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美贸易关系
班级:国贸101 姓名:刘丽敬 赵思思 张 珺 王丹丹 孙宝洁
101720 101734 101731 101755 101752
中美贸易现状 ? 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趋势
一、双边贸易稳步上升
2012年,美国为我第二 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 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 4846.8亿美元,增长8.5%, 占我外贸总值的12.5%。其 中,我对美出口3517.9亿 美元,增长8.4%;自美国 进口1328.9亿美元,增长 8.8%;对美贸易顺差 2189.2亿美元,扩大了 8.2%。
二、双向投资有所增长
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2012 年1,11月,中国新批设立美资企业1180家,同比 下降8.9%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亿美元,同比增 长 11.6%。截至2012年11月底,美对华实际投资 达到700亿美元。同时,中国对美投资继续呈增长 趋势,前11个月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亿美元。 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 投资86亿美元,投资范围广泛,涉及诸多领域。
三、双边经贸摩擦增多
2012年,在美国经济复苏迟缓以及大选背景 下,美国内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涉华经贸 摩擦和矛盾增多。美政府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规 则,宣布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强化对华贸易 执法,并通过修订法律允许对“非市场经济”国 家进行反补贴调查。在调查中采取政治化的做法, 调查涉案企业管理人员的政治身份和企业中基层 党组织信息。此外,将中国对稀土等原材料实施 的出口限制和汽车“双反”措施、汽车零部件补 贴问题诉诸世贸组织。
2012年9月底,奥巴马签署了22年来 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 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 风电投资。 ?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调 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 国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 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 ?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 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 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 2012年10月13日,美国太阳能公司 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 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 垄断”诉讼。
存在的问题
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 ?
贸易不平衡是中美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美方统计, 2006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再创新高,产生如此问题的原 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逆差统计方法不一。如美国方面计算贸易额是以出口离 岸价、进口出口价进行计算并把我国转口贸易主要地域香港 列为其进口来源。 二、外商投资直接的贸易效应。美国增加了在华投资以及我 国对原来投资在美国的公司吸引力加大。 三、加工贸易问题。美国将在我国加工贸易的产品按照其整 体价格进行计算。 四、贸易管制。美国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列为禁止对华出口 的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其出口额。
二、纺织品出口问题
纺织品是中美贸易量最大的产品,也是我国对美 国出口额最多的产品。美国单方面认为因纺织品是 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大量出口导致了其国内价格 的偏低,并且严重影响了其国内的就业情况。进而 把责任归咎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
三、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
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目标, 美国商务部每年都将中国大量出口的产
品及其相关 产业列为执行目标。这与美国单方面认为中国经济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全球战略实施密切相关。
四、贸易管制问题
在美国,出口产品当中其将诸如航 空产业产品、高新电子产品等列为禁止 对华出口商品。这与其经济结构的调整 与改变有关。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 口已不再是美国贸易出口的重点,而随 着科技革命,美国是世界上高新科技产 品的主要源头,在遏制具有竞争力的中 国出口方面必然会实施贸易管制。
五、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贸易争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即使在当代中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背景 下,美国知识产权的领域依然风波屡起。如美国商 务部曾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提出指控,具体内容如 下:一是中国现行法律体系有关蓄意假冒商标或盗 版案件刑事程序和出发门槛是否符合TRIPS协定;二 是海关对查获的侵权产品的处置,允许侵权产品在 取消假冒商标或其他侵权标识后进入市场流通,而 WTO规定这些产品被逐出市场;三是在中国境内还未 被授权出版和发行的作品拒绝提供保护问题。显然 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但出现此问题关键还 是双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不一和美国长期受市场是 万能意识的影响。
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 兴大市场,美国经济利益与对华贸易 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从出于将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是从地区安 全战略出发,都不会毫无顾忌地损害 对华贸易。贸易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 纽带,必要时也是其达到某种政治目 的的有效制裁武器。而美国作为我第 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其 重要地位他国尚无法替代。因此,发 展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是两个大国达 成的共识,是不容置疑的。
一、经济将由互补型向相互竞争型转变,贸 易摩擦会相应增大 ? 中美之间竞争和贸易摩擦增大的情况与中 国国内市场增长的情况以及对美国市场的 依赖程度有关。如果未来中国国内消费市 场不能够随着GDP的增长而有相应程度的增 长,并因此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大程 度的依赖美国市场,而且如果人民币与美 元的兑换比例依然不能够随着两国商品的 进出口情况灵活地做出变化和调整,则中 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使中美之间 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大。
二、中美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争、贸易 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技术较快速度的进步会产 生进口替代的效果,使中国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 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并使贸易条件发生有利于中 国的变化,使中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贸易条件变 化所带来的好处,国民的福利会因此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此外,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 在全球范围内降低较高技术等级商品的价格。 ? 从美国方面来看,在中美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大 的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变得对美国越来越不利。 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大量的转移利益的时 代将会终结,两国之间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 争以及贸易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三、中美之间在政治上的对抗性以 及军事方面潜在冲突的可能性都将 增大。
总的来说,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主要集 中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
对美国而言,它会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来保持较高 的技术水平和商品等级,从而保证它的产业等级 始终处于中国之上,并以此维持自己在生产上的 垄断以及贸易上的优势地位。 ? 对中国而言,则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以减少对美 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由 于中美两国贸易量巨大,贸易利益的改善对中国 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只有尽可能的加快自己 技术进步的速度,并通过改善国内收入分配状况、 增大国内市场需求,才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自己 的贸易条件,并因此使国民的福利水平得以较显 著的提高。
班级:国贸101 姓名:刘丽敬 赵思思 张 珺 王丹丹 孙宝洁
101720 101734 101731 101755 101752
中美贸易现状 ? 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趋势
一、双边贸易稳步上升
2012年,美国为我第二 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 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 4846.8亿美元,增长8.5%, 占我外贸总值的12.5%。其 中,我对美出口3517.9亿 美元,增长8.4%;自美国 进口1328.9亿美元,增长 8.8%;对美贸易顺差 2189.2亿美元,扩大了 8.2%。
二、双向投资有所增长
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2012 年1,11月,中国新批设立美资企业1180家,同比 下降8.9%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亿美元,同比增 长 11.6%。截至2012年11月底,美对华实际投资 达到700亿美元。同时,中国对美投资继续呈增长 趋势,前11个月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亿美元。 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 投资86亿美元,投资范围广泛,涉及诸多领域。
三、双边经贸摩擦增多
2012年,在美国经济复苏迟缓以及大选背景 下,美国内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涉华经贸 摩擦和矛盾增多。美政府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规 则,宣布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强化对华贸易 执法,并通过修订法律允许对“非市场经济”国 家进行反补贴调查。在调查中采取政治化的做法, 调查涉案企业管理人员的政治身份和企业中基层 党组织信息。此外,将中国对稀土等原材料实施 的出口限制和汽车“双反”措施、汽车零部件补 贴问题诉诸世贸组织。
2012年9月底,奥巴马签署了22年来 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 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 风电投资。 ?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调 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 国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 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 ?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 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 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 2012年10月13日,美国太阳能公司 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 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 垄断”诉讼。
存在的问题
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 ?
贸易不平衡是中美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美方统计, 2006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再创新高,产生如此问题的原 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逆差统计方法不一。如美国方面计算贸易额是以出口离 岸价、进口出口价进行计算并把我国转口贸易主要地域香港 列为其进口来源。 二、外商投资直接的贸易效应。美国增加了在华投资以及我 国对原来投资在美国的公司吸引力加大。 三、加工贸易问题。美国将在我国加工贸易的产品按照其整 体价格进行计算。 四、贸易管制。美国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列为禁止对华出口 的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其出口额。
二、纺织品出口问题
纺织品是中美贸易量最大的产品,也是我国对美 国出口额最多的产品。美国单方面认为因纺织品是 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大量出口导致了其国内价格 的偏低,并且严重影响了其国内的就业情况。进而 把责任归咎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
三、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
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目标, 美国商务部每年都将中国大量出口的产品及其相关 产业列为执行目标。这与美国单方面认为中国经济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全球战略实施密切相关。
四、贸易管制问题
在美国,出口产品当中其将诸如航 空产业产品、高新电子产品等列为禁止 对华出口商品。这与其经济结构的调整 与改变有关。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 口已不再是美国贸易出口的重点,而随 着科技革命,美国是世界上高新科技产 品的主要源头,在遏制具有竞争力的中 国出口方面必然会实施贸易管制。
五、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贸易争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即使在当代中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背景 下,美国知识产权的领域依然风波屡起。如美国商 务部曾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提出指控,具体内容如 下:一是中国现行法律体系有关蓄意假冒商标或盗 版案件刑事程序和出发门槛是否符合TRIPS协定;二 是海关对查获的侵权产品的处置,允许侵权产品在 取消假冒商标或其他侵权标识后进入市场流通,而 WTO规定这些产品被逐出市场;三是在中国境内还未 被授权出版和发行的作品拒绝提供保护问题。显然 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但出现此问题关键还 是双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不一和美国长期受市场是 万能意识的影响。
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 兴大市场,美国经济利益与对华贸易 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从出于将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是从地区安 全战略出发,都不会毫无顾忌地损害 对华贸易。贸易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 纽带,必要时也是其达到某种政治目 的的有效制裁武器。而美国作为我第 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其 重要地位他国尚无法替代。因此,发 展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是两个大国达 成的共识,是不容置疑的。
一、经济将由互补型向相互竞争型转变,贸 易摩擦会相应增大 ? 中美之间竞争和贸易摩擦增大的情况与中 国国内市场增长的情况以及对美国市场的 依赖程度有关。如果未来中国国内消费市 场不能够随着GDP的增长而有相应程度的增 长,并因此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大程 度的依赖美国市场,而且如果人民币与美 元的兑换比例依然不能够随着两国商品的 进出口情况灵活地做出变化和调整,则中 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使中美之间 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大。
二、中美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争、贸易 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技术较快速度的进步会产 生进口替代的效果,使中国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 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并使贸易条件发生有利于中 国的变化,使中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贸易条件变 化所带来的好处,国民的福利会因此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此外,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 在全球范围内降低较高技术等级商品的价格。 ? 从美国方面来看,在中美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大 的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变得对美国越来越不利。 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大量的转移利益的时 代将会终结,两国之间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 争以及贸易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三、中美之间在政治上的对抗性以 及军事方面潜在冲突的可能性都将 增大。
总的来说,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主要集 中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
对美国而言,它会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来保持较高 的技术水平和商品等级,从而保证它的产业等级 始终处于中国之上,并以此维持自己在生产上的 垄断以及贸易上的优势地位。 ? 对中国而言,则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以减少对美 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由 于中美两国贸易量巨大,贸易利益的改善对中国 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只有尽可能的加快自己 技术进步的速度,并通过改善国内收入分配状况、 增大国内市场需求,才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自己 的贸易条件,并因此使国民的福利水平得以较显 著的提高。
范文二:中美贸易关系
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及中美贸易关系
一、当前美国经济形势
2007年,美国经济增速继续减缓。据美国商务部2008年2月28日公布的初步修正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2%,不仅低于2006年2.9%的增幅,也是过去5年来的最低增幅。从季度数据看,总体运行呈现“慢,快,慢”的态势。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缓慢,为200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第二、三季度则分别回升至3.8%和4.9%。按同比计算,第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5%、1.9%、2.8%和2.5%,除第三季度比2006年加快0.4个百分点外,其余三个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但总的来说经济基本面尚可,这也反映在美国2008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中,报告认为虽然自2007年夏季以来,美国住房市场萎缩情况加剧,信贷市场也受到相当严重的干扰。但截至2007年底,住房市场衰退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尽管频频有经济学家预言美国经济2008年将出现衰退,且多重经济数据也显示疲软迹象,但该报告仍维持此前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即2008、2009两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7%和3.0%。
(一)房地产市场降温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7年,美国私人投资下降4.8%,拖累经济减少0.79个百分点(见表1);其中,美国住房市场延续了2006年以来的低迷,住房投资2007年全年下降17%,是过去25年来的最大降幅,拖累GDP减少0.89个百分点。其中,住房投资第四季度下降25.2%,降幅大于第三季度的20.5%,为连续第8个季度下降。如果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个人消费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但增速有所放缓
个人消费支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与2006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缓。2007年,美国私人消费支出增长2.9%(低于2006年3.1%的增幅),推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增幅为1.9,,低于第三季度的2.8%的增幅(见表1)。
(三)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核心通胀率仍处于低位
2007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2.8%,按月来看,同比涨幅自2007年9月以来快速上升,11月达到4.3%,12月小幅回落到4.1%,通胀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和食品价格走高。其中,能源类CPI上涨的顶峰出现在11月,同比上涨21.4%,12月回落到17.4%;食品类CPI上涨的高峰出现在12月,同比上涨4.8%;但核心通胀率仍处于低位,从8、9月份的年内低点(2.1%)小幅提高到12月的2.4%。去除波动性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因素之后,2007年全年该指数上升2.1%,升幅略低于2006年的2.2%,但美国核心价格指数去年第四季度上升2.7%,升幅大于第三季度的2.0%,是2006年春天以来的最大升幅。据美国劳工部2008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2月份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核心CPI双双持平于1月份,这是自2006年11月份以来,美国的核心CPI首次没有较前月有所上升。
(四)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
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为4.6%,与2006年持平,仍处于2001年以来的低位。但分季度来看,自第四季度开始,失业率有所上升。前三季度,失业率大体在4.4%-4.7%之间波动,第四季度呈上升态势,12月份升至5%,为2005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
因是建筑业和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8年1月和2月份美国的平均失业率分别为4.9%和4.8%,与2007年12月份的5,相比有所下降。
(五)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均有所下降
由于税收增长超过了开支增长,按照日历年度计算,联邦政府赤字减少到1880亿美元,比2006年减少10.1%。期间,联邦税收增长6.1%,达26004亿美元,联邦开支增长4.9%,为27883亿美元。由于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2007美国贸易逆差也有所下降,贸易逆差为790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缩小3.3%,扭转了自2001年以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势头。
二、中美经贸关系的新特点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两国经贸关系开辟了新的篇章。到2007年,中美虽然仍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一)双边货物贸易继续增长并取得新突破
1、双边货物贸易额继续快速增长
200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美商务部2008年2月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为3867.5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中国仍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之间的差距由2006年的107.3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394.1亿美元。
2、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迅速
2007年中国跃升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是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的5倍,中国已经从美国的第9大出口市场跃升到第3大出口市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在2005年增长20.5,的基础上,2006年又同比增长了32,。200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超过对日本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5.4%上升到5.7%,提高了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 3、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007年,美国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自中国进口占美国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提高0.9个百分点。同期,美国自加拿大进口占比由16.2%下降到15.9%,降低0.3个百分点。
4、在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缩小的背景下,中美贸易逆差再创新高
2007年,由于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美国贸易逆差出现下降,全年贸易逆差为7909.9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缩小3.3%,扭转了自2001年以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势头。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贸易逆差却再创新高。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国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为中美间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埋下了伏笔。
(二)知识产权纠纷升级,美国将中国诉诸WTO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摩擦与纠纷由来已久。从1989年至2004年已进行过5次大规模谈判。时间分别在1989年、1991年、1994年、1996年、2004年。其中3次谈判最终以失败
告终,并引发两国开展贸易战。1991年贸易战后中美签订《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1994年贸易战后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1996年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双方最终也达成了有关协议。可以说,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虽然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相关的立法、执法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美国仍然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惩治盗版的执法力度不够大。2005年,由于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够,美国政府把中国列入知识产权监管“优先观察”名单。2006年,美国特别301报告仍将我国列为重点观察名单首位,同时,美国对华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转向地方省份,重点监督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等,并对各省展开知识产权司法全面审查。2007年4月10日,美国将中国知识产权和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WTO终端解决机制。由于中美间关于知识产权的磋商没有达成一致,因此,9月25日,应美方要求,WTO争端解决机构就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正式成立了专家组,标志着这一案件已全面进入法律诉讼阶段,也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阶段。可见,知识产权问题在未来仍会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并不断努力改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如2007年设在商务部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会同工作组成员单位,制定了《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以有效指导全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计划》包括了立法、执法、机制建设等10个方面的内容和276项具体措施。另外,据我国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查处的商标违法案总数为18973件;同时,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原信息产业部还在2007年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但遗憾的是,美方总是对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中的个别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执法问题抓住不放。美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我国期望值之高,远远超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美方要求中国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达到的水准往往是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达到的,这不切实际。 从更深层原因来看,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也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分歧。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已经越来越集中于资本和研发高度密集的领域。由于美国具有先发优势,其在许多领域拥有大量专利、商标和版权等无形财产。因此,在国际范围内推进保护知识产权,扩大和加强其知识产权产品的垄断地位,就成为美国开拓国际市场、维护自身商业巨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虽然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仍会是双方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总的来说,由于中美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经贸领域也有着发展的共同基础和利益,因此,从长远来看,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不会对中美双边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007年,中美间关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纠纷一度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发生了一些质量安全事件,问题涉及宠物饲料、牙膏、水产品、玩具和汽车轮胎等。其中,美泰陆续召回包括芭比系列玩具在内的超过2100万件玩具,庞大的数量加剧了全球对中国产品问题的担忧。美国一些媒体和政客借机夸大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美国会议员就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举行听证会、提交议案;美国会研究部也发表关于中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报告。中美间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纠纷成为2007年中美间新出现的一个摩擦。 对美国一些媒体夸大中国产品安全问题的做法,中方也做出了回应。同时,针对进口国家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反馈意见,及时采取了进一步加强出口食品安全的措施,对每起事件都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查,并依据《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公告办法》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如对美国宠物食品事件涉及的江苏徐州安营公司和山东滨州富田公司,都已被依法停止了外贸经营权。
中美两国都很关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也并非中方所愿意看到的,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平等协商,不能以偏概全地炒作,更不能上升到政治层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中美双方应客观的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避免今后有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纠纷再度出现或升级。?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摘要: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基础不是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是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在技术实力差距基础上建立的贸易关系中,贸易利益的分配对技术实力较弱的一方明显不利。随着中关技术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也将由互补型为主逐步转变为竞争型为主。我国应该通过加速技术进步、改善国内收入分配状况、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等以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
关键词:技术实力差距,高技术等级商品,低技术等级商品,中关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福利都是重要的。为了减少贸易争端,促进两国贸易关系顺畅的发展,需要首先对中美间的贸易关系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
美国是技术实力最强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结构、商品价格、收入水平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等可以用图-1说明。
图-1中,横轴表示技术水平和商品的技术等级(这包括商品的技术性能以及商品的质量等级两个方面),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F线表示商品等级与商品价格的关系。F曲线斜率递增的含义是,商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供给的垄断程度也越高,而且供求关系的对比也随之越为悬殊,致使商品的价格以更大的比例上升。F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代表收入。
从生产的技术能力方面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在它所能生产的商品的范围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的扩展和增加。如由oa扩展至ob,再扩展至oc等等。但各个国家实际的生产范围与它在技术能力上能够生产的产品的范围可能并不;致。首先,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结构的变化和需求等级的上升会导致实际生产的等级系列高低两端都在右移,即生产系列整体会右移和上升,如由ob移至ac等。其次,在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可能并不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商品,而是通过进口来满足自己的一部分需求。在这一点上,技术水平越高的国家选择的余地越大,从而选择的结果越好。例如,当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达到c点时,它能够在oc段来选择生产项目,而当一个国家只达到ob段时,它就只能在ob段做出选择。
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商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价格也随之更高。由于价格水平决定着成本水平,高价格不仅能使国家承担起获得一流技术人才的高成本,并因此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使国家形成高价格和高收入的良性循环式的增长。因此,只要具备技术条件,每个国家都会尽可能选择高端商品去生产,放弃或部分放弃低端商品的生产,同时通过进口来满足对低端商品的需求,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当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达到c点时,它实际的生产范围和主导产业将可能集中在bc段,并将增加价值低的ob段放弃,
改为进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分工和贸易关系并非基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是基于技术实力。
每个国家能够选择的产业和贸易等级是由它的技术实力强制决定的,不存在人为超越的可能性。当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最大在b点时,它的产业等级最高不能超过b点,一些在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上并不具备条件,但却试图通过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人为提升产业等级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只是在生产一些与发达国家主导产业同类商品中的低端商品(在性能、质量方面),并将自己生产的低端商品替代了进口的高端商品视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谓的赶超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幻觉。
中美两国由于技术实力的差异,各自所能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是不同的。图中的oc段为美国在技术上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ob为中国在技术上所能生产的商品系列的长度。其中虽然oc段为美国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但由于美国自己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等级较高的部分,并且高端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较高,因此,美国主要生产bc段的商品。bcc′b′代表美国从高端商品的生产中获得的收入。然而由于它的需求结构为ac段,所以,美国需要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ab段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中国而言,其技术实力决定了它能够生产的商品系列为ob段,obb′o′为它所得的收入。图中的bc段为中国的技术能力所不能够达到的高技术等级区域,需要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但进口必需有出口来支付,由于中国只能生产技术等级相对较低的商品,所以,它需要向美国出口低技术等级的商品来换取高技术等级的商品。其中,ab段是美国需求范围内的商品,也是中国能够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系列。因此,中美贸易关系的内容是,中国向美国出口ab段的商品来换取美国生产的bc段的商品。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对两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对中美两国资源配置的影响。中美贸易会改善美国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对中国资源配置不会产生影响。仅仅就中美两国而言,贸易之前,美国必须生产它所需要的全部ac段的商品。但在贸易之后,美国可以将它的资源全部集中在bc段,完全放弃或部分放弃ab段商品的生产,并通过全部进口或部分进口来满足对ab段商品的需求。资源配置的这种变化可以使美国在同等资源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商品总量。中国的情况则不同,贸易之前中国生产ob段的商品,贸易之后它的生产结构依然是ob段。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不能选择b点之上的商品生产,也不能放弃接近o点的低端商品的生产,因为这些商品都在它的需求范围之内,因此,中美贸易并不会改善中国国内生产资源配置的状况。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虽然国际贸易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但这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不能获得这方面的好处。技术水平越高,从而可生产的商品的范围越宽的国家,资源配置改善的状况越为明显。反之,技术水平越低、选择范围越窄的国家,资源配置改善的可能性越小。虽然中美贸易并不能够改善中国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通过
进口技术设备并进行模仿来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同时中美贸易可以使中国获得自己不能够生产的较高端的消费品,因此,中美贸易对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都是重要的。
2.对中美两国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的影响。对中国方面来说,bc段的商品是中国不能生产的,因此,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不会直接损害中国的生产和就业。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对美国的影响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它可以分为贸易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来分析。第一,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则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影响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如果美国依然生产一部分ab端的商品,则中国的出口对美国的同类产业的生产和就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到美国的就业总水平。这是因为两国的出口商品的类型不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是使用较多劳动的低技术等级的商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则是使用较少劳动的高技术等级的商品,因此,当进出口额相同时,美国因进口而减少的就业数量要大于因出口而增加的就业数量,美国的总就业人数会因中美贸易而减少。第二,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情况。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存在顺差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既会降低美国的就业,又会降低美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就业和国民收入水平都会由于中美贸易而提高。由于中国贸易顺差的数额巨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中美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不利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3.对美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等级商品中,使用的要素主要是资本(资本是技术的载体)和高技术等级的劳动力。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使用的要素主要是低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因此,中美贸易的结果是提高了美国资本所有者和高技术劳动者的收入,但却降低了低技术工人的收入,这就使美国国内高收入者的收入上升,低收入者的收入下降,使美国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恶化。由于中国是一个低技术等级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因此,中美贸易对美国收入分配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影响大得多。
4.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虽然从生产、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看,中美贸易对美国是不利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产生。但多年来中美贸易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大,美国方面对不断增大的中美贸易逆差也并没有采取较为严厉的手段予以制止,显然美国从中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代价。美国从中美贸易中所得的利益首先是资源配置状况的改善,但资源配置改善的好处最终会落实在对美国极为有利的贸易条件上。
低技术等级商品的进入门槛很低,在全世界有广泛的供给来源,有些供给是现实的,有些则是潜在的。如数量众多的比中国还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是高度竞争性的商品,因此市场价格很低,而且美国自己也能够生产这类商品,这起着进口替代的作用,所以,中国的低技术等级商品必须以很低的价格才能够进入到美国市场。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大多数都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生产的,因此这些商品的价格都
较高。中美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情况见图-2。
图-2中,X轴表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等级商品,即所谓的资本密集型商品;Y轴表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低技术等级商品,即所谓的劳动密集型商品。
根据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不同,即人均资本量不同的两个国家,各自国内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k为美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k′为中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中美两国之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应该在k与k′之间。也就是说,中国向美国出口一单位y商品所能够换取的x商品的数量至少以k′线斜率的倒数值表示。当交换比例低于此数时,中国会停止从美国进口,改为自己生产。因此,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只能是均等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的基础并不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说的人均资本量差异,而是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是技术等级较低的商品,这些商品美国自己可以生产,但低廉的价格使得美国人不愿意生产,或不愿意充分生产,转为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反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都是高技术等级的资本物品或高端的消费品。中国进口这些商品不是由于这些商品在国内生产的机会成本较高,而是中国自己的技术能力无法生产这类商品。因此,中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不是k′线,而是Y轴,中美两国之间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在k线与Y轴之间。在这个范围之内,如下原因导致了实际的交换比例线大幅度地向Y轴靠近。首先,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供给以及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上看,第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以及增长效率低下使得中国对美国高技术等级的资本设备有强烈的需求,为此必须通过对美国大量出口以获得支付手段。第二,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社会保障较严重的缺乏。这一方面限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致使其经济增长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并因此对美国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供给;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对美国高端消费品较大规模的需求。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致使以上情况尤为显著。其次,从美国商品对中国的供给以及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上看,第一,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
大多数为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生产的商品。虽然中国市场庞大,但由于这些商品在全世界有广泛的需求,因此,美国商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第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低技术商品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够生产,它们之间是相互替代和高度竞争的,而且美国自己也生产一定数量的Y商品,这使得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并不高,除非中国商品的价格是全球最低的价格。
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两国之间相互供给的规模以及相互需求的强度,中美两国之间不对等的供求关系以及需求强度使得贸易利益的分配对美国极为有利,对中国则极为不利。这种供求关系以及分配状况是由双方技术实力的差异决定的。不仅中美之间贸易利益的分配是这种状况,中国与欧盟以及中国与日本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情况都是如此。从加工制造业看,国际分工是按技术实力分为不同等级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分工的高端,并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处于优势的地位。中国等技术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并接受极为不利的贸易条件。
二、中美贸易关系前景展望
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于美国。从供给因素上看,第一,后发国家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具有某种优势,这种优势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后发国家对发达国家现成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要比发达国家从无到有的技术创新来的容易和廉价。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以数量增长为主的阶段,经济增长的主体是加工制造业,而美国的经济则早已转入到了以生活质量提高为主的阶段,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以及环境的改善方面。这使得中国在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上都要快于美国。第三,从劳动要素的供给上看,中美两国的劳动者个人在工作和闲暇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较高的人均收入使得美国人在劳动与闲暇的选择上已经较大地倾向于放弃劳动所得而选择享受闲暇时间。中国的情况则相反,这使得中美两国劳动的供给有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增长率。
从需求方面看,作为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市场对许多产品的需求已接近饱和,中国则需求潜力巨大。虽然中国国内恶劣的收入分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依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在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均快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差异将日益缩小,中国的生产范围与美国生产范围重合的部分会越来越大。这里还是借用上面图-1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美国来说,研发和技术创新使得美国能够生产的商品种类增多,在图形上是c点向右移动。另一方面,需求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的生产区段在整体上也会向右移动。美国在国际分工中依然会占据高端部分。中国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当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时,它的产业范围相应变宽,产业等级会上升,这在图形上表现为在b点向右移动的同时,整个的产
业区段都会向右移动。然而由于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于美国,所以中国产业区段中高端b点右移的速度要快于美国c点右移的速度,也就是说两国产业重合的区段ab部分将越来越大,而美国领先于中国的区段bc部分则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将会出现如下的变化。
第一,两国的经济将会由互补型为主逐渐变为相互竞争为主,贸易摩擦也会相应的增大。贸易的来源会由技术实力的差距逐步转向规模经济和商品的差异性等。这种情况和日美当年贸易冲突和摩擦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期间,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日美两国的产业范围以及产业等级不断的接近,导致两国的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随之上升。中美两国之间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中美之间竞争和贸易摩擦增大的情况还与中国国内市场增长的情况以及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关。如果未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不能够随着GDP的增长而有相应程度的增长,并因此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大程度的依赖美国市场,而且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依然不能够随着两国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灵活地做出变化和调整,则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大。
第二,在贸易条件方面。贸易条件的变化来自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中国技术较快速度的进步会产生进口替代的效果,使中国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并使贸易条件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发生在中国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使中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好处,国民的福利会因此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会在全球范围内降低较高技术等级商品的价格,使全世界的不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受益。如果印度等大国也出现与中国一样的技术进步和经济较快的增长,则情况更是如此。从美国方面来看,在中美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大的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变得对美国越来越不利。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大量的转移利益的时代将会终结,两国之间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竞争以及贸易利益较为均等分配的关系。
第三,如果未来中美经济的互补性降低,竞争性增大,而贸易条件不再对美国如此有利,如果中国依然是现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则中美之间在政治上的对抗性以及军事方面潜在冲突的可能性都将增大。
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对美国而言,它当然会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来保持足够的bc段,从而保证它的产业等级始终处于中国之上,并以此维持自己在生产上的垄断以及贸易上的优势地位。对中国而言,则是通过加速技术进步来缩小bc段,以减少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由于中美两国贸易量巨大,贸易利益的改善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只有尽可能的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并通过改
善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增大国内市场需求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才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并因此使国民的福利水平得以较显著的提高。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范文三:中美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贸系
在贸去的20多年中~中美曾不止一次地在贸易贸贸上迎贸相撞。背后有政治玄机~前景是互互利。 争
copyright dedecms
人民贸贸率端未平息~美又贸始向中贸美的贸贸品、彩贸、贸管、家具等贸品下手~贸易摩擦升贸争尚国国。布什出于明年贸贸贸贸~有可能贸中贸贸“贸易贸”~而中由于贸于依贸贸美贸易~可能受贸~贸而影中贸贸的国国会响国
增贸。贸去的20多年中~中美贸贸易贸得了空前的贸展~建交贸的双从23贸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470贸美元(美方贸贸字数)。但其贸曾多次贸贸“贸易贸”的贸贸。 两国
1983年1月~中美贸判未能就中贸美贸贸品配贸贸贸成贸贸~美政府贸方面宣布贸中的限制措施国达国国。中政府回贸强硬~包括停止批准自美贸口棉花、大豆、化贸的新合同~削美贸口小、大豆等主国国并减从国麦
要贸贸品。贸贸突的背后贸贸上是美贸贸贸贸贸利益的突~美贸贸贸力主限制中贸美贸贸品的贸量。最后~在贸冲国与冲国国数
贸利益集贸的强大贸力下~美政府贸和了立贸~最贸解端。但是~中仍然少了美贸口的贸贸品的国并决争国减从国
数国弥减量。有趣的是~美政府同贸放松了贸贸出口管制的限制~以贸贸贸品贸易少的贸失。
贸入90年代以后~中美贸贸最惠待遇贸贸贸生了一系列激烈的贸贸突。老布什政府以及后的克林国冲来
贸政府~贸了“保住”贸贸最惠待遇贸一贸系的根基~不惜在其他贸贸贸贸上贸中采取强硬姿贸~贸足不国两国国国内
同利益集贸的需要。贸些贸贸包括中贸改贸品的出口、市贸准入、贸贸品贸贸易、知贸贸贸保贸等贸多贸贸。中贸予美国运国
方以一定的“理解”或“配合”~贸贸贸苦的贸判~方成了贸改贸品出口、市贸准入、知贸贸贸保贸等贸贸解贸忘双达双
贸。在贸判贸程中~特贸是在知贸贸贸贸贸上~美次威贸制裁~公布了高国两达10贸美元的制裁贸。中方也不示弱清~同贸公布了等贸的反制裁贸。中的反制裁行贸起到了良好的反制作用~美反贸“贸易贸”的利益清国国国内两国
集贸出“贸贸”、“贸火”。沸沸贸贸的“贸易贸”最贸因及贸成贸贸而“熄火”。 来两国达
贸容管理系贸梦内
2002年~贸贸加入世界贸易贸贸的中~策略地抵制了美贸贸贸贸的保贸措施~令美局贸中刮目国国国当国
相看。贸年4月~小布什政府贸贸了“201”条来欧国国款的贸贸“保障”措施~贸自盟、日本和中等的贸贸征收贸贸性的附加贸。中同是“受害者”的盟等各方贸贸贸立贸~一贸贸把美告上了税国与欧极状国WTO贸易端解机争决制~WTO最贸裁定美的做法贸反自由贸易的有贸贸定~限期其撤贸定。贸~中的果做法令美贸易代国决当国断国
表贸公室的官贸贸贸“吃”~贸贸中行贸“贸分”~有贸美“面子”。 惊国没国
dedecms.com
贸什贸美贸繁贸贸贸易摩擦国? copyright dedecms
美不挑起贸易摩擦~主因有,一是美贸贸超强~是全球最大的市贸和全球贸贸增贸的“贸贸国断两个国
机”~有贸力采取“贸贸主贸”~制造贸易摩擦贸自己的政治贸贸利益服贸。二是美法鼓利益集贸贸外贸国国内励参与易策贸程~不同利益集贸有贸要求政府采取各贸保贸措施~包括贸外所贸“不公平”贸易做法贸行贸贸~直至贸决国启
制裁程序。美每四年一次的大贸贸利益集贸干贸贸外贸贸政策提供了贸得的机。美大贸年前后是中美贸易摩擦国会国
的易贸期和高贸期。 容自内来dedecms
美贸贸的影贸易摩擦的方向。美贸贸景贸~采取的贸易制裁或威贸制裁相贸贸少。如克林贸国状况响当国气
当政的8年中~美贸贸贸贸国100多月的成贸个www.tde.net.cn~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克林贸排国
除反贸贸力~完成了中“入世”的贸贸判~贸予了中国双并国永久性的“正常贸易贸系”地位。但是~2001年迄今~美贸贸始贸贸于景“国气国衰退期”~政府承受的保贸主贸明贸上升~美贸贸密集型贸贸要求保贸~布什贸贸贸贸政策中明贸注入了摩擦和突的冲色彩。
copyright dedecms
中美政治和安全贸系的大方向直接影美贸贸贸易的政策。其中的贸响国响律是~中美贸略贸系影政治贸系~政治贸系又影贸贸贸系。响80年代~中美贸于贸抗贸贸的“准盟友”之贸的所贸“蜜月”期~贸贸贸贸即冲使有突也
贸得容易贸整。比如~1983年贸生了激烈的贸易突~但是冲来双却迎了贸贸贸贸系的大贸展。贸入90年代以后~贸
易摩擦贸然增多~主要原因是~美贸贸~国国冷贸的贸束使中贸失了可以利用的“贸略价贸”。 内来容自
dedecms
中美贸易的形贸也有直接的影。响80年代中美贸贸易贸小~中的贸口不贸美贸贸贸成双很国并国国内构太
大威贸;但是~90年代贸贸易贸双国国内冲国速贸展~美一些贸贸感受的贸大大增强。特贸是~美贸外投贸和贸贸贸移的
步伐加快~引起了贸工界和贸工密集型贸贸的恐慌。管贸多贸贸不中贸口贸品直尽并与国争它接贸~但是~贸仍然贸中
国国断它国贸品抱有高度的贸疑和贸意。美贸贸贸易赤字不贸大正好成贸贸攻贸美海外投贸的最佳口贸。1998年以来~
中超贸日本成贸美贸易国国来国国数国逆差的最大源~按照美的贸贸字~美贸贸逆差2002年超贸1000贸美元。贸贸
逆差占美贸国物贸易逆差的五分之一。 内来容自dedecms
20多年~中美贸贸贸系的贸足贸来国国与体步贸中贸美的法律政府制逐贸熟悉~同贸贸累了不少贸贸摩擦的
贸贸。
内来容自dedecms
第一~贸贸美贸易政治的贸贸性~把国国决握不同贸贸、不同利益集贸之贸的微妙平衡。利益集贸是美贸贸贸
策的重要者。美的贸贸大参与国划争致可以分贸“出口促贸”集贸和“贸口贸”集贸。贸贸和高科技是出口促贸集贸的
代表~而贸贸贸贸贸贸贸是贸口贸集贸的代表~后者与争国往往是引贸中美贸易摩擦的“推贸”力量。中完全可以通贸促
贸美出口集贸的贸贸利益~贸解“贸口贸”集贸的政治贸力。中国来争国确通贸派出赴美采贸贸的做法是正的。
贸好~好贸梦梦
第二~高度重贸在中美贸贸摩擦中的作用。民主政治就本贸而国会国会言是利益集贸政治~贸贸贸是不
同贸贸、不同利益集贸的代言人。在贸贸贸贸贸易行贸贸~往往是利益集贸和贸贸贸合贸贸~向政府施加贸力。国会1983年~
贸贸品配贸危机背后是代表美贸贸贸贸利益的、国党参臭名昭著的共和贸贸杰西?赫贸姆斯~而推贸美贸和贸贸立贸的贸是国
贸贸州的贸贸贸参伯特?多贸。90年代的中美贸贸贸中~美争国国内国会争角逐更是集中于贸贸的立法斗上。此番中美
摩擦同贸是利益集贸和某些贸贸的“国会杰作”。 dedecms.com
第三~特贸重贸美贸贸利益集贸及其政治能量。贸贸集贸是美最有政治影力的利益集贸国国响尽之一。管
贸贸人口在美不到人口的国2%~但是~美贸制国会个参两个众度贸定每州都贸有贸院的席位。在多立法中~贸贸
州贸贸贸盟往往成贸美贸贸和其他贸贸取的贸国争象。1983年~中美贸贸品配贸危机由于多贸贸贸的出贸而解参决;1991年~
老布什无件延条国国贸中最惠待遇的努力危在旦夕~又是中西部贸贸州中贸派贸贸贸盟出面干贸~化贸贸夷。
Along with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s trade conflict intensifies day by day, has become i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economy relations an important questio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trade question always is between both countries important and the sensitive topic, the trade conflict always is the existence. Will rise along with China's economy and continues fast to develop, the global strategic pattern unceasingly changes, national interest and strategy partnership adjustment, also will initiate US to weaken in the global strategy and many to suppress Chinese the factor to change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domain. Therefo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trade conflict not only is unable to avoid, from now on moreover also will meet the long-stand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ence main question, analyzes reason which it produces, correspondingly proposed melts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asure, diligently eliminates the conflict
latency, enable the bilateral benefit all to obtain satisfies, and double wins the aspect development to the benignity.
随争个着中美贸易的贸展~中美之贸的贸易端日益加贸~已成贸中美贸贸贸系中的一重要贸贸。中美贸
易贸贸一直是两国个之贸的一重要而敏感的贸贸,贸易端一直是争随国崛存在的。着中的贸贸起和持
贸快速贸展,全球性贸略格局不贸化断,国伙家利益及贸略伴贸系的贸整,也引贸美在全球贸略中把削国
弱和抑制中的因国将素更多地贸向贸贸贸域。因此,中美两国争之贸贸易端不但无法避免,而且今后
贸贸期会状研存在。本文通贸贸中美贸易贸存在的主要贸贸贸行究和探贸,分析其贸生的原因,相贸地提出
了化解贸策和措施,努力消除端在因争潜素,使双方利益都得到贸足,向良性和贸的局面贸展。双
On Sino-US Trade Balance
I. Soar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I.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ino-US Trade Balance
III. Statistics Based on Rules of Origin Can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ituation of Sino-US Trade Balance
IV. US Export Control Against China ——a Major Obstacle for Bilateral Trade BalanceV.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Shows Vast Vistas
I.Soar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ing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serve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both peoples.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i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have grown fast, featuring complement and mutual benefit. Occasionally, however, frictions and differences took place. At present, the issue of bilateral trade balance ——much too stressed and even exagger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has hind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has also caused concerns among releva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our bid to develop Sino-US relations and promote bilateral trade, we think it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position and viewpoint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e issue.
In January 1979,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Six months later, the governme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the ``Agreement on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granting each other the most-favoured-nation trading status. Since then, Sino-US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entered a period of fast growth. According to Chinese statistics, Sino-US trade volume was 2.45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79 but rocketed to 42.84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6, with an accumulative volume of 260.6 billion US dollars over the past 18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e partner in 1979, and rose to the second place in 1996. According to US statistics, bilateral trade was 2.37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79 and topped 63.5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6, totalling 376 billion US dollars in the past 18 years. Among trade partn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ranked the 24th in 1980 and claimed the fifth place in 1995. Despite statistical discrepancies, trade figures of the two sides both suggested an average annual bilateral trade growth rate of more than 18% over the last 18 years. This has been the mainstream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Chinese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in 1996, US products accounted for 11.6% of China's total imports, while US statistics show 5.42% of its imports last year came from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markets for Chinese exports while China is also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markets for US exports. Both countries' statistics suggest that between 1990 and 1996, US exports to China grew by more than 16% a year on average, far exceeding the overall US export growth in the period. China is one of its trade partners with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scored the highest export growth. This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 two countries' resources, economic structures, industrial setup and consumption levels, and to the fact that their economies can b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low labour costs, but suffers from capital constraint and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developed country with abundant capital and highly advanced technologies, but suffers from high labour costs. China mainly sells to the United States labour-intensive products such as textiles, garments, shoes, toys, electric home appliances and luggage.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sells to China capita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products such as aircraft,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machinery, electronics,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chemical machinery, as well 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grain and cotton. So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is the structure of their exchanges of goods that it has greatly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II.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ino-US Trade Balance
In recent years, bilateral trade balance, particularly huge US trade deficit from its trade with China as claimed by the US side, has 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prove it true that Sino-US trade has been in favour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bu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ize of the US de cit has been largely exaggerated by the US side.
Statistics from the US side indicate that Sino-US trade had been in favour of the US side during the 1979-82 period, but the United States started suering from decit in 1983 and the gure
amounted to 39.5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6. Chinese statistics, however, indicate that China had suered from decit in the bilateral trade during the 14 years between 1979 and 1992. Surplus rst appeared in 1993 and the figure rose to 10.5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6. Obviously, there exist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ir estimation of bilateral trade balance situation ,see Table 1,.
Table 1 Sino-US Trade Statistics,in billions of US dollars,
Year Chinese statistics US statistics
Chinese exports Chinese imports Balance US exports US imports Balance
1993 169.7 106.9 62.8 87.7 315.4 227.7
1994 214.6 139.7 74.9 92.9 387.8 -294.9
1995 247.1 161.2 85.9 117.5 455.6 -338.1
1996 266.9 161.6 105.3 119.7 514.9 -395.2
Data sources: Chinese Customs and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To diagnose the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bilateral trade statistics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arge US trade deficit against China under US statistics, the US side agreed to a proposal made by China in 1994 on establishing a bilateral trade statistics expert group under the Sino-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to undertake special studies of the subject. US members in the group were composed of experts from the Census Bureau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Chinese members in the group were experts from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The experts from both sides completed the work report of the Trade Statistics Subgroup of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Working Group of the Sino-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on the basis of abundant facts after they spent more than one year comparing 1992 and 1993 statistical data from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Hong Kong region, processing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records, sorting out several hundred analysis tables. The report believed that the US statistics had over-estimated at least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 producing the large trade deficit against China:First, the US import statistics has ignored entrepot trade and value added from entrepot trade to over-estimate its imports from China. A large part of Sino-US trade is conducted through entrepot trade via a third place. Under Chinese statistics, 60% of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re conducted through entrepot trade via a third place, mainly the Hong Kong region. According to US information, only 20% of Chinese goods are directly shipped to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the remaining 80% get into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a third plac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added value created at the third place after the goods have left China shall not be calculated as exports from China. The conclusion of the Trade Statistics Subgroup of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Working Group of the Sino-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was: The average rate of value-adding of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via the Hong Kong region was 40.7% in the past two years, which was far above the re-export value-adding rate under general circumstances. The
value adding rate of some of the major re-exported commodities, such as toys and knitwear, even exceeded 100%. Chinese mainland products acquired an added value of 5.23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2 and 6.3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3 at Hong Kong before they were re-expor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US side, however, calculated the added value created in Hong Kong region's entrepot trade as imports from China, and thus greatly over-calculated its import value from China.Secondly, the US statistics of its exports to China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by neglecting re-exports. According to analyses by experts of the Sino-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the amount of re-exports to China via the Hong Kong region included in the US statistics of its exports to China was only about a quarter of that included in Hong Kong's statistics. In 1992 and 1993 respectively, about 1.8 billion US dollars and 2.3 billion US dollars worth of US exports to China, through entrepot trade via Hong Kong,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US statistics of its exports to China.
Thirdly, the US method in determining the origin of goods also leads to the discrepancies in the statistics of the two sides. The judgment of the origin of ordinary imported goods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declaration by importers. Goods determined as originating in China are recorded as imports from China,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are actually exports via a third place or whether the goods have acquired added value in that third place. Some imports which have been recor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s imports from China should, most probably, be recorded as imports from other third countries or regions. Experts of both sides acknowledged that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on the issue of determination of origin.
Leaving aside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rules of origin, the US statistics over-estimated trade deficit against China by 7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2 and 8.6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3, or the published US trade deficits against China in these two years were exaggerated by more than 60% ,see
Table 2,, merely through neglecting entrepot trade and value added from entrepot trade alone.Table 2 The United States' Over-estimated Trade Deficit against China as the Result of Neglecting Re-exports and Added value from Re-exports via the Hong Kong Region ,in billions of US
dollars,
1992 1993
US published imports from China 257.3 315.4
value added via Hong Kong's re-exports -52.3 -63
Adjusted US imports 205 252.4
US published exports to China 74.2 87.7
US and Hong Kong statistic difference over re-exports via Hong Kong 18 23
Adjusted US exports 92.2 110.7
US published deficit against China 183.1 227.7
Adjusted US deficit 112.8 141.7
Data source: Work report of the Trade Statistics Subgroup of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Working Group of the Sino-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so under-estimated its export value to China because of its incomplete export statistics. On December 5, 1996, officials with the Census Bureau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pointed out in the Business Journal that at least 10% of US exports might have been overlooked in statistics because exports, unlike imports, are not taxed and do not bring the government any direct revenue. According to such estimate, at least 1 billion US dollars of US exports to China might have been left out in the US statistics in 1992 and 1993 respectively.
范文四:中美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关系 一、摩擦不断,中美贸易往来不减反增
(一)贸易摩擦是中国崛起的伴生现象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仅206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35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4%,几乎每4年翻一番。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取代稳坐60多年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交椅的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而且在国际经济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006年美国是127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7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仅仅5年之后,两国的地位就互换了,中国成为124个国家的最重要贸易伙伴,而美国的数字减少至76个。2014年前9个月,中国对海外投资额同比增长了22%。投资分布从非洲到拉丁美洲、从美洲到欧洲。2014年全年,中国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将首次超过外国对中国的投入。中国将在国外拥有大量股本,成为美国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对手,对美国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因此,美国采取多种手段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加之,美国当前正处于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对华巨额贸易逆差是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乃至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所以对华实行贸易救济调查等的贸易保护愈演愈烈。据统计,在中国2001年入世之后,美国已经15次把中国告上世贸组织,是该组织其他成员起诉中国次数的两倍还多。在2014年年初仅44天中,美国平均每4天发起一场对华的贸易调查或争端。
(二)中美贸易持续增长,依赖加深中国在过去35年能实现令世界瞩目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美国大量进口中国产品。中美两国互为主要贸易伙伴,198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1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5590亿美元。在21世纪以来的13年中,中美贸易年均增长17.6%。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中美贸易也不减反增,中国已经连续10余年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对华出口仍增长迅速,这为其创造出许多就业岗位,对降低失业率和经济复苏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美贸易摩擦成常态,合作互利是主旋律
(一)中国与美国差距依然巨大,美国在世界的优势地位将继续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预测,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14年的GDP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19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20%。但是,按人均计算,中美差距仍很大。按IMF数据,假设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人均GDP(购买力平价法)年均增长速度是6%,美国是3%,中国要赶上美国还需52年。
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的产值占世界的份额一直在1/4左右。虽然受经济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但仍居世界强势地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软实力、世界一流的科研创新能力,无以伦比。
(二)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呈常态化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上地位的不断强大,以及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从维持自身全球霸主地位和全球战略考虑,都将在各个领域打压中国,阻碍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将只会增而不会减,而且必将长期存在。纵观历史发展,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产生摩擦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美欧之间、美日之间等都曾有过贸易摩擦的经历。
(三)与中国合作是解决美国经济脆弱问题的出路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与美国一直有良好的经济关系。但是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使欧盟经历了宏观经济的严冬,失业率一直高企,正处于6年来第三次衰退的边缘,走向停滞和通缩。奥巴马政府为复苏美国经济,提出大力振兴国内制造业,推动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产品的出口只能倚重中国正在迅速扩大的市场和强大的购买力。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2013年美国对华出口比2012年增长10.15%,美国对欧盟出口比2012年减少1.22%。“中国需求”能为美国经济和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实现经济繁荣,创造众多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美国大量的服务产品、高技术、人才和经验,是美国的重要机遇。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美国对中国出口1220.2亿美元,增长10.4%,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7%,提升0.6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4404.3亿美元,增长3.5%,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4%,提升0.7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截至2013年底,中美双向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英特尔、百胜餐饮集团等37家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约18%的营业收入来自中国。中国始终稳居美国最大债权国地位,持有美国国债约1.3万亿美元。中国是支持美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三、理性处理贸易摩擦,促进中美贸易持续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应对来自美方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们要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处于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最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的现状,研发自主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服务与质量;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务实合作,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我们要积极应诉,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两国政府应该通过经贸洽谈、贸易协定、高层会晤、建立诸如中美贸易投资协定的系统性合作框架等多种方式,找到理性、成熟、双赢的处
理办法,维持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中美双边投资谈判如能达成协议将有利于中国未来加入TPP谈判,争取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主动权,此外,还能避免中国在美国投资时受到各种无端因素的限制。适时在美设厂,将出口与当地就业相结合,改变单纯出口贸易方式,也能有效减少摩擦。
范文五:中美贸易关系
30年来,中美经贸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而行,与中国经济同步强劲发展,从很低的起点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展望未来,尽管两国经贸关系存在着不利与制约因素,但加强与深化合作攸关两国发展全局,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经贸关系将得到新的提升。
一、中美两国的贸易历史
1978-1991年,改革开放启动并逐步推进(中美经贸迅速开创快速增长局面。据中国海
关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9(9亿美元扩大到1991年的142亿美元。平均
每年增长22(7,。
1992--2001年,改革开放扩大。中美经贸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美双
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174(9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804(9亿美元(年均增长近18(5,:
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从5(11亿美元扩大到43(5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31,
2002年以来,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美经贸全面、高速和深入发展。中美双
边贸易从2001年的804(9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3020(8亿美元,年均增长24(7,。
为三个阶段之最高
二、中美两国近30年的贸易量
美国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第4大进口来源。另一方面,中国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2008年,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其中,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市场,超过加拿大,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超过日本和德国。以下是中国与美国自1981年以来的相互贸易规模:
三、中美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构成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植物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2009年1-3月出口分别为39.4亿美元、26.4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7.3%、18.3%和11.0%。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 2009年1-3月进口275.2亿美元、88.4亿美元和62.7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2.5%、13.6%和9.7%。
中国在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占据美国的大部分进口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在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塑料橡胶上具有一定优势,略微领先于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在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和运输设备等产品上,中国与爱尔兰、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中美贸易之间的比较优势
美国的优势领域较多,主要集中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美国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近年来,美国产业转型加快,制造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而信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新进展。
中国优势产业最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通信设备等领域,国际分工中明显处于有利地位。中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值分别在2.6以上、3.6以上,中国通信设备的RCA从2000年的1.76增加到2007年的3.0。不仅如此,中国这三类产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近1/4及以上。除了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外,中国还显现出综合优势,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得到迅速改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自主创新。
五、双方的贸易政策
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衰退加深的形势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至今,中国实行“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六、中美贸易出现的问题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美国呈现出极大的贸易逆差,中国呈现出极大地贸易顺差。
导致贸易逆差的原因
1、储蓄率的差异
美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储蓄率偏低。近30多年来美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不尽合理,低储蓄、高消费导致求过于供。长期的双缺口隐含的内外失衡经济风险主要
表现在国内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严重失衡。美国政府实施的低储蓄率政策,刺激了国内的
消费需求。美国民众普遍持有超前消费的意识。然而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结果, 使总储
蓄小于总投资,产生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2、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导致中美贸易逆差。
高消费需要高工资、高福利来支撑,而作为高工资、高福利的美国,其劳动力成本必然
比中国高。这样,美国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就会规模地对中国进行
直接投资。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至2004年底,美国累计对华投资项目达45265个,合
同金额986.1亿美元,美方实际投入480.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经有4万多家。
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特别是进口替代型投资的增加,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对美
国进口的减少;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中美贸易逆
差。
七、妥善处理中美经贸问题
中美经贸关系是复杂的(但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保持和发展中美长期的建设性经贸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美双方均有责任保证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使之继续造福于两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我们应该继续落实有关发展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五条原则,然后努力推进中美经济融合的和谐发展,最后,积极寻找中美经贸合作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