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
第一板块
知识梳理
史实:
1.铁农具在________时期出现,在________时期得到推广,到________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
2.在________时期牛耕开始出现,到________时期逐渐推广。
3.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势,达到________的目的,相继________。
4.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国的秦孝公起用________变法。
结论:
1.________器和________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2.________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3.新兴________阶级的实力逐渐强大。他们要求获得________上的权利,并废除________的特权。
4.________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5.商鞅变法废除了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使________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疑难突破
为什么说“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答案提示:秦孝公死后,守旧派贵族杀害了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已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与影响,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行,并成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问题探究
问题: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首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现象?这些历史史实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探究:历来改革都是对旧制度、旧习惯的挑战,必然受到原来势力的反对。要想成功,往往需要坚定的决心、忘我的精神,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国今天的改革虽然也会遇到种种阻力,但这都是前进途中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念,积极投入到改革当中去。
典题精讲
【例1:】铁器的广泛使用是在
A.春秋前期 B.春秋后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思路解析:】铁器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春秋时期,铁器使用并不广泛,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如齐国和楚国。战国时期,在社会形态上跨越一个阶段,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显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答案:】应为C
第9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世界领先情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并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都江堰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识图、用图的能力。
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而相对优越的封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教学建议
关于“农业的进步”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政治课所学的内容,直接点题,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条件。用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分析一下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关于“都江堰”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书,总结出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然后利用教科书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指导学生理解其防洪、灌溉、航运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关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教师直接点题,在指出农业的发展是带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前提之后,指导学生自学,并把重要的内容和有关图片制成投影片展现给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关于“商鞅变法”这一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建议教师把这一目分为背景、内容、结果三个部分来仔细分析讲解。背景部分建议教师在帮助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后,指导学生看书,依次分析以下二个问题: 第一,战国时期为什么要变法?第二,什么
范文二: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革
史实: 本课内容中春秋战国时期的1.铁农具在________时期出现,在________时期得到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较推广,到________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 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2.在________时期牛耕开始出现,到________时期逐困难。应给学生理清“生产工具渐推广。 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3.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势,达到________的目的,关系必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
相继________。 应”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4.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国的秦孝公起用律。
________变法。 在学习“铁农具和牛耕的推
广”时,可以和先秦以来农业生
结论: 产工具的情况一起进行归纳、比
1.________器和________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较,从而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
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进步、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大
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变革等历史现象研究,认识人类
2.________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
3.新兴________阶级的实力逐渐强大。他们要求获得的唯物史观和世界观。 ________上的权利,并废除________的特权。
4.________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学习“商鞅变法”时,在掌握5.商鞅变法废除了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提高和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
了________,使________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作用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探究商
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鞅变法的成败与否,初步掌握运
础。 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
历史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说“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答案提示:秦孝公死后,守旧派贵族杀害了商 解决这个问题,要紧密联系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已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这
与影响,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次变法是为了在秦国确立封建制
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度,显然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行,并成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变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1
问题: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本题通过对战国时期各国变
王的尸首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法之后一些现象的探究,让大家明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现象?这些历史史实对我们白了一个道理:社会要发展需要
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改革。那些适应时代的需要,勇
探究:历来改革都是对旧制度、旧习惯的挑战,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
必然受到原来势力的反对。要想成功,往往需要坚定的尊敬。但是改革又不是一帆风
的决心、忘我的精神,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我国今天的改革虽然也会遇到种种阻力,但这都是所以,商鞅为实现抱负而不怕牺
前进途中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念,积牲的精神,正是我国今天的改革
极投入到改革当中去。 中要发扬的。 【例1:】铁器的广泛使用是在 【绿色通道】做此类型的题目,
A.春秋前期 B.春秋后期 应牢固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只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有积累了足够多的历史知识,在
【思路解析:】铁器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极大做题的过程中,才可以举一反三。
提高。春秋时期,铁器使用并不广泛,仅在少数几个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一是要
国家,如齐国和楚国。战国时期,在社会形态上跨越抓住课堂上的时间,更为重要的一个阶段,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显然是生产应时常“温故”才可“知新”。 力发展的结果。 【典题变式】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答案:】应为C。 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内容是 【例2:】下面叙述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推行县制 B.准许土地买卖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改革军制,建立常备军 C.奖励努力耕田织布者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思路解析:】此题着重考察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内容【答案:】应为D。 之一的“商鞅变法”内容的掌握程度。题中B选项是商鞅变法的下列内容中,能反映
个干扰项,它是管仲相齐改革的一项内容。而“商鞅出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变法”中军事方面的改革应是奖励有军功的人。 A.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答案:】应为B。 B.推行县制C.奖励耕织
D.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答案:】应为B。
第二板块
1.中国古代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西周早期 B.西周晚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抓住题意的关键词是
“出现”。 据所学历史可知:春秋时齐国已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
2
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最早记录。由此可知答案是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
春秋时期便开始使用铁制工具。
答案:应为C。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的推广 B.牛耕的推广 C.灌溉技术的掌握 D.开始使用粪肥
2.思路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在使用铁制工具和牛耕。而生产工具是生产
力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标志。据此便可选出答案。
答案:应为A。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是
A.废除奴隶制 B.确立封建制 C.富国强兵 D.发展经济
3.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同学们对变法目的的掌握程度。题目有一个时间条件即
战国时期,第一个选项不符合这个时间条件,因战国时期奴隶制已瓦解,不存在废除
这个问题。BD项不是当时各国变法的目的,而是作用。这样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应为C。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最为彻底的是
A.楚国的变法 B.魏国的变法 C.秦国的变法 D.齐国的变法 4.思路解析: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
的最集中反映,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
显著,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
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应为C。
5.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变法产生的影响。
5.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商鞅变法是本课最为
重要的知识点,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非常牢固地掌握,这样答题时通过知识再现
即可给出答案。
答案: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影响:商鞅变法,废除了就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6. 铁器、牛耕的使用为什么会引发战国时期各国的社会变革呢? 6.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
间的内在联系。铁农具和牛耕等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生产
力迅速发展。但是旧制度束缚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激化,终于提出了废除旧的奴隶制生产关系,解放生
产力的历史任务。通过阶级斗争的冲击,奴隶制日渐瓦解,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和
个体小农经济不断成长。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3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掀起了变法或改革运动。 答案:牛耕和铁器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也
相应地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就要改变原
有的束缚劳动者的旧制度、旧规矩,所以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7.识读下图:
图1 图2 (1)写出上图两位人物所处的时代、名字。 (2)他们各有何历史贡献?
(3)从他们的改革的历史意义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7.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别能力,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纵
横比较能力。做此类题关键在于首先对图做出正确的判断,仔细观察图画,同时
回顾所学课本知识,搜寻与此相关的信息,通过认真审图,明确图中人物是管仲
和商鞅,下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1)图1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图2为战国时期的商鞅。
(2)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的改革,促成了齐桓公的霸业。商鞅在秦国变
法,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使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
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管仲改革,促成了齐桓公的霸业,商鞅改革使秦国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
强大的一个,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由此可得出结论:改革能使社会发展,改
革能使国家强盛,我们当今的改革,一定要坚持,并深入地进行到底。(可自己发
挥,得出结论)
8.阅读思考
战国时变法中的斗争。
战国时各国变法的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
人唯贤”的官僚制,以削夺贵族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魏国的李悝主张剥夺贵
族的爵禄,以招纳四方贤才;秦国商鞅主张宗室子弟没有立下军功,就是不能继
承爵位;韩国的申不害主张根据功劳和才能给予奖赏和授予官职。这些措施遭到
贵族的疯狂反抗。在秦国,商鞅被车裂而死。在楚国,楚悼王死后,贵族们发动
政变,吴起躲在楚悼王尸体边避难。按照楚国法律,用兵器伤害王尸的人要治以
灭族的重罪。但贵族们仍用乱箭将吴起射杀在悼王尸体边。楚肃王即位后,因杀
4
吴起而伤害王尸被灭族的就有70余家,贵族势力大大削弱。这表明,社会的变革
和进步都伴随着激烈的斗争,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谈谈改革与用人的关系。
(2)从商鞅被车裂和吴起被射杀的个人悲剧中,你有何感想?
第三板块
讨论:商鞅变法为什么是最为彻底的?
建议全班同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提示:这要依据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来
分析。如变法中规定“推行县制”就是很典型的。以前是分封制,各诸侯国和诸侯下面
的卿、大夫、士都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政、军事力量的独立势力,对中央形成威胁。
实行县制就是把各地的地方权力统一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去管理地方,这些官员由
中央统一任免,这样,国家的统治方式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他变法的措施,同样废
除了旧制度。
徙木立信
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
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
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
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
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 这位新官说话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展了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开始时“立木取信”的意图是什么?结合自己的体会讲讲“诚信”在人际
交往和社会变革中有何意义?
答题着眼点: 取信于民,才可使变法得到百姓支持。联系当今现实,“诚信”是社
会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使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5
范文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作用。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①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探究以及对商鞅变法的了解、探究,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质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具有初步判断、推理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商鞅“便国不法古”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英名,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大变革等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 ③通过分工合作,编排历史剧,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作用,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们的祖先一直不断在努力着,从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到西周的铜制工具,生产工具的每一次进步,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你知道这些变革的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板书课题: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二、讲授新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一些农具的名称。
生:铁锨、铁镐、铁钯、铁犁、铁锄、铁铧……
用课件展示上述农具(部分)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课件展示)
回答:图中的农具各有什么用途,你知道吗?
生1:铁齿耙,通常用来碎土、平地中耕松土。
生2:铁镰,通常用于收割庄稼或割草。
生3:铁锸,通常用来掘土和开沟。
生4:铁锄,通常用来挖土、松土和除草。
师:很好,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这些铁制农具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推广的呢?铁农具为什么能够较快推广?
它的出现和推广与春秋时期已使用的牛耕在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看书讨论
生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生2:铁农具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坚固、耐用,而且锋利。
生3:这还需一个条件,那就是需要有很多铁。
生4:大量铁的生产需要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技术上也必须提高和推广。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农具能够较快推广的原因:
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子耕,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人起名字也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这不仅是牛耕出现的证明,而且可以知道牛耕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师: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
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过渡)同学们的主意都很好,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制度显示出巨大优越性。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变革,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大变革时代,秦国的商鞅做了些什么?
(二)商 鞅 变 法
重要的社会变革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商鞅变法是这些变革中很重要的一个。让我们认识一下商鞅。
介绍商鞅生平(公元前390~公元前338)
商鞅又称卫鞅,又叫公孙鞅,卫国贵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25岁游学到魏国,做了相国公叔座的家臣,很受公叔座的赏识。一天公叔座得了重病,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座向魏王推荐商鞅,并且建议,如果不用,则杀掉以绝后患。魏王没有接受公叔座的建议,对商鞅是既不用也不杀。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诚意招贤,便去了秦国,三次面见秦孝公,畅谈政治主张。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左庶长身份开始进行改革。先用“立木取信”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后即开始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同年,秦惠文王以谋反罪名将商鞅车裂而死,他的亲眷也被一起处死。但商鞅变法的事业却被继承下来,终于促使秦国变成了七国中最强的一国。
师:我们了解了商鞅。那么,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板书:商鞅变法的背景:
时间:
内容:
意义:
学生活动:看书归纳,回答。
教师活动:边讲解边归纳
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生: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了农民。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师:商鞅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
师:想一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生: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师:三条措施都有重大作用,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来看还是经济制度的变革最为重要。奖励耕战,其作用是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县制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的行政职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则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地主阶级取得合法社会地位。
师:想一想,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生:商鞅变法是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经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我们这样分析这个问题:
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师: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一定的社会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民众支持变法;
(3)变法措施得力,内容恰当,进行得比较彻底;
(4)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
启示:
(1)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是要付出代价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本后的知识巩固
2.第9课的导学案
3.阅读材料: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中国历史》第一册课本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五、板书设计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二、 商鞅变法的
1.背景:
2. 时间:
3.内容:
4. 意义:
范文四: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
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
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改革开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
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三组同学表演历史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主持人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大臣甲、乙、两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孝公要启用商鞅这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了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孝公吧!
主持人: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商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秦国现在很多人大量开垦私田,不向国家交税,贵族生来就有爵位和田宅,整天游手好闲,百姓不愿生产和当兵打仗,地方贵族不听中央指挥。先生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革?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范文五: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崀山培英学校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导学案 (课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备课:殷卓君 审定: 编号:14x0609) 月 日 班级 姓名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能记住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能评价商鞅这一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商鞅变法
学习难点:认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测:(温故知新)
1、春秋时期主要霸主有
2、说出战国七雄、、、、、
3、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有、。
二、新知探究:(在书上相应地方画记)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在 时开始使用,到 时得到推广,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 代。牛耕在 时期就已使用,到 时期逐渐推广,开始用 牵
引进行耕作。
2、 和 的使用和推广,使 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 的大变革。
(二)、商鞅变法
1、春秋以前,土地归 所有。春秋以来,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私人 开垦的田地越来越多,社会上就出现了 和 两个新兴阶级。
2、公元前 年,秦孝公任用 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
中 的。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
4、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纷纷变法,秦国的 和魏国的 、楚国的 等都进行了与旧制度的变法斗争。
三、整合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故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国开变法之风,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抗。在楚悼王去世后不久,贵族发动政变,吴起死难。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也被处以车裂之刑而死。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卫鞅”“孝公”分别指的是谁?
2、由材料二可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吴起和商鞅都为此献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
四、基础演练
( )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
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 )3、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 )4、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 D、军功大小 ( )5、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这样感慨,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
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如果商鞅也这样感慨的话,他应该感谢的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公 ( )6、商鞅变法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 )7、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②变法得到了贵族的支持。③制订了一 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④商鞅敢于同旧势力进行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8、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哪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A、魏国 B、吴国 C、秦国 D、晋国
( )9、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强大 ( )10、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A、发展封建经济 B、确立封建制度 C、富国强兵 D、废除奴隶制
五、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会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