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辨别句子或语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3.能写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4.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复习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辨别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复习难点: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复习准备: 课件. 练习题单
复习时间: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看课件,听朗读.(课件出示《匆匆》选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提问:这段话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 设问)
3、板书课题:修辞手法
二、知识梳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修辞手法?
老师板书: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设问 反问
2、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知识要点.
课件出示: 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和知识要点。
课件一、1、例: 弟弟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弟弟的脸很红。
(这两句话,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2、出示知识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深奥的、人们少见的事物。这种句子包含着两种相似的事物,常用“??像??”“??好象??”“??仿佛??”“??像??似的??”“??是??”“??成了??”一类的词把两种事物联系起来。但要注意,用了这些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如:“我好象在哪儿见过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3、请学生说比喻句。
课件二、 1、 例: 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2、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3、学生说句。
课件三、1、 例: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
2、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
3、学生说句。
课件四、1、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问。
3、学生说句。
课件五、1、例:我们是学生,怎能不完成作业呢?
我们是学生,要完成作业。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2、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用反问的方法表达,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说句。
课件六、1、例:这巴掌大的地方不能踢足球。
2、 夸张是有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作了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目的在于深刻的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学生说句。
三、知识运用
学生分析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附:练习题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这只梅花鹿的嘴巴翘得高高的,像水壶一样.
⑵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⑶天空中的星星在快活地眨着眼睛.
⑷清清的溪水,映照着蓝天的影子,映照着彩霞的影子,映照着山上松树的影子,映照着行人来往于桥上的影子.
⑸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⑹你看过泰山吗?它秀丽雄伟,气势磅礴,好看极了.
⑺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⑻燕山雪花大如席.
⑼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四、学生运用一、两种自己喜欢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或小组交流.
3、指名反馈,了解学生写句子的情况.
五、总结复习内容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设问 反问)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能体会其表达效果,希望同学们在语言实践中尽可能地使用这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布置作业
一、运用句后要求的修辞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 (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 (拟人句)
二、下面的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了,请在括号里写出所用修辞的序号,没有的就不写.
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排比 ⑤反问 ⑥设问
1、洁白的云朵,照着镜面一样的湖水. ( )
2、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去看,却不见一只鸟儿的影子. ( )
3、如毛的细雨从天上落下来. ( )
4、这巴掌大的小商店却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方便. ( )
5、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
6、晚上,月亮爱跳进这片湖水里洗澡. ( )
7、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
三、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它们使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1、海面上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3、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燃起了火.
① 比喻 拟人 夸张
② 拟人 拟人 比喻
③ 比喻 排比 比喻
范文二: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一、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类型: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二、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比拟:(拟人或者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三、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风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五、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作用。
也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
七、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八、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九、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辨析下列赐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设问
B 设问
C 反问
D 反问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是我们劳动群众。
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A 设问 对比 对偶 B 设问 对偶 明喻 C 设问 对比 明喻 D 对比 设问 明喻
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
)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选出语气最强烈的一项 ( )
A
B C好。
D
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明净的兴庆湖犹如一面照妖镜(“照妖镜”这个喻体,人们没有见过,越比越糊涂,改为“一面镜子”)
B.小强的脑瓜笨极了,就像桌子一样,不会动脑筋。(“人和桌子”没有相似的地方,比喻物和本体无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改为“橡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
C.足球队员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绿茵场上。(感情色彩不一致,“如狼似虎”不能比喻朝气蓬勃的足球队员,改为“生龙活虎”)
D.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样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比青年妇女驾船不贴切,不符合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乐观、上进的性格,应改为“箭一样飞去了”)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
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 _。
例句:如果生命是树,尊严是根;如果生命是水,尊严是营矿物质??
仿写:
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 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
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
例:诚信是人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声誉是
范文三: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总复习教案
上传: 黄妹香 更新时间:2012-6-1 13:23:26 复习目的:
1、对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能正确辨析所出句子的修辞手法;能根据要求仿写比喻句、拟人句及夸张句。
3、了解所学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尝试把需要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
——鹅(找出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2、“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荷花(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二、做练习,总结特点,了解概念。
同学们是否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呢,老师带来了一些习题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习题)
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后面的( )里。 1、雨来光溜溜的身子像一条小泥鳅。( )
2、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3、雷锋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
4、是谁又吹响了那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6、小鱼在河里窃窃私语。( )
7、一阵风吹来,柳枝欢快地跳起舞来。( )
8、这棵树直插云霄。( )
9、我的家只有巴掌那么大。( )
(做完第1、2题,总结比喻的特点。板书: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做完第3、4题,比较反问和设问,总结它们的特点。板书:反问:只问不答,问中有答。设问:自问自答。做完第5题,总结并板书: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做完第6、7题,总结拟人的特点,板书: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做完第8、9题,总结夸张的特点,板书:夸张,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加以扩大或缩小。)
刚才,通过练习,我们总结了它们的特点,同学们能够对照句子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大家是否能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呢,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我会改写句子:
1、花开了。(改为拟人句)
2、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改为比喻句)
3、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三、小组活动。比比谁的修辞手法写得好。
1、小组完成。
2、学生展示。
四、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几种修辞手法已经掌握了,其实,修辞能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把我们学过的一些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范文四:修辞手法教案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深奥的、人们少见的事物。这种句子包含着两种相似的事物,常用“??像??”“??好象??”“??仿佛??”“??像??似的??”“??是??”“??成了??”一类的词把两种事物联系起来。但要注意,用了这些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如:“我好象在哪儿见过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3、请学生说比喻句。
课件二、 1、 例: 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2、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3、学生说句。
课件三、1、 例: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
2、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
3、学生说句。
课件四、1、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问。
课件五、1、例:我们是学生,怎能不完成作业呢?
我们是学生,要完成作业。
(比较这两个句子, 哪一句写得好? 为什么?)
2、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用反问的方法表达,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说句。
课件六、1、例:这巴掌大的地方不能踢足球。
2、 夸张是有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作了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目的在于深刻的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学生说句。
三、知识运用
学生分析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附:练习题
五、总结复习内容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设问
范文五:修辞手法教案
北京育才苑教学设计方案
姓 名 曾珠香 学生姓名 小班课 上 课 时间 2012/7/24
新初辅导科目 语文 年级 课时 2 教 材 版 本 人教版 一
课题名称 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引号等的不
同用法。 在段落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及辅导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标点符号练习
黄山被人们称为 天下第一奇山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为黄山四绝 怪石有的像人 有的像仙 有的状如珍禽异兽 奇松挺立 神采飞扬 张开粗壮有力的臂膀 迎接远方的来客 云海茫茫 置身其中 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温泉久旱不干 久雨不泛 水温常年保持在42?左右
二、 新课导入
标点的运用让我们文章表达清晰,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文章锦上添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归
纳修辞手法的运用。
——回忆常见的修辞手法
那么我们一起来重新整理。
1、 比喻、拟人的教学
概念学习: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
另一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寓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
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如:小明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如:她是
夜明珠,在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3)借喻: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如:落光了
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请生说,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小结:回答模式:把??比作?使语言形象、生动、寓有感染力。
牛刀小试: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生
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
如: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起了歌谣。3、小树在跟
小朋友们招手。
——有拟人那么也有拟物,拟物就是把人当物来写。如:小明迅速地飞进了教室。
练习训练: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2、夸张 的教学
概念意义: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辨析训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学生说
3、排比的教学
出示句子: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
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呢,
——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
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反问 设问的教学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这是一个疑问句,不需要回答的疑问就叫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藏在问题中。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生举例
有问不答叫反问,那自己问自己答又叫什么句型,
——设问 你能举个例子么, 看例句
小结: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
设问有问有答。
三、课堂巩固
——出示习题(10题)
——生讨论
——讲解练习
学生课堂亮点
对学生或 家长建议
教学反思
学生或家长签字 教务部门签章
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