留行、皂角刺等;子宫肌瘤或盆腔包块者,加行气散结、活血软坚之品,如橘核、荔枝核、莪术、龟板、土鳖虫等。
4.肝气郁结:忧思过度,情绪紧张,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则不能摄精成孕。
患者可有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不畅,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或抑郁,舌稍暗红,脉弦。宜舒肝解郁,行气养血。用开郁种玉汤或逍遥散加减。这些患者常无器质性病变,而以心理因素为主,故除了药物调理,还应辅以情志疏导,以解除精神负担,并使之了解受孕的机理,掌握受孕的时机,则易于收效。
㈡??男方的诊治
男方的因素,主要在于“精壮”。即有正常的房事和健康的精子。影响男子生育的原因,或房事障碍,或精液异常,亦有虚实两类。如生殖器发育不良,或已丧失生精能力者,则非药力所及,难以取效,应向病者说明。
1.肾虚:素体虚弱,劳倦或房劳过度,久病伤肾,以致肾精不足,或命门火衰,精气清冷。
肾阳虚者,可见性欲淡漠,或阳萎、滑泄,或精子数目少、活率低,可伴有神疲,腰痛,夜尿,便溏,舌淡,脉沉尺弱。宜温肾壮阳。罗氏曾拟“温肾益精丸”,以炮天雄、肉桂芯温补命门,菟丝子、熟地滋肾补肾,白术健脾益气,鹿角霜温肾养血。亦可用景岳之生精赞育丹加减。
肾阴虚者,相火偏亢,可见性欲亢进,遗精早泄,或房事不能射精,或精子数目少,异形率高,液化时间延长。可有口干咽燥,烦热少寐,腰酸乏力,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数。宜滋肾养阴,填精益气。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或一阴煎加味。精液液化时间延长,多属热灼阴精,应着重养阴清热,佐以酸甘化阴之品,如生地、知母、五味子、丹参之类。不射精者,多因相火旺而兼有肝气郁结,要注意疏肝通络,加柴胡、郁金、路路通、香附,或加麝香以通窍活络,并辅以心理疏导。
2.湿热蕴结: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或偏嗜甘肥厚味,起居失常,受湿热所侵,则湿热下注于膀胱,清浊不分,淋浊之病乃生。
多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炎症分泌物可影响精液质量而导致不育。其症状可不明显,或有尿频、尿涩痛,尿黄、浊,阴囊胀坠,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宜清利湿热。可用八正散加减。如迁延日久,或治疗不当,气阴已伤,舌边红绛而苔少,脉弦细,则应在清利之中,佐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罗氏曾拟“二参汤”,以苦参、川萆薢、滑石、甘草清利湿热,太子参、淮山、茯苓健脾益气,生地养阴清热,桃仁活血化瘀,使邪去而不致苦寒伤阴;如面色晦暗或虚浮,舌黯而淡胖,苔白腻者,为湿浊内困,脾阳不振,气分已伤,更不宜苦寒峻利,以免损伤正气,宜健脾益气渗湿,可用四君子汤加泽泻、川萆薢、淮山、车前子之类;如脾肾两虚,酌加巴戟、菟丝子、肉苁蓉之类平补阴阳,补而不燥的补肾药,以固其本。对这些患者,要细察面色、舌脉,辨证准确。若不辨证候,但见炎症便大肆清利,过用苦寒渗利之剂,往往湿未去而气阴已伤;若因其不育则妄行峻补,不审邪气之有无,过于温燥壮阳,也可致相火内动,邪热内困,灼伤阴精。罗氏强调临证之时既要辨病,更要辨证,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固本而不留邪。
罗氏认为,不孕症并无定方,重在辨证论治。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说:“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矣。”
六.绝经前后诸症重在调理肾阴阳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生殖能力逐渐下降以致消失,在生理和心理上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时期,若阴阳二气失却平衡,脏腑功能失调,不能适应其变化,则可出现各种证候,或寒或热,或轻或重,或长或短,统称为绝经前后诸症。即现代医学之更年期综合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绝经前后诸症虽然不是危急重症,但对妇女的身心影响较大,因而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罗氏曾指导一名博士生对此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他还著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调治》、《妇女如何安度晚年》等文,从药物治疗和自身调理的角度论述妇女更年期的中医治疗与保健,颇有见地。
女子以血为主,以血为用。《灵枢.五音五味》谓:“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而天癸则属无形之水,为元阴。妇女素多血虚,绝经前天癸渐竭,阴分更显不足,故阴虚阳亢之证较为常见。罗氏与其博士生总结228例,阴虚者占75%, 其余多为阴阳两虚,即阴损及阳者。
阴虚者主要是肾阴虚,也有肝肾阴虚或心肾不交者。由于肾水不足,阴不维阳,相火亢盛,则烘热,潮红,汗出,发无定时,伴有口干不渴,五心烦热,或月经紊乱,先后多少不定,或漏下不止。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则头晕,耳鸣,失眠,神疲。肾虚肢节、肌肤不充,故腰膝酸软,皮肤干涩,阴痒或涩痛。并见舌红或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等阴虚之象。治则为滋养肝肾,佐以镇摄潜阳。罗氏主张用左归饮合二至丸加仙灵脾、珍珠母、龟板。认为以地黄、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杞子、淮山滋养肝脾肾三脏之阴,少佐仙灵脾6克以温肾助阳,乃滋阴不忘阳之意,亦即景岳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之具体应用。再配伍珍珠母、龟板(20-30克先煎)咸寒镇摄,既能重镇安神而降相火,又制约仙灵脾温热升浮之气,使无助热之虞。
心肾不交者,以情志方面的症状为主。如焦虑,多疑,心悸,惊惕,失眠,健忘,甚或情绪低落,忧郁寡欢,悲伤欲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宜滋肾养阴,宁心安神。可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仙灵脾、生龙骨或牡蛎、白芍。失眠者,加酸枣仁、五味子;情志失常者,加石菖蒲、合欢花、磁石。
阳虚或阴阳两虚者,主要是脾肾虚。因肾虚冲任不固,则月经紊乱,量多,甚或崩漏,带下清稀。肾虚命门火衰,则形寒肢冷,面色晦暗,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脾阳不振,故纳呆,口淡,面浮肢肿,神疲体倦,大便溏薄。舌淡胖,脉沉细无力。治则是温肾健脾,益气养阴。可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但这些患者以阴阳两虚居多,故附子用量不宜过重,且以久煎为佳,以防温散之弊。或以补骨脂易附子亦佳。还可加入仙灵脾、珍珠母等。如月经过多者,经期宜去当归、肉桂,加首乌、续断;夜尿多者,加覆盆子。
绝经前后诸症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性格内向,精神脆弱,或受到精神创伤、严重生活挫折者,往往易于出现症状。故除了药物治疗,情志的疏导也是重要的一环。应使其解除顾虑,心情舒畅,精神有所寄托,并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从心理、药物和饮食三个方面进行调理,平衡阴阳,调摄脏腑,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七.盆腔炎宜祛邪扶正,调理气血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因经期、产后、流产后调摄不当,房事不节,或体虚感染外邪,湿热或寒湿蕴结于胞宫、胞脉或胞络,甚则酿成热毒;日久则邪与血结,阻碍气机,以致气滞血瘀,可发生输卵管阻塞、积液、盆腔粘连、包块等,影响生育,是不孕症、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
在急性或亚急性阶段,主要表现为湿热、湿毒或热毒证,如发热恶寒,带下黄稠,小腹灼痛,或阴道下血,淋漓不止,舌红苔黄,脉滑数。此期直须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罗氏自拟“盆炎清热汤”,以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清热解毒,绵陈、黄柏、栀子、车前清利湿热,丹皮、桃仁、丹参、延胡等活血化瘀。带下量多者予“茵陈败酱汤”,以绵茵陈、败酱草、银花藤、黑栀子等清利湿热,冬瓜仁、薏苡仁、茯苓等利湿止带。热甚加青蒿、连翘、紫地丁;腑实便秘则加大黄以泻下热结。湿热为患,热可伤津,湿碍气机,处理不当,容易损伤气阴,故清热毋过苦寒,以免损伤正气;利湿勿太峻猛,以防耗竭阴津。
在慢性炎症阶段,由于湿热胶结,阻碍气机,热灼血络,血脉凝涩,瘀阻胞中,往往缠绵难愈。应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用药。
瘀血内阻者,胞中结块,或胞络阻滞,可见少腹疼痛,拒按,经色暗红,有血块,或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舌暗红,脉弦。亦有症状不明显,仅有附件包块或输卵管阻塞者。治宜行气活血,佐以散结或通络。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或桂枝茯苓丸加味。膈下逐瘀汤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见长。偏热者,可去当归,加丹参;肝气郁结,乳房胀痛者,加郁金、青皮;胞络不通,加路路通、穿破石、王不留行;大便不畅者,枳壳改枳实,或加槟榔。桂枝茯苓丸以活血散结为主,可加牡蛎、海藻以咸寒软坚;莪术、橘核以行气活血散结;土鳖虫、九香虫以活血止痛。
若迁延日久,气虚而兼寒湿者,乃邪去正伤之证。可见小腹冷痛,带下清稀,面色苍白,神疲体倦,畏寒肢冷,短气懒言,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益气健脾。可用《金匮》温经汤加减。小腹冷痛较甚,去丹皮、阿胶,加艾叶、破故纸;带下量多清稀,去丹皮、麦冬,加白芷、白术、茯苓;纳呆者,加佛手、藿香。
此外,还可配合中药外敷、药物灌肠等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以提高疗效。
范文四:中医妇科名家罗元恺临证精华.
中医妇科名家罗元恺临证精华
一(妇科诊法首重望诊
中医之四诊以望诊为首。《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罗氏认为望诊在妇科至为重要,包括了对神、色、形态的观察和对经、带、恶露的辨析,是第一手的客观资料。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能视外而知内。有经验的医家,通过望诊可以大致了解病情。
望诊首先望神,主要观察病人的神志、眼神和精神状态。对危急重症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如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者,常为大量失血之征,可见于崩漏、堕胎(不全流产)或宫外孕破裂等,救治不及则可迅速陷入厥脱之危象。如双目无神,眼眶下陷,神志淡漠,肌肤甲错,则为气阴两亏之征,妊娠剧吐或产后发热、盆腔炎热入营血之重症皆可有此表现。若非危重症而见表情淡漠,不欲言语者,多属阳虚,可见于绝经前后或月经前后诸症。
望面色是望诊中较主要的部分。面部的色泽反映了脏腑气血的盛衰。面色苍白是白而带青之色,主气血虚,常兼肝血不足或有肝风;面色白而虚浮者,主肺气虚或气虚血脱;面色萎黄主脾虚、血虚;晦黄为黄而晦暗,主脾肾两虚,尤以肾虚为主;面色红赤则为实热之象;颧红主虚热,尤以午后为甚;面色晦暗或黯斑主肾虚或脾肾两虚。罗氏认为面颊、眼眶或额部晦暗和黯斑常见于妇科肾虚证。晦暗是黑褐而无华之色,属肾之本色。肾主生殖,面色晦暗者多有生殖功能低下之痼疾。他对晦暗或黯斑的辨析甚详,认为眼眶黯黑主肾虚,面颊黯斑主脾肾虚,下眼睑浮而晦暗则以脾虚为主。晦暗或黯斑的程度与病情相关,证候重则晦暗或黯斑加深,病情好转则晦暗与黯斑渐消。这种征象多见于崩漏、闭经、不孕、滑胎等病程长而缠绵难愈的患者。此外,环口黯黑则为肾虚冲任亏损。因任脉与督脉交会于唇口,肾之精气不足,则唇口不荣,而艰于生育。但唇色暗又主寒凝、血瘀和心阳不振,应结合全身脉证予以鉴别。同时,面部黯斑还需与长期日晒形成的晒斑和使用化妆品不当造成的皮肤损害相鉴别。
望舌为望诊中最重要的内容。“舌为心之苗窍”,脏腑以经络连于舌本,故脏腑的寒热虚实亦可通过舌象反映出来。曹炳章《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辨脏腑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罗氏很重视舌诊,并归纳了妇科舌诊的规律。如舌体瘦小者,是温病伤阴之象,而妇科久病血虚也可见舌体瘦,瘦薄而偏红为阴虚内热,瘦薄而偏淡为气血两虚;舌淡而胖主脾虚、气虚,胖而湿润如水泡猪肝样则主脾虚湿盛;舌红主热,舌尖红为心火盛,舌边红为肝胆热,舌绛红而干为热盛伤阴;舌暗红为血瘀,甚可有瘀点、瘀斑;而舌淡黯不荣润者,则主肾虚,为肾气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之故,其特征是黯滞而淡,无润泽之色,与血瘀之紫暗不同。苔白主寒,苔黄主热,苔腻主湿,苔黑而干主热炽伤阴,灰黑而湿润为寒水上泛,剥苔或无苔则主伤阴,也为胃气虚衰之象。
望形态在妇科有特殊的意义。罗氏认为妇科病常与体质禀赋有关,大抵形体消瘦者,阳有余而阴不足,不受温燥;形体肥胖者,有余于形而不足于气,脾气虚则易生痰湿,且不任寒凉。女子年逾,,仍矮小、瘦削,乳房不丰者,为先天肾气不足,可见于闭经或月经不调。毛发之荣枯,关乎肾精与气血,毛发枯槁、脱落,主肾虚,女子体毛浓密,有如须眉之象,为冲任当泄不泄,常因痰湿壅滞胞脉,可致闭经、不孕。
望经带是妇科特有的内容。观察月经、带下、恶露的量、色、质,以辨寒热虚实。如经色鲜红而质粘,为虚热,深红而质稠,为实热;经色淡红而质稀,属气血虚,暗红而质稠,或有血块,为血瘀,若淡黯而质稀如水,则属肾虚。带下以量少津津常润为善。如量多清稀如水,为脾肾阳虚,量多色白而粘,为脾虚湿盛;带下色黄或赤白相间,多为湿热,粘腐如
豆渣或青黄如泡沫,为湿浊下注;带下如脓样或五色杂见,为湿毒或热毒,常因肿瘤继发感染所致;带下色赤而量少,可因瘀热,淡黯而稀,则属肾虚。
望诊为四诊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可通过超声波、,线透视、造影、,,、,,等手段诊察体内的病变,是中医望诊的进一步发展。但医生对病人的整体形态与神态进行观察,并诊视局部与分泌物的情况,仍是临证的第一要务。结合问诊、闻诊与切诊,参考其它辅助检查,均有助于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
二(妇科用药特点
名医的经验精华,主要在于辨证的准确与治法方药之精妙。在处方的配伍和药物的剂量上颇能体现医家的功力。罗氏对妇科的治法用药规律有精僻的论述,撰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和调经用药的原则》、《妇科处方用药琐谈》等文,也曾评论一些方药的使用宜忌,著《保产无忧散和生化汤新解》、《论逍遥散、定经汤的沿革及其异同》、《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和《论柴胡的运用》等阐述其观点。
? 调经用药原则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肾主封藏,肝主疏泄,在脏腑、天癸、冲任的调节下,子宫具有定期藏泻的功能,因而形成有规律的月经。在月经期,血海蓄极而溢,故阴血偏盛;经后血海已泄,阴血偏虚;经过半月左右的调整补充,阴血渐复,阴极则阳生,此阴阳转化之机,正是孕育之“真机”、“的候”。其后阳气渐长,阳极而阴生,阴血盛,血海满,如已受孕则聚血以养胎,若未受胎则血海溢而行经。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节律,罗氏提出分期调治的原则:经后阴血偏虚,宜滋肾养血,以充养冲任,使用左归饮加减;待阴血渐复,则在滋阴之中稍佐温阳益气之品,以促进阴阳的转化,可用右归饮加减;排卵后阳气渐长,宜阴阳双补,使阴阳气血俱旺,可选用归肾丸平补阴阳;经前阳气偏盛,肝气易于郁结,血海满盈,阴血易于瘀滞,则当行气疏肝,活血调经,采用逍遥散、定经汤加减。这是按月经周期调理阴阳气血的一般规律。还要根据病人的证候,因人、因病、因时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 处方用药原则
罗氏认为,大凡治病,既要强调治法的精专,又须讲究药物配伍之阴阳相济,君臣佐使,性味归经。通过方药的选用和药量的轻重体现这种原则。
由于阴阳气血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遣方用药时应该阴阳相济,气血兼顾。对于虚证,应循景岳所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温阳者,不可一味用温药,以免耗竭其阴,孤阳无根,应当在滋阴的基础上温补阳气,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皆是典型的例子。滋阴养血者,若单用阴柔之品,则缺乏活泼流动之生机,故当兼用阳药以推动其生发之气。如当归补血汤倍黄芪以补气,配当归以养血,就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务须急固”之理。对于实证,活血常佐以行气,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也。清热常兼养阴,是因热灼则阴伤,应预以维护。
在选用药物时,要区别药性的温凉润燥。如补血药中,有温燥之当归、川芎,其特点是
走而不守,血虚而兼寒滞者可用之,阴虚而有内热,迫血妄行者则不宜用;性凉或微温,阴柔之地黄、黄精、首乌等补血药则有守而不走的特点,阴虚血燥者宜用,血虚而兼寒湿或痰湿壅滞者则不宜。一般来说,崩漏、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应选守而不走的药物,而闭经、月经过少者则应选用走而不守之品。活血药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破血通经;而益母草、三七、蒲黄则祛瘀止血。行气药中有温性的陈皮、青皮、木香等,也有凉性的川楝子、郁金、枳壳等,应根据证候的寒热而选用。清热药中,虽药性同属寒凉,亦有苦寒燥湿与甘寒生津之别。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但用之不当,也可化燥伤阴;石膏、天花粉、芦根甘寒,能清热泻火而生津,暑热用之,有清热护阴之效,但湿热证则不宜。
中药既有性味的分别,又有归经之异同。根据病位所在,可选择归经于该脏腑的药物。如胎漏下血属肾虚不固者,应使用入肾经的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肾气、固涩止血。而月经过多属脾虚不摄者,则宜选用入脾经的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固摄止血。
药物的用量轻重也直接影响其效果。如柴胡重用(12,15克)可解表退热,宜配黄芩等,大、小柴胡汤是也;中等量(,,,克)可疏肝解郁,常配白芍,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是也;轻用(,,,克)则升举阳气,配伍人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完带汤均属此列。防风重用可发汗解表,如防风通圣散、荆防败毒散;轻用则固表止汗,如玉屏风散。白芷轻用则上行而治头风眩痛,重用却下行而祛风止带。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正是中药配伍精妙之处。
三(崩漏须调理脾肾,养阴固气
崩漏,乃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妇科较常见的血证。对崩漏的认识始于《内经》,后世的论述及方药甚多,其中不乏精华,但亦有含混之处。罗氏积其数十年之临床经验,对崩漏的辨析颇详,并根据岭南地区体质与证候的特点提出其治法方药,体现了他的临证特点与学术风格。
对崩漏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中“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论述。只言其病机,未言其证治。后世有将各种妇科下血症统称为崩漏者,在诊治上含混不清。罗氏认为,治病之前,当以辨病、辨证为先。崩漏的辨析,应首先认定为月经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必须排除了妊娠、癥瘕、外伤等引起的阴道下血,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他在《崩漏的证治》以及《崩漏须调理脾肾气血》等文均列举了胎漏、异位妊娠、癥瘕等容易被误诊为崩漏的例子。
关于崩漏的病机,罗氏认为,阴虚阳搏,阴虚是本。阴不维阳则阳亢,虚是本,亢是标,这是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之机理。由于阴损及阳,或体虚、久病而导致肾阳虚,肾火不足以温煦脾阳,脾不统血是崩漏的另一病机。他提出肾阴虚、脾气虚是致病之本,血热、血瘀为诱发的因素。崩漏的病程往往较长,血热或血瘀只是其中某一阶段的证候,阴虚或气虚、阳虚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他主张对崩漏的止血以固气为先,兼顾血热或血瘀。因下血量多,则热随血去,气随血泄,即使有热,也是虚火居多,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表现,故止血必先固气。止血之后,重在固肾以治本,并需调整月经周期,则以调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
明代方约之对崩漏的治疗提出“塞流、澄源、复旧”的三步治法。暴崩久漏之际,塞流止血是关键。罗氏自创“二稔汤”、“滋阴固气汤”以固崩止漏。“二稔汤”以广东草药岗稔、地稔根止血固崩,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以固摄,熟地、桑寄生、首乌养肝肾益精血,续断固肾止血,棕炭、赤石脂收敛止血。全方固摄止血之力较强,并兼顾气血和肾肝脾三脏。“滋阴固气汤”则以菟丝子、山萸肉滋养肝肾,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阿胶、
鹿角霜固涩止血,首乌、白芍养血和肝,续断固肾。既滋阴,又补气,亦兼顾了肾肝脾三脏,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适用于崩漏之势稍缓者。如挟热者,加旱莲草、黑栀子、炒黄芩;挟瘀者,加益母草、蒲黄炭;阴阳两虚而暴崩不止者,加炮姜炭、棕炭、赤石脂。还可艾灸隐白、大敦和三阴交以温经止血。罗氏提出滋阴与固气为主的治法,与岭南地区的体质特点有关。根据人群体质调查,华南以阴虚质和痰湿质多见,而西北则以阳虚质或阴阳两虚质多见。因而西北、华北地区寒证较多,华南则阴虚、气虚、湿热证较多。在治法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选择药物时,由于阴虚相火易动,不宜用芎、归之类辛燥走窜之品,以免动血,反增加其出血量。应选首乌、桑寄生等守而不走的药物,以滋养并止血。而补气之药,亦以平为期,使血海宁静,不宜过于升散。他善用人参以固本止血,认为人参能随阳药入阳分,随阴药入阴分,固气以摄血。尤以野生人参和东北红参为佳,可救危固脱。如非危重症,则可重用党参以代之。而气阴两虚者,则可用西洋参,或配太子参、淮山药之类以益气养阴。
在止血药中,有凉血止血者,如丹皮、焦栀子、藕节;有温经止血者,如艾叶、炮姜、鹿角霜;有养血止血者,如阿胶、岗稔、地稔;养阴止血,如旱莲草、龟板胶、女贞子;亦有祛瘀止血者,如益母草、蒲黄、田七、大黄炭;固涩止血,如赤石脂、乌梅、五倍子。均可根据证候的寒、热、虚、实而选用。惟炭类止血药过用可致血脉凝涩而留瘀,故不宜过多、过久使用。
崩漏之下血缓解后,应根据其证候以澄源、复旧。澄源重在辨证论治,复旧旨在调补脾肾。因脾主统摄,肾主闭藏,冲任之本在肾。脾肾功能失常,冲任不固,血脉失于统摄和闭藏,则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故复旧固本之法,是在去除血热、血瘀等标证后,着重补肾健脾,调理阴阳,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罗氏自创“补肾调经汤”用于此期的治疗。方中以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平补肾阴阳,辅以补气养血之品,兼顾脾肾气血以调经。
纵横比较南北古今论治崩漏的文献,北方多因阳气不足,而以寒证为主,自仲景之温经汤至傅青主之固本止崩汤,均善用温药;而南方则常因气阴不足,故多热证,岭南医家往往忌用辛燥动血的芎、归之类,而善用滋阴固气之品。这是地域与体质的差异所致。古代医家对崩漏主要着眼于止血,对复旧调经的论述较少;而现代医家则注意了病证的鉴别,并强调要补脾肾调经以固本。这是历史的进步。
四(安胎宜补肾固冲,以“静”制“动”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是较常见的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即先兆流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堕胎、小产,即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则属滑胎,即习惯性流产。流产的原因很多,与夫妇双方均有关系。《景岳全书(妇人规》已指出“父气薄弱”可致胎漏。由于禀赋不足,胎元不健,或母体冲任不固,胎失所载,胎失所养,皆可致流产。自然流产对患者的身心伤害颇大,而身体的损伤和心理的负担又影响着下次妊娠。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自然流产的次数愈多,再次妊娠时流产的机率愈高。
罗氏从60年代开始研究自然流产的防治。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他认为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均以肾虚冲任不固为主要病机,其次则与脾虚失摄,气血不足有关。胎元之形成,在于肾精之充盛,受孕之后,则有赖母体肾气之封藏、气血之充养、冲任之维系,故有“肾以载胎”和“任主胞胎”之说。肾虚的原因,常与孕后房事不节有直接关系,亦有素体禀赋虚弱者,胎孕频多而伤肾者,或跌仆闪挫而伤经络者,使肾失闭藏,则冲任不固。若劳力过度,饮食不调,或忧思不解,也可致脾虚气血虚弱,气虚失摄,胎元失养。
针对流产的主要病机和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罗氏提出补肾固冲,健脾养血的安胎原则。他善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认为菟丝子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平补肾阴阳,壮先天之本,
为安胎之首选。党参补气健脾,益后天之本以养胎。二者皆可重用。桑寄生、续断、阿胶补肾养血安胎,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茯苓还有宁神作用。若阳虚内寒,加巴戟、杜仲、补骨脂之类;阴虚内热,加二至丸、黄芩;兼有实热而见舌苔黄者,加黄芩、竹茹、芦根;脾虚腰腹下坠,加黄芪,少量升麻以升举阳气;大便干结,加地黄、肉菘蓉、火麻仁以润燥,配枳实以行气通便。他创制了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养血的“滋肾育胎丸”,以及脾肾并重的“助孕,号丸”。对于滑胎患者,他强调在再次妊娠前详细检查流产原因,并调补脾肾,,,个月,孕后即予安胎,直至妊娠,,周以上,或超过以往流产的孕周。这种防治结合的方法符合中医学“预培其本”和“治未病”的原则,在临床上也证实有良好的疗效,治愈了许多反复流产的妇女。通过实验研究,提示滋肾育胎丸有促进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改善卵巢、子宫血液供应的作用。而助孕,号丸则有提高免疫应答和封闭效应,改善卵巢内分泌等作用。
安胎用药,尤须慎重。胎漏、胎动不安均以阴道下血为主症,在出血期间,辛温动血,活血破血,走而不守的药物,当慎之、避之;生薏仁、鲜葛根、绿豆等碍胎之品亦不宜用,其它妊娠禁忌药更应注意。还须避免一切有毒或放射性物质,以免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
罗氏指出:安胎之要,着重一个“静”字。药性和饮食宜静不宜燥,即以平和为善,避免辛燥或寒凉,以及一切有刺激性的药物和食物;身体宜静不宜动,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或跌仆;情绪宜静不宜躁,应尽量解除心理负担,疏导不良情绪,建立治疗的信心。以静制动,是安胎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亦符合中国古代“胎教”的原则。《叶氏女科证治》云:“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较是非,则气不动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无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即是胎教。”从社会、心理和生理的角度进行调摄,给予积极的引导,避免不良的影响,有助于胎儿健康成长,以达到优生优育的境界。
五(不孕症应综合诊治
孕育关乎夫妇双方。《女科正宗》谓:“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因此,不孕症也有夫妇两方面的因素。对于不孕症的诊治,罗氏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为众多求子心切的夫妇解除了烦恼,给不少家庭带来欢乐。他曾撰著《不孕育症须夫妇双方进行诊治》和《不孕、不育症的辨证施治》,强调要辨病与辨证结合,夫妇双方作系统检查,以明确不孕的原因,再辨证分虚实,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 女方的诊治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故女子不孕,首重调经。若月经正常且有排卵者,则察其带下,以观有无生殖道炎症,并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还要注意子宫的形态、盆腔的病变、免疫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罗氏认为,不孕有虚有实,亦有虚中挟实者,必须随证随人,细为辨析。而不孕的辨证又有其特殊性,许多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医者惟有根据经、带、舌、脉等外象,结合其情志、起居的特点,参考一些辅助检查,如基础体温、盆腔检查和,超、输卵管通水或造影、抗精子抗体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寒热虚实。
,(肾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不当,如房劳不节、堕胎或人流过于频密等,均可损伤肾气、冲任,以致不孕。
肾阳虚者,可表现为月经不调,如后期、稀发或闭经、崩漏,经色淡而质稀,辅助检查可见子宫发育不良、无排卵或黄体不健。此外,可有带下清稀,性欲淡漠,腰膝酸软,小腹
冷痛,夜尿频多,面部黯斑或眼眶黯黑,舌淡黯,脉沉细。宜温肾暖宫。可用右归丸,也可用罗氏促排卵汤。他针对无排卵或子宫发育不良者常有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证候的特点,拟定了阴阳、脾肾并补的促排卵汤。方中以菟丝子、巴戟平补阴阳,熟地滋肾,熟附子、仙灵脾温肾壮阳,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杞子养血调经。经临床观察,该方有促排卵和改善黄体功能的作用,而动物实验也提示有改善卵巢、子宫的分泌功能,增加血液供应等作用。
肾阴虚者,可见月经量少、后期,或漏下,经色鲜红而质稠,可有黄体不健、子宫发育不良、抗精子抗体阳性等指征。并常表现为带下少,阴道干涩,烦躁失眠,口干口苦,腰膝酸软,形体消瘦,眼眶黯黑,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宜滋肾养阴,养血调经。可用左归饮加减。
,(痰湿内阻:由于脾虚或脾肾两虚,水聚成痰,阻滞冲任,乃致不孕。属虚实夹杂之证。
患者多为形体肥胖,面色苍白或萎黄,疲乏多汗,劳则气短,痰多胸闷,口淡纳差,带下增多,月经后期,或稀发、闭经,辅助检查可有多囊性卵巢的征象。舌淡胖,苔腻,脉沉细缓。宜燥湿化痰,健脾理气,佐以活血。可用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加减,并按其月经周期,适时加入温肾或活血之品,以促排卵助孕。
,(气滞血瘀: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或经期、孕产(包括堕胎、人流)失于调摄,瘀阻胞宫、胞络,冲任不通,以致不孕。
此类患者以继发性不孕居多。多有痛经,或经前小腹胀痛、肛门下坠,月经过多,经色暗,有血块,带下增多,辅助检查可发现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宜行气活血。偏寒者,温经活血化瘀,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偏热者,凉血活血,用血府逐瘀汤或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输卵管阻塞者,加活血通络的路路通、王不留行、皂角刺等;子宫肌瘤或盆腔包块者,加行气散结、活血软坚之品,如橘核、荔枝核、莪术、龟板、土鳖虫等。
,(肝气郁结:忧思过度,情绪紧张,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则不能摄精成孕。
患者可有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不畅,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或抑郁,舌稍暗红,脉弦。宜舒肝解郁,行气养血。用开郁种玉汤或逍遥散加减。这些患者常无器质性病变,而以心理因素为主,故除了药物调理,还应辅以情志疏导,以解除精神负担,并使之了解受孕的机理,掌握受孕的时机,则易于收效。
? 男方的诊治
男方的因素,主要在于“精壮”。即有正常的房事和健康的精子。影响男子生育的原因,或房事障碍,或精液异常,亦有虚实两类。如生殖器发育不良,或已丧失生精能力者,则非药力所及,难以取效,应向病者说明。
,(肾虚:素体虚弱,劳倦或房劳过度,久病伤肾,以致肾精不足,或命门火衰,精气清冷。
肾阳虚者,可见性欲淡漠,或阳萎、滑泄,或精子数目少、活率低,可伴有神疲,腰痛,夜尿,便溏,舌淡,脉沉尺弱。宜温肾壮阳。罗氏曾拟“温肾益精丸”,以炮天雄、肉桂芯温补命门,菟丝子、熟地滋肾补肾,白术健脾益气,鹿角霜温肾养血。亦可用景岳之生精赞育丹加减。
肾阴虚者,相火偏亢,可见性欲亢进,遗精早泄,或房事不能射精,或精子数目少,异形率高,液化时间延长。可有口干咽燥,烦热少寐,腰酸乏力,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数。宜滋肾养阴,填精益气。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或一阴煎加味。精液液化时间延长,多属热灼阴精,应着重养阴清热,佐以酸甘化阴之品,如生地、知母、五味子、丹参之类。
不射精者,多因相火旺而兼有肝气郁结,要注意疏肝通络,加柴胡、郁金、路路通、香附,或加麝香以通窍活络,并辅以心理疏导。
,(湿热蕴结: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或偏嗜甘肥厚味,起居失常,受湿热所侵,则湿热下注于膀胱,清浊不分,淋浊之病乃生。
多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炎症分泌物可影响精液质量而导致不育。其症状可不明显,或有尿频、尿涩痛,尿黄、浊,阴囊胀坠,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宜清利湿热。可用八正散加减。如迁延日久,或治疗不当,气阴已伤,舌边红绛而苔少,脉弦细,则应在清利之中,佐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罗氏曾拟“二参汤”,以苦参、川萆薢、滑石、甘草清利湿热,太子参、淮山、茯苓健脾益气,生地养阴清热,桃仁活血化瘀,使邪去而不致苦寒伤阴;如面色晦暗或虚浮,舌黯而淡胖,苔白腻者,为湿浊内困,脾阳不振,气分已伤,更不宜苦寒峻利,以免损伤正气,宜健脾益气渗湿,可用四君子汤加泽泻、川萆薢、淮山、车前子之类;如脾肾两虚,酌加巴戟、菟丝子、肉苁蓉之类平补阴阳,补而不燥的补肾药,以固其本。对这些患者,要细察面色、舌脉,辨证准确。若不辨证候,但见炎症便大肆清利,过用苦寒渗利之剂,往往湿未去而气阴已伤;若因其不育则妄行峻补,不审邪气之有无,过于温燥壮阳,也可致相火内动,邪热内困,灼伤阴精。罗氏强调临证之时既要辨病,更要辨证,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固本而不留邪。
罗氏认为,不孕症并无定方,重在辨证论治。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说:“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矣。”
六(绝经前后诸症重在调理肾阴阳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生殖能力逐渐下降以致消失,在生理和心理上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时期,若阴阳二气失却平衡,脏腑功能失调,不能适应其变化,则可出现各种证候,或寒或热,或轻或重,或长或短,统称为绝经前后诸症。即现代医学之更年期综合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绝经前后诸症虽然不是危急重症,但对妇女的身心影响较大,因而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罗氏曾指导一名博士生对此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他还著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调治》、《妇女如何安度晚年》等文,从药物治疗和自身调理的角度论述妇女更年期的中医治疗与保健,颇有见地。
女子以血为主,以血为用。《灵枢(五音五味》谓:“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而天癸则属无形之水,为元阴。妇女素多血虚,绝经前天癸渐竭,阴分更显不足,故阴虚阳亢之证较为常见。罗氏与其博士生总结228例,阴虚者占75,, 其余多为阴阳两虚,即阴损及阳者。
阴虚者主要是肾阴虚,也有肝肾阴虚或心肾不交者。由于肾水不足,阴不维阳,相火亢盛,则烘热,潮红,汗出,发无定时,伴有口干不渴,五心烦热,或月经紊乱,先后多少不定,或漏下不止。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则头晕,耳鸣,失眠,神疲。肾虚肢节、肌肤不充,故腰膝酸软,皮肤干涩,阴痒或涩痛。并见舌红或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等阴虚之象。治则为滋养肝肾,佐以镇摄潜阳。罗氏主张用左归饮合二至丸加仙灵脾、珍珠母、龟板。认为以地黄、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杞子、淮山滋养肝脾肾三脏之阴,少佐仙灵脾,克以温肾助阳,乃滋阴不忘阳之意,亦即景岳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之具体应用。再配伍珍珠母、龟板(20,30克先煎)咸寒镇摄,既能重镇安神而降相火,又制约仙灵脾温热升浮之气,使无助热之虞。
心肾不交者,以情志方面的症状为主。如焦虑,多疑,心悸,惊惕,失眠,健忘,甚或情绪低落,忧郁寡欢,悲伤欲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宜滋肾养阴,宁心安神。可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仙灵脾、生龙骨或牡蛎、白芍。失眠者,加酸枣仁、五味子;情志失常者,加石菖蒲、合欢花、磁石。
阳虚或阴阳两虚者,主要是脾肾虚。因肾虚冲任不固,则月经紊乱,量多,甚或崩漏,带下清稀。肾虚命门火衰,则形寒肢冷,面色晦暗,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脾阳不振,故纳呆,口淡,面浮肢肿,神疲体倦,大便溏薄。舌淡胖,脉沉细无力。治则是温肾健脾,益气养阴。可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但这些患者以阴阳两虚居多,故附子用量不宜过重,且以久煎为佳,以防温散之弊。或以补骨脂易附子亦佳。还可加入仙灵脾、珍珠母等。如月经过多者,经期宜去当归、肉桂,加首乌、续断;夜尿多者,加覆盆子。
绝经前后诸症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性格内向,精神脆弱,或受到精神创伤、严重生活挫折者,往往易于出现症状。故除了药物治疗,情志的疏导也是重要的一环。应使其解除顾虑,心情舒畅,精神有所寄托,并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从心理、药物和饮食三个方面进行调理,平衡阴阳,调摄脏腑,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七(盆腔炎宜祛邪扶正,调理气血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因经期、产后、流产后调摄不当,房事不节,或体虚感染外邪,湿热或寒湿蕴结于胞宫、胞脉或胞络,甚则酿成热毒;日久则邪与血结,阻碍气机,以致气滞血瘀,可发生输卵管阻塞、积液、盆腔粘连、包块等,影响生育,是不孕症、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
在急性或亚急性阶段,主要表现为湿热、湿毒或热毒证,如发热恶寒,带下黄稠,小腹灼痛,或阴道下血,淋漓不止,舌红苔黄,脉滑数。此期直须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罗氏自拟“盆炎清热汤”,以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清热解毒,绵陈、黄柏、栀子、车前清利湿热,丹皮、桃仁、丹参、延胡等活血化瘀。带下量多者予“茵陈败酱汤”,以绵茵陈、败酱草、银花藤、黑栀子等清利湿热,冬瓜仁、薏苡仁、茯苓等利湿止带。热甚加青蒿、连翘、紫地丁;腑实便秘则加大黄以泻下热结。湿热为患,热可伤津,湿碍气机,处理不当,容易损伤气阴,故清热毋过苦寒,以免损伤正气;利湿勿太峻猛,以防耗竭阴津。
在慢性炎症阶段,由于湿热胶结,阻碍气机,热灼血络,血脉凝涩,瘀阻胞中,往往缠绵难愈。应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用药。
瘀血内阻者,胞中结块,或胞络阻滞,可见少腹疼痛,拒按,经色暗红,有血块,或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舌暗红,脉弦。亦有症状不明显,仅有附件包块或输卵管阻塞者。治宜行气活血,佐以散结或通络。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或桂枝茯苓丸加味。膈下逐瘀汤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见长。偏热者,可去当归,加丹参;肝气郁结,乳房胀痛者,加郁金、青皮;胞络不通,加路路通、穿破石、王不留行;大便不畅者,枳壳改枳实,或加槟榔。桂枝茯苓丸以活血散结为主,可加牡蛎、海藻以咸寒软坚;莪术、橘核以行气活血散结;土鳖虫、九香虫以活血止痛。
若迁延日久,气虚而兼寒湿者,乃邪去正伤之证。可见小腹冷痛,带下清稀,面色苍白,神疲体倦,畏寒肢冷,短气懒言,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益气健脾。可用《金匮》温经汤加减。小腹冷痛较甚,去丹皮、阿胶,加艾叶、破故纸;带下量多清稀,去丹皮、麦冬,加白芷、白术、茯苓;纳呆者,加佛手、藿香。
此外,还可配合中药外敷、药物灌肠等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以提高疗效。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范文五:中医妇科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调周法”
中医妇科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 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调周法”
已有 83 次阅读2012-12-15 10:22|个人分类:中医妇科|妇科
中医妇科名家 -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
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妇科教学、临床、科研近六十载,创立心-肾-子宫轴学说,在中医妇科疾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补肾调周法”,因进修学习笔者有机会2005年侍诊夏教授一年,亲聆其教诲、受益匪浅。对夏教授“调理月经周期法”及系列的调周方药的运用,体会颇深。该法不仅体现《易经》六十四卦阴爻阳爻的消长变化原理,《内经》“上工治未病”精神,更是“因势利导”在临床的具体运用范例。现将部分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临床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早期的补肾调周法将月经周期的分为4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经夏教授多年摸索后的调周法按7个时期论治: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行经期。通过燮理阴阳达到修复、重建月经周期。
①经后初期:月经干净后3-5天,亦有更长时间者,表现为无明显带下。治当滋阴养血,阴虚轻者,方用归芍地黄汤,常用药: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阴虚重者,雌激素偏低,癸水衰少者,可用二甲地黄汤,常用药:龟板、鳖甲、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牡丹皮、茯苓、紫河车、山茱萸、怀牛膝等峻补肾阴。
②经后中期:月经干净3-5天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出现少量带下。治当滋阴养血,稍佐助阳,须加入少量助阳药,如:菟丝子、肉苁蓉等。常选滋肾生肝饮合菟蓉散,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熟地黄、续断、菟丝子、肉苁蓉、泽泻等,阳中求阴。
③经后末期:时间较短,一般2d~3d,与经间期相连。表现带下量增多,或有少量锦丝带。治当滋阴助阳,阴阳并调。经后末期常与经间排卵期密切相关,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这时需要阴阳并调,并却促使其气血活动,方用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怀牛膝、杜仲、五灵脂、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巴戟天等。
④经间排卵期:一般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以出现较多透明锦丝样带下为标志,持续时间根据数律分别有7、5、3天不同。治当补肾活血。夏教授自拟补肾促排卵汤,药用: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紫石英(鹿角片)、五灵脂、红花、川芎等。
⑤经前期前半期,又称黄体期。出现高温相6-7天之内。为阳长运动的重要时期,此期患者常常表现为阳长的不足,所以此期的治疗是扶助阳长,保持重阳的持续。具体说来又有血中补阳,阴中求阳,气中补阳之分,代表方有毓麟珠、右归饮、健脾温肾汤等,此乃法中之法。常用药物: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片、紫石英、杜仲、巴戟天、党参、炒白术、木香等。
⑥经前后半期,即月经来潮前6-7天,重阳维持期,也即前人所谓经前期,前人所谓“经血未动,理气为先”即指指此时,常采用理气之法,通过理气来为行经作准备。故经前期理气为主,稍佐助阳。常用方有加减越鞠丸、丹栀逍遥丸、七制香附丸等。常用药物:丹参、赤芍、白芍、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紫石英、苍术、香附、五灵脂、山楂、绿萼梅等品。
⑦行经期:重阳转阴,彻底排出应泄之经血,“留得一分瘀,影响一分新生”。常用五味调经汤,常用药:苍术、香附、牡丹皮、丹参、赤芍、山楂、泽兰、益母草、五灵脂、续断、茯苓、川牛膝、艾叶等。
痛经案例:
某女,20岁。痛经6年,患者自初潮后即有痛经,来潮时需服止痛片,月经史:14岁6-7/30天,量中,有时有血块,夹腐肉样物,经行大便稀,行经第二天小腹痛甚。初诊:现经行第1天,腰酸乳胀,大便偏稀,脉细弦,舌淡红,苔腻,辨证属肾虚偏阳,心肝气郁,夹有血瘀。方选痛经汤。制钩藤10g、益母草15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茯苓10g、制苍术10g、制香附10g、丹参10g、赤芍10g、木香9g、元胡10g、川断10g、肉桂5g、泽兰叶10g 7剂。二诊:月经周期第8天,经净后l天,劳累后腰酸腰痛,脉细弦,舌红苔腻。予以滋阴养血,疏肝理气,方选归芍地黄汤加越鞠二陈汤加减。丹参10g、赤白芍各10g、淮山药10g、山萸肉9g、丹皮10g、茯苓10g、川断10g、桑寄生10g、怀牛膝 10g、制苍术10g、广郁金10g、木香9g? 7剂。三诊:月经周期第15d,出现拉丝样白带2天,bbt未升。脉细弦,舌红苔腻。按经间排卵期论治,方选补肾促排卵汤加减。
方药:丹参10g、赤白芍各10g、淮山药10g、山萸肉9g、炒丹皮10g、茯苓10g、炒川断10g、菟丝子10g、紫石英(先煎)10g、五灵脂10g、广木香9g、杜仲10g,12剂服完后月经来潮,下腹痛明显减轻,血块少,无腐肉样物,大便稀亦好转。后按补肾调周法治疗两个月经周期,经来下腹痛未再发作,彻底治愈了痛经。
按语:痛经的治疗需要掌握重要的时间,保证经间排卵期的顺利转化;保证经前期的阳长是治愈痛经的不二法门。痛经患者常常表现为阳长的不足,所以经前期的治疗是扶助阳长,保持重阳的持续。具体说来又有血中补阳,阴中求阳,气中补阳之分,代表方有毓麟珠、右归饮、健脾温肾汤等。
卵巢早衰案例
李女,19岁,近2年来月经量少稀发,因症状不典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因停经3月来就诊,月经史:14岁 6-7/30,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痛经(-);未婚,否认有同居史。女性内分泌检测:fsh 80 iu/l、lh 35 iu/l、e222;西医诊断:卵巢早衰。因患者尚未生育拒绝激素治疗,听说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故慕名而来。现患者无白带,阴道干,大便干,脉细弦,舌红苔腻。从心肾论治,治当清心滋肾,燮理阴阳。方选清心滋肾汤。钩藤10g、炒丹皮10g、莲子心5g、黄连3g、青龙齿(先煎)10g、紫贝齿(先煎)10g、太子参15g、浮小麦30g、郁金10g、合欢皮15g、淮山药10g、山茱萸10g、熟地黄10g、炒川断10g、菟丝子10g、炙龟板10g。二诊:7剂后有少量白带,但大便拉稀,又投清心健脾汤,钩藤10g、炒丹皮10g、莲子心5g、紫贝齿10g、浮小麦30g、太子参15g、炒白术10g、云茯苓10g、木香9g、陈皮6g、砂仁(后下)5g、六曲10g、郁金10g、合欢皮15g、淮山药10g、山茱萸9g、炒川断10g、菟丝子10g,因患者路途遥远,要求多开一些,予14剂,三诊:白带明显增多,但大便不干,投健固汤。太子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淮山药10g、山茱萸10g、木香9g、陈皮6g、炒川断10g、菟丝子10g、杜仲10g、巴戟天6g、五灵脂10g、赤芍10g、白芍10g、荆芥炭6g,7剂后出现bbt高温相,成功诱发排卵,后按补肾调周法治疗三月,测量bbt出现典型双相体温,每月出现排卵性月经。
按语:卵巢早衰常无明确病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精神紧张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患者夜间长期在网吧当管理员,持续2年晚上不睡觉,导致了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出现肾阴亏虚,水亏则上不能既济心火,下不能涵养胞宫,造成胞宫闭塞,出现月经量少或停闭。治疗原则使心气心火下降,同时滋养肾水,心肾合治,水火既济,可诱发排卵,重建月经周期。
崩漏案例
王某,女,16岁。初经来潮2年,月经2-3月一行,甚则闭经。经行量多如注,色鲜红有血块,腹不痛,卧床休息出血稍减,伴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心情烦躁,腰酸,夜寐亦差,脉细弦数,舌质偏红,边有紫气。辨证属阴虚火旺,夹有血瘀,治当滋阴清热,化瘀止血,方取固经丸加味。炙龟版(先煎)30克,炒黄柏、炒川断、白芍、椿根白皮各10克,大小蓟女贞予、大小蓟各10克、墨旱莲各20克,炒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炒荆芥6克,莲子芯5克,服药7剂,出血减少,烦躁睡眠有好转,再服二至地黄汤合加味失笑散7剂, 经血始净,经净后从补肾调周治之,如此治疗4月方逐渐建立周期。
按语:前人治疗崩漏有“塞流澄源复旧”之说,当务之急首先控制出血,该患者是学生,功课多压力大,心肝经火旺,肝火下扰子宫血海,形成血热病机,肝火下耗肾水,又形成阴虚病机,同时夹有血瘀,所以治当滋阴清热,化瘀止血,先用固经汤控制出血,然后用二至地黄汤促使肝肾之阴的恢复,再用补肾调周法调治,帮助建立月经周期,达到彻底控制出血。
乳癖案例
某女,28岁:经前乳房胀痛1年,伴有乳头触痛,心情烦躁,易怒,腰酸。月经史:14岁 5/28,量中等,色暗红,夹有血块,有痛经;生育史:2-0-2-2;b超示:双乳腺增生。初诊:经周15天,锦丝带较多,按经间期论治,治当补肾活血促排卵。方选补肾促排卵汤加减。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茱萸9g丹皮10g茯苓10g川续断10g菟丝子10g鹿角片(先煎)10五灵脂各10g马鞭草15g炒荆芥6g,予7剂。二诊:经周第25天,乳房胀痛伴乳g头触痛,心情烦躁,腰酸,夜寐欠安,大便成形,脉细弦,舌红苔腻。按经前期论治,治当补肾助阳,疏肝理气。方选毓麟珠合越鞠丸加减。药用:丹参10g赤芍10g炒白芍10g山药10g炒丹皮10g茯苓10g川断10g鹿角片(先煎)10g五灵脂10g制苍术10g郁金10g木香9g玫瑰花6g 钩藤10g莲子芯5g5剂。三诊:患者乳房胀痛缓解,月经昨来潮,治当疏肝调经。方选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加减。制苍术10g制香附10g炒丹皮10g丹参10g生山楂10g赤芍10g泽兰叶10g五灵脂10g益母草10g川断10g茯苓10g川牛膝10g艾叶6g,5剂。如此调治3个月后,经前经前乳房胀痛大大缓解。
按语:中医“乳癖”西医称为“乳腺囊性增生”,以往均将此病归入外科学范畴,但由于的本病起因与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一般认为此病与卵巢功能失调,体内雌孕激素失调,激素的不足造成雌激素相对过剩,乳腺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在雌激素的刺激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有的形成乳腺纤维瘤。常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伴见,所以放在这里一并介绍。中医认为属肾(阳)虚肝郁,脾运失健,痰瘀凝聚所致。治疗重点在经前期,顺应经前期这一时期阳长的特点,予以补肾助阳疏肝、严重者结合软坚散结,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夏桂成.实用妇科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分享举报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中药分类抗癌草药
顶一下 经典中药抗癌药物介绍
中医对辩证前列腺炎的分型
象庄秦氏妇科
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
热门日志导读
给自学中医的青年一个见议
我的隔壁老板娘41岁,腰痛十几年,阴天加重,一痛就必须躺在沙发椅上家务活干不了,由 ...
远方的呼唤:模糊生命科学——老丁说中医(60)
116
115
114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左手-汉医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