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词类活用:
1、不介马而驰之。 介:甲,名词活用为动词,指披甲。
2、从左右,皆肘之。 肘: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肘撞
3、师之耳目,在吾旗鼓。 并提用法,即“师之耳在吾鼓,师之目,在吾旗。”
4、楚子使与师。(使,名词用如动词,意为派谴使者)
重要虚词:
1、之不入。(之,放在主谓结构中的结构助词,其作用是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
2、寡君之罪也。(之,放在定中结构的结构助词)
3、君其问诸水滨。(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诸,“之於”的合音字)。
4、岂不榖是为?(岂,表反问的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
5、无所用之。(所,特指代词,无“用之”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一起作动词“无”的宾语)
通假字:
1、齐侯阵诸侯之师 “阵”通“陈” 2.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通“邀”
2、女实征之 女,“汝”
3、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共,“供”
4、敢不共给 共,“供”
5、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 大,“太”
古今异义:
风,今义指天气的一种,古义中具有畜生之间的一种发情引诱。
河,古专指黄河,今指普遍的河流。
履,古指鞋,今指屡次。
共,今义指一起,古指供,奉给。惠表示优惠,好处,古指副词
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 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 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 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 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 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 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 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 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 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 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 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 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 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 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 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 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范文二: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2]楚子使与师言[3]:“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4],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6]”管仲对曰[7]: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8]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9]’赐我先君履[10]: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1]。尔贡包茅不入[12],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13];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4]”对曰:“贡之不人,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15]?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16]” 师进,次于陉。[17]
【注释】
[1]齐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属侯爵,故文中称齐侯。僖公四年,即公 元前656年。以,介词。诸侯之师,参加这次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等国。师,军队。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一带。
[2]溃,溃败。
[3]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帅说。楚子,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与,介词,跟,和。
[4]处(chǔ),居住。寡人,谦词,君主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北海,齐临渤海,古人称为北海。南海,楚境不到南海,这里只是甚言其远。
[5]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唯,句首语气词。风,放,指牝牡相诱。这是譬喻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6]不虞,不料。涉,本来是蹚水过河的意思,这里当“进入”讲。不说齐进攻而说“涉”,是委婉的外文辞令。之,介词,连接主语“君”和谓语“涉吾地”,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虞”的宾语。
[7]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
[8]召(shào)康公,周成王时太保(官名)召公奭(shì),因其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所以称召公,康是他的谥号。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已故君王的称呼。大公,即姜太公,名尚,齐始祖。大,后来写作“太”。
[9]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九伯,九州之长。五侯九伯,在这里泛指所有的诸侯。女(rǔ),你。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期望。征,讨伐,这里指有征伐之权。夹辅,辅佐。
[10]履,践踏,这里指足迹所践踏的地方,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1]海,指黄海、渤海。 河,黄河。 穆陵,即今山东临朐县南的穆陵关。 无棣(dì),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2]包茅,裹成捆儿的菁茅。菁茅,楚地特产。入,纳,这里指纳贡。
[13]王祭不共,周王的祭祀用品供给不上。共,供给,后来写作“供”。“共”、“供”为古今字。无以缩酒,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缩酒,渗酒,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洒倒在成捆儿的包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寡人是征,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我来索取它”。是,代词,这里指包茅,是“征”的宾语。征,索取。下一句的“寡人是问”结构同此。
[14]周昭王晚年荒于国政,人民恨他,传说当他巡行到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弄了一只用胶粘的船给他,行至江心,船解体,昭王溺死。征,这里指巡行。复,回。这都是齐进攻楚的借口。是问,责问这件事。
[15]寡君,臣子对别国人谦称自己的国君。敢,谦词,等于说“岂敢”、“胆敢”。
[16]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诸,“之于”的合音词,代词兼介词。之,指“昭王南征不复”。于,介词,向。水滨,水边。
[17]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郾城县南。
【译文】
鲁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用诸侯的军队侵犯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就去征伐楚国。楚王派使者到诸侯军中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两地放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不料您进入我国境内,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对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国先君太公说:‘所有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此辅佐周王室。’并赐给我先君可以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周王的祭祀用品供给不上,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我们的国君要来索取它;周昭王到南方巡狩没有回来,我们的国君要责问这件事。”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按时进贡,是敝国国君的罪过,怎么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吧!”
诸侯军队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原文】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师退,次于召陵[2]。 >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3]。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4]’”!与不榖同好[5],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6]。”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7]?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8]?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9],汉水以为池
[10],虽众,无所用之[11]!” 屈完及诸候盟[12]。
【注释】
[1]屈完,楚大夫。如,往,到??去。
[2]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
[3]陈,陈列。乘(chéng),登车。
[4]难道是为了我?(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不穀,不善,诸侯的谦称。两个“是”字都是代词,分别复指提前的宾语“不穀”、“先君之好”。
[5]同好(hào),共同友好。
[6]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表敬副词,意思是您这样做表现了您的恩惠。徼(yāo),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社,土神;稷,谷神。辱,表谦敬的副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7]众,众将士。御,抵挡。
[8]绥(suí),安抚。
[9]以方城山为城墙。“方城”是介词“以”的宾语,置于“以”前。
[10]以汉水为护城河。“汉水”是介词“以”的宾语,置于“以”前。池,护城河。
[11]众,多。无所用之,没有地方用它。
[12]盟,订立盟约。
【译文】
夏天,楚王派屈完到诸侯的军中去。诸侯军队后退,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和屈完乘车观看它们。齐桓公说:“这难道是为了我?是为了继承前代国君的友好关系啊!和我建立共同友好的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施恩惠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使您蒙受耻辱收纳敝国国君,这是敝国国君的愿望啊。”齐桓公说:“用这样众多的将士来作战,谁能够抵挡它?用这样众多的将士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恩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如果凭借武力,楚国用方城山作为城墙,用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
屈完和诸侯订立了盟约。
范文三: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范文四:齐桓公伐楚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
齐桓公伐楚
《左传·僖公四年》
【课文说明】本文选自《左传·僖公四年》,记叙了春秋初齐、楚两大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记武力交锋的同时,本文侧重写尖锐的外交斗争,十分典型地表现出《左传》长于写外交辞令的特点,把记事与记言有机融合起来。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载:(齐桓公)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这是一场玩笑引发的战争,或许战争有点轻率了,所以作者就没有详细的描写战争过程,而只是记载了战争的原因--一个玩笑。齐桓公与蔡夫人一起在船上戏耍。蔡姬虽然是女流,但是水性很好。桓公则相反,是个"汉鸭子",有点怕水。作为一代霸主,也是"有所不能"的。恐怕蔡夫人也是想开这个玩笑,要吓唬吓唬不会水的一代霸主。于是她就摇摆船,桓公恐怕立即就慌乱了,那种慌乱的神态一定让蔡夫人笑的前仰后合。她固然没有要淹死齐桓公的意思,不过对于一个男爷们如此怕水、惊慌失措的样子,她肯定觉得好玩,而且好玩的不可思议。以至于有点失态甚至脸色大变的桓公喝令她停下的时候,她也不以为然,而是继续着她的"好玩",在她的心目中,这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然而玩笑还是开大了,桓公下船后还余怒未消,于是决定休掉蔡姬,与她离婚,把她送回娘家蔡国去了。娘家人知道只是一个玩笑而被休,觉得桓公有点小题大做,所以也非常生气。于是又给蔡姬找了新的婆家,嫁出去了。也就是不肯承认有错误而道歉,反而有点示威的味道。桓公自然不甘心"陪了夫人又折兵",要出这口恶气。于是出兵讨伐蔡国,战争由于力量实力的悬殊,最终也以蔡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教学要点】
1、文字现象(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命我先君大公 女实征之 王祭不共
2、一词多义: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以夹辅周室 以此众战
3、兼词:其问诸水滨
4、活用:赐我先君履
5、语序: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为池 寡人是征 寡人是问
【课文讲读】
【原文】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shao4)康公命我先君大(tai4)公曰:‘五侯九伯,女(ru3)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di4)。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gong1),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gong1)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xing2)。
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判断句,是,指示代词作主语。
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思想,预料,动词作谓语;君之涉吾地,之,连词,用于诸位之间,组成偏正结构作宾语。
3、赐我先君履——双宾语
(段意:齐楚交锋,第一次谈判破裂。)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shao4)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cheng2)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yao1)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sui2)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段意:屈完在外交谈判中柔中有刚,据理力争,齐楚订盟。)
【译文】春天,齐桓公统率诸候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国的军队溃败了,于是又去攻打楚国。楚王派使臣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您却来到我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等诸候,九州岛伯长,如有罪过,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周王室。他还给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区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这是我要向你征询的;还有,昭王南巡而未能返回,这是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
我要向你质问的。”楚使回答说:“贡品没能按时进献,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怎么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为何没有返回,请你到水边去问吧!”
这时齐国的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陉邑。夏天,楚王派屈完到齐营来。齐军向后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诸候的军队摆成阵势,然后让屈完和他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齐桓公对屈完说:“这难道是为了我个人?这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的恩惠,使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全。您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这是我们国君的衷心愿望。”齐桓公又说:“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攻城,哪一座城攻不下来!”屈完回答说:“你若用恩德来安抚诸候,谁敢不服从?你若想依仗武力,我们楚国就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屈完就和诸候订立了和好的盟约。
【齐桓公】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臼。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即位】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大治。
1、政事方面: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它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2、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开始称霸】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尊王攘夷】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
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军打到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齐军退回召陵。屈完对桓公说:“你讲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和你决战。你还能打赢吗?”于是和屈完讲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秋,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易牙献婴】根据《管子·小称》中所记载: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然而在古代中国,食人俗并不是一种强烈的禁忌。历史上也还有其它时代的食人记载。
【晚年】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教学小结】
1、文字现象(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命我先君大公、女实征之、王祭不共
2、一词多义: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以夹辅周室、以此众战
3、兼词:君其问诸水滨
4、活用:赐我先君履
5、语序: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寡人是征、寡人是问、
范文五:02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课文说明】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四年》,记叙了春秋初齐、楚两大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记武力交锋的同时,本文侧重写尖锐的外交斗争,十分典型地表现出《左传》长于写外交辞令的特点,把记事与记言有机融合起来。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载:齐桓公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这是一场玩笑引发的战争,或许战争有点轻率了,所以作者就没有详细的描写战争过程,而只是记载了战争的原因--一个玩笑。齐桓公与蔡夫人一起在船上戏耍。蔡姬虽然是女流,但是水性很好。桓公则相反,是个“汉鸭子”,有点怕水。作为一代霸主,也是“有所不能”的。恐怕蔡夫人也是想开这个玩笑,要吓唬吓唬不会水的一代霸主。于是她就摇摆船,桓公恐怕立即就慌乱了,那种慌乱的神态一定让蔡夫人笑的前仰后合。她固然没有要淹死齐桓公的意思,不过对于一个男爷们如此怕水、惊慌失措的样子,她肯定觉得好玩,而且好玩的不可思议。以至于有点失态甚至脸色大变的桓公喝令她停下的时候,她也不以为然,而是继续着她的“好玩”,在她的心目中,这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然而玩笑还是开大了,桓公下船后还余怒未消,于是决定休掉蔡姬,与她离婚,把她送回娘家蔡国去了。娘家人知道只是一个玩笑而被休,觉得桓公有点小题大做,所以也非常生气。于是又给蔡姬找了新的婆家,嫁出去了。也就是不肯承认有错误而道歉,反而有点示威的味道。桓公自然不甘心“陪了夫人又折兵”,要出这口恶气。于是出兵讨伐蔡国,战争由于力量实力的悬殊,最终也以蔡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教学要点】
1.文字现象(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
命我先君大公、 女实征之 、王祭不共
2.一词多义: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以夹辅周室、以此众战
3.兼词:
其问诸水滨
4.活用:
赐我先君履
5.语序: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寡人是征 、寡人是问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文讲读】
第一课时
【原文】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注释:
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判断句,“是”指示代词作主语。
2.虞:思想,预料,动词作谓语;
君之涉吾地:之,连词,用于诸位之间,组成偏正结构作宾语。
3.赐我先君履——双宾语
(段意:齐楚交锋,第一次谈判破裂。)
【原文】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
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段意:屈完在外交谈判中柔中有刚,据理力争,齐楚订盟。)
第二课时
【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即位】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改革】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大治。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它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
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开始称霸】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军打到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齐军退回召陵。屈完对桓公说:“你讲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和你决战。你还能打赢吗?”于是和屈完讲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秋,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易牙献婴】
根据《管子·小称》中所记载:夫易牙以调和事公。
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然而在古代中国,食人俗并不是一种强烈的禁忌。历史上也还有其它时代的食人记载。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