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下阳初中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下阳中学校本课程《写字课》实施纲要
目 录
第一部分 开发背景
第二部分 开发原则
第三部分 开发可行性
第四部分 课程目标
第五部分 课程内容
第六部分 实施办法
第七部分 课程评价
一、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书法艺术是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已跨越了国 界, 超越了汉字的原本的使用范畴。 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洁的实用性、 独特的艺术性和多 元的育人功能, 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 我在深入地调查中发现, 好多 学校, 特别是农村, 写字课纯属虚设,根本就没开。特别是现在以学生的成绩和升学就业做 为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 再加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使用, 严重地冲击着中华书法这一传统 艺术。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都忽视了书法这门艺术课。我在对 500多名学生的 调查中发现:好多学生近视、侧视、含胸驼背、脖子歪斜、双肩高低不平、背成了 “ 弓 ” 字形, 多是由于长期不良的书写姿势所至。 调查还发现, 学生中写好钢笔字的没有几个, 会写毛笔 字的就一个也没有了。这一可怕的现象, 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为此, 我校开设硬笔书法校 本课程, 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乃是当务之急。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书法艺术蕴含着丰富 的人文内涵。不管是书写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不管是书写过程,还是最终的艺术鉴赏, 无不融合着育德、启智、健体和审美的强大育人功能。因此,开设书法课程,不只是使学生 把字写好,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启迪他们的智慧, 强健他们身体, 提高他们 的审美能力。今年,我校 “ 河北省硬笔书法基地校 ” 出台,明确了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充分 发挥书法艺术蕴含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由此,开始酝酿开发
一套具有我校自身特点的硬笔书法教材。
二、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 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 有针对性地选择、 确定适宜于学生的书法教学内容。
2、发展性原则:
确定学校硬笔书法教育的内容应 “ 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发展 ” ,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 性的教学内容。
3、活动性原则:
①、 在确定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时, 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 把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 富有情趣的课堂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②、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学生通过书写训练能够掌握书 法技巧,突现教材的自助作用。
4、差异性原则:
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 不同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方法, 这是保证学校书法校本课程教育 有效实施的前提。
三、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1、我校通过对教师 “ 三笔 ” 的常规训练,很多教师都已具一定有书法功底,能够胜任书法教 学与辅导工作。任用素质好,书法功底深的教师做专职书法教师。
2、通过网络信息,学习、收集、整理适合我较的硬笔书法资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充 足的参考资源。
3、聘请教育界有名的书法家作为我校硬笔法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导师,使课程的开发更具 科学保障。
四、 课程目标
1、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水平,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品 格与体格得以健全发展。
2、具体目标:
(1)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提高写字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会做人做事。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 启迪学生的智慧, 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的他们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一)硬笔部分
1、楷书的发展及代表作
2、硬笔书法书写姿势与执笔
3、硬笔书法学习方法
4、楷书的笔画的写法及笔顺
5、楷书的结构技法
6、硬笔书法章法与创作
(二)软笔部分
以 “ 颜勤礼碑 ” 作为练习的主要内容。
1、基本笔画的写法
2、部首的练习
3、间架结构的训练
六、实施办法
1、课时安排:我校七、八年级都开设硬笔与软笔书法课,课时为每周一节课。根据我校实 际情况,目前采用以学校自编教材为主。
2、 除了每周一节书法课以外, 我校还规定每周在第七节或第八节课举行书法课外小组活动, 有专门的书法老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书法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七、课程评价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 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 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比赛获奖情况等。
范文二: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时间:2009-11-25?????作者:liuwei?????阅读:172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构建合理的课程,更好地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五育并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一、课程结构:
1、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学校除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语文、书法、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2、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通过实践,增强研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设置学校课程。教师、学生、家长有权参与教育决策,尤其是课程决策。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课程的研制。在学校课程开发中,教师不只是一个实施者,也是一个决策者、研制者、编写者、评价者。学校课程开发,首先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应结合社区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课程类型与结构在立足学校的基础上可适度灵活。内容和形式,立足于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课程建设步骤:
1、学习、研讨、统一认识。
2、调查研究、做好需求分析。
3、制定课程目标。
4、研制课程方案、拟定课程计划。
5、组织实施计划。
6、编制课程材料。
7、规定实施细则。
8、开展课程实验。
9、实施课程评价。
三、课程建设原则:
课程的建设要本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条件和不同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条件的、最佳的、和谐的发展。
1、教材的编订,必须考虑最高价值、优化组合、以及全面发展。如课程要适应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各育的需要。
2、为了贯彻教育方针,教材建设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
3、课程的编订和实施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不以传授知识为满足,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加强综合实践课教学,尤其是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扩展学习广度,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
5、要关照学生个性和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发展。
6、要在重视各种能力单项训练的基础上,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7、要注重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习惯和能力。
8、课程建设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
9、使课程进一步综合化。给学生提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粗线条的综合框架。
10、遵循学习规律,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11、要在注重研究和重视学生已有的原始概念基础上,通过范例,向学生呈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创新过程。
12、要注重加强人文精神。
范文三: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滨海小学“卓越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 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 健康发展。根据学校卓越教育理念和“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 师,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的学校发展目标,建立起以学科课程、活 动课程、环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结构,组织与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 实验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形成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充分体 现学校的课程特色,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特 长和积极性,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深化教育改革和 课程改革。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 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促进 教师文化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发掘利用学校资 源,促进特色品牌学校的形成;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社区、社会的参 与,使课程更适应当地环境,并形成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促进教育社会化 程度的提高;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校班子的课程领导力,推动现代 学校卓越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校本课程建设结构
“卓越教育”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课程计划的有关规 定,从实际出发,对本校课程作出具体安排,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 探究性课程三大块构成。基础性课程是国家和自治区规定每个小学生必须 修习的课程;拓展性课程是在学习规定学科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志 向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拓展性的课程;三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 加深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能力而设置的探究性课程。
具体框架内容:
海城区第滨海小学学课程体系结构图
三、校本课程实施途径
校本课程实施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 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方式有:
1. 明确办学理念统一教育思想
以学校特色建设项目为契机,经过培训、调研、座谈、分析、广泛征 求师生及社区、家长等各方面意见,得出学校发展状态总体评价,经过对 学校发展现状和历史成就的总结,确定滨海小学的特色建设方向主题—— 卓越教育。通过卓越教育特色建设,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促进学校课堂 质量、师资力量、学校实力综合提升, “以个性化发展打造卓越学生,培养 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理念现 代化、管理科学化、教育优质化、办学特色化、让师生幸福成长的卓越学 校”,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在卓越教育特色内涵的表述中,我们将“至 美校园、至渊学园、至能乐园、至臻心园、至和家园”作为卓越建设的载 体,围绕卓越教育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 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2.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校本课程开发专业组织,明确领导小组 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的职责和各处室领导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职责;明确 教师在课程实施与开发中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的专业 自主权;明确学生自主选修学校课程、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和建议权;明 确学生家长及有关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的知情权、评价和建议权。学校成 立校本课程审定委员会, 聘请课程专家参与, 负责审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 3. 整合教材内容实施多元课程
各学科教材既要与国家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又要适合本校的特点,还 须照顾到各类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提高教材整合效益,为实施多元课程 奠定良好基础。多元课程对应一系列课程建设,包括书法课程、北海历史 文化课程、校本乒乓课程建设等,除用好统编教材外,增加本校自行编写 的教材,编印《小小国球手》 、 《校本足球课程》 、 《追求卓越 奔向未来》 、 《我是中国人 我能写好中国字》 、 《知我家乡 爱我北海 爱我中华》 、 《卓 越之路》 、 《 “交通安全手势韵律操” 》 、 《 “古诗文操” 》 等体育、 历史、 文化、 交通、书法、校报、校歌方面的教材。
4. 策划教育活动拓展课程领域
我们把“追求卓越,特色育人”作为校本课程特色建设主题,并围绕 “至美校园、至渊学园、至能乐园、至臻心园、至和家园”五个特色模块 开展一系列的建设活动,拓展多元课程的教育教学领域。首先从学生的认 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在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 课时、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调整,并将环境类、学科类和活动类等三大块课 程具体化:一是打造至美校园,提倡“平安校园” 、 “书香校园” 、 “绿色校 园” ,通过“安全与我同行” 、 “好书润我心灵” 、 “绿树伴我成长”等常规活 动的开展,从软硬件两方面创建至美校园环境,实施环境育人课程;二是 打造至渊学园,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教师乐教善教,培养学生乐学善学,通 过网络研修、学科课题研究、金秋杯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坊实现充分发挥 校本名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专家引领的行动学习,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学 生成长,聚焦教师自身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形成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 优质特色的教学能力和持续进取的专业发展能力,通过“幸福成长课堂” 、
“才智展示平台”实施学科育人课程;三是打造至能乐园,从校园社团发 展、校园实践活动等方面,创建充分展示教师才华横溢,学生多才多艺的 园地,实施活动育人课程;四是打造至臻心园,从师生心理健康、品德培 养方面润泽心灵,对个体心灵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包含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和礼仪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德行兼备的 学生,强化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五是打造至和家园,主要以班级、家校、 社区活动为载体,通过家校、社区合作与管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科学管 理,形成良性的家校互动关系、社校合作,通过创建和乐班级、和美家校、 和谐社区等活动的创建达成至和家园,强化环境育人课程的实施。
四、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学校在开发的过程中切实加强 课程的管理。设计好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 班级规模等,落实好师资,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南》等, 学校建立课程审议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及 相关激励制度等, 制订教学管理条例, 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学校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 课程中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是单纯的测验和考试,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重视 过程评价。制订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 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 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即学分)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与不 合格等,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学生素质发展合格证书”,对单项优秀的学 生可另发证书, 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校本课程文化建设
办学靠理念,发展靠眼光,一流的学校靠文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 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课程文化建设能够为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心 理氛围和潜在的精神动力。 因此, 积极提倡并努力推进文化型的课程改革, 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改造学校 文化,有利于学校教育创新。 开展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后,我们根据“一校 一品,特色建校”的要求,着手打造学校特色课程文化,就是寻找一种培
育年轻生命、塑造未来社会的最佳途径,让学校真正拥有自己的灵魂。在 经过广泛的探讨和论证后,我们认为学校多年的办学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文 化,正是这些教育文化引领着学校不断发展,从成功走向优秀,从优秀迈 向卓越。 课程物质文化建设是课程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课程制度文化建 设是课程精神文化建设的保证,课程精神文化建设是落实课程制度文化的 途径,是学校成熟发展标志,也是提高学校学术地位和文化品位的核心内 容。 因此,我们正在以“追求卓越,特色育人”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主题, 围绕“至美校园、至渊学园、至能乐园、至臻心园、至和家园”五个特色 模块开展一系列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 创建具有民族性、时 代性的 校本课程文化 , 做到正确对待知识、 技能和智慧, 重在 “以人为本” ,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积极为课程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和提供动力,努 力实现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由建构知识型课程体系向建构文化型 课程体系转变等两个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 特色学校的建设目标。
范文四: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思路,即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着眼“校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综合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综、理综和各学科组专人领衔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室,形成覆盖全校的课程开发网络,积极创建同伴互助、一人一面旗极具个性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
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目标范围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考虑到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在初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方面从新颁高中《课程标准》显示,各科已具备相应一定的选修模块。因而学校将着力“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继续探索、丰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在积极选择实施“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已有选修模块的同时适当关注并以“改编调整、新编充实”策略逐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
有关“选修Ⅱ”拟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参考项目类别如下:
(一).主体性品质导论类
课程方向:学习策略 、主体性活动设计 、考试心理、高考志愿选择、理想与前途、学会创造、 浅说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自我监控、 人格结构与行为表现。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
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国防与军事。
(三)、西方文明与国际了解类
课程方向:英文表达、 西方文明的理解、中西方文化景观的对比、 上网技术、网页制作。
(四).人类与环境类
课程方向:科学技术节、生活现实中的环保问题 ,环保的基本技术介绍,环境教育、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村人的现代环境观
(五).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
课程方向:科学史实对我们的启发、 科学巨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最新科技成果介绍 高科技条件下的伦理问题
(六).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
课程方向:体育节、文化艺术节、一种健身技能 生活技能(缝纫、电子、制图等)、乐队、合唱 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
(七).学科特长类
课程方向:数学竞赛、 物理竞赛、 化学竞赛、生物竞赛、 英语竞赛、 作文竞赛信息技术竞赛、地理竞赛等
(八)、社会实践活动类
课程方向:社会调查、学科实验、开发设计、模型制作,班团活动,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05年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初具巴东一中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
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的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③ 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初步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无何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开发,应该有其特有的开发,实施策略。
1、统一共识 明确职责
全体同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
纲要》;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 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赋予地方性知识、缄默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等知识形态应有的地位;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 资源共享
学校将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
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联盟,依靠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联盟内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 组织学习、全面动员
2、 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
3、 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大致结构
4、 公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 教师或有关工作室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制《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 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 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 确定校本课程
9、 学校形成年度整体《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 任课老师完成具体的《课程纲要》报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力度小组审定。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一经开发即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同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 对课程开发并实施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 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2、 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 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 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 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附:
1、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名单
2、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3、 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4、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5、 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名单
6、 《课程纲要》撰写纲要。
范文五:初中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初中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初中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篇一:
龙池初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龙池初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2、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5、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
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
(七、八年级)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 (九 年 级)人生规划、安全教育、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传统节日教育、生活中的数学等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的评价。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等,主要看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情况主要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
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后附: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学生评价表 评价对象
篇二: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峄山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的 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为了给学校、教师专业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原则
(1)贴近学生:
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关联学科:
根据学校的教师力量及教学设施的情况,校本课程的开设以学校开设的各学科相联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3)渗透中考:
在尊重和满足学生不同校本课程选修的同时,校本课程的开设渗透中考,满足部分学生提升学科学习水平的要求,将平时的文化学习和校本课程学习相结合。
(4)彰显特色:
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和现有的教师水平,打造符合学校条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课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课程内容 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
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为核心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和设施的条件等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
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
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
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
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
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
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
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学流程
1、课程设置:
原则上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本组师资力量和学科特点确定本组校本课题,确定负责人及成员,组织校本课程材料。
2、学生选题:
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班级组成:
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
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组织教学:
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5、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五的第八节课
五、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六、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 优秀学生 评比条件。
(3) 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 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附表1 校本课程部分课题参考
篇三: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1、科学性原则。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
校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篇四: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
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4)最后按A、B、C、D分四个等级 班级 姓名 时间 篇五: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大封镇初级中学 校本课程评价办法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
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
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1、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李家小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
立自信。
5、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6、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对象: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评价内容分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我们所应用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
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 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在斯塔弗比尔姆看来,成果评价仍然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魅力武陟》、《省情礼仪》评价办法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
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下阳初中校本课程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