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发明和成就, 原始聚落的形成使 人类开始由游牧的生活改为定居耕作, 而城市的产生又是农业产 业结构发生分工变化的结果。城市,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 定引导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它是人类文明之车前那匹跑得最快 的马匹。
规划, 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 是人类独有的 一种行为活动, 它的诞生与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息息相关。 世 界常是混沌而无序的,如何引导世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的一面发 展,是规划的根本目的。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刻起,规划便紧跟于 城市的布置和发展左右, 尽管当时对城市规划的认识还没有现在 这么深刻, 但先人们也跟我们现代人一样, 为了追求更美好的城 市而规划城市。
随着城市与科学的发展进步,城市规划已经越加地系统化, 规范化, 多元化了, 古代的城市规划大多仅是对空间的布局安排, 现代的城市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空间布 局, 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发展。 城市规划具 有时空性, 它不像建筑那样建好后就一成不变的矗立在那儿, 不 断的变化和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都为城市规划增添了一层神秘 的面纱,也使大量的城市规划者为之吸引和研究。
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历史悠久, 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现 在的生态城市,和谐城市等。目前,在每一个国家,城市规划都 是政府所着重强调和发展的项目, 城市规划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 体系和严格的执行程序, 因为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 社 会、文化、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大局上来看,是关 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 也正因为城市规划的复杂性, 影响的 广泛性, 涉及群众的巨大利益, 每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和政府相 关人员都应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努力吸收各方面的相 关知识和意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为 着更加美好的城市明天而奋斗。
范文二:什么是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他们之间有何联
系和区别,
城市规划
定义: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城市设计
定义:
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设计目标
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城市设计是对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在实现预定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空间形式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多专业的总体设计;另一种是在统一设计纲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专业设计,然后进行综合。这样就要求从事城市各种工程设计的人员,都自觉地按照城 城市设计
市设计的总体意图进行各自的工程设计。
进行现代城市设计除了学习、借鉴传统的和现代的优秀实例以外,尤其应该深刻理解现代城市生活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予以解决。重视功能,包括人的流动和交往,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城市的物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舞台”。正如设计舞台必须了解戏剧一样,设计城市必须熟悉和研究城市生活,并对理想的城市社会有所探索的追求。适应时代,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汽车时代的道路景观设计与马车时代不可同日而
语;群众性活动的公园、广场与为少数人享用的古代私宅园林,在设计方法上也迥然不同。城市设计者要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城市体型环境。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建筑设计的工作核心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面临的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者、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等方面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由于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和整体、这一局部和那一局部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而且每个工程中各种矛盾的构成又各有其特殊性。
所以说,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观问题,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量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对待每一个问题,设计者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总之。建筑设计是一种需要有预见性的工作,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
为了使建筑设计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少出差错,取得良好的成果,在众多矛盾和问题中,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大体上要有个程序。根据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设计工作的着重点、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
为此,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几个工作阶段:搜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和详图等,循序进行,这就是基本的设计程序。它因工程的难易而有增减。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
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通常称为搜集资料阶段。
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差异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虽然当代都市设计绝少至一整个城市的范围,除非城市规模较小),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
城市设计所面对的变量也较建筑设计为多。一般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都市交通系统、邻里认同、开放空间与行人空间组织等,需要顾及的因素还包含诚市气候、社会等。变量众多,使得城市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另外加上实现城市设计案所必需的漫长时程,其结果是,城市设计方案与实现成果之间充满著高度不确定性。
事实上,也由于城市设计涉及因素的复杂性,城市设计的手段较为间接,不像建筑设计可以对个别建筑物进行直接掌控。也因此,城市设计这门专业中,所应用的工具与策略与建筑设计差异极大。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差异
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虽然都处理城市空间问题,但是,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差异非常大。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计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机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予以选址之后,城市设计专业便得以接手城市规划未能更为详细处理的工作----在各个特定区块之中,建立其空间组织与其所属建筑量体的整体形构。
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计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连。城市计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都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计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省、邦、国家,甚至国际政经网络,而这些往往是都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举例而言,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城市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经常是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轻轨轨道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地共构、公交车辆行驶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相对的,城市规划专业经常需要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其他城市、郊区或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相冲突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城市设计专业者比城
市规划专业者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城市规划专业者与城市设计专业者,都需
要面对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
度...等的差异。
范文三:什么是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
安排和综合部署。)
主持人:邹德慈
邹德慈
:
今天这个论坛的题目叫“什么是城市规划”。这个题目可能让人觉得有点惊讶,我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会员和今天参会的代表大多数是做城市规划的,怎么讨论起这个问题呢?是有点怪,可是也不怪。策划这个论坛是有起因的,最直接的起因是最近建设部指示我们要修改一下名词术语的标准,名词术语的第一条就是城市规划。大家都在搞城市规划,但是都没有认真想,如果要给城市规划下个定义的话,城市规划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后来提了一些修改的方案,但是都不太理想,也统一不了,正因为这样,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究竟是什么?城市规划现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自己对这个命题的认识。今天我在观察来参加这个论坛的人有多少。如果来的少,我非常高兴,说明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已不是问题;如果来的很多,这个问题就需要考虑。我相信绝大部分的规划师,包括今天来的各位都是又明白,又不太明白。这个论坛是一个极具意义的论坛,很可能大家“论”起来会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认识,好在自由论坛不重在结论,重在于“论”,所以大家尽管畅所欲言。
我先做一个简短的发言,“什么是城市规划”。我大学是学城市规划的,195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现在中规院的前身城市设计院搞城市规划,到今年已经50年了,按理说50年应该没有困惑了,但是还是有一点。我自认为算一个规划老兵了,大学学的是城市规划,干了几十年城市规划,2003年又被选为院士,所以我现在谈这个问题真有点诚惶诚恐。人家问你,你都顶着院士的帽子了,怎么还不懂什么是城市规划?你这个
院士也说不明白,那么中国不要搞城市规划了。
我认为今天城市规划会有困惑产生的原因是:第一,背景。我觉得主要是由于体制的转换,在计划经济时期好像大家都明白什么是城市规划,现在却越来越不明白了,主要因为我们现在处于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经济有很大变动的时期。第二,环境。上个世纪发生了世界性的环境危机,中国同样如此,但是我们在1950、1960年代的时候城市规划并没有很重视环境问题,而现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三,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压力,和过去相比算是一个新的课题。第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第五,近几年,城市规划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国家的战略和政策。近年来建设部一再强调城市规划宏观调控的作用,反映出城市规划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说明国家已经把城市规划放到要体现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高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另外,城市发展的目标呈现出多样化,比如,现代化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今年又提出卫生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集约型城市、文明城市、和谐城市、节约型城市等等,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目标,可能是世界各国最多的。
不管我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主观上承认不承认,城市规划一直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规划,现在的城市规划变化非常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整个体制发生了转换,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从改革开放开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应该怎么做,几十年来对这个主题不断在进行研究,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研究得很透彻,也许这是产生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规划本身已经有了很多变化。 第一,引进了战略性研究。在计划经济时期战略性的事情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长期计划研究的,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我
23
002-1329
(2005)11-0023-0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文章编号】1
年会自由论坛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F o r u m
24
们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去干就是了。现在不同了,城市规划必须重视并进行我们越来越重视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特别是大中城市。第二,加强了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也就是强化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我认为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指引还重要。过去的城市建设性规划,到现在变成通过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保护性控制和引导性发展,在性质上是公共政策的体现。第三,学科的发展。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大体上是由建筑、工程这样的专业人员所做的城市物质环境的一种规划设计。最近十几年,很多学科融入了城市规划学科,我认为这是很自然也是很必要的,比如经济学,现在经济界研究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比我们还要热心,有很多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引入进来了,而实际上我们很多专业人员在这方面确实是知之甚少。其他还有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在研究区域问题的时候,区域经济理论、地缘政
治学理论也都引入到城市发展的研究中。现在我感觉跟有些经济学家对话的时候都对不上了,可是我又觉得他们有很多有益的见解。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现象或者说城市规划的多学科化不但发生在中国,西方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老祖宗的那套章法需要变,而且已经变了,甚至有很大的变化。
我把1950年代到现在,各个版本教科书、词典、国家标准规范中城市规划的定义,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对城市规划概念的认定,给大家回顾一下(略)。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弄清楚什么?第一,弄清楚现在的形势对我们城市规划的要求。如果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的需要,就产生不了任何作用,所以我希望我们规划师能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第二,城市规划本身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还要与时俱进,那么城市规划又有什么理由固步自封呢。但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有些东西并没有变,首先,城市规划是面向未来的,这一点不会变。其次,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是一种综合的部署,如果把城市规划局限在仅仅是对现状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而没有长远的考虑和设想,那么这个行业就会萎缩。再次,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重重矛盾是必然的。城市规划处理矛盾的基点是:全面和综合,从整体上解决矛盾。这几点,国内国外都是如此,都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这个问题今天讨论一次没有什么结论没有关系,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讨论,甚至可以变成我们学会永恒的主题,每过几年我们大家都来思
考思考,我想肯定会有好处。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首先,我想说“城市规划”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城市规划观念古已有之,不是什么新东西;城市规划职业是随着近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产生的;城市规划学科是脱胎于建筑科学,从一个分支科学,发展到一门独立的单一学科,进而发展到跨学科、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今天,我们说“城市规划”可能是指一项工作,指一个部门,也可能指一个行业,一门学科。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城市规划是一项政府职能,也是一种职业实践,又是一项社会运动,我认为这是迄今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提法。《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把它定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些都是就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而言的。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抽象的“城市规划”往往表达为不同的含义。比如,我们说“一切建设活动应该符合城市规划”,这里的城市规划指的是规划原则(principle)、规划程序(procedure)或者是法定规划方案(plan)等;我们说“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是指城市规划学科(discipline)或者是城市规划工作(work);我们说“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这里的城市规划是具体的规划编制(drafting)、规划管理(administration)等;我们说,指的是城市规划的全部过程(process)、全部领域(domain);我们说“推进城市规划改革”,这里的城市规划是指规划体系。所以很难用一种概括的提法来对城市规划进行准确的定义。
近年来,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在发生着变化。2001年7月,**同志在市长协会讲话时提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强调了规划的综合性和政策性。2002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基本视点是把它作为一种政府调控的手段。2005年1月,建设部中指出,城市总体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system)《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
件,强调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属性。
定义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不是定义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说明时代对于规划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如今我们希望城市规划能够成为驾驭市场、引导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也说明我们的城市发展与以往不同,正在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从单纯考虑物质需求转向满足全面需求;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建设三个文明;从城市本位转向城乡和区域协调;从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转向可持续发展;从传统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应该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的定义问题。
实际上不同的时期对于城市规划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定义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计划经济时期是政府直接“具体安排”各种建设、各类设施,现在不同,我们现在很难这么做。我们一直十分强调综合协调、综合部署,以往做规划由各个部门提供设想或者是行业规划、部门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加以协调,使得它们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纳入总体规划,但现在也很难做到,总体规划经常不得不迁就部门规划、专业规划、开发区规划等。而且事实上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不只是来自下一层面,还有领导任期内的政绩追求,还有国家重点工程事实上的“豁免”规划管理等等。所以有必要从基本定位上研究城市规划的内涵的问题。
我们现在强调城市规划的政策性,说是一种公共政策,也有研究政治学、公共政策的专家明确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就是一项典型的政策规划文件。我们不是要否定城市规划的技术性、艺术性等,而是要通过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探讨究竟我们这个行业的工作核心和重点在哪里,哪些事是我们真正必须要考虑、要承担责任的。进而我们研究学术,就要讨论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在哪,学科究竟往哪个方向发展。我认为不管是从工作的角度,还是从学科的角度,有一些基本范畴必须界定清楚,就是城市规划的职能范围、城市规划的影响范围和城市规划的研究范围(具体可参见我在今年第八期《城市规划》杂志上的文章);还有一些层次必须分清,也就是城市规划调节的对象、调节的手段和调节的重点。从目前的工作来说,我认为城市规划调节的对象是“城市发展”这个综合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城市建设。这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基于一定制约下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这种目标必须是综合的目标,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必须是可实现的目标,要考虑资源制约和市场竞争;必须是共识的目标,所以规划是一种社
会契约。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资源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活动和社会动员。相应的,传统的规划手段都会在这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针对目前的工作需求,重新整合过去的理念、技术、工作体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我觉得这种调节是多层次的,包括政策层次(有关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管理层次(有关资源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活动、社会动员等的管理手段)、技术层次(用地布局、综合协调、预测、管制、引导等)。这种调节也必须是可操作的,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制,需要技术支持(职业发展),需要领导和民众的规划意识。这种操作还必须是多种手段的,要强调因地制宜,要管制、引导、鼓励等多种手段并用。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调,城市规划是针对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特点来工作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是一种关于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建设活动的手段,它重点对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综合调节。今天我们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我们建设的主体最重要也是市场,所以必须要从政策、法律、体制的角度上研究这个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此外,说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也意味着它是全社会对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共识,是一种社会的契约。城市规划不像过去那样只是政府文件,或者是专家们提出的理想观念,关键是我们的规划并没有得到全社会普遍的承认。这背后不仅涉及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涉及到公众参与和社会制约,涉及到政策过程,即政策问题的识别、方案的制定、规划的实施、规划的评估和调整等,这些都是我们以往的工作中缺乏的。
需要强调的是,变是必然的,不变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方面有些东西是不变的,作为我们规划师来说我们应该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同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因为某一时期的工作而彻底改变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难点在于从科学的角度界定城市规划的准确内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
张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
对于“什么是城市规划”这个问题的理解,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各人工作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我主要针对城市规
25
年会自由论坛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F o r u
m
26
划工作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13年了,这13年来城市规划工作怎么定位,确实不断经历着调整。看看我们行业内1992年、1993年的文章,许多讨论的焦点都是替市场经济辩护,说明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是多么耽误规划工作的发展,而现在好啦,市场经济将非常有力地推动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确立规划的权威,诸如此类。如果看看后来的情况,我们大家肯定不再这么讲了。这中间我自己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规划工作所处的政治环境变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许多新问题我们没有事先的经验,现在郑重其事探讨“什么是城市规划”,说明当下是个转折时期,大形势要求我们重新调整认识,为规划工作做重新的定位,调整工作策略。
近一个时期爱说城市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
这也有一个过程。1996年、1997年那个阶段,规划工作面临来自土地管理部门的挤压,规划部门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强调城市规划也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我们靠管理城市的土地使用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我觉得当时这个工作定位在行业内、特别是行业外部接受的程度很有限。近几年新一届政府实施宏观调控,规划继续把自己当作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但在耕地保护的舆论方面我们处在最为不利的位置上,规划几乎变成调控对象了。
因此,这一次规划工作策略的调整,我认为是一次较大的调整。前一个阶段讲规划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只是比较多地针对经济发展,而现阶段以“公共政策”来表述规划工作的特点,就超出了经济领域,意义更加广泛。在经济领域之外,规划对资源、环境、以至于社会关系的调节变得都格外重要了。我认为,新一届政府处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特有方式,开始反映在这次规划工作策略的调整中间。
城乡规划既然被当作为是一种公共政策,那么就要理解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定义很多,我认为可以比较简明地理解为政府依据特定目标围绕公共利益的实现全过程所制定的行动准则。所以,规划工作的重心有两点,一是服务于政府指定的目标,二是围绕公共利益的实现。就此来理解,规划工作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要改变的一是整体上规划工作策略的表述,二是对政府在现阶段工作价值标准的认识。
在这些变化中,规划工作者需要“求其常”,要从理论和实践多方面研究处理好规划同政府、
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多年来规划在处理这些基本关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混乱的认识和做法,以至于规划职业队伍在整体上显得缺乏独立的、基本的价值判断,有些国外的规划师在媒体上就是抓这一点来评论我们。
在对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中,规划不应该完全成为任何一方的代理。规划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是一种政府行为,但是规划不能等同为纯粹的行政行为,规划要看到城市发展决策者特定的利益诉求;规划不能忽略城市建设发展的效率,但是一旦极端地认为“规划的任务是促进经济发展”、“不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划就不是科学的规划”,那么规划在城市大力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很容易成为资本的代言人;对于社会而言,完全去。所以较好地处理规划同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需要认真地推敲和斟酌,这是维护好马向明
: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自古有之,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管理职能却是很短暂的。城市规划作为公共管理的正当性,抽象的说就是保证城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地说就是怎样去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怎样去防止经济的外部效应,以及囚徒困境、财富的再分配等。为了实现各种具体的发展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技术上的手段,也有一系列法律上的手段。技术手段可以相对独立,法律手段却是与国家的法律体系密切相关的,因此,不同的国家对于城市规划职能的界定是不同的。比如在香港,规划署编制所有的规划,包括城市发展的、交通发展的,但却不管建筑报建。我们现在来谈这个问题一方面正好反映了中国的相关法律尚未稳定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市规划的内涵随着技术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首先,对于保证公共利益这一议题,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其内涵也不断变化,如技术的变化就可能导致某些公共物品由市场来提供更有效,或者使某类外部负效应消失;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可能使某种囚徒困境不再等等。技术的变化使得什么层面的东西该由你来管也发生了变化,这更使得我们难以把握。
其次,社会的变化使得公共利益的界定也越来越难。社会分层导致利益分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对不同的群体具有
“罗宾汉式”的思维模式,在现实中无法存活下“公共利益”的基本方法。
(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不同的含义。什么是公共利益,怎样的规划才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规划,怎样的规划管理才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规划管理,这些都是很严峻而又不断变化的问题。
任何管理的引入必然带来效率问题,通过规划管理来获得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存在交易的成本问题。如果成本高于收益,也许会出现放弃交易的境况,如英国就曾在1980年代取消了大伦敦规划当局。因此,公平与效益的平衡是城市规划的老问题。我们讨论城市规划到底是什么,除了说明了由于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城市规划的内涵与传统的看法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外,我认为当前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起部分行外人士对规划管理效益的质疑也是一个起因。我们要把规划做出来能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作为重要标准。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使规划符合大家的要求。
彭高峰
:
就此次规划年会所讨论的众多议题而言,化的议题。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同我们大家天天吃饭,突然有人问我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如果觉得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冲击还不够大的话,再往下面的问题就是:什么叫吃饭?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无非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答案太多;另一种是无从解答。
今天参加论坛的专家大部分是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人员,我认为更多地要思考在现阶段提出这一议题的现实意义。记得改革开放早期,全党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不在于什么是真理,而在于拨乱反正,在党内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重大认识。同样道理,我们的城市规划既有迅速发展的一面,也有彷徨的一面。在全国规划界提出“什么是城市规划”的讨论,本身意味着我们对城市规划有了更多的探讨和实践,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才有可能回过头来思考这一问题。因此,这一议题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必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城市规划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
刚才各位专家分别用非常精彩的考证和研究,详细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各种定义。我想,回答“什么是城市规划”确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得出非常多的结论。特别是我们国家
开始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城市规划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具体来讲,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工作常常涉及到群众十分敏感的事物。(2)规划的行为和决定通常是可见的,如在规划过程当中存在明显错误通常是无法掩盖的。(3)如同政府所拥有的其他职能一样,规划的操作过程是最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因此,市民群众也越来越喜欢用各种方式对规划施加各种影响。(4)市民群众通常会认为,虽然没有正式学习过规划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同样懂得规划,因为规划所涉及的土地利用、交通、城市环境等问题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因此,他们经常对规划师和规划部门的规划产生不同的看法。(5)规划行为产生的结果常常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规划,使其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当中,规划师面对的整个社会越来越多样化,
而社会对规划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师从不同的切入点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定义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现实意义。另外一方面,在多元化的时代,规划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多层面的体系。如果有人认为规划不是科学,应该是指它不是单一的工程科学,更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而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不管对规划的定义有多少,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对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的认识。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但规划的政策性是目前我们规划领域众多矛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矛盾。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规划依附的是土地和物质空间,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规划产生的结果直接作用于人和社会。社会对规划师的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多,规划师也希望社会更多地尊重规划。但我认为尊重规划的前提是规划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府和社会,尽最大可能协调社会矛盾。所谓领导干预规划的问题,本身是社会重视规划的一个正常现象,但如何制定良好的规划,特别是完整地实施好规划,恰恰需要规划师、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最后我想谈几点对规划师职业和身份的自我认识。第一,从工作性质来看,规划是一项艰巨和伟大的工作。因为规划师从事的职业本身是一项全面面向社会的工作。虽然规划工作遵循的是自然科学的逻辑思维,但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却是通过高度社会化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和行政甚至政治因素有直接的关联。我国正处在社会
(下转第34页)
27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什么是城市规划?”是一个最形而上和最哲学
年会自由论坛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F o r u
m
34
合法程序批出去的,好像既不犯规,也不犯法,但地产公司也可以把指标改了。反过来我们要想城是城市公共空间出问题了,江边变成私人的领市规划是什么态度,当你挡不住这一类企业,意地,公共空间没有了。类似这种跟公共利益有关味着有点来头的,有点背景实力的都可以跟你讨的事,你规划握在手里你就有说话的权利,不然论指标了,这个程序也许前面是暗的,后来就是人家也不想你规划能有什么作为,这里边规划程明的。
序都是合法的,你似乎也摆脱了责任。
这个标准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公共利益,当然,这后面更大的问题是,维护江边的公需要公共遵循的标准来约束,规划局应该是一个共空间你规划有什么数据来控制。为什么经过规监护者的角色。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有多少,公划的合法控制得到这不好的形态案例很多。江边共利益如何维护,是一定要先行规范的,就是说,的地最多可以卖给市场多少,公共空间要留多将来老百姓可以是为了珠江边上某一块公共土地少,这些最基本的数据你拿出来了吗?这里是很被卖了去静坐抗议,因为城市标准被蹂躏,现在朴素的问题,本来权力分配给你规划可以说的算没有这种静坐,现在的静坐都是为了私人利益。
的,反而我们没有数据的支持。
上面提到的主要是,比较宏伟的目标到了现第四是关于建立适合国情的城市标准问题。实中,很基本的数据我们拿不出来,这是我讲的城市规划能不能实施,能不能摆脱发展商的城市规划方法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非正规行为,我觉得有一种办法,我们要在政府在我们东方社会这个文化环境中,怎么才能形成和社会之间找平台,比如说珠江下一步建立一个一些大家可遵循的东西,因为大家都想着找个关标准,建立一个城市的标准,这个标准如果比较
系,打个擦边球,也正因为此,许多西方的基于好的出来,那就不靠你规划一家了,靠政府和整法治、基于民主的规划方法我们难于操作。我们个社会。这个过程是要参与的,规划要去建立这如果把法制化当作一个目标,还有一个比法律更个平台。我现在觉得中国城市要自立去建立一个大的范畴就是东方文化。在目前的困惑中,我们城市标准,这个标准背后的指标,由规划来研究是不是适当地注意一下,坏人是控制不完的,但和提出,一旦这个平台产生力量,规划就很好去是如果鼓励好人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好的,这是解释你的地位。
法律进程艰难的情况下应该开辟新的途径,就是现在规划局孤军奋战的战况如何,我在广州基于情理的,基于集权的行政主导积极性的执行也开过一个玩笑,国际大公司、国字头的企业可背景,这个也许是中国城市规划走出自己道路的以把规划指标改了,本地二三十年成长起来的房
重要方向。
27页)
各阶层的力量,因此,规划师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急剧转型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各层次矛盾很多,经得起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复杂的局面当中,规划既要满足高速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可持续寻求一个较好的答案。
发展的需要;既要做到技术创新,又要保护历史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全文化传统;既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又要经得起面地认识我们的工作性质和身份,意识到我们更领导的多方“干预”等等。如何全面认识规划工长远的责任,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规划的全面发作的社会属性,由相对封闭的工程型规划过渡到展。
开放性的社会型规划,在解决好技术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协调好社会矛盾,重新全面认识规划师的职责和定位,是今天讨论的现实意义所在。第二,从规划学科的设置来看,规划师的培养是一个越来越综合的过程,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特别忽视政府行政管理科学的教育必须加以逐步改善,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归根结底,规划师是面向社会的协调师,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实验师。第三,从规划师个人的工作和整个规划工作层面来看,每一位规划师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只是规划领域当中很小的一部分,要实施好一个规划必须动用社会
(上接第
范文四:什么是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篇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加拿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先进经验,4月10日至30日,以××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希平为团长的”浙江省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培训团”,成员除来自××市以外,还有台州、绍兴、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市的政府分管领导、建设(规划)局长,在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二十一天的考察培训活动。此次学习培训活动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省人事厅的高度重视,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和国家外专局驻加拿大代表处负责组织实施。范文搜版权所有
在加考察培训期间,培训团先后访问了多伦多、蒙特利尔、京士顿、温哥华等加拿大主要城市,重点考察了城市古街区市政中心、中央商务区及规划区范围的城市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建设和发展情况,听取当地政府官员及城市规划和管理专家的介绍,并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培训团一行受到蒙特利尔、京士顿、温哥华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蒙特利尔市市长热拉尔?特朗伯雷(geraldtrembly)、京士顿市市长哈维?罗森(harveyrosen)、温哥华市副市长施民信(timsteveon)与培训团全体成员进行了热情交流。
培训团还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大学、麦吉尔大学、女王大学、bc大学等著名学府,聆听知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传承英、法文化和体现北美区域特点的加拿大,在规划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实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等方面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训、考察,培训团成员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一、重视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
加拿大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越过加拿大领空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蓝天、碧海、雪山、森林。然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不仅赞叹加拿大国土优美的自然生态大环境,更敬佩近百年来历届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所到的每个城市分布着无数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在风景如画、森林环抱的滨海城市温哥华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园(stanleypark)里,竟然还完好地保留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多伦多市中心区,仍建有许多供人休憩的街头绿岛、小片绿地。城市政府不仅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对环境建设的投入也非常重视。如多伦多市一个旧砖厂原想搞商业、住宅房地产开发,但市政府与业主多次协商、谈判,力劝业主放弃房地产开发,买下这片土地,认真规划,多方筹资,逐步改造成一个绿树常青(evergreen)的环境保护游览基地。在女王大学约翰(johnmeligrana)教授陪同我们考察的京士顿郊区的别
墅小区,不仅考虑生活污水处理,而且还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经生物处理后排放到河流。在京士顿湖滨一家工业企业搬走后,原厂区的土地经翻新等技术处理后才允许搞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好一幅人、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画卷。
营造环境可改善生存条件,提升土地价值,集聚人气,发展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女王大学规划建筑学院院长、国务院特聘外籍专家梁鹤年教授说得好,如果没有纽约中央公园,就不会有曼哈顿周边高楼的价值连城,甚至不会有纽约在世界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地位。冷静分析,放眼国际国内特别是浙江省的区域背景,××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市是中国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第一市,庆元县是中国环境质量第一县。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资本。我们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执着,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改造好大自然赋予××的这片大好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仅要认真保护好自然环境、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更重要的是按照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近期要建设好江滨公园,改造好城市内公园--万象山公园,有计划改造好街头绿地、小区绿地,营造优美的城市小环境,把××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理念
宜居城市是西方城市规划建设追求的主流,在加拿大到处可见以人为本的例子。在我们接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讲得最多的是在规划建设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吸收公众参与,满足市民各种不同的需求。在公园里,街头绿地内,人行道旁随处有座椅,公交亭配有遮风避雨设施,还配置凳子,有的电话亭还提供了供人查阅的电话号码本。市政厅开放布局、有纪念品商店,可供人游览、婚庆活动。大型商场里内廊环形布置,每隔一段就有休息的地方,并且造景不同,温馨大方。宾馆大堂虽不大,但布置温馨宜人,宾客有”家”的感觉。街头有很多无人售报箱、免费取报箱、分类垃圾收集箱。公厕布局合理,内部设施齐全,对儿童、老人、残疾人考
《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出自:查字典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fanwen.chazidian.com
篇二:什么是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步入了一个新发展的时期,形势良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1 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1(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
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归结起来就是,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2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城市规划的作用
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
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
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
当然,城市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
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什么是城市规划)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最后,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市,没有资金城市就难以发展。所以,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市建设的。二是级差地租,以土地来
挣钱。三是各种收费,增加城市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会发展。所以,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2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引导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作出规定。
2(2调控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
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火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
2(3规范
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监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受到纠正。
2(4保障
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识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
3 结论
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
整策
略与手段,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而少使用制约手段。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如何把握好城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的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市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
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篇三:什么是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发明和成就,原始聚落的形成使人类开始由游牧的生活改为定居耕作,而城市的产生又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分工变化的结果。城市,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引导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它是人类文明之车前那匹跑得最快的马匹。
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行为活动,它的诞生与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息息相关。世界常
是混沌而无序的,如何引导世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的一面发展,是规划的根本目的。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刻起,规划便紧跟于城市的布置和发展左右,尽管当时对城市规划的认识还没有现在这么深刻,但先人们也跟我们现代人一样,为了追求更美好的城市而规划城市。
随着城市与科学的发展进步,城市规划已经越加地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了,古代的城市规划大多仅是对空间的布局安排,现代的城市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具有时空性,它不像建筑那样建好后就一成不变的矗立在那儿,不断的变化和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都为城市规划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使大量的城市规划者为之吸引和研究。
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历史悠久,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现在的生态城市,和谐城市等。目前,在每一个国家,城市规划都是政府所着重强调和发展的项目,城市规划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执行程序,因为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大局上来看,是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也正因为城市规划的复杂性,影响的广泛性,涉及群众的巨大利益,每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和政府相关人员都应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吸收各方面的相关知
识和意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为着更
加美好的城市明天而奋斗。
范文五:什么是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建设步入了一个新发展的时期, 形势良好, 城市正处于一系列变革之中, 面对经济体制转轨、 产业结构调整、城 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 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 空前的挑战。
1 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1. 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 “ 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 伸 ” 。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 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 转变为 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
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或者是经济法 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 论在自身机构、 管理机制、 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 经济关系。
归结起来就是, 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 2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城市规划的作用
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 而且 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使用权的 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 转让。 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
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 它 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 件来决定。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 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 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 “ 破墙开店 ” 等用地性质功 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 的, 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 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 商的口袋, 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 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 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 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 “ 两手 ” 。市场经济 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 下, 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市场机制是 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这种 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 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 “ 无形的 手 ” ,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市规划工作从本 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 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 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开发商追 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 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 众利益的侵害。 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 致土地投机活动。 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
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 道路交通设施等公 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 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 调控来加以解决。 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 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 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 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 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 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 规范,而要靠 “ 两手 ” ,一是行政法规 “ 有形的手 ” ,二是市场调节 “ 无 形的手 ” 。
最后, 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 有资金才能改造城市, 没有资金城市 就难以发展。所以,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 市长所关注的问题。 没有建设资金, 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 在国际上, 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税收, 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 城市建设的。二是级差地租, 以土地来挣钱。 三是各种收费,增加城 市积累。就我国来说, 税收不是办法, 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 早已三令五申, 不许乱摊派。 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 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会发展。 所以, 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 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市建设筹集资 金。
2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 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 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 1引导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 规划的编制和规划 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 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 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 对 城市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 对城 市土地的开发方式作出规定。
2. 2调控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方面, 城市 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 城市规 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火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 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 2. 3规范
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 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 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 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有安全感。 城市规划 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 规划审批管理和规 划考监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受到纠正。
2. 4保障
投资是有风险的, 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 其中一个风险来识于他人 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 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
3 结论
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 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 并及时调整策
略与手段, 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 而少使用制约手 段。 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 如何把握好城 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 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 的作用, 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是城市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 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学
城 市规划 学(urban planning)研 究城市 的未来 发展、 城市的 合理布 局和 综 合安排 城市各 项工程 建设的 综合部 署。是 一定 时期内 城市发 展的蓝 图, 是 城市建 设和管 理的依 据。要建 设好城 市,必 须有一 个统一 的、科学 的城 市 规划, 并严格 按照规 划来进 行建设 。城市 规划 是一项 政策性 、科学 性、 区 域性和 综合性 很强的 工作。它 要预见 并合理 地确定 城市的 发展方 向、规 模 和布局, 作好环 境预测 和评价 ,协调 各方面 在发展 中的关 系,统筹 安排 各 项建设 ,使整 个城市 的建设 和发展 ,达到 技术 先进、 经济合 理、“ 骨、 肉 ”协调 、环境 优美的 综合 效果,为城市 人民的 居住、劳动 、学习 、交通 、 休 息以及 各种社 会活动 创造良 好条件 。
城市 规划又 叫都市 计划或 都市规 划,是指对 城市的 空间和 试题发 展进 行 的预先 考虑。其 对象偏 重于城 市的物 质形态 部分,涉 及城市 中产业 的区 域 布局、建筑物 的区域 布局、 道 路及运 输设施 的设置 、 城市 工程的 安排等 。 中国 古代城 市规划 的知识 组成的 基础是 古代 哲学,糅 合了儒、 道、法 等 各家思 想,最 鲜明的 一点是 讲求天 人合一 ,道 法自然 。
城 市是人 类社会 经济文 化发展 到一定 阶段的 产物。城市的 起源的 原因 和 时间及 其作用, 学术界 尚无定 论。一 般认为, 城市的 出现以 社会生 产力 除 能满足 人们基 本生存 需要外, 尚有剩 余产品 为其基 本条件。 城市是 一定 地 域范围 内的社 会政治 经济文 化的中 心。城市的 形成是 人类文 明史上 的一 个 飞跃。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 城市形象争取天时、 地利、 人和。 使城市建设趋于对称、 序列, 追求整体与完美, 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的特点,这种高度理性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2. 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家族聚居模式的底层院落式住宅对城市布局的 影响巨大。 为分清主次尊卑, 产生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 这种手法由住宅组 合扩展到公共建筑再扩展到城市。 儒家思想 (社会等级秩序) 深刻影响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
3.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之规划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观念; 充分考虑自然特色,不拘形式。
4.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或者城镇规划的任务就是从城市或者大都市发展的前景对特定环境进行 设计, 其他的专业领域如建筑、 社区设计主要进行更为具体的、 小规模的发展工 作。 区域规划是对较大的场所进行宏观的设计。 尽管早在公元前 5世纪就有无数 规划城市的样板,但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仍凭其设计的米 利都(Miletus )而被誉为 “ 城市规划之父 ” 。尽管西方国家广泛运用区域规划的思 想追溯到现代建筑师国际代表大会(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 ),但是人们还是认为穆斯林是正式提出区域规划概念的鼻祖。
城市规划在一个已经建成、 或者待建的地区对土地使用的分配, 采纳组织机构 的建议或者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在远古时代, 罗马人就采用统一的城市规划方案, 加强军事防御和市民的便利设施。 许多欧洲国家的小镇, 如意大利西北部城市都 灵 Turin 至今还保留着这些城市规划的精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灵规划 的基础就是中央广场, 它附带许多政府的设施, 四围是纵横交错的街道, 整座城 市被城墙团团围住起防御作用。 为了减少行人往返的次数, 沿广场对角线建有两 条街道贯穿中心广场。 一般说来, 有一条河流流经城市,一则提供水源、 方便交 通运输;二则带走城市污水,并承担护城河的功能。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 造一个城市的风貌、 建设一个和谐、 生动、 合理的空间体系, 是现在规划建设中 十分热门的话题。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 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 是 独特魅力之所在,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千城一面、 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 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 “ 文化牌 ” , 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 ·芒福德说:“ 城市是 文化的容器 ” 。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 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 走进这些城市, 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 因此,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 与继承的关系, 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 否则, 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 犹如人 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 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构 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 性。 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 水、 林和风景名胜 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 找出个性, 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 战略。
城 市规划 的概念
1、 国际
苏联 (《城市 规划 原理》):在社会 主义条 件下的 城市规 划就是 社会 主 义国民 经济计 划工作 与分布 生产力 工作的 继续 和进一 步具体 化。
日本 (强 调技 术性) :城市规划 是城市 空间布 局、 建设城 市的技 术 手 段,旨 在合理 地、有 效地创 造出良 好的生 活与 活动环 境。
英国《 不列 颠百科 全书 》:城市规 划与改 建的目 的,不仅 仅在于 安排 好 城市形 体—— 城市中 的建筑 、 街道、公园、公用事 业及其 它的各 种要求 , 而 且更重 要的在 于实现 社会与 经济目 标。
美国 (国家 资源 委员会):城市 规划是 一门科 学、一种 艺术、一 种政 策 活动, 它设计 并指导 空间的 和谐发 展,以 满足 社会和 经济的 需要。
2、 国内
城市 规划是 为了实 现一定 时期内 城市的 经济 和社会 发展目 标,确 定 城市性 质 、规模 和发展 方向, 合理利 用城市 土地,协 调城市 空间布 局和 各 项建设 所作的 综合部 署和具 体安排 。城 市规划 是建设 城市和 管理城 市的 基 本 依 据 , 在 确 保 城 市 空 间 资源 的 有 效 配 置 和 土 地合 理 利 用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是实 现城市 经济和 社会发 展目标 的重要 手段 之一。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城市规划
英文名称: urban planning
定义: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 综合部署。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 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 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也是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 理的龙头。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 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 艺术性 (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 城市公共空间, 如街道 /公园 /广场 /滨水地带 /城市街区特色 /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 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 进行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 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 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 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 、 《商君书》 、 《管子》 、 《墨子》等典辅之中。 《考 工记》 确定了 “ 都 ” 、 “ 王城 ” 和 “ 诸侯城 ” 的三级城邑制度, 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 《商 君书》 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 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 以及建城、 备战、 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 “ 四方之极 ” 、 “ 首善之区 ” 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 “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 的要求。西汉长 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 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 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 —— 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 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 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 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 后来,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 北宋中叶,
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 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 由大都 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 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 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 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 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 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 当时的 “ 理想 ” 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师阿尔伯蒂、 帕拉第奥、 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 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 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 一般规模较小。 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 城 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 卫生条件也差。 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 封 闭性强。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 19世纪上半 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 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 颇有影响。
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霍华德倡导 “ 田园城市 ” , 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 倡导城市规 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 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同时代的恩 文所著 《城市规划实践 —— 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 一书, 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 的规划实践经验, 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 随后,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 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在 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 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 尽管巴黎的改建, 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 但巴黎改建规划 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 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 建设新的工人 镇。例如 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 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 形成所谓 “ 企业城镇 ” 。 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 “ 田园城市 ” 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 至 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 19世纪 90年代,西 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 在 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 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 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
了有用经验。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 清洁、 安定的城市环境, 以保障居民健康。 英国 1848年制定 《公共卫生法》 , 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 1906年颁布 《住宅与城市规划法》 。 瑞典 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 美国纽约 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 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 后来在 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 修改成为区划决议。 实践证明, 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 量。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 技术长足发展, 人文科学日益进步, 价值观念起了变化, 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 响。 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 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市规划家没有舍弃 《雅典宪章》 的基本原则, 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 给予更新和补充, 这就出观了 1977年的 《马丘比丘宪章》 。 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都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 寻求最佳模式。
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法国建筑师勒 ? 柯布西耶 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 用技术成就, 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 使城市集中发展, 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 工作效率, 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 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 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 的 “ 广亩城市 ” 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 2.5人,被称为城市分 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
此外, 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 如 “ 带形城市 ” 、 同心圆式的环状城 市、 楔状结构城市、 多核心城市等; 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 宏观地研究城市 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 来研究城市的形态。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 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他 最先提出 “ 邻里单位 ” 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后来建筑师斯坦因根据邻里单位理论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 取得重大成功。 雷德 布恩式的街坊被视为汽车时代城市结构的 “ 基层细胞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国家把邻里 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从 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 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 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 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 邻里单位理 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
人们流动自由度的增大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城市规划家应当考虑不断变化的交通要求。 产业 革命后,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市内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大难题之一。 交通技术的进 步同旧城市结构的矛盾愈益明显。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 《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 一书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见解。 他的关于 “ 划区 ” 的规划思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 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 这种交通规 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结合, 发展成为 “ 扩大街坊 ” 概念, 试行于考文垂, 直接影 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
此后, 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 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 发展公共 交通的原则现已被广泛接受。 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其他规划问题息息相关, 已成 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人们对交通的认识, 也从认识它的单纯运输功能, 进而认识 到它对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 并了解到城市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数。 对城市交通 的研究也发展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通。
在 19世纪,由于城市的脏乱,提出了改善市容问题。 1893年为纪念美洲发现 400周年,在 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 芝加哥湖滨地带修建了宏伟的古典建筑、 宽阔的林荫大道和优美的 游憩场地,使人们看到了宏大的规划对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影响所及,在美国掀起 “ 城市 美化运动 ” 。
沙里宁在奥地利建筑师席谛对城市形象所作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 城市设计理论 ” , 要求 把物质环境设计。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之中加以考虑,以创造满足居民 基本生活需要的良好环境。 针对当时形式主义的习尚, 他还提出了自由灵活设计、 建筑单体 之间相互协调、 建筑群空间构成以及建筑与自然协调等一些基本原则。 这样, 就将城市的美 化与城市的各项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思想进一步深化了。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城市设计问题除了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继续进行探索以外, 还从心理学、 社会学、 生态学、 人类学等角度进行更深入、 更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城市设计的理 论和实践从追求美丽的城市发展到追求有效率的城市 —— 更适宜于人们健康愉快地工作和 生活的城市。
与城市设计相联系的是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 1858年设计 了纽约中央公园, 后又设计了布法罗、 底特律、 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 这是有计划地 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开端。 实践证明, 在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应该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 规划纳入其中。
城市的急剧发展, 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促使人们日益重视保持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平 衡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 “ 大地景观 ” 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的城市规划 学者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 引申出把大城市地区看作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等观念。 现在, 各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都考虑保护自然环境问题。
历史纪念物不仅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 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自古以来, 远见卓识之士都很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可是, 近代由于城市迅速发展, 许多古建筑和
历史名城不仅受到自然的侵蚀,而且更多地遭到人为的破坏。 1933年《雅典宪章》较早地 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保护古建筑问题。
由于这些工作的开展, 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旧建筑、 旧居住区在实用、 经济和艺术方面的长远 价值,开始以新的观点研究旧城、旧区、旧建筑的改造问题。通过全面调查、精心规划,把 旧城、 旧区、 旧建筑合理地利用起来, 使之既适应新的需要, 又能保持城市的文化特性和地 方文化的延续性,从而使城市规划的观念和程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能仅就城市论城市, 必须从更大的范 围 —— 区域的甚至国土的范围来研究与城市有关的问题。 自从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以后, 区 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践以 193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田纳西州区域规划的成果最为卓著;大 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以纽约及其周围地区规划较早,也较有代表性。 40年代制定的大 伦敦规划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发展。 后来, 一些城市纷纷从商业、 交通等方面从事大城市影 响区域的研究,出现了区域科学。
从区域角度对工矿区进行规划, 是区域规划工作的一项内容。 较典型的例子有英国顿克斯特 城市规划和苏联顿巴斯矿区规划等。 对风景名胜区、 休养疗养地区进行规划也属于区域规划 领域。例如苏联黑海沿海地区和高加索矿泉地带的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工作的另一内容是对农村地区的研究。 美国格尔干的 《农村社区的社会剖析》 是这 方面研究的最早成果。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德国南部的地区中心》一书中 分析了该地区乡村的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 提出了有名的 “ 中心地理论 ” 。 他根据这种理论探 索了农村中心的分布,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分布,以及区域规划中的城镇体系。
20世纪初,格迪斯提出 “ 生活图式 ” ,从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的观点,就人、地、工作 关系来综合分析城市。 他的名言 “ 调查先于规划, 诊断先于治疗 ” 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座右 铭。这种调查一分析一规划的工作程序一直被广泛采用。
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发展规划,联邦德国的土地使用规划 (也称总 体规划 ) 和地区详细规划,苏联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国编制城市规划, 从 50年代以来基本上采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外流行的方法:先论证城市发展性质,估 算人口规模; 再确定土地使用方式, 组织建筑空间结构, 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及其他主要市政 工程系统等; 然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 这种规划基本上是一个物质环境规划, 为一个城市的未来各种活动安排空间结构,是一幅要在规定期限内 (如 20~30年内 ) 加以实 现的城市物质环境状态的蓝图,用以指导城市建设。
经多年的实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 经济的迅速发展。 基于对城 市开放性 —— 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 “ 持续规划 ” 和 “ 滚动式 发展 ” 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 调整, 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 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 “ 未来终极状态 ” 的旧观念。 在 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 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 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 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 还增加了 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 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 因此成为多目标、 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 规划。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 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 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 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 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 富了墟市规划理论。 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 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 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 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 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 有助于提高城市 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 城市规划研究不仅 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 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 而是引入了时间、 经济、 社 会多种要求的 “ 融贯的综合研究 ” 。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 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 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 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 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 集镇、 城市的各 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 这类新学科的建树, 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 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 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 城市永远在发展, 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 而生, 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展城市环境的规 划、 建设和管理的科学。 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 最终要落实到物 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 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 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 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规划师与建筑师、 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 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 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 推向更高的境界